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美国海军舰上作战环境的复杂伤员流模拟方法

    作者:李丽娟;刘术;刁天喜

    准确预测伤员流对预计战时人员和物资需求及制定卫勤计划至关重要,但由于缺乏现代海战伤的数据,导致准确预测未来海上作战的伤员流非常困难.本文介绍了美国军方开发的一种基于过去舰上人员伤亡数据和地面爆炸伤数据,模拟预测海上伤员流的方法,并通过“柯尔”号驱逐舰遇袭伤员案例进行了验证,通过公式可生成预期每例伤员的损伤数量和不同伤部分布的地面爆炸伤的伤员流,与舰载创伤分类概率分布基本一致.验证结果显示,该模拟方法在未来海战舰上伤员流的预测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 海战伤细菌感染特点及抗菌药物的应用

    作者:刘瑾红;韩善桥

    在现代海战中,战伤的种类主要为炸伤、烧伤、冲击伤、毒气中毒和复合伤等,且落水伤员还可能发生海水淹溺、体温过低征及有害生物损伤等.由于海水高盐、高渗、低温和含多种细菌等特点,所造成战伤海水浸泡继发感染的细菌不同于陆战伤[1].为此,我们对某海域的海水细菌分布、海战伤细菌感染的特点,以及抗感染救治方案进行了研究.现分析报告如下.

  • 国外海军医学动态系列讲座(3)美国海军海战伤研究动态

    作者:陈伯华;龚国川

    根据海战伤的特点和规律,开展战伤救治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历来是美国海军医学研究的一项重点内容.现将美国海军海战伤研究情况介绍如下.

    关键词: 海军 海战伤
  • 海战伤救治流程标准化研究

    作者:安志萍;刘晓荣

    目的:针对海战伤救治环境复杂多变、救治时间紧迫、卫勤保障资源和医护力量有限的情况,提出引入新的科学方法进行战伤救治管理,以实现在有限条件下对批量伤员的大化救治.方法:结合海上各级救治机构担负的不同使命任务,对海战伤救治流程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借鉴临床路径技术的标准化诊疗方式,对战伤诊断标准化、救治流程程序化、救治方案规范化、战救物资配套化进行研究,并采用PDCA循环进行全过程管理.结果:设计了海战伤救治信息系统,实现了海战伤救治卫勤保障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结论:海战伤救治流程的标准化研究有利于提高伤员的救治效率和质量,降低伤亡率和伤残率,提高特殊环境下的部队卫勤保障能力,大限度维护和恢复部队战斗力.

  • 皮肤软组织损伤合并海水浸泡的救治现状及进展

    作者:吴敏靓;王宇翀;薛春雨

    在海上军事实力日益强大的今天,对海战外科救治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由于海上及舰船环境的特殊性,使得海战伤比传统的陆战伤具有新的特点.在海战伤中,皮肤软组织损伤占据了很大比重,且大多合并海水浸泡造成的进一步损伤,这就要求在救治阶段应针对海水浸泡伤和皮肤软组织损伤同时进行治疗.随着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发和使用,伤情特点与传统的战伤有了很大的不同,因此,以往的救治观念亟待更新和提高.现针对皮肤软组织损伤的一般特点和治疗现状进行阐述,同时对其合并海水浸泡的救治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 海上卫勤综合演练伤员发生系统设计

    作者:薛晨;刘源;张义;张鹭鹭

    "伤员流"是军医大学海上卫勤综合演练的关键要素,而"模拟伤员"对营造实战氛围、增强训练针对性具有重要作用.在分析伤员发生系统现实需求与实现途径的基础上,运用建模和数据通信等技术,研究与设计海上伤员发生系统,该系统由海上作战推演数据转换模块、海上作战伤员库模块、海上伤员发生模块、海上伤员模拟模块、数据通信模块等5个模块构成,实现海战伤伤员"真实"发生、模拟伤员化妆可视化指导、救治信息智能化管理等功能,能够为卫勤训练提供接近实战、符合海战伤特点的"模拟伤员",提升海上卫勤综合演练的效果,提高卫勤保障人员海战伤救治能力.

