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楔多用在鼻咽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龙松;李伟宏;陈福慈

    目的:利用一楔多用技术治疗鼻咽癌可获得较好的均匀的靶区剂量分布,对提高局部肿瘤控制率具有临床意义.方法:(1)采取平野与楔形野组成的合成野;(2)随机抽出1995年-1997年93例鼻咽癌利用治疗计划系统实施多层面治疗计划设计,DT=65~75GY治疗结束后已定期随访.结果:(1)96.8%靶区剂量均匀性好;(2)局部肿瘤控制率为100%,Ⅰ~Ⅱ期的3年生存率为100%,Ⅲ~Ⅳ期的3年生存率为98%有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和口干.87例CT复查显示鼻咽腔完整,肿块消除,咽旁间隙清晰.讨论:一楔多用技术改善靶区剂量均匀性,有利局部肿瘤控制,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 咽旁间隙肌上皮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赵建东;武文明;王湛博;刘良发;王嘉陵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肌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预后.方法:对1例咽旁间隙肌上皮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免疫组化染色和光镜观察,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病临床主要表现不典型,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诊断.肿瘤主要由具有肌上皮细胞,导管上皮细胞等组成,Calponin,p63,GFAP,S-100,α肌动蛋白,波形蛋白等表达阳性.结论:咽旁间隙肌上皮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有局部浸润,远处转移和复发的潜能,治疗上以手术切除为主.

  • 咽旁间隙腮腺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付升旗;范锡印;张小路;郭进学;刘恒兴

    目的:为咽旁间隙肿瘤的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成人尸体头颈部10例20侧,模拟手术入路,按层次解剖方法解剖观察、测量其相关结构.结果:咽旁间隙被茎突及茎突诸肌分为咽旁前、后间隙,咽旁前间隙内有腭帆提肌、腭帆张肌等,咽旁后间隙内有颈内动、静脉,第Ⅸ、Ⅹ、Ⅺ、Ⅻ脑神经等.茎突是达咽旁间隙的重要解剖标志,其外侧主要结构是腮腺及穿经腮腺的结构,间隙内容均位于茎突内侧,茎突与颈静脉孔相距2.98±1.42mm.结论:咽旁间隙的应用解剖对咽旁间隙肿瘤的外科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下颌骨切开外旋入路切除咽及咽旁间隙肿瘤

    作者:韩跃峰;张琨龄

    目的:探讨咽及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的佳入路.方法:采用下颌骨切开外旋入路切除咽及咽旁间隙肿瘤12例,其中鼻咽部肿瘤2例,口咽喉咽部肿瘤5例,咽旁间隙肿瘤5例.对其中的3例恶性肿瘤同期行颈淋巴结清扫.对咽部缺损明显的3例行前臂游离皮瓣修复2例,胸大肌皮瓣修复1例.结果:12例病变均获得彻底切除,疗效满意,未见明显功能受损及严重并发症.结论:下颌骨切开外旋人路切除咽及咽旁间隙肿瘤,能充分显露深在肿瘤,具有视野开阔、操作安全方便、便于修复缺损、后遗畸形轻微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咽及咽旁间隙特殊病变如血管瘤的切除.

  • 咽旁间隙的应用解剖及手术进路研究进展

    作者:李兆生;郑鸣

    1 咽旁间隙与肿瘤咽旁间隙(parapharyngeal space,PPS)肿瘤并不常见,仅占头颈部肿瘤的0.5%以下[1].Hughes等[2]报道,PPS肿瘤中80%为良性,20%为恶性,其中良性肿瘤以涎腺混合瘤占多数,恶性中大多数是淋巴结转移癌.

