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吞咽散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100例

    作者:杨泉鱼;孙建峰

    急性脑卒中患者约51%有吞咽障碍,主要是舌咽、迷走和舌下神经的核性和核下损害,产生的真性球麻痹和(或)双侧皮层脑干束损伤产生的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影响进食,可引起脱水及营养不良;也可引起吸人性肺炎,危害生命.因此,及早对患者的吞咽障碍进行评估,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及治疗是至关重要的.2003年5月~2005年5月我们采用自制吞咽散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舌下神经压榨损伤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SD大鼠舌下神经核中表达的变化

    作者:李建国;舒先涛;訾刚

    目的: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舌下神经损伤后再生过程中舌下神经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健康SD大鼠36只,均行左侧舌下神经压榨术,术后饲养至第3、7、14、21、28、35天,分别取出脑干含舌下神经核团部分,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技术,观察舌下神经核中的CGRP在舌下神经再生中的变化.结果:CGRP分布于正常SD大鼠舌下神经各亚核,舌下神经损伤后第3天,损伤侧的舌下神经核中CGRP比对照侧增强,图像分析CGRP灰度值与对照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第7天达高峰(P﹤0.05),以后尽管显著表达但渐减.结论:损伤导致CGRP在舌下神经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增加,提示CGRP在舌下神经再生修复过程中发挥调理作用.

  • 临床难以分类的急性脑卒中1例

    作者:常海军

    1 资料患者,女,68岁,因"右侧肢体无力不能言语3小时"入院.3小时前患者坐位休息中,突然右侧肢体无力,跌倒在地,不能言语,右肢活动不能,神志清,无肢体抽搐,测血压130/75 mm Hg(1 mm Hg=0.133 kPa),急诊于本院.2年前患"脑干梗死",治疗后好转,生活完全自理.否认糖尿病,心脏病史.入院检查:神志清,运动性失语,右侧中枢性面、舌下神经瘫,右侧上下肢肌力Ⅱ级,右侧Babinski sign(+).

  • 低组脑神经相关解剖与血管压迫性病变的MRI

    作者:张伟国;巫北海

    低组脑神经包括舌咽神经(Ⅸ)、迷走神经(Ⅹ)、副神经(Ⅺ)和舌下神经(Ⅻ),起自延髓、橄榄后沟或前沟的不同平面,椎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的纡曲、冗长对上述不同脑神经的压迫能够引起亢进性功能障碍,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手术对这类疾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1].MRI薄层扫描能够同时显示脑干-延髓、部分低组脑神经、血管及其相互关系,对于血管性病变、血管-神经压迫性病变及神经本身的微小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目前枕骨大孔区病变理想的影像学诊断方法[2].

  • 间歇低氧对自主呼吸大鼠舌下神经电活性长时程易化的影响

    作者:涂学平;王念;胡克;鲜于云艳;曹霞;陈宏斌;康晶

    目的 探讨间歇低氧对舌下神经电活性长时程易化(LTF)的影响.方法 12只成年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慢性间歇低氧组(实验组)及常氧对照组(对照组),每组6只,实验组大鼠放置于间歇低氧动物仓中,对照组放置于常氧动物仓中,每天8h(晨8时至16时),连续4周,随后给予急性间歇低氧刺激,每次5 min,共3次,记录两组大鼠急性间歇低氧前后舌下神经放电活性.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基础状态下放电频率分别为(73±13)和(58±11)Hz,放电幅度分别为(4.6±1.1)和(3.3±0.7)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急性间歇低氧干预后,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舌下神经的放电频率及电活性幅度均明显升高(均P<0.05).这种放电水平的增强可持续>1h,呈典型的长时程易化.实验组在急性低氧处理前、后的放电频率分别为(68±16)和(133±20)Hz,电活性幅度分别为(4.6±1.1)和(8.9±1.4)μV;而对照组在急性间歇低氧处理前、后的放电频率分别为(59±12)和(102±16)Hz,电活性幅度分别为(3.2±0.7)和(4.5±0.7)μV.实验组大鼠经急性间歇低氧干预后呼吸强度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08±149)%和(24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及慢性间歇低氧均可诱导舌下神经长时程易化,而慢性间歇低氧可增强急性间歇低氧诱导的舌下神经长时程易化.

