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丙酮酸乙酯对脓毒症小鼠血清Leptin及乳酸/丙酮酸比值、ALT和UA的影响

    作者:邓子辉;遆冬冬;薛辉;王录焕;林季;颜光涛

    探讨丙酮酸乙酯(Ethyl Pyruvate,EP)对脓毒症小鼠血清Leptin、乳酸/丙酮酸比值、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尿酸(UA)水平的影响.建立小鼠脓毒症模型,9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林格氏液组(RLS组)、EP处理组(REPS组),后两组又设立15 min、1 h、3 h、6 h组,每组10只,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乳酸/丙酮酸比值、ALT、UA;RIA测定血清Leptin水平.结果表明:1、血清Leptin水平:REPS组后期显著高于RLS组(P<0.05)2、乳酸/丙酮酸:与Sham组比较,RLS组与REPS组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REPS组与RLS组比较各相同时间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3、血清ALT:与Sham组比较,REPS组与RLS组均显著增高(P<0.01或P<0.05);REPS组在后期显著高于RLS组(P<0.05).4、血清UA:与Sham组比较,RLS组先显著升高(P<0.05)后降低,REPS组先降低后升高,后期显著高于Sham组(P<0.05);REPS组与RLS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EP对脓毒症损伤小鼠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加重脓毒症早期肝脏损伤,同时能促进Leptin的释放.

  • 丙酮酸乙酯对烫伤大鼠肝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和肝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强;姚咏明;王文江;咸力明;窦科峰;盛志勇

    目的 探讨烫伤大鼠肝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变化规律,观察丙酮酸乙酯(EP)对烫伤后肝组织HMGB1表达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7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伤组(n=18)、烫伤组(n=30,烫伤后2 h腹腔给予林格液 3 ml)、丙酮酸乙酯(EP)治疗组(n=30,烫伤后2 h腹腔给予EP3 ml).3组动物分别于伤后第8、24、72 h时点活杀,留取肝组织检测其HMGB1基因/蛋白表达,留取血标本检测肝功能指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肝组织HMGB1基因/蛋白表达,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结果 与假伤组比较,严重烫伤组大鼠肝组织HMGB1 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同时血清AST和ALT水平亦显著升高(P<0.05或P<0.01).EP治疗组大鼠肝组织HMGB1表达显著下调,血清AST和ALT水平不同程度地明显下降(P<0.01或P<0.05).结论 HMGB1参与了烫伤大鼠的炎症反应过程,应用EP治疗可有效抑制烫伤后肝组织HMGB1的表达,并显著减轻烫伤延迟复苏所致肝功能障碍.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肝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栾正刚;张成;马晓春;郭仁宣

    目的 探讨丙酮酸乙酯(ethyl pyruvate,EP)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pancreatitis,ANP)肝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作ANP模型.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A组为ANP组;B组为EP组;C组为假手术组.测定血淀粉酶(amylase,AMY)和血浆AST、ALT水平变化,测定肝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含量,RT-PCR检测肝组织HMGB1 mRNA表达,光学显微镜观察胰腺与肝组织病理变化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肝组织HNGB1蛋白表达.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A、B组血浆AMY、AST、ALT水平明显升高,但B组较A组显著下降(P<0.05);与C组比较,A组肝组织中MPO明显升高(P<0.01),B组肝组织中MPO升高幅度较小.B组较A组胰腺与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A组大鼠肝组织HMGB1 mRNA表达较C组明显增加[A组(0.73±0.06),C组(0.28±0.04),P<0.01],B组其水平较A组显著降低[B组(0.46±0.05),A组(0.73±0.06),P<0.05].A组HMGB1明显表达于大鼠肝细胞和枯否细胞核和胞浆中,B组HNGB1表达较A组显著减弱. 结论 ANP时,HMGB1作为晚期炎症介质,参与了肝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丙酮酸乙酯能显著抑制HNGB1的表达,对ANP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 丙酮酸乙酯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及Bax、Bcl-2表达的影响

