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중화실험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030
  • 国内刊号: 42-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8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杨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野生型p53调控结肠癌细胞代谢转换的研究

    作者:刘亮;陈浩;余超然;陶德定;冷彦;胡俊波;龚建平;李小兰

    目的 观察野生型p53基因在结肠癌细胞系中能量代谢转换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p53在结肠癌细胞系HCT116中对荧光标记的葡萄糖类似物:2-N[7-硝基苯-2-乙二酸,3-4羟氨基]-2-脱氧葡萄糖(2-NBDG)摄取的影响,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等方法检测其可能的下游调控关键酶三磷酸腺苷(ATP)柠檬酸裂解酶(ACLY)、糖酵解的关键酶葡糖糖6-磷酸脱氢酶(G6PD)、乳酸脱氢酶(LDHA)、醛缩酶(ALDOA)及M2型丙酮酸激酶(PKM2)的蛋白及转录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 比较于p53缺失型(KO) HCT116细胞,p53野生型(WT)的HCT116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下降41% (P<0.05).进一步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能量代谢关键基因进行蛋白水平的比较及半定量分析后发现,相对于p53 KO的HCT116细胞,调控细胞脂质代谢关键酶ACLY下调0.3984(t=7.154,P<0.025)、糖酵解的关键酶G6PD下调0.3578(t=10.99,P<0.01)、LDHA下调0.2227(t=7.182,P<0.05),证明上述基因在p53 WT细胞中表达受抑制,而另外两个糖酵解关键酶ALDOA及PKM2的表达则无明显变化(P>0.05).进一步检测mRNA水平后发现p53 WT的HCT116细胞中ACLY基因下调6.61倍(t=43.18,P<0.01)、G6PD基因下调6.75倍(t=85.90,P<0.01)及LDHA基因下调0.99倍(t=32.42,P<0.01),而ALDOA及PKM2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野生型p53作为抑癌基因参与肿瘤能量代谢的调控过程,其可能通过抑制多种关键酶发挥作用.

  • 缺氧诱导因子-2α通过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调控索拉菲尼促肝癌细胞凋亡活性

    作者:董小锋;黄强松;陈元元;李梦阳;刘天奇

    目的 探讨肝癌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HIF)与索拉菲尼(sorafenib)促凋亡活性之间关系.方法 选择肝癌Bel-7402、SMMC-7721细胞,经不同分组处理(缺氧或常氧下),Western blot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缺氧诱导因子-2α (HIF-2α)表达;缺氧环境下,将肝癌细胞株分为对照组、sorafenib组、sorafenib+对照短发夹RNA组(Control shRNA)、sorafenib+ HIF-2α shRNA组,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膜联蛋白(Annexin V)/碘化丙锭(PI)双染流式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变化.结果 缺氧环境下,与未经索拉菲尼处理的缺氧细胞比较,索拉菲尼可抑制肝癌细胞中HIF-1α表达(Bel-7402:0.37±0.04比1.11±0.03,P<0.01;SMMC-7721:0.57±0.03比1.01 ±0.04,P<0.01),增强HIF-2α表达(Bel-7402:0.98±0.011比0.36±0.05,P<0.01;SMMC-7721:1.11 ±0.12比0.37 ±0.04,P<0.01);与对照组比较,索拉菲尼处理组中肝癌细胞的凋亡显著增多(P<0.01);与sorafenib+ Control shRNA组比较,sorafenib+ HIF-2α shRNA组中细胞凋亡增多[Bel-7402:(30.59±1.35)%比(21.32±1.09)%,P<0.05;SMMC-7721:(26.13±0.81)%比(17.29±0.43)%,P<0.05],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增多(Bel-7402:0.99±0.09比0.61±0.03,P<0.01;SMMC-7721:1.15±0.06比0.71 ±0.03,P<0.01),抗凋亡蛋白bcl-2减少(Bel-7402:0.37±0.05比1.11±0.03,P<0.01;SMMC-7721:0.43±0.04比0.93 ±0.05,P<0.01).结论 缺氧环境下,HIF-2α是调控索拉菲尼促凋亡活性的关键蛋白,可对bax、bcl-2蛋白进行有效调控.

  • 钩藤碱抑制骶上脊髓损伤大鼠膀胱T型钙通道的机制

    作者:龙湟哲;姜华茂;傅德望;袁观远;贾凡振;左知润

    目的 探讨钩藤碱对骶上脊髓损伤(SCI)大鼠的膀胱功能障碍治疗作用与膀胱逼尿肌T型钙通道受体亚型(α1G)表达改变的关系.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钩藤碱组、对照组、假手术组,每组20只,造模后分别腹腔注射钩藤碱5 ml/(kg·d)、等体积生理盐水、不给予药物干预.用尿动力仪评估膀胱功能;膀胱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膀胱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α1G的表达.结果 钩藤碱组膀胱大容量较对照组增加(64.00±0.42)%、漏尿点压及收缩频率分别下降(16.00±0.31)%和(13.00±0.26)% (P <0.01).HE染色显示钩藤碱组逼尿肌紊乱及水肿程度较对照组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钩藤碱组大鼠C-kit、α1G受体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 钩藤碱可抑制膀胱Cajal间质细胞(ICCs)表面α1G的表达,从而降低骶上脊髓损伤后大鼠膀胱逼尿肌兴奋性.

  • 羽扇豆醇Lupeol通过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

    作者:张玲莉;邱振鹏;涂毅;彭燕

    目的 探讨羽扇豆醇Lupeol通过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及碘化丙锭(PI)单染法检测Lupeol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以荧光素酶TOPflash/FOPflash报告系统检测Lupeol对HepG2细胞中Wnt信号通路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Lupeol对HepG2细胞中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Lupeol处理后c-Myc及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的mRNA表达水平;运用pGL3-Basic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研究Lupeol对Cyclin D1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 Lupeol作用48h后,对HepG2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细胞半数致死量半数抑制剂量(IC50)为(57.2±5.0) μmol/L].Lupeol处理HepG2细胞24、48 h使S期的细胞分布百分比上升至27%及42%;Top/Fop flash荧光素酶实验显示Lupeol使HepG2细胞中T细胞因子/淋巴增强因子(TCF/LEF)经典Wn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β-catenin介导的转录活性降低80%,并使细胞内累积的β-catenin的蛋白表达下调约30%,并减少了c-Myc及Cyclin D1的mRNA表达;同时其作用于Cyclin D1启动子使Cyclin D1的转录激活降低了3倍.结论 Lupeol可作用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进而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呈现S期阻滞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减少β-catenin在细胞内累积及降低c-Myc与Cyclin D1的表达有关.

  • 生存素慢病毒载体局部治疗大鼠胫骨骨肉瘤

    作者:孙保勇;李敏;王方欣;杨明山

    目的 建立生存素(Survivin)基因慢病毒载体和大鼠皮下骨肉瘤动物模型,观察Survivin基因慢病毒载体局部治疗大鼠皮下骨肉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60只大鼠,采用注射法将骨肉瘤细胞种植在裸鼠下肢胫骨骨髓腔内,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4周,建立大鼠皮下骨肉瘤动物模型,将骨肉瘤模型裸鼠随机分为Survivin基因慢病毒载体组、空白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于胫骨骨肉瘤局部注射Survivin-小干扰RNA(siRNA)的慢病毒载体50μl、空白病毒载体和生理盐水各1次,4周后观察抑瘤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7、14、28天)取原位肿瘤,行病理切片检查,同时采大鼠模型的血清检测其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结果 (1)肿瘤生长曲线示慢病毒载体组骨肉瘤生长速度明显慢于空白对照组和空白载体组(P<0.05),慢病毒载体组、空白载体组抑瘤率分别为45.12%、8.81%;慢病毒载体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和空白载体组(P<0.01).(2)光镜下:Survivin基因慢病毒载体治疗后2d可见骨肉瘤局部形态尚保持完整,瘤区表皮呈暗紫色,下肢水肿较前减轻.治疗7d后骨肉瘤坏死脱落,局部红肿充血带明显消退.治疗14 d后,大鼠胫骨骨肉瘤坏死组织已开始修复,骨肉瘤边缘坏死处有结痂.(3)电镜下:Survivin基因慢病毒载体治疗前,大鼠胫骨骨肉瘤细胞大小不一,大量异形核,核膜不规则,异染色质边集,核浆比增大.经Survivin基因慢病毒载体治疗骨肉瘤14 d后,可见骨肉瘤细胞破坏明显,细胞核膜不完整,核破裂或溶解.(4)骨肉瘤大鼠模型,ALP水平与未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Survivin基因慢病毒载体治疗后的大鼠模型,ALP水平有所降低,但直到28 d后,其ALP水平仍高于正常水平(P<0.05).结论 慢病毒载体介导的Survivin-siRNA可显著抑制大鼠胫骨骨肉瘤的生长.

  •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亮氨酸拉链对小鼠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米明珊;鲍剑峰;许勇;张伟波;杜鹏;彭兴国;任磊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诱导的亮氨酸拉链(GILZ)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T淋巴细胞GILZ转基因小鼠及野生型小鼠(WT)制备脊髓损伤模型,观察GILZ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机制.结果 GILZ小鼠在脊髓损伤后的组织学评分为1.1分,显著低于WT模型小鼠的4.2分(P<0.05).WT小鼠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促炎因子表达、CD4和CD8型T细胞表达和细胞凋亡在脊髓损伤后均显著增强(P<0.05).而GILZ模型小鼠均可降低上述反应(P<0.05).GILZ通过抑制核因子(NF)-κB的核转移抑制炎性反应,抑制凋亡基因和增强抗凋亡基因减少细胞凋亡.结论 T淋巴细胞高表达糖皮质激素可以对小鼠脊髓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 槲皮素调节RhoC表达抑制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研究

    作者:黄春龙;张继红;毛帅;邓量;许峰峰;韩明

    目的 观察RhoC基因表达变化在槲皮素(quercetin)抑制肝细胞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肝癌SF7721细胞经quercetin处理,检测SF7721侵袭迁移能力、RhoC mRNA和蛋白表达;并用quercetin治疗裸鼠移植瘤,观察肝癌生长、肺转移率、RhoC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quercetin在40、80、160 μmol/L时细胞侵袭迁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发现在24、48、72 h细胞侵袭迁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0μmol/L至80μmol/L时RhoC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0.91±0.10,0.64±0.01,0.66±0.04,P<0.05).当160 μmol/L作用于SF7721细胞时,在24h至48 hRhoC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0.54±0.06,0.19±0.01,0.20±0.01,P<0.05);移植瘤quercetin组RhoC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5.10 ±0.56比1.91±0.59),quercetin组裸鼠移植瘤大小、重量和肺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78±3.01) cm3比(1.42±1.01) cm3;(7.02±2.30)g比(2.07 ±0.90)g,5/8比0/8,P<0.01)].结论 quercentin可下调肝癌细胞RhoC蛋白表达,抑制肝癌细胞侵袭迁移力,抑制裸鼠移植人肝癌生长和肺转移.

