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木疏胶囊抗大鼠肝纤维化机制

    作者:高萍;程留芳;邵泽勇;刘春

    目的 观察木疏胶囊对大鼠肝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和细胞免疫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机制.方法 40%四氯化碳,皮下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木疏胶囊预防组和木疏胶囊治疗组、鳖甲软肝片预防组和鳖甲软肝片治疗组.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RT-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胶原蛋白I(Col-Ⅰ),胶原蛋白Ⅲ(Col-Ⅲ)基因表达,流武细胞术检测血CD4、CD8水平.结果 各用药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肝组织学明显改善.木疏胶囊预防组和治疗组与鳖甲软肝片预防组和治疗组比较,α-SMA,Col-Ⅰ、Col-Ⅲ表达显著降低(α-SMA:0.40±0.02 vs 0.64±0.04、0.51±0.05 vs 0.70±0.04,Col-Ⅰ:0.82±0.14 vs 0.95±0.05、0.73±0.14 vs 1.04±0.14,Col-Ⅲ:0.37±0.02 vs 0.59±0.03、0.45±0.04 vs 0.56±0.05,P<0.05,P<0.01),TNF-α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木疏胶囊预防组和治疗组CD4和CD4/CD8均显著升高(CD4:36.42±7.45、34.57±5.03 vs 28.0±5.07,CD4/CD8:1.90±0.41、1.81±0.28vs 1.47±0.19,P<0.01).木疏胶囊预防组和治疗组与鳖甲软肝片组比较.CD4、CD4/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木疏胶囊预防和治疗用药均可使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N F-α、α-SMA、Col-Ⅰ、Col-Ⅲ基因表达下降,升高CD4、CD4/CD8.

  •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的临床研究

    作者:石莲;张丽华;孟萍;刘大天;罗玉;张威;于秀丽;曹凯

    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情况,不仅与入侵结核菌的数量、毒力有关,还有赖于人体的免疫力及变态反应的高低.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显示,结核病时机体CD4和CD8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对于疾病的转归有重要的影响.

  • 中西医结合治疗85例艾滋病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秀惠;胡建华;刘翠娥;王月珍;柏国仙

    目的 观察中医药改善艾滋病患者血CD4细胞水平变化.方法 根据患者的治疗需求将85例患者分为中药组、中西药组和西药组三组,比较用药前和用药半年后患者血CD4细胞变化.结果 CD4细胞在中药组治疗前为(203.3±223.8)个/mm3,治疗后为(263.3±261.3)个/mm3;中西药组治疗前为(233.4±180.0)个/mm3,治疗后为(330.4±223.4)个/mm3;西药组治疗前为(116.0±183.3)个/mm3,治疗后(140.1±177.3)个/mm3.结论 中药组和中西药组都能明显提高患者CD4细胞水平,与西药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提示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能有效提高机体CD4细胞的水平.

  • 爱可扶正片治疗HIV/AIDS112例3年临床疗效总结

    作者:田圣志;张怀亮;施钧瀚;李富旺;陈永敏;邹占先;南金台;张清奇;贾宁;文明

    目的 观察爱可扶正片对艾滋病(HIV/AIDS)患者关怀治疗3年疗效情况.方法 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法对112例患者临床表现及体征进行观察,包括临床症状体征、月感冒次数、体重改变、死亡情况以及血尿粪化验和CD4细胞等检测.结果 112例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总有效率66.7%;治疗前后每月感冒次数、体重指数及卡洛夫斯基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D4值治疗后总有效率66.7%,呈稳定上升趋势,尤其CD4值在300/mm3以下的治疗后由(189.58±71.85)mm3升高至(303.42±210.16)mm3,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死亡人数逐年减少,死亡率逐年下降.结论 爱可扶正片能有效改善HIV/AIDS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 320例经血感染HIV/AIDS中医证型分布与CD4 +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关系的探讨

