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贾涛;李富武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56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增强特征,并与常规超声检查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56例患者中,超声造影对肝细胞肝癌的诊断符合率(90.9%)明显高于常规超声(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肝良性局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79.3%)明显高于常规超声(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超声造影对76例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的临床效果评价

    作者:熊萍;吴绍明;余雪芹

    目的: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实施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相应的试验数据并分析其病变定性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76例。将全部患者同时作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超声检查,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两组的试验数据,以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分析两组检查的准确性。结果:对照组诊断出良性病例31例,恶性18例,试验组诊断出良性病例42例,恶性30例。试验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造影检查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要显著优于常规超声检查,其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远远高于常规超声检查。

  • 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对比

    作者:陆胜楠;孙学佳

    目的:分析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应用于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脏局灶性病变58例,入组患者均完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案在诊断情况的准确度,评估两种诊断措施应用于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分析的临床价值.结果:B超检查应用于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准确度为22.6%~85.1%,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和B超检查结果基本一致,但在局灶结节增生诊断中准确度从26.2%升高到53.1%.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两种诊断措施应用于肝细胞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诊断的准确度均超过8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信心状况为I级的准确度中CDFI显著优于B-US,而CEUS应用肝细胞肝癌、转移性肝癌及血管癌、脂肪肝上诊断信心准确度超过85%.结论: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应用于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定性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中超声造影应用于局灶结节增生的准确度方面显著优于常规超声,更适用于病灶回声不典型、无显著临床依据患者的诊断需求,从而有效提高临床人员对诊断该病的信心,值得临床借鉴.

  • 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昭波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在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58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行超声造影检查,后通过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结果:原发性肝癌21例,转移性肝癌7例,肝血管瘤18例,肝局灶性增生结节10例,局灶性脂肪缺失2例.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可极大地提高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的诊断价值.

  • 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周杨;李欣欣;张明宇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肝脏占位病变患者31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别行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与终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并比较两种方法在肝脏局灶性病变定型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314例患者中恶性病灶197例,良性病灶117例.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与临床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常规超声检查结果,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敏感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优于传统超声,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 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的有用性评估

    作者:吕明德;谢晓燕;徐作峰;刘广健;郑艳玲;梁瑾瑜

    目的评估常规超声(B型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CEUS)在肝脏局灶性病变(FLL)定性诊断中的有用性.方法模拟日常超声检查工作情景检测常规超声和CEUS对305例FLL的定性诊断性能和诊断者的信心强度.CEUS采用造影剂SonoVue和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技术.结果常规超声和CEUS的诊断正确率对肝细胞性肝癌分别为86.8%、88.6%,对转移性肝癌分别为97.6%、99.2%.对肝内胆管癌、血管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肝硬化结节、不均匀脂肪肝和其他病变,诊断正确率常规超声为26.2%~71.9%,CEUS为46.4%~92.9%,可相应提高19~25个百分点.对所有病变,CEUS均较大幅度地增强了诊断者的信心强度.结论在病灶回声表现典型、同时存在有力支持诊断的临床资料和伴随声像的条件下,常规超声定性诊断FLL的准确程度与CEUS相当,并不一定需要做造影检查.如不具备上述条件,CEUS是值得推荐的.

  • 肝脏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与增强CT动脉期增强特征的对比研究

    作者:乔英艳;王兴华;马霞;雷成功;王新文;赵曼曼;姬军军

    目的 比较肝脏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和增强CT动脉期增强特征的不同.方法 对29例共38个肝脏局灶性病变行超声造影及增强CT检查,观察2种检查方法的增强特征,重点观察动脉早期(0~25 s)增强特征.根据超声造影与增强CT动脉期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增强类型,将病灶的增强方式分为0~Ⅲ级:0级:无增强;Ⅰ级:周边增强或中心点状强化;Ⅱ级:轮辐状增强、蜂窝样增强或不均匀性增强;Ⅲ级:整体增强.结果 (1)超声造影后,38个病变中,始增强时间<25 s的病变占36个(94.74%),峰值时间<25 s的病变占29个(76.32%).(2)超声造影增强为Ⅱ~Ⅲ级病灶共25个(65.79%),增强CT增强为Ⅱ~Ⅲ级病灶共13个(34.21%).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增强CT相比,超声造影对动脉期出现较早(<25 s)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应用低机械指数连续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

    作者:吕明德;徐辉雄;刘广健;徐作峰;谢晓燕;郑艳玲;梁瑾瑜

    目的探讨低机械指数连续超声造影技术鉴别肝脏局灶性病变(FLL)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对比脉冲序列成像(CPS)技术和造影剂SonoVue对200例FLL作超声造影检查.以动脉期病灶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增强消退,回声低于肝组织作为恶性FLL的诊断标准,以诊断试验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超声造影诊断恶性FLL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5%(122/128)、86%(62/72)、92%(122/132)、91%(62/68)和92%(184/200).结论低机械指数连续超声造影可作为FLL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 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梅陈玲;杨红;何云;彭涛;李智贤;叶新平;李璇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strain ratio,SR)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91个肝局灶性病变行弹性成像检查,测量病灶组织与周围肝脏组织的SR,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获取鉴别良恶性病灶的佳诊断界点,以病理结果或临床诊断作为标准,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 良性病灶25个,SR范围为0.44~7.01,中位SR为1.75;恶性病灶66个,SR范围为2.17~52.33,中位SR为6.79.良性病灶组的SR显著低于恶性病灶组的SR,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确定的佳诊断界点为3.47,曲线下面积为0.943,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9%、88.0%、87.9%、95.1%、73.3%.结论 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可用于肝脏良恶性病灶的鉴别,为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超声诊断提供了一项新的方法.

