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중화실험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030
  • 国内刊号: 42-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8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杨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胰腺癌血清相关蛋白质分子的差异表达

    作者:陈炯;汤厚阔;夏云连;郑春生

    目的 利用双向差异凝胶电泳(2D-DIGE)的方法建立胰腺癌、慢性胰腺炎和正常对照人群外周血清的差异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并分析差异蛋白质点.方法 双向差异凝胶电泳分离20例胰腺癌患者、1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人群外周血清蛋白,比较不同血清中蛋白质表达的差异.结果 成功建立胰腺癌、慢性胰腺炎和正常人之间的外周血清蛋白质双向差异凝胶电泳图谱,软件分析共发现了168个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其中在胰腺癌组与正常对照组的比较中有22个蛋白质点在胰腺癌血清中表达上调,29个蛋白质点下调;在胰腺癌组和慢性胰腺炎组的比较中有24个蛋白质点在胰腺癌血清中表达上调,54个表达下调;在慢性胰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比较中有20个蛋白质点表达上调,19个蛋白质点表达下调.结论 双向差异凝胶电泳是快速有效的分离蛋白质新的方法,得到的双向差异凝胶电泳图谱以及显著表达差异的蛋白质点为质谱鉴定提供了实验基础.

  • 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吕海涛;刘三光;穆宏凌;边伟;刘建华;刘润田;高翔

    目的 检测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Bip)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的激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新鲜的42例肝癌标本、15例同个体癌旁1.0 cm肝组织和15例正常肝组织中Bip的mRNA表达,应用Westernblot方法验证57例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标本中Bip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正常肝组织中Bip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772±0.0401、0.4332±0.0488、0.4301±0.0398,Bip mRNA在3组之间的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在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均有Bip蛋白的表达,但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结论 在肝癌的生长过程中存在未折叠蛋白反应的激活.肝癌组织中Bip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一致,均高表达.在肝癌的发生过程中,未折叠蛋白反应具有重要作用.

  • 抑制STAT3活性对人胰腺癌鸡胚移植瘤新生血管的影响

    作者:黄陈;裘正军;江弢;刘俊;朱光辉;李海东

    目的 探讨RNA干扰(RNAi)抑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活性对人胰腺癌鸡胚移植瘤周围新生血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构建STAT3短发卡RNA(shRNA)表达载体,稳定转染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凝胶电泳迁移率检测实验(EMSA)观察STAT3的DNA结合活性.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建立人胰腺癌鸡胚移植瘤模型,观察移植瘤周围的新生血管生长.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mRNA表达.结果 RNAi抑制STAT3后,SW1990细胞STAT3活性下降86%;移植瘤体积缩小,为(15.32±2.56)mm3,移植瘤周围新生血管减少;VEGF和MMP-2的mRNA表达分别下降54%和72%.结论 STA3 shRNA表达载体能有效抑制STAT3活性,通过下调VEGF和MMP-2表达,抑制人胰腺癌鸡胚移植瘤周围新生血管.

  • FK506及神经干细胞对异体神经移植生长的作用

    作者:李明新;阚世廉;张建国;李瑞华

    目的 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异体神经移植后联合应用FK506(他克莫司)及神经干细胞(NSCs)的可行性.方法 制造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异体神经移植修复;根据分组不施加干预因素、吻合口注入NSCs、腹腔注射FK506,通过运动及感觉评分、电生理检测、组织学检查,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神经再生差异.结果 同时应用FK506及NSCs组,感觉及运动评分(5.32±1.43),神经传导速度(20.52±1.45)m/s,GAP43染色(965.72±369.17)都明显优于其他组(P<0.05).结论 FK506结合NSCs对异体神经移植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 四氢生物蝶呤保存液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大隐静脉氧化应激的影响

    作者:李世康;栗振坤;龙村;何立术;冼磊;郑宝石

    目的 观察四氢生物蝶呤(BH4)保存液对Ⅱ型糖尿病(T2MD)患者大隐静脉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取22例T2MD(实验组)及20例无T2MD(对照组)患者的大隐静脉.分别用自体肝素化血液、含10 μmol/L BH4或含100μmol/L 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的自体肝素化血液浸泡1 h后,用光泽精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血管NADPH氧化酶活性和超氧阴离子水平.结果 浸泡前,实验组NADPH氧化酶及超氧阴离子[(304.1±32.4)次/μg、(1821.2±322.3)次/(min·m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53.5±29.8)次/μg、(1563.5±272.4)次/(min·mg),P<0.05];与浸泡前比较,实验组超氧阴离子经BH4和L-NAME浸泡后均明显降低[(1607.4±279.5)、(1683.7±267.9)次/(min·mg),P<0.05],对照组经BH4浸泡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NAME浸泡后明显升高[(1721.2±329.8)次/(min·mg),P<0.05],两组经自体肝素化血液浸泡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MD加重大隐静脉桥的氧化应激反应,BH4保存液能改善内皮一氧化氮合酶(NOS)功能而有助于减轻此反应.

  • 氟尿嘧啶植入剂对H22肝癌移植瘤射频消融后残留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高君;程研;孔健;柯山;丁雪梅;孙文兵

    目的 探讨氟尿嘧啶植入剂对H22肝癌移植瘤射频消融(RFA)后残留癌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H22肝癌小鼠移植瘤模型,建立RFA后残留癌模型.随机分为5组:不作任何处理(A组);单纯RFA处理(B组);RFA后残留癌内分别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2 mg(C组)、4 mg(D组)和6 mg(E组).RFA两周后取残留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CNA和VEGF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A组(2.51±0.30)cm3比较,B组肿瘤体积明显增大(3.10±0.20)cm3,C、D和E组肿瘤体积逐渐减小,分别为(1.51±0.20)、(0.72±0.45)、(0.36±0.22)cm3(P<0.05).与A组(1.40±0.25)g比较,B组取瘤时瘤重明显增加为(2.51±0.37)g,C、D和E组取瘤时瘤重逐渐减轻,分别为(1.33±0.22)、(0.80±0.21)、(0.01±0.01)g(P<0.05).B、C、D和E组的抑瘤率分别为-79%、5%、43%和99%.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A组比较,B组残留癌中VEGF、PCNA和MVD的表达均明显增高,C、D和E组残留癌中VEGF、PCNA和MVD的表达逐渐减少(P<0.05).Western blot结果,与A组比较,B组残留癌中VEGF和PCNA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C、D和E组残留癌中VEGF和PCNA的蛋白表达逐渐减少(P<0.05).结论 氟尿嘧啶植入剂对H22肝癌移植瘤RFA后残留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血管生成而抑制残留癌的生长.

  • 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与COL9A2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作者:宋海峰;吴志宏;闫家智;庄乾宇;仉建国;邱贵兴

    目的 探讨COL9A2基因多态性与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DD)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125例中国汉族DDD患者(DDD+)与126例中国汉族非DDD受访者(DDD-),用SNP分型系统-SNPstream UIT(Cenotyping System)对所有样本的所选SNP位点行基因型鉴定.对检测数据分别行拟和优度x2检验、基于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的关联分析.结果 共筛查SNPl(rs12722877)、SNP2(rs3737820)、SNP3(rs209914)和SNP4(rs6676013)4个位点.病例组中和对照组中,两个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病例/对照组中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SNP1C=228(91%)/22(9%)、SNP1G=235(93%)/17(7%),SNP2A=214(86%)/36(14%)、SNP2T=223(89%)/27(11%),SNP3A=237(95%)/13(5%)、SNP3C=238(94%)/14(6%),SNP4C=30(12%)/220(88%)、SNP4T=26(10%)/226(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对照组中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L9A2基因可能不是决定中国汉族人群腰椎DDD的主要危险因素.

  • 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兔骨髓基质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秦国斌;王秀利;肖鹏;张弛;庞长河;赵国强;王义生;殷力

    目的 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对兔骨髓基质细胞(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从兔骨髓细胞中分离提取BMP-2 mRNA,构建重组BMP-2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兔MSCs,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各组MSCs内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mRNA表达水平.结果 转染后2、4 d实验组MSCs内的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mRNA表达量28.7±4.0、236.7±48.5及26.9±4.3、208.2±36.7,均明显高于转染后2、4 d的空白对照组(16.1±2.8、99.2±24.8及14.6±2.7、111.1±18.9)和空载体对照组(14.6±2.6、85.4±24.7及16.1±2.8、98.0±22.5)(P<0.05).结论 重组真核表达载体BMP-2质粒能够诱导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

  •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冷保存供肝细胞HMG-CoA还原酶活力的影响

    作者:鞠卫强;吴志鹏;何晓顺;郭志勇;王东平;黄洁夫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冷保存供肝细胞HMG-CoA还原酶(HMGCR)活力的影响,探讨缺血预处理减轻大鼠供肝冷保存损伤的机制.方法 将25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冷保存组(Ⅰ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阿托伐他汀30 μmol/L和100μmol/L处理组(A30组和A100组),每组5只.C组为正常大鼠肝脏,4℃UW液灌注;Ⅰ组为灌注后冷保存8 h;IP组先给予缺血预处理,灌注后冷保存8 h;A30组和A100组先给予缺血预处理,用终质量浓度为30μmol/L和100μmol/L的阿托伐他汀UW液灌注后再置入含30μmol/L和100μmol/L的阿托伐他汀UW液中4℃冷保存8 h.分别测定5组大鼠肝脏的HMGCR活力.结果 供肝经过8 h冷保存后(Ⅰ)HMGCR活性为(1872±157)nmol/(min·mg),与对照组(C)(3298±224)nmol/(min·mg)比较明显下降(P<0.05),给予缺血预处理后再给予冷保存(IP),则HMGCR活性为(3746±231)nmol/(min·mg),明显升高(P<0.05);给予缺血预处理同时给予HMGCR抑制剂阿托伐他汀则HMGCR活性则受到明显抑制,并随着阿托伐他汀浓度的增加而抑制效应更为明显,A30组、A100组HMGCR酶活力分别为(2010±193)nmol/(min·mg)、(1469±132)nmol/(min·mg),同IP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结论 缺血预处理可以明显提高HMGCR活力,而阿托伐他汀则可消除缺血预处理升高HMGCR活性的作用;缺血预处理升高HMGCR活力的机制是增加HMGCR蛋白的表达.

