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중화실험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030
  • 国内刊号: 42-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8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杨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新型腰椎侧路一体化钛板融合器的研制及生物力学测试

    作者:何磊;张伟;陈瑞强;冯丰;谢沛根;董健文;刘斌;戎利民

    目的 研制新型微创经腹膜后腰大肌腰椎侧路椎体间融合术(XLIF)一体化钛板融合器,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方法 收集18具新鲜小牛腰椎标本,随机分成3组,每组6具,包括A组:单纯植入XLIF融合器;B组:植入单纯XLIF融合器,辅以后路双侧椎弓根钉棒内固定;C组:XLIF一体化钛板融合固定.每具标本均按照完整状态、融合固定状态顺序进行三维运动方向测试.测量手术固定节段在屈伸、侧屈和旋转方向的活动范围(ROM).结果 各融合固定组与完整状态比较,手术节段活动度在各方向均显著降低.植入新型XLIF一体化钛板融合器,手术节段在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方向的活动度分别为(2.00±0.28)°、(1.31 ±0.69)°、(2.17 ±0.69)°和(2.91±1.12)°,减少至完整状态的63%、63%、45%和47%,与XLIF辅助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比较,除前屈(P =0.000)和后伸(P=0,026)方向外,两者在侧屈(P=0.229)及旋转(P =0.161)方向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型XLIF一体化钛板融合器在后伸、侧屈和旋转方向具有比现有单纯XLIF椎间融合器更好的力学稳定性,前屈活动度相当;而屈伸方向力学稳定性则逊于XLIF辅助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

  • Yes相关蛋白1调控U87MG胶质瘤细胞株的细胞周期

    作者:宫崧峰;王新军;王晓彬;文燕;丁建军;蒋太鹏;李维平;高永中

    目的 观察Hippo信号通路下游关键因子Yes相关蛋白1(YAP1)对胶质瘤细胞株U87MG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方法 使用YAP1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敲低U87MG胶质瘤细胞株YAP的表达,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鉴定U87MG胶质瘤细胞中YAP1是否已被敲低;采用RT-qPCR方法分别检测干扰24、48 h后YAP1、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c-My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Cyclin E和p73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3对siRNA寡核苷酸序列对YAP1都有干扰,第1对siRNA寡核苷酸序列对YAP1有较好的干扰效果,干扰效率可达90%以上,P=0.044;以1.0为参照,结果显示,YAP1 (0.213),Ki-67 (0.365),c-Myc (0.618),VEGF(0.534),Cyclin D1 (0.540),Cyclin E (0.494),p73(0.314)在24h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在48 h基因的转录水平明显提高;同时可以发现,随着YAP1 (0.810)干扰的恢复,Ki-67(1.051),c-Myc(1.498),VEGF(1.057),Cyclin D1(1.598),Cyelin E(0.897),p73(1.110)的活性明显增高,P =0.007.结论 YAP1调控胶质瘤细胞株U87MG细胞增殖周期,干扰YAP1蛋白后,能阻止细胞增殖于细胞任一周期.

  • 吡格列酮对代谢综合征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黏附能力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刘洪智;赵子牛;程兆云;范磊;杨俊朋;吕丽芳;马跃华;虎子颖;徐予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PIO)对代谢综合征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黏附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差速贴壁法联合的方法培养代谢综合征大鼠骨髓EPCs,并使用双荧光染色的方法进行鉴定.用细胞计数法对正常对照组(NC组)、代谢综合征组(MS组)、PIO组等3组大鼠骨髓EPC黏附能力进行比较.将体外培养7d的代谢综合征大鼠骨髓EPCs分5组:空白对照组、PIO干预组、PIO及PPARγ拮抗剂GW9662干预组、PIO及磷酸肌醇3激酶(PBK)/蛋白激酶B(Akt)通道阻滞剂Wortmannin干预组、PIO及ERK通道阻滞剂PD98059干预组;检测EPCs的黏附.结果 代谢综合征组较正常对照组贴壁EPCs数量明显减少[(21.13±2.77)个比(33.20±3.06)个,t=3.516,P=0.000];PIO组较代谢综合征组贴壁EPCs数量增多[(27.16±2.27)个比(21.13±2.77)个,t=2.917,P=0.007].PIO可明显改善体外培养的代谢综合征大鼠骨髓EPCs黏附[(35.50±3.56)个比(21.30±2.78)个,t=4.512,P=0.006],PPARγ拮抗剂GW9662和PI3K/Akt通道阻滞剂Wortmannin干预均可减弱PIO的促EPCs黏附作用[(22.50 ±3.16)个比(35.50±3.56)个,t=4.512,P=0.006;(23.t0±3.11)个比(35.50 ±3.56)个,t=4.011,P=0.008],而ERK通道阻滞剂PD98059不能减弱PIO的促EPCs黏附作用[(34.90±3.46)个比(35.50±3.56)个,t=0.355,P=0.211].结论 代谢综合征大鼠骨髓EPCs黏附能力减弱,PIO可促进代谢综合征大鼠骨髓EPCs的黏附,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

  • 不同骨密度防腐标本椎体成形术后生物力学及渗漏率的研究

    作者:刘士昭;齐向北;李鸿翥;王大鹏;马新喆

    目的 探讨骨密度对防腐标本椎体成形术后生物力学及骨水泥渗漏率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取防腐标本9具,年龄(65±3)岁,每个标本取T11 ~L3椎体.利用双能X线数字闪烁式二维全身骨密度仪(DEXA,OSTE0COREⅢ型)测量每个椎体的骨密度(BMD),根据BMD值筛选出30个椎体标本,按照单因素随机分为骨量较好组(A组)、骨量一般组(B组)、骨量较差组(C组).压缩制备成椎体骨折模型后行椎体成形术,术后行生物力学实验,CT扫描统计渗漏例数,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组椎体标本注入骨水泥后大垂直载荷和刚度分别为A组:(5 178.43 ±903.17)N、(427.01±171.85)N/mm;B组:(4630.49±504.542)N、(385.67±101.49) N/mm;C组:(3476.67±757.29)N、(302.76±70.95) N/mm.术后大垂直载荷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72,P =0.000),其中C组和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刚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376,P=0.112).3组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60%、50%、30%(A组6例、B组5例、C组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34).结论 防腐标本椎体成形术后,骨密度与椎体大垂直载荷及骨水泥渗漏率均呈正相关,对刚度恢复无明显影响.

  • 高浓度常压氧对缺血性脑水肿的影响

    作者:彭会珍;张振香;高峰;陈素艳;张伟宏;张红梅

    目的 探讨61%常压氧对缺血性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选用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吸氧组,每组分为再灌注后0.5、3.0、6.0、12.0和24.0 h 5个亚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1.003±0.003)相比,模型组(4.808±1.091)与吸氧组(4.268±1.032)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各时间点AQP4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P=0.000);与模型组相比,吸氧组再灌注3 h(P =0.011)、6 h(P =0.008)、12h(P=0.019)及24 h(P=0.014)时AQP4 mRNA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61%常压氧可能通过抑制AQP4 mRNA表达减轻缺血性脑水肿.

  • 灯盏花乙素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后自噬的影响

    作者:胡钊;罗云燕;李琳;蔡红雁;肖践明;孙毅;张桂敏;郭涛

    目的 观察灯盏花乙素(SCU)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株H9C2自噬及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复氧组(B组)、1 μmol/L SCU组(C组)、10μmol/L SCU组(D组)、30 μmol/L SCU组(E组)、100 μmol/L SCU组(F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3(LC3Ⅱ)/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oα(LC3 Ⅰ)的表达量,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的活力.结果 复氧组细胞的LC3Ⅱ/LC3 Ⅰ (6.623 30±0.482 3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000±0.000 0;F =50.214,P=0.002),各浓度SCU处理组LC3Ⅱ/LC3 Ⅰ明显低于复氧组,以30 μmol/L SCU组(2.150 00±0.303 48,P=0.012)及100 μmol/L SCU组(2.236 70 ±0.170 10,P=0.018)比值低;复氧组的细胞活力[(49.86±1.4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93.47±1.48)%;F =44.645,P=0.001],各浓度SCU处理组的细胞活力明显高于复氧组,其中以30 μmol/L SCU组细胞活力高[(78.98±1.59)%,P=0.001],而100μmol/L SCU组细胞活力低[(57.32±1.38)%,P =0.028].结论 缺氧2h后复氧12 h可以显著激活细胞自噬,并造成细胞HR损伤;SCU可以通过抑制细胞自噬而拮抗心肌HR损伤,并以30 μmol/L浓度效果佳.

  • 高迁移率族蛋白A1对肝癌细胞侵袭性的影响

    作者:金志良;邓涛;陶圣祥;易长虹

    目的 观察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沉默人高迁移率族蛋白A1(HMGA1)对肝癌细胞侵袭性的影响.方法 制备HMGA1小干扰RNA (siRNA)慢病毒载体,聚合酶链反应(PCR)筛选阳性克隆,基因测序鉴定;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后,Western blot检测其对细胞HMGA1基因表达的影响;噻唑蓝(MTT)实验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HMGA1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和克隆形成的影响;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HMGA1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侵袭性的影响.结果 PCR和基因测序证实,成功构建HMGAl siRNA的慢病毒载体;Western blot证实转染后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 HMGA1基因表达下调(P=0.018);MTT实验显示3组细胞生长抑制率为:阳性组(13.56±2.89)%、阴性组(0.00±2.28)%、空白对照组(0.00±1.85)%;克隆形成率分别为:阳性组(48.12±3.24)%、阴性组(75.25±6.23)%、空白对照组(73.45±4.32)%;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转染后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迁移力和侵袭力明显减低(P =0.021,P=0.014).结论 HMGA1 siRNA能特异性下调细胞HepG2中HMGA1的表达,降低了肝癌细胞的侵袭性..