    作者:王晓雪;危剑安;宋春鑫;黄霞珍;周伟;金燕;李宁;张同芝;薛柳华;王玉贤

    目的 通过回顾性总结分析320例经血感染的HIV/AIDS患者临床资料,探讨中医证型分布与CD4 +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 收集中医四诊信息和中医证型资料,并检测CD4 +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并比较不同CD4 +T淋巴细胞计数分段、病毒载量分段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 320例经血感染的HIV/AIDS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分布与证型有相关性,CD4 +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μL以下时,以气虚血瘀、邪毒壅滞型和脾肾亏虚、湿邪阻滞型多见;CD4 +T淋巴细胞计数在201~350/μL之间时,以气虚血瘀、邪毒壅滞型,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型和脾肾亏虚、湿邪阻滞型多见;CD4 +T淋巴细胞计数大于350/μL,以气血两亏型和气虚血瘀、邪毒壅滞型多见.分析病毒载量与证型的关系发现,VL(HIV血浆病毒载量)<500 copies/mL时,气虚血瘀、邪毒壅滞型多;其次依次为,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型和气血两亏型;500 copies/mL<VL<104copies/mL时,以气血两亏型多,其次为痰热内扰型,以及肝郁气滞火旺型和气虚血瘀、邪毒壅滞型,104copies/mL<VL<105copies/mL,以气血两亏型为主.结论 经血感染的HIV/AIDS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有一定的规律,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与中医辨证证型密切相关.

  • 隔药饼灸对不同年龄人群机体CD3、CD4及CD8的影响

    作者:田岳凤;董成林;李雷勇;袁叶;王军

    目的:通过对神阙、关元等保健穴施以隔药饼灸,观察对不同年龄人群机体CD系列的变化,探讨艾灸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机制.方法:将六味地黄丸中药物按方剂比例配伍,制成药饼,放置于神阙、关元、足三里(双)、脾俞(双)、肾俞(双)穴位上.将0.3 g圆锥形艾炷置于药饼上施灸,每穴灸3壮,隔日1次,共10次.分别在施灸前、后抽静脉血5 mL,观测CD3、CD4、CD8、CD4/CD8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青年组隔药饼灸后CD3、CD4、CD4/CD8均较灸前均升高,CD8较灸前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隔药饼灸后CD3较灸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4/CD8较灸前升高,CD8较灸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隔药饼灸后CD3、CD4/CD8较灸前均升高,CD8较灸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CD4较灸略有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饼灸对3个不同年龄段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以中、老年组为显著,对不同年龄组作用机制亦不同.

  • CD4CD8细胞及凝血调节因子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临床研究

    作者:韩利蓉;宋江勤;郭飞波;李光梅;张栋武

    目的 研究不明原因反复流产患者蜕膜组织CD4、CD8免疫细胞的局部表达及与TM、PAI-1、F1+2、D-二聚体等凝血相关因子的关联性,为不明原因流产患者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细胞免疫芯片技术对不明原因流产患者50例子宫蜕膜组织进行CD4、CD8细胞计数并计算CD4/CD8比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凝血酶原片段F1+2;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法测定D二聚体(D-dimer,D-D)因子浓度.同时以正常妊娠无流产征兆主动要求人工流产的50人为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在两个群体中的表达,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患者蜕膜组织CD4水平及CD4/CD8比值均下降,CD8水平呈高表达,血浆TM、PAI-1、F1+2因子呈高表达,D-D呈低表达状态.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复流产患者蜕膜组织局部免疫功能表达异常,血液处于一定程度的高凝状态而纤溶系统受损.修复上述状态可对治疗不明原因反复流产患者提供新思路.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CD4+T细胞CD25、CD127不同亚群表达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叶军;陈亚宝;徐洪涛;张立新;李浩;黄俊星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CD25、CD127不同亚群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荧光抗体CD127-FITC、CD4-PECY5、CD25-PE标记T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5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53例HBV携带者CD4+T细胞表面CD25、CD127不同亚群的表达情况。对20例HBV-DNA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干扰素治疗进行随访。结果与健康对照组[7.26%(6.15%,8.50%)]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23%(9.10%,14.86%)]、HBV携带者[13.34%( 10.73%,18.90%)]CD25-CD 127-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559,P<0.05;Q=6.230,尸<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25hiCD127low/-[8.78% (7.62%,10.44%)]显著高于健康对照[6.76%(5.73%,8.23%)]和HBV携带者[6.99%(5.77%,9.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497,P<0.05;Q=3.103,P<0.05)。HBV-DNA阳性组CD25-CD127-显著低于阴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92±5.20)%比(15.78±6.91)%,t=2.290,P=0.024],而CD25+/-CD127+显著高于阴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27±5.20)%比(76.02±7.04)%,t=2.194,P=0.030]。与治疗前比较,干扰素治疗12周CD25hiCD127low/-显著升高[(9.29±2.51)%比(11.08±2.38)%,t=2.820,P=0.011],而CD4+CD25-CD127-显著降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86±5.72)%比( 10.86±3.60)%,t=2.469,P=0.024]。结论 HBV感染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CD25-CD127-亚群的表达与病毒的感染和清除有关;CD25hiCD 127low/-亚群的表达升高与发病有关。外源性干扰素可升高CD25hiCD127low/-的表达,降低CD25-CD127-的表达,从而抑制免疫反应。

