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外胆管癌中上皮钙粘附蛋白(E-cadherin)表达的意义

    作者:马力群;窦科峰

    目的探讨上皮钙粘附蛋白E-cadherin(E-CAD蛋白)表达与肝外胆管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特异的鼠抗人E-CAD单抗及免疫组化技术,研究E-CAD蛋白在肝外胆管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肝外胆管癌组织中E-CAD的阳性表达率(23%,8/35)较在非肿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73%,8/11)明显降低(P<0.01);E-CAD的表达降低/表达缺失与肝外胆管癌的浸润、转移、肿瘤的病理分级及类型均相关(P<0.05).结论E-CAD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降低/表达缺失可作为肝外胆管癌病理分级及病理类型、肿瘤浸润和转移的参考指标.

  • 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方式的研究现状

    作者:石奎;黄强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又称Klatskin瘤[1],占肝外胆管癌的60%~70%,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根治性切除手术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的唯一希望.然而由于其早期诊断困难,肝门部解剖结构特殊及容易早期侵犯周围组织等原因,根治性切除率较低.针对已失去根治机会的病例,有效的胆汁引流、延缓肿瘤生长速度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

  • 肝内外胆管恶性肿瘤的ICD编码分析

    作者:郑琳;林海丽

    胆管癌按所发生的部位可分为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两大类。本文依据新版世界卫生组织肿瘤分类及诊断标准系列(WHO)结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针对不同解剖部位和病理分型,对肝内外胆管癌给出正确编码。编码时阅读病历,特别是冰冻和常规等病理报告是正确编码的重要步骤。通过查阅文献及与临床医生沟通,区别疑难和易混淆的相关诊断,才能做到正确编码。

  • 从临床解剖学角度探讨高位胆管癌肝门上手术入路

    作者:邹卫龙;许戈良;荚卫东

    高位胆管癌是指发生在左右肝胆管及其汇合部和肝总管的癌肿,是肝外胆管癌的主要类型,约占58%[1].为达到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切除,在切除肝外胆管的同时必须进行相应的肝门部淋巴结清扫和联合肝叶切除.

  • 肝外胆管癌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军;张辉;郑荣琴;张波;阎萍

    目的 观察肝外胆管癌的超声造影特点,探讨该技术对肝外胆管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21例经手术病理或胆管造影证实的肝外胆管癌患者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静脉团注SonoVue造影剂,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块强化开始时间、强化方式、持续时间等,同时采用爆破及造影剂捕捉功能,重复观察病灶内造影剂灌注及显示情况.结果 注射造影剂后,肿块9~19 s肿块开始显影,所有肿块均有强化,持续时间约10~20 s.肿块强化开始时间晚于总胆管壁,消退早于后者.21例患者中有5例伴有结石,5例侵犯周围肝组织,二维超声均难以判断.超声造影可以准确鉴别肿块和结石,并且能够判断肿块的侵犯范围,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结论 超声造影能实时观察肝外胆管肿块的微血流灌注情况,对肝外胆管癌的定性诊断及与胆管结石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胆管癌的诊断治疗现状

    作者:徐志杰;王济明

    胆管癌是指原发于胆管系统的癌.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肝内胆管痛及肝外胆管癌,本文讨论的胆管癌主要是指发生在左、右肝管至胆总管的肝外胆管癌.现就其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现状,综述如下.

  • 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与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蒋莉莉;杜宁;马超

    目的 肝外胆管癌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肝外胆管癌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与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CT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的肝外胆管癌24例,均接受128层螺旋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MPR和CPR图像均成功得到,部分病例进行MINIP后处理.结果 肝门部胆管癌16例,胆总管癌8例,病灶多为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肝内胆管明显扩张.结合轴位图像,全部肿瘤位置及范围得到直观显示并准确诊断.结论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及MPR、CPR、MINIP等后处理技术使胆管癌病变及其周围组织的情况得以更加全面的显示,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付晨烜

    目的 探讨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肝外胆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法(A组)以及胰胆管水成像序列法(B组)分别对确诊的54例肝外胆管癌进行检查.检测肝外胆管癌的ADC值,计算两种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A组的敏感度为94.2%、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3.4%;B组的敏感度为81.3%、特异度75.2%、阳性预测值85.5%、阴性预测值70.8%,P值均<0.05.结论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能够更直观的显示病情,且其在检测肝外胆管癌的各项指标均高于MRCP,因此其在诊断肝外胆管癌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马鼎

    目的 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0例正常人群与30例肝外胆管癌患者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进一步探索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在30例肝外胆管癌患者中,肝外胆管癌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为(1.26±0.011)mm2/1000a;而正常人群组的ADC值为(1.50±0.019)mm2/1000 a,通过两独立样本f检验,结果表明两组之间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在对肝外胆管癌部位的影像学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MSCT曲面重组阴性法胆管成像与MRCP 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比较

