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白细胞介素15评分对慢性乙型肝炎预后预测

    作者:沈美龙;徐洪涛;邢同京;咸建春;韩立彬;王开林;李浩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血清白细胞介素15(IL-15)水平在判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预后预测的准确性.方法 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10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1例,重型肝炎患者101例,分别计算Child-Pugh、MELD及MELD联合IL-15评分,分析其对肝病预后评估的优缺点.结果 各评分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评分、MELD和Child-Pugh对住院患者预后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0.814,0.779,MELD评分和联合评分的预测准确率显著优于Child-Pugh评分(P<0.05),MELD评分和联合评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评分在慢性乙型肝炎组、重型肝炎组的预后预测准确率均优于失代偿性肝硬化组,而在重型肝炎组中,联合评分显著优于Child-Pugh评分.结论 MELD联合IL-15评分能较好地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与Child-Turcotte-Pugh分级对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患者预测价值的研究

    作者:杨文龙;孙水林;周锡进;陈明发;席文娜;高珍;杨玲玲;罗杰;何金秋

    目的 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系统评估和预测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NB-ALSS)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患者疗效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10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患者分为人工肝组(115例)和对照组(95例),并进行MELD和CTP评分.根据评分将每组进一步分成MELD<20分、20分≤MELD<30分、30分≤MELD<40分和MELD>40分四个亚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亚组MELD分值的变化和人工肝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生化指标的变化,并对各亚组实际病死率与预期病死率及不同CTP评分分级进行比较.同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不同MELD评分的短期生存率和病死率.结果 人工肝治疗后各亚组患者的临床生化指标中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3±0.3)vs.(1.4±0.3);(2.2±0.8)vs.(2.6±0.8);(4.1±1.5)vs.(5.2±1.7);(9.6±2.8)vs.(12.2±4.8),t=4.303、3.152、3.545、3.130,P均<0.05]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152±74)μmol/L vs.(287±118)μmol/L;(266±160)μmol/L vs.(422±114)μmol/L;(370±144)μmol/L vs.(517±126)μmol/L;(564±180)μmol/L vs.(628±121)μmol/L,t=4.960、5.951、4.915、2.577,P均<0.05]均低于治疗前.人工肝治疗后MELD分值除MELD≥40分组外,其他三组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10.2±3.4)分vs.(16.6±2.5)分;(18.2±4.2)分vs.(24.7±2.6)分;(30.1±7.5)分vs.(36.2±2.3)分,t=7.036、9.094、5.476,P均<0.05],并且此三组的人工肝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MELD下降分值(△MELD)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86、2.906、2.021,P均<0.05).20分≤MELD<30分及30分≤MELD<40分,人工肝组病死率低于预期病死率(40.8%vs.76.0%、51.4%vs.83.0%,χ2=12.119、8.880,P均<0.05),且均低于对照组病死率(40.8%vs.61.9%、51.4%vs.82.4%,χ2=4.030、4.710,P均<0.05);20分≤MELD<30分及30分≤MELD<40分,CTP C级人工肝组患者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38.8%vs.59.6%、51.4%vs.76.5%,χ2=3.900、4.400,P均<0.05).同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20分≤MELD<30分及30分≤MELD<40分的人工肝组患者短期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χ2=3.890、5.700,P均<0.05).结论 在MELD评分系统基础上引入CTP分级可指导NB-ALSS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患者的预后评判.

  •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系统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价值

    作者:于建武;赵勇华;李树臣

    慢性重型肝炎是常见的难治性疾病,病死率达60%~90%.本研究引入终末期肝病模型(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评分系统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并应用c-统计值(concordance statistic)评估MELD预测的准确性;同时探讨年龄、性别、病因、低钠血症、顽固性腹水对MELD评分系统的影响.

