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RI弥散加权成像在脊柱结核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会生;王强;康新建;程伟;崔建平;李兰芬

    目的 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15例脊柱结核的MRI图像表现.应用常规MRI及矢状位DWI(b值分别为150、300、450、650 s/mm2)扫描脊柱.结果 发现在DWI序列上,b=300 s/mm2时对脊柱结核病变真实大小及病理特征显示更佳,同时对弥散像上良、恶性病变进行了鉴别.结论 应用常规MRI扫描加上DWI矢状扫描对脊柱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复发鼻咽癌的诊断研究进展

    作者:钟毓;黎静

    放射治疗为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手段,疗效尚能令人满意,但有一部分患者虽经积极治疗,还是会出现局部或颈部淋巴结复发.复发是影响鼻咽癌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尽早判断和识别复发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本文对近年来复发鼻咽癌的诊断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71例肺结核并发肺癌患者的CT表现特征及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李成海;邱万成;周新华;吕岩;贺伟;赵春生;陈步东;王东坡;周震;宁锋钢;赵泽钢;李亚威

    目的 分析肺结核并发肺癌的CT表现特征及病理类型.方法 选取2011年3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的临床及CT扫描资料齐全的肺结核并发肺癌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肺结核通过痰涂片或痰培养、CT扫描、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治疗动态观察综合确诊;肺癌通过痰检癌细胞、支气管镜或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胸腔镜及手术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确诊.观察分析研究对象的CT表现特征及病理类型分布情况.结果 71例研究对象中,非活动性肺结核45例,活动性肺结核26例;并发腺癌32例、鳞癌31例、小细胞肺癌8例.活动性肺结核并发肺癌患者中鳞癌构成比(50.0%,13/26)高于腺癌(38.5%,10/26)和小细胞肺癌(11.5%,3/26);非活动性肺结核并发肺癌患者中腺癌构成比(48.9%,22/45)高于鳞癌(40.0%,18/45)和小细胞肺癌(11.1%,5/45),但两组患者不同病理分型肺癌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P=0.904).研究对象肺癌与肺结核病灶出现部位位于同侧者占74.6%(53/71),不同侧者占25.4%(1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51,P<0.01);位于同侧同叶者占56.3%(40/71),同侧不同叶者占18.3%(13/71),不同侧者占25.4%(18/71),病灶位于同叶者的构成比明显高于位于同侧不同叶者及位于不同侧者(χ2=27.51、16.69,P值均<0.01).研究对象肺癌CT表现按部位分型包括中心型24例(33.8%),其中,按病理分型分为小细胞癌8例(33.3%,8/24)、腺癌1例(4.2%,1/24)、鳞癌15例(62.5%,15/24);周围型肺癌47例(66.2%),其中,按病理分型分为腺癌31例(66.0%,31/47)、鳞癌16例(34.0%,16/47);不同病理分型在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07,P<0.01).周围型肺癌患者中37例患者(78.7%,37/47)病灶位于胸膜下.3例患者为肺结核动态观察中发现并发肺癌,其中,2例腺癌,1例鳞癌.结论 肺结核并发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有一定的CT表现特征,肺结核与肺癌病灶位于同侧、同叶者居多;CT诊断为中心型肺癌者,鳞癌和小细胞肺癌居多;CT诊断为周围型肺癌者,腺癌居多.

