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0 T MR扩散加权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诊断胃癌不同分化程度的临床价值

    作者:齐星亮

    目的 分析3.0 T 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诊断胃癌不同分化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科室诊治54例胃癌患者,根据患者胃癌分化程度分为低、中、高分化3组,采用3.0 T MR获得3组胃癌患者DWI及ADC参数,对3组胃癌患者的ADC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用t检验,而3组胃癌患者的LAVA强化特点用n(%)表示用χ2检验,分化程度的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分析的临床价值.结果 54例胃癌患者病灶处DWI图像均显示高信号影,全部病灶的T2WI图像显示呈高或稍高信号影,T1WI图像显示为低或等信号,LAVA示病灶均有强化;其中,高、中、低分化腺癌强化特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800,P=0.000);正常胃壁ADC值(3.034±0.211)×10-3 mm2/s明显高于胃癌患者胃壁ADC值(1.121±0.186)×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978,P=0.000);DWI与LAVA+DWI图像均显示低分化腺癌ADC值明显低于中、高分化腺癌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及ADC可有效鉴别与诊断不同分化程度胃癌,而辅助LAVA可进一步获得更全面的参数信息,评价其生物学行为,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脑MR弥散加权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可比较图像参数的研究

    作者:李敬玉;刘贵霞;赵君禄;雷立存;郑立冬;谢晋东

    目的 研究正常人脑部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不同弥散方向个数时的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平均扩散系数的异同.方法 应用相控阵神经血管线圈,随机选择正常健康体检者进行DWI成像检查和6、15、25个梯度方向的DTI检查.各取得数据15例.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了头颅常规MRI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然后,用DTI分析软件DtiStiduo 2.4对获得的弥散加权像和弥散张量图像进行处理,得到DWI的平均ADC图像.DTI的张量的导出量--张量的特征值λ1、λ2、λ3.各向同性指标ADC、Trace(MD)的图像.对得到的每个研究对象相应图像中选取10+感兴趣区进行测量,得到相应的参数数值.结果 DWI(X、Y、Z三个方向正交扩散梯度)和6、16、25个扩散梯度方向的DTI所获得的ADC值没有显著性差异(P=0.579);DWI、DTI 的ADC值和MD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弥散成像q=DWI和DTI中得到的ADC值具有可比性,可作为临床正常参考值.

  • 3.0T磁共振肝脏表观扩散系数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对比观察

    作者:林昭旺;杨灵;雷晓娟;方敏

    目的 分析肝脏表观扩散系数(ADC)变化对评价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50例经肝穿病理证实的慢性肝病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肝纤维化病理S分期及肝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并测量多组b值(200 s/mm2,400 s/mm2,600 s/mm2,800 s/mm2)的肝脏ADC值,对不同病理S分期间ADC值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肝脏ADC值与病理S分期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60例研究对象按病理S分期分为S0,S1,S2,S3,S4期.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提示,b=200 s/mm2时,S分期间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400,600,800 s/mm2时,S分期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纤维化程度加重,ADC值依次递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提示,肝脏ADC值与病理S分期呈负相关,且当b=800 s/mm2时,两者相关性好.结论 3.0T磁共振DWI技术测定肝脏ADC值是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的有效方法,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 磁共振扩散加权与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尚群;林青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扩散加权成像及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性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因乳腺肿块入院就诊的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病理活检证实良性肿块30例,恶性15例,分别行 MRI 扩散加权成像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诊断结果及表观扩散系数、弹性系数的差异性。结果 MRI 检查确诊良性26例,恶性12例,总确诊率为84.44%,超声检查确诊良性27例,恶性13例,总确诊率88.89%,两种检查方案确诊率比较无差异,并且与病理活检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MRI 扩散加权成像中,相同 b 值良恶性肿块表观扩散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超声弹性成像中良性肿块 SR值高于恶性肿块(P ﹤0.05)。结论 MRI 扩散加权成像及超声弹性成像均有助于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质。

  • 颈部淋巴结DWI多b值成像的临床研究

    作者:丁峰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DWI多b值成像对临床鉴别和诊断良性、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分析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80例的常规磁共振成像和DWI扩散加权成像结果.结果:b值为1000 s/mm2时,良、恶性淋巴结病变的信号达到大值.良性淋巴结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高于恶性淋巴结(P<0.05).结论:鉴别颈部淋巴结良性、恶性病变扩散成像应用的佳b值为1000 s/mm2.

