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作者:林萍(综述);邓涛(审校)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hgio-pancre atography,ERCP)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胆总管结石的治疗近40余年,由于ERCP术创伤小、取石效果好,成功率高达90%以上,成为目前诊治胆总管结石的主要医学技术,但结石清除后复发率仍较高(4%~24%)[1,2]。目前在学术上对复发结石的定义尚无统一见解,有文献报道复发胆总管结石是指原发结石被完全清除距再次发生结石的时间至少6个月[3]。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较多,其成因较为复杂,且如何有效减少结石复发是内镜医师面临的巨大问题。现就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现状作一综述。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微创治疗方式探讨

    作者:杨培;曾新桃;冯凯祥;罗华;王东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适宜微创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年收治的12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采用腹腔镜、内镜进行微创治疗.结果 12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非梗阻型80例,梗阻型48例.29例患者行急诊内镜治疗,其中16例急诊内镜下未能完全去除梗阻因素或合并有胆囊结石,于急性胰腺炎缓解后2~4周行二期内镜治疗或腹腔镜手术;12例行急诊腹腔镜手术,3例残余肝外胆管结石,于术后2周行二期内镜或6~8周行胆道镜检查取石.本组无死亡病例.急诊内镜治疗无消化道出血、肠穿孔等内镜操作相关并发症.术后出现胆漏2例、肺部感染2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择期腹腔镜手术或腹腔镜加内镜手术87例,3例中转开腹.全组病例随访6个月~5年,4例出现急性胰腺炎复发,8例有返流性胆管炎症状,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 腹腔镜、内镜单独或联合应用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有效微创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LCBDE与ERCP/EST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

    作者:奚士航;王小明;季月辉;胡开泰;潘璇

    目的 通过比较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提供此类型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12月80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取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患者40例,ERCP/EST取石术患者40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取石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淀粉酶、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等术前相关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LCBDE组与ERCP/EST组患者取石成功率(95.0% VS 85.0%),术中出血[(32.25±6.40)ml VS(28.75±5.03)ml]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EST组在手术时间[(52.75±16.28)min VS (145±48.18)min]及平均住院时间[(8.65±2.37)d VS(12.68±3.37)d]上要优于LCBDE组( P<0.05),但ERCP/EST组术后淀粉酶[(128.15± 85.10) U/L VS (263.83±142.96)U/L]要高于 LCBDE组,且手术总体并发症要高于 LCBDE组( 42.5% VS 10.0%,P<0. 05).结论 两组手术方式均能够有效治疗胆总管结石,选择哪种手术方式需要根据患者自身具体情况而定.

  • EST内镜介入治疗对ABP患者PAF表达影响作用分析

    作者:江文军;范震;杨晶;王霞;梁三红;顾伟刚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内镜介入治疗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及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表达的影响作用和关系.方法 根据有无器官功能衰竭(持续>48h),或局部并发症,APACHE-Ⅱ评分及/或CT分级及MCTSI评分,分为SABP和MABP两组.观察ABP患者经ERCP行EST内镜介入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血生化变化情况;分别提取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血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技术定量检测ABP患者内镜介入治疗前后血清PAF表达变化和关系.结果 经ERCP行EST内镜介入治疗后,生化指标术后1周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SABP组患者术前血清PAF表达明显高于MABP组(P<0.05);经ERCP行EST内镜介入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血清PAF表达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 ABP患者经ERCP行EST内镜介入治疗后临床表现、生化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ABP患者血清PAF表达较术前明显降低,SABP患者血清PAF表达高于MABP患者,提示血清PAF表达与ABP的发生和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对胆胰疾病的诊治效果研究

    作者:李仁宝;尹志强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胆胰疾病的诊治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4年6月期间该院采用 ERCP 诊治的200例胆胰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诊断率、疾病种类、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单纯 ERCP 诊断病例42例,治疗性 ERCP 158例,包括胆总管结石78例(49.4%),恶性胆道梗阻32例(20.3%),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狭窄28例(17.7%),化脓性胆管炎20例(12.7%)。全组 ERCP 诊断率为91.5%,高于 CT 诊断率的70.0%(P <0.05);158例患者治疗方法包括网篮取石、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胆道内支架引流(ERBD)及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成功率为95.6%。本组共有15例发生并发症(7.5%),经处置后均顺利出院,无重症胰腺炎及消化道穿孔发生。结论ERCP 是诊断及治疗胆胰疾病的有效手段,适合胆总管结石、恶性胆道梗阻、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狭窄及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等疾病。因其具有微创的特点,更适合于年老体弱患者。

