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化验结果准不准?

    作者:姚德红;王伟涛

    如今,无论单位还是个人,都会参加定期或不定期的体检.体检后,化验结果出来了,有些人的结果不理想,便想:这个结果会不会不准啊?那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化验结果?我们又该如何正确看待化验结果呢?检验前需注意饮食大多数检查要求空腹12小时,因为饮食会对检测形成干扰,影响结果.如饮酒可使乳酸及尿酸增高.血脂检查、粪便隐血检查需要受检者素食3天后才能采集标本.采集时间大多数要求清晨采集标本,再次复检时好是同一时间,以利于标本对比.

  • 每床位采集时间对18F-FDG PET图像质量和SUV值的影响

    作者:徐磊;孟庆乐;杨瑞;钱鑫宇;周蕾蕾;蒋红兵

    目的 探讨每床位采集时间对氟[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图像质量和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包括体模实验和23例患者(48处病灶)行18F-FDG PET检查的回顾性分析.参照美国国家电气制造商协会标准,在国际电工委员会体模中37 mm微球和腔体注射比例为4:1的18F-FDG.PET数据重建采用有序子集大期望法+飞行时间技术+点扩散技术,图像质量评估采用变异系数(CV)值、对比度、信噪比、肝脏SUVmean、SUVsd、CVliver值和病灶SUVmax.结果 体模CV值随着采集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信噪比呈上升趋势,对比度趋于稳定.每床位采集时间为5 min时临床实例PET图像质量优,2 min时图像病灶依然清晰可见.不同采集时间对应的肝脏SUVmean、SUVsd和CVliver值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497.10、F=14.59、F=46.80,P均<0.0001),不同采集时间对应的病灶SUVmax整体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0,P=0.88),且不同体质量和剂量组SUVmax得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8F-FDG PET图像质量和SUV值受采集时间影响较大,延长采集时间可有效抑制PET图像噪声.同时显示18F-FDG PET/CT全身快速扫描具有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可行性.

  • 尿标本不同采集时间对尿沉渣检验结果的影响

    作者:陈利侠;马亚娟

    目的 探讨尿标本不同采集时间对尿沉渣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患者晨尿和随机尿,所有尿液均进行尿沉渣检验,对比不同采集时间下患者尿液有形成分状况.结果 观察组标本中红细胞、白细胞、结晶、管形、上皮细胞检出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晨尿进行尿液检验时尿液相关成分检出结果与随机尿相比更加准确,能提高临床尿液诊断准确性,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治,可推广运用.

  • 不同采集时间的尿标本对尿沉渣检验结果的影响比较

    作者:杨彩玲

    目的:讨论不同时间采集的尿液标本对尿液沉渣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分别取100例患者晨尿和中午12时至下午1时的尿液5~ 10ml,采用iq200尿沉渣仪和日本京都4290干化学分析仪进行检测分析,对比不同时间采集尿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和上皮细胞数量及管型个数.结果:经仪器检测分析后,中午12时至下午1时取得样品中红细胞、白细胞和上皮细胞的数量及管型个数均少于晨尿样品中的个数.结论:不同时间采集尿标本对检测结果有影响,根据结果可知,晨尿中各项检测指标均高于12时~13时采集的样品,因此,晨尿的检测结果在临床上起到重要作用.

  • 影响血液检测的因素

    作者:李红霞

    验血不仅是诊断和治疗及预防疾病的基本手段,同时也为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在实际临床检验中,检验结果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检者本身会受到各种内外在因素的影响,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检验误差.因此,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及疾病顺利的诊断和治疗,必须将这种误差降到低限度.为此,针对这种情况,患者在检验前要根据医生安排做适当的准备以减少检验误差.据临床统计研究,影响患者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有患者的生理因素、生物钟影响、活动情况、饮食情况、样本采集时间、药物、是否抽烟、季节因素等.

  • 学龄前儿童的预防保健

    作者:范文英

    孩子出生首先做个"血片"血片采集是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流程中重要的环节,采集的业务人员在实施采集血片前会将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目的、条件、方式、费用等会告诉您,并应遵循知情选择的原则.采集时间为出生72小时~7天内,并充分哺乳,对于各种原因(早产儿、提前出院者等)没有采集血者,迟不宜超过出生后23天.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之一,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妇幼保健项目,通过筛查可尽早检出"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酸痛尿症",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终身遗憾.

  • 影响中药材质量因素的探讨

    作者:程景林

    目的:了解不同产地、不同采集时间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严把药材质量关.方法查阅参考文献及浏览相关网站,比较几组中药材受外部因素影响的数据,强调中药材产地、采集时间对确保中药质量的意义.结论:中药材质量是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药材生长过程中许多内在和外界因素.衡量中药材质量的标准应该是有效成分,正确鉴定中药材是保证中药品种质量的基础.发现和培育含有效成分多的品种是提高中药质量的重要发展方向.