  • 大黄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秦志平;法宪恩;余海彬

    目的 观察大黄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单盲随机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和大黄干预组,每组20只.采用左冠状动脉结扎法制备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各组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变化,比较各组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α)、C反应蛋白(CRP)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心肌梗死组与大黄干预组大鼠LVEDD[(0.84 ±0.13) mm(P =0.000)、(0.66 ±0.23) mm(P=0.009)]、心肌细胞凋亡率[(19.4±2.25)%(P=0.000)、(12.5±2.58)%(P=0.007)]与假手术组[(0.49 ±0.21) mm,(4.60±1.23)%]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肌梗死组及大黄干预组LVEF[(39.42±4.37)% (P=0.002)、(55.24±5.02)%(P=0.000)]、FS[(18.32±3.12)% (P=0.000)、(27.29±3.54)%(P=0.004)]与假手术组[(72.38±5.67)%、(43.25±4.16)%]比较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肌梗死组及大黄干预组TNF-α[(292.10±22.25) ng/L(P =0.000)、(226.15±16.35) ng/L(P=0.000)]、CRP[(2 152.68±152.05) μg/L(P=0.004)、1 769.41±123.49)μg/L(P =0.023)]及MDA[(13.23±1.08) mmol/L(P =0.006)、(10.42±0.97) mmol/L (P=0.021)]含量与假手术组[(156.35±19.63) ng/L、(1 056.29±123.41) μg/L、(7.12 ±0.57) mmol/L]比较明显增加,SOD含量[(90.48±8.13) U/ml(P =0.001)、(129.42±11.17) U/ml(P =0.012)]与假手术组[(153.31 ±13.05) U/ml]比较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大黄干预组与心肌梗死组比较,LVEF、FS升高,LVEDD及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血浆TNF-α、CRP及MDA含量降低,SOD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肌梗死后大鼠左心室扩大,心功能降低,心肌细胞凋亡增加,炎性因子含量升高,大鼠处于氧化应激状态;大黄干预后,大鼠左室内径减小,心功能提高,其机制可能与大黄减少心肌细胞凋亡,降低大鼠炎性因子水平及改善大鼠氧化应激状态有关.

  • 甲基强的松龙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及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华轶;陶圣祥;刘雷;李佐华;周益;邱建雄;巴正国;郑燮

    目的 观察甲基强的松龙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及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90只Wistar大鼠(动物许可证号:浙B2-20100136)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甲基强的松龙组各30只,正常对照组正常饲养,模型对照组以及甲基强的松龙组以给予MYU脊髓击打法以建立脊髓挫伤的动物模型,甲基强的松龙组在模型建立的同时接受甲基强的松龙(ZZR-MM0190,上海甄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干预.比较各组运动功能恢复及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中正常对照组未出现大鼠死亡,模型对照组出现6只大鼠死亡;甲基强的松龙组出现2只大鼠死亡,主要由于早期泌尿感染和尿潴留以及晚期出现压疮.术后0周,正常对照组为(19.29 ±2.06)分,其余组均为0分,手术后4~8周,模型对照组以及甲基强的松龙组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模型对照组4周=51.230,t甲基强的松龙组4周=34.581,t模型对照组8周=42.509,t甲基强的松龙组s周=20.192,P =0.000);甲基强的松龙组BBB评分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周=33.875,ts周=25.864,P=0.000).治疗后,模型对照组以及甲基强的松龙组腹角以及背角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阳性细胞数(t模型对照组前角=8.169,t甲基强的松龙组前角=19.397,t模型对照组后角=5.456,t甲基强的松龙组后角=8.583,P=0.000)和吸光度值(t模型对照组前角=4.693,t甲基强的松龙组前角=10.769,t模型对照组后角=4.457,t甲基强的松龙组后角=9.870,P=0.000)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甲基强的松龙组腹角以及背角BDNF阳性细胞数(t前角=13.962,t后角=5.323,P=0.000),吸光度值(t前角=7.120,t后角=6.794,P=0.000)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结论 甲基强的松龙能够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改善临床症状,可能与上调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有关.

  • 同源盒基因/骨形态发生蛋白-4信号在小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中的表达

    作者:周良;侯广军;耿宪杰;张现伟;田亮

    目的 探讨同源盒基因(Hox)/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信号在小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中的表达.方法 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音猬因子(Shh)、BMP-4和Hox在小儿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中的表达水平.用乙烯硫脲诱导孕鼠胎仔产生先天性肛门畸形鼠胚.免疫组织化学和RT-qPCR检测受孕后第12、13、14、15、16天胎仔直肠末端Shh、BMP-4和Hox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受孕第16天胎仔直肠末端Shh、BMP-4和Hox水平.结果 对照组中Shh、BMP-4和Hox水平约为小儿先天性肛门直肠高位畸形组织中2倍;低位畸形组织中Shh、BMP-4和Hox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发现,对照组和乙烯硫脲组中Shh、BMP-4和Hox在13d平均吸光度值达到高峰,在14、15、16 d出现明显下降;对照组和乙烯硫脲组Shh 13 d时平均吸光度值依次为:0.405±0.014、0.284±0.024,BMP-4 13d时平均吸光度值依次为:0.287 ±0.023、0.214 ±0.012,Hox 13 d时平均吸光度值依次为:0.395 ±0.029、0.199±0.015,Shh、BMP-4和Hox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和乙烯硫脲组中BMP-4 mRNA水平在13d有所增高,从14d开始出现明显下降.对照组和乙烯硫脲组中Shh、Hox mRNA水平在12、13、14 d表达较高,而15d表达水平明显下降,16d有微弱回升.乙烯硫脲组中Shh、BMP-4和Hox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hh从1.314±0.024下降至1.035±0.018,BMP-4从1.412±0.034下降至0.854±0.028,Hox从1.052 ±0.014下降至0.632 ±0.041.结论 Hox/BMP-4信号在小儿先天性肛门直肠高位畸形中低表达,乙烯硫脲可以干扰胚胎发育过程中Hox/BMP-4信号表达.

  • 溶瘤腺病毒ZD55-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对裸鼠前列腺癌DU145细胞移植瘤的治疗作用

    作者:孙方浩;王尚;魏晋;刘星;陈伟;张义静;毛立军

    目的 观察携带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SATB1)基因短发卡RNA (shRNA)的溶瘤腺病毒ZD55-SATB1对裸鼠前列腺癌DU145细胞移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构建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裸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分别用ZD55-SATB1、ZD55-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Ad-SATB1、磷酸盐缓冲液(PBS)进行瘤内注射治疗,每次病毒100μ1(5×108 pfu),隔天1次,共3次.每周测量肿瘤体积,绘制肿瘤时间-体积生长曲线,治疗第49天将裸鼠全部处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ATB1基因表达水平,取肺脏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肿瘤转移.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细胞的凋亡.结果 成功构建前列腺癌DU145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ZD55-SATB1组肿瘤体积为(295.3 ±51.9) mm3,与ZD55-EGFP组(525.6±89.3) mm3 (P=0.017)、Ad-SATB1组(582.3 ±97.0) mm3 (P=0.010)和PBS组(777.1±139.8)mm3 (P =0.0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组织HE染色显示:PBS组全部出现肺转移,ZD55-EGFP组2只出现转移,而ZD55-SATB1和Ad-SATB1组则无转移.TUNEL显示:ZD55-SATB1组凋亡率为(87.3±4.8)%,ZD55-EGFP组为(51.2±3.4)%(P=0.013),Ad-SATB1组为(41.3±3.2)%(P=0.010),PBS组为(20.1±1.9)%(P=0.009),ZD55-SATB1组凋亡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SATB1在ZD55-SATB1、ZD55-EGFP、Ad-SATB1和PBS组吸光度值分别为13.8±1.2、81.1±7.3(P=0.010),26.9±2.4(P =0.025)和88.3 ±7.8(P =0.009),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ZD55-SATB1可有效抑制人前列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和转移、促进其凋亡.

  • 微小分子核糖核酸-449a调控CXC族趋化因子5抑制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作者:王谦;黄长山;余伟;丁月超;马超;黄涛

