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중화실험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030
  • 国内刊号: 42-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8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杨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中性粒细胞相关载脂蛋白在乳腺癌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秀峰;ZHANG Xiao-hua;周素梅;万丽;陈国荣;郝儒田;胡孝渠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相关载脂蛋白(NGAL)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乳腺癌手术切除标本47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GAL mRNA相对表达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NGAL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NGAL在乳腺癌组织中NGAL mRNA的表达水平为0.42±0.19,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NGAL蛋白在癌组织大多表达为~卅水平,癌旁正常组织则大多表达在-~+水平,NGAL蛋白在癌组织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NGAL mRNA和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ER、HER-2状态明显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PR状态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NGAL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内分泌治疗耐药等相关,NGAL可能是乳腺癌早期诊断、监测复发和判断预后的潜在生物学参考指标.

  • 抗内毒素Fab'对严重烧伤早期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庄颖;ZHANG Ya-ping;马思远

    目的 观察抗内毒素Fab'对严重烧伤早期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小鼠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严重烧伤早期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小鼠模型,分为烧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于6、12、24、48 h四个时相点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lβ、IL-10的浓度.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烧伤后血清TNF-α、IL-1β、IL-10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清TNF-α、IL-1β、IL-10水平较烧伤组显著降低(P<0.01).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治疗组较烧伤组肠黏膜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抗内毒素Fab'能抑制内毒素所诱导的TNF-α、IL-1β产生,同时调节血清中的IL-10水平,减轻内毒素对机体的损害,从而起到对严重烧伤后肠源性脓毒症的防治作用.

  • 人肾组织γ-谷氨酰基羧化酶基因启动子区克隆与活性分析

    作者:杨俊;LIU Ji-hong;郭小林;王涛;王军凯;陈美元;王少刚;叶章群

    目的 克隆人肾组织γ-谷氨酰基羧化酶(cGCX)基因5'侧翼启动子区,并对其转录活性进行分析.方法 对GGCX基因5'侧翼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转录调控区域;从人肾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以其为模板扩增GGCX基因启动子区,通过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无误后,将其构建至萤光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中,瞬时转染至Hela细胞,检测萤光素酶水平,从而分析扩增启动子区的转录活性.结果 成功克隆长度为804 bp(-891~-88)的GGCX基因启动子片段,并构建相应的萤光素酶重组子pGL3.GGCX Promoter,转染Hela细胞48 h后检测萤光素酶活性显示,pGL3-GGCX Promoter与空质粒对照pGL3-basic相对萤光素酶值分别为16.92±4.01与0.02±0.01,pGL3-GGCXPromoter萤光素酶活性显著增强(P<0.05).Matlnspector等分析显示该片段具有多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论 成功构建含有GGCX基因启动子序列的萤光素酶报告系统,为进一步研究GGCX基因功能及其转录调控奠定了基础.

  • 新型血管内栓塞材料钡铁氧化合物微粒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郭再玉;马廉亭;李俊;徐国政;秦海林;杜浩;李世普;戴红莲

    目的 探讨钡铁氧化合物(BaFe12O19)微粒作为一种新开发的新型血管内栓塞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对BaFe12O19微粒进行系列生物相容性实验,包括Ames致突变实验、细胞毒性实验、全身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溶血实验、出血和凝血时间测定、凝血功能实验等.结果 BaFe12O19微粒无致突变性,无毒性,对出血和凝血时间无显著性影响,不引起溶血和凝血功能的改变.结论 BaFe12O19微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核因子-кB/p65反义寡核苷酸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李琦;YU Ying-yan;朱正纲;刘炳亚;王理伟;林言箴

    目的 观察核因子(NF)-кB/p65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NF-кB/p65 ASODN,按照0.05、0.1、0.2.0.3、0.4、0.5 μmol/L不同浓度转染胃癌SGC-7901细胞株,设正义寡核苷酸(SODN)、错义寡核苷酸(MSODN)和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利用荧光染色观察转染效果,噻唑蓝(M1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IR),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SODN、MSODN及对照组比较,ASODN组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P<0.05),72 hIR为58.3%,且这种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FCM结果显示ASODN可诱导细胞的凋亡.结论 NF-кB ASODN能抑制胃癌细胞生长,其机制与ASODN诱导的细胞凋亡有关,NF-кB可作为胃癌治疗的新靶点.

  • 凝胶包埋兔脂肪基质细胞接种三维支架动态构建组织工程化骨

    作者:郭洪刚;刘海峰;YAO Kang-de;尹玉姬;马信龙

    目的 探讨高效的细胞种植方法,提高工程化骨构建质量.方法 成骨诱导化脂肪基质细胞,制备含rhBMP-2的纳米化壳聚糖/胶原蛋白/β磷酸三钙(Cs-Col-β-TCP)支架,构建工程化骨.静态种植静态培养(A组),振荡种植静态培养(B组),凝胶+振荡种植静态培养(c组),凝胶+静态种植静态培养(D组).第1、4、 8、 12、16、20、24、28天,扫描电镜、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检测细胞存活率、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DNA、骨钙素水平.结果 C组细胞分布均匀、呈三维内生长、细胞外基质丰富,细胞存活率、增殖活力、碱性磷酸酶、DNA、骨钙素水平均高于其他组(79.53±2.67、0.59±0.20、65.16±6.85、207.62±19.36、55.22±8.51,P<0.05).结论 凝胶联合振荡种植可提高细胞接种效率及增强诱导成骨活性.

  • Fractalkine在下肢静脉性溃疡发病中作用的研究

    作者:陈流华;殷恒讳;叶财胜;黄雪玲;王深明

    目的 探讨Fractalkine在下肢静脉性溃疡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Fractalkine在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静脉性溃疡患者和正常人下肢静脉血中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检测,对其在手术前后溃疡及其周围局部皮肤中的表达进行定性和定位检测.结果 Fractalkine mRNA表达在静脉性溃疡患者较单纯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和正常人明显增高(P<0.05);手术前溃疡边缘组织的Fractalkine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手术后愈合中或愈合后的溃疡组织Fractalkine的表达显著低于手术前溃疡边缘组织(P<0.05).结论 Fraetalkine的表达与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发病有密切关系,Frac-talkine的高表达可能是导致肢静脉性溃疡的发病的重要因素.

