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治疗进展

    作者:潘家曌;孙红;杨华

    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是指冠状面Cobb角为>80°且侧卧位反向弯曲像柔韧度<30%,该类患者需要进行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且对于术式选择存在争议.该文综述了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的进展,为后期选择理想术式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 下颈椎全脊椎切除术后两种内固定重建方法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王晨曦;赵改平;柏磊磊;陈楠心;陈二云;赵庆华;马童;涂意辉

    研究下颈椎C5椎体全脊椎切除术(TS)之后,前后路不同联合内固定重建方法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基于CT图像建立下颈椎C3-C7节段完整无损模型,在无损模型基础上,建立C5全脊椎切除术后两种内固定重建模型:一为钛网重建+前路钢板+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模型(TM+ AP+ SPS);二为钛网重建+前路钢板+后路双节段椎弓根螺钉模型(TM+ AP+ DPS).对模型分别施加0.5、1.0、1.5、2.0 N·m的扭矩,分析两种模型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扭转等工况下的关节活动度(ROM)以及钛网、钢板、椎弓根螺钉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重建节段ROM随着扭矩的增大而增加,呈现出非线性的趋势,TM+ AP+ SPS模型的增加幅度较大.1.0 N.m工况下,两种模型重建节段ROM均减少83%以上;TM+ AP+ SPS模型在后伸、侧弯和扭转时,邻近节段的ROM均增加11%以上,C6-C7节段的ROM在扭转时增加41.79%,TM+ AP+ DPS模型的邻近节段ROM则显著降低.TM+AP+ SPS模型和TM+ AP+ DPS模型中钛网应力分别集中于受压侧和后方.TM+ AP+ SPS模型的邻近节段有较大的代偿活动,TM+ AP+ DPS模型各节段ROM均大幅度减小,TM+ AP+ DPS模型的稳定性更好.

  • 全脊椎切除、内固定重建治疗胸椎肿瘤

    作者:武兴国;谌业光;黄健;谢伟文;王军;郑锋

    目的 探讨全脊椎切除、内固定重建治疗胸椎肿瘤的手术指征及疗效.方法 在wBB分区指导下对12例胸椎肿瘤患者采取全脊椎切除、减压植骨及内固定重建.本组12例中,肿瘤病灶均同时累及wBB4-9区和10-3区.单纯后路内固定5例,前后联合入路7例.结果 随访6个月~7年,1例神经症状无改善,其余疗效均较为满意.3例术后10~36个月肿瘤复发.结论 对同时累及wBB4-9区和10-3区的胸椎肿瘤病人采取全脊椎切除、内固定重建,稳定性好,肿瘤切除彻底,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 WBB分区指导下全脊椎切除治疗胸椎肿瘤

    作者:武兴国;谌业光;黄健;谢伟文;王军

    脊柱肿瘤的治疗被视为脊柱外科的一大难题,减压手术、化疗、双磷酸盐类药物、放射治疗和经皮椎体成形等多学科会诊、多专业治疗已成为脊柱转移瘤的标准治疗….胸椎是恶性肿瘤转移到脊柱常发生的部位,全脊椎切除术可显著减少局部复发率,是为有效的手术方式,但是由于其特殊的解剖部位,其手术风险及难度远远大于常规胸椎手术.

  • 活动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杨建;贾齐;许炜;李佳林;杨兴海;刘铁龙;魏海峰;宋滇文;严望军

    目的 分析活动脊柱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手术预后相关的因素,探讨活动脊柱GCT的外科治疗相关的综合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120例脊柱GCT病例,其中男42例,女78例,年龄11~ 65岁,平均(33.7±11.7)岁;外院手术复发后来我院就诊38例,首次来我院就诊82例;颈椎38例(31.7%),胸椎58例(48.3%),腰椎24例(20.0%).分析患者的肿瘤位置、Enneking分级、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手术方式、术后放射治疗、双膦酸盐治疗等6项临床指标与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 本组120例中,66例接受次全椎节切除术(subtotal spondylectomy,STS)治疗,54例接受全椎节切除术(total spondylectomy,TS)治疗,其中行en bloc全椎节切除术(total en bloc spondylectomy,TES) 20例.随访3~84个月,平均(43.9±26.3)个月.术后复发29例,23例首次复发时间在术后2年内.STS、分块全椎节切除术及TES术后肿瘤复发率分别为33.3%、11.1%、5.0%.29例复发病例中,22例采用STS,7例采用TS,复发率分别为33.3%和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方式是影响活动脊柱GCT复发的重要因素.TS尤其是肿瘤TES能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

