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중화실험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030
  • 国内刊号: 42-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8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杨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单极电凝免缝合技术在猪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模型中的应用

    作者:徐元高;裴军;宋赏;冯梅;李凯;徐述雄;罗光恒;王元林;石华

    目的 建立单极电凝免缝合技术在猪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动物模型.方法 选取6头贵州小型猪,行与腰骶肌平行切口,暴露一侧肾脏,在不阻断肾动脉的情况下于中极剪下约2cm×2 cm×2 cm肾脏组织,单极电钩电凝止血,不缝合肾脏创面.术中记录手术时间及肾脏出血量.术后3只猪饲养1个月,观察尿液颜色、毛色、行动反应能力等变化.3只猪于术后第7天处死,取术肾观察手术创面病理改变.结果 6头猪手术均安全顺利进行,单极电凝功率越大,止血效果越好,调试到100W时电钩呈喷凝状态,所有创面出血完全停止.术中平均手术时间60 min(30 ~90 min)、平均出血量约42 ml(30 ~60 nl).术后3头猪观察1个月,均存活.尿槽均未见肉眼血尿,毛色有光泽,反应敏捷,无明显失血性表现.术后第7天,3头猪取术肾,肾周无血肿,术肾创面无血凝块;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示:创面从外至内分为凝固层、坏死层和水肿层.结论 以小型猪为实验对象,在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单极电凝免缝合技术,安全、可靠.

  •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永生化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作者:李盛波;郑勇斌

    目的 建立永生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系并探讨永生化对HUVECs增殖、凋亡及成瘤性影响.方法 扩增并提取猿猴病毒40大T抗原(SV40LT)和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催化亚基(hTERT)基因,反转录病毒载体介导感染HUVECs;筛选2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后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成像鉴定目的基因是否转入HUVECs;细胞计数法比较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裸鼠成瘤实验检测细胞恶性转化.结果 筛选出抗嘌呤霉素阳性克隆,SV40LT、hTERT成功转入HUVECs;永生化组细胞生长曲线上移,细胞增殖第5、6、7天,SV40LT永生化组及hTERT永生化组与HUVECs组细胞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T永生化组和HUVECs组细胞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UVECs组细胞总凋亡率为(11.2±0.9)%,SV40LT永生化组HUVECs总凋亡率为(3.4±0.4)%,hTERT永生化组HUVECs总凋亡率为(2.8±0.4)%,SV40LT永生化组、hTERT永生化组凋亡率均低于HUVECs组(均P<0.05);两种永生化细胞株不具成瘤性.结论 SV40LT、hTERT基因能使HUVECs发生永生化,永生化HUVECs增殖能力增强,凋亡率下降,无恶性转化.

  • 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抑制剂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作者:刘倩倩;姚麒;龚佩佩;蒋锐;杨甫;沈剑虹

    目的 观察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PTEN)抑制剂牛细小病毒bpV(pic)对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取胚胎16 d SD大鼠的大脑皮层,制成干细胞悬液,细胞分组为:A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实验组):bpV处理组(培养液中含bpV).于第5天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两组干细胞球的数量,行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试验检测NSCs增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SCs分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两组细胞在第5天时PTEN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基因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的每个低倍视野(×50)干细胞数量为60±5,明显多于对照组(40±3,P<0.01).CCK-8试验证实实验组在425nm处的吸光度值为0.997±0.085,高于对照组(0.788±0.083,P<0.01).实验组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百分率为(27.860±1.927)%,明显多于对照组[(13.120±1.130)%,P<0.01];而分化为胶质细胞的百分率为(61.900±1.840)%,明显少于对照组[(77.520±1.035)%,P<0.01];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的百分率实验组为(5.320±0.975)%,对照组为(4.460±0.586)% (P <0.05);分化为其他细胞的百分率实验组为(4.780±0.572)%,对照组为(4.900±1.208)% (P >0.05).实验组NSCs中PTEN的表达量是照组NSCs中PTEN表达量的2.13倍(P<0.01),而实验组NSCs中mTOR的表达量是照组NSCs中mTOR表达量的3.62倍(P<0.01).结论 PTEN抑制剂bpV(pic)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

  • 微小RNA-96对结直肠癌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作者:胡思锋;王庆光;李耀锋;孟凡美;姜超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NA,miR)-96对SW620结直肠癌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SW620、SW480、HT-29、HCT116、LoVo、CaCo-2结直肠癌细胞,NCM-460正常结肠上皮细胞中miR-96的表达,应用LipofectamineTM 3000将miR-96抑制物、miR-96阴性对照(NC)转染到SW620细胞,Real-timePCR检测miR-96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Westem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p-Smad4蛋白表达.结果 Real-time PCR结果表明miR-96在SW620(2.42 ±0.20)、SW480(1.75±0.12)、HT-29(1.43±0.11)、HCT116(1.52±0.12)、LoVo(1.73±0.14)、CaCo-2(1.36±0.13)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NCM-460 (0.39±0.02)细胞(P均<0.01),miR-96抑制物组(0.45±0.03) miR-96表达量较miR-96 NC组(2.35±0.32)降低(P<0.01).CCK-8实验结果表明miR-96抑制物组(0.389±0.034)细胞活力较miR-96 NC组(0.586±0.058)降低(P<0.01).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miR-96抑制物组[(28.37±2.84)个]细胞迁移数目较miR-96 NC组[(128.45±12.84)个]减少(P<0.01),miR-96抑制物组侵袭数目[(23.60± 2.30)个]较miR-96 NC组[(133.57±13.36)个]减少(P<0.0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miR-96抑制物组中MMP-2、MMP-9、Vimentin、TGF-β1、p-Smad4表达量较miR-96 NC组下调(P均<0.01),miR-96抑制物组中E-cadherin表达量较miR-96 NC组上调(P<0.01).结论 下调miR-96表达能显著抑制SW620结肠癌细胞迁移及侵袭,与抑制TGF-β1/Smad4信号通路有关.

  • 微小RNA-221靶向HMBOX1对胃癌细胞生物学功能影响

    作者:马钊;谷军保;鲍学斌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NA,miR)-221p的靶点及其对胃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miR-221的可能靶点,并构建plenti-miR-221过表达载体,包装慢病毒,通过感染高转移胃癌细胞GC9811P建立miR-221稳定表达细胞株(观察组),同时建立对照细胞株(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对照组和观察组细胞miR-221靶基因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对照组和观察组细胞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检测对照组和观察组细胞侵袭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细胞的凋亡水平,采用体内移植瘤实验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细胞肿瘤生长以及转移.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iR-221可能的靶基因是HMBOX1.与对照组(1.12±0.23)比较,观察组细胞HMBOX1蛋白表达水平(0.32±0.12)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6,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02,P<0.01).Transwell定量分析显示观察组细胞侵袭能力[(125.43±15.32)个]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侵袭能力[(57.40±9.8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0,P<0.01).观察组细胞凋亡水平[(12.78±3.56)%]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凋亡水平[(25.43±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18,P<0.01).观察组细胞在裸鼠体内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012,P<0.01).观察组体内成瘤后腹膜内转移病灶数量(15.26±3.29)明显高于对照组小鼠(6.19±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1,P< 0.01).结论 miR-221可靶向作用于HMBOX1,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降低细胞凋亡,进而促进肿瘤发生和转移.

  • 依托咪酯对过氧化氢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张建军;王东;尚峰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PC1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H2O2组(200 μmol/L H2O2),依托咪酯低、中、高浓度组,并分别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凋亡、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Caspase-9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B淋巴细胞瘤-2(bcl-2)及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H2O2组(0.38±0.03比0.65±0.06)细胞活力降低(P<0.01),细胞早期[(15.64±1.56)%比(2.32±0.23)%]及晚期凋亡率[(24.61±2.46)%比(2.09±0.21)%](P<0.01)、MDA含量(P<0.01)、Caspase-3[(4.39±0.44)比(0.58±0.05)](P<0.01)、Caspase-9[(2.95±0.29)比(0.48±0.04)]活性提高(P<0.01),SOD、CAT及GSH-Px活性降低(P<0.01),bcl-2表达量下调(P<0.01),bax表达量上调(P<0.01).与H2O2组比较,依托咪酯低、中、高浓度组细胞活力提高(P<0.01),细胞凋亡率(P<0.01)、MDA含量(P<0.01)、Caspase-3、Caspase-9活性降低(P<0.01;P<0.01),SOD(P<0.01)、CAT(P <0.01)及GSH-Px(P<0.01)活性提高,bcl-2表达量上调(P<0.01),bax表达量下调(P<0.01).结论 依托咪酯可能通过提高抗氧化能力及抵抗细胞凋亡抑制H2O2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

  • 急性肝损伤大鼠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和调节性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王天宝;田玉伟;朱斌

    目的 探讨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连续2周以10 ml/kg的剂量给模型组大鼠灌服30°、40°或50°白酒,对照组大鼠则灌服等体积的蒸馏水,末次灌胃12h后处死.采用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检测试剂盒检测大鼠外周血AST、ALT及TBIL表达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评估对大鼠肝功能损伤状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大鼠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亚群表达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IL-35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AST(130.66±12.07) U/L、ALT(60.49±6.20) U/L及TBIL(30.83±3.22) μmol/L比较,模型组血清AST(195.61±20.74) U/L、ALT(88.16±9.33) U/L及TBIL(48.54±5.41) μmol/L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419、3.174、4.058,P<0.05);病理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受到严重损伤;与对照组大鼠外周血Th17[(2.48±0.30)%]和Treg[(7.74±0.79)%]细胞亚群及Th17/Treg比率(0.33±0.07)比较,模型组大鼠Th17细胞亚群比例显著上调[(5.87±0.61)%],Treg细胞亚群比例显著降低[(3.25±0.35)%],Th17/Treg比值显著升高(1.76±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1、4.428、5.663,P<0.01);与对照组IL-6 (28.06±3.03) ng/L、IL-17 (21.39±2.63) ng/L、TNF-α (70.56±6.99) ng/L、IL-10(25.67±2.42) ng/L、IL-35[(33.17±3.25) ng/L]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6[(62.81±6.55) ng/L]、IL-17[(52.46±5.40) ng/L]、TNF-α[(161.17±17.32) ng/L]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IL-10[(15.72±1.70) ng/L]、IL-35[(19.66 ±2.03) ng/L]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4.220、4.316、4.207、3.574、3.6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Th17/Treg细胞免疫平衡及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失调,可能在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应用丙戊酸钠逆转组蛋白低乙酰化水平抑制肝癌细胞裸鼠移植瘤增殖细胞核抗原、乙酰肝素酶表达