  • 肝再生磷酸酶-3促进结肠癌细胞分泌趋化因子26对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的趋化作用

    作者:黄伟华;来伟;蓝球生;曾献清;张旸;褚忠华

    目的 观察肝再生磷酸酶-3(PRL-3)促进结肠癌细胞LoVo分泌趋化因子26(CCL26),对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的趋化、聚集作用.方法 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CCL26 mRNA水平表达差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CL26蛋白水平表达差异,检测添加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BAY 11-7082(5、10、15 mol/L)后,CCL26蛋白水平;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LoVo-P、LoVo-C与TAM共培养24h后,对TAM迁移作用.结果 RT-qPCR检测结果显示,LoVo-P对比LoVo-C,CCL26升高(46±5)倍,ELISA检测CCL26蛋白水平,LoVo-P为(91±5) ng/L,LoVo-C为(61 ±3) ng/L,LoVo-P加入核因子(NF)-κB抑制剂BAY 11-7082(5、10、15 mol/L)后,CCL26蛋白水平呈浓度梯度降低(P<0.01);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LoVo-P对比LoVo-C明显对TAM有趋化作用,加入NF-κB抑制剂BAY 11-7082后,迁移作用明显减弱,不同浓度的CCL26(1、10、100 μg/L),能对TAM的趋化作用呈浓度梯度增高(P<0.01).结论 PRL-3能促进结肠癌LoVo细胞分泌CCL26,通过CCL26可以诱导TAM趋化、聚集.

  • 射频消融联合胞嘧啶鸟嘌呤寡脱氧核苷酸治疗小鼠乳腺癌皮下模型

    作者:刘宇;黄群爱;刘瑞磊;姜华;吴珏堃;李玺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联合瘤周注射胞嘧啶鸟嘌呤寡脱氧核苷酸(CpG ODN)对BALB/c小鼠皮下种植性乳腺癌的治疗作用及对荷瘤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2只BALB/c小鼠双侧胁肋部皮下接种乳腺癌细胞EMT-6,建立乳腺癌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左侧皮下肿瘤射频消融+瘤周注射CpG ODN、射频消融、瘤周注射CpG ODN和瘤周注射生理盐水4种处理.定期测量治疗侧及非治疗侧肿瘤大小,尾静脉取血法收集各组小鼠外周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2、IL-10、IL-2及干扰素(IFN)-γ含量.当非治疗侧肿瘤直径达到18mm时手术切除肿瘤,并记录为非治疗侧观察终点,当治疗侧肿瘤直径达到18 mm时或出现恶病质时处死小鼠,记录生存时间.结果 射频消融+瘤周注射CpG ODN组和射频消融组治疗侧肿瘤体积体积显著小于CpG ODN组和对照组(P<0.05).射频消融+瘤周注射CpG ODN组未治疗侧的肿瘤体积在第21天后明显小于其他各组(P<0.05).射频消融+瘤周注射CpG ODN组中位生存时间为92 d,射频消融组为84d,瘤周注射CpG ODN组为64d,对照组为60d.射频消融+瘤周注射CpG ODN组小鼠外周血中IL-12浓度为312.40 ng/L,IL-10浓度为216.34 ng/L,IL-2浓度为75.33 ng/L,IFN-γ浓度为69.32 ng/L,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 射频消融联合瘤周注射CpG ODN能激活小鼠体内的抗肿瘤免疫效应,起到抑制肿瘤生长作用.

  • 高尔基体膜蛋白Ⅱ在肝细胞肝癌转移、复发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的相关机制

    作者:周闯;冯若;梁志伟;李仁峰;赵龙栓;翟文龙

    目的 探讨高尔基体膜蛋白Ⅱ(GOLPH2)促进人肝细胞肝癌(HCC)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转移复发的机制.方法 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8种肝癌细胞株中GOLPH2的表达,选择其中高表达GOLPH2的MHCC-97H肝癌细胞利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RNA干扰GOLPH2的表达,观察侵袭、转移能力及EMT相关生物学特性是否因GOLPH2表达水平改变而发生变化.结果 RT-PCR结果显示GOLPH2的表达在HCC细胞株中随着恶性程度的增加而明显上升.在体外实验显示GOLPH2-RNA干扰(RNAi)转染组细胞克隆形成数(17.8±7.5)个显著低于对照组(41.7±5.3)个(P<0.05).转染组及对照组发生迁移的细胞数分别为(27.8±11.6)个比(278.2±23.4)个(P<0.01).转染组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减弱.同时转染组细胞间质表型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下调而上皮表型E-钙黏蛋白(E-cadherin)、紧密连接蛋白-1(ZO-1)的表达上调(P<0.01).结论 在HCC细胞中GLOPH2可通过调节EMT进而调控肝癌细胞侵袭转移.

  • 促微管聚合蛋白3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建华;郭文治;张嘉凯;李功权;邱新光;张水军

    目的 检测促微管聚合蛋白3(TPPP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观察靶向沉默TPPP3对肝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23例肝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Western blot和FQ-PCR技术检测肝癌细胞和正常永生化的肝细胞中TPPP3的表达.设计并筛选靶向沉默TPPP3的有效短发夹RNA(shRNA),并选取TPPP3表达量较高的SMMC-7721细胞和QGY-7703细胞进行功能实验.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改变;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检测TPPP3的体内生物学效应;裸鼠肺转移试验检测TPPP3对在体肝癌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TPPP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量(0.374±0.046)显著高于配对癌旁组织(0.113 ±0.044,P<0.01),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肝细胞;靶向沉默TPPP3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QGY-7703:0.873 ±0.044比0.631±0.037;SMMC-7721:0.829±0.049比0.502±0.048)并增加细胞的凋亡率[SMMC-7721:(8.702±1.131)%比(4.213±0.098)%;QGY-7703:(14.731±2.247)%比(7.013±1.098)%];靶向沉默TPPP3可抑制肝癌细胞的转移能力(SMMC-7721:105±23比75±14,P<0.05;QGY-7703:94±20比42±10,P<0.01);靶向沉默TPPP3可显著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肿瘤体积:(3 062.800±694.268) mm3比(850.200±469.387) mm3,P<0.01;肿瘤重量:(1.401±0.202)g比(0.803±0.097)g,P<0.01]以及肺转移(1.400±1.140比0.000±0.000,P<0.01).结论 肝癌中TPPP3过表达,TPPP3通过凋亡依赖的方式调控细胞增殖.此外,TPPP3还可调控癌细胞转移和体内肿瘤生长.

  • 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和丝裂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对结肠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肖高春;郑勇斌;童仕伦;郝志楠;李盛波

    目的 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及丝裂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在结肠癌血管形成过程中对结肠癌相关血管内皮细胞(CCRVEC)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2.5、7.5、15.0 μmol/L)的信号通路抑制剂分别干预CCRVEC的PI3K/Akt和MEK/ERK信号通路,通过细胞计数法、细胞划痕、定向迁移、Transwell迁移、侵袭和管道形成实验检测不同的信号通路对CCRVEC的增殖、迁移、侵袭与管道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 抑制CCRVEC的PI3 K/Akt和MEK/ERK信号通路后,其增殖、迁移、侵袭及管道形成能力均受抑制,且该效应随着抑制剂浓度增高而呈增强趋势;15 μmol/L的PI3 K/Akt和MEK/ERK信号通路抑制剂分别处理CCRVEC 6 h后,其管道形成长度为(1.28±0.13) mm和(1.87 ±0.13)mm,明显短于对照组[(4.07±0.26) mm,P<0.05];24h后,侵袭细胞数为(207.38±24.29)、(264.02±15.54)个,少于对照组[(475.81±16.66)个,P<0.05];细胞迁移数分别为(229.50±20.82)、(271.12±16.10)、(472.33±11.83)个(P <0.05);30 h后,各组间细胞迁移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剂处理6d后细胞增殖数分别为(56.29±3.85)、(46.23±3.31)和(91.23±4.82)个/孔(P<0.05);相同的抑制剂浓度抑制PI3K/Akt对细胞迁移、侵袭和管道形成抑制作用较MEK/ERK通路抑制效应更明显,但MEK/ERK信号通路对CCRVEC增殖的影响较PI3 K/Akt信号通路明显(P<0.05).结论 PI3K/Akt和MEK/ERK信号通路均参与结肠癌血管形成中的增殖、迁移、侵袭及管道形成过程;与PI3K/Akt信号通路主要影响CCRVEC迁移、侵袭与管道形成等过程不同,MEK/ERK信号通路尽管也影响CCRVEC迁移、侵袭及管道形成,但对增殖的影响则更明显.

  • 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樊玉霞;刘洋;刘征;王晓明;袁青领;卢秀波

    目的 观察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细胞株CGTHW3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培养PTC细胞株CGTH W3,将细胞随机分为3组:NF-κB信号通路激活剂组、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组及空白对照组.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及周期分布,Transwell小室实验评价迁移能力.结果 (1)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可显著促进CGTH W3细胞的增殖;(2)与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组[(59.17±2.32)%]和空白对照组[(28.50±1.71)%]比较,NF-κB信号通路激活剂组的细胞凋亡比例[(19.85±0.93)%]明显下降(P<0.05);(3)与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NF-κB信号通路激活剂组G1期细胞显著降低,而S期细胞显著升高(P<0.05);(4) NF-κB信号通路激活组细胞迁移数为(157±8)个,与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组[(30±2)个]和空白对照组[(52±4)个]比较,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0.05).结论 NF-κB在PTC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右美托咪定对痫性发作大鼠海马神经细胞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宋伏虎;张海星;李传翔;陈力;黄海城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痫性发作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2):对照组(Control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及致痫组(EP组).DEX组给予10 μg/kg剂量DEX灌胃,连续3d,至致痫当日;对照组、致痫组则分别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以氯化锂-匹罗卡品制作致痫模型,观察SD大鼠行为学变化;采用Westernblot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 EP组大鼠均表现易激惹,DEX组反复自发性痫性发作(SRS)次数[(5.67±1.53)次]比EP组[(10.33 ±3.06)次]明显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bax、bcl-2/bax和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分别为1.0557±0.008 1、0.571 2±0.005 7、1.0870± 0.0026、0;DEX组分别为0.965 4±0.021 6、0.6920± 0.0028、1.3951±0.0328、0.676 5±0.969 7;EP组分别为0.8925±0.0063、0.7427±0.0010、1.2016±0.008 2、0.856 5±0.962 6.EP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海马、bax、活化的active-Caspase-3表达水平增加,bcl-2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bax比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与EP组比较,海马bcl-2表达水平、bcl-2/bax比值升高,bax、active-Caspase-3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X可能作用抑制大鼠海马神经细胞Casepase-3和bax基因表达,减少SRS次数,对海马神经元产生保护作用.

  • β-二酮钴的配合物通过诱导S期阻滞抑制人胶质瘤细胞增殖

    作者:刘俊志;吕铮;王婷;高键;张开治

    目的 探讨β-二酮钴的配合物抑制人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的机制.方法 在经10、25 mg/L β-二酮钴的配合物处理48 h后人胶质瘤细胞U251中,通过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噻唑蓝(MTT)法分析细胞存活力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经10、25 mg/L β-二酮钴的配合物处理48 h后细胞周期的变化;后通过Western blot分析10、25 mg/L β-二酮钴的配合物处理24h后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β-二酮钴的配合物抑制人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并呈现剂量依赖性,半数抑制剂量(IC50)值为(25.30±4.22) mg/L,10%抑制剂量(IC10)值为(6.61±2.42) mg/L且抑制效果显著强于5-氟尿嘧啶(5-Fu);β-二酮钴的配合物诱导U251细胞发生S期阻滞,并呈现剂量依赖性;β-二酮钴的配合物诱导U251细胞周期蛋白(Cyclin)A和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2(CDK2)蛋白的表达下调,p21蛋白表达上调.结论 β-二酮钴的配合物抑制胶质瘤细胞U251是通过诱导细胞周期S期阻滞实现的.