  • 脊柱转移瘤全脊椎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杨立;伦登兴;张浩;王丰;杨雄刚;于秀淳;张国川;胡永成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行全脊椎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复发率及临床疗效.方法:多中心回顾性收集2004年1月~2016年12月入院的共481例脊柱转移瘤患者.本研究纳入其中采用全脊椎切除术治疗的32例患者,整块切除14例,分块切除18例;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18~71岁,平均53.4±12.4岁.肿瘤原发灶:肺癌10例,乳腺癌3例,肾癌3例,前列腺癌2例,甲状腺癌2例,宫颈癌2例,胃肠道来源3例,神经系统来源(脑膜瘤、神经母细胞瘤)2例,肝癌1例,未知来源4例.随访并分析手术一般情况,术前、术后VAS评分和Frankel分级,以及术后并发症、复发、转移和生存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56.9±77.1 min(130~40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160.0±1174.3ml(600~5000ml).总体生存时间17.4±3.0个月(2~60个月),3个月生存率为96.8%,6个月生存率为73.3%,12个月生存率为44.8%.整块切除患者中位生存时问长于分块切除者(P<0.05).术后1个月VAS评分由术前6.0±1.3分降至0.9±1.0分(P<0.05),疼痛缓解率达100%.25例伴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术后改善率为96% (24/25).3例(9.4%)分别于术后4个月、6个月、12个月复发.6例(18.8%)术后1年内远处转移.9例(28.1%)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3例内固定失败,2例术后感染(伤口处),2例脑脊液漏,1例胸腔积液伴肺不张,1例吸入性肺炎,均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后好转.结论:全脊椎切除术能明显改善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神经功能并缓解患者疼痛,同时能有效控制肿瘤复发,但其仍是一种高风险、高难度、高手术并发症的手术方式.

  • 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多椎节脊柱肿瘤

    作者:梁运;刘鹏;周晓岗;李熙雷;林红;董健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多椎节脊柱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5年9月因多椎节脊柱肿瘤于我院行全脊椎切除术(total en bloc spondylectomy,TES)且资料完整的9例患者,男8例,女l例;年龄42.0±13.7岁(24~64岁).原发肿瘤5例,其中骨巨细胞瘤2例,恶性神经鞘膜瘤、造釉细胞瘤、间叶源性肿瘤各l例;转移性肿瘤4例,其中肾癌、肝癌、前列腺癌、脂肪肉瘤各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并发症、住院天数、术前及术后疼痛程度、神经功能情况.术后随访观察肿瘤是否复发、远处转移以及患者存活情况.结果:9例患者均成功接受一期后路多椎节全脊椎切除术,其中2椎节切除6例,3椎节2例,4椎节1例.手术时间8.9±2.8h(7~16h)、术中出血量3422.2±1342.4ml (1700~6000ml)、输血量2200.0±842.6ml(1000~4000ml)、住院时间31.1±20.3d(14~73d).3例患者术中硬膜撕裂,1例胸膜破裂,3例患者术后出现胸腔积液,1例4椎体切除患者术后出现胸腔感染,无神经、大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1例患者随访期间出现钛网下沉,其他无内固定并发症.术后VAS评分(0.9±1.1分)较术前(7.1±1.2分)明显下降(P<0.05).术前脊髓神经功能5例ASIA分级为E级,术后仍为E级;3例术前D级,2例恢复至E级,1例仍为D级;1例术前C级,术后恢复至D级.9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9.8±15.2个月(12~61个月),随访期内6例患者局部无肿瘤复发,另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8个月、18个月、28个月时发现手术部位局部肿瘤复发.4例死亡,其中3例因全身多发转移死亡,1例死于肿瘤复发引起的并发症,中位生存期为34.75个月.结论: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多椎节脊柱肿瘤仍是高风险、高难度手术,但是可以术后即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需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 上颈椎原发肿瘤全脊椎切除术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作者:韦峰;刘忠军;刘晓光;姜亮;党耕町;于淼;吴奉梁;党礌;周华

