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0T磁共振成像仪运用钆塞酸二钠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孙阳;韩波;刘帅君;王东旭

    目的:采用钆塞酸二钠行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20min肝细胞期特异期检查,分析总结钆塞酸二钠对FNH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本院经临床、病理证实的7例FNH病例,采用钆塞酸二钠进行MR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肝细胞特异期4例呈高信号,3例边缘与肝实质相仿,且瘢痕均未见钆塞酸二钠摄取.当只利用动态增强扫描分析7例病灶时,其中两例诊断不除外肝细胞肝癌(HCC),当进一步利用肝细胞特异期后分析均给出FNH的结论,术后病理证实均为FNH.结论:采用钆塞酸二钠行MRI增强扫描对FNH进行诊断可以提供等更多相关信息,能够提高诊断符合率.

  • 钆塞酸二钠在磁共振泌尿系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王晖

    钆塞酸二钠为一种新型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其排泄方式是经胆道和肾脏双重系统.由于钆塞酸二钠在体内的独特排泄过程和采用T2权重方式,在MRU检查中对泌尿疾病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使用钆塞酸二钠的目的在于减少磁共振泌尿系成像时所用时间,并得到更清晰、对比度高的成像,以便更好地显示泌尿系统病变的情况,提高对泌尿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 钆塞酸二钠对多b值肝脏呼吸触发扩散加权成像中表观扩散系数值的影响

    作者:李伟

    目的 通过行多b值肝脏呼吸触发DWI,观察注射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前、后不同时相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探讨增强后行DWI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行Gd-EOB-DTPA肝脏增强的受检者105例,其中健康志愿者25名,肝血管瘤18例、肝囊肿16例、原发性肝癌22例、转移性肝癌24例,均经临床或病理证实.在Philips Ingenia 3.0T MR成像系统上,行同相与正反相T1W像闭气轴位平扫,及轴位呼吸触发DWI.通过肘静脉向受检者注射0.025 mmol/kg剂量Gd-EOB-DTPA,行动脉期、静脉期、3 min期、10 min期、20 min期、30 min期闭气轴位T1W高分辨容积激发序列,在5 min期,行轴位呼吸触发T2W脂肪抑制扫描,在15 min期,行轴位呼吸触发DWI后,接着行冠状位闭气T2W扫描,在25min期,行轴位呼吸触发DWI.平扫期、15 min期、25 min期的DWI参数完全一致,为单次激发自旋-平面回波序列,b值依次取0、100、400、800 s/mm2,扫描时间210 s.在IngelliSpaceTM Portal工作站上,通过ADC分析函数生成平扫期、15 min期、25 min期在b=100、400、800 s/mm2时的ADC图,测出正常肝脏、肝血管瘤、肝囊肿、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的ADC值,对同类疾病在相同b值下,15 min期、25 min期的ADC值分别与平扫期的ADC值进行t检验,看是否有差异.结果 (1)同类病灶在相同b值下,ADC值在平扫期时大,随着Gd-EOB-DTPA的注入,ADC值开始下降,然后上升,到了25 min期,ADC值与平扫期基本一致,15 min期的ADC值低,平扫期、15 min期、25 min期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1.18,均P>0.05).(2)同类病灶在同一时相下,随着b值的增加,ADC值不断下降,b值越小,ADC值越大.结论 静脉注射Gd-EOB-DTPA后,肝脏ADC值下降十分有限,增强后行DWI是可行的.

  • 新型磁共振对比剂Gd-EOB-DTPA用于评估肝功能研究进展

    作者:唐菲;刘辉

    钆塞酸二钠(Gd-EOB-DTPA)是一种新型肝细胞特异性MRI对比剂,能被正常肝细胞所摄取,而功能受损的肝细胞则较少甚至不摄取,故可利用其这一特性对肝细胞功能进行评估.本文就Gd-EOB-DTPA用于肝功能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慢性肝病背景下钆塞酸二钠肝胆期成像对肝癌的检出与定性