  • 以磨玻璃样密度影为表现的早期肺癌并发肺结核患者的诊治分析

    作者:刘大伟;朱建坤;金锋;王成;张运曾;乔高锋;赵彬

    目的 分析以磨玻璃样密度影(ground-glass opacity,GGO)为表现的早期肺癌并发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以达到早期识别及治疗的目的 .方法 对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胸科医院自2013年1月至2018年2月确诊的14例以GGO为首要表现的肺癌并发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CT扫描征象、手术方式、病理类型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以GGO为表现的早期肺癌并发肺结核以查体时发现多见(9/14),CT表现为陈旧性结核病灶并发混合密度GGO(mGGO) 12例;GGO与结核病灶位于同侧同叶4例.术前对患者进行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9例,术后继续行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6例.术前有3例患者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确诊肺癌,其余11例为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证实.行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10例,肺叶(GGO病灶所在处)切除加同侧异叶肺结核瘤局部切除2例,肺段切除1例,楔形切除1例.肺结核病灶标本经病理检查确诊10例,另4例依据病史及影像学表现符合陈旧性肺结核诊断;表现为GGO的早期肺癌病灶标本经病理检查确诊腺癌11例,鳞癌1例,腺鳞癌1例,大细胞癌1例.纵隔淋巴结病理检查均未见转移.本组患者术后均顺利康复,短期随访未见肿瘤复发、转移及结核复燃等.结论 GGO为表现的早期肺癌并发肺结核患者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薄层CT扫描加动态观察有利于诊断.手术方式需在肺癌切除的基础上兼顾结核病灶的处理,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加手术切除治疗效果满意.

  • 超高分辨率CT靶扫描与CT靶重建在肺磨玻璃样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蓝美红;高明明;侯代伦

    目的 比较超高分辨率CT(UHRCT)靶扫描与常规CT靶重建的肺磨玻璃样结节微征象,分析这两种方法对肺磨玻璃样结节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山东省胸科医院筛查疑诊为肺结核的患者120例.本组患者CT扫描均发现有肺内单发磨玻璃样结节影.患者行常规CT扫描,然后进行靶重建和UHRCT靶扫描,共计结节灶120个.由2名副高级以上诊断医师阅片,分析上述两种CT成像技术所显示的肺磨玻璃样结节征象(结节边缘、增粗肺纹理、结节内实性成分、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征、胸膜牵拉征),分别定性诊断癌前病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肺原位腺癌(AIS)]、微浸润腺癌(MIA)、浸润腺癌(IAC),终根据病理结果比较两种成像技术对肺腺癌分期诊断的正确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结节边缘清晰,UHRCT靶扫描为71个(78.0%),CT靶重建为56个(61.5%)(x2=5.863,P=0.015).肺纹理增粗,UHRCT靶扫描为60个(65.9%),CT靶重建为45个(49.5%)(x2=5.065,P=0.024).结节内实性成分,UHRCT靶扫描为66个(72.5%),CT靶重建为50个(54.9%)(x2=6.086,P=0.014).毛刺征UHRCT靶扫描为34个(37.4%),CT靶重建为29个(31.9%)(x2=0.319,P=0.572).空泡征UHRCT靶扫描为22个(24.2%),CT靶重建为18个(19.8%)(x2=0.513,P=0.474).支气管征UHRCT靶扫描为28个(30.8%),CT靶重建为26个(28.6%)(x2=0.105,P=0.746).胸膜牵拉征UHRCT靶扫描为30个(33.0%),CT靶重建为21个(23.1%)(x2=2.207,P=0.137).常规CT靶重建诊断与病理符合数为75个(82.4%),不符合数为16个(17.6%).UHRCT靶扫描检查与病理符合数为86个(94.5%),不符合数为5个(5.5%)(x2=6.513,P=0.011).结论 UHRCT靶扫描较常规CT靶重建显示的肺磨玻璃样结节微征象更清楚,有助于对肺磨玻璃样结节的病理分期.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发肝脾结核的CT和MRI表现特征