    作者:高峰;张猛;耿艳;杨季红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VPA)逆转染色体组蛋白低乙酰化水平对肝癌细胞SMMC-7721裸鼠移植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乙酰肝素酶(HPA)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相关机制.方法 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丙戊酸钠和二甲基亚砜,观察两组裸鼠肿瘤生长,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PCNA和HPA表达.结果 实验终点测量实验组和对照组移植瘤体积分别为(0.261±0.070) cm3和(0.396±0.010) cm3(t=-42.321,P<0.05),重量分别为(0.51±0.07)g和(0.83±0.14) g(t-26.11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PCNA mRNA和HPA mRNA的表达分别为(0.491±0.060比0.899±0.038,t=-112.316,P<0.05)和(0.438±0.016比0.829±0.036,t=-127.76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PCNA蛋白和HPA蛋白测定值分别为(0.816±0.063比1.592±0.071,t=-17.561,P<0.05)和(0.879±0.083比1.792±0.170,t=-17.14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PA可能通过逆转染色体组蛋白低乙酰化水平下调PCNA和HPA表达,达到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减弱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效果.

  • 肝激酶B1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与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

    作者:万百顺;张玲;王效谦;贺涛;张珉

    目的 探讨肝激酶B1(LKB1)对肝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LKB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包装慢病毒感染高转移肝癌细胞MHCC97H,建立LKB1对照MHCC97H细胞株(对照组)和LKB1过表达MHCC97H细胞株(观察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细胞的侵袭能力.并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142例晚期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LKB1表达,并分组分析LKB1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术后复发率.结果 成功构建LKB1过表达MHCC97H细胞株.与对照组细胞比较,观察组细胞株MHCC97H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细胞[(87.12±9.25)个]比较,观察组细胞的侵袭能力[(28.32 ±7.32)个]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分析LKB1低表达组患者98例,比率为69.01%,高表达44例,比率为30.99%.高表达组患者术后2年和3年复发率分别为27.27%和47.62%,低表达组患者术后2年和3年复发率分别为40.82%和68.3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2.013,P<0.05).结论 LKB1与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有关,低表达LKB1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增加.

  • 黄芩素与5-氟尿嘧啶联用对肝癌耐药细胞株增殖及凋亡的诱导作用

    作者:郭瑛;李君;田红卫;李真真;田静;张栩锐;张淑群;李宗芳

    目的 观察黄芩素对肝癌耐药细胞株应用5-氟尿嘧啶(5-Fu)化疗后增殖及凋亡诱导作用的影响.方法 通过培养人肝癌耐5-Fu细胞株Be17402/5-Fu,将细胞分为对照组、5-Fu组、黄芩素组、黄芩素+ 5-Fu组,采用噻唑蓝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锭双染色流式细胞术实验检测细胞凋亡,明确黄芩素对耐药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黄芩素+5-Fu组与5-Fu组比较,黄芩素浓度为100 μmol/L时,能显著的增加5-Fu抑制增殖能力约为3.87倍,采用金正均Q值法评估联合用药效果发现均>1.15,两者联合用药抑制细胞活力具有协同效应;细胞总凋亡率由(7.5±0.23)%提高至(35.6±3.58)%(P<0.01),早期凋亡细胞的比例(2.2±0.06)%提高至(21.8±2.31)%(P<0.05),凋亡比例增加与黄芩素浓度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黄芩素联合5-Fu可明显抑制肝癌耐药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逆转细胞对5-Fu的耐药.

  • 肾盂压力增高对幼年猪肾脏的影响

    作者:李彦生;于泽兴;韩修武;张鑫;朱绪辉;李涛;张鹏;陈元浩;李高;张小东

    目的 观察肾盂压力(IPP)增高对幼年猪肾脏造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贵州小型猪作为研究对象,建立IPP模型.将IPP设置为0、30、60、90 mmHg 4个水平.在各个压力水平下,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后,使用超声造影(CEUS)测量左侧肾脏肾皮质血流灌注水平5min,计算峰值强度(PI)和曲线下面积(AUC)定量计算肾脏皮质血流灌注量.超声造影测量肾皮质血流灌注完毕后,随后在每个压力水平下,在同侧肾脏用超声造影行逆行肾盂造影5 min.后将左侧肾脏取下送病理学检查.统计学分析在各个压力水平下肾脏血流变化.结果 10例猪肾脏模型中,4个IPP水平下的PI不全相同(F=58.947,P<0.01),其中30 mmHg与0mmHg两组无差异统计学意义(t=1.984,P>0.05);60 mmHg与0mmHg两组有差异统计学意义(t=5.332,P<0.01),且PI(0 mmHg)>PI(60 mmHg);90 mmHg与0 mmHg两组有差异统计学意义(t=10.507,P<0.01),且PI(0 mmHg)> PI(90 mmHg).秩和检验和显示4个IPP水平下的曲线下面积(AUC) (x2=28.876,P<0.01)不全相同.其中30 mmHg与0 mmHg两组有差异统计学意义(Z=-2.497,P<0.05);60 mmHg与0 mmHg两组有差异统计学意义(Z=-2.701,P<0.05),;90 mmHg与0mmHg两组有差异统计学意义(Z=-2.803,P<0.05),且AUC(0 mmHg)> AUC(90 mmHg).PI和AUC均提示肾脏血流随着IPP的增高迅速下降.逆行肾盂造影显示60%的实验对象出现了造影剂穿入肾脏皮质的现象,病理显示肾皮质出现小裂伤.病理提示70%的肾小囊内出现了纤维素渗出.但是所有的大体标本未见到明显的肾破裂现象.结论 在明显的肾脏损伤出现之前,增高的IPP已经对肾脏的生理出现了影响,并造成了微小病理性的隐匿性损伤和病理上的改变.对于小儿患者来说,此种隐匿性损伤尤其应当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微创治疗肾结石已经成为临床医生的主流选择,目前主要包括输尿管软镜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使用这两种微创技术治疗小儿肾结石近年来也出现增长.

    关键词: 结石 肾盂压 肾损伤
  • 微小RNA-26a通过靶向癌基因c-Myc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作者:解荣;李继勇;喻远航;张悦;廖晗;张波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NA,miR)-26a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通过噻唑蓝(MTT)实验及集落形成实验检测miR-26a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iR-26a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利用数据库miRTarBase预测miR-26a靶基因,在数百种靶基因中,筛选出与细胞周期及肿瘤转移密切相关的靶基因c-Myc作为研究对象.通过Westernblot实验检测miR-26a过表达后细胞中c-Myc及其下游靶基因细胞周期蛋白D2(Cyclin D2)、细胞周期蛋白E1(Cyclin E1)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MTT实验显示,miR-26a模拟物(mimic)转染组细胞的增殖活力显著低于miR-mimic阴性对照(NC)转染组的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显示,miR-26a mimic转染组细胞的克隆增殖能力显著低于miR-mimic NC转染组的细胞[(55.67 ±5.86)个比(144.33±5.03)个;(62.00±3.00)个比(107.67±2.52)个,P<0.01].流式细胞技术显示,miR-26a mimic转染组细胞处于G1期的细胞比例明显高于miR-mimic NC转染组的细胞[(59.39±1.04)%比(46.91±1.04)%;(76.91±1.43)%比(63.21±1.61)%,P<0.01].Western blot实验显示,细胞中miR-26a表达上调后,c-Myc及其下游靶基因Cyclin D2、Cyclin E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miR-26a可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的增殖,其机制可能是miR-26a通过靶向癌基因c-Myc来发挥抑癌作用.

  • 黄芪甲苷的抗凋亡作用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作者:黄昌恒;赵文可;何一川;姚自同;于耀宇

    目的 观察黄芪甲苷(AS-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作用.方法 将雄性SD大鼠分为Sham组(A)、SAH+ AS-Ⅳ组(B)、SAH组(C)、SAH+vehicle组(D).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DCVS模型.造模后1~5 d,每天给予B组5%酒精助溶的AS-Ⅳ混悬液20 mg/kg;D组大鼠等体积的5%酒精;A、C组大鼠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脑基底动脉的形态学改变;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基底动脉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基底动脉上裂解的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颅底血管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cbaved Caspase-3的表达.结果 与Sham组大鼠比较,B、C、D组的基底动脉管壁增厚,管腔横截面积变小;基底动脉上bcl-2表达减少(P<0.05),bax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增加(P<0.05).给予AS-Ⅳ干预后,与SAH+ vehicle、SAH组比较,SAH+ AS-Ⅳ组中大鼠的bel-2表达增加(P<0.05),bax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减少(CleavedCaspase-3:0.030 8±0.003 2比0.0704±0.0060、0.0690±0.005 7,P<0.05).结论 AS-Ⅳ可缓解大鼠SAH后DCVS,其机制可能与bcl-2、bax、Caspase-3介导的凋亡信号通路有关.

