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体皮肤可返老还童

    作者:彭程

    一个月前,付小兵教授曾在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论文<表皮细胞逆分化转变为表皮干细胞的临床研究>,率先报告了人体表皮细胞存在"逆分化"现象,为人类千百年来关于皮肤"返老还童"的假想找到了实验室证据和理论基础.

  • 表皮干细胞培养及中药诱导分化研究进展

    作者:田亚宁;周智辉;梁漫;董昌虎;何春玲;仝航斌;李宏

    表皮干细胞在表皮组织的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自我更新和诱导分化的能力,可借助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组织工程皮肤,用于组织的创伤修复等方面.体外分离和培养表皮干细胞具有诸多方面的影响因素,近年来,随着众多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探索出比较成熟的分离培养及诱导分化方法,中药也用于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培养中,本文就表皮干细胞在此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病灶广泛切除联合皮片邮票移植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11例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李玉英;钟培

    目的:研究病灶广泛切除联合皮片邮票移植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 1例行病灶广泛切除联合皮片邮票移植治疗的化脓性汗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住院时间5-8d,平均(6.55±1.04)d,愈合时间13-18d,平均(16.18±1.60)d,术后随访1年,无1例复发.结论:病灶广泛切除联合皮片邮票移植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具有愈合时间短、创伤小、复发率低、且节约皮源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玉红膏对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作者:孔繁飞;黄清怡;孔焕宇;李莉;杨丽萍;朱嘉

    目的 观察玉红膏对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探讨玉红膏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大鼠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完全随机法分成玉红膏组、京万红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于造模后第1、3、5、7、14、21天6个时间点观察记录创面的愈合情况、完全愈合时间并取材.行表皮干细胞标志物整合素β1、转录因子p6 3的免疫组化染色,比较各组各观测点OD值及阳性细胞数的差异.结果 玉红膏组平均愈合时间[(13.5±0.9)d]与京万红组[(1 2.6±0.9)d]比较无明显差别,均优于模型组[(19.1±2.6)d],P<0.05;大体观察可见玉红膏组早期创面渗出物较多且浓稠;整合素β1、转录因子p63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玉红膏组、京万红组、模型组在造模后整合素β1 OD值、转录因子p63表皮层阳性细胞数均有升高,高于正常组,且差异有意义(P<0.05);玉红膏组、京万红组在第7天达到峰值,峰值出现的时间早于模型组,峰值的强度高于模型组,差异有意义(P<0.05);玉红膏组这2个指标前14 d均高于模型组(P<0.05);京万红组前7 d高于模型组(P<0.05),第14 天与模型组无差异,至创面完全愈合的第21天3组无差别.结论 玉红膏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诱导创缘残留的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有关.

  • 矾冰纳米乳对表皮干细胞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熊家青;刘丽芳;范洪桥;周亮;王月;谭慧红

    目的 探讨矾冰纳米乳治疗烧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表皮干细胞分为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和正常组、对照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8.15、16.3、32.6 mg/L的矾冰纳米乳1 ml,对照组加入湿润烧伤膏1 ml,正常组单纯加入DefinedK-SFM培养基1 ml.用RT-PCR、免疫印迹法分别在第24h及3、5、7天检测表皮干细胞骨桥蛋白及其mRNA表达.结果 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中药中、高剂量组各时间点骨桥蛋白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同时间的低剂量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第3、5、7天中药中、高剂量组骨桥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中药低剂量组比较,第3、5、7天中药中、高剂量组骨桥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矾冰纳米乳治疗烧伤可能与调控表皮干细胞骨桥蛋白基因的表达有关,并且以8.15 mg/L浓度优.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表皮干细胞的促增殖作用

