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细胞特异性MR对比剂在肝脏功能评价中的初步研究

    作者:罗宴吉;蔡华崧;汤地;伍玲;彭振鹏;李子平;郑可国;殷晓煜;冯仕庭

    目的 分析不同功能级别肝功能患者注射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后肝脏信号强度的变化规律,探讨Gd-EOB-DTPA在肝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28例患者使用Gd-EOB-DTPA作为对比剂行肝脏MR增强扫描,均按照Child-Pugh分级法行肝脏功能分级,其中Child-Pugh A级15例,B级9例,C级4例.每例分别于轴位片上同一层面的肝脏及竖脊肌各确定一感兴趣区域,测量感兴趣区域对比增强前反相位信号强度(S1、S2)及注射对比剂后肝细胞期(静脉注射20 min后)的信号强度(S3、S4),分别计算两个时期肝脏与竖脊肌信号强度的比值(Ratio1=S1/S2,Ratio2=S3/S4).再用Ratio1及Ratio2计算信号比增加百分率[Increased Signal %=(Ratio2-Ratio1)/Ratio2×100%]表示肝脏增强程度.统计分析不同功能级别肝脏IS%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hild-Pugh肝功能A级的IS%较B级和C级的高,A级与B级(P=0.000)、A级与C级(P=0.000)之间I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ild-Pugh肝功能B级与C级之间I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8).结论 Gd-EOB-DTPA MR增强扫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肝脏细胞功能,可作为肝脏功能评价的一种新方法.

  • IRIS13 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及评价

    作者:林言;宋震亚;范燕萍;王海珍;余永芳;吴梦娟

    目的 探讨13 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在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2例肝硬化患者,根据传统child-Pugh分级分为A、B、C三组.均做常规肝功能生化检测及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结果 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加重,呼气试验参数值MVmax40(40分钟前代谢速率峰值与正常值(27)的比值)、CUM40(40分钟CO2累积呼出丰度与正常值(12)的比值)和CUM120(120分钟C02累积呼出丰度与正常值(28)的比值)显著降低,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参数值与Child-Pugh分级计分及一些临床肝功能检测结果显著相关(P<0.05).结论 IRIS13C(红外线同位素12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能准确反应肝脏储备和代偿功能,是传统Child-Pugh分级及临床肝功能生化检测评估肝功能的有益补充,具有即时、安全、有效、定量、无创的特点.

  • 轻型肝性脑病患者脑电图与临床相关指标的相关性

    作者:安爽;季慧范;杨文轩;周鸿捷;张泽天;郭晓林

    目的 探讨轻型肝性脑病(HE)患者脑电图(EEG)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1例肝硬化合并血氨升高的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观察脑电图监测HE敏感性及特异性,将41例肝硬化合并血氨升高患者按肝功能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分为3组,并按有无HE临床体征分为2组,按有无消化道出血分为2组,按临床相关指标分为5组,分别与相应EEG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E患者脑电波异常主要为 α频率变慢,脑电图异常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脑电图可以作为轻型HE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客观指标之一.

  • IRIS 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李新民;吴芳;彭孝伟;潘秀珍

    目的:探讨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13C-MBT)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6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常规行肝功能检查,进行13C-MBT肝功能检测并与Child-Pugh临床分级进行比较.对所有研究对象随访半年,观察预后.结果: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加重,DOB、MV峰值逐渐降低,峰值时间明显延长,13C-MBT的MVmax40、CUM40和CUM120值随着肝功能损害的加重而显著降低,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PT、TBA与DOB、MV峰值时间呈正相关,与其余参数呈负相关;ALB与DOB、MV峰值时间呈负相关,与其余参数呈正相关.13C-MBT肝功能分级与传统的Child-Pugh临床分级具有一致性(Kappa值0.72,P<0.05).随访的结果显示,13C-MBT分级A级的患者无观察对象死于肝脏相关的疾病,B级患者3例死亡,死亡率为7.9%,而1C-MBT C级患者的死亡率高达38.1%,患者先后死于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膜炎等.结论:13C-MBT是一种有效的肝硬化肝功能分级方法,能够准确反映肝细胞损伤情况和肝脏的储备功能,可用于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和预后判断.

