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중화실험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030
  • 国内刊号: 42-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8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杨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膝后外侧角解剖学特点和力学的稳定机制

    作者:陈疾忤;陈世益;吴伟

    目的探讨膝后外侧角(PLC)的结构组成、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特点.方法 15具30例膝关节尸体标本,解剖观察PLC的位置、组成和形态学特点.在选择性离断PLC部分结构的不同工况下,观察膝内翻加载移位和胫骨上端的后外侧旋转加载移位.结果 (1)PLC位于膝关节后外侧区域,邻近上胫腓联合处,由膝外侧副韧带、豆腓韧带、弓状韧带、肌腱、腓韧带、后外侧关节囊等结构组成.(2)PLC切断后,膝内翻移位增加274%~280%,胫骨上端后外侧旋转移位增大210%~305%.其中膝外侧副韧带离断后膝内翻移位增加比例达78%~87%;而离断腓韧带后胫骨上端后外侧旋转移位增幅比例达81%~91%.结论 (1)膝外侧副韧带和腓韧带是膝后外侧角中主要的稳定结构;(2)膝后外侧角具有明显对抗膝内翻不稳和膝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作用.

  • 后装放疗照射犬外周血管神经的病理学观察

    作者:郭乾臣;沈靖南;曹新平;伍金浪;李智;邹昌业

    目的观察高剂量率(HDR)192Ir后装照射犬外周血管、神经病理反应,为HDR后装放疗应用于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保肢术提供放射剂量耐受阈参考.方法健康普通犬12条,常规外科手术沿犬股神经血管束放置施源器,术后经3次HDR后装放射,每种剂量1条犬,总剂量分别为15、30、45、60、75、90 Gy,照射长度1.0 cm,照射后10、60 d活体取材,经光镜和透射电镜进行组织学观察,自身对侧血管神经束作对比.结果照射后10 d,大血管主要表现为内膜病变;照射后60 d,剂量达到45 Gy时,出现明显的不同程度血管增生和管腔狭窄.神经照射后改变,15 Gy组变化不明显;30 Gy以上组变化明显:急性期出现不同程度脱髓鞘,髓鞘和轴突崩解脱失等改变;慢性期神经萎缩明显.结论 HDR后装放疗引起外周血管明显病理变化的剂量为45 Gy;而30 Gy足以引起明显的神经病理变化.建议临床治疗控制在总剂量30 Gy以下,贴近神经处酌减剂量.

  • 人骨髓基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研究

    作者:程永庆;徐志云;黄盛东;张宝仁

    目的探讨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种植在去细胞猪主动脉瓣叶上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可行性.方法经1%Triton-X 100、0.01%胰酶-0.02%EDTA、DNase I及RNase I处理制备去细胞猪主动脉瓣叶支架,测定瓣叶去细胞前、后的生物力学特性;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后种植在去细胞瓣叶表面,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结果猪主动脉瓣叶去细胞后获得完整无细胞的纤维网状支架,瓣叶去细胞前、后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培养的人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在去细胞瓣叶表面形成一层基本连续的细胞层.结论去除细胞成分的猪主动脉瓣叶组织是一种良好的纤维支架,可以用于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种植在去细胞猪主动脉瓣叶上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是可行的.

  • c-myc靶向小干扰RNA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翟荣林;王国斌;夏泽峰

    目的构建小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体外观察其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效应.方法基因克隆技术构建人c-myc癌基因特异性siRNA表达载体,体外转染MCF-7,48 h后检测c-myc癌基因表达状况并观察MCF-7凋亡诱导效应.结果 (1)成功构建siRNA表体载体:pEGFP-C1/U6-1、pEGFP-C1/U6-2和pEGFP-C1/U6-3;(2)siRNA表达载体转染MCF-7 48 h后,pEGFP-C1/U6-2组显著抑制胞内c-myc表达(80%);(3)转染24 h和48 h后,pEGFP-C1/U6-2组凋亡率分别为11.01%和21.3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构建的c-myc靶向siRNA表达载体能显著下调c-myc在MCF-7中的过表达,诱导乳腺癌细胞株MCF-7凋亡.

  • 自体隐静脉搭桥对离断海绵体神经的修复作用

    作者:胡万里;胡礼泉;李世文;郑新民

    目的探讨使用自体隐静脉搭桥修复离断海绵体神经(CN),恢复自主勃起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建立大鼠双侧CN离断并部分切除模型,取大鼠自体大隐静脉,利用显微外科技术桥接离断的CN,并术后每日腹腔注射生长激素400 μg/kg体重,以假手术组和双侧CN离断组分别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4个月后,阿朴吗啡试验评估大鼠的勃起功能;然后对勃起神经通路进行荧光金逆行追踪,观察CN的再生与再通情况.结果静脉搭桥组的勃起率达70%(7/10),明显高于CN离断组(0%),P<0.01;注入大鼠双侧阴茎海绵体荧光金5 d后,静脉搭桥组大鼠盆神经节中发黄色荧光的神经细胞平均为(75.5±16.3)个,且较明亮,而CN离断组中只有(15.5±5.2)个,且很微弱.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体静脉搭桥结合使用生长激素修复离断缺损的CN,能够重建勃起神经通路,恢复一定程度的勃起功能.

