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通海县未达婚龄母亲发生分布情况

    作者:刘亚萍;杨美英;文玉婷;岳佳;储秀玲;李芸娇

    目的:分析通海县近五年来未达婚龄母亲发生分布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08-2012年居住在通海县辖区范围内980名未达婚龄母亲发生分布进行调查统计,在不同区域、民族、文化、职业中进行比较.结果:未达婚龄母亲发生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以流动人口为主,占总数的62.65%;多数受教育程度较低,以小学文化为主;80%以上无职业或固定工作;未达婚龄母亲分布范围广泛,在全县各个乡镇(街道)均有不同比例发生.结论:通海县未达婚龄母亲的发生比例率逐年上升,已成为社会的一大问题,家庭和社会都应该深刻的反思,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 microRNA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李学军

    microRNA为真核生物中非编码小分子RNA,存于基因组基因间隔区或者内含子之中,可以和靶mRNA3端非翻译区互补并结合,从而抑制mRNA的降解作用或者介导作用,对基因转录起到调控作用.microRNA对肿瘤、癌症、呼吸系统、糖尿病及炎症等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中对microRNA在疾病中的发生、发展作用机制进行简单的阐述.

  • 六安市某幼儿园4~6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状分析

    作者:张传龙

    目的:了解六安市幼儿园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量表"对六安市某幼儿园62名4~6岁儿童进行感觉统合失调评定.结果:62名4~6岁儿童中轻度失调率为40.3%,重度失调率为11.3%,男女孩之间、各年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轻度失调率高于学龄期儿童,重度失调率与学龄期儿童接近,女孩感觉统合失调率高于学龄期女孩,而男孩感觉统合失调率与学龄期男孩接近.结论:六安市幼儿园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情况不容忽视,尤其要加强男孩的重度感觉统合失调的早发现工作.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在结直肠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探讨

    作者:冯莉;吴云林;张曙

    大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大肠腺瘤则是大肠癌重要的癌前病变.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癌基因编码的蛋白产物在信号传导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发挥作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c-erbB-2和c-erbB-3同属生长因子受体家族,在结构和功能上均相似,这些受体和生长因子结合后可启动细胞生长周期,即通过一系列细胞内传递体将生长信号传导至核内引起细胞的生长反应.当它们过度表达时,可经不同途径引起细胞的过度增殖.

  • 高脂血症和急性胰腺炎的关系探讨

    作者:张莉;彭德富

    目的对高脂血症与急性胰腺炎关系进行临床分析.方法结合文献分析了本院2000-01/2002-10收治的52例急性胰腺炎与30例健康人的血脂水平以及高甘油三酯血症对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急性胰腺炎52例与健康人对照组30例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甘油三酯血症与Ranson评分、胰外并发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64和0.037.结论高脂血症是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因素之一,但对急性胰腺炎的预后无决定性作用,降血脂治疗对急性胰腺炎防治有重要临床意义.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50例分析

    作者:陈焰;段景珠

    慢性盆腔炎是一种难治的妇科疾病,病原在于妇科感染多见,常见于育龄妇女,引起发生、发展的原因很多.本文就其发生发展的关系和治疗进行介绍之.

  • 不稳定型心绞痛研究进展

    作者:邹建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是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器官病变的常见类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冠心病已成为我国目前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是除典型的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以外的心肌缺血所引起的缺血性胸痛,包括恶化型心绞痛、静息心绞痛、梗死后心绞、卧位型心绞痛、混合性心绞痛等的统称.目前,认为产生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内膜的损伤、痉事或收缩,斑块使冠脉狭窄加重,以及斑块内出血、斑块纤维帽出现裂隙、表面上的血小板聚集等刺激冠脉痉事,致使缺血加重.

  • 重要新发突发病原体发生与播散机制研究

    作者:杨瑞馥

    SARS暴发以来,新发突发疫情不断涌现,全球公共卫生面临挑战。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一般是经动物、媒介传播的,环境病原可以经水、食物或空气传播,人体内的微生物也可以异位成为病原菌,传染病还可经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从这复杂的新发突发疫情影响因素中找出共性规律,是我们防控传染病的追求目标。国外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动物和媒介潜在病原的发现、病原进化与环境生态因素关系的探讨、跨种传播规律的揭示等。已发现蝙蝠与SARS、马尔堡和埃博拉等病毒起源有关,我国科学家在蝙蝠携带SARS病毒的发现与验证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在鼠传和蚤传疾病中,对肾综合征出血热和鼠疫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关系的研究显示,这些自然疫源性疾病与生态环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因此,病原、宿主、媒介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在病原的起源发生中作用的研究将为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防控奠定基础。

