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중화실험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030
  • 国内刊号: 42-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8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杨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SR1001抑制白细胞介素-17相关炎性反应减缓小鼠腹主动脉瘤进展的研究

    作者:王淑霞;肖杰;陈星;杨传蕾;陈卫强;魏战杰

    目的 探讨SR1001药物干预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载脂蛋白E(ApoE-/-)小鼠实验性腹主动脉瘤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5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AngⅡ模型组(Control组)和AngⅡ+SR1001治疗组(SR1001组).所有小鼠从术前1~28 d均接受0.5%二甲基亚砜(DMSO)或SR1001溶液腹腔注射治疗,各组小鼠分别于术后第0、14、28天对小鼠进行腹主动脉直径超声测量,评估腹主动脉瘤形成情况.术后第28天收取小鼠腹主动脉,进行弹性纤维染色(EVG)、免疫荧光染色[anti-CD4、白细胞介素-17(IL-17)]等组织学分析、Western blot蛋白检测相关炎性因子如IL-17、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结果 (1)与Control组比较,SR1001组的腹主动脉瘤的形成率显著降低(33.3%比73.3%,x2=4.821,P=0.028)及腹主动脉直径显著减小[(1.39 ±0.06) mm比(1.98±0.11) mm,P=0.009].与Sham组比较,SR1001组腹主动脉直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1.39 ±0.06) mm比(1.07 ±0.08) mm,P=0.064].(2)通过EVG染色组织学分析,与Control组比较,SR1001组通过SR1001药物干预明显地保护了血管壁结构(P=0.018).(3)与Control组比较,SR1001组中腹主动脉组织中CD4 +/IL-17+细胞(Th17细胞)的浸润明显地减少.(4)与Control组比较,SR100组炎性因子IL-17、MCP-1、IFN-γ的蛋白表达得到明显抑制(分别P=0.008、0.016、0.023).结论 SR1001干预由AngⅡ诱导的ApoE-/-小鼠实验性腹主动脉瘤模型可以有效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及炎性细胞浸润,有效地保护血管组织,减缓实验性腹主动脉瘤的发展.

  • 聚合酶Ⅰ和转录物释放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水平和对迁移侵袭的影响

    作者:庄正陵;丁俊辉;刘江涛;柳洪周;魏磊;刘洋;魏琳

    目的 探讨聚合酶Ⅰ和转录物释放因子(PTR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功能.方法 使用干扰RNA质粒构建的方法构建2条短发卡RNA(shRNA)s和1条对照shRNA,构建成功后进行空白组、对照组、2组实验组(A组、B组)的转染,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RCR)进行目的PTRF的基因水平检测,同时使用蛋白印迹的方法(Western blot)进行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然后对A549细胞株进行划痕实验和细胞侵袭实验(Transwells),比较沉默PTRF后对细胞株迁移和侵袭的能力的影响.结果 癌旁组织的PTRF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03、0.016).shRNA-A组和shRNA-B组PTRF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9、0.012).shRNA-A组和shRNA-B组PTRF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0.005).转染A549后,使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进行比较,shRNA-A组和shRNA-B组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出现明显的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8、0.029和P=0.024、0.038).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通过抑制PTRF的表达促进迁移侵袭.

  • 微小RNA-338-3P靶向调节鞘氨醇激酶2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

    作者:艾宁;吴晓慧;杨光;殷风华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NA,miR)-338-3p与肝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经手术切除并病理证实的39例原发性肝癌组织标本及对应的21例癌旁组织标本,细胞培养肝癌细胞,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组织及细胞中的miR-338-3p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集落形成试验测定miR-338-3p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检测miR-338-3p的靶点.结果 肝癌细胞和组织中miR-338-3p的表达均降低(1.37±0.05、0.95±0.03、1.15±0.09比3.38±0.11,t=5.235,P=0.019;0.89±0.08比2.03±0.05,t=3.535,P=0.008),miR-338-3p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增强抑制了克隆的形成和细胞增殖.此外,miR-338-3p靶向调节鞘氨醇激酶2(SpHK2),SpHK2沉默对肝癌细胞中miR-338-3p的过表达具有相同的影响.SpHK2在3'非翻译区的过表达显著增强了miR-338-3p在肝癌细胞中的生长抑制作用.结论 miR-338-3p可以通过靶向调教SpHK2来影响肝癌的发展.

  • 微小RNA-145靶向蛋白激酶B3调节甲状腺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机制

    作者:张建祥;马艳梅;张素琴;王芳;李建华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NA,miR)-145及蛋白激酶Bγ(Akt3)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miR-145靶向Akt3调节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手术切除的49例新鲜甲状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miR-145和Akt3的表达,分析Akt3与miR-145表达之间的关系.以甲状腺癌细胞株(TPC-1)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噻唑蓝(MTT)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miR-145对甲状腺癌细胞生长、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Akt3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进行.结果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结果显示,甲状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145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65 ±0.33和3.13 ±0.53,Akt3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96±0.85和0.83±0.3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TPC-1细胞和原发性甲状腺滤泡细胞miR-145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91 ±0.57和3.47 ±0.59,Akt3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62±1.04和0.76±0.3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转染抗miR-145的TPC-1细胞吸光度(A)570增加为迅速,转染miR-145类似物的TPC-1细胞A570上升慢(P =0.000).与未转染TPC-1细胞和仅采用脂质体2000转染的TPC-1细胞比较,抗miR-145转染细胞侵袭细胞数显著增加(P =0.000),而miR-145类似物转染的TPC-1细胞侵袭数量显著降低(P =0.000).miR-145类似物转染与未转染的TPC-1细胞磷酸化Akt(p-Akt)和Akt-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抗miR-145转染TPC-1细胞.结论 miR-145能够靶向下调Akt3表达水平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 磷酸肌醇4磷酸调控RhoA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87侵袭迁移的作用

    作者:玄承敏;金明卫;安琪;王磊

    目的 通过过表达或沉默磷酸肌醇4磷酸(PI4P)在人脑胶质瘤细胞U87中,了解PI4P对人脑胶质瘤U87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探索PI4P在人脑胶质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LV-Helper1、LV-Helper2、pWPXLd-PI4P、pLL3.7-shPI4P包装pWPXLd-PI4P及pLL3.7-shPI4P慢病毒;pWPXLd-puro、pWPXLd-PI4P、pLL3.7-Scramble、pLL3.7-shPI4P慢病毒侵染U87细胞,构建U87-GFP(过表达PI4P细胞系对照组/A1组)、U87-GFP-PI4P(过表达PI4P细胞系实验组/A2组)、U87-Scramble(沉默PI4P细胞系对照组/B1组)、U87-shPI4P(沉默PI4P细胞系实验组/B2组)细胞系;应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免疫印迹实验检测PI4P及RhoA的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包装了pWPXLd-puro、pWPXLd-PI4P、pLL3.7-Scramble、pLL3.7-shPI4P慢病毒;构建了U87-GFP(过表达PI4P细胞系对照组)、U87-GFP-PI4P(过表达PI4P细胞系实验组)、U87-Scramble(沉默PI4P细胞系对照组)、U87-shPI4P(沉默PI4P细胞系实验组)细胞系;过表达PI4P后,U87-GFP-PI4P细胞系侵袭个数为(197.69±2.08)个,而U87-GFP系侵袭个数为(120.00±2.64)个,迁移个数分别为(70.00±0.58)、(50.00±1.02)个;沉默PI4P后,U87-shPI4P细胞系及U87-Scramble细胞系的侵袭个数分别是(79.67±1.53)、(117.00±2.00),迁移个数分别为(19.33±2.08)、(46.67±1.52)个,过表达PI4P后侵袭迁移能力明显增强(t=39.960,P=0.000;t=33.150,P=0.000),沉默PI4P后,U87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显著减弱(t=25.700,P=0.000;t=18.340,P=0.000);过表达PI4P后,RhoA表达水平升高(t=17.270,P=0.000),沉默PI4P后Rho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t=35.120,P=0.000).结论 在人脑胶质瘤U87细胞中,PI4P通过调节RhoA蛋白表达水平,调节人脑胶质瘤U87细胞的侵袭迁移,为脑胶质瘤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研究及治疗靶点.

  • 射频消融对肝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的治疗效果

    作者:程远;杨和君;沈佳佳;江艺;潘凡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对肝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用10条成年雄性比格犬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外科手术暴露加92式训练手枪射击的方法致肝左叶火器伤,致伤后置于海水中浸泡5 min.打捞出水后采用射频消融技术进行肝脏止血.记录犬生存时间,统计存活率;监测致伤前和海水浸泡后的肛温变化;检测致伤前、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和术后第14天的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犬均存活至术后第14天,存活率为100%.经海水浸泡后肛温显著下降(P=0.000).在致伤前、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和术后第14天的静脉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81、0.264、0.070).术后第3天谷丙转氨酶水平显著高于致伤前(P=0.000),术后第7天指标较术后第3天显著下降(P=0.000)但仍高于致伤前(P=0.000),至术后第14天恢复正常水平(P=0.218);术后第3天谷草转氨酶水平较致伤前显著升高(P =0.002),至术后第7天即恢复正常水平(P=0.290);术后第3天白蛋白浓度显著低于致伤前(P=0.005),至术后第14天仍未恢复(P =0.010).结论 成功建立肝脏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的大型动物模型,并证实射频消融止血对此类创伤具有确切疗效.

  • 转化生长因子-β1通过诱导Wnt信号通路调节胃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作者:解刚强;范永刚;王伟;翟景明;姚国良;张贝克;刘可峰;封冰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胃癌细胞对Wnt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 对胃癌细胞MGC803使用5、10、20 ng/ml TGF-β1重组蛋白诱导及TGF-β1小干扰RNA(siRNA)重组质粒基因沉默,Western blot方法检测Wnt通路中与胃癌发生与进展相关的蛋白表达,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GF-β1诱导的胃癌细胞中,Wnt3a、β-连环蛋白(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表达量随TGF-β1重组蛋白浓度升高而上升(Wnt3a对照组:1.000±0.046;5 ng/ml实验组:1.233±0.033,P=0.025;10 ng/ml实验组:2.233±0.122,P=0.001;20 ng/ml实验组:3.200 ±0.151,P=0.000.β-catenin对照组:1.000±0.035;5 ng/ml实验组:1.867±0.120,P=0.003;10 ng/ml实验组:2.200±0.153,P=0.002;20 ng/ml实验组:1.967±0.120,P=0.002.Cyclin D1对照组:1.000±0.029;5 ng/ml实验组:1.100±0.100,P=0.435;10 ng/ml实验组:3.167±0.176,P=0.000;20 ng/ml实验组:2.867±0.203,P=0.001).而沉默TGF-β1基因导致wnt3a、β-catenin、Cyclin D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Wnt3a对照组:1.000±0.040;实验组:0.400±0.058,P=0.002.β-catenin对照组:1.000±0.046;实验组:0.467±0.033,P=0.001.Cyclin D1对照组:1.000±0.029;实验组:0.333±0.088,P=0.003).结论 TGF-β1对胃癌细胞内的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起正性调节作用,可通过激活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调节胃癌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过程.

