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临床观察

    作者:毕鸿儒;吕国莲;杨光颖;任丹;马颖;于沛弈

    目的 分析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84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等分两组.常规治疗组单纯给予手术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比较两组皮肤鳞状细胞癌总缓解率;皮损消失时间、皮损缩小50%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皮瓣局部坏死发生率、复发率.结果 联合治疗组皮肤鳞状细胞癌总缓解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皮损消失时间、皮损缩小50%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皮瓣局部坏死发生率、复发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疗效高,复发率低,可缩短皮损消失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雅琴;郑焱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3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以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进行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20例患者完全缓解,9例患者部分缓解,1例患者无效,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本次治疗过程中仅l例患者治疗部位及周围有轻微的刺痛感,其余患者均无不适症状.结论: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效果显著,患者痛苦小、创伤少,临床治疗价值显著.但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仅适用于早期皮肤癌或皮肤癌较小的患者.

  • 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观察

    作者:何文丽;刘国刚

    目的:观察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诊治的37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抛硬币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正面观察组(20例)与反面对照组(17例).对照组仅给予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一期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切除联合光动力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疗效良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CD147、MMP-2和TIMP-2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作者:陈曼静;武海龙

    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是常见的皮肤癌之一.近年来对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ase inducer fac tor),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ase-2,TIMP-2)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已成为肿瘤研究热点之一.

  • 皮肤基底细胞癌与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及超声特征分析

    作者:朱晓玲;邱逦

    目的 比较皮肤基底细胞癌(BCC)与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的临床及超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证实的16例皮肤BCC与19例皮肤SCC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皮肤BCC与S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包括:(1)累及皮肤层次:BCC组10例(62.50%)位于表皮及真皮层,SCC组15例(78.95%)位于表皮、真皮及皮下层(P=0.02);(2)团块大径:BCC组平均值(15.31±4.36) mm,SCC组平均值(28.81±20.24) mm (P=0.01);(3)表皮层增厚程度:BCC组表皮层厚度平均值(1.03±0.48) mm,SCC组表皮层厚度平均值(0.64±0.15)mm(P=0.00);(4)内部血流分级:BCC组:0级6例(37.50%),Ⅰ级5例(31.25%),Ⅱ级2例(12.50%),Ⅲ级3例(18.75%),SCC组:0级1例(5.26%),Ⅰ级3例(15.79%),Ⅱ级3例(15.79%),Ⅲ级12例(63.16%) (P=0.003).在年龄、性别、病变分布位置、边界、形态、内部回声、表皮层是否增厚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肤BCC与SCC均为好发于老年男性、光暴露部位皮肤层的弱回声团块,形态多不规则,表皮层多增厚,但SCC更易累及皮下组织、团块更大、内部血流更丰富,而BCC表皮层增厚更明显,掌握其临床及超声特征有利于诊断皮肤BCC与SCC.

  • He-Ne激光局部照射治疗小儿肌注后硬结/CO2激光治疗眼周皮肤鳞状细胞癌2例/Nd∶YAG激光治疗痔疮56例/CO2激光治疗宫颈疾患226例/CO2激光配合He-Ne激光治疗阴道内尖锐湿疣/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40例

    作者:

  • CD13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莉

    目的:分析CD13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156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取患者正常皮肤组织标本32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133的表达水平,比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CD133表达水平;分析CD133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皮肤鳞状细胞癌的CD133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与CD133表达水平有关;临床分期Ⅲ~Ⅳ和CD133高表达是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80个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的CD133表达水平较高,其高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有关,且CD133是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颉玉胜;范文成;宋维旭;张安方;魏翠萍;刘卉

    皮肤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又称表皮样癌、棘细胞癌,系源于表皮或附属器角质形成细胞的皮肤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基底细胞癌,约占非黑色素皮肤肿瘤的20%.SCC好发于中老年人头面部等暴露部位,近年来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1].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联合应用光敏剂及相应光源,产生自由基和单态氧等强氧化剂引起局部病灶组织中肿瘤细胞受损、凋亡或坏死的非产热微创治疗方法,已逐渐应用于治疗消化道、呼吸道、耳鼻喉、眼科、泌尿系、皮肤等部位的肿瘤,不仅是一种缓解、姑息治疗的手段,而且对部分肿瘤,已可达到治愈目的.我们应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治疗16例面部鳞状细胞癌,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马泽粦;李常兴;周志刚;黎兆军

