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중화실험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030
  • 国内刊号: 42-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8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杨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不同级别恶性脑胶质瘤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的表达差异

    作者:薛贵生;扈玉华;吴建梁;刘兵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不同级别恶性胶质瘤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胶质瘤恶性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1例Ⅱ级脑胶质瘤组织标本、14例Ⅲ级脑胶质瘤组织标本、9例Ⅳ级脑胶质瘤组织标本和16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IGFBP-3的表达水平.结果 Real-time PCR方法显示IGFBP-3在正常脑组织标本及Ⅱ、Ⅲ、Ⅳ级脑胶质瘤细胞标本中的电泳条带的吸光度值分别为1.082 2±0.334 7、1.535 0 ±0.226 7、4.3831 ±0.5218、5.094 1±0.652 5.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LSD)、SNK-t检验比较,IGFBP-3在胶质瘤细胞组中的表达与正常脑组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BP-3在Ⅱ、Ⅲ、Ⅳ级星型胶质瘤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IGFBP-3在正常脑组织及胶质瘤标本中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20.0%、33.3%、57.1%、80.0%.x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比较,IGFBP-3在胶质瘤细胞组中的表达与正常脑组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个级别的胶质瘤中,IGFBP-3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FBP-3的表达水平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恶性胶质瘤级别的增高呈递增趋势,可能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 胆道恶性肿瘤中单胺氧化酶-A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抗肿瘤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赖佳明;陈健聪;陈伟;张朝晖;黄力;梁力建

    目的 观察胆道恶性肿瘤(BTC)中单胺氧化酶-A(MAO-A)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人BTC细胞株中分别瞬时转染MAO-A表达质粒及空白质粒;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分别与前述各组转染质粒的BTC细胞株共培养48 h,采用Western blot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巨噬细胞表达免疫效应蛋白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以重组人干扰素-γ刺激上述各组共培养巨噬细胞24 h,再分别与同组BTC细胞株共培养48 h,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肿瘤细胞坏死与凋亡.结果 MAO-A在人BTC细胞株中表达下调;与BTC细胞共培养可诱导巨噬细胞分化为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分泌免疫抑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及表达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IL-12p70的分泌(分别为18.8±2.3比31.7±1.9、75.0 ±0.4比150.2±17.0、49.1±15.2比135.2±1.0,P<0.05)及抗原提呈分子人类白细胞抗原DR基因(HLA-DR)的表达;在BTC细胞株中上调MAO-A的表达可产生与上述相反的免疫诱导作用,诱导分化为M1型TAM;过表达MAO-A组共培养巨噬细胞可有效地诱导肿瘤坏死与凋亡[(84.85±5.66)%比(1.56±0.46)%、(76.73±6.31)%比(1.28±0.57)%,P<0.05].结论 BTC中MAO-A表达下调可诱导M2型TAM;MAO-A的重新表达可产生与上述相反的抗肿瘤免疫激活作用.

  • 微小RNA-138-5p靶向调控波形蛋白影响胰腺癌PANC-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作者:喻超;孙诚谊;陈美源;肖杰;黎志鹏;江建新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138-5p在胰腺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胰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以原发胰腺癌组织、胰腺癌细胞为研究对象,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miR-138-5p在胰腺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miR-138-5p慢病毒过表达载体(lv-miR-138-m)及抑制载体(lv-miR-138-i)分别感染胰腺癌PANC-1细胞,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miR-138-5p对PANC-1细胞株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型系统验证miR-138-5p与波形蛋白(VIM)3'端非编码区域(3' UTR)的互补结合,以证实VIM是miR-138-5p下游作用靶点.结果 miR-138-5p在8株胰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分别比正常胰腺细胞低1~ 10倍,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比癌旁低(52.99±10.62)倍;lv-miR-138-m能明显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分别降低(1.27 ±0.03)、(4.96±1.16)倍;lv-miR-138-i可明显增强其迁移、侵袭能力,分别提高(3.23±0.71)、(3.40±0.66)倍.miR-138-5p与VIM 3'UTR区域可互补结合,抑制VIM表达能减少lv-miR-138-i引起的促进细胞侵袭效应,表明miR-138-5p至少能部分通过调控VIM而发挥抑制胰腺癌细胞侵袭的作用.结论 miR-138-5p在胰腺癌细胞的迁移与侵袭性中起重要作用,通过直接靶向调控VIM的表达而抑制胰腺癌细胞侵袭性,这可能是其发挥抑制胰腺癌细胞侵袭性的机制之一.

  • 凤尾草总黄酮治疗大鼠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作者:代光成;杨金辉;王瑞涛;周焱;刘江云;薛波新

    目的 观察凤尾草总黄酮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58只,腹腔注射大鼠前列腺蛋白提纯液辅以免疫佐剂制备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凤尾草低中高剂量组、普适泰组,每组8只,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及相应药物,连续给药30 d,观察大鼠体质量及前列腺湿重变化及免疫器官重量变化,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凤尾草各组并不引起大鼠的体质量、前列腺湿重的明显变化,凤尾草高剂量组大鼠脾脏胸腺重量[(0.643 ±0.042)、(0.287 ±0.042)g]与模型组[(0.701 ±0.054)、(0.354±0.051)g]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织病理学观察提示凤尾草总黄酮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前列腺组织结构破坏及间质水肿,降低炎性细胞浸润水平,其中凤尾草高剂量组改善为明显.与空白组[(4.69±0.67)、(79.95 ±2.84)、(44.73±1.53) ng/L]比较,模型组血清IL-8、IL-10、TNF-α水平[(5.31±0.26)、(88.94±3.12)、(47.34±1.91) ng/L]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凤尾草高剂量组血清IL-8和IL-10水平[(5.07±0.42)、(82.32±3.09) ng/L]比模型组[(5.31±0.26)、(88.94±3.12) ng/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血清TNF-α水平(44.73±1.53)比(47.34±1.91)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凤尾草中剂量组血清IL-8和TNF-α水平[(5.06±0.30)、(44.80±2.20) ng/L]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凤尾草总黄酮各剂量组均能改善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组织病理学变化,其中凤尾草高剂量组改善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大鼠的免疫功能,平衡炎性因子的产生有关.

  • 慢病毒介导稳定过表达ADP核糖化因子鸟苷酸激酶1可促进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增殖和迁移

    作者:范永刚;王伟;姚国良;封冰;张贝克;解刚强

    目的 观察ADP核糖化因子鸟苷酸激酶1(ASAP1)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靶向过表达ASAP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LV-ASAP1-GFP,感染胃癌SGC7901细胞株,经过筛选,建立稳定过表达ASAP1基因的胃癌SGC7901细胞株.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ASAP1基因mRNA与蛋白表达量,噻唑蓝(MTT)比色法、Transwell体外细胞迁移实验分别研究稳定过表达ASAP1基因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 成功包装靶向过表达ASAP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LV-ASAP1-GFP稳定过表达ASAP1基因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与空载对照LV-GFP组和阴性SGC7901细胞组比较,Real-time PCR与Western blot证实,慢病毒LV-ASAP1-GFP组mRNA相对表达量为对照组的255.4%,蛋白相对表达量为对照组的290.2%;MTT比色法显示LV-ASAP1-GFP组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在1、2、3d后重复检测,分别达到了同时间空白对照组的130.1%、136.0%和149.1% (P <0.05);细胞迁移实验显示LV-ASAP1-GFP组细胞迁移能力显著增强,穿膜细胞数为对照组的230.3% (P<0.01).结论 慢病毒介导稳定过表达ASAP1基因能使胃癌SGC7901细胞株的增殖能力及迁移能力增强.

  • 人胰腺癌干细胞化疗耐药性及其微小RNA-200c的表达

    作者:马超;丁月超;黄长山;王谦;余伟;黄涛

    目的 检测人胰腺癌干细胞的化疗耐药性及微小RNA-200c(miR-200c)的表达.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FACS)在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中分选出CD24+ CD44+ ESA+细胞,通过NOD/SCID小鼠异种移植成瘤实验证实其肿瘤干细胞特性.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FACS技术检测细胞的抗凋亡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细胞中miR-200c的表达.结果 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中分选出CD24+ CD44+ ESA+细胞(0.8%),异种移植成瘤实验证实其为肿瘤干细胞.吉西他滨对胰腺癌干细胞的半数抑制剂量(IC50)值为(19.15 ±1.53) μmol/L,明显高于对PANC-1细胞的IC50值(0.86 ±0.18) μmol/L (P <0.05).在1、10 μmol/L的吉西他滨作用后,胰腺癌干细胞的凋亡率[(0.69±0.09)%、(0.90±0.13)%]明显低于PANC-1细胞的凋亡率[(60.54±3.73)%、(91.76 ±5.07)%,P<0.05].胰腺癌干细胞中miR-200c的相对表达值(0.15±0.01)显著低于PANC-1细胞中miR-200c的相对表达值(1.00±0.09,P<0.05).结论 胰腺癌干细胞具有更强的化疗耐药性,miR-200c在胰腺癌干细胞中表达显著下调,可能参与了胰腺癌干细胞耐药的发生.

  • 糖尿病大鼠盂肱关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作者:张宇明;郝永壮;高刚;卫小春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盂肱关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选取体质量为240~260 g之间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15只,随机分为两组,即模型组(10只)和对照组(5只).模型组造模成功后,将其与对照组一起处死,取肩袖间隙的滑膜组织,对其进行染色和评估.VEGF的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测定.血管密度通过滑膜组织的CD34免疫反应测定.结果 模型组肩袖间隙均有滑膜组织充血,其中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为:++++(4只),+++(4只),++(2只),较对照组[++(4只),+(1只)]免疫反应明显增强(P<0.05).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模型组和对照组每高倍视野平均血管数分别为(34.1 ±15.9)和(9.4±4.5)个(P<0.05).Westem blot检测结果显示,目的蛋白条带明显增强.结论 VEGF在糖尿病大鼠肩袖间隙的滑膜组织中表达较多,其可能在糖尿病大鼠冻结肩的病理机制和血管生成方面起一定作用.

  • 改性壳聚糖复合麻油蜂蜡海绵敷料保湿性与创面愈合的关系

    作者:邹新华;鄢丽;祝友鹏;祝鑫红;李恭弛;李炳辉

    目的 测定改性壳聚糖麻油蜂蜡海绵的物理性质评估其保湿性,观察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分别测定纱布(A)、改性壳聚糖麻油蜂蜡无纺布(B)、改性壳聚糖海绵(C)、改性壳聚糖麻油蜂蜡海绵(D)4种敷料的吸水、失水、透气速率,并计算吸水率及水蒸气透过率(WVTR).将12只SD大鼠背部两侧对称部位造成两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随机分组,并分别用A、B、C、D4种敷料每隔2d换药,于第1、7、14、21天计算创面愈合率及CD31的表达.结果 改性壳聚糖麻油蜂蜡海绵的吸水率为自身重量的111%,吸水速率及失水速率稳定持久;水蒸气透过率(WVTR)为1 080.82 g/(m2·d),保湿性良好,透气性欠佳.D组创面愈合率在第14、21天为(80.99±3.06)%、(97.59±1.00)%,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毛细血管密度第7天与B、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21天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性壳聚糖麻油蜂蜡海绵具有良好的保湿性,能够促进创面愈合及创面组织中CD31的表达,有利于创面新生血管的生长.

  • 软骨微粒复合仿生溶胶构建组织工程软骨

    作者:朱长宝;王富友;刘俊利;任翔;裴颖;唐洪;杨柳

    目的 探讨软骨微粒复合Ⅱ型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COLⅡ/HA/CS)仿生基质溶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可行性.方法 从5个月龄贵州小香猪关节获取软骨微粒,用不同孔径的微粒筛过滤后分别培养,在1、3、7 d观察软骨细胞脱落、增殖;将COLⅡ/HA/CS按质量比8.0∶1.5∶0.5配置成终质量浓度为10 g/L的仿生溶胶,观察成胶效果;选用增殖能力强的软骨微粒,按5×107/L与溶胶混合,培养1周后进行大体、活细胞免疫荧光、组织学观察.结果 不同粒径软骨微粒均可见软骨细胞脱落及增殖,粒径小于120μm的软骨微粒中细胞增殖能力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仿生基质溶胶低温条件中和后具有流动性,交联并升温至37℃、6 min后成胶性能良好;软骨微粒与仿生溶胶共培养1周后,外观呈透明软骨样,表面光滑并具有一定弹性;免疫荧光见软骨细胞活性良好;组织学观察见软骨细胞从软骨微粒中脱落、增殖,微粒基质与凝胶融合.结论 粒径小于120μm的微粒中软骨细胞脱落增殖能力强;软骨微粒与COLⅡ/HA/CS仿生基质凝胶生物相容性好,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具有可行性.