  • 结肠腺癌及正常黏膜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文库的构建和分析

    作者:张小龙;GAO Feng;李卫;陈利生;张森;唐卫中;梁君林

    目的 探讨结肠正常黏膜和腺癌的基因表达特征与差异.方法 用基因表达系列分析(SAGE)技术构建两者的表达文库,分别挑选250和233个克隆进行测序,用SAGE2000软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构建了结肠正常黏膜和腺癌的SAGE文库,软件分析获得标签7926和7672个.在正常黏膜中高表达的36个基因主要与吸收、代谢、免疫等相关,在癌组织中有2个无表达,25个表达明显下降.在癌组织中高表达的38个基因主要是各种不同的核糖体蛋白,有32个表达升高.在癌组织中表达出现明显变化的还有多种核酸代谢及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结论 SAGE技术是构建表达文库的有效方法;结肠腺癌与正常黏膜高表达基因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结肠癌中有多种与细胞周期调控、核酸代谢相关的基因表达发生改变.

  • 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64排CT数据集的三维重建和左肝切除可视化仿真手术的研究

    作者:方驰华;TANG Yun-qiang;鲁朝敏;彭丰平;潘家辉;鲍苏苏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的左肝内胆管结石的扫描数据,进行图像程序分割、三维重建和左肝切除术的可视化仿真手术.方法 利用64排cT扫描采集肝内胆管结石的数据集.运用医学图像处理系统(MIPS)对CT序列图像进行程序分割和三维重建,得到肝胆三维模型的数据以标准模板库STL格式输出,然后导入FreeForm Modeling System(FreeForm)利用自行开发的虚拟手术器械进行左肝切除的可视化仿真手术.结果 利用MIPS软件进行肝内胆管结石二维的CT图像程序分割速度快、效果满意.将分割的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所获得的肝胆模型结构清晰、立体感强,形态逼真,可完成左肝切除的可视化仿真手术.结论 MIPS可以有效、快速地完成肝内胆管结石的64排螺旋CT的二维图像数据的程序分割、三维重建及在FreeForm进行左肝切除可视化仿真手术,为仿真的胆道外科手术提供思路.

  • Cyclin D3、Cyclin D1、p27KIP1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关系

    作者:柳建军;ZHANG Yun-shan;叶木石;谢进东;曲仕浩

    目的 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UCCB)组织中Cyclin D3、Cyelin D1和p27KIP1的表达及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50例UCCB组织、癌旁组织及15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的Cyelin D3、Cyelin DI和p27KIP1表达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CyclinD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Cyclin D3蛋白在UCCB、癌旁黏膜及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2.00%(16/50)、12.00%(6/50)和6.67%(1/15),在UCCB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黏膜和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病理分级、肿瘤大小及1年内肿瘤复发明显相关(P<0.05);Cyelin D3 mRNA在膀胱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ycLin D1阳性率为80.00%(40/50),和病理分级及1年内肿瘤复发明显相关(P<0.05);p27KIP1阳性率为46.00%(23/50),和病理分级及1年内肿瘤复发明显相关(P<0.05).p27KIP1蛋白与Cyclin D3蛋白、Cyefin D1蛋白在UCCB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5472,P<0.01:r=-0.5417,P<0.01).Cyelin D3和Cyclin D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430,P(0.05).结论 UCCB组织中Cyclin D3、Cyclin D1和p27KIP1表达明显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UCCB的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有一定意义.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胸主动脉瘤和胸主动脉夹层中的表达

    作者:张雷;田磊;LIAO Ming-fang;倪灿荣;傅政;景在平

    目的 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DebakeyI型胸主动脉夹层(TAD)和胸主动脉瘤(TAA)中的表达,探讨其在TAD和TAA中的作用.方法 苏木素-伊红(HE)染色、铁苏木素染色、TUNEL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观察11例TAD和10例TAA的病理特征、弹力纤维断裂、管壁细胞凋亡、MMP-9在动脉管壁中的表达和定位,并分析MMP-9表达与各项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 MMP-9在TAD和TAA中高表达(P<0.05),主要位于中外膜平滑肌细胞和炎性细胞,MMP-9表达与主动脉直径显著相关(P<0.05).结论 MMP-9在TAD和TAA中高表达,中外膜平滑肌细胞和炎性细胞是其主要表达细胞;MMP-9可能通过弹力板层的破坏来影响管壁重构过程.

  • Ciglitazone对裸鼠肝癌移植瘤的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作者:潘华锋;陈孝平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配体Ciglitazone在肝癌治疗中对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 3周龄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0只)、对照组(10只).皮下接种HepG2肝癌细胞,待肿瘤生长至约0.5 cm时,实验组瘤内注射100 μmol/L的Ciglitazone 100 μl,对照组注射100μ生理盐水,隔天注射连续15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第31天的肝癌组织标本内PPAR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定量分析法(Western blot)测定癌组织中因子Ⅷ和VEGF的表达.结果 肝癌组织内存在PPAR的表达,实验组PPARγ表达增高[(1.26±0.29)比(0.32 ±0.11),P<0.05],实验组的瘤块体积小、生长慢于对照组[(207.5 ±192.9)mm3比(445.0 ±150.9)mm3;P<0.05],实验组裸鼠体内肿瘤MVD低于对照组[(11.0 ±7.6)比(18.9 ±7.0),P<0.05];实验组裸鼠体内肿瘤VEGF的表达低于对照组(17.2±3.7比47.9 ±11.3,P<0.01).结论 Ciglitazone对肝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抗肿瘤血管形成可能是其中的作用机制之一.

