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중화실험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030
  • 国内刊号: 42-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8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杨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结肠癌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及腹腔脱落细胞的影响

    作者:程勇;刘磊;王向阳;王辉

    目的 观察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结肠癌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及腹腔脱落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腹腔镜手术的120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照组接受开腹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以及腹腔冲洗液中脱落细胞检出情况.结果 (1)应激反应:观察组患者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血管紧张素Ⅱ等应激指标(μg/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27.34±25.49比271.83±33.28,0.28 ±0.05比0.41±0.07,321.72±26.39比362.09±35.16,53.76±4.38比68.23±6.29,P<0.05或P<0.01);(2)脱落细胞:观察组患者腹腔冲洗液中脱落细胞检出率以及癌胚抗原(CEA)、CA19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5.00%比31.67%,(5.28±0.86) μg/L比(9.37±1.26) μg/L,(68.15±9.48) U/L比(117.59±16.24)U/L,P<0.05].结论 腹腔镜下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有助于缓解应激反应,减少脱落细胞形成,提高治疗效果.

  • 加巴喷丁在多西他赛所致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镇痛作用

    作者:张鹏;刘新江;郑蔚

    目的 观察加巴喷丁在多西他赛所致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镇痛作用.方法 将采用单次静脉注射多西他赛(10.0 mg/kg)成功制备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n=20),即对照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0 ml;加巴喷丁治疗组(B组):腹腔内注射加巴喷丁(60.0 mg/kg),注射液稀释后总量为3.0ml.两组大鼠每日注射1次,连续给药21 d.分别于加巴喷丁给药前(T0)、第1次给药后30 min(T1)、60 min(T2)、120 min(T3)、180 min (T4)、240 min(T5)、7d(T6)、14 d(T7)、21 d(T8)时测定各组大鼠机械性痛阈百分比、热痛阈及冷痛阈.结果 两组大鼠T0节点时机械痛阈百分比、热/冷痛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痛阈百分比:与A组比较,B组大鼠各时间点机械痛阈百分比分别为T0:(5.9±0.9)%、T1:(6.1±1.0)%、T2:(7.3±1.4)%、T3:(7.6±1.5)%、T4:(9.4±1.8)%、T5:(11.3±2.0)%、T6:(14.6±2.2)%、T7:(17.1±2.3)%、T8:(21.7±2.6)%,T1~B分别较对照组对应值降低(P<0.01).热痛阈:与A组比较,B组大鼠各时间点热痛阈值分别为T0:(10.0±0.5)s、T1:(9.7±0.4)s、T2:(11.7±0.6)s、T3:(13.5±1.1)s、T4:(15.1±1.4)s、T5:(16.9±1.7)s、T6:(18.4±2.1)s、T7:(19.2±2.3)s、T8:(19.7±2.4)s,T2~T8分别较对照组对应值升高(P<0.01).冷痛阈:与A组比较,B组大鼠各时间点冷痛阈值分别为T0:(0.5±0.3)s、T1:(0.5±0.4)s、T2:(0.7±0.5)s、T3:(1.0±0.7)s、T4:(0.9±0.6)s、T5:(1.2±0.9)s、T6:(2.5±1.6)s、T7:(3.1±1.9)s、T8:(3.4±2.1)s,T6~T8分别较对照组对应值升高(P<0.05).结论 加巴喷丁对多西他赛所致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 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基因转染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田凯琳;贺涛;程谷萌;杨宁;沈吟;邢怡桥

    目的 探讨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在原代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缺氧模型中对抗缺氧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原代细胞取材于C57BL/6小鼠视网膜,Thy-1、Bm-3a、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进行细胞鉴定.实验组:常氧对照组、Ad-CREB组、Ad-绿色荧光蛋白(GFP)组、缺氧模型组.缺氧环境由三气培养箱构建,条件为:94% N2,5% CO2,1%O2.各组细胞在24、48h 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磷酸肌醇3激酶(PI3K) mRNA及蛋白水平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观察到细胞中有Thy-1、Brn-3a、Neurofilament表达,证实细胞为RGC.在荧光显微镜下RGC可表达GFP,说明CREB成功转染.阿尔玛蓝(Alarmar Blue)检测结果显示常氧对照组和Ad-CREB组RGC活性明显高于Ad-GFP组和缺氧模型组(P<0.05).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d-CREB组中CREB、BDNF、bcl-2、PI3K mRNA(2.213±0.609、0.703±0.053、0.873±0.075、2.280±0.399)及蛋白表达(0.403 ±0.011、0.369 ±0.006、0.516±0.014、0.652 ±0.011)较Ad-GFP组(mRNA:0.458±0.066、0.432±0.023、0.555±0.103、1.076±0.011;蛋白:0.273 ±0.003、0.188±0.012、0.404 ±0.013、0.439±0.017)、缺氧模型组(mRNA:0.800±0.156、0.287±0.023、0.443 ±0.083、1.096 ±0.286;蛋白:0.194±0.005、0.134±0.006、0.331±0.011、0.369 ±0.010)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表达CREB通过激活PI3K信号通路,上调bcl-2调节胞内BDNF的表达水平,从而调控RGC的存活,CREB可能是起到保护视神经作用的治疗新靶点.

  • 过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家族样蛋白2基因诱导大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

    作者:张有斌;余云生;沈振亚;藤小梅;周东明

    目的 观察过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家族样蛋白2(TIPE2)基因能否影响受体自身免疫调节和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并探讨该基因诱导受体大鼠产生免疫耐受的可能性以及其具体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大鼠TIPE2基因载体,使其在大鼠心脏移植模型受体中过表达TIPE2,观察其能否延长供心存活时间,并检测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供心存活时间:A组:(9.0±1.6)d;B组:(26.3±3.8)d;C组:(33.4±3.5)d;D组:(48.0±6.6)d;E组:(28.8±6.1)d.实验组供心存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A组:(1.70±0.66)%;B组:(6.42±1.17)%;C组:(9.38±1.13)%;D组:(31.34±2.23)%;E组:(1.70±0.72)%.实验组CD4+ CD25+ Treg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B、C、E组相比,D组受体大鼠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IFN)-γ表达明显降低,而IL-4、IL-10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PE2在诱导心脏移植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

  • 基质细胞源性因子-1α/CXC趋化因子受体-4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MDA-MB-435侵袭的影响

    作者:李海;江学庆;江明;郭哲;王瑞

    目的 观察基质细胞源性因子-1 α(SDF-1α)/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MDA-MB-435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分为3组:CXCR4小干扰RNA (siRNA)干扰组、阴性对照siRNA组、空白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XCR4 siRNA转染MDA-MB-435细胞前后CXCR4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CXCR4下调对MDA-MB-435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CXCR4siRNA能够显著降低MDA-MB-435细胞中CXCR4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中CXCR4siRNA干扰组穿透基底膜的细胞数为(23.4±1.5)个,明显少于阴性对照siRNA组[(66.2±3.0)个]及空白对照组[(68.2±2.2)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XCR4可能在调节乳腺癌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 雷公藤内酯酮对三种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何磊;汪洋;单玉喜

    目的 探讨雷公藤内酯酮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等3种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分别对前列腺癌PC-3细胞株、骨肉瘤MG63细胞株和胰腺癌PANC1细胞株应用不同浓度(50、100、250、500 nmol/L)雷公藤内酯酮处理,培养48 h后,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3种细胞中加入雷公藤内酯酮,使其终质量浓度为100 nmol/L,培养24h后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改变,Western blot分析检测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21、p27、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2(CDK2)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的表达变化.结果 雷公藤内酯酮对3种细胞(前列腺癌PC-3细胞、骨肉瘤MG63细胞和胰腺癌PANC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90.51±8.42)、(146.78±9.68)、(207.45±7.66)nmol/L.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显示,100 nmol/L的雷公藤内酯酮处理后,3种细胞S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Westem blot分析显示,p21和p27蛋白表达增高,而CDK2和Cyclin D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雷公藤内酯酮调节细胞周期蛋白表达,诱发细胞周期阻滞,显著抑制了3种肿瘤细胞的增殖.

  • 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对大鼠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张岩;陈智;李瑞;栾阳;阮亚俊;蔡阳;李浩;王涛;刘继红

    目的 观察外源性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基因对大鼠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慢病毒转染大鼠EPCs,实验分为3组:(1)过表达hTERT组(EPCs-hTERT组);(2)阴性对照组(EPCs-control组);(3)空白对照组(EPCs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TERT基因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空病毒对EPCs的毒性和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随感染复数(MOI)值增加,hTERT基因在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逐渐增加(P<0.05),达到MOI=50后增加不明显;病毒的细胞毒性在达到MOI=50后逐渐增加(P<0.05).选择MOI=50作为佳MOI值.EPCs-hTERT组的S期比例[(37.99±2.48)%]显著高于EPCs组[(24.37±4.26)%]及EPCs-control组[(22.43±1.55)%](P<0.05).与EPCs组和EPCs-control组比较,EPC-hTERT增殖活性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源性hTERT基因可显著提高大鼠EPCs增殖能力.

  • 细胞外基质对人毛乳头细胞特性的影响

    作者:洪伟晋;苗勇;樊哲祥;冯传波;杜丽娟;刘秉承;胡志奇

    目的 观察不同细胞外基质(ECM)对体外培养的人毛乳头(DP)细胞特性的影响.方法 将新鲜分离的人DP接种至已预先分别被Ⅳ型胶原蛋白、纤粘连蛋白、基质胶(Matrigel)或透明质酸钠凝胶包被的培养板,显微镜下观察DP细胞的迁出和生长;采用同样方法进行第4代DP细胞的培养,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ECM对DP细胞相对特殊标志物表达的影响.结果 Ⅳ型胶原蛋白和纤粘连蛋白组中的DP在接种36 h即有细胞迁出,Matrigel组则至少需4d,透明质酸钠凝胶组中一直未见细胞迁出.Ⅳ型胶原蛋白和纤粘连蛋白组与对照组类似,细胞均可呈现出聚集性生长趋势;DP细胞在Matrigel包被的培养孔中央呈贴壁生长,在周围则聚集形成球样结构;细胞无法在透明质酸钠凝胶表面贴壁生长.细胞培养5d后,Ⅳ型胶原和纤粘连蛋白组中DP细胞吸光度(A)值(1.36±0.28和1.31 ±0.18)明显高于对照组(1.21±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trigel和透明质酸钠凝胶两组中DP细胞A值(1.08±0.21和0.26±0.05)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Matrigel组中仅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和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加,而多能蛋白聚糖(Versican)的表达无变化.透明质酸钠凝胶组中Versican、NCAM和α-SMA基因的表达均显著降低,而Ⅳ型胶原和纤粘连蛋白组中Versican、NCAM和α-SMA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各组DP细胞内Versican、NCAM和α-SMA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平面培养条件下,外源性的ECM(Matrigel、Ⅳ型胶原、透明质酸钠凝胶和纤粘连蛋白)虽然可改变DP细胞的生长特性,但并不能影响与DP细胞生物学功能相关的特性.

  • Apelin-13对兔脑外伤模型中自噬相关蛋白表达中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刘继新;依斯哈尔·巴拉提;王志丹;李文娟;李春丽;迪里夏提·依马木

    目的 观察Apelin-13对兔脑外伤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其对兔脑外伤后自噬相关蛋白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生理盐水(Saline)组、Apelin-13组.Apelin-13组和Saline组在建立脑外伤模型前10 min,分别注射Apelin-13(0.3μg/g体质量)或等量生理盐水于侧脑室,然后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脑外伤后24、48 h组大脑皮质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p62、Beclin-1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等的表达.结果 与Sham组比较,在脑外伤后24、48 h,Saline组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比值(1.147±0.125),Beclin-1的蛋白表达(1.035±0.112),均显著上调(P<0.01),同时bcl-2、p62的蛋白表达水平(0.613±0.087、0.608±0.085)显著下调.然而,与Saline组比较,Apelin-13组可显著下调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比值(0.226 ±0.048)和Beclin-1的蛋白表达水平(0.181±0.039,P<0.01),同时显著上调bcl-2和p62的表达水平(0.385±0.062和0.360±0.035),亦明显降低Beclin-1/bcl-2的比值(0.704±0.064).结论 Apelin-13可以明显抑制脑外伤后兔模型大脑皮质细胞的自噬活性,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Beclin-1、bcl-2蛋白表达水平来实现的.