  • 沉默Apollon对乳腺癌MCF-7/顺铂细胞的顺铂耐药性影响

    作者:吴珏堃;刘义;蔡建业

    目的 观察Apollon对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顺铂(DDP)的顺铂耐药性影响.方法 采用小于扰RNA(siRNA)瞬时转染技术沉默Apollon;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顺铂(10、20、40、80、100 μmol/L)对转染后细胞24 h的增殖抑制作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转染后MCF-7/DDP细胞中相关基因mRNA的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中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在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DDP中Apollo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MCF-7细胞的(1.70 ±0.21)倍(P=0.007)和(2.23±0.33)倍(P=0.003);转染Apollon siRNA后的MCF-7/DDP与未转染组比较,对顺铂的敏感性增强,顺铂半数抑制浓度(IC5.)由(81.39 ±3.67) μmol/L,下降到(33.24±2.01) μmol/L(P=0.002);转染后细胞中Apollon、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mRNA及蛋白水平相较于未转染细胞均出现明显下降,分别为未转染细胞的(0.43±0.16)倍(P =0.005)、(0.54 ±0.10)倍(P =0.006)和(0.23 0.08)倍(P=0.003)、(0.44±0.20)倍(P=0.005);采用lμmol/L WAY-262611处理转染后的细胞,Apollon mRNA及蛋白水平无明显改变(P=0.890、0.730),β-catenin mRNA[(1.91 ±0.23)倍(P=0.004)]及蛋白水平[(2.21±0.31)倍(P=0.002)]显著升高.结论 沉默Apollon能增加乳腺癌耐药细胞MCFG/DDP对顺铂的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β-catenin表达水平有关.

  • 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在胃癌细胞衰老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杨佳;王辉;张涛;陈炜;刘磊

    目的 探讨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胃癌AGS细胞衰老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的机制.方法 胃癌AGS细胞,慢病毒转染沉默EZH2基因,衰老相关性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计数细胞异染色质位点(SAHF)数目,计数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p21和p53表达水平.结果 沉默EZH2后,胃癌细胞SA-β-gal染色阳性率及SAHF阳性细胞百分比增加,SA-β-gal染色阳性率从(4.83±0.71)%增加至(35.22±2.67)%,而SAHF阳性细胞百分比从(5.20±1.48)%增加至(25.68±2.53)%;流式细胞检测显示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对照组为(41.20±3.70)%,沉默EZH2后增加至(57.60±2.97)%;p21和p53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其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2.18±0.29)倍及(3.06 ±0.28)倍.加入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处理EZH2沉默细胞,可见SA-β-gal染色阳性率及SAHF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明显下降,分别由(40.06±3.89)%降至(26.44±3.82)%和(32.38±3.89)%降至(20.48±3.44)%;流式细胞计数提示G0/G1期、S期和GJM期细胞百分比均发生显著变化,G0/G1期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7.15±3.16)%和(56.03±5.29)%,S期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0.63±2.97)%和(32.25±3.35)%,而G2/M期细胞百分比分别为(44.28±3.16)%和(28.37±3.17)%.结论 沉默EZH2能够通过调控p53、p21蛋白促进胃癌细胞衰老,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引起周期停滞后,需要mTOR相关信号通路驱动衰老转化.

  • 钙调蛋白抑制剂N-(6-氨基己基)-5-氯-1-萘磺酰胺通过逆转上皮-间充质转化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侵袭、迁移

    作者:苑锋;李涛;刘沛东;童鹿青;易立;海龙;陶震楠;马海文;解杨;刘宇恒;杨学军

    目的 探讨钙调蛋白(CaM)抑制剂N-(6-氨基己基)-5-氯-1-萘磺酰胺(W-7)通过逆转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抑制胶质母细胞瘤(GBM)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方法 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W-7对U87、U251胶质瘤细胞存活率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对照组和W-7处理组穿过小室底膜的U87、U251细胞数目.划痕愈合实验检测各组U87、U251细胞相对迁移距离.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U87、U251细胞中上皮标志物(E-钙黏蛋白)和间质标志物(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以及转录因子(ZEB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U87、U251细胞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检测各组胶质瘤细胞N-cadherin的表达差异.结果 W-7处理组穿过小室底膜的U87、U251细胞数少于对照组(P=0.001);W-7处理组U87、U251细胞愈合速率低于对照组,24 h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6).W-7处理组中U87、U251细胞E-钙黏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01),而N-钙黏蛋白、ZEB1、波形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与对照组比较,W-7处理组U87、U251细胞形态呈椭圆形、圆形改变,细胞迁移能力减弱.结论 CaM抑制剂W-7能够通过逆转EMT抑制GBM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

  • 下调E26转化特异性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抑制胃癌细胞生长的研究

    作者:徐勇超;唐礼恭;李星;任莹坤;黄涛

    目的 观察E26转化特异性同源因子(EHF)的表达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通过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胃癌细胞BGC823、SGC7901与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EHF的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利用RNA干扰技术,将小干扰RNA (siRNA)si-EHF-979或对照小干扰RNA si-NC转染到胃癌细胞BGC823和SGC7901中,将si-EHF-979转染组,设为实验组,si-NC转染组设为对照组,利用噻唑蓝(MTT)法检测胃癌细胞增殖.通过Transwell趋化实验检测EHF对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将转染si-EHF-979或si-NC的胃癌细胞BGC823接种于裸鼠的右腋窝皮下,建立下调EHF基因的胃癌细胞株的裸鼠移植瘤模型.结果 与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比较,人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中EHF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HF基因下调后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被抑制.裸鼠移植瘤模型显示,下调EHF的表达水平,显著抑制体内肿瘤的生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EHF在胃癌细胞株中高表达,下调EHF的表达水平能够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

  • 天然化合物维康醇选择性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唐宇哲;王澍;陈松;王强;肖博;胡卫国;刘宇保;苏博兴;付猛;李建兴

    目的 观察新型天然化合物维康醇对于恶性前列腺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药物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维康醇在不同前列腺癌细胞株及正常前列腺上皮诱导凋亡的作用,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方式分析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具体类型及凋亡率变化,在相同药物浓度下与传统化疗药物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对凋亡标志物的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及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的检测确认了维康醇诱导的细胞死亡方式为凋亡.通过进一步流式细胞计数分析维康醇诱导的前列腺癌细胞凋亡方式主要是晚期凋亡,12h其诱导PC3晚期细胞凋亡率[(14.8±1.2)%]较正常前列腺细胞株BPH1[(6.8±1.1)%]及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3.9±0.8)%]明显增高,后通过与传统化疗药物伊立替康(CPT-11)、多西他赛及紫杉醇进行对比,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相同浓度下维康醇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效果更为显著.结论 维康醇可选择性杀伤除DU145细胞以外的全部前列腺癌细胞而对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无明显影响,维康醇诱导的这种细胞死亡方式主要是时间依赖性的晚期凋亡,且与传统的化疗药物比较,其抗肿瘤效果更佳.

  • 原花青素对盲肠结扎穿孔诱导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贤莉;陈浩;邹雯佳;王夏;乐汉娥

    目的 观察原花青素对盲肠结扎穿孔(CLP)诱导脓毒症小鼠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36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Sham组、CLP组及治疗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建立脓毒症小鼠模型,Sham组仅做开腹处理,治疗组则在建模后腹腔注射原花青素(100 mg/kg).观察各组小鼠生存状态并记录72 h内死亡情况.另一批小鼠于建模后24h处死,收集外周血及肺组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及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IL-1β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变化;精密称量仪称取烘干前后肺组织质量并测定湿/干质量比值;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胞质及胞核中核因子-κB(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NF-κB p65的DNA结合活性.结果 Sham组小鼠72 h生存率为100%,CLP组小鼠72 h生存率仅为20%,而治疗组小鼠72 h生存率为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5).建模24 h后,与CLP组比较,治疗组小鼠外周血及肺组织中炎性因子TNF-α(214.000±16.310比426.300±22.980,F=111.300,P=0.000;593.300±39.040比936.500±55.360,F=123.600,P=0.000)、IL-6(1 020.000±72.150比1 741.000±83.710,F=148.400,P=0.000;1 107.000±68.530比1 830.000±99.190,F=140.500,P=0.000)及IL-1β(507.200±28.780比820.700±47.770,F=127.700,P=0.000;154.200±7.769比257.300±20.390,F=63.590,P=0.000)的含量均显著降低;肺组织中肺泡间隔增宽及大量炎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值显著降低(3.966±0.255比5.116±0.261,F=16.500,P=0.000);肺组织胞质蛋白中NF-κB p65的表达明显增加(0.547±0.069比0.302±0.032,F=24.950,P=0.001),而胞核中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显著减少(0.622±0.111比1.374±0.123,F=25.640,P=0.001);NF-κB p65的DNA结合活性也显著降低(1.948±0.155比2.884±0.188,F=41.330,P=0.000).结论 原花青素对CLP诱导脓毒症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 p65入核有关.

  • 亚硒酸钠联合阿霉素前体药通过调控活性氧水平及线粒体功能促进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

    作者:谭子富;张碧涛;杨小琴;陈元杏;李家权;张娟;孙建华

    目的 探讨亚硒酸钠(Na2 SeO3)联合阿霉素前体药(PADM)对胃癌细胞SGC-7901活性氧水平、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及其促凋亡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SGC-7901细胞,分为对照组、2.93 μg/ml Na2SeO3处理组、2μg/ml PADM处理组及Na2SeO3+ PADM联合处理组.48 h后,检测各组细胞的活性氧(ROS)水平、凋亡状况、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线粒体膜通透性以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细胞ROS水平比较,Na2 SeO3、PADM组以及联合处理组显著升高(均P =0.000);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比较,Na2SeO3、PADM组以及联合处理组显著增加(均P=0.000);与对照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水平比较,Na2 SeO3、PADM组以及联合处理组显著升高(均P=0.000);与对照组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活性水平比较,Na2SeO3、PADM组以及联合处理组显著升高(均P=0.000).此外,与对照组比较,各药物处理组Cyt C、p5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裂解的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9(Cleaved-Caspase)-9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亚硒酸钠联合阿霉素前体药PADM能显著促进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提升细胞ROS水平、增高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水平以及线粒体膜通透性进而激活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 载脂蛋白A5蛋白在胆管癌组织的表达及对胆管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王艳瑛;张志韧;常雨;李娟

    目的 探讨胆管癌组织载脂蛋白A5(APOA5)蛋白的表达及对胆管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胆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APOA5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慢病毒感染胆管癌细胞QBC939建立对照细胞株和APOA5敲低稳定细胞株,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测定细胞增殖,采用Transwell技术分析胆管癌细胞迁移能力,采用裸鼠体内成瘤实验分析两组细胞在体内成瘤.结果 与癌旁组织APOA5蛋白表达水平(129.43±20.43)比较,胆管癌组织中APOA5蛋白表达水平(494.28±31.87)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2,P=0.000).与对照组细胞比较,APOA5短发卡RNA(shRNA)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901,P=0.000).与对照组[(421.25±31.44)个]比较,APOA5 shRNA组细胞迁移能力[(138.33±23.76)个]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09,P=0.000).与对照组比较,APOA5shRNA组小鼠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18,P=0.014).结论 APOA5蛋白在胆管癌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与胆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和成瘤明显相关.

