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温阳化饮益气活血法对慢性心功能不全大鼠心肌α-MHC、β-MHC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晶;曹洪欣;郭欣

    目的:探讨温阳化饮益气活血法对慢性心功能不全大鼠心肌α-MHC、β-MH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法复制慢性心功能不全大鼠动物模型,利用RT-PCR技术检测心肌重构的相关调控因素α-MHC、β-MHC在慢性心功能不全发病中的作用,同时观察温阳化饮益气活血法对其干预作用.结果:慢性心功能不全大鼠模型组心肌组织α-MHC基因表达下调,β-MHC基因表达上调;温阳化饮益气活血法治疗组心肌组织α-MHC基因表达上调,β-MHC基因的表达下调.结论:温阳化饮益气活血法能上调慢性心功能不全大鼠α-MHC基因的表达,下调β-MHC基因的表达,为温阳化饮益气活血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这可能是温阳化饮益气活血法防治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作用机制之一.

  • 联合注射外源性IFNγ和IGF-1治疗小鼠骨骼肌损伤

    作者:陈疾忤;陈世益;李宏云;尚西亮;吴子英

    目的:观察局部联合注射外源性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huma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hIGF-1)和人γ干扰素(human interferon γ, hIFNγ)对于小鼠急性钝挫伤骨骼肌修复过程中再生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64只8周龄雄性C3H小鼠,制作右侧腓肠肌钝挫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即A组(注射hIFNγ)、B组(注射hIGF-1)、C组(联合注射hIFNγ和hIGF-1)、D组(注射生理盐水).挫伤后第10天,A、B、C、D组小鼠,腓肠肌损伤处分别注射不同药物进行干预.于干预前(伤后7d),和干预后4、18、32d,各组随机抽取4只小鼠进行损伤腓肠肌取材,以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不同时点Ⅱb型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Ⅱb, MHC-Ⅱb)及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1]干预后各时点,B、C组小鼠损伤骨骼肌局部MHC-Ⅱb表达较A、D组明显高;[2]干预后各时间点A、B、C组小鼠损伤骨骼肌局部Vimentin表达较D组低,其中以A组和B组更明显.结论:[4]骨骼肌急性损伤后,局部注射hIGF-1有明显促进骨骼肌纤维再生,和一定程度抑制纤维化的作用.[2]局部注射hIFNγ仅表现出抑制纤维化的作用,且比hIGF-1更加明显.[3]联合应用hIGF-1和hIFNγ,能够同时促进骨骼肌再生和抑制纤维化,有效地促进损伤骨骼肌的愈合.

  • 参附注射液上调microRNA-181d-5p抑制大鼠心肌肥大及其机制

    作者:毛竹君;熊耀康;袁文俊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SFI)改善大鼠心肌肥大的microRNA调控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行腹主动脉缩窄(AAC)术建立心肌肥大模型,动物分成3组:SFI组(6.0mL·kg-1·d-1)、model组(6.0mL·kg-1·d-1)和Sham组(6.0mL·kg-1·d-1),腹腔注射,连续12周.造模成功大鼠心肌作microRNA(miR)基因芯片筛选有显著差异表达的miRs,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确认候选miR.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候选miR的候选靶基因,并用RT-PCR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靶基因mRNA及其靶蛋白表达水平.在苯肾上腺素(PE)刺激建立的培养乳鼠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分别给予SFI,候选miR模拟物miR-mimic和抑制剂miR-inhibitor后,检测心肌细胞表面积,候选靶基因和靶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model组大鼠HW/BW及LVW/BW显著高于Sham组和SFI组(P<0.01);而SFI组HW/BW及LVW/BW与Sham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基因芯片筛选结果显示,model组与SFI组相比共有23种miRs差异表达显著,其中下调的有miR-181d-5p等13种;MHC mRNA及MHC蛋白在model组大鼠心肌中过表达,而在SFI组中的表达与Sham组接近.SFI上调PE刺激的心肌细胞miR-181d-5p水平,抑制PE刺激所致心肌细胞表面积增大;miR-18 1d-5p-mimic能抑制心肌细胞MHC蛋白表达,抑制细胞表面积增大,而miR-181 d-5p-inhibitor的作用结果相反.结论:microRNA-181d-5p具有抑制心肌肥大的作用,SFI可能通过上调或维持miR-181d-5p的表达从而降低MHC mRNA与MHC蛋白的表达,抑制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心肌肥大,从而改善大鼠心功能,对心肌肥大产生治疗作用.