  • 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微小RNA表达谱的检测

    作者:陆俊;宋军;徐溢新;孟松;白津;郑骏年;徐为

    目的 应用微小RNA(miRNA)芯片技术筛选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s,从中发现与胃癌发生发展相关的miRNAs.方法 收集14例新鲜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从标本中分离出小RNA,并用Cy3、Cy5双色荧光标记,将标记的小RNA在miRNAs芯片上进行杂交反应.结果 软件MeV4.0对芯片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筛选获得92个在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s(P<0.05).相对于癌旁组织,在胃癌组织中有8个miRNAs表达显著上调,11个miRNAs表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 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的miRNA分子,它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小分子干扰RNA抑制Survivin基因表达诱导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马静;李晓江;刘流;赵留芳;杨洁;孙瑞梅;隋军

    目的 观察应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技术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Survivin表达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特异性抑制Survivin表达的siRNA,转染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通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24h和48 h后成纤维细胞内Survivin mRNA和蛋白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噻唑蓝(MTT)测定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结果 重组质粒成功转染瘢痕成纤维细胞,转染效率为67.0%;阳性质粒转染24h后,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抑制率分别为52.2%和54.8%(P<0.05),48 h后抑制率增至75.7%和76.7%.阳性质粒转染24 h凋亡率为11.9%,48 h增加至21.2%,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未处理组;细胞周期检测阳性质粒干扰组S期细胞减少,G2/M期所占比例增高,出现了G2/M期阻滞现象;MTT测定阳性质粒干扰组细胞生长曲线平缓.结论 特异性siRNA可以有效干扰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内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诱导细胞的凋亡和抑制细胞的增殖.

  • CD34+细胞与单个核细胞对新型小口径人工血管早期抗血栓形成影响的比较

    作者:游庆军;蔡铭;耿纪群;管欣;谢宗涛;王峰

    目的 比较纯化的CD34+细胞与未经筛选的单个核细胞(uMNCs)作为种子细胞在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早期的抗凝作用.方法 uMNCs与CD34+细胞分离自犬骨髓,将两种细胞分别在体外培养、传代,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分化,体外血小板黏附实验检测细胞的体外抗血小板黏附功能.将等量自体上述两种细胞分别种植在小口径人造血管腔内表面并替代一段颈动脉.分别在24h、72 h、1周后取出移植血管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 体外血小板黏附实验显示CD34+细胞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显著高于uMNCs.植入体内后,移植uMNCs血管腔表面比种植CD3+细胞的有更多的血小板黏附和血栓形成.24 h、1周后CD34+细胞组血栓面积与移植的血管腔表面积之比小于uMN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34+作为种子细胞种植小口径人工血管后比未经筛选的uMNCs具有更好的早期抗血栓形成功能.

  • 抗肝肠钙粘连蛋白单克隆抗体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王永刚;陆满清;李佩瑜;颜志平;刘凌晓;王建华

    目的 观察抗肝肠钙粘连蛋白(CDH17)单克隆抗体Lic5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细胞株MHCC97H、MHCC97L、PLC/PRF/5及MIHA中CDH17的表达.噻唑蓝(MTT)比色法、细胞划痕法、Transwell法及平板克隆法检测Lic5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 CDH17仅在细胞株MHCC97H、MHCC97L中表达,Lic5可结合肝癌细胞表面的CDH17,并抑制CDH17表达.Lic5 50mg/L组、100mg/L组、小鼠IgG组4 d细胞增殖抑制率在MHCC97H为26.1%、43.6%、6.4%,MHCC97L为26.0%、40.7%、7.7%;Lic5100mg/L组、小鼠IgG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48h细胞迁移抑制率在MHCC97H为36.7%、8.4%、5.6%,MHCC97L为42.3%、10.2%、7.4%(P<0.05);穿膜细胞数在MHCC97H为(39.20±9.56)、(106.50±7.56)、(96.60±13.02)个,MHCC97L为(26.00±8.61)、(86.00±10.26)、(90.40±12.04)(P<0.05);克隆形成数在MHCC97H为(59.30±11.68)、(141.70±19.40)、(150.30±14.64),MHCC97L为(57.20±10.21)、(132.50±9.07)、(121.70±11.93)(P<0.01).Lic5对PLC/PRF/5及MIHA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无明显影响.结论 单克隆抗体Lic5能够下调肝癌细胞CDH17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克隆形成能力.

  • Cyclin E和p27kip1在不同时段增生性瘢痕的表达及与细胞周期的关系

    作者:唐红梅;王达利;张学军;金文虎;邵蔚;邹安芳

    目的 探讨不同时段增生性瘢痕(HS)成纤维细胞(FB)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lin E和p27kip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与FB实际所处的细胞周期的关系.方法 手术切取32例HS 4组: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观察不同阶段HS中CyclinE和p27kip1的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观察两者的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个阶段HS中FB的细胞周期.结果 (1)随着HS的发展,FB中Cyclin E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强度呈由强至弱的变化;而p27ki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早期明显低于晚期.3个月组与6个月组中Cyclin E的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E和p27kip1在3个月组与6个月组中的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个月组及6个月组分别与1年组、2年组mRNA和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3个月组、6个月组HS的FB多数处于S期;而1年及2年组的HS的FB多处于G0/G1期.结论 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中Cyclin E和p27kip1mRNA和蛋白的表达趋势基本一致,而且其细胞成分的细胞周期分布与这两个蛋白所执行的功能情况相对应;因此在HS发生早期对这两个基因进行干预,有可能会较好控制HS的发生及发展.

  • 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配体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黄中荣;魏思东;李金政;刘作金;龚建平;余正

    目的 观察肝移植排斥反应中移植肝脏内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配体(GITRL)的表达.方法 采用Kamada's二袖套法建立从Lewis到Brown Norway(BN)大鼠的肝移植排斥模型为排斥组(n=5),从BN到BN的肝移植模型为耐受组(n=5).术后24h,抽取血液,取肝脏及分离库普弗(Kupffer)细胞,检测肝脏上GITRL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Kupffer细胞上GITRL的表达,检测血清及细胞上清液中TNF-α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度采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结果 免疫耐受组和排斥组肝脏内的CITRL的平均染色强度分别为0.113±0.007和0.270±0.018(P<0.05),TNF-α平均染色强度分别为0.114±0.004和0.141±0.005(P<0.05),耐受组和排斥组的Kupffer细胞GITRL平均染色强度分别为0.206±0.017和0.337±0.018(P<0.05),Kupffer细胞的培养上清液中,耐受组和排斥组TNF-α的值分别为(68.66±21.12)、(178.33±29.39)ng/L(P<0.05).结论 在排斥的早期阶段肝脏及Kupffer细胞的GITRL表达增高,监测和干扰GITRL可能有益于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和处理.

  • DJ-1sh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稳定转染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株的建立

    作者:刘顺芳;刘谨文;易继林;杨志芳;殷茜;李兴睿

    目的 构建DJ-1 shRNA真核表达载体,获得干扰质粒稳定转染的人肝癌HepG2细胞株.方法 合成DJ-1基因干扰序列,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Genesil-1质粒并测序鉴定;干扰质粒经脂质体介导转染人肝癌HepG2细胞,G418(450 mg/L)有限稀释法持续筛选8周后,扩增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株;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扩增效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稳定转染细胞株的DJ-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测序证明DJ-1干扰序列及读码框完全正确,G418筛选后扩增细胞中稳定转染扩增百分率高达75.00%.稳定转染细胞DJ-1mRNA表达下调,DJ-1蛋白抑制率为98.78%(P<0.05).结论 成功构建DJ-1 shRNA真核表达载体,DJ-1 shRNA质粒稳定转染HepG2细胞株的建立,为以DJ-1基因为靶点的人肝癌基因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关键词: DJ-1 RNA干扰 肝细胞
  • RE-1元件辅助抑制因子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

    作者:肖军;吴志宏;史占军;金健;赵赞栋;周亚鹏;兰天;邱贵兴

    目的 观察RE-1元件辅助抑制因子(CoREST)在骨关节炎(OA)软骨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并探讨CoREST对OA软骨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 取材接受膝关节表面置换的OA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软骨并提取软骨细胞总蛋白,以Western blot对比CoREST在OA(n=8)和正常软骨(n=8)细胞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培养正常原代软骨细胞,采用针对CoREST设计的敲除siRNACoREST的表达至OA相当水平.应用Realtime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监测敲除CoREST前后软骨细胞(n=6)表型基因(Ⅰ型胶原、Ⅱ型胶原、aggrecan和X型胶原)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CoREST表达水平较正常软骨细胞下降69.5%(P<0.01).将正常软骨细胞中的CoREST表达knock-down64.8%后,软骨细胞终末分化表型基因X型胶原的表达水平升高40.0%(P<0.05),而正常分化表型Ⅱ型胶原和aggrecan的基因表达水平分别降低71.4%(P<0.01)和57.6%(P<0.01).结论 CoREST在OA软骨细胞中表达下降,诱发软骨细胞表型基因表达变化,提示CoREST参与了OA软骨细胞分化的调控.