  • DNA甲基化调控肺腺癌微小RNA-145表达的分子机制

    作者:夏文杰;游庆军;王洁;毛启星;董高超;许林;蒋峰

    目的 观察肺腺癌组织中微小RNA(miRNA,miR)-145基因启动子区域各个胞嘧啶-磷酸-鸟嘌呤基序(CpG)岛的甲基化情况,探讨DNA甲基化在肺腺癌中调控miR-145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胞苷(5-aza-C)对肺腺癌细胞株A549、H1975进行处理,比较miR-145的表达变化.收集手术切除的肺腺癌及癌旁组织标本共20对,应用甲基化DNA定量分析平台和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癌和癌旁组织miR-145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经5-aza-C处理后,A549和H1975细胞株中的miR-145表达均明显上调.甲基化定量数据显示在肺腺癌组织miR-145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率均值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59比0.32,P<0.01).并且在肺腺癌组织中,miR-145基因启动子区域的所有13个CpG位点均呈显著高甲基化:CpG1:13.55±2.06比19.30±5.83;CpG2:27.65±5.68比42.85±15.64;CpG3:36.40 ±6.28比60.20±17.55;CpG4:28.40±6.45比42.25±16.78;CpG5、6:28.65±3.91比41.50±10.19;CpG7:14.40±3.14比27.75±11.69;CpG8、9、10:55.50±4.85比76.50±8.52;CpG11:48.10 ±3.51比64.20±6.26;CpG12:52.75±5.90比73.35±12.70;CpG13:45.80±4.71比58.70±15.40.结论 肺腺癌细胞内miR-145表达受其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调控;肺腺癌组织内miR-145基因启动子区CpG岛高甲基化与该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密切相关.

  • 大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作者:高凌云;刘景丰;陈丽红

    目的 鉴定体外诱导培养大鼠树突状细胞(DCs)的形态.方法 利用细胞因子体外诱导和大量扩增大鼠骨髓来源的DCs,并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巴氏染色和Diff-Quick染色进行形态学鉴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OX62和CD86分子对DCs进行表型鉴定.结果 DCs表面有突起,胞核不规则,胞质可见吞噬小泡.成熟DCs(mDCs)和不成熟DCs(imDCs)表面均表达OX62分子,imDCs低表达CD86分子,而mDCs表面高表达CD86分子.结论 建立在体外大量扩增和多种鉴定大鼠骨髓来源DCs的方法.

  • 烟酸对兔骨性关节炎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志勇;王永安;熊敏;余化龙;李军;何宁;刘志刚;曾云

    目的 检测兔骨性关节炎的膝关节滑液中以及软骨下骨中骨桥蛋白(OPN)的表达,探讨烟酸对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改良Hulth法建立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治疗组(12只)采用200 mg/(kg·d)烟酸的提取药物灌胃,对照组(12只)采取普通饮食喂养作为对照组.实验前后取关节骨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关节骨组织中OPN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2 390.29±291.31) ng/L]比较,烟酸组OPN含量[(2 140.19±211.19) ng/L]显著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烟酸能够有效降低OPN含量,具有促进骨关节炎的修复的作用.

  • 骨桥蛋白诱导人胆囊癌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促进转移复发

    作者:周闯;李仁峰;梁志伟;赵龙栓;翟文龙

    目的 探讨在人胆囊癌中骨桥蛋白(OPN)的临床意义及其促进转移复发的机制.方法 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分析OPN在15例胆囊癌及其对照组织中基因水平的表达;在人胆囊癌细胞株中通过细胞增殖、侵袭等功能实验分析OPN诱导胆囊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促进转移复发的具体机制.结果 OPN在人胆囊癌中较胆囊炎组织表达上调(P<0.01).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pWPI-OPN转染组细胞克隆形成数为(59.9±10.3)个,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7±9.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外实验显示慢病毒转染的OPN高表达胆囊癌细胞株GBC-SD发生EMT,其表现为间质化表型神经钙黏素(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上调和上皮化表型上皮钙黏素(E-cadherin)、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下调.同时,它能促进胆囊癌细胞运动和侵袭,过表达OPN组及对照组发生迁移的细胞数分别为[(369.3±23.4)、(84.7±18.7)个,P<0.01].结论 OPN在胆囊癌组织中高表达与其进展有着直接的联系,其具体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EMT促进胆囊癌的转移复发.

  • CXC趋化因子受体4对胆囊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侯敬申;王伟雄;黄亮;赵莉

    目的 观察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对人胆囊癌细胞株GBC-SD增殖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CXCR4在GBC-SD细胞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中mRNA、蛋白以及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设计CXCR4靶向短发卡RNA (shRNA),并构建到pSilencerTM2.1-U6质粒中,转染GBC-SD细胞,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GBC-SD细胞增殖.结果 与ECV-304细胞比较,GBC-SD细胞中CXCR4 mRNA和蛋白呈明显阳性表达,而细胞表面CXCR4分子的表达也明显增高[(70.30±3.50)%与(0.76±0.11)%];与对照组GBC-SD细胞比较,转染了pSilencerTM 2.1-U6-CXCR4 shRNA质粒的GBC-SD细胞,其CXCR4 mRNA未见明显条带,蛋白表达亦明显降低,MTT结果显示干扰CXCR4 120 h后,GBC-SD细胞吸光度值较未转染组细胞明显降低(3.19±0.16与1.63±0.23).结论 抑制CXCR4表达可抑制胆囊癌细胞生长.

  • 周期性应力通过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调控髓核细胞细胞外基质的表达

    作者:谢华;农鲁明;高共鸣;周栋;黄永静

    目的 观察周期性应力下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Git1)对大鼠髓核细胞细胞外基质表达的影响.方法 首先将细胞玻片分为对照组和加压组,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两组Git1蛋白的表达,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两组细胞外基质的表达变化.然后使用小干扰RNA(siRNA)阻断Git1蛋白,分为对照组、Git1 siRNA组、siRNA阴性对照组,在加压环境下比较各组细胞外基质的表达变化.结果 加压组细胞的Git1蛋白表达(1.372±0.205)较对照组(0.478 ±0.186)明显增高,加压组细胞外基质的基因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NA处理细胞后,Git1 siRNA组Git1蛋白表达(0.587±0.142)较对照组(1.041±0.103)明显降低.加压环境下,Git1 siRNA组细胞外基质的基因表达较对照组和siRNA阴性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期性压力能促进髓核细胞细胞外基质的表达,Git1在压力传导中起信号传递作用.

  • CD105-生物素-亲和素促进滑膜干细胞黏附和筛选

    作者:范文帅;陈晨;李朔;潘建锋;阎作勤;郭常安

    目的 观察CD105-生物素-亲和素系统促进滑膜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和CD105阳性细胞的筛选,探讨软骨形成的效果.方法 酶消化获取滑膜干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29、CD34、CD44、CD45、CD90、CD105的表达.分3组(A:未处理+干细胞;B:亲和素化+生物素化干细胞;C:亲和素化+ CD105-生物素化干细胞),通过细胞吸光度值和显微镜下随机视野计数分别测定不同时间点细胞黏附数量;免疫荧光检测CD105阳性细胞的筛选.成软骨诱导3周后,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阿尔新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荧光观察3组软骨形成.结果 滑膜干细胞贴壁生长,呈星形或梭形;CD29、CD44、CD90阳性表达,CD34、CD45阴性表达,CD105阳性率约为42%.C组和B组早期黏附细胞数量增加,与A组比较在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虽然多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显示C组黏附的CD105阳性细胞在1、2h均明显高于B组和A组.软骨诱导培养后,3组均合成了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但是C组软骨特异性细胞外基质多.结论 CD105-生物素-亲和素系统既增加了滑膜干细胞的黏附,又筛选了CD105阳性细胞,更好的促进了软骨形成.

  • 血管基质部分与神经肽Y联合应用对颗粒脂肪移植存活率的影响

    作者:崔永言;朱辉;郑海霞;麦凯欣

    目的 观察脂肪组织中血管基质部分(SVF)与神经肽Y联合应用对颗粒脂肪移植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从兔脂肪组织提取SVF,混合成熟颗粒脂肪组织,自体移植到兔背部皮下,同时种植含有或不含有神经肽Y的小球,于2周、1、3个月后通过大体观察、B超、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法分组对照来评价脂肪颗粒的存活情况;同法将人体SVF与脂肪颗粒混合物联合神经肽Y异体移植到无胸腺小鼠皮下,观察并评价人体脂肪细胞在无胸腺小鼠的存活.结果 联合应用组脂肪移植存活率(>80%)明显高于其他对照组(<66%),SVF和神经肽Y可以刺激脂肪组织的生长,并且可以增加3个月兔和无胸腺小鼠异体脂肪移植物的存活和血供.结论 SVF与神经肽Y联合应用在体内脂肪生成中起关键作用,可增加脂肪移植存活或者刺激重新脂肪生成,明显提高颗粒脂肪移植的存活率.

  • 长链非编码RNA结肠癌相关转录子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许有涛;邱满堂;王洁;毛启星;蒋峰;许林;尹荣

    目的 观察长链非编码RNA结肠癌相关转录子2(CCAT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并探讨CCAT2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选取91例病理学确诊为NSCL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CCAT2的表达.设计合成CCAT2的靶向小干扰RNA (siRNA),脂质体法转染NCL-H1975细胞.实验分阴性对照组和CCAT2-siRNA转染组(实验组):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检测CCAT2对增殖活性的影响;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CCAT2对NSCLC侵袭转移的影响.结果 CCAT2在NSCLC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平均上调7.21倍),并与肺腺癌密切相关(P<0.05).CCK-8实验结果显示:24、48、72、96 h实验组450mm吸光度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划痕实验显示: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宽度为(194.2±18.3) mm比(62.4±5.2)mm(P <0.01);Transwell实验显示: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穿膜细胞数为(79.8 ±6.8)个比(244.2±14.8)个(P<0.01).结果表明siRNA沉默CCAT2表达后,抑制了NCl-H1975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侵袭.结论 CCAT2是肺腺癌特异的长链非编码RNA,能促进NSCLC的增殖和迁移侵袭.

  • 富含半乳糖凝集素-1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脱细胞真皮基质补片共培养的研究

    作者:刘先桂;张廷涛;张秋雷;刘韦成;丁召;钱群;江从庆

    目的 探讨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脱细胞真皮基质(ADM)补片共培养的可行性.方法 将Ad-绿色荧光蛋白(GFP)-Galectin-1转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表达,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qPCR)法检测Galectin-1基因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Galectin-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肌间线蛋白(Desmin)表达,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Ad-GFP-Galectin-1转染BMSCs与ADM补片共生长情况.结果 Ad-GFP-Galectin-1转染BMSCs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72 h达高峰;RT-qPCR检测Galectin-1 mRNA的表达,Galectin-1 mRNA在空白对照组(PBS组)中相对表达水平为1.00;在Ad-GFP-Galectin-1(Ad-GFP-Galectin-1组)和Ad-GFP(Ad-GFP组)转染BMSCs中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4.11和1.09;ELISA证实BMSCs表达Galectin-1、Galectin-1表达量在Ad-GFP-Galectin-1组、Ad-GFP组和PBS组中分别为48 h:(197.28±8.78)、(25.52±1.56)、(24.53±2.96) μg/L;72 h:(264.33±5.43)、(25.40±2.06)、(25.46±1.13) μg/L;96 h:(172.41±3.61)、(25.22±1.61)、(28.01±1.26) μg/L;120 h:(155.53±7.25)、(24.84±2.35)、(26.65±1.54) μg/L. Western blot证实大鼠Desmin表达升高;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Ad-GFP-Galectin-1转染的BMSCs与ADM融合生长良好.结论 Galectin-1能诱导BMSCs合成Desmin;Ad-GFP-Galectin-1转染的BMSCs与脱细胞真皮基质(ADM)补片融合生长良好.

  • 抑制胰腺癌细胞中诱骗受体3表达对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世乐;宋世铎;张逸;张立峰;张子祥;朱东明;周健;李德春

    目的 观察胰腺癌Panc-1细胞中诱骗受体3(DcR3)基因沉默对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构建针对DcR3基因的小干扰RNA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介导DcR3干扰质粒转染人胰腺癌Panc-1细胞,转染48 h后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DcR3的表达变化;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72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Th1、Th2细胞的偏移,ELISA法检测干扰素(IFN)-γ和IL-4水平.结果 与空载体转染组比较,转染靶向DcR3的小干扰RNA(DcR3-siRNA) 48 h后的Panc-1细胞中DcR3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0.05);沉默DcR3的胰腺癌Panc-1细胞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后CD3+ CD4+T细胞增多(P<0.05),而CD8+T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Th1细胞增多[(7.87±1.07)%比(5.57±0.70)%,P<0.05],Th2细胞细胞减少[(0.91±0.15)%比(2.83±0.21)%,P<0.05];细胞上清液中Th1型细胞因子的IFN-γ浓度升高[(20.88±1.32) μg/L比(15.61±1.26) μg/L,P<0.01],而Th2型细胞因子的IL-4水平下降[(3.27±0.34) μg/L比(5.31±0.37) μg/L,P<0.01].结论 在胰腺癌细胞中靶向沉默DcR3的表达,可以有效恢复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纠正失衡的Th1/Th2细胞因子网络.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股骨头坏死的预防作用

    作者:陈翔;张远金;李松柏;孙法瑞;葛俊;黄文泽

    目的 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股骨头坏死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将对照组再分为组A和组B:组A每周一、周五在大鼠臀肌处注射醋酸泼尼松龙50 mg/kg,1次/天,持续4周;组B在进行造模之前3h在大鼠臀肌处注射同EPO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其余处理措施同组A.实验组每次造模前3h在大鼠臀肌处注射EPO溶液,5000 IU/kg.结果 (1)骨陷窝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切片显示实验组空骨陷窝率为(14.70±1.78)%,对照组为(23.21±2.34)%,空白组为(7.45±1.23)%;(2)血液中脂质含量:分别于1、2、4周检测血液中三酰甘油含量结果如下:空白组为(1.25±0.32)、(1.28 ±0.26)、(1.27±0.40) mmo/L;对照组为(2.17±0.23)、(2.48±0.41)、(1.88 ±0.38) mmo/L;实验组为(1.42±0.34)、(1.47±0.26)、(1.50±0.49) mmo/L.总胆固醇含量分别在1、2、4周变化:空白组:(1.62±0.13)、(1.62±0.14)、(1.62±0.19) mmo/L;对照组:(2.41±0.18)、(2.52±0.24)、(2.13±0.37) mmo/L;实验组:(1.64±0.18)、(1.69±0.24)、(1.66±0.31)mmo/L.(3)组织学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股骨头表面更加光滑,骨小梁大部分排列致密整齐,小部分区域出现萎缩,稀疏,断裂.结论 EPO可以降低空骨陷窝率,增加股骨头供血微血管数量,降低血液中的脂质含量,可以预防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和进展.