    作者:王礼同;李澄;顾振;陈建;何玲;袁红梅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CPR)阴性法胆管成像与单次激发厚层投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肝外胆管癌(EHCC)的诊断价值及限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肝外胆管癌患者,采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行MRCP检查后,同期采用10 mm层厚、层距,一次屏气下完成上腹部CT平扫及二期增强扫描,将门静脉期图像采用2.5 mm层厚、1.25 mm间距重叠50%重建,获得轴面源像(ASI),数据传输至诊断工作站,利用reformat重组软件,进行胆管多平面重组(MPR),获得冠状面、矢状面及任意斜面胆管图像,在MPR基础上,再沿胆管走行方向管腔中心划曲线,进行曲面重组(CPR),获得CPR胆管图像.结果 CPR、MRCP成功率为100%;CPR、MRCP均对肝外胆管癌部位做出明确诊断,定位诊断率为100%,定性诊断率分别为97%(32/33)和90.9%(30/33);对合并症的诊断率分别为100%和62.5%(10/16).结论 CPR、MRCP对肝外胆管癌均能明确定位;CPR对肝外胆管癌的定性诊断率高于MRCP,显示肝外胆管癌与扩张胆管的关系更直观;CPR对合并症的诊断率明显高于MRCP;CPR在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 多层螺旋CT同层动态扫描结合MPR技术诊断肝外胆管癌的研究

    作者:任克;徐克;王强;卢涛;杨明伟;韩敏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同层动态扫描技术诊断肝外胆管癌及胆管外浸润的价值,比较MSCT同层动态和MSCT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对胆管癌病变性质及病变范围的诊断能力.方法 39例患者行MSCT同层动态扫描,MSCT MPR在MSCT同层动态扫描后立即进行,在同层动态和MPR图像上分别评价病灶强化特征,评价两种方法对梗阻的病因及有无动脉、门静脉和肝脏浸润的诊断能力,并进行同层动态扫描和MPR检查对比.结果 MSCT同层动态扫描诊断22例肝外胆管癌,MSCT MPR诊断18例肝外胆管癌,MSCT同层动态扫描与MSCT MPR诊断结果无显著差异;MSCT同层动态扫描对全部13例动脉、门静脉直接浸润均可诊断,MSCT MPR分别诊断5例动脉侵犯和9例门脉浸润,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肝外胆管癌动脉侵犯在80 s和120 s显示13例,门脉侵犯在120 s和200 s显示13例,肝脏侵犯在120 s和200 s时显示全部5例,MSCT同层动态扫描各时间段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对肝外胆管癌梗阻的病因诊断,MSCT同层动态扫描不优于MSCT MPR;MSCT同层动态扫描对动脉、门静脉浸润显示能力高于MSCT MPR;肝外胆管癌动脉、门脉和肝脏侵犯分别在80~120 s、120~200 s及120~200 s显示佳.

  • 胆管炎与肝外胆管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

    作者:杨立;应逸凤;赵绍宏;聂永康;赵红;李家开;肖越勇;蔡祖龙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诊断胆管炎和肝外胆管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0例表现为梗阻性黄疸患者,经临床随访、ERCP和手术病理证实为胆管炎(10例)和胆管癌(20例).MSCT检查上腹部,观察常规和薄层三维重建(MPR、MIP、CPR)图像,判断有无胆管扩张、胆管内或肝门区肿块、胆管壁局限增厚、肝脏有无直接侵犯征象,做出胆管炎或胆管癌诊断.结果:MSCT诊断胆管炎和肝外胆管癌的平均符合率为89.9%.胆管壁局限增厚对鉴别胆管炎和胆管癌具有重要意义.胆管内或肝门区肿块、肝脏直接侵犯征象诊断胆管癌的灵敏度为1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20%和25%.结论:MSCT结合薄层三维重建可较准确诊断胆管炎和肝外胆管癌.胆管壁局限增厚是肝外胆管癌的较特征性CT征象.

  • 肝门胆管癌神经浸润的临床病理学研究现状

    作者:李振凯;卢云;张炳远

    胆管癌一般是指原发于左右肝管至胆管下端的肝外胆管癌,不包括肝内的胆管细胞癌、胆囊癌和壶腹部癌,其发病率为0.01%~0.46%,但近年来有增高趋势,其中以肝门胆管癌的处理较为棘手,约占胆管癌的23.5%~58.0%[1-3].一、肝门部胆管癌的病理生物学特性和临床分类及分期

  • 肝外胆管癌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与诊断

    作者:贺丽英;麻增林;郭佑民

    胆管癌(bile duct carcinoma,BDC)占所有人类恶性肿瘤的2%以下[1],占消化道肿瘤的3%,近30 年来发病率有所增高.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CC)约占所有BDC 的80%~90%[2].

  • 经皮胆道引流术在不能手术的胆管癌调强放疗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青峰;刘莹莹;张娟;周庆丰;徐海声;易铁男;宁四清

    胆管癌包括胆囊癌和肝外胆管癌,是相对少见的恶性肿瘤,而且预后差.手术根治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在过去的十年间手术切除率大幅度提高,只有少于50%的患者有机会能够切除[1].胆管癌常表现为无痛进行性加重的梗阻性黄疸,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置管外引流可以减轻黄疸.放射治疗是可以用来治疗胆管癌的,目前还缺少优化的放疗策略.

