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椎病的神经电生理分析

    作者:韩春风

    颈椎病是神经科和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上肢神经根损害的常见病因.神经电生理检查可较客观反映患者上肢神经根受损范围、受损程度及神经再支配情况.为了解电生理检查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2010年12月~2011年5月收治颈椎病患者39例,神经电生理表现归总如下.

  • 脊神经吻合重建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排尿功能的护理

    作者:孙巍;张晓萍;顾春红;钟贵彬

    目的 探讨脊神经吻合重建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排尿功能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7例行脊神经吻合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结果 7例患者经过悉心的治疗护理均得到良好康复出院,1例女性患者术后18个月后自行排尿,每次排尿300~400ml;1例男性患者随访4年,由于患未能坚持膀胱功能训练,一直依赖术前的膀胱造瘘;余5例仍处于随访期.结论 术前尿流动力学检查及配合,患者的准备(术区皮肤准备、药物准备、体位训练、尿路感染的控制、留置导尿和心理准备),术后体位护理,膀胱功能的康复锻炼,并发症的预防均对于手术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影响.

  • 增生性瘢痕组织角质形成细胞中神经丝蛋白表达的特征及生物学意义

    作者:程飙;付小兵;盛志勇;孙同柱;孙晓庆;李建福

    目的:观察瘢痕组织与成人正常皮肤上皮细胞中神经丝蛋白(NFP)及其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变化,阐明神经再支配对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标本取自烧伤瘢痕愈合后11~26月来我院进行修复手术的病人,正常对照选自同一病人的供皮区.利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光镜下观察瘢痕组织及正常皮肤上皮细胞中NFP和EGFR阳性细胞表达情况.结果:瘢痕组织与正常皮肤上皮中神经丝蛋白与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存在差异,随着瘢痕的成熟,神经丝抗体的表达逐渐增强,而瘢痕早期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较强,瘢痕后期的表达减弱.结论: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的皮肤中NFP的变化与EGFR活性与创面愈合的结局密切相关.神经调节在瘢痕形成的过程中可能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 人工反射弧重建膀胱功能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徐瑞生;侯春林;张世民;王金武;王诗波;刘明轩;陈爱民

    目的:建立犬"膝腱-脊髓-膀胱"反射弧重建膀胱功能的动物模型,作为实验研究人工膀胱反射弧的基础.方法:家犬5条,行硬膜外L5-S2前根交叉吻接,饲养1年后刺激反射弧并记录膀胱压和尿道压变化.结果:5只家犬"膝腱-脊髓-膀胱"反射弧均成功建立,刺激反射弧时膀胱压和尿道压都有升高.结论:通过硬膜外L5-S2前根交叉吻接可以更有效地建立人工反射弧重建膀胱功能的动物实验模型.

  • "膝腱-脊髓-膀胱"反射弧的形态学观察

    作者:徐瑞生;侯春林;张世民;王金武;王诗波;刘明轩;陈爱民

    目的:观察组成"膝腱-脊髓-膀胱"反射弧的神经细胞,从形态学上寻找反射弧重建膀胱功能的证据.方法:5只犬复制成L5-S2前根交叉吻合动物模型后,辣根过氧化物酶逆向追踪显示膀胱新支配神经的脊髓中枢,并进行吻合口再生神经纤维数量的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阳性细胞出现在L5前角,以α运动神经元为主;吻合口可见较多的神经纤维通过.结论:形态学上证实"膝腱-脊髓-膀胱"反射弧可以通过L5-S2前根交叉吻合得以建立,并且再生的神经纤维数量上达到重建膀胱功能的要求.

