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甲胺磷对母鸡坐骨神经中神经丝蛋白的影响

    作者:赵秀兰;韩晓英;于丽华;朱振平;谢克勤

    目的观察甲胺磷诱导母鸡迟发性神经毒性时坐骨神经中神经丝蛋白的变化.方法皮下注射甲胺磷30 mg/kg,连续15 d.分别在母鸡呈现迟发性神经毒性症状的第2天、第10天和第23天,采用免疫印记法检测坐骨神经沉淀和上清液中神经丝亚单位高分子量神经丝(NF-H)、中分子量神经丝(NF-M)和低分子量神经丝(NF-L)的含量.结果坐骨神经沉淀中,NF-H积分密度(IOD)值在呈现症状第2天为145 117±17 038,比对照组的78 875±22 569升高了84%,呈现症状第10天和第23天分别为55 917±17 333和45 038±6 662,与对照组比较,分别降低了29%和43%;NF-M的IOD值在呈现症状第2天时为31 493±4 625,与对照组的27 925±2 6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呈现症状第10天和第23天分别为19 367±2 746和6 612±1 119,明显低于对照组; NF-L的IOD值在呈现症状第2天时为39 211±3 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 749±9 319;第10天和第23天分别为27 974±3 611和21 507±2 28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时间点上清液中NF-H的IOD值分别为4 709±1 739、12 337±3 205和16 745±93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 083±6 895;NF-M含量明显降低,呈现症状第2天的IOD值为3 196±269,比对照组的17 243±3 232降低了81%,第10天时仅检测到微量,第23天时的IOD值为5 206±1 292,比对照组降低了70%;呈现症状第2天和第10天时均未检出NF-L,第23天时NF-L的IOD值为5 962±1 9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 897±352.结论甲胺磷诱发母鸡迟发性神经毒性的发生、发展与神经丝亚单位的改变有关.

  • 中药髓复康促进脊髓内神经纤维修复与再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黄宇明;赵永青;田伟;李莉;韩凤岳

    目的 探讨实验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和神经丝蛋白(NF)表达以及中药髓复康对GAP-43和NF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用54只雄性成年SD大鼠,其中48只在无菌手术下造成第12胸髓右侧半横断损伤模型.术后随机分成髓复康组(S)和模型对照组(B).每组随机分成3、7、15、30天共4个时间点.S组术后灌喂髓复康颗粒剂溶液(SFK),B组灌喂等量生理盐水,另6只为正常对照组(N)不做任何处理.在相应的时间点处死大鼠取材,制备石蜡切片,GAP-43和NF免疫组化染色,显微观察和半定量图像分析GAP-43和NF阳性表达物的光密度值(OD).结果 (1)脊髓损伤后7天,B组的NF阳性表达物OD值明显的下调,与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以后维持在低水平.S组NF阳性表达物OD值明显的上调,与N组和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5天达高峰,30天时下降,与N组接近;(2)脊髓损伤后3天,B组GAP-43阳性表达物的OD值降低,明显低于N组(P<0.05),S组GAP-43阳性表达物的OD值升高,明显高于N组和B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7天后,B组GAP-43阳性表达物的OD值略回升,接近N组的,而S组的GAP-43阳性表达物的OD值仍然维持在高于N组和B组的水平,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髓复康通过上调神经元GAP-43和NF阳性表达物的OD值促进损伤神经纤维的修复与再生.

  • 施万细胞对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及其分化的影响

    作者:丁英;曾园山;庄菁;罗超权;李海标;陈穗君

    目的探讨施万细胞能否在体外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和分化.方法分离和克隆新生大鼠海马组织的神经干细胞;同时获取坐骨神经和臂丛神经,从中分离和纯化施万细胞.将施万细胞和神经干细胞进行共培养,借助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巢蛋白(nestin)的表达及其分化后神经丝蛋白(NF)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神经干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与施万细胞一起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存活数量增加,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数量也明显增加.这些神经元样细胞的初级突起比对照组的明显增长.施万细胞能使神经干细胞胞体表面不规则的凹凸变得平整.共培养的施万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可以3种方式接触生长:1.胞体与胞体接触;2.胞体与突起接触;3.突起与突起接触.结论施万细胞能促进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及其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 神经再生素促大鼠背根神经节生长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琦;汤欣;丁斐

