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중화실험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030
  • 国内刊号: 42-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8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杨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小型猪减体积肝移植术中再灌注后综合征的干预研究

    作者:钱道海;鲍国清;王以巧;汪小辉;沈柏用;詹茜;潘春鹏;翁原驰;李强

    目的 探讨小型猪减体积肝移植术中再灌注后综合征(PRS)的发生及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大小相近的小型猪24头,供、受体各12头随机配对后分成A组和B组,行减体积肝移植术;A组(干预组)通过肝下下腔静脉废弃初100 ml门静脉血,而B组(对照组)未废弃,术中均予5%碳酸氢钠(NaHCO3)5 ml/kg静脉滴注;于麻醉后、新肝期前、后及关腹前分别检测动脉血气及电解质;观察术中再灌注后综合征(PRS)的发生及术后1周生存率.结果 新肝期时,A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分别高于和慢于B组(P<0.05);再灌注后血钾浓度(K+)与PRS相关,而PRS与不良预后相关;A组再灌注后K+和PRS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B组1周生存率(33.3%)显著低于A组(100%)(P<0.05),分别死于心跳骤停(术中)、急性肺水肿(术后3h)、急性肾衰竭(术后2d)及腹腔出血(术后3d).结论 废弃初的门静脉血同时预防性给予NaHCO3,可以有效降低再灌注后K+,减小PRS的发生率,改善术后生存率.

  • 蜂胶对创面愈合及局部炎性介质释放的影响

    作者:肖丽玲;刘宏伟;杜彬;张海伟;朱燕英

    目的 观察蜂胶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建立兔皮肤缺损模型,用蜂胶醇萃取液、磺胺嘧啶银、地塞米松各0.1 ml/d处理创面,比较创面愈合速度和质量;检测白细胞介素(IL)-8、IL-18浓度.结果 蜂胶醇萃取液、磺胺嘧啶银、地塞米松及对照组创而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13.75±1.38)、(16.13±1.27)、(17.82±1.18)、(18.05±1.50)d,蜂胶醇萃取液组与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蜂胶醇萃取液组炎性反应小于各组;蜂胶醇萃取液组炎性因子IL-8、IL-18持续于低浓度.结论 蜂胶通过抑制IL-8、IL-18释放,调节免疫应答促进创面修复.

  • 胆管癌细胞株QBC939与正常胆管细胞株HIBEC微小RNA表达谱的差异

    作者:马二民;陆鹏;张秋红;赵要松;张伟宏;花亚伟

    目的 探讨胆管癌细胞株QBC939与正常胆管上皮细胞株HIBEC中微小RNA(miRNA)分子表达谱的差异.方法 选取胆管癌细胞株QBC939与正常胆管上皮细胞株HIBEC各6个样本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miRNA芯片筛选两者之间差异表达的miRNA,样品间表达变化标准以上/下调2倍作为域值范围,并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验证miRNA芯片结果的可靠性.结果 在胆管癌细胞株中,上调2倍差异表达miRNA分子72个,上调超过8倍差异表达miRNA 6个;下调2倍差异表达miRNA分子61个,下调超过8倍miRNA分子5个(P<0.05).结论 胆管癌细胞株QBC939与正常胆管上皮细胞株HIBEC之间存在差异表达miRNAs分子,它们可能与胆管癌的发生和转移有关.

    关键词: 胆管癌 微小RNA
  • 含血Plegisol液微流量持续灌注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余海彬;法宪恩;高成山;赵根尚;王宏山;周玉阳

    目的 探讨含血Plegisol液微流量持续灌注对热缺血猪心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2个离体猪心,随机分为实验组(n=6,热缺血10 min,4℃含血微流量连续灌注8h,移植期间温血连续灌注)和对照组(n=6,热缺血10 min,4℃Plegisol液单纯浸泡8h),进行原位心脏移植.所有猪心恢复跳动再灌注24h后观察各组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分别测定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醇(MDA)含量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病理检查显示对照组冠状动脉内皮及心肌组织损伤较实验组重.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心肌组织SOD活性[(7.88±0.41) U/(mg·蛋白)]显著增高(P<0.05),MDA含量[(9.97±1.05) nmol/(mg·蛋白)]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心肌组织中bcl-2 mRNA和蛋白的表达(0.651 ±0.052,0.506±0.048)水平较对照组(0.337±0.026,0.271±0.022)显著增多(P<0.01);而实验组Caspase-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0.343±0.027,0.215±0.019)较对照组(0.782 ±0.059、0.629±0.054)显著下降(P<0.01).结论 含血Plegisol液微流量持续灌注保护热缺血猪心的机制可能与减轻离体猪心的冠状动脉内皮及心肌水肿程度、减轻再灌注的氧化损伤及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作用有关.

  • 流出道梗阻对大鼠肝癌细胞肝内定植的影响

    作者:许文犁;谭晓宇;张爱群;李崇辉;董家鸿

    目的 在肝脏局部流出道梗阻的基础上建立肝癌实验模型,观察肝脏出肝血流不畅时对肝癌细胞肝内播散的影响.方法 16只雌性Buffalo大鼠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SO),B组临时阻断肝脏左叶出肝静脉(OHV),并监测术中门静脉血流的变化.同时在两组大鼠肝内注入荧光标记的肝癌细胞.术后取下肝脏标本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两组模型肝内的肿瘤定植,常规观察流出道不畅后的肝脏病理变化.结果 当大鼠肝脏左叶出肝静脉阻断后,入肝方向的门静脉血流由正常时的(11.00±3.13) ml/min下降为(8.42±1.99) ml/min.术后常规病理发现肝窦内大量淤血.荧光显微镜下观察,OHV组较SO组,肝内含有荧光标记的肿瘤明显增多(P<0.05).结论 当肝脏流出道不畅造成肝内血流紊乱时,侵入脉管系统的肝癌细胞容易滞留于肝内,形成肝内转移灶.

  •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以及血清神经胶质纤维蛋白浓度的影响

    作者:王更富;付庆林;张新中;王崇军;曹淑娥;韩培立;刘伟;张杰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8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给予生理盐水治疗,n=40),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组(B组:给予等量的银杏叶提取物,n=40),每组再分为4个亚组,即再灌注后1、3、6、24 h组,每个亚组10只.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及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神经胶质纤维蛋白(GFAP)在血清中的浓度变化.结果 (1)HE染色:A组发现明显的梗死灶、神经细胞坏死、凋亡以及神经细胞外形难以辨认,大部分细胞结构消失.B组形态相对正常,损伤较A组轻.(2)iNOS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缺血再灌注1h后可见少量iNOS阳性表达细胞,3、6、24h可见iNOS阳性表达细胞明显增多,并且开始出现核移位现象,包括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各时间点(1、3、6、24 h)iNOS的阳性表达平均吸光度(IA)值B组显著低于A组.(3)再灌注后GFAP的血清浓度升高,再灌注后各时间点(1、3、6、24 h)B组GFAP的血清浓度[(275.29±112.72)、(308.72±124.11)、(372.56±185.62)、(452.12±145.26) ng/L]显著低于A组[(437.17±152.26)、(490.27±198.37)、(583.45±201.42)、(656.26±256.36) ng/L,P<0.05].结论 iNOS和GFAP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均有显著增高.银杏叶提取物可能通过抑制GFAP和iNOS的表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的脑组织有显著保护作用.

  • 结直肠癌并同时性肝转移化疗敏感预测模型的建立

    作者:卢星榕;李绍堂;池畔;潘杰;黄颖;徐宗斌

    目的 通过检测接受FOLFOX4方案化疗的结直肠癌并同时性肝转移(mCRC)患者的全基因表达谱,构建可预测化疗敏感性的生物标记基因模型.方法 共入组30例mCRC患者,根据化疗后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化疗敏感组及不敏感组,其中敏感组13例,不敏感组17例;应用组织芯片(Chip)技术获得结直肠癌组织的基因表达谱,采用聚类及微阵列显著性(SAM)分析法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值| Score(d)|≥2,同时差异倍数(Fold Changc)≥2或≤0.5的差异表达基因30个,根据各基因的探针信号对数比值,计算特征曲线下而积(AUC)、灵敏度、特异度等,终筛选出若干预测能力非常显著的差异表达基因组成化疗敏感预测模型.结果 7个预测靠前的正、负相关基因NKX2-3、FXYD6、TGFB1I1、ACTG2、ANPEP、同源盒基因(HOX) B8和KLK11组合成1个预测模型,总预测正确率为93.3%.结论 将上述7个基因作为预测模型,正确率高,对FOLFOX4化疗敏感性评估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 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拮抗剂LY2109761抑制胃癌侵袭转移的机制

    作者:解刚强;刘德纯;邓淼;陈登庭;汪建光;张丽柯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受体拮抗剂LY2109761抑制胃癌细胞侵袭转移的机制.方法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GF-β1及其受体拮抗剂LY2109761作用于胃癌细胞SGC7901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Smad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与肿瘤细胞浸润、转移相关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检测TGF-β1对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RT-PCR检测结果显示TGF-β1作用于胃癌细胞时其MMP-2、MMP-9、Smad2、VEGF表达水平分别为0.83 ±0.10、0.74±0.11、0.60±0.08、0.79±0.12,而经LY2109761预处理后分别降为0.45±0.07、0.54±0.14、0.32±0.05、0.51±0.09;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胃癌细胞经LY2109761预处理后MMP-2、MMP-9、Smad2、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均出现下降趋势;流式细胞术显示经LY2109761预处理后胃癌细胞凋亡率从17.23%下降到5.38% (P<0.05);Transwell迁移及侵袭实验显示胃癌细胞经LY2109761预处理后其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5).结论 LY2109761可能是抑制了胃癌细胞的Smad 信号通路、TGF-β诱导的VEGF表达和多种MMPs的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及转移能力,具有抗肿瘤作用.

  • 胃胆管引流拔管时间的研究

    作者:戴赛民;陈青;张勇;郭子健;吴二斌;过建工

    目的 建立胆总管探查、胃胆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的动物模型,探讨安全拔除胃胆管的时间,指导临床拔除胃胆管.方法 将25条犬随机分成对照组(仅行腹腔探查,n=5)与胃胆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组(简称胃胆管组,n =20),实验组按术后3、5、7、9d经胃胆管胆道造影并拔除,随机分为4组;取吻合处胆管作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扫描电镜.结果 实验组术后3、5、7、9d经胃胆管胆道造影并拔除.拔除胃胆管后,3d组2例胆漏,余实验组无1例胆漏.实验组胆管平均黏膜炎症指数:术后3d与5、7、9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0±0.45比2.20 ±0.45、1.40±0.55、1.20±0.45,P<0.05),术后7d比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胆管平均黏膜愈合指数:术后3d与5、7、9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比2.20±0.45、2.40±0.55、2.80±0.45,P<0.05),术后5、7、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7d,HE染色见胆管壁明显增厚;Masson染色见胆管壁大量胶原纤维增生、排列杂乱;扫描电镜见部分胆管内壁重新由上皮细胞覆盖.结论 胃胆管引流术后5~7d,可安全拔除胃胆管,拔管后无1例胆漏.