  • 舌下神经鞘瘤3例临床分析

    作者:兰新建;万凤凤;岑华;申存瑛

    目的:提高舌下神经鞘瘤的诊治水平.方法:报告3例病人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结果.结果:3例均有典型的病侧舌肌萎缩,CT扫描见病侧舌下神经管扩大,MRI可清晰显示肿瘤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3例分别经乙状窦后、枕下极正中和颈上部入路手术,均获全切.结论:舌下神经鞘瘤临床罕见.可分为颅内型、颅外型、颅内-外哑铃型和管内型4种.根据不同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肿瘤多能全切.

  • 舌下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杨百春;周良辅;毛颖;张荣;朱巍

    目的提高舌下神经鞘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舌下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治疗和随访情况,并对我科早期5例和近期5例舌下神经鞘瘤的治疗方案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0例患者均有患侧舌肌萎缩表现,颅底CT薄层扫描可以显示骨性舌下神经管,但肿瘤较小时不一定能判定肿瘤的存在,MRI是佳的诊断措施.早期5例均为哑铃型肿瘤,其中2例采用分期手术分别切除肿瘤的颅内部分和颅外部分,3例经远外侧入路切除肿瘤:1例经髁入路,2例经髁上入路;肿瘤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1例并发脑脊液漏,颅内感染;Karnofsky预后评分:良4例,死亡1例.近期5例,其中4 例(2例哑铃型,1例颅内型和1例管内型)经改良远外侧入路切除肿瘤:经枕髁入路1例,经髁上入路3例; 1例颅外型肿瘤2次经颈入路切除肿瘤:首次手术大部切除肿瘤,肿瘤残余部分行伽马刀治疗无效后在导航及内窥镜辅助下再次手术全切除肿瘤;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失访1例,其余4例Karnofsky预后评分:优 3例,中1例.近期5例疗效优于早期5例.结论舌下神经鞘瘤罕见 ,手术难度大.根据肿瘤部位和大小设计手术方式,尽可能一期全切肿瘤,减少侵袭性操作对提高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舌下神经损伤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杨云利;陆海杰;吴春华;刘颖新;梁霞;朱小东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舌下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预后及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1990年4月至2004年7月发现的66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舌下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患者在早期用激素、抗生素、大量维生素等药物治疗,13例症状轻微改善,26例无明显变化,6例病情进展.随访59例,死亡22例,现生存26例.出现神经损伤后生存0.5~14年.结论放射性舌下神经损伤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它的发生与照射剂量、照射体积、照射技术及分次剂量等因素有关,预防颈部纤维化可减少放射性舌下神经损伤的发生.

  • 舌下神经交叉瘫一例

    作者:王法德

    临床资料 男,63岁.因突然右侧肢体麻木无力10 h于2006年9月17日入院.患者于10 h前突感右侧肢体麻木无力,行走不稳,头晕,无复视,无耳鸣及耳聋.以往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

  • 舌下-面神经吻合术治疗前庭神经鞘瘤术后面瘫

    作者:苏少波;岳树源;张建宁

    目的 探讨舌下-面神经吻合术治疗前庭神经鞘瘤术后面瘫的效果、策略和显微外科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行舌下-面神经吻合术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 舌下-面神经吻合术与肿瘤切除的时间间隔为1-13个月(平均7.6个月).术前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Ⅵ级13例,Ⅴ级3例.术后Ⅱ级2例,Ⅲ级10例,Ⅳ级4例;15例患者闭眼能力恢复理想,恢复了静态时面部对称性和某些随意运动.结论 舌下-面神经吻合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时机的把握和显微外科操作技术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保证.