    目的研究神经再生素(NRF)对体外培养新生大鼠背根神经节生长及NF-H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培养;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结果免疫荧光细胞化学结果提示,NRF能促进背根神经节神经突起的生长,浓度为2.0 mg/L时生长状况佳;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提示,NRF能增加体外培养的背根神经节NF-H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浓度为2.0mg/L时表达高.结论NRF能促进体外培养背根神经节神经突起的生长和NF-H的表达,表明NRF对发育期感觉神经元具有神经营养作用.

  •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额叶皮质内突触素与神经丝蛋白的表达变化

    作者:侯中煜;刘树伟;林祥涛;孟海伟;程葆华;李振平;高波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额叶皮质内突触素(SYN)与神经丝蛋白(NF60、NF200)的表达变化.方法大鼠分为模型组10只和对照组4只.模型组于6-羟基多巴(6-OHDA)毁损后3~5周,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额叶皮质内突触素与神经丝蛋白的染色情况,并借助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损毁侧额叶皮质内NF阳性纤维明显减少,着色浅淡,纤维变短、变细,SYN免疫反应物也明显减少,分布不均,同时两者免疫反应物校正光密度值(CA)值)均明显低于对侧和对照组同侧(P<0.01). 结论PD大鼠损毁侧额叶皮质内突触素与神经丝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这可能是帕金森病人额叶皮质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 睡眠剥夺后大鼠皮质、海马和杏仁核微管相关蛋白-2及神经丝蛋白的表达变化

    作者:王景涛;邱洪斌;田国忠;扈青云;徐辉;王柏新;李廷利

    目的 探讨睡眠剥夺后大鼠皮质、海马和杏仁核微管相关蛋白-2(MAP-2)及神经丝蛋白(NF-200)表达的变化. 方法 采用改良小平台水环境法制作大鼠睡眠剥夺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睡眠剥夺组(SD组)、环境对照组(TC组)和空白对照组(CC组).SD组包括睡眠剥夺6h、12h、1d、2d、3d、5d、7d共7个时点,每个时间点5只大鼠,CC组5只.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MAP-2和NF-200阳性表达.结果 睡眠剥夺5d和7d时,皮质、CA1、CA2、CA3、齿状回和杏仁核MAP-2和NF-200阳性表达减少(P<0.05,P<0.01). 结论睡眠剥夺可导致脑组织MAP-2和NF-200表达减少.

  • 淀粉样蛋白前体/早老素1转基因小鼠大脑皮质内kinesin1介导的神经元轴浆运输障碍

    作者:王倩;范文娟;孙仪征;王来;邓锦波

    目的 探讨轴突运输蛋白,kinesin1和神经丝蛋白(SIM-312)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出生后30 ~ 360 d淀粉样蛋白前体(APP)/早老素1(PS1)转基因小鼠(n=40)和野生型小鼠(n=40)用于此研究,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上述两种小鼠大脑皮层内老年斑的沉积及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布以及在大脑皮质发育过程中kinesin1和SIM-312阳性细胞个数及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APP/PS1转基因小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β-淀粉样蛋白(Aβ)斑块增多,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增多,神经元减少;而kinesin1阳性细胞的数量在APP/PS1转基因小鼠生长发育过程中减少,且在出生9月(P9M)之后与野生型小鼠之间差异存在着显著性(P<0.05);SIM-312标记的神经丝蛋白随着年龄的增长自P6M之后开始出现缠结现象.结论 Kinesin1和SIM-312的异常改变导致神经元中轴浆运输障碍以及AD的病理变化.

