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如何科学认识和治疗脊髓空洞症--百问百答

    作者:刘勇

    [19]脊髓空洞通常好发于哪些部位?如图所示,大部分脊髓空洞发生在颈胸段.需要指出的是,通过我们的临床观察发现脊髓空洞有发生和扩展的过程.有一些长而大的脊髓空洞见于病程较长的患者.

  • 前路颈胸联合切口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颈胸段脊柱结核

    作者:刘向阳;黄象望;肖晟

    颈胸段脊柱结核在脊柱结核中所占比例较小,约为5%[1].但由于颈胸段特殊的解剖位置,临床处理十分棘手.本文总结2001年6月-2005年10月采用经颈胸前路结核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颈前路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胸段脊柱结核并脊髓损伤8例,取得满意效果.

  • 超声诊断早孕期头胸腹联体双胎1例

    作者:陶海维;覃慧萍;黎秀和

    患者女,32岁.G3P1.因停经12+5周,阴道少量流血前来我院检查.超声所见:宫内见2个胎儿图像,2个胎头位于同一平面,位置固定不变,头面部相连,双顶径均为21 mm;见两条脊柱,脊柱排列整齐,并且相对,颈胸段距离稍靠近,骶尾段距离较宽;胸、腹部相连,只见一个胎心搏动,胎心率为108次/min(图1,2);四肢未见异常,羊水暗区35 mm,胎盘位于子宫后壁.超声提示:1.宫内双胎早期妊娠;2.头胸腹联体双胎畸形;3.胎儿宫内窘迫;4.一胎儿心脏缺如?引产后证实.

  • 食管裂孔疝误诊1例/颈胸段食管嵌顿性巨大异物并穿孔1例/支扩并牵引性食管憩室瘘伴食管息肉误诊1例

    作者:

  • 经胸骨入路行颈胸段椎体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鲍小飞;陆小华;彭菁

    颈胸段(C7~T1~4)椎体肿瘤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脊柱肿瘤,仅占脊柱肿瘤的15%[1].由于临近解剖结构复杂,以往多采用后路手术,但不仅达不到彻底清除肿瘤的目的,行后路内固定时还有可能引起颈胸椎椎体的不稳定[2].近年来,随着脊柱内固定器械的改进和脊柱肿瘤外科技术的发展,开展了经胸骨手术路径[3].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我院对23例颈胸段椎体肿瘤患者实施了经胸骨入路肿瘤切除加人工椎体置换术,效果较好,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 颈胸段脊柱疾病的手术治疗策略

    作者:闫亮;贺宝荣;刘团江;贺园;郝定均

    目的 探讨颈胸段脊柱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01-2014-12采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83例颈胸段脊柱疾病.19例骨折、11例椎间盘病变、6例肿瘤、5例结核采用下颈椎低位前方入路手术;11例骨折、6例椎间盘病变、5例肿瘤、3例结核经颈前胸骨柄联合入路手术;6例骨折、3例后凸畸形采用颈胸段后方入路手术;6例骨折、2例结核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80~260 min,平均145 min;术中出血量100~3 100 ml,平均780 ml.75例术后获得随访9~62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植骨部位均达到骨性融合,骨性融合时间6~12个月,平均8.5个月.所有患者颈胸段脊柱生理力线恢复,无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颈胸段脊柱疾病发生率低,但手术风险大,手术入路的选择应根据病变的位置、患者的耐受能力以及手术医师的熟悉程度而定,以减少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 分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老年颈胸段长节段脊柱结核

    作者:张宏其;胡雄科;尹新华;刘金洋;吴建煌;郭超峰;唐明星

    目的 探讨分期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老年颈胸段长节段脊柱结核手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自2006-12-2011-06诊治的老年颈胸段脊柱结核8例均行分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结果 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结核复发.所有患者获得随访18~64个月,平均39个月.术后3个月内ESR均降至正常.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2例,E级5例.结论 对于老年长节段颈胸段结核采用分期后前路手术具有彻底清除病灶、矫正畸形、360°植骨、重建稳定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颈胸段脊柱在模拟肿瘤破坏状态下稳定性预测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滕红林;吴春雷;徐华梓;池永龙;张怀保;王健

