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产前超声在胎儿半椎体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詹秋君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半椎体畸形的价值.方法:收集疑似胎儿半椎体畸形产妇44例,所有产妇均在产前实施超声检查以及MRI检查,并于产后再次实施影像学检查.结果:产前超声检查和MRI检查诊断半椎体畸形胎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影像学检查与产前超声检查以及MRI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半椎体畸形胎儿采用产前超声诊断,有优异的诊断价值.

  • 产前二维超声诊断胎儿单发半椎体畸形的价值分析

    作者:王炜琦;籍雪晶

    目的:分析产前二维超声诊断胎儿单发半椎体畸形的价值.方法:收治单发半椎体畸形孕妇6例,分析其二维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胸椎半椎体4例,腰椎半椎体2例.2例合并肋骨缺如,1例合并单脐动脉,1例合并羊水过多.结论:单发胎儿半椎体畸形二维超声具有典型的声像图特征,可作为常规筛查手段.

  • 后路半椎体切除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小儿先天性半椎体畸形

    作者:孟晓林;庄全魁;马东亚;吴刚强;陈勇;时和同;艾继超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体切除、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小儿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2月~2008年12月,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小儿12例,术前Cobb角58°~28°,平均39.5°.术后3、6、12、24个月复查X线片,评估手术前后患儿的矫形效果和失代偿情况.结果:术后Cobb角平均为14.5°,矫形率64.1%.患儿躯干平衡良好,未发现失代偿现象.1例术后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结论:半椎体侧弯畸形在形成结构弯之前,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半椎体畸形,可以矫正和控制畸形.

  • 二维及三维超声联合诊断胎儿半椎体畸形

    作者:王珊珊;穆仲平

    目的 探讨二维及三维超声在产前联合诊断胎儿半椎体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4例半椎体畸形的二维及三维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产后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产前超声诊断14例半椎体畸形,其中单发半椎体9例伴其他系统畸形3例;多发半椎体5例合并其他系统畸形4例.产后结果证实均与产前超声诊断相一致.结论 二维超声诊断半椎体有其明显特点及优势,三维超声对脊柱进行立体成像,可更好的观察整体脊柱及局部椎体形态,是二维超声很好的补充、佐证,两者联合对半椎体的诊断更明确、直观,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 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

    作者:谭晓毅;杜远立;武斌;梁杰

    先天性脊柱侧凸是由于胚胎期脊柱发育异常所致,椎体发育畸形分为椎体形成障碍、椎体分节障碍和混合型三种.先天性脊柱畸形中以半椎体为多见,完全分节型的半椎体大约占半椎体畸形的2/3[1].

  • 胎儿染色体微小异常的再认识

    作者:张葵;李胜利

    20世纪80年代高分辨率超声的应用使产科超声在评价胎儿解剖结构及胎儿结构畸形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1世纪,我国产科超声诊断技术的快速提高使产前超声可检出大部分胎儿主要结构畸形,包括各大系统的结构畸形和胎儿肿瘤。许多研究发现,颈部水囊瘤、颈部水肿、十二指肠闭锁、某些类型的心脏畸形(房室间隔缺损等)、前脑无裂畸形、Dandy-Walker畸形、脑积水、泌尿系统畸形(多发性囊性肾发育不良等)、胎儿水肿、脐膨出等产前检出的重大结构异常常强烈提示染色体异常;而产前检出的有些结构畸形如单发唇腭裂、单发足内翻畸形、腹裂畸形、空肠闭锁、大肠梗阻、单侧多发性囊性肾发育不良、卵巢囊肿、肠系膜囊肿、半椎体畸形、胎儿肿瘤、肺囊性腺瘤、脑穿通囊肿、脑裂畸形等,发生染色体异常的可能性低;产前超声检出的胎儿畸形类型越多,胎儿患染色体异常的可能性越大,即染色体畸形的危险性随超声检出畸形或伴发畸形种类的增加而增大。本文对胎儿遗传超声学、早中孕期胎儿微小异常超声筛查及母血无创检测技术的应用进行阐述。

