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중화실험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030
  • 国内刊号: 42-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8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杨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慢病毒介导微小RNA-20a过表达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

    作者:燕海姣;蒋敬庭;刘文松;王琦;石红兵;罗子俨;吴昌平

    目的 观察慢病毒介导微小RNA(miRNA)-20a过表达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胰腺癌基因治疗靶位.方法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和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BxPC3、Panc-1和永生化的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6C7中miRNA-20a的表达.体外实验分析慢病毒介导miRNA-20a过表达对胰腺癌细胞株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结果 miRNA-20a在胰腺癌细胞中呈低表达(P<0.01);过表达miRNA-20a在体外可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P<0.01),生长曲线大抑制效率分别是(59.21±0.31)%和(59.04±2.01)%;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增殖率分别下降到(45.21±1.72)%和(38.74±2.13)%.miRNA-20a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分别为(62.3±4.5)%和(64.2±4.8)%(P<0.05).同时细胞周期蛋白D1( Cyclin D1)表达水平下调,但其mRNA水平不变(P>0.05).结论 miRNA-20a过表达能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在转录后水平抑制Cyclin D1蛋白的表达.

    关键词: 胰腺癌 微小RNA 增殖
  • 结直肠肿瘤形成过程中主要细胞周期素 D1、E、A、B1的表达

    作者:李伟华;吴剑宏;高纯;陈金明;龚建平

    目的 观察人类主要细胞周期素[ (Cyclins) D1、E、A、B1]在不同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结直肠肿瘤形成、发展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双参数法半定量检测30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28例结直肠腺瘤及121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yclin( D1、E、A、B1)及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表达.根据不同Cyclin在细胞周期中的作用及表达特征,将其表达分为不同类型,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结肠黏膜底部、中间层、表层组织细胞,Cyclin(E、B1)表达阳性率及水平由高到低直至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yclin (E、B1)表达与细胞增殖活性(以Ki-67为指标)正相关(P<0.05);Cyclin( D1、A)仅表达于底层增殖细胞,表层完全分化细胞不表达Cyclins.结直肠腺瘤组织细胞Cyclins的表达主要分3型:Ⅰ型Cyclin(E、B1)低表达,Cyclin( D1、A)无表达.Ⅱ型Cyclin(E、B1)高表达,Cyclin( D1,A)低/无表达;Ⅲ型Cyclin( D1,E,A,B1)高表达;Cyclins表达形式与结直肠腺瘤大小、病理类型及腺瘤增殖活性明显相关(P<0.05).结直癌细胞Cyclins异常表达大致可归为5型:Ⅰ型Cyclin(D1、E、A、B1)均高表达;Ⅱ型Cyclin D1低表达,Cyclin(E、A、B1)均不同形式高表达;Ⅲ型Cyclin D1不表达,Cyclin(E、A、B1)均不同形式高表达;Ⅳ型Cyclin D1不表达,Cyclin(E、A、B1)低表达;Ⅴ型Cyclin( D1、E、A、B1)均不表达.Ⅰ到Ⅴ型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率、转移程度、肿瘤浸润程度及TNM分期Ⅳ期呈上升趋势,Cyclins表达类型与结、直肠癌以上临床病理因素相关(P<0.05).结论 正常结肠黏膜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Cyclins(以Cyclin E、B1为主)呈衰减规律性变化,可能与细胞有限增殖和定向分化的调控有关.Cyclins表达水平逐步增高可能与结直肠腺瘤的形成、增生扩大有关,并促进腺瘤上皮内瘤变级别的增加直至癌变.在结直肠癌瘤形成后主要Cyclins的表达水平随结直肠癌的进展呈下降趋势,其在结直肠癌细胞中异常表达类型与结直肠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有关.

  • 丙戊酸钠对胰腺癌细胞MICA/B表达的影响

    作者:周峰;石朋飞;殷涛;王春友

    目的 观察丙戊酸钠(VPA)对胰腺癌细胞NKG2D配体MICA和MICB表达的影响.方法 1 mmol/L的VPA孵育胰腺癌细胞24 h,流式细胞术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VPA处理前后胰腺癌细胞株PC-2及BxPC-3细胞表面NKG2D配体MICA和MICB的表达.结果 胰腺癌细胞株PC-2及BxPC-3细胞表面MICA/B的阳性率分别为1.2% ~1.5%、37.4% ~ 42.5%;VPA处理后分别为3.2% ~4.1%、62.4% ~ 77.2%.PC-2及BxPC-3细胞MICA mRNA的表达水平为1.183 ±0.219、3.790 ±0.519,MICB mRNA的表达水平为1.020±0.025、3.267±0.183;经VPA处理后分别为3.173±0.456、16.700±0.534和2.543±0.385、14.730±0.370.结论 VPA可以有效上调胰腺癌细胞株PC-2及BxPC-3细胞NKG2D配体MICA/B蛋白及mRNA的表达.

  • 转染增殖细胞核抗原表位肽融合白细胞介素-18基因的树突状细胞刺激的T细胞对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磊;王辉;宋军;李慧忠;李连涛;郑骏年;徐为

    目的 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位肽融合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的树突状细胞(DCs)刺激的T淋巴细胞对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DCs组、空载体组、PCNA表位肽组、PCNA表位肽融合IL- 18基因组.将空质粒(pIRES-EGFP)、PCNA表位肽质粒[pIRES-EGFP-PCNA(6)]和PCNA表位肽融合IL-18基因质粒[pIRES-EGFP-PCNA(6)/IL-18]分别转染DCs.每组按照DCs∶T淋巴细胞为1∶10比例混匀后共培养.取培养后的上清液按T淋巴细胞:结肠癌SW620细胞不同比例5∶1、10∶1、20∶1、40∶1,加入结肠癌SW620细胞中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结肠癌细胞凋亡.结果 各组DCs刺激T淋巴细胞后均能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转染pIRES-EGFP-PCNA(6)/IL-18的DCs组刺激T细胞后的上清液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作用强.T淋巴细胞与结肠癌细胞效靶为40∶1时效果好.结论 PCNA表位肽融合IL-18基因修饰的DCs致敏T细胞能够显著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

  • 谷氨酰胺对脑死亡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庄德坤;宿华威;马振

    目的 观察谷氨酰胺(Gln)对大鼠脑死亡后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清洁SD大鼠32只,雌雄不限,体质量为220 ~ 280 g,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C)、脑死亡组(B)、脑死亡谷氨酰胺干预组(G1、G2).各组大鼠分别于辅助呼吸6h采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 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内皮素-1(ET-1),辅助呼吸6h取肝组织行形态学检查.结果 脑死亡6h时B组血清ALT[( 184.45±19.96) U/L]、AST[ (387.68±15.57) U/L]、TNF-α[ (62.35 ±2.75) ng/L]、ET-1[ (221.43±15.62) ng/L]水平显著高于C组血清ALT[( 52.25±9.36) U/L]、AST[(176.45±8.40) U/L]、TNF-α[(27.63±4.42) ng/L]以及ET-1[(70.32±5.83) ng/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2组血清ALT[( 100.02±20.36) U/L]、AST[(260.32±16.42) U/L]、TNF-α[ (42.31±1.69) ng/L]、ET-1[(142.56±11.25) ng/L]水平与G1组血清ALT[( 148.77±16.75) U/L]、AST[ (299.35±15.46) U/L]、TNF-α[ (52.09 ±3.26) ng/L]、ET-1[(162.45±13.87) ng/L]水平和B组血清ALT[( 184.45±19.96) U/L]、AST[(387.68±15.57) U/L]、TNF-α[ (62.35 ±2.75) ng/L]、ET-1[ (221.43±15.62) ng/L]水平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大鼠脑死亡状态下肝脏可发生损伤性改变,大剂量Gln能够减轻脑死亡状态下大鼠肝脏的损伤.

  • 二烯丙三硫提高胸苷激酶基因系统对前列腺癌细胞杀伤效应的研究

    作者:毛晓鹏;陈俊星;王道虎;莫承强;庄锦涛;丘少鹏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更昔洛韦( 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联合二烯丙三硫( DATS)对前列腺癌(PCa)细胞PC-3的协同杀伤效应及其机制.方法 脂质体将TK基因转染PC-3构建PC-3/TK细胞,噻唑蓝(MTT)法、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 GCV、DATS及两者联合对PC-3/TK生长及凋亡的影向;Western blot测定B淋巴细包/白血病-2(bcl-2)、bax、bcl-xL/xS、细胞色素C、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 Caspase)-9表达变化;比色法测定Caspase-3活性.结果 GCV、DATS均能抑制PC -3/TK生长,DATS可明显提高GCV的杀伤效应;DATS( 15 μmol/L)联合GCV(5 μmol/L)作用48 h的细胞生存率为(35.0±2.8)%,低于单独应用GCV( 68.0±1.8)%和DATS(63.9±5.9)%,两者具有协同抑瘤作用;联合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并更能显著抑制bcl-2、bcl-xL的表达,促进细胞色素C释放、Caspase-9裂解及Caspase-3的活性增加.结论 HSV-TK/GCV系统联合DATS可通过共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挥协同作用,抑制PCa细胞生长,该机制可能与相关凋亡蛋白的表达及活性变化有关.

  • 新型重组融合蛋白MG7-scFv/SEB联合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大鼠胃癌移植瘤

    作者:聂海洋;冷政伟;夏清华

    目的 观察新型重组融合蛋白MG7-scFv/SEB联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大鼠胃癌移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以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建立SD大鼠荷瘤模型,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MG7-scFv/SEB组、TNF-α组、MG7-scFv/SEB+ TNF-α组及对照组.连续注射7d后,将大鼠处死,观察各组体内抑瘤效果.结果 MG7-scFv/SEB组、TNF-α组及MG7-scFv/SEB+ TNF-α组肿瘤重量分别为(10.77 ±0.38)、(9.30±0.39)及(3.86±0.52)g,肿瘤体积分别为(2.18±0.02)、(2.06±0.02)及(1.36±0.02) cm3,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小(P<0.01);MG7-scFv/SEB+ TNF-α组体内抑瘤作用较MG7-scFv/SEB组、TNF-α组显著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G7-scFv/SEB+TNF-α组肿瘤结节坏死面积显著高于MG7-scFv/SEB组及TNF-α组((卅)比(艹)、(艹);71.3%比41.2%、43.8%),对照组未见明显肿瘤组织坏死.结论 新型重组融合蛋白MG7-scFv/SEB与TNF-α联用对大鼠胃癌移植瘤的体内抑瘤效果明显优于两者单用,MG7-scFv/SEB与TNF-α联合应用可发挥中度协同效应并提高胃癌治疗效果.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干扰对胃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王晓春;李中;臧爱民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Ⅰ R)基因干扰对人胃癌MKN28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 构建靶向IGF-IR的小干扰RNA (siRNA-IGF-ⅠR),分别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MKN28后IGF-ⅠR、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和整合酶相互作用分子1(INI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Boyden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IGF-Ⅰ R蛋白在3种胃癌细胞株MKN28、SGC7901、BGC823中均呈现高表达状态.与对照组比较,siRNA组IGF-Ⅰ R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MMP-2、VEGF表达下调,而TIMP-1和INI1表达上调(P<0.05).Boyden小室结果显示,siRNA转染后细胞侵袭能力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 干扰IGF-Ⅰ R基因表达可有效抑制胃癌MKN28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

  • 雷帕霉素靶蛋白及其下游分子4E结合蛋白1和核糖体S6蛋白激酶表达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关系

    作者:马静;单美慧;孙刚;木扎帕尔;董朝;任光辉;马斌林

    目的 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mTOR)信号通路中mTOR及其下游分子4E结合蛋白1(4EBP1)及核糖体S6蛋白激酶1(S6K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6例浸润性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磷酸化的mTOR与4EBP1及S6K1的表达,分析三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状况、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以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原癌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1) p-mTOR、p-4EBP1和p-S6K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1%、65.5%、59.5%,显著高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mTOR与p-4EBP1及p-S6K1的表达明显相关(r=0.458,P<0.05;r =0.383,P<0.05).(3)在腋淋巴结转移患者中p-mTOR、p-4EBP1、p-S6K1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者的表达与其他各临床病理参数无明显相关.结论 mTOR信号通路中mTOR及其下游分子4EBP1及S6K1的激活与乳腺癌的发生相关,并对促进腋窝淋巴结转移有一定作用.同时作为信号通路中的上游分子,mTOR对其下游的4EBP1及S6K1具有调控作用.