    作者:倪玉霞;徐卫财;刘敬臣;彭劲松;刘小青

    目的 观察丙酮酸乙酯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本实验采用二血管阻断加低血压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SD大鼠24只,随机被分成3组,每组8只:①假手术组(F组):只分离股动脉和双侧颈总动脉,不降压,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②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股动脉放血使血压降至基础血压的50%~60%,夹闭双侧颈总动脉10 min再放开;③丙酮酸乙酯处理组(EP组):与IR组处理相同.EP组于恢复血流即刻腹腔注射丙酮酸乙酯40 mg/kg,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隔6 h注射一次;再灌注24 h后断头取脑,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IR组和EP组AI和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EP组AI显著降低、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以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酮酸乙酯可抑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此作用可能与其减轻氧化应激、上调Bcl-2和下调Bax表达水平有关.

  • 丙酮酸乙酯对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谭向龙;王世斌;姚咏明;董宁;熊瑜琳;吴瑶

    目的 观察丙酮酸乙酯(EP)对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2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和假手术组(B组).肝I/R损伤模型采用钳夹除肝脏尾叶血管外的肝蒂90min,然后切除未缺血的尾叶方法制备,此模型可使95%肝脏缺血.另120只随机均分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组,C组,接受HIRI),Ringer氏液组(D组,HIRI前尾静脉注射Ringer氏液),EP治疗组(E组,HIRI前尾静脉注射浓度为3.262mg/ml的EP4ml).A组取静脉血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随即处死取肝脏标本测丙二醛(MDA)含量;B组假手术后2h取标本;C、D、E组于术后2、8、24、48h取血,每组每个时间点处死10只取肝组织检测.结果 与A组比较,B组血清ALT、AST水平和肝组织MDA含量仅轻度变化.与C组比较,D和E组在灌注8 h、24 h时血清ALT、AST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1),尤其是E组.同时,EP治疗组在2h时肝组织MDA含量显著低于D和C组(均P<0.01).结论 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EP可显著降低脂质过氧化损伤,从而发挥其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 丙酮酸乙酯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仔鼠海马区caspase-3表达及学习记忆能力影响

    作者:曹阳;张丽华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后海马区caspase-3表达及学习记忆能力影响。方法7日龄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假手术组(n=15)、HIBD组(n=15)、EP1组(n=15,10 ml/kg)、EP2组(n=15,30 mg/kg)、EP3组(n=15,50 mg/kg)和EP4组(n=15,100 mg/kg)。采用经典Rice法制备模型。EP各组于术前30 min及术后每24小时腹腔注射相应剂量EP,共2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aspase-3阳性细胞数,Morris水迷宫评测逃避潜伏时间和穿过目标象限次数。结果除EP1组caspase-3阳性细胞数与HIB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EP各组较HIBD组均明显减少(P<0.01),EP3组少(P<0.01)。Morris水迷宫测试:除EP1组逃避潜伏期、穿过目标象限次数与HIB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EP各组均优于HIBD组(P<0.01),EP3组佳(P<0.01)。结论 EP可以减少HIBD大鼠海马区caspase-3的表达,改善HIBD引起的远期学习记忆能力障碍。

  • 脓毒症氧化应激与抗氧化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张晓云;陈荣剑;王占科

    脓毒症(sepsis)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是急危重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氧化应激是机体活性氧簇和活性氮簇产生过多或清除能力下降,导致潜在性损伤的病理过程。氧化应激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早期进行抗氧化干预可能有益于脓毒症防治。丙酮酸乙酯(ethyl pyruvate,EP)是一种稳定的丙酮酸酯类衍生物,它对于发生急性损伤的器官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本文就脓毒症氧化应激与丙酮酸乙酯抗氧化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 丙酮酸乙酯对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原位移植胃癌转移的抑制作用