  • 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脓肿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作者:刘慧;赵江民

    脑脓肿是化脓性细菌等感染脑实质引起局灶性组织破坏,进而形成脓腔的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对于脑脓肿的影像学诊断研究不断深入,除了CT及常规MRI检查外,越来越多学者关注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脓肿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的作用,文章主要就此展开综述.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炎纤维化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张蕊;彭晓刚;卢敬红;崔丽华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在肝炎纤维化程度评估中的价值,以早期发现肝纤维化,防止肝硬化、肝癌的发生.方法 对43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和10名无肝脏病史、无肝功能异常的受试者行磁共振DWI检查,在弥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取0、500、1000s/mm2的情况下,测定感兴趣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两周后行肝脏穿刺活检,病理切片进行常规HE染色,采用Knodell组织学活动度指数(histological activity index,HAI)积分系统进行慢性肝炎纤维化程度分期,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将慢性肝炎患者不同肝叶的ADC值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并将不同肝叶的ADC值与HAI评分及肝纤维化分期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 慢性肝炎组ADC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左外叶、左内叶及右前叶的ADC值亦低于正常对照组的相应ADC值,各叶ADC值与HAI及肝纤维化呈正相关.结论 DWI技术可用于评价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纤维化程度.

  • 扩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卢敬红;张蕊;裴茁;王静秋;倪海洋;李丽

    目的 通过与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进行比较,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ecient,ADC)在超急性、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应用单次激发SE EPI(echoplanar imaging)序列进行DWI扫描和常规MR扫描,对临床4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观察病灶在DWI上的信号特点并测定病灶的ADC值.结论 40例病例中超急性期(0~6h)脑梗死6例、急性期(7~24h)脑梗死34例均在DWI上呈高信号,在ADC图上呈低信号,平均ADC值为(0.689±1.04)×10-3mm2/s.结论 DWI及ADC对急性、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较常规MR更早、更准确,尤其是对超急性脑诊断,而且能准确反应出缺血半暗带的相应病理生理变化.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瘤样炎性脱髓鞘病与低级别胶质瘤鉴别诊断的研究

    作者:吴昆仑;李瑞;温跃桃;石全红

    目的:探讨MR弥散张量成像( DTI)在瘤样炎性脱髓鞘病( TIDD)与低级别胶质瘤( LGG)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6年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0例TIDD患者及15例经病理证实的LGG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行3.0 T MR DTI检查,在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及部分各向异性(FA)图上定量测定患者病变区及其对侧镜像部位正常脑白质区(镜像区)的 ADC 值及 FA值,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重建白质纤维素的3D图像,观察白质纤维素与病变区的空间位置关系。结果 TIDD组病变区和镜像区的ADC值、FA值分别为(1.484±0.14)×103 mm2/s、0.109±0.02和(0.725±0.05)×103 mm2/s、0.443±0.08,LGG组病变区和镜像区的ADC值、FA值分别为(1.368±0.09)×103 mm2/s、0.163±0.01和(0.684±0.03)×103 mm2/s、0.471±0.04。 TIDD组与LGG组两组内病变区与镜像区ADC值和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组间病变区ADC值和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GG的纤维重建图主要表现为肿瘤部位明显受压外移,较对侧稀疏、中断及形态改变;TIDD的纤维重建图主要表现为纤维稍稀疏,未见明显中断及移位改变。结论 TIDD与LGG在DTI上的弥散指标存在明显差异,可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量化依据。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兔脑缺血再灌注伤的评价