  •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

    作者:类婷婷;王兴田;崔建华;王荣;亓培君;沈培璞;胡春梅;薛涵文

    目的 探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ARFI)对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64例患者76个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ARFI检查并分析,包括声触诊组织成像技术(VTI)和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Q).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或两种增强影像学检查(CEUS、CT、MRI)确诊.采用ROC曲线评价剪切波速(SWV)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并确定临界点.结果 VTI声像图中,31个(31/40,77.50%)恶性病灶和13个(13/36,36.11%)良性病灶呈灰黑色(P<0.05);良性病灶SWV明显低于恶性病灶[(1.67±0.61)m/s vs(2.80±1.07)m/s,P<0.01).以SWV=2.04 m/s为临界点鉴别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是82.50%、80.60%和81.58%.结论 ARFI有助于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磁共振成像与多层CT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化;王霄英;黄勇;吴冰;李新民;蒋学祥

    目的 比较综合MRI(1.5T或3T)多种序列与MSCT(16或64层)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部MSCT与MRI检查(两种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1个月)且发现肝脏局灶性病变的41例患者(75个病灶)的诊断结果. 结果 MSCT鉴别诊断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为80.77%(21/26),特异度为68.42%(26/38).MRI鉴别诊断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为93.33%(28/30),特异度为97.56%(40/41).两者敏感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1),MRI的特异度高于MSCT(P<0.001).对于具体的各类病灶,MRI的总体诊断准确率(86.36%, 57/66)高于(P=0.004)MSCT(64.41%, 38/59).结论 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能力优于MSCT.

  • 菲立磁增强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梁宇霆;靳二虎;马大庆;张艺;高永庆;付亚琴

    目的评价菲立磁的安全性及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检出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30例经B超或CT发现肝内局限性病灶的患者进行菲立磁增强(0.05ml/kg,静脉滴入)前后MRI扫描.结果所有患者增强后无生命体征改变,也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恶性病例16例,增强前发现病灶28个,增强后48个,多发现20个,均为转移灶.89.6%的病灶增强后信号无降低,10.4%略降低.良性14例,多数良性病变(10/12,囊肿除外)信号可见不同程度减低.结论菲立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肝脏阴性造影剂,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作用,能明显提高肝脏转移瘤的检出率.

  • 造影剂SonoVue和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技术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价值

    作者:李康;丛淑珍;甘科红;赵晓虹

    目的:探讨新型造影剂SonoVue和对比脉冲序列(CPS)成像技术对肝脏局灶性病变(FLL)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26例(142个病灶)FLL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103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余23例经CT、MRI增强检查和临床综合资料证实(肝细胞性肝癌63个,肝内胆管细胞癌5个,转移性肝癌15个,肝血管瘤28个,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0个,肝炎性假瘤3个,肝腺瘤3个,局灶性脂肪肝7个,肝硬化结节8个).结果:恶性组与良性组相比达峰时间、消退时间提前,持续时间缩短(P<0.05);原发性肝癌比转移性肝癌消退时间提前(P<0.05).在动脉相,41个(65%)中低分化肝细胞性肝癌(Hcc)病灶呈高增强,3个(5%)高分化HCC病灶在所有时相均呈等增强;3个肝内胆管细胞癌和8个转移性肝癌病灶在动脉相呈环状增强.18个(18/28)血管瘤在动脉相,呈周边结节状增强,门脉相呈向心性填充;6个(6/10)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动脉相呈轮辐状增强;2个肝腺瘤动脉相呈高增强;2个炎性假瘤于3个时相均未见增强.所有的局灶性脂肪肝和肝硬化结节在3个时相呈等增强.结论:超声造影是鉴别FLL的一种很有前途的影像手段,极大地提高了超声对FLL的诊断价值.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量化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海兵;钟喨

    肝脏局灶性病变(focal liver lesion,FLL)的检出和定性是影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动态增强CT、CT 经动脉门脉成像、肝动脉增强CT 和增强MR 是重要的检查手段并相互补充.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一种功能成像,它以宏观成像的方式反映微观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运动能力.DWI 早运用于神经放射学领域,主要是急性脑梗死的检出,它因与临床高度的一致性而显示出巨大的应用价值.磁共振软硬件技术的进步,缩短了DWI 采集时间,提高了信噪比,使其应用拓展到全身各系统的影像诊断中[1] .近年来,肝脏DWI 成为影像研究的热点,DWI 能定量评估FLL 的扩散能力,有助于FLL 的诊断和鉴别.