  • 椎弓根固定建立山羊脊柱侧凸模型

    作者:康辉;ZHOU Xu-hui;贾连顺

    目的 探讨未成年山羊行椎弓根螺钉原位固定自然形成侧凸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未成年雌性山羊13只,年龄6.5~8.5周,体重9~11 kg.体表定位,全身麻醉下行胸腰段正中小切口,固定右侧T12、T13和L3椎弓根,钛棒连接原位固定.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和3个月拍脊柱x线正侧位片,观察脊柱侧凸的进展情况.结果 1只山羊因麻醉过量、术后死亡.另外12只山羊无感染、螺钉松动等并发症发生.随着时间延长Cobb角不断增大,术前、术后即刻Cobb角为O°,术后2个月Cobb角为(16.34±1.07)°(14.5~17.8)°.术后3个月Cobb角为(21.06±1.09)°(19.2~22.4)°.术后3个月取脊柱标本时去除内固定物,证实侧弯为结构性.结论 通过单侧椎弓根螺钉原位固定、可以大程度上避免脊柱及其附属结构的损伤,借助未成年山羊的自然生长,可以建立良好的脊柱侧凸模型.

  • 一种新型记忆合金椎体撑开器的设计

    作者:刘正;SHEN Jian-xiong;邱贵兴;张志海

    目的 设计一种新型记忆合金椎体撑开器,测试其弹性系数和金属结构疲劳性能,探索该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方法 采用记忆合金板材,设计并加工厚度分别为0.25 mm和0.30 mill、宽度为12 mm椎体撑开器,在材料实验机上进行弹性系数和金属结构疲劳性能测试.制作猪椎体标本压缩骨折模型,记录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椎体的压力.形变曲线,以及使用记忆合金椎体撑开器前后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经椎弓根注入骨水泥后椎体的压力.形变曲线.结果 该型撑开器大撑开力量高达70N左右,椎体撑开器的撑开高度和撑开力呈线性关系,卷曲次数与大高度、撑开力之间亦呈线性关系.使用双叶"s"形记忆合金椎体撑开器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椎体内空间和其耐压强度,都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叶"S"形设计的记忆合金椎体撑开器,能提供足够大撑开力,可以在猪压缩骨折椎体内部创造一定空间,增加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内填塞骨水泥后可以明显增强椎体耐压强度.

  • 西乐葆和雷帕霉素联合作用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抗肿瘤效应

    作者:易彤波;李海志;武正炎

    目的 观察西乐葆和雷帕霉素联合作用对于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抗肿瘤效应.方法 不同浓度的西乐葆(20、40、60、80 μmol/L)、雷帕霉素(1、10、100、1000 nmoVL)单独及60μmol/L西乐葆和100 nmol/L雷帕霉素两者联合作用对MDA-MB-231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蛋白印迹实验检测HER2和HER3的表达情况及磷酸化Akt(473)水平.结果 西乐葆、雷帕霉素对于MDA-MB-231细胞生长抑制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60 μmol/L西乐葆和100 nmol/L雷帕霉素联合应用细胞生长抑制率及凋亡率为[(88.0±8.0)%,(32.5±3.0)%],与两者单独应用细胞生长抑制率及凋亡率[(52.0±5.0)%,(12.6±2.0)%;(54.0±6.0)%,(7.2±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应用对MDA-MB-231细胞抗肿瘤效应与降低细胞HER2和HER3的表达及磷酸化Akt(473)水平有关.结论 西乐葆和雷帕霉素联合能增强对人乳腺癌DA-MB-231细胞的抗肿瘤效应,对于HER2、HER3阳性乳腺癌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专利蓝脂质体在淋巴结中移行及分布的规律

    作者:张有成;马建忠;柳志华

    目的 观察专利蓝(PB)、专利蓝脂质体(PB-LPS)在活体淋巴结内移行和分布的规律.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分组,在每只大鼠的后脚掌皮下注射PB、PB-LPS、空白脂质体(BL-LPS)或生理盐水(NS),分别在注射后1、6、12、24、48h取淋巴结,观察淋巴结的大体形态和颜色,然后固定,包埋,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制成病理切片,观察PB、PB-LPS在淋巴结中的分布情况;同时留取血标本化验肝、肾功,检测其肝、肾毒性.结果 注射PB、PB·LPS后区域淋巴结明显蓝染,且蓝染的次序与淋巴回流方向一致.PB-LPS组淋巴结蓝染持续长时间为48 h,PB组为24 h;两组的蓝染率分别是40%,20%(P<0.05),PB-LPS的淋巴标记效果明显优于PB.各组ALT、AST、BUN、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PS有较强的淋巴趋向性,在淋巴结中滞留时间比PB长,可作为淋巴示踪剂.

  • Wnt-1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对人表皮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作者:李元朝;WU Jin-jin;张一;杨涛;杨桂红;王兵强

    目的 构建Wnt-1重组腺病毒,并观察Wnt-1对人表皮干细胞分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连接穿梭质粒与骨架质粒,构建重组腺病毒;扩增后感染人表皮干细胞,检测其3种角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表达.结果 重组质粒酶切后可得到30 kb和4.5 kb两条特异性条带;人表皮干细胞感染重组腺病毒后,聚合酶链反应(PCR)与绿色荧光蛋白均指示Wnt-1基因的表达,且角蛋白10表达变为阳性;角蛋白18表达增强;角蛋白19表达减弱;细胞培养基中MMP-2浓度由(-16.25±2.40)μg/L升高至(714.88±30.45)μg/L(t=58.45,P<0.01).结论 Wnt-1具有促使人表皮干细胞向腺样上皮细胞分化的趋势.

  • 前列腺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90a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庞自力;LUO Yu;肖传国;曾甫清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90a(HSP90a)在人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及37例前列腺癌组织中HSP90a的表达.37例前列腺癌中高、中、低分化者分别10例、12例、15例.结果 正常前列腺组织、BPH组织和前列腺癌组织中均可见HsPgoa表达,HSP90a的分布在三种组织中无差别,均于腺上皮细胞表达,基质无着色.HSP90a在正常前列腺组织、BPH组织以及高、中、低不同分化前列腺癌中表达强度的平均灰度值分别为71±7、74 ±6、142±8、145 ±7、144 ±7.正常前列腺组织和BPH组织间表达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织中HsPgOa表达显著增强,与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列腺癌高、中、低分化组织间HSP90a表达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goa在前列腺癌中的高表达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尚不能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及其预后的指标.