  • 华支睾吸虫感染FVB小鼠不同组织CD4+T细胞TLR4表达变化

    作者:李向阳;颜超;杜莹;于倩;华慧;汤仁仙;郑葵阳

    目的 观察华支睾吸虫感染小鼠不同组织CD4+ T细胞TLR4的表达变化. 方法 建立华支睾吸虫感染小鼠模型,分别在感染2、4、8周剖杀小鼠,收集外周血、肝脏和脾脏组织并分离其单核细胞,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TLR4表达水平变化. 结果 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2周后,外周血、肝脏、脾脏CD4+T细胞TLR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值分别为5.87,6.59,4.46,P<0.05),感染4周时肝脏和外周血TLR4表达量达到了峰值,随后下降,但到8周时其表达量仍高于正常对照组(t值分别为8.93,17.17,P<0.05);脾脏细胞TLR4表达量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量逐渐升高,到8周时TLR4表达量高于4周TLR4表达量(t=5.83,P<0.05). 结论 FVB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后CD4+T细胞TLR4表达水平升高,且随着感染的持续,不同组织TLR4表达水平不同,提示高表达的TLR4在宿主抵抗华支睾吸虫感染及致病中发挥一定作用.

  • 伴CD4、CD7表达的AML患者免疫表型特点及其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特征

    作者:刘铁强;黄珊;姚波;刘志清;余长林;乔建辉;孙琪云;胡锴勋;黄雅静

    目的:探讨伴CD4、CD7表达的AML病人免疫分型特点及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应用四色流式细胞术,以CD45设门,检测304例病人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RT-PCR方法检测WTI、MDK、ETO、PML-RaRa、BCR-ABL分子生物学标志;R显带技术分析白血病细胞核型变化.根据免疫分型结果,将病人分为3组:伴CD7表达的AML组,伴CD4表达的AML组(CD4组),无T系抗原表达的AML组(common AML组).结果:CD7组患者HLA-DR表达率和表达量均高于无T系抗原表达AML组,CD34、CD33表达率高于无T系抗原表达AML组和CD4组;CD4组患者CD15、CD64的表达率和表达量均高于CD7组和无T系抗原表达AML组,CD33表达率、表达量高于无T系抗原表达A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D7组患者WT1表达低于无T系抗原表达A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D7组患者未发现PML-RaRa表达.伴有CD4、CD7表达的AML组正常核型的比例高于无T系抗原表达AML组.伴有CD7表达的AML患者中无1例发生t(15;17).结论:伴有CD7表达的AML的白血病细胞来源于前体细胞,被阻滞在造血发育的早期阶段;伴有CD4表达的AML白血病细胞起源于相对成熟的阶段,高表达CD33、CD64、CD15;伴有CD7、CD4表达的AML无特异性的细胞遗传学改变.根据CD4、CD7的表达量和强度,联合髓系标志可定量检测AML病人MRD.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强;李庆;徐静玮;张爱梅;徐修才;翟志敏

    本研究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AA发病、免疫抑制治疗之间的关系;为AA患者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以88例临床确诊为AA、并分别修稿日期常规和常规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为对象,采用三色免疫荧光抗体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和CD8+比值,参考正常对照组水平将患者分为比值正常型、比值倒置型和比值超高型3个免疫亚型,分析和比较各亚型与病情、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D4+/CD8+比值正常型占39.8%、比值倒置型占44.3%、比值超高型占15.9%.免疫亚型、治疗方法与总有效率的关系为:单独常规治疗时,3个亚型组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当联合免疫抑制治疗时,比值正常型患者的总有效率与常规治疗相比无显著改变,而比值倒置型及免疫异常型(比值倒置型+比值超高型)患者有效率较同组常规治疗疗效均显著提高(84.2%vs 45.5%及82.6% vs 42.8%,P值均<0.05),也显著高于比值正常型患者(84.2%及82.6% vs 52.6%,P值均<0.05).结论:大多数AA患者存在严重的CD4+和CD8+比值失调,CD4+/CD8+异常既可表现为降低,也可以是异常增高,AA发病机制与免疫异常有密切相关性;T细胞亚群检测对临床了解病情和发病机制、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 CCL20抑制小鼠胸腺CD4+CD25+天然调节性T细胞的发育