  • 鼻内镜辅助下面中揭翻术治疗翼腭窝及其毗邻区域肿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廖建春;邓彬华;陈进璜;胡建道;李永德;吕政纲;张健;刘环海;纪振华

    目的:探讨鼻内镜辅助下面中揭翻术切除翼腭窝及其毗邻区域肿瘤的优缺点,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方法:采用鼻内镜辅助下面中揭翻进路手术治疗翼腭窝及其毗邻区域肿瘤患者28例,其中良性肿瘤21例、恶性肿瘤7例.结果:本组28例手术均顺利,肿瘤切除彻底.术后随访0.5 ~5 a,21例良性肿瘤患者无一例复发;7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均行放化疗,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8个月和10个月死于局部侵犯及远处转移,生存期0.5~4a3例,5 a及以上2例.结论:鼻内镜辅助下面中揭翻术适用于鼻腔、鼻窦、鼻咽、翼腭窝的良性肿瘤及生长缓慢侵犯翼腭窝及其毗邻区域的恶性肿瘤,具有微创、恢复快、面部无疤痕等优点.

  • 咽旁间隙巨大腮腺多形性腺瘤1例

    作者:赵文峰;陈增力;刘继延;王丽英

    患者女性,31岁.发现左侧腮腺肿物2年余入院.CT示左侧腮腺实性肿物突入咽旁间隙(图1).针吸细胞学检查怀疑左侧腮腺多形性腺瘤.全麻下行左侧腮腺深叶及肿物摘除术.临床诊断:左侧腮腺实性肿物.

  • 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治疗

    作者:宋卫琪

    目的 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方式及术后管理.方法 报告20例患者手术治疗大多采用颈侧颌下切口.结果 术中17例肿瘤完全切除,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治疗咽旁间隙肿瘤应选择适当手术方式,术后注意呼吸及术腔引流.

  • 超声与CT对鼻咽癌侵犯咽旁间隙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作者:潘代;朱尚勇;李燕;陶溢潮;胡婷婷

    目的 对比分析超声与CT在诊断鼻咽癌咽旁间隙受侵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3例鼻咽癌患者分别进行超声和CT检查,并与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超声诊断咽旁间隙受侵犯的灵敏度为68.9%,特异度为94.1%; CT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5.2%、94.1%.结论 超声能对鼻咽癌是否侵犯咽旁间隙做出较准确的判断,可作为鼻咽镜、CT和MRI等检查的有效补充.

  • 鼻咽癌侵犯咽旁间隙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价值

    作者:潘代;朱尚勇;刘若川;吴雅菲;韦玉亚;伦海美

    目的 探讨鼻咽癌侵犯咽旁间隙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35例经活检病理证实为鼻咽癌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肿物与咽旁间隙的关系,并与MRI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5例鼻咽癌患者70个咽旁间隙中超声检出受侵犯35个(50%),MRI检出受侵犯37个(52.8%),超声对咽旁间隙受侵犯的检出能力与MRI比较,具有一致性(Kappa值=0.543,P<0.01).结论 超声能判断出鼻咽部肿物是否侵犯咽旁间隙及受侵范围,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 咽旁间隙肿瘤28例报告

    作者:马季青;万保罗;马崧;谢为民

    目的:为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报告28例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良性肿瘤24例,其中神经源性肿瘤10例,涎腺混合瘤9例,其它5例;恶性肿瘤4例.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结论:颈侧切开为一较好的手术径路.

  • 咽旁间隙的超声解剖及声像图研究

    作者:林建军;谢寒冰;杨丹球;梁梅磬;肖志敏

    目的 探讨咽旁间隙的超声解剖及正常声像图特点.方法 观察经CT和MRI检查并提示咽旁间隙正常的健康人33例,采用超声沿下颌骨外缘检查咽旁间隙.结果 超声表现前界为颌下腺的内侧缘,外界为腮腺的深面,后界为乳突的内侧缘,内界为咽侧壁.沿下颌骨外周缘超声可显示咽旁间隙,咽旁间隙声像图的横切面呈倒置三角形,除翼内外肌和穿过其内的神经难以显示外,咽旁前间隙的筋膜脂肪组织表现强弱相间的软组织层次结构,而咽旁后间隙则表现为片状弱回声区夹杂低回声小区.结论 颌下腺、腮腺和乳突是超声检查咽旁间隙的3个重要解剖标志,认识咽旁间隙的正常超声图像对提高咽旁间隙病变诊断正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咽旁间隙
  • 钩虫病致周期性发热一例