  • RNA干扰对人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诱骗受体3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胜行;王烈;兰小鹏

    目的 观察诱骗受体3( DcR3)小干扰RNA (siRNA)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DcR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结肠癌SW48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瘤体注射脂质体与DcR3 siRNA混合物,转染DcR3 siRNA.免疫组织化学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DcR3基因表达.结果 治疗组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cR3基因表达阴性;RT-PCR相对吸光度(A)值治疗组(0.12±0.02)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0.28 ±0.08,P<0.05)和空白对照组(0.27 ±0.05,P<0.05).结论 脂质体与DcR3 siRNA混合物可在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内特异性抑制DcR3基因表达.

  • 脂氧素A4类似物对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作者:周春华;呼闯营;王少峰;方华梅;朱晓燕;胡端敏;霍红梅

    目的 观察脂氧素A4类似物(LXA4-ME)对急性胰腺炎肺损伤(APALI)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急性胰腺炎组(AP组)及LXA4-ME治疗组(LXA4-ME组),每组各30只.逆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1 ml/kg)建立AP模型.LXA4-ME组在造模后尾静脉注射含LXA4-ME(87.5 μg/kg)的生理盐水1 ml.假手术组及AP组造模后经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12、24 h观察胰腺、肺脏病理学变化、测定肺的干湿重比及血淀粉酶(AMY)水平.检测各组肺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法检测各组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 -1β、IL-6、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E-选择素mRNA表达水平.结果 LXA4-ME组大鼠胰腺病理学评分(12 h:8.8±1.2、24 h:7.9±1.3)及肺脏病理学评分(12 h:3.35 ±0.78、24 h:3.29 ±0.64)均显著低于AP组胰腺(12h:11.6±1.4、24 h:11.5 ±0.7)、肺脏(12h:5.15 ±0.99、24 h:5.05 ±0.75)病理学评分(P<0.01);其12、24 h肺脏MPO活性[(18.06±0.69)、(19.52±0.76)U/g)]、MDA水平[(1.725 ±0.201)、(1.626±0.224) nmol/mg]均显著低于AP组MPO活性[(28.40±1.30)、(29.28±1.65) U/g)]及MDA水平[(2.412 ±0.279)、(2.518±0.216) nmol/mg)](P<0.01);其肺脏TNF-α、IL-1β、IL-6、ICAM-1、E-选择素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AP组(P<0.01).结论 LXA4-ME对APALI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减少肺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减少促炎性因子和黏附分子表达有关.

  • 医用臭氧对非机械压迫性坐骨神经痛模型中异常自身免疫反应的影响

    作者:刘成;寿康全;付纳新;李坚;黄晖;滕宇

    目的 观察医用臭氧对非机械压迫性坐骨神经痛模型中异常自身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在SD大鼠身上建立非机械压迫性坐骨神经痛模型,采用臭氧局部注射干预该模型,以医用纯氧作阴性对照,并在干预前后分别运用透射比浊法检测大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M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2的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移植髓核中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运用二喹啉甲酸(BCA)蛋白定量法观察坐骨神经中磷脂酶A2(PLA2)的活性.结果 经过臭氧注射干预后,大鼠模型后肢机械缩爪阈值明显升高[ (88.7±4.4) mm Hg(1 mm Hg=0.133 kPa),P<0.01],血清中IgG、IgM水平[(4.1 1±0.12)、(0.35±0.11) g/L]以及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12的含量[(37.25±4.61)、(101.60±49.60)、(42.11 ±23.51) pg/L]均出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下降(P<0.05),移植髓核中抗原抗体复合物阳性沉积表达率有明显降低(10%,P<0.01),其相应节段坐骨神经中炎性始动因子PLA2活性显著下降[ (0.0143 ±0.0027) μmol/(min·L)].结论 医用臭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坐骨神经痛模型中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

  • 靶向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的小干扰RNA筛选和对肝癌细胞的作用

    作者:邱志东;缪辉来;雷长江;刘忠考;黎然;包仕廷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GPC3)在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设计靶向GPC3的siRNA,转染Huh7细胞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其对GPC3表达的抑制效果;选用抑制效果明显的小干扰RNA(siRNA)下调GPC3表达后,Western blot法检测GPC3的蛋白表达水平,并用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观察及Transwell法分别对Huh7细胞的周期、增殖和侵袭进行检测.结果 成功筛选出1条抑制效率达到74.87%的特异靶向GPC3的siRNA,可以显著抑制GPC3的转录翻译;同时,可见Huh7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受到抑制,但并不影响细胞周期.结论 GPC3的表达有利于HCC的增殖侵袭,其表达降低不利于HCC的发生发展.

  • 大鼠促甲状腺素细胞在重型急性胰腺炎时功能及超微结构的变化

    作者:袁又能;杨波;邓文宏;王卫星;余佳;金浩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大鼠腺垂体促甲状腺素细胞超微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O组)及SAP 1、3、6、12h组.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备SAP模型.测定血清淀粉酶、脂肪酶酶、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3)、总甲状腺素(T4)、游离T3(FT3)、游离T4(FT4)、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光镜观察胰腺及垂体病理改变,电镜观察促甲状腺素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SAP组T3(0.46±0.09) nmol/L、FT3(0.93±0.07) nmol/L及TSH(0.063 ±0.012) nmol/L水平均较SO组[分别为(0.98±0.11)、(2.42±0.35)、(0.063 ±0.012) nmol/L]明显下降(P<0.05).T4及FT4水平无明显变化.光镜下可见垂体组织损伤.电镜下见促甲状腺素细胞各细胞器出现结构破坏,分泌颗粒减少.结论 在SAP时,大鼠腺垂体促甲状腺素细胞出现功能及超微结构改变,SAP大鼠垂体-甲状腺功能变化可能与此改变相关.

  • RNAi沉默RhoC基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赵良平;张庆华;石晓燕;韩志强;熊国平;黄磊;田训

    目的 观察RNA干扰(RNAi)沉默RhoC基因表达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构建RhoC基因特异性短发夹状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以脂质体介导转染HUVEC,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RNAi后细胞中RhoC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转染前后细胞增殖及黏附能力的变化.胶原基质胶三维培养检测内皮细胞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果 转染RhoCshRNA的实验组与空载体对照组比较,RhoC mRNA的表达分别为(10.93±4.72)%和(56.77±13.79)%,蛋白质的表达分别为(19.95±7.31)%和(62.06±22.75)%,细胞愈合百分比分别为(45.08±12.93)%和(73.49±10.83)%,增殖能力[吸光度(4)值]分别为1.002±0.283和1.629±0.192,血管样结构分别为2.85±1.08和4.46±1.38,而黏附能力(A值)分别为0.795±0.097和0.907 ±0.178.实验组较对照组迁移能力、增殖能力和血管样结构生成能力显著降低(P<0.05),转染后细胞的体外黏附能力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抑制RhoC表达能降低HUVEC体外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能力.

  • 融合瘤疫苗对人结肠转移癌免疫重建鼠的治疗作用

    作者:杨晓东;王杉;叶颖江;刘伟;许峰;孔盟;崔志荣

    目的 观察树突状细胞(DC)-结肠转移癌细胞融合疫苗对人结肠转移癌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聚乙二醇(PEG)融合法将DC与人结肠转移癌SW620细胞制备成融合瘤疫苗,将融合瘤疫苗于左、右后足底、尾根部3点[含1×107细胞融合瘤疫苗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共150μl]接种在人免疫重建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SCID)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其在抑制肿瘤生长和延长生存期方面的作用.结果 经融合瘤疫苗治疗,融合瘤疫苗治疗组小鼠皮下肿瘤体积生长速度慢于其他各对照组;融合瘤疫苗治疗组生存期为(109.00±17.17)d,明显长于单纯手术组(55.67±12.03)d、免疫重建单纯手术组(81.83 ±9.06)d、免疫重建肿瘤细胞冻融物治疗组(87.33±12.8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SW620细胞融合瘤疫苗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的作用.

  • Rap2B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陈仁富;渠德宝;底洁卉;李连涛;陈菲菲;刘俊杰;温儒民;李望;郑骏年

    目的 探讨Rap2B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Western blot法检测肾透明细胞癌Caki-1、786-O细胞及人胚肾细胞株HEK293、人肾小管细胞株HK2的Rap2B表达.收集30例手术切除的肾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标本,Western blot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ap2B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75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芯片的Rap2B表达,并分析其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的Rap2B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肾小管细胞株(P<0.05);肾癌组织Rap2B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Rap2B主要定位于癌细胞胞膜上,正常细胞中很少.肾癌组织和芯片中Rap2B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组织芯片显示Rap2B表达与病理分期无相关性.结论 肾透明细胞癌Rap2B表达水平增高.

    关键词: Rap2B 肾透明细胞癌
  • ALDH1A2基因过表达对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侵袭及黏附能力的影响

    作者:杨万广;张谢夫;张善锋

    目的 观察ALDH1A2基因过表达对LoVo细胞增殖、侵袭及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携带有人外源性ALDH1A2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分别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从mRNA及蛋白水平测定3组细胞中ALDH1A2水平变化,通过噻唑蓝(MTT)、Matrigel体外侵袭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黏附实验测定不同组别细胞增殖能力、侵袭转移能力、克隆形成能力及黏附能力的变化.结果 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质粒转染组及空白对照组细胞比较,转染pEGFP-N1-ALDH1A2的细胞其内源性ALDH1A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MTT及平板克隆实验显示转染pEGFP-N1-ALDH1A2质粒的LoVo增殖能力显著下降;Matrigel体外侵袭实验证实,转染pEGFP-N1 -ALDH1A2质粒的LoVo穿膜细胞数为(21.4±3.1)个,显著低于转染空质粒及空白组,LVo穿膜细胞数为(71.9±7.27、78.3 ±9.3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附实验结果显示,转染pEGFP-N1 -ALDH1A2质粒的LoVo黏附能力显著降低(P<0.05),提示转染pSUPER-TF-1质粒的LoVo细胞侵袭、黏附能力显著下降.结论 ALDH1A2基因过表达可以明显降低LoVo细胞增殖能力、体外侵袭黏附能力.