    作者:王瑶;李建福;罗锦花;赵青;付小兵

    目的 了解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体外对表皮干细胞(ESCs)生长增殖的促进作用,为创面促愈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ESCs,通过ESCs的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染色对ESCs进行鉴定;RT-PCR检测ESCs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受体(CXCR4)基因的表达;取培养至第三代的ESCs分组,通过台盼蓝拒染实验、Edu标记法观察在不同剂量SDF-1的刺激作用和CXCR4拮抗剂存在下,A~E组及A’~E’组间ESCs生长增殖的差异.结果 应用特制的ESCs培养基能培养出活力强、纯度高的ESCs;培养的ESCs表达K19、CD29、integrinα6,不表达CD71;CXCR4基因在ESCs中阳性表达;体外细胞实验证实SDF-1对ESCs有促进增殖作用,SDF-1浓度为100μg/L时作用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XCR4拮抗剂AMD3100存在时,SDF-1对ESCs的促增殖作用失效.结论 SDF-1对体外培养扩增的ESCs有促进增殖作用;SDF-1合理应用,有可能在皮肤治疗中发挥促愈作用.

  • MSCs构建的类真皮对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分化潜势的影响

    作者:刘爱军;黄锦桃;李海标

    目的 探讨以MSCs构建类真皮对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分化潜能的影响.方法 大鼠骨髓MSCs与复合凝胶一明胶海绵组成类真皮,Hoechst33342标记E14-ES细胞,经羊膜诱导4 d后,形成表皮干细胞克隆,将二者构成皮肤类似物,埋植于129小鼠皮下.术后2、4、6和8周取材,做HE染色,β1整合素、CK15、CK19、CEA、CK18免疫荧光双标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术后2和4周,植块中以形成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构成的管状和泡状结构为主,6和8周后,可见角化复层上皮、毛囊样、汗腺样、皮脂腺样等结构,皮脂腺样结构多见.免疫双标结果显示,植入2和4周,带有蓝色核标记的细胞形成的管状或泡状结构,呈β1整合素、CK15、CK19、CEA和CK18阳性,6和8周后,HE染色汗腺样结构呈CEA、CK18阳性.结论 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与骨髓MSCs构建的类真皮,在同种小鼠皮下可分化出角化复层上皮、汗腺样、毛囊样、皮脂腺样等结构.

  • 皮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点与应用研究

    作者:金岩;董蕊

    随着对成体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发现皮肤中至少含有6种成体干细胞.本文着重介绍目前研究取得结果较多的表皮干细胞和真皮多能干细胞,包括目前已知的其各自的生物学特性和鉴别等.同时,对皮肤干细胞在组织工程(皮肤、牙齿)、创伤修复、基因研究及遗传性疾病的治疗等方面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为其将来的应用提供参考.简单介绍对皮肤中几种成体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和分离纯化技术的进展,可望进一步加深对皮肤自身生物学特点和机制的了解以及为临床应用等方面开拓广阔的前景.

  • 毛囊干细胞—组织工程化皮肤理想的种子细胞

    作者:王慧君;柏树令

    皮肤在抵御微生物入侵、紫外线辐射以及防止水分的丢失、调节体温方面起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皮肤损伤,特别是皮肤大面积缺损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因此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已经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以皮肤干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人工皮肤替代物成为研究组织工程化皮肤的新方法.皮肤干细胞分为表皮干细胞和毛囊干细胞(hair follicle stem cells,HFC),HFC在实现毛发再生、皮脂腺更替以及促进皮肤损伤的修复方面有重大意义.

  • 胚胎干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对小鼠全层皮肤缺损的修复

    作者:刘爱军;黄锦桃;李海标

    目的 研究129小鼠胚胎干细胞(ES cell)源性表皮干细胞在同种小鼠全层皮肤缺损的生长和分化,探讨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对全层皮肤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以生物膜为载体,将羊膜诱导后带有核荧光标记的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直接覆盖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术后1~8周连续取材,HE染色,β1整合素、CK15、CK19、CK10、CEA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双标显色.结果 术后2周,创面完全长合,较厚的新生皮覆盖创面,基底层细胞增生,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细胞柱伸向真皮层,真皮层中可见管腔样结构,免疫荧光双标显示,1~3周新生表皮中可见核标记的细胞呈β1整合素、CK15阳性,真皮层中带有核标记的管状或泡状结构呈β1整合素、CK15阳性;4周后新生表皮开始变薄,基底层细胞呈CK19、CK10阳性,汗腺样结构呈CEA阳性,6~8周新生表皮下可见毛囊样、汗腺样、皮脂腺样等结构.结论 ES细胞源性表皮于细胞植入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可修复缺损的表皮,并在其下真皮层内具有分化为汗腺样、毛囊样和皮脂腺样结构的潜能.