  • 米诺环素对大鼠脑出血后细胞凋亡及Dickkopf-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表达的影响

    作者:岳赛超;郭付有;孙逸杰;王国庆;宋来君

    目的 观察米诺环素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及Dickkopf-1(DKK-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54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成假手术组(n=18)、脑出血组(n=18)及米诺环素组(n=18).通过颅内注射Ⅶ型胶原酶制作脑出血模型.采用平衡木行走实验、转身实验进行脑出血模型评估,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脑组织中bcl-2、bax及DKK-1蛋白表达水平.利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凋亡实验检测大鼠脑出血周围脑组织的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脑出血组(4.11±0.75)及米诺环素组(4.28±0.86)大鼠平衡木行走得分及转身实验百分比均高于假手术组(0.50±0.51,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各时间点(1、3、7d)脑出血组的大鼠脑出血部位周围脑组织bcl-2(P <0.05)、bax(均P<0.01)及DKK-1(均P<0.01)表达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各时间点(1、3、7d)脑出血组的大鼠脑出血部位周围脑组织bcl-2(36.50±1.54、49.15±2.71、18.76±1.36,P<0.05),bax(41.75±2.46、62.15±1.24、26.54±3.86,P<0.05)及DKK-1(56.48±3.25、70.74±3.23、41.12±2.50,P<0.05)表达也升高.而与脑出血组比较,米诺环素组大鼠出血部位周围脑组织bcl-2表达升高(P<0.05),而bax(P <0.05,P>0.05,P<0.05)及DKK-1 (P<0.05)表达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各时间点(1、3、7d)脑出血组大鼠出血部位周围脑组织凋亡细胞镜下计数升高[(32.54±5.23)、(45.64±4.84)、(28.26±2.79)个,均P<0.01],而经米诺环素治疗后脑出血部位周围脑组织凋亡细胞显著下降[(15.43±3.04)、(23.15±2.49)、(17.68±4.54)个,P<0.05],同时伴有行为学功能改善:转身运动测验评分(1、3、7d)优于脑出血组(均P<0.01).结论 米诺环素通过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对大鼠脑出血发挥脑保护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DKK-1表达来促进bcl-2和抑制bax表达有关.

  • 姜黄素对脑胶质瘤细胞U87的作用及其对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9、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的影响

    作者:万学锋;王廷贺;刘献志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脑胶质瘤细胞U87的作用及对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Caspase-9、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的影响.方法 姜黄素溶液干预脑胶质瘤细胞U87,使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Caspase-3和Caspase-8水平,使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姜黄素低剂量组24、48 h细胞的增殖率[(8.48±1.19)%、(11.89±1.39)%]和高剂量组24、48 h细胞的增殖率[(16.04±1.58)%、(25.63±1.66)%]均低于空白对照组24、48 h细胞的增殖率[(1.47±0.10)%、(1.39±0.19)%,P<0.05],姜黄素高剂量组24、48 h细胞的增殖率均低于姜黄素低剂量组(P<0.05),姜黄素高剂量组和姜黄素低剂量组48 h细胞的增殖率均低于同组24 h(P <0.05);姜黄素低剂量组细胞凋亡率[(9.53±1.21)%]和姜黄素高剂量组细胞凋亡率[(20.52±2.35)%]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细胞凋亡率[(2.22±0.14)%,P<0.05],姜黄素高剂量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姜黄素低剂量组(P<0.05);姜黄素低剂量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aspase-3和Casepase-8水平[(156.35±29.63)、(158.35±25.36)) ng/ml]和姜黄素高剂量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aspase-3和Casepase-8水平[(252.52±35.21)、(225.61±30.66) ng/ml]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aspase-3和Casepase-8水平[(50.63±10.36)、(78.23±11.35) ng/ml,P<0.05],姜黄素高剂量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aspase-3和Casepase-8水平显著高于姜黄素低剂量组(P<0.05);姜黄素低剂量组细胞U87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0.61±0.10、0.67±0.09)和姜黄素高剂量组细胞U87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0.42±0.08、0.88±0.11)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细胞U87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0.88±0.16、0.33±0.04),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姜黄素高剂量组细胞U87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姜黄素低剂量组,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姜黄素对脑胶质瘤细胞U87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凋亡具有促进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为促进细胞中的Caspase-3和Caspase-8的表达,并同时改变细胞中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

  • 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大脑海马区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蛋白表达及意义

    作者:赵宏军;张晓苹;王黎萍;吴承龙;郑东明

    血管性痴呆(VD)是一类脑卒中后导致的认知和行为障碍的疾病,临床上较为常见.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认为,其普通人群发病率在3%左右[1].海马区解剖位置在大脑丘脑和内侧颞叶之间,属边缘系统,其与记忆方向等位等高级中枢神经活动有关.该区域的功能损失与血管性痴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是细胞凋亡过程中的重要剪切酶,其高表达提示细胞凋亡水平增高.我们应用改良四血管阻断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探讨VD大鼠脑海马区Caspase-3蛋白表达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

    关键词:
  • 血红素加氧酶-1对大鼠体外循环术后肺组织抗氧化损伤的作用

    作者:生伟;李颖;池一凡;孙龙

    本实验旨在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体外循环(CPB)术后肺组织氧化应激损伤中发挥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分组:雄性Wistar大鼠144只,体重250 ~ 350 g.分为A组(n=48)、B组(n=48)和C组(n=48).A组给予生理盐水,B组给予钴原卟啉(CoPP),C组给予CoPP+锌原卟啉(ZnPP).

    关键词:
  • 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并发肠炎危险因素逻辑回归分析

    作者:文艺;董玉斌

    先天性巨结肠(HD)又称先天性无神经节细胞症,HD的发病率为20/10万左右,患儿主要表现为胎便排出延迟,顽固性便秘腹胀、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巨结肠伴发小肠结肠炎等[1].我们分析我院收治的HD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探讨HD术后并发肠炎的危险因素.一、资料与方法

    关键词:
  • 姜黄素调控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

    作者:陈卓;蒋征奎

    我们以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 K/Akt)通路为切入点,探讨姜黄素对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细胞增殖:加入终质量浓度分别为0、10、25、50、100 μmol/L的姜黄素溶液干预24 h,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2.细胞周期:药物干预24h后,消化并收集细胞,离心,去除上层液体,并加入1ml预冷的70%乙醇,4℃固定过夜,流式细胞仪上机检测.

    关键词:
  • 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患者关节液中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张国栋;鲁兴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膝盖红肿痛、坐起立行时膝部酸痛不适等.其发病与关节内炎性因子异常表达导致关节软骨及滑膜损伤修复平衡被打破所致.我们以我院接受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单纯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22例为研究对象,探讨该术式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关节滑液中炎性因子的影响.

    关键词:
  • 肿瘤相关钙信号转导蛋白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黄东航;李峰;曾焕虹;谢文焌;陈旭;林强

    肿瘤相关钙信号转导蛋白2(TACSTD2)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我们检测TACSTD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05例PTC患者PT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石蜡标本.其中男30例,女75例;年龄14 ~76岁,中位年龄47岁.根据AJCC第8版甲状腺癌TNM分期系统,Ⅰ期48例,Ⅱ期25例,Ⅲ期29例,Ⅳ期3例.

    关键词:
  • 可吸收明胶海绵与施旺样细胞体外混合培养研究

    作者:刘然然

    周围神经损伤一直是临床常见的难题.我们选取可吸收明胶海绵作为细胞载体搭载脂肪干细胞来源的施旺样细胞进行体外混合培养,探讨其生物相容性,为其进行体内移植修复神经奠定基础[1].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材料: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4只,低糖杜尔伯科改良伊格尔(DMEM)培养基(Hyclone),β-巯基乙醇(2-ME,Sigma公司),全反式维甲酸(RA,Sigma公司),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剂(Peprotech,US公司),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Peprotech,US公司),重组血小板源性衍生因子(PDGF,Peprotech,US公司),神经胶质营养因子(Peprotech,US公司),S-100抗体(Abcam,UK公司),GFAP抗体(Abcam,UK公司)等.

    关键词:
  • 胰腺癌患者外周静脉血树突状细胞体外特征研究

    作者:邹彦;龙平;孙峥科;徐亚晨;杨秋喜;王海艳;李凯;杨青壮;杨彦;高良辉;孙早喜;黄海溶

    胰腺癌是一种国内外发病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的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灾难性疾病,患者免疫力极其低下、手术切除率低[1-2].研究结果显示胰腺癌的发生与树突状细胞(DC)数量的减少和功能障碍关系密切[3-4].我们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比较分析胰腺癌患者与健康人或正常人(简称健康人)DCs的体外特征.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田珂;常超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是一类常见的下肢缺血性病变,并与年龄相关.随着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阶段,ASO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由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高血脂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降脂联合管腔内介入治疗可显著降低ASO术后再狭窄风险.

    关键词:
  •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吕会力;张丽

    外伤后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DBS)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颅脑损伤后的严重并发症.外伤后患者脑组织在短时间内发生广泛的肿胀,导致颅内压迅速升高,挤压正常脑组织解剖结构发生脑疝,患者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1].但目前临床上缺乏外伤后性急DBS的预测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外伤后性急性DBS的相关危险因素.

    关键词:
  • Wnt5a与基质金属蛋白酶-1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亮;张亮;刘肖俊;石东亮

    目的 探讨Wnt5a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5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相应癌旁无瘤组织中Wnt5a与MMP-13的表达.结果 Wnt5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无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2%、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11,P<0.01).Wnt5a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x2=7.069、3.647,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性别及多灶性无明显相关(x2=0.727、0.070、0.482、0.070,P>0.05).MMP-1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无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8%和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68,P<0.01).MMP-13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x2=4.315、4.189,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性别及多灶性无明显相关(x2=2.514、0.009、2.341、2.514,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Wnt5a与MMP-13均高表达,两者呈正相关(r=0.391,P<0.01).结论 Wnt5a与MMP-13的异常高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三结构域蛋白14在胰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白明辉;刘海潮;苏宝威;詹勇;和华;郑幼伟

    目的 探讨三结构域蛋白14(TRIM1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TRIM14在32例胰腺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RIM14在8例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TRIM14和胰腺癌生物学特性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TRIM14在胰腺癌组织的表达明显上调(t=19.520,P<0.05),TRIM14在胰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56.2%(18/32),显著高于其在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P<0.05).TRIM14在胰腺癌组的阳性表达与胰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胰腺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肿瘤大小明显相关(P<0.05).TRIM14的高表达的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明显低于阴性表达(x2=5.180,P<0.05).结论 TRIM14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升高,其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中发挥作用.TRIM 14的阳性表达提示胰腺癌患者预后不良.