  • 鸡胚发育过程敲减神经型钙黏蛋白表达对视顶盖神经元迁移及神经丝蛋白的影响

    作者:杨慈清;李琼;付苏雷;李晗;范义峰;郭志坤;林俊堂

    目的 阐明鸡胚发育过程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对神经丝蛋白(NF)表达的影响.方法 鸡胚正常培养到第3天(E3),采用鸡胚带壳开窗培养方法,取出3~4ml蛋清,开窗培养至E5,将N-cadherin干扰载体pGPU6-GFP-neo-N-cadherin-shRNA通过活体电转基因技术导入视顶盖,电转后继续培养到E12,每组收集3个胚胎,取材,固定,包埋,切片后进行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鸡胚发育过程,敲减N-cadherin表达影响神经元迁移,被敲减的细胞主要停留在室管膜区,在N-cadherin受到抑制表达的区域,NF的表达也受到抑制,其表达明显减弱.结论 N-cadherin的抑制表达可导致神经元的迁移发生紊乱,影响NF的表达.

  • 鸡胚活体原位电转基因技术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质量评估

    作者:杨慈清;毛会丽;郭志坤;林俊堂

    目的 在成功建立鸡胚活体原位电转基因技术的基础上,探讨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及其在鸡胚发育过程对胚胎形态结构影响,分析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神经丝蛋白(NF)的表达情况.方法 活体原位电转基因技术将pCAGGS-GFP质粒转入带壳培养第3天和第3天去壳培养至第5天的鸡胚,在电转基因24h后荧光体视显微镜观察,选择对照组和阳性表达胚胎,每组各5个胚胎,冷冻切片后进行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α-SMA和NF分别在脊髓和视顶部位的表达状况.结果 在脊髓和视顶不同发育阶段和转染的不同时间,实验组、对照组及GFP阳性表达区域和正常区域内α-SMA、NF两种蛋白表达不存在差异,胚胎形态结构也不存在差异.结论 原位电转GFP在鸡胚发育早期过程中不影响正常基因的表达及鸡胚胎发育形态结构的变化,可以作为报告基因.

  • 体外诱导的皮肤源性神经干细胞在大鼠受损伤脊髓内的存活和分化

    作者:张伟;曾园山;陈雅云;吴武田;陈穗君

    为寻找新的神经干细胞来源用于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本实验采用绿色荧光大鼠(GFP转基因鼠)有毛皮肤在体外经剪碎,胰酶消化,过滤细胞,无血清培养液培养分离细胞,用表皮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细胞增殖,去除生长因子后用含血清培养液培养细胞等过程,采用神经上皮于细胞蛋白(nestin)、微管相关蛋白(MAP2)、神经丝蛋白(NF-200)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对培养细胞的分化状况进行鉴定.

  • 恶性黑色素瘤的形态变异与误诊

    作者:叶明福

    恶黑具有多种多样的细胞形态、组织类型及间质改变,肿瘤可由多形大细胞、中等大细胞、小细胞、梭形细胞组成,内含透明细胞、印戒细胞、假脂母细胞、横纹肌样细胞、气球样细胞、浆细胞样细胞和神经节样细胞.瘤细胞质中可见各种包涵体和吞噬物.瘤细胞核呈双核、多核、叶状核、核内包涵体、核沟或角状核.肿瘤结构变异包括束状、旋涡状、巢状、梁状、假腺体、假乳头/假滤泡、假菊形团和血管中心型;黏液和促纤维结缔组织改变及罕见的假血管肉瘤样变化;可见间质肉芽肿性炎或破骨巨细胞反应;血管外周细胞瘤样改变、肾小球样血管增生和血管透明变性;偶见无黑色素细胞分化(施万细胞、纤维或肌纤维母细胞、骨软骨样和节神经母细胞).典型的黑色素瘤S-100、HMB45、Melan A和嗜铬蛋白等阳性,但有的恶黑可表达异常免疫表型,如CK、desmin,sactin、CD68、CEA和EMA等.神经丝蛋白和GFAP阳性非常少见.由于恶黑的形态变异多种多样,常易误诊为癌、肉瘤、良性间叶瘤、淋巴瘤、浆细胞瘤和精原细胞瘤等.

