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在支气管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袁井贺

    目的:对125I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支气管肺癌的疗效作以分析评价.方法:择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42例支气管炎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取其中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6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另取剩下74例单纯性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作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半年、1年总缓解率分别为64.7%、83.8%优于对照组的41.9%、44.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肺癌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能获得良好疗效,相比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单用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均存在明显优势.

  •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

    作者:梁健新;陈萍

    目的研究头颈部恶性肿瘤103钯(103Pd)粒子植入治疗效果. 方法采用术中植入、CT引导、鼻窦镜下放置、经皮穿刺等方法放置.植入总剂量每例222-4 44MBq. 结果近期观察疗效理想.无感染、无急性放射性损伤、无粒子移位. 结论微创放射性粒子植入可成为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法.

  • 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的有关知识

    作者:

    适形放射治疗(Conformal Therapy): 通过现代影像技术确定肿瘤的形状和大小 ,利用计算机设计出三维的与肿瘤形态完全重合的照射野的一种立体放射治疗技术.

  • 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的名词解释

    作者:

    放射性活度: 单位时间内原子核衰变的数量定义为放射性活度.放射性活 度的国际单位(SI)为贝可(Bq),1Bq=1S-1,旧的专用单位是居里(Ci),1Ci=3. 7×1010Bq 物理半衰期: 放射性活度减少至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作物理半衰期. 照射量(X): 是直接度量X射线和γ射线对空气电离能力的量,可间接反映X射线和 γ射线辐射场的强弱.照射量的SI单位是C.kg-1,常用单位是R(伦琴),1R=2.58×1 0-4C.kg-1. 吸收剂量(D): 授于单位质量物质的任何致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其SI单位是J.kg -1,SI单位名称为Gy(戈瑞),1 Gy=1 J.kg-1 比释动能(K): 不带电致电离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在单位质量的物质中产 生的带电粒子的初始动能的总和.物质中比释动能的大小,反映着不带电致电离粒子交给带 电粒子能量的多少.比释动能的单位与吸收剂量相同. 剂量当量(H): 用适当的修正因子对吸收剂量加以修正,从而更好地反映不同辐射 对机体的危害程度.其SI单位是J.kg-1,SI单位名称为Sv(希弗),1 Sv=1 J.kg -1 有效剂量(HE): 不同的器官或组织对辐射的敏感程度不同,有效剂量是指全 身受到均匀照射或不均匀照射当量剂量(HT,R)的加权平均值.有效剂量和剂量当量一样, 也以Sv为单位. 剂量当量限值: 为工作人员和公众中的成员规定的不应超过的剂量当量值. 随机性效应(stochastic effects): 在放射防护中,发生几率(而非 其严重程度)与剂量的大小有关,并被认为不存在剂量阈值的效应. 非随机性效应(deterministic effects): 射线对人体的损害不存在机率性, 只要达到一定量的照射,就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严重程度随剂量而变化,存在剂量阈值 的效应.在ICRP的新建议书中称为肯定性效应.

  • 胰腺癌的微创消融治疗进展

    作者:罗小美;陈继冰;牛立志;徐克成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起病隐匿,发展迅速,恶性程度高,易早期转移,预后差等特点。到目前为止,根治性手术是治疗胰腺癌唯一可望治愈的治疗方式,但大多数胰腺癌患者发现时已经发展到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对于不可切除性胰腺癌,除放化疗外目前临床上也采用微创消融手段,主要为温度消融、激光消融和非温度非激光消融3种方法。温度消融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和高强度聚焦超声;激光消融主要是光动力疗法;非温度非激光消融包括不可逆性电穿孔和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

