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影像学对比探讨

    作者:玄国庆;亓燕;袁立华;张颖颖;王庆红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选择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A组)患者与病毒性肝炎患者(B组)各40例,均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A组与B组各有9例(22.5%)和3例(7.5%)患者出现肝脏体积增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3,P>0.05).A组肝脏增大患者左叶外侧段增大2例,弥漫性增大7例;B组3例均为左叶外侧段增大.A组与B组中分别有28例(70%)和8例(20%)合并胆囊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20,P<0.05).A组与B组合并胆囊结石者分别有13例(32.5%)和7例(1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0,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检查可用于辅助鉴别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

  • 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效果

    作者:牛月华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此基础上联合熊去氧胆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与7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患者在 GGT 与 TBil 等两项肝功能指标上改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156例临床治疗

    作者:陈卫国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56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将1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对照组76例,观察组给予异甘草酸镁静脉滴注,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80例患者中,显效38例,有效30例,无效12例,治疗有效率为85.0%,对照组76例患者中,显效30例,有效28例,无效18例,治疗有效率为76.3%.结论 观察组采用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复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疾病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温都苏

    目的:对比分析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联合熊去氧胆酸,以及熊去氧胆酸单独用药治疗原发性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配合熊去氧胆酸胶囊口服,对照组仅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3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3%和77.14%,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相比于单独应用熊去氧胆酸,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与熊去氧胆酸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Th17细胞因子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红;李江敏;常颖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Th17细胞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的免疫致病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3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PBC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IL-17、IL-23的水平.结果:PBC组血清中IL-17、IL-23水平高于对照组,并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C患者外周血中存在Th17细胞因子上调;Th17细胞关联了PBC的发病发展过程.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刘明军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肝硬化(PBC)在临床上治疗的疗效效果.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 对在我院接受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合相关病症以及相关资料制定出佳的治疗方案.并且观察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的患者病例98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74例,平均年龄在34到52岁之间.在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有78患者已经有明显的好转,少数患者还有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的相关症状.结论: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在目前,原发性胆汁肝硬化具体的发病机制还没有为人们所熟知,所以还没有办法做到十分准确的治疗.但是对于早期PBC的治疗有很好的治愈率,存活率也很高.相对来说处于一种理想的状况.对原发性胆汁肝硬化进行及时的治疗,有效地减缓患者的病情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有利于对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的研究更进一步.

  • 抗核抗体和自身免疫抗体谱检测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葛绍锋;张忠源;杨香洪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和自身免疫抗体谱检测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接受诊断治疗的PBC患者51例作为PBC组,选择同期非PBC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6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核型,采用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自身免疫抗体谱[抗线粒体抗体M2型(AMA-M2)、 抗可溶性酸性磷酸化核蛋白(SP100)、 抗核膜糖蛋白210(GP210)、 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LKM-1)、 抗肝细胞胞质1型(LC-1)和抗可溶性肝抗原(SLA)].观察检测结果 .结果PBC组、对照组ANA阳性率分别为76.47%、65.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C组核型主要为核膜型、 核浆点型、 细胞浆型;PBC组核颗粒型、 核膜型、 核浆点型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BC组AMA-M2、 抗SP100、 抗GP210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A-M2阳性PBC患者的抗GP120、 抗LKM-1、 抗LC-1、 抗SLA阳性率均高于AMA-M2阴性PBC患者,AMA-M2阳性PBC患者的抗SP100阳性率低于AMA-M2阴性PBC患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相关自身免疫抗体谱进行评价,AMA-M2诊断PBC的灵敏度、 特异度分别为74.51%、94.95%.结论 ANA核型分析对PBC筛选起到辅助诊断作用,对PBC的诊断具有标志性意义,ANA核型和自身免疫抗体谱检测可提高PBC临床检出率,有助于提高PBC诊疗水平.