  • 不同途径注射含人脑啡肽原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对慢性神经病理痛大鼠的镇痛作用

    作者:杨辉;高峰;安珂;田学愎;王鹏;田玉科;江辉

    目的 构建含人前脑啡肽原基因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hPPE),将此病毒载体通过不同途径注射至慢性疼痛模型大鼠体内,观察rAAV介导的hPPE体内转染的镇痛作用.方法 将阳性对照质粒rAAV/hPPE分别经蛛网膜下、尾静脉和骨骼肌3种途径注射至慢性挤压伤疼痛模型大鼠体内,观察注射后大鼠热痛阈和机械痛阈的变化,8周后,处死大鼠,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大鼠组织hPPE的表达,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大鼠器官组织中亮氨酸-脑啡肽(L-EK)的含量.结果 行为学结果说明3种给药方式均可在5d~8周内对坐骨神经慢性挤压(CCI)热痛阈和机械痛阈显著升高;L-EK在脊髓组织中表达水平高的是鞘内注射组而在血管和心肌组织中表达高的是静脉注射组;PCR结果表明3种给药方式导致不同组织hPPE mRNA表达水平增高.结论 将rAAV/hPPE注射到CCI大鼠体内,rAAV能将hPPE导入易感细胞,并获得较好的镇痛效果.

  • 小鼠后肢缺血模型中新型“假毒粒”型重组血清型1型腺相关病毒载体的安全性研究

    作者:鄢华;吴小兵;郭艳红;高炜

    目的 探讨骨骼肌注射法导入新型“假毒粒”型重组血清1型腺相关病毒(rAAV1)载体的安全性.方法 构建小鼠后肢缺血模型,术后10d每只小鼠股部缺血骨骼肌内注射3×1011vg的rAAV1-LacZ、rA AV1-VEGF165载体,检测载体介导外源基因表达的高峰时间和持续时间;观察小鼠血循环、各主要脏器中有无外源基因表达.结果 载体转染后1月外源基因表达至高峰,表达持续时间超过9个月.rAAV1-VEGF165载体转染后1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小鼠血浆样品未发现VEGF165表达.rAAV1-LacZ载体转染后1个月小鼠各主要脏器病理检测均未发现外源LacZ基因表达.结论 骨骼肌注射法导入新型“假毒粒”型rAAV1载体安全,rAAV1-VEGF165载体是治疗外周动脉疾病的1种安全载体.

  • BRG1基因在乳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作者:徐为;张翠朋;任泽强;宋虎;符炜;陈菲菲;白津;郑骏年

    目的 探讨BRG1基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BRG1基因小干扰RNA(siRNA)、对照siRNA分别转染人乳腺癌MDA-MB-231和BT-549细胞,Western blot技术检测BRG1基因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E、Cyclin E2、Cyclin B1,以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27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转染BRG1 siRNA 48 h后MDA-MB-231和BT-549细胞BRG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细胞增殖明显减慢,72 h和96 h更加明显(P<0.01);BRG1基因干涉9h后2种细胞G1期细胞比例[(17.08±3.22)%、(11.49±3.43)%]增加,与对照组[(6.38±2.14)%、(2.86±1.8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RG1基因干涉后2种细胞Cyclin E、Cyclin E2、Cyclin B1表达均明显减少,p27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RG1基因干涉后能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蛋白及其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的表达,使乳腺癌细胞停滞在G1期,终抑制其增殖.

  • 热CO2处理后树突状细胞源性外体对胃癌AGS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叶根榕;王金林;王志勇;李涛;曾沛强;彭伟谦

    目的 观察热CO2处理后树突状细胞(DC)来源外体(Dex)对胃癌AGS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时引入热CO2处理的作用效果.方法 建立热CO2气腹体外实验模型,分组处理DC后,提取Dex并通过透射电镜和Western blot鉴定.将各组Dex与AGS细胞共培养后,以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AGS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检测Dex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结果 透射电镜显示Dex为直径30 ~ 100 nm的膜性微囊,其CD6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全细胞裂解物(P<0.05).单纯热处理组与热CO2气腹组Dex对AGS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0.50±3.07)%和(45.30±2.13)%,两组间及两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热CO2气腹处理组Dex中HSP70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 成功提取Dex,热CO2处理后Dex能显著抑制胃癌AGS细胞增殖,可能与Dex中HSP70表达增高有关.

  • 盐酸戊乙奎醚对大鼠内毒素急性肺损伤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进国;杨光;包红梅;陈刘芳;冯涛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表达的变化,探讨其与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水平变化的关系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200~22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内毒素组(LPS组)和盐酸戊乙奎醚干预组(P)组,每组10只.LPS组经尾静脉注射LPS(5 mg/kg),P组在尾静脉注射LPS后腹腔注射盐酸戊乙奎醚(1 mg/kg),C组注射等容生理盐水.6h后处死大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左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IL-1β含量,右肺下叶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并进行病理学评分,Western blot法检测BALF中RAGE及肺组织胞核NF-κB p65的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LPS组肺损伤评分(12.28±2.42)明显增高(P<0.01),BALF中TNF-α、IL-1β、RAGE及肺组织中NF-κB p65分别为(167.27±23.61) ng/L、(114.38±15.14) ng/L、0.74±0.15、0.69±0.12,均明显增高(P<0.01);与LPS组比较,P组肺损伤评分(8.93±1.86)明显降低(P<0.05),BALF中TNF-α、IL-1β、RAGE及肺组织中NF-κB p65分别为(118.64±19.43) ng/L、(98.16±12.55) ng/L、0.43 ±0.08、0.49±0.10,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可能通过RAGE-NF-κB通路降低了炎性因子TNF-α、IL-1β的水平,从而对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辐射诱发裸小鼠骨髓功能毁损与示踪骨髓移植重建其功能的研究

    作者:陈骅;郭辰;沈云天;陈列松;罗良生;陆朝晖;黄强

    目的 建立辐射诱发裸小鼠骨髓功能毁损与示踪骨髓移植重建的动物模型.方法 分别用4、6、8、10Gy X线辐照裸小鼠,检测辐照后第1、3、5、7、14、21天小鼠血象变化,确定适合裸小鼠骨髓功能毁损的辐照剂量.用确定剂量辐照后1周进行尾静脉移植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裸小鼠的骨髓细胞(2×10 7个/只),通过实时检测其在外周血中的分布,并比较移植前后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髓细胞,以评价骨髓功能.结果 8 Gy辐照后裸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为(0.1375 ±0.0510)×109/L,骨髓细胞是辐照前的(31.73±2.56)%.辐照后1周骨髓移植鼠外周血白细胞在28 d达到(12.46 ±0.68)× 109/L,恢复到辐照前水平[(12.89±1.04)×109/L,P>0.05].外周血中GFP+细胞占(63.0±0.6)%.结论 8 Gy是建立裸小鼠骨髓功能重度毁损重建较为适合的辐照剂量;尾静脉注射GFP+供体骨髓细胞,能有效示踪受体骨髓功能重建主要依赖于供体的骨髓细胞.

  • RNA干扰技术抑制锌指蛋白139对胃癌原位移植裸鼠血清的影响

    作者:范立侨;李勇;赵群;檀碧波;陈茂良;王冬;赵雪峰;郝英杰

    目的 观察抑制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锌指蛋白139(ZNF139)表达对胃癌原位移植裸鼠血清蛋白质的影响,探讨ZNF139参与胃癌进展的机制.方法 构建针对ZNF139的小干扰RNA (siRNA)重组质粒并导入胃癌细胞SGC7901;G418筛选出稳定转染细胞克隆并经皮下瘤鼠间传代6代后应用OB生物胶粘贴法进行原位移植;应用荧光双向差异凝胶电泳(2D-DIGE)及液质联用(LC-MS)技术鉴定差异蛋白点,并应用Western blot法验证鉴定出的部分蛋白质.结果 胃癌原位移植裸鼠成瘤率100%(15/15).siRNA重组质粒抑制了ZNF139在SGC7901中的表达,siRNA-ZNF139组胃癌原位移植裸鼠瘤体生长明显减慢.在转染组和对照组原位移植裸鼠血清中鉴定出5种差异蛋白质,抑制ZNF139后表达下调的为载脂蛋白E(APOE)、激肽原1(KNG1),表达上调的有α2-巨球蛋白(α2-MG)、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mTERF)、DIXDC1.Western blot法对KNG1、mTERF、APOE的表达进行了验证,结果与蛋白质组学一致.结论 ZNF139可能通过促进血清APOE、KNG1及抑制mTERF的表达来参与胃癌进展.

  • 高尔基磷酸化蛋白-3基因过表达对胰腺癌细胞迁移的影响

    作者:张娈景;夏金堂;简卫华;陈连周;刘龙山;李雯;汪谦

    目的 构建高尔基磷酸化蛋白-3(GOLPH-3)基因过表达的胰腺癌稳定细胞株BxPC-3,观察GOLPH-3基因过表达对胰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制备逆转录病毒pMSCV-GOLPH-3和pMSCV-vector,并分别感染胰腺癌细胞株BxPC-3,用0.5 mg/L嘌呤霉素筛选得到GOLPH-3过表达及空载对照稳定细胞株.Western blot技术在蛋白水平上检测BxPC-3稳定细胞株中GOLPH-3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细胞迁移实验(Transwell)检测GOLPH-3对胰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胰腺癌细胞BxPC-3表达GOLPH-3蛋白;空白对照组、空载对照组及过表达组的GOLPH-3蛋白相对含量分别为0.32 ±0.13、0.46 ±0.12、1.02±0.30,过表达组较空载对照组上调50.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蛋白相对含量分别为0.42 ±0.06、0.63±0.34、1.77 ±0.19,与空载对照组比较,上调GOLPH-3能明显促进过表达组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且上调64.4% (P <0.01).每200倍随机计数5个视野下空白对照组、空载对照组、过表达组穿膜胰腺癌细胞数分别为(14.33 ±6.30)个、(16.25±10.45)个、(83.08±62.57)个,过表达组的迁移细胞数明显多于空载对照组(P<0.001),而两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调GOLPH-3能影响胰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GOLPH-3过表达增强胰腺癌细胞的迁移机制可能是上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β-catenin表达的结果.