  • 端粒酶逆转录酶、环氧化酶-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WEI Wen;姚晓莉;SUN Sheng-rong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环氧化酶(cox)-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4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22例乳腺良性病变标本的hTERT和COX-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hTERT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阳性表达率fig71.11%,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9.0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T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雌、孕激素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0.05),与Her-2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COX-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2.22%,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5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Her-2、ER阳性表达有关(P<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hTERT阳性表达与COX-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557,P<0.01).结论 hTERT与COX-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乳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hTERT与COX-2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TERT表达与COX-2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COX-2的过度表达可能是端粒酶激活和调节的机制之一.

  • Fas/Apo-1在下肢静脉性溃疡的表达

    作者:刘大钺;朱易凡;QIAN Jie-sheng;王深明

    目的 探讨Fas/Apo-1(CD95)在下肢静脉性溃疡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体位下肢外周血和局部皮肤Fas/Apo-l(CD95)的表达.结果 溃疡组平卧位、下垂位血液中Fas/Apo-1(CD95)阳性细胞数分别为41.45±14.25、40.20±12.42,mRNA为0.74±0.33、0.78±0.22,皮肤中阳性细胞数为42.62±22.19、46.50±20.12,分别与无溃疡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溃疡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位之间Fas/Apo-1(CD95)阳性细胞数和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s/Apo-1高表达可能与下肢静脉性溃疡发生密切相关.

  • 大肠癌患者中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LIU Tian-shu;李玲;ZHAO Na;朱理玮

    目的 观察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及其特异性标志物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蛋白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及淋巴组织中的变化情况,以了解Tregs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大肠癌患者术前7 d、术后14 d外周血Tregs及CD4+、CD8+T细胞比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性分析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中淋巴结组织Foxp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大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Tregs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t=2.843,P<0.01).术前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与Tregs比例呈负相关(rs=-0.849,P<0.01).术后Tregs比例明显降低(t=6.16,P<0.01).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前Tregs比例及Foxp3蛋白淋巴结检出率明显高于未转移者(Z=-2.56,P<0.01;χ2=4.474,P<0.05).TNM分期Ⅲ+Ⅳ期患者外周血Tregs比例明显高于Ⅱ期患者(Z=1.818,P<0.01).结论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Tregs比例显著增高,提示与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抑制有关.并且可能与肿瘤的转移有关.大肠癌患者淋巴结中特异性Foxp3蛋白表达,提示其在体内与抗肿瘤免疫有关.

  • 基因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研究

    作者:鞠晓东;于长隆;WANG Wei-guo;敖英芳;王健全;余家阔;崔国庆;胡跃林

    目的 观察人转化生长因子(hTGF)β2基因转染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的定向分化能力,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和在基因增强的软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取3周龄Lewis大鼠的脂肪组织,消化法获得脂肪间充质干细胞,pcDNA 3.1(+)/hTGFD2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用免疫化学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筛选的阳性克隆细胞中hTGFB2基因与软骨特异性蛋白-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表达的情况;然后将基因转染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PLGA支架体外构建细胞-载体复合物,再将其植入裸鼠体内,12周后观察基因增强的组织工程软骨的形成情况.结果 从成体大鼠脂肪组织中培养出脂肪问充质干细胞,能大量稳定增殖传代.hTGFB2基因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内能瞬时及稳定表达,并促使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合成;细胞.载体复合物在裸鼠体内经12周的培养,可以形成形态、结构接近正常软骨的组织工程软骨.结论 PODNA 3.1(+)/hTGFl32成功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其向软骨细胞分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作为基因增强的软骨组织工程较理想的种子细胞.

  • ERK途径在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软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LIU Cuo-hui;郑东;YANG Shu-hua;潘海涛;唐欣

    目的 观察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途径中细胞外信号调节的激酶ERK途径在转化生长因子(TGF)-β3诱导的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向软骨分化的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在体外培养大鼠的MSCs,在含有TGF-β3的诱导培养基中向软骨方向诱导分化,在诱导分化的不同时间点,分别用Western blot测定ERK1/2的表达和磷酸化.确定ERK1/2在分化过程中的变化,同时测定在分化的过程中MSCs与软骨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之后用ERK1/2的抑制剂U0126,观察ERK1/2信号传导通路阻断后对软骨分化的影响.结果 在TGF-β3促使MSCs向软骨方向分化的过程中,ERK1/2参与了细胞的分化和相关软骨基质的合成,ERK1/2抑制剂的使用削弱和减缓了上述过程的发生.结论 ERK1/2途径在软骨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电刺激丘脑底核对癫痫大鼠神经递质的影响

    作者:张斌;初君盛;张颖;王忠诚;张建国

    我们对正常及癫痫大鼠STN核应用不同频率的电刺激,通过微透析的方法收集黑质网状部(SNr)、苍白球(GP)区细胞外液,采用高效相色谱仪(HPLC)检测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变化,探讨STN电刺激治疗癫痫的可能机制.

  •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G9A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勇军;陈波;王剑明;邹声泉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HMT)G9A催化组蛋白H3第9位(H3-K9)和第27位(H3-K27)甲基化DNA甲基化关系密切,参与人类恶性肿瘤的表遗传学调控[1].我们通过检测GgA蛋白在肝外胆管癌组织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GgA在肝外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应用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治疗单侧帕金森病大鼠

    作者:张志琳;罗蔚锋;包仕尧;霍红梅;沈均康;韩旺;吴冠会

    骨髓基质细胞(BMSCs)易获得,可被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1-3].已有应用移植BMSCs治疗MPTP帕金森病(PD)小鼠取得近期疗效的报道[4],本研究旨在探讨移植BMSCs治疗PD大鼠的相对较长的疗效及机制.

  • 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与微转移相关性

    作者:胡卫东;林从尧;赵亮;胡名柏;毛明

    乳腺癌从早期开始就表现为一种全身性疾病,该观点目前已被广泛接受.血行转移是乳腺癌转移的一条重要途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已经被认为是促使肿瘤新血管生成的重要的生长因子之一,乳腺癌组织表达VEGF,乳腺癌患者的血清也能检测到VEGF.

  • 应用新型脊髓打击器建立急性脊髓挫伤动物模型

    作者:黄霖;沈慧勇;唐勇;杨睿;史玉朋;贺晓玉;叶记超;刘鹄

    可靠性高、重复性好的脊髓损伤(SCI)模型对于阐明其病理生理机制和评价损伤后干预手段的效果非常关键.遵循重物坠落致伤法的原理.我们研发了可通用于大小实验动物的新型脊髓打击器(命名为SS-Ⅱ型),结合调节打击高度,建立相应的不同程度脊髓挫伤模型.