  • 放射性液体球囊血管内照射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日胜;霍勇;陈明;朱国英

    目的 评定放射性液体球囊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并观察其剂量效应关系,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8只日本大耳白兔髂动脉经球囊过度扩张损伤后,一侧行32P或90Y放射性液体球囊血管内照射作治疗,另一侧以假源(充盈造影剂的液体球囊)未经治疗作对照。5周后重复血管造影观察血管影像学改变;原位固定取材后,分析血管断面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以了解血管壁细胞的增殖情况;行胶原染色显示细胞外基质的合成情况。结果 造影可见兔髂动脉经球囊过度扩张损伤后未经治疗的靶血管段明显狭窄,平均狭窄程度达77%;血管壁吸收剂量为24 Gy的靶血管段无明显狭窄或仅轻度狭窄(平均狭窄程度为12%),16 Gy者为30%,8 Gy者为76%。兔髂动脉病理切片行HE染色和弹力纤维染色,经计算机图像分析可见:血管壁吸收剂量为24 Gy和16 Gy的靶血管段外弹力板围绕面积,内弹力板围绕面积,新生内膜面积,管腔面积分别与其自身对照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 Gy者与其自身对照血管段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PCNA染色可见:对照血管段,血管壁吸收剂量为8 Gy、16 Gy及24 Gy血管段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84±5)%、(77±3)%、(44±5)%和(21±6)%,除对照血管段和8 Gy血管段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未发现与放射治疗相关的不良病理改变。结论 放射性液体球囊在一定的吸收剂量范围内确可安全有效地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形成,表现为抑制新生内膜形成和管腔面积丢失,且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血管壁过度扩张后细胞的增殖,分泌功能和改善血管重塑形成。

  • 冠状动脉血管内放射治疗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绪昆;屈大展

    血管成形术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术后再狭窄发生率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介入治疗的中远期疔效,血管内放射治疗可有效地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本文对放射治疗再狭窄的试验研究作一综述.

  • 中心气道狭窄的介入治疗

    作者:王广发

    中心气道狭窄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良性及恶性病变.由于其部位在气管、隆突、左右主支气管及中间段支气管,因此可以严重影响呼吸功能,造成严重呼吸困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就支气管肺癌而言,近95%患者需要进行姑息治疗,30%会出现气管主支气管的阻塞.因此,中心气道介入治疗是肿瘤治疗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近年来围绕中心气道狭窄的处理,出现了很多介入治疗方法,包括激光烧灼、电刀烧灼、冷冻、光动力治疗、支架植入、球囊扩张及近距离照射等,现就其简述如下.

  • 放疗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作者:韩博;张丽萍;张馨

    由于放疗期间患者可能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所以对放疗患者的护理尤为重要。对于放疗前、中、后的护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过程。近距离照射(内照射)之一的腔内后装治疗与外照射有所不同,因此要做好腔内后装治疗的特殊护理。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162例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提高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病程。

  • 经后路内固定结合~(125)I置入治疗脊柱转移瘤

    作者:王少飞;王宇飞;杨克敏;张国志;侯开宇

    目的:探讨经后路内同定结合放射性粒子~(125)I置入近距离照射治疗脊柱转移瘤的近期效果.方法:2004年7月~2008年3月收治17例脊柱转移肿瘤致脊柱不稳伴顽固性腰背部疼痛或神经根性疼痛不宜行肿瘤切除的患者,先经后路脊柱内固定系统重建脊柱稳定性.再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置入~(125)I粒子近距离照射.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随访7~39个月,平均21.3个月.术后3~26d起效,12例疼痛缓解(VAS评分<20mm),3例减轻(VAS评分20-40ram),2例无改善.11例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8例明显改善,2例无改善,1例加重.2例分别于术后7个月、8个月死于肝脏衰竭,1例于术后15个月死于多器官衰竭,其余14例患者末次随访时仍存活.5例复查肿瘤生长得到抑制,无再发椎体转移.结论:对于转移瘤致脊柱不稳定,有顽同性疼痛又不宜行肿瘤切除者,经后路椎弓根钉系统重建脊柱稳定性同时置入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可以缓解疼痛、延缓肿瘤生长,同时避免脊柱的稳定性丧失.

  • 放射性粒子置入近距离照射治疗脊柱肿瘤

    作者:刘晓光;袁慧书;刘忠军;王俊杰;马庆军;党耕町

    目的:探讨放射性粒子置入近距离照射治疗脊柱肿瘤的方法和初步结果.方法:2002年10月~2004年5月对收治的13例脊柱肿瘤患者在CT监测下经皮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确定肿瘤对放疗敏感后应用125Ⅰ粒子置入近距离照射治疗.依术前的计算机模拟计算结果确定粒子置入的数量和三维间隔,2例术中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于残存肿瘤内置入粒子;11例于CT监测下经皮穿刺在肿瘤病灶内置入粒子.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中无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25个月.术后4~11 d起效,疼痛缓解9例(VAS评分<20mm),减轻4例(VAS评分20~40 mm),疗效持续3~19 个月.3例肿瘤生长得到抑制.2例分别于术后3个月、9个月死于肝脏衰竭,1例于术后6个月死于肺转移,1例术后16个月死于多器官衰竭,其他9例患者末次随访时仍存活.随访中无放射性脊髓神经病发生.结论:对于不宜采用手术治疗或术中无法全切而又对放疗敏感的脊柱肿瘤患者采用瘤体内置入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可以延缓肿瘤生长、缓解疼痛,保持生活质量、减少手术治疗并发症;是治疗晚期脊柱肿瘤的一种新方法.