  • 靶向Dicer酶的小干扰RNA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范月超;张慧;郑骏年;梅鹏金;陈晨;苗发安;雷霆

    目的 观察敲低Dicer酶的表达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87、U251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敲低Dicer酶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U87、U251细胞转染小干扰RNA 24 h后Dicer酶表达;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Tranwell试验及明胶酶谱实验检测细胞增殖、侵袭及基质金属蛋白激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活性.结果 转染siRNA靶向Dicer酶后,Dicer酶较对照组降低68.0%(U87)和60.3% (U251) (P<0.05).两组细胞的增殖率分别明显高于相对应的对照组,且随时间的延长差距也随之增大(P<0.05).siRNA组细胞侵袭数(77.9±8.3)个(U87)和(81.0±7.9)个(U251)较阴性对照组(40.6±7.0)个(U87)和(35.8±6.5)个(U251)明显增多(P<0.05).siRNA组MMP-2较对照组活性增加(1.35 ±0.17)倍(U87)、(1.19±0.06)倍(U251) (P<0.05);MMP-9较对照组活性增加(1.72±0.37)倍(U87)、(1.66±0.33)倍(U251) (P<0.05).结论 敲低Dicer酶表达后,人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增加,MMP-2、MMP-9活性增强,侵袭性增强.

  • RNA干扰抑制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表达对人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楚胜华;冯东福;马延斌;朱志安

    目的 探讨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SATB1)短发夹核糖核酸(shRNA)对高表达SATB1的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和SHG44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构建针对SATB1的shRNA重组质粒,采用电穿孔的方法转染至U251和SHG44细胞中,分为对照组、空载体转染组、重组质粒转染组,分别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SATB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以噻唑蓝(MTT)法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的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磷酸化叉头转录因子(FoxO1)、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p27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1.22±0.06和1.24 ±0.07)、空载体转染组(1.20±0.05和1.29±0.07)比较,重组质粒转染组(0.24±0.03和0.27±0.02)U251和SHG44细胞SATB1基因的表达下降;与对照组(1.02±0.06和1.03±0.09)、空载体转染组(0.96±0.06和0.98±0.08)比较,重组质粒转染组(0.19±0.02和0.21±0.03) U251和SHG44细胞SATB1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增殖能力均下降,细胞磷酸化AKT和磷酸化FoxO1水平降低,Cyclin D1蛋白表达减少,p27蛋白表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SATB1的RNA干扰可以明显抑制转染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和SHG44细胞SATB1的表达和细胞增殖,可能与抑制AKT/FoxO1信号通路,调控下游基因Cyclin D1、p27蛋白的表达有关.

  • 猪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制备和无饲养层培养

    作者:游伟;卢守莲;王学浩;俞悦

    目的 建立猪诱导多能干细胞(pj PSCs)系,优化培养条件.方法 猪皮肤成纤维细胞(PF)经慢病毒介导表达人多能性因子Oct4(hOct4)、人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hSox2)、人Kruppel样因子4(hKlf4)和hc-Myc,诱导成为piPSCs,挑选克隆培养于piPSCs培养基中,观察piPSCs生长状态;免疫荧光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piPSCs多能性基因表达;观察拟胚体(EB)、畸胎瘤形成能力.结果 piPSCs呈典型的克隆状生长,克隆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克隆内细胞排列紧密.细胞体积小,核大,细胞核/质比高;piPSCs高表达人多能性基因,以转染2d后基因表达水平为标准值1,hOct4、hc-Myc、hSox2、hKlf4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14、0.89、0.74和0.86,而PF几乎不表达这些人源性基因;piPSCs也高表达猪多能性标记Sox2 (pSox2)、pNanog和pLin28(以转染2d后基因表达水平为标准值1,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29.62、2.81、7.46);piPSCs还表达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体外悬浮培养能形成EB;接种体内能形成畸胎瘤.结论 成功获得piPSCs系,能稳定增殖,保持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

    关键词: 多能干细胞 培养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通路抑制剂治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魏增华;郝怀勇;贺敏敏;李永涛;李立新

    目的 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剂AG490联合移植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达分为5组,分别设为sham组、1%二甲基亚砜(DMSO)组、AG490组、BMSCs+ 1% DMSO移植组、BMSCs+ AG490移植组.移植治疗后24h,Western blot检测脑缺血再灌后磷酸化STAT3、肿瘤坏死因子(TNF)-α蛋白表达变化,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区细胞凋亡水平.移植治疗后分别于3、7、14d对每组大鼠进行神经缺陷症状评分,14d后处死大鼠,氯化三苯四唑(TTC)法染色后计算脑梗死体积,干湿重法称量脑含水量.结果 AG490可以明显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STAT3的磷酸化水平,并且降低脑梗死相关炎性分子TNF-α的表达.BMSCs+ AG490移植组中大鼠脑缺血区细胞凋亡、脑梗死体积[(12.31±6.24)%]及脑含水量[(77.55±0.53)%]较其他各组明显降低(P<0.05),移植14 d后BMSCs+AG490移植治疗组中大鼠Bederson神经缺陷症状评分为(1.63±0.35)分,较其他各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BMSCs联合AG490移植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协同神经保护作用.

  • 慢病毒介导靶向雌激素受体基因的小干扰RNA对肝癌细胞生长及侵袭的影响

    作者:江平;柏文辉;孙权;刘志苏

    目的 利用小于扰RNA(siRNA)抑制肝癌细胞雌激素受体(ER)基因的表达,观察其受抑制对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构建ER-siRNA慢病毒载体系统转染人肝癌细胞Hep3B细胞,将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siRNA组,应用Western blot检测ER基因沉默的效果,用噻唑蓝(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用流式细胞仪观察肿瘤细胞凋亡,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检测Hep3B细胞体外侵袭力的改变.结果 成功构建ER基因的慢病毒siRNA载体,感染肝癌细胞明显抑制ER蛋白表达,抑制率56.64%;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小干扰RNA组MTT的吸光度(A)值分别0.68±0.11、0.60±0.13和0.49 ±0.10(P <0.05);流式细胞检测S期的细胞比例分别为(35.23±4.68)%、(30.95±3.17)%和(21.88±2.13)% (P <0.05);迁移实验细胞数分别为(97.66±5.03)、(90.67±3.79)和(37.00±10.14)个(P<0.05).结论 重组ER-siRNA慢病毒可抑制Hep3B细胞ER蛋白表达水平,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降低肿瘤细胞侵袭能力.

  • 慢病毒介导的B7同源性3基因RNA干扰对胰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

    作者:赵华;张光波;赵鑫

    目的 观察敲减B7同源性3(B7-H3)基因对胰腺癌Patu8988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 将人B7-H3基因的RNA干扰(RNAi)慢病毒载体感染胰腺癌Patu8988细胞,建立稳定低表达B7-H3的细胞株.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流式细胞仪检测B37-H3表达水平,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力.3组细胞皮下成瘤后,分别以1 mm3的瘤组织移植入胰包膜下建立胰腺癌原位模型,6周后处死,观察肿瘤腹腔转移情况.结果 RNAi慢病毒感染后,对B7-H3 mRNA和蛋白敲减效率分别达91.6%和88.1%,Transwell实验中实验组每高倍视野过膜细胞数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37±9)个比(86±17)个,F =22.01,P<0.05].裸鼠模型中,实验组腹腔转移瘤重低于空白对照组[(0.26±0.13)g比(1.33±0.38)g,F=48.60,P <0.01).结论 敲减B7-H3基因表达抑制了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 核因子-κB对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秀丽;孙国柱;李胜超;赵宗茂

    目的 观察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核因子(NF)-κB和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规律,探讨其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56只制作脑损伤模型,术后1、6、12、24 h及3、7d用干湿重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脑含水量及NF-κB、IL-1β、IL-6、TNF-α、ICAM-1表达规律.结果 脑含水量6h时稍升高[(79.11±1.28)%],12 h显著升高[(80.26±1.47)%],24h~3d达高峰[(82.74±1.10)%、(82.04±1.69)%],7d降低[(80.72±1.87)%].组织学观察印证了脑水肿趋势.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水肿脑组织NF-κB、IL-6、IL-1β、TNF-α、ICAM-1表达均于6h开始增高,24h~3d达到高峰,7d后降低.线性相关性分析发现NF-κB与炎性因子表达呈正相关,后者与脑含水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 大鼠脑液压冲击伤NF-κB表达上调,可能诱导IL-1β、IL-6、IL-10、TNF-α高表达引发继发性脑损伤.

  • 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DNA氧化损伤及免疫功能的研究

    作者:唐毅;张晓波;刘丽丽;唐振勇;李辛平;杨建荣;唐耘天

    我们通过测定肝癌患者尿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表达,探讨尿8-OHdG在肝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及DNA氧化损伤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一、材料与方法以53例男性肝癌患者为实验组,行肝癌切除术,病理为肝细胞癌,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术后2周予胸腺肽+ BP素+甘露聚糖肽+康艾+白细胞介素(IL)-2行免疫治疗.取术前、术后2周、免疫治疗后第1天晨尿及静脉血5 ml.以53例男性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尿8-OHdG,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8+表达.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

    关键词:
  • Toll样受体4在高迁移率族蛋白B1致小鼠肺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韩菲菲;王发龙;张健;陈静瑜;陈国千

    胞外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为近年发现的一种重要炎性介质[1],在肺损伤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胞膜Toll样受体4(TLR4)在HMGB1致肺损伤中的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和分组:TLR4野生型(TLR4+/+)C3H/HeN小鼠和TLR4基因突变型(TLR4-/-)C3H/HeJ小鼠各10只,6~8周龄,随机分为TLR4+/+对照组、TLR4+/+ HMGB1组、TLR4-/-对照组和TLR4-/-HMGB1组,每组5只,对照组和HMGB1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5μg重组HMGB1/g.12 h后观察小鼠肺损伤情况.

    关键词:
  • 手术治疗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伴严重膝内翻畸形一例报告

    作者:于崇龙;宋淑文;邵立志;李阳;金睿;高峰;栾尚文

    一、材料与方法吉林市中心医院2007年收治1例"右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患者,伴有严重的膝内翻畸形.患者女性,年龄53岁,身材矮小,身高约148 cm,巩膜深蓝.右下肢呈严重的膝内翻畸形,左下肢轻度膝外翻畸形,为"(("样畸形,直立及行走时重心明显偏移.因右膝关节痛,拍片发现右膝滑膜软骨瘤病,欲行手术入院.在与患者交流时得知患者从小患有"软骨病",逐渐出现下肢畸形,一直有矫正畸形的梦想,由于多种原因未能手术治疗.结合病史、查体、影像检查,目前诊断:(1)右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2)右膝骨关节炎;(3)右膝内翻畸形(重度);(4)左膝外翻畸形;(5)骨软化症.拟行手术:右膝关节滑膜软骨瘤切除术、股骨多段截骨矫形术.