  • 钆塞酸二钠增强T1mapping成像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评估价值

    作者:张学琴;陆健;张涛;姜吉锋;丁丁;杜圣;施裕新;陈伟波

    目的 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基础上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T1 mapping成像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58例,其中MELD评分≤10组103例,MELD评分>10组55例.所有受试者均采用Look-Locker序列分别于增强前及增强后5、10、15、20 min于近肝门层面采集一层T1 mapping图像,测量肝脏T1弛豫时间,计算增强后T1弛豫时间减低率(△T1).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MELD评分≤10与>10组肝脏T1弛豫时间和△T1,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肝脏T1弛豫时间和△T1鉴别两组的效能,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肝脏T1弛豫时间、△T1与MEL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MELD评分≤10组患者增强前及增强后5、10、15、20 min肝脏T1弛豫时间与增强后5、10、15、20 min △T1分别为(889.3 ±91.2)ms、(377.5±55.0) ms、(350.8±61.2)ms、(328.0 ±69.4)ms、(302.7±73.7) ms及(57.4±5.6)%、(60.4±6.5)%、(63.0±7.3)%、(65.9±7.8)%.MELD评分>10组增强前后肝脏T1弛豫时间与增强后△T1分别为(936.6±95.4) ms、(460.2±68.5) ms、(457.5±94.5)ms、(453.4±116.4) ms、(444.6±134.6) ms及(50.8±5.7)%、(51.3±7.9)%、(51.8±10.3)%、(52.8±12.2)%.MELD评分≤10与>10组增强前后肝脏T1弛豫时间及增强后△T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前及增强后5、10、15、20 min肝脏T1弛豫时间与增强后5、10、15、20 min △T1鉴别MELD评分≤10及>10组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8、0.824、0.832、0.832、0.830和0.795、0.814、0.820、0.825.增强前及增强后5、10、15、20 min肝脏T1弛豫时间与增强后5、10、15、20 min △T1与MELD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56、0.499、0.540、0.538、0.548、-0.412、-0.495、-0.507和-0.527.结论 Gd-EOB-DTPA增强T1 mapping成像有助于评估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增强后不同时间点T1弛豫时间与△T1对肝功能的评估能力相仿,且优于增强前肝脏T1弛豫时间.

  • 血清前白蛋白-胆红素评分预测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肝衰竭的价值

    作者:麦荣云;叶甲舟;曾洁;施显茂;龙中荣;刘劲梧;陈智炜;黄山;连芳;黎乐群;吴飞翔;邬国斌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胆红素评分(PALBI)预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HLF)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接受肝切除治疗的919例HBV相关性HCC患者资料.按照3∶1随机匹配将患者分为建模组(689例)和验证组(230例),建模组依据是否发生PHLF分为对照组(546例)和PHLF组(143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建模组中与PHLF相关的因素,随后建立PALBI.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该模型预测PHLF的能力,并与Child-Pugh、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比较.结果 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V-DNA≥103 IU/ml、总胆红素、前白蛋白、血小板计数、AST、凝血酶原时间、术中出血≥400 ml、大范围切除等因素与PHLF密切相关.建模组全部患者PALBI评分(AUC=0.728)术前预测PHLF的能力优于Child-Pugh评分(AUC=0.552)、MELD评分(AUC=0.651)及ALBI评分(AUC=0.640).验证组全部患者也得到相似结果(AUC:0.752比0.599比0.641比0.678).为了消除小残余肝体积对PHLF的影响,于小范围肝切除患者分别计算建模组与验证组各项评分预测PHLF的能力,也得到相似的结果.结论 PALBI评分预测HBV相关性HCC患者PHLF能力显著优于Child-Pugh、MELD及ALBI评分,是一种简单、无创、可靠的全新预测PHLF模型.

  • 作者:

    关键词:
  • MELD评分预测急性毒蕈中毒患者短期临床预后

    作者:田小利;吴松林;吴刚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预测急性毒蕈中毒所致肝功能损害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感染消化科2014年7月~2017年9月收治的20例急性毒蕈中毒患者纳入研究,按照出院时生存与否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观察指标.结果 12例生存,8例病情恶化死亡.两组的ALT、AST、TBil、Alb、SCr、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MELD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47).以MELD绘制其判断患者短期预后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27.以MELD<14.57分作为预测毒蕈中毒患者预后良好的临界阈值,其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75%.结论 MELD评分可以有效预测急性毒蕈中毒所致肝功能损害患者的短期预后.

