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PAR-γ偶联的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大鼠肝再生

    作者:徐存拴;唐自阔

    目的 了解PPAR-γ偶联的信号通路在大鼠肝再生(LR)中作用.方法 用搜集网站资料和查阅相关论文等方法获得上述通路相关基因,用Rat Genome 230 2.0芯片检测它们在大鼠肝再生中表达情况,用真手术与手术对照比较方法确定肝再生相关基因.结果 初步证实上述基因中64个基因与肝再生相关.肝再生启动、Go/G1 过渡、细胞增殖、细胞分化和组织结构功能重建等4个阶段起始表达的基因数为28、4、34和2,基因总表达次数为72、41、247和90,表明相关基因主要在肝再生启动阶段起始表达,在不同阶段发挥作用.它们共分为11种表达方式,表明肝再生中这些基因表达变化多样和复杂.结论 PPAR-γ偶联的信号通路在肝再生早期、前期和后期促进糖元合成;在整个肝再生中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增殖和迁移.

  • 肝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与大鼠肝再生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赵利峰;徐存拴

    目的 在基因转录水平了解肝干细胞在大鼠肝再生中的作用.方法 用搜集网站资料和查阅相关论文等方法获得参与肝干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基因,用大鼠基因组230 2.0芯片检测它们在大鼠部分肝切除(PH)后肝再生中的表达情况,用比较真、假手术中基因表达差异性确定上述基因中的肝再生相关基因.结果 初步证实上述基因中50个基因与肝再生相关.肝再生启动(PH后0.5~4h)、G0/C1过渡(PH后4~6h)、细胞增殖(PH后6~66h)、细胞分化和组织结构功能重建(PH后72~168h)等4个阶段起始表达的基因数为24、10、21和2;基因总表达次数为24、23、46和26.表明相关基因主要在肝再生启动阶段起始表达,在不同阶段发挥作用.它们共表达上调153次、下调123次.分为6种表达方式,表明肝再生中细胞生理生化活动多样和复杂.结论 肝再生中肝脏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活动加强,与某些基因表达状态和方式有关.

  • 脂类代谢和运输涉及的基因与大鼠肝再生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徐存拴;蔺芳;秦少伟

    目的 在基因转录水平了解脂类代谢和运输相关基因在大鼠肝再生(LR)中的表达变化和模式.方法 用搜集网站资料和查阅相关论文等方法获得参与脂类代谢和运输基因,用大鼠基因组230 2.0芯片检测它们在大鼠再生肝中的表达情况,用比较手术和假手术中基因表达的差异性确定肝再生相关基因.结果 初步证实上述基因中193个基因与肝再生相关.肝再生早期[部分肝切除(PH)后0.5~4h]、前期(PH后6~12h)、中期(PH后12~66h)、后期(PH后72~168h)等4个阶段起始表达的基因数为113、20、66和1;基因的总表达次数为250、205、796和293.共上调852次,下调630次,分为27种表达方式.肝再生早期和前期胆汁酸代谢相关基因转录减弱;早期和后期糖皮质激素分解相关基因转录增强;前期和中期磷脂合成相关基因转录增强,磷脂分解相关基因转录减弱;中期脂肪酸、白三烯和鞘糖脂合成相关基因转录增强,甘油三酯和磷脂酰肌醇代谢相关基因转录增强,鞘糖脂分解相关基因转录减弱;中期和后期前列腺素合成和脂肪酸分解相关基因转录增强;几乎在整个肝再生中性激素、糖皮质激素和孕酮合成相关基因转录增强,鞘磷脂代谢相关基因转录增强,脂类运输相关基因转录增强,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转录减弱.结论 肝再生中脂类代谢和运输变化较大,与肝再生密切相关.