    关键词:
  • 藻酸钙促进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

    作者:叶明;秦澎湃;王敏;王彦芳;李志祥

    肛瘘多需要手术治疗才能够根治,而术后创面感染、创面分泌物、创缘反应、肉芽生长状况等因素均可影响创面修复[1].近年来藻酸钙敷料在临床伤口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3].本研究旨在观察藻酸钙敷料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的治疗效果.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入北京市肛肠科医院的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纳入标准参照《肛瘘临床诊治指南》,能够依从术后换药安排者.

    关键词:
  • 一种简便实用的多功能大鼠固定器

    作者:王巧;冯晓萍;汪阳;陈文涛;周鹏;丁茂超;唐茂林

    大鼠是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但在实验因素的刺激下易激怒而咬伤实验者.因此,在抓取时需谨慎,既不能动作粗暴伤害大鼠;又要快速和果断,以防被其咬伤[1].传统的固定器,以固定作用为主,虽兼顾腹腔、尾静脉注射,但是并没有将固定器与解剖操作台结合,延长了后续解剖操作时间[2-3].我们将固定器与解剖操作台组合在一起,使其功能更加完善,简便实用.一、材料和方法1.大鼠体型数据的测量与分析:20只平均体质量为(242.36 ±23.53)g的SD大鼠,以游标卡尺(精确到0.01 mm)测量其体长、头径及尾径等,头径(2.98±0.19) cm,尾径(0.86±0.08) cm,体长(18.33±1.09) cm.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关键词:
  • 高压氧预处理减轻大鼠脑出血后血脑屏障破坏

    作者:施振华;裘五四;程军;王卫民;姜启周;秦智勇

    研究表明,高压氧预处理(HBOP)作为一种预适应模式,在大鼠的大脑及脊髓等器官的缺血性损伤耐受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1-3].我们前期实验显示,HBOP同样能诱导大鼠脑出血(ICH)后的脑损伤耐受[4-6].血脑屏障(BBB)的破坏在大鼠ICH后脑水肿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建立大鼠ICH模型,采用依文思蓝(EB)法观察HBOP对大鼠ICH后血脑屏障(BBB)破坏效应的影响,探讨HBOP减轻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机制.

    关键词:
  • 悬浮球培养法在人胃癌细胞株MKN45中分离鉴定胃癌干细胞

    作者:刘建明;周友浪;马利林;徐骏飞;章建国;刘杰;陈瑞新;钱海鑫

    肿瘤干细胞(CSC)是肿瘤的起源,它决定肿瘤发生、发展和复发转移[1].CSC的研究,首先是CSC的分离与鉴定.本研究旨探讨悬浮球培养法分离胃癌CSC细胞的可行性.一、材料与方法1.细胞培养:人胃癌细胞株MKN45(购自上海中国科学院细胞库)在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贴壁以后,收集置于无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96孔超低黏附板中培养,培养液中加入1% N-2添加剂,2% B-27添加剂,1%青链霉素,20 μg/L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和100 μg/L表皮生长因子(EGF),观察悬浮球的形成.当形成的悬浮球长到200~ 500个细胞时,将悬浮球溶解成1×106/L细胞的溶液,按每孔100μl单细胞悬液植入含无血清培养液的96孔的超低黏附板中,2周后观察第2代悬浮球形成,贴壁细胞为对照组观察成球情况.

    关键词:
  • 经纤维支气管镜射频置管气道旁路肺减容术在绵羊肺气肿模型的应用

    作者:冯志军;路武杰;郭俊华;靳建军;王静

    经纤维支气管镜肺减容术(BLVR)是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技术,造成靶区肺组织的萎缩,达到肺容积减少的目的,且能成功降低外科肺减容术的麻醉和围手术期风险[1-2].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射频置管气道旁路肺减容术在绵羊肺气肿模型的应用.一、材料和方法1.肺气肿动物模型的建立:雌性健康6月龄绵羊16只,体质量20 ~ 30 kg,随机分为A、B两组.用木瓜蛋白酶建立肺气肿模型.

    关键词:
  • Notch4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马东明;刘志毅;金虎;刘明;孙铁梁;张洪裔;王中会

    Notch基因早发现于果蝇体内,1940年Notch基因位点被发现,1983年Notch基因被首次克隆[1].并指出Notch信号在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2].Notch4是Notch家族较为特殊的蛋白,只在哺乳动物中表达,相对分子质量小,被认为是肿瘤治疗的新靶点[3],在结肠癌的表达及意义研究很少,需要进一步探讨.我们通过对比溃疡性结肠炎与结肠癌组织中Notch4的表达,探讨其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关键词:
  • 免疫荧光法以及免疫印迹法分析微卫星稳定和不稳定结直肠癌中线粒体转录因子A的表达差异

    作者:徐晓波;刘文勇

    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是由核基因编码的1种小分子多肽,是1种能够影响线粒体转录和复制的重要的调节因子[1],其产物TFAM蛋白属于高迁移率族(HMG)蛋白家族,与DNA复制和转录有着密切的关系[1-2].我们通过双免疫荧光染色法以及Western blot法,探讨TFAM的表达在微卫星不稳定(MSI)和微卫星稳定(MSS)结直肠癌细胞中有何不同,及其与线粒体数量变化的关系一、材料与方法1.细胞来源: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TC71、LS 174T、HCT-15为MSI细胞[3],Caco-2、SW620、SW480为MSS细胞[4-5].

    关键词:
  • 微波消融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兔VX2肿瘤

    作者:叶欣;杨霞;郑爱民;崔键;李智超

    我们通过建立兔VX2肌肉种植肿瘤模型,采用微波局部消融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治疗,探讨这种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及疗效.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微波消融仪及天线:MTC-3C型微波消融治疗仪(南京庆海微波电子研究所生产).冷循环微波天线:长度10 cm,直径0.15 cm.恩度:每支15 mg/3ml(中国先声制药有限公司).麻醉剂:氯胺酮注射液(每支0.1 g/2 ml)、利多卡因注射液.

    关键词:
  • 门静脉动脉化对扩大肝切除术后门脉血液动力学及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

    作者:陈文斌;赵铁彦;弓戌冬;李居剑;刘燕;王瑞

    有研究表明扩大肝-胆切除术中应用部分门静脉动脉化(PPVA)有利于术后肝脏的再生及肝脏储备功能恢复[1-2].本实验旨在观察门静脉血液动力学、肝脏组织结构变化,探讨该术式的不良反应.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中国实验用雌性小型猪12头,体质量23 ~ 28 kg,在自动控制条件下饲养.

    关键词:
  • 雷公藤对小肠移植物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作者:靳小石;矫政洧;刘彤;王鹏志

    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是近年来发现的与器官移植慢性排斥反应密切相关的因子之一,在器官移植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1].本研究旨在观察雷公藤对小肠移植物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选用近交系F344(RT11vr)和Lewis (RT11)大鼠作为小肠移植的供体和受体.分组如下:(1)对照组:F344→Lewis n=6(2)实验组:即雷公藤组F344→Lewis n=6.参照传统手术方法构建大鼠小肠移植模型[2-3].所有实验组均于术后30 d开始雷公藤多甙20 mg/(kg·d)雷公藤灌胃.分别于术后(POD) 28、60、90 d白造瘘部位切取部分移植物.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TGF-β1 mRNA转录水平.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

    关键词:
  • 葡萄糖对鼠原代肝癌细胞中载脂蛋白A5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魏红霞;陈娟;李雷;张葵;宋宏岩;顾光煜

    载脂蛋白A5(apoA5)是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技术鉴定发现的,血浆含量仅为100~250 μg/L,其与血浆甘油三酯(TG)代谢密切相关[1].我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D-葡萄糖及其类似物对小鼠原代肝癌细胞中apoA5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apoA5基因表达是否受糖及相关代谢途径的调节.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ICR鼠肝癌模型为自制,手术室取ICR鼠的新鲜肝癌组织用于原代培养.糖类似物、胶原酶Ⅳ型(美国Sigma 公司),PrimescriptTM RT和PCR扩增试剂盒(日本TaKaRa公司).

    关键词:
  • 共表达自杀基因联合细胞因子基因的泌尿组织特异性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鉴定

    作者:邹源;田俊强;陶燕;洪梅;卢建中;付生军;马宝良;王志平

    单纯疱疹病毒胸腺激酶基因(HSV-TK)是自杀基因中较有前途的一种[1],将其导入肿瘤细胞后,配合前体药物更昔洛韦(GCV)可干扰DNA的正常合成和细胞增殖.尿路斑块蛋白2(UPH)启动子是一种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在膀胱癌中的启动活性明显高于其他组织细胞.白细胞介素(IL)-2是1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可诱导较强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肿瘤坏死因子(TNF)-α具有肿瘤特异杀伤作用和免疫调节功能并可提高IL-2受体表达[2].我们通过构建3种泌尿组织特异性的真核表达载体,每种载体皆包含由UPII启动子控制的TK基因,并分别搭配IL-2基因、TNF-α基因、融合基因IL-2-TNF-α(IT).3种载体互为对照体系,以便于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
  • 胃癌中H-钙黏蛋白1甲基化与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作者:冯宁;刘文志;柳仲林;高海德

    H-钙黏蛋白1(CDH1)基因位于染色体16q22.1,编码1种表达于上皮细胞内的嗜同种跨膜细胞黏附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此种蛋白在建立并维持细胞间连接、细胞极性以及组织构架方面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CDH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是在胃癌中导致这一抑癌基因沉默的普遍机制.本研究旨在建立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法检测胃癌手术标本中的CDH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分析胃癌人群中CDH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并探讨CDH1基因在胃癌组织与对照组织中可能的甲基化程度的差异及胃癌中CDH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程度与肿瘤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 高压氧同步联合放化疗治疗胶质瘤术后患者疗效观察

    作者:王宏盛;陈正楼;胥敏;陈华群;季宏建

    目的 观察高压氧(HBO)同步联合放化疗治疗与单纯放化疗对胶质瘤术后患者的疗效、生存质量比较.方法 治疗组为脑恶性胶质瘤32例经开颅显微手术后行高压氧联合放化疗治疗;对照组为脑恶性胶质瘤31例术后单纯行放化疗.结果 行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分别为93.75%、71.49% (P <0.05);两组Ⅱ、Ⅱ~Ⅲ、Ⅲ~Ⅳ级不同病理级别患者治疗后6个月ADL量表分值分别为:(18.18±3.63)、(22.89±5.71)分;(20.69±4.17)、(25.47±6.36)分及(26.20±7.36)、(36.86±8.21)分(P<0.05),治疗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显微手术后高压氧联合放化疗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疗效较好.