  • 新型抗返流输尿管支架管的制作

    作者:刘增钦;杨江根;张忠;刘南新

    目的 制备两款具有抗返流设计的新型输尿管支架管并通过体外实验验证其有效性.方法 设计并制备两款新型抗返流输尿管支架管(Q-1型、Q-2型).将60根普通输尿管支架管随机分为3组(A、B、C组),每组各20根.A组改造成Q-1型抗返流输尿管支架管,B组改造成Q-2型抗返流输尿管支架管.通过体外实验检测3组输尿管支架管的引流通畅性与抗返流性能.并通过体外模拟输尿管支架管置管过程,测定并比较3组支架管在置管过程的阻力.结果 成功制作两款新型抗返流输尿管支架管(Q-1型和Q-2型).在体外实验中,A组和B组输尿管支架管中均有20根支架管具有抗返流性能(100%),而C组输尿管支架管0根支架管具有抗返流性能(0%).3组支架管在抗返流性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3种不同压力下[30、20、12 cmH2O(1 cmH2O =0.098 kPa)]3组输尿管支架管引流速度分别为(23.25±1.80)、(15.92±1.42)、(10.11±1.23) ml/min,(25.18±2.16)、(18.15±1.58)、(12.46±2.01) ml/min,(51.38±1.78)、(39.31±2.23)、(27.09±1.46) ml/min,引流通畅性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支架管在体外模拟两种不同方式置管过程测得的阻力分别是(0.797±0.093)、(0.997±0.122)N,(0.746±0.043)、(0.786±0.076) N,(0.683±0.094)、(0.654±0.087) N(P<0.05).结论 Q-1型和Q-2型抗返流输尿管支架管具备极佳的抗返流性能和足够良好的引流通畅性,在置管方面也易于操作.

  • 慢性心理应激对大鼠远端结肠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霞;于泳;卢高峰;黄煌;刘超;郑鹏远;韩娜

    目的 观察慢性心理应激对大鼠远端结肠收缩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束缚制动法制备慢性心理应激大鼠模型,离体灌流法观察远端结肠平滑肌的自发收缩活动及乙酰胆碱(Ach)对平滑肌收缩的影响.结果 行为学测定结果表明成功制备慢性心理应激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纵形肌和环形肌的自发收缩幅度均显著低于实验组[(0.42 ±0.09)g比(0.58 ±0.10)g和(0.52±0.11)g比(0.67±0.11)g,P<0.05].Ach剂量依赖性增加了各组大鼠远端结肠平滑肌的自发收缩幅度(P<0.01),其在实验组的效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慢性心理应激大鼠模型,远端结肠平滑肌的收缩强度及其对Ach的反应均增加.

  • 诱导肝细胞L02和肝癌细胞MHCC97L产生的氧化应激与Yes相关蛋白的关系

    作者:乔欣;李华;吴小才;朱曙光;杨扬;陈规划

    目的 通过过氧化氢诱导肝细胞及肝癌细胞产生氧化应激,探讨氧化应激与Hippo信号通路中核心蛋白Yes相关蛋白(YAP)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过氧化氢诱导构建氧化应激模型,用200 μmol/L过氧化氢作用于正常人肝细胞L02与肝癌细胞MHCC97L 6 h,Western blot检测YAP蛋白表达的差异,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YAP基因mRNA表达差异,流式细胞术检测L02细胞周期的变化,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结果 200 μmol/L的过氧化氢作用于L02细胞及MHCC97L细胞6h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两种细胞YAP蛋白表达明显升高.L02细胞中YAP基因mRNA表达水平上调4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HCC97L细胞上调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L02细胞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S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46.40±4.88)%比(28.61±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1期[(45.21±9.45)%比(59.59±2.44)%和G2期(8.42±5.14)%比(11.70±3.35)%]细胞分布改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氧化应激状态的L02细胞及MHCC97L细胞中,Hippo信号通路存在调控紊乱,核心蛋白YAP表达上调.其中L02细胞存在转录水平的调控机制,MHCC97L细胞存在转录后水平的调控机制.氧化应激可以促进L02细胞增殖,YAP蛋白的表达升高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 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脂肪来源干细胞成骨分化研究

    作者:姜传强;姜明;郝伟;林江涛;葛俊波;左海宁

    目的 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生后脂肪来源干细胞(opASCs)成骨分化.方法 成年SD大鼠切除双侧卵巢,12周后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ovx组),同时设立假手术组动物模型(sham组)作为对照.取两组大鼠皮下脂肪组织分离获得脂肪来源干细胞(ovx组:opASCs;sham组:ASCs),进行体外成骨诱导培养.对其碱性磷酸酶(1周后)及细胞外基质矿化(2周后)程度进行定性及定量检测.同时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成骨特异性基因包括Ⅰ型胶原(COL)、骨钙蛋白(OC)、骨唾液蛋白(BSP)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双侧卵巢去势后12周,ovx组股骨骨密度系统性下降[骨密度(BMD):(0.152±0.005) g/cm2],显著低于sham组(P<0.05),提示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成功建立.opASCs成骨诱导7d后碱性磷酸酶呈高效表达(偶氮耦联法胞质紫红色),14 d后von Kossa染色呈黑色,提示胞外基质矿化.与ASCs比较,碱性磷酸酶[7 d:(0.156±0.021) nmol/(μg·min);14 d:(0.506 ±0.039) nmol/(μg· min)]及胞外基质矿化(7 d:23.525±3.325;14 d:61.456±2.6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opASCs展现出与ASCs类似的COL(1 d:0.014±0.001;7 d:0.225 ±0.015;14 d:0.387±0.004)、OC(1 d:0.015 ±0.002;7 d:0.276±0.009;14 d:0.542 ±0.014)、BSP(l d:0.018±0.001;7 d:0.365±0.012;14 d:0.645±0.014)表达水平(P>0.05).结论 来源于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opASCs具有与健康动物来源ASCs类似的成骨分化潜能.

  • 槲皮素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通路减轻环孢素诱导的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作者:谭州科;罗茜;杨蝶;张子阳;杨亦彬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环孢素诱导的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SD大鼠分为3组:模型组(环孢素灌胃,剂量为每天25 mg/kg),干预组(在给予等量环孢素基础上加用槲皮素,剂量为每天15 mg/kg),对照组(不给药物).实验过程均采用低盐饮食,6周后处死大鼠获取标本,Masson染色评判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脏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Ⅳ型胶原(COL-Ⅳ)的染色;Western blot检测Smad2、Smad3和Smad7蛋白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GF-β1、Smad2、Smad3和Smad7 mRN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间质纤维化积分明显升高(2.25±0.27,P<0.01),TGF-β1、COL-Ⅳ表达明显增加(5.94±0.10、6.20±0.09,P<0.01),TGF-β1、Smad2、Smad3、Smad7 mRNA表达明显升高(1 265.73±195.40、212.75±22.97、123.34±26.13、87.37±9.06,P<0.01),Smad2、Smad3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槲皮素干预组间质纤维化积分(干预组比模型组1.63 ±0.14比2.25±0.27,P<0.05)、TGF-β1 mRNA及蛋白(干预组比模型组876.76 ±221.71比1 265.73±195.40,P<0.01)、COL-Ⅳ蛋白(干预组比模型组5.62 ±0.19比6.20±0.09,P<0.01)、Smad2、Smad3 mRNA(分别为155.78±32.49、84.17±15.34,P<0.05)及蛋白表达均不同程度降低,而Smad7 mRNA及蛋白表达进一步升高(干预组比模型组151.63±5.25比87.37 ±9.06,P<0.01).结论 槲皮素可能通过TGF-β1/Smad通路减缓环孢素诱导的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 大段感染骨煮沸后异位骨活性的研究

    作者:李扬;张迅;伏杭江;朱杰;王飞云;罗彦平;周明武

    目的 探讨大段感染骨煮沸后异位活化的可行性.方法 将160只健康6个月龄中国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80只.实验组:首先制备兔胫骨感染模型,然后截取2.0cm长感染胫骨,经煮沸灭菌后,异位于对侧大腿股直肌与股内侧肌间隙之隐动脉处,1.0克氏针固定于股骨上.对照组:在同一部位截取相同长度的无菌胫骨段经生理盐水浸泡后,余步骤同实验组.两组分别于术后各时间节点处死10只兔,通过大体标本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移植骨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和Ⅰ型胶原蛋白生成量的灰度值,分析判断两组骨活化进程.结果 自体正常骨异位后逐渐被结缔组织包裹,其表面出现大小不同的小凹,且逐渐增多,要快于煮沸骨相应进程.对照组BMP-2和Ⅰ型胶原蛋白的灰度值在术后10周达到峰值,分别为147.04±9.52、148.87±6.52,与实验组术后16周相应数值(145.08±6.59、147.25±5.4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兔自体正常骨异位于血供丰富的组织间隙内经过10周可转变为活化骨,要快于煮沸骨,而煮沸骨经过16周也完成活化过程.证实兔大段感染骨煮沸后异位活化的可行性.

  • 量子点-核酸适配子功能化分子探针用于胃癌细胞识别

    作者:范俊丽;王晖;王昕;毕晓辉;王国洲;陈双倩;冯茂辉

    目的 以前期筛选出的核酸适配子GC-1为靶向分子,量子点作为标志物,观察其对胃癌细胞的特异性识别.方法 分别以培养的低转移胃癌细胞SGC-7901、高侵袭转移性胃癌细胞OCUM-2MD3为研究对象,检测GC-1的识别能力,并采用流式和共聚焦方法初步分析适配子GC-1在细胞上的靶向结合位点.以临床确诊的30例胃癌组织切片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接荧光法分析适配子GC-1的鉴别诊断能力,并根据GC-1的阳性率进一步分析患者生存曲线.把不同数量(105、104、103、102个)的胃癌细胞OCUM-2MD3分别混匀到1 ml健康人外周血中,NH4Cl裂解法去除红细胞,然后与CY3标记的核酸适配子GC-1孵育,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 核酸适配子GC-1耦联量子点的功能化分子探针可识别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也可识别临床胃癌患者组织切片中的癌细胞;在30例确诊的胃癌组织切片中,该功能化分子探针可识别出其中8例,该8例阳性患者与其余22例阴性患者的生存曲线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分析法显示:即使102个胃癌细胞混到1 ml健康人的外周血中,CY3标记的适配子GC-1也可识别少量的外周血模拟环境中的胃癌细胞.结论 基于适配子-量子点的功能化生物分子探针可检测临床组织切片;适配子能特异识别外周血胃癌细胞,可作为捕获循环胃癌细胞的潜在分子.