  • 抑癌基因WWOX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

    作者:顾军;王梅;王雅杰;李咏梅;袁杨;薛春燕

    目的:检测WWOX mRNA及其编码蛋白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用Real Time RT-PCR方法定量分析21例胆管癌组织WWOX mRNA表达情况,5例肝移植的正常胆管组织作为对照;采用UIP法染色检测相应病理切片的蛋白表达情况,并比较mRNA和蛋白在不同分级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WWOX mRNA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胆管组织(8.936×10-7±3.253×10-7 vs 1.079×10-6±1.735×10-7,P<0.001),47%表达缺失;蛋白表达的缺失频率为57%,其mRNA及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显著相关(r=-0.583,-0.840,P<0.001),而年龄、性别、术前肝功能及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性.低分化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分化较好的肿瘤组织(P<0.05).结论:WWOX表达改变参与胆管癌的发病,可作为预测肝外胆管癌生物侵袭性的有效指标.

  • 肝外胆管癌中p73与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作者:张智勇;窦科峰;刘正才

    目的 讨论基因p73和p53在肝外胆管癌(ECHC)中的表达情况、相互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41例肝外胆管癌(男27例,女14例,年龄43岁-69岁)及10例胆总管囊肿病例(男7例,女3例,年龄23岁-54岁)中p73和p53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肝外胆管癌中p73基因阳性表达率为41%(17/41),而在胆总管囊肿p73未见表达,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p73的表达与ECHC的临床病理分级分期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p53基因在肝外胆管癌中阳性表达率为34%(14/41),在胆总管囊肿未见表达,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53的表达与ECHC的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5).在14例p53表达阳性的ECHC病例中有10例p73表达亦为阳性,在27例未发现p53突变的标本中,有7例p73表达阳性,经分析p73和p53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p73、p53基因在肝外胆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体内二者的作用可能存在互补性.

  • 超声造影技术与核磁共振成像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对比

    作者:朱伟年

    目的 评价应用超声造影技术(contrast - enhanced ultrasound, CEUS)与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EHCC)诊断中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择2015-01 /2017-12间我院确诊的肝外胆管癌患者46例(ECHH组),并选择同时期确诊的肝外胆管结石46例(CBDS组)以及胰头癌/十二指肠乳头疾病患者46例(PD组),分别使用B超(B-mode ultrasonography, BUS)、CEUS和MRI检查,以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 ROC)比较三种检查方式对于ECHH的诊断价值以及诊断效能(包括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结果 CEUS和MRI在动脉期的增强水平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χ2 = 1.105,P = 0.602); CEUS在门脉期和延迟期显示低增强的比例分别为86.96%和100.00%,明显高于MRI的13.04%和13.04%(χ2 = 50.261,70.769; P = 0.000,0.000). ROC曲线显示,应用MRI和CEUS诊断肝外胆管癌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0.924,0.897)较高,而BUS较低(AUC = 0.690). BUS诊断肝外胆管癌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弄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显著低于CEUS(χ2 = 0.175,0.066, 11.467,37.260,6.328; P = 0.000, 0.010,0.001,0.000,0.012)和MRI(χ2 = 0.227, 0.098, 13.378, 41.170,9.082; P = 0.000,0.002,0.000, 0.000,0.003),CEUS和MRI诊断肝外胆管癌的各项诊断效能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χ2 = 0.464,0.383, 0.000, 0.001,0.334; P =0.496,0.536, 1.000,0.972,0.563).结论 超声造影技术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以作为与核磁共振成像的重要补充.

  • 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现状

    作者:唐文皓;唐健雄;袁祖荣

    肝门部胆管癌(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是指发生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和左右肝管的黏膜上皮癌,亦称高位胆管癌或上段胆管癌.1965年,Klatskin首先描述了胆管分叉部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故又将肝门部胆管癌称为Klatskin瘤.肝门部胆管癌隶属肝外胆管癌范畴,占肝外胆管癌的50%~75%.HCC早期诊断较为困难,误诊率高、手术切除率低、预后极差.目前全世界公认的有效的胆管癌治疗措施是早期确诊并行根治性切除,除此以外,姑息性减黄和综合治疗也起到了一定作用[1-2].

  • 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7过度表达对肝外胆管癌手术患者的预后价值

    作者:谭勇;邱宝安;孟宇宏;祝建勇;夏念信;杨英祥;刘鹏;周阳

    目的 探讨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表达与肝外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评估ADAM17过表达是否与肝外胆管癌患者的预后相关.方法 使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78例肝外胆管癌患者ADAM17表达情况,分析肝外胆管癌组织ADAM17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以及手术预后的关系.结果 肝外胆管癌组织ADAM17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ADAM17高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如肿瘤大小、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血管侵犯显著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ADAM17高表达与手术预后差显著相关(P<0.05),ADAM17高表达与肝外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总体生存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ADAM17高表达是肝外胆管癌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ADAM17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肝外胆管癌的侵袭和进展,且与肝外胆管癌患者手术预后差相关.

213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