  • 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与Child-Turcotte-Pugh分级预测肝衰竭预后的临床价值

    作者:尹蔚华;周锡进

    目的 探讨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评估和预测肝衰竭疗效和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住院肝衰竭患者88例,分别按MELD和CTP分级进行评分,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生化指标和MELD评分的变化;应用MELD评分和CTP分级对患者的短期(3个月内)生存率作预后评估,同时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不同MELD评分的短期生存率和生存状况.结果 在MELD评分<20分、20分≤MELD评分<30分、30分≤MELD评分<40分和MELD评分≥40分患者中,CTP分级B级患者病死率分别为0、2.6%( 1/39)、6.7%(1/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8,P>0.05),CTP分级C级患者病死率分别为14.3%(3/21)、56.4%(22/39)和80.0%(12/15)、100.0%(1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92,P<0.01).在MELD评分<20分患者中,CTP分级C级与CTP分级B级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在20分≤MELD评分<30分、30分≤MELD评分<40分和MELD评分≥40分患者中,CTP分级C级与CTP分级B级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0.01).MELD评分<20分、20分≤MELD评分<30分、30分≤MELD评分<40分和MELD评分≥40分患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82,P<0.01).结论 MELD评分和CTP分级能评估肝衰竭的预后,且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在MELD评分基础上引入CTP分级能相应增加预测的准确性.

  • 肝脏体积与各种生理参数及不同肝功能评分间的关系

    作者:王萱;薛华丹;刘炜;孙昊;金征宇

    目的 探讨肝脏体积与各种生理参数及不同肝功能评分与肝硬化患者肝体积参数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64层螺旋CT扫描测定44例对照组及17例肝硬化患者总肝体积(TLV),探讨肝体积与体重、体表面积、年龄、性别的相关性.计算肝硬化组患者体积参数与Child-Pugh(CTP)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的肝脏体积为(1 249±248)cm3,与身高、体重、体表面积呈中等正相关(r=0.5285, r=0.5754,r=0.6210; 均P<0.01),与体块指数呈较弱的正相关(r=0.3074,P<0.05),与年龄呈较弱的负相关(rs=-0.3342, P<0.05).消除体重影响后,不同性别间肝体积差异无显著性.肝硬化患者的TLV为(1 044±300)cm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其与体重、体表面积无相关性.不同CTP分级所对应的肝体积参数间差异无显著性.MELD评分与患者TLV无相关性(r=-0.4496,P>0.05),与患者肝体指数显著相关(r=-0.6937,P<0.05).结论 对照组的肝脏体积受多种生理因素影响;肝硬化患者的肝脏体积与MELD评分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与CTP无相关性.

  • CTP和MELD评分预测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临床价值

    作者:蒋忠胜;江建宁

    目的 比较Child-Turcotte-Pugh(CTP)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预测我国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慢重肝患者55例,分别按CTP和MELD系统进行评分;比较生存组与死亡组以及各临床分期间的CTP和MELD分值;比较CTP和MELD分值与慢重肝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用Kaplan-Meier(K-M)生存曲线分析、比较不同CTP和MELD分值组的生存时间、病死率和生存率.结果 死亡组的CTP和MELD评分均高于生存组(P均<0.01);晚期慢重肝的CTP和MELD评分明显高于早期和中期(P均<0.01);慢重肝的临床分期与MELD评分的相关性(rs=0.689,P<0.01)比与CTP评分的相关性高(rs=0.428,P<0.01);K-M生存曲线分析显示,CTP评分<12分患者的生存时间较≥12分患者显著延长,且生存率也显著增高(P均<0.01);MELD评分越低,生存时间越长,生存率越高,MELD≤28、28~40和≥40分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 MELD评分较CTP评分指标更为客观、易获取,且分值范围宽、易操作,并结合了肾脏功能,与慢重肝的临床分期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MELD评分系统在预测我国慢重肝预后方面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 毒蕈中毒患者MELD评分与预后的关系: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