  • 单纯经后路与经前路矫治脊柱半椎体畸形矫形效果的比较

    作者:邹传奇;邱浩;王如杰;刘复州;周跃;初同伟

    目的 比较单纯经后路和经前路切除半椎体短节段固定的近、远期手术矫形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笔者对自2000-01-2013-06采用单纯经后路和经前路切除半椎体短节段固定治疗的脊柱半椎体畸形各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获得随访6-110个月,平均62.9个月.经后路(A组)与经前路(B组)侧凸Cobb角末次随访矫正率分别为(53.38±21.54)%、(23.75±21.18)%;后凸Cobb角末次随访矫正率分别为(56.86±11.88)%、(3.63±20.44)%.A组侧、后凸矫形效果及躯干平衡的恢复明显优于B组.所有患者围手术期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无伤口愈合不良、椎弓根切割、钉棒断裂等.末次随访时未见假关节形成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半椎体畸形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固定系统矫形效果确切,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明显优于单纯经前路单钉棒固定手术的矫形效果.

  • 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

    作者:王岩;张永刚;张雪松;毛克亚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效果.方法:2003年2月~2003年8月,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18例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幼儿患者,年龄3.9~7.3岁,平均5.3岁,术后支具固定6~8个月.术前及术后3、6、12、24个月摄站立前后位和侧位X线片.通过X线片和临床物理检查评估手术前后患者的躯干平衡和失代偿情况.结果:术前主弯Cobb角42.7°,术后16.4°,末次随访时14.1°.主弯头侧代偿弯由术前16.8°改善至5.8°,主弯尾侧代偿弯由术前25.6°改善至10.5°.所有患儿躯干平衡良好,未发现失代偿现象.术中或术后出现椎弓根螺钉割裂椎体3例.1例术后出现感染,无矫形丢失而需再次手术病例.结论:对发展的半椎体畸形,在原发弯发展严重或代偿弯形成结构性弯之前,进行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可以矫正和控制冠状面和矢状面畸形,短节段固定可保存脊柱的生长能力和更多的运动节段.

  • 小儿半椎体畸形的外科治疗探讨

    作者:张学军;于凤章;马巍;孙琳;李成鑫;祁新禹;潘少川

    目的:探讨小儿半椎体畸形的外科治疗及相关问题.方法:手术治疗94例半椎体畸形患儿,按照术式分为单纯半椎体切除组及半椎体切除后路加压固定组,随访观察术后情况,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侧弯均得到控制,后路加压固定组侧弯矫正明显好于单纯组,但术后并发症较多.结论:小儿半椎体畸形应早期手术治疗,前后路切除半椎体并加压固定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后路半椎体切除矫形内固定术治疗颈胸段半椎体畸形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洋;邱俊荫;史本龙;孙旭;刘臻;邱勇;朱泽章

    目的:评估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矫形内固定术治疗颈胸段半椎体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7年4月在我院行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矫形内固定手术且满足人选标准的32例颈胸段半椎体畸形患者,男15例,女17例,年龄5~18岁(10.1±4.2岁).单个半椎体25例,2个半椎体7例;C7 1例,T1 5例,T2 12例,T3 10例,T411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肩部不平衡和颈部倾斜.在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上测量局部侧凸角、锁骨角、T1倾斜角、颈部倾斜、头部偏斜以及局部后凸角等参数,采用配对£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2例患者均完成矫形手术,手术时间175~275min (223.8±41.6min),出血量310~470ml (342.3±45.9ml).术中胸膜撕裂1例,术后出现Homer综合征1例,上肢神经根性疼痛2例,经保守治疗后均恢复.共置入261枚椎弓根螺钉,55枚穿破椎弓根皮质,但均未侵犯脊髓及周围脏器和血管,未行翻修手术.术后随访12~48个月(19.3±10.5个月),局部侧凸角由术前41.1°±12.3°矫正到术后17.5°±6.7°(P<0.001),末次随访时为20.1°±5.8°,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02);局部后凸角由术前21.5°±9.1°矫正到术后16.8°±6.3°(P<0.05),末次随访时为17.5°±4.9°(P=0.622);远端代偿弯由术前16.9°±5.3°减少到术后12.2°±5.5°(P<0.001),末次随访时为15.5°±7.7°(P=0.053).T1倾斜角、锁骨角、颈部倾斜以及头部偏斜在术后均较术前得到显著性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影像学观察指标进一步改善(P<0.05).结论:颈胸段半椎体畸形患者行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矫形内固定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可有效矫正侧凸畸形,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腰骶部半椎体畸形的临床评估与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郭倞;邱勇