    目的:总结上颈椎原发肿瘤全脊椎切除术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方法:2005年3月~2013年7月采用分块全脊椎切除术治疗上颈椎原发肿瘤23例,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17~70岁,平均39岁。病变节段:C211例,C1、C22例,C2、C310例。21例患者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相符,其中脊索瘤10例,软骨肉瘤2例,骨巨细胞瘤7例,恶性周围神经鞘瘤1例,骨母细胞瘤1例。2例患者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不符,其中1例术前穿刺活检提示为骨母细胞瘤,术后病理确诊为纤维异常增殖症;1例术前病理检查提示为骨巨细胞瘤,术后病理诊断为低度恶性梭形细胞肿瘤。均行分块全脊椎切除术,手术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前路分颌下、经口或劈下颌骨入路三种方式;后方重建方式为枕颈固定,前方为钛板和自体髂骨块、钛板和钛网或单独异形钛网固定。术后辅助Halo架外固定。19例患者于围手术期行放射治疗,其中术前放疗8例,术后放疗11例。统计术中与术后并发症。结果:8例患者出现术中并发症,包括一侧椎动脉损伤5例、脊髓损伤1例、硬膜撕裂2例、喉上神经损伤2例。12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钛网前移压迫气管引起气道梗阻死亡和口咽粘膜感染大出血死亡各1例,迟发性椎动脉破裂出血1例,深部伤口感染6例,咽后壁粘膜延迟愈合6例、不愈合2例,肺炎4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内固定失败3例,植骨吸收内固定松动5例,植骨融合于倾斜的位置3例。结论:上颈椎原发肿瘤全脊椎切除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主要并发症为术中椎动脉损伤、术后咽后壁伤口感染及后期内固定移位等。

  • 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胸腰椎肿瘤的并发症分析

    作者:陈志达;蔡弢艺;林斌;姚小涛;郭志民;吴松松

    目的:总结全脊椎整块切除术(total enbloc spondylectomy,TES)治疗原发性胸腰椎肿瘤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并探讨其处理策略.方法:2005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胸腰椎肿瘤41例,其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27~60岁(41.7±3.5岁).病变节段:T7 1例,T11 3例,T12 6例,L1 10例,L2 10例,L3 7例,L44例.病理诊断:骨巨细胞瘤18例,骨肉瘤10例,骨母细胞瘤4例,组织细胞肉瘤7例,脊索瘤2例.Tomita分型均为3~5型,WBB分型累及4~8区或5~9区29例,4~9区12例.其中30例行单一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11例行前后联合人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肿瘤切除后均一期行脊柱稳定性重建,前方采用钛网或人工椎体重建,后方在病椎上下各两个节段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统计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50~350min (215±49min).术中出血量为1900~3600ml (2800±340ml).随访15~120个月(42.0±7.1个月),共有12例(12/41)患者出现17例次手术并发症,术中出现9例次并发症,包括1例一侧髂血管损伤,术中予缝合;2例大出血,术中予结扎、止血材料止血及输血;1例脊髓损伤、2例神经根牵拉伤,术中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术后予神经营养药,脊髓损伤患者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由B级转为C级,神经根牵拉患者1个月随访时神经根放射痛逐渐缓解;2例硬膜撕裂、1例淋巴管破裂,术中予以修补并加压包扎.术后发生8例次并发症,包括1例浅层伤口感染,经清创及抗感染治疗后愈合;1例胸腔积液,经胸腔闭式引流及抗感染后积液完全吸收;1例脑脊液漏并淋巴管漏、1例脑脊液漏,采用头高脚低位平压引流后切口愈合;2例钛网下沉松动并内固定断裂,行翻修手术;2例复发,未行二次手术.结论:原发性胸腰椎肿瘤一期行全脊椎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早期积极对症处理能够获得满意疗效.

