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중화실험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030
  • 国内刊号: 42-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8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杨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体外构建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共价修饰去细胞瓣的研究

    作者:周建良;朱志刚;丁静丽;徐建军;杨威;龚艺

    目的 基于迈克尔加成反应,体外构建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共价修饰的去细胞猪主动脉瓣(DPAV)复合材料,探讨复合瓣膜的力学性能和生物学性能.方法 应用枝状化聚乙二醇(PEG)对去细胞的猪主动脉瓣PEG化,PEG化去细胞瓣(PEG-DPAV)与VEGF上的巯基发生反应,将VEGF共价修饰到去细胞瓣上(VEGF-PEG-DPAV).检测VEGF共价修饰去细胞瓣的效果;对复合瓣膜在周向和径向上力学性能进行测试;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溶血实验和细胞毒性实验测试复合瓣膜的生物学性能.结果 通过红外光谱和免疫荧光检测证实VEGF成功共价修饰到去细胞瓣上,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扫描电镜显示去细胞瓣膜交联PEG后,纤维增粗、排列整齐,结构更加致密.力学性能测试显示去细胞瓣PEG化后可以改善部分力学性能.DSC显示DPAV、PEG-DPAV和VEGF-PEG-DPAV组瓣膜的变性温度分别为(65.64 ±0.15)℃、(74.94±0.10)℃和(74.88 ±0.05)℃.溶血实验显示DPAV、PEG-DPAV和VEGF-PEG-DPAV组溶血率分别为(0.23±0.01)%、(0.24±0.01)%和(0.23±0.01)%.DPAV、PEG-DPAV和VEGF-PEG-DPAV组瓣膜均未表现出细胞毒性.结论 成功制备经VEGF修饰的PEG化去细胞瓣,为体外去细胞瓣的改性研究提供一种可行性方法.

  • 长链非编码RNA SPRY4-IT1对结肠癌细胞SW48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马先仕;易丽华;王雄彪;肖绪鹏

    目的 观察长链非编码RNA SPRY4-IT1(lncRNA SPRY4-IT1)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合成针对lncRNA SPRY4-IT1的特异性小干扰RNA(si-SPRY4-IT1),转染SW48细胞,利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检测SW48细胞中SPRY4-IT1表达量,验证siRNA效果;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增殖实验检测低表达lncRNA SPRY4-IT1对SW48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碘化丙锭(PI)染色流式检测法检测对凋亡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RT-qPCR证实与对照组比较(0.923±0.025),si-SPRY4-IT1可使lncRNA SPRY4-IT1表达量(0.312±0.034)明显降低;CCK-8增殖实验中,lncRNA SPRY4-IT1低表达可抑制SW48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凋亡实验中,低表达SPRY4-IT1细胞的凋亡率[(15.140±0.680)%]较对照组细胞凋亡率[(4.223±0.724)%]明显增高(P<0.05);侵袭实验中低表达SPRY4-IT1细胞穿膜数目为(29.6±4.2)个,较对照组(92.3±2.5)个明显减少(P<0.05).结论 低表达lncRNA SPRY4-IT1可抑制结肠癌细胞SW48增殖和侵袭能力,促进其凋亡.

  • 白细胞介素-24通过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趋化因子受体4信号轴抑制肿瘤细胞转移

    作者:杨俊波;黄晓洁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24在体外实验中通过抑制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趋化因子受体4 (CXCL12/CXCR4)信号轴而抑制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方法 以慢病毒介导IL-24基因转染H1299细胞为研究对象,研究IL-24对CXCL12/CXCR4信号轴的抑制作用.采用Western blot和Transwell细胞迁移及细胞侵袭实验评价其生物学效应.结果 IL-24在H1299-IL24细胞中的表达明显抑制了CXCR4 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5).IL-24通过下调CXCR4的表达明显抑制了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H1299-IL24细胞的迁移数量较对照细胞下降了约30%,侵袭能力比较对照组下降30% ~40%,此外IL-24联合CXCR4抑制剂AMD3100使用时,表现出对肿瘤细胞迁移能力更强的抑制能力(P<0.05).结论 IL-24通过抑制CXCL12/CXCR4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此外,当IL-24联合CXCR4抑制剂使用时,表现出更强的对抗肿瘤转移的能力.

  • 青蒿琥酯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后纤维化改变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桂勇;刘修恒;王磊;宋洪飞;何安仁;童芳芳;杜建兵;万齐福;王新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后纤维化改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戊巴比妥钠麻醉(40 mg/kg)后,取腹正中切口进入腹腔,游离双侧肾脏,切除右肾后缝合腹壁;缺血再灌注组:在切除右肾后,用无创伤血管夹夹闭左肾动、静脉45 min进行缺血,然后再灌注8周,余同假手术组;青蒿琥酯组:再灌注24h后,开始青蒿琥酯(每天25 mg/kg)灌胃处理,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等体积蒸馏水灌胃,余同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结构变化和纤维化改变,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青蒿琥酯组中,血清肌酐(μmoL/L)分别为30.13±1.52、32.36±2.67、31.29±1.36,血清尿素氮(mmol/L)分别为6.86±0.79、7.43±1.42、7.27 ±0.61,假手术组的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比缺血再灌注组和青蒿琥酯组低(P<0.05),而缺血再灌注组的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显著高于青蒿琥酯组(P<0.05).HE染色可见缺血再灌注组中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明显变性坏死,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而青蒿琥酯可以明显减轻损伤.Masson染色结果可见缺血再灌注组纤维化改变明显,而青蒿琥酯可以明显减轻纤维化改变.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和青蒿琥酯组Fibronectin、α-SMA、CTGF和TGF-β1水平均显著升高,而青蒿琥酯组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结论 青蒿琥酯可以减轻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纤维化改变,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 热休克蛋白70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体外乳腺癌细胞株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作者:黄自明;孙圣荣

    目的 观察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乳腺癌中的表达,评估其对体外乳腺癌细胞株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0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中HSP70mRNA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构建HSP70-小干扰RNA(siRNA)慢病毒载体,应用基因转录方法检测HSP70基因表达对体外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的抗增殖作用和生物学功能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HSP70-siRNA在MDA-MB-231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通过噻唑蓝(MTT)法、Transwell小室法、显微镜等观察比较转染多亮氨酸重复区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LRIG1)基因的RC-4B/C细胞的的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形态学改变.结果 (1) HSP70 mRNA在单纯乳腺增生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0.263±0.034、0.627±0.071、0.579±0.062,其在乳腺癌和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单纯乳腺增生(P<0.05),但从不典型增生至乳腺癌的过程中HSP70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2) HSP70 mRNA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孕激素受体(PR)状态、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无关,与雌激素受体(ER)表达呈正相关(rs =0.792,P<0.01).(3)HSP70-siRNA慢病毒转染的MDA-MB-231细胞中HSP70的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增强.其HSP70蛋白的水平是未转染组的2.8和3.7倍.(4) HSP70-siRNA转染组在1、2、4h的黏附能力分别为0.14 ±0.02、0.27 ±0.03和0.45±0.06.空载体组为0.05±0.01、0.15±0.02和0.32 ±0.03.未转染组为0.07±0.01、0.16±0.01和0.34±0.02.转染组MDA-MB-231细胞的增殖活性,黏附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P<0.05).(5)显微镜下观察,体外培养2周后,空载体组和未转染组的MDA-MB-231细胞全部死亡,癌细胞明显漂浮,培养液中出现大量碎片.而转染HSP70-siRNA的MDA-MB-231细胞,生长状况良好,并可见阳性克隆.结论 HSP70在乳腺癌组织中有一定程度的表达,HSP70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的缩短有关.HSP70基因转染对体外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具有促进增殖侵袭和抗凋亡的作用.

  • 载基因磁性金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在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黄文柏;刘占鳌;周冠洲;范鲁峰;邵闻冲;胡三元;孙念峰

    目的 制备一种聚乙二醇(PEG)修饰的磁性金纳米微粒作为基因载体用于细胞转染.方法 共沉淀法合成并修饰磁性金纳米微粒.透射电镜及纳米粒度分析仪检测磁性金纳米微粒表征.PicaGreen法测定磁性金纳米微粒质粒包封率,凝胶电泳法检测质粒的完整性与抗核酸酶解性.荧光显微镜观察载质粒磁性金纳米微粒转染人结肠癌LoVo细胞后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结果 制备的磁性金纳米微粒呈圆形或类圆形,粒径为(96.45±3.87) nm,zeta电位为(39.05 ± 1.98) mV.磁性金纳米微粒与质粒质量比为5:1时达到大包封率为80.38%,体外释放结果显示载质粒磁性金纳米微粒在0.5h就检测到质粒释放,24 h释放率为(58.10±4.83)%,磁性金纳米微粒能够完整地包封与释放质粒,且能降低所包封质粒被酶解破坏的可能.细胞转染后24 h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表达,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时间延长荧光强度增加.结论 制备出一种有效的磁性金纳米基因载体,成功进行细胞转染且所转染基因能在细胞内顺利表达.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和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变化

    作者:李永全;叶松庆;王阳;董荣华

    目的 建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兔模型,观察其软骨和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IL)-1和IL-6的变化,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发展的过程和发病机制.方法 将3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60个膝关节)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0只,40个膝关节)和对照组(10只,20个膝关节).通过内侧副韧带切断术和内侧半月板切除术建立骨性关节炎模型,实验组分别在术后第1、2、3、4周处死兔并取材.对照组在第4周处死兔并取材.采用墨汁染色法观察软骨损伤,使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膝关节软骨组织学的动态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膝关节液中IL-1和IL-6的表达.结果 (1)对照组股骨内髁Ⅰ级17例,Ⅱ级3例.实验组第1周股骨内髁Ⅱ级7例,Ⅲ级3例;2周Ⅱ级2例,Ⅲ级6例,Ⅳ级2例;3周Ⅲ级6例,Ⅳ级4例;4周Ⅱ级5例,Ⅳ级5例.(2)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兔关节软骨损伤随时间延长而加重,光镜和电镜的检查结果均显示关节软骨随时间延长而逐渐被破坏.(3)对照组IL-1和IL-6浓度分别为(22.37±1.46)和(119.25 ±9.94) ng/L,第1周时为(59.25±3.18)和(731.68±20.72) ng/L,第2周为(81.47±1.66)和(568.10±21.69) ng/L,第3周为(68.44±2.53)和(755.76±16.37) ng/L,第4周为(53.02±2.59)和(438.94±23.88) ng/L.关节液中IL-1和IL-6的表达明显升高,IL-1表达在2周时达到峰值,IL-6在第1周时即明显升高,第4周时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结论 在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中,随着时间延长,兔模型的膝关节软骨损伤进行性加重,关节液中IL-1和IL-6水平呈高表达.

  • 莪术醇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张弘;张连荣;姜海军;高建国;杜建青;杨植

    目的 观察莪术醇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BGC823细胞,分别加入12.5、25.0、50.0、100.0 mg/L莪术醇,对照组加入10 ml/L无水乙醇,分别孵育24、48 h.采用噻唑蓝(MTT)法、克隆形成实验分析莪术醇对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100 mg/L莪术醇孵育BGC823细胞48 h后,收集细胞,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和p16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PCNA、Cyclin D1、CDK4和p16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MTT结果显示,莪术醇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BGC823细胞增殖,莪术醇为12.5、25.0、50.0、100.0 mg/L时对BGC823细胞抑制率在24h分别为(13.59±2.74)%、(22.51±4.62)%、(46.09±6.14)%、(73.67±8.24)%,在48 h分别为(15.02±2.26)%、(25.31±4.79)%、(53.62±6.37)%、(82.14±9.65)%;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莪术醇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BGC823细胞克隆形成率的能力,莪术醇为12.5、25.0、50.0、100.0 mg/L作用14 d时BGC823细胞克隆形成率为(0.88±0.14)%、(0.57±0.09)%、(0.36±0.06)%、(0.11±0.02)%;流式细胞结果显示,莪术醇处理48 h后,G0/G1期的细胞均显著增加,S期细胞明显减少,且随浓度增高变化更为明显(P<0.05);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100 mg/L莪术醇孵育BGC823细胞48 h后,PCNA和Cyclin D、CDK4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16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5).PCNA、Cyclin D1、CDK4、p16的mRNA在对照组相对表达量为0.64±0.16、0.57 ±0.12、0.46±0.06、0.26±0.04,在莪术醇组为0.31±0.07、0.19 ±0.05、0.15±0.04、0.59±0.09;各指标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对照组为0.84 ±0.21、0.62 ±0.17、0.74±0.19、0.35±0.06,在莪术醇组为0.43 ±0.09、0.26±0.07、0.22±0.06、0.64±0.16.结论 莪术醇可使BGC823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而抑制其增殖,其主要机制可能与下调PCNA、Cyclin D和CDK4表达、上调p16表达有关.

  • 生长激素对人工血管内皮化的影响

    作者:卢伶俐;陈学明;聂晚频;李晨宇;李量大;冯海;姚凯

    目的 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对人工血管内皮化的影响.方法 对28条北京地区杂种犬进行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后随机分为实验组(E组,n=14)和对照组(C组,n=14),E组自术后当天起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0.1 IU/(kg·d),连续两周定时皮下注射,C组术后不予注射rhGH,余处理相同.分别于术后第1、2、3个月获取标本,术后1个月E组和C组各取2条杂交犬(分别为E1m组n=2,C1m组n=2),术后2、3个月各取6只杂交犬(分别为E2m组n=6,E3m组n=6和C2m组n=6,C3m组n=6),取移植物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方法观察超微结构变化,测定并比较两组内皮细胞数目和内膜厚度.结果 (1)术后1个月:电镜下两组材料内表面有纤维膜覆盖,均可见少量散在梭形细胞,但E1m组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发育较对照组完善.(2)术后2个月:E2m组梭形细胞完全覆盖材料内表面,排列紧密,细胞结构发育成熟,细胞间连接紧密;而C2m组梭形细胞散在分布,连接不紧密,内皮细胞足突少,胞质水肿,核质疏散,材料内表面大量纤维组织增生.(3)术后3个月:E3m组内皮下可见少量的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增生,C3m组内膜明显增厚,材料表面血栓细胞和纤维细胞呈"烂棉絮"样覆盖.(4)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E2m和E3m内膜厚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内皮细胞计数E2m组内明显多于C2m组(P<0.01);E3m和C3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GH对内皮细胞增殖、减轻内膜增生、促内皮细胞成熟有一定作用.

  • Ⅳ型胶原酶对胶质瘤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作者:庞永斌;韦玮

    目的 观察Ⅳ型胶原酶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C6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作用.方法 利用Western blot法比较人脑胶质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Ⅳ型胶原酶的表达量及含量,将体外培养的C6胶质瘤细胞分为3组,分别加入正常培养液(对照组)、Ⅳ型胶原酶(实验组)及Ⅳ型胶原酶+抑制剂GM6001(抑制组),采用噻唑蓝(MTT)实验、细胞迁移实验和细胞侵袭实验,观察Ⅳ型胶原酶对C6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作用.结果 胶质瘤组织中Ⅳ型胶原酶的含量(87.5%)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20.0%).吸光度比值半定量分析结果两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0.81 ±0.12比0.04±0.01,P<0.01).MTT实验显示实验组、对照组和抑制组3组细胞各个时间点吸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迁移细胞数目分别为(137.49±14.53)、(65.35 ±6.57)、(67.42±7.92)个,实验组同对照组和抑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侵袭细胞数目分别为(33.67±7.47)、(20.45 ±4.89)、(21.67 ±5.83)个,实验组同对照组和抑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Ⅳ型胶原酶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率及含量明显增高,对于体外培养的大鼠C6胶质瘤细胞,Ⅳ型胶原酶可显著促进其迁移和侵袭,并通过添加抑制剂GM6001后可有效逆转其迁移和侵袭趋势.

