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幽门螺杆菌CagA蛋白与胃黏膜病理变化的关系

    作者:董玉莲;徐金刚;杨喜丰;张荣祖

    幽门螺杆菌(HP)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并与胃腺癌和胃淋巴瘤的形成密切相关[1],通过检测HP阳性患者的胃黏膜上的不同组织类型,即局部萎缩和肠化程度与患者血中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 HP)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提供依据.

  • 临床胃腺癌Fas、PCNA表达与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作者:赵岚;吴坤;邱隽

    目的探讨临床胃腺癌浸润转移与肿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及癌浸润转移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9例人胃腺癌中Fas和PCNA的表达.结果 (1)Fas和PCNA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2)Fas阳性表达片数为42.4%,PCNA Ⅰ~Ⅱ级和Ⅲ~Ⅳ级阳性片数分别为8.5%和33.9%,两者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1)胃腺癌的发展是肿瘤细胞不断增殖和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的结果.(2)Fas和PCNA分别反映了胃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情况,可能对临床治疗和预后有提示意义.

  • 幽门螺旋杆菌阳性体检人群风险管理策略

    作者:吴惠燕;李喜梅;郑万芳

    幽门螺旋杆菌是消化性溃疡的致病因子,已被公认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并且HP感染与胃腺癌及胃淋巴瘤关系密切,因此,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将HP列为I类致癌因子.根治HP感染可明显降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因此如何成功地根除和防止HP传播是治愈胃病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通过探讨HP阳性患者风险管理策略,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常见慢性病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 EB病毒感染与胃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盈;陈小贝;邱绍婕

    目的分析EB病毒与胃腺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法对胃癌组织中EB病毒核酸进行检测,并用原位PCR法对PCR扩增阳性的胃腺癌标本进行EB病毒核酸的定位分析.结果35例胃腺癌组织中有7例可以检测到EB病毒EBNA1基因的存在,阳性检出率为20%,并且EB病毒核酸主要存在于胃腺癌细胞中.结论胃腺癌的发生可能与EB病毒的感染有关.

    关键词: 胃腺癌 PCR EB病毒
  • P5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L-OHP+5-FU化疗药的相关性

    作者:郭腾;王家宏;国强;赵艳飞

    目的 探讨P53在胃癌组织(T)和癌旁组织(N)中的表达及其与L-OHP+5-FU化疗药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包头市肿瘤医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病理诊断明确的胃腺癌患者资料75例,且满足术后以L-OHP+5-FU为主的联合化疗至少6个周期,用RT-PCR方法检测P53在T和N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P53在T和N中的表达量分别是(2.66±0.68)和(2.84±0.83)(P=0.036,P<0.05);②T和N中P53的表达量与L-OHP+5-FU化疗药物敏感性有关,分别是(2.50±0.66),(3.03±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5).结论 胃癌患者P53的表达量与L-OHP+5-FU化疗药物敏感性有相关性,P53在T和N中的表达量可作为L-OHP+5-FU临床化疗选择方案的预测因子.

  • 胃癌术前病理检查误诊12例原因分析

    作者:周海鸥;杨艳丽

    胃癌是中老年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3:1,在儿童及青少年极为罕见,在临床上容易与胃溃疡相混淆,早期从病理方面确诊对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2005年10月~2010年6月误诊12例,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 河北涉县、磁县及河南林州市、山西阳城县上消化道癌集中高发对病因及预防的启示

    作者:温登瑰;刘志才;张立玮;王俊和;李永伟;马彩芬;李海平;王丹妮;连士勇;王士杰

    由于食管癌和贲门癌外科治疗上的相似性,华北食管癌高发现场肿瘤登记1986年以前存在把贲门腺癌归入食管鳞癌的现象[1],虽然强调了食管鳞状上皮癌的高发,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贲门和非贲门胃腺癌的流行强度.

  • 胃腺癌p16与Rb蛋白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任鸿

    目的 探讨p16、Rb蛋白与胃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分析p16与Rb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2例胃腺癌中p16与R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31例Rb蛋白阳性标本中,24例显示p16蛋白表达缺失或低表达,在23例Rb蛋白阴性标本中有19例显示p16蛋白阳性或强阳性.结论 p16蛋白表达缺失及Rb蛋白表达阳性在胃腺癌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p16与Rb蛋白阳性表达的相互抑制,是胃腺癌的特征之一.

  •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诱导胃腺癌SGC-7901细胞凋亡机制

    作者:崔姗姗;陈玉龙;周发祥;庞永芳;吴耀松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诱导胃腺癌SGC-7901凋亡机制.方法:把半夏泻心汤拆分为苦降、辛开、补益3个组方,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凋亡相关基因STAT3、P-STAT3、Bax、Bcl-2的表达.结果:高浓度的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作用于SGC-7901胃癌细胞48h后均能使Bax的蛋白表达增强,使其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低浓度效果不明显,补益组则无效.结论:半夏泻心汤全方及苦降、辛开组方诱导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通过干预STAT3转录因子增高Bax的表达,降低Bcl-2的表达有关.

