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중화실험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030
  • 国内刊号: 42-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8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杨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低能量体外震波对糖尿病创面内胶原沉积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作者:燕晓宇;杨光;成亮;陈明;程相国;柴益民;罗从风;曾炳芳

    目的 观察低能量体外震波(ESW)治疗对糖尿病慢性创面内胶原形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创面愈合的可能机制.方法 6~8周龄雄性SD大鼠,体质量(220 ±20)g,制作糖尿病慢性创面模型64只,随机分为ESW治疗组和糖尿病对照组,另有32只制作正常创面设为正常对照组.在ESW治疗组,在创面术后1d用ESW治疗,糖尿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仅涂抹耦合液,未行ESW治疗.术后记录创面的愈合时间,在治疗后3、7、14 d采集组织标本,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创面组织学变化,并检测创面组织胶原面积密度、羟脯氨酸含量和TGF-β1的表达.结果 在治疗后不同时点,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创面内胶原沉积减少,胶原相对面积密度和羟脯氨酸含量降低(P<0.05),TGF-β1表达明显下降(P<0.05).在ESW治疗后,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创面内成纤维细胞增多,肉芽组织生成增加,创面内胶原相对面积密度和羟脯氨酸含量均增加(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含量均较糖尿病对照组高(P<0.05),并在14 d时出现下降.结论 胶原沉积减少是糖尿病创面愈合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ESW治疗可增加创面内TGF-β1的表达,并促进创面内成纤维细胞的迁移或增殖,使创面组织内的胶原形成和羟脯氨酸含量增加,加快肉芽组织的生成和创面的愈合过程.

  • 洛铂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凋亡及Metadherin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良庆;余涛;于锡阳;栗大伟;王家兴

    目的 观察洛铂(LBP)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凋亡及Metadherin(MTDH)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LBP对SGC-7901细胞的杀伤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GC-7901细胞的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TDH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 LBP可抑制胃癌SGC-7901的生长增殖,呈剂量-时间双效应关系(P <0.05);LBP作用胃癌SGc-7901细胞48 h后出现凋亡,且随着浓度的升高凋亡率也越来越高(P<0.05).不同浓度的LBP作用下的胃癌SGC-7901细胞中MTDH mRNA的表达明显减弱,且呈剂量梯度下降,0、5、10、20 mg/L的LBP作用于胃癌SGC-7901细胞后的MTDH蛋白表达分别为:1.046±0.072、0.704 ±0.108、0.657±0.069、0.384±0.0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BP可能通过抑制MTDH表达途径来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 椎旁肌血运对新型腰椎后路植骨愈合的影响

    作者:奚春阳;闫景龙;迟志永;徐公平;王新涛;周磊;刘金龙

    目的 在杂种犬体内建立带有原位椎旁肌-肌骨瓣的新型腰椎后路植骨方法,评价植骨融合效果,并与横突间融合进行对比.方法 将32条杂种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8周和16周处死犬.取材后行放射线、组织学及血清骨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术后8周及16周的放射线及组织学评分结果均显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放射线融合率分别为57.1%、21.4%;16周分别为93.8%、62.5%,实验组的融合率均高于对照组;血清骨生化指标中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OC)、Ⅰ型胶原末端肽(CTX-1)3项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始终处于较高的骨转换状态.结论 该植骨方法植骨位置确切、牢靠、融合率高,能够有效减少假关节的形成.

  • 体外温血持续灌注对猪供肺的保护作用

    作者:龙小毛;林辉;李香伟;周一凡;梁胜景

    目的 观察体外温血持续灌注对供体肺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低钾右旋糖酐液(LPD)经肺动静脉灌注后的供肺,分别4℃低温保存6h(Ⅰ组,n=8)与经肺动脉温血灌注6h保存(Ⅱ组,n=8)后进行猪左肺移植,检测术后24h肺通气阻力(LR)、动脉左下肺血氧分压(PaO2)、肺含水量等肺功能指标,并用光镜观察肺组织损伤、荧光显微镜观察闭锁小带-l(ZO-1)的分布特点.结果 肺功能检测:Ⅱ组术后LR水平为7.1~17.9 cm H2O/L(1 cm H2O =0.098 kPa),肺含水量为78% ~85%;Ⅰ组术后LR水平为13.6 ~46.5 cm H2O/L,肺含水量为86% ~ 94%;相同时间点Ⅱ组LR及肺含水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Ⅰ组术后PaO2水平为66.5 ~ 113.2 mm Hg(1 mmHg=0.133 kPa),Ⅱ组术后PaO2水平为93.9 ~ 116.1 mm Hg,Ⅰ组术后6、12、24 h时间点PaO2显著低于Ⅱ组(P<0.05).肺损伤组织学评估:Ⅰ组保存后6h仅见极少量抗ZO-1抗体染色,移植后24h未见明显修复;Ⅱ组保存后6h见较多抗ZO-1抗体染色,移植后24h已见连接部分修复.光镜观察Ⅱ组50% ~60%肺组织肺泡腔内有水肿液及炎性细胞渗出;Ⅰ组肺组织病变显著,80% ~ 90%肺组织肺泡腔内有明显水肿液及炎性细胞渗出,肺泡腔内见红细胞外渗,肺泡上皮细胞结构不清.结论 体外温血持续灌注是一种更好的供肺保肺技术,可减轻低温保存供肺所致的时间依赖性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并可促进肺组织的自我修复.

  • 酞菁锌介导的光动力疗法诱导结肠癌SW480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曹杰;张通;杨平;李旺林;孙政;张伟健;曾山崎

    目的 观察不同光照剂量、不同浓度光敏剂酞菁锌光动力作用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4种不同光照剂量(0、1、5、10 J/cm2)分别辐射与6种不同浓度(0、0.125、0.250、0.500、1.000、2.000 mg/L)光敏剂酞菁锌行体外培养的SW480细胞,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方法评估光动力作用后SW480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ax、B淋巴细胞/白血病-2(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 不同酞菁锌(0.000、0.125、0.250、0.500、1.000、2.000 mg/L)经不同光照剂量(0、1、5、l0J/cm2)作用SW480细胞后其细胞抑制率分别是:(0.99±0.02)%、(1.00±0.02)%、(1.01±0.05)%、(1.01±0.01)%、(1.04±0.03)%、(1.08±0.05)%;(0.54±0.05)%、(0.65±0.07)%、(0.70±0.04)%、(0.76±0.09)%、(0.86±0.02)%、(0.9l±0.04)%;(0.28±0.01)%、(0.45±0.05)%、(0.60±0.02)%、(0.81±0.04)%、(0.91±0.07)%、(0.92±0.06)%和(0.18±0.01)%、(0.35±0.09)%、(0.43±0.03)%、(0.75±0.04)%、(0.87±0.05)%、(0.92±0.05)%;其效应呈浓度和光照剂量依赖性.光照剂量恒定为5 J/cm2,照射10 min: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SW480细胞呈G2/M期阻滞;SW480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0.17±0.09)%、(0.19±0.08)%、(3.25±0.29)%、(7.38±1.01)%、(14.97±1.03)%、(18.25±1.23)%.用2 mg/L酞菁锌的完全培养液,光照剂量恒定为5 J/cm2,照射10 min处理SW480细胞株,bax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表达自光动力作用后6h起显著下降(P<0.01);光动力作用6h后bax/bcl-2比值依次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酞菁锌光动力作用能够明显抑制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增殖,诱导SW480细胞发生G2/M期阻滞,其作用机制可能bax和bcl-2蛋白表达调控有关.

  • 黄芪对肝星状细胞基质分解素-1及其抑制因子基因表达的调节

    作者:王爱民;阴赪宏;张莉;马雪梅;宋鑫;王宝恩

    目的 观察黄芪对HSC-T6细胞基质分解素-1(MMP3)及其抑制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黄芪(1.0、0.5 g/L)作用于培养的肝星状细胞株HSC-T6细胞48 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MMP3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MMP3基因表达水平在黄芪1.0、0.5 g/L两组分别为3.36±0.42、2.63±0.36,而空白对照组为2.13 ±0.30.TIMP-1基因表达水平在黄芪1.0、0.5 g/L两组分别为3.96±0.66、4.13±0.50,而空白对照组为4.03±0.56.结论 黄芪可明显增强HSC-T6细胞MMP3的基因表达,且与剂量有关;但对TIMP-1的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

  • 乏氧诱导因子-1α对胃癌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赵群;李勇;檀碧波;范立侨;王冬;杨沛刚

    目的 检测乏氧诱导因子(HIF)-1α在胃癌组织、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探讨其对人胃癌细胞多药耐药性影响的机制.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胃癌细胞株中HIF-1 α表达;合成针对HIF-1α的siRNA,并转染胃癌细胞株OCUM-2MD3;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化疗药物对转染前后胃癌细胞的抑制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转染前后胃癌细胞多药耐药因子多药耐药性1(MDRl)、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B淋巴细胞/白血病-2(bcl-2)、bax 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P-糖蛋白(P-gp)、GST-π、bcl-2、bax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HIF-1α在胃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增高,mRNA表达为(0.853 ±0.182,0.497±0.088),蛋白表达为(0.952±0.198,0.325±0.052),且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显著升高(P<0.01);HIF-1 α-siRNA转染OCUM-2MD3细胞后,HIF-1 α表达明显受到抑制,且抑制效果在剂量浓度为80 nmol/L,作用时间为24h为明显,mRNA表达由(0.747±0.087)下降至(0.177±0.043),蛋白表达由(0.622±0.089)下降至(0.211±0.032) (P <0.05);HIF-1 α-siRNA转染OCUM-2MD3经48 h后各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均明显增强(P<0.05);转染后OCUM-2MD3中MDR1、GST-π、bcl-2 mRNA强度(0.44±0.06、0.46±0.07、0.37±0.08)均较对照组(0.90±0.11、1.04±0.10、1.01±0.19)明显降低(P<0.05),而bax mRNA强度于转染后(1.91±0.09)较转染前(0.91±0.08)明显升高(P<0.05);P-gp、GST-π、bcl-2蛋白水平(1.58±0.19、1.37±0.17、1.97±0.22)均较对照组(0.82±0.12、0.51±0.06、0.81±0.09)明显降低(P<0.05),而bax蛋白水平于转染后(1.03±0.01)较转染前(0.51±0.07)明显升高(P<0.05).结论 HIF-1α与胃癌MDR关系密切,抑制HIF-1α表达有明显的逆转胃癌细胞MDR的作用,该作用是通过调节多药耐药因子的表达而实现的.

  • 白细胞介素-4、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体外增殖、杀瘤活性的影响

    作者:杜福江;季彤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4(IL-4)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体外培养和细胞毒效应的影响.方法 将提取自肿瘤标本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设为A、B、C3组,均采用浓度为10%的RPMI 1640培养基,其中C组仅加入浓度为900 U/ml的IL-2,A组在C组基础上加入浓度为900 U/ml的IL-4,B组在C组基础上加入浓度为100 mg/L的GM-CSF,37℃恒温,8% CO2环境中培养,绘制生长曲线图,选择各组中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利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其杀瘤活性.结果 C组增殖550倍,A组增殖2810倍,B组增殖3550倍.C组TIL细胞24d进入对数生长期,A组和B组第8天即进入,A组和B组的TIL细胞增殖速度和后的增殖量均明显大于C组(P<0.05).杀瘤活性:A组为(55.34 ±0.05)%,B组为(56.47±0.08)%,均强于C组的(25.61±0.07)% (P <0.05).结论 IL-4和GM-CSF能与IL-2协同作用提高TIL细胞在体外培养的增殖速度,能有效提高其杀瘤活性.

  • 雌性家猪经自然腔道内镜腹腔探查术不同入路技术效果比较

    作者:王卫军;陈军政;方钱;李剑锋;金鹏飞;王国平;钟海兵;邵春法;李智涛

    目的 探讨经自然腔道内镜腹腔探查术经胃、经结肠、经脐3种入路可行性,并评价单纯经自然孔道内镜腹腔探查术和复合经自然孔道内镜腹腔探查术优缺点.方法 选取2头家猪分别行单纯经自然孔道内镜腹腔探查术与复合经自然孔道内镜腹腔探查术.每头猪均行经胃、经结肠、经脐3种入路进行腹腔探杳,记录并对比每种入路检查完成情况、术中反应及操作难易程度.术后尸解观察腹腔脏器损伤及造口闭合程度.结果 2头猪术中生命体征均稳定,术后尸解均末见造口周围脏器损伤.经胃探查与经结肠探查均存在一定盲区,且闭合胃壁造口难于闭合结肠造口,经脐探查与腹腔镜技术相似.在安全造口、稳定气腹、充分探查方面,复合经自然孔道内镜腹腔探查术优于单纯经自然孔道内镜腹腔探查术.结论 经自然孔道内镜腹腔探查术中经胃、经结肠、经脐3种入路在技术上均具有可行性,且复合自然孔道内镜腹腔探查术优于单纯自然孔道内镜腹腔探查术.

    关键词: 内镜手术 模型 动物
  • 胃促生长素对大鼠胃排空及胃动素、胆囊收缩素的影响

    作者:曹曙光;吴昊;蔡振寨;邓长生

    目的 观察胃促生长素(Ghrelin)对大鼠胃排空的影响,同时测定血浆中胃动素(Motilin)和胆囊收缩素(CCK)水平的变化,探讨Ghrelin对胃排空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接受生理盐水和不同剂量Ghrelin (0.5、1.0、1.5、2.0、2.5 nmol/kg)腹腔注射,45 min后所有大鼠半固体糊1.0 ml/只灌胃,30 min后处死大鼠,测定胃排空率,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胃动素及胆囊收缩素浓度.结果 腹腔注射Ghrelin后大鼠胃排空率(38.24±7.15)%与对照组(27.18 ±2.37)%比较(P<0.01)有明显加快,同时该效应与腹腔注射Ghrelin呈量效关系,小剂量Ghrelin(0.5 nmol/kg)腹腔注射对胃排空无明显影响,但中、高剂量Ghrelin腹腔注射能明显加速大鼠胃排空效应.此外,腹腔注射Ghrelin能使大鼠血浆胃动素及胆囊收缩素浓度明显升高,大鼠胃排空率与血浆胃动素及CCK浓度均呈明显相关.结论 中、高剂量Ghrelin腹腔注射,能明显加快健康大鼠的胃排空效应,胃动素和胆囊收缩素可能参与Ghrelin对大鼠胃排空的调节.