  • 携带GAD65的永生化神经前体细胞移植治疗癫痫大鼠

    作者:笱玉兰;朱遂强;陈国华;罗利俊;吴彪

    目的 将构建好的携带GAD65的永生化神经前体细胞(INPCs-GAD65)移植到癫痫大鼠的脑内,观察这些细胞在癫痫大鼠脑内的存活及对癫痫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INPCs-GAD65用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PIO)标记后,MRI扫描追踪观察细胞的存活状况;观察对照组、实验组大鼠在行为学、脑电图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其分化.结果 行1.5T MRI检查,见移植处在T2WI呈低信号改变,移植后7周仍可见移植处的低信号改变,随时间延长信号变浅;与对照组比较,行为学观察发现自发痫性发作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电图改善,痫波发放减少;移植INPCs-GAD65可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结论 在癫痫大鼠脑内移植合成和分泌GABA的永生化神经前体细胞能在脑内存活及分化,并能改善痫性发作.

  • 微透析技术连续监测大鼠肝移植后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体活性

    作者:孙星;王兆文;巩子君;李涛;裘国强;彭志海

    目的 观察肝移植后肝内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在体活性,探讨肝移植免疫排斥对IDO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施行假手术、同品系(SD→SD)及异品系(Wistar→SD)大鼠肝移植各10例.术后在肝内植入微透析探针,连续收集透析液,HPLC测定色氨酸及犬尿氨酸浓度,以表明IDO酶在体活性.结果 假手术、同品系及异品系组在术后2周内色氨酸浓度均值分别为97.14、85.71、53.07nmol/L(P<0.05),犬尿氨酸浓度均值分别为3.46、14.58、46.79 nmol/L(P<0.05),异品系组术后第2天犬尿氨酸浓度即开始增加(20.03nmol/L),第7天达到峰值(70.75nmol/L),此后保持在40.00nmol/L水平以上.结论 同品系或异品系均能诱导移植后肝内IDO酶活性增加,且异品系大鼠肝移植后IDO酶活性表现早而强烈.

  • 双特异性单链抗体介导的CIK细胞对结肠癌的体内杀伤作用

    作者:刘洪一;李荣;刘巨超;李力;梁文涛;徐迎新

    目的 观察双特异性单链抗体介导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在体内杀伤结肠癌细胞的作用.方法 将SW1116细胞种植裸鼠后,建立裸鼠结肠癌模型,分为3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CIK细胞及CIK细胞+双特异性抗体,每周治疗1次,共4周,取出肿瘤组织称重,并计算出各组的抑瘤率.结果 在体内,CIK组和CIK+双抗组均可抑制肿瘤生长,抑瘤率分别为29.70%和65.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K组和CIK+双抗组的瘤体积、瘤重、抑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K细胞本身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在加入抗CD3抗癌胚抗原(CEA)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后抑瘤作用明显增强.

  • Runx2在普通软骨肉瘤及去分化软骨肉瘤中的差异表达

    作者:王国文;郭卫;汤小东;荣杰生;韩秀鑫

    目的 检测Runx2在人普通软骨肉瘤及去分化软骨肉瘤的差异表达,探讨Runx2在软骨肉瘤去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普通软骨肉瘤及去分化软骨肉瘤标本中Runx2的差异表达;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软骨肉瘤标本(普通软骨肉瘤20例,去分化软骨肉瘤22例)中Runx2的表达.结果 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unx2在去分化软骨肉瘤中高表达,而在普通软骨肉瘤中低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表明普通软骨肉瘤中Runx2阳性表达率为10.O%,去分化软骨肉瘤中Runx2阳性表达率为95.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unx2在去分化软骨肉瘤中的高表达涉及了去分化软骨肉瘤的发生和发展.

  • 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兔退变椎间盘组织Sox9基因的影响

    作者:王珏;王义生;刘宏建;梁维

    目的 观察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AdvBMP-2)转染到兔椎间盘髓核细胞后,对椎间盘细胞中Sox9基因的影响.方法 纯种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5只,采用纤维环损伤法制作腰椎间盘退变模型,24周后行2次手术,其中25只对腰椎间盘髓核组织注射AdvBMP-2,每只注射2个椎间盘作为实验组,注射量为每个腰椎间盘20μl(100×105 pfu);同时每只取2个未做注射的腰椎间盘作为自身空白对照组.其余10只兔每只注射2个腰椎间盘各20μl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实验对照组,全组共120个椎间盘.2次术后1~12周的不同时间段分别取出各组椎间盘组织,采用精确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椎间盘组织中Sox9 mRNA的含量.结果 2次术后1周,实验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Sox9 mRNA含量值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8,P<0.05).2次术后2周,3组结果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971,P<0.01);各组间再行两两q检验,实验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6.985,P<0.01);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7.094,P<0.01);实验对照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647,P>0.05).实验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间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6,P<0.01).2次术后4周,实验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52,P<0.01).2次术后8周,实验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86,P<0.01).2次术后12周,3组结果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97,P<0.05).各组问行两两q检验,实验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6.010,P<0.01);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6.214,P<0.01);自身空白对照组与实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614,P>0.05).实验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间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5,P<0.01).结论 AdvBMP-2转染兔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后,可使退变髓核组织中Sox9的含量在一定的时间内增加,BMP-2可能通过调节Sox9基因的表达对退变的椎间盘具有修复功能.

  • 生育酚结合蛋白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的制备及抗癌作用

    作者:李小娟;王喻;朱宝益;叶春伟;杨钦泰;黄振华;洪莹芬;文娅;温星桥

    目的 制备生育酚结合蛋白(TAP)重组腺相关病毒,并探讨其对前列腺癌生长的作用.方法 构建重组腺相关病毒质粒pSNAV-TAP-EGFP,酶切、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序.225 cm2细胞培养瓶中,接种293T细胞,以重组质粒转染.扩增、纯化病毒,并转染DU-145细胞,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第2、4、6天的细胞增殖.结果 成功构建pSNAV-TAP-EGFP质粒,并制备滴度6.4×1011vg/ml、纯度95%的rAAV2-TAP.该病毒转染DU-145细胞后TAP表达量明显上升.转染后第4天,TAP转染组的细胞吸光度(A值)0.546±0.072,对照组以及空载体转染组的A值分别为0.673±0.015、0.638±0.051,生长明显受到抑制(P<0.05).至第6天各组细胞生长差异更显著.结论 成功制备高滴度的rAAV-TAP-EGFP病毒,并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

  • 纳米磁流体靶向栓塞食道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研究

    作者:汤照峰;潘楚芝;方和平;邓美海;凌云彪;许瑞云

    目的 观察纳米磁流体靶向栓塞食道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10条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动物模型(犬)随机分为栓塞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经股静脉注射吸附纤维蛋白原的磁流体10 ml,食道内磁控30 min,观察出血量及止血时间,并取食道、脑组织、肝、肺、肾、心肌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治疗组出血量(46±18)ml小于对照组(66±1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止血时间(4.60±0.44)min小于对照组(5.00±0.5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检查发现治疗组食道黏膜下静脉及穿支静脉血栓形成,脑组织、肝、肺、肾、心肌均未发现异位栓塞.结论 纳米磁流体可以用于食道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靶向栓塞,缩短止血时间,减少出血量,避免发生异位栓塞.

  • 三维培养骨软骨复合体融合研究

    作者:曹发奇;刘国辉;杨述华;成德亮;薛旭红;熊家伟

    目的 探讨三维培养体系中构建骨软骨复合体的可行性.方法 取10周以内流产胚胎组织原代培养人胚胎干细胞,按1×1O7个/ml细胞数植入自制的微流控支架三维培养系统,分别用相应细胞因子诱导分化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体外培养3 d后植入裸鼠体内,8周后取出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支架骨端孔隙率为45%,孔径为125~150 μm;软骨端孔隙率为85%,孔径150~250 μm.组织学检查显示再造组织形成了骨和软骨复合组织,但是两者之间仍有界限,完全融合失败.结论 三维培养骨软骨复合体,可成功再造出骨软骨复合组织,但是完全融合尚需增加支架软骨端的孔隙率和孔径,以及延长体内培养的时间.