  • 肿瘤患者舌苔变化与TGF-α和EGF-R相关性研究

    作者:佟书娟;吴娟;张军峰;杨亚平;王景叶;张春兵;赵旺胜;邱红;董伟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患者舌苔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胃腺癌患者不同舌苔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TGF-α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舌鳞癌患者不同舌苔舌背黏膜组织中EGF-R的表达情况.结果:胃腺癌组血清TGF-α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从苔色方面分析,胃腺癌白苔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从苔质方面分析,胃腺癌厚苔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胃腺癌剥苔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胃腺癌患者血清TGF-α的含量黄厚苔组明显高于剥苔组(P<0.05).EGF-R在不同舌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趋势为:舌鳞癌白薄苔组>舌鳞癌白厚苔组>舌鳞癌黄薄苔>舌鳞癌黄厚苔>舌鳞癌剥苔和正常对照组.结论:TGF-α和EGF-R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肿瘤患者舌苔形成有密切的关系,TGF-α可以通过EGF-R机制影响舌苔形成.

  • HSP70、ICAM-1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研究

    作者:肖立新;肖雪晴

    目的:研究HSP70、ICAM-1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胃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其中维吾尔族30例,汉族30例,所有患者术前未行放疗和化疗,高、中、低分化腺癌例数分别为11、28、21例.淋巴结有转移19例,未见淋巴结转移41例.另选切端正常黏膜组织10例作对照.所有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固定后常规石蜡包埋.以上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诊断明确无误.观察HSP70、ICAM-1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的关系.结果:(1)60例胃腺癌组织中HSP70、ICAM-1的表达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5.0%(21/60)、51.7%(31/60).而在胃粘膜正常组织中,HSP70、ICAM-1的表达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0/10)、10%(1/10).(2)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组织中HSP70高、中、低分化腺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23%、25.0%、57.1%,χ2值是4.677,P<0.05.ICAM-1在高、中、低分化腺癌不同分化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5%、32.1%、81.0%,χ2值是5.421,P<0.05,统计学均有显著性差异.(3)胃腺癌淋巴结有癌转移及无癌转移的HSP7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4%、29.3%.χ2值是1.956,P>0.05.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胃腺癌淋巴结有癌转移及无癌转移的ICAM-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2%、46.3%,χ2值是3.143,P<0.05.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4)胃腺癌临床分期为T(0-1)及T(2-4)HSP70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8.9%、60.9%,χ2值是7.127,P<0.05.胃腺癌临床分期为T(0-1)及T(2-4)的ICAM-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5.1%、78.3%,χ2值是6.442,P<0.05.结论:不同分化程度的胃腺癌HSP70、ICAM-1在低分化腺癌高表达提示HSP70、ICAM-1与胃腺癌的恶性程度有相关性,淋巴结转移、无转移胃腺癌组织中,ICAM-1的表达提示其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 MMP-9和E-cadherin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关系的研究

    作者:刘爱东;吴晓璐;张国民

    ①目的 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上皮型粘附素(E-cadherin,E-cad)在胃腺癌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胃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②方法本实验以54 例胃腺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11 例胃粘膜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MMP-9 和E-cad 的表达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③结果胃腺癌组织中MMP-9 表达阳性率为66.7%,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E-cad表达阳性率42.6%,明显低于正常胃组织,MMP-9及E-cad 在胃腺癌中的表达都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④结论免疫组化检测MMP-9 和E-cad 蛋白的表达可能在胃腺癌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促进作用.

  • 胃腺癌乳腺转移1例

    作者:齐恒;于晓婷;孔凡华

    1病例摘要患者,女,31岁.发现右乳肿块1个月于2010年3月29日入院.2年前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病理报告为低分化腺癌,淋巴结情况不详,术后未行化疗.入院检查,彩超示:右乳外上象限探及范围约5.9 × 3.6cm低回声区,边界不清,形态尚规则,内回声不均质,血流较丰富.术后常规病理报告:(右乳)转移性胃腺癌,免疫组化示:ER(-),PR(-),GCDFP-15(-),CEA(+),CK7(+).患者因家庭经济原因未行综合治疗,出院随访6个月后死亡.

  • 三氧化二砷联合阿司匹林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作者:邱静;吴永平;柳红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阿司匹林(Asp)及二者联用对人胃腺癌SGC-7901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人胃腺癌SGC-7901裸鼠左腋窝外侧皮下移植瘤模型31只,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7只,Asp组8只,As2O3组8只,联合用药组8只;均腹腔给药,连续用药14天.停药48 h后处死裸鼠,测量各组裸鼠移植瘤体积、重量变化,计算肿瘤抑制率;观察移植瘤及各组织(心、肝、肾等)变化;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增殖相关蛋白Ki 67及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的表达情况.结果 联合用药组肿瘤体积及重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重量与As2O3组、As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s2O3组、Asp组及联合用药组体积抑瘤率分别为59.12%、47.60%、76.70%;重量抑瘤率分别为35.60%、45.44%、63.90%.SP染色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s2O3组、Asp组、联合用药组均可不同程度下调蛋白Ki 67和Bcl-2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与As2O3组、As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Bax的表达与其他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As2O3和Asp对抑制胃癌细胞生长具有一定协同增效作用,且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 Wntless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陈昌浩;孙岳军;徐洪明;张建平