  • 抗凋亡Bag-1基因RNA干扰载体构建及内源性筛靶研究

    作者:孙念峰;田爱玲;徐伯栋;田玉玲;胡三元

    目的 构建Bag-1短发卡RNA(shRNA)干扰载体并通过内源性筛靶实验检测Bag-1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筛选出佳的干扰靶序列.方法 应用干扰技术构建Bag-1 shRNA干扰载体,在细胞转染预实验中将构建好的带有绿色荧光蛋白的质粒转染Lovo细胞,通过观察绿色荧光蛋白来判断转染的效率,分别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Bag-1在LoVo细胞中的表达.在shRNA干扰序列筛选实验中,通过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来检测构建的干扰载体在LoVo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重组质粒分别经双酶切分析,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可见清晰地切出与Bag-1及pGPHl/GFP/Neo载体大小相符的片段并与DNA Marker相符.用带绿色荧光基因的pGPH1/GFP/Neo-shNC质粒转染LoVo细胞,在转染后的第24、48及72小时分别观察到逐渐增强的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分别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Bag-1在LoVo细胞中的表达,可见Bag-1在LoVo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高.在Bag-1有效shRNA干扰序列筛选实验中,综合定量PCR及Western blot内源筛靶结果,筛选出Bag-1-homo-825作为佳干扰靶序列.结论 成功构建针对小鼠Bag-1基因的特异性shRNA质粒,获得稳定转染的结肠癌Lovo细胞株,结果证明所构建的pGPH1/GFP/Neo-Bag-1-homo-825作为佳干扰靶序列,显著抑制Lovo细胞Bag-1 mRNA和蛋白的表达.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持续增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成骨的影响

    作者:陈鹏;张波;张莉;张连阳

    目的 利用基因敲入技术建立模拟人Apert综合征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 S252W小鼠模型,探讨FGFR2功能持续增强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软骨诱导分化后表达特征.方法 于出生后6周获取BMSCs增殖进行检测.取生长良好的第2代细胞成软骨诱导,对诱导后14 d进行阿利新蓝、茜素红染色,对成软骨、成骨基因进行定量分析,并对信号通路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磷酸化观察.结果 FGFR2功能突变小鼠BMSCs增殖速度减慢.体外成软骨诱导条件下,突变组BMSCs阿利新蓝和茜素红染色程度下降.定量分析突变组成软骨相关基因是野生组80%(Col Ⅹ)、88%(Col Ⅱ) (P<0.05),成骨表达基因是野生型1.23(OC)、1.38(OP)倍(P<0.05).FGFR2功能持续增强使BMSCs Erk1/2磷酸化增强.结论 FGFR2可能不仅具有调控成骨细胞株发育的功能,还具有调控软骨细胞株发育的重要功能.FGFR2功能持续增强导致小鼠BMSCs增殖减慢,成软骨发育障碍,虽对成骨分化增强,却抑制矿化过程,这其中机制可能与Erk1/2通路增强有关.

  • 力学加载对胚胎神经干细胞骨架的调节作用

    作者:黄秀玲;郭国庆;夏长所;王志杰

    目的 观察机械力学加载对体外培养的胚胎神经干细胞细胞骨架的调节作用.方法 取妊娠13.5d昆明小鼠分离胚胎大脑中的神经干细胞,用添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对细胞进行力学加载,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组别的细胞骨架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力学加载培养细胞和非加载细胞均呈100%巢蛋白阳性,力学加载组的细胞骨架较对照组清晰,荧光强度定量[(38.08±2.22)%]高于对照组[(25.19±2.44)%],力学加载组与对照组的荧光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力学加载可以影响胚胎神经干细胞的骨架重排,从而可能影响细胞的功能和形态.

  • 软脉降脂合剂对兔动脉搭桥术后循环内皮细胞的影响

    作者:许平;朱莹;贺嵩敏;冯兵;郑广娟

    目的 观察软脉降脂合剂对兔动脉搭桥术后循环内皮细胞(CECs)的影响,探讨CECs在动脉搭桥术后再狭窄发生过程中变化的意义,以及药物对内皮损伤改善作用的可能性.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软脉降脂中剂量组、软脉降脂高剂量组,行右侧颈动脉搭桥术.术后给药8周后取血检测CECs水平.结果 模型组和软脉各给药组比较,单标CD146计数CECs法(0.38±0.15、0.12±0.06,0.08±0.02),两种标志物计数CECs法(0.14±0.11、0.07±0.02、0.03±0.01),平均CECs的百分比均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与西药对照组(单标0.24±0.11,双标0.08±0.05)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软脉降脂中、高两个剂量组呈量效正相关.结论 中药软脉降脂合剂对于动脉搭桥术后的血管内皮损伤有促进修复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动脉搭桥术后再狭窄.

  • 趋化因子受体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癌及其脑转移癌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谢颂平;曾文慧;左涛;黄杰;范国华;董平

    目的 检测趋化因子受体4 (CXCR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肺癌及其脑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例肺源性脑转移癌组织、16例源性肺癌组织中CXCR4、VEGF和CD34的表达.结果 CXCR4、VEGF蛋白在肺源性脑转移癌组织有明显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68%和80.24%.其中16例具有肺原发灶的脑转移癌,阳性表达率为100%,较相对应的肺原发灶表达的密度和染色强度均有增强(肺原发灶阳性表达率为68.75%)(P<0.05);脑转移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肺原发灶.结论 CXCR4、VEGF在促进肺癌侵袭和转移中具有协同作用.

  • Desmuslin基因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包装细胞株的建立

    作者:张远起;王文见;殷恒讳;肖颖;姜雨刚;朱峥嵘;王深明

    目的 构建Desmuslin (DMN)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并建立其包装细胞株.方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DMN基因的全长编码框(约3700 bp),PCR产物(PCR-DMN)亚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RetroQ-AcGFP1-C1,构建DMN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RetroQ-AcGFP1-C1-DMN,酶切及测序鉴定后,把重组质粒通过转染导入包装细胞株PT67,嘌呤霉素筛选后获得抗性克隆,293细胞进行病毒颗粒滴度测定.结果 pRetroQ-AcGFP1-C1-DMN克隆的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结果表明DMN基因的全长编码框被准确克隆至载体pRetroQ-AcGFP1-C1,其序列与理论序列完全一致;获取了稳定产生DMN逆转录病毒的PT67细胞克隆株,其产生的病毒原液平均病毒滴度为(2.80±1.46)×106 cfu/ml.结论 成功构建了Desmuslin基因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并建立了其包装细胞株.

  • 血管紧张素-1 mRNA在弥漫性脑损伤中的表达及硫酸镁对其的影响

    作者:李玉;秦涛;张建国

    目的 探讨弥漫性脑损伤脑组织不同时间段血管紧张素-1 (ET-1) mRNA表达及其与脑组织水肿的关系.应用硫酸镁治疗并观察其影响.方法 依据Marmarou's弥漫性脑损伤动物模型有改进,应用SD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n=5)和弥漫性脑损伤组(n=50),干预组(n=25).损伤组再按照不同时间段分组(n=5),损伤后大鼠自由进食饮水,按0.5、1、3、6、12、24、48、72 h、1、2周等时间段处死大鼠,干预组分为外伤后12、24、48、72 h、1周,每组各5只.干预组应用微泵给予硫酸镁静脉注射治疗,外伤后大鼠自由进食水,按6、12、24、48、72 h、1周时间段处死大鼠.提取一部分大鼠皮层脑组织,脑组织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外伤组与干预组不同时间段ET-1 mRNA表达,另取一部分脑组织蘸干脑组织血迹,应用分析天平测定脑组织湿重,放入C101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105℃烘干至恒重,应用分析天平测定脑组织干重,应用脑组织干湿重比表示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对照组,0.5、1、3、6、12、24、48、72 h、1、2周时间段外伤组ET-mRNA Ct值分别为:30.829±0.382、31.205±0.524、33.466±0.436、34.145±0.640、35.772±0.423、33.354±0.582、31.212±0.576、31.160±0.271、30.378±0.581、30.378±0.369、30.343±0.374.采用kurskal-wallis秩和检验示P<0.01,对照组与不同时间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T-1 mRNA表达干预组较外伤组干预组降低,应用成组t检验分析方法检验可得:6、12、24、48 h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2 h、1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组织含水量分别为:0.78118±1.0532E、0.78505±1.6969E,0.79998±9.7477E,0.80231±3.4466E、0.80342±8.5095E、0.80913±1.0123E、0.80455±3.7740E、0.80196±5.5710E、0.80022±5.6378E、0.79998±5.2919E、0.78505±1.6969E.用kurskal-wallis秩和检验,对照组不同时间组之间含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T-1 mRNA表达干预组较外伤组干预组降低,应用成组t检验分析方法检验可得:6、12、24、48 h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72 h、1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弥漫性脑损伤后ET-mRNA表达短期增加,6h就达到高峰.(2)弥漫性脑损伤后脑组织含水量增加,6h增幅快,12h到达较高水平,持续2周.(3)ET-mRNA早期高表达可能是导致脑组织含水量增加的原因之一.(4)应用微泵静脉注射硫酸镁可以使弥漫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含水量较单纯外伤组含水量减少,可能是因为早期减少了ET-1 mRNA的表达,从而使ET-1合成减少,减轻了脑组织缺血缺氧及对脑细胞的毒性,从而起到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 雷公藤红素对人类乳腺癌细胞及其干细胞的作用

    作者:刘瑞磊;沈晓燕;李玺;张剑辉;黄勇;姜华;李俊杰

    目的 观察雷公藤红素对人类原代乳腺癌细胞及乳腺癌干细胞的毒性效应,探讨其在人类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类原代乳腺癌细胞及干细胞,施加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红素,0.1、0.5、1.0μmol/L,观察其被杀伤及凋亡的结果.结果 雷公藤红素对人乳腺癌细胞及乳腺癌干细胞都具有诱导凋亡的作用,而且对乳腺癌细胞的毒性效果更加明显.雷公藤红素为1 μ mol/L时,72 h后乳腺癌细胞实验组凋亡比例接近60%,乳腺癌干细胞实验组凋亡比例也超过30%,其凋亡比例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雷公藤红素能有效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及其干细胞凋亡.

  • 癌胚抗原过表达对结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赵会民;张森;高枫

    目的 观察癌胚抗原(CEA)过表达对结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以重组CEACAM5-eGFP-cDNA慢病毒和荧光对照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慢病毒分别转染鼠结肠癌CT26细胞,构建稳定表达癌胚抗原的CT26CEA单克隆细胞株和仅表达荧光蛋白的CT26GFP单克隆细胞株,并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进行鉴定,随后用噻唑蓝(MTT)比色法绘制体外生长曲线并计算体外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用噻唑蓝(MTT)法检测30、60、90、120 min黏附率,用Transwell法检测16h迁移率和侵袭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增殖指数及凋亡指数.结果 CT26CEA细胞株与CT26GFP细胞株比较,30、60、90、120 min黏附促进率分别为10.0%(P>0.05)、13.8% (P< 0.01),14.7% (P< 0.01),4.0%(P>0.05),16 h迁移促进率为21.8%(P<0.01),侵袭促进率为39.5% (P <0.01),体外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细胞周期分布、增殖指数、凋亡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癌胚抗原过表达可以促进结肠癌细胞黏附、迁移和侵袭,对细胞增殖和凋亡无显著影响.

  • 血红素加氧酶-1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

    作者:孙学溥;孙亮;乔海泉;姜洪池;孙学英

    目的 探讨腺相关病毒介导血红素加氧酶-1(AAV-HO-1)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的有效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按Kamada二套管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在供肝冷保存阶段分别经门脉灌注磷酸盐缓冲液(PBS)、Empty AAV或AAV-HO-1,孵育2h后行DA→Lewis大鼠原位肝移植,检测移植术后大鼠的中位存活时间(MST);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移植肝中CD4+、CD8+,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CD4+ CD25+ Foxp3+)的表达;耐受组脾脏中Treg细胞百分率并对耐受组脾脏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观察免疫耐受.结果 AAV-HO-1组MST为30 d,显著长于PBS组(11 d)或Empty AAV(12 d)(P<0.01),其中20%存活超过90 d;血清中IL-2、TNF-α的表达明显降低,CD4+和CD8+T细胞的浸润减少,Treg细胞在移植肝中的浸润增加.耐受组脾脏中Treg细胞为6.7%,显著提高,行MLC后几乎无淋巴细胞反应.结论 AAV-HO-1可通过增加Treg细胞,延长大鼠的存活期,证实AAV-HO-1可诱导肝移植免疫耐受.

  • 柴胡对肝星状细胞基质分解素-1及Ⅰ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爱民;阴赪宏;付晓霞;马雪梅;朱志坚;王宝恩

    目的 观察柴胡对HSC-T6细胞基质分解素-1(MMP3)及Ⅰ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柴胡(1.0、0.5 g/L)作用于培养的肝星状细胞株HSC-T6细胞48 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MMP3及Ⅰ型胶原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MMP3基因表达水平在柴胡1.0、0.5 g/L两组分别为2.02±0.29、2.30±0.33,而空白对照组为2.13 ±0.30.Ⅰ型胶原基因表达水平在柴胡1.0、0.5 g/L两组分别为0.82±0.13、1.11 ±0.13,而空白对照组为3.12 ±0.46.结论 柴胡可明显抑制HSC-T6细胞Ⅰ型胶原的基因表达,且与剂量有关;但对基质分解素-1的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

  • 袖状胃切除术对大鼠下丘脑能量平衡感受系统的影响

    作者:张伟;谢静;单成祥;刘晟;江道振;郑向民;仇明

    目的 检测肥胖大鼠袖状胃切除术后循环ghrelin水平及下丘脑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活化状态.方法 将15只肥胖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袖状胃切除术组和保留部分胃底的袖状胃切除术组.术后2周记录每日摄食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ghrelin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mTOR(pmTOR)和磷酸化P70 S6K(pP70 S6K)表达水平.结果 袖状胃切除术显著降低摄食量[(20.10±1.95)g比(10.44±1.18)g,P<0.05]和血清ghrelin水平[(1556.20±143.35) μg/L比(1162.20±170.96) μg/L,P<0.05],pmTOR和pP70 S6K水平较对照组分别升高2.54倍和3.60倍.保留部分胃底的袖状胃切除术显著降低摄食量,但血清ghrelin 水平无显著变化,pmTOR和pP70 S6K水平较对照组轻度降低.结论 袖状胃切除术后循环ghrelin 水平显著降低,mTOR通路在负能量平衡下被异常激活.