    目的 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化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0例皮肤鳞癌标本(其中高分化鳞癌34例,低分化鳞癌16例,伴有淋巴结转移14例)中MMP-2、VEGF表达.结果 MMP-2、VEGF主要表达在癌巢中心,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72%;二者在低分化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者(P<0.05),且其表达越高,淋巴结转移率越高(P<0.05).结论 皮肤鳞癌中MMP-2和VEGF表达与其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 紫外线B辐射敏感的miR-365在皮肤鳞癌发生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周美娟;黄海波;林志祥;丁振华

    目的 探讨紫外线(UVB)辐射敏感miR-365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正常人皮肤角质细胞HaCaT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照射组给予50 J/m2的UVB照射.照射后培养不同时间,分析miRNA的表达谱.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HaCaT细胞和皮肤鳞癌细胞系A431、Tca8113和HSC-1的miR-365的表达.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小室细胞运动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和体外运动能力.构建miR-365高表达的HaCaT细胞系HaC aTPre-miR-365-2.裸鼠皮下注射HaCaTpre-miR-365-2观察其成瘤能力.结果 UVB照射后,HaCaT差异表达的miRNAs共30个,其中miR-365敏感,且照后6h升高明显,为对照的6.7倍;皮肤鳞癌细胞系A431、Tca8113和HSC-1的miR-365的表达均高于HaCaT细胞(P<0.05),其中,A431增加多,为(15.67±1.12)倍,Tca8113少,为(4.72 ±0.85)倍;抑制皮肤鳞癌细胞系miR-365的表达可以显著抑制其克隆形成能力(=13.68,P<0.05)和体外细胞迁移能力(t=19.98,P<0.05),而提高HaCaT的miR-365的表达则可以显著提高其克隆形成能力(t=7.11,P<0.05)和体外细胞迁移能力(t=22.03,P<0.05),且能够在裸鼠皮下成功地成瘤.结论 miR-365是一种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促癌基因.

  • COX-2与VEGF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及基底细胞癌(BCC)中的表达分析

    作者:王霞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及基底细胞癌(B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7年9月本院SCC与BCC患者,分为SCC与BCC组,各48例,采集其病理组织标本,另选择36例同期因其他疾病手术切除附带正常皮肤切除者为对照组,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各组皮肤组织标本内COX-2、VEGF表达,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SCC与BCC组皮肤组织中COX-2、VEGF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且SCC组皮肤组织中上述指标阳性表达率高于B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组与BCC组皮肤组织中COX-2、VEGF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442,P=0.021).结论 皮肤鳞状细胞癌及基底细胞癌患者中COX-2、VEGF均呈异常表达状态,且两者有相互促进作用,对其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有助于为疾病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白藜芦醇诱导人皮肤鳞状细胞癌凋亡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罗佩谊;陈谨萍;李海翩

    为了探讨白藜芦醇抗皮肤鳞状细胞癌生物效应和分子机制,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性,细胞流式法检测细胞凋亡率;SILAC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定白藜芦醇调控的蛋白质分子.白藜芦醇呈浓度依赖性抑制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的活性,细胞的存活卒从100%降为56.7%;50μg/mL白藜芦醇处理导致37.3%细胞发生凋亡,鉴定了11个受白藜芦醇调控的蛋白质分子,其中BAG1,PDCD11,BCLAF1,HSPA9,YWHAZ等5个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被发现受白藜芦醇调控.

  • 皮肤鳞状细胞癌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

    作者:叶文静;邢卫斌;付国俊;秦兰英;彭军

    目的 通过检测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以期为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基础研究提供某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urvivin在35例皮肤鳞状细胞癌和20例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Survivin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病理分级的关系.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以P<0.05作为显著性界限.结果 Survivin在35例皮肤鳞状细胞癌中,33例表达阳性,仅2例阴性表达,阳性率占94.29%,在20例正常皮肤中均为阴性表达.Surviv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皮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高分化皮肤鳞状细胞癌和低分化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urviv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上调,可能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病有关.

  • 中波紫外线与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李艳茹;王晓彦

    皮肤鳞状细胞癌是常见的恶性皮肤肿瘤之一.而紫外线是诱发鳞癌的主要因素,但其诱发皮肤癌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中中波紫外线对角质形成细胞的DNA损伤是诱发皮肤癌的基础.p53、Fas/FasL、砷及免疫抑制等因素在中波紫外线诱导的鳞癌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机体对中波紫外线造成的光损伤又有多种修复途径.

