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木疏胶囊抗大鼠肝纤维化机制

    作者:高萍;程留芳;邵泽勇;刘春

    目的 观察木疏胶囊对大鼠肝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和细胞免疫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机制.方法 40%四氯化碳,皮下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木疏胶囊预防组和木疏胶囊治疗组、鳖甲软肝片预防组和鳖甲软肝片治疗组.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RT-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胶原蛋白I(Col-Ⅰ),胶原蛋白Ⅲ(Col-Ⅲ)基因表达,流武细胞术检测血CD4、CD8水平.结果 各用药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肝组织学明显改善.木疏胶囊预防组和治疗组与鳖甲软肝片预防组和治疗组比较,α-SMA,Col-Ⅰ、Col-Ⅲ表达显著降低(α-SMA:0.40±0.02 vs 0.64±0.04、0.51±0.05 vs 0.70±0.04,Col-Ⅰ:0.82±0.14 vs 0.95±0.05、0.73±0.14 vs 1.04±0.14,Col-Ⅲ:0.37±0.02 vs 0.59±0.03、0.45±0.04 vs 0.56±0.05,P<0.05,P<0.01),TNF-α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木疏胶囊预防组和治疗组CD4和CD4/CD8均显著升高(CD4:36.42±7.45、34.57±5.03 vs 28.0±5.07,CD4/CD8:1.90±0.41、1.81±0.28vs 1.47±0.19,P<0.01).木疏胶囊预防组和治疗组与鳖甲软肝片组比较.CD4、CD4/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木疏胶囊预防和治疗用药均可使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N F-α、α-SMA、Col-Ⅰ、Col-Ⅲ基因表达下降,升高CD4、CD4/CD8.

  • 大豆异黄酮抗大鼠T细胞衰老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作者:黄琼;杨杏芬;李文立;李志;黄俊明;杨国光;黄建康;张波

    为研究大豆异黄酮抗大鼠T细胞衰老和抗氧化作用,选用老龄SD大鼠,观察大豆异黄酮对T细胞CD28表达水平及肝脏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实验设立青年对照组、老龄对照组和大豆异黄酮0.33、0.99 g/kg BW剂量组,其中剂量组按剂量灌胃给予大豆异黄酮,对照组灌胃给予等量纯净水.4周后,分别制备肝细胞匀浆和肝单细胞悬液,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测定肝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用流式细胞仪结合双氢罗丹明123(Rh123)和双氢-乙酰乙酸二氯荧光黄(H2DCFDA)染色法分别检测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MP)及活性氧(ROS)水平;另取外周血测定T淋巴细胞表面CD8/CD28表达情况. 结果显示:青年对照组及大豆异黄酮剂量组的肝组织MDA含量均较老年对照组低,而SOD活力及肝细胞MMP水平均较老年对照组高(P<0.05);大豆异黄酮剂量组肝细胞内的ROS水平较老年对照组低(P<0.01).老年对照组大鼠外周血CD28+和CD28+/CD8+T细胞比例低于青年对照组,而CD28-/CD8+T细胞比例高于青年对照组,给予大豆异黄酮样品组三者比例均介于两对照组之间.提示衰老大鼠外周血T细胞CD28表达降低,肝细胞线粒体膜稳定性下降,氧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过氧化脂质分解的终产物增多;大豆异黄酮可提高老龄大鼠T细胞CD28表达水平,增加肝细胞抗氧化酶活性,稳定线粒体膜电位,减少活性氧产生.

  • 隔药饼灸对不同年龄人群机体CD3、CD4及CD8的影响

    作者:田岳凤;董成林;李雷勇;袁叶;王军

    目的:通过对神阙、关元等保健穴施以隔药饼灸,观察对不同年龄人群机体CD系列的变化,探讨艾灸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机制.方法:将六味地黄丸中药物按方剂比例配伍,制成药饼,放置于神阙、关元、足三里(双)、脾俞(双)、肾俞(双)穴位上.将0.3 g圆锥形艾炷置于药饼上施灸,每穴灸3壮,隔日1次,共10次.分别在施灸前、后抽静脉血5 mL,观测CD3、CD4、CD8、CD4/CD8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青年组隔药饼灸后CD3、CD4、CD4/CD8均较灸前均升高,CD8较灸前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隔药饼灸后CD3较灸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4/CD8较灸前升高,CD8较灸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隔药饼灸后CD3、CD4/CD8较灸前均升高,CD8较灸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CD4较灸略有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饼灸对3个不同年龄段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以中、老年组为显著,对不同年龄组作用机制亦不同.