  • Kisspeptin-10在小肾肿物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研究

    作者:张国贤;任川川;王焱;朱文;王庆伟;文建国

    目的 探讨Kisspeptin-10在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小肾肿物(SRM)中鉴别良恶性肿瘤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行单侧保留肾单位手术的155例SRM(≤4 cm)患者进行分析,采集其术前血样,并收集其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依据术后病理分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组(RCC)(50例),乳头状RCC组(50例),嫌色细胞RCC组(24例)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组(31例).同时选取30例肾结石和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年龄匹配对照组.比较不同组间Kisspeptin-10浓度及临床数据间的差异,分析透明细胞RCC和乳头状RCC病理分级与Kisspeptin-10的相关性,并计算Kisspeptin-10数值来预测RCC的发生.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RM的Kisspeptin-10浓度水平显著增加[(9.47±4.55) pmol/L比(6.88±1.78) pmol/L,P<0.05],而不同病理RCC间Kisspeptin-10浓度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ENAL评分、PADUA评分和肿瘤直径在不同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透明细胞RCC和乳头状RCC患者中,其WHO/ISUP分级与Kisspeptin-10呈负相关(r=-0.325,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Kisspeptin-10浓度8.35 pmol/L是预测RCC的佳值,平均曲线下面积0.852,灵敏度为87.1%,特异性为67.7%.结论 Kisspeptin-10浓度水平有助于鉴定SRM的良恶性.

  • 3D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与袖状胃切除术治疗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的比较

    作者:汪波;杨丽洁;杨张朔;王丹雯;习一清;冯茂辉;马丹丹;傅涛;蔡逊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LRYGB)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治疗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48例肥胖症合并T2DM患者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LRYGB组和LSG组.术后随访1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减重及降糖效果.结果 4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吻合口漏、出血及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和围手术期死亡.与LRYGB组比较,LSG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48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与术前比较,LRYGB组和LSG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均显著降低(P均<0.05).两组患者减重效果均显著.与术前比较,LRYGB组和LSG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P均<0.05).两组患者降糖效果均显著.相同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RYGB组和LSG组糖尿病缓解率分别为90%和92.86%,有效率均为1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RYGB和LSG治疗肥胖症合并T2DM安全可行,近期临床效果显著,且治疗效果相近.LSG术式简单且术后恢复快,可作为优先考虑实施的术式.

  •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转归的影响

    作者:秦爱敏;马春宇;张增梅;赵海运;李丽伟

    目的 观察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麻(LPSN)对高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70例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LPSN组和单纯全麻(GA)组,每组35例,LPSN组术中以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后行全身麻醉;GA组以常规全身麻醉.在入室5 min(T0)、术后3 h(T1)、术后24 h(T2)及术后48 h(T3)记录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手术时间,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1周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结果 与GA组比较,LPSN组VAS评分在T1、T2均降低[(2.5±1.4)分比(3.2±1.4)分,(1.9±1.2)分比(2.7±1.2)分,P<0.05];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0.6±0.1) mg/h比(0.8±0.1)mg/h,t=-8.823,P<0.01];术后拔管时间缩短[(18.2±2.9) min比(24.9±3.5) min,t=-8.821,P<0.01];术后1周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降低(8.57%比28.57%,x2 =4.83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平均住院天数(15.1±1.8)d比(15.9±1.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6,P>0.05).结论 LPSN对高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可减少瑞芬太尼用量,降低围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术后转归.

  • 叉头框蛋白K1在胶质瘤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宋振宇;周国胜;吴力新;孙逸杰

    目的 探讨叉头框蛋白K1(FOXK1)在胶质瘤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FOXK1在胶质瘤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分析FOXK1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关系;RNA干扰胶质母细胞瘤FOXK1的表达,Transwell迁移实验测定LN18细胞迁移能力,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细胞计数测定T98G细胞增殖.结果 RT-qPCR检测和Westem blot结果表明FOXK1在胶质母细胞瘤(GBM)组织中mRNA和蛋白高表达.FOXK1的表达与胶质瘤患者性别无明显相关(P>0.05)、与年龄无明显相关(P>0.05),而FOXK1表达与WHO分级明显相关(P<0.01).Kaplan-Meier分析显示高表达FOXK1的患者预后较差(P<0.05).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表明FOXK1促进癌细胞转移,CCK-8细胞计数结果表明FOXK1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结论 FOXK1在胶质瘤患者中高表达,与胶质瘤发生和发展、转移相关.

  • NBN基因3'端非编码区rs10464867遗传变异与胃癌易感性的生物信息学功能分析

    作者:孙屏;吕慧;张熔熔;陈许蕾;吴靓骅

    目的 探讨NBN基因3'端非编码区潜在的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0464867遗传变异在胃癌易感性中的生物信息学功能.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NBN基因生物信息学功能的预测和分析,并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TCGA)数据库RNA-Seq的表达数据分析胃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NBN mRNA的表达,初步推测NBN基因在胃癌发生中潜在存在的生物学功能.结果 在GTEx数据库中对与rs10464867高连锁不平衡(LD)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NBN基因进行表达数量性状位点(eQTL)分析,结果发现rs2284135与NBN基因存在eQTL,rs2284135的A等位基因可以显著增加NBN基因的表达(P<0.05).根据TCGA数据库RNA-Seq表达数据分析也进一步显示NBNmRNA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结论 NBN基因rs10464867与胃癌风险相关,可能通过eQTL位点rs2284135来调控NBN基因的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发挥生物学功能,从而影响胃癌患病风险,生物信息学功能预测也有助于进一步认识NBN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联合吲哚氰绿试验对巴塞罗那B期肝细胞肝癌患者肝切术后肝衰竭的指导价值

    作者:马雪松;高志强;唐哲;陈德华;申鹏程

    目的 探讨术前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联合吲哚氰绿(ICG)试验对巴塞罗那(BCLC)-B期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HLF)的指导价值.方法 分析行肝切除术的BCLC-B期HCC患者216例的临床资料,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得APRI值佳截点,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识别PHLF的独立预测因素.根据BCLC-B期HCC患者肝切术后是否发生肝衰竭分为肝衰竭组与非肝衰竭组,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吲哚氰绿15分钟滞留率(ICGR15)、APRI的差异.结果 纳入本研究的216例BCLC-B期HCC患者,共30例(12.9%)发生PHLF.logistic回归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表明,APRI、ICGR15与PHLF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PRI对PHLF有较强的预测能力(曲线下面积为0.831,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65.6%),佳截断点是0.59.其中APRI-ICGR15联合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高于APRI或ICGR15单个指标,而APRI和ICGR15的AUC相近.对于BCLC-B期HCC患者,当APRI<0.59且ICGR15< 10%时,PHLF发生率低;当APRI≥0.59且ICGR15< 10%,或APRI<0.59且ICGR15≥10%时,PHLF发生率稍高,此时手术治疗需谨慎,术前应积极纠正肝脏功能,术后给予积极支持治疗;当APRI≥0.59且ICGR15≥10%时,PHLF发生率较高,暂不建议手术治疗.结论 ICGR15、APRI是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良好指标,两者相结合能更好的评估BCLC-B期HCC患者PHLF的风险.

  • 基于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肾移植术前后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作者:李钢;贺腾辉;罗用文;唐倩;解俊杰;李超;药晨;孙忠蔚;李昆;柏宏伟;王洪阳;陈荣;刘双;刘兆宇;肖征;张晓;石炳毅;钱叶勇;宋阳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在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行肾移植手术的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术前3d内及术后第21天共计14份粪便标本,提取标本中原核生物全基因组后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菌群结构.结果 在门分类水平上,肾移植术后较术前,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1),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下降(P>0.05);在纲、目、科、属分类水平上,相对丰度增加的菌属包括隶属于厚壁菌门的芽孢杆菌纲(P<0.05)及其所属的乳杆菌目(P<0.05)和肉杆菌科、颗粒链菌属;减少的菌属包括隶属于厚壁菌门梭菌纲梭菌目的毛螺旋菌科、胃瘤球菌科、真细菌属、粪球菌属以及隶属于放线菌门的红蝽菌目.术后组Shannon指数较术前呈降低趋势(P>0.05,Wilcoxon符号秩检验).主坐标分析(PCoA)显示术前组的各标本间距离小于术后组各标本间距离,且术后组各标本在坐标中呈散在分布.结论 肾移植术后肠道菌群的改变主要包括:多样性较术前呈减少趋势;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升高,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降低.由于肠道菌群结构具有高度的个体差异,不太可能以某种特定细菌类别作为统一适用于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标志物.但是,纵向来看,每个移植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所遵循的规律有可能预示移植术后患者的健康或疾病状态,并指导移植术后的治疗策略.

  •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和胞质多聚腺苷酸化元件结合蛋白4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双齐;谢锐;刘言;修娜;陈飞

    目的 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和胞质多聚腺苷酸化元件结合蛋白4(CPEB4)在胃癌及癌旁组织的差异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92例胃癌肿瘤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DO和CPEB4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 IDO在胃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65.22%(60/92),明显高于胃癌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38.04%(35/92),t=13.60,P<0.01],IDO表达水平与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分别为t=7.64、5.37,P<0.05);CPEB4在胃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57.61% (53/92),明显高于胃癌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32.61%(30/92),t=11.61,P<0.01],CPEB4表达水平与胃癌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分别为t=5.58、6.85、7.35,P<0.05).结论 IDO和CPEB4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明显相关.