    目的评价颈胸段脊柱在模拟溶骨性肿瘤破坏的情况下的生物力学特性*从而为采取预防性稳定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12具新鲜冷藏人体尸体脊柱标本(C7~T2),胸椎带有肋椎关节,分别进行完整标本和模拟颈胸段脊柱肿瘤溶骨性破坏状态时的生物力学测诋.测试肿瘤破坏椎体面积的大小(完整标本,30%、40%、50%和90%的面积破坏)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椎体破坏面积从完整标本,30%、40%、50%和90%的面积破坏时,其屈服载荷分别为3549±254 N、3203±223 N、2822±182 N、2707±174 N和2510±176 N.刚度分别从正常完整标本的910±210(N/mm),下降至781±90(N/mm)、664±60(N/mm)、585±40(N/mm)和482±30(N/mm).T1椎体破坏面积在30%和40%时的屈服载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一定范围内,椎体破坏面积大小与椎体屈服载荷呈线性关系.颈胸段T1椎体在破坏面积达40%后,因稳定性下降容易出现椎体塌陷骨折和节段不稳,可作为外科采取预防性稳定手术的参考依据.

  • 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颈胸段脊柱肿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冬月;刘晓光;刘忠军;姜亮;韦峰;于淼

    目的:探讨颈胸段脊柱肿瘤全脊椎切除的手术方式、脊柱重建策略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2013年12月行全脊椎切除术治疗的颈胸段脊柱肿瘤病例11例,病理诊断包括骨巨细胞瘤5例,骨母细胞瘤l例,Ewing肉瘤l例,浆细胞性骨髓瘤l例,甲状腺滤泡型转移癌2例,前列腺转移癌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背部疼痛,术前VAS评分为7.45±0.82分;脊髓损伤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B级l例,C级3例,D级6例,E级l例.所有病例术前根据Tomita脊柱肿瘤外科分期评估均为间室外病变.4例C7~T1段肿瘤行一期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前方钛网、钛板重建;7例T2~T4段肿瘤行单一后路整块全脊椎切除(TES),前方单纯钛网重建.两种术式后方均为钉棒系统重建.观察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以及脊柱重建稳定性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98~573min,平均423.9min;术中失血量800~3800ml,平均2077ml.4例术中胸膜破裂,2例术后神经功能一过性下降,7例术中结扎病椎神经根,残留轻度胸前区不适.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34.7个月,1例前列腺转移癌患者死亡,其余均无局部复发.术后患者疼痛明显改善,VAS评分由术前7.45±0.82分下降至术后2.55±0.69分(P<0.05).术后神经功能2例(术前D级l例,E级1例)保持原有水平,余均获得改善,均未出现内固定失败.结论:全脊椎切除治疗颈胸段脊柱肿瘤可以获得满意的局部控制,缓解疼痛,改善神经功能,应根据肿瘤位于颈胸段脊柱近端(C7~T1)或远端(T2~T4)而制定个体化手术方式及脊柱重建策略.

  • 脊柱颈胸交界段的MRI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滕红林;王美豪;贾连顺;肖建如;谭军;黎金林

    目的:探讨有利于术前选择脊柱颈胸交界段手术入路的颈胸段MRI测量方法.方法:随机抽取95例颈椎MRI片,测量胸骨上切迹向后水平延长至相应椎体前缘的距离(AO)和对应的椎体或椎间隙,同时测量胸骨上切迹向后上方至C7/T1椎间隙前缘中点的距离(BO),测量AB间的距离及两线之夹角(称为颈胸手术角).结果:AO距离平均为50.40mm,BO距离平均50.97mm,AB距离平均为41.41mm,夹角平均为47.64°.胸骨上切迹相对应的椎体常见的为T3椎体的上1/3,其次为T2/3椎间隙.结论:颈胸段手术入路的选择可结合患者脊柱颈胸段的MRI表现,判断颈胸结合部与胸骨上切迹以及胸骨角水平面的关系,估计常规的下颈椎低位前方入路或经仅劈胸骨柄的手术入路能否到达颈胸结合部的病灶,从而便于选择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手术并发症较少、利于患者康复的手术入路.

    关键词: 脊柱 颈胸段 MRI 测量
  • 改良前方入路结核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移植、内固定治疗颈胸段脊柱结核

    作者:张泽华;许建中;谭祖键;周强;马在松

    目的:探讨通过改良前方入路进行颈胸段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移植、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对6例C7~T3椎体结核患者采用标准颈椎前方入路联合胸骨柄正中劈开暴露病灶,彻底清除结核肉芽组织、脓液、死骨等进行脊髓减压,次全切除相应椎体,植入同种异体髂骨块重建前柱、前方钉板内固定,术后佩戴头颈胸支具6个月,正规抗痨12个月.结果:随访18~39个月,平均28个月,6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结核病变无复发,后凸角无明显丢失.结论:颈胸段改良前方入路暴露C7~T3病灶充分、安全,病灶清除后植入异体髂骨块修复骨缺损、牢固内固定,重建颈胸段的稳定性、矫正后凸畸形可靠.