  • 不同时期小鼠汗腺细胞的培养及角蛋白表达

    作者:谢江帆;黄沙;付小兵

    目的 阐明不同时期小鼠汗腺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角蛋白(K)表达特征.方法 通过分离培养小鼠汗腺原代细胞,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角蛋白表达特征.结果 出生后(P)0.5 d到出生后28.0 d(P28)汗腺卷曲成团并出现导管部和分泌部.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汗腺细胞K8、K19阳性表达[P28:K8+:(26.3±1.2)个,K19+:(24.1 ±1.3)个];胚胎(E)期12.5 d(E12.5)和E17.5时K14[E12.5:(32.2±1.3)个]表达较强;K10出生后有增强表达[出生后5.0 d(P5):(27.6±1.3)个].分泌部多见K8+和K19+细胞;导管部多见K10+细胞;K14+细胞多见于肌上皮处.结论 本文结果初步证实了小鼠汗腺细胞生物标记,为汗腺再生研究机制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 渥曼青霉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保才;程兆云;葛振伟

    目的 观察渥曼青霉素(WT)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自噬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n=12)、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I/R组,n=12)、I/R+渥曼青霉素处理组(WT组,n=12).采用穿线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制备I/R模型,WT组于缺血30 min后鼠尾静脉注射WT(15 μg/kg).再灌注120 min后采集股动脉血样,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酸激酶(CK)活性;取心脏标本,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TTC)检测每组大鼠相对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取缺血心肌标本,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I),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细胞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及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结果 与I/R组比较,WT组血清LDH[(2 356.14±328.46)比(3674.96±409.47) U/L]和CK[(2412.71±334.84)比(3 825.42±433.03) U/L]活性、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39.19±8.34)%比(56.70±9.92)%]及细胞AI[(18.72±3.17)%比(36.58±7.55)%]明显降低(P<0.01).WT组心肌细胞损伤较I/R组轻.与I/R组比较,WT组LC3-Ⅱ(0.45 ±0.18比0.71 ±0.21)、Caspase-3(0.52 ±0.23比0.52±0.23)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 WT干预通过降低心肌细胞自噬活性和细胞凋亡水平,减轻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

  • Kelch样ECH相关蛋白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信号通路在七氟烷减轻大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李廷坤;吕帅国;卢锡华;汪蕾;孙亚林

    目的 观察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t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信号通路在七氟烷减轻大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体质量200 ~240 g,随机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烷组(Sev组)和七氟烷+Nrf2小干扰RNA (siRNA)质粒组(SNS组).阻断右肺门60 min后再灌注120 min制备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模型,Sev组和SNS组气管插管成功后吸入七氟烷,SNS组进行模型制备前5d,采用腺病毒包装的Nrf2-siRNA液小鼠吸入3次(1次/天).右肺门再灌注120 min时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测定肺湿干重比(W/D)、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和Sev组肺组织W/D值(6.18±0.42、5.21 ±0.27)及MDA含量[(1.792 ±0.309)、(1.585±0.256) mmol/mg蛋白]明显增加,SOD活性[(297±41)、(344±47) U/mg蛋白]下降,Nrf2 (80.8±10.2、122.3±16.9)和HO-1 (98.1±10.0、121.8±15.6)表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Sev组肺组织W/D值(5.21±0.27)及MDA含量[(1.585±0.256) mmol/mg蛋白]降低,SOD活性[(344±47) U/mg蛋白]上升,Nrf2(122.3 ±16.9)和HO-1 (121.8±15.6)表达上调(P<0.05);与Sev组比较,SNS组肺组织W/D值(5.77±0.30)及MDA含量[(1.606 ±0.287) mmol/mg蛋白]明显增加,SOD活性[(266±38) U/mg蛋白]下降,Nrf2 (28.0±5.3)和HO-1 (81.4±9.7)表达下调(P<0.05).结论 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参与了七氟烷减轻大鼠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

  • 微小RNA-125b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耐药性的关系

    作者:尚闯;龚哲;高阳;罗森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NA,miR)-125b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及与肿瘤细胞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63例择期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培养及转染人结肠癌细胞株HCT8和耐长春新碱结肠癌细胞株HCT8/VCR,根据转染情况将HCT8细胞分成3组:转染miR-125b抑制物组、转染miR-阴性对照组和未转染组,将HCT8/VCR细胞分成3组:转染miR-125b模拟物组、转染miR-阴性对照组和未转染组,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对细胞存活情况进行检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miR-125b在结肠癌、癌旁组织及细胞中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及P-糖蛋白(P-gp)表达.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miR-125b相对表达量(3.76±0.93)显著低于癌旁组织(5.18±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125b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miR-125b在HCT8细胞中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HCT8/VCR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cl-2蛋白和P-gp蛋白在HCT8细胞中表达量显著低于HCT8/VCR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HCT8细胞转染miR-125b抑制物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cl-2蛋白在miR-125b抑制物组HCT8细胞中表达量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8结果显示,miR-125b抑制物组HCT8细胞在各浓度下存活率均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HCT8/VCR细胞转染miR-125b模拟物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cl-2蛋白在miR-125b模拟物组HCT8/VCR细胞中表达量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8结果显示,miR-125b模拟组HCT8/VCR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25b在结肠癌组织中呈低表达,与肿瘤细胞耐药性关系密切,可能是通过bcl-2蛋白调控的细胞凋亡路径实现.

  • 脑死亡状态下细胞色素B5在供肝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兰佳男;熊艳;范林;王彦峰;叶啟发

    目的 观察细胞色素B5在脑死亡时对肝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 将1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脑死亡8h组(n=5),对照组维持麻醉8h,脑死亡组采用渐进式颅内加压模型建立脑死亡动物模型,维持脑死亡8h,分别取肝脏标本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Western blot、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细胞色素B5和细胞色素C的表达.结果 脑死亡组相对于正常组,肝脏组织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2)%比(10±2)%,P<0.05].同时脑死亡组肝脏组织细胞色素B5的表达水平下降[(70±2)%比100%,P<0.05],细胞色素C表达上升[(130±3)%比1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细胞色素B5可能在脑死亡后肝脏损伤过程中起保护作用.

  • 成人脂肪干细胞老化模型的建立及其老化机制研究

    作者:赵月强;牛萍;朱占永;李爱林;余墨声

    目的 探讨成人脂肪干细胞体外培养老化模型的建立及相关机制.方法 成人脂肪干细胞来源于临床脂肪抽吸的患者,采用低速离心、Ⅱ型胶原酶消化、滤网过滤等方法分离出于细胞,在干细胞培养液和恒温恒湿培养箱中连续传代培养.定期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分别进行细胞衰老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染色.结果 脂肪干细胞数目累积倍增值(PD) >35时细胞周期停滞,进入老化期.老化脂肪干细胞出现细胞体积膨大、核增大扁平、胞质内容物增多等现象;衰老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染色显示表达在自我更新和老化脂肪干细胞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显示基因Nanog和基因Oct4的表达在自我更新和老化脂肪干细胞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 从多层次,多水平证实了成人脂肪干细胞体外传代培养,可复制其在体内的自然老化过程,建立脂肪干细胞的老化模型,为抗衰老药物提供新的模型.

  • 含WW域的氧化还原酶基因对肺癌转移的抑制作用

    作者:郑棋文;游庆军;周玉龙

    目的 观察含WW域的氧化还原酶基因(WWOX)基因对肺癌转移有无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及Westem blot检测手术后肺癌组织,高侵袭性肺癌细胞株A549、NCI-H1299及低侵袭性肺癌细胞株HBE4-E6/E7、NL9980的WWOX基因的表达.比较癌组织与肺癌旁组织、肺癌Ⅰ期与Ⅱ期+Ⅲ期、高侵袭性肺癌细胞株与低侵袭性肺癌细胞株WWOX表达情况.将外源性WWOX基因稳定转染入WWOX表达阴性但高侵袭性的NCI-H 1299细胞株,在WWOX表达阳性但低侵袭性的NL9980细胞株,应用小干扰RNA (siRNA)沉默WWOX的表达.应用Transwell法检测肺癌细胞的侵袭性.观察肺癌细胞株侵袭力的改变.结果 WWOXmR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0.03±0.01)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在Ⅱ期+Ⅲ期肺癌组织中的表达(0.24±0.09)明显低于Ⅰ期肺癌组织(P<0.05).WWOX mRNA在高侵袭性H1299细胞中几乎不表达(0.91±0.01),而在低侵袭性NL9980细胞中呈现高表达(5.22±0.02).Transwell小室显示转染了WWOX过表达质粒的H1299细胞数[(1 156±133)个]与阴性对照细胞数[(3 487±822)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了WWOX siRNA的NL9980细胞数[(1 860±389)个]与阴性对照细胞数[(667 ±85)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H1299+WWOX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0.58±0.06)及波形蛋白(Vimentin,0.24 ±0.09)比H1299+ Mock表达均减少,而NL9980+ WWOX siRNA细胞中MMP-2(1.51±0.08)及Vimentin(2.08±0.04)比NL9980+ NC siRNA表达有增加.结论 WWOX基因与肺癌转移相关,通过调控WWOX基因的表达可以对肺癌细胞的侵袭性产生明显的影响.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及纤维化的影响

    作者:郎宏;戴春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及纤维化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组,n=10)、糖尿病肾病组(DN组,n=10)、干细胞移植组(MSC组,n=10).BMSCs经尾静脉注射到MSC组大鼠(2×109/L).第12周末,测定各组大鼠血糖、24h尿蛋白量、血肌酐和肾质量指数;苏木素-伊红(HE)及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病理形态和胶原纤维沉积;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MMP-9、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和Smad3表达.结果 MSC组大鼠24h尿蛋白量、血肌酐和肾质量指数分别为(24.04±0.25)mg/24 h、(73.21±0.30) μmol/L、(3.48±0.10) ×10-3较DN组的(36.03±0.25) mg/24 h、(94.25±0.32) μmol/L、(5.16±0.06) ×10-3明显减少(P<0.05),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NC组大鼠MMP-9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23.16±0.85) ×10-3、442.76±0.70,分别高于DN组的(10.37±0.73)×101、114.32±0.95(P <0.05),NC组大鼠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TGF-β1蛋白表达分别为(4.10±0.69)×10-3、130.11±0.78和Smad3蛋白表达分别为(1.51±0.08) ×10-3、161.29±0.92均低于DN组大鼠TGF-β1蛋白表达[(14.45±0.80)×10-3、292.24±0.89]和DN组大鼠Smad3蛋白表达[(5.48 ±0.56)×10-3、291.72±0.89,P<0.05],MSC组各蛋白表达介于两组之间(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MP-9与TGF-β1(r=-0.972,P<0.05)、Smad3(r=-0.999,P<0.05)均呈明显负相关,TGF-β1与Smad3(r=0.962,P>0.05)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BMSCs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纤维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其抑制TGF-β1/Smad3通路,上调MMP-9蛋白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累积,进而平衡纤溶系统有关.

  • 多亮氨酸重复区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基因表达对体外垂体瘤细胞株RC-4B/C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作者:程世奇;范恒怡;祝新根;程祖珏;沈晓黎;张焱

    目的 观察多亮氨酸重复区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LRIG1)基因表达对体外垂体瘤细胞株RC-4B/C的增殖凋亡和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基因转录方法检测LRIG1基因表达对体外垂体瘤细胞株RC-4B/C的抗增殖作用和生物学功能的影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LRIG1蛋白在RC-4B/C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转染后RC-4B/C细胞中Ras、Raf、蛋白激酶B(Akt)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 mRNA表达变化,并通过噻唑蓝(MTT)法、划痕实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微镜等观察比较转染LRIG1基因的RC-4B/C细胞的的迁移能力、增殖凋亡和形态学改变.结果 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证实转染后RC-4B/C细胞中LRIG1稳定表达;RT-PCR证实转染后RC-4B/C细胞中Ras、Raf和Akt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分别为0.87±0.17、0.46 ±0.11、0.92±0.25.MTT法结果表明随着LRIG1与RC-4B/C细胞效靶比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抑制率明显增强(P<0.01).划痕实验结果显示:LRIG1转染的RC-4B/C细胞迁移能力低于正常RC-4B/C细胞.LRIG1作用于垂体瘤细胞24 h后,形态学观察垂体瘤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结论 LRIG1基因转染对体外垂体瘤细胞株RC-4B/C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EGFRvⅢ)信号传导通路中的磷酸肌醇3激酶(PI3K)/Akt和Ras/Raf/ERK两条重要信号通路分子的活性来发挥作用.