    作者:刘学军;隋庆兰;孔令琦;郭云良;王建红

    目的 探讨兔脑缺血再灌注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特点.方法 将成年新西兰兔用线栓法建立兔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模型,再将成功的兔MCAO/R模型随机分为永久性缺血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另取同样动物行假手术分别作为缺血组及再灌注组的对照组;观察不同时间DWI像上高信号区范围变化及表观扩散系数(ADC)的演变特点.结果 1.缺血组:缺血1 h可见到DWI像上明显的高信号伴ADC值的下降,缺血不同时间点DWI像上的高信号区较缺血1 h均有增大,24 h后趋于稳定.缺血组不同时间点平均ADC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再灌注组:与再灌注前相比,再灌注2 h、5 h组均表现为DWI像上高信号区缩小及ADC值升高;再灌注11 h组表现为高信号范围增大伴ADC值升高;再灌注23 h、47 h组表现为高信号范围增大而ADC值出现较明显下降.结论 急性脑缺血后DWI像高信号区及ADC值的下降经早期再灌注后可明显改善,但持续再灌注可能导致ADC值再次下降.

  • 钆塞酸二钠对多b值肝脏呼吸触发扩散加权成像中表观扩散系数值的影响

    作者:李伟

    目的 通过行多b值肝脏呼吸触发DWI,观察注射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前、后不同时相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探讨增强后行DWI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行Gd-EOB-DTPA肝脏增强的受检者105例,其中健康志愿者25名,肝血管瘤18例、肝囊肿16例、原发性肝癌22例、转移性肝癌24例,均经临床或病理证实.在Philips Ingenia 3.0T MR成像系统上,行同相与正反相T1W像闭气轴位平扫,及轴位呼吸触发DWI.通过肘静脉向受检者注射0.025 mmol/kg剂量Gd-EOB-DTPA,行动脉期、静脉期、3 min期、10 min期、20 min期、30 min期闭气轴位T1W高分辨容积激发序列,在5 min期,行轴位呼吸触发T2W脂肪抑制扫描,在15 min期,行轴位呼吸触发DWI后,接着行冠状位闭气T2W扫描,在25min期,行轴位呼吸触发DWI.平扫期、15 min期、25 min期的DWI参数完全一致,为单次激发自旋-平面回波序列,b值依次取0、100、400、800 s/mm2,扫描时间210 s.在IngelliSpaceTM Portal工作站上,通过ADC分析函数生成平扫期、15 min期、25 min期在b=100、400、800 s/mm2时的ADC图,测出正常肝脏、肝血管瘤、肝囊肿、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的ADC值,对同类疾病在相同b值下,15 min期、25 min期的ADC值分别与平扫期的ADC值进行t检验,看是否有差异.结果 (1)同类病灶在相同b值下,ADC值在平扫期时大,随着Gd-EOB-DTPA的注入,ADC值开始下降,然后上升,到了25 min期,ADC值与平扫期基本一致,15 min期的ADC值低,平扫期、15 min期、25 min期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1.18,均P>0.05).(2)同类病灶在同一时相下,随着b值的增加,ADC值不断下降,b值越小,ADC值越大.结论 静脉注射Gd-EOB-DTPA后,肝脏ADC值下降十分有限,增强后行DWI是可行的.

  • ADC直方图在鉴别胶质母细胞瘤和脑单发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作者:吕青青;张勇;程敬亮;朱晨迪;汪卫建;许珂

    目的 探讨ADC直方图在鉴别胶质母细胞瘤和脑单发转移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7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0例胶质母细胞瘤及28例脑单发转移瘤,用MaZda软件提取肿瘤的感兴趣区,得到9个直方图参数,对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绘制ROC曲线以评价直方图参数鉴别胶质母细胞瘤和脑单发转移瘤的价值.结果 直方图提取出的9个参数特征中,两组间平均值、偏度、第10百分位数、第50百分位数、第90百分位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2、0.679、0.678、0.751、0.709,平均值鉴别两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3.3%和72.4%;偏度为60.7%和60.0%;第10百分位数为70.0%和60.7%;第50百分位数为63.3%和78.6%;第90百分位数为76.7%和67.9%.结论 ADC直方图分析可以提供更多量化信息特征,为鉴别胶质母细胞瘤和脑单发转移瘤提供了新的方法.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病理反应性的评估价值