  • 不同采集时间壮药土垅大白蚁菌圃氨基酸成分的分析

    作者:苏青;黄瑞松;庞声航;莫建光;劳燕文;孔桂豪;黄遹

    目的评价同一地点不同采集时间土垅大白蚁菌圃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日立L-8800型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6个不同采集时间土垅大白蚁菌圃总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 6个样品均含有17-18种总氨基酸、16~17种游离氨基酸,其中总氨基酸或游离氨基酸总量在7.51%~8.52%或2 38.0~588.1mg/100 g.结论同一地点不同采集时间的土垅大白蚁菌圃均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且其总氨基酸含量差异变化不大,但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除8月份采集的较高外,各样品含量变化也不大.

  • 芦荟多糖含量的比较分析

    作者:陈敏;邵爱娟;吴志刚;林淑芳;李晓明;戴如琴

    芦荟为百合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常用的主要有3种即库拉索芦荟Aloe.vera L.、木立芦荟A.arborescens Mill var. natalensis Berger.、斑纹芦荟A.vera L. var. chinensis(Haw) Berger.有人对芦荟叶肉组织糖进行了分析[1,2],并对3个品种的芦荟苷含量进行了测定[4].但未查阅到有关3个品种间、叶各部分多糖含量的比较,以及1 d内不同采收时间对多糖含量的影响.本文对此作出报道,对于合理选择生药材料及生产栽培中确定采集时间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蜚蠊的鉴别诊断(续)

    作者:费守华

    3 标本的采集和制作3.1 标本采集由于不同种类昆虫的生态习性不同,因而采集方法、采集时间、地点及采集工具也各不相同.对蜚蠊的采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 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患者护理干预效果

    作者:王华;周俊;张秀

    机采血小板以其浓度高、临床效果好、输血反应少而得到临床广泛应用.但采集血小板所需时间较全血采集时间长,抗凝剂进入献血者体内的量较多,易出现头晕、眼花、轻微出汗、口唇及面部麻木、手足抽搐、恶心、呕吐,个别情况下还会出现意识恍惚,重者出现呼吸加快、面色苍白、心率减慢、四肢冰冷、血压降低等不良反应[1-2].为了保障机采血小板的质量和献血者的健康,减少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我科通过对机采血小板过程中所发生的献血反应进行分析,对献血者进行了全程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三维彩色能量成像(3-D CPA)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史铁梅;张超;金效民

    与医学其他学科的影像检查相比,胎儿的检查更依赖于超声.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了高速的处理器,使我们盼望已久的三维超声显像仪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些三维成像系统在数据采集时间、图像重建、对兴趣区实现三维灰阶图像的可视化方面取得的成果可以被人们所接受.这种技术可以通过表面成像模式来观察胎儿的面部、四肢、腹壁、脊柱[1~3],或用透明成像模式来观察胎儿骨骼[4].但是,这种成像系统不能提供血管空间分布的信息.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量化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海兵;钟喨

    肝脏局灶性病变(focal liver lesion,FLL)的检出和定性是影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动态增强CT、CT 经动脉门脉成像、肝动脉增强CT 和增强MR 是重要的检查手段并相互补充.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一种功能成像,它以宏观成像的方式反映微观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运动能力.DWI 早运用于神经放射学领域,主要是急性脑梗死的检出,它因与临床高度的一致性而显示出巨大的应用价值.磁共振软硬件技术的进步,缩短了DWI 采集时间,提高了信噪比,使其应用拓展到全身各系统的影像诊断中[1] .近年来,肝脏DWI 成为影像研究的热点,DWI 能定量评估FLL 的扩散能力,有助于FLL 的诊断和鉴别.

  • 采集时间、注射药量与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图像质量

    作者:王新强;于彤;川玲;赵文锐;方庭正;王升;梁英魁

    目的 通过对患者体内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剂量、采集持续时间和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图像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深入了解获得高质量诊断图像的必要条件,指导图像采集工作.方法 采用GE公司Discovery ST 型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CT)仪对9例患者进行容积成像协议(VIP)3D采集.使用VIP程序提取2、2.5、3 min原始数据序列进行图像重建,使用CT对PET图象进行衰减校正.两位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生通过视觉判断法对图像质量进行分级.选择没有肝脏病变的PET图像,将感兴趣区(ROI)置于肝脏面积较大的横断面和冠状面图层的肝区,计算ROI内的放射性计数、标准摄取值(SUV). 使用SPSS 10.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采集9例患者的VIP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得到Ⅰ级图像11个,Ⅱ级图像13个,Ⅲ级图像3个.放射性计数中位值:Ⅰ级图像5 308个,Ⅱ级图像3 683个,Ⅲ级图像3 245个.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肝区计数与图像质量分级间呈负相关,r=-0.769,P=0.001 (2-tailed).结论 受检者体内足够的放射性计数以及适当的图像采集时间是获得高质量PET图像的前提和保证,且两者相辅相成.