  • 半乳糖凝集素-3对干细胞源性Tip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作者:李珊姗;杨镛;杨国凯;万嘉;马振桓;李国剑;陆平;杨光

    目的 观察重组人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对干细胞源性Tip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并将其定向诱导为Tip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终质量浓度的Galectin-3(0、0.1、1.0、2.5、5.0、10.0 mg/L)培养24h.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Galectin-3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源性Tip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6组不同浓度Galectin-3作用于Tip血管内皮细胞后的吸光度(A)值分别为(0.103±0.068、0.122±0.027、0.139±0.023、0.289±0.042、0.912±0.146、1.188±0.337).Galectin-3为5.0 mg/L及10.0 mg/L浓度组的A值分别为明显高于0、0.1、1.0及2.5 mg/L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0.0 mg/L浓度组A值明显高于5.0 mg/L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lectin-3可促进体外培养干细胞源性Tip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

  • 转化生长因子-β1转染兔骨髓基质细胞修复软骨缺损

    作者:殷力;娄超举;韩奇财;杜振宁;李树山;徐晨阳;李红帅;赵国强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转染兔骨髓基质细胞(MSCs)复合海藻酸钠凝胶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取兔龄4周龄的新西兰兔骨髓,体外分离纯化培养得到MSCs.选用24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在两侧股骨髁非负重区造成全层软骨缺损模型,A组(实验组)植入TGF-β1转染的MSCs+藻酸钙,B组(对照组Ⅰ)植入空质粒转染的MSCs+藻酸钙,C组(对照组Ⅱ)植入不含MSCs的藻酸钙,D组(对照组Ⅲ)旷置.于移植后12周取材,观察软骨缺损修复及组织学评价.结果 实验组修复组织基本光滑,有大量Ⅱ型胶原蛋白表达,3个对照组修复组织Ⅱ型胶原蛋白表达量少,仍有明显缺损.实验组与3个对照组12周时O' Driscoll,Keeley and Salter组织形态学评分分别为:实验组为(17.000±1.758)分,对照组Ⅰ为(7.830±1.528)分,对照组Ⅱ为(6.580±1.379)分,对照组Ⅲ为(3.170±1.267)分,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分别与3个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转染兔MSCs修复软骨缺损效果优于其他对照组.

  • 5-氟尿嘧啶在结肠癌和肝癌细胞株诱导B7-H1的机制

    作者:刘琼;邓亚光;罗丽花;余燕敏;殷焦;李道坤;柯峰;雷琳;龚文容

    目的 探讨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在结肠癌细胞SW480和肝癌细胞HepG2对免疫共抑制分子B7-H1表达的诱导及机制.方法 5-Fu处理细胞后24 h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检测5-Fu对B7-H1蛋白表达的影响,在3~24h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其mRNA水平.结果 5-Fu(10 μg/L)处理这两种细胞24h后可探测出增强的B7-H1免疫荧光信号,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5-Fu处理SW480细胞后B7-H1蛋白含量为(14.88±1.43)%,处理HepG2细胞后B7-H1蛋白含量为(18.29±1.11)%,与各自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RT-qPCR检测表明在5-Fu处理后3~24h,SW480和HepG细胞内B7-H1 mRNA的相对含量相对恒定.与各自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Fu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会引起B7-H1蛋白的表达,但这种增加与mRNA分子的转录无关.

  • Pokemon基因在人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刘玉飞;张猛;李维平;黄国栋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Pokemon在人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5例人垂体腺瘤组织和4例正常人垂体前叶新鲜组织中Pokemon蛋白的表达.结果 35例人垂体腺瘤组织中Pokemon的表达均明显高于4例正常垂体前叶组织(P<0.05),垂体瘤免疫组织化学分型与Pokemon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垂体腺瘤Pokemon蛋白主要表达在细胞核中.结论 Pokemon的高表达在垂体腺瘤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十二指肠空肠旷置术与Roux-en-Y胃旁路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

    作者:都敏;鲍兴;张杰;戴璟瑜;张环;彭海峰

    目的 比较十二指肠空肠旷置术(DJB)与Roux-en-Y胃旁路术(RYGB)对链脲佐菌素诱发的2型糖尿病SD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20只成模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DJB术和RYGB术,检测术前及术后1、2、3、4、8周两组大鼠进食量、体质量、血糖、血清胰岛素的变化.结果 与术前比较,DJB组术后3、4、8周空腹血糖明显下降(18.30±4.40比11.30±5.02比9.80±4.81比7.90±3.38,P<0.05),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术后3、4、8周明显升高(11.10±5.69比15.50±3.68比16.60±3.67比16.70±3.74,P<0.05).术后体质量下降至8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8.30±23.69比352.20±35.28,P <0.05).手术后进食量下降仅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40±1.94比15.30±10.78,P<0.05),RYGB组术后空腹血糖下降在3、4、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30±4.89比13.50±4.05比9.80±3.08比8.60±2.71,P<0.05),体质量在术后3、4、8周时明显减轻(370.70±41.88比343.20±31.16比322.70±34.76比304.70±29.70,P<0.05),术后胰岛素升高,至3、4、8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50±4.13比16.50±4.93比18.80±3.36比18.40±2.82,P<0.05),术后1、2、3、4、8周进食量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8周,两组比较血糖及胰岛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食量及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JB可以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降糖疗效与RYGB相似,但对进食量无明显影响,对体质量影响较小.

  • 过表达细胞周期相关转录因子1的MGC-803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作者:严林海;王晓通;肖强

    目的 观察过表达细胞周期相关转录因子1(E2F-1)的MGC-803稳定株所制成的细胞抗原所引起的树突状细胞(DC)介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体外杀伤胃癌MGC-803细胞的作用.方法 用30μg/L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lL-4)、100 μg/L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rhGM-CSF)、50 μg/L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和100 μg/L脂多糖(LPS)联合诱导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成为DC,通过形态学及流式细胞仪对DC进行鉴定;实验分E2F-1组、NC组、MGC-803组和DC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分别在DC:T为1:5、1:10、1:20、1:40时检测T淋巴细胞的增殖;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在T淋巴细胞:MGC-803细胞分别为10:1、20:1、50:1时检测杀伤效果;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的干扰素(IFN)-γ的含量变化.结果 形态学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经诱导的DC细胞成熟特征明显,过表达E2F-1组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刺激指数(SI)值(4.42 ±0.23)高于空载体组(2.95±0.53)和空白对照组(3.01±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E2F-1抗原致敏的DC诱导的CTL对胃癌MGC-803细胞株的杀伤率[(65.00±8.24)%]高于DC-CTL组[(45.25±7.89)%]、单纯MGC-803组[(41.83±4.79)%]、空载体组[(31.16±11.96)%]和空白对照组[(33.25±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E2F-1抗原组T淋巴细胞分泌IFN-γ的量[(571.03±5.96) ng/L]高于空载体组[(382.85±4.94) ng/L]、MGC-803组[(390.13±7.06) ng/L]和DC组[(356.03±5.36)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表达E2F-1的MGC-803抗原致敏的DC在体外可增加T淋巴细胞的增殖,加强T淋巴细胞对MGC-803细胞的杀伤力.

  • 臂丛神经切断后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及前肢痉挛的影响

    作者:黄立;吴珊鹏;柳明忠;陈巧凤;黄灿阳;黄杰聪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CGRP)与痉挛骨骼肌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16只右侧大脑皮层损伤模型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各8只),实验组行臂丛神经切断术,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于术后第20天对各大鼠切取相同部位左臂丛神经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CGRP百分率并做定量分析,同时进行肱二头肌电生理测定评估肌张力.结果 实验组大鼠左臂丛神经内CGRP含量[(7122.58±1697.72) μm2]高于对照组[(6613.96 ±1433.59) μm2],肱二头肌肌张力低于对照组;两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臂丛神经切断术治疗大脑损伤性肌痉挛的机制可能与增加降低神经局部的CGRP含量有关.

  •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异常激活区别Ⅱ型和Ⅰ型难治性癫痫相关性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

    作者:林元相;林堃;康德智;叶忠兴;王行富

    目的 观察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难治性癫痫相关性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Ⅱ型和Ⅰ型的激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12例FCDⅡ型病灶脑组织、12例FCD Ⅰ型病灶脑组织,8例病灶周围正常脑组织中p-mTOR(Ser2448)及其下游靶分子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Ser473)、p-P70S6K(Thr389)的表达.结果 FCDⅡ型病灶脑组织磷酸化mTOR(p-mTOR,Ser2448)、p-AKT(Ser473)和p-P70S6K (Thr389)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局限于其特征性病变气球细胞和形态异常神经元,FCD Ⅰ型病灶脑组织呈阴性表达,病灶周围正常脑组织少量锥体神经元呈弱阳性表达.结论 FCDⅡ型mTOR异常激活,可能是其组织学改变及反复癫痫发作的一个重要分子机制;而FCD Ⅰ型mTOR未异常激活,表明两者可能具有不同的致病机制.

  • 肠神经干细胞幽门移植的研究

    作者:朱利斌;李仲荣;赵艳民;刘征吉;李东

    目的 观察大鼠肠神经干细胞(ENSCs)的培养方法,探讨在同种幽门肌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从胎龄20d大鼠消化道提取ENSCs,体外培养、扩增及鉴定;PKH-26标记后,注射移植至SD幼鼠幽门肌层,分别在移植术后3d及1、2周切片观察移植细胞的活力及分布.结果 提取的细胞经形态学和免疫学鉴定为ENSCs,经流式细胞仪检测β-Ⅲ型微管蛋白(TUJ-1)阳性细胞数为12.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为21.7%,巢蛋白(Nestin)为10.8%,Ret为1.4%.移植后可以观察到标记细胞在幽门肌层保持正常的细胞形态,随着时间延长,移植细胞的分布从不规则性转为规则性排列,并有向黏膜下层迁移的迹象.2周后,细胞仍存活良好.结论 ENSCs移植后能在受体幽门肌层内存活、迁移.

  • 新型复方凝胶剂对烫伤大鼠皮肤溃疡的治疗作用

    作者:卓阳;周雪雪;罗兴华;庄建华

    目的 观察胰岛素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的新型复方凝胶剂对大鼠皮肤溃疡的促愈合作用.方法 采用水蒸气烫伤法在SD大鼠背部制备直径约1.2cm的皮肤溃疡模型共40个,随机将溃疡分为新型复方凝胶剂治疗组(A组)、复方溶液治疗组(B组)、空白凝胶基质对照组(C组).以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各组溃疡面积愈合百分率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价修复效果.结果 治疗7d,A、B、C 3组创面的愈合百分率分别为(50.23 ±5.67)%、(28.70 ±7.89)%、(12.62±5.62)%;治疗11d,A、B、C 3组创面的愈合百分率分别为(74.13 ±8.78)%、(57.14±6.52)%、(45.70±5.28)%;治疗15 d,A、B、C 3组创面的愈合百分率分别为(92.99±5.60)%、(82.61±5.89)%、(68.67±6.03)%,伤后各时间点A组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联合rhEGF的新型复方凝胶剂对大鼠烫伤皮肤溃疡有显著的促愈合作用,效果优于复方溶液和空白凝胶基质.

  • pLXSN-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重组载体转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

    作者:吴学建;韩克;朱旭

    目的 构建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方法 鉴定重组体中目的基因.脂质体包裹法将pLXSN-GDNF(携带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生长因子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包装到PA317细胞中.NIH3T3细胞测定逆转录病毒滴度.病毒转染增殖旺盛的UCMSC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GDNF基因的表达.结果 目的基因正确.脂质体包裹法成功将pLXSN-GDNF载体转染入包装细胞PA317中.NIH3T3细胞测定高病毒滴度为1×104 CFU/m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示:GDNF-UCMSCs抗GDNF蛋白染色阳性.RT-PCR结果示:转染后GDNF-UCMSCs表达GDNF mRNA的水平明显高于未转染的UCMS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成功构建GDNF基因修饰的UCMSCs.

  • 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在急性肺损伤支气管肺泡腔内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耿庆;王贤灿;杨晓辉;刘军韬;胡浩;M.Majetschak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腔等细胞外液中是否存在泛素蛋白酶体及其在急性肺损伤过程中的变化和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大鼠肺挫伤模型研究急性肺损伤支气管肺泡腔内泛素蛋白酶体含量变化及其可能的病理生理作用.分别采用生化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Western blot等方法研究对照组及急性肺损伤组伤后6~168 h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酶体20S亚基、泛素等含量及其活性.结果 急性肺损伤后其BALF中20S蛋白酶体、泛素含量明显增加,在24 h达到峰值(20S:(2397 ±71) μg/L;泛素(469±124) μg/L),168 h恢复至正常水平(20S:(42±30) μg/L;泛素(31±6) μg/L).BALF中ATP/ Mg2+依赖的多肽酶Epoxomicin敏感的胰凝乳蛋白酶样(CT-L)及Epoxomicin敏感的胰蛋白酶样(T-L)酶活性在肺挫伤后6~24 h明显增加,两者均在伤后24 h增高到峰值[CT-L:(3621±245) pmol/(h·ml);T-L:(736±91) pmol/(h·ml)].在急性肺损伤的BALF中加入ATP/ Mg2+可导致蛋白质降解明显增加,但加入Epoxomicin或乙二胺四乙酸(EDTA)可显著抑制蛋白质降解.结论 蛋白酶体存在于细胞外液;在急性肺损伤后,蛋白酶体释放进入细胞外支气管肺泡腔中,在肺泡蛋白质降解、廓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下调Cullin1基因表达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研究

    作者:任泽强;雍红梅;张秀忠;张蓬波;白津;时梅林;郑骏年

    目的 探讨下调Cullin1(Cul1)基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利用脂质体将靶向Cul1基因小干扰RNA(siRNA)、对照siRNA分别转染人乳腺癌MDA-MB-231和BT-549细胞,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ul1基因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A、Cyclin D1、Cyclin E以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21和p27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转染Cull siRNA 48 h后MDA-MB-231和BT-549细胞Cul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细胞增殖明显减慢,72 h和96 h更加明显(P<0.01);Cul1基因干涉6h后2种细胞G1期细胞比例[(29.49±0.75)%、(24.86%±0.52)%]增加,与对照组[(17.39±0.56)%、(12.73%±0.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ul1基因干涉后2种细胞Cyclin A、Cyclin D1及Cyclin E表达明显减少,而p21和p27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ul1基因干涉后能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蛋白及其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的表达,使乳腺癌细胞停滞在G1期,终抑制其增殖.