  • 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对大鼠肝再生的调控作用分析

    作者:杜斌;徐存拴

    目的 在基因转录水平了解12条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对大鼠肝再生的调控作用.方法 用搜集网站资料和查阅相关论文等方法获得上述基因,用大鼠基因组230 2.0芯片检测它们在大鼠再生肝中的表达情况,用比较手术和假手术中基因的表达差异性确定肝再生相关基因.结果 初步证实上述基因中491个与肝再生相关,其中226个基因之间有742种直接作用关系.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介导的酶联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谷氨酸;抗原受体介导的,整合素介导的,脂多糖介导的,Notch、Osmosensory、Smoothened、Toll、Wnt等12条信号通路中与肝再生相关的上调基因数和下调基因数,分别为26和23、164和54、59和51、5和1、22和14、21和10、1和1、4和11、23和11、32和17.肝再生中基因上调表达次数和下调表达次数分别为188和128、464和190、308和207、13和5、88和46、123和50、2和1、20和43、148和30、174和62.结论 除Osmosensory和脂多糖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肝再生中作用较小,Smoothened信号通路作用减弱外,其他9条信号通路在肝再生中作用增强.

  • 核酸及其衍生物的代谢加工运输相关基因在大鼠肝再生中表达模式的分析

    作者:胡珂;徐存拴

    目的 在基因转录水平了解核苷酸及其衍生物、DNA及RNA代谢、加工、运输相关基因在大鼠肝再生(LR)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用搜索网站资料和查阅相关论文等方法获得核苷酸及其衍生物、DNA及RNA代谢、加工、运输相关基因,用大鼠基因组230 2.0芯片检测它们在大鼠再生肝中的表达情况,用手术组和假手术组比较的方法确定肝再生相关基因.结果初步证实,上述基因中有240个基因与大鼠肝再生相关.肝再生早期[部分肝切除(PH)后0.5~4h]、前期(PH后6~12h)、中期(PH后16~66h)、后期(PH后72~168h)等4个时期起始表达的基因数分别为65、14、150和11,基因的总表达次数为133、87、627和169,它们的表达模式分别为6、5、22和9种,共表达上调768次,下调248次.肝再生前期和中期mRNA降解增强;前期、中期和后期DNA重组、修饰、转录及mRNA加工和运输增强;几乎整个肝再生中核苷酸及其衍生物代谢、DNA复制、包装和分解活动增强.结论肝再生相关基因主要在肝再生早期起始表达,在不同时期发挥作用.

  • 核糖体相关基因在大鼠再生肝及肝肿瘤中表达异同的比较

    作者:徐存拴;杨志利;董华明

    目的 在基因转录水平了解核糖体相关基因在大鼠再生肝(RL)和肝脏肿瘤(LT)中的表达异同.方法 用搜索网站资料和查阅相关论文等方法获得核糖体发生、组装和功能相关基因及它们在肝脏肿瘤中的表达变化,用大鼠基因组230 2.0芯片检测它们在大鼠再生肝中的表达情况,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上述基因在再生肝和肝脏肿瘤中的表达异同.结果 初步证实上述基因中75个基因与肝再生相关.其中,18个基因在再生肝和肝脏肿瘤中表达上调,6个基因在两者中表达下调,51个基因在肝脏肿瘤中未发生有意义的表达变化.结论 再生肝的核糖体相关基因表达谱与肝脏肿瘤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前者的基因表达更具阶段性和复杂性.

  •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谱与大鼠再生肝的细胞凋亡关系

    作者:徐存拴;阴棉棉;邢雪琨;常翠芳

    目的 在基因转录水平探讨细胞凋亡相关途径对大鼠肝再生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2/3部分肝切除(PH)方法,制备再生肝模型,同时设对照手术(假手术).用查阅网站资料和相关论文等方法获得凋亡相关基因,用大鼠基因230 2.0芯片检测它们在大鼠再生肝中的表达情况,通过比较真、假手术中上述基因的表达差异性确定肝再生相关基因.结果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中,252个基因与肝再生相关.在肝再生启动(PH后0.5~4h)、G0/G1过渡(PH后4~6h)、细胞增殖(PH后6~66h)、细胞分化和结构功能重建期(PH后72~168h)等4个阶段起始表达的基因数为81、23、155和16,总表达的基因数为161、100、733和192,表明相关基因主要在肝再生启动阶段起始表达,在不同阶段发挥作用.它们共上调795次,下调291次,表明肝再生中大部分基因表达增强.它们的表达模式分为35种.表明肝再生中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多样和复杂.结论 15条细胞凋亡途径参与肝再生调控.