  • 天保宁对阿霉素致大鼠心肌损伤心肌肌球蛋白重链变化的影响

    作者:王华军;陈金水;陈小明;吴天敏;许昌声;谢良地

    目的:观察天保宁对阿霉素所致大鼠心肌损伤时心肌肌球蛋白重链的变化及心肌结构的改变.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1)正常对照组:ip等体积生理盐水;(2)阿霉素组(Doxorbincin, Adrinmycin,ADR):于实验开始后第2、4天ip ADR 1mg/kg;第6、8天 ip ADR 2mg/kg;第10、12天ip ADR 3mg/kg;第14、16天 ip ADR 4mg/kg,16d累计用药剂量达20mg/kg.(3)天保宁组(ADR+天保宁):ADR的剂量用法同ADR单用组,天保宁(浙江康恩贝制药公司)450mg/kg隔日灌服共8d停药24h后,称体重、心肌重量、左心室重量及心肌蛋白的提取、肌球蛋白重链(MHC)分析,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天保宁组大鼠的体重、心体比及左室心体比(LVM/BW)均较ADR组有显著改善(vs P<0.01).电镜下可见,ADR组心肌细胞严重损伤,提示有心衰发生,天保宁组大致正常.同时,天保宁组中α-MHC向β-MHC转变减轻,α-/β-MHC较ADR组低(P<0.05).结论:天保宁可改善ADR对心肌损伤时的毒性反应,特别是减轻ADR对心肌肌球蛋白重链中α-MHC向β-MHC转变,具有抗重塑和抗心衰的作用.

  • 运动在骨骼肌肌纤维类型转变中的作用

    作者:李俊平;王瑞元

    骨骼肌纤维类型及其表达的专一蛋白同功型的多样性,是骨骼肌功能和适应性的结构和分子基础.肌球蛋白重链同功型被认为是决定肌纤维快、慢类型的主要因素,已成为区分肌纤维类型和研究肌适应性的分子标志.运动可以导致肌球蛋白重链不同亚型之间的转变.本文就肌球蛋白重链与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关系,以及不同运动模式对骨骼肌纤维肌球蛋白重链同功型转变的影响作一综述.

  • 伊贝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所致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和肌球蛋白重链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爱兰;陈敏生;何兆初;刘启才;董颀

    目的 观察伊贝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所致心肌细胞中蛋白质合成速率及肌球蛋白重链(MHC)基因表达改变的影响.方法 以AngⅡ及伊贝沙坦分别或同时作用于培养的细胞.采用放射性同位素[3H]-leu掺入法检测培养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心肌细胞心房利钠肽因子(ANF)以及α-MHC、β-MHC的表达.结果 AngⅡ处理使心肌细胞中[3H]-Leu掺人增加(P<0.05),同时ANF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P<0.05);α-MHC 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P<0.05),而β-MHC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P<0.05),α-MHC/β-MHC的比值下降(P<0.05).当伊贝沙坦与AngⅡ共同作用于培养的心肌细胞时,与AngⅡ组比较,[3H]-Leu的掺入明显下降(P<0.05),与正常组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NF的表达下降,与正常组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细胞中α-MHC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而β-MHC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α-MHC/β-MHC的比值上升(P<0.05).结论 伊贝沙坦能抑制AngⅡ所致的心肌细胞肥大和细胞中α-MHC向β-MHC表达的转换.

  • 大鼠脊髓横断早期比目鱼肌重量与肌球蛋白重链亚型mRNA表达的变化

    作者:范晓华;纪树荣;周红俊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横断后早期比目鱼肌重量及肌球蛋白重链(MHC)各亚型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4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与脊髓横断7 d组(ST7)、15 d组(ST15)、30 d组(ST30),各10只,脊髓横断水平T8~T10.分别于横断后7、15、30 d取后肢比目鱼肌称重,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观察MHC各亚型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脊髓横断各组比目鱼肌重量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ST15、ST30组比目鱼肌绝对与相对重量均较ST7组下降(P<0.05).对照组比目鱼肌只表达MHC-Ⅰ与MHC-Ⅱa,脊髓横断各组在横断7 d后出现MHC-Ⅱx与MHC-Ⅱb的表达,横断后各时间点MHC-ⅠmRNA的表达持续下调;MHC-Ⅱa与MHC-Ⅱx mRNA的表达持续上调;MHC-Ⅱb mRNA的表达维持在低水平.结论脊髓横断主要在早期影响肌肉的重量;脊髓横断后MHC的表达发生由慢型向快型的转化,MHC随神经肌肉活动的减少表现出可塑性.

