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RI在脊柱肿瘤、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俊艳;张延红;张延军;王章站

    目的:研究在脊柱肿瘤、结核的鉴别诊断过程中,使用MRI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来我院经过病理诊断确诊为脊柱病变的47例病人,有23人为肿瘤,24人为结核,对病人进行M R I检查.结果:23位肿瘤病人检查结果显示,只有椎体部位病变的有6人;仅仅在附件发病的有2人;椎体、附件都发病的有15人.单个椎体受累的有1人,占比为4.17%;2个椎体受累的有18人,占比为75.00%;3个椎体受累的有3人,占比为12.50%;4个椎体受累的有2人,占比为8.33%.17人检查结果显示为椎间隙狭窄,占比为68.00%;有5人显示为椎间隙狭窄并伴随着部分消失的病变,占比为20.00%;有2人显示为形态正常,但存在信号异常,占比为8.00%;有1人显示为椎间隙消失,占比为4.00%.23位肿瘤病人没有出现脓肿;24位结核病人中有14人出现了脓肿,均为寒性,表现为流注状.T1W I主要表现为低信号,T2W I主要表现为高信号.结论:使用M R I检查方法基本能够诊断出病人的发病情况,能够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另外椎间盘不受累一般源自脊柱肿瘤,附件完整和椎间盘、软组织受累则一般源自脊柱结核.

  • 脊柱肿瘤的手术治疗分析

    作者:史相钦;马虎升;孙彦鹏

    目的:探讨脊柱肿瘤手术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6月来我院进行脊柱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脊柱肿瘤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5.3±8.5)d,对照组为(18.2±7.9)d,且观察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中2例患者术后疼痛并没有得到缓解,甚至有恶化的趋势,都属于转移癌,转移癌中只有1例出现缓解后加重的情况。结论术前应该认真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对患者耐受性以及体内肿瘤各方面的性质进行评估,将具体的肿瘤分区确定,并由此来选择合适的手术,制定合理有效的手术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手术前后的综合治疗,才能提高手术的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大的生存希望。

  • 浅谈椎管肿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分析

    作者:刘燕;胡濒尹

    目的:对椎管肿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椎管肿瘤患者64例,采用数字分析法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给予其择期手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综合护理,对其护理效果以及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椎管肿瘤患者围术期术前、术后综合护理较常规护理效果显著,在临床工作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脊柱肿瘤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并脊柱重建术中风险预警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郑元;王卫东;王彦艳;李晴

    目的 回顾性总结6例脊柱肿瘤患者行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手术(TES)的术中风险因素,进行相应风险预警,制定护理对策.方法 2014年9月—2016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共6例脊柱肿瘤患者行一期TES+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手术.针对术中易出现的脊髓神经损伤、大出血、肿瘤细胞种植转移、感染等高风险因素,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保护脊髓功能、术中血压控制、严格手术隔离技术、蒸馏水及稀释聚维酮碘溶液浸泡术野等.结果 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未发生医源性脊髓神经损伤、重要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2~36个月,疗效满意,未出现局部肿瘤复发.结论 对术中风险的正确预警和护理干预对TES患者的手术顺利进行有重要作用,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TSRH系统治疗小儿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护理

    作者:刘军;刘莹

    TSRH(Texas Scottish Rite Hospital)器械是一种新型的多节段的脊柱内固定系统,可达到脊柱三维矫正固定,用于各种脊柱侧凸、后凸、胸腰椎骨折、脊柱肿瘤、腰椎不稳等的治疗,具有应用范围广,安装方便,固定牢固,安全可靠等优点.术后可早期下地活动,病情恢复较快,无须石膏、支具外固定,近年在国内外的骨外科已得到推广.我院2000年3月应用TSRH系统治疗小儿特发性脊柱侧凸1例,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放射治疗椎体转移瘤

