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诊断胎儿Jarcho-Levin综合征1例

    作者:邹杰兰;卫建辉

    孕妇,33岁.孕24周,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平素体健,夫妻双方均无不良嗜好,此前已生育一个健康男孩.本次孕期无不良反应,也未服用过禁服药物及食物,产前唐氏筛查提示神经管高危,来我院做胎儿产前超声检查.产前声像图表现为胎儿颈胸段脊柱排列失常,经背纵切见两行强回声带间距增宽,胸段第4~7椎体缺如,前方皮肤连续完整(图1).胎儿脊柱横断面表现为颈胸段椎体骨化中心排列异常.

  • 颈胸段脊柱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王伟刚;张勇;陈阳斌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颈胸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采用椎弓根钉技术或(和)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胸段脊柱骨折28例.结果 共置入颈椎椎弓根钉72枚,胸椎椎弓根钉34枚,所有螺钉位置合适,未见神经、血管受损表现.一期后路椎弓根钉技术结合侧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笼椎间融合、钛板内固定术者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术后4~6个月,无置入物断裂、脱落等.脊髓神经功能平均恢复3.9个级别.结论 采用该技术治疗颈胸段脊柱骨折疗效好,但应熟知脊柱脊髓的解剖、熟练手术操作以减少手术创伤.

  • 颈胸段脊柱侧块螺钉和椎弓根螺钉的抗拔强度的研究

    作者:滕红林;林利兴;肖建如;陈华江;魏海峰;贾连顺

    目的分析颈胸段脊柱后路不同置钉方法的拔出强度.方法5例新鲜尸体脊柱C6~T4椎骨,分解为单个椎体30个,共60个椎弓根.对其中的颈椎分为两组,分别为侧块螺钉固定组(Roy-Camille法,Magerl法,Anderson法,自行设计侧块螺钉植入法)和椎弓根螺钉固定组.将60个椎弓根分组进行拔出测试(5mm/min的速度垂直方向拔出).胸椎全部用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Roy-Camille法和Magerl法大的拔出力接近,自行设计侧块螺钉植入法较Magerl法明显增加,而椎弓根螺钉抗拔出力大.结论选用侧块后正中线中下1/3作为进针点,其抗拔出强度明显增加,钉道增加,操作简便;而颈胸椎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强度均大于侧块螺钉.

  • 颈胸段脊柱骨肿瘤全脊椎切除与重建技术探讨(附11例报告)

    作者:滕红林;吴哲褒;肖建如;魏海峰;王健;张怀保

    目的探讨颈胸段脊柱肿瘤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方式、内固定重建技术及其预后.方法自1999年6月至2004年6月,对11例颈胸段脊柱(C7~T4)骨肿瘤患者实施全脊椎切除术.其中原发性骨肿瘤9例,包括骨巨细胞瘤4例,软骨肉瘤3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转移性肿瘤2例,原发灶来源于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各1例.经前后联合入路行单椎节切除9例、两个椎节切除2例.经一期或二期前后联合入路行肿瘤切除与内固定重建.前路采用钛网/植骨加Orion、Zephir等带锁钢板内固定,后路SUMMIT、Vertex内固定系统重建.结果术后随访1年至4年,所有患者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均有改善或缓解,7例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1例软骨肉瘤患者术后2年局部复发,1例骨巨细胞瘤1年后局部复发,但神经功能无下降.其余患者均在进一步随访中.结论可根据肿瘤的性质和侵犯部位、患者对手术耐受力、预期寿命等选择相应的颈胸段前后联合入路手术进行全脊椎切除术.全脊椎切除能显著降低颈胸段脊柱原发性骨肿瘤局部复发率,改善脊髓神经功能,提高手术疗效.颈胸段脊柱全脊椎切除技术具有较高的难度及风险,应注意熟悉局部的解剖结构,防止或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颈胸段脊柱前方入路手术的应用解剖

    作者:王险峰

    目的 探讨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取39具尸体,通过模拟胸骨柄和部分锁骨切除的颈胸段脊柱前路术式暴露椎体的步骤,采用连续层次解剖法,由外到内、由浅入深重点观察C5~T3椎体前方在前路途径中必须牵开和需要保护的几个重要结构,并测量相关重要参数.结果 左头臂静脉长度为(67.8±11.2)mm,其与头臂干交点距胸骨上切迹的垂直距离为(52.6±21.3)mm,左静脉角与前正中线的水平距离为(43.3 ±8.8) mm;胸膜顶高点距锁骨内1/3上缘的垂直距离:左侧(8.1±2.2)mm、右侧(13.1±2.9)mm,左右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导管弓高点距环状软骨水平的垂直距离和距前正中线的水平距离分别为(19.2±4.3)mm和(34.1±2.1)mm;右喉返神经穿入脏筋膜位置位于C7~T1椎间水平6例,占15.38%,位于T1椎体上半部水平33例,占84.62%;其与颈总动脉内侧缘交叉点位于T1上半水平9例,位于T1下半水平30例,分别占23.08%和76.92%.结论 颈胸段脊柱的前路术式采用经胸骨柄和部分锁骨切除方式可使C5~T3充分暴露,只有熟悉了局部解剖才能使前路手术得以正常开展,从而降低医源性并发症发生率.