    作者:张紫欣;李晶晶;薛明;谢汝明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并发肝脾结核患者的CT和MRI表现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或临床确诊为AIDS并发肝脾结核的26例患者(观察组),以及无免疫相关疾病的其他患者并发肝脾结核者41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腹部CT和MR增强扫描.观察CT和MR增强扫描的表现特征,如病灶部位、范围(单发或多发)、形态、强化方式、并发其他脏器结核情况等.应用SPSS 19.0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肝脾病灶的分布上(34.62%,9/26)与对照组(12.20%,5/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P=0.035).观察组粟粒型肝脾结核、粟粒-结节型肝脾结核、并发其他器官结核、淋巴结结核发生率分别为34.62%(9/26)、23.08%(6/26)、84.62%(22/26)、76.92%(20/26),均高于对照组的7.32%(3/41)、4.88%(2/41)、58.54%(24/41)、12.20%(5/41),仅脓肿型肝脾结核[19.23%(5/26)]低于对照组[43.90%(18/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06,P=0.005;χ2=5.01,P=0.025;χ2=5.03,P=0.025;χ2=19.60,P<0.01;χ2=4.30,P=0.038).对照组粟粒及小结节型MR扫描T2WI呈稍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部分结节延迟强化.结论 观察组中肝脾结核病灶更易累及脾脏,并且病灶形态以粟粒型、粟粒-结节型多见,而且并发淋巴结结核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对AIDS并发肝脾结核患者CT或MRI表现特征的认识,有利于临床早期明确诊断.

  • 尘肺并发肺结核的胸部CT表现分析

    作者:刘雪艳;李春华;吕圣秀;舒伟强;戴欣

    目的 探讨尘肺并发肺结核的胸部CT表现特点.方法 搜集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诊治的96例尘肺并发肺结核的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96例患者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对并发结核病变的发生部位、范围、形态、类型及并发其他脏器结核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96例患者中,尘肺Ⅰ期1例,Ⅱ期23例,Ⅲ期72例.受累范围:多肺叶90例(93.8%).发生部位:尖后段93例(96.9%),前段48例(50.0%),中叶或(和)舌段49例(51.0%),背段68例(70.8%),基底段53例(55.2%).病变形态:斑片状影85例(88.5%),大片状影48例(50.0%),空洞64例(66.7%)[其中多发空洞占67.2%(43/64)],树芽征56例(58.3%),胸腔积液36例(37.5%),胸膜增厚72例(75.0%),纵隔淋巴结肿大85例(88.5%),纵隔淋巴结钙化58例(60.4%).Ⅱ期尘肺患者薄壁空洞发生率为47.8%(11/23),高于Ⅲ期尘肺患者[15.3%(11/72)](x2=10.378,P<0.05).Ⅲ期尘肺患者大片状影、树芽征、厚壁空洞、胸膜增厚、纵隔淋巴结肿大及钙化的发生率分别为59.7%(43/72)、69.4%(50/72)、56.9%(41/72)、83.3%(60/72)、93.1%(67/72)、69.4%(50/72),高于Ⅱ期尘肺患者[分别为21.7%(5/23)、26.1%(6/23)、8.7%(2/23)、52.2%(12/23)、78.3%(18/23)、34.8%(8/23)](x2值分别为10.061、13.541、14.489、9.224、4.051、8.808,P值均<0.05).结论 尘肺不同分期患者并发肺结核CT表现具有一定差异,以浸润灶为主,常伴有多发空洞、树芽征、胸腔积液、肺外结核等.