  • 罗格列酮对OLETF大鼠各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基因表达的干预作用

    作者:张燕;薛耀明;李晨钟;朱波;潘永华;郭爱林;曾爱华

    目的观察自发性Ⅱ型糖尿病OLETF大鼠糖尿病模型出现的时间,罗格列酮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γ基因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 OLETF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对照组和罗格列酮干预组,8周龄时,干预组以罗格列酮每日3 mg/kg体重灌胃,直至40周龄.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鉴定糖尿病发病情况.应用Taq Man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析PPARγ mRNA在糖尿病大鼠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罗格列酮对PPARγ基因的影响.结果至40周龄,对照组糖尿病累积发病率92.5%,糖耐量异常发生率7.5%.干预组糖尿病的累计发病率仅为28.6%,糖耐量异常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时荧光定量结果表明:PPARγ在大鼠各组织中均有分布,对照组大鼠各组织中以脂肪表达量高2.71±0.14(单位:1010拷贝数/100 mg组织),是其他组织的10~100倍;其次为血管、胰腺、肾脏、肺脏,分别为1.15±0.10、2.58±0.064、1.52±0.12、4.67±0.088(单位:109拷贝数/100 mg组织);心、肝、脾、肌肉中的拷贝数低分别为7.77±0.11、4.31±0.12、1.51±0.21、2.70±0.087(单位:108拷贝数/100 mg组织);干预组各组织中PPARγ mRNA的表达量均比对照组高,且在血管、胰腺、肌肉、肾脏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功建立了以OLETF大鼠为研究对象的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罗格列酮对糖尿病的预防作用可能与其提高多组织中PPARγ mRNA表达相关.

  • 辐射诱导犬胆管增殖平滑肌细胞凋亡中胱冬肽酶-3活性的影响

    作者:何贵金;高沁怡;许书河;高红;姜维国;蒋涛;戴显伟;马凯

    目的探讨γ射线对胱冬肽酶-3(Caspase-3)基因在犬胆管壁增殖平滑肌细胞凋亡中的活性影响.方法将103pd放射性支架和普通支架分别植入犬肝外胆管内,取出胆管标本,用免疫组化进行平滑肌细胞凋亡染色,并在JEM-1200EX电镜下观察凋亡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又用RT-PCR检测γ射线诱导犬胆管壁凋亡的增殖平滑肌细胞中Caspase-3基因的mRNA.结果 103pd支架组犬胆管组织中Caspase-3基因表达较普通支架组明显,且Caspase-3基因高表达组犬胆管出现明显增殖平滑肌细胞凋亡,而且犬肝外胆管无明显狭窄;而普通支架Caspase-3基因低表达,且犬胆管未出现增殖平滑肌细胞明显凋亡,而且犬肝外胆管有明显狭窄.结论辐射可以使Caspase-3基因活性增高,切与细胞凋亡有关;103pd放射性支架通过激活Caspase-3基因,促进犬胆管增殖平滑肌细胞凋亡,可以抑制犬肝外胆管狭窄.

  • 雷公藤内脂醇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赵永福;翟文龙;张水军;陈孝平

    目的探讨核因子(NF)-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肝损伤过程中的作用及雷公藤内脂醇对SAP合并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P组),雷公藤内脂醇治疗组(T组),假手术组(S组).SAP模型由5%牛磺胆酸钠大鼠胆胰管逆行注射诱发而成.模型成功后,P组不做处理;T组立即行雷公藤内脂醇(0.05 g/L)腹腔注射0.2 mg/kg体重;S组仅开腹,不制作SAP模型.术后各组于2、6、12 h三个时间点处死大鼠.各时间点测血清淀粉酶(AMY),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取肝组织测NF-κB活性,并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电镜观察.结果 AMY、ALT水平随SAP病情的的进展而升高(P<0.05),其水平P组及T组各时间点均较S组高,AMY水平在术后12 h T组显著低于P组(P<0.05);ALT水平在术后6、12 h T组显著低于P组(P<0.05);血清TNF-α、IL-6水平随SAP病情的进展而升高(P<0.05),其水平P组及T组各时间点均较S组高,但TNF-α、IL-6水平T组各时间点显著低于P组(P<0.05);肝组织NF-κB活性随SAP病情的的进展而升高(P<0.05),2、6、12 h三个时间点P组及T组均升高(P<0.05),但T组活性显著低于P组(P<0.05);T组肝脏病理损害较P组减轻.结论 NF-κB参与了大鼠SAP合并肝损伤发病过程,雷公藤内脂醇可以减轻SAP肝脏损害,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NF-κB活性,减少炎症介质释放.

  • 激活转录因子5的克隆及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定位

    作者:叶雄俊;常智杰;林桂亭;张志文;辛殿祺;王晓峰;郭应禄

    目的克隆激活转录因子(ATF)5,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细胞中的表达定位.方法根据人ATF5的cDNA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巢式PCR扩增ATF5全长及其N端(ATF5/N)和C端(ATF5/C),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S2MT-ATF5、pCS2MT-ATF5/N和pCS2MT-ATF5/C及融合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质粒pEGFP-ATF5.将表达质粒转染293T和Cos-7细胞,Western blot检测其表达情况,荧光显微镜观察ATF5在293T和Hela细胞的定位.结果巢式PCR产物与预期大小一致,重组质粒pCS2MT-ATF5、pCS2MT-ATF5/N和pCS2MT-ATF5/C能表达携带Myc标签的蛋白Myc-ATF5、Myc-ATF5/N和Myc-ATF5/C,分子量分别为52、35和43×103.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融合了GFP的ATF5蛋白定位在细胞核.结论成功的克隆和表达ATF5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其在肾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椎间盘细胞软骨特异性基因 mRNA的调节作用

    作者:王文波;赵勇;卢宇;李雪松;赵哲;于长水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对椎间盘细胞软骨特异性基因Sox9、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基因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BMP-2对培养的人椎间盘细胞中Sox9、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基因 mRNA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在BMP-2浓度为100 μg/L(0.149±0.006,P<0.05)和1 000 μg/L(0.163±0.006,P<0.01)时,其对椎间盘细胞中Sox9基因 mRNA可起到显著的正向调控作用;在此浓度下,它也可以对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基因mRNA起到正向调控作用.结论 BMP-2可以按照剂量依赖方式正向调控椎间盘细胞中Sox9、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基因的表达.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骨折修复过程中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

    作者:曾忠华;余黎;肖璇;曾俊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骨折修复过程中对骨折端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探讨VEGF在骨折端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用168只大白鼠制作股骨骨折模型,随机分为VEGF组、拮抗VEGF组、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测定伤后不同时间骨折端MVD的变化.结果应用外源性VEGF后,骨折端MVD明显增加;拮抗VEGF组,骨折端MVD明显下降;对照组MVD低于VEGF组,但高于拮抗VEGF组.结论 VEGF在骨折修复过程中,对血管生成具有重要作用,并可能作为一种重要细胞因子参与和调节了骨折修复过程.