    作者:叶枫;宋颖;余小多;张红梅;欧阳汉;吴宁

    目的 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肝胆期成像在慢性肝病背景下对肝癌检出和定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9例慢性肝病患者的Gd-EOB-DTPA增强MRI表现,89例患者经临床诊断或病理诊断有肝癌病灶,10例患者临床诊断未见明确异常,作为阴性对照.所有MR图像数据,由2名高年资医师共同阅片,分析肝胆期图像与DWI对肝癌的检出率;另由3名中低年资医师将其分为有肝胆期组和无肝胆期组,并对两组图像独立盲法阅片,比较两组图像肝癌病灶的检出率、诊断信心分值及ROC曲线.组间结果的比较采用Wilcoxon或McNemar非参数检验.结果 89例肝癌患者共检出130个病灶,其中肝癌病灶111个,良性结节19个,111个肝癌病灶中100个经病理证实,11个临床诊断.肝胆期成像对肝癌的检出率高于DWI[99.10%(110/111) vs 90.99%(101/111),P=0.012];有肝胆期组阅片者平均信心分值明显高于无肝胆期组(P=0.001);对于长径≤1 cm的小肝癌,有肝胆期组平均检出率高于无肝胆期组[93.00%(17.67/19) vs 70.16%(13.33/19),P=0.016];有肝胆期组ROC曲线下面积亦高于无肝胆期组[0.949(95%CI:0.815~0.995) vs 0.744(95%CI:0.566~0.877),P=0.0023].结论 慢性肝病背景下应用Gd-EOB-DTPA的肝胆期图像的肝癌检出率优于DWI,尤其对于长径≤1 cm的小肝癌,同时能够提高诊断信心.

  • 两种不同激励脉冲角度对肝脏Gd-EOB-DTPA增强MRI肝细胞期病灶检出的比较

    作者:蔡华崧;王猛;翟凤仪;周丽莎;罗宴吉;郑可国;李子平;冯仕庭

    目的 比较高、低翻转角(FA)对Gd-EOB-DTPA增强MRI肝细胞期病灶对比度及检出率的影响.方法 对59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均行T1W和T2W平扫、Gd-EOB-DTPA动态增强扫描及肝细胞期扫描,其中肝细胞期分别采用低FA(10°)、高FA(35°)扫描.将病灶分为总病灶组、大病灶(直径≥10 mm)组和小病灶(3 mm≤直径<10 mm)组.比较两种FA时病灶检出评分、病灶检出率及病灶-肝脏CNR.结果 Gd-EOB-DTPA增强扫描肝细胞期高FA T1WI病灶检出评分高于低FA T1WI病灶检出评分,其中高、低FA时,总病灶组与小病灶组的检出病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大病灶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FA T1WI病灶检出率高于低FA T1WI病灶检出率,其中总病灶组与小病灶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大病灶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高FA的肝脏-病灶CNR分别为75.24±10.33、147.81±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Gd-EOB-DTPA增强肝细胞期扫描时,采用高FA可获得高质量的图像,有利于病灶的检出.

  • 肝胆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对肝、脾、肾ADC值的影响

    作者:张静;潘晶晶;叶慧义

    目的 对比增强扫描前后正常肝脏、脾脏及肾脏ADC值的变化,探讨肝胆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对腹部DWI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21例志愿者于静脉注射Gd-EOB-DTPA前及注射20 min后分别行T1WI肝脏容积加速快速成像序列和扩散加权成像扫描(b值取0、800 s/mm2),分别测量并比较增强扫描前后T1WI图像的信噪比(SNR)及正常肝脏、脾脏及肾脏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结果 静脉注射Gd-EOB-DTPA 20 min后肝脏、肾脏的SNR分别为163.41±56.24、67.24±21.02,显著高于增强扫描前的101.33±37.58、42.70±14.72 (t=5.797、6.247,P<0.01);增强扫描后脾脏的SNR为58.80±15.56,略高于增强前的51.95±13.03(t=2.150,P<0.05);增强扫描后正常肝脏和肾脏的ADC值分别为(1.27±0.23)×10-3 mm/s、(1.99±0.27)×10-3 mm/s,较增强扫描前的(1.34±0.25)×10-3 mm/s、(2.10±0.29)×10-3 mm/s降低(t=2.189,P<0.05; t=3.195,P<0.01);增强扫描前后脾脏的ADC值分别为(0.84±0.22)×10-3 mm/s和(0.78±0.25)×10-3 m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5,P>0.05).结论 静脉注射Gd-EOB-DTPA 20 min后T1WI图像正常肝脏、脾脏及肾脏的SNR均高于增强扫描前,有利于病变的显示及检出;增强扫描后肝脏及肾脏的ADC值降低,而脾脏的ADC值较增强扫描前无显著变化,静脉注射Gd-EOB-DTPA会影响正常肝脏及肾脏ADC值的测量.