    作者:杨宇宸;张靖;朱金水;周洲;陈维雄

    目的 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原位移植胃癌生长及其肝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用SGC-7901人胃癌组织原位移植SCID小鼠建立胃癌肝转移模型.术后1周,动物分别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EP,3周后取出胃癌和转移肝组织,检测胃癌组织体积、重量及其转移肝结节数量;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组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受体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膜1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T1-MMP)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EP治疗组的胃癌组织重量、大小及其转移肝结节数量明显减少(P均<0.01).并且EP抑制胃癌及转移肝组织中HMGB1、RAGE、VEGF及MT1-MMP的表达,但对NF-κB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EP可能通过下调HMGB1-RAGE通路抑制SCID小鼠原位移植胃癌生长及其肝转移,对癌症可能具有治疗作用.

  • 丙酮酸乙酯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朱峰;葛春林;郭仁宣

    目的:观察丙酮酸乙酯(EP)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肺损伤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丙酮酸乙酯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的机制.方法:逆行性胰胆管注射50 g/L牛磺胆酸钠制作ANP模型.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ANP组和EP治疗组(40 mg/kg,每隔6 h静脉注射一次).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肺组织HMGB1 mRNA表达,并观察血氧变化及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ANP组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在建模后6 h达高峰,12 h下降,在此两时点治疗组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明显低于ANP组(TNF-α:131.6±29.6ng/L vs 196.3±16.3 ng/L,65.0±16.6 ng/L vs 90.2±20.1 ng/L,P<0.05;IL-1β:194.9±26.8 ng/L vs 223.0±34.8 ng/L,105.2±24.0 ng/L vs 130.4±23.0 ng/L,P<0.05).ANP组大鼠肺组织HMGB1 mRNA表达水平在ANP后12 h明显升高,至24 h仍维持在高水平.治疗组肺组织HMGB1 mRNA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ANP组(0.68±0.11 vs 0.88±0.11,0.81±0.11 vs 1.04±0.10,1.08±0.08 vs 1.33±0.15,P<0.05),且同期肺损伤比ANP组轻.治疗组PaO2均明显高于ANP组.结论:丙酮酸乙酯能显著抑制TNF-α、IL-1β和HMGB1等早晚期炎症因子,改善低氧血症,对ANP肺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 丙酮酸乙酯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HMGB1表达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葛文松;吴建新;陈颖伟;范建高;胡颖

    目的:观察丙酮酸乙酯(EP)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HMGB1表达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EP治疗组,每组12只;模型组、治疗组大鼠用DSS溶液复制实验性结肠炎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实验大鼠DAI评分、大体形态学及组织病理学评分(HPS)改变,采用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HMGB1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因子(TNF-α、IL-6)的含量.结果:DAI和HPS在DSS模型组中高于空白对照组(7.20±2.28 vs 0.45±0.16,13.60±0.72vs 6.4±0.85,P<0.01),在空白对照组结肠组织中HMGB1低表达,但在模型组表达显著上调(P<0.01);模型组血清TNF-α、IL-6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190.40±24.55 vs 43.65±8.79,238.75±26.58 vs 74.3±7.92,P<0.01);与DSS模型组相比,EP可以缓解大鼠体质量的减轻,减少腹泻及便血的发生,并且能够显著下调结肠组织DAI、HPS、HMG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下调血清TNF-α、IL-6水平(P<0.05).结论:HMGB1参与了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的发病过程,应用EP治疗可有效抑制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HMGB1的表达,可以明显下调TNF-α、IL-6等促炎因子的水平,有助于减轻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炎症反应.

