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十二指肠巨大间质瘤的超声表现1例

    作者:洪伟;徐天娥;蔡承宗

    患者男,75岁.自扪右上腹部肿块就诊.超声检查:右上腹部可见一巨大不规则低回声肿块,上界达膈顶部,下界达右下腹.大小约18.7 cm×13.0 cm×12.9 cm,可见包膜回声,上界被肝脏包绕,与肝脏分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增强与减低区,边缘处可见片状无回声区,肿块下极内部可见多条短线状强回声.饮水300 ml线状强回声分离,内呈无回声区,范围逐渐扩大,其前方可见游离气体回声(图1).另肿块可随腹压的增减上下移动.CDFI:肿块周边及内部可见丰富动、静脉血流信号.动脉Vmax:52 cm/s,RI:0.70.超声提示:右侧腹部巨大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来自胃肠,间质瘤可能性大.病理结果:十二指肠间质瘤.

  • 原发性十二指肠间质瘤超声表现1例

    作者:王春光;王丽红;陈延涛

    患者女,36岁.因右上腹微痛就诊.超声检查见右上腹部右肾前方、胆囊左后方、胰头右侧有一约1.5cm×2.2 cm的低回声团,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质,彩色多普勒显示内部血流信号丰富(图1).饮水使十二指肠充盈后,再行超声检查,见肿块位于十二指肠左侧,与十二指肠腔关系密切,随十二指肠蠕动轻微移动,诊断为十二指肠壁内占位.行CT检查见胰头钩状突与十二指肠降段之间有一低密度灶,与十二指肠关系较密切,有明显强化,考虑为十二指肠肿瘤.手术见十二指肠降段左侧壁内有一直径约2 cm的肿块.病理结果为十二指肠间质瘤.

  • 十二指肠间质瘤超声表现1例

    作者:苏光明;徐天骄;董晓明

    患者女,51岁.因反复右上腹隐痛不适两年,加重伴乏力、黑便一年入院.查体: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血常规:WBC 5.2×109/L,RBC 2.4×1012/L,Hgb 66 g/L.便常规:黑色柏油样便,潜血强阳性.超声检查:于右中上腹可见一大小为3.7 cm×3.2 cm×2.8 cm的椭圆形的欠均质的等回声团块,边界清,表面光滑,其内可见0.9 cm×0.5 cm的无回声区.该团块右后方可见下腔静脉,右上方可见右肾下极.嘱加大腹压该团块未见明显移动.饮水后观察,可见肠内容物回声从右上方向左下方越过该团块前缘(图1).超声诊断:右中上腹实质占位,考虑来自十二指肠内.

  • 十二指肠间质瘤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分析

    作者:罗海滨;吕景云;宋玉兰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15例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结果 以黑便伴贫血为主要表现12例,间断腹痛l例,腹胀1例,腹部肿物1例.病灶位于降部10例,水平段4例,球部1例.病理学资料肿瘤直径2~15 cm,平均6.1 cm.组织病理检查,梭形细胞型例,上皮样细胞型4例,混合型2例.CD117和CD3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6%和53.3%.病理诊断良性间质瘤5例,恶性8例,潜在恶性2例.结论 十二指肠间质瘤临床及内镜下缺乏特异性表现,内镜下活检阳性率低,诊断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

  • 十二指肠间质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昱骥;董明

    十二指肠间质瘤是常见的十二指肠原发肿瘤.目前的研究多将十二指肠间质瘤视为消化系间质瘤的一部分进行.但因为十二指肠有着特殊的位置和重要脏器毗邻,故其诊断和治疗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本文着重介绍了十二指肠间质瘤诊断以及治疗上的特殊之处,特别是根据肿瘤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联合有效的靶向治疗以取得良好的评价,对临床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 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

    作者:田艳涛;赵平;王成峰;郝玉芝;宋艳;白晓枫;许东奎;邵永孚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0~2004年14例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病理类型:良性2例,潜在恶性4例,恶性8例.50.0%(7/14)发生在降部,其中恶性占57.1%(4/7).临床表现为右上腹肿物(6/14),右上腹隐痛不适(5/14)和乏力、体重下降(3/14),诊断手段为十二指肠低张造影(13/14)、B超(13/14)和CT(9/14).肿瘤距离十二指肠大乳头<3 cm或位于降部、直径≥5 cm者宜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肿瘤距离十二指肠大乳头>3 cm及较小者宜行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术. 结论十二指肠间质瘤恶性多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依靠十二指肠低张造影、B超、CT、EUS确诊,对无远处转移的肿瘤应积极争取根治性切除.