  •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与磁共振检查对胆胰疾病的诊断评估与比较

    作者:魏方军;云永兴;郑广平;陆普选;王立非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磁共振检查(MRI)对胆胰疾病的诊断评估与比较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采用 MRI 诊断及 ERCP 诊治的200例胆胰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诊断率、疾病种类、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单纯 ERCP 诊断病例42例,治疗性ERCP158例,包括胆总管结石78例(49.4%),恶性胆道梗阻32例(20.3%),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狭窄28例(17.7%),化脓性胆管炎20例(12.7%)。全组 ERCP 诊断率为91.5%,高于 MRI 诊断率的70.0%(P<0.05)。结论ERCP 是诊断及治疗胆胰疾病的有效手段,适合胆总管结石、恶性胆道梗阻、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狭窄及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等疾病,因其具有微创的特点,更适合于年老体弱患者。

  • 34例胆管消失综合征的单中心诊疗经验

    作者:李玲;张光全;廖忠;吴先麟;谢亮;姚波;李静;蒲成容

    目的 探讨胆管消失综合征(VBDS)的病因及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年来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经肝穿刺病理学检查确诊的34例VBDS患者的临床、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检查、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 34例VBDS患者的平均年龄(35.5±6.3)岁,男女之比为2.1∶1,临床表现以黄疸、皮肤瘙痒为主要症状,常见病因有:先天性畸形、恶性病变、缺血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药物因素、中毒因素、特发性等.早期治疗以激素及对症观察治疗为主,晚期需要肝移植治疗.随访1~18年,2例(5.9%)治愈,4例(11.8%)黄疸时好时发,11例(32.4%)长期轻度到中度黄疸,17例(50.0%)死亡.结论 VBDS成年人多见,多为后天因素所致;儿童少见,多为感染和先天性胆道发育不良.不同病因引起的VBDS预后和转归不同.早期干预预后较好,发展至终末期肝病需要肝移植.ERCP和MRCP结合临床有助于早期诊断.

  • ERCP合并EST对胆道疾病疗效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高峰;依尔潘·艾山

    [目的]分析ERCP合并EST对胆道疾病疗效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行ERCP合并EST 324例患者资料,分析其疗效及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及处理结果.[结果]324例中7例ERCP操作失败,其总成功率97.8%,胆总管取石率97.8%,胆管良性狭窄治愈率93.7%,胆管炎治愈率89.4%,恶性胆道狭窄操作成功率85.7%,术中及术后发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高淀粉酶血症51例(15.7%),术后胰腺炎13例(4%),术后胆管炎感染2例(0.6%),术后穿孔1例(0.3%),无出血及其他心肺并发症病例,无一例死亡.[结论]ERCP合并EST对胆道疾病治疗安全及疗效较好,严格掌握适应证,精准操作,避免危险因素,可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安全性.

  •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作者:姚利;陈先祥;涂华华;王卫星

    目的 比较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病人88例,其中行ER-CP46例(ERCP组),行LCBDE42例(LCBDE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发生率、结石完全清除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病人操作顺利,无术中并发症发生.ERCP组和LCBDE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9.53 ± 13.95)分钟和(119.94 ± 24.32)分钟、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61 ± 2.56)天和(7.83 ± 2.28)天,住院费用分别为(13.24 ± 1.92)千元和(15.82 ± 1.75)千元,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病人结石完全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7%和4.3%,LCBDE组分别为97.6%和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和LCBDE均是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ERCP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较LCBDE有明显优势,但对于年轻病人及结石较大的病人,LCBDE是更好的选择,临床上应根据病人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对急性胰腺炎大鼠的作用及其对活性氧/c-Jun氨基末端激酶通路的影响

    作者:金鑫;游建;肖定;何鑫

    目的 观察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对急性胰腺炎大鼠的作用及其对活性氧(ROS)/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60只雄性大鼠,分为空白组(尾静脉注射0.1 ml的体积分数0.1%胎牛血清)、模型组(尾静脉注射0.1ml的体积分数0.1%胎牛血清)及手术干预组(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各20只.建模后,处死大鼠后,留取外周血、胰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组大鼠核因子-κB(NF-κB)的核转位,胰腺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行病理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水平,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检测3组大鼠胰腺组织ROS水平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3组大鼠胰腺组织磷酸化JNK (p-JNK)、JNK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35.9±2.2、79.6±12.6、322.3±28.5、436.8±32.9)比较,手术干预组的NF-KB、ROS、p-JNK、JNK均明显降低(12.3±1.1、61.2±13.2、2551.4±25.9、289.6±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15、0.014、0.009);与模型组(85.6±2.5、58.6±13.6、82.3±12.5)比较,手术干预组的TNF-α、IL-6、IL-1 β水平均明显降低(22.3±1.1、10.3±1.2、11.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0.012、0.016).结论 ROS/JNK通路的启动会引发一系列炎性反应加重病情,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对急性胰腺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是通过抑制ROS/JNK通路发挥作用.