    半椎体畸形是指一侧椎体发育形成障碍而导致的椎体畸形,是造成先天性脊柱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1].McMaster等[2]将半椎体分为完全分节、半分节和未分节三种类型.完全分节型的半椎体具有完整的上下生长板,单侧具有“正常”的生长潜能,脊柱畸形往往较严重且进展迅速[3].除了半椎体的类型之外,半椎体的位置对先天性脊柱畸形的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和预后进展也有着重要影响[2].腰骶部的半椎体,位于较为活动的腰椎和不活动的骶椎之间,由于半椎体下方缺少柔软的脊椎代偿,腰骶部半椎体畸形可产生一系列特殊的临床问题[4-7].笔者就腰骶部半椎体畸形的临床评估与手术治疗的进展综述如下.

  • 先天性分节不全型脊柱畸形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作者:尹稳;李超

    先天性分节不全型脊柱畸形是胚胎时期形成的一种脊柱发育异常,病理解剖复杂,矫正方法不同于其他先天性脊柱畸形,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无确定的手术模式,有关报道甚少.其实分节不全型脊柱畸形在先天性脊柱畸形中并非少见,在侧凸畸形中占18%~42%,在后凸畸形中占21%,仅次于先天性半椎体畸形,但在导致脊柱畸形的进展因素中,分节不全椎体畸形比半椎体畸形的危害性更大[1-4],尤其单侧骨桥形成的多椎体分节不全,导致椎体两侧生长发育失衡,脊柱畸形进展快,较小年龄即可发生严重畸形,且常伴有代偿性弯曲和胸廓畸形等.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学者对先天性分节不全型脊柱畸形进行了病因学研究,但对其畸形的预防和治疗至今仍是一项丞待解决的难题.现就其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

  • 对先天性胸腰椎半椎体畸形如何选择手术时机、方式和入路

    作者:邱勇;王岩

    先天性脊柱畸形的结构性改变在影像学上千变万化,从简单的"蝴蝶椎"至复杂的分节不良伴多处半椎体畸形,异常复杂.早期轻微的先天性畸形不一定导致外观畸形,但大部分先天性脊柱畸形进展较快,任其发展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如严重的外观畸形、心肺功能障碍、神经损害等.

  • 小儿半椎体畸形伴硬脊膜膨出的外科治疗

    作者:王长峰;刘祖德;贾连顺;田纪伟

    Wynne-Davies[1]研究发现先天性脊柱畸形与神经管缺陷有密切关系,但有关硬脊膜膨出在半椎体畸形中的发病情况报道甚少.1994年8月~2002年9月,我院共收治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畸形伴硬脊膜膨出患儿5例,总结如下.

  • 早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小儿非对称性半椎体畸形

    作者:任德胜;王保利;熊斌;吴欣乐;易申德

    目的:探讨早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小儿非对称性半椎体畸形的效果.方法: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小儿非对称性半椎体畸形33例,随诊术后脊柱的生长发育、功能活动及X线摄片情况.结果:1例半椎体切除不全者残存的椎体继续生长,导致脊柱侧凸畸形加重48°,其余32例脊柱畸形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脊柱的生长发育和功能活动正常.结论:早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是治疗小儿非对称性半椎体畸形的有效方法.