  • 股骨头内支撑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自体松质骨对犬股骨头坏死软骨下骨缺损的修复

    作者:康鹏德;王坤正;党小谦;裴福兴;杨静

    目的探索应用新材料、新方法修复股骨头坏死骨缺损重建股骨头力学性能的新方法.方法活门法(trap-door)建立犬股骨头骨缺损模型.通过活门A组植入股骨头内支撑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自体松质骨;B组植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自体松质骨;C组植入自体松质骨.通过组织学、影象学、生物力学观察评价对股骨头骨缺损的修复以及重建股骨头力学性能的效果.结果各组均未出现关节脱位、关节间隙正常.A组缺损区修复,无关节软骨塌陷,内支撑器与周围骨组织融合;B组,骨缺损区修复,但骨密度低于周围骨组织;C组,仅缺损区周围少量低密度骨形成.A组组织学无软骨塌陷,内支撑器周围新生骨组织包绕,与周围骨组织融合;B组2例软骨塌陷(1.2 mm,1.5 mm),活门区软骨色泽近与正常,缺损区由新生骨组织填充;C组,活门区软骨塌陷(1.8~5.2 mm),色泽苍白,质软易碎,骨缺损区边缘少量新生骨组织,骨小梁纤细稀疏.A组抗压强度为(289.46±23.05) MPa,B组抗压强度为(128.34±6.23) MPa,C组抗压强度(119.54±64.75) MPa,A明显强于B、C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股骨头内支撑器/rhBMP-2/自体松质骨修复股骨头软骨下骨缺损可以加快修复速度,并且恢复重建股骨头力学强度,有效的防止股骨头关节软骨的塌陷.

  • 人肾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gp96-肽复合物提取、纯化及体外的免疫效应

    作者:张杰;殷勇;田波;孟颂东;张孝斌

    目的建立从人肾癌组织中提取、纯化热休克蛋白(HSP)gp96-肽复合物的方法,并检测其体外免疫效应.方法采取三步蛋白纯化法从人肾癌患者肿瘤组织中提取、纯化HSPgp96-肽复合物,SDS-PAGE、Western blot鉴定HSPgp96-肽复合物.应用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法检测HSPgp96-肽复合物、单纯多肽产生γ-干扰素效应T细胞频数的体外免疫活性.结果应用该方法提取的蛋白质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特异性鉴定,证实是HSPgp96-肽复合物;蛋白得率为每g湿重肾癌组织可纯化HSPgp96-肽复合物40~60 μg.γ-干扰素 ELISPOT检测,HSPgp96-肽复合物组产生γ-干扰素效应T细胞频数高(287.50±22.34),以后依次为单纯多肽组(135.25±12.80)、阳性对照组组(102.25±14.76)、阴性对照组(35.50±11.10),各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gp96-肽复合物组与单纯多肽组、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多肽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步蛋白纯化法不仅操作简便、重复性高,而且提取的HSPgp96-肽复合物具有高获率、高纯度、高特异性及高免疫效应等优点.

  • 美洛昔康对肝癌细胞系HepG2的生长抑制作用

    作者:李杰;陈孝平;时昌文;徐宗珍

    目的观察环氧合酶(COX)-2在肝癌细胞系(HepG2、HLE、HG116、SMMC-7402)中蛋白、mRNA水平的表达,探讨COX-2的选择性抑制剂美洛昔康对肝癌细胞系HepG2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细胞免疫化学方法研究COX-2在人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并用噻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COX-2的抑制剂美洛昔康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在4种肝癌细胞系中检测 COX-2蛋白及其mRNA均有阳性表达.美洛昔康对肝癌细胞系HepG2有较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P<0.01),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时间相同时,50 μmol/L浓度组抑制率高,在1、3、5 d的抑制率分别为12.5%、39.1%、56.1%,与5、20 μmol/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μmol/L组与20 μmol/L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浓度相同时,第5天抑制率高,5、20、50 μmol/L组抑制率分别可达15.6%、28.1%、56.1%,第5天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美洛昔康作为COX-2选择性抑制剂对肝癌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为肝癌的防治提供了一个新的实验依据.

  • 犬骨形态发生蛋白/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骨的结合性能

    作者:何爱珊;廖威明;李佛保;王迎军;宁成云;张双燕

    目的探讨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的羟基磷灰石(HA)梯度涂层植入体的界面骨结合性能.方法 6只健康成年杂交犬股骨内、外髁关节面各垂直植入1个种植体,共植入钛合金圆柱体(Ti组)、HA涂层钛合金圆柱体(HA组)、复合rhBMP的HA涂层钛合金圆柱体(BMP组)各8个.12周时取材进行界面组织学观察、顶出试验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界面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显示HA组和BMP组界面骨结合良好.Ti组、HA组和BMP组骨结合率分别为(11.53±10.79)%、(81.51±4.53)%、(92.71±5.30)%(P<0.01);抗剪切力强度分别为(2.36±1.04)、(21.65±1.48)、(30.95±3.67) Mpa(P<0.01).结论复合BMP的HA梯度涂层在负重情况下界面骨结合好,结合强度高,已具备应用于新型涂层假体研制的生物学性能.