  • 脊髓损伤肌萎缩肌球蛋白重链可塑性与训练的影响

    作者:范晓华;纪树荣;周红俊

    骨骼肌的收缩特性部分是由肌球蛋白重链(MHC)亚型决定的.脊髓损伤后损伤水平以下的骨骼肌MHC各亚型mRNA和蛋白水平发生适应性变化,表现为慢MHC-I亚型表达下调,快MHC亚型表达上调.MHC-mRNA的适应性变化先于蛋白的变化.不同物种、不同肌肉MHC转化的程度与速度不同.脊髓损伤后短时间训练不能引起MHC亚型发生显著的转化,而长期负重步行训练能够减缓肌纤维MHC亚型表达发生由慢向快的转化.

  •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MYH9-RD家系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

    作者:张淑芳;王顺兰;张应爱;肖敬川;黄邓高

    目的 分析该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9基因相关疾病(MYH9-RD)家系患者多种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方法 采集MYH9-RD家系中11例患者和7名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术对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CD41/61)、GP Ⅰ a(CD49b)、GPⅠb/Ⅸ/Ⅴ(CD42a),GPⅠ b(CD42b)和GPⅣ(CD36)进行检测.结果 MYH9-RD家系GPⅡb/Ⅲa(CD41/61)、GP Ⅰ b(CD42b)、GPⅣ(CD36)和GP Ⅰ b/Ⅸ/Ⅴ(CD42a)复合物表达量分别为653.7±192.7、420.0±151.3、667.7±371.3和236.4±64.2,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06.7±126.1、181.2±29.3、271.4±91.6和136.1±23.5,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YH9-RD家系患者组GP Ⅰ a(CD49b)表达量为192.2±143.4,较对照组(139.1±54.9)稍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MYH9-RD家系患者临床表型复杂多样可能与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量有关.

  • 一个May-Hegglin异常家系MYH9基因突变新位点研究

    作者:郝冀洪;张牧霞;赵驻军;宋文杰;朱芸

    目的 鉴定一个May-Hegglin异常家系MYH9基因突变位点.方法 报告一个May-Hegglin异常家系的临床及实验窜检查资料,包括外周血和骨髓瑞姬染色涂片的细胞形态学检查,静脉血检测肝、肾功能,血小板功能、血块退缩时间及凝血功能,用PCR技术扩增先证者及其母亲的MYH9基因1、10、25、30、38、39、40号外显子,用直接测序的方法 分析PCR产物的核苷酸序列.结果 先证者及其母亲均有巨大血小板、血小板减少和粒细胞内包涵体,2位患者肝、肾功能,血小板功能、血块退缩时间及凝血功能均正常.此家系患者存在30号外显子第4270位碱基G>A突变,使第1424位密码子由GAC>AAC.编码的氨基酸由天冬氨酸转变为天门冬酰胺.而正常对照者无此突变.结论 该May-Hegglin异常家系存在30号外显子上Asp1424Asn突变,此突变为中国人May-Hegglin异常家系的首次报道.

  • MYH9异常的实验室和临床诊断策略

    作者:李卫滨;兰小鹏

    肌球蛋白重链9 (MYH9)异常是一组由MYH9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包括May-Hegglin异常、Epstein综合征、Fechtner综合征和Sebastian综合征.MYH9异常常被误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本文对其发病机制、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和鉴别诊断进行阐述,以进一步加深临床和实验室对MYH9的认识,同时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

  • β肌球蛋白重链及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突变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生存分析

    作者:王曙霞;邹玉宝;王虎;王继征;薛浩;陈敬洲;惠汝太

    目的 探讨携带β肌球蛋白重链(MYH7)及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MYBPC3)基因突变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6年生存情况.方法 对采用测序方法确定的携带MYH7及MYBPC3基因突变的7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的随访.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5.8±1.8)年,期间共有14例患者死亡,其中MYH7突变患者10例(32.1%/1000人年,95%CI为12.5~51.5),MYBPC3突变患者4例(35.2%/1000人年,95%CI为13.9~68.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例携带MYH7突变的患者发生猝死,基因突变的部位均位于MYH7基因的头部;而携带MYBPC3突变的患者均未发生猝死,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携带MYH7基因突变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发病年龄和死亡年龄均较早,猝死发生率高.携带位于MYH7基因头部突变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较杆部突变患者的左心室大室壁厚度更厚,猝死发生率高,更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基因检查十分必要.

