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慢性电刺激对喉肌神经再支配的作用

    作者:郑宏良;李兆基

    为明确功能性电刺激对环杓后肌(PCA)神经再支配的作用,本文采用4条犬,均将右侧喉返神经切断再吻合,套上含有双极刺激的硅胶套,并将喉起搏器电刺激系统植入2条犬的左侧PCA中,另2犬作对照植入电极为5mm×5mm大小,包括多个刺激电极及记录电极,以保证PCA肌各个部位均受到刺激及不同部位的电位均能记录.另外诱发电位的刺激电极置于修复侧喉返神经近侧端,2周后记录PCA肌的自发及诱发电位,每只动物PCA肌的部位与电位关系绘成坐标图.

  • 慢性电刺激对喉肌生理及组织化学的影响

    作者:温武;李兆基

    功能性神经肌肉的刺激已被提出作为一种能恢复去神经肌肉活性的潜在治疗方法,其在耳鼻咽喉科领域已被广泛讨论作为治疗面瘫及喉麻痹采用的新疗法.许多急性动物模型研究已表明喉起搏器(功能性神经肌肉刺激器)是一有效治疗手段,然而没有详细的报告描述喉肌慢性刺激的结果.

  • 不同频率慢性电刺激膈神经对兔膈肌骨骼肌型二氢吡啶受体α1亚单位、ryanodine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睢扬;刘刚;王东林;郭先健;钱桂生

    测定不同频率慢性电刺激(chron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CES)膈神经5周后对兔膈肌钙释放单位中骨骼肌型二氢吡啶受体(DHPR)α1亚单位和ryanodine受体(RyRs)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CES后兔膈肌钙释放单位结构组成的变化和可能的临床应用价值.封闭群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20、50和100Hz,每组6只;以10和20 Hz为慢性低频电刺激组,50和100Hz为慢性高频电刺激组.CES参数为波宽0.2 ms 3~6个波/次,45次/min,电压10~20 V.刺激时间2×2 h/日,每周刺激6 d,连续刺激5周.分别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兔膈肌骨骼肌型DHPRα1-亚单位和RyR1、RyR2和RyR3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慢性低频电刺激10和20 Hz组骨骼肌型DHPRα1、RyR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有低度的RyR,mRNA的表达出现;慢性高频电刺激50和100Hz组骨骼肌型DHPRα1、RyR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未检测到RyR2mRNA的阳性表达.本实验提示慢性低频电刺激膈神经5周后,膈肌质膜上DHPR与RyRs之间的信号转导方式已从变构耦联为主转变为以Ca2+诱导Ca2+释放耦联为主.

  • 不同频率电刺激膈神经导致膈肌肌浆网Ca2 + -ATPase和Ca2 +释放-摄取动力学改变

    作者:张睢扬;刘刚;王东林;郭先健;钱桂生

    研究不同频率慢性电刺激(CES)后兔膈肌肌浆网(SR)Ca2+-ATPase活性以及SR Ca2+摄取-释放动力学对不同频率CES的适应性变化.建立不同频率CES组;用定磷法测定SR Ca2+-ATPase活性;用Fura-2荧光法测定SR Ca2+摄取-释放动力学.与对照组比较,慢性低频电刺激10 Hz和20 H2组的SR Ca2+-ATPase活性明显降低(P<0.01),Ca2+释放-摄取动力学也显著降低(P<0.01);慢性高频电刺激50 Hz和100 Hz组的SR Ca2+-ATPase活性则显著升高(P<0.01),Ca2+释放-摄取动力学亦明显升高(P<0.01).实验提示,CES后不同频率CES导致膈肌SRCa2+-ATPase、Ca2+摄取-释放动力学产生不同的适应性变化;对不同功能状态的膈肌应用不同频谱的慢性电刺激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脑运动区皮质慢性电刺激治疗顽固性中枢性疼痛

    作者:赵春生;骆慧;傅震;薛祥云;孙伯民

    目的探讨运动区皮质电刺激(motor cortex stimulation,MCS)治疗顽固性中枢性疼痛的手术细节及关键.方法用条形电极对1例右侧丘脑出血后左侧肢体顽固性疼痛患者行运动区皮质慢性硬膜下刺激并分期植入电子脉冲发生器.结果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无癫痫、偏瘫等并发症.结论运动区皮质慢性电刺激是目前治疗顽固性中枢性疼痛的有效方法,中央沟的精确定位和选择合适的刺激参数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

    作者:

    药物治疗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是有效的,但随着疾病的进展,药物疗效减退并出现日益增多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中包括运动波动、药物导致的不自主运动或运动障碍.即使接受好的药物疗法,患者仍然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时,就需要考虑替代措施.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慢性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开始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用于治疗帕金森病.1 有关原理帕金森病由于神经变性和受体缺乏而使神经环路的功能严重受损,在非人的灵长类帕金森病实验模型所得到的证据表明:在帕金森病病理状态下,包括苍白球内侧核(GPi)[1,2]和丘脑底核(STN)[3]在内的运动系统环路中具有病理性神经活动的特征.通过毁损或慢性电刺激对异常活动所产生的抑制能够使帕金森病实验模型和帕金森病人得到改善[4~7].目前治疗帕金森病所应用的三个主要靶点为丘脑腹中间核(Vim)、GPi和STN,其中Vim用于震颤,GPi或STN用于治疗运动徐缓、肌强直、震颤、姿势和步态障碍和药物产生的不自主运动.