  • Twist基因诱导SW480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并增强其侵袭能力的研究

    作者:付蔚华;智亮辉;张丽永;李卫东;朱理玮

    目的 观察Twist基因促进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上皮间质转化及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Twist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至SW480细胞.检测3组SW480细胞转染前后Twist、上皮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mRNA和蛋白表达.Transwell小室检测SW480结肠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转染Twist基因的SW480细胞Twist mRNA和蛋白表达较未转染组均明显增加(P<0.01),而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viment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同时转染组SW480细胞侵袭细胞数(91.67 ±8.37)明显高于转染空质粒组(67.56±6.97)和未转染质粒组(56.6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wist基因通过促进人结肠癌细胞SW480的上皮间质转变而使其具有更强的侵袭能力.

  • 白藜芦醇诱导人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李明新;李健;樊伟英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诱导人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细胞Mum2c凋亡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的Res(0、4、8、16、32、48 mg/L)处理体外培养Mum2c细胞,24、48、72 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应用不同浓度的Res(32、40、48 mg/L)处理Mum2c细胞,24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碘化丙锭(PI)双标法检测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JC-1荧光检测观察细胞凋亡,检测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淋巴细胞/白血病-2(bel-2)表达.结果 CCK-8检测结果显示16 mg/L以上浓度的Res作用24、48、72 h后Mum2c增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Res(32、40、48 mg/L)作用组凋亡率[(7.00±0.98)%、(11.87 ±0.60)%、(15.39±1.04)%],与阴性对照组[(2.02±0.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C-1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随浓度增加Res作用组低红染色细胞比例[(7.42±0.53)%、(13.12±0.83)%、(15.57±0.53)%]逐渐增加,与阴性对照组[(3.57±0.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Res作用组Caspase-3的吸光度(A)值(0.246±0.015、0.566±0.027、0.778 ±0.018),与阴性对照组(0.151 ±0.0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阳性细胞百分率[(49.60±1.51)%、(38.00±1.26)%、(26.67±1.21)%],与阴性对照组[(61.33±1.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es能够诱导人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Mum2c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线粒体膜电位被破坏,Caspase-3活性增强,bcl-2表达水平降低有关.

  • 维生素K2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及肝癌衍生生长因子表达

    作者:游建;何鑫;李鸣;肖飞;金鑫;肖定;胡波

    目的 检测维生素K2对肝癌细胞增殖及肝癌衍生生长因子表达的作用.方法 采用3种肝癌源性细胞株(HepG2、HuH-7和SK-Hep-1)进行细胞增殖实验.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的维生素K2(0、10、30、100 μmol/L)干预后肝癌细胞数量.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0、100 μmol/L维生素K2干预后3种肝癌源性细胞株(HepG2、HuH-7和SK-Hep-1)中的HDGF的mRNA表达.结果 肝癌细胞株HepG2、HuH-7、SK-Hep-1细胞在10 μmol/L浓度维生素K2组存活率分别为(88.3±4.8)%、(94.2±4.3)%、(82.2±6.6)%;30 μmol/L浓度维生素K2组存活率为(75.4±4.3)%、(63.7±3.5)%、(58.1±7.5)%;100 μmol/L浓度维生素K2组存活率为(53.0±4.0)%、(21.2±3.6)%、(25.3±6.3)%.维生素K2呈剂量依赖性抑制3个肝癌细胞株的生长.同时,维生素K2显著性抑制3种细胞株的HDGF mRNA的表达.结论 维生素K2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并抑制肝癌细胞内HDGF基因表达.

  • 羧甲基壳聚糖对硝普钠诱导大鼠髓核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陶海鹰;贺斌;卫爱林;刘世清

    目的 观察羧甲基壳聚糖(CMCS)对硝普钠(SNP)诱导的大鼠椎间盘髓核细胞增殖、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表达的影响.方法 使用酶消化法提取大鼠椎间盘髓核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鉴定髓核细胞.通过不同浓度(1、2、3mmol/L)SNP诱导髓核细胞,并在经SNP诱导的髓核细胞内加入不同浓度(100、200、500 mg/L)CMCS进行处理,作用24h后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100、200、500 mg/L) CMCS对SNP诱导髓核细胞内iNOS及MMP-3表达的影响.结果 培养的细胞经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显示其表达阳性,表明为髓核细胞;通过CCK-8检测发现不同浓度SNP可诱导髓核细胞使其增殖活性降低,其中3 mmol/L SNP使髓核细胞增殖降低62% (P<0.05),通过100、200、500 mg/L CMCS作用后髓核细胞增殖分别增加17%、35%和58%;Real-time PCR检测结果表明3 mmol/L SNP可诱导髓核细胞iNOS及MMP-3 mRNA表达增加,分别增加1.84倍和1.24倍,经100、200、500 mg/L CMCS作用后其表达分别降低17%、61%、69%和12%、47%、51% (P< 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3 mmol/L SNP可诱导髓核细胞iNOS及MMP-3蛋白表达增加,经100、200、500 mg/L CMCS作用后其表达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 CMCS对SNP诱导的髓核细胞增殖抑制具有保护作用,并对SNP诱导髓核细胞内iNOS及MMP-3表达增高具有抑制作用,从而抑制髓核细胞发生退变.

  • 携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腺病毒的人工血管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天佳;李捷;蒋大铭;刘暴;刘昌伟

    目的 采用携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VEGF)腺病毒的人工血管转染内皮细胞,促使内皮细胞在人工血管上快速增殖并覆盖形成内皮层.方法 按照适宜感染复数(MOI)值人工血管浸泡VEGF腺病毒后,加入内皮细胞培养.分别采用凝胶电泳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转染的hVEGF165基因在内皮细胞中转录和翻译.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内皮细胞的生长,ELISA法检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量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 转染的hVEGF165基因成功在内皮细胞中转录和翻译.VEGF腺病毒组内皮细胞增殖显著,MTT A值为0.334±0.018(P<0.01),t-PA和NO分泌显著增高且随时间增加(P<0.05),PAI-1的分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携带VEGF腺病毒的人工血管能成功转染内皮细胞并促进其增殖和抗血栓的能力.

  • 脑室内亚低温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綦斌;冯兴慧;鲁质成;邬巍;毕春华;王欣;孟繁波

    目的 观察脑室内亚低温对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亚低温对脑缺血性脑损伤脑保护的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兔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模型.将18只新西兰纯种白兔分为对照组、闭塞组、亚低温组.通过脑室内滴注低温液2h后,采用Long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评定;按Elliott公式测定脑水肿程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低温组神经功能评分(2.167 ±0.753),明显低于闭塞组(P<0.01).低温组左侧脑组织干湿比79.26±1.30,与闭塞组、对照组比较于湿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组凋亡率明显降低(2.46±0.84).低温组细胞G1期比例减少(64.05 ±3.24),S期(43.79±2.25)、G2期(12.88±1.77)细胞比例增加,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低温下调Caspase-3 17 kb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 亚低温可能通过减轻脑水肿、抑制细胞凋亡、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Caspase-3表达,从而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 放射性125Ⅰ粒子总活度与肿瘤体积的关系

    作者:吴立丽;王娟;刘奎甲;张宏涛;赵静;高贞;李健敏

    随着放射性125Ⅰ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的发展,125Ⅰ粒子总活度与肿瘤体积的关系成为关注焦点之一.许多学者均匀分布粒子,研究结果各不相同,相差高达30%[1].均匀分布肿瘤中心剂量高,并发症多,AAPM TG-56推荐周边分布.目前国内外关于粒子周边分布时总活度与肿瘤体积关系的研究尚少,我们采用周边分布,根据AAPM TG-43对剂量率及相关剂量参数的规定探讨不同大小肿瘤达到相同处方剂量时125Ⅰ粒子总活度与肿瘤体积的关系[2].

    关键词:
  • 三氧化二砷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化疗增敏作用

    作者:胡磊;章安庆;张华;江颖;陆维祺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种在形态学和病理学特征和普通乳腺癌不同的异类疾病,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都为阴性(俗称三阴性乳腺癌),所以对各种治疗都不敏感[1].三氧化二砷(AS2O3)是中药砒霜的主要成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2-3].本实验旨在观察AS2O3联合经典化疗方案在体外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生长和凋亡的影响.

    关键词:
  • 裸鼠背部皮肤皱褶小室模型的建立

    作者:王英新;张静;巩鹏

    本实验旨在探讨裸鼠背部皮肤褶皱模型的建立方法,在活体荧光显微技术支持下,观察动物模型体内微血管的生长分布.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雌性裸鼠37只,体质量22 ~ 25 g;购自大连医科大学SPF动物实验中心.模型所需小室套件购自美国APJ公司.

    关键词:
  • 犬重度心肌挫伤后心肌葡萄糖代谢的变化

    作者:王华;刘达兴;牛义民

    重度心肌挫伤者(SMC)可导致死亡,造成严重的临床后果.我们在前期实验中已经制成开放式犬SMC模型[1],我们在犬SMC后用1,6二磷酸果糖(FDP)干预观察其能否有效改善心肌葡萄糖代谢变化,是否有利于挫伤心脏功能的恢复,为寻找更有效心肌能量代谢药物提供参考.

    关键词:
  • 油酸通过蛋白激酶C通路上调载脂蛋白M的表达

    作者:赵鹏;张晓膺;罗光华;施媛萍;魏江;于洋;徐宁

    载脂蛋白M(ApoM)是Xu等[1]发现的1种新型载脂蛋白,属于Lipocalin蛋白超家族成员,主要存在于高密度脂蛋白(HDL)中[2].ApoM在调节脂质代谢,特别是在胆固醇的逆转运以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油酸通过蛋白激酶C(PKC)通路调节人肝癌细胞ApoM的表达.

    关键词:
  • 大鼠阴茎海绵体肌源性干细胞向平滑肌细胞分化的研究

    作者:许立军;陈岽;岳明宗;单玉喜

    我们已经在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中检测到干细胞标志物Sca-1以及肌源性标志物Desmin的表达[1],并在细胞水平予以验证[2-3].我们传代培养大鼠阴茎海绵体肌源性干细胞(MDSCs),观察其平滑肌细胞的分化潜能.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株、DMEM高糖培养液、胎牛血清、马血清(美国Gibco公司),Ⅱ型胶原酶(上海源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Trypsin(美国Amresco公司),Rabbit anti-Rat Sca-1 (美国UCL公司),Mouse anti-Rat Desmin (丹麦Dako公司),Rabbit anti-Rat 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KeyGen南京),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羊抗兔IgG (KeyGen南京),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TRITC)-羊抗小鼠IgG(北京中杉金桥公司).

    关键词:
  • 不同剂量二丁基二氯化物所致大鼠慢性胰腺炎实验模型的比较

    作者:周春华;王少峰;方华梅;董赟;唐文;唐净;钱鸣杰;赵海峰

    慢性胰腺炎(CP)在病理学上表现为腺泡和导管细胞的损害、炎性细胞的浸润及间质的纤维化、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受损[1-2].Sparmann等[3]报道了在Wister大鼠中应用尾静脉注射二丁基二氯化物(DBTC)可以导致大鼠胰腺早期的炎症及随后的纤维化.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剂量DBTC所致大鼠CP时的一般情况及胰腺病理学等变化,探讨更加稳定的CP动物模型.

    关键词:
  • 关节软骨玻璃化法冷冻保存的研究

    作者:宋洪强;玄燕华;亓建洪

    离体软骨组织保存方法不理想,制约着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技术的临床应用,体外保存软骨组织的高活性,对于保证移植的成功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为软骨组织库的建立、软骨移植技术的应用提供理想的软骨组织保存方法.

    关键词:
  • 恒河猴听觉脑干植入急性期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王振民;钟红亮;杨智君;赵赋;王博;渠沛然;刘丕楠

    听觉脑干植入(ABI)是将电极植入到第四脑室外侧隐窝内,越过耳蜗和前庭蜗神经直接刺激脑干蜗神经核复合体的前庭蜗神经元产生听觉的方法[1].为配合国产汉化ABI的研发,我们设计以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暴露视野,建立动物模型,为ABI的临床应用作前期准备.

    关键词:
  • 不同来源羊水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物学特征比较

    作者:谢璇;孙东;张颖;李胜开;尹忠诚

    羊水干细胞(AFSCs)是一种新的干细胞来源[1-2].分别收集了孕中期产前检查结果胎儿为正常及异常的羊水,培养并观察其中是否存在干细胞,并比较培养后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一、材料和方法标本来源于18例行产前检查后的孕中期(孕16~ 26周)孕妇的羊水,其中胎儿检查为正常的羊水(Z组)10例,检查为畸形的羊水(J组)5例,检查为死胎的羊水(S组)3例.取标本前均征得孕妇本人同意,研究获得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道德伦理委员会批准.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细胞,加入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SSEA-4)、CD117、CD34,行流式细胞仪(FCM)分析,并按噻唑蓝(MTT)试剂盒说明书检测吸光度(A)值,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关键词:
  • 靶向乏氧微环境9-甲基哌嗪甲基-10-羟基喜树碱氮氧化物对肺癌A549细胞的体内外抑制作用

    作者:徐益文;徐庆祥;李玉艳;丁义涛;王磊

    肿瘤乏氧微环境存在于大多数实体肿瘤,与肿瘤恶性进展、放化疗抵抗性和预后不良均存在密切联系[1].研究针对乏氧微环境选择性药物有望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本课题组前期工作中设计合成了靶向乏氧微环境新型喜树碱类衍生物9-甲基哌嗪甲基-10-羟基喜树碱氮氧化物(HCNO-YCS-03),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对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及乏氧选择性.