  • 不同环境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皮层神经丝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槐雅萍;李阔;徐金秀;贾子善;李娜;高俊淑

    目的 观察不同环境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皮层神经丝蛋白(NF)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25只,电凝法造成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后随机分为独居组(n=30,独居于标准笼),社交组(n=30,5只一组群居于标准笼),探索学习组(n=30,15只一组居于迷宫笼),丰富环境组(n=30,5只一组居于丰富环境笼)和假手术对照组(n=5,5只一组居于标准笼).各试验组分别于1 d、3 d、1周、2周、3周、4周各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处死,测定皮层梗死灶周围区NF光密度(OD).结果 探索学习组及丰富环境组在1周后各时间点NF光密度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 丰富环境及探索学习均能促进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皮层NF的表达.

  • 丰富环境对脑缺血大鼠行为学恢复及神经丝蛋白、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薛丽;廖维靖;蔺俊斌;章鑫;陈修平;徐换

    目的:研究“形神共养”对脑缺血大鼠行为学恢复及神经丝蛋白(NF)、突触素(SYN)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线栓法大鼠脑缺血模型(MCAO),随机分为“形养”组、“神养”组、“形神共养”组、“标准养”组及假手术组.术后第3、10、17、24、30天进行平衡木行走试验及倾斜板试验,干预结束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梗死周围皮质及海马区NF、SYN的表达.结果:平衡木行走试验和倾斜板试验:三个治疗组大鼠评分均优于“标准养”组(P<0.05).免疫组化检测:“形养”、“神养”、“形神共养”组大鼠梗死周围皮质及海马区NF、SYN表达均高于标准养组,“形神共养”组表达高于其他两组(P< 0.05).结论:“形神共养”的丰富生存环境可促进脑缺血大鼠行为学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促进NF及SYN的表达有关.

  • 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丝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雷;吕刚;王欢;高红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丝蛋白(NF)表达的影响,探讨BMSCs促进SCI修复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伤后1,3,7,14,28 d,每组每个时相点6只动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GFAP和NF的表达.免疫组化结果用计算机辅助的数字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BMSCs移植后可在损伤脊髓内生存、整合、迁移;BMSCs移植后在不同时间点均可促进损伤区周围脊髓GFAP和NF的表达.结论:BMSCs移植可通过促进损伤区周围脊髓GFAP和NF的表达等机制促进脊髓损伤修复.

  • 慢传输型便秘结肠神经病理改变的意义

    作者:田波;杨世玲;李云华;段全红;陈国庭;厉峰;马善符

    目的研究慢传输型便秘结肠肌间神经丛的神经丝蛋白和S-100蛋白的病理改变,探索结肠动力减弱的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33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STC组)和25例非便秘性结肠(对照组)的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的肌间神经丛内神经丝蛋白和S-100蛋白的表达,利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作定量分析,并与病程及年龄作直线相关性分析.所得数据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结肠肌间神经丛内神经丝蛋白和S-100蛋白的含量在各段之间无显著性差别(0.09±0.03vs0.10±0.02,P>0.05),STC组结肠各段与对照组比较,神经丝蛋白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0.12±0.03vs0.09±0.02,P<0.01);S-100蛋白的含量及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0.10±0.04vs0.08±0.03,P<0.01).神经丝蛋白和S-100蛋白的改变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增加,二者呈直线相关(r=0.75).结论慢传输型便秘结肠肌间神经丛存在着全结肠性退行性病理改变,表现为神经丝蛋白的堆积聚集和神经间质的增生,且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加重,这是造成结肠动力减弱的主要原因.提示,手术切除结肠的范围应是全结肠或次全结肠.