  • 纳米金对荷肝癌小鼠电刀手术前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转化生长因子-β的影响

    作者:赵晓旭;黄鸿翔;丁晖;覃莉;邵明涛;潘运龙

    目的 观察纳米金(AuNPs)对荷肝癌小鼠电刀手术前后小鼠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不同浓度AuNPs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建立荷肝癌小鼠模型后,各组均经尾静脉注射0.2 ml相应的溶液,给药频率为2天1次,连续2周.然后经眶静脉取血,3d后电刀手术切取各组小鼠移植瘤,检测移植瘤重量和体积.手术后3周经眶静脉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电刀手术前后小鼠血清sIL-2R、TGF-β浓度变化.结果 手术前3d各处理组荷肝癌小鼠血清sIL-2R的浓度,空白对照组:(41.25 ±5.47) μg/L,低浓度AuNPs处理组:(25.53±2.73)μg/L,高浓度AuNPs处理组:(16.71±2.59)μg/L(P <0.01).手术后3周sIL-2R浓度,假手术组:(92.89±11.44) μg/L,单纯手术组:(19.97 ±4.27) μg/L,低浓度AuNPs+手术组:(8.59 ±2.83) μg/L,高浓度AuNPs+手术组:(8.38 ±5.79) μg/L(P <0.01).AuNPs对肝癌小鼠血清TGF-β的影响与上述结果类似.此外,不同浓度AuNPs处理组肝癌移植瘤重量及体积较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电刀手术前后AuNPs处理均能够降低荷肝癌小鼠血清sIL-2R、TGF-β浓度,减小肝癌小鼠移植瘤重量和体积,发挥抗肿瘤作用.

  • 钙池操纵性钙通道在新型肺高压大鼠中的作用

    作者:戴贻权;刘晓如

    目的 探讨规范性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1(TRPC1)蛋白-钙池操纵性钙通道(SOCC)在新型肺高压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在左肺叶切除(PE)复合腹腔注射野百合碱(MCT)的肺高压大鼠模型中观察SOCC表达及功能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CON)比较,PE+ MCT组TRPC1mRNA为其(3.40±1.59)倍(P<0.05);环匹阿尼酸(CPA)触发的肺动脉收缩由(16.6±1.5)%增加至(126.6±15.4)%(P<0.01),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Ca2+]i由(268±76) nmol/L增加至(1 832±867) nmol/L(P <0.01);钆离子舒张效应由(36.9±3.7)%增加至(70.1±2.6)%(P<0.05).结论 PE+ MCT上调了大鼠肺动脉TRPC1表达,增强了由TRPC1/SOCC介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Ca2+内流和肺血管收缩,从而诱导大鼠产生肺高压,并进一步诱发肺血管及右心室重构.

  • 丙酮酸乙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反应拮抗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作者:王戈;陈浩;易蔚;杨阳;李悦;蒋帅;易定华

    目的 观察丙酮酸乙酯(EP)对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SIR)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乳鼠心肌细胞经EP(5或10 mmol/L)处理2h后,接受模拟缺氧复氧(SIR)损伤(缺氧2h,复氧4h),噻唑蓝比色(MTT)法检测细胞活力,专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Western blot检测ERS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表达变化.随后,EP处理时加入ERS激动剂毒胡萝卜素(THA),观察其对EP抗心肌细胞SIR损伤的影响.结果 5、10 mmol/L EP均可以显著升高心肌细胞SIR后细胞活力(分别增加到0.424±0.016和0.517±0.020),降低培养液中MDA水平[分别降低到(16.17±1.75)和(11.45±1.20) μmol/L],但SOD水平升高[分别升高到(58.61 ±4.70)和(72.60 ±4.35) U/L,与SIR组比较,P<0.05].SIR后细胞中GRP78和CHOP表达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EP还可以逆转SIR上调的GRP78和CHOP表达水平(与SIR组比较,P<0.05).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ERS激动剂THA可以逆转EP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降低心肌细胞活力,增加GRP78和CHOP表达水平(与EP+ SIR组比较,P<0.05).结论 EP可显著减轻乳鼠心肌细胞的SIR损伤,其机制与抑制异常激活的ERS反应有关.

  • Lando(R)双层人工皮对猪皮肤全层缺损创面血管化的影响

    作者:王桂芳;邱学文;谭荣伟;温皇鼎;高艳彬;王甲汉

    目的 动态观察Lando(R)双层人工皮(以下简称双层人工皮)应用于猪皮肤全层缺损创面血管化.方法 实验以8头一级藏猪为动物模型,体质量为30 ~ 35 kg,雌雄不限,在每头猪背部正中线两侧分别切取3个边长5 cm深达肌肉筋膜的正方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采用同体自身对照,右侧创面行双层人工皮移植术(实验组),左侧创面以凡士林油纱覆盖(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3、7、14、21天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处死猪,行创面大体观察,同时取材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创面修复细胞、炎性反应、胶原纤维排列及支架降解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中CD31的表达并计数新生血管数目.结果 实验组创面较对照组干燥,感染发生率较低,肉芽组织生长较平整.光镜下见实验组较对照组组织充血水肿和炎性反应轻微,肉芽组织化速度快,于14d左右支架血管化已基本完成.随时间的延长,修复细胞逐渐减少,胶原纤维排列更为规整且粗大,支架有降解趋势.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31表达阳性的新生血管数目两组于术后第3天无明显表达,于第7天开始升高,实验组于术后第14天达到高峰,对照组于第21天达到高.实验组于术后第7、14天高于对照组,于21 d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层人工皮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可快速诱导血管生成,有利于新生真皮组织的重塑,从而改善创面愈合条件,为后续联合移植自体超薄皮片奠定基础.

  •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大鼠急性胰腺炎炎性介质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影响

    作者:王冬冬;刘红山;岳学良

    目的 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PUFA)对大鼠急性胰腺炎炎性介质及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的影响.方法 150只SD大鼠,体质量220~ 260 g,注入3.5%牛磺胆酸(60 μl/min).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对照组(SAP组)、传统肠内营养组(EN组)和加入ω-3PUFA肠内营养组(ω-EN组)各50只.EN组采用能全力.ω-EN组加入ω-PUFA3 g/kg.各组大鼠能量摄入均为126 kJ/(kg·d).建模后24h内,各组均经颈内静脉以400 ml/(kg·d)输入平衡液,建模后24 h后,开始分别行肠内营养,输注速度控制在12 ml/(kg·h),应用14 d.EN和ω-EN组营养液第2天输入日需总量的1/3,第3天输入1/2,不足量由静脉营养补充,从第4天开始全量肠内营养支持.各组总液体量入量相等.基础治疗:自建模成功后,每组大鼠腹部皮下注射善宁6 μg/(kg·d)作为基础治疗,每日分3次给药.于实验第1、4、7、14天分别经分批处死大鼠:检测血淀粉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电镜下检测胰腺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胰腺组织p38MAPK的表达,并计算大鼠14 d的生存率.结果 SAP组各时段血清TNF-α显著升高,IL-10降低,到4d时达峰值,TNF-α[(257.40±4.52) ng/L],IL-10[(3.40 ±4.52) ng/L],胰腺组织p38MAPK的表达显著升高;用药后,EN组及ω-EN组TNF-α显著降低,EN组[(207.40±0.65) ng/L],ω-EN组[(96.51±0.92) ng/L];IL-10升高,EN组[(9.40 ±0.61) ng/L],ω-EN组[(4.35±1.91) ng/L],与S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腺组织p38MAPK的表达也显著减少;SAP组大鼠到7d时,全部死亡,EN组及其ω-EN组全部成活.结论 ω-PUFA的治疗作用之一是可能抑制大鼠急性胰腺炎p38MAPK的表达,从而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来实现.

  • 西维来司钠对家兔早期肺爆震伤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海龙;卢兆桐;袁耒;张波

    目的 探讨家兔早期肺爆震伤中中性粒弹性蛋白酶(NE)的变化及西维来司钠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3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治疗组(西维来司钠).治疗组伤后立即给予西维来司钠10 mg/kg耳缘静脉注射;对照组经耳缘静脉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检测治疗前及伤后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及NE活性.结果 西维来司钠治疗组治疗后氧分压(PO2)在1、6、12h3个时间点分别为(89.1±9.7)、(90.9±10.5)、(101.1±7.0) mmHg(1 mmHg =0.133 kPa),较对照组的(81.3±8.7)、(74.2±7.8)、(94.2±9.8)mmHg明显升高(P<0.05),TNF-α含量在1、6、12h3个时间点治疗组分别为(122.8 ±13.6)、(85.1±12.9)、(81.1±7.2)ng/L,较对照组的(151.4 ±12.1)、(101.3±10.8)、(93.8±10.5)ng/L明显下降(P<0.05)、NE活性在1、6、12、24 h各时间点治疗组分别为(70.5 ±6.1)、(104.8±5.4)、(84.5±4.6)、(56.3±8.6)ng/L,较对照组的(91.8±6.3)、(160.5±9.5)、(127.7±8.3)、(109.4±7.2) ng/L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NE活性在肺爆震伤病情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西维来司钠治疗肺爆震伤后早期可以明显抑制血浆NE活性及炎性细胞因子TNF-α的释放,减轻中性粒细胞浸润.

  • 纳米二氧化铈颗粒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

    作者:高勇;法宪恩;黄真锋;余海彬;周玉阳;马超

    目的 探讨二氧化铈纳米颗粒(Nanoceria)对大鼠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模型组和空白组;实验组中加入浓度为10 nmol/L Nanoceria培养液培养24h,模型组、空白组用普通培养液培养24h,实验组及模型组培养液中加入浓度为25 μmol/L H2O2孵育2h,空白组不做处理.检测心肌细胞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Px、丙二醛(MDA)的含量,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在细胞内分布,以及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苯醌氧化还原酶基因(NQO1) mRNA的表达.结果 同模型组相比实验组SOD(92.05 ±7.39比74.99±10.86)、GSH-Px(15.76±2.75比10.72±1.60)、T-AOC(1.15 ±0.25比0.59±0.11)含量明显增高(P<0.05),MDA(15.14±1.28比18.48±2.09)含量明显降低(P<0.05);同空白组和模型组比较实验组细胞Nrf2核内转位率增加;同空白组和模型组相比较实验组Nrf2(1.700±0.270比0.930±0.146比0.610±0.102)、HO-1(2.200±0.282比1.030±0.109比0.400±0.171)、NQO1(1.920±0.161比0.980±0.133比0.490±0.257)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 (1)Nanoceria对乳鼠心肌细胞的氧化损伤有一定程度保护作用.(2) Nanoceria可以诱导Nrf2核内移位及上调基因Nrf2、HO-1、NQO1 mRNA表达.(3) Nanoceria可能通过Nd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信号通路保护大鼠心肌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

  • 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1A在雌雄大鼠肝脏中性别差异表达研究

    作者:韦垒;何跃明;庄冰洁;刘权焰;刘志苏;袁玉峰

    目的 观察SD大鼠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对大鼠肝脏组织表达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1A(MAT1A)的影响.方法 选取适龄性成熟的SD大鼠,给予对应处理后构建具有性激素浓度梯度差异的SD大鼠模型(雌、雄各3组,每组6只),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测量各组大鼠体内性激素浓度,再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Western blot法观察测定不同分组的大鼠的肝脏组织中MAT1A的表达.结果 ELISA法测性激素结果:空白对照雌鼠(FM0)组浓度为(43.125±11.066)ng/L,去卵巢雌鼠(FM+)组0 ng/L,去卵巢后补充雄激素的雌鼠(FM+T)组(31.738 ±7.142) ng/L(P <0.01);空白对照雄大鼠(M0)组浓度为(28.945±9.379) mmol/L,去势雄鼠(M+)组0 mmol/L,去势后补充雌激素的雄大鼠(M+E)组(26.158 ±7.846) mmol/L(P<0.01).RT-qPCR结果:雌鼠MAT1A mRNA表达水平FM0组>FM+组>FM +T组,平均值为0.4714 >0.1334 >0.0660(P<0.01);雄鼠MAT1A mRNA表达水平M0组<M+组<M+E组,平均值为0.0298 <0.0687 <0.205 5(P <0.01).Western blot结果:雌雄大鼠肝脏MAT1A蛋白表达趋势与RT-qPCR一致.结论 大鼠肝脏表达MAT1A存在明显性别差异,高水平的雌激素有利于MAT1A的表达,雄激素则抑制MAT1A的表达,而性激素则通过调控MAT1A的性别差异表达进而在肝癌性别差异分布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 跨膜蛋白16A在胆汁淤积性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血管重构中的意义

    作者:丁泠文;陈明锴;郝虎;沈世强

    目的 探讨跨膜蛋白16A(TMEM16A)在胆汁淤积性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门静脉重构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40)及假手术对照组(n=20),模型组结扎胆管制备胆汁淤积性肝硬化门脉高压模型,4周后取材.通过肝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测量门静脉压力判断是否造模成功.HE染色观察大鼠门静脉组织学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检测门静脉TMEM16A、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有假小叶形成,呈肝硬化改变,且门静脉压力升高[(16.79±2.65) mmHg(1 mmHg=0.133 kPa)比(8.86±0.53) mmHg,P<0.05],其中膜厚度显著增加[(43.27±9.62) μm比(21.75 ±5.56) μm,P<0.05],TMEM16A表达下降,p-ERK1/2表达增高,ERK1/2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TMEM16A可能通过影响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ERK通路活性来调控门静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其下调可能在门脉高压导致的门静脉重构中起重要作用.