    作者:沈璐;唐菲;林翌;周洁;王轶彬;宗根林;张蕾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及病理反应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108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术前进行4个周期的NAC治疗,分别于化疗前、化疗结束后进行DWI检查,测量病灶ADC值;根据临床疗效及病理反应性分级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组和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组;组织学显著反应(MHR)组和组织学非显著反应(NMHR)组,比较两组间ADC值变化及与病理反应性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化疗后,CR+PR组的ADC值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SD+PD组(P<0.05);化疗后的肿瘤体积变化与化疗前ADC值呈显著负相关,与ΔADC呈显著正相关(r=-0.463,0.539,P<0.05);化疗后,MHR组和NMHR组患者的ADC值均明显升高,但MHR组ADC值、ΔADC均显著高于NMHR组(P<0.05).结论 DWI的ADC值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NAC化疗早期疗效及病理反应改变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 MRI鉴别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深部病灶

    作者:耿磊;孙毅;孙志先;汪秀玲;徐凯

    目的 探讨MRI鉴别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与高级别胶质瘤(HGG)脑深部病灶的价值.方法 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28例PCNSL(PCNSL组)和30例HGG(HGG组)脑深部单发病灶的常规MRI及DWI特征,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相对ADC(rADC)值,根据ROC曲线确定ADC、rADC值的佳诊断阈值及鉴别诊断PCNSL与HGG的效能.结果 PCNSL组与HGG组的囊变、坏死、出血发生率、增强形态及DWI信号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CNSL与HGG病灶ADC值与对侧脑白质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PCNSL组病灶ADC值、rADC值显著低于HGG组(P均<0.001).以ADC=0.86×10-3 mm2/s为界值,鉴别诊断PCNSL与HGG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2.9%、80.0%和86.2%,曲线下面积为0.946(P<0.001);以rADC=1.02为界值,鉴别诊断PCNSL与HGG敏感度为92.9%,特异度为86.7%,准确率为89.7%,曲线下面积为0.957(P<0.001).结论MRI可鉴别诊断PCNSL与HGG,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应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毅;郭顺林;雷军强;王文辉;白亮彩;赵茜静

    目的探讨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不同b值下瘤区组织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17例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为肝癌并行介入治疗的患者,术前及术后7天行常规平扫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比较不同b值下瘤区组织的平均ADC值的变化.结果在b值为50和100 s/mm2时术前术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在b值为300、500和700 s/mm2时,术前术后的平均ADC值变化有显著性差异.当b值大于300 s/mm2时,随着b值的升高平均ADC值逐渐升高,术后瘤区组织的平均ADC值较术前升高,在b值为1000和1300 s/mm2时图像质量太差无法测量.结论对肝癌TACE术后疗效进行评价时,b值好选择300~700 s/mm2之间.DWI通过瘤区DWI图像、eADC图像、ADC图像信号的变化和平均ADC值可以反映TACE术后瘤组织内的微观及超微结构的变化,平均ADC值可以为其早期疗效的判断提供量化标准.

  • 不同致密度乳腺腺体的表观弥散系数与月经周期的关系

    作者:潘淑淑;陈文辉;韩志江;阮梅;单嫣娜

    目的 探讨不同致密度正常乳腺腺体的ADC值与月经周期的关系.方法 将50名(100侧乳腺)女性志愿者按腺体致密度分为致密型(40侧)、中间型(36侧)、脂肪型(24侧),分别在月经期、增殖期及分泌期行T2WI-TIRM、DWI检查,并对各期乳腺腺体的ADC值进行测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比较各月经周期中不同腺体类型的ADC值及同一腺体类型在不同月经周期ADC值的差异.结果 月经期时致密型、中间型及脂肪型腺体的ADC值分别为(2.08±0.07)×10-3mm2/s、(2.09±0.09)×10-3mm2/s、(1.90±0.35)×10-3 mm2/s;增殖期时各类腺体的ADC值分别为(1.97±0.15)×10-3mm2/s、(2.00±0.17)×10-3 mm2/s、(1.81±0.54)×10-3 mm2/s;分泌期时各类腺体的ADC值分别为(2.01±0.08)×10-3 mm2/s、(2.02±0.05)×10-3 mm2/s、(1.82±0.21)×10-3 mm2/s;各腺体类型在月经期ADC值与增殖期及分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月经周期脂肪型腺体的ADC值与致密型及中间型腺体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进行乳腺DWI检查时应考虑腺体致密度及月经周期对乳腺的影响,尽量选择月经结束后1周内完成.