  • 淫羊藿素对3种人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比较

    作者:张淑琴;贠向阳;郑倩;杨广笑;何光源;陈明洁

    目的 比较淫羊藿素对人肝癌细胞HepG2、人肺癌细胞A549、人肾癌细胞786-O等3种人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噻唑蓝(MTT)法比较淫羊藿素对肿瘤细胞HepG2、A549、786-O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并确定淫羊藿素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淫羊藿素处理前后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蛋白合成的变化.结果 淫羊藿素均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地抑制3种人肿瘤细胞的增殖,其中对786-O的抑制效果为明显,5μmol/L淫羊藿素处理24h细胞增殖抑制率达44%,半数抑制剂量(IC50)为5.85 μmol/L;淫羊藿素促进3种肿瘤细胞凋亡,诱导786-O细胞凋亡的效果显著,10 μmol/L淫羊藿素处理24h后,凋亡细胞比率达到45.8%;抑制周期相关蛋白细胞周期蛋白(Cyclin)A、Cyclin D1、Cyclin E、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的表达,提高促凋亡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结论 淫羊藿素在体外能明显抑制3种人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对786-O效果为显著;它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 肝癌细胞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转化

    作者:熊志勇;姚志成;颜见;李明亮;胡昆鹏;范伟明;许瑞云;邓美海

    目的 探讨在体外实验条件中肝癌细胞能否通过旁分泌途径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AF)转化.方法 提取肝癌肿瘤细胞HepG2的培养液上清(CM),实验组为10%胎牛血清+HepG2-CM,对照组为10%胎牛血清+DMEM,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别检测12、24、48、72 h细胞增殖,细胞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法检测o-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肌间线蛋白(Desmin)、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FSP)等TAF特异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的BMSC细胞增殖较对照组明显增加(48 h:0.977 2 ±0.1280比0.6928 ±0.0784;72 h:1.4206±0.2642比0.845 6±0.129 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结果提示实验组α-SMA、Desmin、FAP、Tsp-1、FSP蛋白较对照组明显上调,且随着时间的增加表达增加(P<0.05).结论 肝癌细胞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并通过旁分泌机制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TAF特异相关蛋白α-SMA、Desmin、FAP、Tsp-1、FSP等的表达,进而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转化.

  • 退行性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差异表达蛋白及功能的研究

    作者:宋登新;曹云;何小文;丁徐;黄涛;祁军

    目的 分析骨关节炎(OA)与正常人关节软骨细胞差异表达蛋白质图谱,筛选与OA相关的蛋白质并探讨其功能.方法 培养OA和正常人关节软骨细胞(OAC和NAC),蛋白质组学比较和筛选OAC和NAC蛋白质表达的差异.构建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 RNA干扰的真核表达载体Pgenesil-1/HMGB1小干扰RNA(siRNA)转染至OAC中,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转染后OAC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结果 体外培养OAC和NAC呈多角形或梭形,甲苯胺蓝染色出现紫色异染颗粒.蛋白质组学研究获得6个在OAC中表达上调的蛋白,分别参与细胞骨架构成、转录调控、胶原合成和物质代谢等过程.成功构建siRNA表达载体Pgenesil-1/HMGB1 siRNA,转染OAC后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蛋白含量(0.14±0.03)明显低于对照组(Pgenesil-1/OAC:0.52±0.04,P<0.05)和空白组(OAC:0.49±0.07,P<0.05),Pgenesil-1/HMGB1 siRNA/OAC上清液中IL-1β和TNF-α[(25.23±11.39)、(287.36±118.36) ng/L]明显低于Pgenesil-1/OAC[(63.23±5.38)、(655.00±49.27) ng/L]和OAC[(69.71±6.76)、(591.94±75.89)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MGB1与OA密切相关,下调HMGB1基因,能够明显抑制软骨细胞IL-1β和TNF-α的表达.

  • 结合bpV(pic)的壳聚糖支架对神经干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

    作者:沈剑虹;杨甫;姚麒;顾志恺;周非

    目的 观察神经干细胞在吸附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PTEN)抑制剂的壳聚糖支架上的生长分化.方法 神经干细胞分壳聚糖组(培养孔内置入壳聚糖支架)和对照组,于1、3、7d行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比较两组细胞的增殖.制备吸附PTEN抑制剂bpV(pic)的壳聚糖支架,以空支架为对照,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培养7d时取壳聚糖支架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其分化.结果 CCK-8结果显示,各时间点壳聚糖组(0.267±0.012、0.444±0.019、0.787-±0.031)和对照组(0.237±0.022、0.467 ±0.024、0.772±0.021)的吸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与空支架组比较,bpV支架组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比例[(73.2±9.1)%比(85.2±9.5)%]较低,而抗β-微管蛋白(β-tubulin)Ⅲ阳性细胞比例[(24.6±8.9)%比(11.4±7.2)%]较高(P<0.05),每视野GFAP和β-Tubulin Ⅲ阳性细胞数在bpv支架组(11.4±2.0、4.1±1.7)都多于空支架组(8.8±2.3、1.3±0.8,P<0.05);两组均少见有抗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阳性细胞.结论 壳聚糖支架对神经干细胞有良好的相容性,吸附PTEN抑制剂的壳聚糖支架能促进神经干细胞向支架迁移并向神经元分化.

  • 微小RNA-9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公平;周博;金灿辉;汪增方;杨言通;陈晔;张伟;王珍珍;裴哲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NA,miR)-9对胃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以及对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及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50 nmol/L的miR-9 mimics及阴性对照序列由Lipofectamine 2000转染入人胃癌SGC-7901细胞中;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转染后胃癌细胞内miR-9表达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转染后细胞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转染24h,miR-9 mimics转染组细胞内miR-9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约为空白对照组的(45.69±2.6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9.45,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iR-9 mimics转染组细胞增殖受抑制(P<0.05),24、48、72 h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8.45%、35.12%、53.78%,凋亡细胞增多(P<0.05),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结论 miR-9能够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并诱导胃癌细胞凋亡,这可能与其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有关.

  • 可溶性CD160分子对荷瘤小鼠CD4+T细胞免疫活性的调节作用

    作者:肖晗;孙红;刘秀珍;向飞艳;夏倩;向赟

    目的 观察CD160胞外段(即可溶性CD160分子)对荷瘤小鼠CD4+T淋巴细胞的活性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构建小鼠CD160分子胞外段(sCD160)的重组表达载体psCD160,转染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Western blot检测培养上清中的sCD160水平.建立TC-1宫颈癌细胞荷瘤小鼠模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160在脾CD4+T细胞上的表达;免疫磁珠分选荷瘤3周小鼠脾CD4+T细胞,与负载肿瘤细胞抗原肽复合物的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6d,FCM检测CD4+T细胞上CD160的表达.负载抗原肽复合物的DC分别在转染pcDNA3.1或psCD160的CHO培养上清中孵育18h后,与分选的CD4+T细胞共培养6d,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标记法检测CD4+T细胞增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的浓度.结果 转染psCD160的CHO细胞表达并分泌可溶性CD160分子.荷瘤3周小鼠CD4+T细胞上CD160分子的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88±2.723)%比(3.213±1.461)%,P>0.05],在体外被负载特异性抗原肽复合物的DC再活化后,其CD160阳性率显著增高达(17.590±7.287)%(P<0.05).与未经sCD160作用的DC组相比,经sCD160封闭的负载特异性抗原肽复合物的DC再活化的CD4+T细胞中增殖细胞百分数[(17.980 ±5.337)%比(12.610 ±4.431)%,P<0.05]、上清中的IL-2和IFN-γ浓度[(383.9±83.67) ng/L比(237.5±54.64) ng/L,(730.8±135.8) ng/L比(451.9±149.5) ng/L,P<0.05]均显著升高.结论 肿瘤特异性CD4+T细胞在体外再活化后CD160的表达升高,可溶性CD160阻断其作用可有效增强CD4+T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的活性.

  • 单孔法与两孔法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的比较

    作者:林风武;张川;张强;程坤鹏;赵岩

    随着胸腔镜技术的发展,操作方法也趋于多样化,从四孔法到单孔法不一而足.比较目前广泛开展的三孔法和两孔法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单孔法是刚发展的新技术,操作难度相对大.单孔法与两孔法或三孔法技术孰优孰劣,尚有争议.我们通过临床比较单孔和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探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特点.

    关键词:
  • 载脂蛋白M抑制脂多糖介导的核因子-κB及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

    作者:邵朋朋;罗光华;刘中华;梁云;刘洪尧;王志刚;徐宁;张晓膺

    本研究旨在观察载脂蛋白M(ApoM)对脂多糖(LPS)介导的小鼠肝脏核因子-κB(NF-κB)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表达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 抑制基质交联分子1可诱导膀胱癌T24细胞凋亡

    作者:王苏贵;顾鹏;周毅彬;阳东荣;单玉喜;马松;姜福金

    基质交联分子1(STIM1)除参加一系列钙离子依赖性生理活动外,还参与包括肾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的生长、血管形成及远处转移[1].本研究旨在证实抑制STIM1表达后,可抑制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关键词:
  •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再表达使β-连环蛋白通路失活抑制肝细胞肝癌生长及肺转移

    作者:林天宇;曹利平;吴峥嵘;丁国平;庞天舒;蒋桂星

    我们利用真核表达载体构建、细胞转染等技术获得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表达上调的MHCC97-H细胞株.在体内、外分别检测sFRP1再表达对肿瘤生长和肺转移的影响,同时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在sFRP1影响肿瘤进展中的作用,探讨sFRP1再表达在肝细胞肝癌(HCC)进展和转移中的影响和机制.

    关键词:
  • 右美托咪定对支气管异物术后躁动和呛咳的影响

    作者:王媛;贾英萍

    小儿全身麻醉下支气管异物取出术苏醒期躁动和呛咳易发,可造成严重后果.本研究旨在观察右美托咪定对支气管异物术后躁动和呛咳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将120例全身麻醉支气管异物患儿,分为D、C两组(n-60),D组给予右美托嘧定2μg/(kg·h)静脉泵注15min后改为0.5μg(kg·h).

    关键词:
  • 改良套管法建立异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作者:孙先越;连银龙;朱茂述;夏俊杰;温晓会;付嘉钊;齐忠权

    异种心脏移植有望成为解决心脏供体短缺的有效途径.我实验室于2012年至2014年进行了成功开展了小鼠到大鼠、仓鼠到大鼠异种心脏异位移植术870例,现总结手术操作及护理要点如下.

    关键词:
  • 4Gy单次辐照对大肠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促肿瘤作用的影响

    作者:张钰明;苏玉飞;彭巍;吴永友;邢春根

    本研究旨在观察4 Gy单次辐照大肠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CAFs)对大肠癌细胞CCL-224的克隆形成、增殖与迁移能力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胎牛血清(FBS)、1640培养基(美国Thermo公司);噻唑蓝(MTT)粉末(上海生工公司);胰酶、青、链霉素、磷酸盐缓冲液(PBS,上海碧云天公司);Transwell共培养板(美国Corning公司);大肠癌细胞CCL-244(美国组织细胞库)、CCAFs(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实验室[1]).

    关键词:
  • 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作者:郑专;董学君

    近年来研究显示,在许多人类上皮肿瘤中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肿瘤的形成及发展过程[1].我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的表达.

    关键词:
  • 自制单细胞凝胶电泳玻片用于检测细胞DNA损伤

    作者:朱进;阳东荣;单玉喜

    单细胞凝胶电泳又称为彗星试验,是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检测DNA损伤的方法[1].但市售电泳专用玻片价格昂贵.为了降低成本,我们自制了一种单细胞凝胶电泳专用玻片,试用效果理想.