  • 同源盒基因家族在胃癌中差异表达的研究

    作者:周崇治;韩杨;凃威伟;王晓亮;裘国强;彭志海

    目的 观察在胃癌中同源盒(HOX)基因家族表达,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Affymetrix U133 plus 2.0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分析在胃癌及其对应正常黏膜中HOX基因家族的差异表达,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OXA基因家族中HOXA10、HOXA1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高表达率均为91.7% (11/12),其TvsN Signal Log Ratio值分别为0.4、5.4、4.2、6.1、7.1、5.2、3.4、1.9、1.6、3.0、3.5、3.3和1、4.8、0.3、6.9、4.9、3.5、4.2、4.3、5.4、4.1、2.2、2.8.同时HOX基因家族中还有多个基因表达上调,其中HOXA家族中HOXA1、HOXA4在胃癌表达升高,表达率均为66.7% (8/12);HOXB家族中HOXB7在胃癌中表达升高,表达率为75.0% (9/12);HOXC家族中HOXC10也表达升高,表达率为58.3% (7/12);而HOXC5和HOXC8则在肿瘤中呈现低表达,表达率分别为66.7% (8/12)和58.3% (7/12).结论 HOX家族中多个基因在胃癌中差异表达,提示该基因家族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性别决定基因相关HMG盒基因4、β-连环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长庭;邱成志;许天文;苏志明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性别决定基因相关HMG盒基因4(Sox4)、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探讨Sox4、β-caten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8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20例其邻近正常结直肠组织中Sox4、β-catenin的表达,分析其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Sox4在正常结直肠组织黏膜中未见Sox4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为68.75%(55/80),Sox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Sox4在伴有淋巴结转移、Ⅲ~Ⅳ期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Ⅰ~Ⅱ期的表达率(51.2%,P <0.05).β-catenin在正常结直肠组织黏膜中主要表达于细胞膜,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异位表达,异位表达阳性率为63.75% (51/80);β-caten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异位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P>0.05).β-catenin在伴有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Ⅲ~Ⅳ期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低分化、Ⅰ~Ⅱ期(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Sox4表达与β-catenin表达两者呈明显正相关(r=0.501,P <0.01).结论 Sox4和β-caten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异常表达,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两者之间密切相关.

  • 血清急性时相蛋白检测在消化系统恶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赵树森;张波

    目的 探讨急性时相蛋白检测在消化系统恶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测定2010年2月到2011年2月间收集的50例消化系统恶性疾病患者(研究组)和同期的50例健康体检对象(对照1组)以及同期的50例消化系统良性疾病患者(对照2组)血清中急性时相蛋白的含量,主要包括C反应蛋白(CRP)、α1-酸性糖蛋白(α1-AG)以及α1抗胰蛋白酶(α1-AT)的浓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清中CRP、α1-AG和α1-AT的浓度均明显的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和对照2组血清中CRP、α1-AG和α1-AT的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消化系统恶性疾病患者的血清中,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的CRP、α1-AG和α1-AT的浓度明显低于临床Ⅲ~Ⅳ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急性时蛋白有助于消化系统恶性疾病诊断,随着临床分期的不断上升,其急性时相蛋白浓度也相应增加.

  • 不同术式治疗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

    作者:李志红;皮亚平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鄂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2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观察组84例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78例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进食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度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具有显著疗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 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丁宝忠;王强;陈芳

    目的 探讨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2007年6月至2012年2月经手术切除且病理证实的83例胃癌病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胃癌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各项临床相关资料,观察病理大体及镜下特点,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53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43.37%(36例),p53蛋白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9.88%(58例),VEGF阳性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是否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 联合检测p53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有助于对胃癌的临床诊断、病情、治疗及预后进行评估.

  • 上皮细胞黏附因子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β-连环蛋白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周逢强;齐艳美;高雪杉;王强;李新军;徐宏;郭辉光

    目的 探讨上皮细胞黏附因子(EpCAM)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其表达与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3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EpCAM的表达,同时在12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检测β-catenin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pCAM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约为60.8%,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6.7%,P<0.01);EpCAM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TMN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复发密切相关(P<0.05). β-catenin在结直肠癌的高表达率约为70.0%,其表达与EpCAM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18,P<0.01).生存分析表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与EpCAM的表达、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复发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EpCAM、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EpCAM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β-catenin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

  •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9-1818T>C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乳腺手术患者异丙酚镇静效应的影响

    作者:田丹丹;任燕伶;张莉蓉;郜娜;张卫;阚全程

    目的 观察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 1A9-1818T>C (UGT1A9-1818T>C)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乳腺手术患者异丙酚镇静效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良性乳腺肿块切除术的女性患者150例,年龄20 ~50岁,体质量50 ~70 kg,ASA Ⅰ或Ⅱ级.术前采用基因测序技术进行UGT1A9-1818T>C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检测,根据基因型将患者分成野生纯合子(T/T)组、突变杂合子(T/C)组和突变纯合子(C/C)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时均采用靶控输注(TCI)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3 mg/L.记录患者停止输注异丙酚至警觉-镇静(OAA/S)评分达4分的时间,此时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和异丙酚效应室浓度;BIS值升至80的时间及此时异丙酚效应室浓度.结果 野生纯合组50例、突变杂合组77例和突变纯合组23例,等位基因频率T为59%,C为41%.异丙酚镇静效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3组患者OAA/S评分达4分的时间、BIS值、异丙酚效应室浓度和BIS值升至80的时间、异丙酚效应室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GT1A9-1818T>C单核苷酸多态性不是引起异丙酚镇静效应个体差异的遗传因素.

  • Ⅰ~Ⅲ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微小RNA的差异表达及其功能

    作者:刘洋;卢秀波;樊玉霞;刘征;王晓明

    目的 探讨Ⅰ~Ⅲ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微小RNA (miRNAs)分子表达谱的差异.方法 收集Ⅰ、Ⅱ、Ⅲ期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相应癌旁组织各1例,利用miRNA芯片技术,分别检测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癌旁组织中miRNAs的表达,对按照临床分期呈顺序上调或下调的miRNAs进行分析;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对部分miRNAs芯片结果进行验证;通过靶基因预测软件预测部分miRNAs可能调控的靶基因,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在Ⅰ~Ⅲ期标本中均呈现显著性差异表达的miRNA分子20个;按照临床病理分期,其中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呈现顺序上调的miRNA分子有8个,呈现顺序下调的有5个.结论 Ⅰ~Ⅲ期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癌旁组织之间存在差异表达miRNA分子,它们的异常表达可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过程起重要调控作用.

  • EZH2和桩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林琳;许庆文;刘春安

    目的 探讨EZH2和桩蛋白(Paxillin)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5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中EZH2和Paxillin表达水平.结果 EZH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率为74.12%(63/85),在癌旁组织中表达率为45.88% (39/8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ZH2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axill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率为56.47% (48/85),在癌旁组织中表达率为21.18% (18/8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xillin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EZH2和Paxillin检测有助于评估结直肠癌恶性程度及预后.

    关键词: EZH2 桩蛋白 结直肠癌
  • 蓬乱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东;高红

    蓬乱蛋白(DVL)是由蓬乱基因编码,翻译并表达的1种信号转导蛋白,它主要通过经典Wnt信号途径和非经典Wnt信号途径调节许多生物发育过程[1].它在细胞增殖、肿瘤形成、胚胎发育和神经分化等方面起重要作用[2-4].现介绍DVL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疾病中的研究现状.一、蓬乱蛋白的发现及结构DVL是机体组织细胞中广泛存在的1种胞质蛋白,属于信号转导蛋白,具有多功能和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特点[1,5].

    关键词:
  • 癫痫与微小RNA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廖正俭;梁日生

    微小RNA(miRNA,miR)是1类长约22 nt的非编码单链RNA,它是细胞的内源性物质,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中,高度保守,通过与靶基因序列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从而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包括细胞增生、分化、凋亡及致癌等过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特定的MiRNA在癫痫发作后神经病变和功能失调中也发挥重要调节作用.现就MiRNA与癫痫的关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 低氧诱导因子-1在肠缺血性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祁蕾;傅强

    《黄帝内经》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如何预防疾病?如何在疾病初期控制其恶化?有科学思维的临床医生发现,在应激、烧伤、休克等危重疾病中,机体为了保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供血,首先减少消化道供血,而肠道作为体内细菌库,其缺血性损伤会造成肠黏膜屏障的破坏,导致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及序贯的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肠源性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故肠作为全身其他脏器序贯损伤的"启动机",是疾病早期干预的重要靶器官."通肠道治疗全身疾患、肺与大肠相表里"等中医朴素整体观逐渐被医学界认可和推崇.低氧诱导因子-1(HIF-1)是低氧过程中的重要转录因子,其在肠缺血性损伤中的作用自然会成为研究热点.

    关键词:
  • 小胶质细胞在胶质瘤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李祥骥;王雄伟

    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根据国际肿瘤分类,Ⅲ级及其以上的均为恶性胶质瘤,是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胶质瘤干细胞是新近认识的具有干细胞特征的癌细胞,被认为是胶质瘤的起源细胞之一[1-2],它们对目前的治疗方法高度耐受,成为肿瘤复发的罪魁祸首,因此在近10年里,胶质瘤患者的预后无明显改善.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体积小的1种胶质细胞,约占全部胶质细胞的5% ~20%[3],是得到公认的中枢神经系统常驻免疫细胞.但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小胶质细胞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并没有发挥有利的免疫活性作用,而是在胶质瘤细胞影响下,成为肿瘤迁移、血管生成、逃避免疫攻击等过程的帮凶.

    关键词:
  • 瘢痕疙瘩发病机制及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杨宏凤;高鸽;孙然;丛宪玲

    瘢痕疙瘩,又称为结缔组织增生症,是一种皮肤损伤后的病理性瘢痕愈合,易进行性增长,逐渐侵蚀正常组织.瘢痕疙瘩的侵袭性生长和永生性类似于肿瘤,常以成纤维细胞的大量增殖和胶原大量合成为特征[1],表现为局部皮肤纤维组织增生,并蔓延至伤口外.病程进展缓慢,无自愈倾向.瘢痕疙瘩不但影响美观,而且会频繁地引起瘙痒和疼痛[2].由于其发病机制不明,故切除后极易复发[3].目前的治疗方法很多,主要有手术、局部注射、放射线照射、激光治疗及加压治疗等[4].单一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复发率较高[5],目前国内外主张多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效果均优于单一疗法[6].现介绍瘢痕疙瘩发病机制及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 改良ALLEN法胸椎开窗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

    作者:张超;冯世庆;刘燊;周恒星;王天仪;褚天慈;李付元

    目的 创建1种新的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手术方法.方法 将实验大鼠分为4组:传统蚕食法开窗假手术组(A组)、胸椎揭盖开窗假手术组(B组)、传统蚕食法开窗脊髓打击组(C组)、胸椎揭盖开窗脊髓打击组(D组),分别记录手术时间、实验鼠出血量及切口长度,于术后不同时间点评价各组大鼠BBB评分和神经电生理检查判定脊髓功能障碍及造模成功与否,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价大鼠脊髓损伤程度.结果 胸椎揭盖开窗组大鼠手术时间[(20±7)min]、术中出血量[(1.2±0.4)ml]及切口长度[(3.0±0.6) cm]优于传统蚕食法组大鼠[(47.0±10.0)min、(2.3±0.9) ml及(5.0±0.7)cm],感染率降低,死亡率由传统蚕食法的15%降低至胸椎揭盖开窗法的0,BBB评分、神经电生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结果提示以胸椎揭盖开窗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脊髓损伤程度与传统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椎揭盖开窗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可降低造模大鼠的感染率并提高存活率.