  • 不同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株体外血管生成拟态差异及其相关机制研究

    作者:刘文斌;许戈良;荚卫东;李建生;马金良;王永仓;韩圣瑾

    目的 观察三维培养条件下不同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L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差异,并探讨其血管生成相关机制.方法 建立MHCC97-H、MHCC97-L三维培养体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24h血管样结构形成差异.应用血管生成基因芯片筛选三维培养24 h后两种细胞差异表达的基因,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方法验证部分差异基因的表达.结果 三维培养24 h,MHCC97-H和MHCC97-形成的血管样结构长度分别为(474.00±16.37)、(319.67±40.50)mm/cm2,MHCC97-H形成的血管样结构长度明显较MHCC97-L长(P<0.01).在113个血管生成相关基因中,MHCC97-H表达较MHCC97-L上调2倍以上的有4个,包括Angiopoietin-like 4、Jagged 1、Endoglin和VE-cadherin.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验证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结论 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体外形成血管生成拟态能力明显较低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株MHCC97-L强,其原因可能与MHCC97-H高表达某些血管生成基因有关.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对人肝癌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刘梅;徐湖波;夏丽敏;晏维;童宜欣;田德安

    目的 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人肝癌、癌旁和正常肝组织的表达,探讨激活或抑制PPARγ在肝癌细胞株生长和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肝癌、癌旁和正常肝组织中PPARγ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2种肝癌和1种正常肝细胞株中PPARγ表达;PPARγ激动剂15dPGJ2和拮抗剂T0070907分别干预培养的2种肝癌细胞株,噻唑蓝(MTT)检测细胞生存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变化.结果 肝癌组织中PPARγ表达高于癌旁和正常肝组织(P<0.05),PPARγ主要在肝癌细胞质中表达;肝癌细胞株PPARγ表达比正常肝细胞株高(P<0.05);15dPG-J2抑制肝细胞增殖而T0070907则促进肝癌细胞增殖(P<0.05).15dPG-J2可使肝癌HepG2和SMMC7721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由(42.5±0.9)%和(49.0±3.8)%增高至(61.0±2.0)%和(67.5±2.2)%,(P<0.05),S期由(30.5±0.3)%和(43.0±2.5)%降低至(6.6±1.1)%和(25.1±2.0)%(P<0.05).而且,15dPG-J2可明显促进两种肝癌细胞凋亡,凋亡率分别增加约24.4%和22.4%,并可增强细胞Caspase-3活性(P<0.05);Caspase抑制剂Z-VAD-FMK则可逆转15dPG-J2对肝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结论 PPARγ在肝癌细胞中表达升高,其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质中,为无活性状态.PPARγ激动剂可活化PPARγ和Caspase通路,抑制肝癌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凋亡.

  • 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中高丰度蛋白的去除

    作者:杨国欢;於雷;樊嘉;邱双健;代智;刘盛东;贺轶锋;刘银坤;周俭

    目的 建立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中高丰度蛋白的去除方法并观察其去除效果.方法 应用Agilent公司去除人14种高丰度蛋白的多重亲和排除系统(Human 14 Multiple Affinity RemovalSystem),去除血清中自蛋白、IgG和抗胰蛋白酶等14种高丰度蛋白,并用SDS-PAGE评价去除的效果.结果 建立血清中高丰度蛋白的去除方法,可去除白蛋白等14种高丰度蛋白.SDS-PAGE图谱中去除高丰度蛋白后条带更清晰,部分低丰度蛋白得以显现.结论 成功建立血清中高丰度蛋白的去除方法,可为下游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奠定基础.

  • 内皮祖细胞体外侵袭肝癌及成管能力的研究

    作者:邓正明;孙喜太;朱海涛;丁义涛

    目的 探讨小鼠骨髓源性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体外形成管腔样结构和侵袭H22肝癌细胞的可能性和条件.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小鼠骨髓中单个核细胞,利用序列差速贴壁方法(依次在培养1 h和24h后提取上清液中细胞)诱导培养,噻唑蓝(MTY)比色法检测在1、3、7、10、13、16、20d的细胞增殖能力,从细胞形态、免疫荧光、细胞免疫表型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并观察培养1周后细胞的体外形成管腔结构及侵袭肝癌细胞的能力.结果 EPCs在1周内呈集落样生长,1周后"鹅卵石"样结构;能吞噬低密度脂蛋白和膜连接荆豆凝集素,双染阳性率(96.46±1.74)%;EPCs表达CD34(91.23±3.7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92.85±2.12)%,但CD133(61.54±13.71)%;EPCs在能够形成管腔样结构(26.6±13.4)/高倍镜(×100);并向肿瘤细胞富集.结论 小鼠骨髓中富含EPCs,利用序列差速贴壁方法得到较高纯度EPCs,并表现成血管倾向、侵袭肿瘤组织的能力.

  • BTLA负性共刺激分子修饰树突状细胞对大鼠移植肝脏的免疫保护作用

    作者:马毅;叶智明;李彦杰

    目的 探讨BTLA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对肝脏移植物免疫保护的诱导作用及机制.方法 72只大鼠肝移植免疫排斥模型(选择DA大鼠36只为供体,Lewis大鼠36只为受体),随机分为3组:A组(非干预组,n=12)移植术后不用免疫抑制剂;B组(FK506处理组,n=12)术后用FK506 0.2 mg/(k·d)灌胃;C组(BTLA干预组,n=12;即经重组腺病毒Adv-BTLA修饰的DC回输组).分别于术后3、5、7 d随机解剖受体大鼠6只,取材肝组织对移植肝进行病理学观察,同时静脉采血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和总胆红素(TBIL)浓度;每组各留6只观察其生存时间和死亡原因.结果 A组的DA→Lewis组合的模型术后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病理学改变、生存情况均符合肝移植急性排斥的特点,排斥反应于术后3~5 d出现,并逐渐增强,术后7 d迅速达到高峰并维持;B组急性排斥可以为免疫抑制药物FK506预防而达到长期存活;C组急性排斥程度明显减轻,且排斥反应出现时间要晚,受体大鼠存活时间明显延长.A、B和C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4、73、26d;3组的累积生存率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取值为19.13,P<0.01).结论 BTLA修饰的DC可以对大鼠移植肝脏起到免疫保护作用;经BTLA修饰的供体DC细胞迁移到受体组织内,能够抑制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并延长移植肝和受体大鼠存活时间.

    关键词: 肝移植 BTLA 免疫保护
  • Lefty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作者:李又空;张杰;姚颐;方立;罗鹏程;周晓光

    目的 构建pcDNA3.1-LeftyA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EMT)的影响.方法 基因克隆技术构建pcDNA3.1-LeftyA真核表达载体,将其瞬时转染HK-2细胞,TGF-β1(10μg/L)刺激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TGF-β1刺激后HK-2细胞内E-cadherin mRNA和蛋白时间依赖性表达下调,α-SMA mRNA和蛋白时间依赖性表达上调,同时E-cadherin表达变化早于α-SMA;LeftyA蛋白可以显著抑制E-cadherin蛋白的下调表达(P<0.05),其表达比同时间点单纯刺激组高17.6%;同时可逆转α-SMA蛋白的上调表达(P<0.05),其蛋白表达比单纯刺激组低14.0%.结论 LeftyA蛋白可以抑制TGF-β1所致的EMT.

  • Notch2基因在大鼠肝移植术后胆管损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刘小卫;郑启昌;李俊;李民;张勇;熊俊

    目的 探讨大鼠肝移植术后损伤胆管中Notch 2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将9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未手术组;B组:假手术组;C组:采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肝移植.于术后1、7、14、28 d检测总胆红素(TBIL)、γ-GT、谷丙转氨酶(ALT),同时处死大鼠取肝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检测Notch 2基因的表达.结果 大鼠肝移植术后TBIL(32.05±3.28)μmol/L,γ-GT(118.30±17.40)μmol/L明显升高(P<0.05),HE染色显示损伤胆管增生(14 d),部分胆管破坏、消失(28 d).免疫组织化学显示,A和B组胆管细胞Notch 2染色阴性,C组胆管细胞Notch 2染色强阳性,Western blot检测显示Notch 2蛋白在C组肝组织中呈逐渐升高的强表达(P<0.05).结论 大鼠肝移植术后随胆管损伤加重,Notch 2基因表达显著升高,该基因可能参与了胆管损伤.

  • 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孙剑瑞;殷德涛;周金桥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从孕15 d鼠胚胎脑室下区组织分离神经干细胞,培养于DMEM/F12+B27细胞基础培养液中,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作为阳性对照组,实验组分别加入10、20、50μg/L的NGF,无添加成分作为阴性对照组.用噻唑蓝(MTT)比色分析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增殖、分化,鼠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鼠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10 d MTT比色显示,10μg/L NGF组(0.150±0.025)与阳性对照组(0.158±0.0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对照组(0.128±0.0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实验显示:随着NGF的浓度递增,NSE阳性率分别为(15.21±1.27)%、(20.64±2.61)%、(24.20±3.10)%,GFAP阳性率分别为(27.98±2.35)%、(28.94±2.84)%、(30.79±3.23)%,神经干细胞分化的比率增高[FNsz(+)=3.47、FGFAP(+)=3.47,PGFA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示20、50μg/L NGF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l0μg/L NGF组细胞增殖指数(PI)较其他实验组高.结论 合适浓度NGF能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随神经生长因子浓度的增高,促神经分化作用增强.随着NGF浓度的增加,其促NSCs凋亡作用增强.

  • 门静脉动脉化对扩大肝-胆切除术后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文斌;谭文军;吴晓彤;陈启国;弓戌冬;刘燕

    目的 观察慢性、梗阻性黄疸小型猪肝-胆切除术联合限流性部分门静脉动脉化(PPVA)术后肝脏储备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 利用梗阻性黄疸小型猪模型,模拟进行联合半肝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扩大根治性手术.实验分组:无黄疸对照组(A组,n=4)、门静脉动脉化组(B组,n=4)及非门静脉动脉化组(C组,n=4).对照观察根治术中应用限流性PPVA在术后30 d内的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15),从而判断肝脏储备功能的动态变化.结果 术前B、C组高于A组[(0.66±0.07)%、(0.64±0.09)%比(0.09±0.01)%,P<0.01],术后第1天B组低于C高于A组[(0.59±0.11)%比(0.82±0.09)%、(0.18±0.04)%,P<0.05、P<0.01],术后第7天B组高于A组低于C组[(0.34±0.09)比(0.17±0.04)%、(0.69±0.11)%,P均<0.05].术后第30天B组低于C组、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2±0.03)%比(0.22±0.03)%、(0.09±0.003)%,P<0.01、P>0.05].B组术后第7天低于术前[(0.34±0.09)%比(0.66±0.07)%,P<0.01].结论 限流性PPVA可促进慢性梗阻性黄疸小型猪肝-胆切除术后残肝储备功能的恢复.