    作者:楼国春;陆新良;杜勤;钱可大

    患者女性,70岁,因"反复发热3个月余"入院.3个月来周期性发热,间歇3~4 d发热1次,持续3~4 h自退.体温在38~39℃.曾行B超示胆囊内泥沙样结石,而行胆囊切除术,术后仍有发热.经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1年前接受左咽旁间隙神经鞘瘤切除术,并经病理证实.

  • 内镜下治疗声门下巨大多形性腺瘤1例报告

    作者:孙世龙;王丽;杜晨;马芙蓉

    多形性腺瘤又称混合瘤,是源于涎腺常见的良性肿瘤,约85%发生于腮腺,10%发生于鼻腔、口腔、咽、喉和气管的小涎腺,5%发生于下颌下腺[1].发生于小涎腺的多形性腺瘤主要位于软腭及硬腭,其次为上唇[2].国内外报道多形性腺瘤可发生在少见部位,如泪腺、咽旁间隙、会厌甚至副鼻窦、鼻中隔[3~6],但发生于声门下的巨大多形性腺瘤较少见,国内外文献[7]有零星报道.因声门下多形性腺瘤患病率低,肿瘤破溃出血更为罕见,2013年1月我科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 咽旁间隙肿瘤的CT和MRI诊断价值

    作者:李琳;林蒙;赵燕风;冯超;陈薪伊;王勇;周纯武;罗德红

    目的:分析咽旁间隙肿瘤的CT及MRI表现,以提高该部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病理证实的咽旁间隙肿瘤的CT及MRI表现。结果神经鞘瘤形态较规则(85.7%),涎腺肿瘤形态多不规则(63.2%),二者边界多清楚。涎腺肿瘤位于茎突前方18例(94.7%),神经鞘瘤位于颈鞘内26例(92.9%)。24例神经鞘瘤使咽旁间隙向两侧移位(85.7%),涎腺肿瘤多向前、内侧移位。涎腺肿瘤中12例(63.2%)小部分伸入腮腺深叶。神经鞘瘤多位于二腹肌后腹的深面(96.4%),涎腺肿瘤多位于二腹肌后腹的浅面(68.4%)。结论肿瘤与茎突、咽旁脂肪间隙、颈鞘、腮腺、二腹肌后腹的关系及肿瘤密度/信号及强化特点对咽旁间隙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 鼻咽癌常规设野剂量分布的评估

    作者:谭榜宪;吴永如;龚卿;张有望

    鼻咽癌为我国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随着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鼻咽癌腔外侵犯特别是咽旁间隙和颅底侵犯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咽旁间隙后区侵犯时局控率和生存率均比咽旁间隙无侵犯和或前区侵犯差(P<0.05)[1].近期的一组资料显示(另文发表)茎突后区受侵患者生存率、局控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均显著降低,同时,在确诊的腔外失败中以颅底骨质、海绵窦及茎突后区为主要失败区域.因此,本文根据治疗体位TPS剂量图重点对目前鼻咽癌常规60 Co设野及其权重在上述区域的剂量分布进行比较和评估.