  • 胚胎干细胞源表皮样干细胞分化潜能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仁礼;李海标

    目的探讨胚胎干细胞(ES)源表皮样干细胞的分化潜能,为研究其分化的调控及寻找新的皮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奠定基础. 方法将Hoechst33342标记或未标记的小鼠ES细胞,与人羊膜共培养4 d,诱导其定向分化为表皮样干细胞克隆,胰酶消化后移植于裸鼠皮下,10、20、30和45 d,对移植后细胞的分化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分析. 结果 10~20 d后,标记的细胞可分化为由单层或复层上皮样细胞构成的管状或泡状结构,它们分别呈β1整合素、CK19、CK15、PK、套膜蛋白(involucrin)和CEA阳性;移植45 d后,可见角化复层扁平上皮、皮脂腺样、汗腺样和毛囊样等组织结构. 结论小鼠ES源表皮样干细胞具有分化为角化复层扁平上皮和毛囊样、汗腺样和皮脂腺样等结构的潜能.

  • 体外定向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表皮样干细胞的研究

    作者:张仁礼;程树军;李海标

    目的探索体外定向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ES)分化为表皮样干细胞的条件,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表皮样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及ES细胞的定向分化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采用与人羊膜共培养法对小鼠胚胎干细胞进行定向诱导.实验分3组:1.羊膜上皮面向上,铺布全孔底;2.羊膜上皮面向上,铺布半孔底;3. 以不加羊膜组为对照.用流式细胞仪、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分化后的细胞进行鉴定. 结果共培养3~4 d后,在第1、2实验组中的人羊膜上皮面上,小鼠ES细胞形成表皮样干细胞集落,表达高水平的表皮干细胞特异标志物整合素β1、CK19和CK1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整合素β1、CK19和CK15阳性细胞比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而在第2实验组中无羊膜覆处,细胞贴壁生长,形成表皮样细胞单层,细胞呈多边形,排列紧密,表达整合素β1,仅见少数CK19和CK15阳性细胞散布于表皮样细胞之间.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整合素β1阳性细胞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而CK19和CK15阳性细胞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 结论人羊膜可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向表皮样细胞定向分化,并提示生长在羊膜上皮面上的细胞克隆可能是表皮样干细胞,而贴壁生长的细胞可能是表皮样细胞.

  • 大鼠胎儿表皮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和体内分化

    作者:白喜云;姜明;张锐红;李跃民;金岩

    目的 索一种简单而又高效的分离大鼠胎儿表皮干细胞方法,以及观察其在体内环境中的分化潜能.方法 采集ED14、ED16、ED18及ED20不同发育阶段的SD大鼠胎儿皮肤,HE染色观察其结构.鼠尾胶原快速黏附法筛选胎鼠表皮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K-SFM)中进行培养.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K-19和β1-整合素表达情况.同时,也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能力进行检验.经荧光染料(PKH26)标记过的胎鼠表皮干细胞与多孔凝胶海绵结合,然后植入大鼠肾被膜下进行诱导分化. 结果在ED18之前皮肤表皮和真皮尚未充分完成分化.使用快速黏附法能够有效的从ED18胎鼠皮肤分离到表皮干细胞.获得的细胞CK19和β1整合素呈阳性表达,细胞周期分析显示.细胞呈慢周期性,移植体在肾被膜下分化并展现典型的表皮样结构. 结论表皮干细胞存在于早期发育皮肤中,但在ED18才能使用快速黏附法分离到表皮于细胞.此时的胎鼠表皮干细胞具有向表皮分化的能力.