  • 海战伤救治流程管理系统开发

    作者:戴志鑫;刘文宝;任东彦;陶峰;陈国良

    本文探讨海战伤救治流程管理系统的设计、结构、功能及开发的关键技术.该管理系统由文书管理、医嘱管理、流程管理、海战伤专题知识库、系统维护等模块构成,同时兼顾海战伤员信息的收集、传递、利用及信息共享等问题.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有利于海战伤员救治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并对医务人员的救治工作提供建议,有利于教学训练和相关海战伤研究工作.

  • 海战伤前沿复苏外科临床事件探讨

    作者:王莉红;江雷;邓月仙;马兵;邢海;秦超

    首先根据发生率高、覆盖面广、相似程度高等原则,遴选16种前沿复苏外科海战伤伤情.然后经过2轮专家咨询,确定107项临床任务,其中术前/分类49项、术中27项、术后31项.从临床任务列表中选择组合,建立16种伤情的临床事件序列,确定相应的操作时间、操作次数、伤员百分比等要素.后探讨临床事件的应用前景.

  • 海勤人员掌握海战伤救护知识的调查

    作者:徐利平;金玲;陈赛铮

    目的 了解目前海勤人员对海战伤救护知识掌握的情况,为指导海勤部队有针对性地进行海战伤救护知识培训提供依据,以实施切实可行的有效的培训.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17名海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海战致伤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在自救互救6项技术、特殊伤现场救护、心理应激调适等方面知识的掌握上,核潜艇、常规潜艇艇员及潜水员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特殊武器伤现场救护相关知识中,生物、化学武器伤救护知识的掌握和海上求生技术中的水中脱险法知识的掌握,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战伤救护知识其余各项的掌握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勤人员对自救互救技术及海上求生知识掌握较好,特殊伤救护知识的掌握普遍欠缺,应结合海战致伤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

  • 海战伤员救护中快速留置导尿法的研究

    作者:刘岩;张恩华;黄叶莉;孙艳杰;黄瑾;贾广月

    目的探讨海战救护中提高留置导尿术护理技术操作时效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快速法和常规法对60名男性患者实施留置导尿术,对两种方法所用时间和尿道口黏膜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采用两种操作方法所用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快速法用时明显缩短;尿道口黏膜细菌培养结果无差异.结论快速留置导尿法用于海战伤员的救护,既可提高海战救护时效,也可保证消毒效果.

  • 未来海上医疗救护链护理工作初探

    作者:张恩华;霍焱

    针对海上卫生船舶医疗救护的使命要求,阐述了海上护理工作具有任务重、操作难度大、人力配置匮乏等特点,提出了急救护理管理要求及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海战伤 护理 救护链
  • 病例推演法在海战伤救治培训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刘娜;鱼敏

    为适应未来海上卫勤保障的需要,码头救护所需不断提高海上救治能力.其任务为对伤病员实施分类后送、进行早期治疗、留治不宜后送的伤病员,平时也可用于海上突发事件、灾害的医学救援[1].笔者所在码头救护所将病例推演法应用于海战伤救治培训,效果显著,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推演参加者主要为码头救护所医疗组成员.包括分类后送组、防疫洗消组、重伤救治组、收容处置组、手术组、医疗保障组等,共计92人.第1周以理论授课为主,设为对照组;第2周以病例推演为主,设为实验组.

  • 现代海战伤特点及早期救治初探

    作者:胡朝晖;赵德军;孙艳新

    现代海战武器威力大,命中精度高,舰艇常遭到导弹、各型炸弹及水雷和鱼雷等武器的攻击,中程导弹较大的爆炸力会导致船体破裂,导弹残留燃料还有二次爆炸的可能,而战船内人员集中,伤员会集中出现,伤势主要为炸伤、烧伤及贯通伤.如舰船被重创沉没,伤员会伴有淹溺和海水浸泡,早期救治难度极大.伤员落水后搜救时间长短与伤员的存活密切相关,又受海况、伤员搜寻、捞救、初期救治、换乘舰船及船上手术难度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积极探索现代海战伤特点及开展早期救治具有深远的意义.