  • 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雷帕霉素靶蛋白调节细胞骨架构建在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闫旭;阚世廉;金晔;石忠琪

    目的 观察在体外诱导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调节细胞骨架构建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从成人骨髓中分离基质干细胞,在体外经细胞因子诱导分化2周后成为神经样细胞;应用PTEN抑制剂BPV作用于该细胞,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研究PTEN下游信号分子mTOR的表达变化;应用结合有荧光剂的鬼笔环肽染色细胞骨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突起内细胞骨架的变化特征及测量细胞突起长度.结果 成人骨髓来源的基质干细胞经诱导分化后,神经细胞特征性标志分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β-Ⅲ微管蛋白(tubulin)表达水平增加,而神经干细胞的标志物巢蛋白表达先增加后减少(P<0.05);经BPV作用后mTOR的表达水平高于作用前(P<0.05);细胞突起生长的长度从(4.58±1.21) μm增加到(9.09 ±2.68) μm(P <0.05).结论 BMSCs来源的神经细胞分化成熟时,PTEN/mTOR具有调节神经细胞突起内细胞骨架构建的能力.

  • 分区式脊髓导管联合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脊髓横断损伤

    作者:王雪松;陈雪;李奕;孙榕呈;王晓冬

    目的 探讨分区式脊髓导管联合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大鼠脊髓横断损伤模型中的修复作用.方法 分区式脊髓导管联合骨髓基质干细胞桥接大鼠T8脊髓5 mm全横断损伤,术后3个月观察修复效果.结果 电生理检测显示皮层运动诱发电位的潜伏期(5.50±0.35) ms,与对照组比较较短,振幅(65.9±10.2)μV,比对照组大(P<0.05);对桥接中间段进行神经微丝蛋白(NF)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可见再生神经纤维有序排列,电镜观察可见新形成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为11±4,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区式脊髓导管联合骨髓基质干细胞可桥接脊髓横断造成的缺损,促进有髓神经纤维再生,重建下行运动神经通路,部分恢复电生理特性.

  •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比较

    作者:张卫东;史宏灿;章方彪;谭荣邦;叶钢;李广宇

    目的 比较不同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培养方法,寻求适宜的兔BMSCs培养方式.方法 分别用全贴壁筛选培养法、半全红细胞裂解液培养法、完全红细胞裂解液培养法和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兔的骨髓液,于4、7、10、13d分别比较各组细胞数量;绘出所获得细胞的P2、P3、P4及P5的生长曲线,比较各代细胞的增殖特点;观察所培养细胞的形态,检测其CD44、CD34抗原的表达.结果 4种方法均能得到规则的以梭形为主的贴壁细胞,且流式细胞仪测得CD44抗原表达阳性率95.57%、CD34抗原表达阳性率0.99%;其中全贴壁筛选培养法获得的贴壁细胞数量在不同的时间点均明显多于其他培养方法(P<0.05);P4代细胞的增殖活性优于其他代数细胞(P<0.05).结论 全贴壁筛选培养法是兔BMSCs适宜的培养方法,P4代细胞是BMSCs增殖能力强的1代细胞.

  • 包芯结构骨支架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作者:王闯建;吴学建;朱旭;李莹;张春霖;严旭

    目的 制备新型的包芯结构骨支架,比较其与聚乳酸聚羟基乙酸聚合物(PLGA)/β-磷酸三钙(TCP)复合支架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 支架通过快速成型方法制作.亲水性通过吸水率评价;细胞在支架上的增殖能力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成骨能力通过碱性磷酸酶活性(ALP)检测评价,生长情况通过扫描电镜观测.结果 包芯结构组吸水率为(18.1±0.4)%,较对照组(2.6±0.3)%显著提高(P<0.01),细胞和支架共培养6、10、14d,包芯结构组细胞活度吸光度(A)值分别为:0.28 ±0.09、0.60 ±0.10、0.76 ±0.10,ALP分别为:124.33±14.22、189.00±19.52、230.00±12.12,对照组A值为:0.19 ±0.09、0.36±0.05、0.46 ±0.12,ALP为:78.33±8.02、105.67±7.77、123.67±20.8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包芯结构骨支架在体外表现出良好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作为较理想的组织工程骨支架.

  • 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对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影响

    作者:曹锐;徐韬;盛伟斌;买尔旦·买买提;梁卫东

    目的 探讨在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向神经元分化中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 将36份神经球样本按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孵育3d后分别检测各组间神经元特异性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荧光强度、含量及细胞周期中G0/G1的差异.结果 Ⅰ~Ⅳ组NSE的平均荧光强度依次为0.0687±0.0025、0.0449±0.0020、0.0279±0.0012和0.0260±0.0009,逐渐降低(P<0.05);NSE的含量依次为(28.00±6.54)%、(13.10±2.26)%、(2.03±0.31)%和(1.30±0.20)%,逐渐递减(P<0.05);细胞周期检测G0/G1期细胞依次为(62.20±3.14)%、(74.47±0.31)%、(82.47±3.14)%和(93.17±0.68)%,逐渐升高(P<0.05).结论 mTOR信号通路对骨髓源性NSCs向神经元分化起关键性的调控作用.

  • 骨髓间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谱变化

    作者:郭敦明;曹晓建;王芳;谈文峰

    目的 运用基因芯片分析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谱变化.方法 抽取正常骨髓分离出MSCs,诱导向软骨细胞分化.同时提取诱导后0、7、14 d细胞RNA,运用Affymetrix全基因组芯片比较不同诱导时间点基因表达差异;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MSCs诱导第7天与第0天比较:表达基因涉及的生物过程主要集中细胞通讯(31.25%)和细胞发育(25.00%)等;而诱导第14天时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的生物过程主要与代谢相关:细胞代谢(62.50%),基础代谢(62.50%),大分子代谢(56.25%).进一步进行基因功能分析显示,MSCs诱导7、14 d与第0天比较,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编码软骨基质蛋白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生长因子、细胞结构细胞发育、转录因子、信号分子、整合素和趋化因子等相关基因.实验显示诱导早期(0~7 d)微环境变化集中在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和发育;诱导晚期(7 ~14d)微环境变化主要表现在参与维持代谢和软骨细胞表型稳定.Real-timePCR进一步证实SPARC、CCL25和CCL4基因表达在诱导7d明显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TIMP-3)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受体因子5(TRAF5)基因表达在第14天达到高峰,这些基因有可能作为诱导分化过程中早期和晚期分子标志物.结论 微环境分子网络改变调控MSCs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

  • 淫羊藿苷促进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研究

    作者:肖军;马德彰;杨钟华;张山锋;刘军

    目的 探讨应用淫羊藿苷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成软骨分化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hMSCs,取第3代细胞实验.将hMSCs分别用无血清高糖培养基(H-DMEM)和含1×10-8、1×10-7、1×10-6、1×10-5mol/L淫羊藿苷的软骨诱导液(CM)诱导,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以5×109/L的细胞密度离心构建微团,诱导培养3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甲苯胺蓝染色检测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表达.结果 5组微团分别由无血清H-DMEM、含1 × 10-8、1×10-7、1×10-6、1×10-5mol/L淫羊藿苷的CM诱导3周后,除H-DMEM组无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表达外,其他各组Ⅱ型胶原蛋白和蛋白多糖的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增加,ImagePro Plus 6.0软件测得各组Ⅱ型胶原平均吸光度(A)值分别为0.0214±0.0035、0.1182 ±0.0105、0.1886 ±0.0184、0.2903±0.0261、0.3476±0.0287,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淫羊藿苷能促进hMSCs成软骨分化,软骨分化程度呈浓度依赖性增加.

  • 帕瑞昔布钠对大鼠骨密度、骨钙素的影响及氯胺酮对其干预作用

    作者:李传翔;黄海城;宋伏虎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对大鼠骨代谢的影响及氯胺酮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Control组)、静脉麻醉药组(Ketamine组)、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组(Parecoxib组)、静脉麻醉药预处理组(Keta+ Pare组).每日给药,早晚间隔12h,各1次,连续3d给药完成后7、14、35 d,分别测量骨密度及骨钙素.结果 7d时骨密度测量结果(g/cm2),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02,P>0.05);14 d时骨密度测量结果,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99,P >0.05);35 cd时骨密度测量结果,以上各组分别为0.1444±0.0036、0.1426±0.0024、0.1377±0.0005以及0.1308±0.0066,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258,P<0.05),经LSD两两比较,选择性COX-2抑制剂组与其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麻醉药预处理组与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静脉麻醉药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7d时骨钙素测量结果(个/视野),以上各组分别为222.500±9.607、229.830±6.795、226.830±12.828以及115.830±11.125,静脉麻醉药预处理组与其他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2.335,P <0.05);14 d时骨钙素测量结果,以上各组分别为229.830±5.193、221.670±16.884、85.500±15.592以及223.670±34.256,选择性COX-2抑制剂组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768,P<0.05);35d时骨钙素测量结果,以上各组分别为231.170±72.486、221.000±51.166、100.500±14.053以及101.500±8.643,选择性COX-2抑制剂组及静脉麻醉药预处理组与对照组及静脉麻醉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20,P<0.05).结论 使用帕瑞昔布钠对大鼠骨密度和骨钙素水平都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骨愈合产生不良影响,氯胺酮可能会发挥协同效应,加重这一过程.

  • 人骨肉瘤细胞株HMG63肿瘤干细胞筛选与鉴定

    作者:常跃文;匡勇;曹月龙;丁道芳;庞坚;顾新丰;李志强;谈绎文;王树强

    目的 建立1种分离人骨肉瘤细株HMG63肿瘤干细胞新模型.方法 采用无血清干细胞培养基对人骨肉瘤HMG63瘤细浮培养形成细胞球,并予阿霉素耐药处理,把耐药细胞株注入裸鼠体内致瘤,致瘤成功后,在瘤体内注射化疗药顺铂,这样使得骨肉瘤肿瘤干细胞在增殖分化的同时反复富集后,提取细胞培养筛选,这样可获得骨肉瘤干细胞和其亚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仪等鉴定.结果 在无血清肿瘤干细胞培养基中,人HMG63细胞能有效形成悬浮生长的克隆球,流式检测结果表明克隆球低表达CD24(14%),高表达CD133 (99%),同时高表达干细胞标志物Oct-4、Nanog等.结论 通过无血清悬浮球培养结合抗肿瘤耐药筛选,可以从HMG63细胞中分离出具有干细胞特征的HMG63细胞克隆.