  • 前列地尔对兔肾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作者:郭凌燕;胡世雄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对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将实验兔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前列地尔组,每组10只.检测兔血清肌苷(Cr)、尿素氮(BUN)浓度及肾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及肾组织中凋亡细胞.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和前列地尔组在再灌注后Cr、BUN水平均大幅度上升(P<0.05);但前列地尔组动物在再灌注60min后Cr水平(231.32±17.57)μmol/L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390.61±20.42)μmol/L(P<0.05);肾小管上皮细胞bcl-2、bax、Caspase-3表达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增强(P<0.05);前列地尔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表达减弱,但仍强于对照组(P<0.05).前列地尔组、缺血再灌注组与对照组比较凋亡细胞数增多,前列地尔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凋亡细胞数减少.MDA、SOD与MPO的活性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与前列地尔组明显增强(P<0.05);前列地尔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该两者活性明显减弱(P<0.05).结论 前列地尔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能有效的保护肾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细胞脂质过氧化,从而降低bcl-2、bax、Caspase-3等凋亡基因的表达.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15-脱氧前列腺素J2对小移植肝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宋军;徐为;丁志龙;李文美;李向农;王学浩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y)激动剂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对小移植肝大鼠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1)15d-PGJ2预处理组;(2)15d-PGJ2+GW9662组;(3)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检测术后6、24、72 h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检测术后24 h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检测肝组织中髓性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反映中性粒细胞的浸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观察术后24h光镜下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NS组和15d-PGJ2+GW9662组比较,15d-PGJ2预处理组术后6、24、72 h血清ALT和AST水平明显降低(P<O.01);术后24h SOD活性明显升高而MDA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组织中TNF-α含量及MPO活性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示:NS组和15d-PGJ2+GW9662组术后24 h,表现为明显的肝细胞空泡变性,肝窦扩张,炎症细胞浸润;15d-PGJ2组较其他两组肝组织损伤轻微.结论 PPARγ激动剂15d-PGJ2对小移植肝术后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及减轻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 p50PIK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对Hela细胞的影响

    作者:李进;曹小年;陈成;杨锐;胡俊波;王晶

    目的 构建携带P50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观察其感染宫颈癌Hela细胞后对p-AKT(Thr308)的影响.方法 以PcDNA3.1-p50PIK质粒为模板,构建带有p50PIK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质粒Ad-p50PIK-GFP,酶切鉴定后经PacI线性化后转染HEK293包装细胞,观察细胞内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情况,并进行3轮扩增,收获带有目的 片段的腺病毒.将重组腺病毒Ad-p50PIK-GFP感染Hela细胞并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其对p-AKT的影响.结果 将Ad-p50PIK-GFP经Xho I和Kpn I双酶切鉴定和琼脂糖电泳,在1400bp附近有目的 条带,送测序结果与GeneBank报道的序列完全一致,表明重组腺病毒Ad-p50PIK-GFP构建成功;然后将其转染HEK293细胞,绿色荧光表明Ad-p50PIK-GFP在HEK293包装细胞中成功表达;用SDS-PAGE电泳方法检测p50对Akt磷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表达蛋白p50明显促进AKT的磷酸化(Thr308).结论 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Ad-p50PIK,p50在宫颈癌Hela细胞株中的过表达可使p-AKT表达升高.

  • 瘦素在异位骨化模型大鼠骨化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徐俊昌;吴桂华;黄彬;刘江涛;段祎;陈建庭

    瘦素(Leptin,LEP)作为一个骨调节因子,其骨科领域对其研究多聚焦在骨质疏松和关节炎方面.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模型大鼠异位骨化(HO)分离组织中Leptin(10周)和Leptin mRNA(5、10周)表达,探讨Leptin在HO 形成中潜在的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山羊血清(美国Sigmaaldrich公司),兔抗鼠Leptin抗体、生物素酰化的山羊抗兔抗体(美国Santa Cruz 公司),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P)、DAB(美国Dako公司).

    关键词:
  • 肝肠钙粘连蛋白对人肝癌细胞黏附和迁移的作用

    作者:范正军;房祥杰;王家祥;薛建锋;李德旭;张阳

    肝细胞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第2位[1].肝癌的复发与转移是肝癌治疗的主要障碍.研究肝癌复发与转移相关基因对肝癌预后判断及抗转移治疗均有重要价值[2].钙黏附素家族是影响肝癌细胞黏附和迁移能力的一类细胞因子,其中肝肠钙粘连蛋白(LI-cadherin)是近年来研究逐渐深入的一个因子.我们通过小于扰RNA(siRNA)转染肝癌细胞株MHCC97,观察其在肝癌细胞黏附和迁移中的作用.

    关键词:
  • ERK1/2通路介导的基质金属蛋白酶蛋白酶-2促骨肉瘤耐药机制的研究

    作者:邓睿;陈安民;郭风劲;任晔;陈剑锋;王江

    骨肉瘤是常见的骨源性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细胞对化疗药出现耐药.研究结果显示与MDR1及其编码的P-糖蛋白(P-gp)等高表达有关[1].Oliver等[2]证实ERK1/2在细胞外酸中毒环境激活P-gp药物转运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耐药中还涉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蛋白酶(MMP).本研究旨在探讨ERK1/2通路介导的基质金属蛋白酶蛋白酶-2促骨肉瘤耐药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MG-63(武汉大学)及其耐药表型MG-63/R、CCK-8和RNA逆转录试剂盒,聚合酶链反应(PCR)引物(上海英骏合成),PD98059、FTTC-Annexin V及PI,凝胶成像及流式细胞仪(间济医院公共实验平台).

    关键词:
  • 上皮细胞黏附因子与wnt/β-catenin通路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周逢强;齐艳美;李新军;郭辉光;徐宏

    上皮细胞黏附因子(EpCAM)是近年来发现的转录因子,与靶基因DNA启动子结合后,Wnt信号转导通路致癌的关键是该途径任何一个信号分子异常导致β-catenin在细胞质/核内累积.本研究旨在观察上皮细胞黏附因子与wnt/β-catenin通路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一、临床资料1.采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结肠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中EpCAM与β-catenin表达,分析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相关性.

    关键词:
  • miR-155和miR-2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傅少梅;张宏伟;刘默芳;蒋帅;陆明华

    微小RNA(miRN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新型内源性小分子非编码RNA[1],参与调控许多细胞生理过程,它们的异常表达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2].本研究旨在探讨miRNA家族成员miR-155及miR-2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一、材料和方法1.标本收集:收集2007年7月至2007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住院治疗、资料完整的36例女性乳腺癌的乳腺组织标本,包括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

    关键词:
  • Taurolidine对恶性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作者:王胜;韩林;欧一博;李正伟;陈劲草;雷霆

    我们通过Taurolidine作用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细胞,观察其对GBM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其诱导抑制的机制.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均为美国Gibco公司产品;噻唑蓝(MTT)为Sigma公司产品.2.方法:(1)MTT测定Taurolidine对GBM细胞存活及增殖的影响:GBM胶质瘤细胞株LN18(由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外科实验室提供),实验前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取形态良好、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培养24h后,在酶联免疫检测仪上测各孔540nm(A540)的吸光度值,并计算细胞增殖率.(2)BrdU荧光标记法检测Taurolidine对GBM细胞分裂增殖的影响.(3)镜下观察Taurolidine抑制GBM细胞存活增殖的形态学改变: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的Taurolidine作用恶性胶质瘤LN18细胞后细胞形态学的变化.

    关键词:
  • 硬脑膜导入武靴藤多糖对放射性脑损伤大鼠急性期脑能量代谢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作者:徐震;吕晓皑;李华峰;张昕;竺国充;李徐

    我们采用硬脑膜导入武靴藤多糖的方法,观察其对放射性脑损伤大鼠急性期脑能量代谢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了解其对放射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与分组: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雄性SD大鼠(实验动物合格证:SYXK浙2008-0115)75只,体质量(220±10)g,随机分为A组(硬脑膜导入武靴藤多糖组)、B组(静脉注射武靴藤多糖组)和C组(空白对照组),每组各25只.

    关键词:
  • 骶髂关节脱位骨折特制钉板钢缆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田大为;蔡林;魏任雄;平安松;王冶

    骶髂关节脱位骨折属于骨盆骨折Tile C型,存在垂直与旋转方向的不稳定,常规治疗手段存在手术操作、力学稳定的种种弊端[1].自行设计的骶髂关节特制内固定器材,是由角度钉板和钢缆内固定装置组成.我们通过对尸体骨盆标本造成一侧骶髂关节脱位骨折模型,使用特制内固定器材进行固定,与正常骨盆标本比较,从力学原理上探讨其固定特征.一、资料与方法1.骨盆标本准备:甲醛固定骨盆标本12具.系健康成人防腐湿性骨盆.所有骨盆均留取第3、4、5腰椎、骶尾骨、双侧髋关节、双侧股骨中上段,同时保留骶髂关节六条韧带和髋关节囊及其韧带.所有标本模拟正常人体双足站立中立位,按骨盆实际前倾角大小将L3椎体后倾,截取部分使得腰椎上方呈水平.

    关键词:
  • 胃食管交界部肿瘤与食管裂孔疝68例诊疗分析

    作者:熊智魁

    我们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胃食管交界部肿瘤并行手术治疗患者68例,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68例患者,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52~71岁.病程2~28年.临床表现为胸骨后、剑突下疼痛21例,首发症状为烧心、返酸、打嗝43例,伴发吞咽困难22例.68例患者术后病检腺癌52例,鳞癌16例.2.治疗方法:68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开放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诊断确诊.