  • 翻转角对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图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郝铸;肖煜东;刘欢;周顺科

    目的 肝细胞对钆塞酸二钠(Gd-EOB-DTPA)的吸收明显降低,从而减弱了肝实质与病变图像的对比,本文拟探讨通过增加翻转角以提高肝细胞期图像质量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脏病变患者114例均行Gd-EOB-DTPA增强MRI扫描,其中非肝硬化组39例及肝硬化ChildA级组36例、ChildB级组23例、Child C级组16例,以T1加权脂肪抑制及三维容积内插值法屏气检查(VIBE)序列,采用翻转角9°和翻转角27°分别获得平扫期及肝细胞期5 min、10 min、15 min、20 min的图像,计算各组不同时间的2种扫描方式肝内病灶和正常肝组织区域的信噪比(SNR值)、正常肝组织区域和肝内病灶的对比(LLC值),正常肝组织区域信号强度和肝内病灶信号强度的比值(LLSIR值),并比较2种扫描方式不同时间SNR值、LLC值、LLSIR值的差异.结果 翻转角27°扫描时LLC值、LLSIR值大于翻转角9°扫描的LLC值、LLSIR值(P<0.05).Child B级组、Child C级组在肝细胞期15~20 min时翻转角9°的LLC值及LLSIR值降低,而翻转角27°时LLC值及LLSIR值是趋于水平的.结论 Gd-EOB-DTPA增强MRI扫描时,重度肝硬化患者的翻转角9°比翻转角27°明显提高Child B级和Child C级患者的图像质量,对肝脏病变的诊断更加准确,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钆塞酸二钠动态增强对肝功能评估的应用

    作者:钱吉芳;叶建军;朱晓华;张雅滨;陈纲;张文娟;罗雅萍;马强华

    目的 研究不同肝功能分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的变化特点,探讨肝脏特异性造影剂评估肝功能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收集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2011年11月-2015年8月行Gd-EOB-DTPA肝脏MR动态增强扫描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59例(肝硬化组),其中男84例,女75例,平均年龄(47.8±9.8)岁;另收集36例无肝炎病史,肝功能检查均正常的患者(对照组).获得平扫期、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及第3~l5分钟(每分钟扫描1次共17次扫描)的轴位图像.对肝脏右后叶感兴趣区采样,获得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变化率曲线,并按Child-Pugh分级进行分组.比较对照组与Child-PughA、B、C级曲线的差异,并分析组间关系.结果 4组时间-信号变化率曲线分别表现为N、A、B、C型.随着分级增加,门脉期增强率、波谷增强率、15 min增强率、重吸收斜率不断降低,波谷时间不断增加.其中,波谷时间、重吸收斜率在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不同肝功能分级的时间-信号强度变化率曲线存在差异,波谷时间和重吸收斜率可作为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重要指标.

  • 钆塞酸二钠增强MR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及弥散加权成像评价肝纤维化的对比研究