  • 肩峰下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部分肩袖损伤研究

    作者:罗鸿斌;方善鸿;江昊;李泳峰;陈鹏

    目的 探讨肩峰下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对部分肩袖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32例经肩关节磁共振确诊为肩袖部分损伤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PRP组及对照组,其中PRP组16例,在B超定位下经肩峰下间隙注入自体PRP8 ml,对照组(16例)在B超定位下经肩峰下间隙注入自体静脉血8ml.分别记录术前及术后6周、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评分(CMS)及肩关节活动度(ROM)包括主被动前屈、外展、内旋及外旋活动度.结果 全部32例患者获得随访,两组患者之间性别、侧别及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CMS评分及肩关节主被动前屈、外展、内旋及外旋RO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RP组患者的VAS由术前的(6.8±2.1)分降低到术后6周及6个月的(4.2±2.5)及(3.4±1.8)分;PRP组患者的CMS由术前的(46.2±8.9)分提高到术后6周及6个月的(78.8±18.2)及(89.8±18.0)分;对照组患者术前的VAS及CMS分别为:(6.5±1.6)及(48.0±10.0)分,对照组患者术后6周及6个月的VAS及CMS分别为(6.3±2.8)、(52.8±14.5)及(5.9±2.5)、(60.3±12.1)分(P<0.01).与对照组比较,PRP组患者术后6周及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明显降低、CMS评分明显升高,肩关节主动前屈、外展及内旋活动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P组患者术后6周及术后6个月肩关节被动活动度及主动外旋活动度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定位下肩峰下注射富血小板血浆后6个月内可以减轻部分肩袖损伤患者的肩关节疼痛、改善其肩关节功能.

  • 组蛋白-赖氨酸N-甲基转移酶2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的表达

    作者:王龙强;胡波

    目的 探讨浸润性小叶癌(ILC)临床病理特性和组蛋白-赖氨酸N-甲基转移酶2(EZH2)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54位ILC患者,从中选择49例进行EZH2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ILC以癌细胞散在呈线性或非线性生长为特点.在多灶性、月经状况、体重指数、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和雄激素受体等大多数肿瘤特性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反,核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EZH2的表达与高核分级明显相关.80%核分级3级的病例EZH2评分为4分,86%核分级1级的病例EZH2评分为1分和2分.小管形成得分3分,有丝分裂得分1分,所以根据核分级评估,组织学分级1级的有7例,2级的有42例.结论 EZH2的表达与高核分级显著相关.大多数组织学分级2级的ILCs核分级为2级或者3级.将经典型ILC与变异型区分开来,并且将EZH2的表达和核分级都纳入诺丁汉分级系统,这种分级有助于评价预后.

  • 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较低级别胶质瘤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作者:周金桥;湛允波;刘献志;张振宇

    目的 观察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较低级别胶质瘤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初发较低级别胶质瘤病例242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及生存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用Log-rank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Cox模型比例风险评估做多因素分析.结果 NLR和PLR的佳cut-off值分别为1.95和197.22.NLR≤1.95和NLR> 1.95两组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0.809比0.649、0.675比0.46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LR≤197.22和PLR> 197.22两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0.756比0.549、0.599比0.2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的NLR和PLR与较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差的临床预后明显相关.NLR(P <0.01)、PLR(P<0.05)是影响较低级别胶质瘤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的NLR和PLR预示较低级别胶质瘤患者较差的临床预后.

  • BRD4蛋白对乳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及其与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

    作者:冀峰;焦东晓;吕复君;程双玉;刘真真

    目的 探讨BRD4蛋白对乳腺癌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以及与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BRD4短发卡RNA(shRNA)和对照慢病毒感染MCF-7乳腺癌细胞,建立BRD4敲降细胞株(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株(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分析两组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Transwell实验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细胞的侵袭能力.收集乳腺癌术后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肿瘤组织BRD4、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分析蛋白之间表达的关系与BRD4和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 成功建立BRD4敲降细胞株.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对照组细胞中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水平(0.57±0.12、0.64±0.18)较观察组(0.26±0.09、0.31±0.08)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0、4.109,P<0.01).对照组细胞侵袭能力(128.43±15.32)明显高于实验组乳腺癌细胞(39.76±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2,P<0.01).138例患者其中BRD4高表达高51例,高表达率为36.96%,低表达87例,低表达率为63.04%.BRD4蛋白的表达与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591、0.981,P<0.05).BRD4高表达组患者3年复发率(45.10%)明显低于低表达组患者(1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3.011,P<0.01).结论 BRD4蛋白参与了乳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与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密切相关.

  • 输尿管结石行钬激光碎石术后感染病原学分析及尿液相关因子研究

    作者:杨森;木海琦;王怡君;南存金;王帅彬;陈超豪;陈映鹤

    目的 探讨输尿管结石行钬激光碎石术患者术后感染病原学特点分析及尿液相关因子影响.方法 选择输尿管结石患者490例,均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分析术后感染情况.分离培养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且进行耐药性分析;并观察感染与未感染患者尿液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变化.结果 输尿管结石490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51例,感染率为10.41%.输尿管结石术后感染51例患者分离病原菌67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39株,占58.21%;其次为革兰阳性菌为主,分离出26株,占38.81%.分离病原菌中主要为大肠埃希菌15株、铜绿假单胞菌10株、肠球菌属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主要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耐药率为80.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耐药率为80.00%.主要革兰阳性菌中,肠球菌属对青霉素耐药率为7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75.00%.感染组尿液CRP、PCT、WBC和IL-6水平高于未感染组,且有统计学差异(t=67.728、87.672、24.726、30.941,P均<0.01).结论 输尿管结石行钬激光碎石术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感染患者尿液相关因子水平明显升高,对评估感染具有参考价值.

  • 长链抗分化非编码RNA在肝癌肝内转移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魏礼清;罗振钊;孔晓宇;卢忠心

    目的 探讨长链抗分化非编码RNA(DANCR)在肝癌肝内转移患者血浆和肿瘤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确诊为肝癌肝内转移并手术切除的24例患者的肿瘤组织和术前、术后血浆样本,24例肝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血浆样本,以及24例健康受试者的血浆样本.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测定肿瘤组织及血浆样本中DANCR mRNA的表达,并分析DANCR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肝癌肝内转移患者肿瘤组织(2.85±0.23比1.63±0.16,P<0.01)与血浆中DANCR mRNA表达均高于肝癌患者(0.043±0.007比0.018±0.005,P<0.01),术前血浆中DANCR mRNA表达低于术后(0.035±0.006比0.012±0.004,P<0.05).肝癌肝内转移患者肿瘤组织DANCR mRNA的表达与原发灶肿瘤大小(P<0.05)、乙肝病史(P<0.05)、Child-Pugh分级(P<0.05)明显相关.结论 DANCR的表达水平与肝癌发展明显相关.

  •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化疗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佩行;沈益君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化疗是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但多数患者在经过6~8个周期的全身化疗后会出现耐药,中位生存期不足1年.因此,阐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与化疗耐药的相关机制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将围绕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微小RNA、肿瘤微环境、肿瘤干细胞以及相关分子事件,对前列腺癌化疗耐药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Runt相关转录因子2基因在骨骼发育及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中的作用进展

    作者:葛宇翔;滕华建;蒋青

    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是Runt相关基因家族成员之一,在个体发育和肿瘤发生等方面起重要作用.Runx2作为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关键调节因子,参与骨骼发育多个步骤的调节,对于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的发育成熟均起重要的作用.对于成骨细胞,Runx2在体内不仅是调控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起始阶段的重要转录因子,又能抑制成骨细胞的成熟和增殖,阻止成骨细胞继续向骨细胞分化.对软骨细胞,Runx2可以影响软骨细胞的分化发育和肥大的进程,促进软骨细胞的肥大,还参与肥大过程中新生血管的生成,促进软骨内成骨;Runx2还可以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和静止期软骨的肥大化,影响关节软骨的稳态.Runx2还影响体外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过程,是应力以及缺氧等调控成骨分化的靶基因,也影响着成软骨分化的进程.我们就Runx2对骨骼发育及体外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作用作一综述.

  • 长链非编码RNA调控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军最;马鸳霞;李兴艳

    脂肪干细胞(ADSCs)成骨分化的潜能毋庸置疑,但其具体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机制不详.研究结果显示,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的特性、功能与ADSCs成骨分化过程关系密切,部分细胞核内lncRNA可促进ADSCs的成骨分化,部分细胞质内的lncRNA同样也能促进ADSCs的成骨分化.部分作用则相反.我们对lncRNA调控ADSCs成骨分化机制研究的新进展进行总结,对lncRNA在ADSCs成骨分化中的生物学机制研究思路进行分析.

  • 混合现实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作者:张加尧;吴星火;冯晓波;叶哲伟

    随着全息影像技术的高速发展,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已应用于医学教育与医疗活动中,但由于存在虚拟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排斥性以及缺乏交互性,极大地限制了它们的广泛运用.而作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混合现实技术凭借虚拟与现实结合、实时交互和精确匹配的特点,使其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涌现.本文将围绕该技术近几年在国内外的发展动态,从医学研究、医学教学、临床应用几个方面,对混合现实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作一综述.

  • 坏死性凋亡及其在骨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侍管;陈浩;贾璞;包利;冯飞;唐海

    坏死性凋亡是一种非胱天蛋白酶依赖性的受调节的细胞死亡机制.它的启动、执行及抑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信号蛋白的表达及调控,如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和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激酶(MLKL).其在急性和慢性损伤后炎性反应导致的骨科疾病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随着对坏死性凋亡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特异性抑制剂(Nec-1)的发现为坏死性凋亡引起的骨科疾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策略.本文就坏死性凋亡的调控机制及其在骨科疾病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进行系统综述.

  • 肺癌人源性异种移植小鼠模型库的建立

    作者:周足力;陈修远;张鑫淼;宋畅;梁传宇;姜冠潮;王俊

    目的 建立肺癌人源性异种移植(PDX)小鼠模型,并对形成的PDX肿瘤与原代患者肿瘤生物学一致性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影响PDX肿瘤形成的关键因素.方法 通过手术或活检取临床肺癌患者的新鲜组织,接种于免疫缺陷小鼠NOD-Prkdcnull-Il2rgnull(NPITM)皮下以建立肺癌PDX模型.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传代肿瘤病理分型与肿瘤标志物表达与原代肿瘤的一致性,并结合临床患者相应肿瘤特征数据,综合分析影响PDX模型成瘤的关键因素.结果 通过对195例肺癌患者样本进行PDX肿瘤模型的构建,经过传代及病理诊断确认成功构建59例肺癌PDX模型.综合肺癌PDX模型构建成瘤率为29.65%.已成瘤的肺癌PDX模型各代次肿瘤样本的病理结构与相应原代肿瘤一致.影响肿瘤成瘤率及成瘤时间的主要因素为原代肿瘤的病理分型(P<0.05),腺癌的成瘤率为14.75%,鳞癌的成瘤率为56.60%.结论 成功建立了肺癌PDX小鼠模型,其保持了原代肿瘤的生物学特点.