  • 植入式舌下神经刺激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作者:焦晓;易红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常见且对人类健康有重要影响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普遍认为上气道扩张肌功能紊乱是OSAHS的发病基础.在上气道扩张肌群中,颏舌肌受舌下神经支配,在对抗吸气相气道负压、维持上气道开放中的作用为重要.大量实验证实刺激舌下神经内侧支或直接刺激颏舌肌时可使舌前伸,咽腔扩大,大气流量增大.随着对上气道扩张肌生理学研究的深入,为舌下神经刺激治疗OSAHS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就应用植入式舌下神经刺激器治疗OSAH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335 舌下神经喉神经再支配——以犬做动物模型实施生理、组织化学、肌电图及逆行标记研究

    作者:阮宏莹;曹海光

  • P物质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疾病中的调控作用

    作者:刘文敏;朱静静;刘华

    P物质是一种十一氨基酸多肽,广泛地分布于神经系统和其他外周组织器官内,其G蛋白偶联受体神经激肽1受体密集分布于舌下神经腹侧及背侧部.P物质不仅是一种神经肽,也是一种免疫调节因子,介导神经源性炎症、诱导多种炎症介质产生,介导白细胞肺浸润,参与呼吸道炎症性疾病的病理过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软腭、悬雍垂及舌根黏膜由于神经损伤,炎性前肽的增加导致神经源性炎症的病理变化,造成咽部气道容积减小甚至闭塞,从而导致OSAHS患者吸气时上气道阻力增加.而上气道肌肉由于失神经支配的损害,在上气道发生阻塞时会出现神经肌肉代偿不足.这些变化可能在OSAHS的发病机制中起—定作用.现就P物质及其受体与OSAHS的关系做一综述.

  • 刺激舌下神经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严齐;关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临床常见且对健康危害十分严重的疾病.OSAHS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研究认为上气道扩张肌肌张力异常是其发病基础.在相关的肌群中,重要的是受舌下神经支配的颏舌肌,刺激舌下神经可明显扩大咽腔,增加气流量.随着解剖学以及生理学的不断进展,舌下神经刺激(hypoglossal nerve stimulation,HGNS)从2001年开始逐渐进入临床试验,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经过临床试验证明,HGNS可在熟睡状态下显著改善OSAHS患者的咽腔以及上呼吸道的通畅性.

  • 多巴胺与睡眠呼吸障碍研究进展

    作者:宋志远;易红良

    阻塞性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有证据表明咽部肌肉和神经的功能下降可能在OSAHS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舌下神经核直接控制着对主要咽部肌肉——颏舌肌的神经输出量.多巴胺是在睡眠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神经递质.目前大量证据表明多巴胺对舌下神经核存在潜在的调控作用.本文就多巴胺在睡眠呼吸障碍研究进展方面做一综述.

  • 舌下神经刺激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作者:杨腾飞;金晓杰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具有严重的潜在危险性.OSAHS治疗的经典方法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即被应用于OSAHS患者,其疗效虽显著,但依从性较差,拒绝接受的患者仍占到40% ~50%[1],这些患者或放弃治疗,或选择口腔矫治器及手术治疗[2].

  • 舌动脉及舌下神经与舌根的解剖关系

    作者:张庆丰;刘得龙;秦文非

    目的 通过舌重要神经血管局部解剖学特点的研究,探讨舌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进针的安全范围.方法 对8例(16侧)成人尸体舌的局部解剖测量,了解舌动脉及舌下神经在舌内的走行,并进行相对定位.结果 舌动脉及舌下神经的主干在舌盲孔周围距舌表面的垂直距离不随其走行而改变,约为20 mm;但其水平位距中线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越靠近舌前部距离越小.舌动脉水平位距中线距离与舌宽的比值于舌盲孔后10mm、舌盲孔及舌盲孔前10mm分别为0.269±0.012、0.262±0.003及0.233±0.009,舌下神经水平位距中线距离与舌宽的比值在以上3个断面分别为0.262±0.010、O.202±0.014及0.193±0.010,即舌动脉及舌下神经主干在舌根部走行于舌中线与舌外缘连线的内1/3与外1/3之间,靠近舌外缘侧1/3处.结论 舌根等离子射频消融的相对安全范围:舌表面下垂直深度不超过20mm,水平方向为舌中线与舌外缘连线的内1/3和外1/3,舌中线与舌外缘连线的外1/3处是危险的部位.