  • 双向调控整合素α5、β1表达对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作者:宋燕;赵红丰;苗仁英;刘晋洋;方超;付一群

    目的 探讨整合素α5、β1(ITGα5、β1)表达水平对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迁移的影响以及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和黏着斑激酶(FAK)与其的关系.方法 利用重组慢病毒感染VSMC构建ITGα5、β1基因高表达与抑制表达VSMC细胞株,共分为9组细胞3组细胞群:上调群、下调群、对照群,分别通过Transwell法、噻唑蓝(MTT)法、流式细胞术(FCM)法测定ITGα5、ITGβ1对细胞株迁移、生长、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单独上调ITGβ1(EX-ITGβ1)组和同时上调ITGα5、ITGβ1组(D-EX)穿透基质胶的视野内平均细胞数分别为(62.3±6.8)个和(65.7±7.2)个,单独下调ITGβ1组(si-ITGβ1)和同时下调ITGα5、ITGβ1组(D-si)穿透细胞数为(16.2±2.1)个和(14.8±1.7)个,EX-ITGα5组与si-ITGα5组穿透细胞数为(41.5±5.6)个和(29.3±3.9)个;在3、4、5d时EX-ITGβ1和D-EX组,吸光度(A)值分别为0.826±0.062、1.103±0.102、1.215±0.102和0.873±0.071、1.139±0.095、1.274±0.098,si-ITGβ1 and D-Si组A值为0.386±0.034、0.538±0.043、0.591 ±0.047和0.341±0.031、0.495±0.039、0.527 ±0.041,而EX-ITGα5组A值为0.754±0.057、0.987±0.078、1.072±0.078;EX-ITGβ1和D-EX组的S期构成比例分别为(33.16±1.25)%和(34.51±2.66)%,si-ITGβ1和D-Si组的S期构成比例分别为(20.42±0.98)%和(19.55±0.79)%.结论 ITGβ1真正参与VSMC的增殖和迁移,FAK参与了ITGβ1的信号转导通路的.ITGα5没有显示对VSMC的相关影响.

  • 表面修饰活性多肽RADA16-P24的生物相容性检测及体外缓释规律研究

    作者:刘纪恩;郝少飞;勾瑞恩;曹珺;冯伟

    目的 合成RADA16-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相关多肽(P24)表面修饰活性多肽并在体外诱发其进行自组装,共价修饰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结合成RADA16-P24-PLGA共聚物,检测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生物相容性,观察RADA16-P24以PLGA为载体的缓释规律.方法 自行设计并合成新型RADA 16-P24两亲性多肽,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质谱仪进行纯化和分析.用含有200 mg/L Ca2+和97.67 mg/L Mg2+的二价阳离子溶液诱发2 mg/L的RADA16-P24多肽溶液自组装,原子力学显微镜观察其凝胶特点.通过观察BMSCs在RADA16-P24凝胶上的生长检测其生物相容性.并以PLGA为载体观察RADA16-P24从PLGA表面缓释的规律.结果 RADA16-P24两亲性多肽相对分子质量为4 325.67,纯度为97.08%.浓度为2 mg/L的RADA16-P24溶液可在一定条件下自组装成直径7 ~ 10 nm,长度数百纳米的纤维凝胶.RADA16-P24-PLGA共聚物与BMSCs相容性好,并增加BMSCs的黏附率.通过物理方法结合的RADA16-P24-PLGA共聚物在第3天的RADA16-P24持续释放量达到80%,而通过化学方法结合的共聚物在第3天时RADA16-P24的累计释放量为50%,之后维持在此水平上缓慢释放.结论 RADA16-P24两亲性多肽能自组装成为纳米纤维凝胶,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能从支架材料上缓慢释放.

  • 雄激素通过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调控内皮祖细胞的功能

    作者:李曦哲;杨君杰;叶一舟

    目的 观察雄激素(双氢睾酮,DHT)对小鼠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s)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对EPCs迁移及成血管能力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小鼠骨髓中单个核细胞并诱导分化为EPCs.于培养48 h后以不同浓度DHT(0、1、10、100 nmol/L)处理EPCs.细胞培养第7天,收集细胞进行体外管样结构结合实验及Transwell实验以评估EPCs的血管形成能力及迁移能力.同时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EPCs中VEGFmRNA表达量.结果 成功诱导分化EPCs.DHT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显著增强EPCs的血管形成能力[0 nmol/L:(3.8±1.1)个/mm管样结构;1nmol/L:(11.2±0.7)个/mm管样结构;10 nmol/L:(22.4±2.4)个/mm管样结构;100 nmol/L:(15.6±2.8)个/mm管样结构;P<0.05]及迁移能力[0 nmol/L:(28.6±4.1)个/高倍视野;1 nmol/L:(53.7±2.3)个/高倍视野;10 nmol/L:(82.6±4.3)个/高倍视野;100 nmol/L:(59.8±6.4)个/高倍视野;P<0.01],且这一增强作用于10 nmol/LDHT时达到高峰.DHT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显著上调EPCs中VEGF相对表达量(0nmol/L:228.8±12.1:1 nmol/L:276.4±26.1;10 nmol/L:338.1±4.4;100 nmol/L:332.2±6.5;P<0.05),这一增强作用于10 nmol/L DHT时达到高峰.结论 DHT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显著增强EPCs的血管形成能力及迁移能力,这一增强作用于10 nmol/L DHT时达到高峰,且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EPCs中VEGF表达量实现.

  • 白细胞介素-22对刀豆蛋白A介导肝损伤小鼠部分肝切除后肝再生的作用

    作者:刘子荣;张雅敏;杨超;杨龙;崔子林;沈中阳

    目的 探讨刀豆蛋白A介导的肝损伤小鼠行部分肝切除术后白细胞介素-22(IL-22)对其肝脏再生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0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部分肝切除(PH)组(单一70%肝切除组)、刀豆蛋白A(ConA)组(单一刀豆蛋白A损伤组)、ConA+ PH组(刀豆蛋白A损伤后行70%肝切除组)和ConA+ IL-22+ PH组(刀豆蛋白A损伤后经IL-22干预再行70%肝切除组),然后每组分别于术后32、40、48h、1、2周各处死5只,取其肝脏组织.称肝叶质量计算肝再生率,行病理切片观察各时间点的病理损伤,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肝脏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含量,计算PCNA指数,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水平了解细胞周期改变.结果 经IL-22处理后,小鼠肝再生显著,术后各时间点(40、48 h、1、2周),ConA+ PH+ IL-22干预组小鼠肝质量/体质量(3.16 ±0.17、3.34 ±0.13、4.19±0.14、5.14±0.16)明显高于ConA+ PH组(2.95 ±0.14、3.09±0.14、3.78 ±0.10、4.89±0.12),显著减轻ConA对肝组织的损伤,且在术后各时间点ConA+ PH损伤组再生肝组织内STAT3蛋白和Cyclin D1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其余组,经IL-22预处理后再生肝组织内STAT3蛋白和Cyclin D1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余组.结论 IL-22在ConA介导的肝损伤小鼠部分肝切除术后再生过程中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该作用可能是IL-22通过与受体结合后激活STAT3介导的信号通路,从而活化Cyclin D1表达,促进肝细胞增殖再生,修复肝损伤.

  • 骨科植入物表面聚烯丙基胺涂层的抗菌性研究

    作者:董庸皓;王美;刘子豪;陈清汉;赵文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骨科植入物表面涂层的抗菌效果.方法 电镜扫描聚烯丙基胺涂层,观察其表面形貌;将细菌种植在植入物表面,观察细菌在植入物表面的增殖情况,将其表面的细菌再培养,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增殖.金黄色葡萄球菌A、B组回收菌数为每片5 963、21 cfu;大肠杆菌A、B组回收菌数为每片5 078、14 cfu.抗菌耐久性实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A、B组回收菌数为每片5 368、337 cfu;大肠杆菌A、B组回收菌数为每片3 869、208 cfu.结果 电镜扫描结果显示涂层材料分布均匀,表面光滑.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为99.68%,抗菌耐久性能为93.74%;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为99.85%,抗菌耐久性能为94.67%.结论 聚烯丙基胺涂层具有良好的抗菌性.

  • 右美托咪定对颅内肿瘤切除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李丽伟;郑改芳;马艳丽;方申;张卫;艾艳秋;王晶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颅内肿瘤切除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颅内肿瘤切除术非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记录患者入室时(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3 min(T3)、手术开始1 h(T4)、手术开始2 h(T5)、术毕(T6)7个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Narcotrend Index(NT指数)及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PETCO2);并记录患者意识消失时的丙泊酚靶浓度,测定乳酸、血糖、胰岛素、皮质醇浓度.结果 两组基础SBP、DBP、MAP、HR、SPO2和NT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组内SBP、DBP、MAP、HR和NT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与T0比较,在T1时间点C组MAP[(82.0±6.4)mmHg(1 mmHg =0.133 kPa)]、SBP[(113.0 ±7.3) mmHg]、DBP[(64.0±4.2)mmHg]、HR[(63.0±4.3)次/分],D组MAP[(77.0±6.2) mmHg]、SBP[(110.0±7.5) mmHg]、DBP[(61.0±5.2) mmHg]、HR[(61.0±4.1)次/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及组间胰岛素、血糖、乳酸、皮质醇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对颅内肿瘤切除术应激反应无明显影响.

  • 右美托咪定对脑死亡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李兰兰;徐广;孙振涛;韩雪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脑死亡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3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死亡(BD组)和右美托咪定处理组(DEX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进行手术操作,不进行脑死亡诱导;脑死亡组:采用缓慢颅内加压法建立大鼠脑死亡模型;DEX组:在诱导大鼠脑死亡前通过尾静脉以5 μ,g/(kg·h)的速度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lh,余同脑死亡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中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 (Bip)、X盒结合蛋白-1(Xbp-1)、C/EBP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转录因子同源蛋白(CHOP)及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12蛋白的表达;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PCR)检测CHOP及Caspase-12 mRNA的表达.结果 与Sham组(ALT:22 U/L;AST:39 U/L)比较,BD组ALT(62 U/L)、AST(84 U/L)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肝脏组织中CHOP(相对值为3)及Caspase-12(相对值为2)mRNA表达增加,Bip、Xbp-1、CHOP及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增加(积分吸光度值分别为:540.0 ±4.5、879.0±2.1、984.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D组比较,ALT(43 U/L)、AST(61 U/L)表达水平降低,肝脏组织中CHOP(相对值为1.0)及Caspase-12(相对值为1.4)mRNA表达减少,Bip、Xbp-1、CHOP及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减少(积分吸光度值分别为:210.0±3.1、431.0±1.5、516.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定能减轻脑死亡状态下的肝脏损伤,其可能是通过内质网应激途径导致的凋亡途径来发挥作用的.