    关键词: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吕海涛;刘三光;穆宏凌;刘润田;刘建华;高翔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肝癌生长过程中存在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的激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新鲜的42例肝癌标本、15例同个体癌旁1.0 cm肝组织和15例正常肝组织中VEGF-C的mRNA表达,经GelproAnalyzer 3.1软件分析RT-PCR产物的吸光度(A),计算VEGF-C的A值与内参照基因(GAPDH)A值的比值,作为目的 基因产物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 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正常肝组织中VEGF-C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447±0.0335、0.4195 ±0.0334、0.4019±0.0259,VEGF-C mRNA在3组之间的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在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均有VEGF-C mRNA的表达,但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结论 在肝癌的生长过程中存在未折叠蛋白反应的激活.在肝癌组织中VEGF-C mRNA呈高表达.在肝癌的发生过程中,未折叠蛋白反应可能有重要作用.

  • 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生物力学及临床研究

    作者:陈庄洪;黄卫兵;蔡贤华;张春霞;黄继锋;刘曦明;徐峰

    目的 探讨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及疗效.方法 8具新鲜颈椎标本,对每一标本先后行正常状态、齿状突Ⅱ型骨折、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后路Magerl螺钉内固定术4种状态三维运动范围的测定.并对20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定患者施行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在齿状突与寰椎前结节后方置入颗粒状松质骨.结果 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与后路Magerl螺钉内固定术均明显减少寰枢关节各方向运动范围,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例患者中,1例颈脊髓完全损伤患者,术后1个月死于肺部感染.其余19例病例获得随访,时间7个月~3年,平均18个月,无椎动脉及脊髓损伤,所有病例获得骨性融合.结论 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损伤脊髓或椎动脉的风险较小.

  • 微流控芯片在肿瘤细胞学研究方面的应用

    作者:张妤;余锋;殷正丰

    自1990年瑞士Ciba-Geigy公司研发一种由化学分析所需部件集成的微型器件以来,微流控芯片技术不断发展,现已被广泛应用于DNA分析[1-2]、蛋白质分析[3-4]、细胞分析等研究[5-6],几乎覆盖所有实验室操作流程.微流控芯片把生物和化学等领域所涉及的样品制备、生物与化学反应、分离与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因此又称为"芯片实验室"(Lab on a chip).它充分体现了当今分析设备微型化、集成化与便携化的发展趋势,并且具有快速、高效、高灵敏度、高通量输出、低成本消耗、低样品用量、可在线自动化批量操作等诸多优点,是实验室分析的优良工具[7].

    关键词:
  • 内皮祖细胞:肝癌肝内转移的重要参与者

    作者:余德才;丁义涛

    既往研究证明,肝癌癌旁肝组织区域系富血供区域[1];内皮祖细胞(EPCs)归巢肝癌肝组织并在癌旁富集,且癌旁EPCs与肝癌早期复发呈明显正相关[2];进一步的研究证实,EPCs定向归巢肝硬化组织[3].由此可见,伴发肝硬化的肝组织其特殊的微环境"富血供"为肝癌肝内转移复发提供了良好"土壤",EPCs可能参与肝癌转移复发.现总结既往的研究结果,综合当前相关文献,作出这一假设:EPCs系肝癌肝内转移的重要参与者,以供同道讨论.

    关键词:
  • 肝癌体外培养三维模型的建立

    作者:崔杰峰;陈荣新;唐建华;郭坤;高东梅;陈洁;陈军;刘银坤

    目的 构建能模拟癌细胞从黏附、侵袭到肝内癌巢形成过程的肝癌肝侵袭转移体外实验模型.方法 将肝癌细胞MHCC97H与肝组织片层置于RWV生物反应器进行三维混合培养,收集不同培养时间的混合类组织标本,检测其病理改变及侵袭转移关联基因表达.结果 转移关联基因的表达随病理侵袭进程的不同(癌细胞黏附、侵袭、癌巢形成)而呈不同模式[初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t=-5.847,P<0.01;钙黏蛋白(CDH1),t=3.199,P<0.05;,MMP-7和CD44,相对表达均>2.中期:MMP-2,t=-10.295,P<0.01;趋化因子受体(CXCR4)和骨桥蛋白(SPP1),相对表达>2和>1.7.后期:CXCL12,和=-4.412,P<0.05].结论 该模型较好地模拟了肝癌肝侵袭转移的病理全过程,有助于侵袭转移病理阶段的认识及"过程"关键蛋白筛查.

  • 食管癌易感性与白细胞介素-8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作者:刘超;马少君;张文波;顾海勇;丁国文;陈锁成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8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生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小片段扩增子法分析351例食管癌和384例非肿瘤对照IL-8基因多态性,计算各种基因型的食管癌发生风险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IL-8-251(A/T)多态3种基因型TT、AT、AA在食管癌组和非肿瘤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39.9%(IT)、54.7%(AT)、5.4%(AA)和43.8%(TT)、45.3%(AT)、10.9%(AA),与携带IL-8-251TT基因型的个体比较,IL-8-251 AA等位基因型可以减少46%食管癌的发病风险.结论 IL-8-25l(A/T)基因多态性AA基因型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mRNA和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病理生物学意义

    作者:冯军国;郑树涛;刘辉;刘涛;林仁勇;卢晓梅

    目的 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从mRNA和蛋白两个水平检测ESCC中Cdc4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22对新鲜ESCC与癌旁正常组织中,Cdc42 mRNA在ESCC中的表达量(0.21±0.14)显著高于其在癌旁正常组织中(0.16±0.12)的表达(P<0.05);Cdc42蛋白在ESCC中的表达量(0.83±0.35)高于其在癌旁正常组织中(0.75±0.24)的表达;在175对ESCC中,Cdc4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3.7%(129/175),高于其在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62.9%(110/175,P<0.05).此外,Cdc42的表达与ESCC患者的年龄、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05).结论 Cdc42可能参与ESCC发生及转移的过程.

  • 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阻断剂对在体大鼠肺缺血后处理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祁海杰;夏军;王志维;戴飞锋;徐鹏;罗彬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IPO)对大鼠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及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在缺血后处理效应中的作用.方法 将Wistar大鼠35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组)、缺血再灌注损伤+5-羟基葵酸盐组(I/R+5-HD组)、缺血后处理+5-羟基葵酸盐组(IPO+5-HD组).观察各组肺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湿/干比值(W/D)以及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I/R组与Sham组比较MDA含量增加[(5.07±1.60)nmol/mg prot比(1.43±0.41)nmol/mgprot,P<0.01],SOD活性减低[(12.38±2.24)U/mg prot比(45.51±5.42)U/mg prot,P<0.01],W/D比值增高(5.45±0.82比3.05±0.47,P<0.01),肺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明显受损;IPO+5-HD组与IPO组比较MDA含量增加[(3.74±0.71)nmol/mg prot比(2.60±0.43)nmol/mg prot,P<0.01],SOD活性减低[(22.91±2.71)U/mg prot比(28.74±2.03)U/mg prot,P<0.01],W/D比值增高(4.64±0.79比3.89±0.60,P<0.01),肺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明显受损;IPO组与I/R组比较,肺组织MDA含量减少[(2.60±0.43)nmol/mg prot比(5.07±1.60)nmol/mg prot,P<0.01],SOD活性增高[(28.74±2.03)U/mg prot比(12.38±2.24)U/mg prot,P<0.01],W/D比值减低(3.89±0.60比5.45±0.82,P<0.01),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轻于I/R组;I/R+5-HD组与I/R组比较,肺组织MDA含量[(5.14±1.30)mol/mg prot比(5.07±1.60)mol/mg prot,P>0.05)、SOD活性[(11.65±1.82)U/mg prot比(12.38±2.24)U/mg prot,P>0.05]、W/D比变化(5.54±0.61比5.45±0.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无明显差异.IPO+5-HD组的各项指标介于IPO组和I/R组之间.结论 缺血后处理能减轻大鼠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mitoKATP参与了肺缺血后处理效应.

  • 食管鳞癌与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3及其DNA甲基化的关系

    作者:陈剑锋;涂远荣;肖仁栋;李旭;林敏

    目的 检测食管鳞癌(ESCC)组织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3(SOCS3)的DNA甲基化、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其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Real-Time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43例食管鳞癌组织中SOCS3的DNA甲基化、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与相应的癌旁正常食管组织进行对照研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1)食管鳞癌组织SOCS3 DNA甲基化的阳性率(79.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4.0%,P<0.01);(2)食管鳞癌组织SOCS3 mRNA相对表达强度比值(0.53±0.3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1.15±0.44,P<0.01),食管鳞癌组织中甲基化组的SOCS3 mRNA表达(0.45±0.24)显著低于非甲基化组(0.86±0.29,P<0.05);(3)食管鳞癌组织SOCS3蛋白表达(1.66±0.22)显著低于癌旁组织(1.83±0.15,P<0.01),食管鳞癌组织中甲基化组SOCS3蛋白表达(1.61±0.21)显著低于非甲基化组(1.87±0.15,P<0.01);(4)在TNM分期中Ⅲ期组表达均低于Ⅰ~Ⅱ期组(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也都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未发现其在性别、年龄、家族史、吸烟史中有明显差异(P>0.05);(5)食管鳞癌组织中SOCS3mRNA表达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级别呈正相关(0.301<r<1,P<0.05),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1<r<-0.301,P<0.05).结论 食管鳞癌组织中SOCS3 DNA甲基化阳性率高,导致SOCS3基因表达下调,与食管鳞癌的分化、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 半乳糖凝集素1在CD133+肺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和功能

    作者:周雪峰;但攀;张力;朱少平;赵金平

    目的 观察肺腺癌CD133+细胞中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的表达和功能.方法 磁珠分选出9例患者肺腺癌中CD133+细胞并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分选效率,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D133+细胞中或上清液中Galectin-1的表达,Galectin-1小干扰RNA(siRNA)转染CD133+细胞后检测其对肿瘤细胞生长以及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予裸鼠皮下注射Galectin-1 siRNA转染后的CD133+细胞并观察肿瘤的生长.结果 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磁珠分选出的细胞中CD133+细胞率为92.6%.f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Galectin-1在CD133+细胞中的表达量分别是CD133-细胞中的1.748倍和1.135倍.体外显示发现下调CD133+细胞中Galectin-1表达后肿瘤细胞的增殖率为(36.75±1.35)%,对照组为(92.31±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lectin-1在肺腺癌干细胞中高表达,并能促进肺腺癌干细胞的生长增殖.