  • 成人纵隔和肺部淋巴结结核破溃后的CT表现及其治疗转归分析

    作者:宋敏;方伟军;黎惠如;任会丽;张晖;冯惠勇

    目的 探讨成人纵隔和肺部淋巴结结核破溃后的CT表现特点并对其治疗转归进行分析.方法 搜集广州市胸科医院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成人纵隔和肺部淋巴结结核并发破溃的5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变淋巴结破溃的位置而将其分成3组:只向气管支气管内破溃为气管支气管组39例;只向肺内破溃为肺组13例;同时向气管支气管和肺内破溃为气管支气管-肺组20例.分析各组患者的CT表现征象,总结破溃淋巴结的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52例患者共有84个破溃淋巴结.气管支气管组共23个淋巴结,14个肿大淋巴结并相应支气管水肿增厚的黏膜、肉芽局部向支气管腔内呈结节状突出,CT增强扫描示13个淋巴结坏死区向气道内突出,1个为均匀强化表现,其余9个淋巴结相应瘘口侧的气道壁欠光滑但无结节征象.肺组共13个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跨纵隔-肺、肺门-肺组织形成结节状或者肿块状,肺内病灶周围可见晕征或斑片状模糊影,CT增强扫描示12个淋巴结呈环形或分隔样强化,其内坏死区局部向肺组织内延伸,1个呈均匀强化.气管支气管肺组患者共48个淋巴结,并发纵隔及肺门多区域多淋巴结明显肿大,其中11个向气道内、20个向肺组织内突出,CT增强扫描示后淋巴结内坏死区向瘘口侧突出,除了1个均匀强化,其余16个淋巴结相应瘘口侧的气道壁欠光滑但无结节征象.经抗结核药物、向气道内破溃的淋巴结同时经支气管镜钳取肉芽肿、抽吸坏死物等治疗,患者遗留瘘口处支气管狭窄33例,肺内遗留瘘口相关的纤维硬结灶18例.结论 成人纵隔和肺部淋巴结结核发生破溃,以向气管支气管内、肺内破溃为主,CT平扫及增强有助于其早期诊断;破溃的纵隔和肺部淋巴结结核治疗后有一定效果,但部分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支气管瘢痕性狭窄.

  • 66例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征象分析

    作者:任荣;袁功玲;李敏;刘荣荣

    目的 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征象特点.方法 搜集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诊治的66例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证实的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CT表现资料.其中,男28例(42.4%),女38例(57.6%),年龄15~75岁,平均年龄(31.7±12.9)岁.对66例患者的发病部位、CT分型及征象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6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中,多发者65例(98.5%),单发者1例(1.5%);双侧发病39例(59.1%),单侧发病27例(40.9%).淋巴结分布于多个分区者59例(89.4%),分布于单个分区者7例(10.6%);淋巴结常见的分布区域依次为,Ⅱb区35例(53.0%),Ⅰa区30例(45.5%),Ⅰb区30例(45.5%),Ⅳb区26例(39.4%),Ⅱa区23例(34.8%),Ⅲ区22例(33.3%),Ⅳa区18例(27.3%).淋巴结CT分型及征象为:均匀强化型(Ⅰ型)49例(74.2%),表现为结核结节及肉芽肿形成;包膜强化型(Ⅱ型)24例(36.4%),表现为淋巴结干酪样坏死,包膜强化,中心低密度区无强化;边缘强化型(Ⅲ型)34例(51.5%),表现为淋巴结包膜坏死,有分隔,边缘强化,中心低密度区无强化,周围脂肪间隙消失;不均匀强化型(或融合型;Ⅳ型)44例(66.7%),其中并发窦道形成8例(12.1%),表现为淋巴结干酪样坏死破溃侵犯周围组织,不均匀边缘强化,淋巴结正常结构消失,周围脂肪间隙消失,可见窦道.60例(90.9%)患者主发病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周围组织侵犯.结论 颈部淋巴结结核具有多分区、多分型、多种CT征象显现同时存在的特点,CT增强扫描可以很好地显示病变形态和反映病理学改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血糖水平与CT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舒伟强;李春华;王惠秋;戴欣;吕圣秀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血糖水平与CT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资料完整的2型糖尿病并发初治肺结核(DM-PTB)住院患者99例,根据空腹血糖(FPG)值分为3组:轻型组38例,FPG≤11mmol/L;中型组32例,FPG 11~16.7mmol/L;重型组29例,FPG≥16.7mmol/L.分别对各组胸部CT特征、血糖水平及痰菌阳性情况进行分析.使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不同血糖水平组CT特征及痰菌检查结果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99例DM-PTB患者中,CT发现右肺上叶前段病变65例,左肺上叶前段病变59例,右肺下叶基底段病变59例,左肺下叶基底段病变58例,3叶及以上同时发现病变者71例.27例病变形态为斑片、结节状影,其余72例以片状、团片状干酪性病变为主;各组干酪性病变CT发现率分别为47.37%(18/38)、81.25%(26/32)和96.55%(2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38,P=0.000);各组空洞发现率分别为34.21%(13/38)、59.38%(19/32)和75.86%(2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54,P=0.03).各组患者痰菌阳性率分别为39.47%(15/38)、65.63%(21/32)和89.66%(2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45,P=0.000).结论 DM-PTB胸部CT检查有其特征性的表现,血糖水平与干酪性病变、空洞性病变存在相关性,能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