  • 人工膀胱反射弧重建治疗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

    作者:钟贵彬;侯春林;王诗波;周晖;瞿创予;谢庆平;刘亚平

    目的:探索利用截瘫平面以上正常的体反射重建膀胱反射弧,恢复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排尿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将Beagle犬L6前根近端与S2前根远端在硬膜内显微吻合,经一段时间的轴突再生后,建立"膝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术后8个月,在破坏S1~S4脊髓节段前后分别进行神经电生理、膀胱肌电图及尿流动力学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等检查;对1例L1压缩性骨折伴截瘫患者行右侧T11与S2前根经腓肠神经移植硬膜内吻合术.结果:2只犬在术后8个月时电刺激截瘫前和截瘫后左侧L6后根、神经吻合口近端均可在吻合口远端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其波形和波幅相似;尿流动力学检查,当刺激开始时逼尿肌压力和膀胱内压均迅速上升,而腹内压增加幅度较小,刺激中止后膀胱内压迅速下降;膀胱注射HRP后48h实验侧L6脊髓节段前角中发现HRP标记的大神经元细胞.临床1例患者术后55个月时随访,膀胱充盈后可产生自控性排尿,尿流动力学显示排尿完全是由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引发.结论:利用截瘫平面以上正常的体反射建立人工反射弧通路是成功和有效的,可恢复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自控性排尿.

  • 壳聚糖导管填充辛伐他汀/泊洛沙姆407水凝胶促进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运动功能恢复

    作者:郭琦;刘灿;海宝;马腾;王红;宋纯理;徐迎胜

    目的:探讨壳聚糖导管复合辛伐他汀/泊洛沙姆407水凝胶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壳聚糖导管组、壳聚糖导管复合辛伐他汀0 mg水凝胶组、壳聚糖导管复合辛伐他汀0.5 mg水凝胶组和壳聚糖导管复合辛伐他汀1 mg水凝胶组(前2组为对照组,后2组为辛伐他汀治疗组),每组10只,制作左侧坐骨神经10 mm缺损模型,用壳聚糖导管桥接缺损,其内填充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水凝胶。术后4、6、8、10周进行坐骨神经指数检测,术后10周进行神经电生理、荧光金逆行示踪、腓肠肌相对湿重、肌纤维面积百分比和运动终板形态检测,观察神经缺损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4、6、8、10周,辛伐他汀治疗组的坐骨神经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术后10周辛伐他汀治疗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峰-峰值、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荧光金标记的阳性神经元数量、腓肠肌相对湿重、肌纤维面积百分比和运动终板的恢复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壳聚糖导管复合辛伐他汀/泊洛沙姆407水凝胶能够促进外周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

  •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耳中毒后鸟耳蜗毛细胞与神经连接的再生

    作者:向明亮;穆美云

    本文对近年来鸟纲耳蜗神经纤维的正常解剖、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耳中毒后再生毛细胞的神经再支配、以及听功能恢复方面的文献进行了综述.

  • 慢性电刺激对喉肌神经再支配的作用

    作者:郑宏良;李兆基

    为明确功能性电刺激对环杓后肌(PCA)神经再支配的作用,本文采用4条犬,均将右侧喉返神经切断再吻合,套上含有双极刺激的硅胶套,并将喉起搏器电刺激系统植入2条犬的左侧PCA中,另2犬作对照植入电极为5mm×5mm大小,包括多个刺激电极及记录电极,以保证PCA肌各个部位均受到刺激及不同部位的电位均能记录.另外诱发电位的刺激电极置于修复侧喉返神经近侧端,2周后记录PCA肌的自发及诱发电位,每只动物PCA肌的部位与电位关系绘成坐标图.

  • 利用跟腱反射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的临床研究

    作者:侯春林;王诗波;陈爱民;徐瑞生;衷鸿宾;张世民;张伟;匡勇;尹承慧

    为了探讨利用跟腱反射重建圆锥上脊髓损伤后膀胱的神经再支配和人工扳机点排尿的疗效,在8例圆锥以上截瘫患者硬膜内切断双侧S1前根及支配膀胱的强神经根(一般为S2或S3)前根,进行显微吻合以形成跟腱-脊髓-膀胱人工反射弧.其中5例患者经过平均2.8年的随访,夜间无尿失禁,每天排尿5~6次,每次尿量250~500ml.说明跟腱-脊髓-膀胱人工反射弧能较好地重建圆锥上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