  • 吉西他滨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胞质-5'-核苷酸酶-Ⅱ、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表达的影响

    作者:曹永晋;蔡伟华;郑敏;吴坤琳;王宗财

    目的 检测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经吉西他滨处理时胞质-5'-核苷酸酶-Ⅱ(CN-Ⅱ)、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氧化还原因子-1(Ref-1) 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探讨两者在乳腺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以3.125、6.250、12.500、25.000 mg/L吉西他滨诱导MCF-7细胞株24h,以0mg/L吉西他滨做空白对照,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及Westem blot方法测定用药后CN-Ⅱ、APE/Ref-1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吉西他滨作用于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24h后,CN-Ⅱ、APE/Ref-1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上升,与吉西他滨的浓度呈正相关,其中6.250、12.500、25.000 mg/L吉西他滨干预后CN-Ⅱ相对表达量分别是1.75±0.31、2.50±0.36、2.87±0.57;APE/Ref-l相对表达水平分别是1.65±0.22、2.08±0.39、2.86±0.44(r =0.997,P<0.05).蛋白表达与吉西他滨的浓度呈正相关,12.500、25.000 mg/L吉西他滨干预后CN-Ⅱ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70±0.37、2.21±0.61;APE/Re f-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是1.95±0.46、2.87±0.29(r =0.989,P<0.05).结论 随着吉西他滨的浓度增加与乳腺癌细胞中APE/Ref-1和CN-Ⅱ表达均升高,为吉西他滨诱导乳腺癌化疗过程中对耐药机制有关.

  • 肝再生磷酸酶3参与调控结肠癌细胞有氧糖酵解作用

    作者:许鹤洋;曾育杰;罗兴喜;来伟;蓝球生;褚忠华

    目的 观察肝再生磷酸酶3(PRL-3)在结肠癌细胞中是否参与调控细胞代谢并促进有氧糖酵解作用.方法 将PRL-3转染入结肠癌LoVo细胞中,检测细胞(1×106个细胞)乳酸代谢的水平;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对应LoVo细胞(1×106个细胞)糖酵解相关酶的表达水平,并通过Western blot进行验证.结果 转染PRL-3的LoVo细胞(LoVo-P)乳酸表达明显高于转染空白质粒的LoVo细胞(LoVo-C)及LoVo细胞([11.9 ±2.7) mol/L比(4.2±1.6) mol/L比(3.7±1.2)mol/L,P<0.05].而RT-qPCR结果显示LoVo-P细胞的糖酵解关键酶磷酸丙酮酸激酶M2(PKM2)、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丙酮酸脱氢酶(PDH)表达较LoVo-C升高,并且Western blot验证显示PKM2、Glut1、PDH蛋白表达上升.结论 PRL-3能够调控LoVo细胞的代谢水平,通过促进LoVo细胞有氧糖酵解关键酶表达上调,使肿瘤细胞更好地适应环境.

  • 法舒地尔对内毒素引起的急性肾损伤大鼠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瞿星光;李建国

    目的 探讨法舒地尔(Fasudil,FAS)对内毒素(LPS)引起的急性肾损伤(AKI)大鼠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54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LPS组),Fasudil干预组(LPS+ FAS组).采用经静脉内注射内毒素(6mg/kg)建立AKI模型,建模前连续3d静脉内注射Fasudil(30 mg/kg).建模后24h后常规生化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CrCl)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肾脏组织学改变,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大鼠肾脏组织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肾脏组织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EBP同源蛋白(CHOP)、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2 (Caspase-12)及ROCK-1蛋白表达.结果 在建模后24h,LPS组的Scr[(54.23±3.31)μnol/L]、BUN[(21.32±5.68)mmol/L]、CrCl[(0.84±0.34) ml/min]水平较对照组[Scr(30.04±4.45)μmol/L、BUN(9.93±3.57) mmol/L、CrCl(1.68±0.72) ml/mi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PS组比较,LPS+ FAS组Scr[(40.26±4.59) μmol/L]、BUN[(12.08±4.33) mmol/L]明显降低,而CrCl[(1.23±0.31) ml/min]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大鼠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49.60±8.37)pg/mg]、白细胞介素-6[IL-6,(465.32±30.71) pg/mg]及肾脏组织匀浆中TNF-α[(2.45±0.11) ng/L]、IL-6[(1.38±0.82) ng/L]明显升高(P<0.05),LPS+FAS组大鼠血浆中TNF-α[(28.34±5.32) pg/mg、IL-6(259.33±39.10) pg/mg]及肾脏组织匀浆中TNF-α[(1.21±0.96) ng/L、IL-6(0.62 ±0.03) ng/L]较LPS组显著降低(P<0.05);HE染色显示肾脏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炎性反应、细胞管型、蛋白管型、肾小球基底细胞脱落等病理损害,而LPS+ FAS组上述病理改变明显减轻;TUNEL法检测肾脏髓质及皮质均有较多数目的细胞凋亡,而LPS +FAS肾脏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减少;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建模24h后LPS组GRP78、CHOP、Caspase-12及ROCK-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及LPS+ FAS组(P<0.05).结论 Fasudil可以改善内毒素所致的急性肾损伤后肾功能和病理损伤,降低血液内及肾脏中炎性因子(TNF-α、IL-6)水平,减轻炎性反应;并且Fasudil通过直接抑制ROCK-1活性,并下调GRP78、CHOP等蛋白,抵抗内质网应激(ERS)所致的损伤,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影响肾脏功能.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李若福;郑威;林铭;张伟波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噻唑蓝(MTT)实验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实验检测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 MTT结果显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使吸光度下降55%,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的抑制则可部分反转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使其吸光度上升42.4% (P <0.05);EdU增殖实验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比例为38.3%,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显著抑制增殖,使其增殖率下降49.6%,ERK信号通路的抑制则使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率升高了44.6%(P<0.05);TUNEL染色结果显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显著促进平滑肌细胞凋亡,使其凋亡的比例升高3.14倍(P<0.05),ERK信号通路的阻断对平滑肌细胞的凋亡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凋亡,进而抑制血液透析通道建立后的内膜增生.

  • 碳化二亚胺作为胶原蛋白交联剂的生物安全性评价

    作者:唐洪;刘俊利;朱长宝;王富友;杨柳

    目的 对碳化二亚胺(EDAC)的生物安全性,探讨其作为交联剂是否有毒.方法 取3只健康的大白兔,皮内注射浓度为1%和2%的EDAC生理盐水溶液200μl,于2、4、24、48 h和1周观察皮肤有无水肿、红斑,计算原发刺激指数,判断皮肤刺激反应类型;取20只健康的昆明小鼠,按照10μl/g腹腔注射2%的EDAC,于4、8、12、24和48 h观察小鼠有无轻、中、重度毒性反应和死亡;用浓度为0.4%、1.0%、2.0%和4.0%的EDAC处理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于6、12和24 h加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培养4h,用酶标仪观察吸光度值,计算细胞相对生长率;用EDAC交联Ⅱ型胶原蛋白复合软骨微粒修复猪膝关节缺损的软骨,对照组未用EDAC交联Ⅱ型胶原蛋白修复猪膝关节软骨缺损,1个月后取标本,进行大体和组织切片观察关节内软骨情况.结果 观察到1.0%和2.0%的EDAC在4h对皮肤有中度的刺激反应;2.0%的EDAC腹腔注射的小鼠出现重度毒性反应和死亡;不同浓度EDAC对L929细胞的生长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且随着EDAC浓度的增加,其对细胞的抑制作用越强.EDAC交联Ⅱ型胶原蛋白组关节内软骨见不同程度的剥脱、软化,而对照组未见软骨破坏.结论 皮肤刺激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和细胞毒性实验均证明EDAC对活体组织和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原位成胶接种细胞或植入体内,可能需要考虑更换无毒的交联剂.

  • 微小RNA-449a靶向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抑制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

    作者:吴臻斐;林进汉

    目的 检测微小RNA(miRNA,miR)-449a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K-N-SH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人工设计合成miR-449a模拟物,构建上调miR-449a表达的细胞株SK-N-SH;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转染后miR-449a的表达水平;转染48 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24、48、72 h的增殖,膜联蛋白V(Annexin-V)/碘化丙锭(PI)法检测细胞凋亡;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449a的候选靶基因.结果 转染miR-449amimic的细胞中miR-449a的表达水平升高3.5倍;过表达miR-449a后细胞生长速度较对照组细胞明显减慢;过表达miR-449a后细胞凋亡明显增加,细胞总凋亡比例为(21.94±3.37)%,而对照组细胞的总凋亡比例为(11.01±3.5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靶基因预测软件分析,抗凋亡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是miR-449a的靶基因,过表达miR-449amimic后,内源性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miR-449a可能通过调控bcl-2的转录水平抑制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促进凋亡.

  • 环孢素A对肾盂灌注下积水肾的保护作用

    作者:周本正;程帆;余伟民;姚小兵;张孝斌;张大虎

    目的 观察环孢素A(CsA)对不同程度的积水肾在受到外界压力灌注时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48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两组,每组24只分别建立轻度(M)和重度(S)肾积水模型,每组再随机分为4个亚组,两组中取12只分别行CsA灌胃,1周后M组分别行60和100 mmHg(1 mmHg =0.133 kPa)灌注,S组分别行20和60 mmHg灌注,灌注后48 h取肾行肾脏损伤评定,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测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色素C(Cyt C)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肾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1)药物干预组HE染色评分分别为M1':12.8 ±3.3;M2':13.1 ±4.4;S1':18.8 ±3.6;S2':21.1±1.9,分别与对照组(M1:24.2 ±5.5;M2:36.5 ±4.9;S1:39.2 ±4.8;S2:56.2 ±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透射电镜下可见肾小管细胞线粒体肿胀明显减轻.(3)药物干预组Cyt C表达分别为M1':0.44 ±0.02;M2':0.45 ±0.01;S1':0.71 ±0.01;S2':0.73 ±0.01,分别与对照组(M1:0.59 ±0.01;M2:0.78 ±0.02;S1:0.83±0.01;S2:0.88±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表达水平分别为M1’:0.43 ±0.01;M2’:0.49±0.01;S1':0.74±0.02;S2':0.75±0.01,分别与对照组(M1:0.71 ±0.02;M2:0.85 ±0.02;S1:0.87±0.01;S2:0.98 ±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药物干预组NGAL表达分别为M1':2.67 ±0.51;M2':3.17 ±0.41;S1':3.33±0.52;S2':3.50 ±0.55,分别与对照组(M1:4.51 ±0.55;M2:5.50 ±0.54;S1:5.67 ±0.81;S2:6.66±0.5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A可减轻积水肾肾盂灌注时的损伤,对急性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前列腺癌脂代谢的调控

    作者:余凯远;罗仪;郑新民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前列腺癌细胞脂代谢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与Western blot法比较不同前列腺癌细胞中HIF-1α与脂肪合成基因的表达.在此基础上通过缺氧环境(1%O2)培养与转染HIF-1α突变质粒,分析脂肪合成基因的表达.并且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与染色质免疫沉淀方法探讨该变化的分子机制.结果 在前列腺癌细胞中,HIF-1α与脂肪合成基因的表达明显相关.前列腺癌细胞在缺氧条件下以及转染HIF-1α突变质粒的条件下均可促进脂肪合成基因的表达.HIF-1α可以结合到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的启动子区域促进其转录.与对照组比较(1.000 ±0.095、1.000±0.042),HIF-1α可以显著升高SREBP-1c的mRNA(2.992 ±0.159)与蛋白质(2.349 ±0.114)的表达水平.结论 缺氧环境中,HIF-1 α会通过激活SREBP-1c转录,从而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从头脂肪合成.

  • 丙戊酸钠逆转肺癌细胞株A549/DDP顺铂耐药性的研究

    作者:代荣钦;秦秉玉;郭志松;王文杰;张文筱;史源;王海波;刘卫青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逆转人肺癌细胞株A549/DDP顺铂耐药性的体外研究及其机制.方法 以浓度为10 mol/L的顺铂联合3 mmol/L的丙戊酸钠干预A549/DDP细胞株,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膜联蛋白Ⅴ/碘化丙锭(Annexin Ⅴ/PI)双染法检测细胞早期凋亡;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凋亡因子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结果 顺铂单药对A549/DDP的生长抑制作用较弱,而丙戊酸钠单药可有效抑制A549/DDP细胞的增殖,顺铂单药组干预A549/DDP细胞48 h的早期凋亡率为(7.84±1.34)%,而丙戊酸钠单药组为(23.29±1.98)%,两药联合组为(45.12±3.26)%.顺铂单药组Survivin mRNA水平表达无明显改变,而丙戊酸钠单药组及两药联合组的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各项检测指标联合用药组与单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药联合有协同作用,丙戊酸钠可逆转A549/DDP细胞株对顺铂的耐药性.结论 丙戊酸钠可逆转A549/DDP对顺铂的耐药性,其机制可能与下调Survivin的表达水平相关.

  • 七氟烷预处理联合后处理对高糖培养原代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及糖原合成酶激酶-3β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鑫;刘一丹;吴建江;王江;郑宏

    目的 观察七氟烷预处理联合后处理对高糖培养原代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在高糖弱化七氟烷心肌保护效应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新生1~3 d SD大鼠,于无菌条件下取出心脏.随机分为2大组,共12小组,正常组采用低糖(葡萄糖浓度:5.56 mmol/L) DMEM培养液进行培养.高糖组采用高糖(葡萄糖浓度:25 mmol/L)DMEM培养液进行培养.(1)对照组(NC、HC组);(2)缺氧/复氧组(NH/R、HH/R组);(3)七氟烷后处理组(NS-Post、HS-Post组);(4)七氟烷预处理联合后处理组(NS-Pre+ S-Post、HS-Pre+ S-Psot组);(5)SB216763组(NSB、HSB组);(6)二甲基亚砜组(N-DMSO、H-DMSO组).复氧结束后对各组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率、培养液LDH活性、磷酸化GSK-3β(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NH/R、NS-Post、NS-Pre+ S-Post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52.4±3.4)%、(61.1±4.5)%、(71.2±2.8)%,与NH/R组比较,NS-Post、NS-Pre+ S-Post组细胞存活率升高,HH/R、HS-Post、HS-Pre+S-Post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48.2±5.1)%、(50.8±4.9)%、(48.5±2.8)%.细胞凋亡率降低,培养液LDH活性降低,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与HH/R组比较,HS-Post、HS-Pre+S-Post组各项指标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七氟烷预处理联合后处理亦无法对高糖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发挥保护作用,GSK-3β参与了高糖所致七氟烷心肌保护作用弱化的过程.