    作者:盛若凡;金开璞;汪禾青;杨丽;纪元;曾蒙苏

    目的 评估钆塞酸二钠增强MR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1-mapping)对肝纤维化的分级诊断价值,并进一步与扩散加权成像(DWI)进行对比.方法 建立SD大鼠四氯化碳肝纤维化模型,分为肝纤维化模型组(24只)和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组大鼠分为4个亚组,每组6只,皮下注射50% 四氯化碳植物油溶液,4个亚组分别注射2、4、6、8周;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橄榄油.对所有大鼠进行钆塞酸二钠增强T1-mapping及DWI成像,测定肝胆特异期(HBP)T1弛豫时间、增强前后T1弛豫时间下降率(Δ%)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并进行肝纤维化病理分级诊断.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T1弛豫时间及ADC值与纤维化分级间相关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Δ%-T1弛豫时间)或Kruskal-Wallis检验(HBP-T1弛豫时间及ADC值)比较不同肝纤维化分级组间参数差异,进一步采用ROC曲线评估T1弛豫时间及ADC值对轻度-重度肝纤维化、非肝硬化-肝硬化的诊断效能.结果 本研究纳入F0~F4级大鼠各6,5,7,5,7只.不同纤维化等级间HBP-T1、Δ%-T1弛豫时间及ADC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21,P<0.001;F=19.37,P<0.001;χ2=18.50,P=0.001).HBP-T1弛豫时间与纤维化分级呈强正相关性(r=0.927,P<0.001),Δ%-T1弛豫时间及ADC值与纤维化分级呈负相关(r=-0.892,P<0.001及r=-0.778,P<0.001).HBP-T1弛豫时间及 Δ%-T1弛豫时间判断轻重度纤维化比ADC具有更大的曲线下面积(0.949 vs 0.944 vs 0.8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43、1.495,P=0.135、0.732);HBP-T1弛豫时间及 Δ%-T1弛豫时间在肝硬化判断上较ADC亦具有更大的曲线下面积(0.988 vs 0.957 vs 0.8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02,P=0.028;Z=2.004,P=0.045).结论 钆塞酸二钠增强T1-mapping成像能较好地评估肝纤维化程度,优于传统DWI成像.

  • 肝细胞特异性MR对比剂在肝脏功能评价中的初步研究

    作者:罗宴吉;蔡华崧;汤地;伍玲;彭振鹏;李子平;郑可国;殷晓煜;冯仕庭

    目的 分析不同功能级别肝功能患者注射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后肝脏信号强度的变化规律,探讨Gd-EOB-DTPA在肝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28例患者使用Gd-EOB-DTPA作为对比剂行肝脏MR增强扫描,均按照Child-Pugh分级法行肝脏功能分级,其中Child-Pugh A级15例,B级9例,C级4例.每例分别于轴位片上同一层面的肝脏及竖脊肌各确定一感兴趣区域,测量感兴趣区域对比增强前反相位信号强度(S1、S2)及注射对比剂后肝细胞期(静脉注射20 min后)的信号强度(S3、S4),分别计算两个时期肝脏与竖脊肌信号强度的比值(Ratio1=S1/S2,Ratio2=S3/S4).再用Ratio1及Ratio2计算信号比增加百分率[Increased Signal %=(Ratio2-Ratio1)/Ratio2×100%]表示肝脏增强程度.统计分析不同功能级别肝脏IS%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hild-Pugh肝功能A级的IS%较B级和C级的高,A级与B级(P=0.000)、A级与C级(P=0.000)之间I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ild-Pugh肝功能B级与C级之间I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8).结论 Gd-EOB-DTPA MR增强扫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肝脏细胞功能,可作为肝脏功能评价的一种新方法.

  •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在肝脏功能定量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黄利利;程志斌;李梅;姜艳丽;张静

    目的 研究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在肝脏功能定量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例肝硬化和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和术后进行Child-Pugh分级.术前测定吲哚菁绿15 min储留率(ICGR15);并行肝脏Gd-EOB-DTPA增强MRI扫描,获得感兴趣区(ROI)和主动脉区的时间-强度曲线,再利用反卷积方法计算肝脏摄取分数(HEF).分析HEF与ICGR15的相关性以及术前、术后Child-Pugh分级变化与HEF的关系.结果 单纯肝硬化患者平均HEF[(80.51±7.77)%]与ICGR15[(13.99±7.65)%]高度相关(r=-0.971,P<0.05).原发性肝癌组平均HEF[(87.01±8.10)%]与平均ICGR15[(9.67±4.60)%]也呈高度相关(r=-0.855,P<0.05).术前HEF值越低,术后发生肝脏功能衰竭的可能性越大.肝癌肿瘤区HEF 14.89% ~ 35.90%,平均为21.80%.结论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能准确定量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可应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检查.

  • 磁共振成像对比剂Gd-EOB-DTPA动态增强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小庆;周智鹏;何松青;陈孝平

    目的 比较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与多排螺旋CT(MDCT)对肝脏局灶性病变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准确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影像科32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磁共振、MDCT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CT组和MRI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每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共确定病灶185处.MRI组对病灶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及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6.5%、90.9%、0.855)均明显高于MDCT组(63.6%、54.5%、0.532).DCE-MRI对<1 cm病灶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及AUC(90%、86.6%、0.886)亦较MDCT (50.5%、45.5%、0.500)具有明显优势.结合病理及随访结果,联合Gd-EOB-DTPA DCE-MRI对病灶的诊断符合率为78.1% (25/32),高于MDCT的诊断符合率56.2%(18/32).结论 联合对比剂Gd-EOB-DTPA DCE-MRI较单独使用MDCT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尤其是对≤1 cm的肝癌及肝转移瘤的检出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准确度.