  •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在冬凌草甲素诱导结肠癌HT-29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作者:许隽颖;杨洁;陈敏斌;李江;王润洁;陆培华

    目的 观察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在冬凌草甲素体外诱导结肠癌HT-29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浓度为1 ~ 50 μmol/L的冬凌草甲素分别作用结肠癌HT-29细胞,组蛋白-DN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冬凌草甲素诱导的结肠癌细胞凋亡率.分光光度法检测作用后的结肠癌细胞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 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法测定冬凌草甲素作用的肿瘤细胞AMPK及其他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冬凌草甲素作用于结肠癌细胞后,结肠癌细胞发生凋亡.随着药物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也逐渐增加(P<0.05),且结肠癌细胞Caspase-3的活性也逐渐增加(P<0.05).随着作用时间增加,肿瘤细胞p-AMPKα蛋白条带逐渐变深变粗.冬凌草甲素作用的转染AMPKα小干扰RNA(siRNA)的细胞凋亡率(26.33±5.03)%低于转染错义siRNA的细胞凋亡率(84.40 ±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冬凌草甲素诱导结肠癌HT-29细胞凋亡,活化AMPK直接参与其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3的活性表达有关.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氧化应激下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马利军;刘红梅;秦涛;张罗献;吴纪珍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氧化应激状态下的肺泡上皮细胞共培养,对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和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s)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MSCs,在Transwell小室中建立共培养体系,实验分3组为A549组、香烟烟雾提取物(CES)+A549组、CES+ A549+ MSCs共培养组.收集各组细胞和上清液,检测A549细胞凋亡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含量,c-Jun N-末端激酶(JN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p38蛋白激酶(p38)的表达及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 CES+ A549+MSCs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CES+ A549组[(11.01±0.23)比(18.12±1.43),(P<0.01)].CES+A549+ MSCs组MDA较CES+ A549组明显降低[(0.512 ±0.132)比(1.450±0.073),(P<0.01)],而SOD明显增高[(12.22±0.12)比(7.21±0.31),(P<0.01)].A549+CSE+MSCs组p-p38、p-JNK、Caspase-3的表达明显低于A549+ CSE组,分别为(1.55±0.13)比(3.41±0.01)、(3.24±0,21)比(7.22 ±0.25)、(2.29±0.15)比(5.27 ±0.17),P< 0.05,而p-ERK的表达明显增高[(1.21±0.03)比(0.22±0.02),P <0.05].结论 MSCs可以通过抑制p-p38、p-JNK的表达,提高p-ERK的表达而降低氧化应激下的细胞凋亡,从而对细胞起保护作用.

  • 血管活性肠肽在前列腺腺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延伦;王鹏;安刚;张钢;李墨农;王琳

    目的 观察血管活性肠肽(VIP)在前列腺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探讨VIP在前列腺腺癌发生及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39例前列腺癌组织中VIP蛋白的表达,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15例前列腺增生组织、18例前列腺癌组织和培养的前列腺癌细胞中的mRNA的表达.结果 前列腺癌组织和培养的前列腺癌细胞中均有VIP mRNA表达,且前列腺癌组织中VIP mRNA要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织出现VI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表达率(69.23%)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55,P<0.01).前列腺癌组织中VI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表达率病理分化程度的降低、临床分期的增高,呈逐渐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57、P<0.05;X2=6.184、P<0.05),且同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明显相关(r=0.390、P<0.01;r=0.368、P<0.01).结论 前列腺癌组织中VIP表达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VIP可能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蛋白酪氨酸激酶2对人大肠癌细胞生长和肺转移能力的影响

    作者:武颖超;郑启军;汪欣;刘玉村;万远廉;朱静

    目的 观察富含脯氨酸的蛋白酪氨酸激酶2( Pyk2)对人大肠癌细胞生长和肺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利用人大肠癌细胞株SW480,通过正义及反义cDNA稳定转染技术,分别构建Pyk2高表达和低表达的细胞SW480-Pyk2+和SW480-Pyk2-,并以未转染质粒和转染空质粒的SW480细胞作为对照.分别建立裸鼠皮下种植瘤和肺转移模型.6周后,切取皮下种植瘤体并称重;切取肺转移标本,在显微镜下计数转移灶数目.结果 Western blot法证实Pyk2高表达、低表达及空质粒细胞构建成功;SW480-Pyk2+组(Mean Rank=6.19)皮下种植瘤质量明显低于SW480组( Mean Rank=18.69)和SW480-Vector组(Mean Rank=14.12),而SW480-Pyk2-组(Mean Rank=27.00)明显高于SW480组和SW480-vecto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646,P<0.05);SW480-Pyk2+组(Mean Rank=6.62)肺转移灶数目明显少于SW480组(Mean Rank=16.06)和SW480-vector组(Mean Rank=14.94),SW480-Pyk2-组( Mean Rank=28.38)肺转移灶数目明显多于SW480组和SW480-vecto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948,P<0.05);并且种植瘤质量和肺转移灶数与Pyk2的表达量均呈明显负相关(r=-0.776,-0.777,P<0.05).结论 Pyk2在裸鼠体内能够抑制大肠癌细胞的生长和肺转移能力.

  • 白细胞介素-8在大鼠腰椎间盘突出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抑制剂repertaxin的镇痛作用

    作者:袁健东;高建清;林叶艳;陈鑫;陈雷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模型大鼠疼痛表现与白细胞介素(IL)-8在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的表达之间的关系以及IL-8抑制剂repertaxin 对疼痛是否具有镇痛作用.方法 大鼠平均分为腰椎间盘突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术后1、5、10、20、30、40、50、60 d分别检测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相应的在同1天检测两组大鼠脊髓以及背根神经节IL-8 mRNA的表达.另外,在手术后第10天鞘内注射repertaxin,检测对30 min、1、3、5h后对模型大鼠痛阈值的影向.结果 大鼠造模同侧脚在手术1d后即产生机械性疼痛,一直持续到 60 d,而在10d的时候才出现热辐射痛,直至60 d.同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脊髓和背根神经节IL-8 mRNA 的表达在60d中均显著上升.在术后10 d鞘内注射IL-8受体的抑制剂repertaxin对模型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结论 IL-8与腰椎间盘突出疼痛密切相关,其抑制剂可以用来治疗此类疼痛.

  • 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抑制剂早期干预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刘丽霞;李勇;胡振杰;苏洁;霍焱;檀碧波

    目的 观察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抑制剂Ac-DEVD-CHO在脓毒症诱导的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清洁级雄性C57BL/6小鼠72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4只):假手术组(Sham组)、盲肠结扎穿孔组(CLP组)和Caspase-3抑制剂组(CI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AKI小鼠模型.CI组术后30 min立即给予4μg/g Caspase-3抑制剂Ac-DEVD-CHO皮下注射.于术后6、12、24 h各组小鼠取血及肾组织,测定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浓度,观察肾组织光镜下病理学变化并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率及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B淋巴细胞/白血病-2(bcl-2)、bax蛋白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与Sham组比较,CLP组血清Cr术后6h、BUN术后6h和12h显著升高(P<0.05);肾组织损伤评分、肾组织凋亡率各时间点均显著增高(P<0.05);术后24 h肾组织Caspase-3、bcl-2、bax表达上调(P<0.05).与CLP组比较,CI组术后6h血清Cr、BUN浓度显著下降[血清Cr:( 83.82±10.15) μmol/L比(123.05±33.48) μmol/L; BUN:(10.15 ±4.34) mmol/L比(14.02±3.51) mmol/L,P<0.05];肾组织损伤评分、肾组织细胞凋亡率各时间点均显著降低[肾组织损伤评分6 h:(0.88 ±0.64)分比(2.17 ±0.75)分,12 h:(0.63±0.74)分比(1.83±0.98)分,24 h:(1.83±0.98)分比(1.33±0.52)分;肾组织细胞凋亡率6 h:(13.28 ±0.91)%比(18.27±1.40)%,12 h:(9.71±0.91)%比(15.86±3.51)%,24 h:(8.45±0.55)%比(12.48±2.14)%,P<0.05];肾组织Caspase-3及促凋亡因子bax表达下调,而抗凋亡因子bcl-2表达上调(P<0.05).结论 Caspase-3抑制剂可抑制肾组织细胞凋亡,从而起到肾保护性作用.

  • 大鼠干细胞种植血管的免疫原性研究

    作者:黄陆力;周冬冬;付庆林;韩培立;张新中;刘永强;王丽娜;崔勤涛;周朝元

    目的 观察大鼠骨髓干细胞种植于豚鼠脱细胞血管支架方法构建组织工程血管的免疫原性.方法 选取健康纯系雄性SD大鼠160只,体质量200 ~ 250 g,随机均分为4组,皮下包埋不同移植物:骨髓干细胞种植组(A组,种植大鼠骨髓干细胞的脱细胞豚鼠血管)、单纯脱细胞组(B组,单纯脱细胞的豚鼠血管)、新鲜异种血管组(C组,新鲜豚鼠血管)、假手术组(D组,不包埋任何标本).术后第3、7、15、30、60天每组处死8只大鼠,获取大鼠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抗豚鼠血管IgG和补体C3浓度.结果 血清中抗豚鼠血管IgG:A、B、C组大鼠血清中抗豚鼠血管IgG浓度升高.术后3d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5、30 dA组[(116.63 ±9.72)、(123.79 ±9.12)、(110.76±12.44) mg/L]、B组[(112.77 ±9.63)、(122.54±17.15)、( 116.23±16.49) mg/L]高于D组[(98.41±16.49)、(102.54±10.61)、(97.73 ±9.71) mg/L](P<0.05),术后60dA、B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5、30、60dC组[(121.14±6.75)、(138.03±17.70)、(141.09±18.93)、(133.28±16.13) mg/L]高于A、B、D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检测血清中补体C3:A、B、C组大鼠血清中补体C3浓度降低.术后3d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5、30、60d C组[ (130.38±16.85)、(106.58±11.62)、(105.25±10.71)、(113.84±11.05) mg/L]低于A组[(152.61 ±21.84)、(130.94±16.55)、(127.71±15.10)、(134.79±16.20) mg/L]、B组[(153.10±15.81)、(135.24 ±24.56)、(125.18±11.88)、(137.25±21.17) mg/L]、D组[(154.45 ±19.69)、(161.74±23.78)、(153.33 ±24.41)、( 156.90±22.20) mg/L] (P <0.05).术后15、30、60dA、B组低于D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验组大鼠在进行皮下包埋手术之后,体内抗豚鼠血管IgG及补体C3浓度均有明显变化,骨髓干细胞种植组及脱细胞处理组标本的免疫排斥反应强度明显低于新鲜异种血管组;同种骨髓干细胞种植于异种脱细胞血管支架方法构建的组织工程血管,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可作为较好的血管移植材料构建方法.

  • 丁酸钠对腹膜炎小鼠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韩晓风;王鹏远;马元元;朱静;孙烈;刘玉村

    目的 探讨丁酸钠保护腹膜炎小鼠肠屏障的机制.方法 将B57小鼠随机分为丁酸钠组及对照组.丁酸钠组胃灌丁酸钠(0.2 g/kg,2次/d).24 h后检测胃肠道内丁酸浓度(n=4).行盲肠结扎穿孔手术,观察术后死亡率.术后24 h胃灌示踪剂FD40,测血浆中浓度以衡量胃肠通透性.取回肠组织石蜡切片,比较两组小鼠腹膜炎后组织学变化.结果 (1)丁酸钠组和对照组鼠胃(2.08±0.39比<0.01 mmol/kg,P<0.01)、空肠(1.23 ±0.48比<0.01 mmol/kg,P<0.05)、回肠(1.64±0.22比<0.01 mmol/kg,P<0.01)内丁酸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丁酸钠组小鼠腹膜炎死亡率(23.1%,n=19)低于对照组(53.8%,n=19)(P< 0.05);(3)术后小鼠肠道通透性明显上升[血浆FD40:假手术组(0.050±0.005) mg/L,腹膜炎组(0.230±0.020) mg/L),丁酸钠降低了腹膜炎鼠胃肠道通透性[血浆FD40:(0.120 ±0.020) mg/L,P<0.01).(4)腹膜炎小鼠的回肠黏膜明显破坏,丁酸钠减轻损伤,加快修复.结论 在小鼠腹膜炎模型中,丁酸钠具有保护肠道屏障功能的作用.