    目的 探讨微小分子核糖核酸(miRNA,miR)-449a在肝癌中的表达和对肝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收集18例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组织和4种人肝癌细胞株、人正常肝细胞中miR-449a表达;将人肝癌细胞株转染miR-449a类似物(mimic)和阴性对照(NC)质粒,RT-PCR检测转染后miR-449a表达量;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转染后两组细胞的侵袭和迁移细胞数,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XC族趋化因子5(CXCL5)蛋白表达.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肝癌组织中miR-449a表达量显著降低(0.957±0.165比0.462±0.221,t =4.137,P=0.021),与正常肝细胞比较,4种人肝癌细胞株中miR-449a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9、0.008、0.005、0.020);选择miR-449a表达量中间的两种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和HepG2,采用miR-449a mimic转染后miR-449a表达量显著升高(BEL-7402:6.873±1.293、HepG2:7.246±1.320、NC:1.000,P=0.012、0.017),且肝癌细胞的迁移(BEL-7402比NC:21.57±13.32比79.84±11.68,HepG2比NC:45.32±12.65比92.21±15.43,t=24.331、21.109,P=0.011、0.019)和侵袭细胞数显著降低(BEL-7402比NC:10.25±3.21比26.63±6.48,HepG2比NC:23.44±10.08比65.65±12.26,t=11.039、12.224),与N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0、0.008);过表达miR-449a后两种肝癌细胞中CXCL5蛋白表达显著降低(BEL-7402比NC:0.367±0.083比0.965±0.110,HepG2比NC:0.163±0.043比0.949±0.141,t=20.176、25.158),与N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16).结论 miR-449a在肝癌中低表达,可能作为抑癌基因通过靶向调控CXCL5影响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 微小RNA-28-3p对骨巨细胞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苗润生;蔡林;勘武生;唐欢;李鹏;李鲲;丁凡;刘伟军;赵志刚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NA,miR)-28-3p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对骨巨细胞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收取20例肿瘤标本及瘤旁正常组织,利用Taqman荧光探针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肿瘤组织及瘤旁正常组织中miR-28-3p的表达.以原代培养的骨巨细胞瘤基质细胞(GCTSC)为靶细胞转染miR-28-3p的仿生剂和抑制剂,通过镜下观察和噻唑蓝(MTT)实验检测miR-28-3p对GCTSC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 Real-time PCR检测骨巨细胞瘤中miR-28-3p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瘤旁正常组织(0.98 ±0.11比3.27±0.65,P=0.003);荧光原位杂交显示肿瘤组织内荧光值明显低于瘤旁组织.GCTSC转染miR-28agomir后,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0.63 ±0.12比1.02 ±0.15,P=0.024);而转染miR-28 antagomir后,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1.73±0.14比0.97±0.14,P=0.002).结论 miR-28-3p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量显著降低,在骨巨细胞瘤中起抑癌作用.

  • B细胞淋巴因子9基因在人乳腺癌细胞株的表达

    作者:邵茜;刘爽;刘亮;安杰;张文;刘伟;刘艳丽;张巨波

    目的 观察B细胞淋巴因子9基因(BCL9)在不同人乳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方法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MCF-7和MDA-MB-453中BCL9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计算增殖指数,比较不同细胞株之间增殖能力.结果 Real-time PCR检测细胞株BCL9的mRNA表达在MDA-MB-231 (0.016 ±0.004)中表达量高,MCF-7(0.008±0.002)次之,MDA-MB-453(0.004±0.002)表达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A-MB-231与MCF-7比较,P=0.000;MDA-MB-231与MDA-MB-453比较,P=0.000;MCF-7与MDA-MB-453比较,P=0.021).BCL9蛋白在细胞间表达量为MDA-MB-231 (0.629 ±0.101)> MCF-7 (0.204±0.990)>MDA-MB-453 (0.397 ±0.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A-MB-231与MCF-7比较,P=0.012;MDA-MB-231与MDA-MB-453比较,P=0.000;MCF-7与MDA-MB-453比较,P=0.030).流式细胞术增殖指数显示MDA-MB-231 (0.483±0.010)细胞高于MDA-MB-453 (0.358±0.032;P=0.009)和MCF-7 (0.397 ±0.061;P =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BCL9基因的表达与BCL9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BCL9基因与细胞增殖指数呈正相关.结论 BCL9在人乳腺癌不同细胞株间表达水平不同,而对于三阴性乳腺癌的典型代表MDA-MB-231细胞株细胞增殖能力比较强,BCL9的表达水平也较高,两者呈正相关.

  • 微小RNA-329通过调控E2F1对人骨肉瘤U-2OS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作者:李成;梅英武;吴留源;关红亚;谷晨熙;李月白;王义生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NA,miR)-329通过调控E2F1对人骨肉瘤U-20S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骨肉瘤细胞株U-20S和人成骨细胞hFOB1.19.入骨肉瘤细胞株U-20S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Blank):细胞仅转染入试剂脂质体;阴性对照组(NC):细胞转染无关序列;miR-329组:细胞转染miR-329.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人骨肉瘤U-20S细胞和人成骨细胞hFOB1.19中miR-329和E2F1 mRNA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3组人骨肉瘤U-20S细胞在48、72、96 h的增殖水平.转染48 h后收集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3组人骨肉瘤U-20S细胞中E2F1和核心结合蛋白因子2(Runx2)、骨桥蛋白(OPN)、维甲酸α受体(RARα)蛋白的表达.结果 miR-329和E2F1 mRNA在人骨肉瘤U-20S细胞、人成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736 ±0.013、1.215±0.026和1.329±0.015、0.894±0.017,人骨肉瘤细胞中miR-329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人成骨细胞(P=0.008),E2F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人成骨细胞(P =0.003).细胞转染后,Blank组、NC组和miR-329组在48、72、96 h细胞增殖水平分别为2.635±0.214、2.584±0.107和1.319±0.135,2.912±0.152、2.826±0.165和1.136±0.214,3.109±0.143、3.095±0.129和1.153 ±0.172,miR-329组人骨肉瘤细胞的增殖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且随时间延长其抑制人骨肉瘤细胞增殖的作用逐渐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4.351,P=0.036;F时间=2.366,P=0.043).miR-329组E2F1的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Runx2、OPN、RARα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9.037,P=0.025;F组内=7.779,P=0.028).结论 miR-329能够通过下调E2F1表达抑制人骨肉瘤U-2OS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成骨分化.

  • SPRY4-IT1通过激活锌指蛋白703基因表达增强肺癌细胞增殖能力

    作者:胡宝利;王作培;张锋;张海峰;王晓龙;韦海涛;周勇安

    目的 观察长链非编码RNA SPRY4-IT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调控细胞增殖的分子生物学功能.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32例NSCLC患者癌组织和远癌正常肺组织中SPRY4-IT1的相对表达量;肺癌A549细胞株内转染针对SPRY4-IT1序列的小干扰RNA(si-SPRY4-IT1)和无关序列(si-nc),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计数两组细胞增殖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采用结晶紫染色实验观察细胞克隆形成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si-SPRY4-IT1后A549细胞中锌指蛋白703(ZNF703)蛋白表达.结果 SPRY4-IT1在NSCL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24 ±2.01和1.12±0.78,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t=5.560,P=0.001);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转染si-SPRY4-IT1后,细胞中SPRY4-IT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CCK-8实验显示,转染si-SPRY4-IT1的A549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01);结晶紫染色显示,转染si-SPRY4-IT1的A549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显著降低(P=0.001);转染si-SPRY4-IT1和si-nc的A549肺癌细胞中ZNF703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1 ±0.07和0.96±0.08,si-SPRY4-IT1细胞显著低于si-nc细胞(P=0.001);ZNF703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8 ±0.02和0.12 ±0.03,si-SPRY4-IT1细胞显著低于si-nc细胞(P =0.001).结论 长链非编码RNA SPRY4-IT1在NSCLC中高表达,并可通过增强ZNF703表达促进肺癌细胞的增殖.

  •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营养剥夺诱导肝癌细胞侵袭中的作用

    作者:刘晓丽;刘小卫;刘仁胜;沈一松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在营养剥夺引起的肝癌细胞侵袭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Hanks平衡盐缓冲液对处于对数生长期肝癌细胞株HepG2和BEL7402细胞进行营养剥夺培养8h,应用Transewell侵袭实验及Western blot检测,营养剥夺对肝癌细胞侵袭力及HIF表达的影响.同时构建针对HIF的小干扰RNA (siRNA),细胞转染48 h后观察营养剥夺在HIF沉默后对肝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结果 Hanks平衡盐缓冲液能显著诱导HepG2和BEL7402肝癌细胞表达HIF,明显增加其侵袭性(57 600±2 525)个比(12 500±875)个;t=1.993,P=0.032;(61 750±3 150)个比(11 500±1 200)个;t=2.076,P=0.028].转染HIF-siRNA,可明显抑制营养剥夺培养诱导的肝癌细胞HIF表达,显著减少营养剥夺诱导的肝癌细胞侵袭数[(15 620±900)个比(60 125±3 750)个;t=2.083,P=0.027;(10325±850)个比(59000±2900)个;t=1.998,P=0.031].结论 营养剥夺通过诱导肝癌细胞表达HIF而促进其侵袭.

  • CXC趋化因子受体7在胆管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兵;王文斌;王天阳;王子伟;吕海涛

    目的 探讨CXC趋化因子受体7(CXCR7)在人胆管癌细胞株及胆管癌组织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人胆管癌RBE细胞株中CXCR7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XCR7在70例胆管癌组织和15例非肿瘤胆道上皮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胆管癌RBE细胞株中能够检测到CXCR7的表达值为(0.28±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胆管癌组织中存在CXCR7蛋白表达.70例胆管癌、15例非肿瘤胆道上皮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3%和0.CXCR7蛋白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非肿瘤胆道上皮组织(x2 =41.332,P=0.000).胆管癌组织中CXCR7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x2=5.132,P=0.023;x2=8.451,P=0.004).生存分析结果表明,CXCR7高表达患者生存期短于低表达患者(x2=9.060,P=0.003).结论 CXCR7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Pfannensteil小切口在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中的价值

    作者:任选义;张雪培;江海波;陶金

    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LRN)不论经腹腔亦或腹膜后入路,均需扩大切口取出整块肾脏及肿瘤.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们对303例肾肿瘤采用腹腔入路LRN并经Pfannensteil 小切口取出标本,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303例,其中男212例,女91例.年龄(54.5±6.7)岁,体重指数(24.1±3.2)kg/m2.临床症状包括患侧腰痛32例,腰部酸胀不适18例,肉眼血尿15例,无明显症状体检发现238例.术前彩超、CT和/或MRI检查诊断为左侧肾肿瘤150例,右侧153例,其中单侧多发肾肿瘤6例,瘤体大径(8.8±2.4) cm;肿瘤主体位于肾上极127例,下极84例,中部92例,其中46例为中央型或肾门肿瘤.肾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ECT)动态扫描、静脉肾盂造影和64排CT增强扫描均提示对侧肾功能在正常范围.