  • 转录因子基因在大鼠肝再生中的表达方式和作用分析

    作者:董华明;徐存拴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基冈在肝再生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方法 经查阅网站资料和相关论文获得转录因子基因及其参与的生理活动,用大鼠基因组230 2.0芯片检测转录因子基因在大鼠再生肝中的表达,用手术组和假手术组比较的方法确定肝再生相关基因.结果 初步证实上述基因中有320个基因与肝再生相关,涉及细胞代谢、增殖、分化、凋亡等16种生理活动.它们在肝再生中的表达分为41种方式,表明肝再生中细胞生理生化活动具有阶段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肝再生早期[部分肝切除(PH)后0.5~4h]和前期(PH后6~12h)糖类合成,脂类代谢和炎症反应相关转录因子基因表达增强,中期和后期细胞增殖、生长、分化和凋亡相关转录因子基因表达增强.结论 肝再生的生理生化活动受多种转录因子基因调控.其中,e2f1、fos、copeb等转录因子基因发挥关键作用.

  • 大鼠肝再生中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

    作者:徐存拴;陈晓光;刘攀峰;董华明

    目的 了解糖类代谢相关基因在大鼠肝再生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本研究用搜集网站资料和查阅相关论文等方法获得糖类代谢相关基因,用大鼠基因组230 2.0芯片检测它们在大鼠再生肝中的表达情况,用比较手术组和假手术组中基因表达的差异性确定肝再生相关基因.结果 初步证实上述基因中118个基因与肝再生相关.肝再生早期[部分肝切除(PH)后0.5~4h]、前期(PH后4~12h)、中期(PH后16~66h)和后期(PH后72~168h)等4个阶段起始表达的基因数为33、6、68和7;基因的总表达次数为68、44、210和83.表明肝再生相关基因主要在肝再生启动阶段起始表达,在不同阶段发挥作用.它们共上调205次,下调200次,分为12种表达方式,表明肝再生中糖代谢活动多样和复杂.其中,单糖和糖原代谢、糖蛋白和糖脂(主要为神经节苷脂)合成相关基因几乎在整个肝再生中表达增强,寡糖和糖胺聚糖合成及糖蛋白和糖脂分解相关基因表达下调.结论 肝再生与糖代谢密切相关.

  • 细胞核结构与发生相关基因在大鼠肝再生中表达模式的分析

    作者:蔺芳;徐存拴

    目的 了解大鼠肝再生中细胞核结构与发生相关基因的表达动态.方法 用查阅网站资料和相关论文等方法获得上述基因,用大鼠基因组230 2.0芯片检测它们在大鼠再生肝中的表达情况,用比较手术和假手术组中基因的有意义表达异同,确定肝再生相关基因.结果 初步证实上述基因中406个基因与肝再生相关.部分肝切除(PH)后,肝再生早期(0.5~4h)、前期(6~12h)、中期(12~66h)、后期(72~168h)等4个阶段起始表达的基因数为200、29、179和5;基因的总表达次数为374、290、1876和603.共上调1224次,下调496次.肝再生前期和中期核形成与发生相关基因表达增强;中期核被膜、核基质和核质相关基因表达增强;中期和后期核染色体、核仁和核功能蛋白复合体相关基因表达增强.结论 细胞核结构与发生相关基因在大鼠肝再生中表达活跃,并与肝再生密切相关.