  • 信号素3A对肺癌A549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调节作用

    作者:周海英;吴爱萍;董洪超;何珺;王宝杰;张逊

    目的 观察外源性信号素3A (SEMA3A)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介导的肺癌A549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调节作用.方法 常规培养肺癌A549细胞并分为3组:对照组、TGF-β1诱导组、SEMA3A干预组,观察细胞形态,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Viment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予以5 μg/L TGF-β1诱导48h后,可见A549细胞由原有的铺路石样,转化成纺锤体形或长梭形,细胞间连接消失,细胞间隔变大,呈离散状态.划痕实验结果显示,TGF-β1能够显著促进A549细胞迁移,迁移率为(75.67 ±4.51)%,是对照组[(33.00±7.00)%]的2.29倍(P<0.0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无Vimentin阳性表达,而予以TGF-β1诱导后,可见Vimentin阳性表达,胞质内出现棕黄色丝状排列结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GF-β1诱导48 h后,Vimentin蛋白表达明显上调,是对照组的6.86倍,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下调,是对照组的5.70%.而予以SEMA3A预处理后,A549细胞基本保持原有的铺路石样状态,细胞迁移能力降低,Vimentin表达下调,E-cadherin表达上调.结论 SEMA3A能够通过上调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抑制Vimentin蛋白的表达,显著抑制TGF-β1介导的A549细胞发生的EMT,同时抑制TGF-β1诱导的细胞迁移能力的提高,从而发挥抗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

  • 新型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的研制及生物力学测试

    作者:刘庆军;缪建云;林斌;郭林新;丁真奇;翟文亮

    目的 研制新型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并探讨其生物力学性能,评估其对下胫腓联合正常生理微动的影响.方法 取20具下胫腓联合完整的新鲜尸体小腿标本,模拟临床手术操作使用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固定下胫腓联合10例,包括下胫腓联合位移测试(A组)和循环载荷实验(B组)各5例,以正常下胫腓联合(N组)5例及传统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螺钉固定(C组)5例为对照,在踝关节各种功能体位下施加轴向负荷,分别测量腓骨远端相对于胫骨远端的相对位移及旋转角度,评估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固定的三维稳定性;另外,分别在第3、6、8、12周对B组进行循环载荷疲劳实验,评估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的抗疲劳稳定性.结果 各体位下A组与N组所测得腓骨远端相对于胫骨远端的相对位移及旋转角度基本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相对位移及旋转角度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分别于第3、6、8、12周进行承载循环载荷数量及频率测试,其大平均横向位移分别为(0.98±0.03)、(1.02±0.04)、(0.94±0.03)、(0.99±0.02) mm,各时间点测试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设计合理,对下胫腓关节的生理微动干扰小,具有基本接近正常下胫腓关节活动范围的生物力学特性.

  •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治疗小鼠克罗恩病

    作者:曾放;孙华文;刘顺;孙科明;杨厚涞;吴红学

    目的 观察小鼠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出的克罗恩病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探讨其缓解小鼠克罗恩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为对照组、TNBS组、imDC组和成熟树突状细胞(mDC)组,除对照组予以乙醇灌肠外,其余3组都予以乙醇-TNBS混合溶液灌肠造模,在灌肠前后各1d经尾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或者细胞进行干预,对照组和TNBS组尾静脉注射PBS,imDC组尾静脉注射imDC,mDC组尾静脉注射mDC进行干预.每天观察小鼠的一般状况,于造模第7天后处死小鼠,分别行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病理组织学(TDI)和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CMDI)评分,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析小鼠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10 (IL-10)、转化生子因子-β(TGF-β)的表达,Western blot分析小鼠结肠组织叉头状/翅状螺旋蛋白3(Foxp3)蛋白的表达.结果 TNBS组的DAI、CMDI、TDI的评分别为(5.420 ±0.326)、(4.923±0.226)、(7.200±0.851)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肠组织抗炎因子IL-10和TGF-β分别为(6.103±1.140)、(21.164 ±3.252) ng/L,调节性T细胞(Treg)转录因子Foxp3的相对表达量为0.439 2±0.045 9,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mDC能显著降低小鼠DAI、CMDI、TDI评分,下调抗炎因子IL-10和TGF-β和转录因子Foxp3的水平;mDC则显著升高小鼠DAI、CMDI、TDI评分,降低抗炎因子IL-10和TGF-β和转录因子Foxp3蛋白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实验成功地制作出了小鼠克罗恩病模型,并证明mDC能明显缓解小鼠克罗恩病模型的进程,而诱导Treg的产生可能是其缓解炎症的机制之一.

  • 磁共振T2弛豫时间和表观弥散系数对孤肾猪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病理过程的监测

    作者:徐述雄;储铸钢;王元林;曹颖;赵朝祥;徐元高;石华;孙兆林;夏术阶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 T2弛豫时间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在无创性监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12头猪按照是否接受肾动脉主干阻断(MRAC)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Control组)和MRAC组,每组6头.麻醉后切除右肾,制造孤肾模型.再取左侧与腰骶肌平行切口,Control组仅分离而不夹闭左侧肾动脉主干,MRAC组夹闭左侧肾动脉主干,60 min后去除血管夹.于术前及术后1、7、28、90 d进行MRI扫描,检测T2弛豫时间和ADC值;术后第1、90天每组处死3头猪,取左肾行病理观察.结果 Control组术后各时间点左肾T2弛豫时间和ADC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AC术后第1、7、28天,MRAC组T2弛豫时间分别为(45.83 ±2.06)、(52.33 ±2.37)和(40.87±1.79) ms,均显著性高于Control组的(36.13±1.86)、(36.30±1.86)和(35.30±1.82) ms(P< 0.05);MRAC组ADC值分别为(2.34 ±0.07)×10-3、(2.07±0.09) ×10-3和(2.40±0.08)×10-3 mm2/s,均显著性低于Control组的(2.59±0.05)×10-3、(2.67±0.06) ×10-3和(2.58 ±0.07)×10-3 mm2/s(P <0.05).术后第90天,两组间T2弛豫时间和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ntrol组术后第1、90天左肾小球、肾小管及肾间质均未见异常;MRAC组术后第1天左肾广泛性肾小管水样变性,第90天左肾少数肾小管轻度水样变性,肾小球均未见特殊改变,肾间质均未见纤维组织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T2弛豫时间和ADC可以无创性监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病理过程的变化,有临床推广价值.

  • 应用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血管参数评价抗肿瘤血管生成疗效的研究

    作者:周军;艾婷;陈涛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3 D-CPA)血管参数[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值]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间的关系.方法 4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裸鼠建立人乳腺癌移植瘤模型,1周后随机将造模成功的荷瘤鼠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华蟾素、人参皂甙、三七总皂甙、香菇多糖(QHF)复方组;盐酸多柔比星组.连续给药2周后,使用3D-CPA进行扫查并获取相应的VI、FI、VFI值;处死荷瘤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内MVD、VEGF表达;分析VI、FI、VFI值与MVD、VEGF相关性.结果 (1)生理盐水组、QHF复方组、盐酸多柔比星组VI、FI、VFI平均值分别为:VI:(11.11 ±1.31)%、(3.91±0.59)%、(2.13±0.69)%;FI:13.00±0.91、12.00±1.31、8.80±1.19;VFI:1.47±0.16、0.47±0.12、0.18±0.07,各用药组荷瘤鼠VI、VFI、VFI值较生理盐水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生理盐水组、QHF复方组、盐酸多柔比星组MVD、VEGF平均值分别为:MVD:47.63±4.24、29.11±4.13、26.70±4.85,VEGF:5.13 ±0.83、2.89±0.78、2.30±0.67,各用药组荷瘤鼠MVD计数及VEGF阳性表达较生理盐水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VI、FI、VFI值与MVD、VEGF表达均呈良好的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0.7(P<0.01).结论 3D-CPA血管参数可以实时、无创、客观地反应肿瘤内微循环的变化,可作为临床评价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疗效的有效方法.

  • RNA干扰抑制二磷酸腺苷核糖化因子鸟苷酸激酶1基因表达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作者:李靖;任君凯;田沛;马彦;冯超杰;何朝宏;徐勇

    目的 观察小干扰RNA(siRNA)抑制二磷酸腺苷(ADP)核糖化因子鸟苷酸激酶1基因(ASAP1)表达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靶向ASAP1基因的siRNA,采用阳离子脂质体试剂瞬时转染膀胱癌细胞株T24,利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RNA干扰(RNAi)后ASAP1基因的沉默效果,评价siRNA设计的合理性及RNAi抑制ASAP1表达的有效性,分别在RNAi后1、2、3d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并绘制生长曲线;应用Transwell法检测各实验组膀胱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靶向ASAP1的siRNA成功抑制膀胱癌细胞株T24中ASAP1 mRNA及蛋白表达,ASAP1-siRNA组mRNA相对表达量为空白对照组的13.5%,蛋白相对表达量为对照组的14.3%;MTT比色法结果显示ASAP1-siRNA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减弱(P<0.05),在1、2、3d后重复检测,分别达到了同时间空白对照组的76.3%、59.1%和51.4%;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结果表明,ASAP1被抑制后,膀胱癌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49.5±10.4)个比(122.6±14.2)个,P<0.05],侵袭能力降低.结论 应用siRNA技术能有效抑制ASAP1基因的表达,同时有效抑制T24细胞的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

  • 腹主动脉缩窄术后大鼠心室电生理特性及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的改变

    作者:李然;单迎光;王丹丹;王腾;唐艳红;黄从新

    目的 观察行腹主动脉缩窄术(AAC)后大鼠心室电生理特性及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的改变.方法 将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AAC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每组25只.术后28 d部分大鼠心脏取材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余大鼠行心脏超声评价左室结构及心功能指标后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条件下行电生理研究,观察左心室各部位电生理特性及室性心律失常诱发情况.结果 大鼠AAC致心室肥厚模型建立成功,与Sham组比较,AAC组左室各个部位心肌单向动作电位复极至90%时程(APD90)增加(P<0.05);有效不应期(ERP)延长(P<0.05);引起动作电位时程电交替(ALT)的起搏间期阈值增大[(139.25±6.12) ms比(95.00±5.38) ms,P<0.05];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升高(15/20比7/20,P<0.05).结论 大鼠AAC导致左室心肌肥厚,出现左室单向动作电位时程延长、ERP延长、ALT发生提前等电生理特性改变,更易刺激诱发出室性心律失常.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离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鹏;胡明珠;翁平;范红斌;杜斌;陈俊良;郑琪文;陈欣;邬敏辰

    目的 利用德国HSE公司IL-2型肺离体灌流系统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离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离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组(GSH组),每组各8只.Control组只进行lh的肺离体灌流;I/R组缺血45 min,复灌60 min;GSH组灌流液中加入4mmol/L GSH,缺血45 min,复灌60 min.灌流过程中,通过IL-2型灌流系统检测潮气量、顺应性、气道阻力.灌流结束后,检测肺组织湿/干重比、丙二醛含量、髓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结果 在复灌20、40和60 min时,与I/R组比较,GSH组潮气量、顺应性均增高(P<0.05);湿/干重比和气道阻力均下降(P<0.01).同时,与I/R组比较,GSH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73.27±9.59) U/mg蛋白比(55.13±8.37)U/mg蛋白,P<0.05],髓过氧化物酶[(0.30 ±0.03) U/g比(0.37±0.09) U/g,P<0.05)和丙二醛含量降低[(1.54±0.36) nmol/mg蛋白比(1.79±0.37) nmol/mg蛋白,P<0.05].与I/R组比较,GSH组肺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湿/干重比(6.70±0.66比8.69±1.57,P<0.05).结论 GSH能有效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 糖基化终末产物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功能的机制

    作者:孟宪丽;孟华;陈岩

    目的 探讨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SD大鼠MSCs,流式细胞术鉴定阳性指标(CD29和CD90)和阴性指标(CD34和CD45).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剂量(0、25、50、100、200 mg/L) AGEs-牛血清白蛋白(BSA)在刺激不同时间(6、12、24h)后MSCs增殖变化.采用Wound-healing划痕实验检测不同剂量(0、25、50、100、200 mg/L) AGEs-BSA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4h后的迁移能力.荧光染色拍照测定AGEs-BSA(200 mg/L)刺激12、24h后细胞内活性氧(ROS)累积情况.结果 200 mg/L AGEs-BSA刺激6、12、24 h MSCs增殖能力显著下降,分别为81.22%、80.53%、51.50%,AGEs-BSA抑制细胞增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200 mg/L AGEs-BSA刺激24h迁移能力下降[(0.012 ±0.006) μm/min比(0.022±0.002) μm/min,P<0.01].同时,细胞内的ROS在AGEs-BSA刺激下大量累积.结论 AGEs-BSA刺激下通过其受体导致细胞内ROS累积,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

  • 新辅助放化疗对直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英强;陈淅涓;姬社青;刘明阁;冯稳

    目的 观察新辅助放化疗对直肠癌细胞凋亡、增殖以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42例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前、后直肠癌组织中与其生物学特性相关指标癌胚抗原(CEA)、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评价并观察新辅助放化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CEA、Ki-67、VEGF在新辅助治疗前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09%(37/42)、69.05%(29/42)和66.67% (28/42);在新辅助治疗后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4% (24/42)、47.62% (20/42)和42.86% (18/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7.14% (24/42)的患者肿瘤分期降级,癌灶范围缩小,距肛缘的距离增大.4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33例行低位或超低位前切除术(Dixon术),8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1例行Hartmann术,保肛率为78.57% (33/42).84.85% (28/33)的患者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良好.结论 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采用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能降低癌组织中CEA、Ki-67、VEGF表达,促进直肠癌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直肠癌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转移,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和保肛成功率.