  •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体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宋燕;王汉杰;苗仁英;刘晋洋;秦小玉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体内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及其剂量相关性.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模型组(M)、高剂量喂药+模型组(HD)、低剂量喂药+模型组(LD),其中模型组给予高脂饮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不同时段APN、一氧化氮(NO)、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总三酰甘油(TG)等水平的变化;同时取各组大鼠降主动脉进行病理切片,倒置差相显微镜下观察其内膜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1)与Con组[APN:(154.7±3.6)μg/L;NO.(51.0 ±3.2) μmol/L,下同]比较,其余3组APN、NO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组[(89.0±5.4)μg/L;(27.8 ±3.1)μmol/L]低于HD[(128.4 ±0.8)μg/L;(45.5±0.9) μmol/L]、LD组[(107.5±3.8)μg/L;(39.5±1.2) μmol/L,P<0.05],LD组低于HD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与Con组比较,其余3组hsCRP、LDL-C、TC、TG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组高于HD、LD组(P<0.05),LD组高于HD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瑞舒伐他汀的使用剂量(LD:0.5 mg/kg HD:4 mg/kg)与APN的变化[LD:(107.5±3.8)μg/L;HD:(128.4 ±0.8)μ/L]呈正相关(r=0.395,P<0.05);(4)瑞舒伐他汀干预下,APN、NO变化呈正相关(r=0.42,P<0.05);(5)病理检查显示:HD、LD、M组动脉内膜均较Con组有不同程度的损伤,M组损伤严重,LD组次之,HD组损伤轻.结论 瑞舒伐他汀能提升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体内APN水平,且该作用存在量效关系,瑞舒伐他汀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与其提升AS大鼠体内APN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NO水平相关.

  • 血管紧张素Ⅱ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角质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

    作者:吴帆;刘宏伟;程飚;肖丽玲;李升红;廖选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角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正常Wistar大鼠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抗原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BMSCs中AngⅡ分泌浓度;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成角质诱导后BMSCs中角蛋白10(K10)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法检测AngⅡ、AngⅡ1型受体(AT1)阻滞剂Losartan、AngⅡ2型受体(AT2)阻滞剂PD123319及其下游信号分子阻滞剂对BMSCs成角质诱导后K10阳性细胞数的影响.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标志CD29和CD90阳性表达率均在99%及以上,CD34、CD45阳性表达率均低于2%.AngⅡ在细胞上清液中的浓度随培养时间增加呈递增趋势(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添加AngⅡ的成角质诱导组中BMSCs的K10阳性百分率在7d和14 d分别为69.02%和82.1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添加Losartan及下游信号分子阻滞剂SB203580、AG490、SP600125后,K10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结论 AngⅡ可显著提高BMSCs向角质细胞的转化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酪氨酸激酶2/3(JAK2/3)、c-jun氨基端激酶(JNK)信号通路与AngⅡ介导的作用密切相关.AngⅡ促进BMSCs向角质细胞转化可能是其促进创面上皮化的机制之一.

  • 间充质干细胞对呼吸机引起的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作者:郑靖阳;林锋;瞿尔力;陈清

    目的 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大鼠呼吸机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30只,采用大潮气量机械通气法制备呼吸机所致肺损伤的大鼠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和MSCs治疗组,每组各10只.机械通气后4h处死大鼠,分别进行大鼠肺组织病理及损伤评分、肺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数量测定和肺泡灌洗液中炎性因子水平测定.结果 机械通气4h后,MSCs治疗组大鼠肺组织损伤评分为(4.23±1.6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7.31 ±2.15)分,t=6.427,P<0.01],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7±1.31)分,t=2.22,P>0.05].假手术组、对照组和MSCs治疗组大鼠肺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数量分别为(9.27±4.55)、(26.37 ±9.44)、(15.33 ±6.62)个.MSCs治疗组中性粒细胞浸润数量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1,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4,P>0.05).MSCs治疗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别为(70.40 ±31.40)、(41.37±14.34)和(47.60±10.23) ng/L,显著低于对照组(170.20±58.90)、(99.30±31.97)和(114.30±24.60)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04,P<0.01;t=3.09,P<0.05;t =6.33,P<0.01),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90±12.70) ng/L,t=1.27,P>0.05;(29.20 ±9.11) ng/L,t=2.33,P>0.05;(39.44±12.14) ng/L,t =0.91,P>0.05].结论 MSCs可以减轻大潮气量机械通气所致的肺部组织损伤、肺部中性粒细胞浸润、降低局部炎性介质的释放,对呼吸机所致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尿液环境中大鼠小肠黏膜结构与功能的变化

    作者:高金龙;王晓雄;赖载礼

    目的 观察长期在尿液环境中大鼠小肠黏膜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方法 将22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2只,截取4 cm末段小肠,接受代膀胱术;对照组10只,接受假手术.术后1个月和5个月,观察代膀胱黏膜的组织结构、吸收与分泌功能的变化,体质量、血生化的变化.结果 术后5个月,代膀胱黏膜表现为增生;杯状细胞术后1个月明显增多,术后5个月明显减少;代膀胱黏膜对水、K+,NH;,表现为吸收,1h吸收量分别为:(0.39 ±0.09) ml、(5.2±0.9)μmol、(7.11±0.87) μmol;对Na+、Cl-、HCO;,表现为分泌,1h分泌量分别为:(33.2±4.6)、(8.0±3.7)、(17.7±7.0) μmol,与术后1个月的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黏液分泌量为(0.091 ±0.079)g,与术后1个月的检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个月,实验组大鼠体质量及血生化检测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在尿液环境中的大鼠小肠黏膜,组织结构表现为增生;杯状细胞早期增多,后期明显减少;对水、电解质的 吸收或分泌不发生明显改变;黏液分泌量逐渐减少.4 cm末段小肠构建的代膀胱,对大鼠远期健康的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尿流改道 小肠黏膜
  • 帕瑞昔布钠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吕帅国;卢锡华;董铁立;张清勇;李廷坤;杨现会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对肺缺血再灌注大鼠肺部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体质量250 ~ 300 g,随机分为3组(n=24):假手术组(S组)、肺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肺缺血再灌注+帕瑞昔布钠组(P组).阻断右肺门60 min后再灌注120 min制备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模型,P组在夹闭右肺门前30 min腹腔注射帕瑞昔布钠5 mg/kg,S组和I/R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右肺门再灌注2h后处死大鼠.计算肺湿干重比,测定血清丙二醛(MDA)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灌洗液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结果 I/R组和P组肺组织湿干重比值分别为6.34±0.19和5.28 ±0.17(P<0.05)、血清MDA含量分别为(9.26±1.85) mol/L和(5.45±1.12) mol/L(P<0.05),SOD含量分别为(98.1±12.6)U/ml和(155.8±14.4)U/ml (P<0.05),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分别为(57.6±8.1)%和(32.6±5.8)%(P<0.05),BALF上清中TNF-α水平分别为(425.2±41.8) ng/L和(335.4 ±33.2) ng/L (P<0.05),IL-1β水平分别为(178.1±22.6)ng/L和(105.4±15.9) ng/L (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可减少肺缺血再灌注大鼠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导致的急性肺损伤.

  • 需肌醇酶-1-c-Jun氨基末端激酶通路在周期性应力介导的成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作者:夏晨蕾;丁弦;孙文娜;贺苗;王芳;姜文心;张彩霞;张强;刘文

    目的 观察在周期性应力介导成肌细胞凋亡中内质网应激需肌醇酶-1(IRE-1)-c-jun氨基端激酶(JNK)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 以大鼠L6成肌细胞为实验对象,构建体外培养-力学刺激模型.应用应力加载装置分别加1、2、6、12、24 h的周期性张应力(拉伸变形率为15%,频率为10次循环/分),对照组不加力(0 h).Hochest 33258染色、膜联蛋白V(Annexin 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碘化丙锭(PI)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凋亡细胞的数目及凋亡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C/EBP同源蛋白(CHOP)、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SK-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2(TRAF2)和JNK mRNA的表达变化;加入IRE-1特异性抑制剂STF-083010,检测ASK-1、TRAF2和JNK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随应力加载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的数目、凋亡率呈一致上升趋势,且在24h达峰值[(14.34±0.77)个];CHOP、ASK-1、TRAF2mRNA表达量随着应力加载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并在24 h达高值,分别为4.19±1.76、3.46±0.84、3.78±1.38(P <0.05),JNK mRNA的表达量在0~2h逐渐上升后逐渐下降,随后又逐渐上升在24 h达高值(3.04±0.79,P<0.05);加入大鼠IRE-1特异性抑制剂STF-083010后,TRAF2、ASK-1表达量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 周期性张应力可诱导成肌细胞的凋亡,凋亡率随着应力加载时间的延长而升高.CHOP、TRAF2、ASK-1、JNK mRNA的表达量升高,提示内质网相关的凋亡途径参与了应力介导的成肌细胞的凋亡.加入IRE-1抑制剂后,TRAF2、ASK-1、JNK mRNA表达量均明显降低,提示IRE-1-JNK通路参与了应力介导的成肌细胞凋亡.

  • RNA干扰沉默成年大鼠心肌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的研究

    作者:王峰;梁贵友;蔡庆勇;刘达兴;张建;汤全;张登沈

    目的 观察RNA干扰(RNAi)沉默成年大鼠心肌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实验可能性和转染效率.方法 构建靶向HIF-1α小干扰RNA基因,并转染到成年大鼠细胞中.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成年大鼠心肌细胞的HIF-1 αmRNA水平变化,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作用下大鼠心肌细胞活力,转染后24h内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对照的转染效果.结果 转染小干扰RNA(siRNA)结果显示si-r-HIF-1α的沉默有效性达到73%,按此浓度si-r-HIF-1α和脂质体转染的心肌细胞佳转染标本.结论 HIF-1α siRNA可显著降低成年大鼠心肌细胞中HIF-1α表达,而且转染效率很高.

  • 微小RNA-21反义寡核苷酸对食管癌顺铂耐药细胞的影响

    作者:潘雪;李向楠

    目的 观察微小RNA-21(miRNA-21)反义寡核苷酸对食管癌EC9706顺铂(DDP)耐药细胞(EC9706/DDP)的影响.方法 设计miRNA-21反义寡核苷酸,建立EC9706/DDP耐药细胞株并转染耐药细胞,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各组细胞miRNA-21表达水平,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对DDP药物敏感性、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变化,Western blot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miRNA-阴性对照(NC)比较,miRNA-21反义寡核苷酸组miRNA-21相对表达量下降为0.21 ±0.89、半数抑制剂量(IC50)明显降低为(16.22 ±1.85) mg/L、克隆集落的数量较少、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为(30.5±2.9)%、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ax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NA-21可能通过降低bcl-2、增高ba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EC9706/DDP细胞对DDP的耐药性.

  • 兔膝人工关节假体纳米银复合涂层抗菌性能的研究

    作者:鲜爱明;张晓岗;曹力;彭理斌;胡洋

    目的 建立兔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检测复合涂层人工关节假体兔体内的抗菌性能.方法 设计制作兔膝人工关节假体,4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A、B组(n=16).实验A组植入0.5mmol/L纳米银/羟基磷灰石(Ag/HA)人工关节假体;实验B组植入1.0 mmol/L Ag/HA人工关节假体;对照组植入普通人工关节假体.术后14 d膝关节腔内注入金黄色葡萄球菌液0.5 ml(1×106 CFU/ml).检测兔体温、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2周后处死兔,膝关节周围组织取材行细菌培养.结果 对照组兔体温、血清CRP值、ESR值、PCT值均高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A组感染率为23.08%(3/16);实验B组为12.50%(2/16);对照组为100.00%(16/16).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g/HA复合涂层人工关节假体动物体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 食管鳞癌患者预后与术前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的关系

    作者:张洪典;岳杰;马明全;于振涛

    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PLT)水平与食管鳞癌(E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行Ivor-Lewis根治术的249例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210例,女39例;年龄39~99岁,中位年龄67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行放、化疗,均无远处淋巴结或脏器转移.

    关键词:
  • 肝细胞癌中CD90、CD44抗原的表达与肝癌转移的关系

    作者:刘冰冰;张传山;马喆;张勤;刘贵秋;骆莹;朱争艳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复发和转移是肝细胞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这些生物学行为与组织中肿瘤干细胞(CSCs)密切相关[1].目前已有多项研究结果显示,CD90和CD44抗原可作为肝细胞癌干细胞表面标志物[2-4].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了HCC组织和不同转移能力的肝癌细胞株中CD90、CD44蛋白的表达.