  • CD4CD8细胞及凝血调节因子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临床研究

    作者:韩利蓉;宋江勤;郭飞波;李光梅;张栋武

    目的 研究不明原因反复流产患者蜕膜组织CD4、CD8免疫细胞的局部表达及与TM、PAI-1、F1+2、D-二聚体等凝血相关因子的关联性,为不明原因流产患者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细胞免疫芯片技术对不明原因流产患者50例子宫蜕膜组织进行CD4、CD8细胞计数并计算CD4/CD8比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凝血酶原片段F1+2;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法测定D二聚体(D-dimer,D-D)因子浓度.同时以正常妊娠无流产征兆主动要求人工流产的50人为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在两个群体中的表达,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患者蜕膜组织CD4水平及CD4/CD8比值均下降,CD8水平呈高表达,血浆TM、PAI-1、F1+2因子呈高表达,D-D呈低表达状态.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复流产患者蜕膜组织局部免疫功能表达异常,血液处于一定程度的高凝状态而纤溶系统受损.修复上述状态可对治疗不明原因反复流产患者提供新思路.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强;李庆;徐静玮;张爱梅;徐修才;翟志敏

    本研究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AA发病、免疫抑制治疗之间的关系;为AA患者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以88例临床确诊为AA、并分别修稿日期常规和常规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为对象,采用三色免疫荧光抗体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和CD8+比值,参考正常对照组水平将患者分为比值正常型、比值倒置型和比值超高型3个免疫亚型,分析和比较各亚型与病情、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D4+/CD8+比值正常型占39.8%、比值倒置型占44.3%、比值超高型占15.9%.免疫亚型、治疗方法与总有效率的关系为:单独常规治疗时,3个亚型组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当联合免疫抑制治疗时,比值正常型患者的总有效率与常规治疗相比无显著改变,而比值倒置型及免疫异常型(比值倒置型+比值超高型)患者有效率较同组常规治疗疗效均显著提高(84.2%vs 45.5%及82.6% vs 42.8%,P值均<0.05),也显著高于比值正常型患者(84.2%及82.6% vs 52.6%,P值均<0.05).结论:大多数AA患者存在严重的CD4+和CD8+比值失调,CD4+/CD8+异常既可表现为降低,也可以是异常增高,AA发病机制与免疫异常有密切相关性;T细胞亚群检测对临床了解病情和发病机制、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 PD-L1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潘贝晶;徐程;平国强;宋国新;张炜明;王聪;张智弘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肿瘤细胞及间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sTIL)中PD-L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2月至2014年12月142例女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均为未经化疗和放疗的手术切除或穿刺组织,经常规石蜡包埋,制作组织芯片,判读HE染色切片sTIL百分比,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 Vision法检测142例TNBC肿瘤细胞及sTIL中的PD-L1表达水平.结果 本组TNBC肿瘤细胞PD-L1阳性率为34.5%(49/142),sTIL中PD-L1阳性率为62.0%(88/142).肿瘤细胞PD-L1与肿瘤大小(r=0.181,P=0.031)、Ki-67(r=0.211,P=0.012)、sTIL百分比(r=0.380,P<0.01)及sTIL中PD-L1表达(r=0.447,P<0.01)均呈正相关.sTIL中PD-L1与组织学分级(r=0.215,P=0.01)、Ki-67(r=0.253,P=0.002)、sTIL百分比(r=0.370,P<0.01)均呈正相关.间质CD8+/FOXP3+与总生存时间明显正相关(χ2=4.186,P=0.041).sTIL百分比与总生存时间(χ2=12.427,P<0.01)、无进展生存时间(χ2=4.057,P=0.044)均明显正相关.结论 TNBC中PD-L1表达与Ki-67、sTIL百分比呈正相关,间质CD8+/FOXP3+及sTIL百分比均与预后相关,它们将是TNBC重要的潜在生物学指标,对免疫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 不同抗原肽刺激方式对HIV特异性CD8T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作者:金聪;涂婷;牟丹蕾;李群辉;李涛;吴昊;陈华标