  • 家犬无搏动供体心脏耐受热缺血时限的研究

    作者:章庆春;尹海辉;严中亚;吴岳恒;肖学钧

    目的 观察无博动供体(NHBDs)心脏可耐受热缺血的时限.方法 通过窒息法和放血法获得不同热缺血时间的家犬NHBDs心脏,以无热缺血心脏为对照组,其他各时间段为实验组,NHBDs心脏在4℃HTK液中保存2 h后进行原位心脏移植,供心复跳后继续辅助循环60min后撤机.监测再灌注3 h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再灌注3 h后心脏组织含水量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窒息法获得的家犬NHBDs心脏能耐受的热缺血时间为16 min,热缺血17 min为其功能转折点;放血法获得的家犬NHBDs心脏能耐受的热缺血时间为27min,热缺血28min为其功能转折点.在热缺血安全时限点获得的NHBDs心脏用于移植后,窒息法NHBDs心脏的左室舒张功能(-dp/dtmax)要低于放血法NHBDs心脏(1361.68±231.47比1641.68±192.47,P<0.05),但两者在左室收缩功能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窒息法和放血法获得的家犬NHBDs心脏在耐受热缺血时都存在功能转折点,两者之间相差有11min.在热缺血安全时限内保存2 h的犬NHBDs心脏均成功用于移植,这为NHBDs心脏的初步活性判断提供实验依据.

  • 食管癌易感性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作者:程晓丽;陈自平;徐昌青;宁涛

    目的 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3个位点基因型及单倍型频率分布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205例食管癌患者(男113例,女92例)和205例与病例组同性别、同年龄的正常对照者CTLA4基因第一外显子区+49A/G、启动子区-1661A/G和-1772A/G位点的基因型,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进行基因多态性、单倍型与食管癌易感性的相关分析.结果 CTLA4+49位点基因型AG和AA均增加食管癌发病风险(P<0.01,OR=2.280;P<0.O1,OR=2.192).-1661位点AG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也高于对照组(P<0.01,OR=1.848),而GG基因型在两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72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倍型分析显示AAG单倍型可增加食管癌的风险(P<0.01,0R=5.035),而GAA单倍型则降低食管癌风险(P<0.01,0R=0.413).结论 CTLA4基因+49A/G和-1661A/G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相关,单倍型分析进一步证实AAG单倍型为食管癌的危险因素,而GAA单倍型是其保护因素.

  • 人工低温对猪肺血管阻力的影响

    作者:张双林;赵松;徐敬;赵文增;董彦军;廖秋明

    目的 模拟人工低温,并对低温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分析.方法 体表降温法建立人工低温模型,降温到32℃.检测降温前后主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左房压、肺动脉压、肺动脉血流量等指标.比较37℃、32℃各项指标.按"肺血管阻力=80×(肺动脉平均压-左房平均压)/心输出量"公式计算肺血管阻力.结果 37℃时,肺血管阻力为(42.100±22.290)kPa·s/L,32℃时为(61.463±29.454)kPa·s/L(P<0.01).结论 低温治疗能够引发肺血管阻力升高,进而引发肺功能障碍.

  • 羊水降温诱导低温阻断主动脉对胎羊脑部的影响

    作者:许刚;庄建;周成斌;陈寄梅;岑坚正

    目的 观察不同温度下阻断主动脉对胎羊脑部的影响,寻求一种安全的胎羊心脏手术操作平台.方法 14只孕羊,通过改变羊水温度来改变胎羊的体温,对比不同温度下阻断主动脉对胎羊脑部影响的不同,判断低温是否会对缺血、缺氧的胎脑提供保护作用.结果 常温组胎羊有1只死亡.胎羊血压基本稳定,阻断主动脉后血压下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羊心率平稳,各时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羊血中肌酸磷酸激酶脑型同工酶BB(CKBB)、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B蛋白都进行性升高,常温组比低温组上升得快,幅度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胎羊心脏进行手术操作,会对胎羊脑部会造成伤害,通过宫内羊水降温然后进行胎羊心脏手术,可以减轻这种损害.

    关键词: 脑保护
  • 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强;王新帅;陈书昌;高社干;王玉峰;冯笑山

    目的 探讨人类染色体端粒酶(hTERC)基因在食管癌及各相关组织中的表达及其l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食管正常组织45例、Ⅰ度不典型增生组织27例、Ⅱ/Ⅲ不典型增生组织22例、癌组织55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各组织中hTERC基因的表达.结果 hTERC基因在食管正常组织、Ⅰ度不典型增生组织、Ⅱ/Ⅲ度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0%、25.9%、54.5%及90.9%,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前病变及癌基因平均拷贝数分别为2.19±0.11、2.35±0.30及2.64±0.27,显示出扩增趋势.食管癌组织中hTERC基因表达在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大体类型、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TERC基因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远端缺血预处理在婴幼儿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心肺保护作用

    作者:王喜明;张艳霞;金振晓;易定华;法宪恩;赵根尚

    目的 观察远端缺血预处理对婴幼儿心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远端缺血预处理组(RIPC组)和对照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后,超滤结束时,ICU1、3、6、12、24 h采集血标本,测定肌钙蛋白I(cTnI)浓度,记录动脉血氧分压、气道阻力、氧和指数、肺顺应性.结果 术后RIPC组血清cTnI升高水平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PC组ICU 3 h血清cTn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0.8±8.5比16.3±15.9,P<0.01).ICU时间RIPC组高于对照组[(4±2)d比(3±1)d,P<0.05).结论 远端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对肺功能未产生有利影响.

  • 槲皮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离体心脏的作用

    作者:甘政;万丽丽;周诚;夏家红

    目的 观察槲皮素(Quercetin)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离体大鼠心脏的作用.方法 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给药对照组(Control+Que);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再灌注给药组(I/R+Que),行Langendorff心脏灌注,给药组预防性给予槲皮素(5 μmol/L).监测各组心功能(±dp/dtmax),比较再灌注1 h心肌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OX2)、一氧化氮合酶(iNOS、eNOS)表达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I/R组与Control组比较心功能显著降低(分别为18.91±3.38、-22.43±8.84和60.65±11.65、-56.62±8.49,P<0.01),NOX2、iNOS、eNOS mRNA(分别为0.1590±0.0539、0.0897±0.0236、0.0154±0.0061和0.0247±0.0070、0.0377±0.0135、0.0091±0.0033,P<0.05)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增加,心肌超微结构严重损伤;与I/R比较I/R+Que组(45.77±8.05,-42.10±8.71)显著增强心功能(P<0.01),显著降低NOX2、iNOS、eNOS mRNA(分别为0.0864±0.0358、0.0445±0.0104、0.0085±0.0032,P<0.05)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减轻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结论 在离体水平预防性给予槲皮素能够显著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大鼠心肌造成的损伤,保护心脏.

  • 活性氧簇在心肌缺血后处理抗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田轶魁;董福强;张鑫;梁德刚;付强;魏民新

    目的 观察活性氧簇(ROS)在缺血后处理抗心肌细胞凋亡机制中的作用,探讨ROS在缺血后处理机制中对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雄性成年Wistar大鼠(体质量240~28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缺血后处理组及缺血后处理+N-(2-巯基丙酰基)-甘氨酸(MPG)组.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比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及bcl-xL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STAT3水平.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比较,缺血后处理显著上调再灌注后bcl-2(42.4±5.6比8.6±2.4,P<0.05)及bcl-xL(19.9±3.2比9.6±2.5,P<0.05)水平,抑制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37.8±4.0比56.9±6.0,P<0.05).缺血后处理+MPG组较缺血后处理组bcl-2(10.5±2.1比42.4±5.6,P<0.05)及bcl-xL(9.9±2.3比19.9±3.2,P<0.05)水平显著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比率显著升高(55.7±7.7比37.8±4.0,P<0.05).缺血后处理显著上调再灌注后磷酸化STAT3水平(0.27±0.02比0.43±0.08,P<0.05).缺血后处理前使用MPG显著降低STAT3磷酸化水平(0.27±0.04比0.43±0.08,P<0.05),抑制JAK2-STAT3通路活性.结论 ROS在缺血后处理抗心肌细胞凋亡作用中具有重要作用.缺血后处理可能通过氧化还原信号激活JAK2-STAT3通路,并进一步调节STAT3下游bcl家族抗凋亡蛋白表达水平而发挥抗凋亡作用.