  • 大鼠脊髓近距离放射损伤后细胞凋亡规律及其意义

    作者:沈进稳;童培建;吴承亮;郭建友;殷俊;肖鲁伟

    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剂量的[192]Ir近距离照射后大鼠脊髓的损伤程度、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寻求保护神经系统的调控点,为进一步探讨保护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 PDX-1促进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向胰岛细胞分化的研究

    作者:禹峰;王春友;刘涛;勾善淼

    胰岛移植是治疗I型糖尿病的有效手段,但胰岛来源的不足限制了胰岛移植的临床应用[1].我们采用含PDX-1(蟾蜍同系物XIHbox8)的真核表达载体体外转染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诱导其分化为胰岛β细胞,探讨外源性PDX-1在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向β细胞定向分化中的作用.

  • 转染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对移植颗粒脂肪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作者:王有虎;刘毅;哈小琴;刘婕婷

    脂肪移植要取得进展,就要深入研究移植后的再血管化[1].我们以腺病毒为载体,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导入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然后与颗粒脂肪混合移植,充分发挥MSCs多项分化潜能和HGF强大的血管效应,旨在为颗粒脂肪移植建立新生血管诱导生物组织工程模式.

  • 川芎嗪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袁泉;胡建中;徐大启;张俊;王锡阳;何洪波

    川芎嗪是中药川芎的提取物,化学名为四甲基吡嗪,对脑、心、肝、肺、肾等多脏器组织疾病具有抗水肿、抑制细胞凋亡、改善器官功能的作用[1,2].我们以川芎嗪针剂来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模型来观察其能否抑制大鼠SCI后神经细胞凋亡,探讨其对SCI后脊髓继发性损害的影响.

  • 骨肉瘤组织中COX-2 mRNA、CD44 mRNA和蛋白表达及其两者相关性

    作者:王翠芳;欧阳振;马延超;汪静;郝俊龙

    我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研究骨肉瘤组织中COX-2 mRNA、CD4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

  • 干扰素-γ对大鼠慢性胰腺炎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和病理进展的影响

    作者:石顺祥;王学汉

    慢性胰腺炎(c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也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但胰腺纤维化是CP的主要病理特征,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涉及到细胞、细胞因子及细胞外基质(ECM)之间一系列复杂杂反应,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是与纤维化关系密切的多功能细胞因子[1].

  • 人胆管癌细胞多药耐药性逆转的研究

    作者:蔺涛;陈筠;陈孝平

    多药耐药(MDR)是肿瘤细胞产生耐药的重要机制[1].我们以阿霉素(ADM)诱导人胆管癌细胞QBC939产生多药耐药性,并以红霉素(EM)逆转之.

  • 血红素氧化酶-1对异种胰岛移植物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正筠;陈曦;苏畅;顾卫琼;李宏为;周光文

    血红素氧化酶(HO)-1是一种重要的细胞保护物质,被认为是决定移植物长期存活的重要物质[1].本实验旨在观察HO-1对异种胰岛移植物的保护作用.

  • 肝再生磷酸酶-3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影响

    作者:郝儒田;万丽;张筱骅;潘贻飞;胡孝渠;昊秀玲

    肝再生磷酸酶-3(PRL-3)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与肿瘤转移相关的新基因,已发现它在很多恶性肿瘤中呈现高表达,如结直肠癌、胃癌,并且其表达与肿瘤的的发展和患者的存活率相关,极具临床研究价值.我们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82乳腺癌原发灶和63例转移灶中PRL-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

  • 人肝细胞癌祖细胞标志物OV-6、c-kit和CK7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项帅;陈孝平;张伟;张万广;张峰

    肝细胞癌(HCC)的细胞起源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观察HCC组织中祖细胞标志物OV-6、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和细胞角蛋白7(CK7)的表达,探讨有关HCC细胞起源的问题.

  • 大肠癌发生与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2基因甲基化的关系

    作者:汤东;王道荣

    异常的Wnt信号通路在90%的大肠癌中是个早期事件,它促成肿瘤细胞的成长、增殖和凋亡[1].Wnt拮抗物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FRPs)具有抗Wnt/Frizzled(FZ)信号的功能,激活Wnt信号并持续整个大肠癌进展过程[2].我们应用甲基化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了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SFRF2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了比较.

  • 个体化仿真手术在肝血管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FANG Chi-hua;黄燕鹏;鲁朝敏;李晓锋;廖其光;吴东波

    目的 探讨个体化仿真手术在肝血管瘤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1例肝血管瘤患者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集,在自主开发的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分割及三维重建,将重建模型导入到FreeForm Modeling System进行修饰和平滑.使用系统的力反馈设备PHANTOM进行肝血管瘤术前仿真手术研究,选择适合本例患者的手术方式.结果 重建的肝脏、肝内管道系统、血管瘤模型形态逼真,立体感强;各管道系统的分布、走行以及相互关系明晰;在建立的仿真手术系统的仿真环境中,使用"仿真手术刀"仿真了肝血管瘤的手术过程,仿真手术符合临床手术过程并有力的反馈作用.结论 可视化三维重建模型有利于肝血管瘤手术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术前的手术设计和可视化演示可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手术风险及减少手术并发症.

  • 人大肠癌裸小鼠直肠黏膜原位种植癌及转移模型的建立

    作者:涂经楷;FU Zhong-xue;叶晓莉;赵立波

    目的 建立人大肠癌(HICC)组织块裸小鼠直肠黏膜原位种植癌及转移模型.方法 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注射接种于裸小鼠直肠黏膜下,获得直肠种植瘤.制备该肿瘤新鲜组织块,原位种植于直肠黏膜面,在2、4、6、8、10、12周取材,进行苏木素一伊红(HE)染色及CEA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种植瘤成瘤率,生长情况及转移规律.结果 直肠黏膜组织块法原位种植2周后成瘤率达90%以上.肿瘤在6~12周成指数生长.种植4周见区域淋巴结(LN)部分转移,直肠上动脉LN转移率60%、系膜LN转移率20%;6周见腹主动脉旁LN转移,转移率40%;8周见区域LN均转移充分,分别为100%、80%、80%.10~12周见肝肺转移发生,分别为20%(1/5)、40%(2/5).LN转移发生在肿瘤指数生长之前.HE及CEA免疫组织化学证实LN、肝肺有癌细胞转移浸润.结论 裸小鼠直肠黏膜植块法能成功构建HICC原位模型.此模型操作简便、制模稳定、转移率高,且生物学行为更能模拟临床HICC发生、发展演变过程.