    目的 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特异性CD8T细胞在体外增殖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3种不同的抗原刺激方式在体外刺激HIV感染者病毒特异性CD8 T细胞增殖,并比较在培养体系中添加外源性细胞生长因子IL-2对HIV特异性CD8 T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与将MHCI匹配HIV抗原肽直接加入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s)持续刺激CD8 T细胞和仅刺激CD8 T细胞2h这两种方法相比,从PBMCs中去除CD8 T细胞获得混合抗原递呈细胞APCs,并用混合APCs结合承载抗原肽呈递给CD8 T细胞可以更有效地刺激HIV特异性CD8 T细胞的增殖.培养体系中添加细胞因子IL-2与不添加IL-2相比虽然明显提高CD8T细胞增殖数目,但引起非特异性增殖.结论 在不添加外源性IL-2培养条件下应用混合APCs呈递抗原肽的刺激方法可通过同时递呈抗原信号和细胞共刺激信号更特异地刺激了HIV特异性CD8 T细胞的有效增殖.

  • 黄芪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苏群;陈扬波;方强

    目的 观察严重脓毒症患者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06-2008年人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ICU内严重脓毒症患者50例,排除恶性肿瘤,妊娠患者,随机分为黄芪组(n=30)和对照组(n=20),两绀患者资料具有可比性.在相同基础治疗条件下,黄芪组增加黄芪注射液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7天和第14天计算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并于28 d统计两绀患者的死亡率.再于清晨同一时间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 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1βIL-6,TNF-α水平.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什包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治疗后第14大黄芪组APACHE Ⅱ评分为(20.73±5.06),而埘照组为(35.00±3.70),两组APACHF Ⅱ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8 d死亡率黄芪组为25.3%,对照组为41.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芪组治疗后14 d血CD4,CD4/CD8,NK细胞水平回升,分别为(34.11±14.09)%,(2.05±0.98)%,(28.83±8.08)%,较对照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D8,IL-6及INF-α水平下降,分别为(20.84±9.84)%,(710.87±313.52)pg/mL,(14.63±30.38)pg/mL,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脓毒症患者存在免疫失衡并且影响其病情及预后,黄比注射液治疗有助于渊整这种免疫失衡并且可改善患者临床疗效.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期机械通气患者血清睾酮、CD4+/CD8+ T细胞的变化

    作者:孙宝君;赵红梅;邹琳;刘长庭;俞森洋

    目的初步研究长期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睾酮和CD4+/CD8+ T细胞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长期机械通气COPD患者42例为研究组,稳定期COPD患者34例为对照组,进行血清睾酮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 T细胞,并计算其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睾酮水平、CD4+/CD8+ T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血清睾酮与CD4+/CD8+ T细胞比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长期机械通气COPD患者血清睾酮、CD4+/CD8+ T细胞比明显降低,但两者间无相关性.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淋巴细胞的亚型分析

    作者:王贤军;金文君;戈俊;邹伟华;何建方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淋巴细胞亚型与其临床状态及HBV复制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多色荧光分析法,检测了18名健康体检者和10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淋巴细胞CD45RO、CD45RA和CD28的表达及病毒载量检测.结果慢性病毒携带、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CD8淋巴细胞与正常对照比较均无明显差别.慢性活动性肝炎组CD3+CD8+/CD45R0+淋巴细胞百分率为(15.7±3.3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其CD3+CD8+/CD45RA+淋巴细胞百分率为(12.3±4.39)%,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5).慢性活动性肝炎组CD3+CD8+CD28+细胞百分率为(23.7±3.3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而慢性病毒携带组CD3+CD8+CD28-细胞百分率为(16.3±4.3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高病毒载量与低病毒载量患者的CD3+CD8+/CD45R0+亚型、CD3+CD8+/CD45RA+亚型均无明显差别,CD3+CD8+CD28+亚型和CD3+CD8+CD28-亚型亦无明显差别.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进展与CD8淋巴细胞总量无关;可能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CD3+CD8+CD45RO+亚型、CD3+CD8+CD28+亚型淋巴细胞数升高,诱发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TL)作用的结果.但血清中病毒载量的变化与外周血中CD8淋巴细胞亚型无明显相关性.