  • 颈胸段脊柱椎体前入路的解剖学基础

    作者:易敏;田莉梅

    颈胸段脊柱主要是指人体C7~T1椎节由于后纵韧带钙化、不稳定性骨折、感染、肿瘤、等因素造成的神经根受压、脊髓受压、脊柱后凸畸形、前方椎体破坏,需要采取前路手术[1],达到重建椎管的解剖形态、纠正畸形、充分减压及对颈胸段椎节的稳定性进行恢复[2]。同时,由于必须在病变椎节上、下1~2个正常椎骨上固定内固定器材,这就使得必须将C5~T3椎体充分暴露出来。但是C5~T3椎体前外侧有出入心脏的胸导管、喉返神经、大血管、食管、气管等,暴露困难,解剖结构复杂,目前已经成为了脊柱外科手术难以解决的问题[3]。本文就颈胸段脊柱椎体前入路的解剖学基础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 长期被误诊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1例

    作者:倪晓艳;环文英;马丽;艾脉兴

    患者男性,48岁.主因"多关节痛伴脊柱进行性侧弯4年"入院.患者4年前无诱因出现背部、膝关节疼痛,逐渐累及双肩、髋关节,出现胸背部侧弯畸形,4年间身高缩短15cm.曾在多家医院就诊:X线片示颈椎后凸畸形,脊柱侧弯畸形,骶髂关节融合(图1见封二),均被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及骨质疏松,予以消炎痛及补钙治疗,但均无效.既往肾结石病史20余年.入院查体:右额部突出,胸廓两侧内陷,脊柱生理弯曲消失,活动受限,颈胸段脊柱右、后凸畸形,腰椎左、前凸畸形,左侧椎旁压痛.双侧Patrick试验阳性,双髋关节外展外旋活动受限,骨盆挤压痛,外周关节无红肿.

  • 颈胸段椎体肿瘤前路手术病人的护理

    作者:廖淑梅

    颈胸段脊柱通常是指颈7~胸3椎节,该部分肿瘤约占脊柱肿瘤的15%[1].因其邻近解剖结构复杂,前有胸骨、纵隔阻挡,前路手术显露椎体部位深在,故而手术风险及难度较大,术后疗效欠佳.我科自1999年3月-2003年5月治疗9例颈胸段椎体肿瘤,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颈胸段脊柱全脊椎切除术后不同固定方式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方新果;赵改平;王晨曦;柏磊磊;陈二云;赵庆华

    目的 基于CT图像对人体颈胸段脊柱C5~ T2节段进行三维模型重建,采用有限元方法探究椎弓根螺钉、钛网和钢板等不同内固定器械组合对颈胸段脊柱全脊椎切除(total spondylectomy,TS)术后稳定性的影响及内固定器械的应力分布.方法 建立颈胸段脊柱C5 ~ T2节段健康完整模型,并通过与体外实验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对比验证模型有效性.在健康完整模型基础上,建立颈椎C7节段行TS后的4种重建模型:TM+ AP+ DPS模型(钛网+前路钢板+后路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TM+ AP+ SPS模型(钛网+前路钢板+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TM+ DPS模型(钛网+后路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AP+ DPS模型(前路钢板+后路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并分析各重建模型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扭转时的ROM及内固定器械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TS术后重建会大幅度降低重建节段ROM,模型的重建节段ROM均下降超过93%,后路单节段螺钉固定时,钛网出现应力集中现象.结论 4种模型重建节段固定效果相近,后路双节段螺钉固定的3种模型中内固定器械应力分布较为平均,模型整体稳定性优于后路单节段固定模型.

  • 脊柱颈胸段的前方手术入路

    作者:滕红林;贾连顺

    脊柱颈胸段(C7~T1椎体及其邻近的脊柱节段)的解剖位置较深,手术显露难,一直是脊柱外科手术入路较困难的区域之一.由于近来脊柱颈胸段椎体等病变的发现逐渐增多,因此从前路手术的需要也逐渐增加.许多学者对颈胸段脊柱入路做了不少尝试,提出了许多颈胸段的手术入路,本文对其中主要的手术入路进行综述如下.