  • 虚拟导航超声造影定位检出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价值

    作者:李凯;袁树芳;郑荣琴;王平;张奥华;苏中振

    目的 探讨虚拟导航超声造影定位检出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47个CT/MR提示但常规超声无法显示的肝脏局灶性病变,使用虚拟导航将病灶的CT/MR和超声图像对位融合后,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图像融合的成功率和所需时间,以及虚拟导航超声造影检出病灶的情况及检出率.结果 所有病例中虚拟导航均能成功对位,对位融合所需时间为3~10 min,平均(4.4±1.5)min.虚拟导航超声造影能显示病灶37个,检出率为78.7%(37/47).结论 虚拟导航超声造影对于常规超声无法显示的肝脏局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定位检出率,是一种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新技术.

  • 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金顺;朱才义

    超声造影技术的应用开创了医学超声诊断新的模式和思维.近年来,超声造影剂的出现给超声技术带来了飞跃的发展,尤其是低机械指数实时灌注成像是超声医学的巨大进步,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现将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进展总结如下.一、超声造影的原理超声造影是通过将微气泡注入血管内,提高血管内声压反射系数,在造影剂所到达部位产生明显高于组织回声的非线性谐波,从而使声像图获得明显的对比效果.

  • 弥散加权成像和表观扩散系数在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作者:王琛;杨洪霞

    目的 探讨分析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庆云县人民医院65例有肝脏内局灶性病变(focal liver lesion,FLL)的患者的DWI扫描(b=50,400,800s/mm2)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其中104个病灶(包括56个良性病变和48个恶性病变)实质部分的平均ADC值,避开内部坏死区.分别计算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运用方差分析检测各类局灶性病变的组间差异.结果 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0.980×10-3 mm2/s,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的平均ADC值(1.433×10-3 mm2/s),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ADC值为1.066×10-3 mm2/s时,恶性肿瘤的特性度和敏感度分别为86.6%和73.6%.在所有的病灶中,约39.5%的病灶平均ADC值低于1.0×10-3 mm2/s,这些病灶中恶性病变占90%.约20%的病灶平均ADC值大于1.5×10-3 mm2/s,他们中有9.5%的为恶性病变.结论 DWI的应用提高了磁共振对于肝脏良恶性病变鉴别的能力,尽管ADC值不能作为肝局灶性病变良恶性鉴别的特异性指标,但其可以作为一项鉴别良恶性性病变的重要参考数据.

  • 磁共振成像对比剂Gd-EOB-DTPA动态增强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小庆;周智鹏;何松青;陈孝平

    目的 比较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与多排螺旋CT(MDCT)对肝脏局灶性病变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准确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影像科32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磁共振、MDCT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CT组和MRI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每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共确定病灶185处.MRI组对病灶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及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6.5%、90.9%、0.855)均明显高于MDCT组(63.6%、54.5%、0.532).DCE-MRI对<1 cm病灶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及AUC(90%、86.6%、0.886)亦较MDCT (50.5%、45.5%、0.500)具有明显优势.结合病理及随访结果,联合Gd-EOB-DTPA DCE-MRI对病灶的诊断符合率为78.1% (25/32),高于MDCT的诊断符合率56.2%(18/32).结论 联合对比剂Gd-EOB-DTPA DCE-MRI较单独使用MDCT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尤其是对≤1 cm的肝癌及肝转移瘤的检出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准确度.

  • 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实时三维超声造影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卢颖;黄光亮;郑艳玲;刘保娴;陈勉妮;谢晓燕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造影(4D-CEUS)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经病理及临床确诊的151例肝脏局灶性病变(FLLs)患者的影像资料,对其4D-CEUS成像质量进行评分并分析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结果 (1) 4D-CEUS检查时慢推造影剂组得到的纯动脉相长,平均时间为(5.17±1.03)s,成像质量优于常规团助法(统计值88.868,P=0.000).(2) 151例FLLs的4D-CEUS动脉期成像质量评价1级82例(54.3%),2级17例(11.3%),3级25例(16.6%),4级27例(17.9%).151例病变呈高、等、低或无增强者分别有119例(78.8%)、6例(4.0%)和26例(17.2%).病变直径、位置、扫查路径、有无干扰因素、有无伪影、动脉期增强程度对4D-CEUS的成像质量有显著影响(统计值为-2.455、-2.198、-2.428、-5.575、-6.469、43.060,均P<0.05).结论 4D-CEUS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有注药方式,病变直径、位置及增强方式,扫查路径、扫查过程中有无伪影,有无膈肌、肋骨、心脏、大血管等成像干扰因素.

  • 超声造影诊断肾错构瘤破裂出血并肾包膜下血肿一例

    作者:曾庆劲;李凯;廖梅;郑荣琴

    肾错构瘤破裂出血是临床急腹症常见病因之一,以往增强CT 或MR 是此病诊断的主要影像方法.近年来超声造影通过显示正常实质和病灶之间的微循环灌注差异,不仅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1],而且在实质性脏器(如肝、脾、肾等)外伤出血的诊断中取得成效[2],但目前其在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应用尚无文献报道.近期我们采用超声造影诊断肾错构瘤破裂出血一例,现报告如下.

123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