  • 靶向抑制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人胰腺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朱洪旭;匡天涛;戎叶飞;倪晓凌;周文涛;王单松

    目的 观察靶向抑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对胰腺癌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吉西他滨(Gemcitabine)作用胰腺癌细胞PANC-1的HMGB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应用反转录病毒将短发夹RNA(shRNA)转染到PANC-1中,并用Western blot检测HMGB1蛋白的表达;噻唑蓝(MTT)检测PANC-1的存活率及吉西他滨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结果 在1~20 mg/L的作用浓度范围内,随吉西他滨作用浓度的增加,PANC-1中HMG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逐渐上调;当吉西他滨作用浓度分别1.0、10.0、100.0 mg/L时,实验组的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2.9±2.8)%和(57.9±1.5)%、(29.3±2.2)%和(44.4±1.9)%、(6.5±0.6)%和(30.6±1.0)%(P<0.05);实验组吉西他滨的IC50为(1.41±0.13) mg/L,对照组为(5.99 ±0.17)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抑制HMGB1的表达可增加PANC-1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

  • c-Jun氨基末端激酶-小干扰RNA预处理对小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影响

    作者:徐刚;卢锡华

    目的 观察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靶向小干扰RNA (JNK-siRNA)预处理对小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的影响.方法 实验用C57BL/6J小鼠5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0):常规潮气量组(NVT组)、大潮气量组(HVT组)、HVT+载体组(HVT+ Vehicle组)、HVT+阴性对照组(HVT+ siRNANegative组)和HVT+ JNK-siRNA组(HVT+ siRNAJNK).小鼠机械通气4h后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实验结束后留取小鼠左肺,分别检测肺组织湿/干重比(W/D),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并测定肺泡损伤率(IAR),电镜下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JNK mRNA及磷酸化JNK (p-JNK)蛋白表达水平,原位末端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与NVT组比较,HVT组肺组织中JNK mRNA(0.93±0.15比0.41±0.09)及p-JNK蛋白(2.78±0.78比1.05±0.21)表达水平均增加(P<0.01),PaO2[(61±5) mmHg比(77 ±6) mmHg]降低(P<0.01),W/D (5.45±0.83比2.82 ±0.73)、IAR[(44.44±5.77)%比(5.33±1.93)%]和AI[(46.15±2.57)%比(2.73±0.76)%]均升高(P<0.01);肺组织形态学结构及超微结构均呈明显损伤性变化.与HVT+ Vehicle组和HVT+ siRNANegative组比较,HVT+ siRNAJNK组肺组织中JNK mRNA (0.53±0.10比0.88±0.16、0.88 ±0.11)及p-JNK蛋白(1.32±0.46比2.82±0.76、2.96±0.54)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PaO2[(87±9)mmHg比(59 ±7) mmHg、(63 ±6) mmHg]升高(P<0.01),W/D(2.88 ±0.45比5.42 ±0.56、5.23±0.66)、IAR[(20.52±2.88)%比(39.84±3.06)%、(38.62±4.34)%]和AI[(13.72±1.66)%比(45.36±2.48)%、(44.43±2.48)%]均降低(P<0.01),肺组织形态学结构及超微结构异常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 JNK-siRNA预处理可减轻小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JNK信号途径介导的细胞凋亡有关.

  • 长链非编码RNA转录因子21反义RNA诱导去甲基化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功能

    作者:舒坚;吴保安;曹主根;游庆军

    目的 观察长链非编码RNA转录因子21反义RNA诱导去甲基化(TARID)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A549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90对肺腺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TARID的表达.构建过表达质粒,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检测TARID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划痕和Matrigel小室观察迁移和侵袭能力变化.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TARID在肿瘤组织中显著低表达,并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过表达TARID后,A549细胞72、96 h吸光度值较阴性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增加(P<0.05);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减弱[(42.1±3.9)mm比(201.4±9.6) mm,P<0.05];细胞穿膜数[(73±6)个]较阴性对照组[(207 ±8)个]显著减少(P<0.05).结论 TARID的表达与肺腺癌相关,上调其表达能抑制A549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

  • 丁苯酞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氧化应激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脱耦联的影响

    作者:杨霄鹏;闫莹莹;王一凡;王运良;娄季宇;李秋芳

    目的 观察丙二醛(MDA)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的动态表达及丁苯酞干预效应.方法 将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再分为3个亚组:1d组、3d组和7d组,每亚组6只.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假手术组只分离不结扎.治疗组在大鼠苏醒后以丁苯酞植物油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同法给予等量植物油灌胃.应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脑组织MD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eNOS表达,并对两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MDA含量随时间延长从12.005±0.608(模型组)逐渐降至7.315±0.404(模型组).各时间点模型组12.005 ±0.608(1 d)较治疗组9.323±0.727(1 d)增高;治疗组9.323 ±0.727(1 d)较假手术组4.043 ±0.274(1 d)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NOS含量随时间延长从0.136 ±0.009(模型组)逐渐增加至0.241 ±0.012(模型组);各时间点模型组0.136±0.009(1 d)较假手术组0.101 ±0.012(1 d)增高,治疗组0.199±0.010(1 d)较模型组0.136 ±0.009(1 d)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DA含量和eNOS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丁苯酞通过减少脑缺血大鼠氧化应激损伤及eNOS脱耦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且MDA和eNOS呈负相关.

  • 仿生融合器表面修饰后孔隙特征对骨化脂肪基质细胞的行为调控

    作者:郭洪刚;姚芳莲;陈治;汪涛;郑永发;扬少光;刘凤勇

    目的 评估融合器(cage)表面改性及孔隙特征与骨化脂肪基质细胞活性间关系,并验证优化改性的方法.方法 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处理不同孔径(400 ~ 550 μm、200~350 μm及100~ 150μm)磷酸三钙/壳聚糖/聚已内酯(β-TCP/CS/PCL) cage,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表面修饰,如下接种羊骨化脂肪基质细胞(ADSCs):共分为A组(大孔径cage +RGD表面改性+ADSCs),B组(中孔径cage+ RGD表面改性+ADSCs)和C组(小孔径cage+ RGD表面改性+ ADSCs),振荡模式下培养;第1、4、8、12、16、20、24、28天,电镜及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检测存活率、增殖、碱性磷酸酶及Ⅰ型胶原活性,分析细胞生长情况,裸鼠体内成骨测试.结果 B组细胞生长旺盛、细胞外基质丰富,存活率高于其他组[(74.56±0.57)%,P<0.05],增殖活力、碱性磷酸酶及Ⅰ型胶原水平均高于其他组[(0.72 ±3.13) AU、(73.27±1.54) U/L、(71.18 ±2.51) mg/L,P<0.05],骨保护素(OPG)表达明显.结论 中孔径cage具备稳定的细胞相容性,为理想的候选cage材料.

  • 叉头框蛋白P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小伟;吴丹丹;徐婷婷

    本研究旨在探讨叉头框蛋白P1(FOXP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病理科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归档的病例资料完整60例乳腺癌手术标本及癌旁乳腺组织(距肿块>5 cm)60例.年龄为34 ~ 78岁,平均(48.2士6.5)岁,患者均为女性.2.方法:免疫组织化学采用Benchmark XT全自动多功能组织病理检测系统,石蜡包埋组织以厚4μm连续切片,常规脱蜡至水,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3.结果判读:根据染色程度和染色细胞百分率进行评定和分析,同时由两位高年资病理医师判读.

    关键词:
  • 几种常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比较

    作者:路武杰;冯志军;郭俊华;靳建军;王静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病率与病死率均较高,气流受限且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可防可治[1].COPD主要累及肺部,但也可引起肺外其他器官的损害.而肺气肿是COPD中重要的病变类型,即远端终末细支气管,包括呼吸末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长期过度充气膨胀,使终末小气道发生不可逆损害,造成终末小气道弹性严重减退.目前,肺气肿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大量研究认为肺内弹性蛋白酶/抗弹性蛋白酶系统失衡是导致肺气肿的主要原因.多项研究证实,将弹性蛋白酶注入动物肺内可引起肺气肿病变,其机制是弹性蛋白酶可分解肺内纤维蛋白、弹性蛋白和胶原等,使肺的弹性回缩力减弱或丧失.木瓜蛋白酶、猪胰弹性蛋白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和蛋白酶3均属于促弹性蛋白水解酶,且作用机制相似[2].

    关键词:
  • 人非小细胞肺癌原位动物模型生物学特性研究

    作者:陈艳;王熙才;周永春;伍治平;金从国;刘馨;姚乾;胡红艳;徐珑峰

    我们采用不同方法,将具有高转移潜能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接种到实验动物肺组织,观察不同方法建立人非小细胞肺癌原位动物模型的生物学特性.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实验动物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公司.5~6周龄雄性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 Beige小鼠(CB17.B6-PrkdcscidLystbg/CrlVr),Scid和Beige常染色体隐性突变同类系,T、B淋巴细胞功能缺失,自然杀伤(NK)细胞功能低下,许可证号SCXK(京)2011-0011,合格证号0250000.5~6周龄雄性裸大鼠(Vr:NIH-Foxn1mu),缺乏胸腺和T细胞,许可证号SCXK(京)2012-0001,合格证号0291126.无特定病原体(SPF)级环境中饲养实验动物,按昆明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要求进行实验.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460SM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Ming-SoundTsao惠赠.

    关键词:
  • 点触式探针提高超声碎石效率的研究

    作者:黄永斌;聂锐志;张海涛;刘兆飞;张再高;王军起

    我们应用点触式探针提高超声碎石清石效率,经临床应用31例,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63例上尿路结石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的手术患者,根据结石大小、部位、积水和感染情况,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点触式探针组)31例,对照组(原超声探针组)32例.手术均由同一位医生完成.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器械介绍:第5代瑞士气压弹道超声混合动力碎石清石系统(EMS-5)超声探针前端打磨成3个缺口,缺口间形成3个很小的钝性弧形凸起的点状结构.由于碎石时探针与结石接触为3点式接触,故称为点触式超声探针.

    关键词:
  • B淋巴细胞瘤-2基因通路阻断对增加HepG2细胞化疗敏感性的研究

    作者:陈超;于洪沛;吴浩荣;陈正荣;杜鹏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所翻译蛋白可抑制细胞凋亡进而促进肿瘤发展,细胞凋亡过程可被包括促凋亡蛋白等多种刺激因素启动,而这些蛋白的激活受bcl-2家族的凋控[1].bcl-2不仅在肿瘤化疗耐药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参与自噬的调节.我们旨在观察bcl-2的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ABT737联合化疗药物表阿霉素对肝癌细胞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了解ABT737能否增加HepG2化疗敏感性,并探讨其对自噬和凋亡的调节作用和可能机制.一、材料与方法

    关键词:
  • 几何形状对皮瓣成活的影响

    作者:王玉龙;赵天兰;余道江;洪嘉昀

    我们通过设计面积相同周长不同的标准图形皮瓣模型,测量成活面积、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 α)表达并观察微血管变化,探讨窄蒂皮瓣成活因素.一、材料与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6只,体质量2.5 ~3.0 kg(苏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兔组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每只兔背部4个蒂宽1.5 cm面积36cm2的圆、正方、正三角及齿轮状皮瓣,依次为A、B、C、D组.按设计切至深筋膜,原位缝合.检测术后12h、1、2、3、5、7d的HIF-1α含量,计算微血管数和7d成活面积百分比.

    关键词:
  • 应用Gibson Assembly法构建人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

    作者:朱进;单玉喜;薛波新;阳东荣

    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是组蛋白甲基转移酶.研究表明EZH2在前列腺癌中起关键作用[1].我们应用Gibson Assembly法构建了pWPI-HA-EZH2慢病毒载体.一、材料与方法1.pWPI载体Pac Ⅰ和Pme Ⅰ双酶切后,削平黏性末端,去磷酸化.2.以pCMV-HA-EZH2质粒为模板,设计引物,序列:上游:GTGAGGAATTTCGACATTTAAATTTAATGGCATACCCATACGAT-GTTCCA,下游:TCCTGCAGCCCGTAGTTTTCAAGGGATTTCCAT-TTCTCTTT.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片段,回收产物.3.PCR反应:反应体系参照文献[2]改进.7.5μlGibson master mix中加入100 ng预处理的pWPI载体、1μl前述PCR产物,加水至10μl.反应条件:50℃60 min.产物转化感受态细胞,挑取克隆,小提质粒,Xho Ⅰ酶切鉴定.

    关键词: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22例

    作者:汪挺舰;杨治权;王延金;杨转移;刘定阳

    我们对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舌咽神经痛(GPN) 22的疗效进行观察,平均随访2年,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7年11月至2014年5月,22例接受MVD治疗的GPN患者.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38 ~71岁,中位年龄60岁;左侧12例,右侧10例;病程0.1 ~11.0年,病程中位时间为2.5年.所有患者术前都常规行影像学检查排除继发性GPN.

    关键词:
  • CD4+ T细胞-iATP在监测肝脏移植术后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性

    作者:曲伟;孙丽莹;朱志军;魏林;刘颖;曾志贵

    我们通过分析肝脏移植术后发生感染性疾病患者的CD4+T细胞-iATP值水平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判断CD4+T细胞-iATP作为监测肝脏移植术后感染性疾病指标的有效性及意义.一、病例及方法1.研究设计:本研究容纳病例样本数为166例,均为肝脏移植术后并规律随访成人受者.研究的入选标准:(1)肝脏移植术后规律随访大于6个月;(2)经临床判断及病理检查无排斥反应;排除标准:(1)检测前1个月内明确诊断发生移植物排斥反应;(2)检测前1个月内明确诊断感染性疾病.将所有纳入本研究的患者按照截面数据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分为两组,感染组(n=53)与稳定生存组(n=113).感染组病例中有10例患者完整采集感染前及感染转归的连续CD4+T细胞-iATP值数据,故纳入该10例病例为连续监测组.该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所有人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关键词:
  • 氧化苦参碱增强肝癌细胞对氟尿嘧啶的敏感性

    作者:毕亭亭;吕荣;朱敖;杨旭峰;刘岩

    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是抗肿瘤治疗的难题,严重影响了化疗的有效率[1].氧化苦参碱(OMT)是从苦参等植物中提取出的一种生物碱,已证实其具有多种药理学活性[2].本研究旨在观察在OMT作用下,肝癌SMMC-7721细胞对5-氟尿嘧啶(5-Fu)敏感性的变化.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OMT、细胞培养基(DMEM)、胎牛血清、5-Fu、二甲亚砜(DMSO)、噻唑蓝(MTT)、膜联蛋白V(Annexin 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蛋白提取及定量试剂盒、反转录试剂盒、蛋白激酶B(t-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及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抗体.