    作者:邵先安;袁福华;王勇;陈芝河;徐长江

    本研究探讨趋化因子CCL20对小鼠胸腺CD4+CD256双阳性调节性T细胞发育的影响.为天然调节性T细胞调控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采用14.5天龄胚鼠胸腺进行体外培养,以FACS检测不同时间点胸腺CD4+CD25+细胞的改变,同时计数每个胸腺小叶的细胞数变化.结果表明:体外胸腺培养的第1-6天胸腺细胞比例、细胞数量的变化趋势与胸腺体内发育的第14.5、15、16、17、18、19天CD4+CD25+双阳性T细胞的比例、细胞数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在胸腺体外培养的第1-6天,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58.29%、12.14%、6.08%、17.78%、9.06%、4.04%,占CD25+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75%、10.81%、17.20%、51.93%、61.64%、80.06%,这一发育趋势与体内结果具有一致性.在4μg/ml的CCL20干预下,胸腺体外培养的第3、6天CD4+CD25+胸腺细胞分别从3.24±0.18、3.96±0.24下降至1.27±0.11、1.76±0.22(p值均<0.001).结论:体外培养的CD46CD25+双阳性胸腺细胞数量和比例变化与体内发育变化趋势一致,CCL20明显下调胸腺CD4+CD25+的表达,这将为天然调节性T细胞的调控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 流式细胞术检测调节性T细胞方法的建立

    作者:李花;李慧;于津浦;付晓达;曹水;任秀宝

    目的 建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的方法 ,并观察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对晚期肺癌和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s数量的影响.方法 19例晚期肺癌和10例乳腺癌患者均给予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化疗,于化疗前1 d和化疗后第7天采集患者外周血,分别加入鼠抗人CD4-FITC(异硫氰酸荧光素)/CD8-PE(藻红蛋白)/CD3-PerCP(多甲藻叶绿素蛋白)、CD25-FTTC/CDl27-PE/CD4-PerCP、CD3-FITC/CD(16+56)-PE/CD45-PerCP单抗,并以分别加入同型鼠抗人IgGl-FITC、Igol-PE、IgGl-PerCP抗体作为阴性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化疗前后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和CD4+CD25+Tregs、NK细胞所占比例并进行数据分析.实验重复3次.结果 与化疗前比较,晚期肺癌和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外周血CD4+CD25+Tregs的比例均明显降低(6.82%±3.11%vs.5.48%±2.13%,P=0.045;6.38%±1.84%VS.3.88%±1.69%,P=0.007);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后外周血CD4+T细胞的比例升高(48.84%±16.44%VS.56.35%±14.50%,P=0.006),CD8+T细胞的比例降低(51.18%±16.44%vs.43.65%±14.50%,P=0.006),CD4+/CD8+T细胞比值升高(1.12±0.60VS.1.57±0.88,P=0.008),而CD3+T细胞和NK细胞的比例均无明显变化;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外周血CD3+、CIM+、CD8+T细胞、NK细胞的比例和CD4+/CD8+T细胞比值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成功建立了FCM检测CD4+CD25+Tregs的方法 ,联合应用CD4、CD25、CDl27检测CD4+CD25+Tregs简便可行、重复性好,检测结果 可靠、准确,比较适用于临床检验.紫杉醇联合卡铂能够降低晚期肺癌和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s的数量.

  • HIV/AIDS患者疾病进程与CD4+CD25hi调节性T细胞之间相关性研究

    作者:宋淑静;冯鑫;郭晶晶;刘亚楠;伦文辉;魏红山;刘顺爱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阶段HIV感染者外周血CD4+CD25hi调节性T细胞(CD4+CD25hiregulatory T cells,Treg cells)与外周血免疫状态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探讨Treg细胞对HIV/AIDS发病进程的影响.方法 采集116例HIV感染者和21例正常人对照外周血,用4色流式细胞术进行CD4+和CD8+T细胞绝对数计数;用3色流式细胞术进行Treg细胞测定;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HIVRNA载晕测定.实验数据用回归统计学方法和T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HIV感染者外周血Treg细胞频率在HIV感染初期显著下降,之后随着疾病的进程逐渐升高.在CD4+T细胞大于300/μl的患者低于正常对照组,在CD4+T细胞小于100/μl的患者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reg细胞频率与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和CD4+/CD8+之间均呈负相关.其相关系数r和P值各为r=-0.564,P<0.001和r=-0.377,P<0.001;Treg细胞频率与血浆HIV病毒载量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r=0.514.P<0.001.结论 CD4+CD25hi Treg细胞可能是参与艾滋病免疫发病机理的重要细胞,在HIV感染发病进程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意义,其确切机制有待进行进一步研究.