  • 颈胸段脊柱手术入路的选择策略进展

    作者:王安;李仁虎;陈华江

    颈胸段脊柱通常是指从第7颈椎(C7)到第4胸椎(T4),是从相对灵活、活动度较大的颈椎向相对固定、活动度较小的胸椎的过渡区域。其位于胸廓后部,位置较深,前有胸骨、锁骨及后纵隔结构的影响,后有肋骨、肩胛骨的阻碍,且邻近解剖结构复杂,手术时暴露较为困难。虽然颈胸段脊柱的后纵韧带骨化、椎间盘突出等退行性疾病发病率不高,但由于椎管相对较窄,通常症状比较严重。此外,该部位的脊柱肿瘤、结核以及外伤引起的骨折、脱位等病变在临床上也比较常见。因此,选择合适的颈胸段脊柱手术入路是临床常见问题。本文主要就颈胸段脊柱手术的常用入路作一综述。

  • 颈胸段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杨兴海;肖建如

    颈胸段脊柱通常是指C7~T1椎节,该段肿瘤临床比较少见,由于该节段处于颈椎前曲与胸椎后凸交界处,其邻近解剖结构复杂,手术暴露困难,技术要求高,外科处理较为棘手.

  • 原发性颈胸段脊柱肿瘤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

    作者:肖建如;陈华江;朱秋峰;贾连顺;袁文;陈德玉;倪斌;陈雄生

    目的:研究颈胸段脊柱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手术入路、肿瘤切除术式、前路植骨、钛网、Orion/Zephier或AO钢板内固定重建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本院1998年1月~2001年12月期间收治的33例原发性颈胸段脊柱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各种手术途径、术式及其预后.结果:本组33例中骨巨细胞瘤14例,骨髓瘤8例,嗜酸性肉芽肿4例,软骨肉瘤3例,恶性淋巴瘤2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骨软骨肉瘤1例.肿瘤切除方式:囊内切除11例,包膜切除13例,广泛切除9例.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术后给予相应的放疗或化疗.术后随访6~48个月.术后近期疗效均较满意,32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T1~T2骨巨细胞瘤和1例软骨肉瘤患者分别于囊内切除术后8个月、13个月局部复发,1例软骨肉瘤患者于囊内切除术后24个月因肺部转移,全身衰竭死亡.结论:根据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检查可确定诊断.根据肿瘤的部位、性质、范围选择相应的手术途径及肿瘤切除方式,前路植骨、钛网、Orion或AO钢板内固定术有利于颈胸段脊柱稳定性重建.

  • 颈胸段脊柱椎体前方重要结构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新文;王勇;杨开明

    目的:为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供局解教学的成人尸体标本30具(男25、女5);模拟经胸骨柄和部分锁骨切除的颈胸段脊柱前路术式,采用连续层次解剖方法,重点观测手术途径中暴露C5~T3椎体时必须牵开并加以保护的几个重要结构.结果:左头臂静脉的长度为(6.9±1.0)cm,左静脉角与前正中线的水平距离为(4.3±0.9)cm.右喉返神经在颈部的行程町分为两部分,上部位于脏筋膜内,下部在脏筋膜外,其穿入脏筋膜的位置位于C7~T1椎间水平的有14.3%(4例),位于T1椎体上半部水平的85.7%(26例).左侧喉返神经在颈部(包括T2椎体水平)均于脏筋膜内走行.胸膜顶高点距锁骨内1/3上缘的垂直距离.左侧(0.8±0.2)cm、右侧(1.3±0.2)cm.胸导管弓高点距环状软骨水平的垂直距离(1.8±0.4)cm.结论:经胸骨柄和部分锁骨切除的颈胸段脊柱的前路术式可以充分暴露C5~T3,术者对局部解剖的熟悉程度是前路手术得以正常开展与减少医源性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 颈胸段脊柱前方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

    作者:王素春;张烽;金国华

    目的:为颈胸段脊柱(CTS)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具尸体标本上,观察胸骨颈静脉切迹(SJN)平面重要结构解剖及毗邻关系.结果:(1)70%的SJN水平向后对应的椎体水平为T2~T2/3.(2)70%的主动脉弓(从)顶点位于T3椎体水平.63.33%的上腔静脉(SVC)起点位于T3椎体水平.从顶点与SVC起点分别距椎体前正中线(PVM)的距离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臂干和左颈总动脉分别与PVM的夹角α为(31.58±1.02)°和β为(16.55±0.46)°,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熟悉胸骨颈静脉切迹、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和上腔静脉及其属支的相关解剖有助于在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中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