    关键词:
  • 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通过上皮-间充质转化促进胰腺癌PANC-1细胞侵袭转移

    作者:王运良;周进;沈笑春;李智;赵鑫;支巧明;张子祥;朱兴国;李德春

    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EGFL7)是新发现的在进化中高度保守的基因,在血管生成的成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EGFL7的表达与胰腺癌分期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2].本研究旨在观察EGFL7对胰腺癌PANC-1细胞侵袭转移的促进作用,探讨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是否是该作用的重要机制.

    关键词:
  • 脂质体介导法下调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因子1在大肠癌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汝干;杨晓东;邢春根;徐洪涛

    RNA干扰即用特定序列的小分子RNA转染到细胞中来干扰目的基因的表达,脂质体介导法是常用的转染方式[1],我们通过优化转染条件,下调目的基因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因子1(MALAT1)在大肠癌细胞中的表达.

    关键词:
  • 残胃联合脾脏移植胸腔治疗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

    作者:施润;夏文杰;毛启星;俞明锋;蒋峰;许林

    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胸外科收治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患者5例,全部经左胸后外侧切口切除病变食管,将残胃和脾脏移植入胸腔,行食管残胃主动脉弓下吻合术,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关键词:
  • 转录中介因子KRAB-相关蛋白1对人胰腺癌细胞侵袭和成瘤能力的影响

    作者:喻超;江建新;陈玲;孙诚谊

    胰腺癌高度恶性,手术切除率低,5年生存率不到5%[1];即使手术根治性切除术后也大多数会出现复发和远处转移[2],其原因为术前就有微转移灶形成及化疗抵抗[3].我们通过转录中介因子KRAB-相关蛋白1(KAP-1)慢病毒过表达载体(lv-KAP-1)感染胰腺癌Capan-2细胞,体内外检测其对胰腺癌细胞迁移、侵袭和裸鼠皮下成瘤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旁分泌作用研究

    作者:武开宏;孙剑;莫绪明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可以自体来源、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目前研究认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够促进梗死心肌的再生和心脏功能恢复,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仍未完全阐明[1-2].我们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观察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中的旁分泌作用.

    关键词:
  • 叉头框基因家族蛋白N1和B淋巴细胞趋化因子1在胸腺瘤组织的表达

    作者:张晖;张鹏;郭玉红;陈渊;王元国

    叉头框基因家族蛋白N1(FOXN1)和B淋巴细胞趋化因子1(BCA1)是近年发现的2个与胸腺瘤和重症肌无力(MG)相关的细胞因子.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2种因子在人类胸腺(瘤)组织中的表达状态.

    关键词:
  • 清醒气管插管摆放俯卧位后诱导全身麻醉的研究

    作者:衡垒;王明玉;朱珊珊;常华;孙厚亮;谭珊珊

    目的 探讨俯卧位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在其清醒气管插管自行摆放俯卧位后再行全身麻醉诱导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择30例需行全身麻醉下俯卧位手术的患者,分别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清醒气管插管后,患者根据自身的舒适度配合医务人员摆放俯卧位.记录患者基础状态(T0)、插管过程(T1)和摆放体位(T2)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及参数的变化范围.结果 30例患者中28例均能顺利配合完成整个过程,成功28例(93.3%).在T1、T2时相SBP、DBP、HR和RPP数据比较T0均有增加,但仅有T1 DBP[(92.2±11.6) mmHg(1 mmHg =0.133 kPa)]增高较T0[(78.1 ±12.7)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PP大值均小于22 000,T1、T2两个时相SBP、DBP、HR大值较T0时相变化率均小于30%.结论 全身麻醉下俯卧位手术的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清醒气管插管后患者自行摆放俯卧位是可行的.

  • 胶东地区尿路结石成分的临床研究

    作者:于鲁欣;林春华;王宁;石磊;刘庆祚;张鹏;张春红;王科

    目的 探讨胶东地区尿路结石的成分组成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取胶东地区尿路结石标本1 643例.其中男1 045例,女598例,年龄4个月~ 82岁.男性平均年龄(38.54±17.60)岁,女性平均年龄(43.22±15.30)岁.肾结石1 056例(64.34%),输尿管结石576例(35.05%),膀胱结石11例(0.60%).所有结石均采用LIIR型结石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分析.解析结果均行红外光谱人工解析验证.结果 结石总体构成比上,一水草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结石854例(51.98%),碳酸磷灰石为主要成分的结石197例(11.50%),无水尿酸为主要成分的结石461例(28.06%),二水草酸钙结石28例(1.71%),六水磷酸铵镁结石93例(5.66%),胱氨酸结石8例(0.31%),尿酸铵结石4例(0.25%).结石的组合成分上,混合性结石1 014例(61.72%),单一成分结石629例(38.28%).结论 胶东地区尿酸结石相对较多,结石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分析尿路结石成分具有准确、自动、快捷等优点.

  • 调节性T细胞和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变化

    作者:樊清波;刘红山;秦秉玉;张慧峰;刘晗;程剑剑;刘卫青

    目的 观察调节性T细胞和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80例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8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对两组外周血中CD4+ CD25+ Foxp3+T细胞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Foxp3+T细胞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然后对两组患者的外周血中CD4+ CD25+ Foxp3+T细胞的表达水平、胃癌组织中的Foxp3+T细胞的表达水平、不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Foxp3+T细胞的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Foxp3+T细胞比例分别为(6.99±1.24)%和(3.87±0.94)%,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Foxp3+T细胞的表达水平分别为(71.44±15.64)/mm2和(21.56±9.43)/mm2,胃癌组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患者外周血CD4+ CD25+ Foxp3+T细胞的表达水平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患者胃癌组织中Foxp3+T细胞的表达水平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4+CD25+ Foxp3+T细胞和胃癌组织Foxp3+T细胞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86,P<0.05).结论 调节性T细胞和Foxp3水平在胃癌患者体内的表达提高.

  • 内镜下切除与根治性切除治疗早期胃癌疗效对比

    作者:邵俊伟;蔡逊;喻娟;刘勇;梅洪亮

    目的 探讨内镜下切除(ER)与胃切除(GR)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差异.方法 收于我院就诊并诊断为早期胃癌,分别接受内镜下切除和胃切除治疗的1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内镜治疗组(ER)和胃切除组(GR),比较组间患者年龄分布、性别构成、既往史(基础疾病)、肿瘤位置(上端癌、中部癌、下端癌)、肿瘤大小(直径)、肿瘤分化程度及大体分型等基础状况的差异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总体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 按照接受治疗方案的不同,将183例患者分为GR组128例,ER组55例.患者年龄分布、性别构成及合并基础疾病等一般情况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疾病临床病理特征比较,患者肿瘸位置、分化程度及大体分型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与ER比较,GR组患者肿瘤相对较大[(1.62±0.55) cm比(1.31 ±0.42) c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总体生存时间与无瘤生存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符合内镜下切除治疗绝对适应证的早期胃癌患者,ER治疗效果与GR相当,可以考虑选择ER作为其常规治疗方案.

  • 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关节腔注射用于膝关节镜术后镇痛半数有效剂量的影响

    作者:吴柳青;李宇;孙素玉;林峥;李军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关节腔注射用于膝关节镜术后镇痛半数有效剂量(ED50)的影响.方法 择期膝关节镜诊治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标准(ASA)Ⅰ或Ⅱ级,年龄30~56岁,性别不限,随机分为2组(n=30):对照组(R组)患者关节腔内注入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组(RD组)患者关节腔内注射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和1μg/kg右美托咪定的混合液.以术后2h视觉模拟评级法(VAS)评分低于3分为镇痛有效,采用序贯法确定罗哌卡因浓度,用Dixon-Massey法确定ED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性别比以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ED50为4.85 mg,95% CI:4.826~4.874;RD组ED50为3.53 mg,95% CI:3.506~3.554.结论 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膝关节腔注射术后镇痛具有协同作用,可以减少罗哌卡因的用药剂量.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4的表达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

    作者:马春晓;周伟;闫兆月;屈鸣麒;步星耀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 30例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aSAH患者,以及年龄、性别与30例aSAH患者相匹配的20例正常人对照.在开始研究时采集20例对照的外周血;采集aSAH患者入院第1、3、7天的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TLR4双阳性PBMCs细胞表面TLR4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MFI).aSAH患者入院1周内每天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1周后隔天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监控CVS的发生.结果 aSAH患者入院后第1、3天TLR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入院第1天TLR4水平高,显著高于第3、7天;此后逐渐下降,入院后第7天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Ⅳ~V级的患者TLR4水平显著高于Ⅰ~Ⅲ级的患者;发生CVS的aSAH患者TLR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者;并发由CVS导致脑缺血的aSAH患者入院第1天的TLR4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脑缺血的患者.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入院第1天TLR4水平是预测CVS[比值比(OR):1.041;95%可信区间(CI):0.762 ~1.876;P <0.01]和迟发型脑缺血(DCI)(OR:4.78,95% CI:2.44~ 12.71;P<0.05)发生的独立因子.结论 aSAH患者TLR4在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aSAH患者并发CVS和DCI密切相关.

  • 后路与肋缘下腹横平面阻滞对术后镇痛的对比

    作者:李凯;朱志华;高明;李龙云;赵国庆

    目的 对比后路及肋缘下腹横平面阻滞(TAP)对全身麻醉下行开腹胃癌根治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标准(ASA)Ⅰ~Ⅱ级择期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在超声引导下,后路组(P组)在肋骨下缘与髂嵴间的腋中线行TAP,肋缘下组(S组)沿肋缘在剑突与髂嵴连线行TAP.双侧腹壁分别给予20 ml0.375%罗哌卡因,同时复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评估术后2、6、12、2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24h内PCIA的首次按压时间,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消耗量及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术后2h,针刺痛觉减退平面达到大,S组为T7 ~ L1,P组为T9~L1;半数以上患者痛觉减退平面比较:4h时S组为T8~T12,P组为T7 ~L1;6h S组为T9~T11,P组为T10~ T12;12 h S组为T9~T11,P组为T10~T12;24h S组为T9~T10,P组为T11.术后2、6h,S组的静息痛及运动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P组,而术后12、24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内静脉镇痛泵的首次按压时间、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S组显著少于P组(P<0.05).结论 经肋缘下TAP较后路TAP,感觉阻滞部位更高,范围更广,作为胃癌根治术等上腹部手术的术后静脉镇痛的辅助方式更有优势.

  • 胆道感染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的研究

    作者:王志刚;潘乐玉;徐金莲;郭德良;陈辉平;李云

    目的 探讨胆道感染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收集308例胆道疾病患者的胆汁并送细菌培养加药敏实验,对病原菌耐药性及临床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8例患者的胆汁标本中病原菌培养阳性151例,培养阳性率49.03%,共培养出病原菌15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12株,占70.44%,革兰氏阳性菌45株,占28.30%,真菌2株,占1.26%.常见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肠杆菌属、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及革兰氏阳性菌均对部分临床常有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其中有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如亚胺培南.46株大肠埃希菌和16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分离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25株,检出率为39.68%,其中22例(88.00%)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及ESBLs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敏感.ESBLs的检出率与胆道手术史,反复感染以及术后感染等因素相关.结论 胆道感染致病菌仍以肠道细菌为主,以往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正在逐渐降低抗菌活性,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及ESBLs抑制剂复合制剂,如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可作为复杂胆道感染一线用药.