  • 经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胸腰椎肿瘤

    作者:徐华梓;池永龙;水小龙

    目的:探讨经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TES)治疗胸腰椎肿瘤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7年7月收治胸腰椎肿瘤患者6例,其中男3例,女3例,年龄20~77岁;Tomita分型,Ⅲ型1例,Ⅳ型3例,Ⅴ型2例;T3 1例,,T8 2例,T9 1例.T11 1例,L1 1例;骨巨细胞瘤1例,椎体单发骨髓瘤1例,转移性腺癌4例;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B级2例,D级1例,E级3例.均应用改良弧形骨刀行一期后入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同时采用钛网植骨/钛网骨水泥前方重建,并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固定.随访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局部疼痛和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肿瘤复发、植骨融合、脊柱稳定性情况.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0~270min,平均230min;失血量1100~3000ml,平均1400ml.随访6个月~3年,术后近期疗效均较满意,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或缓解.术前VAS评分平均8分,术后平均2分,平均下降6分;术前有脊髓神经功能障碍者中1例由Frankel B级恢复至D级,其余均恢复至E级.1例骨巨细胞瘤于术后15个月局部复发,再次手术;1例胃癌转移瘤患者术后14个月因多器官转移死亡;其余患者至末次随访时存活,植骨融合良好,无钛网移位及脊柱失稳,无断钉、断棒现象,无局部复发.结论: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是胸腰椎肿瘤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可改善脊髓神经功能,降低脊柱骨肿瘤局部复发率.

  • 胸腰椎肿瘤全脊椎切除手术入路的选择与评价

    作者:周华;姜亮;韦峰;于淼;吴奉梁;党礌;王永强;党耕町;刘晓光

    目的:探讨胸腰椎肿瘤全脊椎切除手术的入路选择,初步评价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10月~2013年12月共收治74例胸腰椎肿瘤患者,男31例,女43例;年龄11~69岁,平均40.2岁.分别采用单纯后正中入路、后路联合前路或后路联合侧前方入路手术完成肿瘤的全脊椎切除.分析脊柱肿瘤WBB分期及肿瘤所在部位、是否首次手术与手术入路选择的关系.结果:选择后正中入路手术者25例,肿瘤位于B~D、3~9区15例,其中单节段12例,两节段3例;B~D、1~12区4例,其中单节段3例,两节段1例;肿瘤软组织肿块较小、位于A~D/E、3~9区4例,其中单节段3例,两节段1例;A~D/E、1~12区单节段2例.整块切除24例,大块经瘤切除1例.上胸椎2例,胸椎及胸腰段21例,中下腰椎2例.后路联合前方入路手术者30例,肿瘤侵袭A~D/E、累及1~12区20例,单节段11例,两节段及以上9例,其中复发肿瘤12例;累及3~9区8例,单节段5例、两节段及以上3例,其中上胸椎5例(复发肿瘤2例);累及B~D、3~9区的L4和L5肿瘤各1例.整块切除8例,大块经瘤切除22例.上胸椎7例,下腰椎(L4-L5)5例,胸椎或胸腰段18例.后路联合侧前方入路19例,肿瘤累及A~D/E、1~12区10例,单节段肿瘤9例,2节段1例;累及A~D/E、3~9区的单节段初次手术的胸腰段肿瘤5例,软组织肿块位于脊椎的侧方;累及B~D、1~12区的中下腰椎单节段肿瘤2例,胸腰段肿瘤2例.整块切除3例,大块经瘤切除16例.胸椎及胸腰段10例,中下腰椎9例.结论:胸、腰椎肿瘤全脊椎切除手术入路应根据肿瘤侵袭范围及所在脊椎部位进行选择.局限在脊椎骨内或椎旁肿块较小的单及两节段肿瘤选择单纯后正中入路;肿瘤突破脊椎致前方有较大肿块、复发肿瘤及侵袭椎旁的上胸椎肿瘤多选择联合前方入路;软组织侵袭位于脊椎侧方的肿瘤多选择后路联合侧前方入路.