  • 复方中药木疏胶囊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免疫机制

    作者:高萍;程留芳;刘春;邵泽勇

    目的:探讨木疏胶囊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免疫作用机制.方法:400 g/L 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木疏胶囊预防组和治疗组,鳖甲软肝片预防组和治疗组.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肝右叶相同部位组织病理改变.放免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L-2、IL-6、IL-8及TNF-a,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淋巴细胞CD4、CD8表达.结果:木疏胶囊与鳖甲软肝片各组两两比较,对TL-2和IL-6作用均无显著性差异:对IL-8的降低作用木疏胶囊优于鳖甲软肝片(预防组:0.4±0.2 μg/L vs 0.6±0.1 μg/L;治疗组:0.5±0.2μg/L vs 0.6±0.2 μg/L;均P<0.05);对TNF-a的降低作用为木疏胶囊预防组优于鳖甲软肝片(1.1±0.3μg/L vs 1.4±0.3 μg/L,P<0.05),而治疗组无显著差异.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木疏胶囊预防组和治疗组使CD4和CD4/CD8均显著升高(CD4:36.4%±7.5%,34.6%±5.0%vs28.0%±5.1%:CD4/CD8:1.9%±0.4%,1.8%±0.3% vs 1.5%±0.2%:均P<0.01),鳖甲软肝片预防组使CD4显著升高(33.4%±4.9% vs28.0%±5.1%,P<0.05),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鳖甲软肝片使CD8和CD4/CD8升高,但均无显著性差异:木疏胶囊和鳖甲软肝片对CD4、CD8、CD4/CD8的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木疏胶囊可升高肝纤维化大鼠血清IL-2,降低IL-6、IL-8和TNF-a水平,升高CD4、CD4/CD8.

  • CD4、CD8和IL-2在海洛因戒断、复吸大鼠胃窦的表达

    作者:夏白娟;梁文妹;李一欣;洪艳;韩晶;胡赟

    目的:探讨海洛因戒断、复吸对大鼠胃窦内CD4、CD8和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表达的影响.方法:正常♂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NCG)、盐水对照组(saline control group,SCG)和实验组(experiment group,EG),将EG大鼠又分为戒断组(heroin withdrawal group,HWG)、脱毒治疗组(methadone detoxication group,MDG)和复吸组(heroin relapse group,HRG).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及图像分析法,观察CD4、CD8和IL-2在大鼠胃窦中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SCG比较,HWG及HRG大鼠胃窦内的CD4、IL-2阳性细胞数量有所减少(CD4:NCG 15.944±1.661;HWG8.500±1.150,HRG 10.278±1.074; IL-2:NCG 21.824±2.556; HWG 13.118±3.180; HRG 8.529±1.179),染色变浅,表达减弱,平均灰度值升高(CD4:NCG 135.314±3.595; HWG154.889±3.238,HRG 155.455±3.176; IL-2:NCG 131.082±4.769; HWG 150.233±4,241;HRG 150.199±4.007); CD8阳性细胞数量增多(NCG 18.611±2.477; HWG 26.167±2.203,HRG 26.778±1.592)染色变深,表达增强,平均灰度值下降(CD8:NCG 138.239±4.047;HWG 123.717±4.622,HRG 125.498±3.0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DG与NCG及SCG比较,大鼠胃窦内的CD4、CD8和IL-2阳性细胞的免疫染色强度无明显变化,平均灰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海洛因戒断、复吸期间,CD4、IL-2在胃窦表达减弱,CD8表达增强,提示海洛因戒断、复吸对大鼠胃黏膜免疫功能造成损伤;MDG大鼠胃窦CD4、CD8和IL-2的表达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提示脱毒治疗后胃窦功能逐步趋于正常.