    关键词:
  • 头颈部鳞癌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奇志;邵灵敏;吴媛;王堃;王明伟;易伟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发病率较高,占世界上恶性肿瘤的第5位.近年来,尽管手术、放疗及化疗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头颈部鳞癌的患者5年生存期仅40% ~ 50%[1].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已经进入分子水平,明确其细胞遗传学特征及分子特征将为该病的分型和治疗提供十分有用的信息.我们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检测头颈部鳞癌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筛选出特异性蛋白质峰,探讨其临床意义.一、资料与方法

    关键词:
  • 乳腺癌相关抗原基因1-短发夹RNA质粒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影响

    作者:王建;杨波

    本实验旨在观察乳腺癌相关抗原基因1(BRCAA1)在MCF-7细胞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质粒转染试剂盒、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细胞凋亡试剂盒、BRCAA1-短发夹RNA(shRNA)质粒:BRCAA1-shRNA1(BRCAA1-homo-536):5'-GCACTGATGTGAGTGCTAAATTTCAAGAGAATTTAGCACTCACA-TCAGTGCTT-3';BRCAA1-shRNA2(BRCAA1-homo-718):5'-GCATATCAGGAAGCTGTTATCTTCAAGAGAGATAACAGCTTCCTGATATGCTT-3';BRCAA1-shRNA3(BRCAA1-homo-893):5'-GCACTCCAGTCATAGGAAAGATTCAAGAGATCTTTCCTATGACTGGAGTGCTT-3';BRCAA1-shRNA4 (BRCAA1-homo-1371):5'-GGAGGATAATAGCAGTGAAGATTCAAGAGATCTTCACTGCTATTATCCTCCTT-3'.

    关键词:
  • 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者关节液中Ⅱ型胶原代谢产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明辉;武豪杰;朱书涛;李国军

    我们通过检测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者中软骨缺损者、软骨相对正常者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关节液中Ⅱ型胶原降解产物Ⅱ型胶原C-肽端(CTX-Ⅱ)和Ⅱ型胶原羧基末端3/4片段(C2C)的浓度,探讨膝关节液中C2C和CTX-Ⅱ的浓度对膝关节软骨缺损的诊断价值.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我院体检科符合无KOA临床症状诊断及入选标准的63例为实验组及37例KOA患者为对照组.并将实验组分为实验1组:软骨相对正常组32例和实验2组:软骨缺损组31例.2.膝关节液标本的采集和保存:严格的无菌操作抽取受试者关节液0.3~5.0ml.3 000转/分离心5min,留取上清液,快速冷冻,储存在-70℃冰箱内待测.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关节液中CTX-Ⅱ和C2C的含量:将关节液标本从-70℃冰箱移至室温下,完全解冻后,稀释100倍.将标准液及待测标本各100μl加入包被有单抗的96孔反应板中,37℃温育2h;分别加入检测溶液A、B工作液100μl,37℃温育1h,洗板5次,每孔加入底物工作液90μl,37℃避光30 min;后每孔加入终止液50μl,15 min内在450 nm波长下测量各孔的吸光度值(A)值.

    关键词:
  • 一次性硬膜外麻醉导管气管切开插管留置大鼠模型的建立

    作者:朱翠香;彭玲玲;张冉令;黄文川;董菲菲;安聪;潘宇政

    我们利用一次性硬膜外麻醉导管建立气管切开插管留置术大鼠模型,克服了既往模型死亡率高、存活时间短的局限性,大多数大鼠模型存活时间超过1周以上,可以满足大多数医学科学实验的需要.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内径2 mm、长8 cm的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去针头,软管保留8 cm,一端修剪成钝性斜面.一次性无菌硬膜外麻醉导管、医用防水胶布、灭菌气管切开手术器械.2.实验动物及分组: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雄性SD大鼠100只,体质量(300±20)g.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50只.A组施行静脉输液软管气管切开插管留置术,B组施行一次性硬膜外麻醉导管气管切开插管留置术.

    关键词:
  • 超高龄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35例

    作者:李明;綦斌;左程;常鹏飞;鲁质成;王长坤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中55~ 75岁是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的高峰年龄[1].随着科学的进步使人类日益长寿,形成了年龄大于80岁的高龄组人群[2],超高龄高血压脑出血相关文献报道尚少.我们分析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血管病外科在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35例超高龄(≥80岁)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的病例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微创治疗体会.一、资料与方法

    关键词:
  • 代谢综合征加重草酸钙肾结石对肾的损伤作用

    作者:陈星;郭剑明;王国民;徐志兵;王杭

    草酸钙肾结石(CaOx)是肾结石中常见者.草酸盐可诱发脂质过氧化,产生丙二醛(MDA),损伤肾小管[1].肾脏损伤分子-1(KIM-1)为Ⅰ型跨膜糖蛋白,正常肾脏不表达,但受损肾小管高表达[2].近年来,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肾结石患者逐渐增多,本研究旨在探讨MS与CaOx和肾损伤的关系.一、材料与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12月住院的CaOx者,分为MS± CaOx组和CaOx组,以及无结石的MS组与招募的健康N组.共计196例,男120例,女76例,年龄35 ~77岁.取中段晨尿10ml,3 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酶联反应吸附法检测KIM-1,比色法检测MDA.采用方差分析检测组间差异,并进行两两比较,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 PEP3-KLH负载树突状细胞疫苗诱导抗前列腺癌免疫应答

    作者:徐以民;刘海珍;易发平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我们采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EGFRvⅢ)抗原14肽段PEP3耦联钥孔戚血蓝蛋白(KLH)负载树突状细胞(DC),探讨该DC能否诱导抗PCa特异性免疫反应.一、材料与方法1.DC分离与DC-PEP3-KL H或DC-KLH制备:分离C57BL/6J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扩增、抗原冲击DC.2.小鼠分组、免疫、肿瘤攻击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2、γ干扰素(IFN-γ)、IL-4含量检测:随机分4组:(1)磷酸盐缓冲液(PBS)组;(2) DC+ PBS组;(3)DC-KLH组;(4)DC-PEP3-KLH组.各组皮下注射DC,PBS作为对照,免疫3次,末次1周后分离血清.如上各组免疫小鼠皮下注射TRAMP-C2悬液;10~30 d随机采集血清检测细胞因子.无菌制备纯化脾T淋巴细胞.

    关键词:
  • 长链非编码RNA HOX转录反义RNA对大肠癌细胞CCL244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徐洪涛;杨晓东;刘伟;汝干;邢春根

    本研究旨在观察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 HOX转录反义RNA (HOTAIR)对大肠癌细胞CCL244增殖及凋亡能力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新鲜肿瘤及正常组织标本取自大肠癌术后患者,人大肠癌及正常肠黏膜细胞株CCL244、HCT116、LoVo及FHC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2.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组织标本中HOTAIR表达,噻唑蓝(MTT)及细胞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

    关键词:
  • 犬渐进性肝静脉闭塞模型的研究

    作者:宗迎迎;许伟;徐浩;朱蕻潮;刘金;吴康;万豪光;神斌

    我们拟通过置入支架引起渐进性肝静脉闭塞,建立动物模型模拟慢性布加综合征(BCS)病变特点,动态观察肝脏损伤病理进程.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及支架:健康成年家犬6条,雌雄不限,体质量(10.33±2.77) kg;自膨式筒形支架(规格:10 mm ×40 mm),镍钛记忆合金编织.2.肝左静脉支架置入术:切开皮肤分离暴露右颈外静脉,Seldinger技术穿刺右颈外静脉,导丝引导下肝左静脉置入支架.3.观察指标及标本收集:支架置入后每4周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DUS)计算支架管腔狭窄率(%)=[1-(狭窄处直径/狭窄处支架直径)] ×100%;超声引导下取支架置入的肝左静脉引流区肝组织(距支架远心端≤30 mm)行病理检查.模型建成后第24周造影复查肝静脉,处死犬解剖支架段血管,取支架近端(距支架近端边缘5 mm)、中段、远端(距支架远端边缘5 mm)肝左静脉血管组织,观察内膜增生情况.

    关键词:
  • 小型猪部分肝切除后自体残余肝脏灌注模型的建立

    作者:王东;胡志平;高鹏骥;李照;朱继业

    我们设计了一种小型猪部分肝切除后白体残余肝脏灌注模型,模拟活体肝脏移植的再灌注过程,观察切除不同比例肝脏再灌注后的肝功能和生存情况.一、材料与方法体质量为20~25 kg小型猪.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后,经上腹部横形切口,分离肝动脉、门静脉主干及供应各肝叶的血管分支和肝上、肝下下腔静脉;按实验设计切除部分肝脏后,从供应肝左叶的门静脉分支插管作为灌注液流入道,经肝下下腔静脉插管作为灌注液流出道,阻断第一、第二肝门,经门静脉插管注入低温保存液灌洗肝脏,肝周置冰屑辅助降温,灌注总量约1 500 ml;灌注完成后,将门静脉分支插管向下插入门静脉主干,与肝下下腔静脉插管用Y型管连接,经体外转流泵将血液自颈外静脉插管回流,维持转流时间在45~ 55 min,以此模拟无肝期;转流结束后,血液回输并开放阻断,缝合肝下下腔静脉和门静脉分支插管处.术后监测猪心率及血压,及时复温及预防感染.

    关键词:
  • 肿瘤患者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免疫治疗后血清免疫学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叶萍萍;王豪勋;马军;赵晓静;张中冕;韩娜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免疫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80例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免疫治疗的肿瘤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和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BA)分别检测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免疫治疗后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治疗后外周血抑制性T细胞(Ts)较治疗前显著下降(16.42±13.62比13.15±10.19),细胞毒性T细胞(CTL)较治疗前显著升高(11.56±9.10比12.27±9.45,P<0.01),调节性T细胞(Treg)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中CD3+、CD3+ CD4+、CD3+ CD8+细胞显著高于治疗前,分别为(71.00±10.00比75.00±12.50、38.50±14.75比40.00±12.75、27.50 ± 13.00比29.00±12.75,P<0.01).治疗后肿瘤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及辅助性T细胞(Thl)/Th2比值明显升高,分别为(5.81 ±0.31比6.01±0.47、8.10±0.52比8.19±0.44、0.86±0.04比0.89±0.06,P<0.05).DC-CIK治疗后3个月影像学复查,根据免疫相关反应的标准(IRRC)评价,客观缓解率为12.50%,疾病控制率为61.25%.结论 DC-CIK治疗后,患者外周血中某些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可反映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的改善.

  • 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的关系

    作者:甘梅富;徐铖;张玲娜;翁寿向;周晶晶

    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EG-1和PDCD4在89例原发性大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AEG-1和PDCD4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结果 AEG-1在结直肠癌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69.66%比14.61%,P<0.01),AEG-1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PDCD4在结直肠癌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31.46%比84.27%,P<0.01),PDCD4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 AEG-1高表达及PDCD4低表达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中具有-定的作用.

  • BCCIP在乳腺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冀宏;严丽;李清怀

    目的 探讨BCCIP在乳腺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3例良性乳腺肿瘤、68例乳腺癌BCCIP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结果 BCCIP在乳腺癌及良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BCCIP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7.05%(32/68),在良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91%(17/2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87,P<0.05).BCCIP蛋白表达与发病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有关;BCCIP在≤35岁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9.41% (5/17),在>35岁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6.86% (29/5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87,P<0.05).随着组织学分级增高,BCCIP表达降低;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BCCIP表达降低;Her-2阳性患者BCCIP表达降低.结论 在乳腺癌组织中BCCI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其蛋白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患者的预后.

  • 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术后预后的关系

    作者:宋展;贺阳;孙万日;吕柯;张海洋;孙晓林

    目的 探讨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我院手术治疗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1~5年,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直肠癌肿瘤组织p53、EGFR及SOX2表达,并分析p53、EGFR及SOX2表达与肿瘤病理特征及患者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p53、EGFR、SOX2阳性表达与患者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呈明显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P>0.05).p53、EGFR、SOX2阳性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32.76%、24.00%、8.57%,与其阴性表达对应的86.36%、86.67%、77.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53、EGFR、SOX2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且与患者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呈正相关.

  • SLC38A1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龚江波;陈双倩;王国洲;苏飞;王小康;张驰;谢伟;冯茂辉

    目的 探讨SLC38A1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查SLC38A1蛋白在5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30例无肝硬化病变的肝脏组织作为对照组.分析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SLC38A1表达的关系.结果 SLC38A1在肝细胞癌组织及对照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和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有门静脉癌栓的肝细胞癌组织SLC38A1的阳性表达率为94.7%,无门静脉癌栓的肝细胞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5 cm的肝细胞癌组织中SLC38A1的阳性表达率为89.3%,直径<5 cm的肝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2,P<0.05).而不同年龄、性别、甲胎蛋白(AFP)、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与SLC38A1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C38A1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及是否有门静脉癌栓相关,可能是肝细胞癌的促癌因素之一,促进了肝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增加.

  • 锌指蛋白217在胃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韩亮;王向阳;刘磊

    目的 检测癌基因锌指蛋白217(ZNF217)在胃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诊断的120例胃癌石蜡标本,制作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ZNF217蛋白.并且对120例胃癌患者随访,检测不同预后患者胃癌组织中ZNF217的表达.结果 ZNF217在正常胃黏膜和胃癌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30.0%(36/120)和70.8%(85/12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ZNF217的表达水平要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P <0.05);ZNF217的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癌肿部位、临床分期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且胃癌中ZNF217低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要显著长于高表达者(P<0.05),ZNF217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ZNF217的表达增强与胃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有关.

  • 脂肪溶解液与纳米碳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

    作者:兰晶;姜敏;管洪庚;周晔辉;王璋瑜

    目的 探讨脂肪溶解液与纳米碳在传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分析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5年4月89例乳腺癌患者资料,随机分为溶脂组(28例)、纳米碳组(30例)及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组(31例).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中肋间臂神经保护情况等指标.结果 溶脂组的手术时间为(201.91±41.58) min,长于传统组(119.69±22.87) min及纳米碳组(124.54±21.95) min,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上纳米碳组为(24.75±5.37)枚,优于另外两组(P<0.05).溶脂组能够明显提高肋间臂神经的保护成功率(P<0.05),其他指标如术中出血量、臂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肪溶解液可提高肋间臂神经的保护率、纳米碳可提高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两者均安全、可行.

  •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会枝;李晨飞;王晓慧;崔圆圆;刁长英;李晟磊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50例ESCC组织、19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5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GPC-3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食管正常黏膜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癌组织中GPC-3 mRNA含量依次降低,分别为0.808±0.068、0.813±0.037、0.875±0.0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766,P<0.05);正常黏膜组织及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中GPC-3蛋白表达均低于ESCC组织,表达量分别为22.0% (11/50)、42.1% (8/19)、70.0%(35/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336,P<0.05);ESCC组织中GPC-3蛋白表达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ESCC组织中GPC-3 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高,其高表达可能与ESCC发生有关.