    作者:才权;贾子毅;刘天明;张春武;惠志刚;董雪松;刘志

    目的 探讨与急性毒蕈中毒患者预后相关的临床指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岫岩满族自治县中心人民医院、抚顺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毒蕈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入院24 h内血生化指标、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是否行血浆置换(PE)及28 d预后.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或Pearson相关法分析MELD评分与预后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ELD评分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并对其中接受PE治疗的患者进一步分析.结果 共纳入辽沈地区4家医院89例毒蕈中毒患者,28 d死亡6例、存活83例;其中17例严重肝功能损伤、凝血障碍患者接受了PE治疗,28 d死亡6例、存活11例.① 在89例患者中: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MELD评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总胆红素(TBi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糖(Glu)、丙氨酸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明显升高〔MELD评分(分):32.34(28.31,41.06)比8.76(3.77, 21.19),PT(s):53.5(52.4,113.2)比14.5(13.8,19.5),APTT(s):58.6(48.9,70.8)比36.9(34.4,43.2),TBil(μmol/L):134.8(31.3,155.6)比21.5(15.1,41.4),INR:6.0(5.6,14.7)比1.2(1.1,1.5),Glu(mmol/L):9.2(9.0,11.0)比6.6 (5.7,7.8),ALT(U/L):5923.0(1105.0,6000.0)比35.0(18.0,1767.0),GGT(U/L):49.0(32.0,57.0)比25.0(16.0, 41.0),均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蛋白(ALB)、Na+、Cl-明显降低〔PTA:13.0%(6.0%,14.0%)比80.0%(61.0%,87.0%),ALB(g/L):31.1(29.8,39.0)比42.4(37.9,44.3),Na+(mmol/L):126.5(122.4,131.0)比137.0(134.9,141.0),Cl(-mmol/L):93.5(87.6,95.0)比104.0(101.3,106.0),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毒蕈中毒患者MELD评分与28 d病死率呈显著正相关(r=0.423,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MELD评分预测毒蕈中毒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6;当截断值为27.30分时,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4.3%.② 在17例PE患者中: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MELD评分、TBil、Glu、ALT明显升高〔MELD评分(分):36.81±5.18比29.01±5.23,TBil(μmol/L):145.2±13.9比93.2±44.0,Glu(mmol/L):9.1±1.9比6.0±2.7,ALT (U/L):5961.5±44.5比3932.9±1625.7,均P<0.05〕,Cl-明显降低(mmol/L:94.3±1.2比100.5±5.7,P<0.05), SOF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5.83±2.71比5.91±1.58,P>0.05).相关分析显示,进行PE治疗的毒蕈中毒患者MELD评分与28 d病死率呈显著正相关(r=0.355,P=0.001),而与SOFA评分无相关性(r=0.427, P=0.087).ROC曲线分析显示,MELD评分预测进行PE治疗的毒蕈中毒患者预后的AUC为0.545;当截断值为32.19分时,敏感度为33.3%,特异度为100%.结论 毒蕈中毒患者,特别是接受PE治疗的患者,MELD评分越高,预后越差;MELD评分可用于评估急性毒蕈中毒患者的预后.

  •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终末期肝病模型短期预后分析

    作者:周健;何伟芳;唐锡尔

    目的 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短期(3个月)预后的预测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并求出作为判断患者3个月内生存与否的MELD佳临界值.方法 将139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按有无肝硬化进行分组,根据MELD评分公式对每位患者进行评分,观察3个月内的病死率,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 ①所观察患者的MELD评分均在20分以上,其中慢性重型肝炎组(72例)的MELD评分为(31.34±7.00)分,肝硬化重型肝炎组(67例)的MELD评分为(31.97±6.82)分,两组MELD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139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3个月内的总病死率为58.3%(81/139例).MELD评分20~30、30~40和≥40分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35.6%(26/73例)、76.6%(36/47例)和100.0%(19/19例),分值越高病死率越高,但MELD评分同一分值段的慢性重型肝炎组与肝硬化重型肝炎组间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应用该模型预测患者3个月内死亡与否的MELD佳临界值为31,ROC下面积为0.809,敏感性为64.2%,特异性为91.4%.结论 患者发病时有无肝硬化的基础可能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短期预后影响不大;MELD评分能够作为反映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MELD能够较准确地预测我国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短期临床预后.