  • 便携式超声仪在海战颅脑伤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赵虎林;田增民;孙君昭;胡国章

    目的 评价便携式超声仪在海战颅脑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急诊手术病例6例,包括血肿清除术5例,内镜颅内子弹取出术1例。所有手术均在实时超声辅助下进行。结果 术中超声检查均与术前头颅CT结果一致。所有病变均在超声辅助下精确定位,并完整切除。无症状恶化及死亡者,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中实时超声应用于急诊脑内血肿清除和颅内异物取出术,能够更好地定位病变部位,决定皮层的切口和手术路径,动态了解病灶情况,判断病变的切除范围,避免损伤重要血管,在海战颅脑伤救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不同救治环境下海战伤救治的效果观察

    作者:姜新;谢培增;周赤龙;朱红胜;王松青;许辉;肖现

    目的 探讨海战伤海上救治的有效方法.方法 成年健康杂种犬60只,制作成颅脑火器伤、胸部开放伤、腹部开放伤、四肢伤和烧伤模型后,随机分为海战伤Ⅰ组、海战伤Ⅱ组和陆战伤组,每组20只.海战伤Ⅰ组实验室设在码头救护所,海战伤Ⅱ组设在舰船或医院船上,陆战伤组设在陆地救护所.2组海战伤动物海水浸泡30 min,陆战伤组不作海水浸泡.陆战伤组采用常规治疗;2组海战伤采用综合治疗:除常规治疗外加低张液体(5%葡萄糖液500 ml)、东莨菪碱20 mg/8 h、地塞米松40 mg/8 h和维生素B6 3~5 g/8 h.实验巾监测24 h体温、血浆渗透压、血气分析和血电解质变化;观察3 d各组伤口感染率与死亡率,且进行比较.结果 2组海战伤伤情明显重于陆战伤组,表现为低温、血浆渗透压升高、高钠、高氯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治疗12 h后,2组海战伤各项指标均达到正常水平.陆战伤组伤后3 d伤口感染率为15%,海战伤Ⅰ、Ⅱ组分别为40%和50%;陆战伤组死亡率30%.海战伤Ⅰ组为40%,海战伤Ⅱ组为50%;海战伤Ⅱ组与Ⅰ组和陆战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海战伤海水浸泡后对机体的血浆渗透压、电解质平衡和体温有严重影响;海上环境对海上救治的疗效有明显影响,可能是实验犬致死率高的重要原因.早期低张液体对降低血浆透渗压、纠正电解质平衡、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 医院船麻醉实施的改进与管理

    作者:宗林;王建国;赵兵;吴刚

    现代海战伤呈"三多"和"三高"特点,即重伤多、复合伤多、烧伤多和减员率高、休克率高、手术率高.如何快速有效地提高医院船内伤员的救治水平,一直是海上医疗救护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舰船的摆动及大批重伤员的集中救治给麻醉方式的选择及围手术期管理带来严峻的挑战.

  • 射频消融对肝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的治疗效果

    作者:程远;杨和君;沈佳佳;江艺;潘凡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对肝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用10条成年雄性比格犬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外科手术暴露加92式训练手枪射击的方法致肝左叶火器伤,致伤后置于海水中浸泡5 min.打捞出水后采用射频消融技术进行肝脏止血.记录犬生存时间,统计存活率;监测致伤前和海水浸泡后的肛温变化;检测致伤前、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和术后第14天的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犬均存活至术后第14天,存活率为100%.经海水浸泡后肛温显著下降(P=0.000).在致伤前、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和术后第14天的静脉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81、0.264、0.070).术后第3天谷丙转氨酶水平显著高于致伤前(P=0.000),术后第7天指标较术后第3天显著下降(P=0.000)但仍高于致伤前(P=0.000),至术后第14天恢复正常水平(P=0.218);术后第3天谷草转氨酶水平较致伤前显著升高(P =0.002),至术后第7天即恢复正常水平(P=0.290);术后第3天白蛋白浓度显著低于致伤前(P=0.005),至术后第14天仍未恢复(P =0.010).结论 成功建立肝脏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的大型动物模型,并证实射频消融止血对此类创伤具有确切疗效.