  • 钆塞酸二钠增强T1mapping成像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评估价值

    作者:张学琴;陆健;张涛;姜吉锋;丁丁;杜圣;施裕新;陈伟波

    目的 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基础上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T1 mapping成像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58例,其中MELD评分≤10组103例,MELD评分>10组55例.所有受试者均采用Look-Locker序列分别于增强前及增强后5、10、15、20 min于近肝门层面采集一层T1 mapping图像,测量肝脏T1弛豫时间,计算增强后T1弛豫时间减低率(△T1).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MELD评分≤10与>10组肝脏T1弛豫时间和△T1,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肝脏T1弛豫时间和△T1鉴别两组的效能,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肝脏T1弛豫时间、△T1与MEL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MELD评分≤10组患者增强前及增强后5、10、15、20 min肝脏T1弛豫时间与增强后5、10、15、20 min △T1分别为(889.3 ±91.2)ms、(377.5±55.0) ms、(350.8±61.2)ms、(328.0 ±69.4)ms、(302.7±73.7) ms及(57.4±5.6)%、(60.4±6.5)%、(63.0±7.3)%、(65.9±7.8)%.MELD评分>10组增强前后肝脏T1弛豫时间与增强后△T1分别为(936.6±95.4) ms、(460.2±68.5) ms、(457.5±94.5)ms、(453.4±116.4) ms、(444.6±134.6) ms及(50.8±5.7)%、(51.3±7.9)%、(51.8±10.3)%、(52.8±12.2)%.MELD评分≤10与>10组增强前后肝脏T1弛豫时间及增强后△T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前及增强后5、10、15、20 min肝脏T1弛豫时间与增强后5、10、15、20 min △T1鉴别MELD评分≤10及>10组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8、0.824、0.832、0.832、0.830和0.795、0.814、0.820、0.825.增强前及增强后5、10、15、20 min肝脏T1弛豫时间与增强后5、10、15、20 min △T1与MELD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56、0.499、0.540、0.538、0.548、-0.412、-0.495、-0.507和-0.527.结论 Gd-EOB-DTPA增强T1 mapping成像有助于评估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增强后不同时间点T1弛豫时间与△T1对肝功能的评估能力相仿,且优于增强前肝脏T1弛豫时间.

  • 钆塞酸二钠在肝硬化性结节及小肝癌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罗琳;单鸿;王劲

    钆塞酸二钠(Gd EOB-DTPA; Primovist(R))是新一代肝脏高特异性磁共振对比剂.注射后Gd-EOB-DTPA 50%被正常肝细胞经器官阴离子载体8摄取并排泄到胆管,在肝细胞特异期肝脏的强化达到高峰;肝癌细胞在肝细胞特异期不摄取对比剂,不强化呈低信号,从而可以鉴别癌变结节并进行病理学分级.

  • 增强CT及增强MRI图像融合技术在原发性肝癌治疗决策中的价值

    作者:唐建信;李星;邢艳芳;刘尚鑫;吴晨飞;江文钊;陈明;莫嘉辉;吴伟坤;吴祥元;姜楠

    目的 探讨增强CT及增强MRI的图像融合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肝癌)治疗决策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诊治的55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男42例,女13例;年龄18~84岁,中位年龄52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所有患者行增强CT扫描和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扫描,采用基于有限元的柔性配准方法融合CT和MRI图像.由肝癌多学科会诊平台对患者的治疗决策进行讨论决定,每例患者进行2次讨论,首次基于增强CT图像,第2次基于融合图像.观察并分析治疗决策变更.结果 基于增强CT图像的治疗决策包括根治性治疗8例、姑息性手术治疗35例、全身性药物治疗12例.基于融合图像的治疗决策包括根治性治疗4例、姑息性手术治疗36例、全身性药物治疗15例.基于融合图像的治疗决策较基于增强CT图像在根治性治疗、姑息性手术治疗、全身性药物治疗的转换率分别为50%(4/8)、3%(1/35)、25%(3/12).结论 增强CT和Gd-EOB-DTPA增强MRI的图像融合技术改变了部分肝癌患者的治疗决策,对优化治疗方案有一定的价值.