  • 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内镜治疗时机的选择

    作者:张奇;孙备

    目的 探讨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内镜治疗的时机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60例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内镜治疗的资料.根据发病后内镜治疗时间分为两组:急诊内镜(EE)组168例,即在发病48 h内急诊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或取石术、鼻胆管引流术(ENBD);延期内镜(DE)组192例,在早期非手术治疗基础上于发病48 h后延期行上述内镜治疗.结果 两组内镜治疗总成功率为96.9 %.EE组在发病后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血胆红素、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DE组(P<0.05~0.001).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急诊内镜治疗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DE组(9.6 % vs 28.9 %,P<0.05),两组间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轻症患者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 重症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应在发病48 h内行急诊内镜治疗;轻症患者如早期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出现急性胆道感染症状,亦应争取及时行急诊内镜治疗.

  • 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益鸣;韩江;程明荣;汪运节;马大喜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诊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和T管置入术;对照组予以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近期、远期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术后禁食时间,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和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术后通气时间、术后禁食时间、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明显短或者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的费用,值得推广.

  • 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30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昌林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外科收治的30例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资料,对其临床治疗情况进行研究.本次30例患者均接受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掌握患者初期症状;结合检查结果实施有效治疗方案,包括:控制饮食、胃肠减压、抗胰酶等;于治疗后1个月,对比前后症状的变化情况,统计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结果: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属于严重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腹胀、黄疸等,临床可诱发其它全身性症状;通过针对性治疗并发症,治疗前后症状变化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具有危险性,需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 ERCP对壶腹周围疾病的诊断意义

    作者:李运泽;赵景松;覃秀爱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壶腹周围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72例患者均进行ERCP和B超检查,部分患者做CT检查及胆汁超高倍显微镜检查;并将ERCP与B超、CT对壶腹周围疾病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ERCP对结石的诊断正确率为97.7%,明显高于CT的71.4%和B超的61.6%;ERCP、B超和CT对胰头癌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3.3%、77.8%和88.9%,差异无显著性(P>0.05);ERCP对壶腹部癌和胆总管下段癌的诊断正确率为95%,而CT和B超分别为55.6%和45%,差异有显著性(P<0.01);ERCP对十二指肠乳头炎和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诊断正确率为100%,而CT和B超分别为21.4%和11.1%,差异有显著性(P<0.01);17例胆汁超高倍显微镜检查中70.6%发现微胆石;而ERCP、B超和CT检查均未能发现微胆石.结论 ERCP可清晰地观察十二指肠乳头周围及整个胰胆管形态,对胆道及壶腹部肿瘤、胆总管下段结石等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不明原因的胆管扩张,行ERCP时取胆汁做超高倍显微镜检查有助于微胆石的诊断.

  • 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的微创治疗

    作者:杨培;冯凯祥;曾新桃;罗华;王东

    目的 探讨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炙的微创治疗方式与效果.方法 对42例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采用4种不同的微创治疗方法,并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29例患者行急诊内镜治疗,其中17例急诊内镜下未能完全去除梗阻因素或合并有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于急性胰腺炎缓解后2~4周行二期内镜治疗或腹腔镜手术;13例行急诊腹腔镜手术,8例残余肝内外胆管结石,于术后2周行二期内镜或6~8周行胆道镜检查取石.本组无死亡病例,无消化道出血及穿孔等内镜操作相关并发症.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术后出现胆漏2例、胸腔积液4例,肺部感染3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随访6个月~3年,未见胰腺炎复发.结论 内镜和腹腔镜技术的单独或联合应用是治疗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的有效微创手段,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对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刘梅红

    目的 探讨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对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的患者70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35例则行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6.5±3.2)d和(11.3±2.8)d,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和2.9%,健康教育满意度为74.3%和94.3%,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患者行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影响分析

    作者:艾日班·莫合太;艾力亚尔·艾尔肯;艾力亚尔·迪力夏提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对胰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2月期间该院采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诊治的102例胰胆道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术后血淀粉酶、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诊治的102例胰胆道疾病患者中有22例出现高淀粉酶血症,术后血淀粉酶升高有38例,术后胰腺炎发生为 2例。结论: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应掌握手术适应征、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操作规范、术后加强护理和密观患者病情变化,才能减少手术并发症,以减少患者痛苦。

  • 彩超引导下置管治疗ERCP术后胆漏的意义

    作者:王婷婷;何燕;冯国隽

    目的:研究分析针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胆漏病者使用彩超引导置管进行治疗的效果与意义。方法选取本院92名ERCP术后胆漏症状的病者。平均分成实验观察组和常规对照组两组。常规对照组仅使用普通手术治疗,而实验观察组则采取普通手术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彩超引导置管的方式。术后对两组病者的康复效率、住院时长、胆漏愈合时长、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观察组各项数据均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并且发生再次手术的比率也显著比常规对照组要低(P<0.05)。结论利用彩超引导下置管治疗ERCP术后胆漏具有术后康复速度快、创口小、治疗效果显著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