  • 微小RNA-21靶向调控肿瘤易感性候选基因2在肾癌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

    作者:曹赟杰;崔笠;张明然;周耀军;庄乾锋;周萃星;何小舟;徐仁芳

    目的 观察调控肿瘤易感性候选基因2(CASC2)在肾癌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微小RNA-21(miR-21)能否调控CASC2表达和作用.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法检测肾癌细胞株(786-O和A498)和人胚胎肾细胞株(HEK 293)的CASC2表达,构建高表达质粒pcDNA3.1(+)-CASC2并转染上调CASC2表达,通过噻唑蓝(MTT)比色分析法和细胞划痕实验观察786-O和A498细胞株的增殖、迁移是否受影响;构建野生型CASC2质粒(CASC2-WT)和突变体CASC2质粒(CASC2-MUT),分别与miR-21 mimic共转染,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确认miR-21对CASC2直接靶向作用,并用qPCR法检测CASC2表达变化;通过MTT和细胞划痕实验观察共转染对肾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786-O和A498细胞株的CASC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HEK 293细胞(P=0.017、0.033);pcDNA3.1(+)-CASC2过表达质粒转染后,786-O和A498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受到抑制(P=0.001、0.008、0.007、0.009);miR-21高表达可直接靶向作用于CASC2,降低786-O和A498细胞株的CASC2表达水平下降(P=0.000、0.005),CASC2对786-O和A498细胞株的增殖与迁移的抑制作用也被部分消除(P=0.017、0.011、0.042、0.025).结论 CASC2在肾癌细胞中表达明显降低,起到肿瘤抑制基因的作用,miR-21直接靶向作用CASC2并抑制其表达,从而部分消除CASC2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 c-Jun氨基末端激酶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在兔基底尖动脉动脉瘤的表达

    作者:赵文可;黄昌恒;张鹏飞;汪子文;于耀宇

    目的 观察兔基底尖动脉瘤形成过程中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40只,分为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5只,手术组每组各10只(术后2、8、16周).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造模,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于规定时间行基底动脉尖部磁共振成像(MRA).所有实验动物处死行病理染色观察基底动脉尖形态、血管内膜及中弹力层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JNK在各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对照组:(8.600±2.074)%与术后2周组[(18.900±4.458)%,t=13.405,尸=0.000]、术后8周组[(25.800±3.615)%,t=22.570,P=0.000],术后16周组[(38.400±8.343)%,t=14.555,P=0.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ax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术后2周组的阳性率为(9.400±3.050)%,与术后2周组[(22.100±4.748)%,t=14.719,P=0.000],术后8周组[(29.200±4.894)%,t=18.866,P=0.000],术后16周组[(36.700±4.762)%,t=24.371,P=0.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影像学结果:对照组动脉瘤体积为(7.600±3.847) mm3、与术后2周组[(24.746±27.813) mm3,t=2.814,P=0.020]、术后8周组[(37.083±35.695) mm3,t=3.285,P=0.009]、术后16周组[(105.751±97.094) mm3,=3.444,P=0.0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JNK与bax参与了兔基底尖动脉瘤的形成过程.

  • 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在脑损伤后小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的炎性反应作用机制

    作者:蒋倩;赵恺;尧小龙;丁卫;岳鹏杰;胡峰;刘胜文;张华楸

    目的 观察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在脑损伤后小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的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创伤性脑损伤(TBI) C57BL/10ScNJ小鼠动物模型和脂多糖(LPS)刺激的原代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离体研究模型,通过免疫荧光、蛋白印记技术、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等技术研究TLR4及其下游信号通路活化.结果 小鼠脑损伤后皮质区小胶质细胞数量增多,TLR4/骨髓分化初反应蛋白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在LPS作用后,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均上调,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分别为对照组的577.03倍和888.70倍,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 mRNA分别为对照组的752.32倍和320.14倍;在TLR4特异性抑制剂TAK242和NF-κB特异性抑制剂BAY117082的分别作用下,小胶质细胞IL-lβ和iNOS mRNA表达均下调,在星形胶质细胞中,IL-1β和iNOS的表达也表现出同样的趋势.此外,在利用LPS作用后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分别刺激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时,后两者的IL-1β和iNOS表达较LPS单独刺激明显上调,且此效应可以被TAK242和BAY117086分别抑制.结论 小鼠遭受TBI后,脑皮质损伤区TLR4/NF-κB信号通路明显激活,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产生促炎性反应,该通路活化后的炎性因子可以进一步促进彼此的炎性反应.

  • 脓毒症大鼠细胞色素水平对肝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坤;方雪玲;方强

    目的 观察脓毒症大鼠细胞色素水平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对肝细胞线粒体生物能量合成和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24只,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脓毒症组(S组),每组12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建立大鼠脓毒症模型.制模18h后处死大鼠,取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使用光镜和电子显微镜分别观察肝细胞和线粒体形态,采用还原-氧化差光谱法测定线粒体细胞色素C、C1、B和AA3含量,测定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测定肝细胞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结果 与C组比较,S组血清ALT[(233.02±110.16) U/L]、AST[(742.56±441.41) U/L]和m-AST[(412.78±252.56) U/L]明显升高[C组相应值为(29.81±13.16)、(99.78±41.67)、(46.23±24.24) U/L,P=0.000、0.001、0.001],肝细胞ATP含量[(19.27±8.76) nmol/mg]明显减少[C组(94.65±17.79) nmol/mg,P=0.000],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 [(0.10±0.04) nmol/mg]和AA3[(0.21±0.04) nmol/mg]明显下降[C组相应值为(0.17±0.03)、(0.38±0.09) nmoL/mg,P=0.000],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734.14±107.37) nmol/(min·mg prot)]明显下降[C组(1 279.75±186.77) nmol/(min·mg prot),P=0.000],线粒体膜电位水平(1.75±0.96)明显下降(C组:3.81±1.16,P=0.000).结论 脓毒症时肝细胞线粒体细胞色素含量减少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下降,可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急性肝细胞损伤.

  • 长链非编码RNA在腹膜纤维化中的表达谱变化

    作者:王玉浔;姜埃利

    目的 应用高通量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芯片检测小鼠腹膜纤维化组织与正常小鼠腹膜组织中lncRNAs表达的差异,探讨lncRNAs与腹膜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将3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4周模型组、6周模型组;模型组给予腹腔灌注4.5%腹膜透析液(广州百特公司).分别于实验4周和6周后提取小鼠脏层腹膜组织的RNA,进行差异lncRNAs的筛选,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验证差异表达的lncRNAs.结果 芯片结果显示2倍以上变化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lncRNAs共有857条.其中,随着纤维化时间的延长,呈显著上调的有186条;显著下调的有231条(P<0.05).结论 在小鼠腹膜纤维化组织中lncRNAs的表达谱发生了动态变化,且差异显著,提示lncRNAs可能参与了腹膜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基因调控.

  • 小鼠心脏移植后自噬水平的变化及生理学意义

    作者:王圣;程兆云;陈现杰;周胜凯;赵亮;杨雷一

    目的 探讨小鼠心脏移植后自噬水平的变化以及与免疫排除的关系.方法 以BALB/c作为供体,C57BL/6作为受体,采用Cuff血管吻合术,在小鼠颈部进行异位心脏移植.在移植后4、8d,通过Western blot分析自噬相关基因p62检测移植小鼠心脏自噬水平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17的表达水平;采用雷帕霉素治疗后,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移植心脏自噬水平,存活时间以及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与正常供体心脏p62(1.23 ±0.31)比较,移植后第4天供体心脏自噬蛋白p62水平(0.43 ±0.18)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8,P=0.010);移植后第8天供体心脏自噬蛋白p62水平(1.19 ±0.29)与正常供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94,P=0.291).与正常小鼠IFN-γ和IL-17比较,移植后第4天受体小鼠血清IFN-γ和IL-17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7,P=0.000;t=4.015,P=0.000).移植后第8天受体小鼠血清IFN-γ和IL-17水平较正常小鼠IFN-γ和IL-17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92,P=0.000;t=5.091,P=0.000).实验组治疗后供体心脏p62水平较对照组供体心脏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21,P=0.000;t =6.994,P=0.000).实验组治疗后小鼠心脏中位存活时间(11.5 d)较对照组小鼠心脏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3.129,P=0.010).实验组移植后第4天和第8天受体小鼠血清IFN-γ和IL-17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09,P=0.000;t=5.409,P=0.000和=7.098,P=0.000;t =6.153,P=0.000).结论 自噬可降低心脏移植小鼠免疫排斥反应,可提高移植心脏的存活.

  • Wnt5a通过酪氨酸激酶孤独受体2调控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

    作者:陈亮;石东亮;杨文华;冀宏;张亮

    目的 检测敲低酪氨酸激酶孤独受体2(ROR2)同时过表达Wnt5a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株K1及BCPAP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应用噻唑蓝(MTT)实验检测敲低ROR2同时过表达Wnt5a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应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敲低ROR2,同时过表达Wnt5a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应用Transwell实验检测敲低ROR2同时过表达Wnt5a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MTT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的K1及BCPAP细胞在4d检测到的吸光度(A)值(0.452±0.005、0.432±0.003)分别低于Wnt5a组(0.563±0.004、0.567±0.006),高于si-ROR2组(0.404±0.003、0.389±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026、-34.857、14.258、12.773,P=0.000).共染的K1细胞及BCPAP细胞在4d检测到的A值(0.501±0.005、0.496±0.003)均低于Wnt5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71、-19.545,P=0.000).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的K1细胞及BCPAP细胞克隆的形成数[(101.00±5.43)、(112.00±4.11)个]低于Wnt5a组[(156.00±4.34)、(168.00±4.55)个],高于si-ROR2组[(62.00±4.45)、(68.00±3.99)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704、-15.819、9.622、13.304,P=0.000).共染组的K1细胞及BCPAP细胞克隆的形成数[(121.00±4.44)、(128.00±3.89)个]低于Wnt5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764、-11.574,P=0.001、0.000).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的K1及BCPAP细胞穿过基底膜细胞数为(52.90±2.36)、(68.40±1.01)个,分别低于Wnt5a组[(164.30±4.35)、(87.70±1.28)个],高于si-ROR2组[(31.30±2.17)、(39.60±1.34)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829、-20.502、11.533、29.728,P=0.000).共染组的K1及BCPAP细胞穿过基底膜细胞数平均为(83.50±1.42)、(65.90±2.11)个,低于Wnt5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986、-15.300,P=0.000).结论 Wnt5a可能通过ROR2信号调控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