  • 性别决定与分化相关基因在大鼠肝再生中的表达模式和作用分析

    作者:李鹏鸽;阴棉棉;ZHAO Li-feng;徐存拴

    目的 在基因转录水平了解调控性别决定与分化基因在肝再生中的作用.方法 查阅相关论文和NCBI、GENMAPP、KEGG、BIOCARTA、RGD等网站获得调控性别决定与分化基因,用Rat Genome 230 2.0芯片分析它们在大鼠肝再生中表达变化和作用.结果 肝再生启动[部分肝切除(PH)后0.5~4 h]、G0/G1过渡(PH后4~6 h)、细胞增殖(PH后6~66 h)、细胞再分化和组织结构功能重建(PH后72~168 h)等4个阶段起始表达的基因数为41、6、18和3;总表达的基因数为41、25、57和41.表明肝再生相关基因主要在肝再生启动阶段开始表达,在不同阶段发挥作用.它们表达的相似性分为均上调、上调占优势、均下调、下凋占优势、上调和下调次数相近等5类,涉及22、9、15、9和7个基因,共表达上调231次、下调146次,表明肝再生中多数基因表达加强,少数基因表达降低.它们表达的时间相关性分为15组,表明肝再生中细胞生理生化活动具有阶段性.它们的表达模式分为20类,表明肝再生中细胞生理生化活动多样和复杂.结论 雄性性别决定、分化和雌性性别分化相关基因主要在肝再生晚早期和前期表达增强,雌性性别决定相关基因主要在肝再生前期表达增强,与肝再生密切相关.

  • AKT、 ATM、 D4-GDI和p534条细胞凋亡通路基因在大鼠肝再生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作者:邢雪琨;李梦华;徐存拴

    目的 探讨AKT、ATM、D4-GDI和p534条细胞凋亡通路基因在肝再生(LR)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用Rat Genome 230 2.0芯片检测大鼠部分肝切除(PH)后不同恢复时间点4条细胞凋亡通路基因表达情况,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AKT、ATM、D4-GDI和p53 4条细胞凋亡通路中63、8、6和7个基因与肝再生相关.它们主要在肝再生启动阶段起始表达.表达的相似性分为均上调、上调占优势、均下调、下调占优势、上调和下调相近等5类,大多数基因表达加强,少数基因表达降低.它们表达的时间相关性分为11组.基因协同作用模型(Et)分析表明,AKT通路几乎在整个肝再生中抑制细胞凋亡;ATM、D4-GDI和p53 3条细胞凋亡通路几乎在整个肝再生中促进细胞凋亡.结论 AKT、ATM、D4-GDI和p53 4条细胞凋亡通路与再生肝生长、发育和肝量控制密切相关.

  • 部分肝切除后大鼠结肠黏膜层超微结构的变化

    作者:唐超智;张文学;高道文;张新胜;傅山岗;徐存拴

    目的 探讨部分肝切除(PH)对大鼠结肠黏膜层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SD大鼠35只,分为1个正常对照组、3个假手术(SO)对照组和3个2/3 PH组,正常对照组大鼠直接处死,SO组和PH组大鼠分别于术后6、12和24 h处死,均取结肠固定后超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结肠黏膜层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O组大鼠结肠黏膜层超微结构无明显变化.PH 6和12 h组结肠黏膜层超微结构发生了较明显变化:微绒毛萎缩,上皮细胞间隙增大,杯形细胞线粒体损伤,内分泌细胞分泌增强,肥大细胞脱颗粒明显,巨噬细胞吞噬活跃,中性粒细胞富集.PH 24 h组,内分泌细胞仍然活跃,其他变化不明显.结论 PH后结肠黏膜屏障结构破坏,易发生感染;内分泌细胞和肥大细胞等活化,有利于残肝的修复和再生.