  • 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对恶性脑胶质瘤荷瘤裸鼠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L(U) Sheng-qing;张克斌;LIU Xue-qiang;尹昌林;邱克军;Eric E.ZHANG;杨辉

    目的 评判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CD/5-FC)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对恶性脑胶质瘤的抗肿瘤效果.方法 采用Lipofectamine2000TM脂质体介导方法将CD基因转染17251恶性胶质瘤细胞系,并接种于裸鼠前臂皮下,成瘤后腹腔注射5-FC(每13500mg/kg体重)10 d,观察荷瘤鼠肿瘤的生长情况,8周后比较转染组与对照组肿瘤的体积与重量,并进行病理形态学分析.结果 U251细胞获得CD基因的成功转染,5-FC用于不同组别荷瘤裸鼠,8周后转染组肿瘤体积(0.09±0.03)cm3和重量(0.28±0.11)g明显小于对照组(1.81±0.77)cm3和(1.63±0.80)g;形态学揭示转染组肿瘤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与坏死.结论 裸鼠在体实验研究表明:CD/5-FC自杀基因治疗系统是治疗恶性脑胶质瘤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 人β神经生长因子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作者:雷德强;赵洪洋;LIU Ru-en;邓兴力;张方成

    目的 构建人NGF-β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子鼠脊髓神经干细胞内的表达.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人脑肿瘤旁组织总RNA中扩增出750 bp片段,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经酶切鉴定产生750 bp和5.2 kd)的片段,完成序列分析.分离培养E14子鼠脊髓神经干细胞,以非脂质体转染试剂FuGENE HD介导质粒peDNA3-hNGFb转染培养第3代的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鉴定NGF-β在细胞内的表达.结果 RT-PCR产物为750 bp的片段,重组质粒peDNA3-hNGFb经双酶切产生750 bp和5.2kd)的片段,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完全一致.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结果表明NGF-β能在细胞中正确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peDNA3-hNGFb真核表达载体,其转染的子鼠脊髓神经干细胞能正确表达NGF-β.

  • 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大鼠脊髓神经元的神经营养作用

    作者:丁新民;毛伯镛;REN Shao-hua;姜曙;李胜富;邓一铃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大鼠脊髓神经元的神经营养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SD大鼠脊髓神经元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VEGF164(10、25、50、75、100μg/L),通过神经元细胞计数、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神经元细胞活性、免疫缉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脊髓神经元VEGF以及其受体Flk-1/Fh-1表达情况,检测并测量微管相关蛋白(MAP)-2标记的神经轴突生长长度,用50 mg/L BrdU标记神经元前体细胞,研究VEGF164对体养的大鼠脊髓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增殖性的影响.结果 当培养液终质量浓度达到25μg/L时,受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的神经元前体细胞阳性细胞数由36/1000增加到62/1000,神经元前体细胞轴突生长平均长度由0.021mm增加到0.037mm.SUl498可抑制VEGF的这一作用.结论 VEGFl164可能通过VEGFR2/flk-1受体途径介导,对大鼠脊髓神经元具有神经营养作用.

  • 改良血管穿刺法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的制作及评价

    作者:YIN Feng-ren;史学芳;扈玉华;冀建文;于利洁;孔世奇;吴建梁

    目的 探讨改良血管内穿刺法制作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的制作方法,以及此模型蛛网膜下腔积血分布、吸收与神经元损伤病理特征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假手术和手术组,采用改良血管内穿刺法制作SAH模型,观察各组脑组织的大体形态,以及手术组各个时间点蛛网膜下腔内血液分布情况;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神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3~24 h蛛网膜下腔的积血由穿刺的局部脑底面逐渐向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弥散;48 h第四脑室可见明显积血;大脑皮层神经元水肿随时间的增加逐渐加重,24 h达到水肿高峰,并持续到48 h;7 d时神经元水肿基本恢复.结论 改良血管穿刺是制作SAH模型较为理想的方法,蛛网膜下腔内血液的吸收再分布规律及神经元的动态损伤过程为SAH模型构建的评价提供了更完备的实验数据.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细胞Caspase-3表达和激活及其抑制剂Z-DEVD.fmk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文华;LI Xin-gang;陈腾;贾德泽;刘猛;王建刚;吴承远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uspuse-3激活在神经元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以及Z-DEVD.fmk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MACo法建立小鼠急性脑缺血模型,以酶活性测定、Western杂交等方法对Caspase-3活性变化和激活进行规律性观察;通过脑室内注射给予Z-DEVD.fmk,观察其对Caspase-3激活的影响及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3 h Cuspuse-3活性即开始升高,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进一步升高,12~24 h达到高峰;(2)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4 h Cuspuse-3明显激活,高于假手术组7.6倍(P<0.01);(3)与DMSO对照组比较,Z-DEVD.fmk治疗组Caspase-3激活明显降低(P<0.01);(4)DMSO对照组和Z-DEVD.fmk治疗组脑缺血体积分别为(40.9±4.1)mm3和(21.6±4.9)mm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神经功能评分Z-DEVD.fmk治疗组(0.8±0.4)明显低于DMSO对照组(2.2±0.3,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Caspase-3明显激活,脑室内注射Z-DEVD.fmk对Cuspase-3激活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 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在神经干细胞中的翻译与表达

    作者:孙崇然;王忠诚;LI Jin;张建民;王雅杰;张涵;安沂华

    目的 检测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三种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翻译水平和神经生长因子的分泌.方法 取孕16 d胚胎SD大鼠皮层细胞,无血清选择性培养液培养神经干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第1~7代细胞体外分泌神经生长因子的速度,相对定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eR)检测第5~7代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在第6代分泌NGF速度大,(17.80 pg/106细胞·d-1).在第6代BDNF和NT-3基因的相对翻译量大,在第7代NGF的相对翻译量大(与对照比值分别为29.446、35.017和16.220).结论 神经干细胞在体外翻译、表达并分泌神经营养因子.