  • 组织工程化大段人工骨的成骨性能及修复机制

    作者:许宋锋;王臻;李涤尘;陈中中;胡学峰;张涛;王林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成型技术(RP)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骨修复长骨干缺损的成骨性能、修复效果及可能的修复机制.方法采用自行开发的气压式熔融沉积快速成形(AJS)系统制造仿生人工骨三维支架负型,填充复合重组人类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磷酸钙骨水泥,形成RP人工骨.移植到家犬桡骨25 mm骨膜-骨缺损区,于术后第4、8、12和24周进行大体解剖观察、X线观察、苏木素-伊红染色及改良丽春红三色法染色组织学观察、扫描电镜、X线能谱分析.结果术后第4周可见新生编织骨;第8周可见大量巢状软骨细胞团及骨岛;第12周新生骨组织呈数个连续过渡的条带样分布区;第24周植入物与自体骨呈皮质骨融合.随植入时间延长,植入体中钙/ 磷比值趋向于自体皮质骨.结论 RP人工骨具备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组织再生所需的微结构及相应的生物学行为.

  •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肝癌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和c-myc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作者:朱忠超;刘志苏;艾中立;孙权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作用肝癌细胞时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及c-myc基因表达的改变,以探讨EGCG对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调控机制.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免疫酶联吸附试验(PCR-ELISA)测定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癌细胞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c-myc mRNA表达.结果在一定时间、一定剂量范围内,EGCG能抑制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端粒酶活性逐渐下调;尤其当EGCG浓度超过50 mg/L或作用时间超过36 h时,端粒酶活性下调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用统计学意义(P<0.01);EGCG能抑制肝癌细胞hTRET mRNA的表达,其下降趋势与端粒酶活性下降趋势基本一致,且下调幅度较端粒酶活性下降更明显,两者呈正相关(r=0.931,P<0.01);而EGCG对肝癌细胞c-myc mRNA表达的抑制率比hTRET mRNA表达的抑制率更高,并且c-myc mRNA表达先受到抑制,与hTRET mRNA表达的抑制相关明显(r=0.907,P<0.01).结论 EGCG对c-myc的抑制作用可能导致hTERT mRNA的抑制并进一步下调端粒酶活性.

  • 中药方剂I号对小鼠前列腺细胞bcl-2、bax、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蔡文清;黎玮;张勇;李雪爽;李建华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Ⅰ号对小鼠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前列腺细胞bcl-2、bax、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对尿生殖窦植入诱发的前列腺增生小鼠,分组观察中药方剂Ⅰ号组、生理盐水组、保列治组前列腺重量,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小鼠前列腺细胞bcl-2、bax、c-myc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中药方剂I号组前列腺重量明显减轻,bcl-2的表达显著降低,bax的表达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中药方剂Ⅰ号对小鼠良性前列腺增生有明显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前列腺细胞相关基因,使前列腺细胞凋亡率升高,从而使前列腺体积缩小,重量减轻.

  • KDR启动子驱动的双自杀基因对实体瘤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

    作者:苏国强;黄宗海;苏刚;俞金龙;厉周;范应方;周广军;林荣凯;陈建雄

    目的腺病毒介导KDR启动子驱动的CDglyTK融合基因(AdKDR-CDglyTK)体系对实体肿瘤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靶向杀伤作用.方法分别将KDR和CMV启动子融合基因腺病毒体外感染表达KDR的ECV304、MCF-7、MGC803及SW620细胞株和不表达KDR的LS174T细胞株,并给予不同浓度的前药5-FC和/或GCV,观察其对各细胞株的杀伤效应及其旁观者效应.结果两种腺病毒对各细胞的感染率随腺病毒滴度的递增而增加,当MOI为200时,各细胞株均达约100%感染;感染AdCMV-CDglyTK的各组细胞和感染AdKDR-CDglyTK的ECV304、MCF7、MGC803及SW620对前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其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其他细胞相比,感染AdKDR-CDglyTK的LS174T细胞对前药不敏感(P<0.01);且观察到该体系明显的旁观者效应.结论 KDR基因启动子调控的CDglyTK融合基因体系可选择性杀伤实体肿瘤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牵张性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雷;裴福兴;屠重棋;池雷霆;王光林;杨静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牵张性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bFGF对脊髓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大鼠脊髓T13~L2经牵张损伤,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监测P1~N1波幅下降至术前波幅70%后,于损伤平面以下经蛛网膜下腔置细导管,治疗组分别于术后即刻1、2、3、4、8、12及24 h经细导管注入bFGF溶液20 μl(含bFGF20 μg),对照组在相同时间注入等量生理盐水,然后于术后6 h、1、4、7、14及21 d处死取材,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脊髓细胞凋亡及p53、bax、bcl-2 表达的变化情况,应用电生理观察大鼠的神经功能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4、7、14、21 d,治疗组TUNEL法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4、7、14、21 d,治疗组 p53、bax的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各时相点bcl-2的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FGF能通过抑制p53、bax蛋白的表达及促进bcl-2蛋白表达来抑制牵张性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从而保护损伤的脊髓组织,这可能是bFGF对脊髓损伤具有的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 脂质体介导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基因转染成纤维细胞的表达