    关键词:
  • 骨桥蛋白在肺原位腺癌进展中的意义

    作者:王安雷;孙冰生;张连民;张真发;王嘉玺

    肺原位腺癌(AIS)是一类局限性小(≤3 cm)腺癌,肿瘤细胞仅沿原有的肺泡结构生长,无间质、血管或胸膜浸润.伏壁样生长为主型腺癌(LPA)是肺浸润腺癌亚型,通常由沿肺泡壁表面生长的稳定的肺泡样细胞构成,且侵犯淋巴系统.研究结果表明,LPA是由AIS进展而来[1],但具体机制不清.我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桥蛋白(OPN)、CD44、CD44v6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AIS和LPA中的表达,探讨OPN在肺原位腺癌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

    关键词:
  •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薛冬;何小舟;周萃星;许贤林;徐宁

    我们通过观察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白细胞介素(IL)-6、血肌酐(Cr)等指标的相关分析,探讨EPO、IL-6在IRI中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 静脉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脊髓损伤

    作者:魏开斌;卓锋;刘红;刘雨亮;李军;高健伟;张文正

    我们通过静脉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脊髓损伤,探讨其可行性及疗效.一、材料与方法1.细胞培养和鉴定:取脐带华通胶剪成1 mm×1 mm×1 mm组织块,接种在培养板培养.细胞传代后分别取P3、P5代细胞,流式细胞仪鉴定.取P5代细胞标记.

    关键词:
  • 趋化因子受体-CXC4-小干扰RNA对人食管癌裸鼠转移瘤生长的影响

    作者:叶凯;许建华;孙亚锋;郑正荣

    RNA干扰(RNAi)是近几年基因表达调控领域的重大发现[1].趋化性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在肿瘤的播散和器官特异性转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趋化因子受体-CXC4(CXCR4)可能是人类肿瘤治疗的1个潜在的靶位,CXCR4基因沉默后能够对食管癌细胞的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我们采用肿瘤局部直接注射CXCR4小干扰RNA(siRNA),检测移植瘤内CXCR4mRNA及蛋白水平,观察CXCR4小干扰RNA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关键词:
  • 黑色素瘤细胞颅内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作者:吴庭枫;陈三送;孙婷;陈雄辉;陈桂林;韦永新;谢学顺;周幽心;杜子威

    黑色素瘤是恶性程度高的肿瘤之一,原发性黑色素瘤颅内转移发生率高达75%[1].我们使用A375黑色素瘤细胞株建立颅内移植瘤模型,同时建立皮下模型并与前者在致瘤特点与移植瘤病理上进行比较.一、材料与方法DMEM培养基购自Gibco公司,胎牛血清购自Gibco公司,苏木素-伊红(HE)染色液购自Sigma-aldrich公司,倒置相差显微镜(Olympus),CO2细胞培养箱(Thermo),A375黑色素瘤细胞株购自上海中国科学院细胞库,实验动物BALB/C裸小鼠购自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细胞培养与皮下移植瘤及颅内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参照文献[2].

    关键词:
  • 针对缺氧诱导因子-1α的靶向治疗增加前列腺癌PC3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作者:俞江;黄玉华;严春寅;侯建全;浦金贤;李纲;张光波;徐晓婷;付振宇;王锡智

    缺氧会降低前列腺癌(Pca)放疗效果,该过程可能是通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 α)介导的,降低HIF-1 α表达可能有放疗增敏作用.我们沉默前列腺癌PC3细胞的HIF-1α基因,观察其放射增敏作用.一、材料与方法分空白对照组:PC3;阴性对照组:PC3+ NC siRNA;干扰组:PC3+HIF-1α小干扰RNA(siRNA).按Lipofectamin2000操作手册转染后48 h放疗,设0、1、2、3、4、6Gy6个剂量点,照射后14 d计数细胞数大于50的克隆.设0、24、48、72、96h 5个时间点,6Gy照射后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测存活率.

    关键词:
  • 大鼠肺移植后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的改变

    作者:王发龙;韩菲菲;陈静瑜;卫栋;陈国千

    肺移植为目前治疗终末期肺病的主要手段.炎性反应在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l)作为一种重要炎性介质在其中的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和分组:42只雄性SD大鼠,体质量260~ 320 g,随机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6只,移植2h组、移植6h组和移植12 h组各12只.

    关键词:
  • 小干扰RNA靶向抑制新趋化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的趋化因子1对SMMC7721肝癌细胞侵袭力影响

    作者:牟霞;陈瑶;李明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的趋化因子1(VCC-1)是新近发现的一个趋化因子[1-2],研究结果显示其在血管形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且可能在一些组织的肿瘤发生及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用RNA干扰(RNAi)技术靶向抑制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中VCC-1的表达,观察VCC-1对SMMC7721肝癌细胞的侵袭、黏附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
  • 老年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FOLFIRI化疗后肠道黏膜功能的变化

    作者:金赟(契);武建毅;姚晓祥;黄晓东;冯煜

    目的 观察老年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FOLFIRI化疗后肠道黏膜功能变化.方法 30例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老年患者进行FOLFIRI方案化疗,化疗前1d、化疗结束后第3、5天留取静脉血样品,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前化疗前后患者肠道易位细菌的DNA,并作血细菌培养,同时通过化疗前后血浆D-乳酸的水平检测肠道通透性变化.结果 化疗前30例患者血细菌培养均为阴性,所有病例血中均未检测到细菌DNA.化疗后第3天易位细菌DNA的阳性患者为5例,阳性率为16.7%;到化疗后第5天,阳性患者达13例,阳性率为43.3%.较化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第5天血培养2例阳性,为大肠杆菌.化疗后患者血浆D-乳酸含量明显升高,化疗后第3天达(7.28 ±2.09) mg/L,第5天达(13.72 ±1.57) mg/L,较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OLFIRI化疗引起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肠道通透性增加,肠道细菌易位至血液中,这很可能是FOLFIRI引起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

  • 髓内钉与接骨板内固定治疗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比较

    作者:段祥林;汪明望;陶圣祥

    目的 比较肱骨近端髓内钉(PHN)和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内固定治疗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06年3月至2010年12月,将在武汉市第十一医院治疗的48例成人新鲜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HN组和LCP组,每组2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肩关节活动范围、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PHN组手术时间(79.8±31.2) min、术中出血量为(198.7±123.9) ml、切口总长度为(7.9±2.7)cm、肩关节外展活动度为(93.5±15.7)°,LCP组手术时间为(117.6 ±38.3) min、术中出血量为(394.8±199.5)ml、切口总长度为(15.3±3.1)cm、肩关节外展活动度为(106.6±16.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肩关节前屈、外旋、内旋、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N和LCP内固定治疗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PHN内固定创伤更小,LCP内固定术后患肢外展功能更好.

  • 青年特发性气胸与空气细微颗粒的关系

    作者:王亚东;胡学宁;张冬蕾;王思博;朱少平

    目的 探讨空气细微颗粒与青年特发性气胸的关系.方法 收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胸心外科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治疗的20例青年特发性气胸患者肺大疱组织标本作为实验组,10例青年正常肺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Wright-Giemsa (W-G)染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肺泡巨噬细胞(AM)、空气细微颗粒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两组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可见空气细微颗粒物明显沉积,而对照组肺组织中极少见空气细微颗粒物;实验组AM的百分比为(30.100±3.636)%,对照组为(14.260±4.312)%,AM在实验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肺组织中MCP-1表达水平为(1.191×103±184.812) ng/L,对照组为(0.540×103±125.058) ng/L,MCP-1在实验组中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 青年特发性气胸肺组织中存在空气细微颗粒,此颗粒刺激气道上皮细胞引发炎性反应,激活AM产生大量的MCP-1,进而促进和加重气道炎性反应,结果提示青年特发性气胸的发生与空气细微颗粒沉积有关.

  • 男性支原体感染与精子形态的研究

    作者:于艳玲;阿娜尔克孜·阿布都尼亚孜;刘晓贤;张姹慧

    目的 探讨男性解脲支原体(UU)感染对精子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83例UU阳性的不育症患者,比较治疗前与治愈后的精液质量、正常精子形态率的差异.结果 治愈后的精液液化时间为(33.37±14.25) min、精子密度为(77.38±66.19)×106/ml、成活率为(52.37±18.80)%、活力为(39.39±16.00)%,均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后的精子形态为(19.87±4.16)%,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UU感染是影响男性不育症患者精子形态的重要原因之一.

  • 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蛋白和细胞增殖核抗原联合检测评估结肠癌预后

    作者:何伟玲;杨东杰;宋武;蔡世荣;李宇煌;何裕隆;詹文华

    目的 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蛋白(RAGE)和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联合评估对结肠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检测160例结肠癌标本中RAGE和Ki-67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临床资料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结肠癌组织高表达RAGE和Ki-67;RAGE的表达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TNM分期和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P <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风险比(OR) =1.99]、Ki-67(OR=1.68)、RAGE(OR=1.62)、Ki-67和RAGE共表达(OR =2.01)是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RAGE和Ki-67双阴性者生存佳,双阳性者短,RAGE或Ki-67的阳性者介乎两者之间.结论 RAGE和Ki-67联合评估可作为结肠癌预后独立预测指标.

  • ω-3鱼油脂肪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培趁;石玲燕;周锋;余作黔;余震

    目的 观察添加鱼油脂肪乳剂的肠外营养(P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为SAP的46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使用等氮、等热量PN共6d,热量为108.7 kJ/(kg·d),研究组给予鱼油0.2 g/(kg·d)以及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0.8g/(kg·d).对照组给予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1.0 g/(kg·d).分别在试验开始前和试验第7天早晨抽静脉血测定患者血浆内毒素、血浆D-乳酸水平和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的水平.结果 46例SAP患者发病72h内胃肠功能评分、血浆内毒素、D-乳酸水平及血清I-FABP均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下降,但鱼油组与对照组比较,胃肠功能评分、血浆内毒素、D-乳酸水平及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下降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61±0.79比2.02 ±0.68;0.24±0.15比0.42±0.11;2.89±1.23比3.95±1.17;77.5±38.4比100.5 ±42.8).结论 ω-3鱼油脂肪乳剂能降低SAP患者血浆内毒素、D-乳酸水平以及I-FABP的浓度,从而降低肠黏膜的通透性,保护肠黏膜屏障.

  • 胰腺癌患者术前与术后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陈炯;武文;汤厚阔

    目的 利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分离、鉴定胰腺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差异表达蛋白质,筛选鉴定出特异性候选标志物.方法 采用双向差异凝胶电泳(2D-DIGE)技术分离2007年5月至2008年9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20例胰腺癌患者外周血清蛋白质,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差异蛋白质进行鉴定.结果 成功鉴定出5个胰腺癌差异表达蛋白质:结合珠蛋白(HP)、载脂蛋白E(ApoE)、补体C4B1、TNIP2蛋白和血清淀粉样蛋白P成分A链.该组蛋白质在胰腺癌术前组呈高表达,在胰腺癌术后组呈低表达.各点术前表达分别较术后高4.16、2.28、1.62、1.78、1.55倍(P<0.05).结论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胰腺癌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清中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方法快速、有效.

  • 粪便钙卫蛋白检测在腹泻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计春燕;刘浩;汪毅;白乌日娜;何小军;谭诗云;屈银宗

    目的 评价粪便钙卫蛋白(FCP)检测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在有腹泻症状的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共135例,其中病例组105例,包括感染性腹泻组48例、大肠癌组27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各组分别留取粪便5 ~10g,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FCP含量;同时检测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结果 感染性腹泻组FCP值高(中位数为515.21 μg/g),大肠癌组居中(中位数为162.47 μ/g),两组均显著高于D-IBS组(中位数为35.02 μg/g)和正常对照组(中位数为25.18μg/g)(P<0.05).D-IBS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腹泻组FCP检测值与ANC呈正相关(r=0.581).当将FCP值=70 μg/g为临界值时,感染性腹泻组阳性率为91.7%,大肠癌组阳性率为85.2%,D-IBS和正常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10.0%、3.3%.结论 FCP具有无创、快速、简便、准确率高、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有助于初步鉴别腹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RhoA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航;段朝军;张恒;程远大;张春芳

    目的 探讨RhoA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法检测140例食管癌组织中RhoA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RhoA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RhoA mRNA在30例食管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RhoA蛋白在140例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0.7%,其高表达水平与食管癌患者的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RhoA蛋白高表达组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6.0%)和总生存率(18.1%)显著小于低表达组患者的22.6%和39.6%(P<0.05);Cox回归模型显示RhoA蛋白表达在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中危险比为1.669和1.638,是食管癌患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P<0.05).RhoA 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0.49±0.21)较配对的癌旁组织中表达(0.28±0.19)明显增高(P<0.01).结论 RhoA在人类食管癌中高表达,其在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与肿瘤侵袭及转移密切相关.