  • 硬膜外麻醉对快通道结肠外科手术患者罗库溴铵药效的影响

    作者:冯丽;逄坤芳;韩爱迪;刘成;杨柳;韩冰;郭心怡;杨辉

    目的 观察硬膜外麻醉对快通道结肠外科患者罗库溴铵药效的影响.方法 将40例择期行快速康复腹腔镜结肠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全凭静脉麻醉组,术后给予静脉镇痛)和B组(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于T9 ~ T10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射0.375%的罗哌卡因10 ml后每小时注射6 ml上述溶液直至手术结束并用于术后镇痛).静脉注射0.5 μg/kg舒芬太尼后,以3.5 mg/L为起始血浆药物浓度靶控输注丙泊酚,以0.1μg/(kg·min)为起始剂量持续输注瑞芬太尼,患者意识消失后注射0.9 mg/kg罗库溴铵,当1 Hz的单刺激达到大阻滞时行气管插管.根据Nacotrend指数调整丙泊酚的靶控输注浓度.调整瑞芬太尼的输注剂量,使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基础值的80% ~120%.根据肌松监测结果追加罗库溴铵0.3 mg/kg,记录肌松剂的起效时间、作用时间和追加次数.手术结束时停止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记录拔管时间.患者于麻醉复苏室(PACU)行肌松监测了解肌松残余情况.结果 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每次追加肌松剂的间隔时间均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药次数少于A组(P<0.05),拔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肌松残余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A组均高于B组(P<0.05).结论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在快通道结肠外科麻醉中可延长肌松剂罗库溴铵的作用时间,减少其使用次数;减少肌松残余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提高术后恢复质量.

  •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在高龄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作者:王光达;隋来健;李桂石;张祚福;齐晓军;袁丁

    目的 探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在高龄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我科75岁以上择期关节置换手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A组)和对照组(S组)各39例.术中给予A组地塞米松10 mg,术后第1、2、3天每天给予5 mg静脉推注,给予S组术中生理盐水10 mg,术后第1、2、3天分别给予5 mg静脉推注.观察患者术后体温、疼痛评分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共78例患者无一例出现感染,均在术后14 d拆线后顺利出院,其中地塞米松组术后第1、3天疼痛评分(均值为2.744、1.769)明显小于对照组(均值为3.385、2.308,P<0.01),术后第3天与术前1d体温波动值小于对照组(P<0.01).地塞米松组与对照组术后第3天与术前第1天血清白蛋白(P>0.05)、空腹血糖波动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组术后第3天(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评分系统(HSS)评分(P<0.01)及髋关节Harris评分(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的食欲及精神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高龄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并未增加应用糖皮质激素并发症.

  • 回肠D型和J型储袋在溃疡性结肠炎及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外科治疗中的比较

    作者:秦前波;张廷涛;江从庆;吴云华;丁召;郑科炎;刘韦成;钱群

    目的 探讨回肠D型储袋和J型储袋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及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接受全结直肠切除术的UC和F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储袋构建方式分为D组(D型储袋)和J组(J型储袋).D组11例,其中UC 6例,FAP 5例;J组24例,其中UC 20例,FAP 4例.结果 D组年龄18 ~61岁;J组年龄21~59岁;D组手术时间[(125±23) min]与J组[(133±39)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储袋构建时间[(18±4)min比(22 ±-7) min],储袋容积[(175±15)比(156±18)ml],术中出血[(210±30)比(225 ±35) 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中出现直肠穿孔1例,吻合口阴道漏1例;J组出现储袋残端皮肤瘘1例,术后并发硬化性胆管炎1例,重度储袋炎伴出血1例.术后6个月排便频率D组平均4~6次,J组平均5~8次;D组无夜间渗漏,J组有2例出现夜间渗漏.术后6个月Wexner肛门失禁评分D组为(3±2)分,J组评分为(5±2)分(P<0.05).结论 UC和FAP患者接受全结肠直肠切除后,构建的回肠D型储袋和J型储袋与肛管吻合术后效果相似,回肠D型储袋是一种安全、可供选择的储袋构建方式.

  • 组织因子测定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意义

    作者:吴延平;贾广红;焦兆德;夏长所;王英振

    目的 探讨组织因子(TF)测定对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意义.方法 对167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中TF和TF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对其结果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术后6 h(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和术后48 h(T4)时TF mRNA表达.结果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DVT发生与患者血浆TF、TFPI和血小板(PLT)水平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TF水平预测DVT发生曲线下面积为0.794,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75.9%,血浆TFPI水平检测分别为0.752、80.7%和62.0%;RT-PCR结果显示,术后6h后TF mRNA表达量逐渐增加,术后24 h达大量,术后48 h开始下降.结论 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浆TF和TFPI水平与术后DVT发生密切相关.

  • 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脑组织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赵雪艳;刘红林;贺维亚;刘大建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C反应蛋白(CRP)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测定180例健康对照者及180例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24 h内、3、7、14d时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CRP表达水平,并分别将以上指标与急性脑出血出血量大小、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老年急性脑出血恶化的临床预测意义.结果 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不同时期内血清IL-1β、IL-6、IL-8、CRP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发病14 d的时候患者血清学检测:IL-13(4.97±2.32) ng/L、IL-6(44.37±10.54) ng/L、IL-8(36.86±6.53) ng/L、CRP(6.42±2.67) mg/L,比24 h、3d、7d均有下降;血清IL-1β、IL-6、IL-8和CRP表达水平,患者脑出血量大小、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3.16,P<0.05);炎性因子和CRP的表达水平对老年急性脑出血恶化具有预测价值(r=5.16,P<0.05).结论 血清炎性因子和CRP参与了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

  • 多模态磁共振诊断乳腺疾病及其与乳腺癌预后因子的相关分析

    作者:张婷婷;孙圣荣

    目的 应用乳腺磁共振(MR)评价乳腺病变的形态和功能,并将MR参数与乳腺癌预后因子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对50例乳腺病变行MR检查,观察病变的分布、T2WI信号特征、强化方式、时间信号曲线、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将上述因素与乳腺癌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将ADC值和增强参数(早期强化比,大强化比及大下降率)与预后因子[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乳腺癌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WI信号特点、TIC类型和ADC值3个独立因素与浸润性乳腺癌相关(P<0.05),而多因素分析仅有ADC值与浸润性乳腺癌相关[比值比(OR) =0.17,P<0.01].ADC值与Her-2和Ki-67呈负相关(OR=-0.414、-0.378,P<0.05).早期强化比、大强化比及大下降率与Ki-67、ER、PR、Her-2的表达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应用ADC值可有效的鉴别乳腺病变的良恶性.浸润性导管癌多表现为局灶性或分支状分布,T2WI等或不均匀高信号,TIC多为平台型和流出型.低ADC值提示预后不良.

  • 脾切除对晚期结肠癌姑息性切除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潘敦;李宗芳;陈辉;李良庆

    目的 观察联合脾脏切除对晚期结肠癌姑息性肿瘤切除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63例晚期结肠癌患者,其中27例行姑息性左半结肠切除联合脾切除(切脾组),36例单纯行姑息性左半结肠切除术(保脾组).分别检测术前、术后10d、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两组免疫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及1年生存率情况.结果 切脾组与保脾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0 d体液免疫功能(IgA、IgG、IgM)和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9、0.57、0.09、0.58、0.04、0.46、0.82,P>0.05;t=0.61、0.11、0.74、0.41、1.04、0.55、0.85,P>0.05);术后6个月及12个月保脾组患者免疫功能优于切脾组,除术后12个月CD8外(t=0.79,P>0.05),其余免疫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2.83、2.41、2.97、2.66、2.65、3.07,P<0.05;t 4.86、4.60、3.40、3.08、2.45、2.12,P<0.05).保脾组在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25%)、中位生存时间[(20.5±6.9)月]、1年生存率(88.9%)与切脾组[33%,(18.67±5.7)月,8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3,t=1.13,x2 =0.19,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保脾组(11.22±2.60)d显著短于切脾组[(13.56±4.60)d,=2.57,P<0.05].结论 对于不可根治的晚期结肠癌患者,姑息性手术切除原发灶在一定时间内改善患者的免疫抑制状况,延长生存期.扩大的脾脏切除术并不能提高患者的预后,相反保留脾脏者,手术恢复较快,术后6 ~12个月期间的免疫功能的改善更好.

  • S期激酶相关蛋白2和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7ki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程维刚;李蕾蕾;刘九洲;殷德涛;郭万里

    目的 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和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7kip1的免疫表达及其意义,同时探讨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二步法检测40例乳腺癌组织中Skp2和p27kip1蛋白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20例正常乳腺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Skp2蛋白表达水平与组织学分级(P<0.01)、淋巴结转移度呈正相关(P<0.01);p27kip1蛋白表达水平与组织学分级(P<0.05)、淋巴结转移度呈负相关(P<0.05).两者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绝经状况、肿块大小以及病理学分期无明显相关(P>0.01).且Skp2蛋白与p27kip1蛋白的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呈负相关(P<0.01).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Skp2蛋白高表达、p27kip1蛋白低表达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联合检测两指标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有助于判断乳腺癌预后.

  • 乌司他丁对严重肺挫伤患者机体高迁移率族蛋白1的作用

    作者:曹强;杨扬;许瑞彬;刘延风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严重肺挫伤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全身炎症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严重肺挫伤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纳入严重肺挫伤患者12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乌司他丁组(69例)和对照组(58例),分别检测入组后第1、4、7天HMGB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的表达水平,以及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28d死亡率等预后指标.结果 乌司他丁组第1、4、7天HMGB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7.81 ±1.67) ng/L比(9.52±1.59) ng/L;(6.74±2.15)ng/L比(8.22±2.47) ng/L;(5.32±1.73) ng/L比(7.56±2.08) ng/L,P<0.05],乌司他丁组第1、4、7天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也低于对照组(P<0.05);乌司他丁组第1、4、7天氧合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91.3±33.7) mmHg比(275.1±38.8) mmHg;(366.8 ±35.1) mmHg比(292.1±64.8) mmHg;(414.6±43.2) mmHg比(335.4 ±53.4) mmHg,P<0.05],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28 d死亡率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35.7±3.8)h比(42.5±4.3)h;(4.8±1.5)d比(6.5±1.9)d;12.1%比5.8%,P<0.05,1 mmHg=0.133 kPa].结论 乌司他丁通过抑制HMGB1及其下游炎性因子表达水平达到改善严重肺挫伤患者预后的治疗效果.

  • 胃癌组织膜联蛋白A2表达与肿瘤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张志栋;李勇;赵群;焦志凯;赵雪峰;檀碧波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膜联蛋白A2(ANXA2)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96例胃癌手术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石蜡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检测ANXA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7、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染色,分析其中的关系;收集胃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分析ANXA2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胃癌组织中ANXA2表达阳性率为78.13%(75/96),比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28.13%(27/96)]增高(x2 =48.188,P<0.01);MMP-2、MMP-7、MMP-9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04%(73/96)、65.63%(63/96)、85.42%(82/96),均比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20.83%(20/96)、32.29%(31/96)、21.88% (21/96)]增高(x2=58.578,P<0.01;x2=21.343,P<0.01;x2 =77.935,P<0.01),TIMP-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33.33%(32/96),明显低于癌旁组织[60.42%(58/96),x2=14.139,P<0.01].ANXA2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有关(x2=40.253,P<0.01;x2 =5.704,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ANXA2阴性表达的胃癌患者平均生存期为(42.22±4.50)个月,比ANXA2阳性者的平均生存期[(26.24±2.30)个月]明显延长(x2=7.660,P<0.01).相关分析显示,胃癌组织中ANXA2与MMP-2、MMP-7呈正相关(r =0.274 8、P<0.01;r =0.317 5,P<0.01),ANXA2与TIMP-1呈负相关(r=-0.262 3,P<0.05).MMP-2与MMP-7、MMP-2与MMP-9表达呈正相关(r=0.302 2,P<0.01;r =0.2436,P<0.05),MMP-2与TIMP-1呈负相关(r=-0.262 3,P<0.05),MMP-9与TIMP-1呈负相关(r=-0.342 5,P<0.01).结论 胃癌组织中ANXA2蛋白强表达是预后差的指标,ANXA2蛋白可能通过调节MMPs家族成员促进胃癌转移.

  • 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治疗双侧胸部疾病

    作者:张国瑜;张双林;张清勇;郑先杰;董彦军;安小康;杨忠信;孙明飞

    目的 应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治疗同时期发生的双侧胸部疾病,探讨此种手术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36例双侧自发性气胸、双侧肺大泡、双肺小结节、双侧血气胸等病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应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及传统胸腔镜同时处理双侧胸部病变.分析术中及术后的各种相关指标.结果 2组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治疗组在手术平均时间(74.7±11.5)h、术后胸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在治疗双侧胸部同时有疾病存在方面,其在手术时间、手术损伤、术后恢复、术后美观等方面均优于传统胸腔镜手术.

  •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

    作者:孙万日;宋展;门中俊;赵永福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8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合并肾功能损害(NP)组(n=37)和AP组(n =51);88例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n=88).入院2d内予以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血清HMGB1、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肌酐(SCr)、24h肌酐清除率(CC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石(IL-6)等指标检测,记录并对比其检测结果.结果 (1)AP组:Cys C(1.35±0.33) g/L、HMGB1(5.53±1.52) μg/L、CRP (44.68±13.54) mg/L、SCr(152.65±21.67) μmol/L、TNF-α(3.44±0.51) ng/L和IL-6 (267.56±69.46) ng/L;NP组:Cys C(2.89±0.41) g/L、HMGB1(13.86±3.41) μg/L、CRP (89.54±15.16) mg/L、SCr (233.59±54.63) μmol/L、TNF-α (3.44±0.51)ng/L、IL-6 (351.36 ±75.13) ng/L;对照组:Cys C(0.98±0.32) g/L、HMGB1(1.70±0.49) μg/L、CRP (2.76 ±0.68) mg/L、SCr (91.65±22.53)μmol/L、TNF-α(1.35±0.33) ng/L、IL-6(116.59±34.68) ng/L,对照组<AP组<NP组(P<0.05);CCr指标检测结果显示,NP组[(55.13±5.69) ml/min]显著低于AP组[(91.53±9.56) ml/min]及对照组[(96.51±10.64) 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Cys C、HMGB1和SCr均同肾功能损害呈负相关.结论 检测血清Cys C及HMGB1有助于判断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肾功能损害.

  • 多排螺旋CT评估腋窝淋巴结预测乳腺癌手术方式的研究

    作者:吴伟华;严志汉;刘绪明;吴元肇

    目的 通过采用多排螺旋CT(MDCT)评估腋窝前哨淋巴结,为乳腺癌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行乳腺癌手术治疗的21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的标准为:(1)未进行术前化疗;(2)术前进行了多排螺旋CT检查;(3)术中进行了腋窝淋巴结的活检.结果 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为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共有27例,大淋巴结的直径平均值为10.5 mm,非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共有64例,大淋巴结的直径平均值为6.9 mm;CT结果显示淋巴结为圆形,且不包含脂肪组织显影的患者为31例,淋巴结为圆形或者椭圆形,包含脂肪组织显影的患者为60例.统计学的结果显示腋窝大淋巴结直径大于10 mm,且不包含脂肪组织显影的患者,可以认为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而大淋巴结直径小于8 mm,且包含脂肪影像,可以被认为淋巴结转移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DCT可以作为淋巴结活检的一种有效补充手段来评估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为乳腺癌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 乳腺癌发生发展与雌激素受体β的表达的关系

    作者:刘瑞磊;陈晓萍;龙梅珺;王佳妮;黄勇;方友强

    目的 检测雌激素受体β(ERβ)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揭示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检测ERβ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通过小干扰RNA(siRNA)的方法将ERβ高表达的MCF-7细胞敲降ERβ基因,通过噻唑蓝(MTT)法检测MCF-7生物学行为的变化.结果 ERβ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量(32/70)低于癌旁组织(5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β被敲降后MCF-7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增强,在第7天NC、ERβ-siRNA1、ERβ-siRNA2组的吸光度值分别是1.21±0.08、0.75±0.03、0.67±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β在人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低于癌旁组织,在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过程中起负性调节作用,可能成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及临床治疗的靶点.