    作者:谭谦;陈曦;周宏礽;杨定文;李宁生;郑东风;林子豪;吴建明

    目的用脂质体介导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B真核表达质粒转染成纤维细胞,使PDGF-B基因在成纤维细胞中特异表达.方法构建PDGF-B真核表达质粒,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介导转染成纤维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细胞爬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DGF-B基因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RT-PCR检测结果显示,转染组PDGF-B mRNA的表达量较未转染组明显增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转染组成纤维细胞胞浆中有大量棕黄色阳性颗粒.结论脂质体介导PDGF-B基因成功转染成纤维细胞并表达,为PDGF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 Genistein对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EJ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卜仁戈;孔垂泽;吴斌;宋永胜;戴显伟

    目的观察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人膀胱癌细胞株EJ细胞的促增殖作用;以及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抑制剂Genistein对aFGF诱导的EJ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的aFGF刺激EJ细胞,再对由aFGF引起的细胞增殖施加不同浓度的Genistein;以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程度,原位凋亡细胞检测(TUNEL)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Genistein对EJ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aFGF可以使EJ细胞增殖比明显增加,Genistein可引起EJ细胞增殖比明显下降,其程度均随浓度增高而增强;Genistein可以促进EJ细胞的凋亡,使细胞阻滞于G2-M期.结论 aFGF可以促进EJ细胞的增殖;Genistein可以诱导EJ细胞株的凋亡,对aFGF诱导的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可能为膀胱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尝试.

  • 霉酚酸酯预处理供者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回输受者延长移植物的存活

    作者:李怀富;韩从辉;桂西清;张明;王寅;詹鸣;郑克立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MMF)处理的供者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回输受者延长移植物存活的作用.方法在DC前体的体外培养过程中加入MMF处理,利用同种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设单纯移植组、供者未成熟DC回输受者组,以及MMF处理的供者未成熟DC回输受者组,观察MMF处理后DC的抗原提呈能力的变化、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并做微嵌合和病理学分析.结果MMF处理后DC的抗原提呈能力明显下降,单纯移植组移植心脏的存活期仅为8 d,未成熟DC回输受者组心脏存活期为21 d,而MMF处理的未成熟DC组移植物存活时间延长为3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F处理的供者未成熟DC在受者体内的嵌合期可达28 d以上,且病理分析显示可以明显抑制炎症的产生.结论 MMF处理的DC回输受者能够诱导针对移植供者的特异性免疫耐受,进而延长移植物的存活.

  •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乳腺癌细胞株增殖和T淋巴细胞免疫的影响

    作者:徐茜;刘福安;吴莺;赵赟;吴剑宏;龚建平;马丁

    目的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乳腺癌细胞株增殖能力和T淋巴细胞免疫的影响,探讨TGF-β1在乳腺癌演进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TGF-β1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MDA-MB-157、SK-BR-3和MDA-MB-453增殖的影响,探求其调控细胞生长的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TGF-β1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前后白细胞介素(IL)-2和干扰素(IFN)-γ的分泌.结果作用72 h内TGF-β1对乳腺癌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P<0.05),不同的浓度(1.0~100.0) μg/L产生的效果不同.96 h后效应减弱至消失.在TGF-β1作用下,PBMC培养上清中IL-2(296.5±79.4) ng/L和IFN-γ水平(665.3±107.0) ng/L明显低于无TGF-β1作用组(644.9±105.5) ng/L和(922.3±184.1) ng/L,(P<0.01).结论 TGF-β1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有短暂抑制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作用时间有限.TGF-β1能降低T细胞的细胞因子释放,抑制细胞免疫.

  • 增生性瘢痕形成和成熟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及下游信号分子的基因表达变化

    作者:陈伟;付小兵;王海滨;孙同柱;周岗;李海红;盛志勇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其下游信号分子smad2、smad3和smad4在伤后不同时期的增生性瘢痕中的基因表达变化规律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用病理学技术检测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的结构特征后,提取16例不同发生时期的增生性瘢痕(4月~11年)和8例正常皮肤的总RNA后,分离 m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这4种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TGF-β1、smad2、smad3和smad4基因在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中都有表达.TGF-β1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水平相近似.与正常皮肤相比,smad2、smad3和smad4基因的转录产物含量在增殖期的瘢痕中明显升高,在成熟期的瘢痕中smad2基因表达量恢复到正常皮肤水平,而smad3和smad4基因表达虽有所减弱,但两种基因的 mRNA含量仍明显高于正常皮肤(P<0.05).结论信号分子smad2、smad3和smad4基因表达增强可能是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机制之一,而smad2表达降低,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减弱可能与增生性瘢痕达到相对稳定的成熟状态有关.

  • 一种简化的大鼠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技术

    作者:陈旭明;余震;张立煌;张培趁;陈宗静;姚建高;张启瑜

    大鼠小肠移植(SBT)模型虽然经过多次改进,但仍繁琐、耗时.李元新等[1]报道为3 h,赵涛等[2]报道3.5~4.0 h.我们经过长期的模型制作实践,简化手术操作,建立了简便而稳定的模型,供受体手术仅需1.5 h,且受体的成活率与文献报道相似.现将制作过程介绍如下.

  • 树突状细胞疫苗免疫治疗策略

    作者:王煜;牛洪泉;董芳永;董震;雷霆;薛德麟

    中枢神经系统并非"免疫特赦器官",免疫治疗已被视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4种肿瘤治疗模式.基于我院3年来对树突状细胞(DC)疫苗的基础研究,本实验旨在探讨以DC为基础的不同疫苗对脑胶质瘤的作用.

  • B7-1、B7-2联合应用治疗小鼠肝癌的研究

    作者:俞悦;李国强;钱建民;王学浩

    我们应用含小鼠B7-1、B7-2基因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PCI-neo-B7-1和PCI-neo-B7-2分别转染H22肝癌细胞,探讨B7-1、B7-2在肿瘤免疫过程中的不同功能与作用.