  • 结核性胸膜炎发病早期的CT征象及其动态变化特点的分析

    作者:王东坡;杨新婷;吕岩;王珏;房坤;周新华;陈步东

    目的 分析结核性胸膜炎发病早期的CT征象及其动态演变的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于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的3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研究对象中包括男16例,女22例;年龄21~61岁,平均年龄为(35.74±11.92)岁;所有患者均在初次发病7~10 d内就诊.分析研究对象发病早期的CT检查资料,提取CT表现特点及征象.结果 38例研究对象中,发生于单侧胸膜病变者34例.其中,病变位于左侧胸膜者18例,位于右侧胸膜者16例,双侧同时出现病变者4例;累及纵隔胸膜者14例(累及左侧纵隔胸膜者6例,累及右侧纵隔胸膜者8例),累及叶间裂胸膜者34例;出现包裹性胸腔积液者38例,出现胸膜下小叶间隔增厚者24例,出现胸膜下条索状影者24例.CT动态随访过程中,37例患者胸膜增厚程度减轻;1例患者在开始治疗6个月复查时增厚程度加重,厚约1.1cm,12个月再次复查增厚的胸膜较前吸收减轻.随访过程中所有患者胸腔积液均表现吸收减少,胸膜下小叶间隔增厚表现为吸收减少,胸膜下条索状影亦逐渐减少、减薄.另有22例患者在随访中出现胸膜结核瘤.结论 结核性胸膜炎发病早期行CT检查可发现单侧胸膜增厚且不光滑、叶间裂受累伴多发粟粒状改变及微结节,以及包裹性胸腔积液、胸膜下小叶间隔增厚及条索状影等征象,可作为其诊断依据.

  • 37例卵巢及输卵管结核的CT特征分析

    作者:张磊;周衍慧;孙国超;赵广成;王俊英

    目的 探讨卵巢及输卵管结核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滨州市结核病防治院2009年5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37例卵巢及输卵管结核患者,其中11例通过腹腔镜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其余26例经临床病史、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治疗随访确诊.37例患者均进行了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患者子宫附件区病变的形态、密度、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强化特点等进行观察. 结果 37例患者CT平扫表现为子宫附件区囊性(3例)、囊实性(20例)、实性(14例)肿块;27例患者病变与子宫及周围结构粘连;37例患者伴盆腔或腹盆腔积液23例,其中少量积液19例(呈包裹性积液15例),中等量积液3例(呈包裹性积液2例),大量积液1例;附件区钙化灶4例.37例患者CT增强扫描显示子宫附件区囊性肿块边缘强化23例,囊壁均匀;实性部分轻度强化3例,环状强化及蜂窝状强化31例,其余3例为囊性肿块;腹膜均匀增厚20例,网膜污迹样增厚4例,呈饼状网膜1例,肠系膜污迹样增厚12例;腹、盆腔淋巴结环状强化5例. 结论 CT检查对卵巢及输卵管结核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子宫附件区对称性软组织块呈多发环状、蜂窝状强化可能是相对特异的CT特征.