  • 瘢痕组织中神经丝蛋白的表达特征及生物学意义

    作者:程飚;付小兵;盛志勇;孙同柱

    目的:观察瘢痕组织与成人正常皮肤中神经丝蛋白(NFP)及其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变化,阐明神经再支配对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标本取自烧伤瘢痕愈合后11~26个月来我院进行修复手术的患者,正常对照选自同一患者的供皮区.利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光镜下观察瘢痕组织及正常皮肤上皮中NFP的表达和EGFR在表皮基底层细胞的标记情况.结果:随着瘢痕的形成,瘢痕组织与正常皮肤上皮中神经纤维的数量表现为早期明显增多,随着瘢痕的成熟,神经纤维的数量逐渐减少.EGFR的表达与NFP的动态变化呈现一致性,瘢痕早期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较强,瘢痕后期表达减弱.结论: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的皮肤中NFP的变化和EGFR活性与创面愈合的结局密切相关.神经调节在瘢痕形成的过程中可能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脊髓损伤功能评定中的应用

    作者:刘宏亮

    脊髓修复的终目标是有功能的神经再支配的重建.因此需要一定的技术,来明确脊髓损伤后功能丧失的性质、固有神经系统对损伤的反应,追踪再生的脊髓系统.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脊髓的功能评定比较客观,它能合适地测量脊髓损伤程度及详细的足够的功能再生.

  • 神经再支配对修复细胞的影响及在瘢痕形成中的地位

    作者:程飚;傅小兵;盛志勇

    现将着重讨论 ( 肌 ) 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角质形成细胞迁移构成的真 - 表皮连接在保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防止病理性愈合中的作用 , 特别是这些修复细胞与神经再支配间的相互关系对创面愈合的影响 , 初步探讨神经再支配对修复细胞影响在瘢痕形成中的重要地位 .

  • 大鼠心肌梗塞后梗塞区胆碱能神经支配的变化

    作者:徐嘉惠;薛红杰;赵玲辉;聂春生;张云芳;刘宇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梗塞区胆碱能神经支配的变化.方法:实验用20只大鼠,以组织化学Karnovsky-Rppts法显示胆碱能神经纤维,应用多功能图像分析仪测定梗塞区胆碱能神经纤维密度.结果:大鼠心肌梗塞后4天,梗塞区胆碱能神经纤维密度显著下降;梗塞后14天,梗塞区胆碱能神经纤维完全消失;梗塞后120天,心肌梗塞区的部分区域出现胆碱能神经纤维.结论:大鼠心肌梗塞后14天,梗塞区发生完全的去胆碱能神经支配,120天后部分区域出现胆碱能神经再支配.

  • 神经寄养法预防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研究进展

    作者:柳明忠;张文明;朱维钦

    周围神经损伤后,其支配的肌肉失去神经营养就会发生萎缩、变性.随着时间的延长,经过一系列的病理过程,失神经肌肉纤维化,发生不可逆变性,影响损伤神经修复后的功能恢复.而且,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速度相对缓慢,而失神经支配后骨骼肌发生肌萎缩变性纤维化又相对较快,往往在肌肉获得神经再支配之前就已丧失了肌细胞再生的物质基础,表现为骨骼肌的不可逆萎缩.如何防治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生物电刺激、被动活动、药物治疗、神经营养因子和细胞因子等方法,但疗效都非常有限,终无法阻断失神经骨骼肌发生不可逆萎缩、变性与纤维化.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神经修复的效果有了巨大的进步,各种神经寄养法可以有效预防失神经骨骼肌萎缩,本文综述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耳中毒后鸟耳蜗毛细胞与神经连接的再生

    作者:向明亮;穆美云

    本文对近年来鸟纲耳蜗神经纤维的正常解剖、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耳中毒后再生毛细胞的神经再支配、以及听功能恢复方面的文献进行了综述.