  • 双向倒刺可吸收线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科;林春华;门昌平;柳东夫;王建明;万峰春;王辉;谢茂;高振利

    目的 探讨双向倒刺可吸收线(Quill线)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21例均采用Quill线缝合肾脏.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5~74岁,平均51.2岁.肿瘤直径1.2 ~5.8cm,平均2.9 cm.肿瘤位于肾上极8例,中部2例,下极11例,均为单发病例.结果 21例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无1例中转开放,未出现重要术中并发症.Quill线组手术时间为68~105 min,平均78.5 min.术中出血量为30~140 ml,平均60.5 ml,术中均未输血.肾动脉阻断(热缺血)时间12 ~ 21 min,平均15.2 min.缝合时间5 ~ 17 min,平均10.4 min.术后住院天数为5~7d,平均5.9d.结论 Quill线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能够明显缩短缝合时间和热缺血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 胃癌分化程度与β1,6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的关系

    作者:贺宏勇;陈伟东;汪学非;刘凤林;沈振斌;孙益红

    目的 探讨β1,6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MGAT5)与胃癌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胃癌细胞株中MGAT5的表达.收集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213例胃腺癌与97例癌旁病理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GAT5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分化程度的下降,胃癌细胞株与胃癌组织中MGAT5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MGAT5在低分化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高、中分化胃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6.88±3.54比11.13 ±0.78、10.11±1.05、9.08 ±3.23,P<0.001).结论 胃癌细胞株与胃癌组织中MGAT5的低表达与胃癌去分化程度显著相关.

  • 神经丝蛋白轻链多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沈卓坚;黄志权;陈柏深;胡伟成;李海刚;陈炬

    目的 探讨肺癌细胞株及肺癌组织中神经丝蛋白轻链多肽(NEFL)的表达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链菌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8例肺癌组织中NEFL的表达,并对108例肺癌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非参数秩和检验检测两个独立样本的NEFL的表达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EFL的阳性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的肺癌患者中,分别为9.4%和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05,1=8.74,P<0.01),而与性别、吸烟、组织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分期、肿瘤大小无相关.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肿瘤患者的性别[相对危险度(RR)=-1.030,P<0.01]、肿瘤分期(RR=0.474,P<0.01)、淋巴结转移(RR=0.675,P<0.05)和NEFL表达(RR=-1.147,P<0.05)与死亡有关(P<0.05).结论 NEFL的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系,其阳性表达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

  • 纳米金近红外光学特性及其在恶性肿瘤诊疗领域的应用

    作者:宋文植;尹万忠;姜雅萍;丛宪玲

    近年来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日渐活跃,纳米金作为贵金属纳米材料的代表,因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化学稳定性和独特的光学性能成为受生物医学界瞩目的材料之一.令我们感兴趣的是其光学性质,根据Mie和Gians的理论,金属材料的光学性质与材料尺寸和形状密切相关,金纳米棒、纳米花、纳米笼等由于尺寸和形貌的变化引起表面电子的等离子共振变化(SPR),使材料的等离基元共振吸收峰由可见光区红移至近红外光区(700 ~ 1200 nm)可调,使之具有了特殊的近红外吸收功能[1],即近红外消光特性.

    关键词:
  • Girdin蛋白在细胞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作者:王丽;李智慧;谷峰;马勇杰

    Girdin是1个多结构域的信号分子,它能与磷酸肌醇3激酶(PI3K)、Gα和蛋白激酶B(Akt)等结合并发生相互作用,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Girdin在促进细胞迁移及血管生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细胞迁移是胚胎发育、炎症、血管发生和肿瘤发展等病理生理过程的关键环节.研究结果表明Girdin及相关信号通路在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伤口愈合、巨噬细胞趋化性、肿瘤细胞迁移、在血管形成期间内皮细胞迁移等[1].因此,全面了解Girdin蛋白的功能对于进一步了解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预后有重要意义.现就Girdin在其相关信号通路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 主动脉夹层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剑楠;邓国瑜;周建;景在平

    主动脉夹层(AD)是一种极为凶险的大动脉疾病,通常是指血液通过主动脉壁上的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中膜层或中外膜交界处,使主动脉壁分离为真假两腔的一种病理状态.其起病急骤,可在短期内造成主动脉破裂而致患者死亡,或因远端重要脏器缺血引起严重并发症[1-2].因此,AD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的研究一直是血管疾病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关键词:
  • 泌尿系统肿瘤与MicroRNA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延军;王国民

    微小RNA(microRNA,简称miRNA),尤其是miRNA可对肿瘤细胞的增殖起调控作用,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当前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由于miRNA可以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因此被认为是mRNA反作用于基因组DNA的典型.表观遗传学的研究是在不改变基因组DNA序列的前提下,在转录前水平调控基因组DNA表达,其中重要的是DNA甲基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1].可见,miRNA的出现和DNA甲基化、组蛋白去乙酰化都对孟德尔经典遗传学提出了巨大挑战.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多种miRNA参与了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而DNA甲基化与miRNA的相互作用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2].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关键词:
  • 肿瘤靶向治疗药物Smac类似物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孙博实;尹大龙;刘连新

    肿瘤靶向治疗是当前癌症治疗的研究热点,并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主要区别有:持续的血管生成、无限制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以及逃避凋亡[1].第2个线粒体衍生的胱天蛋白酶激活剂(Smac)是2000年由DU等[2]和Verhagen等[3]同时发现的1种蛋白.目前发现Smac蛋白在肿瘤中表达的变化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凋亡共同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例如在骨肉瘤和胃癌中[4-5].在外界刺激下,Smac蛋白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并与凋亡蛋白抑制剂(IAP)结合,抑制其抗凋亡活性,从而促进细胞凋亡.随着对Smac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将Smac类似物应用到肿瘤靶向治疗成为了近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
  • 间充质干细胞在肾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白志明;张杰

    肾脏被认为是体内高度终末分化的脏器之一,其可增殖潜能极低.但在临床上,通过急性肾损害的恢复使我们看到了肾脏再生的可能,而关键在于如何诱发损伤肾的再生潜能以及如何将这种潜能发挥到好.干细胞(SC)和合适的微环境(如局部的细胞因子及细胞外基质的存在)对于肾损害的再生或修复是必要的[1].间充质干细胞(MSC)为SC中多见的1种.MSC存在于骨髓或其他组织中,属于多能细胞,能在体内或体外分化成不同类型细胞.近年来,利用MSC的多能分化潜能治疗急、慢性肾损伤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成为热点[2].现就MSC在肾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关键词:
  • 急性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汪涛;周业庭

    近年来,随着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理论及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的进一步深入探讨和广泛研究,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并取得令人注目的进展.下肢缺血再灌注产生的影响,从无持续后遗症的轻度损伤发展为一个系统性反应且伴随有多个器官损伤.系统性累及会引起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对重危患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其通常是一个致命性的结局.本文就相关文献探究局部缺血再灌注代谢后果对下肢的影响,并论述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防治和对其他器官系统的临床效应.

    关键词:
  • 生长抑制及DNA损伤诱导基因45β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意义

    作者:Seewoo Varun;佟辉;杨卫平;邱伟华

    生长抑制及DNA损伤诱导基因45(GADD45)家族是DNA损伤修复重要相关基因,初从受紫外线照射的细胞分离得到,是电离辐射效应基因之一.GADD45家族属于p53、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l)的下游基因,它广泛、稳定地表达在人体细胞特别是在静止期细胞中.该家族通常在紫外线放射、低氧、离子辐射、基因毒性药物等多种DNA损伤因素作用后,随着DNA修复途径的启动而快速诱导表达,所以又称为细胞和DNA损伤的应激基因[1].GADD45基因在调控G2/M细胞周期监测点、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及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与DNA损伤修复密切相关.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GADD45基因还能够诱导凋亡,在肿瘤细胞凋亡中起级联放大的桥梁作用,因此与肿瘤发生、发展和转归同样存在密切关系[2].GADD45基因家族由3种基因序列和分子结构相似的相对小分子质量的酸性核蛋白GADD45 (GADD45α)、 GADD45β(MyD118)和GADD45γ(CR6)组成[3],其中GADD45α研究为广泛深入,但是近年来GADD45β逐渐成为更加热门的研究领域.

    关键词:
  • 阿片受体在皮肤中的分布及其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项晓飞;程飚;刘宏伟

    阿片受体早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被发现的,学者关注它是因为其与阿片类药物结合后所表现出来的显著镇痛效应[1].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阿片受体不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在外周各组织中也分布广泛;除了镇痛外,在心血管活动、呼吸生理、体温调节、皮肤炎症及创面愈合等方面都起到重要调节作用[2].皮肤是人体大的组织器官,其神经内分泌功能已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同[3].神经肽对皮肤的调控作用正逐步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其中阿片肽及其受体在皮肤生理病理、维护自身稳定以及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更是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4].

    关键词: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其受体生物学轴在肾癌转移机制中作用

    作者:冯船洋;宋希双;杨德勇;陈峰

    目的 检测转移性肾癌与非转移性肾癌细胞因子受体4(CXCR4)表达强度的差异,以及肾癌常见转移部位淋巴结与肾癌罕见转移部位输尿管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表达强度的差异,探讨SDF-1及其受体生物学轴(SDF-1/CXCR4生物学轴)与肾癌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标本32例,非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标本3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转移性肾癌与非转移性肾癌CXCR4表达强度的差异.选取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淋巴结标本30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输尿管标本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肾癌常见转移部位淋巴结与肾癌罕见转移部位输尿管SDF-1表达强度的差异.结果 32例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CXCR4表达强度评分为(126.72±74.72)分,31例非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CXCR4表达强度评分为(63.39±60.69)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淋巴结SDF-1表达强度评分为(145.00±46.42)分,30例输尿管SDF-1表达强度评分为(63.50±23.49)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转移性肾癌比非转移性肾癌CXCR4表达强度高.CXCR4表达强度高的肾癌更容易发生转移.肾癌常见转移部位淋巴结比肾癌罕见转移部位输尿管SDF-1表达强度高.SDF-1表达强度高的部位更容易发生转移.

    关键词: 肾癌 转移 趋化因子
  • 细胞自噬在去势后大鼠前列腺萎缩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凌生涛;柳建军;曹军;李本义;苏劲

    目的 探讨细胞自噬在去势后大鼠前列腺萎缩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SD大鼠72只随机均分为假切组、去势组、羟氯喹组.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第1、3、7、10、14、21天随机抽取4只取出前列腺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前列腺组织形态学变化,电镜下观察前列腺细胞自噬小体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Beclin1、P62、B淋巴细胞/白血病-2(bcl-2)、bax蛋白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自噬相关基因5(Atg5) mRNA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去势后光镜下大鼠前列腺组织随时间变化逐渐萎缩,电镜下前列腺细胞出现大量空泡状双层膜样结构的自噬小体.去势后Beclin1表达增强(0.0665 ±0.0137),P62表达减弱(0.0103±0.0042),bel-2表达减弱(0.0340±0.0048),bax表达增强(0.0456±0.0122).加用羟氯喹处理后Beclin1表达减弱(0.0103±0.0042),P62表达增强(0.0526±0.0096),bcl-2表达进一步减弱(0.0090±0.0032),bax表达进一步增强(0.0828±0.0098).RT-PCR检测去势后自噬相关基因LC3、Atg5 mRNA表达较假切组增强,用羟氯喹处理后表达减弱.结论 去势后大鼠前列腺细胞自噬增加,羟氯喹可通过阻断自噬促进细胞凋亡,自噬可能通过抑制凋亡而在去势后大鼠前列腺萎缩中起保护作用.

  • 肾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的变化

    作者:张涛;木拉提·热夏提;威力江·赛买提;安恒庆;王文光;王玉杰

    目的 观察肾癌患者与健康者之间血清蛋白表达谱的差异以及肾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血清蛋白表达谱变化,筛选肾癌术后监测指标.方法 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和弱阳离子交换蛋白芯片(CM10)检测血清标本,对新疆地区44例健康对照者与40例肾癌患者血清蛋白表达谱进行检测分析;对新疆地区40例肾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蛋白表达谱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肾癌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蛋白质荷比峰值图谱表现出明显差异的10个差异性蛋白(P<0.05),质荷比分别为5914、5940、8087、8155、5949、8067、5986、5346、15946、6116.新疆地区肾癌患者手术治疗前与手术治疗后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存在着表达差异大的19个蛋白质峰(P<0.05)中质荷比为8777、2748、8646、8734、8701、8087、7982、8155、8072、15946、16141、16306、16116、8135、8017、2760、6672、4301、6471.其中3个蛋白质峰(质荷比为8155、8087、15946)与此前筛选到的肾癌患者与正常对照之间差异蛋白质峰相同.结论 肾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蛋白质组学变化研究筛选到的3个蛋白质峰(M/Z 8155、8087、15946),可能就是肿瘤分泌的特异性标志物.

  • ALS2CL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向威;赵军;刘周强;曾鹏;蒋国松;陈朝晖

    目的 观察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与正常肾组织中ALS2CL基因的表达及差异,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免疫组织化学(IPH)及Western blot检测26例配对癌组织/癌旁正常肾组织标本及2株ccRCC来源细胞(786/O、SN12-PM6)中ALS2CL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比较正常对照组,ALS2CL基因mRNA在65.38% (17/26)的ccRCC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在786/O、SN12-PM6中表达亦显著下调;IPH结果示73.08% (19/26) ccRCC组织ALS2CL蛋白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53.58% (14/26)ccRCC组织ALS2CL蛋白表达下调,两株细胞ALS2CL蛋白表达亦下调,比较各自对照组,其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S2CL基因表达缺失或下调可能与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密切相关.

  • 维生素K3对尿路结石患者尿中骨桥蛋白浓度的影响

    作者:赵国防;李民;刘美云

    目的 观察维生素K3对尿路结石患者尿中骨桥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30例尿路结石患者为维生素K组,肌注维生素K3 12 mg/d,连续7d;收集用药前后的尿液标本;随机选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收集尿液标本;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各尿液标本中的骨桥蛋白含量;比较尿路结石患者用药前后及与正常人尿液中骨桥蛋白含量的差异.结果 维生素K组用药后比用药前尿液中骨桥蛋白含量高18.7% (P <0.05);用药前组比正常对照组尿液中骨桥蛋白含量高9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36);用药后组比正常对照组尿液中骨桥蛋白含量明显升高129.0% (P <0.01).结论 临床应用维生素K可上调肾骨桥蛋白的表达,抑制结石的形成.

  • 犬上皮细胞亚群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仁淹;傅强;刘伟

    目的 探讨犬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可行性,并从中分选出一类上皮细胞亚群.方法 酶消化法获取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流式分选整合素α6+/CD71-的细胞亚群,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对照组细胞未用流式分选.结果 成功获取犬上皮细胞,细胞亚群形态一致,可见角蛋白丝和桥粒结构,克隆形成率(11.63%)高于对照组(6.83%),生长周期也更长;第3代亚群细胞整合素α6阳性表达率(92.3%)高于对照组(86.4%),且整合素β1荧光强度也明显增强.结论 犬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成功,并分选出一种新型、优质的种子细胞.