  • 血清D-二聚体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及并发症的关系

    作者:周年兰;向晓星;龙爱华;王甦

    目的 探讨血清D-二聚体(D-D)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及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92例肝硬化患者按照Child-Pugh分级分为Child A、Child B、Child C三级, 3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的血清D-D、PT、APTT和FIB水平,并观察其与Child-Pugh分级及临床预后的关系. 结果 肝硬化Child A级的血清D-D及凝血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ild B级和C级的血清D-D、PT及APT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Child A级(P<0.05),且Child C级显著高于B级(P<0.05);Child B级和C级的FIB显著低于Child A级和对照组,且Child C级显著低于Child B级(P<0.05).血清D-D与PT 、APTT呈显著正相关性,与FIB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有肝硬化并发症(门静脉血栓形成、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腹腔积液)患者的血清D-D水平显著高于无并发症患者(P<0.05).结论 血清D-D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检测血清D-D水平对于判断肝硬化严重程度、并发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治疗Child-pugh B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比较

    作者:章秀丽;赵燕颖;刘艳红;赵波;陈绍文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Child-pugh B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和拉米夫定组.拉米夫定组30例,恩替卡韦组35例,以治疗24周为观察终点,分析两组疗效、病原学指标改变和不良反应.结果 恩替卡韦组和拉米夫定组分别有48.6%和36.7%的患者由Child-pugh B级改善为Child-pughA级,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之间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恩替卡韦组和拉米夫定组患者血清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4.3%和63.3%,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eAg转换率(20.0% vs 15.0%)、ALT复常率(86.4% vs 8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恩替卡韦比拉米夫定对Child-pughB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更好地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估肝硬化患者右心房容积功能特征

    作者:汤飞云;冯泽阳;叶香华

    目的 运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估肝硬化患者右心房容积功能变化特征,探讨其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经临床确诊的94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划分为:A组(肝功能A级,35例)、B组(肝功能B级,31例),C组(肝功能C级,28例),同期选择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并计算右心房各时相容积参数,包括总排空容积指数(EVI-t)、被动排空容积指数(EVI-p)和主动排空容积指数(EVI-a).结果 A组患者的EVI-t、EVI-a较对照组增大,而EVI-p较对照组下降(均P< 0.05);B组患者的EVI-t、EVI-a、EVI-p均较A组下降(均P<0.05);C组患者的EVI-t、EVI-a、EVI-p均较B组下降(均P<0.05);肝硬化患者EVI-t、EVI-a、EVI-p分别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68,-0.64,-0.74,均P<0.05).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准确监测不同Child-Pugh肝功能分级肝硬化患者右心房各时相容积功能状态,可为临床评估肝硬化患者右心功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对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燕敏;李建阳;任森洋

    目的 探讨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对肝硬化肝功能分级及预后评估应用的价值.方法 选取57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健康志愿者1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肝功能检测并与 Child-Pugh 肝功能分级进行比较,随访半年观察病情预后.结果 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 mVmax40值,cum40值及cum120值在对照组、Child-PughA、B、C组间依次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肝功能分级与传统的 Child-Pugh 临床分级判定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具有一致性(kappa=0.81,P<0.05).随访结果显示,13C-分级为一级的均预后良好,二级患者 2 例死亡,死亡率为10.5%,而三级患者的死亡率高达41.7%,患者分别先后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结论 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是一种有效的肝硬化肝功能分级方法,能够准确反映肝细胞损伤情况和肝脏的储备功能,可用于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和预后判断.

  • 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Ⅷ及常规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胡晓;冯立民;王佳丽

    目的 摘要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FⅧ及常规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31例肝硬化患者和63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血浆FⅧ及常规凝血四项的检测和对比分析,并观察上述指标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和肝功能代偿能力的关系.结果 肝硬化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浆FⅧ、PT、APTT和TT显著升高,Fbg显著降低(P<0.01),且随着肝脏损害程度的增加,肝功能分级级数的上升,血浆FⅧ、PT、APTT和TT逐渐升高,Fbg依次降低(P<0.05).血浆FⅧ水平与肝脏的代偿能力密切相关,失代偿的肝硬化患者血浆FⅧ水平显著高于代偿性肝硬化患者(P<0.01).结论 血浆FⅧ与常规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测对了解肝硬化患者肝脏的损害程度、出凝血功能状况、出血倾向,血栓形成倾向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临床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 IRIS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对肝功能检测临床价值与预后评估

    作者:刘蕾;姚希贤;王天轶;崔东来;王军民

    目的探讨红外线同位素能谱分析仪(IRIS)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在肝硬化肝功能分级及预后评估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健康志愿者1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肝功能检测并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进行比较,随访半年观察病情预后.结果①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mvmax40值、cum40值及cum120值在对照组、Child-pugh A、B、C组间依次降低,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且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具有显著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562,-0.614和-0.716,P<0.001).②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判定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具有一致性(Kappa=0.69,P<0.05).③预后:13C-分级为一级(包括亚病理性肝损害3例)22例均预后良好;13C-分级为二级的14例中,2例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13C-分级为三级的11例中5例分别先后死于肝昏迷、肝肾综合征及感染性休克.结论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作为一种灵敏、定量的肝功能试验可用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状况分级并有助于本病手术选择与预后评估.