  • 上臂桡神经损伤37例临床分析

    作者:吕俊忠;王守东;林宗棋

    我院从1990年至1999年收治上臂桡神经损伤,并经3年以上随访者37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上臂 神经损伤 随访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表达

    作者:杨志勇;邢新;袁斯明;张敬德

    有研究结果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与肥厚性瘢痕的形成密切相关[1],但其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情况及作用鲜见报道.我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ELISA两种方法在核酸及蛋白质水平对此进行了研究.

  • 胆管癌组织微血管计数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周军;汤恢焕

    新生血管的生成在肿瘤的生长、转移过程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所知的强的促血管生长因子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 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

    作者:曹中良;罗欣;温立新;刘通;岳光华;张千益;禹京勇;马毅兵;王福和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肺癌术后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通过对我院1998年10月至2005年3的194例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期指导肺癌手术治疗.

  • S180肉瘤损害小鼠坐骨神经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张锐;郝克强;齐晓娟;石庆宇;李正民;金华

    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治疗进展,使截肢手术多被保肢手术所取代.肢体肿瘤一旦侵及到神经干,被认为是截肢治疗的指征.本实验旨在为保肢治疗的研究提供理想的实验模型.

  • 腰椎间盘摘除与人工椎间盘置换后下位椎间隙内压力的变化

    作者:李康华;李雄;雷光华;胡懿合;林涨源

    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传统手术方式是椎间盘摘除,或摘除的同时行融合,远期疗效不十分满意[1];近年来认为人工椎间盘置换(ADR)是有效方法之一[2].我们测量了尸体腰椎标本椎间盘完整、髓核摘除和ADR后下位椎间隙内压力,证实ADR能消除椎间盘摘除的负面影响,为临床运用ADR提供了依据.

  • 高压氧在头皮移植中的应用

    作者:关国梁;黄志雄;林启明

    颅脑损伤致头皮大片缺损或头皮感染坏死,头皮肿瘤、头皮溃疡,行头皮肿瘤及头皮溃疡切除术后致头皮缺损,常需行皮肤移植,修复覆盖头皮创面.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对56例颅脑外伤后或头皮肿瘤、头皮溃疡切除术后头皮缺损行皮肤移植,移植后即给予高压氧治疗,效果较满意.

  • 瘢痕疙瘩p53基因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作者:卓阳;高建华;罗深秋;曾位森;胡志奇;鲁峰;赵永忠

    p53蛋白的聚集现象,并与p53基因突变或缺失有关[1-3].p53基因第4外显子的第72密码子具有CCC/GGC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其编码的氨基酸分别为脯氨酸(Pro)和精氨酸(Arg)[4].在前阶段研究中发现p53基因第72密码子多态性与瘢痕疙瘩的发生有关基础上,本实验旨在设计并装配成一套p53基因检测试剂盒,用于预测瘢痕疙瘩高危个体.

  • LRIG1基因在人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下调与意义

    作者:易伟;叶飞;郭东升;薛德麟;雷霆

    LRIG1是新近发现的一种人类基因组成员,与鼠LIG-1及果蝇Kek1同源,编码一种胞外段含多亮氨酸重复区(LRR)和免疫球蛋白(Ig)样区的细胞表面跨膜蛋白.目前人类对LRIG1了解甚少,对人类肿瘤中LRIG1的研究刚刚展开.我们设计、制作了LRIG1三相寡核苷酸探针,并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了16例人星形细胞瘤肿瘤组织及其周边脑组织中LRIG1 mRNA的表达,旨在研究LRIG1的表达谱并探讨它在肿瘤中的作用.

  • 重组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对血管生成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崇全;张军;雷琳;方志成;张群林;黄从新;李元涛;彭贵海;王斌;刘菊英;朱涛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率高;支架术后再狭窄率仍高达15%~54%.采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治疗的方法以质粒、重组病毒作为VEGF基因载体经心外膜下或心内膜下心肌内注射.我们用携带人VEGF165基因重组腺病毒(Ad-VEGF165),在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体内进行了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 脑膜瘤微血管密度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及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1的表达

    作者:陈坚;易伟

    我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脑膜瘤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及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FGFR) -1的蛋白表达,并探讨两者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

  • 肝硬化出血患者血内皮素动态变化及乌司他丁疗效观察

    作者:罗宏武;黄飞舟;刘浔阳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出血患者血内皮素(ET)变化及意义.方法 66例门静脉高压症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n=32)为一般治疗组,Ⅱ组(n=34)为乌司他丁(UTI)治疗组,检测Ⅰ、Ⅱ组出血后1、2、4、7、10、14 d血ET变化,并检测1、7、14 d的肝功能.另选门静脉高压症未出血患者(n=20),检测血ET,作为对照组.结果出血后7、14 d,Ⅰ、Ⅱ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呈先升高后下降,但于出血后14 d Ⅱ组较Ⅰ组下降快(P<0.05;P<0.01;P<0.05).Ⅰ、Ⅱ组出血后1 d血ET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随后逐步下降.Ⅱ组ET下降较Ⅰ组快,于出血后2 d(P<0.05)、4 d(P<0.01)、7 d(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血后1 dⅠ、Ⅱ组ET浓度与总胆红素(TBIL)呈正相关(r=0.734,P<0.01);Ⅰ、Ⅱ组血ET下降指数与TBIL增高指数呈负相关(r=-0.486,P<0.05).结论门脉高压症大出血后ET升高对肝功能的损害有重要作用,应用UTI治疗可抑制TBIL、ALT、AST、ET等的升高.