  • 筛选CD4结合蛋白的酵母双杂交饵载体构建及功能鉴定

    作者:窦洁;姚堃;徐建;陈云;周峰;彭光勇

    目的构建用于筛选人CD4结合蛋白的酵母双杂交饵载体,并对其功能进行鉴定.方法RT-PCR扩增编码CD4的cDNA.构建双杂交饵载体pAS2-1-CD4,并转化入宿主酵母菌Y190中.通过测定报告基因--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判断饵载体自激活报告基因能力.将CD4的已知HIV配体gp120构建入猎物载体pACT2,转入重组菌Y190/pAS2-1-CD4.检测其报告基因活性,鉴定pAS2-1-CD4是否具有筛选CD4结合蛋白的能力.结果DNA序列测定证实,获得了编码CD4蛋白的cDNA序列.β-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表明,pAS2-1-CD4单独无自激活能力,与猎物载体pACT2-gp120能够发生相互作用,激活报告基因表达.结论构建了酵母双杂交饵载体pAS2-1-CD4,为筛选CD4结合蛋白(尤其是筛选病毒编码的CD4配体),提供了技术平台.

  • 慢性HIV-1感染人群血浆不同中和能力及与有关因素的研究

    作者:纪燕;马丽英;屈水令;袁林;孙坚萍;马鹏飞;赵全璧;黄洋;黄江虹;邵一鸣

    目的 探讨安徽省既往献血的HIV慢性感染人群血浆中和能力及其与CD4、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 从安徽省既往献血的294位HIV慢性感染人群静脉抽血,EDTA抗凝后进行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分离、CD4和病毒载量的检测,采用拥有共享序列的临床分离病毒1597株和实验室株SF33病毒两种病毒分别做血浆的中和试验.用200TCID50病毒感染TZM-bl细胞,通过加入不同稀释度血浆,用Luciferase Assay System检测血浆的中和能力并计算中和50%的病毒进入细胞的血浆浓度(EC50).结果 294位患者血浆针对HIV-1实验株SF33和临床分离株1597的中和能力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实验株的中和能力明显高于临床分离株,91%患者血浆对HIV-1实验株SF33具有一定的中和抗体,其中EC50>500的抗体水平较高的血浆占33%,对临床分离株1597的中和抗体阳性率为79%,其中EC50>500的占7%.方差分析显示,血浆中和能力在CIM不同水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294位HIV-1B'亚型感染的血浆病毒载量(1g)平均为4.40(2.60~6.46).方差分析显示,血浆对SF33的中和能力在不同病毒载量水平之间有显著差异,病毒载量不同的各组血浆针对1597病毒的中和能力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Spearman's B相关分析,对SF33株的中和水平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对1597株的中和水平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在病毒载量1g<4的患者中,10.53%血浆样品的EC50高于500;在病毒载量1g≥5的患者中,6.46%血浆样品的EC50高于500.结论 HIV-1慢性感染人群的血浆对实验株SF33的中和能力随着病毒复制能力的提高而增加,但对临床分离株1597的中和能力未见相关性.

  • IL-27诱导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CD4+T细胞增殖分化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蒋廷旺;韩志君;熊怀民;盛建华;张红星;龚燕萍;仲人前

    目的 探讨IL-27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的增殖分化作用及其相关免疫学机制.方法 收集PBC患者、慢性乙肝患者(choronic hepatitis B,CHB)、健康体检者(health controls,HCs)外周血,磁珠分离CD4+T细胞.IL-27体外作用后,CCK-8测定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定量PCR分析T-bet和GATA3基因表达情况,免疫印迹测定p-STAT-1和p-STAT-3的表达.结果 IL-27作用后,PBC组、CHB组和HCs组CD4+T细胞增殖能力均显著增强,PBC组CD4+T细胞增殖能力强于CHB和H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PBC组细胞培养液中IL-2和IFN-γ在IL-27作用后较CHB和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01),IL-10表达无明显变化.未经IL-27诱导情况下,PBC组T-bet表达高于CHB组(P=0.007),IL-27诱导后PBC组CD4+T淋巴细胞T-bet基因表达显著增加,同时对GATA3具有抑制作用,作用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HB组作用前后无显著变化(P=0.3).免疫印迹测定p-STAT-1、p-STAT-3发现,正常情况下各研究组均不表达p-STAT-1、p-STAT-3,IL-27作用后,表达明显升高,其中PBC组升高尤为明显.结论 IL-27可以诱导PBC患者CD4+T细胞增殖,并通过活化p-STAT-1、p-STAT-3信号通路,诱导CD4+T细胞向Th1分化,同时分泌相关细胞因子,可能在PBC早期免疫炎症反应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建立中国广西壮族健康人群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正常范围值:性别、年龄和民族影响因素的分析