  • GZMA、GZMB、TSP-1、TLR和IL-15条细胞凋亡通路基因在肝再生中的表达变化

    作者:邢雪琨;刘振华;李梦华;徐存拴

    目的 探讨颗粒酶A(GZMA)、颗粒酶B(GZMB)、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Toll样受体(TLR)和白细胞介素-1(IL-1)5条细胞凋亡通路基因在肝再生(LR)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33组,每组6只,用Rat Genome 230 2.0芯片检测大鼠部分肝切除(PH)后不同恢复时间点5条细胞凋亡通路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凋亡通路基因在肝再生中的表达变化进行分析.结果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均与Rat Genome 230 2.0芯片的检测结果趋势一致;GZMA、GZMB、TSP-1、TLR和IL-15条细胞凋亡通路中9、8、24、31和34个基因与肝再生相关.它们主要在肝再生启动阶段起始表达,在细胞增殖阶段表达的基因数多.表达的相似性分为均上调、上调占优势、均下调、下调占优势、上调和下调相近等5类,大多数基因表达加强,少数基因表达降低.它们表达的时间相关性分为13组.基因协同作用模型(E,)分析表明,GZMA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在肝再生后期促进细胞凋亡;TLR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几乎均在整个肝再生中促进细胞凋亡;GZMB、TSP-1和IL-1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可能在肝再生中不发挥细胞凋亡作用.结论GZMA和TLR两条通路调控肝再生中的细胞凋亡.

  • 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一例

    作者:左中;张劲风;唐凤仙;冯亮

    患者女,71岁.右腹部隐痛、不适1个月余于2005年5月19日入院.体格检查:右中下腹可及4 cm×4 cm×3 cm肿物.肠镜见升结肠隆起肿物.病理诊断:中分化管状腺癌.B超示肝脏右叶见约1.0 cm低回声肿物,提示肝囊肿.术中见肝右叶表面有淡黄色质硬结节.临床诊断:结肠腺癌伴肝转移.行右半结肠及部分肝切除.

  • 大鼠肝脏再生过程中细胞标志物演变与骨髓细胞增生

    作者:潘孝本;刘峰;王松霞;丛旭;费然;陈红松;高燕;魏来

    目的:为研究大鼠在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过程中是否存在骨髓细胞的增生与动员以支持肝脏再生过程,以及肝卵圆细胞(hepatic oval cells,HOC)在体内细胞标志物的演变过程.方法:SD(Sprague-Dawley)大鼠81只,随机分为3组:2/3部分肝切除组(partial hepatectomy,PHx)、2/3部分肝切除加2-乙酰氨基芴(2-acetylaminofluorene,2AAF)预处理组(PHx+2AAF)及假手术组,每组分为9小组(n=3),分别于术后1,2,4,6,8,12,16,20,24 d采集大鼠骨髓细胞及再生肝组织;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液分离骨髓细胞中的单个核细胞,并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单个核细胞中CD34+,CD45+细胞比例;采用冰冻组织切片技术进行再生肝组织切片,并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再生组织中与CD34共表达的部分造血干细胞、肝卵圆细胞及肝细胞的细胞标志物Thy1.1,CD45,CK19,vimentin,AFP,Alb.结果:在PHx模型中,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D34+及CD45+细胞在术后2,4,6 d与对照组相比增高(分别为2.774±0.166 vs 1.903±0.044,P=0.016<0.05;3.164±0.056 vs 1.862±0.057,P=0.002<0.01;2.708±0.160 vs 1.897±0.149,P=0.032<0.05),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示在肝组织中第4 d发现少量CD34,CD45共表达细胞,但未检出其他共表达的细胞标志物.在PHx+2AAF模型中,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示CD34+及CD45+细胞于术后2,4 d与对照组相比增高(分别为2.472±0.141 vs 1.903±0.044,P=0.020<0.05;2.985±0.120 vs 1.862±0.057,P=0.008<0.01),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其再生肝组织中与CD34共表达的抗原Thy1.1,CK19,Alb,AFP,vimentin等存在动态演变:在标志物出现过程中,Thy1.1早出现,随后可检出AFP,vimentin,CK19,而Ab后检出;在标志物的消失过程,则Thy1.1,Alb,CK19早消失,随后AFP,vimentin未检出.结论:大鼠在急性肝损时的肝再生过程中存在骨髓CD34+与CD45+的细胞增生现象,再生肝组织中与CD34共表达抗原的动态演变可能反映肝卵圆细胞在体内的产生与分化的演变过程.