  • 微小RNA-1243直接靶向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2调节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迁移

    作者:冀宏;底旺;李清怀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NA,miR)-1243调节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2(Akt2)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TPC-1中的表达及对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 利用TargetScan和miRanda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株的miR-1243靶基因进行预测,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243对靶基因的直接调控.Western blot检测miR-1243对Akt1和Akt2蛋白表达的调节.迁移小室(Transwell)检测1×105个对数生长期的TPC-1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TargetScan和miRanda软件预测显示Akt1和Akt2基因是miR-1243的潜在靶基因.双荧光报告基因的相对荧光值显示,与空载体组和突变组比较,分别共转染miR-1243模拟物的Akt1或Akt2野生型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下降(t=3.595,P=0.009),而空载体组和突变组的荧光素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55,P=0.213).与对照处理组比较,miR-1243模拟物处理组显著抑制而miR-1243抑制物处理组促进TPC-1细胞Akt1和Akt2蛋白水平的表达(t=4.810,P=0.018),而内参基因蛋白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23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miR-1243模拟物转染组迁移细胞数[(9.83±3.51)个]低于对照模拟物处理组[(18.67±4.24)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692,P=0.039).与对照抑制物处理组比较[(21.33±5.35)个],miR-1243抑制物转染组迁移细胞数[(37.17±7.33)个]显著增加(t=2.472,P=0.022).结论 miR-1243通过靶向抑制Akt1和Akt2的表达进而调节TPC-1细胞迁移.

  •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对急性胰腺炎大鼠的作用及其对活性氧/c-Jun氨基末端激酶通路的影响

    作者:金鑫;游建;肖定;何鑫

    目的 观察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对急性胰腺炎大鼠的作用及其对活性氧(ROS)/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60只雄性大鼠,分为空白组(尾静脉注射0.1 ml的体积分数0.1%胎牛血清)、模型组(尾静脉注射0.1ml的体积分数0.1%胎牛血清)及手术干预组(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各20只.建模后,处死大鼠后,留取外周血、胰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组大鼠核因子-κB(NF-κB)的核转位,胰腺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行病理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水平,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检测3组大鼠胰腺组织ROS水平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3组大鼠胰腺组织磷酸化JNK (p-JNK)、JNK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35.9±2.2、79.6±12.6、322.3±28.5、436.8±32.9)比较,手术干预组的NF-KB、ROS、p-JNK、JNK均明显降低(12.3±1.1、61.2±13.2、2551.4±25.9、289.6±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15、0.014、0.009);与模型组(85.6±2.5、58.6±13.6、82.3±12.5)比较,手术干预组的TNF-α、IL-6、IL-1 β水平均明显降低(22.3±1.1、10.3±1.2、11.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0.012、0.016).结论 ROS/JNK通路的启动会引发一系列炎性反应加重病情,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对急性胰腺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是通过抑制ROS/JNK通路发挥作用.

  • 鸢尾素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炎性反应的研究

    作者:向水;黄进启;蔡彦力;郑勇

    目的 观察鸢尾素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迁移和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培养原代大鼠胸主动脉VSMC,经鸢尾素预孵育后再加入PDGF-BB刺激,噻唑蓝(MTT)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检测VSMC的增殖和DNA合成,Transwell检测VSMC的迁移,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blot检测VSMC合成分泌白细胞介素(IL)-1β、IL-6、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症细胞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经PDGF-BB刺激后,VSMC增殖[(144.84±12.63)%比100.00%,£=12.300,P =0.000] 、DNA合成[(174.65±14.37)%比100.00%,t=15.580,P=0.000]和迁移[(180.24±17.83)%比100.00%,t=15.590,P=0.000]明显增加,IL-1β (2.05 ±0.26比1.00,t=12.230,P=0.000;0.80 ±0.05比0.29 ±0.06,t=10.820,P=0.000) 、IL-6(2.01 ±0.22比1.00,t=13.980,P =0.000;0.79 ±0.06比0.35 ±0.04,t=11.400,P=0.000) 、MCP-1 (2.05 ±0.24比1.00,t=12.920,P=0.000;0.72 ±0.04比0.30 ±0.07,t =9.140,P =0.000) 、ICAM-1(1.89 ±0.34比1.00,t=7.890,P=0.000;0.81 ±0.02比0.42 ±0.03,t=21.870,P=0.000)和TNF-α (2.36±0.18比1.00,t 23.260,P=0.000;0.76±0.03比0.35 ±0.01,t =21.650,P =0.000)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调.与PDGF-BB刺激组比较,经鸢尾素预孵育后再加入PDGF-BB刺激,VSMC增殖[(120.64 ±9.73)%,t=5.260,P=0.000]、DNA合成[(146.39±18.24)%,t 3.650,P=0.008]和迁移(138.57±11.65%,t=6.780,P=0.000)明显降低,IL-1β(1.50±0.24,t =4.740,P =0.000;0.59±0.05,t=4.680,P =0.009) 、IL-6(1.52 ±0.30,t =4.000,P =0.004;0.63±0.03,t=4.370,P =0.032) 、MCP-1(1.57±0.44,t=2.870,P=0.026;0.55 ±0.03,t=5.910,P=0.007) 、ICAM-1(1.51±0.23,t 2.800,P=0.042;0.63±0.06,t =5.420,P =0.006)和TNF-α(1.68±0.26,t =6.600,P=0.000;0.57 ±0.08,t=3.910,P=0.019)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结论 鸢尾素可抑制PDGF-BB诱导的VSMC迁移增殖和炎性反应.

  • DEAD-box RNA解旋酶11通过上调微小RNA-21和微小RNA-195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周元;许春杰;陈治横;蒋红钢;姚明

    结直肠癌(CRC)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DEAD-box RNA解旋酶(DDX)家族是一系列RNA解旋酶,促进微小RNA(miRNA,miR)的成熟[2].DDX蛋白家族在癌症中的异常表达改变也早已有过报道[3].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对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以及其配对的癌旁样本取自嘉兴市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参与本研究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关键词:
  • 微小RNA-210促进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血管再生的研究

    作者:李淼;吴天定;吴昊;胡建中;吕红斌

    微小RNA(miRNA,miR)-210与缺氧后促血管新生密切相关.我们通过蛛网膜下腔局部持续泵入Agomir-210治疗大鼠脊髓损伤(SCI),探讨其对SCI后血管再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76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80 ~220 g)均来自中南大学动物部,SYXK(湘)2015-0017.改良Allen's法制作T10不完全性SCI模型.分3组胶囊渗透压泵装载生理盐水(NS)、Agomir阴性对照(Agomir-NC)和Agomir-210行蛛网膜下腔持续泵入给药2周(0.25μL/h).检测手术前后伤段miR-210表达差异,连续评定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评估创伤后血管再生形态计量学变化;检测相关靶基因表达水平.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以ANOVA法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 微小RNA-49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作用

    作者:张莉君;夏伟;王国玉;庄菊花;叶颖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由滤泡或滤泡旁边甲状腺细胞形成,是甲状腺常见的癌症类型,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80%左右.微小RNA(miRNA,miR)已被证实在多种细胞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发育,分化,侵袭,转移和肿瘤生成[1].近,新兴研究表明微小RNAs具有肿瘤抑制因子或癌基因功能,在甲状腺乳头PTC形成和进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2].本研究旨在检测miR-497在PTC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探讨其对PTC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

    关键词:
  • 甲状腺乳头状癌ⅥA、ⅥB区淋巴结转移因素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世杰;洪洋;马凯丽;付言涛;孙辉

    Ⅵ区淋巴结常被认为是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常见的转移部位.由于其与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特殊的解剖关系,手术可能带来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是否常规进行Ⅵ区淋巴结清扫仍存在一些争议[1].ⅥB区位于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清扫时喉返神经需要360度解离,风险较高,是否常规ⅥB区清扫,也存在一定的争议[2].我们总结我科初次手术连续进行右侧中央区ⅥA、ⅥB区淋巴结清扫资料,探讨ⅥA、ⅥB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

    关键词:
  • 多功能尿液杯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王红霞;陈欣;马溶

    目前医院使用一次性开口尿杯通常是采用聚乙烯材料制作而成,生产制作时需要专用的模具.使用后废弃的尿杯易对环境造成白色污染,自然降解比较困难,不利于环保.一次性开口尿杯在使用完毕后,丢弃到垃圾桶内时,比较占用空间,特别是在医院病人高峰期时,垃圾桶内的废旧尿杯较多,清洁人员若未及时清理,严重污染环境.现暂未见对于既要满足尿液采集不方便,又能满足尿液采集杯的回收降解快的尿液采集杯.另外,现有方便患者尿液采集的尿液采集杯,仅能解决尿液采集过程中不会飞溅到手上,污染手的问题,针对如何使方便尿液采集杯中的尿液转移到尿液试管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避免此情况发生,我科设计了一种简述尿液杯[专利项目: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 2016 2 0840793.2)],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 丙酮酸乙酯对小鼠创伤性脑损伤后早期神经血管单元的影响

    作者:丁卫;蒋倩;龙小兵;张华楸

    本研究旨在观察丙酮酸乙酯(EP)对小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早期神经血管单元(NVU)各组分影响.一、材料与方法雄性C57BL/10ScNJ小鼠,按照自由落体模型[1],CON组(n=5),TBI组(n=15),TBI+ EP组(n=15).采用改良版神经功能严重性评分(mNSS)评价神经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小胶质细胞(IBA-1)、星型胶质细胞(GFAP)、神经元(NeuN)、微血管(CD31)表达.

    关键词:
  • 姜黄素后处理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支气管肺组织核因子-κB及去甲肾上腺素活性的影响

    作者:张秋峰;龚庆

    百草枯(PQ)中毒患者多死于肺间质纤维化.核因子-κB(NF-κB)是核内炎性递质基因转录的开关,阻断NF-κB的激活对PQ中毒的救治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1].姜黄素(Curcumin)是NF-κB活化的抑制剂.本研究旨在观察姜黄素后处理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支气管肺组织NF-κB及去甲肾上腺素(NE)活性的影响.

    关键词:
  • 微小RNA-149通过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影响鳞状细胞癌的增殖与侵袭

    作者:李尚峰;徐志刚

    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激活可能是鳞状细胞癌(OSCC)发病的重要原因[1].微小RNA(miRNA,miR)-149被认为是一种“抑癌miRNA”.miR-149在OSCC中低表达,且miR-149基因多态性增加了患OSCC的风险.本研究旨在探讨miR-149在OSCC KB细胞增殖、侵袭中的作用机制.一、材料与方法将口腔鳞状细胞癌(KB)细胞铺于6孔板,在细胞融合度达到70%时候,用Opti-MEM培养基分别稀释LipofectamineTM3000、miR-149 mimics及miR-149 NC,并将稀释好的Lipofectami-neTM 3000分别与miR-149 mimics及miR-149 NC混匀,在室温下放置30 min,使其形成miRNA-LipofectamineTM 3000复合物.