  • 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诊治和讨论

    作者:张信华;何裕隆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肿瘤[1].十二指肠GIST部位较特殊,较胃和空、回肠GIST少见,诊断和治疗都较困难.自2000 年以后,我院诊治的十二指肠GIST病例逐年增加,到目前已超过30 例.现选取1 例作回顾性分析,并对十二指肠GIST的临床诊治作进一步探讨.

  • 足月妊娠伴十二指肠恶性间质瘤复发1例

    作者:曲冬颖;陈红;于丽丽

    1 病例报告患者女,32岁,孕2产0.因闭经9个月余、下腹痛伴腰痛2天入院.10年前因后腹膜肿物行手术切除,病理检查提示十二指肠间质瘤(交界性).查体:体温37.2℃,脉搏100/min,呼吸16次/min,血压100/70 mmHg,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宫高30 cm,腹围100 cm,胎位左枕前,胎心166/min.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上腹见大小11.8 cm× 11.3 cm×11.0 cm不均质中等偏强回声包块,肝脏右叶见大小12.9 cm×13.0 cm×11.0 cm不均质中等回声包块,提示妊娠足月、腹腔及肝脏占位性病变.

  • 十二指肠恶性间质瘤伴肝转移1例

    作者:常秀娟;楼敏;杨永平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6岁.曾于外院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和十二指肠占位病变,行十二指肠局部切除,术后病理学诊断为间质性细胞瘤.3年后行CT扫描示肝脏多发占位性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为恶性间质瘤肝转移.

  • 十二指肠间质瘤3例的外科诊治

    作者:张鑫宇;王涛;刘阳;赵乐平

    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3例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3例十二指肠间质瘤病理类型均为低度恶性,发生在降部,均行手术治疗.十二指肠间质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核磁及内镜超声可明确肿瘤性质,但终确诊需依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外科切除为主要的治疗方式.术中坚持无瘤原则、完整切除肿瘤是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及延长生存期的保证.

  • 十二指肠间质瘤的CT诊断

    作者:朱龙;董素贞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或病理证实的16例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资料.结果 16例十二指肠间质瘤中降部9例,水平部5例,升部2例.良性间质瘤6例,均向腔内生长,呈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均匀,边界清楚.恶性间质瘤7例,向腔外生长6例、腔内外生长1例,肿瘤边缘有分叶,密度不均匀,明显不均匀强化6例,均匀强化1例,周围组织侵犯或远处转移5例.潜在恶性3例,均向腔内外生长,密度均匀.CT检查的敏感度为100%,定位准确率为93.8%,定性准确率为75%.结论 CT平扫及强化能准确显示十二指肠间质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及其血供,对鉴别肿瘤良恶性有重要临床价值.

  • 十二指肠间质瘤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邱凯;张文敏;赵炳朕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方法:14例十二指肠GIST患者,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55.3岁。14例患者中8例有反复柏油便,6例有餐后饱胀感、反酸嗳气,6例有腹痛、上腹部不适,4例有腹部包块。病变部位:降部12例,球部2例。对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十二指肠GIST患者以消化道出血、上腹部疼痛不适、腹部包块为常见症状,发病部位以降部多见,CT及胃镜检出率均为100%,均行手术治疗。肿瘤局部切除术8例,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10例患者术后服用格列卫治疗。14例患者随访25月~10年,1例于术后11个月复发并出现腹腔转移,并于术后25个月死亡,13例患者随访期内均未发现复发,生活质量佳。结论:十二指肠GIST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综合应用内镜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提高术前检出率,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测。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与分子靶向治疗结合的个性化综合治疗。

  • 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陈平

    十二指肠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起源于消化道卡哈尔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一种少见的亚群.虽然影像学、内镜技术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已经取得显著的进步,但术前仍很难达到完全确诊.内镜超声下细针穿刺活检被认为是诊断的金标准,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GISTs诊断率高达80%.对于非转移性原发的十二指肠GISTs,获得显微镜下阴性切缘的手术切除仍是潜在治愈性治疗手段,但由于胰十二指肠区域的复杂解剖,佳治疗策略仍具有挑战性.复发风险和无瘤生存时间取决于肿瘤大小、核分裂数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复发风险分层,而不是手术方式.伊马替尼作为新辅助治疗,对治疗复发和转移性GISTs起到重要作用.对十二指肠GISTs的病理生理和治疗方式的全面深入研究将有利于发现更新且更有效的治疗方式.