  • 脾脏远隔缺血预处理对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程鹤鹏;李扬;李晓东;田鑫;张广伟;朱朝阳

    目的 探讨脾脏远隔缺血预处理对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36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Sham组):仅行开腹,游离双侧肾脏后将左肾切除;缺血再灌注组(I/R组):在Sham组操作方法的基础上将右肾动、静脉夹闭60min,恢复血供24h;远隔缺血预处理组(RIPC组):先阻断脾静脉15 min后放开,其余操作同I/R组.测定术毕24h血清中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收集部分右肾组织行病理学评分测定,Western blot检测Toll样受体4(TLR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 与Sham组[(98.35±19.07) μmol/L、(8.49±1.35) mmol/L]比较,I/R组Cr、BUN[(354.23±27.49) μmol/L、(30.25±5.69) mmol/L]及RIPC组[(286.52±24.61) μmol/L、(19.78±3.81) mmol/L]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I/R组比较,RIPC组Cr、BUN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Sham组病理学无明显改变,评分为0~1分,而RIPC组评分中位数(M)为2.0分,四分位间距(IQ)1.5低于I/R组评分(M 3.5,IQ 1.8,P<0.05).TLR4和TNF-α在Sham组(17.21 ±3.65、25.38 ±4.09)、RIPC组(93.51±18.04、98.76±19.14)及I/R组(125.93±20.27、147.81±21.03)的表达量依次升高(P<0.05).结论 脾脏远隔缺血预处理对兔RIRI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TLR4信号传导通路,减轻RIRI导致的炎性反应有关.

  • 小分子干扰RNA沉默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基因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璐;简玉洛;李钢;赵丽;孟宝玺;马富廉

    目的 观察沉默组蛋白去乙酰化酶l(HDACl)基因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株(A431)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阴性对照小干扰RNA(siRNA)组(予以30 nmol/L阴性siRNA)、siRNA组(予以30 nmol/LHDAC1 siRNA).siRNA转染48 h后,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3组细胞HDAC1、p21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E的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阴性对照组和siRNA组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细胞周期和凋亡变化.结果 转染HDAC1 siRNA 48 h后A431中HDAC1 mRNA表达量为0.22±0.04,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1.01±0.05)和阴性对照siRNA组(1.0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显示HDAC1和Cyclin E表达减少(P<0.05),而p21表达增加(P<0.05);MTT法检测显示细胞增长抑制率增加呈时间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细胞阻滞于G2/M期(P<0.05),细胞凋亡增加(P<0.05).结论 HDAC1siRNA能抑制A431HDAC1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 羟考酮对脓毒症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吕帅国;卢锡华;李廷坤;孙亚林;汪蕾

    目的 观察羟考酮对脓毒症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体质量180 ~ 2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示法,分为3组(n=24):假手术组(S组)仅穿线,不进行盲肠结扎穿孔;脓毒症组(SEP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的方法制备脓毒症模型;羟考酮组(OX组)于盲肠结扎穿孔后立即腹腔注射羟考酮15 μg/kg.于制备模型前(T1)、盲肠结扎穿孔后12 h(T2)、24h(T3)时各组随机取8只大鼠,抽取下腔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与S组比较,SEP组和OX组各时点血清IL-6、TNF-α和IL-10水平升高,T2、T3时CD3+、CD4+、CD4 +/CD8+比值降低,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降低(P<0.05);与SEP组比较,OX组T2时血清CD3+、CD4+、CD4 +/CD8+比值、NK细胞水平、IL-10水平分别为(56.1±5.4)%、(37.4±4.5)%、1.46±0.04、(6.5±1.4)%、(22.7±7.9) ng/L,较SEP组升高(P<0.05),血清TNF-α[(58.3±11.7) ng/L]、IL-6[(41.3±7.7)ng/L]较SEP组降低;OX组T3时血清CD3+、CD4+、CD4 +/CD8+比值、NK细胞水平、IL-10水平分别为(49.8±5.6)%、(34.4±3.1)%、1.12±0.03、(6.6±1.1)%、(28.1±7.2) ng/L,较SEP组升高(P<0.05),血清TNF-α[(69.1±12.8) ng/L]、IL-6[(52.1±9.2)ng/L]较SEP组降低.结论 羟考酮可改善脓毒症大鼠细胞免疫功能.

  • 坐骨神经部分结扎模型大鼠的痛阈以及SCN9a基因和胶质细胞表达的变化

    作者:白倩;曹靖;任秀华;张振华;杨现会

    目的 观察坐骨神经部分结扎(SNL)大鼠的痛阈以及大鼠脊髓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和背根神经节(DRG)部位SCN9a基因表达变化.方法 雄性SD大鼠26只,体质量210~250 g,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Sham组,n=8)和模型组(SNL组,n=18).SNL组大鼠做左侧坐骨神经L5结扎模型,Sham组大鼠做同样步骤找到L5神经后缝合切口.两组均在建模前1d、建模后第3天开始一直到第14天检测所有大鼠的左后肢机械缩足阈值(MWT),Sham组大鼠于建模前0d、建模后第8、10、14天各处死2只大鼠,SNL组大鼠于建模后第8、10、14天各处死6只大鼠,取大鼠的脊髓腰膨大组织和DRG,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脊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标志)、OX42(小胶质细胞激活标志)和DRG部位Nav1.7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Sham组大鼠MWT(11.31 ±0.17)比较,SNL建模后3~14d,MWT(3.87 ±0.12)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av1.7蛋白灰度分析显示,与Sham组大鼠(0.38±0.03)比较,SNL后第8天(0.70±0.04)、第10天(0.81±0.06)、第14天(0.85±0.05),Nav1.7蛋白水平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FAP蛋白灰度分析显示,与Sham组大鼠(0.40±0.05)比较,SNL后第10天(0.75 ±0.06)和第14天(0.85±0.10),蛋白水平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X42蛋白灰度分析显示,与Sham组大鼠(0.35±0.05)比较,SNL后第8天(0.45±0.02)、第10天(0.44±0.03)、第14天(0.43±0.03)脊髓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v1.7与脊髓胶质细胞参与了大鼠SNL模型疼痛的发生和发展,其中小胶质细胞参与了SNL模型疼痛的发生发展,星形胶质细胞参与了SNL模型疼痛的维持.

  • 白细胞介素-17A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陈忠军;沈昊;周家杰;王育斌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A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IL-17A抗体预处理组(抗IL-17A+ I/R组),每组20只.采用夹闭双侧肾蒂(30 min)的方法制备肾I/R损伤大鼠模型,再灌注6h后处死大鼠,分别收集血清和肾组织样本,检测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检测血清IL-17A、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检测肾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肾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观察组织形态变化并行肾小管损伤评分.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的SCr、BUN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IL-17A+I/R组BUN水平升高(P<0.05)、SCr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及抗IL-17A+I/R组血清IL-17A水平分别为(4.20 ±2.24)、(239.50±18.72)和(17.95±13.61)ng/L,I/R、抗IL-17A+ I/R组水平较S组均显著升高(P<0.05),抗IL-17A+I/R组水平较I/R组显著下降(P<0.05),INF-α、ICAM-1水平及肾组织MPO活性显示了与IL-17A水平相同的变化趋势;S、I/R及抗IL-17A+ I/R组肾小管损伤评分分别为(2.14±1.02)、(16.41±3.71)和(5.83±2.15)分,I/R、抗IL-17A+ I/R组评分较S组升高(P<0.05),抗IL-17A+ I/R组评分较I/R组降低(P<0.05).结论 IL-17A在大鼠肾脏I/R损伤中发挥关键作用,阻断IL-17A能减少炎性因子释放和中性粒细胞在肾组织的聚集,减轻肾损伤.

  • 高脂饮食所致胰岛素抵抗小鼠心肌胰岛素受体底物1的改变

    作者:毛拓华;李竞;高凌;唐其柱

    目的 探讨在高脂饮食导致的外周胰岛素抵抗存在的情况下,心肌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中的关键信号分子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的改变及其机制.方法 将2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D组)10只及胰岛素抵抗组(IR组)10只,ND组给予普通饲料,IR组给予高脂饲料.16周时称量体质量、检测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心肌组织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及307位丝氨酸磷酸化的IRSl(p-IRS1)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心肌组织活化的核因子-κB (NF-κB)的表达.结果 ND组小鼠的体质量、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分别为(53.45±3.97)g、(5.60±0.63) mmol/L、(8.36±1.66) mU/L、2.06±0.35,IR组小鼠分别为(61.70±4.47)g、(7.44±0.68) mmol/L、(9.61±1.33) mU/L、3.16±0.36,IR组小鼠的体质量、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HOMA-IR均高于ND组(P<0.05);ND组小鼠p-IRS1、p-JNK的表达水平和NF-κB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0.32 ±0.26、0.17 ±0.40、(11.17 ±6.75)%,IR组小鼠分别为0.77 ±0.23、0.68±0.12、(56.45±4.02)%,与ND组小鼠比较,IR组小鼠心肌p-IRS1蛋白水平明显上升(P<0.05),IR组心肌活化的NF-κB和p-JNK表达比ND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 高脂饮食可成功诱导外周胰岛素抵抗小鼠模型,高脂饮食可能通过JNK和NF-κB通路引起IRS1丝氨酸磷酸化增加,进而导致心肌的胰岛素传导信号通路异常.

  • 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3种骨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杨玉宝;张照宏;高忠礼;阚金庆

    股骨头坏死是导致年轻患者全髋人工关节置换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旨在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3种骨组织中的表达,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12年11月至2014年3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需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正常股骨头和粗隆间骨组织各10例;取股骨头坏死的骨组织10例,年龄58 ~ 79岁,平均年龄(63.56 ±6.28)岁.尽量选择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儿童和能够非手术治疗患者.家属或患者本人在手术或告知知情同意书上签字.2.标本采集和保存:患者股骨头取出后,在手术台上用骨刀剖开,取骨组织2~3g存入液氮用于检测BMP-2 mRNA表达.

    关键词:
  • INK4位点反义非编码RNA在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丁蔚;谭玉林;王一波;朱小俊;徐学忠

    本研究旨在观察INK4位点反义非编码RNA(ANRIL)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HepG2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其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2A/2B (CDKN2A/2B)及可变阅读框(ARF)蛋白的关系.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收集44对肝癌及癌旁组织标本.肝癌细胞株HepG2购自中国科学院细胞库.

    关键词:
  • 下调长链非编码RNA尿路上皮癌相关基因1对大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刘伟;杨晓东;朱俊佳;徐洪涛;吴勇;邢春根

    研究结果表明,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尿路上皮癌相关基因1(lncRNA UCA1)参与多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进程.本研究旨在观察下调UCA1表达后对大肠癌CCL244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收集32例大肠癌患者肿瘤及癌旁组织RNA.分别使用小干扰RNA(siRNA)及阴性对照(NC)转染CCL244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噻唑蓝(MTT)比色法实验和迁移侵袭实验.并通过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 3D打印手术导板引导儿童髋部锁定加压接骨板置入

    作者:郑朋飞;姚庆强;王黎明;楼跃;徐鹏;陈杰;唐凯

    儿童髋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PHP)临床应用广泛但置人困难[1].我们对2例需LCP-PHP治疗的儿童术前采用计算机测量并设计打印出导航模板,术中辅助LCP-PHP置入,探讨3D打印导板辅助LCP-PHP精确置入的可行性.一、临床资料患者1,股骨颈骨折,拟行120°LCP-PHP固定.患儿2,髋外翻,拟行110°LCP-PHP固定.根据术前CT资料,计算机设计LCP-PHP置入导板,术前使用模型进行模拟手术确认导板精准性,术中将导板贴附于股骨近端解剖标志,根据导管方向及术前测量的螺钉长度辅助LCP-PHP置入.

    关键词:
  • 脉冲加压冷疗在肱骨髁间骨折术后的应用

    作者:冯伟;邢丹谋;任东;陈焱;王欢

    肱骨髁间骨折常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是较难治疗的骨折之一.随着骨科技术的发展,手术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但肱骨髁间骨折术后的疼痛、肿胀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我们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脉冲加压冷疗,疗效满意.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单侧肱骨髁间骨折患者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37.5岁).据Riseborough骨折分型标准分型:Ⅱ型12例,Ⅲ型14例,Ⅳ型14例;采取肘关节后侧正中切口,肱三头肌劈开入路,行手术治疗.