  • 局限性前列腺癌的微创治疗进展

    作者:罗小美(综述);陈继冰;牛立志(审校)

    根治性手术、外放疗或积极监测是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但由于很多患者难以接受长期监测带来的巨大的心理压力,及根治性治疗的相关并发症如尿失禁、勃起功能障碍等带来的痛苦和生活质量损害,应用受到限制。随着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近距离照射、冷冻消融、高能聚焦超声、光动力治疗、不可逆电穿孔等方式正以有效、微创、安全的优势在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主要就以上几种微创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 食管癌外照射后程加腔内近距离照射临床研究

    作者:张景伟;李定杰;吴慧;李岳红;王建华;沙永慧

    放射治疗是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常规放射治疗的长期生存率一直未有提高,如何提高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关键.1996年4月至1997年4月,笔者对92例入组的食管癌采用外照射后程加腔内照射与外照射常规放射治疗进行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应用后装机治疗计划系统在体模中刻度192Ir放射源

    作者:单国平;徐明清;严英师

    近距离放射治疗(brachytherapy)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地位,放射源的校准是近距离照射剂量学的基础。目前均采用4π(井型)电离室测量法和指型电离室来测量放射源的显活度(apparent activity)。由于许多放射治疗单位均未配备井型电离室,且电离室测量法因换算关系复杂等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又由于应用治疗计划系统结合指型电离室在体模中刻度192Ir放射源和具体的临床应用为相近,因此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实用性。

  • 气管旁植入125I粒子对家兔血清炎性反应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剑锋;卜梁;杨帆;周足力;李运;赵辉;王俊

    目的 通过测定气管旁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后家兔血清炎性反应因子浓度的变化,分析125I粒子局部近距离照射对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30只普通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5组,其中1、2、3和4组为实验组,5组为对照组.全麻下于气管和食管之间植入不同活度的125I粒子.每只兔植入4枚按巴黎系统分布、活度相同的125I粒子.活度范围为11.1~33.3 MBq(0.3~0.9mCi),实验组D90范围为21.1~139.0 Gy;健康对照组植入模拟假源假照射.手术前、手术后30、60及90 d各抽取耳缘静脉血1次,用ELISA法测定血清炎性反应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结果 死亡5只,其余兔体重逐渐增加.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在1、2和3个月末除第2组外均较实验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25I粒子气管旁植入局部组织间近距离照射不会引起家兔明显的全身炎性不良反应.

  •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32例护理体会

    作者:程玉玲

    放射陛粒子永久植入人体内近距离照射杀伤肿瘤组织是一种新的放疗手段,其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较快,效果明显,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手段.

  • 血管腔内近距离照射预防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研究现状

    作者:王任飞;谭建

    血管成形术后发生再狭窄影响手术的远期疗效.血管腔内近距离照射治疗可有效抑制血管内膜的过度增生,促进细胞凋亡,同时还可引起管壁正性重建,增加管腔面积.大量的临床资料证实,该方法有效且安全可行,是介入心脏病学的一大突破.

  • 125I粒子近距离照射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法逸华

    125I的生物物理学特性适合近距离照射治疗,125I作为粒子源植入体内,目前在国外广泛用于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尤其是用于前列腺癌的治疗已相当成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在治疗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 单纯近距离照射或外照射治疗T1-2期前列腺癌2 222例无复发存活的随访:同一机构的结果

    作者:

  • 放射性粒子125I在肺癌治疗中的临床探讨

    作者:张金亭;刘伟;杜明学;崔迅;丁丽端;陈亚丽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1年2月的36例肺癌患者(其中鳞癌22例,腺癌11例,肺泡细胞癌3例,均为周围型肺癌,病灶直径2.0~12cm大小不等)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布源,在螺旋CT导引下将125I粒子植入病灶内,术后2~6个月CT复查,随访6个月.结果:36例肺癌患者的52个病灶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52个病灶共植入粒子2 340粒,平均每个瘤体内植入45粒.术后2~6个月CT复查,完全缓解(CR)14例,部分缓解(PR)20例,无变化(NC)2例,总有效率(CR+PR)为94%.仅在粒子植入后,8例出现少量气胸,保守治疗后痊愈.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和治疗相关的放射性损伤.结论: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是一种简便易行、疗效好、安全且发病症少的微创治疗手段.

3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