  • 十二指肠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黄春彪

    胃肠道间质瘤(gastriino-testinal tract stromaltumor,GIST)是自1985年提出作为消化道独立的一类间叶肿瘤.指在光镜下无法区分的胃肠道非上皮性梭形细胞肿瘤.我科于1990~1999年共收到2例十二指肠间质瘤病例,笔者试图通过临床及病理形态,并应用免度组化对其组织学特点进行分析.

  • 十二指肠间质瘤超声表现1例

    作者:丛翔;李杰;马喆;李海英;周炜

    患者男,50岁.因近来乏力、黑便来我院就诊.查体:右上腹部可扪及一3 cm×4 cm大小质韧包块,边界欠清晰.超声检查:右上腹部可测及一实性偏低回声包块,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大小约5.0cm×3.6 cm(图1),位置相对固定.肿块位于胰头下部后外侧,与胰腺紧邻,与十二指肠关系密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肿块内部有丰富血流信号,并可测及动脉血流频谱.超声诊断:右上腹腹膜后占位性病变,结合病史考虑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CT:十二指肠降段、水平段交界处见一约5.0 cm×3.8 cm软组织肿物,强化后明显增强.结论:右侧腹膜后占位,考虑十二指肠肿瘤可能性大.手术所见:肿瘤位于十二指肠第二段内侧,大小约5.0cm×4.0 cm×3.0cm,肿瘤边缘光滑,周边无浸润.病理诊断:十二指肠间质瘤.

  • 腹部手术后动力性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刘红钢;马绍勇;姜玉铁

    动力性胃排空障碍(FDGE)又称"胃无张力症""胃滞留"和"胃瘫".我院1995年2月至2007年8月收治腹部手术后FDGE 30例对其诊断和治疗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5~79岁,平均55.6岁.原发疾病:胃窦癌11例,喷门癌3例,胰头癌2例,十二指肠间质瘤1例,结肠癌4例,直肠癌2例,胃溃疡3例,十二指肠溃疡2例,门静脉高压症1例,胆总管结石1例.

  • 十二指肠间质瘤1例

    作者:何剑琴;郑昌京;李俊达;夏韶华;陈小华

    十二指肠间质瘤(GIST)临床少见,现将我院诊治的1例十二指肠间质瘤报道如下.

  • 十二指肠间质瘤诊治策略

    作者:所剑;李伟;王大广

    胃肠间质瘤是来源于胃肠道未定向分化的的间质细胞肿瘤,可以发生于消化道的各个部位,十二指肠间质瘤的发生率较低。十二指肠间质瘤多见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需要结合腹部CT、内镜及超声内镜等辅助检查协助诊断,但是终依靠组织病理学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确定。手术治疗是十二指肠间质瘤的有效治疗方法,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十二指肠局部切除、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等,需要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以及基因检测结果制定个体化的、规范的手术及辅助治疗方案。

  • 十二指肠间质瘤误诊为十二指肠溃疡1例诊治体会

    作者:于威;于宏;刘宝华;张楠;刘铜军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容易误诊为其它胃肠道疾病,提高对GIST的认识对外科医生尤为重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GIST报告如下并谈谈我们在诊治过程中的体会.

  • 经肠系膜入路治疗十二指肠间质瘤效果观察

    作者:游波;梁朝阳;唐建周

    目的 评价经肠系膜入路治疗十二指肠间质瘤的效果,着重于寻找改善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预后的治疗方案.方法 随机选择普外科收治的38例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参照随机法方案将38例患者分成两个小组,实验组19例,对照组同样19例.治疗时,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方案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以经肠系膜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活动整体有效性与合理性.结果 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时长、手术时长、并发症、出血量等方面都比对照组更具优势,存在着差异(P<0.05).结论 以经肠系膜入路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还能控制并发症和提升预后效果.

4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