  • 耳鼻咽喉科医师应该关注的领域--颅底

    作者:杨伟炎

    颅底由额骨眶板、筛骨、蝶骨、颞骨和枕骨构成.内面分成前、中、后颅窝,分别上承大脑、中脑和小脑,有筛孔、视神经孔、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枕骨大孔、颈内静脉孔、舌下神经孔和内耳门等孔道和裂隙,容脑干及神经血管穿过;下为眼眶、鼻腔、鼻窦、鼻咽与耳部之顶壁及颈部骨骼、肌肉与其他软组织.颅底手术涉及到神经外科、耳鼻咽喉科、颌面外科和整形外科等,这些学科自然整合在一起,构建成一门新的学科,称为颅底外科.

  • 神经转接与跨面神经移植修复面神经的手术进展

    作者:苏巧彤;郝欣平;李永新

    周围性面瘫的原因很多,有些面瘫在经过观察、保守治疗或是面神经减压术后可以恢复,而有一些则会因神经的断裂、缺损和不可逆的神经损伤而造成永久性的面瘫。对于面瘫的治疗,有效的解决办法是迅速修复受损的面神经。周围性面瘫的手术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面神经减压术、面神经端端吻合术、神经移植术、跨面神经移植术、神经转接术等,以及游离肌肉植入术和相关整形手术等。对于不同原因造成的面瘫,治疗方法会由于面瘫的病因、术者的专业知识及习惯、发生面瘫的时间和进行治疗的时机不同而有着不同的选。本文重在描述面神经缺损、断裂或发生了不可逆性损伤后的手术治疗,故在本文中不介绍面神经减压手术,而是对面神经功能重建,尤其是面神经吻合及移植中不同术式的手术方法,进行简单描述并讨论各手术方法的优缺点、适应症等,以期对以后的治疗中的选择有所裨益。

  • 颈部节细胞神经瘤一例

    作者:王玖华;王坚

      患者 女,17岁。右上颈肿块4年伴增大。体检:右颌下触及4.5 cm×4.0 cm大小肿块,质实偏中,活动感,表面可触及右颈外动脉搏动。临床诊断:右颈动脉间隙肿瘤,化学感受器瘤?神经纤维瘤?  颈部CT检查:增强扫描自会厌梨状窝水平向上,以口咽舌骨水平为主,右口鼻咽旁间隙咽后壁见一低密度软组织肿块,约3.0 cm×7.0 cm×15.0 cm大小,密度不均,其内可见边缘有条索样增强的少许片条状及条索状致密影交织,并有分隔, CT值38~100 HU,外周见完整包膜,肿块越过中线。口咽腔右后壁受压变形,肿块外缘达右胸锁乳突肌前内缘及右腮腺深叶内侧,右咽旁间隙呈戴帽征(图1~3)。右颈内外动脉有分离表现:颈内静脉及颈内动脉在肿块后外方,右颈外动脉在肿块前方。两侧颈深淋巴结未见肿大,CT诊断:右颈神经源性肿瘤。  手术所见:术中见肿块有包膜,位于右颈内、外动脉之间。迷走神经及喉上神经位于肿块深面,舌下神经及舌下神经降支位于肿块表面。肿块大径约为7.5 cm。  病理诊断:右颈节神经细胞瘤(ganglioneuroma)(图4)。  讨论 节细胞神经瘤为发生在周围神经组织的含有成熟神经元的良性肿瘤,主要发生在植物神经系统,约占周围神经肿瘤2%~3%。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青年人与成年人多见,无性别差异。好发于纵隔和后腹膜,亦可发生于肾上腺、骨盆等处,而发生于颈部者极为罕见,笔者检索至1999年文献,仅见报道3例。

102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