  • 瘦素及其受体在结直肠癌和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生军;刘敏丽;常琦;刘勇峰

    目的 探讨瘦素、瘦素受体在结直肠癌和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至2014年在本院诊断结直肠癌患者和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30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瘦素受体mRNA及蛋白在正常结直肠组织(癌旁组织)、结直肠癌和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的含量;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健康体检者、结直肠癌患者和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瘦素的含量.结果 瘦素受体mRNA及蛋白在正常结直肠组织、结直肠癌组织和转移性结直肠癌组织呈逐渐升高趋势,其相对mRNA含量分别为0.41±0.08、0.72±0.13和1.32 ±0.21,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相对蛋白含量分别为0.39±0.06、0.85±0.23和1.56 ±0.21,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可溶性瘦素含量在健康体检者,结直肠癌和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呈逐渐降低趋势,其含量分别为(7.32±3.35)、(4.12±2.13)和(1.49±0.48) μg/L,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瘦素及其受体的表达与结肠癌发生和转移相关.

  • TET家族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吴怡晨;凌志强

    目的 观察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TET1、TET2、TET3蛋白表达水平,探讨三者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0例胃癌患者的肿瘸组织和癌旁组织中TET1、TET2、TET3蛋白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中TET1、TET2表达水平为2.45±0.29、4.66±0.25,显著低于癌旁组织(6.04±0.10、5.89 ±0.09),而TET3表达水平(7.84±0.1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6.69±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ET1、TET2、TET3三者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TET1表达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肿瘤大小、神经侵犯、淋巴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TET1下调的患者总生存期显著减短,多因素分析显示TET1表达是胃癌预后独立的风险因素.结论 TET1下调与胃癌转移、临床分期显著相关,并提示预后不良.

    关键词: 胃癌 TET1 预后
  • PinX1在皮肤基底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伟;刘林嶓;陈广法

    目的 探讨皮肤基底细胞癌组织中PinX1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30例皮肤基底细胞癌标本及15例正常皮肤组织.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分析皮肤基底细胞癌组织及正常组织PinX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Real-time PCR显示基底细胞癌组织中PinX1 mRNA相对表达量(3.56±1.45)低于正常皮肤组织中PinX1 mRNA相对表达量(12.45 ±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亦显示基底细胞癌组织中PinX1阳性表达率(20.0%)低于正常皮肤组织(64.7%,x2=14.29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nX1在皮肤基底细胞癌组织中低表达或不表达,提示PinX1基因在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负调控作用.

    关键词: PinX1 基底细胞癌
  • 单次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镇痛和恢复的影响

    作者:彭周全;张卫;李丽伟

    目的 观察单次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镇痛和恢复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拟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G组)和单次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GF组),每组20例.术后每例患者均行自控静脉镇痛.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的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术后6、12、24、48 h静息和运动状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4、48 h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GF组术后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术后6、12h的静息状态VAS评分及术后12h的运动状态VAS评分分别是(7.4±1.8)、(11.3±2.9)、(24.0±11.0)、(26.0±15.0)、(34.0±20.0)分,显著低于G组的(10.4±2.5)、(18.7±3.2)、(36.0±13.0)、(37.0±16.0)、(45.0±21.0)分;GF组术后24、48 h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分别为(42.1±8.9)°、(54.1±8.2)°,显著大于G组的(31.3±7.5)°、(45.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单次股神经阻滞能显著改善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的镇痛和恢复效果.

  • 尿激酶脑室持续灌洗联合腰大池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及术后继发脑积水

    作者:黄志刚;焦红亮;王树凯;丁大领

    目的 探讨尿激酶脑室持续灌洗联合腰大池引流能否降低脑室出血术后脑积水的发病率.方法 155例患者共分3组,A组:单纯行侧脑室外引流(60例),B组: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50例),C组:尿激酶脑室持续灌洗联合腰大池引流(45例).采用x2检验分析3组脑积水发病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3组脑积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68,P<0.05),3组脑积水发病率分别为38.3%、28.0%、15.6%,经Bonferroni方法校正后,A、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脑室灌洗联合腰大池引流可以显著降低脑室出血后脑积水的发病率.

  • 新疆汉族妇女早发性乳腺癌与乳腺癌易感基因1交互作用蛋白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作者:吴军;王晓丽;孙刚;马斌林

    目的 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交互作用蛋白1(BRIP1)基因多态性与新疆汉族早发性乳腺癌的关系.方法 用直接测序法及Snapshot技术分别对新疆80例汉族乳腺癌(年龄≤40岁)和240例汉族健康女性(年龄≤40岁)进行外显子基因检测分析.结果 (1) rs4986764位点CC[优势比(OR)=0.094]、显性模型TC+ CC(OR =0.130)均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P<0.05),此位点的保护作用在无肿瘤家族史者中更明显(P<0.01,OR=0.079).(2)rs4986765、c.587A>G位点突变在病例、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IP1基因rs4986764突变降低新疆汉族早发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无肿瘤家族史可增加此位点的保护作用;rs4986765、c.587A>G位点突变与新疆汉族早发性乳腺癌无明显相关.

  • 成骨不全家系患者相关基因突变筛查及分析

    作者:黄津;任秀智;李克秋;张天可;鞠明艳;常小丽;官士珍;白雪;王毅

    目的 筛查4例成骨不全(OI)家系先证者Ⅰ型前胶原α链基因(COL1A1/COL1A2)基因突变,分析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先证者及家系成员临床资料,采集先证者、家系成员及50例正常对照的血液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HRMA)筛查先证者COL1A1/COL1 A2基因突变,基因测序确定突变位点.结果 HRMA显示先证者1分别在COL1A2基因12外显子、19外显子区域结果异常,标准熔解曲线与正常对照存在明显差异.测序结果,先证者1分别在COL1 A2基因12外显子、19外显子及18内含子发生突变:c.578G>T、c.948 C>T、c.937-3T>C;其中c.948 C>T、c.937-3T>C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c.578G>T为新发现的突变位点.先证者2、3、4,分别在COL1 A2基因的38外显子、COL1A1基因的6外显子、23外显子区域的标准熔解曲线与正常对照存在明显差异.测序验证先证者2 COL1 A2基因突变:c.2305 G>T.先证者3、4均在COL1A1基因发生突变:c.517 G>T、c.1588 G>A.其中先证者3 COL1A1基因c.517 G>T为新发现的突变位点.先证者1、2、4基因突变,导致Ⅰ型胶原蛋白3股螺旋区域甘氨酸(Gly)被替换,可引起较为严重的表型,先证者3的无义突变,可造成Ⅰ型胶原合成量的改变,临床表型较轻.结论 患者COL1A2基因c.578 G>T、COL1A1基因c.517 G>T均为新发现的突变位点,患者的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存在一定的联系.

  • 细胞角蛋白20、基质金属蛋白酶-7、-9在中低位直肠癌下切缘微转移的表达及相关性

    作者:蒋松松;陈刚;郑黎明;陈浩;祁旺

    目的 检测中低位直肠癌下切缘细胞角蛋白20(CK20)、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MMP-9 mRNA的表达,探讨下切缘微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安全的下切缘距离.方法 选取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共50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直肠癌标本下切缘CK20、MMP-7、MMP-9 mRNA的表达.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随访肿瘤复发情况及时间.结果 下切缘微转移组下切缘距肿瘤下缘的距离为(1.47±0.40) cm,下切缘无微转移组下切缘距肿瘤下缘的距离为(2.86±1.20)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距离超过2.2cm的下切缘未见微转移.下切缘微转移组肿瘤的TNM分期、淋巴脉管侵犯、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率及环周切缘(CRM)阳性率较无微转移组更高(P<0.05),肿块直径更大(P<0.05);两组之间KRAS、NRAS基因突变及微卫星DNA不稳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下切缘的微转移是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安全下切缘距离至少应为2.5cm.临床上对于分期较晚、病灶较大的患者,下切缘应该保证更安全的切缘距离.

  • 泛素特异蛋白酶39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孙明;刘相萍;王海波;吕志栋;姚如永;赵彬;张琳

    目的 检测泛素特异蛋白酶39 (USP39)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108例配对的乳腺癌和乳腺癌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USP39 mRNA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USP39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Ct =5.76 ±0.18)是癌旁组织(△Ct =7.19 ±0.19)的2.69倍,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P<0.05).结合临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表明,USP39的高表达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明显相关(P<0.05).结论 USP39 mRNA在乳腺腺癌组织中明显呈高表达状态,USP39的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些临床病理指标相关,USP39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 微小RNA-192在Ⅱ、Ⅲ期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

    作者:高阳;尚闯;罗淼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NA,miR)-192在Ⅱ、Ⅲ期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行结直肠癌根除术的Ⅱ、Ⅲ期患者新鲜标本119例,其中,3年内发生复发转移45例(转移复发组),未出现复发转移74例(未转移复发组).同时,取40例确证无癌细胞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利用反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肿瘤及癌旁组织中miR-192表达,分析其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结果 miR-192在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相对表达量(0.27 ±0.06)显著低于癌旁组织中的(0.56±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92在转移复发组患者肿瘤组织中相对表达量(0.13±0.04)显著低于未转移复发组(0.32±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92高表达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29.5%,低于低表达组的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复发组患者中miR-192高表达者术后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为18.3个月,长于低表达者的14.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miR-192表达降低与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缩短有关,且在Ⅲ期患者中更为明显(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miR-192低表达[相对危险度(RR) =0.402,95%可信区间(CI):0.312 ~0.803,P<0.05]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期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miR-192在结直肠癌中呈低表达,且与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密切相关,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无复发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比较ω-3和ω-6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肠外营养疗效比较

    作者:熊新发;叶辉

    目的 比较使用ω-6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对照组)和ω-3联合ω-6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实验组)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肠外营养疗效.方法 将30例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实验组(n=15).观察并比较两组用药当天和用药后第6天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IL-8、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游走抑制因子(MIF)、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脂多糖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使用后第6天,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均较使用当天显著下降(P<0.01),其中实验组中APACHEⅡ评分、TNF-α、IL-1和IL-6浓度较对照组中APACHEⅡ评分(16.2比14.4)、TNF-α(168.3 ng/L比108.2 ng/L)、IL-1(62.4 ng/L比53.6 ng/L)和IL-6((227.6 ng/L比187.5 ng/L)的下降幅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CRP(11.6 mg/L比9.4 mg/L)、MIF(13.5 μg/L比11.1 μg/L)、IL-8(11.8 ng/L比9.7 ng/L)、谷草转氨酶(38.1 μmol/L比43.8 μmol/L)、谷丙转氨酶(33.8 μmol/L比41.1 μmol/L)和脂多糖(74.0 μmol/L比80.9 μmol/L)浓度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使用ω-3和ω-6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可较单独使用ω-6多聚不饱和脂肪酸更好地降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的炎症指标,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和预后的改善.