    作者:刘帅凤;梁富雄;沈智勇;刘伟

    目的:研究和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广西壮族健康人群外周血中 T 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建立该地区 T 淋巴细胞亚群的实验室参考范围,为免疫缺陷疾病、病毒感染及相关科研等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四色荧光抗体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单平台检测405名来自广西壮族健康人外周血(82名青少年与323名成年人;男性196人与女性209人)T 淋巴细胞亚群(CD45+、CD3+、CD4+、CD8+)数值。结果广西壮族健康人群(14~59岁)T 淋巴细胞亚群数值正常范围值:CD45+:2377±696,CD3+:1503±459,CD4+:802±253,CD8+:581±243,CD4+/ CD8+:1.52±0.57。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 CD45+、CD3+、CD8+细胞计数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0.000,P﹤0.01),而 CD4+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3,P﹥0.05);男女间比较,CD8+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36,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其他少数民族或国家的 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 淋巴细胞亚群计数随着年龄增长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 T 淋巴细胞亚群数值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不同的民族、年龄和性别有所差异,因此建立当地健康人群 T 淋巴细胞亚群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正常范围值是准确评估当地患者免疫系统状况和免疫缺陷疾病治疗效果的必需工具。

  • 黄芪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苏群;陈扬波;方强

    目的 观察严重脓毒症患者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06-2008年人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ICU内严重脓毒症患者50例,排除恶性肿瘤,妊娠患者,随机分为黄芪组(n=30)和对照组(n=20),两绀患者资料具有可比性.在相同基础治疗条件下,黄芪组增加黄芪注射液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7天和第14天计算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并于28 d统计两绀患者的死亡率.再于清晨同一时间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 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1βIL-6,TNF-α水平.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什包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治疗后第14大黄芪组APACHE Ⅱ评分为(20.73±5.06),而埘照组为(35.00±3.70),两组APACHF Ⅱ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8 d死亡率黄芪组为25.3%,对照组为41.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芪组治疗后14 d血CD4,CD4/CD8,NK细胞水平回升,分别为(34.11±14.09)%,(2.05±0.98)%,(28.83±8.08)%,较对照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D8,IL-6及INF-α水平下降,分别为(20.84±9.84)%,(710.87±313.52)pg/mL,(14.63±30.38)pg/mL,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脓毒症患者存在免疫失衡并且影响其病情及预后,黄比注射液治疗有助于渊整这种免疫失衡并且可改善患者临床疗效.

  • 宫颈鳞状上皮病变微环境中E-Cadherin、GATA-3及CD4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

    作者:李玲;马华玲;张文娟;郑明军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组织中钙粘附蛋白E(E-cadherin)、GATA-3、CD4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50例患者,将宫颈组织按病变程度分为宫颈炎组、CINⅠ级组、CINⅡ级组、CINⅢ级组及宫颈癌组.用免疫组化法对E-cadherin、GATA-3及CD4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GATA-3与CD4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E-cadherin在宫颈炎、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80.0%、60.0%、36.0%、34.0%;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IN进展,E-cadherin阳性表达率越低;CINⅢ级与宫颈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TA-3阳性细胞数随病变进展而减少,CD4阳性细胞数随病变进展而增多.GATA-3、CD4在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组间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炎与CINⅠ级、CINⅢ级与宫颈癌组间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TA-3与CD4在各组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呈高度负相关(r=-0.947,P<0.05).结论 宫颈鳞状上皮病变微环境中,E-cadherin、GATA-3的表达随病变的进展明显减少,CD4的表达随病变的进展明显增多,且GATA-3、CD4的表达呈高度负相关.E-cadherin、GATA-3、CD4三者的异常表达促进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326 条记录 1/17 页 « 12345678...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