    关键词:
  • 2型糖尿病大鼠胃旁路术后胰岛β细胞形态学变化

    作者:徐键;吴惧;程楠;尹敏;尹家俊

    胃旁路术(GBP)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是确切的,但其确切的机制尚未清楚.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的功能缺陷,而β细胞数量的减少是导致胰岛功能紊乱的首要原因.我们通过观察GBP对GK大鼠胰岛β细胞增生和凋亡的调控,探讨GBP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一、材料与方法20只8周龄雄性GK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假手术组,另8周龄雄性SD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术前及术后4周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水平.术后4周处死大鼠,取胰腺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分别于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

    关键词:
  • 肺癌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析

    作者:李然;黄秀玲

    目前对于高龄、TNM分期偏晚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日趋增多.但此类患者多伴有其他基础病,叠加麻醉、疼痛、呼吸及活动受限,术后易并发呼吸功能不全,需行呼吸机辅助治疗,可能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1].一旦发生VAP,将造成患者脱机困难、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费用的增加,甚至危及生命[2].VAP发生率高达43.1%,严重影响了患者预后[3].本研究旨在观察肺癌术后VAP的高危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探讨减少VAP发生的措施.

    关键词:
  • 基底样乳腺癌中微小RNA-205靶向调控Krüppel样因子12及对侵袭的影响

    作者:官兵;李青;李晓红;周晓军

    乳腺癌分为5种分子亚型,基底样乳腺癌(BLBC)更具侵袭性.微小RNA(miRNA,miR)负性调控靶基因,参与分化、增生和凋亡[1].本研究旨在探讨BLBC中miR-205及靶基因Krüppel样因子12(KLF12)和生物学功能.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收集乳腺癌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80℃冰箱冻存;MDA-MB-468和MCF-10A购自上海中国科学院细胞库.L-15、DMEM/F12、模拟物/抑制剂(miR-205 mimics/inhibitor)、模拟物正常对照/抑制剂正常对照(mimics NC/inhibitor NC);脂质体2000(LipofectamineTM 2000)、细胞小室(Transwell)、基底膜基质(Basement Membrane matrix)、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锁反应(RT-qPCR)检测试剂盒、双荧光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Xho Ⅰ内切酶(Xho Ⅰ)、Not1内切酶(Not1)、PsiCHECK-2质粒(PsiCHECK-2 Vector).

    关键词: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钙黏蛋白表达的意义

    作者:杨亮;王红丽;朱丽萍;王斌;吴涛;赵倩;地力夏提·金斯汗;杜露;王波

    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肿瘤转移过程发挥了一定作用.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分析其表达的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450例石蜡标本.2.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cadhern表达.3.统计学方法: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 氨甲环酸的关节腔灌注对膝关节置换术的影响

    作者:杨玉宝;李海涛;高忠礼;阚金庆

    为了明确术后关节内出血、引流量与输血量的影响,我们通过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关节内周围组织运用鸡尾酒封闭治疗的同时,并运用氨甲环酸(瑞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992)辅助关节腔灌注法来观察单纯应用鸡尾酒封闭对照组与合并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实验组的24 h引流量、手术前与后3d红细胞、血红蛋白差值的比值、输血率变化及影响.

    关键词:
  • 鬼臼毒素纳米制剂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耿焕;沈和平;金成胜;黄嬛;蒋小红;褚正民;沈建国

    我们实验室前期已制备了鬼臼毒素纳米制剂(CSO-SA/PPT),本研究旨在观察其体外抗胶质瘤效果.一、材料与方法1.CSO-SA/PPT的制备[1].2.细胞培养:取人胶质瘤U251细胞在杜尔伯科改良伊格尔(DMEM)培养基中连续培养,传代.3.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U251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PPT和CSO-SA/PPT,培养24、48、72 h,然后加MTT溶液,酶标仪测定570 nm处吸光度(A)值.4.流式细胞仪检测U251细胞周期变化及凋亡:将各组U251细胞加入碘化丙锭染液与RNaseA,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析细胞凋亡率.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U251细胞的Ki-67:取各组U251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中Ki-67.

    关键词:
  •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患儿心肌损伤的影响

    作者:李慧蕴;杨志远;谢周良;林洪启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PB)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患儿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CPB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的患儿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40例:乌司他丁组(U组)患儿于CPB前30 min静脉输注乌司他丁2万U/kg,对照组(C组)患儿于相同时间点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10 min(T1)、复温至36℃(T2)、CPB停机后1h (T3)、术毕(T4)及术后24 h (T5)时抽取桡动脉以测定患儿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 (cTnT)浓度.分别于打开心包时及主动脉开放后1h时取右心耳组织,光镜下检测心肌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电镜下检测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肌组织核因子-κB(NF-κB)及Toll样受体4(TLR4)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NF-κB及TLR4蛋白表达.结果 与C组[(0.338 ±0.043)、(0.388 ±0.064)、(0.446±0.078)、(0.342±0.064)ng/ml]比较,U组患儿T2~T5时血浆cTnT浓度[(0.193 ±0.039)、(0.255±0.058)、(0.318 ±0.055)、(0.233±0.047) ng/ml]均降低(t=15.800,P=0.000;t=9.739,P=0.000;t=8.482,P=0.000;t=8.682,P=0.000).U组患儿主动脉开放后1h时心肌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损伤均较C组减轻.与C组(0.82 ±0.23、0.77±0.18;0.67 ±0.15、0.75 ±0.16)比较,U组患儿主动脉开放后1h时的心肌组织NF-κB及TLR4 mRNA及蛋白表达(0.57 ±0.17、0.56±0.13;0.45±0.10、0.55 ±0.13)均降低(t=5.528,P=0.000;t=5.982,P=0.000;=7.718,P=0.000;t=6.136,P =0.000).结论 乌司他丁可减轻CPB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患儿的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NF-KB及TLR4的表达有关.

  • 术前超声造影检查结合粗针穿刺活检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评估的临床意义

    作者:沈恩超;栗翠英;王聪;徐兆强;张浩;凌立君;王水;赵志泓

    目的 术前采用常规超声、超声造影检查结合B超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分析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探讨其对腋窝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价值及意义.方法 收集98例乳腺癌患者,术前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并对检查有异常的41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腋窝淋巴结粗针穿刺活检.所有患者均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或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将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并将粗针穿刺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全部病例中术后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37例,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评估腋窝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6.49%、63.93%、72.45%及81.08%、91.80%、87.76%.两者的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8),而特异性与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7).此外,超声引导下腋窝淋巴结粗针穿刺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6.67%、100%、90.24%.结论 术前腋窝超声造影检查结合粗针穿刺活检,可提高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的评估,并指导腋窝手术方式.

  • 协同刺激分子B7-H6在脑胶质瘤组织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

    作者:蒋天伟;吴伟;张华升;张翔圣;张顶顶;王强;黄磊;王冶;杭春华

    目的 探讨协同刺激分子B7-H6在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相关性,观察其在脑胶质瘤细胞株U87中表达下调对肿瘤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B7-H6表达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通过RNA干扰技术,观察下调B7-H6表达对胶质瘤细胞株U87的增殖、迁移、侵袭和细胞周期等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结果 B7-H6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且与病理类型(Z/x2=23.935,P=0.000)、WHO分级(Z/x2=3.008,P=0.003)以及组织类型(Z/x2=13.908,P=0.001)显著相关;通过使用RNA干扰技术成功构建B7-H6下调表达细胞株U87-B7-H6-siRNA以及转染对照组U87-NC,CCK-8细胞增殖实验显示在72 h,U87-B7-H6-siRNA组细胞增殖水平明显低于U87-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划痕试验结果表明,24h后U87-B7-H6-siRNA组的划痕愈合速度低于U87-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4).Transwell侵袭实验表明,U87-B7-H6-siRNA组与U87-NC组比较,24 h后侵入的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细胞周期分析结果表明,下调B7-H6表达后,G1期细胞比例增多,G2/M期细胞比例减少,细胞周期出现阻滞.结论 B7-H6表达与脑胶质瘤患者肿瘤恶性程度有关,且在神经胶质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 ATP13A2基因Ala746Thr和Thr12Met位点与家族性帕金森病的关系

    作者:李沛珊;姚亚妮;罗琴;夏欢;杨新玲

    目的 探讨ATP13A2基因(PARK9) Ala746Thr和Thr12Met位点突变与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维族)和汉族家族性帕金森病(PD)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采集来自4个互相之间无血缘关系的家庭中的16例家族性PD患者、220例散发性PD患者,及240例年龄、性别、名族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液,提取DNA,通过扩增-聚合酶链反应(PCR)、琼脂糖凝胶电泳、直接测序法鉴定ATP13A2基因Ala746Thr和Thrl2Met位点的突变特点.结果 新疆地区维族11例家族性PD病例组、汉族5例家族性PD病例组、220例散发性PD组及240例对照组ATP13A2基因经检测后,发现Ala746Thr位点均为GG型,未检出GA型或AA型突变;Thr1 2Met位点均为CC型,未检出CT型或TT型突变,其突变频率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1.000);ATP13A2基因Ala746Thr和Thr1 2Met位点突变在族别、性别中的分布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1.000).结论 ATP13A2基因Ala746Thr和Thr12Met位点突变可能与新疆地区维族及汉族家族性PD患者、散发性PD患者发病无相关性.