  • 冰水浴对冬泳者内皮素和胃电图影响的观察

    作者:薛静;马林儒;李文荣;冯秀清;范国军

    近年来国外对内皮素(endothelin,ET)在胃肠损伤中的机制、病理生理改变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2-5]。结果表明:ET对胃肠道血管平滑肌的调整及在胃肠粘膜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但ET在人胃肠疾病中的作用尚缺乏进一步研究。我们利用本地冬泳人员,设计进行了0℃左右冰水浴对人体ET和胃电图影响的观察,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冬泳志愿者44名,男性40人,女性4人,年龄25~67岁,平均42.5岁,参加冬泳时间2~10年,平均4年。每周下水2~7次,平均4次。人员构成有无业者、个体、工人、干部、教师、运动员、驾驶员、医生等。样本采集时间:1998年1月~2月,每日15时~18时。气温-23℃~-5℃,冰下水温-1.2℃~0.6℃。受试人员身着泳装简单准备活动后立即入水。在20×4米的冰槽中游泳2~3分钟,距离约50米,上岸擦干后,着泳装参加检测。

  • 中等心率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磊;刘挨师;王泽锋

    随着软硬件的不断完善,MSCT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非侵袭性血管检查中,尤其是64层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广泛应用,由于其较高的准确性[1],得到了临床医师的认可,在评价冠心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T冠状动脉成像(CTCA)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可以减低辐射剂量,目前已应用到心率较低并且波动较小的患者中[1-5].对于心率65~75次/min(bpm)的患者应用常规前门控技术尚存在不足[5].与以往前门控采集期相(75%或70%)不同,笔者提出一种新的扫描方案,即通过以60%采集期相为中心,前后叠加200 ms采集时间进行前门控扫描,目的是覆盖冠状动脉运动相对静止的2个期相(收缩末期及舒张中末期),接近或达到与回顾门控一样的效果.本研究通过比较心率65~ 75 bpm时改良前瞻门控与回顾门控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 采集时间对肺癌CT灌注成像影响的研究

    作者:谭泽兵;周顺科;张子曙;蔡珊;彭红;金科;周曙碧

    肿瘤是血管生成依赖件疾病[1],肿瘤的生长与新生血管的形成及血流量的增加有关,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与转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CT灌注成像的影响因素很多,不同的扫描和分析方案得出的结果差别较大.

  • 血液标本采集方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作者:李艳坤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方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本溪市第六人民医院的400例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送检时间分为1 h内组和1 h及以上组,根据标本有无溶血分为溶血组和非溶血组,根据采集部位不同分为输液同侧采血组和输液异侧采血组。对所有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分析检验时间、溶血、采集部位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1 h内和1 h及以上患者肌酸磷酸激酶(CK)、葡萄糖(GLU)、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溶血患者和非溶血患者血钾、钠、氯、肌酐、尿酸及胆红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输液异侧采血和输液同侧采血患者血钠、钾、氯、GLU、肌酐、尿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液标本检验时间、溶血、采集部位均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临床工作人员应注意采取正确的方式采集血液。

  • 标本采集误差对血生化检验的影响

    作者:郑晖

    目的 探究标本采集误差给血生化检验质量带来的影响.方法 择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入的120份血液标本,对其采集时间、采集部位、送检时间以及标本有无发生溶血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标本采集误差给血生化检验结果带来的影响.结果 标本采集到送检的时间越长,检验准确性越低;在发生溶血的标本中,其尿酸肌酐、氯、钾、钠水平均与未发生溶血的标本相比有很明显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于输血同侧采集而来的血液标本其尿酸肌酐、氯、钾、钠及尿素氮的水平均与非输血同侧采集的血液标本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血生化检验而言,标本采集误差可对其结果带来较大的影响,临床应注意避免这些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尽大可能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 三种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的效率与质量分析

    作者:刘杏;李晓帆;陈晓文;杨诚

    目的 为不同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选择合适的采血机器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广州血液中心捐献成分血2次以上的300名男性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50名献血者(体重:60~70 kg;采前血小板计数:180× 109/L~240× 109/L;HCT:40%~55%)采用MCS+、Trima和Amicus血细胞分离机捐献单份血小板;另150名献血者(体重:>70~80 kg;采前血小板计数:>240x109/L~340x109/L,HCT:40%~55%)采用MCS+、Trima和Amicus血细胞分离机捐献双份血小板.采集相关数据,比较MCS+、Trima和Amicus这三种不同血细胞分离机的相关参数.结果 献血者采集前体重、血小板计数和HCT等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产品质量均100%符合国家标准(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的相关要求;MCS+在采集效率、全血处理量方面均优于Trima和Amicu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采集时间却长:MCS+采集单份血小板的时间长于Trima和Amicus (P< 0.05),采集双份血小板时显著长于Trima和Amicus (P<0.01).结论 三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产品质量均100%符合相关国家标准,但在使用过程中均各有利弊,应根据献血者的身体素质与自身特点选择相应的血细胞分离机.

86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