  • 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MELD评分分析与终止妊娠时机

    作者:于琳;曾荔苹;光晓燕

    目的 根据MELD评分分析,研究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终止妊娠的佳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36例妊娠合并重型肝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生存组和死亡组划分,计算MELD分值;分析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终止妊娠时MELD分值、△MELD值的变化及与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死亡组患者入院时MELD值为27.8±8.96,△MELD值为4.1±3.99;存活组入院时MELD值为22.9±9.97,△MELD值为-0.99±4.2;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MELD值<20,患者病死率为5.9%;20≤MELD值≤30,病死率为28.9%;MELD值>30,病死率为78.1%,各组间病死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MELD分值越高患者的病死率越高.MELD评分可以作为评估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存活的指标,便于产科医生迅速做出是否需要终止妊娠的判断标准.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动脉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

    作者:欧阳石;刘树人;程涛;陈阳述;孔祥平;周赤龙;穆良静

    背景:国内外研究均表明自体骨髓干细胞对失代偿期肝硬化具有一定治疗作用,但针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缺乏系统有对照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67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按照是否同意进行干细胞移植治疗分为2组,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口服核苷类似物抗病毒并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12,24周观察肝功指标、症状、体征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行2组对比。
      结果与结论: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至治疗后4周部分肝功指标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组谷丙转氨酶、凝血酶原活动度、胆碱酯酶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至治疗后12,24周,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胆碱酯酶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在同一时间点2组相比,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4,12,24周2组患者Child-Pugh计分及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且同一时间点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在传统口服核苷类似物抗病毒等综合治疗乙肝肝硬化基础上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能更有效地改善肝功和凝血功能,患者症状好转,相对安全,风险较低。

  •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近期预后分析

    作者:王慧;史立华;邵刚;夏青

    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病和多发病,失代偿期患者的5年病死率为70%~86%[1].数十年来,临床一直采用Child-Pugh 分级方法判断失代偿期患者的预后及评价其肝功能储备.2001年Kamath等[2]提出了新的评价体系,即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近年许多文献对这一新体系进行了评价[3~7].本文采用MELD评分和Child-Pugh分级,回顾性评估31例肝硬化失代偿死亡者和55例存活者,并比较2个评价体系与其预后的关系.

  •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介非;廖粤斌;钱志平;巫善明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是由美国著名肝病中心Mayo Clinic的Malinchoc等[1]在2000年提出的.为了寻找比CTP分级更能准确评估TIPS术后患者生存期的方法,他们选择为治疗肝硬化腹水和预防门静脉高压出血进行TIPS术的患者,用Cox比例风险回归的统计学模型确定了能较好判断患者3个月生存期的4项实验室和临床指标,包括血清肌酐、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病因,由这四个指标的回归系数组成死亡风险预测公式:R=0.957×loge(肌酐mg/d1)+0.378×loge(胆红素mg/d1)+1.12×loge(INR)+0.643(病因:胆汁淤积性和酒精性肝硬化为0,其他原因为1).此后Kamath又进行了改良,将公式的各系数均乘以10,即R=9.6×loge(肌酐mg/d1)+3.8×loge(胆红素mg/d1)+11.2×loge(INR)+6.4(病因),结果取整数.随后选取4组独立的肝硬化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验证,发现该公式能较好地预测各组患者的3个月生存期,故将此公式命名为"终末期肝病模型",即MELD[2].通过两年时间的验证,发现MELD某些方面优于传统CTP分级,该模型逐渐推广到肝移植和晚期肝病患者预后的判断,并终于2002年起由美国器官分配联合网络(UNOS)采纳为成人肝移植的新标准.

  • 肝硬化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易感性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娟君;刘娟;祝伟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 SBP)是腹腔内无继发细菌感染来源的急性细菌性感染,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常见的并发症[1]。目前对SBP的发病机制认识有限,传统较认可的SBP发生相关危险因素包括生物化学因子(高胆红素、低白蛋白、低腹水蛋白、低凝血酶原)、临床因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晚期肝硬化、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Child‐Pugh 分级、SBP发生史、抗菌药物使用时机)和药理因子(质子泵抑制剂、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等[2]。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研究的开展,以及双胞胎(单卵和双卵)与家族研究的增多,宿主遗传因素与传染性疾病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已有25个肝胆疾病相关全基因组关联研究[3‐4],揭示了多种疾病的易感位点,为遗传水平疾病风险预测奠定了基础。现就肝硬化SBP易感性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在预测肝移植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及预后中的价值