    作者:胡鸿;何学红;游箭;魏欣;钟立明;王晶;潘永强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放射治疗对椎体转移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66例椎体转移瘤分为3组,放射治疗组(放疗组)21例,总辐射剂量为30 Gy,分10次于2周内完成;PVP治疗组(PVP组)20例,骨水泥粉液比例为1∶1,灌注量为胸椎2~5 ml,腰椎为3~6 ml;PVP联合放射治疗组(联合组)25例,PVP后第3~4天开始放疗.结果 对所有病例均按既定计划完成治疗.治疗后1天及1、3、6个月,联合组疼痛完全缓解和显著缓解率均高于放疗组和PVP组,疼痛缓解快速、持续时间长.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放疗治疗椎体转移瘤在疼痛缓解、防止椎体塌陷及压缩性骨折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疗效肯定且严重并发症少.

  • 导管动脉栓塞术在脊柱肿瘤切除前的应用

    作者:王涛

    目的:观察脊柱肿瘤切除前行导管动脉栓塞对术中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脊柱肿瘤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9例)和对照组(11例);观察组患者术前行动脉栓塞,对照组患者术前未实行动脉栓塞.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脊柱肿瘤切除前经导管行动脉栓塞,可显著减少术中患者的出血量.

  • 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作者:周欢;许宏伟;袁慧书

    目的 探讨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8例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分析其病变部位、肿块大小、形态、信号、骨质破坏情况、增强特点及分型.结果 18例肿瘤位于颈椎1例、胸椎15例、腰椎2例.10例肿瘤经椎间孔或破坏相邻骨质达椎管外形成椎旁肿块.MRI显示T1WI呈等信号11例、混杂信号5例、稍高信号2例;T2WI呈高信号13例、混杂信号5例.5例肿瘤内部可见点片状脂肪信号,T1WI、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18例均明显强化.I型(病变局限于椎管内)8例(8/18,44.44%),Ⅱ型(病变呈哑铃状突至椎管外)10例(10/18,55.56%).结论 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发病部位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对术前正确诊断有重要提示意义.

  • 脊柱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 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对照分析

    作者:韩嵩博;袁慧书;李敏;柳晨;周新刚;陆敏;邵宏权;马永强

    目的 分析脊柱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 CT及MR表现与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16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pPNET患者进行CT平扫(n=16)及CT平扫十增强扫描(n=12)、MR平扫(n=14)及MR平扫十增强扫描(n=9),分析其CT、MR1及病理学特点.结果 病变位于颈段7例,颈胸段1例,胸段1例,腰骶段6例,多发1例;其中累及椎体1例,椎体及附件10例,椎管内2例,椎旁3例.病灶均呈浸润性生长;5例椎体出现病理性压缩骨折,5例肿瘤内见钙化,无椎间盘受累、骨膜反应及瘤骨形成;CT表现为成骨性、溶骨性及混合性骨质破坏(以溶骨性破坏为主)伴周围较大实体软组织肿块样改变;MR平扫表现为混杂T1WI、T2WI信号,增强扫描中病变不均匀强化,软组织内有囊变坏死区,血供丰富.免疫组化结果提示pPNET均出现CD99特征性膜表达以及不同程度的神经性标记物NSE、Syn、CgA表达.结论 脊柱pPNE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CT及MR能显示肿瘤大小、内部结构、范围毗邻,有助于鉴别诊断;终诊断依赖于病理学检查.

  • CT能谱曲线鉴别诊断脊柱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作者:袁源;张艳;郎宁;袁慧书