  • 微囊化罗非鱼胰岛移植治疗小鼠糖尿病

    作者:周主青;张圣祥;丛壮志;靳晓丽;黄金鑫;王圣刚;魏军;朱哲;杨永康;尤天庚;赵中辛

    目的 观察微囊化罗非鱼胰岛移植对糖尿病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胶原酶消化分离罗非鱼胰岛.链脲霉素小鼠腹腔内注射,建立药物性糖尿病小鼠模型.微囊包裹罗非鱼胰岛后,移植入糖尿病小鼠腹腔内,即微囊化组(12只);设立生理盐水(10只)为对照组.比较移植后两组糖尿病小鼠的存活率;动态观察小鼠血糖的变化.并对移植物进行动态病理检查.结果 移植后4周微囊化组受体存活率为40%,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微囊化组糖尿病小鼠血糖降低,持续(15.70±3.09)d,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囊化组在移植后7d,可从受体腹腔中收集到形态完整的微囊,其内罗非鱼胰岛活力良好.移植后14 d可见微囊形态依然完整,其中罗非鱼胰岛大多已死亡.结论 微囊化包裹的罗非鱼胰岛腹腔内移植能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提高糖尿病小鼠的存活率.

  • 人骨肉瘤细胞株与正常成骨细胞株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徐卫国;李进;邱晨;韦卓

    目的 探讨寻找可能作为骨肉瘤早期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特异蛋白质.方法 提取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与人正常成骨细胞株hFOB1.19的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筛选两者差异蛋白质,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MALDI-TOF-MS)鉴定相关蛋白质;采用Western blot进行体内验证,比较差异明显的蛋白质在骨肉瘤组织和瘤旁组织的表达强度.结果 二维凝胶电泳分离显示两组间差异存在2倍及以上的蛋白点有73个,其中上调的蛋白点有50个,下调的差异蛋白点有23个;选择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12个点行MALDI-TOF-MS质谱分析,共检测出8种蛋白;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波形蛋白在骨肉瘤组织组和癌旁组织均有表达,骨肉瘤标本中波形蛋白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比较蛋白质组学能很好的显示骨肉瘤细胞株与正常成骨细胞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波形蛋白可能是骨肉瘤早期诊断标志物和特异性的治疗靶点.

  • 颈部胸导管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早期干预的影响

    作者:王冬;李勇;赵群;范立侨;焦志觊;檀碧波

    目的 观察颈部胸导管结扎/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肺损伤(ALI)早期干预的影响.方法 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内注射制大鼠SAP并ALI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O)、胰腺炎组(SAP)、胸导管结扎组(LC)、胸导管引流组(DC),观察胸导管结扎/引流在SAP并发ALI时对肺脏组织病理形态、超微结构、动脉血PaO2和PaCO2的影响,以Western blot法检测生存素( Survivin)的表达.结果 SAP、LC、DC各组肺脏的病理评分均随时间延长上升;透射电镜下SAP组、LC组肺泡表面Ⅱ型细胞变化较重,DC组病变较轻;与同时点SO组比较,所有ALI模型组2、6h的PaO2均明显升高(P<0.05),12h的PaO2均明显降低(P <0.01 );ALI模型组2、6h的PaCO2明显降低(P<0.05),12h的PaCO2明显升高(P<0.01),颈部胸导管结扎或引流能改善上述指标,且DC组优于LC组;2h时仅SAP组Survivin表达(1.278 ±0.172)高于SO组(0.568 ±0.077) (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h时LC组(0.624±0.084)、DC组(0.282±0.038)表达较SAP组(1.074 ±0.145)明显降低,以DC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 在SAP时胸导管结扎/引流可以减轻继发的肺损害;引流胸导管的效果优于结扎.

  • 下肢静脉曲张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启动子区域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作者:张祥满;徐红梅;竺挺;赵赟;符伟国;王玉琦

    目的 分析60例静脉曲张患者和60例正常人(无静脉曲张)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探讨其与静脉曲张血管重塑之间的关系.方法 实验分静脉曲张患者组和对照组,静脉血5 ml经枸橼酸钠抗凝,蛋白酶K消化,应用QIAGEN血液DNA抽提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MMP-9、TIMP-2启动子区SNPs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患者组外周血DNA/MMP-9纯合子为54例,杂合子6例,DNA/TIMP-2纯合子为32例,杂合子28例,正常组外周血DNA/MMP-9纯合子44例,杂合子16例,DNA/TIMP-2纯合子为43例,杂合子17例.结论 MMP-9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静脉曲张明显相关,TIMP-2启动子区与静脉曲张的相关性仍不清楚.

  • 应用基因芯片筛选前列腺癌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作者:王建明;史本康;杨典东;张鹏

    目的 筛选前列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构建差异调控网络.方法 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下载编号为GSE3325的基因芯片(13例正常、原发性前列腺癌和转移性前列腺癌的独立样本与6例三者的混合样本),筛选前列腺癌和正常前列腺组织的差异基因(P<0.05及差异值>2或<-2);计算差异基因与靶基因间的皮尔森相关系数(| PCC |>0.75),构建差异调控网络;基因本体论(GO)富集方法分析差异调控网络基因的功能.结果 原发性前列腺癌与正常前列腺组织筛选到5847个差异表达基因,转移性前列腺癌与正常前列腺组织筛选到2026个差异基因,原发性前列腺癌与转移性前列腺癌筛选到977个共同的差异基因;原癌基因同源体( MYC)、E2F转录因子1(E2F1)、肿瘤蛋白53( TP53)和雌激素受体1(ESR1)基因在差异调控网络中起核心作用.结论 筛选出前列腺癌的差异表达基因.

  • 靶向OX40/OX40L通路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诱导移植耐受的影响

    作者:陈恕求;许斌;任全;王奕铎;王旭辉;李宪昌;陈明

    目的 观察OX40/OX40L共刺激通路在调节性T细胞(Treg)诱导移植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胰岛移植模型,分3组:IgG组、抗-OX40L单抗(RM134L)+抗-CD154单抗( MR1)组、联合RM134L+ MR1及抗-CD25单抗(PC61)组.存活超过150 d小鼠切除移植侧肾脏,在对侧行同或不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的2次胰岛移植.观察各组平均存活时间(MST).检测效应性T细胞(Teff)、野生型和CD154敲除小鼠Treg OX40表达.检测同基因小鼠胰岛、胰岛移植不加或加RM134L+ MR1治疗的移植物内Foxp3表达.Treg与Teff加或不加OX40激动剂(OX86)以不同比例共培养,检测Teff增殖抑制情况.结果 RM134L+ MR1组MST为>150 d(n =8),较IgG组(19d,n=5)和联合PC61组(23 d,n=4)明显延长(P<0.05).同或不同MHC的2次胰岛移植MST分别为>60 d(n=3)和17 d(n =3) (P <0.05).OX40在Teff不表达,在野生型和CD154敲除小鼠Treg表达.3组小鼠胰岛移植物内Foxp3相对表达量分别为8、21、123 AU(P <0.05).Teff与Treg以1∶2和1∶4共培养,β-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定Teff的核素每分钟计数(CPM)分别为63×103和41×103,与对照组(140×103)比较增殖受抑制(P<0.05),加OX86时CPM值分别为128×103和135×103 (P >0.05).结论 CD4+ CD25+ Treg在诱导移植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OX40在其中发挥负性调节作用.

  • 西妥昔单抗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吴秀英;管洪庚;兰晶

    目的 观察西妥昔单抗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西妥昔单抗(12.5、25.0、50.0、100.0 mg/L)作用于对数期生长的胃癌细胞SGC -7901,噻唑蓝(MTT)法观察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法检测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细胞内B淋巴细胞/白血病-2( bcl-2)、p-27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MTT法显示随西妥昔单抗浓度增加,抑制率由(9.76±1.41)%上升至(78.12±3.88)%,并呈现时间依赖性(P<0.05),FCM结果示G0/G1期细胞比例上升,S期细胞比例下降,呈浓度依赖性(P<0.05),凋亡率与西妥昔单抗浓度呈正相关.RT-PCR法和SP法结果显示,细胞中Caspase-3、p-27mRNA和蛋白随西妥昔单抗浓度增加而表达增加,bcl-2 mRNA和蛋白则表达下降(P<0.05).结论 西妥昔单抗可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SGC -7901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Caspase-3、p-27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下调bcl-2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有关.

  • 热放疗对人横纹肌肉瘤RD细胞的作用

    作者:李涛;冯建国;金谷;孙才兴;孟旭莉

    目的 观察热疗联合放疗对人横纹肌肉瘤(RMS) RD细胞的杀伤作用,比较热疗和放疗次序不同产生的杀伤效果.方法 人横纹肌肉瘤RD细胞根据不同处理方法分为5组:单纯放疗组、单纯热疗组、热疗后放疗组、放疗后热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瓶细胞,5000个细胞/瓶,放疗剂量4 Gy,源距80 cm,照射面积12 cm×8 cm.热疗使用电热恒温水浴箱,温度为42.5℃持续1h,热平衡时间为5 min.相应处理后,接种培养,绘制生长曲线并计算第14天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周期分布及凋亡率.结果 放疗联合热疗组对细胞生长抑制强于单纯热疗或单纯放疗组,热疗后放疗组对细胞生长抑制强于其他各组(P<0.05).放疗联合热疗组的克隆形成率(1.4%和4.7%)明显低于单纯热疗组(13.0%)或单纯放疗组(6.7%)(P<0.05),热疗后放疗组与其他组比较,克隆形成率低(P<0.05).单纯热疗组G2/M期细胞的积聚高于其他组(P<0.05).热疗后放疗组与其他组比较,凋亡率高(P<0.05).结论 热疗可以使RD细胞积聚于G2/M期.放疗联合热疗组对RD细胞的杀伤作用强于单一治疗组.热疗后放疗对RD细胞的杀伤效果强于放疗后热疗.

  • 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和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基因3在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周期、侵袭性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齐永;庄乾元;彭鄂军;李有元;刘飞;叶章群

    目的 观察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和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基因3( LRIG3)在3种肝癌细胞株HepG-2、LM3和7721中的表达,探讨LRIG3基因对肝癌细胞株HepG-2、LM3和7721的细胞周期、侵袭能力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过表达的LRIG3质粒和空白质粒经脂质体法分别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LM3和7721中,相对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LRIG3表达水平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Transwell法及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等方法对细胞株的生物学行为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epG-2、LM3和7721细胞中LRIG3 mRNA水平分别上升78.9%、67.8%和59.6%,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升高91.2%、79.9%和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epG-2和LM3细胞中穿出细胞数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HepG-2细胞凋亡率为23.4%,实验组为35.7%.对照组LM3细胞凋亡率为21.6%,实验组为39.5%.对照组7721细胞凋亡率为20.2%,实验组为30.5%,对照组与实验组间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epG-2和LM3细胞中S期与G2/M期细胞数之和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7721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RIG3基因过表达能阻断细胞周期于S期和G2/M期,降低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加速细胞凋亡.