  • 影像诊断在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周春华;秦立新;李宝学;李政旻;李靖;余辉山

    目的 研究不同影像学检查技术对肺结核的检出率,明确在现代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中影像学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肺科医院2014年门诊和住院收治并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的新发初治、复发、复治肺结核患者1998例,对比研究其中采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CT、DR+CT等检查技术对肺结核患者的检出率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肺结核影像检出率情况:在1998例肺结核患者中,DR的检出率为74.5%(1489/1998),CT检出率为81.2%(1623/1998),DR+ CT检出率为88.2%(1762/1998).①CT与DR检出率比较,x2=68.38,P<0.001.②CT+ DR与DR检出率比较,x2=294.87,P<0.001.③CT+DR与CT检出率比较,x2=87.03,P<0.001.④CT、DR、CT+ DR三组检出率比较,x2=296.29,P<0.001.1998例肺结核患者经痰涂片检出菌阳患者267例、痰培养阳性患者466例(痰涂片十痰培养合计检出菌阳患者733例,占36.7%).病灶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确诊67例,占3.4%(67/1998).行临床诊断性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患者肺部病灶明显吸收而确诊1198例,占60.0%.结论 对肺结核采用不同影像学技术进行诊断时,选择DR+CT检查的诊断检出率达88.2%,非常有利于肺结核的发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 肺内多发结节的CT表现分析

    作者:过丽芳;张建梅;王仁贵;赵桐;温廷国;张春燕;关晓姣;傅岩;王燕文;杨永革

    目的 探讨肺内多发结节影为主要表现患者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世纪坛医院影像资料库胸部CT出现肺内多发结节影的53例患者资料,其中肺结核19例、肺转移瘤23例、肺慢性炎症5例、弥漫性淋巴管瘤病6例,总结比较4种疾病的CT表现特征.结果 13例(68.4%,13/19)肺结核及18例(78.3%,18/23)肺转移瘤的结节大径达10~20mm,3例(3/5)肺慢性炎症与3例(3/6)弥漫性淋巴管瘤病的肺内结节大径范围为3~8 mm.肺慢性炎症的CT表现为结节以无分叶且边缘光滑为主共69个(79.3%;69/87)、病灶邻近胸膜增厚粘连36个(41.4%;36/87),结节无钙化及空洞;肺结核的CT表现为结节以无分叶且边缘光滑为主共128个(82.1%;128/156)、钙化86个(55.1%;86/156)、空洞43个(27.6%;43/156)、病灶邻近胸膜增厚粘连71个(45.5%;71/156);肺转移瘤的CT表现为结节以边缘见分叶及毛刺为主共369个(60.0%;369/615)、钙化23个(3.7%;23/615)、空洞111个(18.0%;111/615)、病灶邻近胸膜增厚粘连114个(18.5%;114/615).肺慢性炎症、肺结核出现结节边缘无分叶且边缘光滑的比率分别与肺转移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613,P=0.000;x2=88.095,P=0.000),肺结核与肺转移瘤出现钙化的比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0.707,P=0.000),肺结核与肺转移瘤出现空洞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48,P=0.008),肺慢性炎症与肺转移瘤、肺结核与肺转移瘤出现病灶邻近胸膜增厚粘连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670,P=0.000;x2=49.650,P=0.000).肺转移瘤空洞类型:空泡样空洞发生率(34.2%,38/111)>囊样空洞发生率(26.2%,29/111)>小环形空洞发生率(22.5%,25/111)>不规则空洞发生率(17.1%,19/111);所有的空泡样空洞仅出现在腺癌肺转移中、78.9%(30/38)的空泡样空洞结节边缘均见分叶、毛刺.5例肺慢性炎症患者均见边缘模糊的结节,边缘见局限的片状浸润影及索条状影.弥漫性淋巴管瘤病的结节常呈弥漫或多灶性分布,累及多个部位并呈多发的大小不等的囊性病变,肺内结节均边缘光滑、密度均匀.结论 肺结核、肺转移瘤、肺慢性炎症和弥漫性淋巴管瘤病出现肺内多发结节时,其病灶大小、分布、形态、边缘、密度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等各自具有一定特点,CT扫描对4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时具有重要价值.