  • N-甲基亚硝基脲诱导兔原位膀胱癌模型的建立及诊断

    作者:王文佳;陈彪;宋志强;李向利;武昊;韩菲;吴建臣;李强;李胜文

    目的 构建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导的兔原位膀胱癌模型,探讨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对膀胱癌模型进行无创诊断的价值.方法 取27只新西兰白兔(雄性,体重2.5 kg),实验组18只,对照组9只.实验组兔定期膀胱灌注MNU,每次10 mg,2周1次,共4次.对照组兔同时膀胱灌注生理盐水,每次5ml.分别于第8、10、12周末进行MRI扫描检测,检测后取膀胱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实验组死亡1只,其余动物均成活至检测时间点.对照组各时间点MRI扫描兔膀胱内未见异常信号影,病理未见癌.实验组8周末,MRI扫描5只兔膀胱内均未见异常信号,病理检查5只可见慢性炎性改变,未见明确癌.实验组10周末,MRI扫描5只兔膀胱可见不同程度的异常信号,病理检查6只兔为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肿瘤成瘤率为100%.实验组12周末,MRI扫描6只兔膀胱壁不规则增厚,病理提示6只均为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肿瘤成瘤率为100%,两组成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3.3%、85.7%、80.0%.结论 MNU膀胱灌注诱导兔原位膀胱癌模型方法简便、可靠,MRI扫描结果与病理学检测结果一致,可作为该模型的无创鉴定方法.

  • 椎体成形术的现状和展望

    作者:曹一乐;杨凯翔;曹晓建

    经皮椎体成形术以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忽视术中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术中大量的射线暴露成为制约椎体成形术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就以上两个问题进行了现状的分析和未来的展望.对于骨水泥的渗漏问题,寻找骨水泥的替代品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而单侧椎体成形术以及外科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将成为解决射线量暴露问题的关键.

  • 丹参酮ⅡA对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凋亡以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

    作者:王刚;刘宏建;李振伟;程田;马炳全;张彤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对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凋亡以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 将成骨细胞MC3T3-E1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低浓度组(5×10-3 mg/L)、中浓度组(5×10-2 mg/L)与高浓度组(5×10-1 mg/L).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只使用常规细胞培养液;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分别加入相应浓度比例的丹参酮ⅡA进行细胞培养,噻唑蓝(MTT)法检测甲状腺癌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结果 低、中、高浓度组在不同时间段成骨细胞MC3T3-E1的增殖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高浓度组在不同时间段成骨细胞MC3T3-E1的增殖率显著高于低浓度组(F=2.140、2.130、3.120,P<0.05).低、中、高浓度组在不同时间段成骨细胞MC3T3-E1的凋亡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高浓度组在不同时间段成骨细胞MC3T3-E1的凋亡率显著低于低浓度组(F=2.390、2.990、3.020,P<0.05).低、中、高浓度组在不同时间段的处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处于S期与G2/M期的细胞比例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高浓度组在不同时间段的处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显著高于低浓度组和中浓度组,且处于S期与G2/M期的细胞比例显著低于低浓度组和中浓度组(F=2.310、2.700、2.340、2.170、4.920、4.420、2.840、2.120、4.180,P<0.05).结论 丹参酮ⅡA可以促进成骨细胞MC3T3-E1的增殖,抑制成骨细胞MC3T3-E1的凋亡,可明显改善成骨细胞MC3T3-E1的周期分布.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对破骨细胞形成和骨吸收功能的影响

    作者:董永辉;代志鹏;胡巍然;郑文迪;潘卫宇;金毅;刘珂;郑稼

    目的 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对破骨细胞生成和功能的影响,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 取C57 BL/6小鼠原代骨髓单核细胞(BMM),使用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RANKL)及单核细胞经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诱导BMM向破骨细胞方向分化,在诱导过程中分为两组:对照组和30 ng/ml SDF-1α的干预组.然后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骨板吸收实验以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果 TRAP染色显示BMM可成功诱导成多核的破骨细胞;破骨细胞的数目在SDF-1α的干预组为(91.2±15.7)个,高于对照组的(45.6±10.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吸收的面积SDF-1α干预组为(51.2±12.4)%,高于对照组的(25.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P、组织蛋白酶K(CK)、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c1)和c-fos基因表达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F-1α可以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增强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这些作用可能与NFATc1和c-fos上调有关,这也是SDF-1α参与骨质疏松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理过程的生物学机制之一.

  • 体外轴向应力刺激促进兔胫骨骨折愈合研究

    作者:黄连水;成伟科;吴进;陈卫;黄国锋;刘国浚;丁真奇

    目的 探讨体外轴向应力刺激对骨折愈合过程中不同时间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分子(CD34)、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作新西兰大白兔胫骨骨折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第8天开始每两天给予应力刺激1次,每次30 min,对照组为无体外轴向应力治疗组.术后第2、4、6、8周行X线检查并用Lane-Sandhu评分标准评估骨折愈合程度,并于各时间点取材组织学(n=6)染色并进行半定量分析比较两组标本VEGF、CD34、BMP-2及TGF-β1的表达.结果 X线片显示术后4、6、8周实验组骨痂量均较对照组好,实验组X线Lane-Sandhu评分[(5.33±0.54)、(7.00±0.82)、(9.67±0.4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67±0.15)、(5.67±0.44)、(7.08 ±0.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周实验组VEGF达到高峰,平均吸光度值(532.50±13.50)高于对照组(319.18±1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周BMP-2达到高峰,实验组平均吸光度值(571.79±7.97)高于对照组(296.10±1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4在术后第4周达到高峰,实验组平均吸光度值(451.69±40.94)高于对照组(252.65±1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TGF-β1在术后第4周达到高峰,实验组平均吸光度值(433.78±3.41)高于对照组(249.41±1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D34和TGF-β1在术后第6、8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体外轴向应力刺激治疗可以促进兔胫骨骨折部位VEGF、CD34、BMP-2和TGF-β1的表达,促进骨断端血管化及刺激成骨,从而促进骨折愈合.

  • 富血小板血浆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研究

    作者:王显勋;邓玲珑;余黎

    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修复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分离提取兔BMSCs及制取PRP.分别以含PRP的培养基(PRP组)及普通培养基(对照组)培养BMSCs,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Ⅰ型胶原、Ⅱ型胶原、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OX9)及蛋白多糖(Aggrecan)的基因表达.将45只新西兰兔随机均分为3组,制做软骨缺损的模型.制备PRP-BMSCs凝胶和PRP凝胶,分别填塞于A、B组缺损区,对照组(C组)不予处理.术后12周对标本大体观察、苏木素-伊红(HE)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软骨修复效果.结果 PCR显示,PRP组Ⅱ型胶原、SOX9及Aggrecan的表达(6.592±0.067、6.967±0.062、9.097±0.073)均高于对照组(0.627±0.016、0.817±0.016、0.478±0.016;t=86.450,P<0.05,t =96.412,P<0.05,t=114.801,P<0.05),Ⅰ型胶原表达(0.500±0.009)与对照组(0.523±0.0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2.092,P>0.05).动物模型:A组新生组织与周围整合较好,可见大量软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强阳性.B组缺损与周围界限清楚,新生软骨细胞较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弱阳性.C组缺损区仍可见凹陷,新生组织主要为纤维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阴性.结论 PRP能促进BMSCs的体外/体内成软骨分化,PRP-BMSCs可修复动物关节软骨缺损.

  • 高铁应激对小鼠成肌细胞C2C12线粒体自噬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赵国阳;王莹;王波;狄东华

    目的 观察高铁培养环境下小鼠成肌细胞C2C12生物学活性指标的变化,探讨高铁应激对骨骼肌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和相关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成肌细胞C2C12,在马血清诱导作用下分化为骨骼肌细胞,以不同浓度(50、100、200 μmol/L)枸橼酸铁铵(FAC)干预,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ROS水平,线粒体荧光探针标记线粒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线粒体相对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自噬相关蛋白轻链蛋白3Ⅰ、Ⅱ(LC3 Ⅰ、LC3Ⅱ)、B淋巴细胞瘤2/腺病毒相互作用蛋白3及其同族体(BNIP3、BNIP3L)的表达;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色素C(Cyt C)在细胞质和线粒体内的表达,使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 2.5 mmol/L)和FAC共同干预,再次检测细胞的增殖、凋亡指标.结果 C2C12细胞在FAC干预后,细胞的增殖活性随FAC干预浓度增加呈浓度依赖性下降(P<0.01),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升高(P<0.01);ROS水平呈浓度依赖性升高(P<0.01);线粒体含量呈浓度依赖性升高(P<0.01);LC3Ⅱ/LC3 Ⅰ、BNIP3、BNIP3L蛋白的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增加(P<0.01);Cyt C胞质/线粒体蛋白的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增加(P<0.01);加入NAC后,FAC+ NAC组、FAC组细胞增殖活性终值分别为1.46 ±0.05、0.63 ±0.04;凋亡率分别为4.72±0.57、15.78±0.57,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铁应激环境可抑制骨骼肌细胞的活性,其机制可能与高铁介导的氧化水平增加并进一步激活线粒体自噬和凋亡有关.