    关键词: 病原 传染病 发生 播散
  • 七情中性、情、欲概念的发生

    作者:张光霁;张燕

    七情的发生是以性、情、欲为轴心进行动态演化的.文章从发生学角度,详细阐述了七情中性、情、欲的文字起源、涵义以及相互关系,并指出"心"与外界的"物"在情的发生中所起到的作用,对更好地理解中医七情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概念 发生
  • 加强新形势下麻醉管理 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

    作者:赵敏芬;程善飞

    麻醉科是医院重要的科室之一,麻醉师是当前医疗行业中风险较高的职业,然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和医患纠纷事件的增加,如何解决和改善医患矛盾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问题,同时也是改善医院医疗质量和维护患者医疗诊治环境的重要措施.就当前新形势下麻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提出相应改善措施,降低医患矛盾.

  • 细胞核结构与发生相关基因在大鼠肝再生中表达模式的分析

    作者:蔺芳;徐存拴

    目的 了解大鼠肝再生中细胞核结构与发生相关基因的表达动态.方法 用查阅网站资料和相关论文等方法获得上述基因,用大鼠基因组230 2.0芯片检测它们在大鼠再生肝中的表达情况,用比较手术和假手术组中基因的有意义表达异同,确定肝再生相关基因.结果 初步证实上述基因中406个基因与肝再生相关.部分肝切除(PH)后,肝再生早期(0.5~4h)、前期(6~12h)、中期(12~66h)、后期(72~168h)等4个阶段起始表达的基因数为200、29、179和5;基因的总表达次数为374、290、1876和603.共上调1224次,下调496次.肝再生前期和中期核形成与发生相关基因表达增强;中期核被膜、核基质和核质相关基因表达增强;中期和后期核染色体、核仁和核功能蛋白复合体相关基因表达增强.结论 细胞核结构与发生相关基因在大鼠肝再生中表达活跃,并与肝再生密切相关.

  • 小鼠角膜的发生与细胞凋亡

    作者:李雪;王强;陈文静;刘彬;邓锦波

    目的 通过观察小鼠角膜的发生过程,探讨角膜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对角膜结构修复与塑形的作用.方法 各日龄共计120只小鼠,用HE染色或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对小鼠角膜的一般结构进行观察;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技术标记角膜增殖细胞和免疫荧光法标记干细胞和凋亡细胞.结果 胚胎发育及出生后早期,角膜以实质层的发育为主.出生14d(P14)左右,角膜上皮细胞层开始增殖分化为两层细胞,同时内皮细胞也开始分化.至P30时,我们可以辨别出角膜的6层结构.BrdU阳性细胞主要存在实质层中的成纤维细胞,出生以后也可见于角膜上皮细胞层和内皮细胞层.随着角膜发育,P10左右,其他层的BrdU阳性细胞都消失,仅存在于角膜上皮细胞层.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在发育早期散在分布于角膜的各层,P14以后PCNA阳性细胞均匀的分布于角膜上皮细胞的基底层,并维持在稳定状态.在角膜发育早期,在各层可见许多细胞凋亡.结论 角膜的发育与其感光功能形成的过程相一致,角膜干细胞的增殖与其修复有关;有大量的凋亡细胞参与角膜结构的塑形.

  • 云南省农田鼠害分布发生规律初报

    作者:窦秦川;沐卫东;张林;韩忠良;孙宇杰;吕建平

    目的 通过总结分析云南省15个农田鼠情监测点16年监测数据,找出危害全省农作物的主要害鼠种类及分布、种群数量变动情况,为制定鼠害科学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t检验分析云南省农田鼠情监测点1994-2009年间鼠类混合种群密度变化,并用统计图表分析月份间农田鼠类混合种群密度变化.结果 按农业种植业区划,将云南省农田害鼠划分为6个区域;全省年度间鼠密度变化不明显,而年内逐月农田害鼠种群数量变动呈双峰型,高峰期为4-6月和9-¨月;主要农田害鼠有6种,占总捕获数量的88.32%.结论 着重对全省农田鼠情监测工作点的数据进行分析,对农田以外地区害鼠的种群特征、活动分布、危害及其与农田害鼠的关系等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

    关键词: 农田害鼠 分布 发生
  • 弓形虫感染致小儿脑性瘫痪的危险性分析

    作者:李瑞花;冯小伟;黄鹦

    目的探讨先天性弓形虫感染与儿童患脑性瘫痪发生的关联性.方法236例脑瘫患儿作为病例组,428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将所有研究的病例按年龄分层为4组:~3月、~6月、~9月、~12月组,血弓形虫DNA(TOX-DNA)、弓形虫循环抗原(TOX-CAG)、血弓形虫抗体IgM(TOX-IgM)中1项或1项以上阳性,并排除其他的先天性感染疾病者确定诊断.结果在~3月, ~6月, ~9月 3组儿童中,其相对危险度(OR)与95%置信区间(CI)分别为:10.13、3.74-27.42,7.71、2.45-24.28,8.84、1.85-42.31,均P<0.01.在~12月组中,OR=4.30,CI:0.83-22.28,P>0.05.结论在病例组儿童中,存在弓形虫感染与脑瘫之间的关联性;检出弓形虫感染时年龄越小,发生脑瘫的危险性越大.