  • 基于CT分型方法的儿童肺结核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王岩;赵顺英;于彤;张宏;刘志敏;孙记航;曾津津;彭芸

    目的 分析儿童肺结核CT特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6年7月至2014年12月经临床诊断并确诊为肺结核的73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疫苗接种史、接触史及实验室检查等),基于CT分型对其CT特征、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734例患儿中159例(21.7%)为经病原学检测确诊;CT分型中原发性肺结核和气管、支气管结核多见(365例,50.4%),并发2种及以上类型者次之(199例,27.3%);3岁以下婴幼儿以原发性肺结核和气管、支气管结核多见(189例,26.1%),7~14岁青春期儿童以结核性胸膜炎多见(94例,13.0%);并发肺外结核患者以结核性脑膜炎(109例,34.5%)及肺外播散累及2个及以上器官或组织者(103例,32.6%)多见.192例(26.2%)患儿并发其他疾病或患有基础疾病.结论 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肺结核CT分型不同,且常并发肺外结核;儿童肺结核CT表现有其自身特点及年龄分布特点.

  • 伴空洞的胞内分枝杆菌肺病与继发性肺结核的CT表现对比分析

    作者:杨佳;吕圣秀;李春华;舒伟强;王惠秋;唐光孝;刘雪艳

    目的 探讨伴空洞的胞内分枝杆菌肺病与继发性肺结核的CT表现差异.方法 搜集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符合纳入标准(具有治疗前完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既往未经过抗NTM及抗结核药物治疗,排除并发尘肺、糖尿病、HIV或其他感染,且均伴有直径>10mm空洞者)的全部胞内分枝杆菌肺病患者26例作为观察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同期符合纳入标准(纳入标准与观察组相同)的862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中抽取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CT检查表现的支气管扩张分类及分布、空洞形态及邻近胸膜增厚、肺体积缩小、肺气肿、纵隔淋巴结肿大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发生支气管扩张、静脉曲张状及囊状支气管扩张、肺部病灶钙化、肺体积缩小、肺气肿、薄壁空洞、空洞邻近胸膜增厚分别占92.3%(24/26)、88.5%(23/26)、57.7%(15/26)、69.2%(18/26)、57.7%(15/26)、73.1%(19/26)、80.8%(21/26),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分别占60.0%(24/40)、35.0%(14/40)、15.0%(6/40)、15.0%(6/40)、10.0%(4/40)、25.0%(10/40)、37.5%(1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29、18.28、13.24、20.03、17.48、14.79、11.90,P值均<0.05);观察组大结节影(直径≥10 mm)、结节边缘模糊、单发空洞、厚壁空洞、纵隔淋巴结肿大、心包积液及心包增厚者分别占19.2%(5/26)、34.6%(9/26)、7.7%(2/26)、26.9%(7/26)、23.1%(6/26)、7.7%(2/26),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占57.5%(23/40)、72.5%(29/40)、37.5%(15/40)、75.0%(30/40)、47.5%(19/40)、30.0%(1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45、9.26、7.32、14.79、3.99、4.69,P值均<0.05).观察组无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占1~2叶的发生率分别为11.5%(3/26)、19.2%(5/2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0.0%(16/40)、50.0%(2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23、6.34,P值均<0.05);观察组支气管扩张占3~4叶、占≥5叶的发生率分别为30.8%(8/26)、38.5%(10/2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0%(2/40)、5.0%(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连续校正x2值分别为6.26、9.72,P值均<0.05);观察组静脉曲张状及囊状支气管扩张占3~4叶的发生率为26.9%(7/26),明显高于对照组(5.0%,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连续校正x2值为4.70,P<0.05).结论 伴有空洞的胞内分枝杆菌肺病患者CT表现中薄壁空洞、肺体积缩小、肺气肿、双肺广泛静脉曲张状及囊状支气管扩张多于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大结节影(直径>10 mm)、结节边缘模糊、单发空洞、厚壁空洞、纵隔淋巴结肿大、心包积液少于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以上特征有助于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 儿童继发性肺结核的CT表现分析