    关键词:
  • 胸横肌平面联合颈浅丛阻滞对正中开胸胸腺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影响

    作者:张乐宁;郭博;高英铭;崔智;时景伟;李凯

    胸腺瘤可引起重症肌无力、天胞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行正中开胸胸腺瘤切除术治疗.劈开及内固定胸骨、术中应激重,术后疼痛明显,需大量阿片类镇痛药,延迟苏醒及拔除气管插管,影响胃肠功能和行动能力的恢复[1].本研究旨在观察双侧胸横肌平面及颈浅丛阻滞对全身麻醉、术后镇痛、术后恢复的影响.

    关键词:
  • 微小RNA-204靶向调控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的表达及对胃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作者:汪丽伟;刘大勇;李东亮;魏志刚

    微小RNA(miRNA,miR)是一类在胃癌早期诊断中起重要作用的非编码小RNA分子,在胃癌组织、胃癌血清中异常表达,并与患者的预后及患病风险密切相关[1].miR-204是一种在大多数肿瘤组织中异常表达的miRNA,我们将以胃癌细胞SGC-7901为研究对象,探讨miR-204对胃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将miR-204mimics和miR-204 NC转入SGC-7901细胞中,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iR-204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及mRNA表达,并进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

    关键词:
  • 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长末端重复关联蛋白2在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雨晴;陈陆俊;郑晓;吴晨;王琦;胡文蔚;吴昌平;蒋敬庭;王智刚

    目的 观察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长末端重复关联蛋白2(HHLA2)在肺癌组织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94例肺腺癌、75例肺鳞癌组织以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HHLA2的表达,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HHLA2表达水平的差异,x2检验分析肺癌组织HHLA2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HHLA2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拟合Cox模型评价不同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肺癌组织HHLA2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肺腺癌:U=296.5,P=0.001;肺鳞癌:U=22.5,P=0.001).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HHLA2高表达比例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肺腺癌:P=0.002;肺鳞癌:P=0.046);年龄≥60岁的肺腺癌患者HHLA2高表达比例高于年龄<60岁的患者(P=0.023);HHLA2染色强度与肺癌患者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Kaplan-Merier生存分析显示,HHLA2高表达患者总生存期(OS)较HHLA2低表达患者显著缩短[肺腺癌:风险比(HR)=1.875,95%可信区间(CI):1.099~3.196,P=0.021;肺鳞癌:HR=5.568,95% CI:2.024 ~ 15.320,P=0.001),多因素Cox模型显示,淋巴结转移(HR=1.766,95%CI:1.018~3.064,P=0.043)和HHLA2高表达(HR=1.827,95%CI:1.061 ~3.146,P=0.030)为肺腺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而年龄≥60岁(HR =3.344,95%CI:1.123 ~9.963,P=0.030)和HHLA2高表达(HR=3.617,95% CI:1.340 ~9.761,P=0.011)为肺鳞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HHLA2在肺癌组织高表达,提示其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肺癌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因素,其分子机制亟待深入探讨.

  • 胸中段中晚期食管鳞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疗效

    作者:张乾;曹秀峰

    目的 探讨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胸中段食管鳞癌的疗效.方法 将收治的100例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新辅助放化疗方案为,2 Gy,分6~8个靶点进行舌形调强放疗,每天1次,1周5次,总剂量为40 Gy.在放疗的第1~4天和第25~28天给予TP方案同步化疗.在放化疗结束后的3~5周与对照组一样均采用右胸、上腹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胸顶吻合.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病理因素和1、3、5年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吻合口漏、吼反神经损伤、总体并发症发生例数比较,研究组分别14、2、1、17例,对照组分别为5、1、3、9例,研究组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x2=5.263,P=0.022,x2 =3.326,P=0.068).吻合口漏发生率(x2=0.344,P=0.558),吼反神经损伤率(x2=1.042,P=0.307),总发生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26,P=0.068).研究组病理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x2=32.75,P=0.001).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x2=3.475,P=0.062),3、5年生存率研究组有统计学意义的高于对照组x2=5.769,P=0.016;x2=4.762,P=0.029.结论 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能显著延长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3年和5年生存期.

  • 微小RNA-124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的表达及其对人甲状腺癌细胞株TPC-1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作者:底旺;冀宏;李清怀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NA,miR)-124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及对人甲状腺癌细胞TPC-1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收取手术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27例,以同一患者的癌旁组织样本作为对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癌及癌旁组织中miR-1243的表达.体外培养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利用miRNA抑制物敲低miR-1243后,水溶性甲臜化合物(MTS)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及迁移小室(Transwell)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miR-1243的相对表达量为1.27±0.10,显著低于癌旁对照组1.88±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64,P=0.003);miR-1243表达量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明显相关(P =0.029、0.035),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空白对照和阴性对照组中miR-1243的表达量分别为1.03±0.09,1.21±0.11,显著高于miR-1243抑制物转染组0.27±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35,P=0.000);细胞转染miR-1243的增殖能力5.68±0.07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及阴性对照组的4.62±0.17和4.89±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5,P=0.032).miR-1243抑制物转染组迁移细胞数(45.64±10.31)均多于空白对照组(23.15 ±8.21)和阴性对照组(21.73±7.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57,P=0.027).结论 miR-124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下调,TPC-1细胞中敲低miR-1243后促进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 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管他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轴在糖尿病足病中的研究

    作者:邹利军;李恭驰;胡映月;王知;冯自波;杨鸿;杜烨;陈江海;邹新华;李炳辉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血管他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轴在糖尿病足(DF)病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正常人及DF患者足创面处组织中MMP-9、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模型组(含25 mmol/L的葡萄糖)、高糖+抗MMP-9(5μg/ml)组以及高糖+抗血管他丁(5μg/ml)组,分别在12、24、48 h取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RT-q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VEGF的分泌及表达水平.结果 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人比较,MMP-9在DF患者足创面处组织中高表达(mRNA水平:P =0.000;蛋白水平:P =0.000);而VEGF在DF患者足创面处组织中呈现显著的低表达(mRNA水平:P =0.003;蛋白水平:P =0.000).细胞实验结果显示,在12、24、48 h分别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细胞中VEGF分泌及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降低(分泌水平:P=0.032、0.006、0.004;mRNA水平:P=0.003、0.000、0.000;蛋白水平:P=0.000、0.000、0.000);与高糖组比较,两个处理组细胞VEGF分泌及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升高(抗MMP-9组分泌水平P=0.041、0.003、0.000;mRNA水平:P=0.039、0.006、0.005;蛋白水平:P=0.089、0.042、0.037;抗血管他丁组分泌水平P=0.005、0.001、0.000;mRNA水平:P=0.004、0.001、0.000;蛋白水平:P =0.031、0.001、0.000),且呈一定的时间依赖性.结论 DF患者足创面处组织中MMP-9及VEGF表达呈负相关;拮抗MMP-9及血管他丁的表达能显著促进高糖诱导下HUVECs的VEGF分泌及表达水平.

  • 保留颈丛的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应用

    作者:李瑾;郑款恒;雷新键;李峰

    目的 探讨低位领式切口保留颈丛神经的颈淋巴结清扫术在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应用.方法 3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cN1b)患者在我院施行低位领式切口保留颈丛神经的择区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并分析其淋巴结转移分布、并发症、复发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39例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主要分布Ⅳ区(76.9%)、Ⅲ区(64.1%)、Ⅱa区(38.4%)、Ⅱb区(2.6%)和ⅤB区(12.8%).其中并发一过性的上颈部肿胀1例、出血1例、乳糜漏1例.术后双侧耳部、下颈、肩部和锁骨下皮肤感觉均无明显减退.随访5~60个月未见局部复发.切口较“L”型更加美观.结论 低位领式切口保留颈丛神经的颈淋巴结清扫术具有不增加复发率、切口小、保留颈丛神经的优点.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肺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树兴;林勇

    目的 探讨肺癌人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态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246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状态.手术标本的组织学亚型依据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和2011年新国际肺癌研究学会(IASLC)、美国胸科学会(ATS)和欧洲呼吸学会(ERS)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分析肺癌亚型与EGFR突变状态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246例患者中EGFR的突变率为38.6% (95/246),以EGFR19外显子E746 A 750点突变(60.0%)和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34.7%)为主,其中女性(49.1%)、不吸烟患者(48.1%)、腺癌(44.3%)具有更高的突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例大体肺叶切除肺腺癌的组织学亚型分析发现,EGFR突变主要集中于贴壁型(67.9%)、腺泡型腺癌(53.8%),而实性型腺癌(16.7%)、黏液腺癌(21.4%)则罕见.结论 本组肺癌研究中EGFR突变率及类型与亚洲流行率一致,EGFR突变状态与性别,吸烟状态及组织学亚型明显相关,女性,非吸烟,贴壁型、腺泡型腺癌有助于预测高EGFR突变率,而实性型、黏液腺癌突变率低.

  • COL1OA1在头颈鳞癌组织的表达及其对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作者:崔萌;杜伟;罗瑞华;刘善廷;齐金星

    目的 观察COL10A1在头颈鳞癌(HNS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通过短发卡RNA(shRNA)抑制COL10A1表达对HNSCC细胞的作用.方法 通过Oncomine数据库和我院收集的7例配对的肿瘤及其正常组织,验证COL10A1蛋白的表达.进一步在细胞株Fadu、Cal-27中检测COL10A1蛋白的表达.以shRNA沉默COL10A1基因后,利用噻唑蓝比色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HNSCC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验证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实验探讨COL10A1抑制与肿瘤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之间的联系.结果 Oncomine数据库荟萃分析提示COL10A1在HNSCC中高表达(中位秩92.0,P=0.000);我院组织标本验证COL10A1在HNSCC中表达增高(P=0.001);同时验证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在HNSCC细胞株(Fadu、Cal-27)中,也较正常上皮细胞中增高.进一步成功合成针对COL10A1的shRNA片段,其抑制效率高达80%;沉默COL10A1后,噻唑蓝(MTT)实验显示Fadu-shRNA组和对照组比较,shRNA组受到抑制(F =234.301 P=0.002),抑制作用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t=12.814,P=0.017);Cal-27-shRNA组和对照组比较,shRNA组也受到抑制(F=184.001,P=0.028),抑制作用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t=10.214,P=0.026),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67).平板克隆实验显示Fadu-shR-NA、Cal-7-shRNA组单克隆数分别为34.6±6.1、30.3±8.3,和对照组(Vetor组)76.2±6.9、70.0±1.3,空白组73.3±2.1、71.9±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体外Transwell迁移实验显示Fadu-shRNA、Cal-27-shRNA组贴壁24 h后,穿过小室的细胞数分别为65.3 ±3.5、57.2±5.3,和对照组(Vetor组)89.1 ±1.9、77.2 ±2.3,空白组83.4±2.1、76.5±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体外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Fadu-shRNA、Cal-27-shRNA组贴壁24h后,基质膜上的细胞数分别为135.3±6.2、127.6 ±4.3,和对照组(Vetor组)229.1 ±5.7、200.3±1.2,空白组216.5±7.8、193.4±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随后验证沉默COL10A1后,EMT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实验显示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增多,N-cadherin,Snaill、snail2表达降低.结论 COL10A1在HNSCC组织及细胞株中高表达,沉默COL10A1能抑制HNSCC细胞的集落形成和增殖、降低了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伴随着肿瘤EMT的抑制.通过沉默COL10A1导致的头颈肿瘤进展能力的下降,可能和肿瘤的EMT现象相关.