    作者:朱铭力;严玉澄;夏强;王思岳;仇一骏;钱家麒;倪兆慧

    目的 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在预测尸体肝移植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首次接受原位经典尸体肝移植手术的成人患者193例,收集患者的MELD评分等围术期资料.应用AKI网络工作组标准评估患者术后AKI的发生情况,观察MELD评分对AKI发生的影响.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MELD评分预测术后各期AKI的准确性.观察AKI患者的28 d及1年预后,运用ROC曲线评价术前MELD评分预测术后患者死亡的准确性.结果 193例肝移植患者中共有116例(60.1%)发生术后AKI,其中AKI 1、2、3期分别占AKI患者的50.0%、21.6%和28.5%.术前MELD评分≥16.87分的患者术后AKI的发生率为71.6%,显著高于术前MELD评分<16.87分的患者(51.8%,P<0.05).AKI患者的术前MELD评分为(19.53±12.08)分,显著高于非AKI患者的(12.86±9.71)分(P<0.05).术前MELD评分预测术后AKI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71.术前MELD评分预测术后AKI 1、2、3期发生的AUC分别为0.469、0.575和0.775.以MELD评分18.50分作为诊断截点时.预测术后AKI 3期发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7%和71.2%.生存分析显示.AKI患者术后28 d的病死率为15.5%,死亡患者的术前MELD评分为(30.99±11.00)分.显著高于存活患者的(15.42±10.74)分(P<00.05).MELD评分预测肝移植术后AKI患者术后28 d死亡的AUC为0.842.以MELD评分24.84分作为诊断截点时,预测术后早期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和72.2%.术后1年AKI患者的病死率为25.9%,死亡患者的术前MELD评分为(23.22±14.08)分,显著高于存活患者的(15.65±10.78)分(P<0.05),MELD评分预测肝移植术后AKI患者1年死亡的AUC为0.651.结论 肝移植术后AKI患者的术前MELD评分较高,术前MELD评分是术后发生AKI 3期的一种较为敏感的预测指标,是术后AKI患者早期死亡的非常敏感的预测指标,其在预测患者术后1年预后中的价值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相位对比法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乙型肝炎硬化肝功能状况评价中的应用及意义

    作者:常帅;曹新山;姜兴岳;秦东京;张林;赵明东

    目的 探讨相位对比法磁共振成像(PC-MRI)技术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在患者肝功能状况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间接受PC-MRI检查的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93例为研究组,按照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组27例、B组35例和C组31例,另选因其他疾病接受PC-MRI检查但无肝脏疾病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四组的检查结果.结果 门静脉血管截面积、每搏血流量、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四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两比较,门静脉每搏血流量、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均依A、B、C组之序递降(P均<0.05),且除A组血流速度、B组每搏血流量和血流量外,肝硬化各组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肠系膜上静脉参数四组间比较仅血管截面积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两两比较,A、B和C组血管截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脾静脉血管截面积、每搏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四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两比较,B组血管截面积高于对照组(P<0.05),C组每搏血流量和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P均<0.05).三组肝硬化患者门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加脾静脉的血流参数对比显示,仅C组的肠系膜上静脉加脾静脉总每搏血流量、总血流量显著高于门静脉(P<0.05,P<0.01).93例肝硬化患者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为(9.76±6.13)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门静脉和脾静脉的每搏血流量、血流量和血流速度与患者的MELD评分结果分别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采用PC-MRI技术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测定结果能很好的反映患者的肝功能受损情况,可为研究肝硬化患者复杂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和评估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提供较可靠的参考依据.

  •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联合D-二聚体判断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研究

    作者:米海燕;赵建妹;孙克文

    传统的Child-Turcotte-Pugh(CTP)肝功能分级在临床应用已有数十年历史,但因其采用的大部分指标受主观影响大且较笼统而受到质疑.近年来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对肝硬化失代偿期尤其是终末期肝病病情评估越来越受到重视.但MELD没有将晚期并发症列入考虑[1-4],而临床上终末期肝病的转归往往与并发症有关.临床实践证明MELD需要不断完善.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首次出血后2年内再出血的发生率约80%,每次出血的病死率约20%[5].因此,用MELD评分判断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预后是不合理的.我们的研究探讨MELD联合血浆D-二聚体浓度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

4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