  • 增生性瘢痕组织角质形成细胞中神经丝蛋白表达的特征及生物学意义

    作者:程飙;付小兵;盛志勇;孙同柱;孙晓庆;李建福

    目的:观察瘢痕组织与成人正常皮肤上皮细胞中神经丝蛋白(NFP)及其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变化,阐明神经再支配对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标本取自烧伤瘢痕愈合后11~26月来我院进行修复手术的病人,正常对照选自同一病人的供皮区.利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光镜下观察瘢痕组织及正常皮肤上皮细胞中NFP和EGFR阳性细胞表达情况.结果:瘢痕组织与正常皮肤上皮中神经丝蛋白与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存在差异,随着瘢痕的成熟,神经丝抗体的表达逐渐增强,而瘢痕早期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较强,瘢痕后期的表达减弱.结论: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的皮肤中NFP的变化与EGFR活性与创面愈合的结局密切相关.神经调节在瘢痕形成的过程中可能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 瘢痕组织中神经丝蛋白的表达特征及生物学意义

    作者:程飚;付小兵;盛志勇;孙同柱

    目的:观察瘢痕组织与成人正常皮肤中神经丝蛋白(NFP)及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变化,阐明神经再支配对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标本取自烧伤瘢痕愈合后11~26个月来我院进行修复手术的病人,正常对照选自同一病人的供皮区.利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光镜下观察瘢痕组织及正常皮肤上皮中神经丝蛋白(NFP)的表达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表皮基底层细胞的标记情况.结果:随着瘢痕的形成,瘢痕组织与正常皮肤上皮中神经纤维的数量表现为早期明显增强,随着瘢痕的成熟,神经纤维的数量逐渐减少.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与NFP的动态变化呈现一致性,瘢痕早期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较强,瘢痕后期的表达减弱.结论: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的皮肤中神经丝蛋白(NFP)的变化与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活性与创面愈合的结局密切相关.神经调节在瘢痕形成的过程中可能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 作者:

    关键词:
  • 人类神经丝蛋白基因hSTE的分子克隆

    作者:朱应葆;韩云;傅欣

    啤酒酵母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重要模式生物,它的全基因组测序已于两年前完成,其功能基因组研究亦已全面展开.到目前为止,在已知基因中约1/3功能已经清楚,余下2/3基因的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全基因组所有6 000多个基因中,约1/4的基因尚未被研究,其中一部分基因在功能上尚不能进行归类,称为"孤儿基因"(orphan genes).我们根据系统测序发现的新的开放阅读框基因STE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在Internet下进行Blast分析,搜寻到一个高分值的人EST,再根据获得的EST序列设计两条引物分别和人脑cDNA文库插入子两端的载体序列配对组成类似于5′-RACE和3′-RACE的扩增体系,获得5′端序列和3′端序列.完成测序后和人的EST库中相关EST进行比较分析,拼接出一个全长为3773bp的cDNA,其中长的开放阅读框在1~3078之间,编码的蛋白质含1026个氨基酸,并含有多个重复的KSP磷酸化位点.同源性检索发现它和人类神经丝蛋白H的同源性在90%以上.将克隆的该基因命名为hSTE并登录到Genbank,登记号为AF203032.利用模式生物对克隆的基因进行遗传互补测验的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

  •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脊髓损伤鼠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明伟;邹禾苓;周惠

    目的 探讨大剂量泼尼松(MP)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sD成年雌性大鼠78只,随机分成13组:即假损伤组;脊髓挫伤组(SCI组)及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MP组),再分为:1 d组、3 d组、7 d组、14 d组、21 d组、28 d组;用改良的Allen装置造成T12脊髓节段挫裂伤.在手术前及术后进行BBB(Basso,Beattie and Bresnahan)评分.术后立即采用大剂量冲击疗法,腹腔注射MP 30 ms/ks,伤后1 h开始,按5.4 m异/(kg·h)计算23 h总量,分4次腹腔注射,在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取损伤节段上、下长约0.5 cm脊髓连续冰冻切片,间隔取片后分别以抗神经丝蛋白、突触素抗体行免疫组化ABC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NF、SYP在SD大鼠脊髓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 MP明显改善损伤脊髓的病理形态.7,14,21,28 d时MP组NF染色轴突数目均明显高于SCI组.而灰度值均明显低于SCI组.MP治疗组较SCI组相同时间点神经学功能均有明显提高.结论 大剂量MP在脊髓损伤中后期明显促进其损伤后的再生,具有中远期疗效.

88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