  • 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与血清电解质浓度的关系

    作者:吴振华;陈赞雄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与血清Na+、K+、Cl-、Ca2+浓度的关系.方法:对91例肝硬化患者作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分别对A、B、C级患者的血清电解质浓度进行比较.结果:肝功能A、B级患者血清电解质浓度正常,C级患者除血K+正常外,血Na+、Cl-、Ca2+浓度均降低,与A、B级患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血中电解质水平可间接反映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 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监测及临床运用

    作者:张孟瑜;李波;夏先明

    目的:通过观察肝硬化时凝血四项关键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了解其临床运用意义.方法:72例肝硬化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血浆凝血四项的检测且观察凝血功能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观察40例手术患者行相同方式手术且术后使用相同监护条件时术中出血量与术后3 d血浆管引流量的变化.结果: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变化不仅与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而且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凝血障碍越明显.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肝硬化患者随着分级加重PT、APTT、TT逐渐延长,FIB逐渐降低.降低幅度依次为A级<B级<C级,三级中的PT、APTT、TT、FIB差异均有显著性,提示PT、APTT、TT时间延长和FIB结果降低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具有一致性.肝功能分级愈差,凝血障碍愈明显.手术惠者随着肝功能分级的降低,术中出血量与术后3 d血浆管引流量也在增加.结论: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测能从多方面及时、准确地反映肝硬化患者肝脏的损害程度和凝血功能情况,所以需动态地观察凝血四项指标以便对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进行更好的监测和治疗.

  • 120例肝硬化患者脑电图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分析

    作者:张海霞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与脑电图(EEG)的关系,方法:对120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分为三组及按临床相关指标分为五组进行EEG描记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EEG异常主要为α频率明显变慢,EEG异常率与肝功能损害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EEG检查可作为亚临床肝性脑病(SHE)的辅助诊断方法.

  • 造血干细胞移植对终末期肝病患者ICGR15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骆乐;姚豫桐;魏玲玲;邓绍平;黄孝伦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CD34+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不同Child-Pugh分级的终末期肝病(end-stage liver disease,ESLD)患者移植前及移植后3、6、12、36和60个月的吲哚氰绿15 min滞留率(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 min,ICGR15)变化情况.方法 对内科严格保守治疗无效且已达到肝移植适应证的不同Child-Pugh分级的60例晚期肝硬化患者,采用自体外周血CD34+造血干细胞移植,分别在移植前及移植后3、6、12、36和60个月进行ICGR15测定,并对各Child-Pugh分级组内的各时间点结果进行比较,以及比较各Child-Pugh分级级组之间的ICGR15值变化率.结果 各Child-Pugh分级组ICGR15值随时间延长均呈下降趋势,其中Child-Pugh A级组内:移植后6个月、12个月、36个月及60个月组与术前及移植后3个月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移植后3个月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移植后12个月组与移植后60个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 B级组内:移植后6个月、12个月、36个月及60个月组与术前及移植后3个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3个月组与术前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6个月组与12个月、36个月及60个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 C级组内:移植后6个月、12个月、36个月及60个月组与术前及移植后3个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移植后3个月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移植后6个月组与12个月、36个月及60个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Child-Pugh分级组之间ICGR15变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外周血CD34+造血干细胞移植能长期有效地改善ESLD患者的肝功能储备能力,提高手术安全性.

  • 肝癌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孟瑜;李波;夏先明

    目的 探讨肝癌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66例肝癌患者和58例健康者进行了血浆凝血四项的检测且观察凝血功能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观察30倒手术患者行相同方式手术时术中出血量与术后3d血浆管引流量的变化.结果 肝癌导致凝血机制的变化随着肝功能分级降低PT、APTT、TT逐渐延长,FIB逐渐降低,三级中的PT、APTT、TT、FI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患者随着肝功能分级的降低,术中出血量与术后3d血浆管引流量也在增加.结论 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测能及时、准确地反映肝癌患者肝脏的损害程度和凝血功能情况.

  •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分析

    作者:胡晓;程超;冯立民

    目的 了解不同临床分级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科2012年1月~7月住院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90例,所有患者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标准相应分为Child A,Child B和Child C三级.健康对照组为同期在该院体检的87例健康成人,检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组和健康体检者组的D-二聚体,PT,APTT,Fbg和TT并比较分析,同时观察这些指标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和腹腔积液的关系.结果 9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PT,APTT和TT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Fbg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肝脏损害程度的增加,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Child C级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PT,APTT和TT数值显著高于Child A和Child B级患者,Fbg则显著低于Child A和Child B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腹腔积液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PT,APTT和TT显著高于无腹腔积液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及常规凝血功能的检测对了解肝硬化患者有无纤溶亢进和高凝状态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临床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腹腔积液可能是肝硬化患者D-二聚体增高的重要因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