  • 多聚乳酸/乙醇酸多管道支架的构建及其三维结构与雪旺细胞生物相容性研究

    作者:柴斌;唐硕;李康养;全大萍

    目的 将雪旺细胞(SCs)移植到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多通道支架材料中,观察SCs在支架中的黏附、增殖和迁移,探讨细胞和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将SCs种植在PLGA多通道支架中,继续培养7d和14 d,利用钙黄绿素-AM (Calcein-AM)4 μl和胡米胺二聚体(EthD-Ⅲ)试剂盒检测细胞在支架中的活性,活细胞被Calcein-AM染成绿色,死细胞被EthD-Ⅲ染成红色.细胞死亡率由计算EthD-1阳性细胞百分比获得.每组每张切片至少5个区域被照相.终的细胞死亡率取于3组的平均值.扫描电镜及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和S-100蛋白免疫鉴定细胞的迁移状况.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显示SCs在多管道支架中于7d表现出良好的黏附能力,增殖14 d达到高峰.Viability/Cytotoxicity Assay Kit检测细胞活性发现7d后支架中细胞死亡率为(1.39±0.46)%.14d后支架中细胞死亡率为(1.43±0.51)%.免疫荧光切片及扫描电镜均显示,SCs不仅在管道壁贴附并生长,并且能在14d迁移到通道之间的空泡结构中.结论 SCs和PLGA多管道支架的三维结构之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转录因子Krüppel样因子4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髓核样细胞分化研究

    作者:王亚寒;罗建平;王小刚;杨彬;张新胜

    目的 观察Krüppel样因子4(KLF4)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髓核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GF-β1诱导BMSCs 7d和14d对KLF4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建立KLF4过表达BMSC细胞株,用TGF-β1诱导7d或14 d,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Real-timePCR和Western blot分析髓核细胞相关蛋白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Ⅱ型胶原蛋白α1链(Col2A1)、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OX9)、角蛋白19(KRT19)和叉头蛋白(FOXF1)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GF-β1诱导后KLF4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第7天mRNA:0.653 ±0.083比1.027 ±0.068,t =6.012,P <0.01;第14天mRNA:0.453 ±0.065比1.063 ±0.096,t =9.105,P<0.01;第7天蛋白,0.601 ±0.112比0.873 ±0.051,t =3.874,P <0.05;第14天蛋白:0.251 ±0.087比0.893 ±0.078,t =9.543,P <0.01),细胞增殖增加(第7天,166.355±11.132比99.647±6.220,t =9.064,P <0.01;第14天:195.333±10.512比124.667±9.609,t=8.598,P <0.01),Aggrecan、Col2A1 、SOX9 、KRT19 、FOXF1 mRNA (Aggrecan:2.600 ±0.255比1.017 ±0.095,t=10.07,P <0.01;Col2A1:3.441 ±0.259比1.010 ±0.076,t=15.58,P <0.01;SOX9:2.767 ±0.139比1.033 ±0.111,t=16.92,P<0.01;KRT19:3.710±0.210比1.005±0.076,t 20.95,P<0.01;FOXF1:2.783±0.174比1.035 ±0.132,t=13.88,P <0.01)和蛋白(Aggrecan:0.760±0.072比0.233 ±0.055,t=10.05,P <0.01;Col2A1:0.941 ±0.046比0.190 ±0.040,t =21.36,P <0.01;SOX9:1.237 ±0.140比0.317 ±0.065,t=10.31,P<0.01;KRT19:0.897 ±0.072比0.137 ±0.051,t=14.84,P< 0.01;FOXF1:1.033 ±0.191比0.181 ±0.056,t=7.434,P <0.01)表达升高.与TGF-β1单独处理比较,过表达KLF4抑制了细胞增殖(第7天:125.750±10.386比166.355±11.132,t =4.620,P<0.05;第14天:148.526±13.449比195.333±10.512,t=4.702,P<0.01),降低了Aggrecan、Col2A1、SOX9、KRT19、FOXF1 mRNA (Aggrecan:1.510 ±0.187比2.600 ±0.255,t=5.970,P <0.01;Col2A1:1.727±0.254比3.441±0.259,t=8.176,P< 0.01:SOX9:1.493 ±0.169比2.767 ±0.139,t10.08,P <0.01;KRT19:2.117 ±0.387比3.710 ±0.210,t=6.273,P <0.01;FOXF1:1.550 ±0.125比2.783 ±0.174,t =9.978,P <0.01)和蛋白(Aggrecan:0.423 ±0.093比0.760 ±0.072,t =4.958,P <0.01;Col2A1:0.490 ±0.079比0.941±0.046,t=8.504,P<0.01;SO X9:0.560±0.096比1.237±0.140,t =6.890,P <0.01;KRT19:0.375±0.047比0.897±0.072,t=10.49,P <0.01;FOXF1:0.537±0.097比1.033 ±0.191,t =4.017,P <0.05)表达.结论 KLF4过表达可抑制BMSC细胞增殖和向髓核样细胞分化.

  • 同步辐射微束荧光分析技术在兔髌骨-髌腱界面中钙、锌元素分布的应用

    作者:陈洋;陈灿;陈华斌;吕红斌

    目的 利用同步辐射微束荧光分析技术(SR-μXRF)表征兔髌骨-髌腱界面(PPTI)中钙、锌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点.方法 兔PPTI经切片及抛光处理后,于上海光源行SR-μXRF检测,检测后样本行苏木素-伊红(HE)及樊基森(Van-Gieson)染色进行匹配观察.结果 组织学染色显示兔PPTI钙化的纤维软骨层厚度为(163.00±42.00) μm;SR-μXRF检测可见兔PPTI中钙含量大值93 853 cps(位于钙化纤维软骨层与软骨下骨的交界区)是髌腱的(28.00±9.05)倍;锌含量大值10 100 cps(位于钙化与未钙化纤维软骨层的交界区)是髌腱的(3.20±0.65)倍;钙含量的大值是锌的(8.70±3.20)倍;钙、锌含量的大值所处位置相距(135.00±16.00) μm,与组织学染色结果一致(r2 =0.935).结论 SR-μXRF可超微分辨地表征PPTI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 隐花色素基因1在骨肉瘤细胞中的作用

    作者:周雷;余月明;孙诗伟;张铁骑;王明海

    目的 探讨在人骨肉瘤细胞中沉默隐花色素基因1(CRY1)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靶向CRY1基因的携带短发夹RNA(shRNA)表达的质粒通过慢病毒载体转入人骨肉瘤细胞株(HOS),以沉默人骨肉瘤细胞中CRY1基因.应用Western blot检测HOS细胞中CRY1基因的敲低效果;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实验明确CRY1基因敲低对骨肉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RY1下游基因的表达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关键生物钟基因CRY1、隐花色素基因2(CRY2)、Period基因(PER1、PER2)、BMAL1、CLOCK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RY1沉默组(0.839 ±0.020)较对照组(0.553 ±0.019)生长加快(P<0.01),并且经典Wnt通路抑制分子糖原合成酶-3β (Gsk-3β)的磷酸化水平沉默组(1.105 ±0.052)较对照组(0.449±0.061)升高而导致其降解增加(P<0.01),关键分子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核内水平对照组(0.729±0.067)较沉默组(1.119 ±0.018)升高(P<0.01);同时,HOS细胞中除CRY1基因的mRNA水平降低外,其余生物钟基因mRNA水平均升高;此外,挽救实验中HOS细胞生长受抑制(对照组:1.012 ±0.151,沉默组:1.483±0.095,过表达组:0.541±0.129,P<0.01).结论 隐花色素基因CRY1能通过经典Wnt通路抑制骨肉瘤细胞的生长,并能影响生物钟网络关键基因CRY2、PER1、PER2、BMAL1、CLOCK的表达,提示该基因在骨肉瘤细胞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 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通路在氧糖剥夺/复氧所致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水肿中的作用

    作者:孙麟;马迅;冯皓宇;宋君来;吕聪;贺亚军

    目的 观察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在体外氧糖剥夺/复氧(OGD/R)损伤所致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AS)水肿中的作用.方法 培养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脊髓AS,建立OGD/R模型,观察OGD/R后脊髓AS水肿体积、水通道蛋白4(AQP4)、TLR4以及细胞核内NF-κB表达.分别使用TLR4抑制剂(CLI-095)以及NF-κB抑制剂(BAY 11-7082)抑制脊髓AS的TLR4及NF-κB活性,观察两种抑制剂对OGD/R介导的细胞水肿及AQP4表达的影响.结果 TLR4抑制剂降低了OGD/R介导的脊髓AS的TLR4活性(0.256±0.028比0.389±0.027,P<0.05)以及NF-κB核转位活化程度(0.229±0.027比0.411±0.032,P<0.05),降低AQP4上调(0.346±0.014比0.470±0.027,P<0.05)及细胞肿胀[(3 953±600) μm3比(5 547.991±837.357) μm3,P<0.05],减轻细胞线粒体肿胀、减少溶酶体数量.NF-κB抑制剂也降低了OGD/R介导的脊髓AS的NF-κB核转位活化程度(0.219±0.022比0.403±0.023,P<0.05),降低AQP4上调(0.306±0.029比0.480±0.020,P<0.05)及细胞肿胀[(4 045.368±549.626) μm3比(2 889.016±656.315)μm3,P<0.05],减轻细胞线粒体肿胀、减少溶酶体数量.结论 TLR4/NF-κB通路在OGD/R损伤所致的大鼠脊髓AS水肿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 磷酸镁/聚多巴胺涂层3D打印多孔钛材料的体内成骨效应研究

    作者:王进;郑欣;宋子鉴;罗建军;张星;戴成柏;李杨;郭开今

    目的 制备磷酸镁(MP)/聚多巴胺(PDA)涂层3D打印多孔钛材料并探讨其体内成骨效应.方法 利用多巴胺自聚合反应及溶胶-凝胶技术在多孔钛(pTi)材料表面制备MP/PDA复合涂层,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表面形貌.30只新西兰兔建立双侧股骨外侧髁骨缺损模型,根据植入材料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n=10):A组植入MP/PDA-pTi复合材料,B组植入单纯pTi材料,C组未植入材料.分别于术后1d,术后4、8、12周行CT扫描,术后12周取材,行大体观察、Micro-CT检测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扫描电镜示MP/PDA涂层在pTi材料表面均匀涂覆,表面粗糙.术后12周大体观察及CT扫描可见A组骨缺损基本完全修复;B组缺损表面可见局部凹陷;C组骨缺损未修复.Micro-CT结果显示:A组的骨体积分数(28.27±4.78)%显著高于B组(23.34±7.20)%和C组(10.34±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233,P<0.01).组织学结果显示:A组的新生骨面积百分比(32.23±3.69)%显著高于B组(19.55±4.13)%和C组(5.0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5.488,P<0.01).结论 pTi材料表面MP/PDA涂层改性处理可以显著提高pTi材料的骨修复及骨整合能力.