  • 延迟的丙酮酸乙酯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外脏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杨智勇;凌燕;陶京;周峰;熊炯炘;吴河水;王春友

    目的:探讨延迟的丙酮酸乙酯(EP)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和胰外脏器损伤的影响.方法:9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n=32)、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n=32)和丙酮酸乙酯延迟治疗组(EP组,n=32),采用胰胆管逆行灌注人工胆汁的方法复制大鼠SAP模型.EP组建模12,18,30 h分别尾静脉注射1次EP溶液30 mg/kg.建模后24和48 h处死动物取材,取血清检测HMGB1水平及肝肾功能生化指标,取肺组织用于肺损伤检测.结果:延迟的EP治疗能有效降低SAP大鼠血清HMGB1水平.EP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446±91 IU/L vs 653±98 IU/L,P<0.01)、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667±103 IU/L vs 1368±271 IU/L,P<0.01)、尿素氮(BUN,38±4 mg/dL vs 41±4 mg/dL,P>0.05)和肌酐(Cr,1.2±0.3 mg/dL vs 1.8±0.3 mg/dL,P<0.01)水平以及肺湿/干比(8.22±0.42 vs 9.76±0.45,P<0.01)和组织学评分(7.1±0.7 vs 8.4±1.1,P<0.01)均明显低于SAP组.结论:延迟的EP治疗通过下调血清HMGB1水平减轻SAP大鼠胰外脏器损伤.EP可能是SAP患者抗炎治疗和脏器功能保护的有效选择.

  • 丙酮酸乙酯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作者:赵华明;茹晋丽;张少然;吕志勤;张琳

    目的 探讨丙酮酸乙酯(EP)在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大鼠模型中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利用牛Ⅱ型胶原建立Wistar大鼠CIA模型,随机分为CIA对照组和EP干预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每周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变化,并对双后足进行关节炎指数(AI)评分及测量后足容积;在实验第42、63天分别对各组大鼠的右后足进行放射学及病理学观察.结果 CIA对照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有脱毛、精神萎靡,摄食及其他活动减少;EP干预组大鼠精神食欲尚可.体重变化,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CIA对照组大鼠从造模第28天开始,体重增加缓慢;EP干预组从造模第35天开始体重增加程度也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造模第56天开始EP干预组体重增加明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炎症,EP干预组大鼠造模第28、42、63天AI值分别为3.83 ±0.71、3.42 ±0.79、1.50±0.54,明显低于同期CIA对照组AI值4.58±1.08、5.17±1.19、3.67±0.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肿胀度,EP干预组大鼠足肿胀度在造模第42、63天分别为(1.58 ±0.11)、(1.51±0.09)ml,低于CIA对照组足肿胀度(1.97±0.10)、(1.81 ±0.10)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象学表现,CIA对照组X线示关节间隙消失,严重的可出现骨质破坏、融合;与CIA对照组相比,EP干预组仅可见部分关节有关节间隙模糊、骨质疏松,很少见关节破坏融合.病理学表现,CIA对照组滑膜肥厚,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并有骨结构破坏;与CIA对照组相比,EP干预组滑膜细胞增生不明显,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关节软骨和骨组织破坏不明显.EP干预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EP能改善CIA大鼠关节炎症状、放射学及滑膜组织病理变化,起到抑制炎症的作用,且安全性好.

  • 脓毒症大鼠肺损伤时肺组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变化及丙酮酸乙酯的干预作用

    作者:马艳梅;梅冰;詹剑勇;沈美华;何建;霍正禄

    目的 观察脓毒症大鼠肺损伤时肺组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mRNA的变化及丙酮酸乙酯(EP)的干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以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8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EP早期治疗组(建模后6 h给药)和EP晚期治疗组(建模后12 h给药).各组分别于模型建立后24h和48h检测肺组织MIF mRNA、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肺湿重/干重(W/D)比以及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24h、48h脓毒症组、EP6h组和EP12h组MIF mRNA、MPO活性、肺W/D比值以及肺组织的病理学评分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EP6h组和EP12h组肺组织MIF mRNA水平、MPO活性、肺W/D比值以及肺组织的病理学评分均较同时相点脓毒症组显著降低;脓毒症组24h肺组织MIF mRNA的水平与MPO、W/D比值以及肺组织病理学评分的变化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脓毒症大鼠肺损伤时肺组织MIF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EP对脓毒症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MIF的表达有关.