    关键词: 肝细胞 细胞周期
  • 吲哚胺2,3-双加氧酶转染SMMC-7721细胞对肝癌血管形成的影响

    作者:何冬梅;孙建莉;张敏;任晓静;申慧琴;武希润;王琦

    目的 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对人肝癌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转染SMMC-7721细胞建立稳定表达IDO的细胞株,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Westernblot法检测IDO的表达.(1)设未转染组、空质粒转染组、IDO转染组,利用Transwell小室将3组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共培养,观察HUVEC成管情况,检测各组培养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分泌量.(2)将IDO转染组细胞与HUVEC共培养,加入色氨酸(200 mg/L)、1-D-MT(2.5 mmol/L),观察色氨酸、1-D-MT对HUVEC成管及VEGF分泌的影响.结果 (1)IDO转染组、未转染组与空质粒转染组成管数目分别为24.56±0.16、10.38±0.67、11.02 ±0.14;IDO转染组、未转染组与空质粒转染组分泌的VEGF分别为(727.65±0.48)、(512.05±1.11)、(519.35 ±0.38)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IDO转染组、色氨酸组与1-D-MT组成管数目分别为24.84±0.54、15.14±0.24、14.68±0.84; IDO转染组、色氨酸组与1-D-MT组分泌的VEGF分别为(727.65±0.83)、(576.00 ±5.83)、(574.65 ±0.79)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DO转染的SMMC-7721细胞通过代谢色氨酸途径影响VEGF的表达,进而影响血管形成.

  •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中微小RNA-128表达与Cajal间质细胞异常的关系

    作者:郑科炎;赵建;江从庆;刘志苏;汪名飞;陈炜;吴云华;丁召;钱群;夏冰

    目的 观察微小RNA-128(miR-128)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病变结肠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结肠Cajal间质细胞(ICC)异常的关系.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T-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结肠STC病变结肠组织miR-128及CD117( ICC的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运用生物信息学微小RNA(miRNA)靶基因预测软件寻找与ICC关系密切的miR-128靶基因.结果 与正常结肠组织比较,结肠STC病变结肠组织miR-128表达水平和ICC数目显著降低(P<0.05),且两者呈正相关.运用TargetScan软件共找出1047个miR-128的靶基因,其中包括与ICC关系密切的干细胞因子(SC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结论 miR-128可能通过其靶基因调节结肠ICC参与了STC发病的分子机制.

  • 喔漫青霉素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作者:鲍世韵;矫元君;毕建刚;沈艳;郭跃华;伍天崇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喔漫青霉素(Wortmannin)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损伤时对肺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健康成年雄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SAP组、SAP+ Wortmannin( SAP+W)组,胰胆管逆行注入4%牛磺胆酸钠法建立SAP模型.动态检测肺含水率、髓过氧化物酶(MPO)、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激酶B(PKB)、磷酸化蛋白激酶B(p-PKB)活性,观察胰腺、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SAP组建模后3h肺组织p-PKB表达开始上升,至12h达高,较SO组明显升高(582.95±34.72比191.34±39.53)(P<0.05);肺含水率、MPO、MMP-9活性也逐渐升高,肺损伤程度逐渐加重(P<0.05);SAP+W组肺组织p-PKB表达3h后开始上升,至12 h达高,较SO组升高(455.65±40.47比191.34±39.53) (P <0.05),但较SAP组明显降低(455.65±40.47比582.95±34.72)(P<0.05),其余指标也较SAP组减轻.结论 Wortmannin对SAP时肺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了中性粒细胞内PI3K通路活性,减少中性粒细胞活化、迁移,及抑制炎性因子如MMP-9等的释放有关.

  • 胰腺癌AsPC-1细胞中miR-148a/b靶基因DNA甲基转移酶1的鉴定

    作者:刘智文;肖卫东;李勇;文武;王福飞

    有研究结果表明,胰腺癌发生过程中伴随miR-148a/b异常表达下调和DNA甲基转移酶1( DNMT1)异常高表达[1].miRNA靶基因预测软件发现DNMT1 mRNA的3’-非翻译区(3’-UTR)第47~ 53位点存在与miR-148a/b碱基配对互补的"种子序列",提示DNMT1可能为miR148a/b的靶基因.我们通过双荧光蛋白报告基因分析系统证实miR-148a/b与DNMT1 mRNA 3’-UTR的结合,鉴定两者的靶向关系.

    关键词:
  • 外源性重组白细胞介素-13对大鼠肝移植物中kupffer细胞的影响

    作者:李涛;王兆文;樊军卫;王晓亮;孙星;邓贵龙;戚晓升;吴君艺;周光文;彭志海

    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3在大鼠心脏移植及肾移植中可抑制巨噬细胞的激活而减轻排斥反应,延长移植物生存[1-2].本研究旨在观察外源性IL-13对大鼠肝移植物中kupffer细胞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及动物模型:雄性Lewis大鼠(LEW)与Brown Norway大鼠(BN),体质量230 ~ 250 g.采用重建肝动脉的大鼠肝移植模型,具体方法详见文献[3].

    关键词:
  •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评价氟尿嘧啶对食管癌Eca109细胞化疗疗效的实验研究

    作者:唐兴;何靖康;倪斌;李忠诚;宋心雨;马海涛

    国内外文献报道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显像在评估食管癌治疗疗效有较好的作用[1],有助于判断食管癌患者对放化疗的病理反应,可能在食管癌患者个体化优化治疗方案的选择中发挥重要作用[2].我们通过测定18F-FDG细胞结合率的方法,并通过细胞结合实验研究早期评价5-氟尿嘧啶(5-Fu)对食管癌Eca109细胞化疗的疗效.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人食管癌Eca109细胞株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

    关键词:
  • 大鼠颈中交感神经切除模型的建立及微电极测定

    作者:云峰;张水军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简便有效的大鼠交感神经切除动物模型,探讨一种研究交感神经的方法.一、材料和方法1.动物:雄性大鼠30只,体质量(260 ±20)g,均由郑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关键词:
  • 体外标记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脑内移植治疗大鼠运动区损伤

    作者:陈再丰;许信龙;魏晓捷;傅小君;潘红松;谢青松;华杰;闻路通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是基因移植及携带的优良种子细胞.这为临床上神经元再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1].我们将自体BMSCs定向移植到损伤的大鼠脑运动区,观察其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及神经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
  • 生长终止特异性同源盒基因稳定转染兔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研究

    作者:郑辉;薛松;杨文钢;单江桂;董亮;周力璜

    生长终止特异性同源盒基因(Gax)是一种转录因子,属同源盒基因超家族一员,在细胞生长、分化、迁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我们将Gax稳定转染到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中,观察其对VSMCs增殖和迁移的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pCMV-SPORT6-Gax与pcDNA3.1(+)质粒购自Invitrogen公司.兔VSMCs由本实验室保存.

    关键词:
  • 胡桃夹综合征几种治疗方法的比较

    作者:胡威;张孝斌

    胡桃夹综合征( NCS)是指左肾静脉回注下腔静脉过程中需穿经由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SMA)形成的夹角内受到挤压而引起的肉眼或镜下血尿、蛋白尿、左腰腹痛和精索静脉曲张等临床表现,故又称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1].本研究旨在分析自2004年6月至2012年2月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13例NCS患者在保守、手术及介入支架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来初步评价几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优缺点.

    关键词:
  • 缝隙连接蛋白S368位点突变的慢病毒载体构建及鉴定

    作者:刘先波;李嘉杰;邹树峰;魏敏俊;严剑;洪涛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生发展机制一直是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难题.临床上其发病率高,总体治疗效果和愈后不佳[1].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缝隙连接蛋白( Cx43)与SAH后CVS的发生发展有着紧密关联.在SAH后CVS模型中,脑血管致痉物质内皮素(ET-1)可增加脑血管平滑肌细胞的Cx43表达[2].而且在应用缝隙连接阻断剂后,CVS有明显的缓解,同时伴随着Cx43表达下降[3].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脑血管痉挛时Cx43S368磷酸化水平升高,其磷酸化水平的变化与CVS发生发展的时向性一致[4].

    关键词:
  • 乙酰肝素酶在大鼠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中的表达

    作者:韩庆林;刘璠

    乙酰肝素酶( HPSE)是体内唯一能够分解硫酸肝素的糖苷内切酶.除了在恶性肿瘤转移中有重要作用外[1],HPSE还在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中表达,参与骨折创伤的修复过程[2]和正常骨组织的形成[3].本研究旨在观察大鼠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HPSE的表达.

    关键词:
  • 胃肠间质瘤干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作者:闫竞一;陈笑雷;尹丽慧;孙学成;黄颖鹏

    胃肠间质瘤(GIST)干细胞的建立、传代培养及鉴定报道尚少.我们取GIST患者术中切除的新鲜肿瘤标本行干细胞原代培养,并进行纯化和鉴定,培养出胃肠间质瘤干细胞( GISC).一、材料和方法1.肿瘤细胞来源:来自1例小肠间质瘤患者,女性,51岁,术后病理示:小肠间质瘤,CD117+、CD34+,核分裂相6/50HPF,DNA测序提示c-kit基因第9外显子突变.

    关键词:
  • 人胃癌耐奥沙利铂细胞株SGC-7901/L-OHP的建立及其耐药机制

    作者:赵琦;任峰;苏宝威;陈伟;王英杰;许洪卫

    我们通过奥沙利铂(L-OHP)诱导建立人胃癌耐L-OHP细胞株SGC-7901(SGC-7901/L-OHP)模型,探讨其生物学特性.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由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提供;奥沙利铂由礼来公司提供;兔抗人P糖蛋白( 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 MRP)、B淋巴细胞/白血病-2( bcl-2)和bax抗体购自博士德公司.

    关键词:
  • 新型喜树碱类衍生物9-甲基哌嗪甲基-10-羟基喜树碱氮氧化物对肺癌A549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

    作者:徐益文;徐庆祥;李玉艳;王磊;丁义涛

    前期实验已证实9-甲基哌嗪甲基-10-羟基喜树碱氮氧化物(HCNO-YCS-03)在体内外均有较好的抑瘤活性,并具有乏氧选择性,是一种新型靶向乏氧微环境的喜树碱类药物.研究结果显示喜树碱类衍生物可通过与拓扑异构酶Ⅰ有关的全新信号通路抑制缺氧诱导因子(HIF)-1的表达和功能[1-2].拓扑替康(TPT)作为喜树碱类衍生物的代表,已用于卵巢癌和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但其严重的腹泻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往往使患者难以耐受.

    关键词:
  • 基质交联分子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与前列腺癌分期、分级的关系

    作者:周毅彬;阳东荣;单玉喜;薛波新;周晓峰;李峰

    基质交联分子1(STIM1)是一种跨膜蛋白,主要分布在内质网中,通过调控钙库操控钙通道,参与Ca2+依赖性生理活动[1].近的研究结果显示,STIM1还参与了乳腺癌的侵袭与转移[2].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STIM1的表达,探讨STIM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前列腺癌分期、分级的关系.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999年至2010年经病理学证实的前列腺癌标本47例.患者年龄55~94岁,平均年龄74岁.