  • 没食子酸拮抗环磷酰胺损伤睾丸支持细胞波形蛋白的研究

    作者:何文飞;何大维;张永波;卞则栋;吴鑫;魏光辉

    目的 观察没食子酸(GA)拮抗环磷酰胺干扰睾丸支持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分布表达的作用.方法 用SK-N-SH细胞株建立3周龄C57BL/6j小鼠移植瘤模型,实验随机对照组:(1)荷瘤鼠磷酸盐缓冲液(PBS)组(PBS组),每只荷瘤鼠腹腔注射PBS 0.5ml,阴性对照;(2)荷瘤鼠环磷酰胺组(CP组),每只荷瘤鼠腹腔注射CP 75 mg/kg,2次/周,连续2周,阳性对照.(3)非荷瘤正常鼠组(NC组),用于检测小鼠生殖功能对照;实验组:(1)没食子酸组(GA组),每只荷瘤鼠腹腔注射GA 250 mg/kg,1次/2 d,连续2周;(2)荷瘤鼠没食子酸加环磷酰胺组(GA+ CP组),GA在CP给药前24 h给药,每只荷瘤鼠给药剂量、方式、时间同GA、CP组,每组10只C57BL/6j小鼠.比较各组睾丸绝对质量及脏器系数,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检测睾丸支持细胞Vimentin分布、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CP治疗后睾丸脏器系数与PBS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GA干预后升高(P<0.05).单用GA治疗后与PB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治疗后睾丸支持细胞Vimentin分布紊乱,mRNA及蛋白表达与PBS组比较显著下调(P<0.01),GA干预后睾丸支持细胞Vimentin分布与PBS组类似,mRNA和蛋白表达较CP组显著上调(P<0.01),与PB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拮抗环磷酰胺干扰睾丸支持细胞Vimentin正常分布表达作用,可作为环磷酰胺损伤生殖功能的干预药物.

  • 荷载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基因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联合表柔比星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毛立军;奈兰州;李望;王军起;陈家存

    目的 观察荷载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TRAIL)基因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TRAIL)联合表柔比星(EPB)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T24细胞分为Ad-TRAIL联合EPB组、Ad-TRAIL组、EPB组和PBS组.干预细胞后,应用结晶紫法检测细胞毒性;Western blot法检测TRAIL蛋白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膜联蛋白V(Annexin 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结晶紫结果表明Ad-TRAIL联合EPB较单一等剂量Ad-TRAIL、EPB对T24细胞毒性明显;Western blot结果表明Ad-TRAIL联合EPB作用的T24细胞仍高效表达TRAIL;CCK-8结果表明10.0病毒滴度(MOI)的Ad-TRAIL联合2.0 mg/L的EPB干预4d后细胞抑制率为(56.8±3.5)%,与单一等剂量Ad-TRAIL、EP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UNEL结果表明10.0 MOI的Ad-TRAIL联合2.0 mg/L的EPB干预48 h后凋亡率为(56.4±3.6)%,与对应剂量的Ad-TRAIL (34.1±3.3)%、EPB(21.3 ±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nexin V-FITC显示10.0 MOI的Ad-TRAIL联合2.0 mg/L的EPB干预48 h后凋亡细胞数分别为Ad-TRAIL、EPB的2.2、2.0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TRAIL联合EPB有明显的抑制T24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同时具有显著协同效果.

  • 自制冷盐水囊对腹腔镜手术中的肾低温保护作用

    作者:王晓路;李东顺;张勇;刘凯隆;谷军飞;蔡文清

    目的 采用自制冷盐水囊装置给肾脏降温,在猪模型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达到肾低温保护的目的.方法 健康家猪5头,模拟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在肾动脉阻断后,用冷盐水囊包绕肾脏降温,并维持肾脏低温状态.结果 肾动脉阻断后,采用1 ~2℃生理盐水灌注水囊包裹肾脏降温,使肾脏温度在13 min内降到25℃以下,之后肾实质温度继续下降,终稳定于17~19℃.实验过程中,中心温度稳定(波动<1℃).肾标本病理显示,受低温保护的肾脏未见明显缺血性形态改变.结论 在猪模型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冷盐水囊降温,可以维持肾低温,达到肾低温保护的目的.

  • N-MYC下游调节基因-2对膀胱癌细胞T24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瑞晓;于垂恭;张璟;袁建林;武国军

    目的 观察抑癌基因N-MYC下游调节基因-2(NDRG2)在不同膀胱癌细胞株的表达水平及对T24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种膀胱癌细胞及正常上皮组织细胞的NDRG2表达,使用pAD-CMV腺病毒感染的方法观察NDRG2对T24细胞的作用,乳糖操纵子z(Lacz)为阳性对照,并设空白对照,流式细胞仪(FCM)连续检测细胞的周期及凋亡.结果 3种膀胱癌细胞株的NDRG2表达水平相对较低,其中T24细胞表达水平低,FCM检测显示,感染组同阳性对照组及空白组比较,细胞G1期阻滞[3组分别为(56.26 ±3.02)%、(50.39±3.13)%和(47.41±2.63)%],细胞凋亡增加[3组分别为(12.06±1.33)%、(4.27±1.01)%和(2.45±0.86)%].结论 NDRG2基因可能参与了膀胱癌的发病,腺病毒介导的人NDRG2基因可抑制T24细胞的增殖.

  • 重组腺病毒介导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基因和4-1BBL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疫苗体外诱导抗肿瘤免疫作用

    作者:匡幼林;翁小东;刘修恒;陈志远;祝恒成;陈晖

    目的 观察重组腺病毒介导截短人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tPSMA)基因和小鼠4-1BB配体(m4-1BBL)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s)体外诱导抗前列腺癌细胞特异性细胞毒效应.方法 将tPSMA和m4-1BBL克隆到腺病毒穿梭质粒pDC316,构建重组载体pDC316-tPSMA-IRES-m4-1 BBL,再将其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BHGlox_E1,3Cre共转染HEK 293细胞,包装成重组腺病毒Ad-tPSMA-IRES-m4-1BBL.将Ad-tPSMA-IRES-m4-1BBL转染C57BL/6小鼠来源的DCs,Western blot法鉴定转染基因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DCs细胞表型,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T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特异性杀伤靶细胞活性.结果 成功构建的重组腺病毒pDC316-tPSMA-IRES-m4-1 BBL,tPSMA基因和m4-1BBL基因能正确表达;pDC316-tPSMA-IRES-m4-1BBL转染的DCs高表达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87.1±4.7)%、CD80(81.6±5.4)%和CD86(80.1±2.8)%,且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能力吸光度[(A450=0.61±0.02]明显高于Ad-eGFP转染的DCs组(0.42±0.18)和未转染的DCs组(0.38±0.13) (P<0.05);pDC316-tPSMA-IRES-m4-1BBL转染的DCs体外诱导明显的CTL特异性杀伤稳定表达tPSMA前列腺癌细胞作用[杀伤率为(53.5±0.1)%].结论 成功制备的pDC316-tPSMA-IRES-m4-1 BBL修饰DCs疫苗可诱导稳定表达tPSMA前列腺癌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效应.

  • 利用内皮祖细胞、膀胱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构建泌尿系组织工程片状移植物

    作者:孟令超;廖文彪;杨嗣星;李永伟;李欣慧;宋超

    目的 探讨内皮祖细胞(EPCs)在体内促进组织工程片状移植物新生血管生成的可行性.方法 制作兔膀胱脱细胞基质(BAM),体外培养扩增兔膀胱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EPCs,再将这3种细胞分别以1.0×108/L种植到BAM上,培养7d后制作成组织工程片状移植物;实验组为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EPCs-BAM片状移植物,对照组为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BAM片状移植物.将复合物种植于兔皮下,8周后取标本做苏木素-伊红(HE)染色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成功培养兔膀胱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EPCs.生长曲线显示3种细胞在BAM上生长分化良好.植入皮下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移植物有明显的新生血管形成,上皮及平滑肌层再生良好.而对照组移植物出现挛缩,表皮不连续,血管化不明显.结论 利用EPCs、膀胱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BAM构建的组织工程片状移植物在体内生长良好,EPCs在体内能促进移植物新生血管形成.

  • 血红素氧化酶-1在表浅性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奈兰州;毛立军;李望;陈家存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化酶-1(HO-1)在人表浅性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46例初发表浅性膀胱癌,其中术后复发组21例,术后无复发组25例以及8例正常膀胱组织中HO-1的表达,比较3组之间及膀胱癌不同病理分级之间的差异.结果 46例膀胱癌组织中38例(82.6%)呈阳性表达,而8例正常膀胱组织中仅1例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1例复发组膀胱癌95.2%阳性表达,26例无复发组膀胱癌中72.0%阳性表达,HO-1表达在有无复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1的阳性细胞表达在不同病理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O-1蛋白的表达可能与表浅性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和复发有关.

  • 壳聚糖应用于输精管节育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葛名欢;程帆;翁小东

    目的 观察壳聚糖应用于输精管节育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用4个月龄雄性Wistar 大鼠60只,对壳聚糖进行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溶血及输精管置入等实验.结果 急性毒性实验组体质量为(251.4±16.8)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毒性实验组体质量、血红蛋白、白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率分别为(252.0±16.1)g、(13.80±1.37) g/dl、(8.68±0.36)×109/L、(76.60±6.81)%、(8.60±3.6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和细胞未见变性坏死.溶血实验组溶血率为0.37%,小于公认的5.00%.输精管置人实验显示炎性反应较轻.结论 壳聚糖应用于输精管节育的生物相容性良好.

  • 转染IκB激酶2的显性负性突变体的受者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产生的CD4+ CD25- T细胞致耐受特性

    作者:杜科霖;樊彩斌;温端改;侯建全;欧阳骏;张东兴

    目的 探讨体外转染抑制性蛋白IκB激酶2的显性负性突变体(IKK2dn)基因的受者大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诱导产生的CD4+ CD25-T细胞致耐受作用的特性及机制.方法 将含IKK2dn基因的腺病毒载体按1:200的感染复数(200 MOI)体外转染受者Lewis大鼠骨髓源性imDC,2d后负载供者BN大鼠抗原,48 h后与受者大鼠T细胞初次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72 h后免疫磁珠法分离筛选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诱导产生的CD4+ CD25-T细胞,将获得的CD4+ CD25-T细胞与受者大鼠T细胞再次MLR 72h,检测其对T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MLR上清中白细胞介素(IL)-2、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干扰素(IFN)-γ的水平.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IKK2dn基因的imDC稳定、高效表达IKK2dn.转染IKK2dn受者imDC诱导产生的CD4+T细胞低表达CD25(18.50±1.40)%,与未转染组(72.20±3.30)%及转染空载体组(63.70±1.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IKK2dn诱导产生的CD4+CD25-T细胞能抑制异种抗原刺激引起的受者T细胞的增殖反应(0.044±0.006),与转染空载体所诱导产生的CD4+T细胞比较(0.419±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LR中高比例的CD4+CD25-T细胞能够明显抑制受者T细胞的增殖反应(0.044±0.006),与低比例组比较(0.106±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D4+ CD25-T细胞介导的MLR上清液中IL-10、TGF-β水平明显升高(P<0.05),IL-2、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转染IKK2dn基因并负载供者抗原的受者imDC可以诱导受者T细胞产生CD4+ CD25-T细胞,此种CD4+ CD25-T细胞能够引起受者T细胞针对供者抗原的特异性低反应,具有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

  • 一套自制器械在腹腔镜肾盂输尿管离断成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杨波;王辉清;肖亮;李云;许传亮;王林辉;孙颖浩

    目的 观察活体动物试验验证自制的一套手术器械能否降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离断成形术(LP)的难度,节约手术时间.方法 根据以往的手术经验,针对LP手术中的纵行剖开输尿管、吻合输尿管V形底部、留置双J管这3个关键步骤,自行研发出腹腔镜下直角剪、梅花形撑开器和弧形金属导管3种器械.设计动物试验,由4名术者对这3种自制器械进行评估,通过视频记录相关步骤的操作时间,参考视觉模拟评分(VAS)模式进行受益评分(HS)和新增困难评分(NDS).结果 16例次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经腹腔途径8例,经腹膜后途径8例.在3种器械中,腹腔镜下直角剪获得高主观评价,HS为6.75分,NDS为1.25分;弧形金属导管也获得了正面的评价,HS为4.25分,NDS为1.75分;梅花形撑开器得到了负面评价,HS仅为1.50分,而NDS为6.50分,2名术者同时认为难以将撑开器顺利置入输尿管腔内,另1名术者认为输尿管镜下取石篮也许更方便使用.而且,视频回顾研究也证明前两种器械能缩短操作时间.结论 腹腔镜下直角剪和弧形金属导管能简化操作步骤,降低手术难度,达到了设计目的.而梅花形撑开器无助于操作,需要重新设计和进一步改进.