  • 丙酮酸乙酯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外周血白细胞介素和瘦素及小肠病理损伤的影响

    作者:邓子辉;王晓辉;王录焕;薛辉;颜光涛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其促进血清中瘦素(Leptin)释放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肠I/R损伤模型.99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9)、肠I/R组和EP治疗组,后两组又分别设立缺血45 min再灌注15、30、60、180、360 min 5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9只大鼠.大鼠于相应时间点取材,HE染色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评分,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Leptin、IL-6、IL-10水平.结果:与I/R组比较,EP治疗后外周血Leptin水平再灌注180 min后显著增高,IL-6水平再灌注180 min后显著降低,IL-10水平则有增高的趋势.小肠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假手术组几乎无损伤、I/R组各时间点均有明显的坏死,EP组早期有明显的坏死,后虽仍有坏死但坏死显著减轻,无明显出血.结论:EP对大鼠I/R造成的肠道局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以明显促进细胞因子Leptin释放,上调IL-10,下调IL-6,维持机体的抗炎/促炎平衡,有助于减轻I/R损伤后全身性炎症反应.

  • 丙酮酸乙酯对缺氧/复氧损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一氧化氮生成及白细胞介素-1和6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涛;颜光涛;司艺玲;王录焕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缺氧/复氧损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及白细胞介素-1(IL-1)、IL-6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缺氧/复氧诱导损伤模型,墨汁吞噬实验鉴定巨噬细胞纯度,于缺氧3 h后复氧1、3、6、9 h时收集上清液,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DA)活性,采用噻唑兰法测定其存活率.在缺氧3 h/复氧6 h(H3/R6)损伤实验中,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组和加入不同浓度EP(20、2、0.2 mmol/L)后的H3/R6损伤组,取各组细胞上清,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其NO生成量,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细胞上清中IL-1、IL-6的表达.结果:细胞培养5 d后,墨汁吞噬实验鉴定细胞吞噬率达99%以上.与正常对照组相同时间点相比,缺氧3 h后复氧1、3、6和9 h时,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上清中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但复氧6 h组与复氧9 h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3/H6损伤组NO生成量降低,IL-1、IL-6含量明显升高(P<0.05);不同浓度EP处理后结果显示,0.2和2 mmol/L EP可明显促进NO的生成,降低IL-1和IL-6的含量(P<0.05);而20 mmol/L EP处理可降低NO生成,提高IL-1和IL-6的表达.结论:低浓度EP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有保护作用,其途径可能是通过上调NO含量,下调IL-1和IL-6表达水平实现的.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mRNA在脓毒症大鼠脾脏中的表达

    作者:桑金玲;张宝林;贾赤宇;李智;贾耀朋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mRNA在脓毒症大鼠外周免疫器官脾脏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方法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8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盲肠结扎穿孔组(38只),盲肠结扎穿孔丙酮酸乙酯治疗组(35只).分别于CLP术后4、12、24、48、72 h或CLP术后丙酮酸乙酯治疗12、24、48、72 h活杀动物,留取脾脏组织和血清标本,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脾脏组织HMGB1 mRNA的表达规律,用放射性免疫方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6的浓度.结果:HMGB1 mRNA在正常大鼠脾脏组织有轻度表达,CLP术后表达显著增强(P<0.05).CLP术后24 h和72 h分别出现两个高峰.丙酮酸乙酯液治疗可显著降低CLP术后大鼠脾脏组织HMGB1 mRNA的表达(P<0.05).CLP术后大鼠血清TNF-α和IL-6浓度显著增高(P<0.05),丙酮酸乙酯治疗可显著降低CLP术后大鼠TNF-α和IL-6的浓度(P<0.05).结论:HMGB1在脓毒症大鼠外周免疫器官脾脏的表达显著增高,并与血清TNF-α和IL-6等炎症因子的增高有重要关系;HMGB1参与了失控性炎症反应的发展过程.