  • 散发性肥厚型心肌病β肌球蛋白重链及肌钙蛋白T基因突变的研究

    作者:潘国忠;刘文玲;胡大一;谢文丽;朱天刚;李蕾;李翠兰;孙艺红;边红

    目的 研究β肌球蛋白重链(MYH7)及肌钙蛋白T(TNNT2)突变是否为散发性肥厚型心肌病(SHCM)患者的致病基因.方法 对50例无血缘关系家族中仅1例患病且无一级亲属猝死史的SHCM患者及80例有一级亲属的SHCM患者进行MYH7及TNNT2扫描.提取所有DNA片段用PCR扩增后以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结果 (1)50例SHCM患者中均未发现TNNT2基因突变.有1例MYH7突变,位于20号外显子上的T13659C突变(Ile736Thr);(2)80例家族成员中未发现MYH7及TNNT2基因突变.结论 SHCM患者MYH7及TNNT2基因突变发生率低,可能不是SHCM的主要致病基因.

  •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A1在压力负荷致心肌肥厚小鼠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震;刘剑芳;王梦龙;叶晶;徐瑶;姜慧敏;叶迪;万军

    目的 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通道A1(TRPA1)在压力负荷致心肌肥厚小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SPF级雄性小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各16只.2组于第4周行超声检测,包括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EF以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处死小鼠测量心脏质量和体质量,常规心肌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麦胚凝集素染色.RT-PCR检测小鼠心肌组织心房钠尿肽(ANP)、心肌肌球蛋白重链β(β-MHC)和TRPA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心肌组织磷酸化钙调蛋白依赖性的蛋白激酶Ⅱ(CaMKⅡ)、总CaMKⅡ和TRPA1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小鼠心脏质量、LVESD和LVEDD明显高于假手术组,LVEF和LVFS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小鼠心肌细胞横截面积明显高于假手术组[(389.4±46.3)um2 vs (213.1±27.5)μm2,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心肌组织ANP、βMHC和TRPA1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模型组小鼠心肌组织磷酸化CaMKⅡ/总CaMKⅡ和TRPA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 TRPA1参与致心肌肥厚的过程,其机制可能与Ca2相关信号相关.

  •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心肌细胞的研究

    作者:杨水祥;黄景岭;王佐岩;魏晓菲

    目的 探讨体外脐血问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心肌细胞的可行性和佳方法.方法 收集获知情同意的健康产妇脐血细胞,分离单个核细胞,从中进一步分离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培养至第3代,应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标记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抗原CD34、CD44和CD90.5-氮胞苷诱导分化4周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法分别检测心肌细胞标记物肌钙蛋白I、转录因子GATA 4和β-肌球蛋白重链.结果 在第3代细胞中,可检测到CD44、CD90的表达,未检测到CD34的表达.脐血问充质干细胞经5-氮胞苷诱导分化后,呈现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和克隆增殖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可检测到肌钙蛋白I,GATA 4和β-肌球蛋白重链的表达.结论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被诱导分化成心肌样细胞,可成为干细胞移植的细胞来源.

  • 云南省一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家系的基因筛查及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庞明杰;丁筱雪;张艳;苏文华;张宏

    目的 筛查云南省一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并分析其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入选2016年1月到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云南省彝族一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家系,共3代6人参与本研究.收集入选者的血液样本及临床资料,采用高通量测序对先证者的28个已知常见的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进行筛查,采用Sanger测序对发现的突变位点进行验证,对其家系成员及159名健康对照组人群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临床表型.结果 测序发现先证者携带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7)Arg1045His和Ala26Val 2种错义突变,先证者母亲及哥哥均携带MYH7 Arg1045His突变.其他家系成员及对照组人群均未发现上述突变.该家系中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表现为胸痛、劳力性呼吸困难、晕厥,伴有明显心肌肥厚及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发病年龄均<50岁.先证者外祖母在调查前已发生心脏性猝死.携带双突变的先证者为家系中发病年龄小、临床症状严重者.结论 本研究发现云南省一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家系携带MYH7 Arg1045His和Ala26Val突变,研究结果提示Arg1045His突变引起的肥厚型心肌病发病早、心肌肥厚程度严重、预后差,MYH7基因Arg1045His和Ala26Val双突变可能具有剂量效应,加重患者的临床表型.