    关键词:
  • 乙肝病毒X蛋白结合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晓刚;刘双平;孙抒

    本研究旨在探讨乙肝病毒X蛋白结合蛋白(HBXIP)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UC)中的表达及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BUC石蜡标本100例,男62例,女38例,中位年龄62岁,另10例正常膀胱组织作为对照.2.方法:采用Envison二步法,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采用电话进行随访.3.结果判定:采用双盲法,按切片着色强度分为0~3分,按阳性细胞百分比计为0~4分,两者之和为HBXIP表达强度,0~1分为低表达,>1分为高表达.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x2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单因素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 单羧酸转运蛋白-1、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人脑胶质瘤的表达及相关性

    作者:寿记新;高海东;管海博;付旭东;刘菲菲;丁攀峰;孟恩平;周少龙

    脑胶质瘤是颅脑肿瘤中目前比较多见的[1],研究结果表明,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对胶质瘤病程发挥促进作用,并与其关系密切[2].本研究旨在探讨两者在胶质瘤中的mRNA表达.

    关键词:
  • 硫化氢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回肠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作者:卢根林;吴爱兵;王宏宾

    硫化氢(H2S)由胱硫醚-γ-裂解酶(CSE)等催化L-半胱氨酸合成,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小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1]、肝脏功能障碍起保护作用[2].本实验旨在观察H2S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回肠组织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

    关键词:
  • 肾动脉外膜射频消融术对犬血压的影响

    作者:周焱;孙晓飞;邵春来;薛波新

    我们从经腹途径行肾动脉射频消融去神经术,以期高效、安全降低血压,用于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10条比格犬随机分为干预组(n=6)和对照组(n=4),采用经颈动脉方式制作高血压模型[1].造模前及造模后每2周分别测量血压,8周后行射频消融术.2.射频消融:麻醉后取仰卧位,连接射频消融仪,温度60℃,能量6W.腹正中切口,暴露肾动脉,双侧肾动脉行6~8个点环形消融,每个点持续10 s,术后给予抗生素,对照组仅行开腹操作.术后每两周监测血压.术前及术后各周检测血生化指标,实验结束后处死犬,行病理检查.

    关键词:
  • 手术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作者:赵显清;王红军;苟林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增高,引起脑出血后炎性反应发生,导致脑损伤加重[1].本研究旨在观察两种手术方式对其血清IL-6、TNF-α的影响.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所有患者既往均有高血压病史,排除其他原因出血.按接受术式不同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
  • 乳鼠脑组织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

    作者:周权明;钱章林;杨小朋;张华园;陈刚

    自Reynolds等[1]从1992年提出了神经干细胞(NSCs)的概念以来,NSCs的体外分离培养已经不断成熟,不同的实验室各自建立了不同的培养体系,但实验结果差异较大.我们通过比较机械吹打法和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对神经干细胞(NSCs)影响,优化NSCs的体外培养技术.

    关键词:
  • 溶质转运体家族第5家族第8成员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转录沉默

    作者:王强;靳小石;程树杰

    溶质转运体家族第5家族的第8成员(SLC5A8)位于人染色体12q13.SLC5A8基因在多器官肿瘤中表达沉默,提示其可能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SLC5A8基因与乳腺癌组织之间的相关性.一、材料与方法通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反应(qPCR)法检测32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SLC5A8基因的转录水平,对PCR结果扩增循环数进行分析.对扩增产物应用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分离,经紫外显影照相后,对显像条带进行分析.应用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及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关键词:
  • 3T核磁共振三维时间飞越法血管成像序列和三维循环相位稳态采集快速成像序列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刘佳;陈谦学;陈治标;刘仁忠;王峻;邵灵敏;秦兴平;连海伟

    目的 探讨3T核磁共振三维时间飞越法血管成像序列(3D-TOF-MRA)和三维循环相位稳态采集快速成像序列(3 D-FIESTA)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5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前3T核磁共振3D-TOF-MRA+3D-FIESTA序列的影像资料,比较症状侧和无症状侧血管与三叉神经的关系,并将术前核磁共振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分析影像学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术后随访患者2年,观察疼痛缓解情况,分析术前核磁共振结果与患者手术预后的关系.结果 术前3T核磁共振3D-TOF-MRA+ 3D-FIESTA显示症状侧血管神经间存在接触或压迫关系的阳性率为90.4%,而无症状侧仅为25.0%;术前核磁共振影像诊断责任血管的灵敏度为89.8%,特异度为100.0%,影像学结果与术中所见一致性良好;术后随访提示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的手术预后明显更好.结论 联合应用3T核磁共振3D-TOF-MRA+ 3D-FIESTA扫描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术前诊断责任血管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能协助临床医师进行术前诊断和评估,并预测患者手术预后.

  • Wnt-1诱导分泌蛋白-1在食管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潘雪;张岩;李向楠;朱登彦;李伟

    目的 检测Wnt-1诱导分泌蛋白-1(WISP-1)在人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WISP-1 mRNA和蛋白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食管癌组织中WISP-1mRN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WISP-1 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4.21±2.98) μg/L,高于癌旁组织的(1.03±0.55)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组织中WISP-1蛋白阳性率为80.0% (48/6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3.3% (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SP-1 mRNA的表达与食管癌TNM分期、分级、浸润深度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及肿瘤位置无相关(P>0.05).结论 食管癌组织中WISP-1表达明显升高,可能在食管癌的浸润与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 食管癌中p53和pRb信号通路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徐小义;胡坚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同肿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20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采用单因素分析这些蛋白的表达与临床肿瘤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53、鼠双微体基因(MDM2)、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蛋白在肿瘤患者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73%、42%、67%.而p21、p16、pRb蛋白表达率分别为:36%、45%、75%.多变量回归分析表明:p16低表达同肿瘤临床分级有关(pT)[优势比(OR)=3.3],pRb的低表达同淋巴结转移有关(pN,OR =8.8).MDM2的过表达同远端器官转移有关(pM,OR=4.6).对行食管根治性切除术的50例进行了随访,长随访44个月,中位随访期为16个月.通过生存分析发现Cyclin D1是无瘤生存期、总生存期的预测因子,表达量越高,无瘤生存期、总生存期越短.同时,肿瘤大小也是无瘤生存期的预测因子.结论 细胞周期分子pRb和p53的表达紊乱同食管癌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这些参与细胞周期的生物分子构成的复杂相互作用网络,即可以正调控,也可以负调控疾病的发生发展.

  • 叉头转录因子O亚家族1及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赵亚通;刘超;庞志刚;马东明;何艳新;申东方

    目的 探讨叉头转录因子O亚家族1(FoxO1)蛋白及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超敏二步法分别检测52例肝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及16例正常肝组织中FoxO1及LC3-Ⅱ蛋白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FoxO1在肝癌、癌旁及正常肝组织中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肝癌组FoxO1阳性表达率(46.15%)低于癌旁组(76.67%,P<0.05),癌旁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组(81.25%,P>0.05);LC3-Ⅱ蛋白在肝癌、癌旁及正常肝组织中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肝癌组织中LC3-Ⅱ阳性表达率(40.38%)低于癌旁组(70.00%,P<0.05),癌旁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组(75.00%,P>0.05).FoxO1及LC3-Ⅱ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与肿瘤大小、Edmondson分级、TNM分期呈负相关(P<0.05);FoxO1与LC3-Ⅱ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496,P<0.01).结论 肝癌组织自噬活性降低,FoxO1及LC3-Ⅱ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 微小RNA-106a在不同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范钰;蒋孟林;崔飞伦;徐永中;周冰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NA,miR)-106在前列腺癌组织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前列腺新鲜组织标本30例,其中前列腺癌组织18例,前列腺增生组织12例,通过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病历资料获得临床分期.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组织中miRNA-106a的表达,研究两者间的表达差异;采用Spearman双变量对miR-106分别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Gleason做相关分析.结果 miRNA-106a在前列腺癌组织组的表达量为前列腺增生组织组的(9.78±3.56)倍;miRNA-106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tPSA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8(P <0.05),但是与Gleason评分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miRNA-106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

  • 术前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提高肢体软组织肉瘤R0切除率的研究

    作者:周洋;谢鹏鸣;许素玲;白靖平

    目的 探讨术前同步推量调强放射治疗(SIB-IMRT)提高肢体软组织肉瘤(STS)R0切除率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SIB-IMRT技术对32例局部晚期肢体STS患者进行术前放疗,放疗后予以手术治疗.结果 术前SIB-IMRT有效率为81.3%(26/32),R0切除率为100.0%,术后伤口一期愈合率为100.0%,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4级和5级0例.随访12~36个月,4例肺转移,5例死亡,4例复发,无复发中位生存时间15个月.结论 术前SIB-IMRT对提高肢体软组织肉瘤R0切除率具有重要意义,近期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较好.

  • 结直肠癌特征性微小RNA诊断指纹图谱的筛选及临床意义

    作者:付永清;傅天啸;刘翔;凌志强;华晨;裘华森

    目的 筛选并建立结直肠癌特异性微小RNA (miRNA)诊断指纹图谱.方法 收集40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及血清标本和40例正常对照标本,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25种特征性mi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 筛选出患者血清和组织中表达一致的miRNA 5种,分别为miR-17-3p、miR-20a、miR-21、miR-29a、miR-92a.5种miRNA在癌组织中的平均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分别上调3.72、3.44、5.68、3.59、4.14倍,而在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人血清分别上调3.29、3.06、5.08、2.95、3.54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者血清中的表达与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相关(r分别为0.990、0.980、0.958、0.968、0.991,均P<0.05),患者血清中5种miRNA的表达均与肿瘤血管侵犯(x2值分别为9.724、7.278、9.735、5.227、7.278,P<0.05)、淋巴结转移(x2值分别为36.140、32.677、25.378、29.565、32.677,P<0.05)、远处转移(x2值分别为10.033、13.727、7.030、15.172、13.727,P<0.05)和临床分期(x2值分别为40.000、36.172、29.333、32.727、36.172,P<0.05)显著相关.5种miRNA高表达的患者预后存活时间显著少于miRNA正常或低表达的患者(P<0.05).结论 结直肠癌miRNA诊断指纹图谱能够反映结直肠癌发生和进展以及评估预后.

  • 新疆哈萨克族和汉族食管鳞癌CD44v5的表达及筛检意义

    作者:王兴名;王洪江;郭文佳;吕红博;冯雪

    目的 分析新疆哈萨克族(哈族)及汉族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中白细胞分化抗原44变异体5(CD44v5)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血清CD44v5含量检测用于食管鳞癌筛检的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胸外科手术切除食管鳞癌标本哈族、汉族各50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CD44v5 mRNA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用Western blot法对CD44v5蛋白表达进行半定量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该蛋白在上述食管鳞癌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的含量.结果 (1) CD44v5 mRNA及其编码的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0.737±0.116、1.099±0.230)均高于癌旁组织(0.140±0.065、0.265±0.105),CD44v5蛋白在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哈族:(30.575±10.379)μg/L,汉族:(32.041±1.680) μg/L]高于健康体检者水平(19.364±1.680)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CD44v5 mRNA在ⅡB+Ⅲ期组癌组织中较Ⅰ+ⅡA期组中的相对表达量上调(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CD44v5蛋白在ⅡB+Ⅲ期患者表达量[组织:1.222±0.176;血清:(37.137±7.316) μg/L]中高于Ⅰ+ⅡA期患者[组织:0.862±0.097;血清:(19.994±1.460) μg/L];有淋巴结转移组[组织:1.309 ±0.072;血清:(40.762±3.161) μg/L]也高于无淋巴结组[组织:0.882±0.093;血清:(21.468±2.668) μg/L,P<0.01].(3)CD44v5基因表达在不同民族、性别、年龄分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4v5表达与哈族和汉族食管鳞癌的发生、浸润转移及临床分期(TNM分期)有关.