  •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四肢难治性创面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大康;冯晓林;李义贵;龙向阳;张博;胡学佳;王建春

    目的 制备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移植治疗四肢难治性创面,探讨PRP促进骨、肌腱外露创面愈合.方法 对31例四肢骨、肌腱外露创面的患者进行白体PRP移植治疗,观察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31例患者中,18例直接愈合,13例肉芽生长活跃,覆盖骨、肌腱组织后植皮创面均已愈合;创面愈合率100%,创面愈合时间平均41d.结论 白体PRP移植治疗四肢难治性创面,能抑制创面细菌生长,有效促进软组织缺损修复,缩短四肢骨、肌腱创面的愈合时间.

  • 肝癌干细胞生物标记及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榆;汤嵩;杨璐西;李玉民

    肝癌是一种致命的恶性肿瘤,复发率高且多数具有耐药性.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恶性肿瘤的主要表现,如复发、转移和化疗耐药性,都与肿瘤干细胞的存在有关.在过去的数十年中,肿瘤干细胞在包括肝癌在内的许多肿瘤中都被发现并确立其特性,大量的研究揭示了肝癌于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其调节机制,基于这些证据,针对肝癌干细胞的治疗已经有许多深入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肝癌干细胞生物学方面的认识及治疗策略的进展.

  • 间充质干细胞干性维持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力铭;宋凯;蒋青

    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常用的种子细胞,在组织损伤后修复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在于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及移植入体内参与组织修复的过程中,干细胞自身的干性下降,难以较好分化成为特定的组织类型始终是一个难题.因此本文对间充质干细胞干性的影响因素、评估方法以及干性维持的机制和方法进行综述.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在骨关节炎中的作用与机制

    作者:董政权;王宇泽;李鹏翠;魏垒

    骨关节炎(0A)的发生与发展是多种因素作用的复杂过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 (HDAC4)因其可接受多种细胞因子的调节并可对下游多种重要的肥大化相关因子进行调控而在OA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甲状旁腺相关激素肽(PTHrP)通过维持HDAC4的去磷酸化从而促进HDAC4在核内的定位.在核内定位的HDAC4可抑制矮小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的活性.受到抑制的Runx-2一方面可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13 (MMP-13)的产生,从而减轻对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Aggrecan)的消化作用,另一方面可通过解除对Y染色体性别决定高迁移率盒基因-9(Sox-9)的抑制作用从而促进Ⅱ型胶原的产生.为加深对OA病理过程的理解,本文就HDAC4及OA相关的细胞分子进行检索并综述.

  • 肾结石中晶体细胞反应的新贵:钙化性纳米微粒

    作者:吴基华;刘权;邓耀良

    目前认为晶体-细胞反应中,肾脏炎性损伤在肾结石的形成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近年来钙化性纳米微粒逐渐被认为是肾结石形成的启动因素之一,并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拟就肾结石晶体细胞炎性反应中钙化性纳米微粒充当的角色进行综述.

  • 微小RNA通过核酸适配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进展

    作者:郭海啸;栾婷;王海峰;王剑松

    传统的抗肿瘤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化疗及放射疗治疗等都会产生较大的不良反应并有各自的缺陷,因此迫切需要更有效的治疗手段以获得更好的疗效.恶性肿瘤中普遍存在着微小RNA表达失调,这就为肿瘤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而如何将治疗性的微小RNA安全有效地运送到肿瘤细胞仍旧是阻碍微小RNA类分子靶向治疗发展的重要因素.核酸适配体即单链DNA或RNA,具有与靶标分子以一种高度亲和力和特异性方式结合的特性,这种特性使得微小RNA的靶向运输成为可能.本文主要对目前基于核酸适配体的微小RNA靶向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小鼠巨细胞动脉炎异种移植模型的建立

    作者:谷保红;李雪梅;马臻;王登峰;陈亚惊;陈昊

    目的 建立小鼠巨细胞动脉炎(GCA)异种移植模型,以模拟GCA所致的血管炎性损伤过程.方法 雄性NOD-scid小鼠32只,随机分为两组:颞动脉移植物+生理盐水组,颞动脉移植物+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生理盐水组,每组16只.将疑似GCA患者颞动脉活检组织(阳性3份,阴性7份)移植到小鼠的腹主动脉前壁,随后尾静脉注射人PBMC.通过对移植后组织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测量GCA阳性和阴性组织的内膜及中膜厚度并计算其内膜/中膜厚度比率(L/M比率),计数浸润的单核细胞数量.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位移植物中的人PBMC细胞.结果 在颞动脉移植物+生理盐水组中,GCA阳性移植样本较阴性者I/M比值显著升高(P=0.048);输注了PBMC的GCA阳性移植样本较未输注者发现大量单核细胞浸润(P =0.041).结论 小鼠GCA异种移植模型能较好的反映血管炎性损伤的过程及程度,且该模型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 犬颈动脉梭形动脉瘤模型的建立

    作者:闫磊;郭栋;李治国;任红瑞;董阳;水少锋

    目的 探讨建立犬颈动脉梭形动脉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10条比格犬随机分为2组,每条均在双侧颈动脉建模,每组建立10枚模型.A组采用球囊扩张联合胰弹性蛋白酶消化诱导,B组采用静脉囊移植法.以建模后4周造影显示模型大直径/正常颈动脉直径≥1.5,认为模型建立成功,对比梭形动脉瘤模型成功率.结果 A组1支血管破裂,剔出实验.2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0%和100%.4周血管造影随访显示A组建模成功2例,B组10例.建模的成功率分别为20%和100%.结论 静脉囊移植法建立的梭形动脉瘤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可重复性,球囊扩张联合胰弹性蛋白酶消化诱导建立梭形动脉瘤模型有待进一步改进.

  • 骨再生与表观遗传调控研究进展

    作者:赵恩哲;吴斗;刘强

    骨再生是骨组织受外力作用部分丢失后,重新形成形态与功能相同的骨组织的过程.骨再生旨在激发骨组织内在的再生能力,是一种治疗骨缺损或骨质疏松症极有前景的治疗手段.研究显示,许多表观遗传学机制均参与了骨再生的调控,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这些表观遗传学机制可以通过不改变基因序列的方式而调节基因的表达,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其在骨再生的重要性.本文将对近些年表观遗传学在骨再生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柚皮苷通过Wnt/β-连环蛋白通路调控人髓核细胞凋亡的机制

    作者:苑珍珍;范桐顺;杨召;许海委;金鸿宾

    目的 观察柚皮苷通过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对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对体外培养的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染色鉴定后,分别用柚皮苷0 μg/ml(对照组)、10、20、40、80、100 μg/ml的培养基培养48 h,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及流式细胞法选择其抑制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的佳浓度.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Myc癌基因(c-Myc)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Ⅱ型胶原及蛋白聚糖表达.Western blot检测Ⅱ型胶原蛋白及蛋白聚糖表达.结果 细胞染色结果均为阳性.CCK-8及流式细胞法测定20μg/ml柚皮苷为抑制人髓核细胞凋亡的佳浓度.RT-qPCR检测显示,在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对照组)中,与正常髓核细胞比较,β-catenin基因过表达,Cyclin D1、c-Myc基因表达下调.加入20 μg/ml柚皮苷后,可以明显抑制β-catenin基因的表达(P=0.000),促进Cyclin D1、c-Myc基因表达(P=0.000、0.001).ELISA显示,20μg/ml柚皮苷可以明显上调bcl-2、蛋白聚糖及Ⅱ型胶原蛋白表达(P=0.001、0.000、0.023),下调bax、Caspase-3蛋白表达(P=0.001、0.001),并可以促进Ⅱ型胶原蛋白及蛋白聚糖表达.结论 柚皮苷可能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线粒体凋亡通路抑制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

  • 多管道支架联合雪旺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

    作者:柴斌;唐硕;全大萍;郭晓东

    目的 观察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多通道支架联合雪旺细胞(SCs)移植对SD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新生SD大鼠SCs并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将24只动物模型分成3组,实验组包括单独PLGA多通道支架组(n=8)和PLGA多通道支架±SCs组(n=8),对照组不放支架(n=8).术后以脊髓损伤运动功能(BBB)评分法每周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分别于8周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术后2周后,2个实验组的大鼠的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A组(0.45 ±0.69)分和B组(0.65±0.74)分,PLGA多通道支架+SCs组BBB评分优于单独PLGA多通道支架组,并且在术后第8周实验组BBB平均得分分别为(9.05±0.99)、(11.8±0.62)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免疫组织学结果显示三维支架限制了星型胶质细胞的侵入,再生轴突能够长入管道内并与管道长轴方向一致的线性排列,与单纯支架植入组不同,携带SCs的支架植入组,管腔内可以发现与再生轴突相伴行的星形胶质细胞.结论 新型PLGA多管道支架能够为轴突再生提供依托,联合SCs移植后具有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和运动功能恢复的修复作用.