    关键词:
  • Ⅰ型免疫缺陷病毒蛋白R基因致U251细胞基因的差异表达

    作者:张飚;豆玉超;王修玉;杜吉祥;许彬;徐新女;冯学泉;李庆国;王金环

    Ⅰ型免疫缺陷病毒基因R(Vpr),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可诱导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凋亡,但详细机制不明确.我们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腺病毒介导Vpr基因转移诱导的U251细胞基因的差异表达,探讨Vpr诱导胶质瘤细胞停滞及凋亡的机制.

    关键词:
  • 胃癌组织内PinX1和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作者:王洪斌;邹利全;游斌;王国威;宋航;王宗华;陈陵

    我们前期发现PinX1体外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1],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我们通过检测胃癌组织PinX1与微血管密度(MVD)关系,探讨PinX1抑制胃癌的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资料:纳入标准:我院2011年1月至6月期间因胃癌行手术病例.

    关键词:
  • 星形胶质细胞培养纯化方法及比较

    作者:姚年伟;蔡贤华

    星形胶质细胞的纯化有敲击法、振荡法[1-2]等,方法较单一.联合多种方法更易获得高纯度的星形胶质细胞.本研究旨在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培养纯化方法及比较.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取新生SD大鼠,取出大脑皮质,经消化、离心、接种和传代等步骤,取第1、3代细胞接种于盖玻片上培养.

    关键词:
  • Wnt4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在胸腺瘤中的表达

    作者:张晖;张鹏;刘毅梅;陈渊;王元国

    Wnt信号通路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调控[1],其过度激活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2].在胸腺组织中,多数Wnt成员参与胚胎胸腺的发生及成人胸腺上皮功能维持[3].本研究旨在观察Wnt4、β-连环蛋白(β-catenin)、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这几个Wnt4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因子在人类胸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

    关键词: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对二叶式主动脉瓣升主扩张的影响

    作者:王雷;秦卫;陈文;陈鑫;汪黎明

    主动脉瓣二叶式畸形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疾病,目前研究表明其人群发病率为0.5% ~2.0%,男女发病比例为3∶1[1],升主动脉扩张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但发病因素仍未知[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尤以降解基质蛋白为特征.目前MMP-2的研究较为彻底,它主要降解包括胶原纤维在内的多种细胞基质[3].为此,我们设想MMP-2降解升主动脉的基质导致其扩张甚至形成升主动脉瘤乃至主动脉夹层.

    关键词:
  • 盲视插管测定犬冠状静脉窦血流量的方法

    作者:王峰;梁贵友;刘达兴;张建

    既往利用末端带刻度塑料管在直视下行心大静脉插管进行血流测定获得成功,方法较成熟,但操作复杂,对心脏的搬动大,影响心脏功能及严重心律失常[1-2],我们经过改良,盲视经冠状静脉窦插管进行血流测定获得了成功,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非小细胞肺癌肌动蛋白聚合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马圣伟;黄江平;崔丰和;孙成耘;王向辉;钱海云

    肌动蛋白聚合蛋白(Fascin)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且进化保守的细胞骨架蛋白[1].在人体细胞内,Fascin基因位于染色体7q22,相对分子质量为55×103[2].Fascin蛋白通过聚合肌动蛋白和催化其成束而增加上皮细胞的运动性,使细胞表面变化而降低细胞间连接的完整性,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远处转移[3].研究表明Fascin蛋白在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结肠癌、胃癌、食管癌、甲状腺癌、胰腺癌、口腔鳞癌及皮肤肿瘤中均表达上调[4].本实验旨在观察Fasci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浸润及转移中的作用.

    关键词:
  • 微小RNA-106b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作者:于文娟;解加泳;汤琼;赵蓓;姚刚

    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是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核心环节,是决定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关键因素.前期研究中我们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转化时,微小RNA-106b(miR-106b)表达明显下调,而肾小管EMT被丹酚酸B阻止时,细胞miR-106b表达明显上调[1].本研究旨在探讨miR-106b在肾小管EMT时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
  • Rho激酶抑制剂对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王晓东;姚克铖;鲁植艳

    Rho激酶可参与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使用其抑制剂Y-27632后,可阻断Rho信号传导通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迁移[1].本研究旨在观察Y-27632联合顺铂(CDDP)对肺癌A549细胞株增殖的影响.

    关键词:
  • 血流动力学条件下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李浩;马勃;李志强;王启弘

    研究表明,动脉瘤行为与其内部的血流动力学因素如血流状态、切应力、动脉压、搏动性血流等和血管壁本身的支撑力密切相关,是多个力学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本研究旨在建立基于血流动力学条件下动脉瘤动物模型.

    关键词:
  • 远程缺血预处理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时脑氧代谢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吴小胜;路建;朱志鹏;周红梅;周清河;肖旺频

    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是一种调动机体自身抗损伤的预处理方法,对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1].本研究旨在观察RIPC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开胸手术单肺通气(OLV)时患者脑氧代谢、炎性反应的影响.

    关键词:
  • 高泳动家族性别决定基因9启动子调控基因的研究

    作者:秦宏敏;殷光义;梁淑芳;周建平;邹拥军;周永文;刘典锋

    为了更好地观察高泳动家族性别决定基因9(Sox9)在软骨肉瘤细胞中的转录作用,我们将外源性Sox9启动子质粒转染软骨肉瘤细胞,观察Sox9基因和Ⅱ型胶原蛋白基因Col2al在细胞中的表达,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人软骨肉瘤细胞SW1535购自中国科学院细胞库,Lipofectamine 2000、总RNA提取试剂(Trizol Reagent)购自Invitrogen公司;羊抗人Sox9抗体购自Santa Cruz公司.

    关键词:
  • B细胞易位基因1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

    作者:孙国贵;盛树海;杨从容;张钧;程云杰

    近年研究表明,B细胞易位基因1(BTG1)在某些肿瘤中表现出的生物学和遗传学特征具有肿瘤抑癌基因的特性[1].本研究旨在观察BTG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72例新鲜女性乳腺癌组织标本,并收集36例距肿瘤边缘2 cm以上的正常乳腺癌旁组织作为对照.

    关键词:
  • 胰岛素辅助氟尿嘧啶对结肠癌化疗增敏的研究

    作者:张柏;孙龙昊;李文峰;何向辉;朱理玮

    本研究旨在探讨胰岛素辅助化疗增敏作用及其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人结肠癌细胞SW480由天津普通外科研究所保存,在DMEM培养基中培养.2.三磷酸腺苷-肿瘤细胞药敏实验法(ATP-TCA)测定胰岛素(INS)影响SW480对5-氟尿嘧啶(5-Fu)的敏感性:SW480细胞常规消化接种,INS以不同浓度和时间作用后加入5-Fu培养24 h,裂解细胞.

    关键词:
  • 输尿管内外支架在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杨春雷;李爽;王军;李刚;童强松

    我们对我科2012年7月至2014年3月,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行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患儿47例进行术后临床观察及后期随访,对比分析D-J管和输尿管外支架管在UPJO术中选择、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方面的优劣.

    关键词:
  • 肝外胆管癌组织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阳性调节性T细胞浸润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文斌;刘三光;刘兵;李月红

    目的 观察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阳性调节性T细胞(Treg)在肝外胆管癌(EHCC)组织中的浸润,探讨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与Foxp3+ Treg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oxp3+ Treg在94例胆管癌组织和COX-2蛋白在77例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浸润细胞以及COX-2蛋白表达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观察肝外胆管癌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对Foxp3+ Treg浸润的影响.结果 94例肝外胆管癌组织中均存在浸润的Foxp3+ Treg细胞,中位值为2.35个/高倍视野.Foxp3+ Treg细胞的浸润与肝外胆管癌患者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但Foxp3+ Treg细胞低计数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高于高计数组(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Foxp3+Treg细胞浸润是肝外胆管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77例胆管癌组织中COX-2表达阳性率为81.8%.COX-2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COX-2蛋白表达与Foxp3+ Treg细胞浸润之间呈正相关(r=4.89,P <0.05).结论 肝外胆管癌组织中Foxp3+ Treg细胞浸润与肝外胆管癌患者的预后负相关,是影响肝外胆管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COX-2蛋白表达可能促进Foxp3+ Treg细胞的浸润.

  • 动静脉内瘘直径对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和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祥宝;乔彤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瘘口直径对血压和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60例接受AVF制作的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所测得的瘘口直径(AVFD),将患者分为A组20例(直径2.1~3.0 mm);B组20例(直径3.1~4.0 mm);C组20例(直径4.1~5.0 mm).每组患者手术前、术后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并严格记录血压(BP)、心率(HR)、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动静脉内瘘血流量(AVFB),分析3组不同AVFD对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和心脏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性.结果 3组患者AVF术前CO为(4.80 ±0.35) L/min,术后为(5.54±0.86) L/min;术前CI为(2.70 ±0.17) L/(min·m2),术后为(7.20 ±0.52) L/(min·m2),术前EF为(55.5 ±1.9)%,术后为(58.4±3.9)%,即CO、CI、EF术后较术前增加(P <0.05或P<0.01).3组患者的AVFB、AVFD与CO差值(ΔCO)、CI差值(ΔCI)呈正相关(r =0.516,P<0.05).A、B、C3组AVFB、ΔCO、ΔCI随AVFD增大而递增,且相互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AVF瘘口直径大小与血压、心脏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适当的瘘口直径对于减小AVF对血压和心功能的影响,以保持AVF血沆长期通畅至关重要.

  •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急性与陈旧性不愈合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时机的选择

    作者:李恩惠;庄青山;徐兆万;钟军;伦登兴

    目的 比较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急性与陈旧性骨质疏松性不愈合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应用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急性与陈旧性骨折不愈合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91例,其中急性期骨折59例,陈旧性骨折不愈合3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水泥注入量和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伤椎后凸Cobb's角及椎体高度恢复情况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术后患者的疼痛症状均得到迅速而有效地缓解,术后随访6 ~36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随访时VAS评分、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次随访组内、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随访时Cobb's角、椎体高度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骨折组术后Cobb's角、椎体高度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两次随访时明显优予陈旧性骨折不愈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对急性和陈旧性骨折不愈合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急性骨折组术后Cobb's角、椎体高度明显优于陈旧性骨折不愈合组,疼痛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应尽早施行PKP术,延迟手术其治疗疗效将有所减退.

  • CD163+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预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初次复发中的价值

    作者:邵剑锋;周洪益;周志毅;胡强;侯建全;徐卓群

    目的 探讨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浸润程度及肿瘤病理特征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初次复发关系.方法 分析337例初次膀胱癌患者临床基本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AMs浸润程度.组间率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采用Log-rank法检验,采用Cox回归单因素和多因素模型对患者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在单因素分析中,将癌间质中CD163浸润轻度和中度患者合并,与重度比较,复发率分别为13.4%和74.1%,CD163重度浸润患者复发率明显升高;肿瘤直径大于3 cm和肿瘤直径小于3 cm患者复发率分别为14.0%和28.4%;多发肿瘤和单发肿瘤患者复发率分别为26.7%和14.9%;G1、G2、G3不同肿瘤病理分级复发率分别为25.0%、17.7%和2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ox回归多因素分析中,肿瘤分级较高、肿瘤直径>3 cm、多发也与NMIBC复发呈正相关(P<0.05).结论 癌间质中M2型TAMs可以作为NMIBC复发的潜在分子标志物.NMIBC复发危险因素中,肿瘤病理分级、肿瘤大小、CD163间质浸润程度、肿瘤是否单发均为NMIBC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NMIBC复发是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作用.

  • 丝氨酸/精氨酸富集剪接因子1上调表达对前列腺癌发病进程及临床预后的指导作用

    作者:何广宁;凌晓辉;江福能;钟惟德

    目的 探讨丝氨酸/精氨酸富集剪接因子1(ASF/SF2)在前列腺癌的作用及其可能参与的致癌分子机制.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2例前列腺癌患者及20例前列腺良性组织ASF/SF2的表达水平.x2检验分析ASF/SF2表达同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Kaplan-Meier及Cox多因素模型检测ASF/SF2表达同前列腺癌生化复发的关系.结果 ASF/SF2在前列腺癌组中阳性率为51.0% (52/102),在前列腺良性组织的阳性率为20.0%(4/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F/SF2表达同临床病理分期显著相关(P<0.05),其高表达与无生化复发生存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表明ASF/SF2可独立预测前列腺癌生化复发的危险度(风险比=2.943,P<0.05).结论 ASF/SF2高表达同前列腺癌的发病进程密切相关,ASF/SF2的致癌作用也许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有关.

  • 前列腺健康指数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义启;刘修恒

    目的 探讨前列腺健康指数(PHI)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4~ 10 μg/L、直肠指诊阴性(-)患者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01例血清PSA在4~ 10 μg/L、直肠指诊(-)并接受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老年男性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列腺癌16例、良性病变85例.检测血清总PSA(tPSA)、游离PSA(fPS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体(p2 PSA),分别计算游离PSA百分比(% fPSA)、%p2PSA和PHI,以前列腺穿刺活检作为前列腺癌确诊依据,建立tPSA、%fPSA、p2PSA、%p2PSA和PH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tPSA、%fPSA、p2PSA、%p2PSA和PHI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以及PHI预判前列腺癌侵袭性的价值.结果 前列腺癌组的tPSA、fPSA、p2PSA、%fPSA、%p2PSA和PHI均值分别为6.94、1.27 μg/L、21.49 ng/L、18.71%、1.59%、41.51,区别于非前列腺癌组的6.68、1.34 μg/L、13.37 ng/L、20.42%、1.05%、27.18;PHI、%p2PSA、p2PSA、%fPSA和tPSA的诊断前列腺癌的AUC分别为0.777、0.769、0.681、0.590、0.580.前列腺癌组中Gleason评分≥7组PHI均值明显大于Gleason评分≤6组PHI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I能进一步提高直肠指诊(-)、血清PSA在4~10 μg/L患者的前列腺癌诊断准确性,具有比% p2PSA、p2PSA、%fPSA、tPSA更高的诊断价值,而且PHI值与前列腺癌侵袭性呈正相关.