  • 熊去氧胆酸联合疏肝利胆汤加减治疗早、中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效果

    作者:吴剧团;胡小东

    目的 探讨熊去氧胆酸联合疏肝利胆汤加减治疗早、中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102例早、中期PB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熊去氧胆酸)和观察组(熊去氧胆酸联合疏肝利胆汤加减),各51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显效率、治疗总有效率、血清VEGF、ALP、GGT、ALT、AST、TBIL、HA、Ⅳ-C和PC-Ⅲ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熊去氧胆酸联合疏肝利胆汤加减治疗早、中期PBC效果肯定,值得应用推广.

  • 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在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的意义

    作者:唐淑珍;李茁;尤红;李新民;贾继东;王宝恩

    目的:研究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ntimitochodrial antibody M2 subtype,AMA M2)与其它自身抗体对于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的意义.方法:选取30名健康献血者和79名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慢性肝炎50例,肝炎肝硬化17例,PBC12例.用ELISA法定量检测AMA-M2,间接荧光法检测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drialantibody,AMA)、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抗心肌抗体(anti heart antibody,AHA),抗胃壁细胞抗体(anti parietal cell antibody,APCA).结果:PBC组病人的AMA-M2显著高于正常组、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组病人(147.0±95.8比1.0±1.6,4.0±13.6,0.5±1.0,P<0.001),但与病情严重程度没有显著关系.AMA M2、AMA和ANA对诊断PB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但AMA-M2在三者中好(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0%).结论:ELISA(Enzyme-Linsedimmunosorbent assay)法检测AMA M2是诊断PBC的敏感、特异、简便的临床指标.

  • 3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病理研究

    作者:周光德;赵景民;张泰和;陈菊梅

    目的:探讨中国大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取30例临床资料完整、作过肝穿刺病理检查的PBC病例,其中早期组(Scheuer分期Ⅰ、Ⅱ期)19例,晚期组(Scheuer分期Ⅲ、Ⅳ期)11例,进行临床、病理和血清学研究分析,并对肝组织切片进行铁、铜、胆色素染色.结果:30例PBC患者中,男女之比为5:25.平均年龄为40.6岁.血清TBil均值95.9±88.4 μ mol/L,ALP均值537.2±339.2U/L,GGT均值582.0±351.2U/L,AMA阳性率为73.3%,GGT水平与AMA滴度呈明显正相关(r=0.778,P<0.001).早、晚期临床表现比较,黄疸、肝大有明显差异(P值分别<0.05,0.001).PBC病理上主要为汇管区及其周围病变.早期表现为小叶间胆管的毁损,小胆管的明显增生.受损胆管周围肉芽肿结构2/19例,淋巴滤泡样结构12/19例,泡沫样细胞10/19例.晚期表现为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形成,肉芽肿结构0/11例,淋巴滤泡样结构4/11例,泡沫样细胞3/11例,后二者比较早、晚期有明显差异(P值均<0.05).30例PBC肝组织中小叶周边肝细胞内胆色素颗粒沉积90.0%,肝细胞的玫瑰花形排列86.7%,铁、铜沉积不同程度增多,增生的小胆管侵蚀深入小叶界板.结论:中国大陆PBC患者有其特征性的临床病理学表现.

  • 熊去氧胆酸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曾燕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的疗效,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7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35例,采用还原性谷胱甘肽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对照组35例,仅采用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的变化及疗效.结果:经过研究可以发现,试验组患者在乏力、腹胀、肝区不适等方面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可显著改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症状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抗线粒体抗体-M2阳性体检人群患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相关指标调查分析

    作者:刘晓萍;崔潞萍;房丽华

    目的 了解体检人群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病率及潜在患病风险.方法 通过检测2015年1—12月9137名体检者自身抗体AMA-M2,分析PBC的患病率、患病特点.结果 在9137名普通健康体检者中,检出AMA-M2阳性有209例,这209例如中有10例诊断为PBC,患病率是109.44/105,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确诊10例PBC患者中AMA-M2>800 RU/mL;2例600 RU/mL