  • 丙酮酸乙酯对脓毒症小鼠相关脏器的保护作用

    作者:遆冬冬;邓子辉;薛辉;张凯;林季;颜光涛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脓毒症小鼠肾脏、肝脏、肺脏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备小鼠脓毒症模型.10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EP预保护组、EP保护组,后三组又设立1 h、3 h、6 h组,每组10只.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肝脏、肺脏组织匀浆液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EP预保护组6 h、EP保护组6 h血清ALP较损伤组6 h显著降低.EP预保护组3 h、6 h及EP保护组3 h、6 h肝脏、肺脏组织总抗氧化能力较损伤组相应时间点明显升高.EP干预后,受损肝脏、肺脏组织丙二醛无明显变化.结论:EP可能对脓毒症后肾脏、肝脏、肺脏等受损脏器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机制与影响氧自由基有关.

  • 丙酮酸乙酯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作者:杨恒;张启瑜;朱椰凡;周蒙滔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在临床中合并肝损伤高达85.06%[1].目前研究认为炎性细胞因子在SAP并发肝损伤发挥了重要作用.抑制炎症因子产生有可能减轻肝损伤.丙酮酸乙酯(EP)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本文探讨其在SAP并发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 丙酮酸乙酯调节脓毒症小鼠肝细胞HSP70表达的研究

    作者:陈敏英;陈娟;欧阳彬;管向东

    目的 研究丙酮酸乙酯(EP)对脓毒症小鼠肝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调节作用.方法 制作小鼠盲肠结扎穿孔模型(CLP),应用丙酮酸乙酯林格氏液(REPS)与乳酸钠林格氏液(RLS)对小鼠进行液体复苏,60只小鼠分3组,各20只:假手术组、CLP模型+ REPS复苏组、CLP模型+RLS复苏组,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及肝细胞HSP70的表达.结果 脓毒症小鼠较假手术组MDA浓度增高,P <0.01.EP显著提高脓毒症小鼠肝组织的抗氧化能力,REPS组肝组织MDA浓度低于RLS组[(48.18±5.98)μmol/g.prot vs(78.34±11.16) μmol/g.prot,P<0.01];REPS组小鼠肝细胞HSP70表达较RLS组增高[(28.76±5.69) vs (20.04±4.93),P<0.05].HSP70表达与MDA值呈负相关(r=-0.733,P<0.01).结论 EP具有的抗氧化作用能提高脓毒症小鼠肝细胞的HSP70表达.

  • 丙酮酸乙酯对脓毒症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敏英;江智毅;吴荣耀;管向东

    目的 研究丙酮酸乙酯(ethyl pyruvate,EP)对脓毒症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perforation,CLP)法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60 只大鼠分3 组:假手术组(n = 20)、CLP 模型组(n = 20)、CLP+EP 治疗组(n = 20),检测肝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及功能变化.结果 电镜扫描结果显示CLP 模型组肝细胞线粒体发生明显结构损伤改变,CLP + EP 治疗组肝细胞线粒体病变较轻.比较分析CLP 模型组与CLP+EP 治疗组的超微结构参数表明:两组的比表面积及形态因子数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27 vs.0.029,1.162 vs.1.300),但CLP + EP 治疗组的中位数较CLP 模型组更接近正常;与CLP 模型组比较,CLP + EP 治疗组线粒体横截表面积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41 ± 0.460) vs.(0.231 ± 0.110)μm2,P < 0.01].与假手术组比较,CLP 模型组肝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 活性下降42%;CLP + EP 治疗组的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 活性仅下降12%(P < 0.05).结论 EP 对脓毒症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结构及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117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