  • 复方活血灵预防骨折后深静脉血栓的抗炎与抗氧化机制

    作者:郭珈宜;李峰;范仪铭;崔宏勋;郭艳幸

    目的 探讨方剂活血灵(HXL)预防骨折后深静脉血栓的抗炎、抗氧化作用机制.方法 60只1个月龄Wister大鼠随机平均分成空白组(予以纯化水10 ml/kg)、对照组(予以纯化水10 ml/kg)、阳性药物组(予以阿司匹林116.9 mg/kg)、中药HXL低、中、高(含生药量0.625、1.230、2.460 g/ml的水溶液)每组各10只,采用创伤性造模方法制备大鼠下肢深静脉血栓;各组在造模前7d给药,每天1次,于造模后第7天取用各组大鼠腹腔血液检测血流变及相关凝血指标,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改变;取发生血栓处静脉组织,采用生化法检测活性氧簇(ROS)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阳性药物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imer)值分别为[(19.10±0.54)、(8.61±0.56)、(17.76±0.58)s、(52.82±2.66) μg/L]与HXL高剂量组[(21.53±0.34)、(9.16 ±0.30)、(18.75±0.41)s、(46.89±1.64)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0.001、0.002、0.001),HXL高剂量组对凝血指标APTT、PT、TT、D-dimer改善优于阳性药物组;阳性药物组IL-1、TNF-α、IL-6水平分别为356.27±24.41、250.89±24.77、152.71±11.36,与HXL高剂量组(297.32±17.86、240.23±23.15、145.83±10.94)比较,HXL高剂量组与阳性药物组I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阳性药物组ROS、SOD、GSH-Px、MDA值分别为(34 297.38±302.44)、(110.40±11.32)、(221.05±19.67) U/L、(11.02±1.15) mmol/L,与HXL高剂量组[(31 704.24±272.12)、(114.92±11.72)、(228.65±15.18) U/L、(8.97 ±0.97) mmol/L]比较,HXL高剂量组与阳性药物组ROS水平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HXL高剂量组对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改善优于阳性药物组.结论 复方活血灵方可能通过抗炎、抗氧化作用来预防骨折后深静脉血栓.

  • 原花青素对脊髓损伤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张秀真;程田;尚国伟;张书豪;寇红伟;包德明;孙新志;陈向荣;皮国富;刘宏建

    目的 观察原花青素(OPC)对脊髓损伤(SCI)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Allen's击打法制备SCI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Vehicle(Veh)组和原青花素组.术后3d,二氢乙锭(HEt)染色检测活性氧(ROS)的积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检测裂解的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检测损伤周围坏死细胞数量;术后28 d,Basso Mouse Scale(BMS)评分检测小鼠后肢运动功能,悬尾实验评价小鼠情绪状况,髓磷脂碱性蛋白(MBP)检测白质损伤情况.结果 (1)BMS评分结果显示原青花素治疗组第7、14、21、28天后肢运动功能评分[(2.38±0.26)、(3.25±0.31)、(3.75±0.45)和(4.25±0.37)分]与Ve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27)、(1.75±0.16)、(2.00±0.19)、(2.63±0.26)分,P=0.010].(2)悬尾实验表明原花青素治疗组和Ve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8.33±2.65)s和(281.33±3.853)s,t=7.053,P=0.000].(3)对比Veh组,原青花素组抑炎因子IL-1β表达量[(719.5±55.9) ng/ml]明显低于Veh组[(1 100.5±61.5) ng/ml,=4.583,P=0.001],TNF-α[(829.2±50.9) ng/ml]明显低于Veh组[(1 113.0±58.8)ng/ml,=3.648,P=0.005].(4)原青花素组ROS的荧光强度(1 154.8±78.5)明显低于Veh组(1 689.0±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2,P=0.000).(5)对比Veh组[(18.7±1.5)%],原青花素组的正常髓鞘明显增多[(24.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4,P=0.033).(6)对比Veh组,原花青素组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量下调(0.342±0.028和0.156±0.036,t=4.053,P=0.002).结论 原青花素对脊髓损伤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 微小RNA-494介导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调控骨肉瘤细胞侵袭和迁移的机制

    作者:李勇;龚泰芳;孙景东;李彬彬;李治峰;蔡林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NA,miR)-494介导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调控骨肉瘤细胞侵袭和迁移的机制.方法 瞬时转染法上调或下调骨肉瘤143B细胞的miR-494水平,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Targetscan预测miR-494靶基因,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其直接靶作用关系.建立骨肉瘤原位荷瘤裸鼠模型,给予miR-494 agomir处理,观察上调miR-494对荷瘤裸鼠肿瘤生长的作用.结果 miR-494上调组24、48、72 h的细胞吸光度(A)值(0.092 ±0.014、0.135±0.024、0.323±0.051)分别低于对照组(0.142±0.034、0.247±0.028、0.511±0.042,t=3.261,P=0.025;£=3.512,P=0.013;t=3.992,P=30.007).miR-494下调组24、48、72 h的细胞A值(0.155±0.012、0.356±0.024、0.746±0.095)分别高于对照组(0.086±0.007、0.218±0.028、0.557±0.039,t=3.026,P=0.039;t=3.925,P=0.008;=4.261,P=0.001).瞬时转染24 h后,miR-494上调组细胞跨膜数目(48.3±11.4)少于对照组(87.4±14.6,t=2.336,P=0.016),而miR-494下调组细胞跨膜数目(128.3±20.4)多于对照组(88.7±14.6,£=2.567,P=0.012).miR-494上调组细胞迁移率[(52.6±8.7)%]低于对照组[(76.8±9.3)%,t =3.261,P=0.015],而miR-494下调组细胞迁移率[(87.6±7.6)%]高于对照组[(78.3±8.2)%,t=2.428,P=0.032].miR-494上调组细胞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而miR-494下调组细胞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FGFR2野生型与miR-494模拟物共转染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调miR-494能抑制骨肉瘤143B细胞FGFR2的mRNA水平,而下调miR-494可促进骨肉瘤143B细胞FGFR2的mRNA水平.miR-494 agomir(494-agomir)给药组裸鼠肿瘤体积在给药后14、21、28 d[(237.9±23.8)、(449.3±26.8)、(726.9±58.7)mm3]分别低于对照组[(356.8±42.3)、(678.4±46.3)、(1 242.6±59.4) mm3,t=2.326,P=0.025;t3.126,P=0.004;t3.659,P=0.001].结论 miR-494可抑制骨肉瘤143B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其机制与调控靶基因FGFR2密切相关.

  • 铁蓄积通过还原型烟酰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激活活性氧自由基抑制间充质干细胞与体内成骨功能

    作者:袁晔;费蓓蓓;俞晨;徐非;王亮;杨帆;张辉;李光飞;张志芳;高焱;刘功稳;徐又佳

    目的 研究铁蓄积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影响,探索铁蓄积在MSCs层面对成骨功能抑制的可能机制.方法 体内实验,将8周龄C57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Ctrl)和实验组(FAC),实验组腹腔注射枸橼酸铁铵(FAC)每周0.1 g/kg,8周后两组均检测:血清铁蛋白(FER)、成骨标志物(P1NP)、股骨远端骨小梁三维形态重建和空间结构参数、MSCs占骨髓细胞比例.体外实验,取C57雄性小鼠骨髓分离培养MSCs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和细胞实验组,细胞实验组加FAC干预24h,两组均行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还原型烟酰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NOX4)表达水平检测.结果 FAC组血清铁蛋白[(14.72±0.97)μg/L]高于对照组[(4.92±0.82) μg/L],P=0.002;FAC组骨髓MSCs占骨髓比例[(2.08±0.98)%]低于对照组[(3.98±0.82)%],P=0.004;FAC组细胞ROS的Mean值(56.26 ±8.36)高于对照组(257.65±12.69),P=0.000;FAC组细胞NOX4蛋白表达上升;FAC组P1NP[(4.81±0.51)ng/ml]低于对照组[(10.06±0.96) ng/ml],P=0.001.micro-CT检测的FAC组骨密度[(53.12±9.86) mg/mm3]低于对照组[(103.76±7.92) mg/mm3],P =0.001;FAC组骨小梁空间结构参数显示:FAC组骨体积分数(BV/TV):[(11.23±1.86)%]低于对照组[(18.63±2.02)%],P=0.002;FAC组骨小梁厚度(Tb.Th):[(0.057±0.018) mm]低于对照组[(0.083±0.006) mm],P=0.003;FAC组骨小梁数目(Tb.N):[(0.92±0.22) N/mm]低于对照组[(1.25 ±0.18) N/mm],P=0.004.结论 铁蓄积后,成骨指标降低可能与MSCs受抑制有关,MSCs受抑制可能与铁蓄积诱导NOX4激活ROS相关.

  •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信号对炎性环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作用

    作者:程鹏;任晔;吴颖星;张津铭;黄鑫;陈安民;杨卿

    目的 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信号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介导的炎性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软骨分化过程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以IL-1β刺激诱导炎性环境,同时予以10 nmol/L GSK-3β抑制剂氯化锂(LiCl)或10 nmol/L GSK-3β干预BMSCs成软骨分化过程,定量检测糖胺聚糖(GAG)含量,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成软骨相关基因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ox 9)、Ⅱ型胶原(Collagen 2a)、蛋白多糖(Aggrecan)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炎症通路总体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磷酸化NF-κB(p-NF-κB)蛋白表达,胞质及胞核中NF-κB蛋白表达.结果 IL-1β组的BMSCs成软骨分化指标分泌型GAG含量[(0.806±0.102) μg/ml]以及Sox 9、Collagen 2a、Aggrecan的mRNA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P=0.021、0.039、0.017、0.023);而IL-1β刺激诱导炎性环境后,LiCl组成软骨分化指标GAG含量[(0.696±0.095) μg/ml]以及Sox9、Collagen 2a、Aggrecan的mRNA水平较IL-1β组明显增高(P=0.029、0.031、0.014、0.018),NF-κB蛋白稍增多,p-NF-κB却显著减低(P=0.008),胞核NF-κB显著减低(P=0.031),而GSK-3β组的成软骨分化指标及NF-κB蛋白表达情形均与LiC1组相反.结论 抑制GSK-3β信号能减弱NF-κB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和入核能力,从而抑制NF-κB通路,进而增强BMSCs在IL-1β诱导炎性环境下的成软骨能力.

  • 肉毒素致大鼠椎旁肌肉萎缩作用和基因表达的研究

    作者:王雪鹏;王圣杰;晏鹏;边振宇;李茂强;侯长举;朱六龙;田纪伟

    目的 利用局部注射肉毒素(BTXA)至椎旁竖脊肌,探讨建立一种可靠的腰椎椎旁肌萎缩实验模型.方法 30只20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NT)、低剂量肉毒素组(BTXA-L)、高剂量肉毒素组(BTXA-H).术后第3个月取材椎旁肌肉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相关成肌基因的检测.结果 注射肉毒素3个月后仍可观察到BTXA-L和BTXA-H肌纤维明显萎缩,特别是BTXA-H肌纤维弥合现象更为明显.注射肉毒素1个月后,除成肌细胞决定蛋白(MyoD)外,BTXA-L和BTXA-H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6.18 ±1.65,6.30±1.49比2.02±0.50,P=0.001)、生肌因子5(Myf5)(7.40±1.10,9.14±1.88比1.34±0.83,P=0.001)、肌肉特异性调控因子4(MRF4)(8.98±2.87,10.18 ±2.45比1.48±1.24,P=0.008)、肌细胞生成素(MyoG,9.30±1.19,12.28 ±3.48比0.88±0.51,P=0.007)4种基因表达均较CNT明显增高,乙酰胆碱受体(AChR)α只在BTXA-H相对高表达(2.38 ±0.80比1.00±0.35,P=0.013),AChRε在BTXA-L和BTXA-H都相对高表达(3.70±1.03,5.26±1.74比1.22±0.73,P=O.001).术后3个月,仅Myf5(3.74±0.99,4.28±1.66比1.92±0.88,P=0.025)、MyoG(2.86±1.18,4.66±1.40比1.10±0.82,P=0.002)在BTXA-L和BTXA-H与CNT之间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此时,AChR受体亚型α、β、δ和ε在不同组别间的基因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931、0.495、0.801和0.364).结论 肉毒素安全可靠,可用于制作椎旁肌萎缩动物模型.注射肉毒素1个月后椎旁肌主要成肌基因和AChR受体水平已开始减低.