  • 肝再生磷酸酶-3、趋化因子CCL26和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在结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蓝球生;曾育杰;来伟;罗兴喜;褚忠华

    目的 观察肝再生磷酸酶-3(PRL-3)、趋化因子(CCL26)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患者预后影响.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肠癌患者83例,检测Ⅰ~Ⅳ期结肠癌组织PRL-3、CCL26和TAMs表达;Kaplan-Meier法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生存情况;迁移实验分析CCL26对TAMs迁移作用.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结肠癌患者随着肿瘤分期TNM进展,PRL-3,CCL26与TAMs逐渐升高,在Ⅰ期结肠癌中三者表达阳性率为(25%、20%、15%),在Ⅳ期肝转移灶中,三者阳性率分别为(94.7%、89.4%、78.9%,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统计分析各蛋白对患者生存影响,PRL-3、CCL26和TAMs阳性的结肠癌患者其术后总生存期明显较阴性组低(P<0.001).迁移实验显示随着CCL26浓度递增对TAMs有明显趋化作用(P<0.01).结论 PRL-3能促进结肠癌组织分泌CCL26,趋化TAMs聚集,促进结肠癌进展,降低患者总的生存期.

  •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乳腺癌组织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李平;王小康;顾园;吴军民;张卫卫;谢伟;马翔;李华池;冯茂辉

    目的 观察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在乳腺癌组织中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收集乳腺癌组织67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32例,正常乳腺组织2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oxp3+调节性T细胞及白细胞介素(IL)-10阳性肿瘤细胞在上述组织中的数量;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Foxp3在不同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 Foxp3+调节性T细胞及IL-10阳性肿瘤细胞在乳腺癌组织中的数量显著多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组织中Foxp3的相对表达量较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组织中Foxp3的表达量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明显相关(P<0.05),与年龄无明显相关(P>0.05);IL-10表达量与肿瘤分化水平、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5).结论 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可能是通过Foxp3的表达及IL-10等抑制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发挥肿瘤免疫抑制作用.

  • 谷氨酰胺转运体ASCT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蔡灿锋;唐超明;刘高杰;杨斌;李英儒;吕泽坚;陈国星;陈翔;曾军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转运体(ASCT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4例结直肠癌组织及36例正常组织中ASCT2蛋白的表达.ASCT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卡方检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其对生存率的影响,采用Log-rank法进行显著性检验,采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04例肿瘤组织中ASCT2高表达组58例,低表达组46例.在高表达组中,肿瘤大于3 cm者34例(57.1%),显著多于低表达组(16例,37.5%,P<0.05);Ⅲ、Ⅳ期患者42例(75.0%),显著多于低表达组(18例,41.7%,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38例(64.3%),显著多于低表达组(15例,31.2%,P<0.01);肝转移阳性18例(28.6%),显著多于低表达组(5例,10.4%,P<0.05).ASCT2高表达组总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风险比(HR)=2.05;95%可信区间(CI):1.12 ~3.77;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SCT2(P<0.05)、淋巴结转移(P<0.01)及肝转移(P<0.05)为结直肠癌独立预后不良因素.结论 ASCT2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进展密切相关,是其独立预后不良因素之一,可能与增强谷氨酰胺代谢促进肿瘤进展有关.

  • Ⅱ期结肠癌患者术后化疗后液泡型ATP合酶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希盛;唐华美;严东旺;于复东;崔菲菲;赵森林;于洋;孙慧敏;彭志海

    目的 探讨液泡型ATP合酶(V-ATPase)表达与术后辅助化疗的Ⅱ期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从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Ⅱ期结肠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V-ATPase基因的mRNA表达量,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nsion法检测V-ATPase基因在化疗后71例未复发患者和35例复发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量.采用x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之间差异,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风险.结果 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癌组织中V-ATPase mRNA的平均表达量分别是7.45、2.52 (x2=14.39,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V-ATPase在复发和未复发患者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分别为94.3%(33/35)、50.7%(36/71)(x2 =19.60,P<0.01).V-ATPase过表达者术后化疗后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均降低.结论 V-ATPase基因是影响Ⅱ期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可能是评估Ⅱ期结肠癌复发风险的高危因素.

  • 促炎性细胞因子在前列腺增生症伴组织学炎症中的表达变化

    作者:蒋玉清;王秀丽;郭跃先

    目的 探讨患者前列腺组织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CD3的表达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60例因尿潴留或下尿路症状(LUTS)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的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根据病理诊断分为单纯前列腺增生组15例和前列腺增生合并炎症组共45例,其中轻度炎症12例,中度炎症25例,重度炎症8例.所有患者中按有无尿潴留病史,分为尿潴留组20例和LUTS 40例,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 25分,为高IPSS组32例,IPSS在19 ~ 25之间为低IPSS组28例.TURP术中取前列腺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组织中TNF-α、IL-6以及CD3的表达及含量.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BPH合并炎症组TNF-α、IL-6、CD3表达吸光度(A)值(0.0524±0.0400、0.033 4±0.024 0、0.036 5±0.0090)高于BPH组(0.0323 ±0.6000、0.2040±0.0160、0.022 3±0.003 0),Westem blot方法检测结果显示BPH合并炎症组TNF-α、IL-6、CD3表达相对量(0.24±0.04、0.07 ±0.04、0.33 ±0.09)高于BPH组(0.19±0.06、0.04±0.02、0.27±0.06).尿潴留组各促炎性细胞因子含量明显高于LUTS组,高IPSS评分组各促炎性细胞因子含量高于低IPSS评分组.前列腺增生症合并不同程度炎症中,以重度炎症升高为显著.结论 炎症刺激下促炎因子表达明显增多,使前列腺上皮及间质细胞增殖,导致前列腺体积增大,促进疾病进展.

  •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研究进展

    作者:慎浩鑫;宋虎伟;王林;耿智敏

    肿瘤微环境即肿瘤附近非突变成分的总称,这些成分包括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脂肪细胞及细胞外基质[1].细胞和它的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正常组织的稳态以及肿瘤的生长是必要的,尤其是肿瘤细胞与其相关间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患者的预后[2].成纤维细胞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被称为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它是肿瘤微环境中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由于CAFs的来源不同,表现出高度的异质性.传统观念认为,CAFs可通过多方面的机制促进肿瘤的生长,血管生成,侵袭和转移;但近有研究表明,CAFs也具有肿瘤抑制作用[3-4].现将CAFs在肿瘤发生、侵袭、转移及肿瘤抑制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其潜在的治疗意义作一综述.

    关键词: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肝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詹棣华;王鲁

    原发性肝癌中80% ~ 90%为肝细胞癌(HCC,以下简称肝癌).在世界范围内,肝癌发病率居人类恶性肿瘤发病率第5位,死亡率居第3位[1].手术根治性切除是目前肝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主要的手段之一,但术后高复发率(5年复发率60% ~ 80%)是肝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主要障碍.探索新的生物靶点来判断肝癌患者术后预后及预防治疗复发转移成为目前研究肝癌的主要方向.肿瘤微环境是指除肿瘤细胞成分之外的所有间质细胞以及它们所分泌的活性物质所构成的局部内环境.其中作为肿瘤微环境中丰富的免疫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的浸润转移与肿瘤血管生成、侵袭转移、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以及抵抗免疫损伤等密切相关.现将对目前国内外有关于TAMs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付贞;叶啟发;张洋;胡龙;王彦峰;熊艳;黄伟

    21世纪以来,器官移植已成为治疗肝肾终末期疾病有效的手段之一[1],供体器官从获取到移植期间遭受原发疾病、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冷保存损伤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热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冷保存损伤是导致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原发性无功能及微循环障碍的主要原因[2].供体器官离体后,组织缺血缺氧,大量氧自由基形成,细胞内钙超载、炎性反应级联反应等因素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病理过程,如炎性细胞的聚集、细胞外基质的重塑、细胞凋亡的诱导,导致器官功能的紊乱,从而严重影响移植术后移植物的长期生存[3-4].因此,如何评估、维护供体器官质量、修复损伤至关重要.

    关键词:
  • CT导引下不同方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的比较

    作者:秦汉林;王伟昱;朱先海;施长杲;周磊;谢韬

    目的 探讨适合基础实验研究的理想兔VX2肝癌模型.方法 用VX2肿瘤细胞株建立荷瘤兔模型,2周后取出肿瘤灶,分别采用肿瘤细胞悬液法和肿瘤块接种法制备16只兔VX2肝癌模型.比较两种方法的成功率,观察两组移植瘤生长转移情况并比较两组荷瘤兔自然生存期.结果 两种方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的成功率均达到100% (16/16),均无严重并发症.与细胞悬液组比较,肿瘤块组瘤兔出现腹水及淋巴结转移时间较晚,生存期较长(P<0.05).结论 采用CT导引下肿瘤块接种法制备的VX2肝癌模型更适合进一步基础实验研究,佳时间为接种后2~3周.

    关键词: CT导引 肝癌模型
  • 吲哚菁绿实验对巴塞罗那B/C期肝癌患者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风险评估

    作者:唐哲;万仁瑞;胡洪涛;任浩;李向阳;张弓;赵永福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ICG)实验对于评估巴塞罗那(BCLC)-B/C期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围手术期出现肝功能衰竭的价值.方法 分析54例行吲哚菁绿实验并行TACE治疗的BCLC-B/C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ACE术后是否发生肝衰竭分为肝衰竭组与非肝衰竭组,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生化指标,吲哚菁绿实验15 min滞留率(ICG-R15),Child-Pugh(CP)分级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差异.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G-R15: (27.3±5.0)%、(18.3±5.5)%;Child-Pugh分级:8.75±0.5、6.37±1.0;MELD评分:(23.0±7.5)、(16.6±5.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R15对于评估TACE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13.0%.ICG-R15与CP分级、MELD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 =0.691、0.656,P<0.01).结论 ICG-R15是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良好指标,其结合Child-Pugh分级及MELD评分能更好的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当ICG-R15< 20%,Child-Pugh分级A级,MELD评分<20分时,行TACE治疗较为安全;当ICG-R15> 30%,MELD评分>30分时,禁忌任何有损肝功能的治疗以免发生肝衰竭;介于两者之间的患者,可先行保肝治疗,待肝功能好转或者肝功能分级降低后再行TACE治疗,以减少术后肝衰竭的发生率.

  • 碳包铁纳米颗粒结合贝伐单抗治疗裸鼠肝癌

    作者:廖晓锋;孙华朋;王玲;李锟

    目的 观察碳包铁纳米颗粒结合贝伐单抗靶向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 将SSMC7721细胞注入裸鼠背部皮下,以建立鼠肝癌模型.40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A组为对照组,通过鼠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NS),B组注射盐酸表阿霉素(Ep),C组注射贝伐单抗(Bm),D组注入结合贝伐单抗的碳包铁纳米颗粒(BMN),E组注射碳包铁纳米颗粒生理盐水分散液(Fe@C),D、E组均在肿瘤表面每天接受1次场强为3 000Gauss的磁场作用,时间30 min.所有裸鼠在实验7d后脱颈处死,取肿瘤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凋亡,免疫组织化学观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结果 Ep组和BMN组可以明显的肿瘤抑制,两组凋亡指数分别为(73.3±8.0)%和(63.1±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N组的肿瘤微血管密度为21.75±3.96,而Bm组为40.25±3.85.BMN组的凋亡指数和微血管密度与其他组比较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N在外界磁场的作用下,可以使贝伐单抗更好地发挥肿瘤抑制作用,减少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 联合干扰转化生长因子-βR Ⅱ和卷曲蛋白-7基因对肝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

    作者:薛宇洋;陈聪;高凯;许伟;徐浩;祖茂衡;顾玉明

    目的 探讨联合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RⅡ受体(TGF-βRⅡ)和卷曲蛋白-7(FZD-7)对肝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实验分5组:空白组(Blank)、阴性对照组(shNC)、TGF-βRⅡ干扰组(shTGF-βRⅡ)、FZD-7干扰组(shFZD-7)及TGF-βRⅡ和FZD-7共同干扰组(shTGF-βRⅡ+shFZD-7).用shTGF-βRⅡ和(或)shFZD-7转染HepG2和Huh-7细胞,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C-myc、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结果 转染后96 h,共同干扰组HepG2、Huh-7细胞吸光度(A)值(0.87 ±0.09、0.63 ±0.03)较TGF-βRⅡ(1.12 ±0.02、0.82 ±0.08)或FZD-7(1.06 ±0.04、0.77 ±0.04)单基因干扰组明显下降(P<0.05);Transwell实验表明,与TGF-βRⅡ或FZD-7单基因干扰组比较,共同干扰组HepG2、Huh-7细胞迁移、侵袭的细胞数明显降低(P<0.01);Huh-7细胞共同干扰组G1期细胞百分比为(85.74 ±0.91)%,较TGF-βRⅡ的(69.70±2.45)%或FZD-7的(74.86±1.02)%单基因干扰组明显增加(P<0.01);灰度分析显示HepG2、Huh-7细胞共同干扰组较TGF-βRⅡ或FZD-7单基因干扰组,β-catenin、C-myc、Cyclin D1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干扰TGF-βRⅡ和FZD-7基因可以通过下调β-catenin、C-myc、Cyclin D1的表达对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产生协同抑制作用.

  • E盒结合锌指蛋白1在肝细胞癌上皮-间充质转化中与微小RNA-200的关系

    作者:赖子森;曾金华;曾永毅;蔡志雄;刘小龙;刘景丰

    目的 观察肝癌细胞株MHCC97-H中E盒结合锌指蛋白Ⅰ(ZEB1)、E-钙黏蛋白(E-cadhefin)、微小RNA(miRNA,miR)-200基因的表达,探讨在肝细胞癌上皮-间充质转化中ZEB1与miR-200的关系.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正常肝细胞株L02及肝癌细胞株MHCC97-H中ZEB1、E-cadherin及miR-200家族基因的表达量.通过短发卡RNA(shRNA)慢病毒颗粒转染L02及MHCC97-H细胞敲除ZEB1,FQ-PCR检测L02及MHCC97-H中ZEB1、E-cadherin、miR-200基因的表达量.结果 MHCC97-H组中ZEB1、miR-200a基因表达量分别为1.268 1±0.120 1、484.368 1±99.804 1,较L02组(分别为1.000 0±0.0507、220.196 8±62.021 0)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HCC97-H细胞中E-cadherin基因表达量为0.443 9±0.0901,较i02组(1.0000±0.051 1)明显下降,ZEB1与E-cadherin基因表达呈负相关(r=-1.00).shRNA慢病毒颗粒成功转染L02及MHCC97-H细胞后,两组中ZEB1基因表达量分别为0.573 2±0.103 1、0.494 3±0.092 1,均明显下调(P<0.05);两组中E-cadherin基因表达量分别为1.190 2±0.112 1、1.459 3±0.121 3,miR-200a基因表达量分别为3.0407±0.1133、2.857 1±0.113 5,miR-200b基因表达量分别为2.201 3±0.1208、3.789 1 ±0.1129,miR-200c基因表达量分别为1.665 1±0.121 7、6.129 3±0.1824,均明显上调(P<0.05).结论 在肝癌细胞株MHCC97-H中ZEB1基因表达与E-cadherin呈负相关,ZEB1与miR-200家族之间可以互相调控,从而在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表达下调促进肝细胞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

    作者:蔡欣然;程锐;陈燕凌;王小茜;柯坤

    目的 探讨磷酸酶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PTEN)表达与肝癌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的关系.方法 收集85例肝细胞癌患者的组织标本及临床资料,过碘酸希夫(PAS)/CD31双重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肝癌组织中VM的存在和PTEN的表达,分析VM存在与临床预后指标及PTEN表达的相关性;三维细胞培养观察肝癌细胞株SMMC-7221及HepG2的VM形成,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PTEN mRNA表达.结果 85例肝癌标本中17例存在VM结构,VM阳性组门脉癌栓阳性率(52.9%)高于阴性组(17.6%),生存时间为(29.9±3.6)个月低于阴性组的(42.2±5.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表达VM阳性组(35.3%)低于VM阴性组(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培养体系中肝癌细胞株SMMC-7221能够形成VM结构,而HepG2不能;SMMC-7221中PTEN的表达低于HepG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细胞癌中PTEN表达与VM的形成及患者临床预后相关.