    目的 探讨CT能谱曲线鉴别诊断脊柱恶性肿瘤与非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3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脊柱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行能谱CT扫描,包括非恶性组18例,其中良性和中间型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分别为12例和6例;恶性组20例.获得单能量图像,生成CT能谱曲线,计算40~140 keV不同能级水平下的CT值和能谱曲线斜率.同时获得病变在混合能量图像的静脉期CT值.对所得CT值和能谱曲线斜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0~80 keV非恶性组CT值分别为(197.97±95.69)HU、(141.30±63.66) HU、(105.78±44.04)HU、(84.21±32.65)HU、(68.92±26.16)HU,恶性组CT值分别为(321.86±97.97)HU、(225.46±72.42)HU、(159.98±50.03) HU、(120.53±41.69)HU、(96.59±37.86) HU.40~80 keV条件下,非恶性组与恶性组相同能级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90~140 keV条件下,非恶性组与恶性组相同能级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恶性组能谱曲线斜率为1.58±0.89,低于恶性组能谱曲线斜率(2.76±0.83;t=-3.48,P=0.002).非恶性组与恶性组混合能量图像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P=0.250).结论 CT能谱曲线对鉴别恶性与非恶性脊柱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有一定价值,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脊柱囊性血管瘤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影像学表现:2例报告

    作者:柳晨;郑卓肇;袁慧书;韩嵩博;马永强

    脊柱囊性血管瘤病(spinalcystic angiomatosis,SCA)是发生于脊柱的罕见良性先天性疾病,以椎体及附件多发脉管瘤样病变为特征,其他骨骼和内脏也可受累[1].我院根据临床病史、影像学表现拟诊2例SCA,经实验室和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除外其他疾病,综合诊断为SCA,报道如下.

  • MRI动态增强扫描对脊柱结核和脊柱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郎宁;苏敏英;袁慧书;YUAN Huishu

    目的:探讨MR T1WI动态增强成像半定量和定量分析对脊柱结核和脊柱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提高术前影像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对24例脊柱结核和22例脊柱转移瘤进行MR T1WI动态增强扫描,对图像后处理分析得到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上升期病变信号强度增幅、大上升线性斜率及应用双室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获得的血管通透性常数(Ktrans)和转运常数(kep)进行比较。结果24例脊柱结核患者中,仅1例(4.2%)呈速降型曲线,12例(50.0%)呈平台型,11例(45.8%)呈持续增强型;22例脊柱转移瘤中,12例(54.5%)呈速降型曲线,7例(31.8%)呈平台型曲线,3例(13.6%)呈持续增强型曲线。脊柱结核组和脊柱转移瘤组信号强度增幅[(198±81)%与(165±60)%]、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大上升线性斜率[(100±55)%与(111±41)%]和 Ktrans[(0.077±0.036)/min 与(0.077±0.028)/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6、0.76、0,P>0.05)。脊柱结核组kep明显低于转移瘤组[(0.270±0.015)/min与(0.490±0.023)/min,t=38.74,P<0.001]。结论 MR T1WI动态增强成像可以为表现不典型、常规MRI检查不易鉴别的脊柱结核和脊柱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 脊柱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分析

    作者:毛伍兵;余水全;肖格林

    目的:探讨脊柱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原发于脊柱的PNET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行X线检查8例,CT检查15例,MRI检查16例,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18例中,发生在颈段7例,胸段4例,胸腰段1例,腰段4例,骶尾段2例.影像学表现为椎管内外软组织肿块(内部有囊变、坏死7例,钙化1例),椎间孔扩大、溶骨性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CT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多呈明显不均匀强化;T1WI以稍低信号为主,T2WI以稍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多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PNET好发于青年人,男性略多于女性.影像学表现为椎管内软组织肿块,密度和信号多不均匀,多沿扩大椎间孔向椎管外侵犯,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根据发病年龄、症状及影像特点可作出诊断,后确诊须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

  • 脊柱恶性肿瘤切除联合放射治疗的术中护理配合

    作者:潘丽芬;谭淑芳;刘婉玲;张春燕

    总结了7例脊柱恶性肿瘤切除手术联合术中放射治疗的护理配合.洗手护士做好术中放射治疗系统的无菌操作,将合适型号的限光筒对准照射部位,确保放疗物理剂量的准确,做好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辐射防护;巡回护士协助诱发电位监护脊髓功能,做好术中放射治疗期间患者的安全护理和手术间周围环境的辐射安全管理,以及术后放射治疗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护理人员专业技术的正规培训,充分的术前准备,设备的有效管理,是确保手术安全、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