  • β-七叶皂苷钠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志强;YUAN Xian-hou;马超;文志华

    目的 观察β-七叶皂苷钠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0、20、30、40、50 mg/L的β-七叶皂苷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U251胶质瘤细胞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VEGF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β-七叶皂苷钠明显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其作用呈时间效应关系和剂量效应关系(P<0.05).β-七叶皂苷钠作用后13251细胞PCNA、VEGF表达降低,呈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 β-七叶皂苷钠可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和VEGF表达,对胶质瘤的瘤周水肿可能具有治疗作用.

  • 甲基强的松龙与地塞米松对C6胶质瘤大鼠放射性脑水肿的治疗效果差异

    作者:冯军;ZHAO Hong-yang;石新东;靳峰

    目的 观察甲基强的松龙与地塞米松对C6胶质瘤大鼠放射性脑损伤后脑水肿程度的影响以及对血液中性粒细胞CDl8 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100只,体质量250~300 g,随机分成5组,每组20只,分别为接受照射同时30 ms/kg体重甲基强的松龙或10 ms/ks体重甲基强的松龙或5 ms/kg体重地塞米松治疗组(A、B、C组),接受照射但未接受激素治疗的实验对照组(D),未接受照射和激素治疗的正常对照组(E).各组均颅内种植肿瘤,ABCD组于种植15 d后予60Co照射,同时自照射前3 d开始静脉注射激素或生理盐水,直至照射后6 d,照射后第7天取大鼠脑组织测含水量,颈总动脉取血,离心取中性粒细胞层,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lT-PCR)分析测定血液中性粒细胞CDl8 mRNA表达水平.结果 脑组织含水量与血液中性粒细胞CDl8 mRNA表达水平:D组、E组分别与A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 E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分别与A 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基强的松龙与地塞米松均可通过抑制CD18表达的方式减轻放射性脑水肿,但甲基强的松龙效果较好.

  • 超顺磁氧化铁、绿色荧光蛋白双标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中脑神经前体细胞的建立

    作者:刘如恩;DENG Xing-li;郭京;冯忠堂;王武;雷德强;李红艳;陈志华

    目的 建立超顺磁氧化铁(SPIO)、绿色荧光蛋白(EGFP)双标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中脑神经干细胞.方法 以质粒pEGFPNl-GDNF转染大鼠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SPIO标记细胞.荧光显微镜、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鉴定EGFP、GDNF表达;普鲁士蓝染色、透射电镜鉴定SPIO标记率;诱导分化后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其分化能力.结果 基因转染12 h后EGFP开始表达;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表明GDNF能正确表达;普鲁士蓝染色示SPIO标记率达100%,透射电镜示SHO颗粒位于吞饮小泡和胞质内;体外诱导分化研究表明SPIO、EG-FP双标记不影响其分化.结论 成功建立SPIO、EGFP双标GDNF基因修饰中脑神经干细胞.

  •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细胞的培养鉴定及干细胞起源

    作者:谢嵘;DING Xing-hua;吴惺;毛颖;陈露萍;周良辅;朱剑虹

    目的 自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CNS HB)组织中培养鉴定致病细胞.方法 应用酶联合消化法对13例CNS HB组织进行培养,并通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免疫荧光、培养液上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测定、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培养成功11例.细胞免疫荧光显示Vimentin+、VEGF+、CDl33+、nestin+、EPO+、CD34-、SMA-、GFAP-.同时细胞具有向外分泌VEGF及EPO的能力.组织免疫组织化学证实培养细胞为基质细胞.结论 成功建立CNS HB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并首次发现其中胚层间质组织干细胞的起源.

  • 家犬额叶出血模型的建立及颅内压监测

    作者:张礼均;DENG Cong-ying;孟辉;朱刚;林江凯;冯华

    目的 建立一种存活时间长且简单易行的额叶脑出血(ICH)模型,并运用该模型研究ICH后ICP变化特点.方法 选择雄性成年家犬12只,随机分为ICH组和生理盐水注入对照组,每组6只.运用Medtronic神经导航系统校正额叶注血部位及角度建立家犬额叶ICH动物模型,监测血糖、血气分析、脑温,并观察模型制备前1 h和模型制备后2、6、24 h,3、7、14d动物行为学及ICP,以及实验结束时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两组所监测血糖、血气分析和脑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ICH组动物行为学改变表现更重;ICH模型制备后2 h,两组均出现ICP峰值,之后逐渐下降,对照组3 d即恢复正常,而ICH组至14 d ICP仍明显高于基线数值(P<0.05)和对照组(P<0.01);ICH组血肿周围脑水肿和神经元损伤较对照组严重.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家犬额叶ICH模型可以较好反映ICH后ICP变化过程.

  • 神经肽Y在大鼠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和细胞定位

    作者:马景鑑;CHEN Lai-zhao

    目的 探讨大鼠垂体腺瘤中是否有神经肽Y(NPY)表达及其表达水平,在瘤细胞中的定位以及与垂体腺瘤的关系.方法 切除大鼠双侧卵巢.用苯甲酸雌二醇诱导建立大鼠垂体腺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只.取垂体腺瘤和垂体进行NPY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随机选取实验组垂体腺瘤和对照组垂体各2例进行免疫电镜观察.结果 实验组垂体腺瘤的NPY表达水平(阳性细胞"+"19/20只)明显低于对照组垂体组织(阳性细胞"+"7/20只,"++"12/20只),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电镜显示NPY的免疫颗粒呈圆形或卵圆形,主要位于泌乳素腺瘤细胞质的内分泌颗粒中,粗面内质网和细胞基质中也可见散在免疫阳性颗粒.结论 (1)大鼠的垂体和垂体腺瘤中确实存在NPY.(2)大鼠垂体腺瘤的NPY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垂体组织.(3)NPY与泌乳素腺瘤有密切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 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粒抑制脑胶质瘤细胞SHG44的研究

    作者:姜子荣;兰青;杨西晓

    目的 观察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粒(hTERT ASODN-PBCA-NP)体外对脑胶质瘤SHG44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制备的hTERT ASODN-PBCA-NP体外转染SHG44细胞,观测对细胞生长的作用以及端粒酶蛋白、hTERT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转染后48 h,空白对照组、NP组、SODN-NP组、ASODN组hTERT mRNA表达的相对值分别为2.23±0.12、2.31±0.14、2.33±0.16、2.15±0.13,端粒酶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4.6±1.3)%、(93.2±3.1)%、(93.7±2.6)%、(87.4±3.3)%;ASODN-NP组分别为1.45±0.11、(53.14-1.8)%,与对照各组比较,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BCA-NP为载体介导的hTERT-ASOND可以进入SHG44细胞内部,阻断hTERT mRNA的表达,抑制细胞生长.