  • 趋化因子CXCL5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徐勇超;任莹坤;唐礼恭;刘英俊;陈小兵;王刚成;李克;黄涛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CXCL5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分析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60例胃癌组织标本,其中60例收集血清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组织和正常黏膜中CXCL5蛋白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患者和正常志愿者血清中CXCL5含量,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XCL5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7.69% (86/260)]高于周围正常组织[6.53% (17/260),P<0.01];癌组织中CXCL5表达与肿瘤大小(P< 0.05)、病理类型(P<0.05)、脉管癌栓(P<0.05)、T分期(P<0.05)、N分期(P<0.05)明显相关;CXCL5表达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胃癌患者血清CXCL5的含量(985.46 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628.49 ng/L,P<0.01),且与肿瘤大小(P<0.05)、脉管癌栓(P<0.05)、T分期(P<0.05)、M分期(P<0.05)明显相关.结论 CXCL5在胃癌中高表达,与胃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呈正相关,与患者生存率负相关.CXCL5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发挥作用.

    关键词: CXCL5 胃癌
  • 腹腔镜与开放性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临床Ⅰ~Ⅱ(a/b)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的对比

    作者:李兵兵;顾朝辉;贾占奎;李文波;丁映辉;黄珍林;马中立;王展;杨锦建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放性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临床Ⅰ~Ⅱ(a/b)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的疗效.方法 遵循随机对照的分配方法,将睾丸非精原细胞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睾丸非精原细胞瘤11例,开放性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睾丸非精原细胞瘤11例,通过统计学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改变手术方式者.腹腔镜组与开放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65±35) min和(176 ±41) min (P >0.05),术中出血量(101±12) ml和(200±28) ml (P<0.05),淋巴结清扫(16 ±5)个和(17±4)个(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6±0.3)d和(2.2±0.5)d(P<0.05),术后平均住院(7.5±2.8)d和(11.6±3.8)d(P<0.05),腹腔镜组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开放组1例出现伤口延迟愈合,1例出现高热症状.结论 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相对于开放性手术,具有安全、高效、创伤小及恢复快等特点,此术式对临床Ⅰ~Ⅱ(a/b)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有很好的疗效.

  • 双侧痉挛型脑瘫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术前及术后步态特征

    作者:于江龙;买尔阿芭;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艾克拜尔·哈力克;刘亮;栾新平

    目的 评估脑瘫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术观察其对步态各指标的影响.方法 收集脑瘫患儿12例(男6例,女6例),平均年龄6.2岁,同期正常体检的年龄、性别匹配的12例(男6例,女6例)发育正常的儿童被纳入对照组,平均年龄为6.1岁.对脑瘫患儿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记录脑瘫患儿术前、术后6个月及正常对照组的步频、起步期时间百分比、迈步期时间百分比、双下肢同时着地时间百分比、步长、步速等步态学指标.结果 与术前比较,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分级评分(GMFM)在术后6个月后显著增加,从(89.6±5.4)分上升至(94.3±4.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正Ashworth量表痉挛状态评分(MAS)在术后6个月后显著降低,从(1.6±0.4)分降至(0.6±0.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脑瘫患儿及正常对照儿童的步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儿童比较,术前脑瘫患儿的步频、起步期时间百分比、双下肢同时着地时间百分比较高;迈步期时间百分比、步长、步速较低(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后患儿步频、起步期时间百分比显著降低;步长、迈步期时间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双下肢同时着地时间百分比、步速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R术可以显著改善脑瘫患儿运动能力,步态学分析可以在SPR用于术后评估.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肿瘤高甲基化基因1异常表达及甲基化的关系

    作者:吴文艺;张丽婷;傅德强;黄种心;王朝阳;邱建龙

    目的 探讨肿瘤高甲基化基因1(HIC1)异常表达及其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Western blot法、亚硫酸氢盐测序(BSP)法检测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相应的40例癌旁组织中HIC1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及HIC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IC1mRNA及蛋白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为0.47±0.07、0.417±0.071)显著低于癌旁甲状腺组织(2.12±0.10、0.936±0.106,P<0.01).HIC1 mRNA及蛋白下调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状况(淋巴结阳性:0.21±0.02、0.191±0.031;淋巴结阴性:0.68±0.09、0.601±0.037)、年龄(<45岁组:0.64±0.07、0.535±0.097,≥45岁组:0.19 ±0.04、0.221±0.007)及TNM分期(Ⅰ~Ⅱ期:0.58±0.06、0.494±0.051,Ⅲ~Ⅳ期:0.21±0.02、0.237±0.023)呈负相关(P<0.05),且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HIC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显著增高(癌组织为61.7%,正常组织为42.5%,P<0.01).结论 HIC1低表达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低表达与基因启动子区过度甲基化有关.

  • 钙结合蛋白S100A4和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在甲状腺癌及腺瘤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黄隽;苏榕

    目的 探讨钙结合蛋白S100A4和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在甲状腺癌及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甲状腺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100A4和STAT3在12例正常甲状腺、23例甲状腺瘤和88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S100A4在正常甲状腺、甲状腺瘤和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6.67%(2/12)、58.44%(12/23)和80.68%(71/88),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A4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美国肿瘤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包膜浸润明显相关(P <0.05);STAT3在正常甲状腺、甲状腺瘤和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5.00%(3/12)、65.22%(15/23)和85.23%(75/88),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T3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AJCC分期、组织分化、颈部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 检测S100A4和STAT3有助于评估甲状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甲状腺癌预后.

  • 抗生素与非抗生素骨水泥旷置术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术中的效果

    作者:田科;刘宏建;许建中;李广恒;王利民;李宇

    目的 对比抗生素骨水泥与非抗生素骨水泥旷置术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二期翻修应用中的疗效.方法 分析我院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患者37例,其中抗生素骨水泥组26例,非抗生素骨水泥组11例.从术后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和住院时间4个指标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抗生素骨水泥组的ESR、CRP在术后3、6、12 d变化情况、HSS评分、住院时间分别是(138.18 ±23.24)、(69.12±21.65)、(21.32±12.67) mm/h;(89.46±21.51)、(24.37 ±11.52)、(7.23±6.11) mg/L;(94.71±3.26)分;(15.05±4.51)d,明显低于非抗生素骨水泥组的(197.19 ±31.91)、(111.52 ±32.43)、(42.78 ±21.95) mm/h;(134.11 ±36.23)、(74.13 ±21.64)、(21.12±12.69) mg/L;(83.26 ±4.51)分和(24.12±5.5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抗生素骨水泥旷置术能够有效控制关节置换术后的炎症指标,改善患者症状,提升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 湿热环境下高强度有氧训练诱发大量排汗对部分物质代谢的影响

    作者:崔晓;宣敏;陈葵;唐建兵;程飚;刘坚

    目的 观察湿热环境下高强度有氧训练,引发大量排汗对人体部分物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抽取广州某部战士56名,在9月、10月训练期间收集运动前后血液、尿液及运动中汗液,检测样本中钾、钠、氯、钙、磷、尿素氮、肌酐、尿酸的浓度变化.结果 运动发汗后,血液中钾(由3.85到4.10 mmol/L)、钠(由142.96 mmol/L到143.82 mmol/L)、肌酐(由61.25 μmol/L到67.65 μmoVL)、尿酸(由358.61 μmol/L到399.63 μmol/L)浓度升高、氯(由100.24 mmol/L到99.31 mmol/L)浓度下降;尿液中尿素氮(由244.52 mmol/L到214.93 mmol/L)、钙(由3.99 mmol/L到2.71 mmol/L)、钠(由197.00 mmol/L到139.96 mmol/L)、氯(由207.35 mmol/L到138.75 mmol/L)、尿酸(由2 608.15 μmol/L到2072.05 μmol/L)浓度降低,钾(由38.82 mmol/L到55.66 mmol/L)、磷(由9.97 mmol/L到12.62 mmol/L)浓度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汗前后尿液中肌酐(P<0.01)、钙(P<0.05)浓度变化与汗液成分相关.结论 在湿热环境中,高强度有氧训练对循环系统中无机物和有机物成分的代谢产生影响,排汗可能在物质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前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作者:张卫红;张敏;唐恒涛;吴学建

    目的 比较分析腰椎前路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4月至2012年8月单节段腰椎滑脱患者共76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27 ~ 72岁,平均年龄52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分别行小切口前路椎间融合术(ALIF)以及传统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卧床天数、住院天数、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定期复查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并用术后3个月MRI检查手术节段冠状面影像多裂肌,应用平手术节段直径2 cm圆形面积内T2弛豫时间,评价融合节段多裂肌损伤情况.术后末次随访临床结果评定采用末次随访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按改良MacNab分级进行评定.结果 7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ALIF组38例,手术切口长度4~10 cm[(6.5 ±2.1)cm],平均术中出血量50 ~ 150 ml[(90.8 ±28.1) ml],手术时间65 ~ 130 min[(75.2±11.5) min],术后卧床1~4 d[(2.1±0.3)d],住院时间4~10d[(5.1±1.8)d].术中腹膜撕裂5例,术中即时予以缝合修补;术中腰升静脉撕裂1例,术中立即银夹止血;术后腹胀6例,术后2~3d缓解.术后半个月ROI-A融合器脱位1例,给予外固定3个月,直至骨性融合.术后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逆向射精等并发症.7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 26个月,平均6.3个月,术后腰腿痛症状明显缓解.末次随访时腰椎X线及CT示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5例获可疑融合,融合率为93.4%.末次随访时疼痛的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改良MacNab分级评定优良率ALIF组为92.1%,传统PLIF组为94.7%.术后3个月ALIF组12例患者接受腰椎MRI手术节段扫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腹直肌旁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联合自锁型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避免了腰椎后方结构的破坏.

  • 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甲状腺素对七氟醚复合麻醉下罗库溴铵肌肉松驰效应的研究

    作者:樊肖冲;马民玉;弓胜凯;张卫;温媛媛;陈广法

    目的 观察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对七氟醚复合麻醉下罗库溴铵肌肉松驰效应的影响.方法 40例全身麻醉行甲状腺手术女性患者,根据血清T3、T4水平分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组(N组)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C组).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术中以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两组的起效时间、T1无反应时间、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指数、体内作用时间、4个成串刺激(TOF)恢复至70%的时间、TOF恢复至90%的时间.结果 与C组比较,N组的起效时间[(87±22)s比(108±39)s]、T1无反应时间[(5.8±2.8)min比(22.8±6.1) min]、临床作用时间[(17.3±2.3) min比(34.1±7.4)min]、恢复指数[(8.3±2.1) min比(14.8±4.1) min]、体内作用时间[(32.0±2.6) min比(49.6±7.7) min]、TOF恢复至70%的时间[(36.4±5.6) min比(57.8±7.6) min]和TOF恢复至90%的时间[(42.3±8.4) min比(63.3±8.5) min]均有所缩短(P<0.05).结论 对于血清T3、T4高水平(即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罗库溴铵起效时间缩短,可在较短时间内进行气管插管;甲状腺功能亢进可以缩短七氟醚复合麻醉下罗库溴铵肌肉松驰作用时间,患者术后肌力恢复较快.

  • 草酸钙结石患儿的肠道产甲酸草酸杆菌与尿草酸的关系

    作者:江涛;毛厚平;吕夷松;周辉良;陈沁;曹林升;袁华;林熹;高锐

    目的 探讨特发性草酸钙结石患儿的肠内产甲酸草酸杆菌的定殖以及与24h尿草酸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0例特发性草酸钙结石患儿(2~18岁)的大便样本中的产甲酸草酸杆菌的存在.根据年龄、性别匹配2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同时,留取这些儿童的24h尿并使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尿草酸含量.结果 在结石组中,6例检出产甲酸草酸杆菌(3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定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P>0.05).在结石组中,检测到肠道定殖产甲酸草酸杆菌的患儿的24 h尿草酸排泄要明显低于未检测到定殖的患儿[(0.79±0.29) mmol/(kg·24 h)比(1.16 ±0.32) mmol/(kg·24 h),P<0.05].结论 特发性草酸钙结石患儿的高草酸尿排泄可能是因为肠道内产甲酸草酸杆菌缺乏导致.