  • 胸腰椎肿瘤全脊椎切除术后的重建方式

    作者:韦峰;刘忠军;党耕町;马庆军;刘晓光;姜亮

    目的:探讨胸腰椎肿瘤全脊椎切除术后脊柱稳定性的重建方式.方法:1993~2003年我院治疗各类胸腰椎(T5~L5)肿瘤患者72例,其中全脊椎切除、随访2年以上、没有肿瘤复发和转移且有完整影像学资料者12例,骨巨细胞瘤9例,单发浆细胞性骨髓瘤2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例.一期前后路联合全脊椎切除11例,次全脊椎切除1例,以5种不同方式重建,分别为前路内固定加后路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ASP)5例、前路内固定加后路多节段Luque环内固定(AMP)4例、单纯后路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SP)1例、单纯后路多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MP)1例、单纯前路内固定(A)1例.观察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矢状面Cobb角度变化、植骨融合情况、有无植骨骨折及下沉等并发症.结果:随访2.5~13年,平均6.6年.ASP方式重建的5例患者矢状面Cobb角丢失0°~7°,平均2.4°,植骨全部融合,无植骨骨折,1例因术中损伤终板而出现人工椎体轻度下沉.AMP方式重建的4例患者矢状面Cobb角丢失0°~9°,平均5°,植骨全部融合,无植骨骨折或下沉;其中1例术后1.5年植骨融合后取出后方固定,仅保留前方固定,出现植骨骨折及后凸畸形.SP或MP方式重建的2例患者矢状面Cobb角分别丢失12°和13°,植骨块均骨折.次全脊椎切除A方式重建的1例患者矢状面Cobb角无丢失,植骨融合且无植骨骨折及下沉.结论:本组病例较少,但初步可以看出ASP和AMP是全脊椎切除后坚强的重建方式,能够使植骨顺利融合,防止Cobb角度丢失.但ASP能够减少固定节段、保留运动单元,是更好的固定方式.SP和A不宜单独应用于全脊椎切除后稳定性重建.

  • 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治疗单发转移瘤性硬膜外脊髓压迫症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铿;黄霖;王鹏;唐勇;叶记超;沈慧勇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单发转移瘤性硬膜外脊髓压迫症(MESCC)的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利用改良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对2008年12月~2011年6月间收治的9例单发MESCC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先导入线锯由前向后切割病椎上位椎间盘至椎间隙后1/3处,再用“L”形骨刀经两侧由后向前凿至与线锯切割水平处会合,进而完成整个椎间盘的截断,同法完成病椎下位椎间盘的离断.予椎弓根临时棒固定后旋转取出瘤椎.取相邻健康棘突制成骨粒填入钛网植骨,置入钛网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适度加压固定.统计手术并发症,应用VAS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应用ASIA标准评价患者术前、术后运动功能评分,随访记录患者生存时间.结果:病椎均完整切除,手术时间7~10h,平均7.4h,术中出血1300~3200ml,平均2240ml.患者疼痛明显改善,VAS评分由术前8.1±1.2分下降至术后2周3.0±1.7分,改善率为62.8%(P<0.05);9例脊髓压迫症的患者中1例ASIA分级无变化,8例明显改善,ASIA运动功能评分由术前74.0±15.0分恢复至术后3个月时的91.9±12.9分.术后生存时间平均19.3±5.2个月(9~26个月).结论:对于单发转移瘤性硬膜外脊髓压迫症的患者,全脊椎切除术可安全有效地进行脊髓环形减压,缓解疼痛,改善神经功能.

  • 全脊椎切除术后三种不同重建方法的稳定性比较

    作者:毛宁方;石志才;朱晓东;张晔;章筛林

    目的:评价全脊椎切除术后应用三种不同重建方式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用6具新鲜尸体T9~L3脊柱标本,建立T12全脊椎切除模型,进行三种不同的前后方重建:(1)前方人工椎体+后方椎弓根螺钉同定;(2)前方人工椎体、钢板+后方椎弓根螺钉固定;(3)前方骨水泥-螺钉复合体+后方椎弓根螺钉固定.采用非损伤性加载对完整标本和三种重建方式下的每个脊柱标本的稳定性进行测试.结果:三种方法重建术后在4N载荷下T11~L1各运动方向的平均运动范围均较完整标本小(P<0.001),三种重建方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脊椎切除术后三种重建方式均可以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 不同方式的脊椎切除术治疗颈椎肿瘤

    作者:包聚良;朱海波;陈爱民;欧阳强

    尽可能彻底地对原发性脊柱肿瘤做外科切除是整个治疗的首要环节.颈椎前路椎体切除和后路椎弓切除为治疗颈椎肿瘤的常规手术,但有时肿瘤侵及脊椎范围甚广,需要做全脊椎切除术;有时肿瘤偏向侧方主要侵犯横突、椎弓根及其前后的延伸部、椎间孔区域,无论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都不能达到肿瘤的全部切除.从侧方入路能兼顾前、侧、后三个方面,可较为彻底地切除病灶.1996年至1998年初我院采用全脊椎切除术、矢状向半脊椎切除术和侧方扇形脊椎切除术治疗颈椎肿瘤6例,介绍如下.