    关键词:
  • 颞叶癫痫大鼠海马的体视学研究

    作者:苏明明;金澎;宋海洋;齐兆鹏;赵鑫

    颞叶癫痫是常见顽固性癫痫,颞叶癫痫有海马硬化者占50.0%~84.6%.海马硬化与颞叶癫痫的关系一直是科研工作者探讨的重点.我们应用无偏性体视学方法检测颞叶癫痫模型大鼠海马的锥体层体积、锥体细胞数目、细胞平均体积,探讨海马硬化与颞叶癫痫的关系.一、材料和方法

    关键词:
  • 小鼠主动脉弓缩窄模型的建立

    作者:连亦田;刘金平;肖雅琼

    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是世界范围的常见病,而动物模型的建立是人类研究其发病机制以及寻找新疗法的基础.随着显微器械及显微技术的发展以及小鼠本身繁殖快、成本低的一些优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倾向于选择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小鼠主动脉弓缩窄(TAC)模型早见于1991年Rockman等[1]的报道.我们通过显微外科技术成功建立此模型,为今后该模型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 利用小鼠双侧肾脏建立肾移植模型

    作者:龚健;侯剑刚;丁强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各种转基因小鼠为移植免疫研究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小鼠肾移植模型的建立显得尤其重要.传统的移植模型是利用左肾作为供体.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用同一只小鼠的双侧肾脏分别移植到2只小鼠的手术方法.一、材料和方法1.实验动物:采用雄性,8~10周龄的BALB/C小鼠.

    关键词:
  • 苦参碱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凋亡逆转耐药及对酸化蛋白激酶B、Fas、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

    作者:周炳刚;沈义军;杨涛;余生林;鲍山林;余建军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除手术、放疗、内分泌外,化疗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化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肿瘤的多药耐药( MDR)是临床化疗棘手的难题,寻找高效低毒能抗肿瘤并能逆转MDR新药是目前肿瘤防治研究的热点.研究结果证实苦参碱(Mat)具有明确的抗肿瘤作用[1],同时兼有保肝、升高白细胞的作用,不良反应小.本研究旨在探讨Mat对人乳腺癌细胞的凋亡及对MDR性逆转的分子作用机制.

    关键词:
  • 改良鼠胰腺星状细胞的分离、培养及性质鉴定

    作者:俞富祥;苏龙丰;季世强;张启瑜

    慢性胰腺炎典型的病理表现为胰腺的进行性纤维化.胰腺星状细胞(PSCs)的活化是胰腺纤维化形成的主要效应细胞[1].PSCs的分离和培养与肝星状细胞比较明显落后.我们在既往的PSCs分离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简单易行的分离培养方法.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SD大鼠由温州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胶原酶、DNA酶购自Sigma公司;Optiprep分离液购自Axis-shield公司.

    关键词:
  • 纳米活性碳吸附表阿霉素局部应用的研究

    作者:杨钱;陈洁;田春祥;范雪娇;王荣;吕青

    乳腺癌区域淋巴结清扫是根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Jiang等[1]对乳腺癌根治术按常规方法找寻淋巴结后的腋窝组织行溶脂法,每例再捡出(6.9±5.3)枚淋巴结,说明手术清扫仍难以避免淋巴结残存及肿瘤残留的问题.活性碳吸附抗癌药物局部使用具有淋巴趋向性,进入淋巴结后缓慢释放抗癌药物,使区域淋巴结内较长时间维持高浓度的抗癌药物,从而靶向杀伤淋巴系统内的肿瘤细胞[2-5].

    关键词:
  • 茉莉酸甲酯对HepG2人肝癌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作者:卢永刚;范吉利;何沙;谭晶;郭永章

    线粒体在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重视,研究结果显示,在检测到经典的细胞凋亡特征以前,线粒体的形态和功能就已发生了重大变化,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变化是细胞凋亡的一个早期特征.因此,从线粒体途径研究肿瘤细胞凋亡调控机制在肿瘤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茉莉酸甲酯(MeJA)是一种新型植物激素,对HepG2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明显地诱导肝癌细胞凋亡[1].本实验旨在通过线粒体途径探讨MeJA抗肝癌作用的机制.

    关键词:
  • 应用组织多普勒超声评价左室舒张功能进行性减退大鼠模型

    作者:李新;张鹏;陈渊;董尚文

    随着人口老龄化,左室舒张功能不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在不同病因的作用下,左室舒张功能的减退是一个进行性渐变的过程.临床上应用超声对舒张功能不全程度分为3级[1]:心肌松弛受损(1级);左心室充盈假性正常化(2级);限制性充盈异常(3级).我们应用腹主动脉缩窄术(AAC)[2]增加大鼠左室压力负荷,模拟临床高血压所致的左室舒张功能进行性减退的过程,对照血流动力学,采用超声及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检测大鼠左室舒张功能,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检测舒张功能不全程度的可靠性.

    关键词:
  • 缺氧条件下前列腺间质细胞体外培养生长类激素的表达

    作者:沈文;吕军;黄成;李萍;朱陈辉;刘俊;张小明;胡卫列

    前列腺增生( 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病因却不甚明确[1].Berger等[2]研究结果显示缺氧条件下体外培养前列腺原代间质细胞可上调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表达,为BPH发病机制在细胞因子层面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旨在观察前列腺间质细胞缺氧后各生长类细胞因子的表达.

    关键词:
  • 塞莱昔布对鼠心脏移植后不同时间外周血CD4+淋巴细胞的不同调节作用

    作者:张学峰;于霞;梅举

    塞莱昔布是环氧合酶-2( COx-2)特异性抑制剂,能诱导细胞凋亡[1]、抗肿瘤[2],作为非甾体抗炎药物和免疫治疗佐剂在临床上使用[3-4],但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塞莱昔布的药理作用相当复杂,同时具有诱导细胞凋亡或者抗凋亡的双重作用.塞莱昔布可保护心脏移植时供体心肌细胞,降低其凋亡率[5],但能否调节此时的外周血CD4+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凋亡目前报道尚少.

    关键词:
  • 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与核因子-κB在滑膜细胞中的关系

    作者:王虹虹

    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是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生发展的关键因子,它们主要通过核因子(NF)-κB的信号转导途径,诱导炎性酶:环氧合酶-2(COX-2)和一氧化氮合酶-2(NOS-2)的表达,导致关节内前列腺素和一氧化氮的增加,两者作用于软骨和滑膜,造成滑膜炎症和软骨破坏,引起关节的肿胀和疼痛[1-2].

    关键词:
  •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抑制胶质瘤生长的研究

    作者:窦以河;何裕超;江水;刘世海;王衍刚;孟庆海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是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成员中的一个新成员,早由Wiley等[1]从人心肌cDNA文库中克隆获得.与TNF其他成员不同的是,TRAIL仅诱导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发生凋亡,对正常细胞无凋亡诱导作用[2].TRAIL与传统的放疗、化疗有协同作用,可提高肿瘤细胞放化疗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肿瘤耐药性[3-5],因此TRAIL可能成为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研究结果显示TRAIL可抑制裸鼠胃癌移植瘤的生长[6].本实验旨在观察Ad-sTRAIL对恶性脑胶质瘤的生物学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关键词:
  • 兔慢性硬膜下血肿模型的建立

    作者:刘建辉;邢海亭;姜文国;栾海云;杨茗

    我们对硬膜下腔注血法[1]加以改进,探索符合临床病理特征、稳定性及可操作性强的慢性硬膜下血肿( CSDH)模型制备方法.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新西兰大白兔,体质量2.5~3.0kg,硬膜外导管、手术显微镜等.

    关键词:
  • 不同剂量嗅鞘细胞静脉移植治疗急性脊髓损伤

    作者:王强;魏开斌

    脊髓损伤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高致残性疾病,也是临床疑难病之一,其治疗困难.研究结果显示[1-4],嗅鞘细胞(OECs)移植能够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修复和轴突再生.我们通过不同剂量OECs静脉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观察疗效移植剂量的关系.

    关键词:
  • 应用表达载体介导RNA干扰抑制人膀胱癌Pokemon基因表达

    作者:王波;王光春;彭波;郑军华

    Pokemon是近来发现的一个原癌基因,其蛋白产物不仅可以使癌细胞获得抗老化和抗凋亡的能力,还能调控其他癌基因、抑癌基因的活性,因此被认为是肿瘤的总开关[1].我们应用体外合成的针对Pokemon的小分子干扰RNA (siRNA)转染膀胱癌细胞,观察其对Pokemon的表达及膀胱癌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影响.

    关键词:
  •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CD24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许峰峰;杨世斌;肖隆斌;吴文辉;李守智;李明哲

    目的 检测74例胃癌组织中上皮细胞黏附分子( EPCAM)、CD24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预测阳性表达的预后.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74例经手术切除并有明确病理诊断为胃癌标本中EPCAM、CD24的表达.分析74例胃癌临床病理资料.全组患者100%随访,结合表达阳性率对随访结果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EPCAM阳性45例,阳性率60.81%;CD24阳性47例,阳性率63.51%.EPCAM+ CD24+共40例,阳性率54.05%;EPCAM与肿瘤浸润深度、WHO组织学分型、脏器受侵犯与否有关;CD24与浸润深度、肿瘤位置、分化程度有关;EPCAM+ CD24+与浸润深度、肿瘤位置、分化程度、脏器受侵犯与否有关.EPCAM+、CD24+及EPCAM+ CD44+患者生存率下降.结论 EPCAM、CD24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高,可作为初筛实验;EPCAM+、CD24+及EPCAM+ CD24+均与胃癌浸润深度有关;EPCAM+、CD24+及EPCAM+CD24+生存率下降,死亡率高.

  • 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对腹腔镜大肠癌术后患者短期疗效的影响

    作者:周宏;周晓聪;夏建福;杨大庆;方阳;李日增

    目的 观察术后低氮低热量营养支持对腹腔镜大肠癌术后患者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84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n=42)采用标准化肠外营养液[ 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卡文),平均摄入热量( 73.35±8.37) kJ/(kg·d),氮量(0.10±0.01) mol/(kg·d).对照组(n=42)按患者所测定的静息量消耗值,平均摄入热量(125.58±8.37)k J/( kg ·d),氮量(0.24±0.06)mol/( kg·d),采用“全合一”无菌配置标准提供,术后进行5d的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血生化、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血糖值升高的幅度及波动范围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7.1%比对照组23.8%,P<O.05),静脉炎发生率(2.4%比21.4%,P<0.01),全身炎症 生反应综合征发生率(SIRS,21.4%比47.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住院时间:研究组为(10.5±3.7)d,对照组为(11.2±4.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大肠癌根治术后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比较传统肠外营养能更好的控制术后血糖水平,降低了总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及静脉炎、SIRS发生率.

  • 后腹腔镜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作者:张金池;郑清水;郭平凡;蔡方刚;刘学强

    目的 探讨应用后腹腔镜下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 VALLS)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TAO)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26例TAO患者施行了VALLS,观察术前术后疼痛(VAS评分)、皮温和跛距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VALLS技术成功率为100%,24例随访(随访率92.31%)8~78个月,平均24个月,患者原有下肢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术后3个月患肢疼痛VAS评分手术后(3.14±1.57)较手术前(7.68±1.66)有明显改善(t=38.12,P<0.01);患肢足背皮肤温度术后[ (32.92±1.68)℃]比VALLS前[(31.21 ±1.55)℃]升高(t=4.93,P<0.05);跛行距离术后[ (801.65±145.88) m]较手术前[(136.89 ±114.52)m]有明显改善(t=37.34,P<0.01),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VALLS技术成功率高,临床疗效满意,本组无严重并发症,治疗TAO安全、微创和有效.