  •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杜娟;时景伟;李琳

    DNA稳定复制相关的蛋白质,被命名为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MCM)[1].由于维持遗传完整是延续生物活性的必要条件,因此基因的稳定复制和染色体的稳定成为生物化学、遗传学和肿瘤生物学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
  • 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进展

    作者:孟祥栋;史振宇;符伟国

    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深静脉中血液出现异常凝结现象的疾病.在所有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中,没有明确诱因的特发性DVT患者占到60%~70%,属特发性深静脉血栓(IDVT),因此找出DVT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对DVT的预防和治疗过程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 利用单纯疱疹病毒胸苷嘧啶激酶建立肝脏特异损伤的转基因大鼠模型

    作者:徐涛;金法;李宁;叶志鹏

    目的 观察单纯疱疹病毒胸苷嘧啶激酶(HSV-tk)在建立肝脏特异损伤的转基因大鼠模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鼠龄7~8周的雄性Wistar大鼠40只,通过HSV-tk载体进行转基因大鼠雄原核显微注射,获得了目的基因HSV-tk整合与特异表达的转基因大鼠,进一步通过尾静脉注射更昔洛韦(GCV)诱导转基因大鼠肝脏损伤,以四氯化碳(CCl4)损伤大鼠为对照组观察疾病的进程.通过血液的生化检查、肝脏与肾脏等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分析来研究转基因大鼠的损伤效应.结果 (1)质粒pLLtk比质粒pLLtk cut对HepG2细胞有更高的杀伤效应(32%提高到53%).(2)F1代tk转基因大鼠除肝脏与睾丸外其他组织与器官均没检测到HSV-tk的转录,说明HSV-tk的表达具有良好的组织特异性.(3)所有F1代tk大鼠在GCV处理后,经过血液生化指标与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产生了生理功能与形态学改变的肝脏损伤.(4)tk转基因大鼠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形态学普遍表现为点状或病灶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有凋亡细胞存在,肝细胞增生.结论 成功研制肝脏表达HSV-tk的转基因大鼠,通过GCV注射诱导肝脏损伤后,产生了具有组织病理形态学与临床生物化学特征的肝细胞疾病模型.

  • 肺特异性X蛋白转染表达对A549肺癌株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宁;魏立;陈重;朱晓明;务森;陈明耀;薛焕洲

    目的 观察肺特异性X蛋白(LUNX)转染表达对A549肺癌细胞株的增殖凋亡和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慢病毒基因转染表达方法检测LUNX表达对A549肺癌细胞株的抗增殖作用和生物学功能的影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LUNX-小干扰RNA(siRNA)在A549肺癌株中的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测定转染后A549肺癌细胞中增殖指标溴化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rd),碱性磷酸酶(AKP)和活性标志物表面活性蛋白C(SPC)的mRNA水平表达变化,并通过显微镜、苏木素-伊红(HE)染色、透射电镜等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Real-time PCR和免疫细胞化学证实转染后A549肺癌细胞中有LUNX稳定表达;Real-time PCR结果示:A组AKP、SPC和BrdUrd密度为(0.73 ±0.14)、(0.53 ±0.12)、(0.31 ±0.10) U/L,B组为(1.64±0.38)、(1.47±0.25)、(1.28±0.21) U/L,C组为(1.71±0.45)、(1.53±0.32)、(1.33±0.26) U/L.与B、C对照组比较,A组AKP、SPC和BrdUrd扩增产物条带吸光度(A)值均显著降低(P<0.01).噻唑蓝(MTT)比色法表明:随着LUNX-siRNA与A549肺癌细胞效靶比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抑制率明显增强(P<0.05).相同作用时间不同比例之间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比例不同作用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UNX-siRNA作用于肺癌细胞48 h后,形态学观察肺癌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制备的LUNX-siRNA对肺癌A549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作用,其可能是通过通过负性调控信号通路降低A549肺癌细胞株中AKP、SPC和BrdUrd的表达.

  • Hedgehog通路抑制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甲基化的研究

    作者:冯旭;谢晓勇;郑宝石;周华富;覃家锦;彭朝阳

    目的 探讨Hedgehog通路(HH)抑制基因的PTCH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的甲基化表达以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进行检测NSCLC中信号传导通路相关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HH通路抑制基因在NSCLC中特异性不一,GAS基因的特异性为82.61%;HHIP的特异性为69.57%.PTCH的特异性为1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H通路抑制基因在肺腺癌和鳞癌中可能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在腺癌中可能通过旁分泌调控PTCH活性,而在鳞癌中则可能是通过自分泌方式调控通路活性.

  • 枝状化聚乙二醇修饰的去细胞猪主动脉瓣膜内皮化的性能研究

    作者:周建良;聂彬恩;朱志刚;丁静丽;胡时栋;陈佳

    目的 观察枝状化聚乙二醇(PEG)修饰后的去细胞猪主动脉瓣(DPAV)的内皮细胞生长性能.方法 自合成枝状化聚乙二醇(4-arm-PEG-acrylate),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复合物进行表征检测,利用4-arm-PEG-acrylate上的丙烯酸酯与巯基化的DPAV结合对其进行PEG化,体外获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以细胞密度为1×105接种于各组瓣膜支架材料上,8d后MTS试剂、苏木素-伊红(HE)染色、扫描电镜(SEM)评价内皮细胞的生长.结果 1HNMR(D2O):3.51~3.86 ppm处PEG信号峰,4.14(4H,CH2OAr),5.80 ~6.48 ppm处丙烯酸酯双键.SEM可见枝状化PEG修饰的DPAV胶原纤维交联增粗,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DPAV上种植8天DPAV组细胞数为(0.88 ±0.03)×105/cm2,PEG-DPAV组细胞数为(1.18 ±0.04)×105/cm2,PEG-DPAV组高于DPAV组(P<0.05).HE染色和SEM可见两组瓣膜支架表面仅有散在的细胞存在,呈梭形或不规则形,细胞数PEG-DPAV高于DPAV组,部分可见细胞间连接紧密形成一层近似融合的细胞层,但细胞紧密连接不连续.结论 枝状化PEG修饰的去细胞猪主动脉瓣膜能够提高内皮细胞的黏附增殖,但却不能在去细胞瓣膜支架表面形成一层完整的融合层,因此PEG化的瓣膜并不能达到理想的内皮化,有必要进行进一步修饰.

  • alpha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对脂肪细胞促酰化蛋白的表达及机制

    作者:吴静;焦周阳;杜心灵;罗强;刘玉峰;安金斗

    目的 探讨alpha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对乳糜微粒(CM)介导的脂肪细胞促酰化蛋白(ASP)表达及其机制.方法 诱导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成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ASP和其前体补体C3(C3)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及磷酸化p38(p-p38)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ASP受体C5L2表达.结果 烟碱(1.0×10-9、1.0×10-8、1.0×10-7 mol/L)呈浓度依赖性抑制CM(200 μg TG/ml,24 h)介导的C3和ASP表达上调(P<0.05),α7nAChR特异性阻断剂α-银环蛇神经毒素(α-BTX)拮抗烟碱(10-8mol/L)介导这一效应[ASP (pmol/mg cell protein):0.81±0.35比0.71 ±0.22,P<0.05;C3(pmol/mg cell protein):16.37±1.64比12.75±0.88,P<0.05];α7nAChR抑制CM介导的p-p38上调(1.65 ±0.11比2.18±0.23,P<0.05),p38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预处理组p-p38及C3较CM处理组明显降低[C3 (pmol/mg cell protein):14.72±1.31比19.34±1.49,P<0.05和p-p38:1.59 ±0.26比2.09±0.32,P<0.05];α7nAChR抑制CM介导的C5L2 mRNA表达下调(0.56±0.08比0.44±0.14,P<0.05).结论 α7nAChR通过下调C3及恢复C5L2表达进而抑制CM介导脂肪细胞的ASP表达上调,p38信号通路参与调控C3的表达.

  • 环磷酸腺苷抑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对小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作者:刘波;黄晓帆;李冬寒;王生伟;杜心灵

    目的 观察环磷酸腺苷(cAMP)对小鼠心肌梗死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调控作用以及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72只C57BL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S组)、心肌梗死组(MI组)及药物干预组(MT组),每组各24只.术后1周MT组腹腔注射环磷酸腺苷葡胺(MAC),连续给药4周;MS组及MI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随机抽取10只小鼠行心脏超声检测及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测;每组剩余小鼠按照5、5、4只随机分成3组,分离左心室梗死区及非梗死区,分别行羟脯氨酸含量测定,CTGF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及CTGF mRN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mRNA表达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结果 MT组射血分数(EF)为(19.83 ±3.95)%,左室短轴缩短率(FS)为(9.07±1.90)%,均高于MI组[EF:(13.65±2.14)%,FS:(6.22±1.03)%,P<0.05];左心室每搏输出量(SV) MT组[(26.26±3.57)μl]优于MI组[(18.82±2.71)μl,P<0.05].Masson染色提示MT组胶原纤维向非梗死区心肌浸润减少,免疫组织化学CTGF阳性表达较MI组减少.MT组梗死区羟脯氨酸含量[(1 388.98±86.26) μg/mg]低于MI组[(1 673.12±199.97) μg/mg,P<0.05];非梗死区羟脯氨酸含量[(662.92 ±98.05) μg/mg]低于MI组[(855.84±83.30)μg/mg,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提示MT组CTGF蛋白表达量低于MI组(P<0.05).Real-time PCR检测提示MT组CTGF mRNA表达量低于MI组(P<0.05);TGF-β1 mRNA表达量在梗死区及非梗死区较M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磷酸腺苷可以抑制CTGF表达,降低小鼠心肌梗死后胶原纤维的表达,减轻梗死区胶原纤维向非梗死区心肌的浸润程度,改善心脏功能.

  •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分级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曹静;吕志排;曾宪旭;雷冬梅;张威;郝志伟

    目的 探讨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分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复习166例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神经内分泌免疫标记嗜铬素A(CgA)、突触素(Syn)、CD56表达的阳性率.并参照2010年版世界卫生组织(WHO)消化系统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级标准对肺神经内分泌癌进行分级,分别比较肿瘤组织分型及新分级与预后的相互关系.结果 典型类癌(TC)和不典型类癌(AC)患者标本CgA、Syn、CD56的表达相同(P>0.05),阳性率分别为90.7%、91.3%、87.5%及63.1%、83.3%、89.4%.而在小细胞癌(SCLC)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中表达不同(P<0.05),阳性率分别为38.1%、82.4%、90.5%及33.3%、76.9%、66.7%.肺神经内分泌癌的组织分型及新分级均与预后相关(P<0.05).TC预后好,其余依次为AC、LCNEC、SCLC.NET G1预后好,其余依次为NET G2、NEC G3.结论 肺神经内分泌癌依据Ki-67增殖指数进行分级,能较准确的反映预后.