  • 弯角椎体成形装置对单侧椎弓根穿刺角度及骨水泥分布的影响

    作者:寇红伟;周权发;刘宏建;尚国伟;吴志彬;王俊魁;马宏道;皮国富;李鹏

    目的 应用弯角椎体成形装置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并与传统的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比较,观察弯角椎体成形装置对术中穿刺角度及骨折椎体内骨水泥分布的影响.方法 114例单椎体OVCFs患者,其中54例应用弯角穿刺PVP,60例应用单侧穿刺PVP,术后3d对手术椎体行CT扫描,测量术中穿刺角度和统计骨水泥分布.结果 弯角PVP组中51节椎体骨水泥呈中心分布,单侧穿刺PVP组46节椎体骨水泥呈中心分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在所有骨水泥中心分布的椎体中,T10~T12弯角PVP的穿刺角度为(11.39 ±2.12)°,单侧PVP的穿刺角度为(14.16 ±2.61)°;L1~ L2弯角PVP的穿刺角度为(12.01±1.85)°,单侧PVP的穿刺角度为(15.92±2.04)°;L3 ~L5弯角PVP的穿刺角度为(14.59±2.51)°,单侧PVP的穿刺角度(19.45±1.73)°,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4;P =0.000;P =0.000).结论 应用弯角椎体成形装置治疗OVCFs,与传统的单侧椎弓人路PVP比较,在可以保证骨水泥双侧强化的前提下,减少术中穿刺的内倾角度,降低了术中穿破椎弓根内壁、损伤神经的风险.

  • 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后凸畸形

    作者:吕工一;张晓林;苗军

    目的 探讨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 选取天津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后凸畸形患者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脊椎楔形截骨术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测量并比较两种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畸形纠正程度,并观察并发症发生.结果 观察组胸椎后凸角由术前(37.4±10.0)°分别在术后2周、3个月矫正到(1.8±0.5)°、(1.9±0.9)°,腰椎前凸角由术前(-13.7±17.3)°分别在术后2周、3个月矫正到(27.0±7.2)°、(27.3±6.8)°、矢状面平衡由术前(35.8±10.6)°分别在术后2周、3个月矫正到(12.7±4.2)°、(12.9±4.4)°、颌眉角由术前(63.5±11.1)°分别在术后2周、3个月矫正到(12.8±3.1)°、(12.6±3.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77).而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5);观察组在末次随访时植骨融合率100.0%,高于对照组的83.4% (P =0.007),脊柱功能评分观察组也高于对照组(P=0.041).结论 脊椎去松质骨化截骨术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可有效恢复脊柱高度,防止矫形过度或丢失,提高植骨融合率.

  • 神经内窥镜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作者:时敬国;常鹏飞;李明;鲁质成;王长坤;綦斌

    目的 探讨神经内窥镜与开颅血肿清除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差异.方法 分析70例血肿量在30 ~ 40 ml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例,随机分为内镜组30例和开颅组40例.比较内镜组和开颅组患者在头皮切口、骨窗大小、皮层切口、失血量、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颅内感染率、死亡率及Barthel指数的差异.结果 内镜组与开颅组头皮切口长度分别为(5.40±0.97)、(24.50±3.88) 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10,P=0.000).内镜组与开颅组骨窗大小分别为(12.5±2.2)、(63.3±12.3)c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20,P=0.000).内镜组与开颅组皮层切口分别为(1.05±0.45)、(2.40±0.52) 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85,P=0.000).内镜组与开颅组失血量分别为(80.0±18.3)、(339.0±90.3)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50,P=0.000).内镜组与开颅组手术时间分别为(0.96±0.31)、(4.35±0.57)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40,P=0.001).内镜组与开颅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分别为(81.00±7.93)%、(92.40±6.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6.777,P=0.138).内镜组及开颅组再出血率分别为7.5%、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18,P=1.000).内镜组及开颅组死亡率分别为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88,P=1.000).内镜组及开颅组感染率分别10%、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1.350,P=0.723).内镜组及开颅组Barthel指数分别为75.34±20.51、55.30±10.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0,P=0.000).结论 对于出血量在30 ~40ml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内镜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预后良好,但血肿清除率较开颅手术低.

  • 紧密连接蛋白闭锁蛋白在大肠癌及大肠腺瘤组织的表达

    作者:马志杰;朱志坚;樊丽伟;张东姣;曹伟;刘艺;王爱民

    目的 检测紧密连接蛋白闭锁蛋白(Occludin)在正常大肠黏膜、不同病理分型的大肠腺瘤和不同分期的大肠癌组织的表达,探讨其在大肠癌变过程中不同阶段表达的意义.方法 收集内镜下切除的不同病理分型的大肠腺瘤共80例,其中包括管状腺瘤30例,管状绒毛状腺瘤30例,绒毛状腺瘤20例;以及普通外科手术切除的大肠癌组织60例和癌旁正常组织4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Occludin蛋白的表达.结果 Occludin在正常大肠黏膜组、大肠腺瘤组、大肠癌组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0%、88.7%、71.7%.并且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在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中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86.7%、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1).结论 Occludin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降低,其表达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

  • 联合检测血清X型胶原α1链和ⅡA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在骨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马金赛;任姜栋;张晓岗

    目的 评价联合检测血清X型胶原α1链(COL10A1)和血清ⅡA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ⅡANP)在骨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所收集89例膝骨关节炎(KOA)患者均为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门诊就诊和住院患者,采集清晨空腹血5ml,依据影像学Kellgren-Lawrence (K-L)分级评分系统进行病情严重程度分级,Ⅰ级20例,Ⅱ级25例,Ⅲ级23例,Ⅳ级21例,正常对照组23例,所有血清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COL10A1和PⅡANP浓度.结果 人血清COL10A1水平在KOA组[(1.30±0.65) 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46±0.15)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血清PⅡANP水平[(23.88±4.68) ng,/ml]明显高于KOA组[(13.22 ±4.74)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血清COL10A1在KOA-Ⅱ级组[(1.84±0.44) ng/ml]和Ⅲ级组水平[(1.68±0.47) ng/ml]高,与正常对照组[(0.46±0.15) n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血清PⅡANP水平在KOA各亚组随着K-L分级等级依次降低,Ⅰ级组[(19.37 ±3.01) ng/ml]>Ⅱ级组[(13.14±2.68) ng/ml]>Ⅲ级组[(11.41 ±3.32) ng/ml]>Ⅳ级组[(9.44±3.58) ng/ml],且与正常对照组[(23.88 ±4.68) n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0、0.000、0.000).结论 骨关节炎患者血清COL10A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而PⅡAN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低,因此联合检测血清生物学标志物COL10A1和PⅡANP有望成为KOA早期诊断的一种有效方法.

  • H-钙黏蛋白在结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立达;白军伟;白阳秋;杨玉秀

    目的 探讨H-钙黏蛋白表达与结肠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肠癌临床样本中H-钙黏蛋白的表达,x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的差异;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对生存分析进行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H-钙黏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均降低;H-钙黏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位置等因素之间无明显相关,与肿瘤TNM分期(P=0.003),肿瘤分化程度(P =0.000),淋巴转移(P =0.013)显著相关.Cox分析显示肿瘤TNM分期[风险比(HR)=3.624,95%可信区间(CI):1.875 ~9.227,P=0.009]、肿瘤分化程度(HR:1.677,95% CI:0.855~3.964,P=0.031)、淋巴转移(HR:6.680,95%CI:3.336~12.028,P=0.003)和H-钙黏蛋白表达(HR:2.927,95% CI:0.998 ~8.499,P=0.012)是结肠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与H-钙黏蛋白表达水平相对较高的患者比较,H-钙黏蛋白表达相对较低的患者预后生存较差(P=0.000).结论 H-钙黏蛋白是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血栓弹力图辅助评估膝关节置换术后抗凝药物疗效比较

    作者:刘珂;刘晓潭;侯毅;刘云可;陈骁;郑稼

    目的 通过血栓弹力图(TEG)比较阿哌沙班和低分子肝素两种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预防血栓的药物效果.方法 选取114例行单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分为阿哌沙班治疗组和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各57例),随机双盲分组,通过术前、术后24h、术后3d、术后7d,4个时间点TEG的检测,对比其术后TEG的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α)、大振幅(MA)、裂解指数(Ly30)、凝血指数(CI)值,分析两组药物对于TKA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 阿哌沙班组的R值、K值和α角在术后3个时间点均高于低分子肝素组,且R值(术后24 h P=0.032,术后3 dP=0.019,术后7d P=0.013)、K值(术后24 h P=O.017,术后3dP=0.028,术后7 dP=0.03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MA值术后24h、3、7d时均较术前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24h、3 d LY30较术前减少,术后7d较术前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CI值在术后3个时间点检测均在正常范围,术后24h、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d阿哌沙班组高于低分子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4).结论 阿哌沙班和低分子肝素在TKA术后的血栓预防均安全有效,阿哌沙班抗凝效果更强.