  • 重复上臂压迫诱导人血浆中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

    作者:陈凌;JIANG Li-dan;吉训明;吴浩;吕国蔚;凌锋;陈立华

    目的 观察重复上臂压迫后人血浆中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探讨远程低氧预适应对脑组织的保护机制.方法 选取8名健康受试者(20~40岁之间,既往健康)随机分两组,空腹进行重复上臂压迫,在此过程中记录受试对象的主观感受.除重复加压前后各采一次远端静脉血外,在重复加压后15、30、60 min和24 h时间点再各采1次血,每次2 ml,用肝素抗凝,离心,分别用NO测定试剂盒(硝酸还原酶法)和NOS测定试剂盒测定NO和NOS.结果 随着重复压迫次数的增加,受试者的主观不适感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474,P<0.05),NO含量在实验中形成两个小高峰,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45,P>0.05).而NOS活性在重复压迫后逐渐上升,各时间点所测NOS活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73,P<0.01).结论 低氧预适应可以对机体缺血缺氧产生一定的耐受性,预适应后早期NO含量和NOS活性下降,后期NO和NOS活性增加,通过调节不同种类NOS的活性而对机体)达到保护作用.

  •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干细胞联合移植对大脑中动脉阻塞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作者:赵宇;XIE Peng;朱晓峰

    目的 将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神经干细胞(NSCs)单独及联合移植应用于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大鼠,观察BDNF和NSCs移植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BDNF对内源性和外源性NSCs增殖、迁移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海马NSCs,BrdU标记.实验动物随机分为A组(MCAo组);B组(MCAo+BDNF组);C组(MCAo+NSCs组);D组(MCAo+BDNF+NSCs组),每组16只,移植后进行神经功能损害评分(NSS),用免疫组织化学行BrdU、nestin、BrdU/NSE检测,分析结果.结果 移植后的2、4周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A组5.3±0.5、5.3±0.5;B组4.0±0.8、3.8±0.5;C组3.5±0.6、3.5±0.6;D组2.0 ±0.8、1.8±1.0,D组显著好于其他3组(P<0.05),B组与c组显著好于A组(P<0.05).nes.tin阳性细胞数:A组1.24±1.13,B组2.59±1.44(P<0.05),BrdU阳性细胞数:A组0.52±0.68,B组1.65±1.10(P<0.05).BrdU阳性细胞数:C组6.08±1.52,D组10.26±1.96(P<0.05),BrdU/NSE双阳性细胞数:C组1.74±1.04,D组3.58±1.20(P<0.05).结论 BDNF和NSCs移植单独及联合应用对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均有作用,两者联合具有协同作用.BDNF对内源性NSCs的激活、增殖有促进作用,对外源性NSCs的增殖、迁移及分化有促进作用.

  • 阻断信号传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对胶质瘤细胞侵袭性特征的影响

    作者:张煜;CUI Yao-yuan;吴伟忠;孙瑞霞;刘银坤

    目的 观察用AG490阻断人胶质瘤细胞株中信号传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信号通路对肿瘤细胞侵袭性特征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人胶质瘤U251、U87细胞株,应用AG490阻断STAT3信号通路;以Western blot检测STAT3和其激活状态p-STAT3蛋白在AG490作用前后的表达情况;通过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了解肿瘤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变化;用明胶酶谱法检测肿瘤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表达;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AC490作用后胶质瘤细胞内p-STAT3表达下降,其程度随AG490浓度升高而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TAT3蛋白的表达不受AG490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说明AG490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STAT3蛋白的磷酸化激活过程从而阻断STAT3信号通路.AG490作用后,U251细胞的体外侵袭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TAT3信号通路阻断后,胶质瘤细胞MMP-2、MMP-9的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 mRNA表达也相应下降(P<0.05).结论 应用AG490阻断STAT3信号通路能够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STAT3信号通路有可能成为控制胶质瘤侵袭性生长的有效靶点.

  • 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免疫球蛋白2-胶质瘤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网络新的调控靶点

    作者:王宝峰;XU Tong-jiang;席桂发;郭东生;雷霆

    目的 确定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免疫球蛋白2(LRIG2)是胶质瘤细胞系GL15中EGFR信号通路新的调控靶点.方法 培养胶质瘤细胞系GL15细胞,经表皮生长因子(EGF)100μg/L,AG1478 10 μmol/L,放线菌酮(CHX)10 mg/L体外干预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测定LRIG2 mRNA和蛋白表达的时间效应变化.结果 随着EGF作用时间的延长,LRIG2 mRNA先上升后恢复至正常水平.EGF作用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磷酸化EG-FR(pEGFR)均先上升后下降,LRIG2蛋白先下降,在30min时上升,120min下降至原水平的50%.CHX作用1.5 h后,再加入EGF刺激,可见LRIG2蛋白60 min降至原水平的50%.而AG1478作用1 h后,再用EGF刺激,EGFR未受明显影响,pEGFR被明显抑制,LRIG2蛋白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 EGFR活化后可导致LRIG2 mRNA表达上升,LRIG2蛋白合成增加.

  • 干细胞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作者:雷霆;郭东生;叶飞;李龄

    美国<时代>杂志评选出了2007年度科学领域的十大发现,其中干细胞领域研究位列十大科学发现的榜首.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它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中华实验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