  • 经胸骨入路行颈胸段椎体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鲍小飞;陆小华;彭菁

    颈胸段(C7~T1~4)椎体肿瘤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脊柱肿瘤,仅占脊柱肿瘤的15%[1].由于临近解剖结构复杂,以往多采用后路手术,但不仅达不到彻底清除肿瘤的目的,行后路内固定时还有可能引起颈胸椎椎体的不稳定[2].近年来,随着脊柱内固定器械的改进和脊柱肿瘤外科技术的发展,开展了经胸骨手术路径[3].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我院对23例颈胸段椎体肿瘤患者实施了经胸骨入路肿瘤切除加人工椎体置换术,效果较好,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 高龄患者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护理

    作者:罗仕兰;何明菊

    目的:总结高龄患者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护理特点和注意事项.方法: 12例高龄患者在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接受了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前进行体位耐受能力评估,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卧硬板床12h,指导进行康复训练.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疗效显著,在住院期间未发生护理并发症. 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前、术后的周到护理是使高龄患者安全、顺利接受手术的重要保证.

  • 脊柱肿瘤动脉栓塞

    作者:乔智红;贾宁阳

    脊柱肿瘤经常引发脊柱不稳、疼痛,有倾向恶化和顽固难治的神经并发症,如:神经根和脊髓压迫,麻痹,感觉异常,性功能障碍,大小便失控;脊柱肿瘤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功能[1-2].据估计,2000年全球癌症的发病率为100万人,而且有增加趋势,到2020年将接近150万,脊柱是常见的骨转移部位,10%的肿瘤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发生脊柱转移;脊柱原发肿瘤少于继发肿瘤[3-4].

  • WBB分区指导下全脊椎切除治疗胸椎肿瘤

    作者:武兴国;谌业光;黄健;谢伟文;王军

    脊柱肿瘤的治疗被视为脊柱外科的一大难题,减压手术、化疗、双磷酸盐类药物、放射治疗和经皮椎体成形等多学科会诊、多专业治疗已成为脊柱转移瘤的标准治疗….胸椎是恶性肿瘤转移到脊柱常发生的部位,全脊椎切除术可显著减少局部复发率,是为有效的手术方式,但是由于其特殊的解剖部位,其手术风险及难度远远大于常规胸椎手术.

  •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体肿瘤

    作者:刘宝;丁焕文;涂强

    脊柱肿瘤、转移瘤常导致椎体剧烈疼痛,甚至会引起脊髓压迫症,导致患者瘫痪.现有放疗、药物治疗对这种疼痛虽有一定缓解作用,但不能长期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近年来用于治疗椎体肿瘤、转移瘤取得满意疗效[1].2006年3月-2008年3月,我科采用PVP方法治疗胸腰椎肿瘤、转移瘤24例,并于术中行组织活检以明确肿瘤类型,报告如下.

  • TSRH系统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李炜明;郑忠;陈国龄;翁绳健;李坚

    我院自1999年9月~2001年5月,应用TSRH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伴不同程度截瘫及腰骶椎滑脱、脊柱侧弯、脊柱肿瘤等各种脊柱疾病患者25例,早期疗效较好,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18~59岁,平均33.8岁.胸、腰椎骨折脱位伴不同程度截瘫16例,受伤位置:T6、7 1例,T101例,T111例,T124例,L1 3例,L2 3例,L3 1例,L3、41例,L4 1例;腰骶椎滑脱6例,滑脱位置:L4 3例,L5 2例,L4、51例,其中1例L5滑脱为Ⅱ°,余均为Ⅰ°滑脱;脊柱侧弯2例,其中KingⅠ型侧弯1例,腰椎侧弯1例,T10转移性肿瘤1例.

310 条记录 1/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