  • 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Ala26Val突变中国人肥厚型心肌病热点突变

    作者:邹玉宝;王继征;武鹏翥;郑维越;卢赛兰;宋雷;娄可佳;张芊;惠汝太

    目的研究中国人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在8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120例正常对照中进行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基因扫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功能区的外显子片段,双脱氧末段终止法测序.对阳性结果者进行家系调查,收集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型.结果在3个家系及1例散发患者中发现β-MHC基因第3号外显子的Ala26Val错义突变,正常对照组同一位置未见异常.3个家系临床表型不同.结论β-MHC基因Ala26Val突变是中国人肥厚型心肌病的热点突变, 其临床表型的异质性,提示多因素参与了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生和发展.

  • 肌球蛋白重链Val606Met突变基因型与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

    作者:袁建松;乔树宾;王曙霞;滕思勇;尤士杰;杨伟宪;高润霖;陈纪林;杨跃进

    目的 研究中国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3个家族性HCM的先证者进行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β-MHC)扫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其功能区外显子片段,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对阳性测序结果者进行家系中其他成员筛查,并分析患者临床表型特点.结果 在其中1个家系发现Val606Met杂合突变,而正常对照组同一位置未见异常,属于在我国HCM家系中首次发现.结论 MYH7基因16号外显子Val606Met错义突变为我国家族性HCM的致病基因之一,其临床表型的异质性提示多因素参与了HCM的发生及外显.

  • 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 Pro731 Ser 突变与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新涛;吴亚杰;陈伊;冯新星;宋莹;王怡璐;邹玉宝;王继征;邵一兵;惠汝太;宋雷;王旭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致病基因突变,分析基因型与表型的联系。方法研究病例资料收集于2009年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门诊。利用高通量测序对1个中国汉族肥厚型心肌病家系的26个致病基因进行筛查,发现的变异通过Sanger测序验证。在家系成员中筛查发现的致病突变,对突变携带者的表型进行分析。结果包括先证者在内13例携带MYH7基因Pro731Ser错义突变,疾病与突变共分离。其他家系成员和307名正常对照未发现此突变。携带者中10例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例为无症状携带者,患者中有8例伴有呼吸困难、心悸、胸痛、黑矇、晕厥等症状,先证者已出现严重的心力衰竭,5例患者发病年龄小于16岁,家系中至少有1人猝死。结论MYH7基因Pro731Ser错义突变为肥厚型心肌病的致病基因突变,能够产生恶性的临床表现,但也呈现明显的临床异质性。

  • 心肌球蛋白重链基因Arg719G1n突变与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

    作者:宋雷;黄晓红;惠汝太;高金华;郑维越;滕思勇;张芊;卢昊;周宪梁;叶珏;李予昕;刘延玲;马爱群;李朝晖

    目的调查中国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基因突变情况,评估中国人肥厚型心肌病临床特点与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对5个独立的肥厚型心肌病家系进行βMI-IC基因突变扫描,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β-MHC基因3~27及40号外显子,通过单链构像多态性及测序检测突变,采用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其他家系成员.结果发现一家系先证者第19号外显子聚合酶链反应产物单链构象多态性异常,测序分析表明该患者β-MHC基因第719密码子位置发生G→A转换,使精氨酸(Arg)变为谷氨酰胺(Gln).该患者临床表现胸痛、心悸及反复发作晕厥,超声示室间隔轻度不对称肥厚和左房扩大,母亲及姐姐皆有相似临床症状且都已于38岁猝死.此外,在其他4个家系中还发现了位于β-MHC基因上的ACT63ACC、TTT244TIC多态位点,但与疾病无明显相关.结论β-MHC基因Arg719Gln错义突变位于肌球蛋白重链的头杆结合部,该部位系肌球蛋白的重要功能区.该突变表型症状重,发病早,预后差,并与心房扩大和心房纤颤相关,提示该突变是致肥厚型心肌病的恶性突变.另一方面,研究表明同一突变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预后,结合其他4个家系均未发现错义突变的结果,支持肥厚型心肌病的异质性遗传特点.

98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