  • 颈胸段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的影像学研究

    作者:洪锦炯;赵刘军;蒋伟宇;于亮;李杰;祁峰

    目的:研究颈胸段前路椎弓根螺钉置入的进钉位置及进钉方向,并探讨颈胸段前路椎弓根置钉的可行性.方法:选取50例2014年1月~2014年6月行颈胸段螺旋CT扫描无生理曲度异常、骨质破坏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22~60岁,平均36.4岁.应用Advantage Workstation 4.2对原始连续横断面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测量C6~T2椎弓根轴线的外倾角和头/尾倾角、横向进针点距离、矢状面进针点距离和椎弓根轴线长度,记录C6~T2椎弓根轴线在胸骨柄上区(A区)、胸骨柄区(B区)及胸骨柄下区(C区)的分布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6~T2外倾角、尾倾角在性别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合并两性数据示C6~T2外倾角逐渐减小(46.77°~20.02°);椎弓根轴线在矢状位上均尾倾,C6~T1尾倾角逐渐减小(18.10°~14.54°),而T2尾倾角大(20.62°±5.04°);C6~T2外倾角、尾倾角在不同椎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6~T2横向进针点距离、矢状面进针点距离、椎弓根轴线长度两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6~T2横向进针点距离逐渐增大(-0.34~4.75mm);C6矢状面进针点距离小(5.18±1.02mm),T2矢状面进针点距离大(9.82±2.28mm).C6~T2椎弓根轴线长度为31.01~34.21mm.相同性别的横向进针点距离、矢状面进针点距离在不同椎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6、C7椎弓根轴线穿经A区;T1椎弓根轴线主要穿经A区和B区,在位于A区者中仅3例穿经两侧胸骨锁骨端上缘连线之上;T2椎弓根轴线穿经B区和C区.A、B、C分区结果在性别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论上前方入路可完成C6、C7前路椎弓根螺钉置入,而绝大部分T1、T2因受限于其前方骨性结构的阻挡,无法经下颈椎前方入路完成前路椎弓根螺钉的置入.

  • 后路半椎体切除矫形内固定术治疗颈胸段半椎体畸形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洋;邱俊荫;史本龙;孙旭;刘臻;邱勇;朱泽章

    目的:评估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矫形内固定术治疗颈胸段半椎体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7年4月在我院行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矫形内固定手术且满足人选标准的32例颈胸段半椎体畸形患者,男15例,女17例,年龄5~18岁(10.1±4.2岁).单个半椎体25例,2个半椎体7例;C7 1例,T1 5例,T2 12例,T3 10例,T411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肩部不平衡和颈部倾斜.在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上测量局部侧凸角、锁骨角、T1倾斜角、颈部倾斜、头部偏斜以及局部后凸角等参数,采用配对£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2例患者均完成矫形手术,手术时间175~275min (223.8±41.6min),出血量310~470ml (342.3±45.9ml).术中胸膜撕裂1例,术后出现Homer综合征1例,上肢神经根性疼痛2例,经保守治疗后均恢复.共置入261枚椎弓根螺钉,55枚穿破椎弓根皮质,但均未侵犯脊髓及周围脏器和血管,未行翻修手术.术后随访12~48个月(19.3±10.5个月),局部侧凸角由术前41.1°±12.3°矫正到术后17.5°±6.7°(P<0.001),末次随访时为20.1°±5.8°,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02);局部后凸角由术前21.5°±9.1°矫正到术后16.8°±6.3°(P<0.05),末次随访时为17.5°±4.9°(P=0.622);远端代偿弯由术前16.9°±5.3°减少到术后12.2°±5.5°(P<0.001),末次随访时为15.5°±7.7°(P=0.053).T1倾斜角、锁骨角、颈部倾斜以及头部偏斜在术后均较术前得到显著性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影像学观察指标进一步改善(P<0.05).结论:颈胸段半椎体畸形患者行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矫形内固定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可有效矫正侧凸畸形,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颈胸段前路手术中喉返神经的应用解剖