  • 组合应用血小板衍生因子BB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人肌腱细胞表型和表型及分化标志物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邱轶伟;姜月梅;张鹏;张鑫;朱理玮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血小板衍生因子BB(PDGFBB)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人肌腱细胞的表型和表型标志物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存添加1%胎牛血清(FBS)的α-MEM培养基中,加入PDGFBB(50g/L)、bFGF(50 μg/L)以及50 μg/L PDGFBB+50 μg/L bFGF,使用10%的FBS为阳性对照,用天狼星红染色细胞观察细胞表型变化,在细胞培养第14天提取各组细胞mRNA,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的方法测定人肌腱细胞表型及分化标志物基因表达.结果 在添加了1% FBS条件下,各实验组及对照组细胞形态均未发现表型变异,与阳性对照组比较,1% FBS+50 μg/L PDGFBB+50 μg/L bF(GF组的细胞形态呈现出较弱分化,产生胶原较少,胶原纤维的排列杂乱没有阳性对照那样的浓密有序及平型排列的胶原纤维形态.与阳性对照组比较,1% FBS+50 μg/L PDGFBB +50 μg/L bFGF组的肌腱细胞表型标志物的基因表达的比值明显下调[Scleraxis(Scx)和Decorin (Dcn)0.33,t=374.055;Tenomodulin(Tnmd)0.003,t=28 199.418;Ⅰ型胶原(Col Ⅰ)0.57,t=164.195; Dcn 0.26,t=177.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1% FBS的α-MEM培养基中添加50 μg/LPDGFBB+50 μg/L bFGF可维持人肌腱细胞表型,胶原纤维产生较添加10% FBS培养的细胞明显减少,同时下调肌腱细胞的表型及分化标志物的mRNA表达.

  • 腺病毒穿梭载体介导RNA干扰对激素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作用

    作者:李月白;刘鸣;李劲峰;李洁;宋石;赵国强;王义生

    目的 观察腺病毒穿梭载体介导RNA干扰对激素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西兰兔制备BMSCs并随机分为6组,RNA干扰1组、2组和3组(S1、S2和S3);无关序列组(Con);模型组(M);正常对照组(N).加入激素终质量浓度为1×10-7 mol/L地塞米松.将重组腺病毒穿梭载体转染细胞,采用TaqMan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各组BMSCs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活化受体-γ(PPARγ)mRNA及其蛋白表达,测定细胞甘油三酯含量,用苏丹Ⅲ染色细胞并计数脂肪细胞.结果 处理细胞7d时,S1、S2、S3、Con、M、N组中,PPARγ mRNA相对表达值分别为0.406±0.012、0.401±0.009、0.410±0.042、0.621 ±0.045、0.628±0.008、0.399 ±0.014,PPARγ Western blot灰度扫描值分别为0.246±0.027、0.235±0.015、0.257±0.025、0.800±0.017、0.793 ±0.019、0.244 ±0.010. S1、S2、S3、N组中PPARγ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M、Co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1、S2、S3组和N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1、S2、S3、N组中脂肪细胞计数、甘油三酯含量均明显低于M、Co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1、S2、S3组和N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向PPARγ基因的腺病毒穿梭载体介导RNA干扰能够有效地抑制激素诱导的BMSCs成脂分化.

  • 人工寰齿关节置换后寰枢关节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作者:胡勇;赵红勇;谢辉;袁振山;董伟鑫;张美超

    目的 建立具有详细解剖结构的人工寰齿关节置换后寰枢关节有限元模型.方法 对人体正常新鲜寰枢椎尸体标本和人工寰齿关节进行薄层CT扫描,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寰枢椎椎骨模型和人工寰齿关节三维模型重建,然后将模型数据导入Free form软件,以临床操作为参考,将人工寰齿关节模型装配于寰枢椎模型,再导入Ansys有限元软件构建人工寰枢关节几何模型,网格划分后添加相关韧带结构,终建立人工寰齿关节置换后寰枢关节有限元模型,模型中关节面均定为有摩擦系数的表面滑动接触关节.固定C2椎体下缘,在寰椎侧块上关节面施加40N的垂直向下载荷模拟头颅重力,并分别施加不同方向的1.53 N/m扭矩载荷,计算求解此模型在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状态下的三维活动度,并与尸体标本实验测得实验数据对比进行验证.结果 建立了具有详细解剖结构的人工寰齿关节置换后寰枢关节有限元模型,整个模型有103 053个单元和26 324个节点,在前屈、后伸、右侧屈及右旋转状态下,人工寰齿关节模型的活动度分别为1.6°、5.1°、4.6°和22.0°.结论 初步建立人工寰齿关节置换后寰枢关节有限元模型.

  • 骨靶向帕珠沙星的制备及其体外研究

    作者:余黎;蔡林;胡昊;张翼;吴建元

    目的 制备以双膦酸为骨导向物质,以氧化葡聚糖为中间体的骨靶向帕珠沙星复合物,并作相关体外亲骨性和抗菌活性研究.方法 将葡聚糖(T-40)用高碘酸钠氧化为氧化葡聚糖,再依据希弗碱合成原理,分别将双膦酸和帕珠沙星枝接于氧化葡聚糖上,制备出骨靶向帕珠沙星复合物,并将各步产物进行红外和核磁共振检测表征.运用羟基磷灰石吸附试验,测定骨靶向药物的体外亲骨性;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标准菌株的小抑菌浓度(MIC),确定其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成功合成具有骨靶向性的帕珠沙星抗生素,其载药量为4.65%;羟基磷灰石吸附率为87.91%;对3株标准菌株的MIC均高于原料药帕珠沙星.结论 合成的骨靶向性帕珠沙星,具有良好的体外亲骨性,但其体外抗菌活性有所降低.

  • 诱导人成骨样SaOS-2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

    作者:许晓源;江和;王庭;郎斌

    目的 观察定向诱导SaOS-2细胞成骨分化的过程,为体外研究成骨分化提供细胞模型.方法 对人成骨样SaOS-2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分化,采用碱性磷酸酶(ALP)、茜素红染色观察分化过程中成骨细胞表型改变,运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分化过程中骨钙素的表达差异.结果 SaOS-2细胞成骨分化至0、3、6、9天ALP活性阳性反应累计吸光度(IA)值分别为163 547.0±847.7,236 090.0±967.6,28 194.9±185.0,11665.2±151.0,第3天ALP活性比较第0、6、9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茜素红染色显示,诱导第9天,可见大量矿化结节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可见,SaOS-2细胞成骨诱导第6、9天,骨钙素表达比较第0、3天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 SaOS-2细胞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

  • 不同后处理方式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

    作者:潘峰;程艳香;陶海鹰;陶凤华;李章华;范里;贺斌

    目的 比较机械后处理与他克莫司后处理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差异.方法 将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IR)组、机械后处理(MP)组和他克莫司后处理(TP)组.IR组在脊髓缺血20 min后行再灌注;MP组在再灌注即刻行30 s再灌注/30 s缺血,3个循环,余操作同IR组;TP组在再灌注即刻经左颈总动脉一次性注射他克莫司0.5 mg/kg,余操作同IR组.再灌注1、3、7d应用Tarlov评分评价后肢运动功能,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表达变化.结果 再灌注1、3、7d MP组运动功能评分值分别为1.75±0.23、2.67 ±0.35和3.06 ±0.27,TP组分别为1.62 ±0.41、2.46±0.33和3.09±0.22,均显著高于IR组(P<0.05);再灌注7d时TP组评分值高于MP组,但各时间点两组评分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组和TP组脊髓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在再灌注1、3、7d时分别为0.26±0.03、0.29±0.04、0.28±0.07和0.27 ±0.02、0.30±0.07、0.28 ±0.03,均明显低于IR组(P<0.05);各时间点TP组Caspase-3表达与M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后处理方式均可有效减轻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且他克莫司后处理具有与经典机械后处理相当的神经保护作用.

  • 神经节苷脂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内质网应激介导凋亡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晗;秦秉玉;邵换璋;张慧峰;李敏;樊清波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脂(GMI)对脊髓损伤后内质网应激介导凋亡的影响.方法 9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等渗盐水组和GM1组,每组30只.等渗盐水组和GM1组采用Allen法建立T10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分别于伤后3h、1、3、7d时(每个时间点6只)应用改良Tarlov评分法评价其神经功能;应用Hochest33658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内源性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12、CHOP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Caspase-12、CHOP的表达.进一步细胞水平STS(5μmol/L)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细胞凋亡12h后加入GM1(0、20、50 mmol/L)孵育48 h,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12及CHOP表达;碘化丙锭(PI)/膜联蛋白V(Annexin 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均未见明显瘫痪,等渗盐水组及GM1组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功能障碍,且各时间点的Tarlov评分均低于假手术组(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等渗盐水组Caspase-12及CHOP表达水平分别为0.24±0.02及0.63±0.10,明显上调(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上调(P<0.05);与等渗盐水组比较GM1组Caspase-12及CHOP表达水平分别为0.13±0.01及0.43 ±0.07,均下调(P<0.05),细胞凋亡率下调(P<0.05);GM1孵育后STS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率下降7.4±6.9(P <0.05),Caspase-12及CHOP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论 GM1通过下调Caspase-12及CHOP表达抑制了大鼠脊髓损伤后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神经元凋亡.

  • 脐带静脉内皮细胞诱导去分化重编排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

    作者:段德宇;杨述华;吴星火;张志才;陈超;苏正兵;方为志

    目的 观察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VEC)诱导去分化重编排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效果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分离人脂肪干细胞(hASCs),取第3代hASCs进行去分化重编排并标记为去分化重编排脂肪干细胞(De-hASCs).分离人HUVEC,将hASCs与HUVEC以1∶1比例进行共培养(hASCs组),将De-hASCs与HUVEC以1∶1比例进行共培养(De-hASCs组).并于共培养4d和7d后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Runt相关基因2(Runx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mRNA表达水平,骨钙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共培养4d后,De-hASCs组的ALP活性高于hASC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培养7d后,De-hASCs组ALP活性高于hASCs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培养4d和7d后,De-hASCs组Runx2和BMP-2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hASCs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培养4d和7d后,De-hASCs组骨钙素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hASC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分化重编排hASCs与HUVEC共培养条件下具有比普通脂肪干细胞更强的成骨分化能力,且与其上调BMP-2基因表达相关.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对大鼠成骨细胞代谢调控机制的作用

    作者:卜巧云;夏秦;陈旭凤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PPARγ)吡咯列酮对大鼠成骨细胞代谢调控机制的影响.方法 取新生SD大鼠颅骨,酶消化法培养成骨细胞,经茜素红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鉴定后,噻唑蓝(MTT)比色法和ALP法检测吡咯列酮(0、2.5、5.0、10.0、20.0μmol/L)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法观察吡咯列酮(2.5、5.0、10.0、20.0 μmol/L)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5μg/L)诱导的成骨细胞Smad2/3、磷酸化Smad3(p-Smad3)蛋白水平.结果 吡咯列酮对成骨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P>0.05),但细胞内ALP活性水平由(0.0731 ±0.0041)U/mg蛋白降至(0.0204±0.0029) U/mg蛋白(P<0.05);与5μg/L TGF-β1组比较,吡咯列酮组Smad2蛋白水平降至0.39±0.02比0.49 ±0.02(P<0.05),Smad3蛋白水平可降至0.07 ±0.01比0.18 ±0.01(P <0.05),p-Smad3蛋白水平降至0.05±0.01比0.35 ±0.02(P <0.01).结论 PPARγ激动剂可抑制成骨细胞的分化,可能通过Smad2/3途径影响骨的代谢.