  • 4号染色体长臂拷贝数变异及复发表征基因与肝癌复发

    作者:贺松琴;丛文铭;胡柳燕;严静娴;董辉;陈律;闻炳基;朱忠政

    目的 研究4号染色体长臂(4q)拷贝数变异(CNA)与肝细胞癌(HCC)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并探讨复发表征基因.方法 纳入179例HCC,其中66例有术后复发随访资料.采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和表达芯片分别检测CNA和基因mRNA表达差异;CNA与复发相关性分析采用生存分析;癌与配对癌旁肝组织间拷贝数相关性采用Spearman检验;基因表达水平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片段性或全臂4q丢失发生率为63.6% (42/66).生存分析显示,8个非纯合丢失片段与HCC复发无关(P>0.05);而4q13.2纯合缺失是HCC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风险比(HR)=2.26,95%可信区间(CI) =1.13 ~4.50,P<0.05].癌和配对癌旁肝组织的4q13.2拷贝数具有一致性(r =0.868,P <0.05).定位4q13.2基因的CNA与表达联合分析显示,基因纯合缺失HCC的UGT2B17表达水平较非纯合缺失HCC及癌旁肝组织显著降低(P<0.05);UGT2B17表达阴性HCC的血管侵犯发生率显著高于表达阳性者(P<0.05).结论 遗传性4q13.2纯合缺失是HCC术后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UGT2B17可能是该复发相关片段的表征基因.

  • 不同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肝纤维化进程的影响

    作者:游佳;焦艳;郑琦;陈靖;朱月永;江家骥

    目的 观察经尾静脉、腹膜腔或肝内注射3种不同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 MSCs)对大鼠肝纤维化进程的影响.方法 建立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第6周时BMSCs分别经尾静脉、腹膜腔或肝内注射途径回输.造模12周结束时评价大鼠存活率、腹水发生、炎症及纤维化.结果 造模12周结束时4组(n=16)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2,P >0.05),但腹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19,P<0.05).仅经尾静脉移植组炎症活动度、纤维化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经外周静脉移植BMSCs能减轻大鼠肝脏炎症和α-SMA表达、减轻肝纤维化.

  • 微小RNA-221对肝细胞癌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的调节及其对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李民;胡少勃;汪岩;孙平;程翔;郭兵;宋自芳;张勇;郑启昌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NA,miR)-221在正常肝细胞和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检测miR-221在正常肝组织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干预肝癌细胞中miR-221水平探讨其对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的调控和对肝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miR-221在正常肝细胞和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收集28例伴有门静脉癌栓的肝细胞癌手术患者正常肝组织、癌栓、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并检测其表达;采用miR-221抑制剂(inhibitor)和拟似物(mimic)靶向干预miR-221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对PTEN的调控,以及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流式细胞仪和Transwell法检测其对肝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结果 肝癌HepG2、BEL-7402和Hep3B细胞的miR-22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83±0.021、0.954 ±0.021、0.837±0.026,显著高于正常肝L02细胞的0.081±0.007(P <0.05),且肝癌组织和癌栓的相对表达量为0.897±0.048、0.984±0.048,亦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和癌旁组织的0.067±0.007、0.063 ±0.008(P <0.05),而肝癌细胞的PTEN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肝细胞(P<0.05),且肝癌组织和癌栓亦低于正常肝细胞(P<0.05);与对照组比较,miR-221 inhibitor和mimic转染肝癌细胞后,PTEN表达水平分别上调和下调263%和32% (P<0.05),转染miR-221 inhibitor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活性降低,凋亡率增加(P<0.05),而转染miR-221 mimic肝癌细胞则增殖和迁移活性增加,凋亡率降低(P<0.05).结论 肝癌细胞和肝癌组织、癌栓中miR-221呈高表达,降低其水平能上调PTEN的表达,有效降低细胞增殖和迁移活性,诱导细胞凋亡,是肝细胞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 生长抑制因子3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韩文豪;侯国欣;刘磊

    目的 探讨生长抑制因子3(ING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05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ING3的表达Kendall's tau法进行相关性分析;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ING3在肝癌组织中低表达.肝癌组织中ING3低表达与肝癌肿瘤数量、分化程度、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标准(BCLC)、TNM分期、有无静脉浸润和有无"卫星"结节等临床病理因素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等其他临床病理因素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ING3低表达是肝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HR):2.742;95%可信区间(CI):1.270~9.959,P<O.01],也是患者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HR:1.724;95%CI:0.856 ~3.940,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与ING3高表达的患者比较,ING3低表达的患者总体生存(P<0.05)和无复发生存均较差(P<0.05).结论 ING3的表达降低参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是原发性肝癌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 中期因子反义寡核苷酸氨基化壳聚糖纳米粒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作者:钟婧;黄惠莲;李静;钱福初;李丽琴;戴利成

    目的 合成一种新的基因递送载体-氨基化壳聚糖,观察氨基化壳聚糖-中期因子反义寡核苷酸(MK-ASODN)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使用氨基化壳聚糖包被MK-ASODN制备纳米粒,用纳米粒[每孔含MK-ASODN 150 pmol,氨基化壳聚糖:MK-ASODN(质量比=16:1、32:1、64:1)]转染肝癌细胞HepG2,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MK基因沉默情况;并通过四唑氮化合物(MTS)实验观察纳米粒[各组别分别含MK-ASODN 2.5、5.0、7.5、10.0、12.5 pmol,氨基化壳聚糖:MK-ASODN(质量比)=64:1]对HepG2生长的影响.结果 氨基化壳聚糖-MK-ASODN纳米粒可抑制HepG2细胞中MK基因mRNA的表达,基因沉默率高可达到(66.57±1.1)%,并由此可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细胞生长抑制率可达(73.48±1.00)%.结论 通过氨基化壳聚糖介导MK-ASODN进入HepG2细胞可抑制其生长.

  • 受体酪氨酸激酶通过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21激活激酶-1通路对肝癌细胞转移的调控

    作者:徐景超;刘晨;马振海;黎玉国;王艳秋;尹敏;赵永福

    目的 观察受体酪氨酸激酶(Axl)在肝癌细胞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p21激活激酶-1(PAK1)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株MHCC97-H和MHCC97-L细胞.运用Western blot方法研究Axl在肝癌细胞MHCC97-H和MHCC97-L细胞株中的蛋白表达水平.通过短发夹RNA(shRNA)转染肝癌细胞MHCC97-H细胞株抑制Axl的表达,探究Axl对PI3 K/Akt-PAK1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机制,并分析Axl蛋白表达与肝癌细胞侵袭与转移的关系.结果 与MHCC97-L细胞株比较,Axl在MHCC97-H细胞株中具有更高的表达水平.MHCC97-H细胞中Axl表达下调降低了PI3K、Akt、PAK1信号通路分子的磷酸化水平,并明显抑制了肝癌细胞的侵袭性;侵袭实验结果示:Axl-短发卡RNA(shRNA)转染组穿过基质胶的细胞数为(23±3)个,较质控组的(37±5)个和正常细胞MHCC97-H组的(38±5)个明显减少(P<0.05).用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或Akt-小干扰RNA (siRNA)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明显抑制PAK1的激活及细胞的侵袭性;侵袭实验结果显示:Akt-siRNA转染组和PI3K特异性性抑制剂LY294002抑制组穿过基质胶的细胞数为(23±3)、(18±3)个,较质控组的(37±5)个,二甲基亚砜(DMSO)组的(38±5)个明显减少(P<0.05).结论 Axl能够通过PI3 K/Akt-PAK1调节肝癌细胞的转移过程.

  • 双调控溶瘤腺病毒治疗肝癌的研究

    作者:高洋;朱亚运;黄新余;郑起;袁周

    目的 观察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与杂合启动子HREAF双调控并携带靶向干扰黏着斑激酶(FAK)短发夹RNA(FAK shRNA)的溶瘤腺病毒SG505-siFAK在体外和体内对肝癌的抗癌作用.方法 利用半数细胞培养物感染量(TCID50)法检测重组溶瘤腺病毒SG505、SG505-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和SG505-siFAK病毒在不同细胞中的扩增倍数.利用Western blot检测FAK、早期蛋白E1A和早期蛋白E1B的表达强度.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给予溶瘤腺病毒治疗,观察比较肿瘤生长体积,分析FAK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结果 TCID50法检测病毒扩增结果显示:SG505-siFAK在Hep3B和HepG2细胞中的扩增倍数为1.36×108倍和2.02×108倍,明显强于在SMMC-7721、BJ、L02、PANC-1和H460细胞中的扩增能力.SG505-siFAK携带的靶基因FAK-shRNA可以有效降低FAK的表达.Westem blot结果显示SG505、SG505-EGFP和SG505-siFAK感染BJ、L02后E1A、E1B表达较弱,而感染Hep3B、HepG2后E1A、E1B表达较强.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显示,SG505-siFAK感染Hep3B、HepG2、SMMC-7721、L02、PANC-1和H460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是(0.092 ±0.009)、(0.424±0.414)、(14.790±2.520)、(48.709±0.927)、(5.970±0.945)和(2.710 ±0.244) pfu/cell.裸鼠移植瘤实验结果显示:静脉注射和瘤内注射Wad5、SG505和SG505-siFAK的产生的抑瘤率分别是80.06%、54.14%、79.63%和84.54%、56.64%、87.14%,瘤内注射SG505-siFAK较静脉注射产生更高的抑瘤率(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SG505-siFAK可以有效降低FAK在肿瘤组织的表达.结论 SG505-siFAK能选择性地在甲胎蛋白(AFP)阳性肝癌细胞内扩增并产生溶瘤作用,腺病毒SG505自身的溶瘤作用和FAK-shRNA的抑瘤作用表现出协同抗肿瘤效应.

  • 罗格列酮预处理对自体原位肝移植大鼠围术期肠氧化应激及肠损伤的影响

    作者:夏华;池信锦;李玺;吴珊;高婉菱;关健强;蔡珺;黑子清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在自体原位肝移植(OALT)围术期肠氧化应激的影响及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TL)、假手术组(Sham)、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组(OALT)和罗格列酮预处理组(ROS).建立自体肝移植模型,无肝期持续20 min,肝脏再灌注8h后,观察回肠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脂肪酸结合蛋白2(FABP2)水平和肠组织PPARγ蛋白表达、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激活、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羟自由基(·OH)、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相对于OALT组,ROS组大鼠回肠组织PPARγ蛋白表达上调(P<0.01)和Nrf2激活增加(P<0.01),肠损伤减轻(P<0.01);肠组织T-AOC、SOD活性升高[(3.01±0.80) nmol/g蛋白比(0.64 ±0.06) nmol/g蛋白,P<0.01;(111.6 ±9.9)U/mg蛋白比(61.9±5.1) U/mg蛋白,P<0.01],·OH和MDA含量降低[(180±44) nmoL/g蛋白比(508±106) nmol/g蛋白,P<0.01;(92±22) nmol/g蛋白比(162±30) nmol/g蛋白,P<0.01)];血清DAO和FABP2水平显著下降[(61.7±25.2) μg/L比(158.7±30.5) μg/L,P<0.01;(42.0±32.5) ng/L比(65.3±51.0),P<0.01].结论 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通过上调肠组织PPARγ蛋白表达和Nrf2激活,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肠组织氧化损伤,对OLAT造成的肠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千层纸素A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调控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

    作者:练添明;包仕廷;黄海丽

    目的 观察千层纸素A对肝癌细胞MHCC97-H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噻唑蓝(MTT)法检测MHCC97-H细胞增殖能力;通过碘化丙锭(PI)/膜联蛋白Ⅴ-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Ⅴ-FITC)双染法检测MHCC97-H细胞凋亡率;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3种浓度千层纸素A均可抑制MHCC97-H细胞的增殖能力,千层纸素A对MHCC97-H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50、100和150 μmol/L千层纸素A处理后MHCC97-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8.87±0.37)%、(20.93±0.32)%、(24.37±0.47)%;100、150 μmol/L千层纸素A处理后MHCC97-H细胞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蛋白表达下降.结论 千层纸素A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并下调AMPK蛋白表达.

  • 生物信息学模型在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中的应用

    作者:汪炳瑞;刘卓然;杨卫平;沈柏用;彭承宏;邱伟华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和处理相关高通量数据,查找或建立丙型病毒性肝炎导致肝癌发生相关的基因、蛋白质调控网络以及pathway功能注释信息,建立肝癌蛋白质网络,从而阐释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肝癌动态发展机制.方法 通过文本挖掘技术对数据收集及整理,利用倍数变化(FC)方法对GEO数据库中肝癌相关3组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分析,计算差异表达基因,得到和肝癌相关的数据信息.从GEO数据库中获取两组基因表达谱芯片,利用FC方法得到肝癌阶段的异常表达基因集,再将得到的基因集投射到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以得到相应的蛋白质网络.结果 GEO数据库中收集到19张正常组芯片、29张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芯片和16张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伴肝癌芯片,利用FC方法得到肝硬化阶段差异基因1 404个,肝癌阶段1 129个.对基因集进行了GO、Pathway功能注释富集分析以说明其内在含义并验证疾病相关基因收集的结果.利用收集的数据建立了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动态网络.结论 利用文本挖掘及生物信息学技术收集了肝癌相关基因和蛋白数据,并建立了肝癌发展过程中的动态蛋白质网络.