  • 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撤机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绪言;罗琴;李海超;唐乐;孙兵

    目的 评价经鼻高流量氧疗(NHF)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撤机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不耐受不耐受无创正压通气(NIPPV)的AECOPD撤机患者临床资料.比较NHF治疗成功组和失败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NHF治疗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2、12、24、48、72 h后的血气分析变化及临床转归.结果 (1)11例不耐受NIPPV的AECOPD撤机患者,男8例、女3例,年龄48~81岁,中位年龄68岁;NHF治疗平均时间为159.2 h;气管天数(8.2±4.7)d;住ICU时间平均(18.9±8.3)d,住院时间平均(26.8±19.8)d.(2)2例治疗失败:1例拒绝NHF改为普通氧疗,另1例出现呼吸肌肉疲劳、高碳酸血症加重,再次气管插管;NHF治疗成功率81.8% (9/11).失败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19.O±2.8)分]高于成功组[(14.8±5.1)分];失败组RR[(21.0±2.8)次/min]高于成功组[(19.9±2.5)次/min];成功组PO2水平、氧合指数、PCO2水平分别为(77.6±8.5)、(255.6±60.6)、(54.3±9.8)mmHg(1 mmHg=0.133 kPa),均高于失败组(63.0±7.1)、(217.5±34.6)、(50.5±4.9)mmHg;气管插管天数失败组[(10.00±1.40)d]高于成功组[(7.78±5.20)d];NHF治疗时间方面成功组平均为189.7 h,高于失败组的平均22.0 h.(3) NHF治疗成功组患者pH值、血氧分压(PaO2)和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及碳酸氢根等指标随时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18、0.421、0.757、0.131).结论 NHF对于AECOPD撤机不耐受NIPPV的患者可作为呼吸支持的选择.

  • 微小RNA-133a在肝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熊锐华;沈雁兵;吉清;蒋敬庭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NA,miR)-133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收集15例患者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iR-133a的表达.采用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周期测定、划痕实验以及侵袭实验观察miR-133a过表达对肝癌细胞株Huh7的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miR-133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0±0.17比1.10±0.32,P =0.000);与正常肝细胞株LO2比较,在肝癌细胞株HepG2和Huh7中miR-133a的表达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比0.20±0.11比0.28±0.09,P=0.000);进一步构建miR-133a过表达Huh7细胞株,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培养36、48、72 h,过表达miR-133a的Huh7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0±0.03比0.55 ±0.03;0.44±0.02比0.66±0.02;0.64±0.04比1.14±0.03,P=0.000);细胞周期分析,过表达miR-133a的Huh7细胞分裂阻滞在G1期(41.69±1.22比54.23±4.35,P=0.000);划痕实验显示,过表达miR-133a的Huh7细胞较对照组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下调,48 h划痕距离百分比分别为(80±5)%和(5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对照组细胞与过表达miR-133a的Huh7细胞侵袭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04).结论 miR-133a在肝癌肿瘤组织中低表达,且其表达与肿瘤细胞株增殖和迁移能力的改变有关,提示miR-133a参与调节肝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 CT三维重建评价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骨化发育研究

    作者:何金鹏;郝运;郑强;明小平;张洪毅;王小林;杨小进;邵景范;冯杰雄

    目的 应用CT三维重建坐标系构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儿髋关节的三维重建数字化模型,精确量化评价DDH患儿髋关节骨量化发育,探讨髋关节脱位过程中髋关节组成骨骼的发育转变.方法 收集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行CT检查的单侧DDH患儿,其中CT影像学资料可获取者16例,其中男4例,女12例;年龄1岁8个月至9岁9个月,平均(4.42±2.59)岁;左侧DDH共10例,右侧DDH共6例;所有CT资料经过三维重建分析处理构建三维数字化模型,采用逆向工程软件建立三维重建坐标系,并在三维坐标系中采用球体拟合工程逆向求解方法构建髋关节各组成骨骼的三维模型,准确测量髂骨体积、坐骨体积、耻骨体积、股骨头和股骨上段的骨质体积,采用配对自身对照比较健侧髋关节与患侧髋关节的骨质发育有无差异.结果 健侧髋臼的髂骨骨化体积为(31.14±16.25) cm3,患侧髋臼的髂骨骨化体积为(32.84±17.36) 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髂骨=2.660,P髂骨=0.018),健侧髋臼的坐骨骨化体积为(11.61 ±5.63) cm3,患侧髋臼的坐骨骨化体积为(8.62 ±4.09) 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坐骨=3.041,P坐骨=0.008),健侧髋臼的耻骨骨化体积为(4.93±2.73) cm3,患侧髋臼的耻骨骨化体积为(3.93±1.94) 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耻骨=3.776,P耻骨=0.002),健侧髋臼的股骨头及股骨上段骨化体积为(23.42 ±12.48) cm3,患侧髋关节的股骨头及股骨上段骨化体积为(20.21±8.93) 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股骨=3.158,P股骨=0.006).其中,除髂骨外,坐骨、耻骨及股骨上端均与年龄相关,高年龄组较低年龄组骨化体积小;与脱位程度无关.结论 应用CT三维重建可以构建DDH髋关节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并可以据此准确构建髋关节各个构成骨骼的三维模型,进而能够准确地测量髋关节各个构成骨骼的骨性体积,脱位侧髋关节的骨性体积显著小于未脱位侧,骨化发育与年龄相关,高年龄组较低年龄组骨化发育差,但与脱位程度无关,这也充分证实了髋臼同心圆匹配是髋关节骨化发育的重要前提,非同心圆匹配将延缓髋关节的骨性发育,且发育落后是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加重的.

  • 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复发转移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关系

    作者:刘涛;郭建极;周华富;冯旭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数目、分型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分析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并检测外周血CTCs的5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外周血CTCs数目及分型与食管癌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肿瘤位置及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 外周血CTCs检出率为68.6%(35/51);上皮型、混合型、间质型CTCs检出率分别为56.9%(29/51)、66.7% (34/51)、49.0%(25/51).外周血检出CTCs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10.8个月)较未检出者(14.9个月)更短(x2=6.981,P=0.000);35例检出CTCs的患者中,检出间质型CTCs的25例患者无病生存时间(9.5个月)较10例未检出者(12.0个月)更短(x2 =2.127,P=0.007).结论 外周血CTCs可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无瘤生存时间的参考指标,外周血检出间质型CTCs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复发转移.

  • 单操作孔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胸腔引流管的临床研究

    作者:崔新征;张清勇;刘凡昭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行单操作孔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胸腔引流管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治疗的重症肌无力患者63例,根据术后是否留置胸腔引流装置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于一侧肋间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实验组25例,不留置胸腔引流管,胸膜腔内引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疼痛持续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疼痛持续时间[(32.7±10.2)h比(14.2±2.9)h,P =0.000]、术后疼痛评分[(2~6)3.8分比(1~5)2.4分,P=0.000]、术后住院时间[(5.6±1.0)d比(4.9±0.7)d,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未留置胸腔引流管,对照组术后胸腔引流液量为(60.8±9.5) ml,引流时间为(23.6±8.7)h,实验组引流液量及引流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3d查胸部CT显示:对照组38例有少量胸腔积液(<50 ml),未见积气;实验组25例有少量胸腔积液(< 150 ml),2例有少量胸腔积气(<10%),两组均不需要胸腔穿刺排液或排气.术后1个月查胸部CT示:两组均未见明显胸腔积液量(<30 ml),未见积气,不需要胸腔穿刺排液.结论 单操作孔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胸腔引流管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安全可行.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在不同细菌负荷糖尿病创面组织的表达

    作者:张静;李炳辉;李恭驰;祝友鹏;任国强;邹新华

    目的 观察在不同细菌负荷的糖尿病创面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表达的变化.方法 实验分为4组,19例糖尿病足创面患者为A组,其中7例有细菌生长的糖尿病创面患者为A1组,12例无细菌生长的糖尿病创面患者为A2组,6例糖尿病患者为B组,7例正常人为C组,手术中分别获取活组织标本,A组取活检进行细菌培养与计数,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分别检测组织中MMP-9及TIMP-1的基因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验证组织中MMP-9及TIMP-1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A1、A2、B、C4组中MMP-9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36 ±0.116、0.601±0.080、0.391 ±0.088、0.134±0.057,4组之间的差异呈下降趋势(P =O.000);A1、A2、B、C4组中TIMP-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13±0.086、2.570±0.845、4.878 ±0.829、7.294±1.551,4组之间的差异呈上升趋势(P=0.000).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FQ-PCR结果一致.结论 血糖升高改变皮肤组织中MMP-9及TIMP-1的表达,细菌负荷大的糖尿病创面MMP-9表达增加,而TIMP-1表达降低,可能使MMP-9/TIMP-1平衡失调,从而影响糖尿病创面的愈合.

  • Mina53蛋白在结肠腺瘤及结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曹伟;朱志坚;李元平;马志杰;张志伟;万灵燕;王爱民

    目的 检测MinaS3蛋白在结肠腺瘤及结肠癌组织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结肠腺瘤共90例,其中包括管状腺瘤30例,管状绒毛状腺瘤30例,绒毛状腺瘤30例;结肠癌组织60例和癌旁正常组织6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MinaS3蛋白的表达,同时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组织中MinaS3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MinaS3在结肠正常黏膜、结肠不同类型腺瘤、结肠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0%、35.6%、68.3%(P =0.000);在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6.7%、33.3%、50.0%(P =0.001);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inaS3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及结肠癌组织中依次增高,其表达量分别为9.016 8±0.720 3、31.788 5±3.6816、43.121 4±4.937 8、45.963 4±4.313 7、49.9005±6.131 1(P=0.016).结论 结肠癌中Mina5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各型腺瘤和正常黏膜组织,提示Mina53蛋白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 慢病毒载体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上钧;丁辉;韩双印

    肿瘤基因治疗依赖于高效、安全、稳定的基因转导方法,慢病毒以其转染率高、靶向性强、表达稳定等优点脱颖而出,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近年来,慢病毒载体逐渐成熟的设计、逐步完善的生产工艺、不断提高的安全性使其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慢病毒在肿瘤疫苗制备、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介导自杀基因、RNA干扰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不仅促进了肿瘤基因治疗的发展,更助力于肿瘤治疗进入精准医学新时代.