  • 自身抗体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张浩宇;张丽

    目的:探讨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 AMA - M2)、抗核膜糖蛋白210(gp210)、抗可溶性酸性核蛋白(Sp100)对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PBC患者血清中的AMA - M2、gp210、Sp100进行检测.结果:48例PBC患者中AMA -M2、gp210、Sp100的敏感性分别为87.5%、22.9%、18.8%.结论:联合检测AMA - M2、gp210、Sp100可以提高PBC 诊断的敏感性.

  • 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3例临床分析

    作者:吾加巴特;刘欣

    胆汁性肝硬化是由肝内或肝外胆管系统的损伤或长期梗阻所至,其特点是胆汁瘀积肝实质损害及进行性肝纤维化导致肝硬化,一旦肝硬化到了失代偿阶段,患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等并发症,病死率较高,患者一旦确认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应尽快使用药物治疗,2008~ 2012年收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33例,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观察症状及肝功能的改善情况,现将治疗效果报导如下.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抗体谱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作者:周福利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以淋巴细胞破坏小叶间胆管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多发于中老年妇女,患者血清中常常出现抗线粒体(AMA)-M2,该抗体是PBC的血清学标志[1],分析96例PBC患者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结果,构成检测PBC的自身抗体谱,以探讨自身抗体谱在PBC诊断和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实验室诊断探讨

    作者:刘俊林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生化和免疫学实验诊断特点.方法:观察65例PBC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测分析有关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所有患者γ-谷氨酰转移酶(GGT)升高,98.5%的患者碱性磷酸酶(ALP)升高,84.6%的患者结合胆红素(CBil)升高,86.1%的患者总胆红素(TBil)升高,76.9%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75.3%的患者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49.2%的患者球蛋白(GLB)升高,92.3%的患者总胆汁酸(TBA)升高,76.9%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结论:PBC无典型性临床症状,医生可以通过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诊断,尤其是线粒体2型抗体(AMA-M2)、特异性蛋白100抗体、糖蛋白210抗体的联合检测获得诊断信息.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陈刚

    目的 观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35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血清IgM升高,血清IgG、IgA则居于正常值范围内.经治疗后,患者病情有不同程度好转,但晚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改变情况不明显,12个月的随访发现,2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为上消化进出血及肝性脑病.结论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在我国并非少见,如发生不明原因乏力、皮肤瘙痒症状时,应立即行PBC检测,防止延误治疗.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春先

    目的 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 将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常规保肝降酶及熊去氧胆酸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益肝汤,连续治疗8周,观察临床疗效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BIL、ALT、GGT、ALP明显低于对照组的TBIL、ALT、GGT、ALP,两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应用.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西医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蒋光才

    目的: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采用中西医联合方式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本研究所纳入的对象共74例,均为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在患者自愿的基础上依照不同的治疗方式随机分成甲组和乙组两组,每组37例。给予乙组西药UDCA(熊去氧胆酸),甲组在乙组基础上采用中药愈肝方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经相应治疗,在好转率上,甲组为83.8%(31/37),乙组为51.4%(19/37),两组差异显著(P<0.05);在ALP(碱性磷酸酶)、TBIL(总胆红素)、γ-GT(γ-谷氨酰转肽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以及ALT(丙氨酸氨基转氨酶)等指标改善上,甲组要显著优于乙组(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运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既符合中医辨证治疗的思想,又对单味药的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进行了综合考虑,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利胆养肝方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观察

    作者:肖玲辉;扈晓宇

    目的 观察利胆养肝方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辨证为肝肾亏虚证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4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中药利胆养肝方加熊去氧胆酸胶囊,对照组单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疗程4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IgM及γ-球蛋白水平下降(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胆养肝方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效果显著,优于单独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

940 条记录 1/47 页 « 12345678...464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