  • 胎儿半椎体畸形超声表现

    作者:赵策瑶;龙莎;吴燕华;端学军;黄毅斌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在胎儿半椎体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胎儿半椎体畸形的产前二维及三维超声图像,并与引产后影像学检查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9例研究对象中半椎体畸形3例发生在胸椎,12例发生在腰椎,2例发生在骶尾部,2例胸段和腰段同时发生;矢状面显示脊柱前排排列整齐,后排椎体形态失常,椎间隙变宽,继发脊柱自然曲度变化,冠状切面显示病变椎体呈楔形或三角形,排列不整齐,脊柱侧弯或成角.横切面显示椎体一侧骨化中心缺失或椎体边缘模糊形态不规则,三维超声模式下更直观显示病变.结论 产前超声能够清晰显示胎儿半椎体畸形,观察其形态、部位,脊柱有无侧弯或成角,为产前诊断咨询提供重要的临床信息.

  • 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

    作者:邱贵兴;仉建国

    半椎体畸形属于椎体形成障碍,其所致的脊柱侧凸约占先天性脊柱侧凸的46%.视其两端软骨板及椎间盘的发育情况,McMaster等将半椎体分为三类:完全分节的半椎体、部分分节的半椎体和未分节的半椎体,其中以完全分节的半椎体致畸可能性大.

  • 四维超声对胎儿半椎体、蝴蝶椎畸形的诊断价值

    作者:郭振琳

    目的 探讨四维超声检查在胎儿半椎体畸形、蝴蝶椎畸形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4例确诊为半椎体畸形者和18例确诊为蝴蝶椎畸形者,产前采取二维超声检查者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四维超声进行检测.四维超声在收集到数据后进行处理,形成立体图像以便多角度、形象的观察.后比较产前超声结果和产后影像学结果.分别记录两组的准确率.结果 观察组产前半椎体畸形诊断准确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62.5%;观察组蝴蝶椎畸形诊断准确率为94.4%,高于对照组的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二维超声检查,四维超声在产前诊断半椎体、蝴蝶椎畸形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及手术治疗

    作者:张学军;孙宝胜;于凤章;孙琳;李成鑫;祁新禹

    先天性椎体发育异常可导致各种脊柱畸形,包括先天性脊柱侧凸、先天性后凸畸形或侧后凸畸形.Putti于1910年首次描述了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先天性脊柱侧凸按照Meo分型方法可分为椎体形成缺陷(Ⅰ型),分节缺陷(Ⅱ型)和混合型(Ⅲ型)三类.前两型是脊柱侧凸畸形的基本类型.Ⅰ型包括:半椎体和楔形椎体;Ⅱ型包括:椎体融合、不对称的骨桥以及严重骨桥合并半椎体畸形.先天性脊柱侧凸中椎体异常大约80%属于Ⅰ型和Ⅱ型,剩余20%不能进行明确分型.其中半椎体是先天性脊柱侧凸常见的类型(占46%),起初发展缓慢,青春期可达到进展高峰.

  • 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矫形手术中多次唤醒试验的麻醉处理1例

    作者:姚文龙;张传汉;李白莉;晏世琴

    患儿,女性,13岁,体重41 kg.因腰背部畸形入院.查体:左肩较右肩高,左背部明显隆凸,呈"剃刀背"样畸形,双下肢运动及感觉功能正常.X线片和CT均显示脊柱呈S型改变,Cobb角约60度,T12半椎体畸形,T10~L1椎体融合.MRI提示胸腰段椎管内有形似棘突样之骨性隔刺,骶管内脂肪瘤.肺通气功能正常.诊断为先天性脊柱侧凸并脊髓栓系综合征、脊髓纵裂,拟在全麻下行脊髓栓系解除并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术,术中需多次行唤醒试验.

50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