  • 低频复合生理频率慢性电刺激对肺气肿兔膈肌力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邓永红;李军梅;刘刚

    目的 研究低频复合生理频率慢性电刺激后肺气肿兔膈肌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HC)亚型及其力学模式的适应性变化.方法 采用木瓜蛋白酶雾化吸入法建立肺气肿模型:测定正常对照组、肺气肿组和肺气肿各慢性电刺激(chronic electfical stimulation,CES)组膈肌MHC亚型及膈肌颤搐收缩张力(Pt)、峰值张力时间(TPT)、1/2松弛时间(1/2Rt)、强直颤搐收缩张力(Po)、疲劳指数(FI)和疲劳恢复指数(FRI)的适应性变化.结果 ①340 Hz、10 Hz、(10+40)Hz慢性电刺激后肺气肿兔膈肌MHC的相对含量较刺激前都明显增加(P<0.05).10 Hz组MHC-I型比例明显增加(P<0.01).(10+40)Hz组MHC-I、MHC-Ⅱa型比例增加(P<0.05).②肺气肿组Pt、Po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TPT、1/2Rt延长(P<0.01),FI、FRI增加(P<0.01);(10+40)Hz组和40 Hz组与肺气肿组比较Pt、Po均明显增加(P<0.01),TPT、1/2Rt均明显缩短(P<0.01),FI和FRI下降(P<0.01);(10+40)Hz组与40 Hz组比较,Pt、Po、TPT、1/2Rt无显著性差异(P>0.05),FI和FRI降低(P<0.01).结论 不同频率的CES可导致膈肌MHC亚型及肌条力学产生不同的适应性变化,低频复合生理频率电刺激可显著提高肺气肿兔膈肌收缩力,增强膈肌抗疲劳能力,可能是体外膈肌起搏对COPD患者膈肌康复治疗更佳的频率模式之一.

  • 慢性低频复合生理频率电刺激对肺气肿兔膈肌肌球蛋白重链及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李军梅;刘刚;邓永红;李香彭

    目的 研究不同频率慢性电刺激(chron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CES)后肺气肿兔膈肌肌球蛋白重链(MHC)亚型及酶活性的适应性变化,以了解间断低频复合生理频率电刺激对肺气肿兔膈肌结构及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木瓜蛋白酶雾化吸入法建立肺气肿模型,测定正常对照组、肺气肿组和肺气肿CES组膈肌MHC亚型的适应性变化及肌浆网(SR)Ca2+-ATP酶、膈肌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的酶活性.结果 ①40、10、(10+40) Hz慢性电刺激后肺气肿兔膈肌MHC的相对含量都有所增加(P<0.05).10 Hz组MHC-Ⅰ型比例明显增加,(10+40) Hz组MHC-Ⅱa型比例增加(P<0.05).②(10+40)、40 Hz慢性电刺激后,膈肌SRCa2+-ATP酶活性增高(P<0.05).40 Hz较(10+40) Hz Ca2+-ATP酶活性增高更明显(P<0.05),10 Hz组Ca2+-ATP酶活性降低(P<0.05).③间断低频复合生理频率电刺激(40+10 Hz)同肺气肿组比较,SDH酶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40 Hz组和10 Hz组比较,SDH亦明显升高(P<0.05),40 Hz组和10 Hz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5组之间LDH酶活性均无差别(P>0.05).结论 不同频率的CES可导致膈肌MHC亚型及酶活性产生不同的适应性变化,低频复合生理频率慢性电刺激可能是体外膈肌起搏对COPD患者膈肌康复治疗较好的频率模式.

  • 肺气肿兔膈肌力学模式对慢性超低频复合生理频率电刺激的适应性改变

    作者:李香彭;李军梅;刘刚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慢性电刺激(CES)后肺气肿模型兔膈肌力学模式适应性变化,以了解慢性超低频电刺激对肺气肿兔膈肌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木瓜蛋白酶雾化吸入法建立兔肺气肿模型;测定正常对照组、肺气肿组和肺气肿CES组膈肌颤搐收缩张力(Pt)、强直颤搐收缩张力(Po)、峰值张力时间(TPT)、1/2松弛时间(1/2Rt)、疲劳指数(FI)和疲劳恢复指数(FRI).结果①同正常对照组比较,肺气肿组Pt、Po降低(P<0.01),TPT、1/2Rt延长(P<0.01),FI、FRI增加(P<0.01).②同肺气肿组比较,40 Hz和(2.5+40)Hz组Pt、Po明显增加(P<0.01),TPT、1/2Rt明显缩短(P<0.01),10 Hz组结果则相反(P<0.05).40Hz、(2.5+40)Hz、10 Hz组FI、FRI明显下降(P<0.01).③(2.5+40)Hz组与40 Hz组比较,Pt、Po、TPT、1/2Rt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FI、FRI下降(P<0.01).结论超低频复合生理频率慢性电刺激[(2.5+40)Hz]可显著提高肺气肿兔的膈肌收缩力,较生理频率慢性电刺激(40 Hz)能使肺气肿兔膈肌抗疲劳能力得到更明显的提高.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