  • 不同培养体系对鼠表皮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作者:李孝建;沈雁;李延仓;曾耀英;戴丽冰;杨小红

    目的 探讨不同培养体系对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建立理想的调控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培养体系.方法 酶消化和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法获取鼠表皮干细胞.分别在普通培养皿培养、与几丁质膜生物支架材料共培养及以几丁质膜生物支架材料作为载体植入裸鼠体内培养等不同培养体系下观察表皮干细胞生长情况.普通培养和与几丁质膜生物支架材料共培养4周后,对比表皮干细胞克隆形成率的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表皮干细胞以几丁质膜为载体植入裸鼠体内后4周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情况.结果 表皮干细胞在普通培养皿培养3d左右,细胞开始克隆增殖;12 d左右融合成片;传代培养后增殖能力逐渐减低,融合成片时间逐渐延长,传代培养3~4代后细胞终末分化,失去增殖能力.几丁质膜生物支架材料培养表皮干细胞,2周后呈棋盘式集落生长,几丁质膜生物支架材料上有大量的表皮干细胞小集落,集落上有大量的增殖细胞附着生长,扫描电镜下见几丁质膜生物支架材料纤维直径约10 μm,以纤维为主,上下两层呈纵横排列成十字孔,孔间有大量表皮干细胞集落.几丁质膜生物支架材料培养表皮干细胞4周后,其克隆形成率明显高于普通培养皿培养[(12.6±2.7)%比(5.7±1.1)%,P<0.05].表皮干细胞几丁质膜生物支架材料植入裸鼠体内培养4周后,细胞大量增殖形成巢状排列,在表皮干细胞巢周围,可见有类似皮肤附件结构.结论 表皮干细胞在体外普通培养皿培养可增殖生长,但维持增殖时间较短;与几丁质膜生物支架材料共培养,可较长时间地维持表皮干细胞的增殖特性;植入体内后表皮干细胞大量增殖.

  • 脉冲电磁场调控干细胞增殖与分化

    作者:王谦;王朴;刘小菁;何成奇

    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过程受多种内在机制和微环境的影响[1].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物理干预方法,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骨质疏松及骨不连[2].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台湾中原大学、韩国国民大学、意大利菲拉市大学以及国内武汉华中同济大学和四川大学等诸多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学者对PEMFs的生物学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对PEMFs如何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皮干细胞、前软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及脂肪干细胞等的增殖与分化进行阐述;对其相关机制进行探讨,发现PEMFs可能通过影响细胞膜电位、细胞间信息传递、第二信使、基因调控以及氧化应激反应等调控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因此,可以推断PEMFs通过直接或协同干预的方式发挥其生物学效应,调控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在康复医学、组织工程学和再生医学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正常皮肤和新生疤痕组织表达角蛋白19的比较性研究

    作者:罗成群;周鹏翔;谷永红;杨元华;贺全勇;杨军;李高峰;彭长缨;彭浩;李萍;高新明;姜冰;陈铁夫;周建大

    研究正常皮肤和新生疤痕组织中表皮干细胞分布、增殖分化特征,并探讨这些特征与皮肤创伤修复的关系.方法:选择有Ⅲ度烧伤创面的成人患者8例,在获得了患者的知情同意后用手术尖刀分别切取正常皮肤、肉芽中的皮丁及新生疤痕组织(创面愈合后2个月内的疤痕)各一块,约2cm×1cm×0.5cm大小,应用过氧化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SP)免疫组化法,以小鼠抗人角蛋白19型的单克隆抗体检测表皮干细胞的分布、增殖分化特征.结果:肉芽中的皮丁组织内有散在分布的角蛋白19表达阳性细胞,新生疤痕组织中的表皮基底层有多层角蛋白19表达阳性细胞,在再生表皮的中部,即位于基底细胞层与角质细胞层之间有大量的角蛋白19表达阳性细胞,且分布广泛,而正常皮肤只有表皮基底层和附件有角蛋白19表达阳性细胞.结论:新生疤痕组织中表皮再生仍很活跃,在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的重塑期,如果能够结合抑制疤痕增生的有效治疗,这种新生疤痕组织有可能转变成正常皮肤.