  • 鼻咽癌放疗后乳突复发二例

    作者:张希梅;罗京伟;高黎;徐国镇

    病例1 男,45岁.主因"左耳听力下降4个月余,加重1个月,伴涕血半个月"于2005年2月确诊为鼻咽低分化鳞癌.病变主要位于鼻咽左侧壁、顶后壁、顶壁、后壁,侵犯左侧咽旁间隙伴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图1).1992年福州分期T2N2M0期,Ⅲ期.放疗采用常规放疗技术,乳突70%体积位于低剂量区.疗终复查MRI提示鼻咽局部可疑肿瘤残存,疗后定期复查.2005年12月因右颈部淋巴结肿大于头颈外科行双颈部Ⅱ、Ⅲ、Ⅴ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8/35).2006年4月因左耳后乳突区域肿胀隆起就诊发现表面皮肤红肿,边界不清.鼻咽MRI检查发现左耳后皮下、外耳、局部颞骨鳞部、岩部、乳突部位软组织肿物(图2),耳后肿物穿刺病理为纤维组织中见分化差的癌浸润.临床诊断为乳突复发并行乳突部位的调强放疗(IMRT),肿瘤剂量69.96 Cy分33次.放疗中肿物有所缩小,但右颌下淋巴结、右内皉出现转移,遂转内科行全身化学治疗.化疗中出现多发骨转移、甲状腺、右锁上及颏下淋巴结、锁上皮下等多处转移,现更改化疗方案治疗中.

  • CT引导下咽旁区经皮穿刺切割活检术探讨

    作者:俞炎平;邵国良;郑家平;蒋立明;庞伟强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咽旁区经皮穿刺切割活检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方法临床疑鼻咽癌咽旁区侵犯或咽旁区复发患者32例,均在CT引导下行咽旁区经皮穿刺切割术.对前、中、后咽旁间隙病灶,分别选取上颌窦外后侧脂肪间隙、下颌切迹、乳突前3条不同穿刺路径,采用16~18 G切割针,经皮穿刺直达咽旁病灶区,行切割活检,95%无水酒精固定标本,送病检.结果 32例均1次穿刺成功,并获得足够的组织用于病理诊断.其中30例阳性,鳞癌21例,未分化癌5例,腺癌4例;另外2例阴性患者,经临床随访证实为放疗后纤维化.诊断准确率为100%.1例患者术中穿刺点出血较明显,压迫20 min后出血停止.3例患者术后出现痰中带血,经止血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全部穿刺活检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结论在CT引导下,根据病灶部位不同选取不同路径行咽旁区穿刺切割活组织检查安全、快捷.

  • 颞下窝显微解剖

    作者:刘庆良;王忠诚;Albert L Rhoton

    目的研究颞下窝显微手术解剖.方法用5个骨性头颅观察骨性构成和孔道关系,10个尸体头颅进行显微镜下解剖获取图像资料.结果颞下窝与咽旁间隙之间由颈筋膜分隔相对分开.颞下窝主要与咀嚼肌相关,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以及上颌动脉和下颌神经分支;咽旁间隙由于茎突及其隔膜的分隔分为茎突前间隙和茎突后间隙,茎突前间隙内有腮腺深叶和茎突前脂肪,茎突后间隙内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颈静脉孔神经.结论颞下窝及其周围区域解剖结构重要,关系复杂,间隙间以筋膜相互分隔.

    关键词: 颞下窝 咽旁间隙
  • 颈动脉内侧咽旁间隙肿瘤手术治疗

    作者:杨清;刘业海;黄洋;胡云龙;姚长玉;陈文龙;吴静;李亦凡

    目的 探讨位于颈动脉内侧的咽旁间隙肿瘤手术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2003年2月~2011年10月位于颈动脉内侧的咽旁间隙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和手术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12例肿瘤皆行颈侧切开入路.若瘤体主要部分位于颈动脉分叉处以上需要切断颈外动脉以暴露瘤体.若侵及颅底的肿瘤太大,无法完整摘除,可先于包膜内部分分次切除肿瘤;若侵及颅底的肿瘤剥离有困难,也可借助内镜技术.结果 1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且术后均无并发症.术后病理分别为神经鞘膜瘤8例(67%),副神经节瘤、脂肪瘤、腮腺混合瘤、腺样囊性癌各1例(8%).结论 位于颈动脉内侧的咽旁间隙肿瘤,根据瘤体的部位和性质,采用不同的方法可安全完整切除.

240 条记录 1/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