  • 微RNA在皮肤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莹(综述);康晓静(审校)

    微RNA( miRNA)是在真核生物中新近发现的一个内源性小分子RNA家族,具有调控靶信使RNA( mRNA)转录、翻译、剪切靶mRNA并促进其降解的功能,被认为在机体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miRNA已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 miRNA 参与皮肤肿瘤的疾病进展,对 miRNA的深入研究能增进对皮肤肿瘤发生、发展、转归等机制的认识,促进皮肤肿瘤诊断和治疗的快速发展。

  • 整合素β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作用

    作者:耿松梅;李蓝;王倩倩;曾维惠;阎乎玲;肖生祥

    目的 检测整合素β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索干细胞相关因子与肿瘤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细胞学染色方法检测整合素β1在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及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株A431中的表达,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鳞状细胞癌细胞分化,RT-PCR检测分化前后整合素β1变化水平.结果 在高分化鳞状细胞癌中,整合素β1在肿瘤团块外周基底样细胞呈连续性表达,内侧至团块中央可见散在或岛屿状阳性细胞;在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岛屿状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呈弥漫分布;在A431细胞中,整合素β1散在表达于肿瘤细胞.ATRA诱导24h和48h后,ATRA处理组整合素β1与内参照β-actin的RT-PCR产物电泳光密度值之比分别为0.071±0.025和0.029±0.01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148±0.027和0.136±0.011(P<0.05).结论 整合素β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培养肿瘤细胞中具有异质性表达模式,并随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增高而表达下降,提示整合素β1与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生及可能存在的肿瘤干细胞具有密切关系.

  • 巨大睾丸鞘膜积液伴阴囊皮肤癌

    作者:邢继章;王立明;闵志廉

    [病例] 男,73岁.因发现双侧阴囊肿物5年,加重伴阴囊皮损1年入院.缘于5年前发现双侧阴囊内有鸡蛋大小肿物,与体位及腹压变化无关,无疼痛等不适.近1年肿物明显增大,伴坠胀痛,右侧阴囊根部出现皮肤损害.曾用中草药外敷治疗无效.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侧阴囊增大,左侧直径20cm,右侧直径18cm,质硬,透光试验(+);睾丸、附睾、精索均未触及;右侧阴囊根部皮肤溃疡直径8cm,渗出明显,局部可见脓性分泌物.医技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B超检查示阴囊内大量液性暗区,深6cm.行双侧睾丸切除、皮肤溃疡切除术.术中操作顺利,将双侧睾丸鞘膜连同睾丸、附睾与部分精索一并完整切除,切除物重7 kg,积液色黄,稍浑浊,睾丸、附睾正常;将皮肤溃疡及周围1cm正常皮肤、皮下脂肪切除.术后病理报告:双侧睾丸鞘膜积液;阴囊皮肤鳞状细胞癌Ⅲ级,阴囊内组织及切口边缘组织未发现肿瘤细胞.术后伤口愈合良好出院.随访1年未复发.

  • Surviv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上皮瘤及脂溢性角化病中的表达及分析

    作者:叶文静;邢卫斌;付国俊;秦兰英

    目的 探讨Surviv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qumaous cell carcinoma,SCC)、基底细胞上皮瘤(basal cell epithelioma,BCE)、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SK)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urvivin在15例SCC,20例BCE、14例SK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Survivin在SCC、BCE、SK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皮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rvivin可能与SCC、BCE、SK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 皮肤鳞状细胞癌中Ki-67的表达

    作者:叶文静;邢卫斌;秦兰英;付国俊

    皮肤鳞状细胞癌(squmaous cell carcinoma,SCC)是皮肤科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Ki-67普遍存在于人类所有增生细胞核中,是细胞增殖活跃的重要标记,其高表达能反映恶性肿瘤的增殖率.本研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在SCC中的组织表达,并进行差异比较和分析,以期为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预后预测的研究提供某些理论基础.

  • 皮肤鳞状细胞癌中p16、Cyclin D1、pRb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李庆

    目的:分析皮肤鳞状细胞癌中p16、Cyclin D1、pRb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集45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标本及10例正常皮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其中的p16、Cyclin D1、pR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皮肤鳞状细胞癌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皮肤,Cyclin D1、pRb蛋白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oders分级为 Ⅲ~Ⅳ 级 、有淋巴结转移者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 Ⅰ~Ⅱ 级者(P<0.05),Cyclin D1、pRb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 Ⅰ~Ⅱ 级 、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p16蛋白阳性表达与Cyclin D1、pRb蛋白呈负相关;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与pRb蛋白呈正相关.结论: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进展可能是p16蛋白 、Cyclin D1、pRb蛋白异常表达的结果.故认为可通过对三种指标进行检测来评估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

179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