  •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与聚羟基乙酸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王营;王曦龙;章俊;王强;施国伟

    目的 建立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探讨骨骼肌卫星细胞复合聚羟基乙酸(PGA)材料在体外共培养的可行性.方法 酶消化法获取原代骨骼肌卫星细胞,经体外培养和扩增后,组织学检测骨骼肌卫星细胞标志性蛋白的表达,将慢病毒载体介导绿色荧光蛋白(GFP)转染后的骨骼肌卫星细胞接种于PGA上,形成骨骼肌卫星细胞-PGA材料复合物,体外培养1周后,进行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培养的骨骼肌卫星细胞表达结蛋白(Desm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光镜下观察显示转染后的骨骼肌卫星细胞在PGA纤维上增殖并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扫描电镜显示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将PGA纤维之间的孔隙充满.结论 转染后的骨骼肌卫星细胞复合PGA后生长良好,GFP可作为骨骼肌卫星细胞研究的示踪标记.

  • 3D打印复合材料修复兔大段胫骨缺损组织学、影像学和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耿洋;张春霖;高山;席俊伟

    目的 探讨3D打印羟基磷灰石和聚己内酯复合材料修复兔大段胫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将18只兔随机平均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复制兔大段胫骨缺损模型.以羟基磷灰石和聚己内酯为复合材料3D打印仿生胫骨.对照组用兔自身骨进行修复,实验组用3D打印的仿生胫骨修复.术后6周和12周对胫骨进行X线影像学检查,术后12周对进行进行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检查.结果 术后对照组和实验组伤口生长良好,无感染;术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没有见到显著成角和骨位移,有明显的新骨生成,术后12周对照组和实验组的骨缺损结合处骨端完全融合;术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组织切片内均有新骨组织形成,有骨窝细胞存在,骨小梁相互之间连接成网络,并且有矿化表现,在新生的骨组织内部和周围有微小的血管生成;术后12周兔缺损部位的胫骨大载荷空白组为(581.35±58.41)N、对照组为(577.52±55.96)N,实验组为(570.86±60.43)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2);兔缺损部位的胫骨大载荷时吸收的能量空白组为(0.83±0.18)J、对照组为(0.81±0.17)J,实验组为(0.80 ±0.19)J,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8).结论 采用3D打印聚己内酯和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制备仿生胫骨来修复打断胫骨缺损时,可以获得与自体骨移植修复相似的组织学、影像学和生物力学效果.

  • 低强度超声波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李志;谢树才;张剑权;符国珍;吴红芬;吕明;符真;周帅

    目的 探讨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LIPUS)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体外培养增殖的影响及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在LIPUS促进hBMSCs增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细胞浓度为2.0×104/ml接种于12孔培养板,分别采用辐射强度为0、30、40、50、60、80 mW/cm2的LIPUS每天刺激5 min,0、24、72、96 h后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用Scepter 2.0手持细胞计数器进行细胞计数,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增殖指数,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Western blot检测各强度组Cyclin D1表达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强度下Cyclin D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细胞计数发现,除30 mW/cm2(P=0.871)外,40 W/cm2(P=0.006)、50 W/cm2(P=0.001)、60 W/cm2(P=0.001)、80 W/cm2(P=0.004)组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细胞增殖活力检测发现,30 mW/cm2(P=0.042)、40 W/cm2(P=0.012)、50 W/cm2(P =0.001)、60 W/cm2(P=0.001)、80 W/cm2(P=0.046)组细胞增殖活力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细胞周期检测表明,LIPUS组细胞增殖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除30 mW/cm2(P=0.149)外,40 W/cm2(P=0.002)、50 W/cm2(P=0.004)、60 W/cm2(P=0.023)、80 W/cm2(P=0.012)组Cyclin D1的表达均上调;除30 mW/cm2(P=0.075)外LIPUS组Cyclin D1 mRNA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LIPUS能显著促进hBMSCs增殖,通过上调Cyclin D1的表达促进hBMSCs从G1期进入S期,从而促进其增殖.

  • 雷帕霉素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急性损伤后神经再髓鞘化和运动功能恢复

    作者:宋伏虎;陈雁信;廖海明;黄海城;粱敏;李传翔

    目的 观察雷帕霉素对大鼠坐骨神经急性损伤后神经再髓鞘化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成年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n=18):手术对照组: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后,每天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7d;雷帕霉素组: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后,每天腹腔注射1 mg/kg雷帕霉素,连续7d.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建立后7、14、21 d分别测量大鼠运动功能、神经轴突直径与神经纤维总直径的比值(g-ratio值)和透射电镜下坐骨神经自噬泡数目.结果 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建立后7、14、21 d,雷帕霉素组自噬泡数目为(8.78±0.55)、(8.33±0.53)、(7.00±0.44)个,明显大于手术对照组[(7.11±0.51)、(6.44±0.44)、(5.56±0.38)个,P=0.041、0.015、0.024].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建立后14、21 d雷帕霉素组g-ratio值为0.64±0.02、0.60±0.02,明显小于手术对照组的0.74±0.03、0.69±0.02(P=0.014、0.013).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建立后14、21 d Catwalk测量,雷帕霉素组大鼠术肢接触平均面积[(1.60±0.04)、(2.26±0.04) cm2]和接触平均压力值(CMI) (67.96±2.28、76.79±1.30)均明显大于手术对照组肢接触平均面积[(1.47±0.03)、(2.09±0.06) cm2]及接触平均压力值(58.14±1.78、70.07±1.17,P=0.018、0.036和P=0.007、0.003),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建立后7d两组g-ratio值与Catwalk测量的术肢接触平均面积、CM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雷帕霉素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急性损伤后神经再髓鞘化和运动功能恢复.

  • Pilon变异的后踝骨折的形态分析和损伤机制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张光明;阮志勇;丁声龙;尹红灵;潘福根

    目的 探讨Pilon变异的后踝骨折的形态特点和损伤机制.方法 收集我院骨科后踝骨折患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共22例Pilon变异的后踝骨折的患者纳入研究.观察图形特点并测量轴位图像上骨折部分所占比例;矢状位图像骨折块的大高度;矢状位图像骨折线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并利用1例健康成年男性的足踝CT扫描数据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模型施加不同强度的垂直暴力或旋转暴力,探索Pilon变异的后踝骨折的损伤机制.结果 当踝关节跖屈30°时,施加1.5倍体重垂直暴力时,后踝的大应力区集中在胫骨远端后内侧区域,大应力为78.68 mPa;施加2.5倍体重垂直暴力,大应力为151.42 mPa.当踝关节跖屈增加到40°时,再施加1.5倍体重垂直暴力时,应力集中点向外移动,集中在在胫骨远端后侧,大应力为111.78 mPa;施加2.5倍体重垂直暴力时,大应力为165.63 mPa.当对踝关节施加旋转暴力时,应力主要集中在外踝和胫骨远端后外侧区域.结论 Pilon变异的后踝骨折有独特的损伤机制,与踝关节所处的位置有主要关系,是踝关节跖屈30°左右时由垂直暴力合并旋转暴力所致.

  • KU-0063794对老年小鼠脊柱椎间盘退变的保护机制

    作者:宋亚东;刘辰君

    目的 探讨KU-0063794对老年小鼠脊柱椎间盘退变的保护机制.方法 60只老年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10 mg/kg组和30 mg/kg组.10 mg/kg组和30 mg/kg组分别经腹腔注射KU-0063794 10 mg/kg和30 mg/kg,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治疗3个月后,对3组小鼠体重、髓核细胞自噬水平、骨密度、组织学评分和骨形态计量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29.31 ±2.89)g]比较,10 mg/kg组和30 mg/kg组小鼠体重[(28.19 ±2.61)g和(27.19 ±2.62)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719,P=0.152;t =0.609,P=0.204).与对照组小鼠髓核细胞中p62水平(1.14±0.23)比较,10 mg/kg组和30 mg/kg组小鼠髓核细胞中p62表达水平(0.64±0.21;0.23±0.18)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2,P=0.009;t=5.910,P=0.000).与对照组小鼠骨密度(0.19±0.02)比较,10 mg/kg组和30 mg/kg组小鼠骨密度(0.24±0.01,0.29 ±0.02)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7,P=0.000;t=4.912,P=0.000).与对照组小鼠LS~L6椎间盘组织病理评分[(5.24±1.02)分]比较,10 mg/kg组和30 mg/kg组小鼠L5~L6椎间盘组织病理评分[(3.98±0.89)、(2.32±0.54)分]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2,P=0.003;t=5.103,P=0.000).与对照组比较,10 mg/kg组和30 mg/kg组小鼠骨形态学计量参数也显著改善.结论 KU-0063794通过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活性,显著提高机体自噬水平,促进椎间盘自我更新,达到缓解退变的功能.

  • 细胞因子信号阻抑蛋白1调控脑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作者:崔猛;孙杰;李方国;张玺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信号阻抑蛋白1(SOCS1)对脑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 构建含有目的基因SOCS1的慢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脑源性NSCs.实验分为3组:SOCS1组,空载体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用Western blot方法观察3组细胞中SOCS1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3组细胞中NSCs标志物巢蛋白(Nestin)、神经元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2(MAP2)、少突胶质细胞标志物髓鞘碱性蛋白(MBP)、星型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 含目的基因SOCS1的慢病毒能够有效感染脑源性NSCs,感染慢病毒后24h与72 h,SOCS1组中SOCS1蛋白与MAP2蛋白的表达持续增加,与空载体组和PBS组比较,SOCS1蛋白在24h后为4.34倍和4.05倍(P =0.000、0.000),72 h后为9.25倍和10.17倍(P=0.000、0.000);MAP2蛋白在24 h后为1.06倍和1.08倍(P=0.005、0.001),72 h后为1.63倍和1.8倍(P =0.000、0.000);Nestin蛋白在病毒感染后24 h表达增加,与空载体组和PBS组比较,分别为1.10倍和1.06倍(P=0.000、0.037);感染慢病毒后72 h,MBP合成增加,与空载体组和PBS组比较,分别为2.27倍和2.27倍(P=0.000、0.000);GFAP合成减少,与空载体组和PBS组比较,分别为0.50倍和0.49倍(P=0.005、0.001).结论 过表达SOCS1能够促进NSCs增殖,过表达SOCS1能够促进NSCs向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同时抑制NSCs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

中华实验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