  • 肝病患者外周血CD28+T细胞亚群变化

    作者:张美稀;章晓鹰;金树根;董惠芳;陈建杰;王灵台

    T细胞的特异性激活需要特异性T细胞受体(TCR)/CD3复合物信号,同时还需要共刺激信号.现已证实,在CD40-CD40-L和B7-CD28/CTLA-4(CD152)二条共刺激途径中,CD28,CTLA-4和ICOS与其配体B7家族分子(B7.1/CD80和B7.2/CD86)结合后所产生的共刺激信号(costimulatory signal)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迄今,国内外开展有关肝移植排异[2]、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自身免疫疾病[3]、血吸虫等寄生虫感染[4]、HCV病毒感染[5,6]、肿瘤[7]、重症肝炎[8 ]中肝损伤T细胞的特异性激活共刺激研究,但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损伤T细胞的特异性激活共刺激研究不多[9].鉴此,我们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130例肝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CD4+,CD8+和CD28+T细胞变化,兹报告如下.

  • Hp(+)DU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胃粘膜组织急性炎症的关系

    作者:聂昭华;祝扬;张敏;赵源;耿玉兰;曹颖;陈秀珍

    性溃疡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Hp(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已有较多报道[1-3],但研究这些相关变化与胃窦粘膜组织学急性炎性以及病理分级的变化,尚报道不多.我们观察了Hp(+)DU患者34例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胃粘膜组织急性炎症及病理分级的关系,旨在对DU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的机制作进一步的探讨.

  • 新发1型糖尿病的免疫治疗试验

    作者:丹尼斯;胡宇航;李旭晴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学上,免疫系统的反应性T细胞攻击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朗格汉斯细胞.毒性T细胞的细胞膜上有CD8蛋白的存在,能侵袭破坏患者的胰岛,导致他们终身依赖胰岛素.

  • 资源有限地区HIV/AIDS疾病进展监测及抗病毒治疗疗效评价的替代指标

    作者:李太生;谢静

    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血浆病毒载量是监测HIV/AIDS疾病进展及评价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疗效的两项关键指标.目前公认的主流检测手段包括:经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血浆HIV RNA.这两种方法均要求专门仪器及配套试剂,价格昂贵,对操作者要求也较高,难以在资源有限地区广泛应用.因此,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简便、费用相对低廉、结果可靠的替代指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人体1型糖尿病中的关键免疫细胞

    作者:

    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被破坏与胰岛自身反应性T细胞之间的直接联系从未被证明,对诊断后的疾病进程也所知无几.近美国科学家的研究第一次对此有了直接的证据.冷冻胰腺样本来自病程在1周到超过50年的45例死亡患者的遗体捐赠,14例非糖尿病患者对照样本,5例有自身抗体的非糖尿病患者样本,2例孕期糖尿病患者样本,以及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样本.系统检查样本的组织切片是否存在有足够胰岛素的β细胞、CD8阳性的胰岛病变和1型HLA过度表达.后,对表达HLA-A2的样本的连续切片用四聚体染色法针对6种已知确定的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胰岛自身抗原进行CD8 T细胞反应性检查.在临床确诊后长达8年的分组患者胰岛样本中单一和多种CD8 T细胞反应性都检测到了.1型糖尿病特有的1型HLA过度表达和胰岛炎等病理特征存在于一小部分病程很长的患者中.在受影响的器官中.胰岛病变持续存在,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浸润和β细胞丢失.该研究为人体胰岛自身反应性提供了第一个直接证据并强调了发病历程的异质性和长期性.