  • 海战伤救治技能模拟训练的思考与建议

    作者:冯逸飞;张义;丁陶

    目的 探索海战伤救治技能模拟训练的对策方法与需求目标等问题.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等手段分析国内外海战伤救治技能模拟训练现况,总结相关单位开展海战伤救治技能模拟训练的优缺点.结果 提出开展海战伤救治技能模拟训练需求分析、训练实施规范、模拟训练器材、组训模式、平台建设等主要研究对策与思考建议,指出部队与院校训练目标定位.结论 结合以上研究成果,加强科学组训,进而提升海战伤救治技能模拟训练的研究能力和训练水平.

  • 抗生素在海上环境下海战伤中的应用

    作者:张贞良;贺顺龙;谢培增;汪先兵

    目的 探讨抗生素在海上环境下海战伤中的有效应用.方法 选取40只成年杂种犬,制作海上环境下海水浸泡复合火器伤动物模型.随机将动物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只犬.对照组采用头孢地嗪治疗,治疗组头孢地嗪加左氧氟沙星治疗.海战伤的其他处理方法相同.在伤后第2和第4天进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观察6天伤口感染率、死亡率.结果 伤后6天,对照组的伤口感染率为500,治疗组为10%;伤后6天,对照组死亡率为60%,治疗组为20%;治疗组的伤口感染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弧菌构成比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我国南海海水中细菌种类多、分布广,主要是弧菌科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埃希菌,也是导致海战伤感染的主要细菌.对在海上环境下处理海战伤更应强调尽早、合理的清创和早期使用广谱和抗弧菌抗生素.

  • 海上环境下海战伤救治的实验研究

    作者:庄永敬;谢培增;陈大军;吴新文;刘剑;汪先兵;洪加津

    目的 探讨海战伤海上救治的有效方法.方法 成年健康杂种犬60只,按多发性火器伤、弹烧复合伤模型方法,制作颅脑火器伤、胸部开放伤、腹部开放伤、四肢伤和烧伤后模型,随机分为陆战伤组、海战伤1组和海战伤2组,每组20只.陆战伤组实验室设在陆地救护所,海战伤1组设在码头救护所,海战伤2组设在医院船上.海战伤2组动物致伤后被海水浸泡30 min,陆战伤组不行海水浸泡.陆战伤组采用常规治疗;海战伤2组采用综合治疗:除常规治疗外加温低张液体(38~40 ℃的5%葡萄糖液)500 ml,东莨菪碱20 mg/8 h,地塞米松40 mg/8 h和维生素B6 3~5 g/8 h.实验中监测24 h体温、血浆渗透压、血气分析和血电解质变化;观察3d各组伤口感染率与死亡率.结果 ①海战伤2组伤情明显重于陆战伤组,表现为低温、血浆渗透压升高、高钠、高氯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治疗12 h后,海战伤2组各项指标均达到正常水平.②陆战伤组伤后3 d的伤口感染率为15%,海战伤1、2组分别为40%和50%.③陆战伤组死亡率30%,海战伤1组为40%,海战伤2组为50%,海战伤2组死亡率与海战伤1组和陆战伤比较明显增高(P<0.01). 结论海战伤海水浸泡后对机体的血浆渗透压、电解质平衡和体温过低有严重影响;海上环境对海上救治的疗效有明显影响,可能是实验犬致死率高的重要原因.早期加温低张液体对复温、降低血浆透渗压、纠正电解质平衡、提高生存率有重要的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