    目的 观察Wnt蛋白分泌相关的基因Wntless在胃癌腺癌细胞和癌旁正常黏膜细胞的表达,分析Wntless表达与胃腺癌病理指标之间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腺癌组织和胃癌旁正常黏膜中Wntless的蛋白表达.结果 在104例胃癌标本中,Wntless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为:7.7%(8/104)例为0或1+、36.5%(38/104)例为2+、55.8%(58/104)例为3+;在癌旁正常黏膜表达为:71.2%(74/104)例为0或1+,19.2%(20/104)例为2+,9.6%(10/104)例为3+.Wntless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胃癌旁正常黏膜表达(P<0.001).Wntless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呈正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 Wntless蛋白在胃腺癌中高表达,可能对肿瘤发生和进展等发挥了促进作用,并可能为新的靶向治疗提供分子靶标.

  • 伴有横纹肌样特征的低分化胃腺癌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隋燕霞;王鸿雁;禄韶英;党诚学;宋永春;张晓智;韩苏夏;赵东利

    目的 探讨伴有横纹肌样特征的低分化胃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肿瘤的认识.方法 应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染色对1例罕见的伴有横纹肌样特征的低分化胃腺癌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镜下伴有横纹肌样特征的肿瘤细胞弥漫片状或腺泡状排列,侵犯胃壁全层.肿瘤细胞黏附性差,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胞质丰富,强嗜酸性,可见红染均质包涵体,核泡状、偏位,核仁突出,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entin弥漫(+),CAM5.2部分(+),Muc-5AC灶状(+),Ki-67增殖指数80%.结论 伴有横纹肌样特征的低分化胃腺癌是极为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特征性的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 SASH1和p-ERK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秋红;杜桂清;邓桂霞;乔婷婷;聂艳绒

    目的 观察候选抑癌基因SASH1与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在胃腺癌中的表达、意义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52例胃腺癌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SASH1和p-ERK的表达.分析SASH1、p-ERK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SASH1与p-ERK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SASH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1),在胃低分化腺癌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胃高、中分化腺癌(P<0.01).SASH1阳性率在Ⅲ-Ⅳ期胃癌患者、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及有远端转移患者分别显著低于Ⅰ-Ⅱ期患者、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及无远端转移患者(P<0.05,P<0.01;P<0.05).p-ERK1/2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在胃低分化腺癌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胃高、中分化腺癌(P<0.01).p-ERK1/2阳性率在Ⅲ-Ⅳ期胃癌患者、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及有远端转移患者分别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及无远端转移患者(P值分别为P<0.05;P<0.05;P<0.01).SASH1与p-ERK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SASH1蛋白可能通过调控ERK1/2信号通路抑制胃癌进展.

  • 胃重复囊肿合并原发性腺癌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王翠翠;景洪标;刘晓红;曹永成;耿明

    目的 探讨胃重复囊肿合并原发性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分析1例胃重复囊肿合并原发性腺癌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改变及病理组织学特征,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肿瘤位于左上腹脾胃韧带间,大小8 cm×8 cm×6 cm,呈类圆形,与胃大弯浆膜层紧密相连,但与胃腔不相通.肿瘤呈囊性,壁厚、充满黏稠物质,基底部与大弯相连约6 cm.镜下囊性肿块内衬胃黏膜,有发育良好的囊壁,依次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部分区域发生癌变,病理诊断为“中分化腺癌,侵及囊壁浆膜层和胃肌层”.结论 胃重复囊肿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性疾病,发生恶性肿瘤非常罕见,大多数为腺癌,少数为鳞癌.为防止恶变,重复囊肿即使无症状也应及时手术切除.

  • 胃腺癌阴囊转移1例

    作者:陈绍英;陈锋

    患者男性,59岁.发现左阴囊内肿物4个月,渐大无痛感.自幼左阴囊内无睾丸.3年前曾行贲门腺癌根治术.查体:左腹股沟区可扪及一大小2cm×2cm×2cm的肿物,质软,触痛,活动.左阴囊内可触及一大小为3cm×2cm×2cm肿物,质硬,界清,活动,无痛.热扫描报告:炎性反应,肿瘤不排除.术中见左侧睾丸位于左外环口处、肿物位于睾丸鞘膜下端,与睾丸、附睾、精索分界清,突向鞘膜内.

  • 胃腺癌术后再发淋巴瘤1例

    作者:杨长俊;皋岚湘

    患者男性,64岁.胃癌切除术后6年,反酸、烧心、腹胀1个月入院.6年前因胃窦癌在我院行胃大部切除术,病理报告:胃窦小弯溃疡型管状腺癌(图1),面积5 cm×3 cm,浸润至浆膜层,小弯侧淋巴结可见癌转移(2/5).

509 条记录 1/26 页 « 12345678...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