  • ROC曲线分析ADC值在髓母细胞瘤复发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董安珂;张勇;程敬亮;卜春晓;李颜良;李娅

    目的 探讨ROC曲线分析ADC值在髓母细胞瘤(MB)复发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具有完善术前及术后MR检查的MB患者资料.根据术后复发位置,测量并比较复发前相应位置肿瘤的瘤周区域(术前复发区)及对侧正常脑白质区域(术前镜影区)的ADC值.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术前复发区ADG值[(0.62±0.04)×10-3 mm2/s]明显低于术前镜影区[(0.71±0.03)×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4,P<0.05).取ADC阈值为0.66×10-3 mm2/s术前预测肿瘤易复发区域的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100%.结论 ADC值结合ROC曲线对术前预测MB瘤周易复发区域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

  • 扩散加权成像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作者:陈皓;孙烨;袁飞;洪楠

    目的 评价DWI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腋窝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5例病理证实的IDC患者的MRI,选取154枚淋巴结,根据手术及病理确定其性质,测量并比较转移与非转移淋巴结的ADC值,确定诊断转移淋巴结的ADC值界值,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 154枚淋巴结中,87枚存在转移,其ADC值[(0.921±0.161)×10-3 mm2/s]明显低于非转移淋巴结[(1.167±0.199)×10-3 mm2/s),P<0.001].以ADC值为1.005×10-3mm2/s作为转移淋巴结的诊断界值,其敏感度为80.46%,特异度为88.06%,阳性预测值为89.74%,阴性预测值为77.63%,准确率为83.77%.结论 DWI结合ADC值对鉴别乳腺IDC转移与非转移性腋窝淋巴结是有价值的功能影像学方法.

  • 肝纤维化ADC值减低机制及与选取b值关系的实验研究

    作者:郭秋;任克;徐克;孙文阁;吕卓;李兆峰

    目的 探讨ADC值随肝纤维化程度增加而减低的机制及b值取值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建立不同时期的家兔肝纤维化模型30只,对其行DWI.对每只动物在第1次扫描后结扎肝脏左外叶动脉及门静脉肝左外叶支,再次行相同序列MR扫描.分别在肝左外叶和肝右前叶及结扎血管后的肝左外叶选取ROI,测量ADC值.MR检查后取家兔肝脏行病理检查,并按病理结果分期、分组.结果 随肝纤维化分期进展,ADC值逐渐降低,肝左外叶血管结扎后测量ADC值明显降低,但并未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变化.随着b值增大,图像质量下降,且ADC值亦逐渐减低.b=300、500、700、1000 s/mm2时,S0期、S1期与S2期、S3期、S4期之间比较,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300 s/mm2时,S2期与S3、S4期比较,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500 s/mm2时,S2期与S4期比较,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程度肝纤维化导致ADC值减低的主要原因为肝内微循环障碍导致的血流灌注减少,较小b值对于判定肝纤维化严重程度更有价值.在有效范围内,b值越小,测量结果受血流灌注因素的影响越大,且判定肝纤维化程度越准确.

  • 正常人脑弥散定量研究

    作者:宋建勋;何宁;刘建莉

    目的确立标准化的正常人脑各部位ADC参考值,探讨ADC值与脑内不同结构部位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男女各30名,所有对象进行MR检查,包括常规MRI和EPI弥散加权成像,弥散敏感系数分别为b=0,b=1000 s/mm2;测定双侧半球的34个感兴趣区的平均ADC值.结果灰质的平均ADCAv高(0.80±0.05)×10-3mm2/s,其次是白质的平均ADCAv(0.77±0.05)×10-3mm2/s,丘脑的平均ADCAv(0.75±0.07)×10-3mm2/s,基底节的平均ADCAv低(0.73±0.06)×10-3mm2/s.双侧半球相同部位之间经配对t检验,双侧脑室间平均ADCAv存在差异(P<0.05),其余结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正常人脑各部位ADC值的定量研究为弥散成像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760 条记录 1/38 页 « 12345678...37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