  • 非静脉转流猪原位肝移植术中管理

    作者:刘蕾;马宁;高伟;史源;韩俊峰;高思楠;丁梅;沈中阳

    目的 总结非静脉转流猪原位肝移植术中管理的经验.方法 选取巴马小型猪40头,随机分为供、受体各20头,给予静脉复合麻醉,实施非静脉转流猪原位肝移植术20头.术中监测肝脏功能生化指标、血气分析、电解质及乳酸.结果 40头供、受体手术麻醉中出现插管失败行气管切开术1头,其余39头均一次气管插管成功,20头非转流猪原位肝移植受体全部手术存活,冷保存时间为(168.5 ±11.5) min,手术时间为(158.2±22.3)min,无肝期时间为(22.8±1.6) min.无肝期心率显著加快,平均动脉压及中心静脉压迅速下降(P<0.05),给予快速胶体输注后平均动脉压维持在(54.03±13.29) mmHg(1 mmHg =0.133 kPa).受体猪术后第1天因腹腔出血死亡1头,术后第3天因胆漏腹腔感染死亡1头,术后5d存活率为90%.结论 猪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大,应尽量缩短无肝期时间,无肝期无血管活性药物的快速胶体液输注可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相对平稳.

  • 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逆转上皮-间充质转化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机制

    作者:郑建伟;张晓梅;李雁;易继林;秦仁义;吴在德;薛新波;申铭

    目的 观察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白细胞介素-24(MDA-7/IL-24)基因对肝癌细胞株MHCC97-H侵袭转移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特性的影响.方法 构建携带MDA-7/IL-24基因的腺病毒载体,转染肝癌细胞株MHCC97-H,噻唑蓝(MTT)、免疫荧光检测转染效率.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和迁移实验分别检测未转染细胞(空白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组(Ad.vec组)和实验组(转染Ad.MDA-7细胞组)侵袭转移能力.镜下观察转染前后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荧光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上皮表型蛋白和间质表型蛋白的定位和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检测转染后细胞MDA-7/IL-24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钙黏蛋白(E-cad)、N-钙黏蛋白(N-cad)、波形蛋白(Vim)蛋白的表达.结果 MDA-7/IL-24可以有效转染肝癌细胞株MHCC97-H,稳定表达MDA-7/IL-24 mRNA(空白组:2.042±0.915比Ad.MDA-7组:37.512±2.354,P<0.05)和蛋白.转染MDA-7/IL-24的肝癌细胞株MHCC97-H较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侵袭迁移能力明显受到抑制(实验组迁移率:空白组迁移率=1.00:0.46,实验组侵袭率:空白组侵袭率=1.00:0.61,P<0.01).镜下观察肝癌细胞株MHCC97-H转染MDA-7/IL-24后,由成纤维细胞纺锤体样、排列分散,转变为细胞排列紧密如圆形或椭圆形铺路石样.免疫荧光可见肝癌细胞株MHCC97-H转染后细胞膜表达的E-cad荧光由胞质转移至细胞周边浓聚,而Vim的荧光强度较前下降.Western blot进行蛋白定量分析,转染后MHCC97-H细胞上皮表型标志性蛋白E-cad表达量增高,间质表型标志性蛋白Twist、Vim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再表达MDA-7/IL-24基因的MHCC97-H细胞可以增加上皮表型蛋白表达,减少间质表型蛋白,改变细胞骨架构型,逆转肝癌细胞EMT过程,使肿瘤细胞侵袭能力减弱.

  • 高尔基体糖蛋白73在原发性肝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艾宁;李智岗;冀宏;杨光;李博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的表达水平及其对肝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手术切除的40例肝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及15例正常肝组织的GP73 mRNA水平,并分析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及与临床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比较,肝癌组织中的GP73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2.35 ±0.17、0.93±0.05、0.53 ±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73的高表达与肿瘤大小、血管侵犯及肿瘤分级密切相关,提示其与肿瘤的侵犯及转移中发挥作用.结论 GP73 mRNA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肝癌进展行为关系密切.

  • 联合位点突变的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可通过上调多重耐药基因-1表达促进肝癌细胞化疗抵抗

    作者:熊志勇;姚志成;李明亮;颜见;胡昆鹏;范伟明;许瑞云;邓美海

    目的 观察联合位点突变的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对肝癌耐药性的影响,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在肝癌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基因合成A1762T/G1764A/T1753A/T1768A位点联合突变后的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慢病毒感染肝癌细胞株Huh7并构建稳定表达HBx蛋白的肝癌细胞,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转染后肝癌细胞对不同浓度化疗药物顺铂(15、30、60 mg/L)的耐药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转染后肝癌细胞多重耐药基因-1(MDR-1)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经嘌呤毒素药物筛选后,可构建出稳定表达株,转染率达90%以上;在不同浓度顺铂(15、30、60 mg/L)作用下,转染后肝癌细胞存活率为84.6%、76.7%、98.6%,明显高于对照组(57.7%、72.8%、77.3%)和空载组(55.0%、70.6%、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细胞存活率与空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转染后细胞内MDR-1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R-1蛋白表达明显增高.结论 联合位点突变的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可通过上调肝癌细胞内MDR-1的表达提高其化疗抵抗性.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静脉分子指纹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肝癌细胞B4受体表达的调控及其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机制

    作者:郭媛媛;舒畅;Alan Dardik;郭修海;李敏;张承磊

    目的 探讨自体静脉移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肝癌细胞B4受体(EphB4)表达的调控及其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自体颈静脉移植重建颈总动脉的模型,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术后不同时间点VEGF和EphB4 mRNA水平;利用小干扰RNA (siRNA)阻断内源性VEGF的产生,比较处理组与非处理组内膜增生情况;以VEGF刺激鼠静脉内皮细胞观察EphB4表达;分别用VEGF传导通路的阻断剂预处理细胞,再以VEGF刺激细胞,检测EphB4表达.结果 阻断移植静脉VEGF的表达后,EphB4表达显著减少(处理组0.52±0.14比非处理组2.10 ±0.79,P<0.05),且内膜增生程度明显高于未处理组[处理组(29.8±2.09) μm比非处理组(14.7 ±0.05) μm,P<0.05].VEGF下调EphB4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VEGF通过VEGF受体2(VEGF-R2)及其下游信号传导通路细胞外调节激酶(ERK) 1/2抑制EphB4表达.结论 VEGF可能通过负性调控EphB4的表达而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此调节作用通过VEGF-R2-ERK1/2途径实现.

  • 利用血管内皮细胞实现海藻酸人工肝脏支架血管化的研究

    作者:林继宗;姚志成;凌云彪;殷陶;许瑞云;刘波

    目的 探讨利用血管内皮细胞(VEC)实现海藻酸人工肝组织支架(AS)血管化的可能.方法 构建VEC-AS复合物,通过显微镜及噻唑蓝(MTT)法检测两者相容性.采用70%肝切除模型,实验组(A组)给予VEC-AS复合物,对照组(B组)给予AS.术后第14、28天处死大鼠,大体及切片检查观察两组大鼠移植物表面及内部血管形成.结果 显微镜下观察VEC能够在AS上良好的黏附、增殖;MTT法检测VEC在AS上1~3 d进入生长潜伏期,第4~7天进入快速增长期,第16~19天开始进入平台期.14 d后移植物表面观察到新生血管,切片检查发现新生血管从周围肝组织向移植物长入,血管内见红细胞;28 d移植物周围血管增粗增多,切片检查发现移植物内血管明显增粗,血管内红细胞增多,中心亦可见大量新生血管.而B组内从术后第7 ~ 28天均未见任何血管长人.结论 VEC和AS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利用VEC可以在体内初步实现AS血管化.

  • 蟾毒灵抗高转移潜能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研究

    作者:苌静;孙康;盛霞;秦建民

    目的 观察蟾毒灵抗高转移潜能肝癌细胞增殖凋亡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高转移潜能HCC-LM3肝癌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蟾毒灵(0.02、0.04、0.08 mg/L)和5-氟尿嘧啶(5-Fu,1.05、12.34、25.79 mg/L)作用肝癌细胞24、48、72 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流式细胞技术测定肝癌细胞生长、增殖周期变化和细胞凋亡.结果 同一时间点随蟾毒灵浓度增加对肝癌细胞生长抑制率逐渐增加(F=14.823、15.623、4.737,P<0.05),同一浓度随作用时间延长蟾毒灵对肝癌细胞生长抑制率逐渐增加(F =44.757、43.256、19.682、17.112、50.765、31.214,P<0.05).与对照组相比,蟾毒灵浓度增加导致G1期肝癌细胞比例逐渐降低[IC50组:(43.96±3.52)%比(70.19 ±4.70)% ,IC70组:(40.99±5.72)%比(70.19 ±4.70)%,F=23.924,P<0.05],G2+S期肝癌细胞比例逐渐增加[IC50组:(56.04±3.52)%比(29.81±4.70)%,IC70组:(59.01±5.72)%比(29.81±4.70)%,F =23.924,P<0.05].不同作用时间随蟾毒灵浓度增加,肝癌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F=6.817、46.639、77.658,P<0.05),且作用48 h[IC50组:(34.01±4.62)%比(22.02±1.29)%,IC70组:(47.60±4.41)%比(31.90±4.95)%,t=-6.381,P<0.05]和72 h蟾毒灵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率高于5-FU[IC50组:(52.01±6.63)%比(32.65±3.69)%,IC70组:(74.31±6.18)%比(47.85±4.52)%,t=-5.729,P<0.05].结论 蟾毒灵通过阻滞肝癌细胞增殖于S期和G2期诱导细胞凋亡.

  • 低温机械灌注对肝脏热缺血损伤修复作用

    作者:李弦;王伟;曾宪鹏;胡晓燕;王彦峰;李玲;叶啟发

    目的 观察低温机械灌注(MP)对不同热缺血时间下心脏死亡大鼠供肝保存及修复的影响.方法 10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冷保存(CS)组及低温机械灌注(MP)组,每组50只;各组实验鼠肝脏分别行0、15、30、45、60 min的热缺血损伤.将MP组的阻力指数值、肝糖原及丙二醛(MDA)值纳入研究.结果 (1)热缺血30 min阻力指数(RI)为(0.14 ±0.06) mmHg/(ml·min)(1 mmHg =0.133 kPa),经机械灌注后可与缺血0 mi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缺血45 min时RI为(0.29±0.09) mmHg/(ml· min),不能经机械灌注降低阻力(P<0.05);(2)缺血30 min以内,肝脏宏观形态及微观形态上未见明显改变,缺血45 min后肝细胞坏死明显;(3)MP组肝糖原含量低于C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随着热缺血时间延长,MP组丙二醛(MDA)逐渐增高,在缺血30 min时,CS组MDA为(0.17±0.02) nmol/mg蛋白,MP组MDA为(0.22±0.03) nmol/mg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P对热缺血30 min以内的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修复作用,热缺血30 min造成的肝损伤行MP时,可加重组织内氧化损伤,但能减轻炎性损伤.

  • 跨膜蛋白16A对大鼠门静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黄萍;陈明锴;刘仕倩;沈世强

    目的 探讨跨膜蛋白16A(TMEM16A)对原代培养大鼠门静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门静脉平滑肌细胞,慢病毒转染上调其TMEM16A表达,分别加T16Ainh-A01和U0126后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变化,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观察细胞增殖.结果 成功培养出大鼠门静脉平滑肌细胞并转染了TMEM16A,转染效率约为80%,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过表达TMEM16A组S期细胞比例为(34.44±3.72)%,高于对照组的(15.56±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23,P<0.01).Western blot显示各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38,P>0.05).各组磷酸化ERK1/2(p-ERK1/2)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EM16A可能通过影响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ERK1/2通路活性来调控门静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其表达在原代培养的大鼠门静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

  • 外源性肺癌肿瘤抑制因子-1基因对人肝癌细胞株7402的侵袭及转移作用机制

    作者:李云;郑建伟;张晓梅;易继林;秦仁义;吴在德;薛新波;申铭

    目的 观察肺癌肿瘤抑制因子-1(TSLC-1)对人肝癌细胞黏附及运动功能作用的影响,探讨TSLC-1基因在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提取正常肝细胞株L02、肝癌细胞低侵袭细胞株MHCC97-L、肝癌细胞高侵袭细胞株MHCC97-H总RNA,反转录合成第1链cDNA,对反转录产物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用管家基因β-肌动蛋白(β-actin)的cDNA起始浓度作为参照标准化TSLC-1的cDNA起始浓度,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hisC-TSLC-1转染7402细胞并经过稳定筛选,采用细胞计数法检测TSLC-1基因对7402细胞同质黏附、异质黏附作用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TSLC-1基因对7402细胞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 正常肝细胞L02、肝癌细胞MHCC97-L、MHCC97-H标准化后的TSLC-1 cDNA起始浓度分别为(33.15±0.05)×103、(9.06±0.03)×103、(6.14±0.09)×103,各细胞株之间TSLC-1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LC-1基因转染7402细胞后,同质黏附作用后细胞数[(1301 ±24)个]高于空质粒转染组[(1 279±20)个]和对照组[(987 ±26)个],异质黏附作用后实验组细胞运动迁移能力明显低于空质粒转染组和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LC-1基因表达可使人正常肝细胞7402同质黏附作用降低,异质黏附作用降低,运动迁移能力降低.因此,TSLC-1基因具有抑制肝癌细胞发生转移的功能,其机制是改变了细胞基质及细胞间的黏附能力、运动能力,增加TSLC-1基因的表达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潜在的治疗肝癌的分子靶点.

  • 神经降压肽/白细胞介素-8/CXC趋化因子配体1通路活化影响肝细胞肝癌干性表型及侵袭转移能力的机制

    作者:张翔;林间;李灵;黄尧;曾永毅;刘景丰

    目的 探讨神经降压肽(NTS)/白细胞介素(IL)-8/CXC趋化因子配体1(CXCL1)通路对肝细胞肝癌(HCC)干性表型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MHCC97-H细胞分3组:A:对照组,B:NTS组(1 mg/L NTS),C:NTS+ BAY11-7082组(1 mg/L NTS+ 10 μmol/L BAY11-7082);检测CD133+细胞比例及上清液中的IL-8、S100A12;比较侵袭转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S100A12、CXCL1、核因子-KB(NF-κB) p65.结果 3组细胞CD133表达率为(4.28±0.14)%、(17.05±0.54)%、(9.25±0.42)%.IL-8表达量为(121.43±1.97)、(185.25±7.09)、(132.81±3.48) ng/L;S100A12表达量为(236.81 ±6.81)、(311.51±6.30)、(255.11±5.73) ng/L.NTS可使MHCC97-H上调表达S100A12、CXCL1,促进NF-κB p65的核转位,增强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BAY 11-7082可抑制NTS的作用(P<0.05).结论 NTS可通过NF-κB激活IL-8/CXCL1通路,上调S100A12的表达和分泌,有效强化HCC的CD133干性表型,增强其侵袭转移能力.

  • 长链非编码RNA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李尧;麻勇;姜洪池

    长链非编码RNA (IncRNA)是一类不具有编码蛋白质功能的RNA,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近年来,随着筛选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IncRNA被发现,IncRNA的研究结果提示其在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文着重就IncRNA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现状作以阐述.

  • 三维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在实验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陈浩;陈刚;祁旺;郑黎明

    细胞培养技术是现代生物科学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项实验技术,在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细胞生物学以及生物反应器设计的发展,三维培养技术逐渐成为细胞培养领域研究的热点.该项技术既有利于在体外构建与各类组织、器官相应的细胞三维生长类似物,因此,对组织工程学和临床应用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三维培养技术及其在实验外科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中华实验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