  • 非小细胞肺癌经典人类白细胞抗原Ⅰ下调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

    作者:宋福杰;刘相燕;王洲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经典人类白细胞抗原Ⅰ(HLA-Ⅰ)类抗原表达下调与淋巴结癌转移的相关性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5例NSCLC原发灶及31例淋巴结转移灶经典HLA-Ⅰ类抗原的表达,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各31例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1 (TAP1) mRNA、潜伏膜蛋白2(LMP2)mRNA的表达,根据不同的变量类型及目的,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分析.结果 淋巴结转移灶经典HLA-Ⅰ类抗原的表达率(15.35 ±6.24)%明显低于肺癌原发灶(39.68 ±12.46)%(t=2.06,P<0.05),且与肺癌原发灶经典HLA-Ⅰ类抗原表达下调明显呈正相关(rs=0.487,P<0.01).经典HLA-Ⅰ类抗原表达下调与阳性表达的肺癌原发灶TAP1 mRNA、LMP2mRNA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典HLA-Ⅰ类抗原表达下调的淋巴结癌转移灶中TAP1 mRNA、LMP2 mRNA表达率明显低于肺癌原发灶(X2=5.01及5.39,P<0.05).结论 经典HLA-Ⅰ类抗原表达下调是肺癌淋巴结转移的机制之一.TAP1、LMP2 mRNA的表达缺陷是NSCLC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经典HLA-Ⅰ抗原表达下调的机制之一,在淋巴结癌转移灶表现更明显.

  • 腹腔持续引流置管模型在脓毒症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缪鹏;郁正亚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它通常导致全身一系列炎症反应,可发展为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是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脓毒症后期主要表现为全身器官衰竭(尤其在严重脓毒症期),并终导致难以逆转的循环衰竭(感染性休克)[1].近年来,严重脓毒症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其治疗费用也不断攀升,但死亡率仍然高居不下[2].

    关键词:
  • 胶质瘤的动物模型

    作者:孙立军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常见的来源于胶质细胞及其前身的原发肿瘤,动物模型是研究肿瘤发生学以及胶质瘤各种治疗临床前研究的重要工具.大鼠胶质瘤模型是早,也是应用多的动物模型.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诞生了各种基于人类基因异常的小鼠胶质瘤模型,胶质瘤的分子与遗传学研究的需要使动物模型更加精确.

    关键词:
  • 下腔静脉不同处理方法建立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的比较

    作者:张智辉;单臻;王文见;李晓曦;王深明

    目的 比较大鼠下腔静脉的不同处理方法,建立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动物模型.方法 将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A、B、C、D4组,即分别采用假手术、单纯结扎下腔静脉、结扎下腔静脉+结扎肾静脉至髂静脉水平的下腔静脉分支、缩窄下腔静脉+血管夹阻断下腔静脉+结扎肾静脉至髂静脉水平的下腔静脉分支,每组18只,于术后1、3、7d,分别处死各组大鼠6只,比较各组血栓形成情况,并行病理学分析.结果 在术后1、3、7d,A组未见血栓形成;B组形成血栓率(50.0%、50.0%、16.7%)明显低于C(100.0%、100.0%、83.3%)、D(均为100.0%)两组,而C、D两组间的血栓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血栓形成量B组(12.8±3.6)mg,低于C组(24.0±7.5) mg与D组(25.3±10.5)mg,C、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可见血栓不同时期的变化及血管再通现象.结论 通过缩窄下腔静脉+血管阻断夹阻断+结扎肾静脉至髂静脉水平的下腔静脉各属支的方法,可以建立稳定的大鼠DVT疾病模型.

  • 黄芩苷对小鼠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欧阳龙强;梁日生;杨卫忠;陈春美;涂献坤;文帅

    目的 观察黄芩苷对小鼠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75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痫持续状态组、黄芩苷治疗组(50、100、200 mg/kg).采用腹腔内注入海人酸(12 mg/kg)建立癫痫持续状态模型.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及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黄芩苷对癫痫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凋亡,以及海马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环氧合酶-2(COX-2) mRNA和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黄芩苷( 100、200 mg/kg)可显著减轻癫痫所致的海马神经细胞的损伤,抑制神经细胞凋亡(P<0.01),同时降低海马中iNOS、COX-2 mRNA的表达(P<0.05),减少Caspase-3蛋白的合成(P<0.01).结论 黄芩苷对小鼠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神经细胞具有抗炎、抗凋亡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黄芩苷抑制iNOS、COX-2及Caspase-3的表达有关.

  • 犬椎-基底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作者:蒋云召;王启弘;兰青;王盛章;陆华;吴卫江

    目的 建立犬椎-基底动脉瘤模型进行血流动力学研究.方法 将犬左侧颈总动脉和右侧颈总动脉进行部分端-侧吻合制作倒置的“Y”型动脉汇合部,颈外静脉制作的静脉囊袋和预留的缺口进行吻合建立动脉瘤.4周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测量、计算动脉瘤和周围血管的几何参数,并进行计算机流体动力学模拟分析.结果 成功建立9例动脉瘤模型,8例完全通畅,1例部分血栓形成.瘤颈部直径为(3.92±1.68) mm,瘤腔宽度为(5.62±1.38) mm,高度为(8.83±2.61) mm,动脉瘤体颈比(AR)值平均为1.98±0.53.各几何参数和血流动力学分析结果均和人类动脉瘤非常相似.结论 实验证明了建立犬椎-基底动脉瘤模型的可行性,所建动脉瘤模型可应用于复杂椎-基底汇合部动脉瘤的临床前研究.

  • 脑胶质瘤多药耐药细胞株U251/VP16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作者:郭振涛;刘宝辉;喻军华;冀保卫;纪振刚;吴立权;田道锋;陈谦学

    目的 采用依托泊苷诱导建立多药耐药细胞株U251/VP16.方法 采用浓度递增法使U251细胞对依托泊苷耐药,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其多药耐药性;瑞氏-姬姆萨染色观察亲本细胞U251和耐药细胞株U251/VP16的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计算细胞倍增时间;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多药耐药基因(MDR1)、B淋巴细胞/白血病-2(bcl-2)、多药耐药相关蛋白5(MRP5)、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等耐药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 (1)成功建立多药耐药细胞株U251/VP16,其对VP-16、硫酸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阿霉素、替莫唑胺的耐药倍数分别为:12.36、2.64、2.00、3.61、1.63.(2)光学显微镜下耐药细胞胞体增大,呈多形性,瑞氏-姬姆萨染色后可见增大的明显不规则的胞核,胞质内颗粒样物质增多.(3)细胞周期结果显示U251/VP16细胞株较亲本细胞G0/G1期和S期明显减少,G2/M期明显增多.(4) U251/VP16的倍增时间为(20.64±1.98)h,长于亲本细胞U251的(10.26±1.03)h.(5)RT-PCR检测结果显示MDR1、bcl-2、MRP5、LRP1等耐药基因的表达上调.结论 采用浓度递增法可成功建立多药耐药的人脑胶质瘤细胞株且耐药性稳定,其耐药性可能与bcl-2、MRP5、LRP1的表达上调有关.

  • Ghrelin对癫痫大鼠γ-氨基丁酸表达及癫痫发作的影响

    作者:宋子木;王峰;王恩杰;张雪峰;苗露;徐进;孙涛

    目的 探讨Ghrelin对海人酸(KA)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影响及其与海马内γ-氨基丁酸(GABA)表达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建立大鼠海人酸致痫模型,并注射外源性Ghrelin进行干预.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利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变化,利用免疫荧光检测海马内GABA表达的变化.结果 KA注射后,经过潜伏期后大鼠开始出现癫痫发作,Ghrelin干预组潜伏期(12.3±3.5)min较癫痫组潜伏期(8.7±1.2) min明显延长(P<0.05),强直阵挛持续时间(10.8±1.4) min较癫痫组(15.2±2.7) min明显降低(P<0.05).HE染色及尼氏染色显示癫痫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明显、神经元缺失严重,统计分析示Ghrelin干预组各时间点神经细胞凋亡、缺失较癫痫组减轻(P<0.05).免疫荧光检测统计结果示注射KA后大鼠海马组织24h内GABA能神经元数量与对照组比较随时间延长而持续减少,Ghrelin干预后其减少趋势更为平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hrelin对KA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与其影响GABA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明显相关.

  • 硫酸镁对6-羟基多巴胺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血中褪黑素的影响

    作者:马杰;周全;袁苏涛;孟涛;林玲

    目的 观察晚期帕金森病(PD)大鼠血中褪黑素的变化,以及硫酸镁对这种变化的影响.方法 6-羟基多巴胺(6-OHDA)损毁黑质纹状体通路制备PD模型,大鼠分为PD模型组(PD/H2O)、PD加镁组(PD/Mg)、对照组(对照组/H2O)、对照加镁组(对照组/Mg).大鼠通过饮水摄入硫酸镁(每天0.36 g/kg),4周后观察其对阿扑吗啡诱发的旋转行为,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褪黑素水平.结果 PD鼠血清褪黑素水平为(153.4±29.8) pg/L,明显高于对照组(77.2±13.7) pg/L;补镁后PD组和对照组大鼠的褪黑素水平分别降至(126.8±15.9) pg/L和(53.4±18.1)pg/L.PD/Mg组大鼠的旋转行为较PD/H2O组有改善.结论 硫酸镁可缓解晚期PD鼠的运动症状,对PD鼠褪黑素的代偿性升高有抑制作用.

  • 整合素β3促进胶质瘤干细胞管样结构形成的研究

    作者:徐卫明;杨林

    目的 观察整合素β3在胶质瘤肿瘤干细胞(GSCs)的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GSC1和GSC2,制备人间质干细胞(hMSCs)条件培养基(hMSC-CM),分别在神经干细胞( NSC)培养基和hMSC-CM中培养,观察管样结构形成结果;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NSC和hMSC-CM培养条件下整合素的表达;通过脂质体转染小干扰RNA(siRNA)对GSC1的整合素β3进行RNA干扰,检测RNA干扰后GSCl的管样结构形成.结果 GSC1在hMSC-CM培养下可以观察到类似管样结构形成,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GSC1在hMSC-CM培养7d时整合素β3表达明显高于NSC培养,siRNA干扰可以下调GSC1的整合素β3表达,影响了GSC1在hMSC-CM中形成管样结构.结论 整合素β3在GSC1体外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

  • 肿瘤坏死因子-α在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相关难治性癫痫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林元相;叶忠兴;康德智;王行富;林堃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受体p55、p75在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相关难治性癫痫(IE)癫痫灶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 SABC)法检测29例FCD相关IE组癫痫灶与10例对照组脑组织TNF-α、p55、p75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TNF-α、p55、p75全部阴性表达;在FCDⅢ型中表达强度比Ⅱ型中高(P<0.05),FCDⅢ型与Ⅰ型、Ⅱ型与Ⅰ型之间表达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在Ⅰ型与Ⅱ型中有少数胶质细胞表达,Ⅲ型胶质细胞多数有表达;在髓质中,TNF-α、p55、p75在异位神经元、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阳性表达,而在形态异常神经元(DNs)、气球样细胞(BCs)中的表达强度较其他类型神经元弱,BCs的表达明显较DNs弱.结论 TNF-α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可能参与了各种类型FCD相关IE的发生、发展.