  • 抑制骨桥蛋白表达降低肺癌侵袭和增殖的机制

    作者:孙冰生;张真发;王长利

    目的 探讨抑制骨桥蛋白(OPN)表达降低肺癌细胞株A549侵袭、增殖的机制.方法 构建针对人OPN mRNA干扰质粒pENTRTM/U6-INF(pINF-1)及对照质粒pENTRTM/U6-CTR(pCTR),将其转染A549细胞,Western blot测定OP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和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明胶酶谱检测MMP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1.20±0.15)比较,转染72 h后pINF-1组OPN蛋白表达(0.15±0.04)下降87%,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pINF-1组细胞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磷酸化丝裂原细胞外激酶(pMEK)和MMP-2的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MP-9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胶酶谱结果同样表明pINF-1组MMP-2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 抑制OPN的表达降低肺癌细胞株A549侵袭力和增殖的机制可能与抑制MAPK信号通路和MMP-2的表达有关.

  • 山楂叶总黄酮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功能的影响

    作者:白育庭;闵清;查文良

    目的 观察山楂叶总黄酮(HLF)对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测定法,观察HLF对高浓度KCl(6×10-2mol/L)和去甲肾上腺素(NE,1×10-6mol/L)预收缩的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作用;并观察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1×10-5mol/L)和吲哚美辛(1×10-4mol/L)对其作用的影响.结果 HLF(5×10~50×10-3g/L)对高浓度氯化钾(KCl,6×10-2mol/L)预收缩的内皮完整或去内皮的血管环均无明显作用(P>0.05);对去甲肾上腺素(NE,1×10-6mol/L)预收缩的血管环产生内皮依赖性的舒张作用(P<0.01);HLF对NE预收缩血管的舒张作用能被L-NAME(1×10-5 mol/L)显著阻断(P<0.01),而不能被吲哚美辛(1×10-4mol/L)阻断(P>0.05).结论 HLF对胸主动脉血管有舒张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受体操纵的钙通道(ROC)的激活而直接抑制细胞外钙内流降低细胞内Ca2+浓度而起作用的;HLF的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可能与血管内皮一氧化氮(NO)合成有关.

  • 兔肺VX2肿瘤手术切除模型中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和意义

    作者:陈少慕;黄海涛;何靖康;李忠诚;马海涛

    目的 观察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在兔肺VX2肿瘤手术切除模型中的变化.方法 将30只纯种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3组.A组:建立兔肺VX2肿瘤手术切除模型;B组:建立兔肺VX2肿瘤模型,不进行肿瘤切除术;C组:不建立兔肺VX2肿瘤模型,仅行兔肺叶切除术.3组实验兔在相同的时间点抽取外周血,经流式细胞仪分析测定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结果 兔在种植肿瘤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增高(P<0.01);手术切除兔肺VX2肿瘤后15 d和30 d,实验兔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较术前下降(P<0.05),而不进行肿瘤切除的实验兔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持续增高(P<O.05).结论 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升高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手术切除肿瘤可减少肿瘤负荷,有利于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的恢复.

  • K-ras突变导致肺癌细胞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耐药的机制

    作者:杨帆;陈克终;刘宏伟;隋锡朝;姜冠潮;王俊;李剑锋

    目的 比较不同细胞株引入K-ras突变质粒前后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传导通路活性的变化,探讨K-ras突变对于EGFR抑制剂耐药的机制.方法 通过噻唑蓝(MTF)比色法检测HCC827及H292细胞在转染K-ras基因前后的EGFR下游AKT及STAT通路抑制剂敏感性变化,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GFR下游通路激活状态变化.结果 转染后HCC827细胞对于AKT和STAT通路抑制剂敏感性仅下降1.9和5.3倍,H292细胞对于AKT和STAT通路抑制剂敏感性仅下降3.0和2.5倍,远低于吉非替尼敏感性下降程度,转染K-ras的HCC827细胞AKT通路和STAT3通路持续激活,而转染K-ras的H292细胞AKT通路和STAT3通路的活性降低.结论 K-ras导致EGFR抑制剂耐药的原因可能还存在其他耐药机制,携带EGFR基因突变或野生型的肺癌细胞中,K-ras突变对于AKT和STAT通路的影响可能存在不同.

  • 转化生长因子-β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增殖作用

    作者:胡伟;胡祎;周昆;王跃斌;夏宗江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人肺癌细胞株A549中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抑制组50例和促进组50例两个方面验证TGF-β对肺癌细胞株A549的促增殖作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速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早晚期凋亡和细胞增殖状态.结果 经过siTGF-βR2处理的细胞,细胞增殖率为(91.8±2.3)%,增殖能力明显减弱;而经过rhTGF-β处理的细胞,细胞增殖率为(112.8±5.6)%,增殖能力则明显增强.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各组的凋亡率分别为:空白组(6.81±0.11)%,随机干扰siRNA组为(6.75±0.12)%,rhTGF-β1组为(6.10±0.10)%,siTGF-βR2组为(7.77±0.09)%,LY294002组为(7.82±0.14)%.结论 TGF-β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增殖.

  • 辛伐他汀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肺泡Ⅱ型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冯冬杰;蒋峰;张帅;武雅琴;胡振东;尹荣;许林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长期存活模型中肺泡Ⅱ型细胞(ATⅡ)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长期存活模型,将实验动物分成3组:假手术组(Ⅰ组,仅予开胸,n=36)、缺血再灌注组(Ⅱ组,予左侧肺门阻断1 h后开放,n=36)、辛伐他汀组(Ⅲ组,术前3 d开始予辛伐他汀每天5 mg/kg灌胃持续应用至处死,余处理同Ⅱ组,n=36).分别于开胸后及缺血再灌注后0 h、4 h、1 d、3 d、7 d收集血及左肺组织标本,检测如下指标:血氧分压(PaO2)、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肺组织肺泡表面活性物质C(SP-C)表达及SP-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荧光双染检测ATⅡ的增殖.结果 成功建立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长期存活模型.与Ⅱ组比较,Ⅲ组MPO值、PaO2值以及SP-C的mRNA相对值在缺血再灌注4 h和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余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C/PCNA免疫荧光双染显示,Ⅲ组在缺血再灌注后1 d ATⅡ增殖水平较Ⅱ组明显增高.结论 ATⅡ细胞是辛伐他汀保护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新靶点,促进其增殖是辛伐他汀发挥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 RNA干扰下调Caveolin-1基因对大鼠肺水肿的影响

    作者:李卫;吴晓峰;赵远党

    目的 观察RNA干扰(RNAi)下调大鼠肺脏Caveolin-1基因表达对其肺脏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1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阳离子脂质体为载体,将生物合成的Caveolin-1小干扰RNA(siRNA)及Caveolin-1 siRNA阴性对照链按0.4、0.8、1.2 mg/kg3个剂量梯度分别注入大鼠双侧肺脏,注射后24、48、72 h 3个时间点以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肺脏Caveolin-1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aveolin-1基因表达,Westernblot检测水通道蛋白(AQP)-1的表达.胸部透视观察肺水肿情况.以1.0 ml/kg标准将1%伊文氏兰经尾静脉注射入体内后,取肺中叶浸浴甲酰胺中,分光光度计检测620 nm处吸光度(A值).结果 实验组72 h时Caveolin-1基因沉默率约为85%,实验组AQP-1表达变化不明显;对照组3个浓度梯度间Caveolin-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透显示实验组肺叶密度增高,在3个浓度梯度分别转染72 h后,甲酰胺A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 Caveolin-1蛋白是调控肺水肿形成的重要因素,且其调控作用不通过AQP-1途径.

  • 加强胸心外科的支架治疗研究

    作者:高尚志

    自介入治疗问世以来,至今已在各级医疗单位普遍开展.临床很多学科的专科均有介入治疗这一手段.其中,"支架植入"治疗各种疾病是介入治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时间的进展,各专科置入支架的途径已由通常采用的经血管穿刺置入支架,逐渐开展为手术中置入、通过内镜或腔镜置入等多种方式植入支架.目前心胸外科疾病采用支架治疗[联合手术(手术+介入)或通过手术、内镜、腔镜置入支架]亦日益广泛.其具有损伤小、痛苦少、康复快、瘢痕小等优点.显然,采用这项治疗措施有其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下面就几项热门内容举例于后.

    关键词:
  • 外科临床研究的医学伦理学问题

    作者:汪谦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面对病人实施的各项医疗活动中,尤其是临床试验研究中,不得不关注医学伦理学问题.临床试验研究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以人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一项新的诊治技术(如外科一种新的术式)或一种新型药物是否可以在临床应用,对该项技术或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客观的评价.对于参与临床研究的受试者来说,其权利理应得到尊重与保护,这就涉及到医学伦理学问题.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的兴起,强调任何医疗决策都应遵循和应用科学的证据,无疑这对临床研究的伦理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涉及的医学伦理问题亦就愈显突出.现针对近年外科临床的科研现状,综合文献资料浅谈外科临床研究中应注意的医学伦理学问题.

    关键词:
  • 我国实验外科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

    作者:杨镇

    实验外科(experimental surgery)是外科学的基础与先导,是联系基础医学和外科临床的"纽带"与"桥梁".动物实验和前瞻性的外科临床研究均属于实验外科的范畴.一、转化医学是当前我国实验外科的中心工作转化医学(translation medicine)强调把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为能够为临床所使用的技术、方法.实际上,转化医学就是从实验室到病床(bench to bedside),再从病床到实验室(bedside to bench).将实验室发现应用于临床实践已经成为生物医学研究者的首要目标,大化地实现将基础研究的成果真正惠及普通老百姓,这是未来医学发展的趋势.转化医学致力于突破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的壁垒和鸿沟,无疑对解决我国当前存在的健康问题以及提高重大疾病防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华实验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