  • 轻比重液单侧腰麻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大燕;任晓玲;李海波;高泉;邵健文;杨韵锋

    目的探讨单侧腰麻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的可行性,比较不同配方轻比重布比卡因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的优劣.方法 92例行下肢手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组使用的腰麻液用量为:0.167%布比卡因溶液3 ml(A组);0.25%布比卡因溶液2 ml(B组);0.375%布比卡因溶液2 ml(C组).比较3组临床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性.结果 3种不同配方的布比卡因均可产生一个单侧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A组与B组(相同剂量不同容量)比较: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平面固定时间、有效镇痛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阻滞平面T6(T4~T8)的例数A组较B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不同剂量相同容量)比较: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平面固定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麻醉有效镇痛时间上C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阻滞平面T6(T4~T8)的例数C组较B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种不同配方的布比卡因均可产生一个单侧腰麻的效果,适合于2 h以内的老年下肢手术,可选择B组的腰麻配方,超过2 h以上的手术可选择C组的腰麻配方.

  • 门静脉内注射葡聚糖微球制成猪门静脉高压症模型

    作者:陈军;吴性江;黎介寿

    目的复制一种肝内窦前性门脉高压模型.方法 8头猪每5 d注射1次葡聚糖微球,共4次.在门静脉栓塞的前后分别行门静脉造影、肝功能检查、门脉压力测定及肝脏病理检查.结果门脉造影显示葡聚糖微球栓塞门静脉末梢分支.门静脉压力栓塞前为(9.33±0.33) cm H2O,后1次栓塞后1周为(24.17±2.24) cm H2O(1 cm H2O=0.098 kPa).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肝脏病理示有轻度肝纤维化,同时可见异物肉芽肿形成.结论猪门静脉多次注射葡聚糖微球可以形成肝纤维化和门脉高压症模型.

  • 血管外科实验研究的进展与发展方向

    作者:蒋米尔;赵海光

    尽管血管外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属于年轻的学科,用血管壁全层缝合法重建血流通路也是在19世纪末才开始出现,但是血管外科无论在临床研究还是基础研究在近40多年都有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血管外科的实验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极大的进展.研究的内容也涵盖了组织、器官、细胞、基因乃至信号传导通路等方方面面,在应用的技术手段方面也由简单的蛋白表达分析等进展到基因转染、基因敲除、基因芯片分析等先进的技术方法.现在就近年来针对血管外科动脉疾病、静脉疾病、血管重建后再狭窄、人造血管以及腔内治疗进行的实验研究的进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概述如下.

  • 去甲万古霉素载药涤纶血管材料的研制

    作者:余维平;景在平;包俊敏;赵志青;赵珺;梅志军

    目的探讨去甲万古霉素载药涤纶血管材料(NV-DP)的制备,并对其形态特征、载药量、体外释药性能和有机溶剂残留量进行观察.方法以聚乳酸为载体采用乳剂-溶剂挥发法制备去甲万古霉素聚乳酸微球;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为支撑剂将微球固载至涤纶材料制备NV-DP;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去甲万古霉素(NV)含量和体外释药量;采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二氯甲烷残留量.结果微球平均粒径和载药量分别为30.7 μm和(0.253 3±0.002 5) g/cm2;微球被成功地固载至涤纶材料,载药量为(0.246 45±0.000 61) g/cm2;NV-DP均匀,厚度为0.18 mm;NV自NV-DP缓慢释放超过20 d;二氯甲烷残留为0.003 1%.结论 NV-DP壁薄,载药量大,在体外能够实现长时间释药,有机溶剂残留未超标.提示该载药血管材料适合用于制备抗感染血管移植物.

    关键词: 去甲万古霉素 微球
  • 人工血管内支架与腹主动脉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史振宇;符伟国;王玉琦;郭大乔

    目的评价人工血管内支架与腹主动脉的生物相容性.方法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膜压于镍钛合金支架制成人工血管内支架,将其植入实验猪肾下腹主动脉.2、4、12周取材,切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染色、血管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以及细胞原位凋亡检测,并行图像分析,对照实验组与正常腹主动脉内膜厚度、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相对含量、血管平滑肌细胞密度和凋亡比例.结果实验组2周时人工血管内支架表面有内皮细胞覆盖,与正常组相比,其各时间点内膜增生显著(P<0.01),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的形态和分布基本正常(P>0.05),2、4周时中膜内血管平滑肌细胞密度和凋亡比例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人工血管内支架与腹主动脉有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内膜增生较明显.

  • 纳米粒子介导的p27kip1基因转染对静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郎晓讴;刘明辉;杨德华;杨菁;宋存先;段志泉

    目的探讨以纳米粒子为载体的人p27kip1基因转染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包载p27kip1基因,制备纳米级粒子混合物.转染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建立自体静脉移植动物模型,随机分成转基因组、空白载体对照组、单纯静脉移植组.分别于术后3、7、14、28 d取材,进行苏木素-伊红(HE)及Verhoeff 染色检测内膜厚度、Western blot检测p27kip1基因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外周血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E2F表达.结果转基因组表达蛋白,3、7、14 d较其他俩组明显增多(P<0.05);转基因组内膜平均厚度较其他组明显减少(P<0.01),对照组及单纯静脉移植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基因组PCNA的表达7~28 d较其他组明显降低(P<0.01),其E2F的表达7~14 d较其他组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及单纯静脉移植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粒子可以作为转基因载体,p27kip1抑癌基因的表达能够有效抑制自体静脉移植后内膜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 趋化因子RANTES在腹主动脉瘤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刘彦擎;张强;胡新华;张健;王庆涛;啜东宇

    目的探讨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趋化因子RANTES在腹主动脉瘤(AAA)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成7组,灌注法建立AAA模型.A组不灌注.E、F、G组腹腔注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分别在术后4、7、14 d取标本.用苏木素-伊红(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动脉壁炎性细胞浸润及RANTES的表达,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RANTES mRNA的表达.结果术后7 d,RANTES及RANTES mRNA的表达高,分别为(44.73±6.81)%和(81.58±5.73)%.术后14 d形成AAA,动脉扩张率为(113.73±5.75)%.在E、F、G组,RANTES的表达受到抑制(P<0.05),且术后14 d没形成AAA.结论 RANTES在AAA形成之前表达升高,促进了AAA的形成.