  • 过表达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基因对前列腺癌DU145细胞增殖和侵袭力影响

    作者:杨春华;毛立军

    目的 观察过表达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SATBl)基因对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增殖和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用LipofectamineTM 2000将pcDNA3.1-SATB1转染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以空质粒pcDNA3.1及空白细胞作对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DU145细胞SATB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DU145细胞SATB1蛋白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DU145细胞增殖;Transwell试验检测DU145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转染pcDNA3.1-SATB1质粒12h后DU145细胞SATB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70.30±2.063和53.0±0.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转染pcDNA3.1-SATB1基因24、48、72 h后DU145细胞增殖率分别为(25.3±2.7)%、(37.1±3.7)%、(64.6±2.9)%,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Transwell结果显示,转染pcDNA3.1-SATB1组侵袭细胞数为288.3±4.5,显著高于两对照组(131.0±7.9、130.3±5.5).结论 过表达SATB1基因可促进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增殖,增强肿瘤细胞侵袭力,为进一步研究SATB1基因在前列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 肾透明细胞癌易感性与半胱天冬酶8基因-652 6N ins/del多态性的关系

    作者:王强东;袁秦波;殷长军;朱建;秦超;张炜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半胱天冬酶8(CASP8)基因-652 6N ins/del多态性与肾透明细胞癌(CCRCC)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中国汉族300例患者和300例正常人群的CASP8-652 ins/del基因型.并采用分层分析进一步探讨与罹患CCRCC相关的可能因素.结果 与ins/ins基因型携带者比较,ins/del基因型(OR =0.78,95%CI=0.55 ~1.09)或del/del基因型(0.34,0.14~0.83)携带者发生CCRCC的危险性明显降低.分层分析显示性别、体质量指数及饮酒与CCRCC危险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携带ins/del或del/del基因型的年轻非吸烟患者发生CCRCC的危险性明显降低(年龄:0.56,0.35~0.88;非吸烟:0.56,0.37~0.85).结论 CASP8-652 ins/del多态性可能与我国汉族人群CCRCC易感性有关,ins/del基因型或del/del基因型携带者发生CCRCC的危险性要明显低于ins/ins基因型携带者.

  • 磷酸化PRAS40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钱福明;程帆;余伟民;阮远;袁润;张孝斌

    目的 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磷酸化PRAS40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量子点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BUC)和20例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中磷酸化PRAS40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磷酸化PRAS40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51.3% (39/76),在20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中表达均为阴性.在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瘤(PUNLMP)及低分级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36.8%(14/38),而在高分级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5.8% (2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和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0.0% (16/40)和63.9% (2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表达水平与肿瘤患者年龄、肿瘤数目大小、初复发情况等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磷酸化PRAS40蛋白的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恶性进展密切相关.

  • 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通过缝隙连接蛋白43抑制前列腺癌DU145细胞生长的研究

    作者:钟明珠;尧凯;董培;郭胜杰;周芳坚;韩辉

    目的 观察硒-甲基硒代半胱氨(MSC)对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和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的影响及其作用.方法 0、5、10、25μmol/L MSC或转染CX43质粒处理前列腺癌DU145细胞,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X43mRNA和蛋白,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SL/DT)检测GJIC功能,噻唑蓝(MTT)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生长和增殖能力,后应用Western blot检测B淋巴细胞/白血病-2(bcl-2)蛋白水平.结果 5、10、25 μmol/L MSC均能上调DU145细胞CX43 mRNA和蛋白表达,且不增加GJIC功能,同时10、25 μmol/L MSC可以抑制DU145细胞生长和增殖(P<0.05);进一步在DU145细胞中过表达CX43,同样不增加GJIC功能,但可抑制DU145细胞生长和增殖(P<0.05).结论 MSC可诱导DU145细胞表达Cx43,且不增加GJIC功能,但能通过下调bcl-2抑制前列腺癌DU145细胞生长和增殖.

  • 小干扰RNA沉默转甲状腺素蛋白基因表达对前列腺癌PC3细胞株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郭悦江;王道虎;陈旭;王铸;曹开源;丘少鹏

    目的 探讨转甲状腺素蛋白(TTR)对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过程共设计3个组别: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利用设计合成无关序列(Negative control)和针对TTR的特异性小干扰RNA (siRNA)序列,Blast检测其特异性后,与Lipofectamine 2000脂质体结合,分别导入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前列腺癌PC3细胞株.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TTR在空白对照、阴性对照和siRNA实验组的表达水平;检测TTR沉默效果.利用噻唑蓝(MTT)比色法、Transwell侵袭试验、流式细胞技术等,检测TTR沉默后PC3细胞株增殖、侵袭能力和凋亡水平的改变,同时观察c-myc信号通路蛋白产物的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siRNA沉默之后TTR表达水平下调88% (P <0.01),属于高效且特异性沉默.细胞功能检测实验显示,细胞的增殖能力水平下降88.7%(P<0.01);侵袭能力下降至0.09(对照组分别为0.36和0.33,P<0.01),凋亡水平上调达到23.5%(对照组分别为7.3%和8.2%,P<0.01).进一步实验结果显示,c-myc蛋白表达的受抑制水平与TTR受抑制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siRNA沉默TTR基因后,对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侵袭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可诱导细胞的凋亡,且与促增殖迁移信号通路c-myc的产物呈同向变化.TTR对前列腺癌的生长、转移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且与重要癌基因信号通路c-myc相关.

  • 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肾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黄凤华;郑新民;姚惟琦

    目的 观察大鼠注射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假手术正常组)、B组(IR+培养基)、C组(IR+ ADMSCs),IR后1h尾静脉注射剂量为1.0×106的自体ADMSCs.缺血时间1h,再灌注72 h,接着处死大鼠观察.结果 72 h后,C组血清肌酐水平为(0.718 ±0.003) mg/dl,B组血清肌酐水平为(1.277±0.011) mg/dl,C组24h内尿量为(57.742 ±0.012) ml,B组24 h内尿量为(23.665±0.027) ml,C组尿蛋白/肌酐的比值为1.217±0.033,B组比值为1.672±0.013,各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肾组织异常程度相对于B组明显减轻;Western blot法分析显示C组抗氧化标志物苯醌氧化还原酶基因(NQO1)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ADMSCs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减轻IR诱导的肾损伤.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包膜下移植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程庆;刘振湘;尹先来;邓湘东;曹卉;王顺兰;谈顺;白志明

    目的 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经肾包膜下移植对可复性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R-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及纤维化过程中炎性反应的影响,探讨包膜下移植的安全性.方法 54只4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R-UUO+ MSCs)、对照组(R-UUO+ DMEM)、损伤对照组(R-UUO),每组18只,肾包膜下注射法移植后,于3、7、14 d随机于每组内取6只大鼠,取患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抗原(ED-1)表达,Masson染色检测胶原沉积量.结果 (1)和对照组(0.000773±0.000380)比较,实验组(0.000384±0.000407)在第14天的ED-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胶原沉积量未见改善.(2)与损伤对照组(0.000293±0.000281)比较,对照组(0.000773±0.000380)在第14天时ED-1表达显著增加(P<0.05),但胶原沉积量未见有显著增加.结论 MSCs包膜下移植可抑制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巨噬细胞浸润,但短期内不能改善纤维化.包膜下注射短期内有明确损伤,但并未造成纤维化水平加重.

  • 脂肪干细胞诱导成肌细胞构建尿路肌性管腔的研究

    作者:王营;傅强;赵仁淹;刘伟

    目的 探讨脂肪干细胞与聚羟基乙酸(PGA)材料复合在体外诱导构建尿路肌性管腔的可行性.方法 酶消化法获取脂肪干细胞,经体外培养和扩增后,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90、CD105、CD34,并接种于PGA上,形成细胞-材料复合物,体外培养4周后,采用由10 μmol/L5-氮杂胞苷+5%马血清+5%胎牛血清组成的成肌诱导培养液诱导4周,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成肌细胞特异性抗原结蛋白(desmin)和肌球蛋白(myosin)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90、CD105及CD34的阳性率分别为94.2%、90.7%和0.6%,所构建组织形成类似尿道的肌性管腔结构,管腔轻度塌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脂肪干细胞在诱导4周后,表达desmin和myosin;细胞材料复合物胶原成分较多.结论 脂肪干细胞复合PGA后生长良好,可在体外完成成肌诱导,构建肌性管腔.

  •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部分调节肾透明细胞癌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活化

    作者:高晓燕;尧凯;林立国;韩辉;李再尚;黄必军;丘惠娟

    目的 观察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HMGB1-ERKs)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发生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CCRCC中RAGE和HMGB1的表达.HMGB1对静态或RAGE低表达的CCRCC细胞进行干预,Western blot法检测ERKl/2磷酸化表达.结果 CCRCC中RAGE及HMGB1共表达水平升高与患者的临床参数包括肿瘤大小(≤7.0 cm,72.4%;>7.0 cm,27.6%)、核Fuhrman分级(G1,8.2%;G2,43.5%;G3,38.3%;G4,10.0%)和临床分期(Ⅰ期,63.5%;Ⅱ期,13.3%;Ⅲ期,14.1%;Ⅳ期,9.1%)呈正相关(P<0.05).在HMGB1潜伏期内ERKl/2活化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其激活可被U0126[丝裂原细胞外激酶(MEK1/2)抑制剂]完全阻断或被RAGE下调部分逆转.结论 HMGB1可通过RAGE部分调节而活化ERK1/2,从而促进CCRCC的发生和发展.

  • Fk228对雄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抑制的影响

    作者:龙启来;郭剑明;林锐;杨渊峰;朱延军;王国民

    目的 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Fk228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和DU-145经不同剂量Fk228(2、5、15、30、50 nmol/L)作用后,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Fk228对PC-3,DU-145细胞的抑制作用,酶活性试剂盒测定Fk228作用后细胞内HDAC酶活性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和黏附分子蛋白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CAM-1)、E-上皮钙粘附素(E-cadherin)表达水平的变化,细胞侵袭试验检测细胞侵袭力改变.结果 Fk228呈浓度依赖性抑制PC-3和DU-145细胞增殖,15 nmol/L作用36 h后,细胞存活率降至约55%,细胞周期阻滞于sub-G0期(分别从0.50%和0.65%上升至16.50%和28.10%),S期细胞明显减少(分别从18.00%和16.50%下降到10.00%和4.35%),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PARP表达增加.与细胞侵袭和转移相关的黏附分子ICAM-1、VCAM-1表达减少,E-cadherin表达增加,细胞侵袭能力下降.结论 Fk228可以通过激活Caspase-3途径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并可通过调节细胞黏附分子表达降低前列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

  •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早期前列腺癌中TMPRSS2与ETS基因融合

    作者:丁雪飞;周广臣;李汉忠

    目的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前列腺组织中TMPRSS2基因与ETS家族基因ERG、ETV1、ETV4之间融合的表达,探讨其诊断早期前列腺癌的可行性.方法 前列腺癌36例,平均年龄73.6岁,为实验组;前列腺增生患者20例,年龄平均69.1岁,为对照组.采用随机法合成TMPRSS2与ERG、ETV1、ETV4融合基因FISH探针.分析融合基因与前列腺癌组织生物学特性中Gleason评分、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临床分期(pT)、淋巴结转移及根治性前列腺癌后切缘情况阳性与否之间关系.结果 FISH总的敏感性为80.6% (29/36),其中ERG探针为52.8%(19/36),ETV1为22.2%(8/36),ETV4为5.6%(2/36),特异性为100.0%.FISH探针阳性组和阴性组与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血清PSA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T、淋巴结转移以及根治性前列腺癌后切缘情况阳性与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ISH探针检测列腺癌组织中的TMPRSS2-ERG、ETV1及ETV4融合基因,敏感性较高、特异性强.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基因融合
  • 肝再生磷酸酶-3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杨森;周鹏飞;李峰;陈映鹤

    目的 使用小干扰RNA (siRNA)干扰人前列腺癌LNCaP细胞肝再生磷酸酶-3(pnL-3)基因的表达,观察PRL-3基因沉默后对LNCaP细胞生长增殖及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实验对象包括携带可稳定抑制PRL-3基因表达siRNA慢病毒的LNCaP细胞组(实验组),携带对任何基因无干扰作用siRNA慢病毒的LNCaP细胞组(空转组),同时建立未进行处理的普通LNCaP细胞组(对照组),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3组细胞生长增殖,Transwell法观察3组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与空转组及对照组比较,siRNA干扰LNCaP细胞后,实验组PRL-3 mRNA和蛋白水平都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穿过人工基底膜细胞数明显小于空转组及对照组(P<0.01),但是对细胞生长影响不大.结论 降低PRL-3基因的表达对LNCaP细胞生长抑制作用不明显,但能明显抑制LNCaP细胞的侵袭能力.

  • 鸡松果体切除脊柱侧凸症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傅刚;郭源;朱振华;王猛;梁震;景金珠

    目的 通过鸡松果体切除制作脊柱侧凸症的动物模型,并进行形态学观察.方法 随机将Broiler鸡60只分为两组,对照组20只和松果体切除组40只.松果体切除组于出生后3d行松果体切除.3周后拍摄前后位脊柱X线片,观察脊柱曲度的改变.将鸡脊柱周围的肌肉去掉,保留脊柱,用10%福马林固定,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结果 3周时,40只行松果体切除的鸡中有25只发生了侧凸,发生率为62.5%,Cobb角为11°~25°,平均18..侧凸主要累及T6、T7和T83个椎体.通过对鸡的大体标本观察,鸡存在8对肋骨和8个胸椎,但是只有第7胸椎与相邻椎体之间形成关节样间隙,其余椎体之间呈紧密联结.结论 鸡松果体切除能够制作出脊柱侧凸模型,第7胸椎与相邻椎体之间连接的结构特点有可能是鸡成为脊柱侧凸有效模型的因素之一.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松果体
  • 2型糖尿病大鼠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彭海峰;都敏;张杰;戴璟瑜;鲍兴;张环

    目的 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DJB)动物模型,探讨其方法和技术.方法 20只SD大鼠经高脂饮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为2型糖尿病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和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组(DJB组).分别于术前3d和术后1、2、3、4、8周检测大鼠空腹血糖水平.结果 DJB组有1只大鼠术后死于肠梗阻,手术存活率为90%.DJB组大鼠术后1周血糖水平开始下降,术后3、4、8周血糖水平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3±4.4比11.4±4.9比9.9±4.8比7.9±3.4,P<0.05),SO组手术前后血糖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8周,两组处理降糖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模型.

  • 前列腺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刘继红;陈瑞宝

    前列腺癌是欧美男性常见肿瘤之一,居男性肿瘤死亡原因第2位,占男性因肿瘤死亡的比率约为9%.在亚洲,前列腺癌发病率虽然较欧美低,但是近10年来持续上升.前列腺癌已成为老年男性健康的严重威胁.虽然外科手术治疗或放射治疗可以治愈局限性前列腺癌,对于复发或转移的前列腺癌,去势治疗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这类患者往往会进展为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CRPC).CRP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6~21个月,化疗对CRPC患者生存时间延长有一定的效果但作用有限,亟待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中华实验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