  • 苯唑啉和丙吡胺治疗心血管术后阵发性心房纤颤比较

    作者:崔勤涛;曹银利;张杰;付庆林

    目的 探讨苯唑啉和丙吡胺在治疗心血管术后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差异.方法 对118例心血管术后阵发性心房纤颤持续30 min的患者随机分别静脉注射苯唑啉(70 mg,n =60)和丙吡胺(50 mg,n =58)终止心房纤颤;多变量Logistic回归调整协变量后确定增加苯唑啉和丙吡胺终止心血管术后心房纤颤治疗效果的预测因素.结果 静脉注射苯唑啉成功率为46.67% (28/60),显著优于静脉注射丙吡胺的成功率[24.13% (14/58),P<0.05];术前口服β受体阻滞剂[比值比(OR)=8.224,P<0.05]和小左房直径(OR=0.879,P<0.05)对于苯唑啉终止心房纤颤是有意义预测因素.结论 静脉注射苯唑啉终止心血管术后阵发性心房纤颤的效果要好于静脉注射丙吡胺,对与术前口服β受体阻滞剂和左心房较小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

  •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沈琼;陈陆俊;徐斌;邓海峰;李敏;刘检;吴昌平;蒋敬庭

    目的 探讨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1 (LSD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调查103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SD1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103例食管癌组织中均检测到LSD1的表达,LSD1在癌旁组织以弱表达为主.LSD1主要表达在肿瘤细胞的胞核部位,根据H-score评分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3.5 cm组中LSD1高表达的比率与肿瘤大小<3.5 c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1%比0.6%,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LSD1高表达的比率显著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组(24.5%比3.7%,P<0.05);远处转移组中LSD1高表达的比率与未发生远处转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2%比10.3%,P<0.05);趋势检验结果显示,随着TNM分期增加LSD1高表达比率显著增高(P<0.05);Log-rank生存分析结果显示,LSD1高表达的患者,其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的患者[风险比(HR)=2.12,95%可信区间(CI):1.15 ~3.89,P<0.05];将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及SD1表达水平纳入Cox模型,结果显示只有肿瘤大小(HR=1.98,95%CI:1.16~3.37,P<0.05)、TNM分期(HR=1.74,95% CI:1.05~2.88,P<0.05)可以作为独立的预后风险预测因素.结论 食管癌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存在LSD1异常表达,食管癌组织中LSD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肿瘤进展、转移及预后有关.

  • 基质金属蛋白-9及组织蛋白酶S在人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

    作者:吴成稳;周志强;高建伟;马速佳;李祥波;王耀磊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组织蛋白酶S(CatS)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人股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组织45例,正常脾动脉组织24例,分为稳定斑块组(20例)、不稳定斑块组(25例)以及对照组(2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标本中MMP-9和CatS及其mRNA的表达,以及两者间的关系.结果 MMP-9、CatS蛋白在平滑肌细胞、泡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内有较多的表达,两者及其mRNA在各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MMP-9=168.448,P<0.01;FMMP-9 mRNA=221.300,P<0.01;FCats =273.246,P<0.01;FCats mRNA=51.681,P< 0.01).MMP-9、CatS蛋白及其mRNA在不稳定组(MMP-9蛋白:2.170±0.048,MMP-9 mRNA:1.588±0.085,CatS蛋白:2.231 ±0.050,CatS mRNA:1.411±1.104,P<0.05)、稳定组(MMP-9蛋白:2.080±0.051,MMP-9 mRNA:1.346±0.071,CatS蛋白:2.097±0.045,CatS mRNA:1.280±0.058,P<0.05)与对照组(MMP-9蛋白:1.959±0.011,MMP-9 mRNA:1.157 ±0.057,CatS蛋白:1.969 ±0.013,CatS mRNA:1.167±0.080,P<0.05)中的表达依次降低,两者及其mRNA在稳定组、不稳定组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稳定蛋白=0.690,P<0.05;r稳定mRNA=0.739,P<0.01;r不稳定蛋白=0.940,P<0.01;r不稳定mRNA=0.820,P<0.01).结论 MMP-9、CatS蛋白的表达上调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

  • 雷替曲塞动脉灌注化疗对肝转移癌的疗效及其对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甲胎蛋白水平的影响

    作者:戚诚;赵晓东;闫长青

    目的 观察雷替曲塞动脉灌注化疗对肝转移癌的疗效以及对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甲胎蛋白(AF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行雷替曲塞动脉灌注化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38例.测定化疗前1d、化疗后1d、1周、1个月、5~6个化疗周期的血浆VEGF和AFP水平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化疗前1d、化疗后1d、1周、2周、1个月、5~6个化疗周期后VEGF水平分别为(296.7 ±73.4)、(443.7±103.3)、(354.2±64.5)、(414.5 ±79.5)、(332.6±63.7)、(202.6 ±55.8) ng/L.化疗1d后、化疗2周后以及5~6个化疗周期后的VEGF水平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化疗前1d、化疗后1d、1周、2周、1个月、5~6个化疗周期后AFP水平分别为(28.7±10.4)、(30.7±6.3)、(33.9±8.2)、(21.5±6.5)、(17.2±6.3)、(14.8±7.7) ng/L.化疗后1周、2周、1个月、5~6个化疗周期较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总有效率为47.4%.化疗后有效组和无效组的VEGF水平为161.8和243.0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水平分别为13.9和15.5 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替曲塞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肝转移效果较好,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浆VEGF和AFP水平,化疗后VEGF下降可作为近期疗效的评价指标.

  • 肝移植术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胆汁白细胞介素-6的监测及意义

    作者:田庆刚;彭健;张阳德

    目的 检测肝移植术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胆汁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探讨肝移植术后监测sIL-2R和IL-6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采用肝移植治疗的69例终末期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分为2组,即急性排斥反应组共36例和无排斥反应组共33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者的sIL-2R和IL-6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表达差异.结果 移植术后第1d两组血清sIL-2R及胆汁IL-6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斥反应发作前48 h血清sIL-2R为(471.82 ±66.46) pmol/L,胆汁IL-6为(621.81±76.92) pmol/L,确诊时为血清sIL-2R为(721.96±68.53) pmol/L,胆汁IL-6为(858.71 ±89.52) p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激素冲击治疗后,血清sIL-2R及胆汁IL-6表达回落,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L-2R及胆汁IL-6与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关系密切,有望成为诊断急性排斥反应及评价疗效的敏感性、特异性指标.

  •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辅助下肾癌合并Ⅲ、Ⅳ级下腔静脉癌栓手术治疗效果比较

    作者:李文波;贾占奎;顾朝辉;李兵兵;丁映辉;黄珍林;马中立;王展;杨锦建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辅助下肾癌合并Ⅲ、Ⅳ级下腔静脉癌栓形成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遵循随机对照的方法,将肾癌合并Ⅲ、Ⅳ级下腔静脉(IVC)癌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体外循环(CPB)辅助下手术治疗11例,同期按照非CPB辅助手术治疗11例.两种术式患者年龄、性别、患侧、肿瘤大小,及癌栓分级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通过统计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效果.结果 2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改变术式者.CPB组与非CPB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468.2±45.1) min和(440.4±52.5)min,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为(2.5±1.6)h和(1.5±0.7)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 654.6±1 142.3)ml和(3751.6±1 072.4) ml,术中输血量分别为(1 986.2±942.7)ml和(3 147.1 ± 997.3)ml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分别为(3.2±1.4)d和(4.5±1.3)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5±1.3)d和(12.6±1.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PB组1例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给予口服华法林后恢复正常.非CPB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肝功能损伤,给予保肝治疗后恢复,2例术后出现切口延迟愈合,给予定期换药后愈合.结论 CPB辅助下手术治疗肾癌合并Ⅲ、Ⅳ级IVC癌栓与非CPB辅助手术比具有出血量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对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金卫篷;丁宛海;周源;王东;尉辉杰

    目的 观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功能障碍对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40例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轻型26例、中型34例、重型64例、特重型16例),TBI后第3天8:00采集2ml静脉血,于TBI后第3天24:00口服地塞米松0.75 mg,TBI后第4天的8:00再次采集2 ml静脉血,检测血清皮质醇.记录患者肺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HPA轴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轻型组11.6% (3/26),中型组35.3%(12/34),重型组64.1%(41/64),特重型组81.3% (13/16),4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432,P<0.01).HPA轴功能障碍组的肺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HPA轴功能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A轴功能良好组GOS评分均值高于HPA轴功能障碍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PA轴功能与TBI患者预后相关.

  • 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心肌块的研究进展

    作者:武开宏;孙剑;莫绪明

    在心脏外科领域,目前使用的各种补片、管道都没有生长能力,无法辅助心脏功能.对于终末期心脏病,细胞治疗已经从基础走向临床研究[1-2].但对于大面积心肌梗死,细胞治疗仍然无能为力,而且这类疾病往往造成更大的社会负担,是心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采用组织工程方法体外构建有活性、植入后能与机体发生电机械融合的组织工程心肌必将会在心血管外科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现就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心肌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
  • SCID小鼠血管瘤模型的建立

    作者:陈淑明;陈少全;张再重;黎成金;夏印;王烈

    目的 探讨血管瘤内皮细胞(HemECs)注射法建立血管瘤SCID小鼠模型的有效性.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密度为1 ×1010/L的HemECs悬浮液300μl同基质胶200μl混合注射于SCID小鼠背部皮下,测量注射后第2、15、45天瘤体体积.第45天切取瘤体组织行病理学光镜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瘤体组织CD31、CD34抗原表达.结果 细胞注射后第2、15、45天瘤体体积为分别为(13.36±2.09)、(49.85±8.24)、(366.57±17.08) mm3,瘤体组织与原血管瘤生物学特点相似.结论 细胞注射法建立SCID小鼠血管瘤模型方法可靠,操作简单,成活率高.

  • 聚焦乳腺癌基础研究的若干热点领域

    作者:王深明;邵楠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有逐年增高且呈年轻化趋势.每年中国乳腺癌新发数量和死亡数量分别占全世界的12.2%和9.6%[1].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多阶段、多基因改变积累的过程,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随着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生物信息学等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推动了乳腺癌发病机制及临床诊疗研究的发展.当前乳腺癌基础研究中一些热点领域值得我们重视.

    关键词:
  • 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A诱导自噬对乳腺癌细胞阿霉素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杨永刚;周敏;江学庆;江明

    目的 探讨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A (LAMP2A)对乳腺癌细胞分子伴侣介导自噬(CMA)的作用及机制,以及对阿霉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使用小分子干扰RNA敲除以及质粒DNA过表达乳腺癌细胞中的LAMP2A.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水平的变化,CellTiter-Glo发光法检测细胞活性,2',7'-二氯氢化荧光素乙二脂(DCF-DA)染色法结合荧光酶标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过表达乳腺癌细胞LAMP2A后CMA活性、细胞生存能力升高,MCF-7与T47D细胞系中敲除或过表达LAMP2A后,与对照组相比,CMA活性、细胞生存能力在300nmol/L时差异明显[(70.0±2.1)%比(52.0±1.8)%、(54.0±3.4)%比(76.0±1.5)%;(62.4±1.9)比(50.0±3.2)%、(60.0±1.1)%比(72.0±1.8)%,P<0.05].敲除或过表达LAMP2A后,在T47D和MCF-7细胞中的ROS水平(0.89 ±0.32比1.11±0.41;1.00±0.00比1.37±0.24)、细胞凋亡(2.10±0.52比1.59 ±0.38;0.91 ±0.12比1.37±0.24)及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增加(84.33±3.20比54.73±2.90)或降低(82.70±3.70比53.90±2.30,P<0.05).结论 LAMP2A能够诱导乳腺癌细胞的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并影响对阿霉素的敏感性.

  • 白细胞介素-2增强淋巴细胞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作者:熊一全;黄韬;赵向旺;田元;张景辉

    目的 观察淋巴细胞以及白细胞介素-2(IL-2)联合淋巴细胞对于激素受体阳性(ER+)的乳癌细胞株MCF-7的杀伤作用,探讨IL-2增强淋巴细胞的抑癌效应.方法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淋巴细胞以及IL-2加淋巴细胞与乳腺癌细胞株MCF-7共培养,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对比分析淋巴细胞对MCF-7细胞的杀伤效应的差异.结果 每孔1 000 U IL-2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效应为30.94%;促进淋巴细胞杀伤MCF-7效应为91.24%,增加IL-2的浓度并未增加淋巴细胞杀伤MCF-7能力.结论 IL-2能促进淋巴细胞对MCF-7的杀伤作用.

  • Toll样因子受体4/髓样分化因子88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侵袭性的影响

    作者:吴坤琳;张惠灏;朱有志;余良飞;孔令君;王宗财;陈玲;陈祥锦

    目的 探讨Toll样因子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信号通路在不同侵袭性乳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差异及意义.方法 分别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细胞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法检测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已知高侵袭能力)和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较低侵袭能力)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LR4及MyD88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并对比其差异.结果 无论从mRNA水平还是蛋白水平,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及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均表达HMGB1、TLR4和MyD88.在mRNA水平,MDA-MB-231表达TLR4是MCF-7的(10.43±4.00)倍,表达MyD88是(2.09±1.50)倍(P<0.01)而HMGB1均高表达,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蛋白水平,MDA-MB-231表达TLR4是MCF-7的(9.18±3.20)倍,表达MyD88是(2.52±1.00)倍(P<0.01)而HMGB1均高表达,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细胞株TLR4及MyD88的表达水平与其侵袭能力一致,TLR4/MyD88的高表达可以作为乳腺癌不良预后的分子标志.