  • 血红素氧合酶-1在早期腹主动脉瘤中的动态表达

    作者:车艳;张强;李大勇;杨庸;孙成林;辛世杰

    目的探讨早期腹主动脉瘤(AAA)的发病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于术后3、7、14、28 d取材,观察主动脉的扩张情况,弹力纤维染色观察弹力纤维的损伤;原位分子杂交检测动脉壁中血红素氧合酶(HO)-1 mRNA的动态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及巨噬细胞特异性抗原CD68的蛋白表达.结果在AAA组织中,HO-1 mRNA表达于3 d出现,14 d达到高峰,为(33.9±6.9)%,与其他时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AM-1及CD68蛋白表达分别于7、14 d达到高峰(P<0.01).结论 HO-1在早期腹主动脉瘤组织中表达增强,伴随着弹力纤维损伤和炎性细胞浸润.

  • 下肢静脉性溃疡与白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的关系

    作者:刘大钺;王深明;钱结胜;黄雪玲;徐鸿绪

    目的探讨白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与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关系.方法采用不同体位下肢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微血管密度,比较溃疡组、无溃疡组和对照组的白细胞计数和微血管密度.结果溃疡组中,患肢下垂位血白细胞计数比平卧位减少23.7%,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肢皮肤中白细胞和微血管密度比其他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细胞与微血管密度呈显著正相关(r=0.73,P<0.05).结论白细胞浸润和新血管生成是下肢静脉性溃疡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 从体外培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克隆人白细胞介素-10 cDNA

    作者:汪圣毅;王玉琦;符伟国;刘康达;张岩;张文夺

    目的从体外培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克隆人白细胞介素(hIL)-10 cDNA.方法淋巴细胞分离液自静脉血中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含ConA的RPMI 1640培养24 h,提取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hIL-10cDNA,克隆入pUCm-T载体,转化感受态细胞DH5α,蓝白筛选,PCR及Pvu I、Not I双酶切鉴定,重组DNA测序.结果 RT-PCR扩增产物560 bp,与预期片段大小一致,随机挑取白色菌落,小量提取的质粒经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目的条带与预期片段的大小均一致,测序结果与Genebank公布的hIL-10cDNA序列完全一致.结论从PBMC中扩增hIL-10cDNA,克隆至pUCm-T载体,方法较为简便,为进一步进行亚克隆及表达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前提条件.

  • 中国汉族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与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作者:姜剑军;张柏根;张皓

    目的探讨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基因变异与中国汉族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及DNA测序,对62例DVT患者和50例正常汉族人进行TFPI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8号内含子中发现一个C/T多态位点,等位基因频率为86.6%和13.4%,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5号内含子41位发现一个单碱基"G"插入,病例组中有4例(6.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FPI基因可能不是中国汉族人DVT的主易感基因;5号内含子中单核苷酸"G"插入有深入研究价值.

  •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赵海光;陆信武;黄英;蒋米尔

    目的观察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对离体培养的平滑肌细胞增殖、凋亡和表型改变的影响.方法培养人大隐静脉平滑肌细胞,实验组培养液中加入PD98059对磷酸化ERK进行阻断后,观测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活性,凋亡细胞所占比例以及细胞表型,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电镜和荧光染色测定凋亡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电镜检测合成型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收缩型细胞所占比例较对照组明显为高(P<0.01),α-肌动蛋白免疫荧光化学检测显示处理组荧光表达强于对照组.结论对离体培养的人大隐静脉平滑肌细胞磷酸化ERK进行阻断后,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受抑,凋亡增加,细胞由合成型向收缩型转变.

  • 纳米粒子载体携带反义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的局部定位转染对大鼠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

    作者:孙达欣;张强;郎晓讴;宗志红;陈玉祥

    目的探讨纳米粒子携带反义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局部定位转染对大鼠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45只大鼠制成自体静脉移植模型后,分成纳米粒子-DNA组、纳米粒子空载体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进行局部定位转染,2周后观察移植静脉内膜的变化,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反义基因对内源性TGF-β1表达的影响.结果基因转染后两周,内膜厚度为(20.5±4.7)μm,明显小于两个对照组(P<0.01).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基因转染组的TGF-β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空载体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结论纳米粒子可有效地作为基因的转移载体;纳米粒子携带反义TGF-β1可以减少内源性TGF-β1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从而达到抑制内膜增生的目的.

  •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基因转染对平滑肌细胞的影响

    作者:赵新;俞祥海;张培瑞;崔佳森;景在平;廖明芳;张素贞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2基因对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重组腺病毒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建立转基因细胞株.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吸附试验(ELISA)检测TIMP-2表达.同时应用细胞直接计数法和侵袭小室研究转染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情况.结果转染TIMP-2基因的平滑肌细胞基因组中存在有590 bp目的基因特异性片断,TIMP-2蛋白在转染后平滑肌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和分泌.转染后平滑肌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AdhTIMP-2组透过人工基底膜的细胞数为21.38±12.81,与正常对照组和AdCMV组(53.64±11.27,44.23±12.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TIMP-2基因转染对体外生长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侵袭有明显抑制作用.

  • 胆道外科临床基础研究的思考

    作者:黄志强

    为着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肺、肾、胆是三个主要的排泄系统或称器官之一.但习惯上,胆道系统一般并不作为一个"器官"来考虑,更多的是作为肝细胞的排泄管道来考虑.

中华实验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