  • 颈胸段脊柱周围重要神经结构及其毗邻关系

    作者:王素春;张烽;段广超;金国华

    目的:为颈胸段脊柱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具尸体标本上,观察颈胸段脊柱周围重要神经结构及毗邻关系.结果:(1)喉返神经(RLN)进入气管食管沟的位置对应椎体水平及构成比,左:90%位于T3/4~T4水平,右:70%位于C6/7~C7上水平;67.7%的右RLN与颈总动脉的交叉点对应椎体水平在T1下~T1/2水平.(2)颈胸段交感干(CTST)与椎体前正中线(PVM)距离在T1椎体中点水平较C6~C7和T2~T5水平大,且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膈神经(PN)入胸腔后,左PN于主动脉弓前方、右PN于上腔静脉前外侧经心包与纵隔胸膜之间在肺根前方下行.结论:熟悉喉返神经、交感干和膈神经的相关解剖有助于在颈胸段脊柱手术中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

  • 颈胸段脊柱椎体周围重要脉管结构的应用解剖

    作者:张烽;王素春;段广超;陈兵乾;居建文;金国华

    目的:为颈胸段脊柱选择合理的前方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具成人尸体上,观察颈胸段脊柱周围重要脉管的解剖分布及毗邻关系.结果:①胸导管在T5水平由椎体右侧越中线向左移行,在T4椎体左前方上行到T2水平,再行向左上方,80%在C7~C7/T1水平呈弓状注入左静脉角或锁骨下静脉内侧段.②70%的主动脉弓顶点对应T3椎体水平.胸主动脉中轴线到椎体前正中线(PVM)距离在T4水平大于在主动脉弓顶点和T5水平.③63%的上腔静脉(SVC)起点对应T3椎体水平.SVC起点到PVM及SVC中轴线分别在T4、T5水平到PVM的距离逐渐增大.左右头臂静脉与PVM的夹角分别为:59.35°±5.40°和33.62°±5.59°.左侧大于右侧(P<0.05).奇静脉在SVC的注入点87%位于T3/4~T4水平.结论:应根据不同的病变节段选择合理的颈胸段脊柱前方手术入路,上位椎体应选经左侧低位下颈椎前方入路或偏左侧部分劈开胸骨柄入路,下位椎体应选择右侧经胸腔入路或偏右侧劈胸骨入路.

  • 颈胸段椎体肿瘤的前路手术治疗

    作者:赵建华;刘鹏;柳峰

    目的探讨颈胸段椎体肿瘤的前路不同手术入路、肿瘤切除和重建方法.方法总结我院自1999年3月至2002年5月收治的7例颈胸段椎体肿瘤的临床表现、手术入路、术式及其预后.结果术后随访3~28个月,7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1例血管肉瘤和2例转移性腺癌患者分别于术后3、8、13个月因全身多处转移、衰竭死亡.暂未发现局部复发病例.结论应根据肿瘤的部位、性质选择相应的手术途径、肿瘤切除术式和前路重建方法.

  • 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的应用解剖研究

    作者:杨新文;王勇

    目的 为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 供局解教学操作使用的成人尸体30具(男25、女5),模拟经胸骨柄和部分锁骨切除的颈胸段脊柱前路术式,采用连续层次解剖方法,重点观测手术途径中暴露C5~T3椎体时必须牵开并加以保护的几个重要结构.结果 左头臂静脉的长度为(68.5±10.0)mm,左静脉角与前正中线的水平距离为(43.3±8.8)mm.右喉返神经在颈部的行程可分为两部分,上部位于脏筋膜内,下部在脏筋膜外,其穿入脏筋膜的位置位于C7~T1椎间水平的有4例(14.3%),位于T1椎体上半部水平的26例(85.7%).左侧喉返神经在颈部(包括T2椎体水平)均于脏筋膜内走行.胸膜顶高点距锁骨内1/3上缘的垂直距离,左侧(7.5±1.9)mm、右侧(12.8±2.3)mm.胸导管弓高点距环状软骨水平的垂直距离(18.0±3.9)mm.结论 经胸骨柄和部分锁骨切除的颈胸段脊柱的前路术式可以充分暴露C5~T3,术者对局部解剖的熟悉程度是前路手术得以正常开展与减少医源性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 16例颈胸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分析及后路手术疗效观察

    作者:杨文明

    选择颈胸段脊柱骨折患者16例,采用后路颈胸段椎板减压椎弓根或侧块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6~24个月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术后脊髓神经功能、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改善情况良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