  •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颈椎损伤患者清醒气管插管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冉菊红;刘宏建;王艳萍;马民玉;马艳丽;张卫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颈椎损伤患者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清醒气管插管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级或Ⅱ级颈椎损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Ⅰ组,n=20)和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组(Ⅱ组,n=20).所有患者均行环甲膜穿刺注射2%利多卡因3ml.Ⅰ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Ⅱ组先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6 μg/kg(10 min),再以每小时0.3μg/kg维持,负荷量注射结束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 μg/kg,3 min后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经鼻清醒气管插管术.记录环甲膜穿刺开始至气管插管后3 min内心血管反应和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记录气管插管时间,评价气管插管条件和患者对气管插管的耐受性;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环甲膜穿刺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1、3 min(T2,T3)时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心血管反应发生率降低,气管插管时间缩短[(59.61 ±10.30)s比(80.34±11.20)s];声带活动评分、咳嗽评分和体动反应评分增加(3.1±0.5比1.8±0.3、3.1±0.4比2.1±0.3、3.2±0.6比2.1±0.4);气管插管时耐受性评分和气管插管后耐受性评分增高(3.3±0.5比2.3±0.4、2.5±0.3比1.6±0.3,P<0.05),两组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T1时血浆E和NE水平[(17.36 ±3.00) ng/L和(289.74±34.20) ng/L、(14.65±3.40) ng/L和(261.74±45.30) ng/L]较T0时降低[(21.74 ±2.30) ng/L和(311.74±30.10) ng/L、(22.25±2.40) ng/L和(315.83±31.30) ng/L,P<0.05].Ⅱ组T1、T2、T3时血浆E和NE水平[(14.65 ±3.40) ng/L和(261.74 ±45.30) ng/L、(24.35 ±2.60) ng/L和(338.57±43.20) ng/L、(23.31±3.10) ng/L和(323.57±45.60) ng/L]较Ⅰ组[(17.36±3.00) ng/L和(289.74±34.20) ng/L、(32.37±2.80)ng/L和(436.68 ±47.30) ng/L、(30.25±2.70) ng/L和(412.37±40.90) ng/L]降低(P<0.05).结论 与单独应用舒芬太尼比较,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颈椎损伤患者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清醒气管插管时能提供更好的插管条件,且血流动力学平稳,应激反应减轻.

  •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炎性蛋白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钙结合蛋白A12的关系

    作者:刘涛;蒋雄刚;孙图成

    目的 观察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中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及其配体钙结合蛋白A1 (S100A12)围术期的动态变化.方法 患者分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组(ARDS组,n=8),以及未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组(non-ARDS组,n=1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sRAGE、S100A12、白细胞介素(IL)-6浓度并进行矫正,即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矫正浓度(sRAGEN)、钙结合蛋白A1矫正浓度(S100A12N)、白细胞介素-6矫正浓度(IL-6N).结果 两组患者血浆sRAGEN、S100A12N、IL-6N在体外循环(CPB)结束时均明显升高,之后逐渐下降,分别于术后24、72、24h降至术前水平,但术后24h以内ARDS组均高于non-ARDS组.术前、CPB结束、术后24h浓度分别为sRAGEN:(1.98±0.47) ng/g比(1.59±0.32) ng/g,(9.66±1.98)ng/g比(7.01±2.18) ng/g,(2.87±0.72) ng/g比(1.93±0.52) ng/g;S100A12N:(0.06±0.02)μg/g比(0.05±0.01) μg/g,(0.19±0.08) μg/g比(0.16±0.04) μg/g,(0.10±0.03) μg/g比(0.09±0.02) μg/g;IL-6N:(1.57 ±0.35) ng/g比(1.08±0.41) ng/g,(12.19±2.16) ng/g比(7.04±1.89) ng/g,(2.32±0.92) ng/g比(1.42±0.75) ng/g(P<0.05).sRAGEN、S100A12N与术后早期低氧和指数呈线性负相关,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sRAGE、S100A12升高与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ARDS明显相关.

  • 帕金森病与富含亮氨酸重复片段的激酶2、脂酶基因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作者:晏燕;卢祖能

    目的 探讨富含亮氨酸重复片段的激酶2(LRRK2)、脂酶基因(GBA)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帕金森患者70例,作为PD组.同时选取70例我院门诊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进行LRRK2、GBA基因检测,观察其与帕金森病的关系.结果 LRRK2中G2385R的变异可能会增加帕金森的发病概率;GBA基因的外显子9、10的核苷酸序列基本相同,未见基因产生突变;观察组LRRK2基因突变率为94.29%,GBA基因突变率为97.14%,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76,P<0.05).结论 LRRK2中的基因变异可能会导致帕金森发病率增加,GBA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发病无明显相关.

  •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重症监护室滞留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崔存英;张连仲;刘琳;范太兵;彭帮田;黄丹青;张娟;秦芸芸

    目的 探讨导致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后重症监护室(ICU)滞留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TOF一期根治术患者189例,按ICU时间分为A组31例(ICU≥7 d)和B组158例(ICU<7d).收集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因素和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Z=-2.489,P<0.05)、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Z=-4.126,P<0.01)、McGoon比值(Z=-2.615,P<0.01)、Nakata指数(Z=-2.031,P<0.05)、升主动脉阻断时间(Z=-4.602,P<0.01)、体外循环时间(Z=-3.888,P<0.01)、呼吸机辅助时间(Z=-7.360,P<0.01)、升主动脉与主肺动脉直径比值(AO/PA,Z=-2.528,P<0.05)、跨瓣环补片(x2=44.874,P<0.01)、术后并发症(x2=54.64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McGoon比值<1.2[比值比(OR)=20.907(1.759 ~248.525),P<0.05]、LVEDVI< 30 ml/m2[OR=7.114(1.178~42.984),P<0.05]、呼吸机辅助时间≥48 h[OR=66.350(5.438~809.594),P<0.01]、出现术后并发症[OR=15.534(2.961~81.486),P<0.01]为导致ICU滞留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左室容积小、肺动脉发育不良、呼吸机辅助时间长及出现术后并发症是导致ICU滞留的独立危险因素.

  •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在风湿性心脏病病变瓣膜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周子凡;李殿坤;辛志飞;马小龙;李温斌

    目的 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风湿性心脏病病变瓣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心脏外科住院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非风湿性瓣膜病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术中瓣膜标本.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分析两组病变瓣膜组织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c-jnn氨基末端激酶(JN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3种信号转导通路的mRNA;采用Western blot分析两组病变瓣膜组织中p38MAPK、JNK、ERK 3种信号转导通路总蛋白及磷酸化蛋白含量.结果 (1)Real-timePCR:实验组患者瓣膜中ERK、JNK和p38MAPK的mRNA表达值为284.15±58.19、157.76±48.47和166.37±34.78,对照组为273.64±54.48、146.47±43.10和162.41±35.37.3种信号转导通路mRNA在两组瓣膜中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Western blot:实验组患者瓣膜中ERK、JNK和p38MAPK的总蛋白灰度值为0.759±0.053、0.536±0.042和0.491±0.032,对照组为0.781±0.052、0.515±0.038和0.446±0.033.两组瓣膜中3种信号转导通路的总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患者瓣膜中p-ERK、p-JNK和p-p38MAPK的磷酸化蛋白灰度值为0.865±0.054、0.462±0.036和0.537±0.031,对照组为0.813±0.048、0.196±0.022和0.495±0.030.JNK信号转导通路磷酸化蛋白在实验组瓣膜中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38MAPK、ERK两种信号转导通路磷酸化蛋白在两组瓣膜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PK信号转导通路中的JNK信号通路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环指蛋白180在食管鳞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黄显聪;凌志强;毛伟敏

    目的 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及相应正常组织中的环指蛋白180(RNF180)表达,探讨RNF180在食管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63例食管鳞癌患者术中癌组织及其对应的正常组织中RNF180蛋白的表达,同时分析食管鳞癌中RNF180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RNF180在63例食管鳞癌组织及相应正常组织中的低表达率分别为66.7%(21/63)、0% (0/100);RNF180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与T分期(P<0.01)、N分期(P<0.01)、临床TNM分期(P<0.01)及神经浸润(P<0.01)密切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食管鳞癌患者的总生存期与RNF180表达水平、神经浸润、脉管瘤栓、T分期、N分期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在食管鳞癌患者中RNF180蛋白低表达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RNF180蛋白高表达者(P<0.01).结论 RNF180下调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并提示预后不良.

  • 创伤后细胞因子改变的意义及针对细胞因子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聪;曾凡杰;郭国宁;刘明华

    严重创伤可以通过启动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促使大量细胞因子的释放,诱导全身炎性反应(SIRS)的产生,同时,各细胞因子间通过复杂的交互网络,产生级联放大效应,促进SIRS的发展,终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甚至衰竭(MOF).当前,与细胞因子相关的治疗研究较多,包括细胞因子拮抗治疗、基因治疗、血液净化治疗等等.本文将阐述创伤后主要细胞因子改变的意义,同时简要介绍针对细胞因子的相关治疗.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研究进展

    作者:王正林;孔繁学;胡祥

    肿瘤微环境浸润的巨噬细胞称作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是肿瘤微环境当中重要的细胞成分.TAMs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以近分泌、旁分泌的作用发挥着复杂的生物学效用,参与了肿瘤的侵袭转移、血管新生和免疫抑制等病理过程.本文阐述TAMs的特征及其在癌症当中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 氨基酸转运体L型氨基酸转运载体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芬芳;王梦;张驰;王小康;谢伟

    氨基酸转运体是介导氨基酸跨膜转运的膜蛋白.L型氨基酸转运载体1(LAT1)是L型氨基酸转运载体中的重要成员,主要负责转运大分子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的中性氨基酸,包括一些必需氨基酸,如亮氨酸等.LAT1在恶性肿瘤中呈过度表达,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和肿瘤血管的形成.LAT1在医学、营养学、动物学等生命科学领域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 胃外科实验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作者:陈凌;桑江勇;刘凤林

    作为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的组成部分,通过全面分析胃癌的分子遗传学特征,一个全新的分子分型系统将胃癌分为4个亚型,并有望用于指导患者靶向治疗的筛选和临床试验.同时,以类器官为代表的模型器官技术迅速发展,为胃外科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近年来,靶向治疗研究给胃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抗肿瘤血管新生药物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肝细胞生长因子(HGF)/MET通路小分子抑制剂却遭遇了挫折.新近研究还发现,肠道菌群的长期改变和循环胆汁酸对代谢的调节,是肥胖患者接受减重手术后体质量减轻和糖尿病得以控制的重要机制.

  • 磁锚定技术联合磁压榨技术实现超微创胃造瘘

    作者:严小鹏;任冯刚;刘雯雁;张静;卢强;白纪刚;吕毅

    目的 以实验犬为模型探讨磁锚定技术(MAT)联合磁压榨技术(MCT)实现超微创胃造瘘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自行设计的超微创胃造瘘手术路径,设计并加工用于磁压榨胃造瘘的子母磁体和锚定磁体.子母磁体为l对中央带孔的圆柱状磁体,其中母磁体的中央孔内固定有14F胃管.锚定磁体为体积更大的圆柱状磁体.按既定手术操作路径在8条杂种犬上实施手术,以验证其操作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结果 在8条实验犬上均成功实施了超微创胃造瘘术.该术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极小.术后未见造瘘口渗液,造瘘通道通畅性良好.结论 磁锚定技术联合磁压榨技术实现超微创胃造瘘操作简便、安全性高.

  • 肿瘤拒绝抗原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李文生;解燕川;谷雷;刘益;陈丽媛;孙宗立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肿瘤拒绝抗原1(TRA1)的表达差异及其意义.方法 取胃腺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样本各126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RA1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TRA1在胃腺癌中表达降低,低表达率为65.39% (83/126).经Wilcoxon检验,TRA1在胃腺癌及配对的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550,P<0.01).TRA1在胃腺癌中的的低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TNM分期、远处转移、分化类型、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组织型别无明显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的5年生存期和肿瘤大小明显相关(P<0.05).结论 TRA1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 微小RNA-451表达和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荣忠厚;苏忠学;耿文茂;咸国哲;王志意;吴亚光;秦成坤

    目的 探讨微小RNA-451(miR-451)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107例胃癌患者的病理及随访资料,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方法检测肿瘤标本及癌旁组织的miR-451的表达量.然后分析miR-451的表达量和胃癌患者的各项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胃癌组织内miR-451表达量降低(0.010±0.007比0.014 ±0.008,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比较,淋巴结转移者癌组织miR-451表达量降低(0.008±0.006比0.013 ±0.006,P<0.05);与miR-451表达上调的胃癌患者比较,miR-451表达下调者生存时间缩短(中位生存时间45个月比60个月,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miR-451的低表达与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不良预后相关.结论 miR-451的低表达与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不良预后相关.