  • 胃肠道疾病与紧密连接蛋白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志杰;王爱民

    紧密连接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许多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特别是肿瘤的发生、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研究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对胃肠道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胃肠道疾病与紧密连接蛋白的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骨性关节炎中软骨和软骨下骨微结构病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晋;张立智;闫振宇

    骨性关节炎(0A)是软骨和软骨下骨的退变过程.作为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软骨下骨和软骨不仅共同承担关节的应力,发挥关节功能,而且在生物学上相互交流,共同促进OA的病变.组织病理学研究已证实,OA中存在软骨的纤维化、钙化和丢失、潮线复制、软骨下骨囊肿、微骨折、骨髓水肿样变、血管发生、神经生长以及骨和软骨间的微裂隙等微结构改变.这些骨和软骨微结构的改变将不仅影响关节结构和应力承载能力,还改变了软骨下骨和软骨间的信息交流途径.因此,本文旨在对软骨和软骨下骨的微结构改变和其机制,以及其促进OA进展的机制进行综述,以期揭示OA的病变机制.

  • 新西兰大白兔腰椎间盘退变、固定融合术后相邻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建立

    作者:黑龙;赵建国;马莉琼;周芙标;马秀才;丁惠强

    目的 建立新西兰大白兔腰椎间盘退变、固定融合术后相邻椎间盘退变的动物模型.方法 取10个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5只,雌雄不限,用18G穿刺针在透视下经皮穿刺定位L3 ~L4椎间盘,定期观察磁共振成像(MRI),当L3~L4椎间盘出现退变后,切除L3~L4椎间盘取横突椎体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后连续观察相邻椎间盘MRI的变化,术后12周处死兔,做相邻椎间盘的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穿刺椎间盘术前、后各时间点兔反应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563,P =0.061);椎间盘切除固定融合术后各时间点兔反应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178,P=0.000).而穿刺和融合、固定术后两组比较各时间点兔反应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52和5.791和3.944,P=0.000和0.000和0.000),存活率100%.动态查MRI,发现穿刺椎间盘后第4周开始在T2像上整体表现为信号下降,融合固定术后相邻椎间盘有不同程度退变表现,第4周后经皮穿刺椎间盘术后和椎间盘切除固定融合术后的相邻椎间盘退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第8、12周后相邻椎间盘退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固定融合术后12周处死实验动物,见固定节段完全融合,周围被骨痂包饶,相邻节段椎间盘在大体表现为髓核色灰暗,呈脂肪样改变,量少;苏木素-伊红(HE)染色:髓核界限不清,髓核组织被软骨组织所替代,中央呈变性样改变.结论 为椎间盘切除固定融合术后相邻椎间盘退变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动物模型.

  • 胃癌实验外科研究现状及展望

    作者:王林俊;徐泽宽

    胃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中国是胃癌大国,且以进展期胃癌为主,目前我国胃癌的总体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随着分子实验技术和临床试验研究的发展,全球胃癌研究,尤其是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胃癌分子病理机制、胃癌外科临床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我国的胃癌工作者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 胃癌 实验外科
  • 钙黏蛋白17在白细胞介素-10诱导胃癌细胞侵袭中的作用

    作者:卢昕;孟庆彬;邵永胜

    目的 探讨钙黏蛋白17(CDH17)在白细胞介素(IL)-10诱导的胃癌细胞侵袭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应用Transewell侵袭实验,观察IL-10对胃癌细胞MKN-45侵袭的诱导作用;并通过构建CDH17小干扰RNA (siRNA),沉默胃癌细胞中CDH17蛋白,观察比较IL-10在CDH17沉默前后,对MKN-45细胞侵袭诱导作用的差异,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其中细胞信号通路的活化,并给予相应信号通路抑制剂,观察抑制信号通路活化后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IL-10(100 ng/ml)显著诱导胃癌细胞MKN-45细胞表达CDH17及诱导侵袭(10 250±1 500比2 750±450,P=0.019),同时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其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明显活化(P=0.041);siRNA转染成功抑制CDH17表达后,IL-10对MKN-45的侵袭诱导作用明显下降(10 250±1 500比2 325±300,P=0.027),同时PI3 K/Akt信号活化受抑制.给予上述未转染MKN-45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10 nmol/L)预孵育后,PI3 K/Akt信号活化抑制,IL-10对其的侵袭诱导能力显著下降(2 050±400比11 500±1 750,P=0.016).结论 IL-1O通过CDH17活化胃癌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其侵袭转移.

  • 胃癌患者外周血Cyttel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田晓坤;李玉明;胡宝光;张明凯;李燕彬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41例胃癌患者的外周血(4 ml),应用莱尔(Cyttel)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法检测外周血中的CTCs,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和Pearson x2检验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41例胃癌患者中CTCs阳性者29例,CTCs阴性者12例,CTCs阳性与胃癌患者的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x2 =7.020,P=0.008)、糖类抗原(CA) 19-9(x2 =5.110,P=0.038)、CA72-4 (x2=7.862,P=0.013)和脉管内查见癌栓(x2=5.448,P=0.034)密切相关,而与年龄(x2=0.087,P=0.569)、性别(x2=1.903,P=0.247)、肿瘤的分期(x2=0.029,P=0.595)、分化程度(x2=0.620,P=0.505)和淋巴结转移(x2=0.277,P=0.702)无明显相关.结论 Cyttel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法在胃癌患者外周血CTCs的检测中有效;临床监测CTCs阳性表达有助于预测胃癌转移.

  • 三角形四肽重复干扰素诱导蛋白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

    作者:谢荃沁;陈陆俊;熊玉琪;吴晨;郑晓;蒋敬庭

    目的 探讨三角形四肽重复干扰素诱导蛋白2(IFIT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IFIT2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胃癌组织芯片中90例胃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IFIT2的表达,采用秩和检验比较胃癌及癌旁组织中IFIT2表达水平的差异,x2检验分析IFIT2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IFIT2表达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期关系,拟合Cox模型评价不同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IFIT2高表达比例(77.4%)显著低于癌旁组织(9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34,P=0.001).Ⅲ~Ⅳ期胃癌组织中IFIT2高表达比例(72.00%)显著低于Ⅰ~Ⅱ期胃癌组织(9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364,P =0.037).IFIT2高表达较IFIT2低表达胃癌患者总生存期(0S)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90,P =0.001).Cox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远处转移[风险比(HR)=2.693,95%可信区间(CI):1.164 ~6.232,P=0.021]、IFIT2高表达(HR=0.350,95% CI:0.169 ~0.727,P=0.005)可作为胃癌患者的预后因素.结论 IFIT2在胃癌的发生及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风险因素.

  • 基于危险度分层差异的kit阳性胃肠间质瘤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陈德波;蒋伟忠;洪成业;王青兰;洪志鹏;施凉潘;林常平

    目的 分析不同侵袭性c-kit突变型胃肠间质瘤(GISTs)组织的蛋白质差异表达谱,筛查影响GISTs侵袭和转移相关的新分子标志物.方法 应用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PAGE)分析已确认c-kit突变型的高、低危型GISTs组织各5例的差异表达蛋白,并运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标记点进行鉴定.结果 41个表达差异至少2倍的蛋白质斑点;应用MALDI-TOF-MS技术对差异蛋白质点进行质谱分析,成功鉴定27种不同分子特性的蛋白质.其中,在高危型GISTs组织中表达上调的14种蛋白质包括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Ⅰ(UQCRC1)、含TCP1伴侣蛋白亚基-2(CCT-2)、丙酮酸脱氢酶β(PDHB)、过氧化物酶3(PRDX3)、抑制素、蛋白酶体激活剂28β(Pa28β)、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5A(COXSA)、线粒体基质酪蛋白酶水解亚基(CLPP)、线粒体的Tu翻译延伸因子(TuFM)、谷胱甘肽S转移酶ω1(GST01)、下视丘分泌素(食欲素)受体1(HCRTR1)、转移抑制蛋白NM23-H1及未知蛋白,下调的13种蛋白质包括载脂蛋白A1(APOA1)、结合珠蛋白、血红素结合蛋白1(HEBP1)、染色体1开放阅读框123(C1orf123)、热休克蛋白β36(HSPB6)、SH3域结合富含谷氨酸蛋白(SH3BGRL)、谷胱甘肽-S-转移酶Mu2(GSTM2)、原肌球蛋白α-1链(TPM1)、蛋白二硫化物异构酶A3(PDIA3)、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1(DDAH1)、肽重复序列结构域1(TTC1)、不均一核糖核蛋白C(HNRNPC)及DJ-1蛋白等.结论 比较蛋白质组学能较好地提示基于危险度分层差异的GISTs组织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筛选出27种差异蛋白有助于GISTs预后判断和转移预警.