  • 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免疫球蛋白样蛋白2基因全长及胞外段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肖群根;谢蕊繁;杨洪宽;王宝峰;郭东生;雷霆

    目的 构建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免疫球蛋白样蛋白2( LRIG2)基因全长及胞外段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转染人胶质瘤细胞株,观察其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将LRIG2基因全长(LRIG2)和胞外段(LRIG2ecto)片段分别插入慢病毒载体pLVX-Puro-3×Flag;然后用pLVX-Puro-3×Flag-LRIG2和pLVX-Puro-3×Flag-LRIG2ecto分别转染胶质瘤细胞株U87;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LRIG2及LRIG2ecto的mRNA和蛋白表达;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 CCK-8)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Western blot鉴定Flag标签蛋白表达成功;LRIG2及LRIG2ecto过表达组mRNA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8.42和29.58倍(P<0.01);LRIG2及LRIG2ecto过表达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LRIG2及LRIG2ecto过表达组细胞增殖指数(PI)分别为(50.63±1.29)%和(48.61±0.55)%,明显高于对照组(45.48±0.72)% (P<0.01).结论 成功建立稳定表达外源性LRIG2基因全长及胞外段的人胶质瘤细胞株,且证实均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

  • 早年应激对成年大鼠行为和海马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作者:舒畅;肖玲;唐记华;王晓萍;王高华

    目的 观察早年应激对雄性大鼠成年后行为和海马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新生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早年应激组(12只)和对照组(12只).早年应激组大鼠出生后第2~14天每天与母鼠分离3h,第90天至第100天时用糖水偏好测验和旷场测验评估行为,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海马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环磷酸腺苷(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早年应激组的糖水偏好、旷场总行程、内围场地行程、平均速度、直立次数均少于对照组[(66.6±6.6)%、( 2793.33±945.66) cm、( 194.34±86.10) cm、(5.25±1.47)cm/s、(9.25 ±4.49)次比(80.9±3.5)%、(4888.00±1112.47) cm、(483.09 ±324.45) cm、(8.90±2.02) cm/s、(14.92 ±5.16)次,P<0.01].早年应激组的BDNF和CREB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61±0.08)、(0.55 ±0.06)、(0.39±0.05)、(0.44±0.06)比(0.86±0.06)、(0.69 ±0.04)、(0.53±0.05)、(0.54±0.06),P<0.01].结论 生命早期应激可能改变成年后海马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导致成年后的行为改变,增加情感障碍的易感性.

  • 胶质瘤细胞株化疗敏感性与骨形成发生蛋白4之间的关系

    作者:刘宝辉;陈谦学;纪振刚;郭振涛;冀保卫;朱晓楠;董慧敏;吴立权;田道锋;蔡强

    目的 探讨骨形成发生蛋白4(BMP4)与胶质瘤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构建布有各级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标本的组织芯片,评估BMP4与锰超氧化物岐化酶(MnSOD)、B淋巴细胞/白血病-2(bcl-2)表达的相互关系.构建替莫唑胺(TMZ)耐药细胞株,检测BMP4表达变化.转染BMP4质粒体进入多药耐药细胞株,检测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变化.结果 BMP4蛋白在标本中的平均吸光度(A)值于WHO Ⅰ级中为0.3320±0.0065,WHOⅡ级中为0.2485±0.0066,WHOⅢ级中为0.1701±0.0083,WHOⅣ级中为0.0831±0.0077,其表达强度随肿瘤级别的增高存在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P4表达强度与MnSOD表达呈负相关(r=-0.821,P<0.05),与bcl-2表达呈负相关(r=-0.711,P<0.05).TMZ耐药细胞株成功构建,其BMP4表达明显降低(P<0.05).将BMP4质粒体转染入耐药细胞株后,TMZ对空白组(耐药细胞株)的抑制率为(2.10±0.04)%,TMZ对转染组的抑制率为(45.70 ±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P4与肿瘤的化疗敏感性相关,它与TMZ引起的胶质瘤细胞耐药有关.

  • 蛋白激酶C(∮)蛋白在胶质瘤中表达的意义

    作者:李鹏;孙增峰;王乐;谷峰;付丽;李文良;马勇杰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分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染色(SP)法检测67例胶质瘤及癌旁组织中PKC(∮)的表达,并利用Western blot法进行验证.同时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行Log-rank检验.结果 PKC(∮)在各级别胶质瘤中均有表达,表达强度随着级别增高而增加,高级别胶质瘤的PKC(∮)阳性表达率高于低级别胶质瘤,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癌旁组织中仅微弱表达(≤5%,判定为阴性).PKC(∮)阳性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短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 PKC(∮)在胶质瘤中的表达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PKC(∮)阳性患者的预后比阴性表达患者差,PKC(∮)可能促进了胶质瘤的发生进展.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在星型细胞瘤中的表达

    作者:韩林;王胜;王煜;万锋;牛洪泉;雷霆

    目的 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 HDAC1)在不同级别星型细胞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提取肿瘤组织肿瘤干细胞和胶质瘤细胞株细胞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分析HDAC1表达水平.收集283例WHOⅡ~Ⅳ级原发性星型细胞瘤标本和52例复发病例肿瘤标本,其中Ⅱ级59例,Ⅲ级26例,Ⅳ级250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法探讨HDAC1在星型细胞瘤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59.6%的肿瘤中有HDAC1的阳性表达,19.1%的肿瘤中有超过一半的细胞核阳性染色.在6例病理恶化病例,2例染色减弱,1例染色增强,余3例稳定.在20例无病理恶化病例,4例染色减弱,12例染色增强,余4例稳定.但其表达与WHO分级,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表达、巢蛋白(Nestin)表达及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结论 HDAC1在星型细胞瘤中广泛表达,在绝大多数复发病例中表达增强.

  • 大鼠尾壳核出血后海马神经细丝磷酸化程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俊文;徐佩;刘杰;王雷;方慧;刘红朝;李俊

    目的 探讨大鼠尾壳核出血后海马神经细丝磷酸化程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立体定位下用微量注射泵向脑尾壳核注入胶原酶Ⅶ制作脑出血模型,观察出血后不同时间段SD大鼠神经缺损行为体征的变化以及磷酸化神经细丝在海马的表达.结果 大鼠尾壳核出血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1d手术组平均Bederson评分0.9分,3d组1.5分,5d组2.0分),海马神经细丝的磷酸化于术后第1天开始出现,后逐渐加重,第5天为明显.结论 大鼠尾壳核出血后海马神经细丝磷酸化程度的增高可反映其神经缺损行为体征的严重程度.

  • 下调Nestin基因表达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的研究

    作者:冯淑曼;杨红旗;李有明;栗超越;赵瑞娇

    目的 利用小干扰RNA (siRNA)技术沉默Nestin基因,观察其逆转胶质瘤细胞恶性表型的效果.方法 设计靶向Nestin基因的siRNA片段,利用脂质体转染人U251胶质瘤细胞株,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esti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软琼脂实验检测细胞的恶性增殖能力.结果 转染siRNA基因片段的U251胶质瘤细胞株基因表达水平(U251细胞为0.83±0.16、U251/vect细胞为0.81 ±0.23、U251/S3为0.20±0.11)和蛋白表达水平(U251细胞为157.73±4.12、U251/vect细胞为153.34±5.27、U251/S3为112.20±3.16)显著下降(P<0.05),MTT实验显示siRNA干扰后U251胶质瘤细胞株体外增殖速度减慢、细胞侵袭能力及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Nestin基因表达下调可抑制胶质瘤细胞株U251的侵袭及增殖能力.

    关键词: 胶质瘤 RNA干扰 Nestin
  • CD133在AC133阳性脑胶质瘤干细胞分化中的表达

    作者:曾令成;万锋;韩林;叶飞;郭东生;雷霆

    目的 探讨CD133 mRNA及蛋白表达与胶质瘤细胞未分化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对富含AC133表达的胶质瘤干细胞进行了2周诱导分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分化前后CD133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D133总蛋白表达,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表面及细胞内AC133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基上清中AC133蛋白的表达.结果 AC133表达随胶质瘤干细胞分化出现显著下调(P<0.05),CD133 mRNA定量表达在NCH421k干细胞中分化前为1.08 ±0.39,血清环境下分化为1.08±0.51,血清+1μmol/L全反式维甲酸(ATRA)分化下为1.07 ±0.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NCH441干细胞中分别为2.61±1.72、2.53±1.18、2.18±1.73,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33总蛋白表达在分化前后无显著改变.结论 细胞表面AC133是相对于CD133 mRNA及蛋白,能够更敏感地反映胶质瘤细胞未分化状态的指标.

  • 姜黄素对全脑缺血再灌损伤后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妍心;张杰;张凯;陈胜阳;付庆林;闫争强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探讨该药抗神经元凋亡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制作SD大鼠全脑缺血15 min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组(I/R组)、姜黄素预处理组;姜黄素预处理组分为30、100、300 mg/kg 3剂量组( Cur30、Cur100、Cur300),均在缺血前1h腹腔给药.上述实验组按再灌注2h、6h、1d、3d4个时间点再分为4个亚组,每组6只大鼠.分别制备大鼠大脑石蜡标本和活组织冰冻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白血病-2(bcl-2)、bax及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的表达,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海马凋亡细胞数.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及姜黄素预处理组海马CA1 bcl-2和bax均在缺血再灌注后2h表达开始增加,1d达到高峰后开始回落,至3d后基本正常.Cur30组、Cur100组、Cur300组海马CA1 bcl-2在再灌注后6h、1d、3d3时点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I/R组(P<0.05),且在1、3d表达水平Cur100组>Cur30组>Cur300组(P<0.05).I/R组再灌注1、3dbax表达水平高,其次为Cur300组、Cur30组、Cur100组表达水平低,Sham组弱表达,各组间两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R组及姜黄素预处理组海马CA1 p-JNK在再灌注2h表达开始增加,1d达峰后下降,至3d恢复;I/R组再灌注6h、1d、3d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且再灌注6h、1d、3d的表达水平Cur300组>Cur30组>Cur100组>Sham组(P<0.05).TUNEL检测发现各缺血组凋亡阳性细胞主要集中在CA1区,再灌注2h有少量出现,后逐渐增多至3d达到高峰后明显减少.Cur100组再灌注6h、1d、3d各点凋亡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其余三缺血组,且Cur30组<Cur300组<I/R组(P<0.05).结论 姜黄素可显著减少SD大鼠缺血性海马神经元再灌注后凋亡的发生,其机制与减少海马p-JNK及bax表达、增强bcl-2表达有关,且100 mg/kg剂量组姜黄素的保护效果显著优于30 mg/kg及300 mg/kg.

  • 法舒地尔阻断Rho/ROCK通路对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苗旺;刘晓东;李娟;王宏勤;王剑芳;范益民

    目的 观察Rho/ROCK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法舒地尔对人脑胶质瘤细胞株SHG-44增殖、迁移及凋亡方面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10、20、40、80、160 μmol/L)的法舒地尔干预SHG-44细胞,作用不同时间,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16、24、48 h细胞增殖;伤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blot法检测ROCK-Ⅰ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24h细胞凋亡.结果 随着法舒地尔干预浓度增加,ROCK-Ⅰ蛋白表达逐渐下降(P<0.05);MTr法显示法舒地尔对SHG-4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P<0.05);伤痕愈合实验显示较高浓度组(40、80、160 μmol/L)与低浓度组(10、20 μmol/L)、对照组比较,细胞迁移受到明显抑制(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较高浓度组早期凋亡率高于对照组、低浓度组(P<0.05).结论 法舒地尔可能通过抑制ROCK的活性及诱导凋亡来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株SHG-44的增殖、迁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

  • 脑胶质瘤干细胞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杨学军

    脑胶质起源的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肿瘤,也是人类难治性肿瘤,其中胶质母细胞瘤(GBM)具代表性,因其不同肿瘤间以及同一肿瘤内部变化多样和不均一性的组织形态学,又被冠以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称谓.近20年来,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GBM的不均一性已经不仅指其组织学表现形式,还指其不均一的生物学行为(增殖与凋亡、血管形成与侵袭迁移),更延伸到不均一性的治疗反应[1-2].

    关键词:
中华实验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