  • CEBPs及其调节的基因与大鼠肝再生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望;陈晓光;徐存拴

    目的:探讨基因转录水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s)及其调节基因在肝再生(LR)中的作用.方法:将与肝再生相关的CEBPs家族转录因子输入NCBI(www.ncbi.nlm.nih.gov)和RGD(rgd.mcw.edu)等网站查找与其转录功能相关的文献,从中得出大鼠、小鼠和人的CEBPs家族下游基因.然后将人和小鼠基因与大鼠比对,筛选出与大鼠不重复的人和小鼠基因.再将他们与Rat Genome 230 2.0芯片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确认,把其中表达上调或下调2倍以上的基因视为有意义变化的大鼠同源基因.用Rat Genome 230 2.0芯片检测他们在大鼠再生肝中的表达情况,用真、假手术比较方法确定肝再生相关基因.结果:27个基因与肝再生相关,其中11个基因表达上调,6个基因表达下调,10个基因在有的时点表达上调,有的时点表达下调(简称上/下调表达).他们的上调范围为对照的2-128倍,下调范围为对照的2-16倍.肝再生启动[部分肝切除(PH)后0.5-4 h]、G0/G1过渡(PH后4-6h)、细胞增殖(PH后6-66 h)、细胞分化和组织结构功能重建(PH后72-168 h)等4个阶段起始表达的基因数分别为18,3,8和1;基因的总表达次数分别为18,11,25和16.表明相关基因主要在肝再生启动阶段起始表达,在不同阶段发挥作用.他们共表达上调126次,下调76次.表明肝再生中表达上调基因多于表达下调基因.结论:CEBPs及其调节的基因与肝再生中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应激反应、脂类代谢和细胞外基质变化等密切相关.

  • 肝大部切除后肝脏再生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蕗璐;罗燕

    肝部分切除后肝脏的再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多种与细胞增殖有关蛋白基因的上调和转录因子的激活.目前,有关启动、维持及终止肝再生分子机制的研究仍较活跃,是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肝细胞的再生机制可为临床上促进肝脏再生、防治肝衰竭奠定理论基础,具有十分重要临床的意义.本文就部分肝切除后肝细胞再生的启动、增殖和终止的分子机制作一综述.

  • 肝癌切除术后高凝状态对肿瘤转移的影响

    作者:白莉;毛高平;张映辉;曹传平

    目的:探讨肝癌手术切除后机体凝血活性的改变对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影响.方法:切除正常成年615小鼠部分肝脏,24 h后取血测凝血活性.在部分肝切除(pH)的动物同时给予脾接种转移性肝瘤细胞,在手术前后给予纤溶酶抗凝治疗,饲养动物11 d后分析肿瘤转移程度.结果:单纯PH组术后血小板聚集(PLT)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明显增加(P=0.018<0.05,P=0.012<0.05),提示凝血活性显著增高;由于凝血因子消耗,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显著延长(P=0.007<0.01,P=0.0019<0.01).在给予PH组动物纤溶酶处理后,除PT外,几乎全部恢复到手术前水平(P>0.05).手术+抗凝治疗组肿瘤转移程度较单纯手术组有明显减少(P=0.003<0.01).结论:PH后机体高凝状态与术后肿瘤转移增强可能有明显相关性.

  • 肝移植治疗肝癌

    作者:李先兴;傅志仁;朱岳

    肝细胞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有近100万人死于该疾病,居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三位[1] . 目前部分肝切除在许多肝病中心仍是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病人的肝功能不佳、肿瘤多发、部位特殊,往往限制了传统的肝切除治疗.肝移植的开展为这些病人提供了治愈的可能性,目前世界上愈来愈多的肝移植中心将肝癌作为肝移植的适应证之一.但就具体肝癌病人的选择上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各中心报道的治疗效果存在很大差异.本文就肝癌肝移植的选择标准、肝移植术后辅助化疗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5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