  • 高敏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与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对胃癌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的比较

    作者:刘勇;徐安;马丹丹;邵俊伟

    目的 探讨高敏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HS-mGPS)与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mGPS)对胃癌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的差异.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我科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55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HS-mGPS、mGPS相关评分标准分别对患者进行评分,比较不同评分水平患者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552例患者评分结果:mGPS0分494例,mGPS 1分34例,mGPS 2分24例;HS-mGPS 0分411例,HS-mGPS 1分75例,HS-mGPS2分66例,两种评分系统均与患者年龄、肿瘤TNM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血管侵犯存在相关性[mGPS(年龄:t=10.292,P=0.000;性别:x2=0.140,P=0.942;肿瘤分化程度:x2=0.260,P=0.883;TNM分期x2=8.326,P=0.000;淋巴结转移x2=13.574,P=0.000;血管侵犯:x2=13.501,P=0 000);HS-mGPS(年龄:t=10.095,P=0.002;性别:x2=1.195,P=0.329;肿瘤分化程度:x2=0.512,P=O.778;TNM分期:x2=7.060,P=0.000;淋巴结转移:x2=13.468,P=0.000;血管侵犯:x=13.974,P=0.000)].患者术后死亡率影响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肿瘤分期、HS-mGPS及mGPS评分均属于患者发生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性别:P =0.187,比值比(OR) =0.869;年龄:P=0.000,OR=1.474;肿瘤分化程度:P=0.000,OR=3.121;淋巴结转移:P=0.000,OR=4.059;血管侵犯:P=0.000,OR=3.535;TNM分期:P=0.000,OR=2.974;HS-mGPS:P=0.000,OR=4.578;mGPS:P=0.000,OR=2.331;多因素分析:年龄:P =0.000,OR=1.319;肿瘤分化程度:P=0.107,OR=1.235;淋巴结转移:P=0.177,OR=1.213;血管侵犯:P=0.205,OR=1.306;TNM分期:P=0.000,OR=2.909;HS-mGPS:P=0.007,OR=3.845;mGPS:P=0.000,OR=1.883].结论 与mGPS评分系统比较,HS-mGPS评分系统降低了相关的评分标准,扩大了存在潜在不良预后风险的胃癌患者群体,对于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胃癌组织中生存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

    作者:郑春雷;张忠泰;高红

    目的 观察胃癌组织中生存素(Surviv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探讨胃癌组织中Survivin和MMP-9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 选择9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标本及其癌旁组织标本做为研究对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urvivin和MMP-9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Survivin和MMP-9与胃癌临床病理特点的相关性以及胃癌组织中Survivin和MMP-9表达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Survivin和MMP-9均呈强阳性表达,胃癌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率(87.8%)明显高于癌旁组组织(8.9%)(P=0.000);胃癌组织中MMP-9的阳性率(78.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3.3%)(P=0.000).胃癌组织中Survivin和MMP-9的表达水平(0.78±0.12、0.75±0.16)高于癌旁组织(0.17 ±0.09、0.27±0.13) (P =0.004、0.011).有淋巴结转移者胃癌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85.9%)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65.4%)(P=0.022);临床分期Ⅲ期+Ⅳ期者胃癌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92.3%)明显高于Ⅰ期+Ⅱ期(60.5%)(P=0.000).有淋巴结转移者胃癌组织中MMP-9的阳性表达率(89.1%)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69.2%)(P=0.022);浸润深度T3~T4者胃癌组织中MMP-9的阳性表达率(84.3%)明显高于浸润深度T1 ~ T2者(55.0%)(P=0.007);临床分期Ⅲ期+Ⅳ期者胃癌组织中MMP-9的阳性表达率(96.2%)明显高于Ⅰ期+Ⅱ期(59.0%)(P=0.000).胃癌组织中Survivin和MMP-9表达呈正相关(r =0.382,P=0.000).结论 胃癌组织中Survivin和MMP-9呈高表达,胃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显著相关,胃癌组织中MMP-9的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显著相关,胃癌组织中Survivin和MMP-9表达呈正相关.

  • 胃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大川;鲁常青;李青;吴晁;田波;徐斌;卢斌峰;蒋敬庭

    目的 观察胃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利用光镜对956例胃癌组织中的TILs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x2检验分析TILs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分析TILs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在435例(45.5%)胃癌组织中观察到高表达的TILs,并具有特殊的组织病理形态特征.TILs的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P=0.000)、分化程度(P=0.000)、浸润深度(P =0.000)、大小(P=0.002)、淋巴结转移(P=0.000)、神经侵犯(P=0.005)和血管侵犯(P=0.003)有关.高表达TILs的胃癌患者预后较好,中位生存期为(69.96 ±2.12)个月,低表达TILs患者预后较差,中位生存期为(54.78±1.99)个月(P=0.000).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中TILs[风险比(HR)=0.815,P=0.030]、患者年龄(HR=1.496,P=0.000)、TNM分期(HR=1.756,P=0.000)、血管内癌栓(HR=1.389,P=0.001)和淋巴结转移(HR=1.864,P=0.000)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胃癌组织中TILs可对机体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

  • 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茶香;罗和生;罗云春;胡汉卿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数量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和预后意义.方法 运用基于纳米芯片技术检测86例GIST患者外周血中的CTCs,并用免疫化学荧光染色法确认捕获的CTCs.用Kaplan-Meier法评估在GIST患者累积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结果 在44例GIST患者外周血中检测到CTCs,CTCs阳性率为51.2%,CTCs阳性率与肿瘤大小、核分裂计数及危险度等明显相关,而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瘤细胞形态、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等无明显相关.CTCs阴性患者与阳性患者生存时间分别为(52.76±3.48)、(45.39±2.7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7).CTCs阳性患者死亡风险比(HR)为CTCs阴性患者的2.362倍[95%置信区间(CI):1.467 ~4.529;P =0.023].结论 CTCs与GIST患者肿瘤大小、核分裂计数及危险度等有关,检测CTCs有利于更精确地评估病情,CTCs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

  •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261在人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范钰;金鑫;蒋孟林;邹晨;郎亚昆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261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72对人胃癌和配对正常胃黏膜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组织中LINC00261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组织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脉管内有无癌栓及5年存活率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与配对正常组织比较,LINC00261呈低表达.在72例胃癌组织中LINC00261低表达率为76.38%(55/72),而正常胃组织LINC00261低表达率为2.78%(2/7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1.568,P=0.000).LINC00261低表达与患者性别(x2=0.066,P=0.936)、年龄(x2=0.000,P =0.988)、肿瘤位置(x2=1.332,P=0.722)、肿瘤直径(x2=2.037,P=0.154)、组织分化程度(x2=0.701,P=0.704)及远处转移(x2 =0.003,P=0.955)均无明显相关,但与肿瘤浸润深度(x2=9.519,P=0.023)、淋巴结转移(x2=9.577,P=0.023)、TNM分期(x2=13.299,P=0.004)、脉管内有无癌栓(x2 =5.318,P=0.021)及5年存活率(x2=6.237,P=0.013)均显著相关.结论 LINC00261可能是胃癌基因诊断和治疗中重要靶点之一.

  • CD133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85相互作用促进胃癌细胞化疗耐药

    作者:宋书铮;姜波健;吴巨钢;倪晓春;王守练;杜亚琼;俞继卫

    目的 构建稳定干扰及过表达CD133的胃癌细胞株,观察CD133分子对胃癌细胞化疗多药耐药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使用慢病毒在KATOⅢ及MKN45中分别构建稳定干扰及过表达CD133细胞株;Western blot验证干扰及过表达效率.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对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和顺铂(DDP)的敏感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耐药相关蛋白P-糖蛋白(P-gp)、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之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激活,后利用免疫沉淀技术检测CD133与p85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结果 与空载体组比较,干扰组或过表达组的CD133蛋白水平明显降低或升高.而相同药物浓度下,5-Fu和DDP对干扰组的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54.0300±0.647 9)μmol/L比(133.3000±4.9180)μmol/L,P=0.005和(2.3120±0.223 6)μmol/L比(24.5900 ±2.1590)μmol/L,P=0.001];而对过表达组的抑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8.1020±0.433 1)μmol/L比(2.2170±0.132 4) μmol/L,P=0.010和(24.487 0 ±2.132 0)μmol/L比(11.6200±1.5340)μmol/L,P=0.030].在稳定干扰CD133表达后,耐药相关因子P-gp、bcl-2和p-Akt的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而促凋亡因子bax表达则显著升高;与之相反,过表达CD133后,P-gp、bcl-2和p-Akt的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而bax则明显降低.而用p85抗体进行免疫沉淀后,过表达组检测到CD133表达.结论 CD133能够显著促进胃癌细胞的化疗耐药能力;而这可能是通过与磷酸肌醇3激酶(PI3K)的亚基p85相互作用进而激活H3K/Akt信号通路实现的.

  • 斑蝥酸镁抑制人胃癌细胞BGC-823增殖及其机制

    作者:梁金龙;谢铭;杨雪峰

    目的 探讨斑蝥酸镁在体外对人胃癌细胞BGC-823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分别加入0.52、1.04、2.08、4.17、8.34 μmol/L的斑蝥酸镁作用24 h后,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碘化丙锭(PI)单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变化,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B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斑蝥酸镁作用24h后,BGC-823细胞均出现抑制现象,且呈剂量-效应关系(P=0.000),其半数抑制浓度(IC5o)为4.868 μmol/L;IC50的斑蝥酸镁作用24 h后,BGC-823的细胞核异形、裂解,内质网及线粒体肿胀;加入4.868 μmol/L斑蝥酸镁作用24h后,BGC-823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0),且表现出明显的G2/M期阻滞(P=0.009);加入2.434、4.868、7.302 μmol/L斑蝥酸镁作用24 h后,BGC-823细胞的CDK1、Cyclin B1表达明显下降(P =0.000).结论 斑蝥酸镁能够抑制胃癌细胞BGC-823增殖,并将细胞阻滞在G2/M期.

  • 胃肠道恶性肿瘤基础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陶凯雄;吴轲

    近年来,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传统的外科手术及辅助放化疗等治疗手段难以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疗效和改善患者预后.基于个体基因信息和体细胞突变信息进行精确诊断,并借助靶向药物进行精准治疗而建立的精准医疗模式已成为恶性肿瘤治疗中的新星.这也就更依赖于我们对胃肠道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机制的研究.本文从肿瘤免疫微环境、胃肠道微生物组学、腹腔热灌注化疗、肿瘤信号系统以及分子靶向治疗等方面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基础研究进行简要回顾及展望.

中华实验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