  • 膜离子通道阻滞及细胞骨架破坏对拉伸应力刺激兔关节软骨细胞代谢的影响

    作者:乔梁;段王平;卫小春

    目的 观察在拉伸应力作用下,细胞骨架(CSK)破坏剂和膜离子通道阻滞剂对体外培养兔膝关节软骨细胞代谢的影响.方法 2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0只,无菌条件下剖取双膝,并将其消化为软骨细胞,并随机分为8组,即对照组,微管、微丝、中间纤维破坏组,Na+、K+、Ca2+、Cl-通道阻滞组.在拉伸应力作用下干预3d后,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其形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ASA)和阿尔新蓝染色检测各组标本上清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及糖胺聚糖(GAG)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Ⅱ型胶原(Col-Ⅱ)、MMP-3、TIMP-1、微管蛋白、肌动蛋白、波形蛋白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HE染色软骨细胞形态由正常的软骨细胞变为排列不均匀,形态各异,细胞核深染,大小不一,细胞质减少.CSK破坏组上清液中GAG的浓度分别为15.6、18.0、14.0 μg/L,较对照组24.2 μg/L降低(P<0.05);微丝、中间纤维破坏组MMP-13的浓度分别为9.3、9.8 μg/L,较对照组12.7 μg/L降低(P<0.05),中间纤维破坏组TIMP-1的浓度为5.1 mg/L,较对照组2.3 mg/L明显上升(P <0.05);Ca2+、Cl-离子通道阻滞组GAG浓度分别为6.4、96.0 μg/L,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Cl-通道阻滞组MMP-13浓度分别为8.8、6.7μg/L,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各实验组软骨细胞Ⅱ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均下调(P<0.05);细胞骨架破坏的各组中,其相对应的蛋白mRNA表达量分别为54.4、52.1、51.3 ng/μl,较对照组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拉伸应力作用下,破坏CSK和阻滞离子通道使软骨细胞发生退化,其中微管、中间纤维和Na+、Cl-通道可能与软骨细胞分泌的基质密切相关.

  • 人骨骼肌成肌细胞体外分化的全程观察及INK4a信号通路对其衰老的诱导研究

    作者:赵丽霞;李蓉;熊东林;姚尚龙;廖翔

    目的 建立入骨骼肌成肌细胞分离和纯化方法,展示人成肌细胞体外增殖分化至衰老的全过程;研究INK4a信号通路对其衰老的诱导.方法 采用机械法和胶原酶消化法,结合差速贴壁技术,获得高纯度的人成肌细胞,结蛋白(desmin)抗体染色鉴定,β-半乳糖苷酶染色及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人成肌细胞生长、分化及衰老全程.构建慢病毒载体pLVX-p16INK4a,感染第3代入骨骼肌成肌细胞(p16组),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测定p16INK4a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蛋白水平;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及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鉴定细胞衰老程度.结果 desmin抗体着色表明分离得到的人成肌细胞纯度接近100%,获取了其增殖并分化为肌管、肌纤维以及终转归为衰老细胞各阶段的实验图片.转染7d后,RT-qPCR法与Western blot法证明p16组细胞p16INK4a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16组细胞镜下见明显衰老表型,细胞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胞质经β-半乳糖苷酶染色后有明显蓝染,而对照组胞质蓝染微弱.结论 人成肌细胞体外分离培养获得的不同阶段实验图景与现象分析,为以其为靶点的研究奠定了基础.INK4a信号通路的上调直接诱导了人成肌细胞的衰老.

  • 大鼠脊髓损伤后趋化因子受体4时空分布与意义

    作者:张衍军;冯世庆;王奇;张亮;王天仪;张彬;姚立炜

    目的 观察Wistar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表达变化,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CXCR4在修复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雌性大鼠80只,使用改良的Impactor modelⅡ法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据取材时间分为8组(术后1、2、3、4、7、14、28 d与对照组,n=10).分别使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观察脊髓组织中CXCR4表达变化.结果 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灰质中的神经元、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和室管膜细胞均有CXCR4表达量的增多,神经元与巨噬细胞较神经胶质细胞更为显著.损伤中心的阳性细胞数量大于损伤头端与尾端的阳性细胞数量.脊髓灰质中CXCR4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白质.大鼠脊髓损伤后24 h即有CXCR4表达增多(145.00±3.46)/mm2,第3天脊髓灰质中CXCR4阳性细胞达到高峰(181.50±6.73)/mm2 .结论 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中CXCR4表达发生变化,并有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特点.

  • 负压封闭引流材料联合应用臭氧水的研究

    作者:马云飞;姜楠;林庆荣;陈安富;王博炜;余斌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材料联合臭氧水的安全性.方法 提取两者的浸提液进行:(1)皮内刺激实验:在兔脊柱左、右侧的上下区域各5个点注射0.2 ml实验浸提液、臭氧水、对照浸提液及生理盐水.(2)迟发性超敏反应实验:于豚鼠背部两侧注射A为0.1ml弗氏完全佐剂与实验浸提液混合液,B为0.1ml对照浸提液,C为A与B组各0.05 ml混合浸提液.(3)细胞毒性实验:采用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分不同实验组培养液培养,评估细胞毒性.结果 皮内刺激反应阴性,迟发性超敏实验示无致敏性,细胞毒性实验示实验浸提液无细胞毒性.结论 VSD材料与臭氧水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骨髓干细胞分化过程中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曾晖;肖德明;陶可;熊奡;翁鉴;辛风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骨髓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过程中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TGF-β1软骨诱导液培养骨髓干细胞(BMSCs),倒置相差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甲苯胺蓝染色、鉴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不同浓度TGF-β1对糖胺聚糖(GAG)表达量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目的基因Wnt1、Wnt3a、β-连环蛋白(β-catenin)、Sox9和胶原蛋白Ⅱ(Collagen Ⅱ) mRNA表达.结果 TGF-β1诱导培养第21天,甲苯胺蓝染色显示,95%以上细胞为软骨细胞;2μg/L TGF-β1诱导液组细胞培养液中GAG表达量为(69.16±1.18) mg/L,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FQ-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2μg/LTGF-β1诱导液组的Wnt1、Wnt3a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0.0266±0.0047、0.0154±0.0033,其表达受到了抑制(P<0.05),β-catenin mRNA的表达量为0.0187 ±0.002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相反,Sox9、Collagen Ⅱ mRNA表达量分别为0.0682±0.0024、0.1134±0.0048,表达有所升高(P<0.05).结论 TGF-β1促进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受到抑制,而软骨细胞特异基因表达增加.

  • 生存素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在骶骨脊索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凋亡的相关性

    作者:陈超;杨惠林;陈康武;王根林;陆俭;王治栋;胡海

    目的 探讨骶骨脊索瘤组织中生存素(Survivin)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人骶骨脊索瘤组织和10例癌旁组织中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 Survivin在骶骨脊索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0%,在瘤旁组织中不表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的表达与患者肿瘤有无局部浸润、是否复发相关(P<0.05);Caspase-3在骶骨脊索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3.3%,显著低于瘤旁组织的90.0% (P <0.05),Caspase-3的表达与患者肿瘤有无局部浸润、是否复发相关(P<0.05).Survivin与Caspase-3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463,P<0.05).结论 Survivin在骶骨脊索瘤中高表达,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活性,从而阻止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与肿瘤的发生、发展.

  •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在白藜芦醇预防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

    作者:刘军;彭昊;陈森;方洪松;周建林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54只,成组设计(n=18)为3组:模型对照组、RES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RES组大鼠制成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后者于注射完成后当天开始连续7d给予RES.15只用于组织学检测,评价骨坏死率,行骨小梁容积分析,并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3只大鼠取双侧股骨头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骨小梁稀疏、紊乱,空骨陷窝大量可见,成骨细胞数目较少,髓腔内骨髓明显细胞减少.RES组骨组织学表现明显优于模型对照组,而正常对照组骨组织未见明显骨坏死改变.模型组坏死率为93.33%,RES组坏死率为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凋亡率高,为88.31%,治疗组较之有明显降低,为51.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SIRT1的表达低,RES组SIRT1表达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地,模型对照组Caspase-3的表达高,而RES组Caspase-3的表达则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 RES可以有效预防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激活SIRT1,进一步抑制Caspase-3的表达而发挥抗凋亡的作用.

  • 低剂量照射促进骨痂矿化的机制

    作者:邓晔坤;顾军;周晓中;宋祥胜;刘洪鹏;佘昶;董启榕

    目的 观察低剂量照射(LDI)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影响,探讨其促进骨痂矿化的机制.方法 LDI 干预下,分别分析血清和骨痂内VEGF表达的变化,同时检测原代BMSC的成骨分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血清VEGF含量在术后第3周达(315.00±21.33)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175.05±18.17) ng/L(P <0.05).术后第2和第3周,实验组骨痂内VEGF mRNA的表达和新生血管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10 cGy的LDI可明显刺激BMSCs的增殖(1.697±0.048,照射后24h)(P <0.05) 10cGy实验组矿化结节数目[(24.0±1.6)个]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且骨保护素基因(OPG)、Ⅰ型胶原(COL-1)、骨钙素基因(BGP)的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DI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和促进BMSCs的动员,促进了骨痂的矿化.

  • 自组装多肽在骨科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作者:郑启新;郝少飞;郭晓东

    多肽自组装是在超分子结构下多肽内部一系列分子间靠非共价作用自发形成稳定的聚合结构,这些非共价作用包括氢键、π-π堆积、分子间静电和疏水作用及范德华力.自组装多肽能够作为构建新纳米材料的结构单元,这些纳米结构单元的分子水平复合物如生物蛋白质和多肽能够自组装形成高度有序的结构如纳米管、纳米晶和纳米线.目前,自组装多肽在纳米技术的各个领域成为热门研究课题.

    关键词:
中华实验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