    作者:刘屹林;王利民;宋跃明

    目的:为颈胸段前路手术中对喉返神经的定位和保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40具成人颈胸部尸体标本,在颈胸段前路手术区对喉返神经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1)左、右喉返神经颈内脏筋膜穿人点范围分别水平对应T2/3椎间盘、T3椎体(占85.0%)和C7/T1椎间盘、T1椎体(占87.2%);(2)颈部左、右侧喉返神经分别为94.5%、59.6%走行在气管食管沟内;左、右喉返神经在迷走神经的返折点范围分别水平对应13/4椎间盘、T4椎体(占75.0%)和T1/2椎间盘、T2椎体(占82.5%);(3)非返性喉返神经1例.喉返神经的分支与颈交感干有交通2例,均出现在右侧;(4)左喉返神经10.0%在甲状腺下动脉之前,57.5%在其之后,32.5%在其分支之间;右喉返神经35.0%在动脉之前,22.5%在其之后,42.5%在其分支之间.结论:在颈胸段前路手术中.左、右侧入路分别在T2/3和C7/T1椎间盘水平以上操作是较安全的,但以采取左侧入路为宜.应注意喉返神经的变异.

  • 强直性脊柱炎颈胸段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手术进展

    作者:冯帆;钱邦平;邱勇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关节韧带骨化为特征的慢性炎症疾病;主要侵犯中轴骨,病变常从骶髂关节开始逐渐向上蔓延至脊柱.广泛的脊柱关节和韧带骨化终导致脊柱的完全融合僵直.在骨化过程中,患者逐渐发展成严重的脊柱后凸畸形,胸腰段是常受影响的部位,但颈椎和上胸段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累及,导致颈胸段后凸畸形,表现为视野显著受限,平视功能丧失;严重者出现张口困难,呈"颌触胸"畸形,甚至出现吞咽困难和发作性窒息[1,2].截骨矫形手术被认为是唯一有效的干预措施[1】.现就AS颈胸段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手术的进展进行综述.

  • 颈胸段自发性硬膜外血肿1例报告

    作者:朱旭;陈学明;于振山

    患者,男性,20岁.因颈项背部疼痛,双下肢麻木2个月,加重20h,双下肢不能活动4h入院.2个月前,患者无诱因出现颈背部疼痛,双下肢麻木,于就近医院就诊,拍片示颈椎反曲,C2/3椎间孔变窄,予口服止痛及神经营养药物等保守治疗,疗效不明显.

  • 改良式经胸骨前路病灶清除治疗颈胸段脊柱结核

    作者:信效堂;宫照燕;矫晓昆;郭志勇;谷娜召

    颈胸段脊柱结核并截瘫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仅占脊柱结核的1.2%[1].但由于颈胸段特殊的解剖位置关系,病灶暴露困难,手术有一定的难度,治疗效果较差.作者于1993年6月~1999年10月采用改良式经胸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颈胸段脊柱结核并截瘫3例,取得满意效果.

  • 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治疗对称移位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

    作者:田野;王亭;邱贵兴

    患者女性15岁,主诉后背不对称2年.体格检查发现患者的右侧肩胛部高起,并且头向左侧倾斜.全脊柱平片检查发现两个分别位于C7和T4的完全分节半椎体,这两个半椎体分别引起一个凸向左侧的颈胸段侧凸(C5~T3,Cobb角55°)和一个向右侧的胸段侧凸(T4~T10,Cobb角73°),同时还有一个位于腰段的代偿性侧凸(T11~L4,Cobb角41°).患者的Risser征0度,但有月经史已经1年.脊髓造影检查没有发现椎管内畸形,CTM和三维重建检查进一步证实上述两个完全分节的半椎体.

  • 食管颈胸交界巨大憩室1例

    作者:夏旭阳;马巍

    病人女,60岁.结核病史30年.胸骨后不适感8年.近1年进食后有梗阻感伴胸骨后疼痛,有时恶心、呕吐,呕吐物为未消化之食物.X线胸部后前位像见双上肺陈旧性结核,右上纵隔增宽影.食管钡餐透视见食管右侧,第1至第5胸椎间有约10cm×5cm椭圆形囊状阴影,边缘光滑,有蒂与食管相通,其长轴与食管平行,囊袋颈部位于第1胸椎与第3胸椎下缘间,长约4cm.食管中段在气管分叉处有约1.5cm×1.0cm小憩室(图1).诊断:食管颈胸段交界处巨大憩室,食管中段小憩室.

  • 椎管内皮样囊肿自发性破裂长期影像随访一例

    作者:王娟;程敬亮;张勇;李华丽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30岁.因双下肢无力于1997年来我院就诊,颈胸腰椎及头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示腰1~3椎体水平椎管内长条状短T1长T2混杂信号占位,脂肪抑制序列呈不均匀低信号;颈胸段脊髓中央管及蛛网膜下腔、左侧侧脑室前角见条状或点状短T1高信号,在T2WI呈高信号,较T1WI信号有所衰减,脂肪抑制序列呈极低信号.

70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