  • 喉返神经-膈神经端侧吻合术重建环杓后肌功能的实验研究

    作者:关亚峰;娄卫华;张重华

    目的研究喉返神经-膈神经端侧吻合术重建环杓后肌功能的可行性及疗效,探讨双侧喉返神经麻痹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建立大鼠右侧喉返神经伤断的模型,并在切断喉返神经内收肌支后,分组进行喉返神经-膈神经端侧吻合,喉返神经-膈神经端端吻合和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术后2个月时行纤维喉镜检查,以观察术侧声带外展恢复情况,并行双侧环杓后肌肌电图检查,得出术侧与健侧诱发动作电位潜伏期和峰值的恢复率.结果术后2个月时,右侧声带运动恢复情况和环杓后肌肌电图均显示喉返神经端端吻合组效果好,喉返神经-膈神经端侧吻合组和喉返神经-膈神经端端吻合组效果无显著差异.结论双侧喉返神经伤断的手术治疗应首选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术;喉返神经-膈神经端侧吻合术有可能用于双侧喉返神经麻痹的治疗.

  • 神经营养因子在舌下神经再生中的作用

    作者:黄龙;翦新春

    舌缺损修复方法的发展已从早期的创面覆盖与邻近带蒂组织瓣应用阶段演变到现在的移植肌神经再支配和剩余舌肌动力性恢复的应用阶段,即功能性舌再造阶段.理想的功能性舌再造,除恢复足够的外形和体积外,舌还应具有语音、吞咽和感觉功能.舌再造术后语音和吞咽功能的恢复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但关键是使再生的舌下神经重新支配剩余舌肌或移植肌.20世纪80年代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进入了细胞分子水平,在损伤反应、再生机制和治疗方法上,开展了大量工作.其中为突出的就是神经营养因子的发现和应用.

  • 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恢复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的初步报告

    作者:侯春林;衷鸿宾;张世民;陈爱民;刘祖德;刘明轩;徐瑞生;王永胜;尹承慧

    目的:探索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恢复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的治疗途径.方法:对3例圆锥上脊髓损伤(SCI)患者行两侧L5~S2或S1~S3前根吻合,经10~12个月轴索再生后,检测膀胱排尿功能.结果: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手术后,通过刺激躯体传入神经,可经内脏传出神经引发膀胱内压升高,在膀胱充盈较满时能引起排尿反应.结论: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对SCI患者排尿有一定作用,但尚需进一步研究完善.

  • 利用腹壁反射重建人工膀胱反射弧的实验研究

    作者:侯春林;王金武;陈爱民;张伟;卢宁;曹银祥

    目的研究利用腹壁反射建立"腹壁反射-脊髓中枢-膀胱"神经传导通路,探讨躯体运动神经纤维长入副交感神经纤维后支配膀胱平滑肌产生控制性排尿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右侧"腹壁反射-脊髓中枢-膀胱"人工膀胱反射弧,以左侧为对照侧.通过刺激右侧下腹壁反射激发截瘫动物排尿.神经缝合术后8个月:①在破坏L5~S4脊髓节段前后,观察神经电生理,进行膀胱测压;②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标记技术,观察大鼠T11~L1及L4~S4节段脊髓冰冻切片内HRP标记细胞的形态及分布情况.结果①在破坏L5~S4脊髓节段造成截瘫前后,单相方波(3 mA,0.3 ms)刺激实验侧T13后根,可记录到实验侧动作电位、膀胱平滑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及膀胱平均内压,其形态及波幅与对照侧相似.②实验侧T13脊髓前角及双侧L6~S4节段脊髓中间带外侧核区有HRP标记阳性细胞,而对照侧T13脊髓前角未发现HRP标记细胞.结论体神经的运动传出支经自体神经移植,其轴突能再生长入膀胱平滑肌内副交感神经节细胞,并具有良好的传导运动兴奋的功能;利用截瘫平面以上的体反射,通过硬膜囊内神经根自体神经移植缝合的方法,可建立新的人工膀胱反射弧,使截瘫患者可控制性排尿.

4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