  • 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抑制剂GSK126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

    作者:陈文恒;代志鹏;高山;蔡猛;时志松;金毅;郑稼

    目的 观察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选择性抑制剂GSK126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软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BMSCs,取第3代细胞进行实验.噻唑蓝(MTT)检测确定GSK126的适浓度.将细胞消化、悬浮后,以5×106/ml的细胞密度进行高密度培养,用含有或不含GSK126的软骨诱导液诱导培养3周.免疫组织化学、甲苯胺蓝染色检测Ⅱ型胶原、蛋白多糖的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和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 (SOX9) mRNA的表达.Westem blot检测H3K27me3的蛋白含量.结果 5μmol/LGSK126无明显细胞毒作用,被选为本实验适浓度.组织学染色显示实验组微团中的细胞体积较对照组稍大,细胞密度稍低.两组微团均有Ⅱ型胶原、蛋白多糖的合成与分泌,且实验组的表达为强烈,实验组Ⅱ型胶原吸光度(A)值为0.3685±0.0405,对照组A值为0.1322±0.021 1.Real-timePCR检测显示,GSK126干预3周后实验组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和SOX9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对照组H3 K27me3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实验组,GSK126的干预使得H3 K27 me3含量明显降低,实验组A值为0.3265 ±0.0302,对照组A值为0.6742±0.0562.结论 GSK126通过降低细胞内H3K27me3蛋白水平,有效地促进BMSCs成软骨方向分化.

  • Gab2、 BMI1在骨肉瘤原发病变和配对肺转移标本中的差异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甲振;杨永亮;张岩;卢新昌;张翼;刘永奎;白振华

    目的 探讨骨肉瘤原发病变及相应肺转移标本中Gab2、BMI 1的差异性表达的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骨肉瘤患者24例,患者明确诊断后均行新辅助化疗,标本选取24例骨肉瘤患者原发灶为原发组及其对应肺部转移病变的标本作为转移组,另外选取32例未出现转移的骨肉瘤患者的原发灶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ab2蛋白、BMI 1蛋白及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蛋白在原发组、肺转移组、对照组表达,结果以阳性细胞比率大于25%判定为阳性((++)),5% ~25%为弱阳性(+),小于5%判定为阴性(-).结果 Gab2在原发组的阳性率(37.5%)明显低于转移组的阳性率(75%),而高于对照组的阳性率(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 1基因在原发组的阳性率(37.5%)高于对照组的阳性率(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转移组(阳性率为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原发组的阳性率(45.8%)显著低于转移组的阳性率(79.2%),亦高于对照组的阳性率(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Gab2基因与Ki-67表呈正相关(r=0.752,P<0.01),而与BMI 1表达呈负相关(r=-0.655,P<0.05).结论 Gab2基因的高表达与骨肉瘤的肺转移相关,同时与BMI 1基因的表达呈负相关,但BMI 1基因的高表达亦与骨肉瘤发生肺转移相关.

  • 巴马小型猪股骨髁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相关参数的测量

    作者:闫文强;徐兴全;许前;王荣亮;吴睿;蒋青;史冬泉

    目的 测量成熟雌性巴马小型猪股骨内、外侧髁与滑车尺寸及软骨厚度,为可制作软骨缺损尺寸及深度提供参考.方法 测量对象为10头成熟雌性巴马小型猪,使用刻度尺分别沿股骨内、外侧髁及滑车宽处轴线测量其宽度;采用针入度测试方法测量股骨及滑车软骨厚度;MicroCT扫描股骨远端标本,通过SCANCO Medical软件分析获得股骨及滑车软骨下骨板厚度、骨密度、骨小梁厚度及骨体积分数,并三维重建骨小梁结构.结果 小型猪与人具有较为相似的软骨下骨板厚度及骨小梁厚度,成熟雌性巴马小型猪股骨内侧髁宽度为(16.4±1.2) mm,股骨外侧髁宽度为(15.11±0.95) mm,滑车内侧面宽度为(11.1±0.6) mm,滑车外侧面宽度为(9.0±0.6)mm,软骨厚度[股骨内侧髁:(1.5±0.2)mm,股骨外侧髁:(1.55±0.08) mm,滑车内侧面:(0.8±0.2) mm,滑车外侧面:(0.85±0.03)mm],软骨下骨板厚度[内侧髁:(207±95) μm,滑车:(95±36)μm],骨密度[内侧髁:(0.72±0.12) g/cm3,滑车:(0.77±0.15) g/cm3],骨体积分数[内侧髁:(46±7)%,滑车:(35±11)%],骨小梁厚度[内侧髁:(149±15) μm,滑车:(141±12) μm];并且通过三维重建骨小梁,发现小型猪与人在骨小梁结构及排列上具有良好的相似性.结论 成熟巴马小型猪具有较大的股骨内侧髁尺寸,可用于制作直径超过10 mm的较大软骨缺损;并且其在软骨厚度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可用于制作部分软骨、全层软骨或骨软骨缺损模型.

  • 复制性老化髓核细胞Hippo-Yes相关蛋白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

    作者:张聪;王锋;谢志阳;陈露;俞皓闽;吴小涛

    目的 探讨Hippo-Yes相关蛋白(YAP)信号通路在复制性老化髓核细胞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人源髓核细胞(NPCs)为研究对象,根据老化特性及慢病毒干扰载体不同进行分组,即A组:未老化第三代NPCs,B组:第十代老化NPCs,A和B两组根据转染不同的慢病毒载体shYAP或sh-Control再分两个亚组,分别是A sh-Control组,A shYAP组,B sh-Control组和B shYAP组.体外培养第三代NPCs,通过连续传代诱导建立复制性老化细胞模型(RS),细胞衰老SA-β-Gal染色检测分析老化与未老化NPCs生物学特性.慢病毒载体shYAP和sh-Control分别转染老化和未老化NPCs,检测Hippo-YAP信号通路干预情况及对下游靶基因CYR61的表达影响.后,SA-β-Gal染色检测分析各个亚组老化与未老化NPCs生物学特性和老化率.结果 B组SA-β-Gal染色显示NPCs蓝色团块数目高于A组(90.4%比15.6%,P<0.05);A组可见YAP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高于B组(0.77 ±0.12比0.31±0.04,0.52±0.06比0.12±0.05,P<0.05),免疫荧光显示YAP主要位于细胞核内(85%).B组细胞Hippo-YAP信号通路激活,YAP及其靶基因CYR61的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降低,且YAP分布由核内转移至胞质内,胞质YAP比例增加(56%).B组中两亚组细胞均显示出老化细胞特有的的外观表现,shYAP慢病毒载体转染老化NPCs后对其细胞老化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Hippo-YAP信号通路参与NPCs老化的发生发展,对维持细胞的生长、增殖发挥着重要作用.

  • 阿魏酸对骨肉瘤细胞增殖侵袭凋亡能力的影响

    作者:王克;廖光军;刘万军

    目的 探讨阿魏酸对于骨肉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骨肉瘤143B细胞株分为4组.不使用药物处理的细胞为对照组,使用50 μmoL/L浓度阿魏酸处理的细胞为低剂量组,采用100 μmol/L浓度阿魏酸处理的细胞为中剂量组,采用200 μmol/L浓度阿魏酸处理的细胞高剂量组.然后使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使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情况,使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4、6(CDK2、CDK4、CDK6)表达.后,通过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经过阿魏酸处理后的143B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存活率显著降低,细胞侵袭抑制率显著升高[对照组0%,低剂量组(23.14 ±2.85)%,中剂量组(50.26±3.73)%,高剂量组(72.15±4.58)%,P<0.05],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对照组(40.52±6.58)%,低剂量组(52.26±5.72)%,中剂量组(70.26±6.85)%,高剂量组(82.98±8.52)%,P<0.05],bcl-2、CDK2、CDK4、CDK6表达量显著降低而bax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并且这些变化与阿魏酸呈现浓度依赖关系.结论 阿魏酸可以通过促进细胞凋亡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并且这种作用与阿魏酸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关键词: 阿魏酸 骨肉瘤 凋亡
  • 慢病毒介导乳铁转运蛋白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作者:蔡朋杉;蔡腾;李晓彬;范磊;陈光;于博凡;刘涛

    目的 观察慢病毒介导乳铁转运蛋白(LF)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采用切除卵巢去势法建立骨质疏松模型组,观察组于骨折部位注射过表达LF的慢病毒,对照组于骨折部位注射等体积空载体慢病毒.注射8周后,取两组大鼠骨痂组织,采用Western blot分析两组大鼠LF、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Micro-CT测定两组大鼠骨折区域骨密度(BMD)、骨小梁体积(BV),组织体积(TV)、平均骨小梁厚度(Tb.Th)和平均骨小梁数目(TB.N);采用三点弯曲试验测定骨折部位生物力学参数.结果 与对照组LF、OPG和RANKL蛋白表达水平(0.69 ±0.16、0.30±0.12、0.88±0.20)比较,观察组大鼠骨折部位LF、OPG和RANKL蛋白水平(1.17±0.31、1.25±0.18、1.10±0.15)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5、2.183、3.018,P<0.01].观察组大鼠BMD、BV、TV、Tb.Th和Tb.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9、3.183、2.195、3.012、3.091,P<0.05).观察组大鼠骨折部位生物力学参数(大载荷、弹性载荷、刚度和大挠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1、2.985、3.911、2.198,P<0.01).结论 慢病毒介导LF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部位表达,可显著促进成骨细胞分化,促进骨生长和骨折愈合,改善骨质量.

中华实验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