  • CD8+ T细胞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膀胱癌预后关系的研究

    作者:王博;林建勋;于浩;曾弘;林天歆

    目的 探讨CD8+ T细胞在膀胱癌组织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确诊的302例膀胱癌标本中CD8+ T细胞在组织原位的分布特征.302例中,男262例、,女40例.平均年龄60岁.肿瘤大径≤3 cm者235例,>3 cm者67例.肿瘤单发214例,多发88例.肿瘤分期Ta~T1期212例,T2~T4期90例.淋巴结无转移286例,有转移16例.病理分级低分级175例,高分级127例.根据解剖结构和细胞组成,将膀胱癌组织分为癌巢区域(肿瘤细胞组成为主)和间质区域(间质细胞组成为主).根据CD8 T细胞密度的中位值(癌巢:3个/高倍镜视野;间质:37个/高倍镜视野),将膀胱癌患者分为低密度组和高密度组.应用x2检验评价CD8+ T细胞密度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利用Kaplan-Meier法及Cox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结果显示,CD8 T细胞在癌巢区域分布的平均值为(14±2)个/高倍镜视野,间质区域为(50±3)个/高倍镜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巢区域的CD8T细胞密度与患者年龄(P =0.026)、肿瘤大小(P<0.05)和肿瘤分期(P<0.05)呈负相关;间质区域的CD8 T细胞密度与患者年龄(P=0.004)和病理分级(P<0.05)呈正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示,癌巢中CD8+ T细胞密度与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呈正相关(P<0.05).然而,间质中CD8+ T细胞密度与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癌巢(HR=0.427,P=0.003)和间质中CD8+ T细胞密度(HR=2.206,P=0.009)可作为膀胱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 膀胱癌组织中CD8+ T细胞广泛分布在癌巢和间质,癌巢中和间质中的CD8+ T细胞密度与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分布分别呈正相关和呈负相关.

    关键词: 膀胱癌 CD8 T细胞 预后
  • 肾盂尿路上皮癌CD44和CD8表达生物学意义的探讨

    作者:单立平;李波;张墨;吴斌;宋永胜

    目的:探讨CD44蛋白和CD8+T细胞在肾盂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6例不同级别肾盂癌组织中CD44蛋白和CD8+T细胞的表达,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病理因素肾盂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在肾盂癌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结果:肾盂癌组织中,CD44弱表达率为36.8%,中等强度表达率为32.9%,高表达率为30.3%,CD44在肌层浸润性(pT2、pT3或pT4)和高分级肾盂癌组织中表达下调,CD44表达与肿瘤分期和分化程度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47和-0.365,P值分别为0.003和0.001;CD8+T细胞低表达率为34.2%,中等强度表达率为34.2%,高表达率为31.6%,CD8+T细胞与肿瘤分期和分化程度均呈负相关(r=-0.683,P=0.000和r=-0.308,P=0.006),且肾盂癌组织中CD8+T细胞的表达与CD44的表达呈正相关,r=0.372,P=0.001.结论:CD44和CD8+T细胞与肾盂癌的分化、浸润等恶性行为有关,同步检测两者在肾盂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综合分析两者的关系,对评价肾盂癌的侵袭转移能力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 河南贲门癌高发区癌组织浸润淋巴细胞CD4和CD8及δγT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江亚南;范宗民;任景丽;李吉林;杜芳;孙哲;郭涛;常志伟;齐义军;吕晓东;王智卿;刘小莉;王俊宽;周建炜;王立东

    目的:探讨河南高发区贲门癌组织浸润淋巴细胞CD4、CD8和δγT的表达变化特征及其意义.方法:采用ABC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20例贲门癌组织和20例正常贲门对照组淋巴细胞CD4、CD8和δγT的表达状况.结果:贲门癌组织比正常组织CD8(68.05±29.85vs51.85±18.20,P=0.045)和δγT免疫阳性细胞数(7.50±4.24 vs 4.90士2.65,P=0.025)升高;贲门癌组织CD4免疫阳性细胞数比正常组织降低(68.35±28.73vs89.75±35.34,P=0.042);但是,正常组织CD4+/CD8+细胞比值明显高于贲门癌组织(1.88±0.76vs 1.01±0.06,P=0.000).结论:贲门癌患者免疫功能异常,可能与贲门癌变有关.

193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