  • 乳腺癌中Sox17、β-连环蛋白和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符德元;朱长仁;谭好升;魏金丽;祝玉祥;章佳新

    目的 探讨Sox17蛋白、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浸润性乳腺癌与良性乳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92例浸润性乳腺癌与60例良性乳腺增生组织中Sox17、β-catenin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分析三者表达间的相关性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Sox17、β-catenin及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0% (35/92)、70.7% (65/92)、68.5% (63/92),与良性乳腺增生组织中的75.0% (45/60)、35.0% (21/60)和26.7% (16/60)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Sox17的阳性表达与β-catenin和Cyclin D1的异常表达呈负相关(r=-0.675,P<0.01和r=-0.673,P<0.01),β-catenin与Cyclin D1间的异常表达呈正相关(r=0.693,P<0.01);Sox17表达阴性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1);β-catenin和Cyclin D1的异常表达均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阳性显著相关(P<0.05).结论 Sox17在乳腺癌中表达降低与β-catenin和Cyclin D1表达增加显著相关,并且三者的表达与某些乳腺癌重要临床病理参数显著相关,提示三者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转化生长因子-β1通过诱导上皮-间充质转化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研究

    作者:张琳;吕志栋;刘相萍;刘世海;姚如永;孙明;王海波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通过诱导乳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影响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5μg/L TGF-β1作用于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S,诱导细胞发生EMT后,应用脂质体2000瞬时转染小干扰RNA(siRNA)沉默Smad2的表达,观察乳腺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Smad2静默前后细胞角蛋白、E-钙黏素、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Smad2、磷酸化Smad2(p-Smad2)的表达变化;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 TGF-β1作用72h后,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S部分细胞由多角形转变为成纤维样细胞形态,间充质细胞标志物α-SMA、波形蛋白表达分别上调了3.86倍和1.17倍(P<0.01);上皮细胞标志物细胞角蛋白、E-钙黏素蛋白表达分别下降了63%和70% (P <0.01),p-Smad2表达明显上调1.2倍(P<0.01);侵袭的细胞数(79.20 ±7.35)明显多于空白组(48.9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沉默Smad2的表达后细胞角蛋白表达升高了44%(P<0.01),波形蛋白表达下降了59% (P <0.01),干扰组细胞侵袭数目(54.34 ±6.09)显著低于对照组(75.09 ±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TGF-β1能够诱导乳腺癌细胞EMT,增强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Smad2信号转导通路在乳腺癌细胞EMT中起重要作用.

  • 低毫安电化学疗法诱导人乳腺癌耐药株MCF-7/阿霉素细胞凋亡及逆转多药耐药的研究

    作者:周炳刚;沈义军;魏昌晟;杨涛;张智;余生林;余建军

    目的 探讨低毫安电化学疗法(ECT)对人乳腺癌耐药株MCF-7/阿霉素(ADR)细胞诱导凋亡及逆转多药耐药(MDR)的作用机制.方法 电化学处理细胞后继续培养6h和24h,用噻唑蓝(MTT)法、膜联蛋白V(Annexin V)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ECT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凋亡变化;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ADR的浓度;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多药耐药基因(MDR1)、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PTEN)、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ECT能明显抑制MCF-7/ADR细胞的生长,实验组凋亡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5 C ECT作用后,细胞内的ADR积累增加了4.61倍,实验组PTEN、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及蛋白表达随电量的增加明显增高;5 C时P-糖蛋白(P-gp)的相对表达量为0.293 ±0.013、p-Akt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397±0.020,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 ECT可抑制MCF-7/ADR细胞生长,诱导凋亡,具有逆转多药耐药性,其机制可能主要与ECT作用Akt基因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等参与的凋亡途径相关.

  • 血浆微泡乳腺癌耐药蛋白mRNA水平对乳腺癌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作者:汪林军;王腾;吴小红;金琳芳;齐晓薇;茆勇;游庆军;华东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微泡(MVs)携带乳腺癌耐药相关蛋白(BCRP) mRNA水平对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对40例乳腺癌辅助化疗患者(BC组)、84例转移性乳腺癌姑息化疗患者(mBC组)及40例正常体检女性(NF组)血浆微泡黏蛋白1(MUC1)、BCRP表达率以及BCRP mRNA水平进行检测;应用Kaplan-Meier法和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临床病理参数、BCRP mRNA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BC组和mBC组MUC1表达率分别为(11.60±0.76)%、(6.67±1.03)%(P<0.05),MUC1、BCRP共表达率分别为(14.06 ±0.62)%、(1.83±0.39)%(P<0.05).BC组和NF组的BCRP mRNA相对水平分别为-2.32±0.75和-2.15±0.66(P>0.05);mBC组为-5.75±0.38,显著高于BC组(P<0.01).按RECIST标准,mBC中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组和进展(PD)组血浆微泡BCRPmRNA相对水平分别为-4.03 ±0.71、-6.30±0.44(P<0.01);BCRP mRNA-high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80个月,BCRP mRNA-low组中位PFS为4.00个月(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浆微泡BCRP mRNA水平是晚期转移性乳腺癌化疗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5).结论 血浆微泡BCRP mRNA水平可能是预测乳腺癌患者化疗疗效的潜在标志物.

  • 整合素受体靶向显像诊断乳腺癌溶骨性转移

    作者:邵国强;赵有财;崔璨;梁凯;孙晋;杨瑞;王峰

    目的 探讨68镓-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2(68 Ga-DOTA-RGD2)正电子发射显像(microPET)/CT显像探测乳腺癌溶骨性转移的价值.方法 一步法制备68 Ga-DOTA-RGD2,构建溶骨性骨病变模型(BP组)研究其生物学分布,左心室注射乳腺癌细胞(MDA-MB-231)构建乳腺癌骨转移模型(BM组),并行68 Ga-DOTA-RGD2和18F-氟化钠(NaF) microPET/CT显像显像,由病理证实.结果 68 Ga-DOTA-RGD2体外稳定,血液、肺及肾脏中清除迅速,肝、脾摄取少且排泄快,甲状旁腺激素(PTH)注射侧颅骨68Ga-DOTA-RGD2摄取(%ID/g)在尾静脉注射60 min达到峰值(5.14 ±0.65),显著高于BC组(2.06 ±0.35,t=7.81,P<0.05),MicroPET/CT显像示PTH注射侧与对侧顶骨放射性摄取比值68Ga-DOTA-RGD2(4.57±0.97)明显高于18F-NaF(1.20±0.33,t=10.17,P<0.05),BM组68Ga-DOTA-RGD2显像可见颅骨、胸椎溶骨性转移灶及肺转移灶呈异常浓聚.结论 68 Ga-DOTA-RGD2整合素受体αvβ3靶向显像可早期发现溶骨性骨转移.

  • 微小RNA-335通过靶定人类表皮生长因子3调控乳腺癌细胞的侵袭

    作者:刘志洋;刘伟伟;贾萍;陈鑫;董蒨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335在乳腺癌细胞侵袭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在Basallike类型正永用生化细胞MCF10A和Luminal A乳腺癌细胞MCF7中抑制和过表达miR-335的含量,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miR-335靶基因,并用荧光报告基因检测实验验证;应用miR-335抑制剂及靶基因siRNA单转染和共转染,验证miR-335是否通过靶基因执行功能.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在35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miR-335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MCF10A内敲减miR-335,细胞发生侵袭的数目由对照组51个增加到实验组的67个,促进细胞侵袭的能力(P<0.05).在MCF7中过表达miR-335后,由对照组侵袭数目51个降至实验组43个,抑制细胞侵袭的能力(P<0.05).miR-335能够靶向结合人类表皮生长因子3(ERBB3)的mRNA的3'-非翻译区(3'-UTR),抑制ERBB3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P<0.05).敲减ERBB3后能够恢复miR-335低表达造成的细胞侵袭能力的降低(P<0.05).miR-335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为正常组织的0.75,呈显著低表达(P<0.01).结论 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样本中,miR-335低表达,并且通过靶向ERBB3影响细胞的侵袭能力.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和细胞核增殖抗原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作者:李星;刘延锦;韩娜;王静;赵松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的表达和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指数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203例乳腺癌组织石蜡标本中FGFR1的表达和Ki-67指数,分析FGFR1和Ki-67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FGFR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6.94% (75/203),其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52.44%比26.45%)和病理组织学分级(Ⅰ级0%,Ⅱ级31.19%,Ⅲ级56.16%)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3例乳腺癌组织中Ki-67指数为0.8% ~ 97.0%,平均为30.54%,与患者年龄、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组织学分级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是影响FGFR1阳性表达和Ki-67指数的主要因素(P<0.05).乳腺癌中FGFR1阳性表达和Ki-67指数呈正相关(r=0.463,P<0.05).结论 FGFR1阳性表达和Ki-67指数与乳腺癌局部淋巴结转移与否、组织学分级均有关,且两者呈正相关.

  • 卡培他滨联合奥曲肽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

    作者:张家铭;颜家琪;江学庆

    目的 观察卡培他滨联合奥曲肽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卡培他滨组、奥曲肽组、联合组(卡培他滨+奥曲肽).每组分为不同浓度,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况.结果 卡培他滨与奥曲肽在较高浓度水平联用抑制MCF-7细胞增殖,MCF细胞生长初期(4d内)生长速度较快,滞后逐渐减慢,9d后细胞生长趋于停滞;在高浓度水平联用抑制MCF-7细胞生长,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 卡培他滨联合奥曲肽对MCF-7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 神经营养因子受体C依赖性调节乳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作者:张巍;牛昀;刘珊;牛凤婷;申红红;王丽

    目的 探讨神经营养因子受体C(TrkC)单纯转染及TrkC和神经营养因子-3(NT-3)联合作用对乳腺癌细胞T47D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在乳腺癌细胞株中筛选出不表达TrkC的T47D;以重组腺病毒Ad-TrkC转染T47D,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化学染色分析和鉴定转染效果;噻唑蓝比色法(MTT法)、平板集落形成、流式细胞仪检测癌细胞增殖与存活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癌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和Matrigel胶检测癌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结果 感染复数(MOI)=20重组腺病毒可成功转染T47D,转染效率达到96.7%,并使T47D成功表达TrkC;单纯TrkC转染可明显降低T47D癌细胞存活数和平板集落形成率(12.0%比35.2%,P<0.05),诱导癌细胞发生G2/M期阻滞,机制与癌细胞发生早期凋亡(55.5%比2.2%)和促进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表达有关.而TrkC和NT-3的联合作用则诱导完全不同的生物学效应:促进细胞存活和平板集落形成率(84.8%,P <0.05)、促进细胞进入S期和G2/M期,减少细胞早期凋亡(1.8%)和死亡(P<0.05);机制与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同时还能促进T47D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 TrkC可能以依赖性受体方式调控T47D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存活和侵袭.

  • 微小RNA-194对基底样乳腺癌细胞HCC1937增殖、迁移侵袭及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

    作者:孔吉霖;吕志栋;姜丹丹;柳晓义;刘相萍;孙苏园;辛海娜;李福年

    目的 观察微小RNA-194(miR-194)对人基底样乳腺癌细胞(HCC1937)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 MT)的影响.方法 利用慢病毒作载体(MOI=50)携带miR-194感染基底样乳腺癌细胞HCC1937为实验组,携带CON157慢病毒感染乳腺癌细胞HCC1937为阴性对照组,未做处理的HCC1937细胞为空白对照组.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与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HCC1937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细胞增殖能力为(44.81±0.11)%,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为(104.29 ±0.13)%,空白对照组为(100±0)%(P <0.01);实验组细胞迁移及侵袭力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E-cadherin蛋白:实验组(0.175 ±0.053)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0.516 ±0.032)、空白对照组(0.433±0.047,P<0.05);N-cadherin蛋白表达实验组(0.342±0.012)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0.137 ±0.007)、空白对照组(0.142 ±0.021,P<0.01).结论 miR-194能抑制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细胞HCC1937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EMT.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常用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变化

    作者:姜鹏玲;尼杰;谷峰;李春艳;张敏;只向成

    目的 检测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对常用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变化.方法 收集536例可手术的原发性乳腺癌的新鲜癌组织作为A组;选取同期行TAC方案(多西他赛75 mg/m2+吡柔比星45 mg/m2+环磷酰胺600 mg/m2,每3周1次)或TEC方案(多西他赛75 mg/m2+表柔比星75 mg/m2+环磷酰胺600 mg/m2,每3周1次)4 ~6周期新辅助化疗后未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的114例乳腺癌的新鲜癌组织作为B组,采用胶原凝胶包埋培养法体外药敏检测技术(CD-DST)检测乳腺癌细胞对多西他赛(DOC)、吡柔比星(THP)、表柔比星(EPI)、长春瑞滨(NVB)及顺铂(CDDP)的敏感性.结果 A组药物的单药有效率分别为:DOC(46.5%)、EPI(42.9%)、THP(42.7%)、CDDP(42.5%)、NVB (34.0%).B组药物的单药有效率分别为:DOC(31.6%)、EPI(28.9%)、THP(32.5%)、CDDP(46.5%)、NVB(36.8%).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对DOC和蒽环类药物的敏感性降低(P<0.05),对CDDP和NVB的敏感性呈现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对DOC和蒽环类药物产生耐药,对CDDP和NVB的敏感性具有上升趋势.

  • 乳腺癌中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的表达及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薛丹丹;姜丹丹;吕志栋;王新刚;李福年

    目的 观察乳腺癌中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的表达及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11例乳腺癌患者(中位年龄50.7岁)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CPT1蛋白的表达,探讨CPT1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CPT1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140例(66.35%),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13例(6.1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组织学Ⅲ级、肿瘤大径>2 cm、淋巴结有转移、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阳性表达率≥14%、雌激素受体(ER)阳性表达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表达组CPT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细胞学分级Ⅰ~Ⅱ级(P<0.01)、肿瘤大径≤2cm(P<0.01)、淋巴结无转移(P<0.01)、Ki-67阳性表达率<14%(P<0.01)、ER阴性表达(P<0.01)及Her-2阴性表达组(P<0.01),在发病年龄、月经状态及孕激素受体(PR)表达分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CPT1阳性表达率增高,CPT1能促进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转移,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中华实验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