  • 关于全脊椎切除术(蛋壳技术)

    作者:王岩

    全脊椎切除是矫治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术式之一,早在1922年即由Mac-Lennan提出,当时他采用全脊椎切除配合外支架的治疗方法矫正严重的脊柱侧凸畸形,但是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多数患者手术后出现了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治疗效果不理想.以后陆续有几位学者进行了少量全脊椎切除术的报道,但一直没有进行系统性的规范.

  • 全脊椎截骨或全脊椎切除术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

    作者:王以朋

    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由于柔韧性差,躯干往往明显失平衡,患者的心肺功能也常常受到影响,甚至还存在神经功能缺陷.既往的后路器械矫形固定或前、后路器械矫形固定等方法矫形有限.1987年Bradford等报告了应用椎体切除术治疗16例此类畸形患者,随后又报告了前路和后路全脊椎切除矫形内固定治疗技术.此后,全脊椎切除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矫形效果满意,但并发症多.

  • 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附加内固定治疗颈椎骨肿瘤39例报告

    作者:肖建如;袁文;滕红林;陈华江;魏海峰;杨兴海;贾连顺;赵定麟

    目的探讨对颈椎骨肿瘤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内固定重建技术的疗效及其预后.方法 1998年10月至2003年10月,对39例颈椎(C3-7)骨肿瘤患者实施全脊柱切除术.其中原发性骨肿瘤34例,包括骨巨细胞瘤14例,浆细胞瘤6例,神经鞘瘤(侵及椎体)1例,软骨肉瘤4例,骨母细胞瘤4例,恶性神经鞘瘤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脊索瘤1例;转移性肿瘤5例,原发灶来源于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各2例,肺癌1例.经前后联合入路行单椎节切除29例、双椎节切除7例、3个椎节切除3例.经一期或二期前后联合入路行肿瘤切除与内固定重建.前路采用钛网植骨加AO、Orion、Zephir或者Codman等带锁钢板内固定,后路Cervifix、AXIS内固定重建.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绝大多数患者术后近期疗效较满意,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或缓解,19例脊髓神经功能完全恢复.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瘫痪加重,1例恶性神经鞘瘤术后1年局部复发,1例转移癌患者于术后25个月因全身衰竭死亡.结论全脊椎切除能显著降低颈椎原发性骨肿瘤局部复发率,改善脊髓神经功能,提高手术疗效.

  • 颈胸段脊柱骨肿瘤全脊椎切除与重建技术探讨(附11例报告)

    作者:滕红林;吴哲褒;肖建如;魏海峰;王健;张怀保

    目的探讨颈胸段脊柱肿瘤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方式、内固定重建技术及其预后.方法自1999年6月至2004年6月,对11例颈胸段脊柱(C7~T4)骨肿瘤患者实施全脊椎切除术.其中原发性骨肿瘤9例,包括骨巨细胞瘤4例,软骨肉瘤3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转移性肿瘤2例,原发灶来源于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各1例.经前后联合入路行单椎节切除9例、两个椎节切除2例.经一期或二期前后联合入路行肿瘤切除与内固定重建.前路采用钛网/植骨加Orion、Zephir等带锁钢板内固定,后路SUMMIT、Vertex内固定系统重建.结果术后随访1年至4年,所有患者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均有改善或缓解,7例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1例软骨肉瘤患者术后2年局部复发,1例骨巨细胞瘤1年后局部复发,但神经功能无下降.其余患者均在进一步随访中.结论可根据肿瘤的性质和侵犯部位、患者对手术耐受力、预期寿命等选择相应的颈胸段前后联合入路手术进行全脊椎切除术.全脊椎切除能显著降低颈胸段脊柱原发性骨肿瘤局部复发率,改善脊髓神经功能,提高手术疗效.颈胸段脊柱全脊椎切除技术具有较高的难度及风险,应注意熟悉局部的解剖结构,防止或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

    作者:郭润栋;梅伟;翟明玉;杨勇;王春萍;王春丽;朱耀辉

    目的 探讨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的疗效及优越性.方法 应用后路全脊椎切除、钛网植骨椎体重建及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肿瘤9例.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疼痛症状均消除,5例不完全截瘫患者平均恢复1.4(Frankel分级)级,1例大小便功能障碍者恢复,1例远处重要脏器转移死亡,所有随访达6个月的病例均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 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能有效切除肿瘤、重建脊柱稳定性、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