  • 表皮干细胞及其与糖尿病创面修复研究

    作者:袁德品;牛扶幼;王喜梅;乔晓俊;李永涛

    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是皮肤组织特异性干细胞,具有增殖能力,可以增殖分化为各种表皮细胞,在维持表皮自我更新、保持皮肤正常的表皮结构与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

  • 压应力对表皮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作者:刘文忠;王瑶;王志强;李建福

    目的:初步观察压应力对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以大鼠的皮肤扩张动物模型为在体观察对象;4、8、12 kPa的压应力予体外培养的大鼠表皮干细胞进行间歇加压(每天3次,每次2 h,共1周)为离体观察对象.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免疫荧光双染、细胞克隆形成率等技术与方法检测β1 整合素、角蛋白19(K19)、角蛋白14(K14)、角蛋白10(K10)、α6整合素、CD71的表达特征,以及压应力对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组织学观察显示,扩张皮肤的表皮层明显增厚;表皮层的β1 整合素、K19、K14阳性细胞数量于扩张的第5天开始增多,至15 d达峰值后下降,扩张完成后20 d趋于正常;棘层和颗粒层不仅可见上述阳性细胞,且出现α6整合素bri/CD71dim细胞的表达.体外培养的表皮干细胞,8 kPa、12 kPa的压应力作用1周后,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为48.67%、49.36%,明显高于4 kPa组(23.17%)与对照组(23.00%),8 kPa、12 kPa组可见K10阳性细胞表达.结论:表皮干细胞具有压应力敏感性,适当的压应力可诱导表皮干细胞增殖与分化.

  • 不同发育阶段人皮肤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特征及其与创面修复结局关系的研究

    作者:赵志力;付小兵;孙同柱;杨银辉;陈伟;孙晓庆;盛志勇

    目的:从细胞分化角度研究人胎儿期、少儿期、成年人期皮肤中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创面修复结局的关系.方法:分别取因创伤等原因致流产的22~24周龄胎儿和4~12周岁少儿、35~53岁成年人3组全层皮肤.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表皮干细胞特异表达的β1整合素和细胞角蛋白19(K19).结果:胎儿期皮肤表皮基底层细胞β1整合素和K19染色均为强阳性.少儿期表皮基底层细胞中60%~80%的细胞表达β1整合素和K19.成年人表皮基底层中表达β1整合素和K19的细胞较少儿组进一步减少,且染色强度较弱.结论:本实验结果提示,胎儿期表皮基底层增殖细胞均为表皮干细胞和短暂扩充细胞,而少儿期表皮基底层中部分细胞为于细胞和短暂扩充细胞,成年人期干细胞与短暂扩充细胞所占的比例则进一步降低.这种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差异可能与三种不同发育阶段皮肤损伤的完全与不完全修复有关.

  • 人胚胎期表皮干细胞与汗腺发生过程关系的研究

    作者:李建福;付小兵;盛志勇

    目的:探讨表皮干细胞与胚胎期汗腺发生过程中的相关性,为诱导表皮干细胞向汗腺细胞定向分化奠定基础.方法:分别取13~31周胚龄人胎儿背部全层皮肤,行常规组织学观察,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动态观察汗腺原基细胞、汗腺胚芽细胞及汗腺细胞对β1整合素与细胞角蛋白-19(K19)的表达特征.以细胞角蛋白-8(K8)免疫组化染色阳性为汗腺发生及成熟的鉴定标准.结果:不仅汗腺原基细胞、汗腺胚芽细胞表达β1整合素与K19,成熟的汗腺细胞亦有表达,并持续存在于汗腺发生全过程.K8始于14~16周在汗腺芽细胞内表达,并持续存在.结论:汗腺于胚龄14~16周开始发生,至第24周基本成熟.胚胎期汗腺发生过程中,表皮干细胞是汗腺发生的源泉.

289 条记录 1/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