  • 离子通道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刘雪梅;庹必光

    离子通道是一类微孔细胞膜蛋白质,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组分.其本身表达和活性的异常改变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密切相关.本文系统阐述4种离子通道与肝细胞癌的关系及在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示离子通道有可能成为肝细胞癌的新的药物治疗靶点.

  • 中国大肠癌研究进展

    作者:张振书;张亚历

    大肠癌(co1orectal cancer,CRC)是我国位居第4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发病年龄也明显提高[1,2].大规模的人群普查研究表明,35岁以上的人群中,大肠癌的发病率约为24~32例/10万人口[3-5].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在大肠癌的基础、临床和预防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简单介绍如下.

  • 眼睑基底细胞癌发生和形成的临床探讨

    作者:廖婕;李玉勤

    目的::探讨眼睑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形成机制、临床及其组织病理学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例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病变特点、病变部位、病变时间、发病过程和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皮肤黑色结节6例,褐色结节2例,炭块溅伤1例,红色结节1例,经针挑、挤压、外伤等因素刺激后均有出血渗出,经损伤、出血、结痂、再次损伤、出现溃疡等过程后病变范围逐渐由局部向周边组织浸润并扩大。从职业特点来看,农民和从事户外工作的工人8例,其他2例患者的眼部也长期受光线照射;从病变部位来看,下眼睑5例,内眦2例,瘤细胞呈基底细胞样,可借助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对该病进行诊断。结论:反复经历损伤、出血、结痂等过程以及手术实施不彻底等各种不良刺激是眼睑基底细胞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初发阶段难以做出准确诊断,临床上应对该病加强鉴别,以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

  • 综合措施对eP T F E隆鼻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

    作者:朱彦凯;赵丽;李功哲;王银钰;郭明银

    目的 研究综合措施对ePT FE(膨体聚四氟乙烯)隆鼻术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医院临床检查后进行ePT FE隆鼻术治疗的86例患者,根据实施综合措施改进系统的时间前后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为2014年2月 -2015年1月未改进治疗的患者,试验组为2015年2月 -2016年2月实施综合措施改进治疗的患者,比较两组感染率、自我防护管理行为评价、抑郁、焦虑状态评分.结果 试验组术后感染率为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术后感染率13.95%,试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31.48 ± 2.89)分、生活改良行为(30.52 ± 2.46)分、自我管理行为(87.02 ± 8.13)分、HADS-D评分(7.33 ± 5.84)分、HADS-A评分(7.46 ± 5.28)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26.38 ± 2.73)分、生活改良行为(26.03 ± 2.13)分、自我管理行为(77.24 ± 8.52)分、HADS-D评分(10.75 ± 5.96)分、HADS-A评分(11.14 ± 5.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治疗期间综合措施改进,临床应用效果确切,ePT FE隆鼻术患者实施优化的综合措施,有效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能够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 自噬在胃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玉梅;王亚平;马颖才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尽管目前各种肿瘤治疗方法不断发展,但大多数国家胃癌患者的生存率仍较低.近年来,自噬与胃癌的关系被广泛关注.自噬通过调节炎性反应、免疫应答、病原体清除、细胞凋亡和其他细胞生理病理过程作用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宿主相关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助于疾病的发展,其中慢性幽门螺杆菌(Hp)感染被认为是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自噬参与Hp感染过程,影响胃癌的发生发展.然而,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自噬既有利于胃癌细胞生存又有助于其凋亡.此外,一些自噬相关蛋白对胃癌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本文对近年来自噬在胃癌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角蛋白在上皮恶性肿瘤发生、侵袭及转移中的作用

    作者:许文景;黄冬云;徐兴祥

    角蛋白是上皮细胞中间丝状物的形成蛋白,保护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并维护正常上皮细胞的功能.在癌症领域,角蛋白被广泛应用为上皮细胞恶性肿瘤的诊断指标,特定的角蛋白类型与各自细胞起源相关,多数情况下,肿瘤组织或者外周血中角蛋白升高或缺失往往能提示癌症患者的预后.角蛋白还参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及反映疗效.这些无疑为进一步研究角蛋白作为上皮恶性肿瘤的多功能调节提供了基础.但角蛋白是如何作用于上皮恶性肿瘤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对近年来角蛋白在上皮恶性肿瘤发生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172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