  • 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白秀艳;孙玉;侯洁;张楠;马向宏;王薇;杨本强

    目的 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价值.材料与方法 34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Gd-EOB-DTPA增强 MRI和手术病理资料纳入本研究.病理证实为20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4例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2例混合型肝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cholangiocarcinoma,cHCC-CC),7例肝局灶性增生结节(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和1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 HAML).2位高年资放射诊断医师盲法独立分析MRI资料,归纳病灶的Gd-EOB-DTPA增强MRI动态3期(动脉期、门脉期、过渡期)强化规律和肝胆期信号特点,并作出影像诊断(含病理类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评价两位医师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结果 (1) Gd-EOB-DTPA增强MRI动态3期:5例HCC动态强化特征不典型,包括3例HCC动脉期轻度强化和2例HCC过渡期"廓清"不明显.1例FNH过渡期强化程度低于周围肝实质.2例cHCC-CC动态强化不具特征性,均可见肿瘤供血动脉.余所见无殊.(2) 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1例(1/20,5%) HCC呈高信号,19例(19/20,95%) HCC呈明显低信号.4例ICC均呈低信号内伴云絮状稍高信号,2例cHCC-CC均呈低信号伴中央更低信号.1例(1/7,14.3%) FNH呈稍低信号伴中央"靶征"稍高信号,6例(6/7,85.7%) FNH呈等-稍高信号伴中央星状低信号.1例HAML呈稍低信号强度,其内见更低信号区.(3)两位医师通过Gd-EOB-DTPA增强MRI对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12% (32/34)和97.06%(33/3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9,P>0.05),诊断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0.945,P<0.05).结论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有助于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评价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肝功能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韩丹;张洁;靳二虎;贺文;杨正汉;王振常

    目的 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评价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患者肝功能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PBC患者(A组)25例和其他原因的肝硬化患者(B组)25例.于静脉注射Gd-EOB-DTPA后4 min、20 min、50 min分别测量每位受试者肝脏的平均信号强度,注射Gd-EOB-DTPA后50 min测量胆总管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比较各组各时间点PBC肝功能分级不同患者肝脏的相对信号强化率(relative signal enhancement,RE)和胆总管CNR,再比较肝功能分级相同的A组和B组患者20 min后肝脏RE和50 min后胆总管的CNR.结果 肝功能Child-Pugh A级、B级、C级PBC患者之间各时间点肝脏RE及延迟50 min后胆总管CNR均随肝功能受损程度的加重而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分级相同的A组与B组患者之间20 min后肝脏RE及50 min后胆总管CN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EOB-DTPA增强MRI可初步评价PBC患者的肝功能.

  • 肝功能正常患者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延迟时间的研究

    作者:丁丁;陆健;黎美玲;张学琴;张涛;杜圣;徐晓莉;姜吉锋;杨雪飞

    目的:评估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 ethoxybenzyl 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延迟10 min的肝胆期是否能够满足肝功能正常患者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检出和诊断。材料与方法38位存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肝功能正常患者,经静脉注射Gd-EOB-DTPA后分别于25 s、60 s、180 s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延迟10 min和20 min行肝胆期扫描。测量肝脏和竖脊肌的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SI),分别计算增强后肝脏和竖脊肌SI相对增加率、肝脏与竖脊肌SI比值、肝脏信号噪声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肝胆期高信号和低信号病灶SNR及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记录Gd-EOB-DTPA经胆道排泄的时间,比较10 min与20 min肝胆期肝脏的信号强度和病灶的显示情况。结果注射Gd-EOB-DTPA后,相对于动态增强,肝实质信号在10 min肝胆期明显增加,随后趋于稳定。10 min与20 min肝胆期之间,肝脏SI相对增加率、竖脊肌SI相对增加率及肝脏与竖脊肌SI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信号病灶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信号病灶S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信号及高信号病灶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6例注射Gd-EOB-DTPA后10 min胆道可见对比剂排泄,占68.42%。结论 Gd-EOB-DTPA增强MRI延迟10 min的肝胆期能够满足肝功能正常患者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检出和诊断。

  • 作者:

    关键词:
100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