    关键词: 胃癌 微小RNA-451
  • Klotho及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晨宇;刘超;郑蔚

    目的 探讨Klotho蛋白及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超敏二步法分别检测68例胃癌组织及40例配对癌旁组织中Klotho及LC3蛋白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Klotho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1.2% (28/68)低于癌旁组织的67.5% (26/40,P<0.05),且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TNM分期相关(P<0.05).LC3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5.6%(31/68)低于癌旁组织的70.0%(28/40,P<0.05),且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TNM分期相关(P<0.05).Klotho和LC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胃癌组织自噬活性降低,Klotho及LC3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 微小RNA-9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在体外对AGS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马志军;马玉兰;夏清华;陈锦皇;玉素甫;陶凯雄

    目的 检测微小RNA-93(miR-93)在胃癌组织、正常胃黏膜组织及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在体外研究miR-93对胃癌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的调节机制.方法 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被用来检测胃癌组织、正常胃黏膜组织及胃癌细胞株中miR-93的表达量.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法分别被用来研究miR-93对胃癌细胞增殖、周期分布的影响及其介导胃癌细胞增殖相关的调节机制.结果 在胃癌组织中,miR-93表达量显著升高(癌旁组织中表达量为0.86±0.09,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为2.08±0.13,P<0.01),异常表达的miR-93与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期相关(P<0.01);此外,miR-93在胃癌细胞株AGS、HTB135及MKN-74中的水平分别为2.05、3.63、3.17,显著高于其在胃黏膜正常细胞株GES-1中的水平(0.96,P<0.01);在体外,miR-93可通过负调控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1A(p21)的表达而发挥促肿瘤效应:在转染miR-93后48、72、96 h,AGS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增强(P<0.05);此外,转染miR-93可促进AGS细胞周期的演进(G0/G1期细胞由56.37%下降至40.89%,而S期细胞由32.58%上升至45.27%);相反,miR-93抑制剂却能显著抑制AGS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G0/G1期细胞由56.37%上升至63.78%,而S期细胞由32.58%下降至20.53%,P<0.05).结论 检测miR-93有助于诊断早期胃癌,抑制其表达可为胃癌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

    作者:赵瑞华;姜文静;张伟杰;周亚楠;宗红

    目的 观察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在胃印戒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探讨ALK融合基因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搜集177例我院病理检查确诊的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法观察ALK蛋白的表达.随后,针对ALK蛋白阳性的病理标本,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验证其ALK基因重排.结果 IHC显示177例胃印戒细胞癌中4例(2.3%)ALK蛋白表达阳性.4例ALK蛋白表达阳性的患者FISH检测均为阳性.结论 IHC及FISH为检测胃印戒细胞癌ALK表达的可靠方法,ALK阳性的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性可能更强,确诊时淋巴结阳性率高,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多为阴性.

  • N-Myc下游调节基因3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翔;凌志强

    目的 观察N-Myc下游调节基因3(NDRG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0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NDRG3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中NDRG3的高表达率为43.3%(52/120),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癌组织中NDRG3高表达与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态(x2=21.08,P<0.01)、肿瘤分化程度(x2=6.96,P<0.05)、浸润深度(x2=4.81,P<0.05)、淋巴结转移状态(x2=13.64,P<0.01)、TNM分期(x2=22.51,P<0.01)具有显著相关性,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大小无明显相关(P>0.05).此外,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NDRG3高表达的胃癌患者与正常/低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8个月和68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NDRG3高表达是胃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风险比(HR)=2.49,P<0.05].结论 NDRG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与胃癌发生进展及预后明显相关.

  • 三结构域蛋白29在人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许俊;刘志苏

    目的 探讨三结构域蛋白29(TRIM2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86例胃癌及癌旁组织,检测组织中TRIM29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分析TRIM29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TRIM29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490±0.059和1.010±0.07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胃癌临床分期增高和肿瘤浸润程度加重而上调;TRIM29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性别、年龄和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TRIM29表达显著上调,其高表达与肿瘤的肿瘤浸润程度、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

  •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小干扰RNA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永峰;高恒瑞;张红鸽;陈奎生

    目的 观察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小干扰RNA(siRNA)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PDK1 siRNA体外分组转染BGC823细胞24、48、72 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各组细胞中PDK1的蛋白表达;运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抑制率;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3条PDK1siRNA转染BGC823细胞后PDK1 mRNA水平(PDK1 siRNA1:5.01±1.21;PDK1 siRNA2:6.32±1.28;PDK1 siRNA3:6.41±1.32)均明显低于细胞对照组(11.17 ±2.36,P<0.05),与其他2条抑制效率[PDK1 siRNA2:(21.56±3.87)%;PDK1 siRNA3:(22.01±3.98)%]比较,PDK1 siRNA1抑制效率高[(34.37±4.09)%,P<0.05],且具有时间依赖性(P<0.05);与对照组[各时间段均为(0.00±0.00)%]比较,PDK1 siRNA1可增加BGC823细胞生长的抑制率[24 h:(13.02±2.96)%;48 h:(21.21 ±3.60)%;72 h:(34.37±4.09)%],且具有时间依赖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PDK1 siRNA1转染BGC823细胞72 h后凋亡指数[AI,(18.24±2.73)%],较对照组细胞[(2.65±0.74)%]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K1 siRNA能有效沉默BGC823细胞中PDK1表达,进而抑制BGC823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胃癌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陈双倩;张春晓;王国洲;苏飞;王诗培;周芬芳;谢伟;冯茂辉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检索建库至2015年3月在Pubmed、Embase和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公开发表的关于NLR与胃癌预后关系的文献,用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项符合标准的研究共计5 774例胃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 030例患者NLR升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NLR升高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明显缩短胃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S)[风险比(HR)=1.76,95%置信区间(CI):1.59~1.96,P<0.01)、无病生存期(DFS,HR=1.57,95% CI:1.12~2.20,P<0.01)和无进展生存期(PFS,HR=1.61,95% CI:1.32~ 1.97,P<0.01).结论 NLR升高的胃癌患者预后较差,临床上应重视NLR,使高风险胃癌患者及时得到合理治疗.

  • 胃转流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雷帕霉素靶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夏宾;张立海;王娇;尹彦斌;谭柏宏;王跃生;黄文丽

    目的 观察Roux-en-Y胃转流术(RYGB)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内脏(附睾)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及其下游效应蛋白核糖体S6激酶1(S6K1)表达的影响.方法 给予SD大鼠(n=30)高脂高糖饮食+1%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腹腔注射建成T2DM大鼠模型(n=26),完全随机区段分组法将其分为假手术组(n=12)和手术组(n=14),另取正常喂养SD大鼠为对照组(n=10).手术组及假手术组大鼠分别行RYGB及胃十二指肠离断原位吻合术干预.于术前及术后第3、5周采血,检测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游离脂肪酸(FFA),计算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Adipo-IR)值.术后第5周获取大鼠附睾脂肪组织,测定mTOR和磷酸化核糖体蛋白S6激酶1(p-S6K1)蛋白表达量.结果 术前手术组大鼠FPG、FINS、FFA含量分别为:(18.5 ±2.6) mmol/L、(19.8±1.7) mU/L、(287.8±16.3)μmol/L;术后5周分别为:(6.7±1.4) mmol/L、(17.3±2.4) mU/L、(225.6±24.1)μmol/L.术前糖尿病大鼠FPG、FINS、FFA水平及Adipo-IR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术后第3、5周,手术组各项指标较术前均有所下降(P<0.05);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周,假手术组、手术组、对照组大鼠附睾脂肪组织mTOR蛋白含量分别为(1.1847±0.431 5)、(0.961 5±0.254 1)、(0.821 9 ±0.321 6) μg/L;对应各组大鼠p-S6K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475 6±0.2139、1.706 9±0.182 7、1.325 3 ±0.132 8;手术组大鼠脂肪组织mTOR和p-S6K1蛋白含量较假手术组大鼠降低,但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T2DM大鼠脂肪组织mTOR和S6K1蛋白表达水平与其对应血清FPG、FINS、FFA、Adipo-IR均呈正相关(P<0.05);mTOR与p-S6K1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1),正常大鼠各指标无明显相关.结论 RYGB干预能明显改善T2DM大鼠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水平,对T2DM大鼠疗效显著.该过程可能与RYGB对T2DM大鼠内脏脂肪组织mTOR/S6K1信号通路的下调作用有关.

  • 组织因子及其剪切体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的研究

    作者:吴敏;徐婷;陈陆俊;郑晓;胡文蔚;徐斌;蒋敬庭;吴昌平

    目的 探讨组织因子(TF)及其剪切体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全长组织因子(flTF)及其剪切体(asTF)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52例胃癌组织及10例正常胃组织的flTF及asTF的基因表达水平并分析临床意义,应用Cox模型分析其与胃癌患者死亡的关联程度.结果 胃癌组织flTF mRNA相对定量[7.45(0.34 ~33.68)]高于正常胃组织[3.00(1.36 ~5.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asTF mRNA相对定量[0.88(0.07 ~26.00)]高于正常胃组织[0.33(0.03 ~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lTF与asTF基因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TNM分期、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和化疗敏感性等预后相关因素的关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rank生存分析显示flTF低表达组[33.83(25.24 ~42.43)个月]比高表达组[18.18(13.32 ~23.04)个月]平均术后生存时间显著延长15.6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85,P<0.05).asTF低表达组[25.32(21.19 ~29.45)个月]比高表达组[20.50(12.51~28.48)个月]平均术后生存时间显著延长4.8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604,P<0.05).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flTF及asTF均是胃癌独立的预后风险因素[风险比(HR)=6.03,95%可信区间(CI):1.02 ~35.71,P<0.05]及(HR=10.74,95% CI:2.32~49.59,P<0.01).结论 flTF及asTF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织显著上调,flTF及asTF的基因表达水平是胃癌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

  • 胃癌中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及第27位赖氨酸乙酰化的表达及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活性改变对其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朝霞;刘茜;王蕊;韩磊;姜葵;张庆瑜

    目的 观察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乙酰化(H3K4AC)及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乙酰化(H3K27AC)在胃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与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首先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H3K4AC和H3K27AC在45例不同级别胃癌及其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然后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加入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FH535及激活剂Wnt3a后组蛋白乙酰化表达的变化.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H3K4AC在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及胃腺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0%、88.9%、77.8%,H3 K27 AC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95.6%、88.9%,结果提示与正常胃黏膜组织比较,胃癌组织中H3K4AC和H3K27AC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H3K4AC在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胃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91.7%、69.2%,H3 K27 AC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91.7%、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后,H3K4AC及H3K27AC与对照组比较均出现表达下调(P<0.05),而加入该通路激活剂后,目的蛋白则表现为上升趋势.结论 H3K4AC和H3K27AC在胃癌组织中呈低表达状态,并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改变可以调控组蛋白乙酰化的表达.

  • 胃肠外科基础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陶凯雄;吴轲

    近年来,历史悠久的胃肠外科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无论是临床研究还是基础研究均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胃肠道肿瘤的发生率亦逐渐升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威胁着生命健康.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辅助化疗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的要求.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存质量是当前临床诊治的首要目标.而基础研究恰恰是完成这样一个目标的基石.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实验技术的提升加快了胃肠基础研究的步伐,使更深层次探究胃肠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得以实现.本论述从肿瘤干细胞、肿瘤相关微生物以及治疗相关的微创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方面对胃肠外科基础研究进行简要回顾及展望.

    关键词: 胃肠外科 基础研究
  • 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预测与对策

    作者:双剑博;赵青川

    胰瘘是胰腺外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胰体尾切除术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胰瘘的发生率高达10%~50%,漏出的胰液与肠液混合后激活的消化酶周围组织的破坏,可继发胰腺假性囊肿、腹腔脓肿和腹腔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升高.本文结合近文献及我们在此领域的经验,探讨胰腺术后胰瘘的预测与对策的现状及进展.

    关键词: 胰体尾切除术 胰瘘
中华实验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