    作者:辛丹;辛军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7年9月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沈阳市胸科医院)临床确诊的75例儿童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75例患儿病灶好发于上叶尖后段[右肺上叶后段为64.0%(48/75)、左肺上叶尖后段为62.7%(47/75)、右肺上叶尖段为56.0%(42/75)]、下叶背段[右肺下叶背段为61.3%(46/75)、左肺下叶背段为42.7%(32/75)].病变以多种形态并存于肺内,其中以纤维条索状影[92.0%(69/75)]、小叶中心腺泡样结节及结节状融合影[91.7%(68/75)]、斑片状影[86.7%(65/75)]、淡片状影[80.0%(60/75)]为常见的病灶形态,而结核球的发生率很低[5.3%(4/75)].病灶密度改变中,钙化[58.7%(44/75)]的发生率稍高,空洞多表现为厚壁[22.7%(17/75)]及无壁空洞[10.7%(8/75)].结核性胸膜炎[77.3%(58/75)]、支气管结核[36.0%(27/75)]的并发率高.

  • 老年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曾谊;侯代伦;张侠

    老年肺结核患者由于病程长、免疫机能降低、并发疾病多等特点,除导致肺实质的病变外,还会引起肺间质、肺血管的病变.其肺部病灶具有多发性、多形性、不典型性的表现.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对异常征象及时、准确的判读可以给老年肺结核临床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 结核病临床诊治进展年度报告(2013年)(第一部分 结核病临床诊断)

    作者: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临床专业委员会

    近一年来,结核病的诊断方面继续深入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步.在细菌学诊断方面,使用新技术如新型移动数字化荧光显微镜痰检涂片技术可清晰显示并保存图像,发光二极管(LED)性能的荧光显微镜(FM)检查能够明显缩短常规涂片的染色时间,明显提高检出率.影像学诊断在结核病诊断的难点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如肺癌合并肺结核的临床分期、耐多药结核病与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鉴别等.γ干扰素释放试验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具有很大优势,今年对其诊断价值进行再评价.分子生物学诊断发展迅速,继续对XpertMtb/RIF诊断系统进行深入研究,超支化滚环扩增(hyperbranched 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HRCA)技术简单、经济、省时,在贫困地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介入诊断方面,将气管镜、腔镜技术与分子生物学、超声引导技术、细菌学、病理学检测技术相结合,使得结核病的诊断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如气管镜下支气管冲洗液进行XpertMtb/RIF的检测等.病理学诊断方面以分子病理技术的发展较引人注目,使用活检标本行基因检测提高了结核病的检出率.

  • MR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运用

    作者:刘莎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技术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3月-2011年3月间到该院就诊的52例怀疑患脑血管疾病的病例作为观察对象,主要选用飞利浦1.5T超导核磁共振仪,软件3.0/P.先作平扫(MRI),然后进行脑血管成像(MRBA).结果 52例进行MR脑血管成像的病例中,阳性32例,占61.53%.诊断出脑血管畸形13例,其中AVM 9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 ;大脑动脉瘤12例:后交通支动脉4例、基底动脉2例、大脑前动脉2例及大脑中动脉4例.脑血管狭窄7例:大脑前动脉1例、大脑中动脉4例、大脑后动脉1例、颈内动脉虹吸部1例.结论 3D TOF MRA是常用的颅内动脉显示技术之一,其分辨率高,对比度强,信号强,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颅内动脉病变的部位和病灶的大小,能够更加有效地了解肿瘤情况和血管性病变提供有力诊断依据,具有很高的临床医学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996 条记录 1/50 页 « 12345678...495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