  • 前列腺素E2对内皮素-1诱导心肌肥厚的影响

    作者:刘刚琼;李凌;张金盈;赵晓燕;王蕴哲;陈安琪;薛瑞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2(PGE2)通过调控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心肌细胞的核转位从而影响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检测内皮素-1(ET-1)在不同浓度(0、1、10、100、1 000 mol/L)或不同时间作用下(0、3、6、12、24 h)对心肌细胞分泌PGE2的影响;加入PGE2抑制剂吲哚美辛,检测其对ET-1诱导心肌肥大的影响;对心肌细胞进行分组(n=6),单独或同时加入ET-1、PGE2和吲哚美辛等,检测其对心肌细胞内HMGB1表达和转位的影响.结果 离体心肌细胞中,ET-1可以促进PGE2的分泌,具有剂量依赖性,ET-1浓度为1 000 mol/L时PGE2分泌量高,达到(165.3±26.9) ng/L;同时具有时间依赖性,ET-1作用时间为12h时PGE2分泌量高,为(174.4±15.4) ng/L;内源性或外源性的PGE2均具有促进ET-1诱导心肌肥大发展的作用,加入PGE2抑制剂吲哚美辛显著降低ET-1诱导的心肌细胞表面积增大(P<0.05).ET-1和PGE2均促进HMGB1由胞核向胞质外的迁移,且PGE2调控HMGB1的核转化主要由其受体EP4介导.结论 PGE2通过其受体EP4在ET-1诱导的心肌肥大过程中发挥作用.

  • 缺氧诱导因子-1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信号通路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王克胜;王晓雷;金延武;张贺;赵鑫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一氧化氮(NO)信号通路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200 ~ 250 g的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加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DMOG)处理组(DMOG组)、缺血再灌注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1 400W处理组(1 400W组)、缺血再灌注加DMOG和1400W处理组(DW组).C组:仅行左侧开胸,不行缺血再灌注处理;I/R组:建立大鼠LIRI模型,夹闭左侧肺门,阻断60 min后,再灌注120 min;DMOG组和DW组:在动物模型建立前24 h腹腔注射DMOG 40 mg/kg;1 400 W组和DW组在实验开始麻醉后即刻腹腔注射1 400 W 5 mg/kg.实验结束后,留取各组大鼠左肺组织标本.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步骤检测肺组织HIF-1 α蛋白表达,iNOS、eNOS和SOD活性,NO、丙二醛(MDA)和白细胞介素(IL)-8含量;计算肺组织湿/干重之比(W/D).结果 (1)与C组比较,I/R、DMOG、1 400W和DW组HIF-1α蛋白表达(154.61 ±6.56、138.23±10.81、151.68 ±9.65、136.35±5.78比178.72 ±8.34)增加,eNOS活性[(0.35±0.09)、(0.32 ±0.10)、(0.50 ±0.13)、(0.49±0.15)比(0.58 ±0.12) U/mg·蛋白]降低;I/R组和DMOG组iNOS活性[(0.91±0.27)、(1.15 ±0.32)比(0.41±0.13) U/mg·蛋白]和NO含量[(0.87 ±0.18)、(1.03 ±0.16)比(0.44 ±0.09)μmol/L]增加(P<0.05).(2)与I/R组比较,DMOG组和DW组HIF-1α蛋白表达(138.23±10.81、136.35±5.78比154.61 ±6.56)增加;1400W组和DW组iNOS活性[(0.39 ±0.11)、(0.42 ±0.12)比(0.91±0.27) U/mg·蛋白]和NO含量[(0.41 ±0.11)、(0.40 ±0.08)比(0.87 ±0.18) μmol/L]降低,eNOS活性[(0.50±0.13)、(0.49 ±0.15)比(0.35 ±0.09) U/mg·蛋白]增加(P<0.05).结论 HIF-1α-iNOS-NO信号通路参与了LIRI的过程,其可能机制是:缺血再灌注上调HIF-1α蛋白的表达,通过iNOS/NO通路引起肺组织损伤.

  • 微小RNA-21对食管癌肌球家族蛋白1表达的抑制作用

    作者:黎亮;陈柏深;沈卓坚;甘向峰;徐夏;陈炬

    目的 探讨在食管癌中微小RNA-21(miRNA,miR-21)靶向调控肌球家族蛋白1(TPM1)表达的能力.方法 对10例食管癌标本、癌旁上皮标本,分别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21(10例)和TPM1表达(6例);在食管癌细胞株EC109中,采用荧光素酶报道基因实验鉴定miR-21靶向调控TPM1表达的能力;在EC109中,利用小干扰RNA(siRNA)抑制miR-21,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PM1的表达.结果 miR-21在10例食管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5.86 ±1.12,癌旁组织为1.56 ±0.32;TPM1在6例食管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42±0.28,癌旁组织为6.58±2.32,miR-21与TPM1表达呈负相关.荧光素酶报道基因实验中,导入野生型TPM1后阴性对照组TPM1相对荧光度数为4.36±0.97,而miR-21组为3.06±0.3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导入突变型TPM1后,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miR-21靶向抑制TPM1表达.siRNA抑制miR-21后,TPM1从0升到5.68,TPM1表达恢复.结论 在食管癌中,miR-21靶向抑制TPM1的表达,可能通过TPM1介导食管癌的侵袭与转移.

  • 非体外循环下经心尖二尖瓣成形环内带瓣膜支架植入的研究

    作者:邹煜;李诚成;马量

    目的 验证无体外循环支持下心尖径路成形环内二尖瓣支架植入的可能性,评价自制自扩张支架瓣膜功能.方法 7头成年猪,体质量(58.3±5.55) kg,体外循环下植入26 mm二尖瓣成形环,撤除体外循环,导管下经心尖植入30 mm自制二尖瓣带瓣膜自扩张支架,评价血流动力学及瓣膜功能.结果 非体外循环导管下经心尖成形环内二尖瓣支架植入成功率为100%,植入时间为(21.6±5.3) min,整个过程血流动力学平稳,植入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的自扩张瓣膜支架平均瓣环直径、瓣膜功能面积和跨瓣压差分别为(2.58±0.03) cm、(4.22±0.44) cm2和(4.6 ±4.7)mmHg(1 mmHg =0.133 kPa).心内超声下探及微量或少量返流.术后大体标本检查支架均良好地固定在成形环上.结论 非体外循环导管下经心尖成形环内植入二尖瓣支架瓣膜是可行、安全的.对于一些成形后二尖瓣返流复发的高危患者,进行导管下成形环内二尖瓣置换,心尖径路或许是一个理想的路径.自制的自扩张支架瓣膜有着接近于正常瓣膜的功能面积.

  • 大黄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少珂;张鹃鹃;王立成;王海彦;朱方涛

    目的 观察经过大黄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A组,n=6)、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B组,n=6)、大黄素灌胃预处理组(C组:20 mg/kg;D组:40 mg/kg;E组:60 mg/kg).除A组外均建立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细胞病理学改变;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凋亡相关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和各预处理组均出现明确的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区域;各预处理组心肌细胞中bcl-2 mRNA表达水平以及SOD、MDA活性均较B组[(1.73±0.21)、(33.15 ±3.51) U/(mg·pro)]显著提高(P<0.01),bax和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MDA含量较B组[(4.70±0.37)、(4.61±0.52)、(6.87±0.34) nmol/(mg· pro)]明显降低(P<0.01).结论 大黄素能够一定程度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作用,减轻再灌注造成的损伤,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 乏氧与辐射联合诱导Smac过表达对A549细胞凋亡及细胞色素C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的影响

    作者:李长锋;张斌;金景鹏;王志成

    目的 利用乏氧与辐射联合诱导Smac过表达,探讨其对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氯化钴(CoCl2)乏氧,细胞经X射线照射后分别利用膜联蛋白V(Annexin 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试剂盒检测凋亡率,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细胞色素C(Cyt C)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 mRNA和Western blot检测相应蛋白的表达.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pcDNA3.1-Egr-1-Smac(pE-Smac)组、pcDNA3.1-HRE/Egr-1-Smac (pH/E-Smac)组、2Gy、pE-Smac+2 Gy和pH/E-Smac+2 Gy组,按照常氧与乏氧处理.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常氧处理后,2Gy、pE-Smac+2 Gy和pH/E-Smac+2 Gy组细胞凋亡率、CytC和Caspase-3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凋亡率增加到4.72、7.33和7.67倍,Cyt C和Caspase-3 mRNA表达分别增加到1.69、7.21、7.39倍和5.63、32.03、31.08倍;乏氧处理后,2 Gy、pE-Smac+2 Gy和pH/E-Smac+2 Gy组细胞凋亡率、Cyt C和Caspase-3 mRNA表达以及pH/E-Smac组凋亡率均显著增加(P<0.05),凋亡率增加到1.76、2.54、2.89和5.83倍,Cyt C和Caspase-3mRNA表达增加到2.35、6.20、13.69倍和3.93、13.67、19.08倍.与常氧处理比较,乏氧各组(Control和pE-Smac组Cyt C mRNA表达除外)凋亡率、Cyt C和Caspase-3 mRNA均显著增加(P<0.05).常氧与乏氧处理时,各组Caspase-3前体无明显变化,而2Gy、pE-Smac+2 Gy和pH/E-Smac+2 Gy组Cyt C和断裂Caspase-3表达增加,且乏氧较常氧处理的CytC和断裂的Caspase-3表达增加.结论 乏氧和辐射联合诱导的Smac过表达能诱导A549细胞凋亡率增加,其调控可能涉及到Cyt C→Caspase-3的分子机制.

  • 动态检测肺泡巨噬细胞自噬模型的建立

    作者:范涛;刘天舒;汪巍;张博友;胡浩;耿庆

    目的 建立动态检测肺泡巨噬细胞内自噬形成过程的细胞模型.方法 构建绿色荧光真核表达载体(PAsGreen2-N1-LC3),应用转染技术将该质粒导入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筛选并获得稳定表达的细胞株.真核细胞中PAsGreen2-N1-LC3的表达分别用荧光显微镜、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结果 成功获得4株转染细胞株,荧光显微镜下观察NR8383 PAsGreen2-N1-LC3转染细胞株的绿色荧光率在90%[(92.25±2.45)%]以上.Western blot结果证实在加入等量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培养后,实验组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β-肌动蛋白(β-actin)、LC3-Ⅱ/LC3-Ⅰ均高于对照组(P<0.01),运用RT-PCR技术检测转染细胞株的LC3基因相对扩增量是正常细胞LC3基因相对扩增量的5.188 611倍.结论 用含有PAsGreen2-N1-LC3真核表达载体转染NR8383细胞,经G418筛选,可成功建立能稳定表达PAsGreen2-N1-LC3基因的巨噬细胞株,并可对活细胞内自噬过程进行有效动态检测.

    关键词: 肺泡巨噬细胞 自噬
  • 程序性死亡受体-1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孙莉;刘安丽;库建伟;魏严;刘松;张冬云

    目的 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探讨其与患者预后关系.方法 225例ESCC组织蜡块分组为短期生存(SS)、超长期生存(ULS)、癌旁对照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组织中PD-1表达;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确定差异显著性;Kaplan-Meier分析、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PD-1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关系.结果 不同组别患者PD-1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1SS组=45,PD-1ULS组=27,PD-1对照组=10,x2=61.307,P<0.05],且与肿瘤浸润深度(x2 =9.442,P<0.01)、淋巴结有无转移(x2=8.599,P<0.05)有关;生存分析显示PD-1阴性表达者预后好于阳性表达者(PD-1(-) =41,PD-1(+) =47,PD-1(++)=25,x2=14.155,P<0.01);但其不是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相对危险度(RR)=1.44;95%可信区间(CI):1.01~2.06;P >0.05].结论 PD-1蛋白表达与ESCC患者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有无转移及预后有关.

  • 便携式人工心肺辅助装置的体外生物相容性

    作者:刘洋;金振晓;魏旭峰;杨剑;程亮;刘维永;俞世强

    目的 观察便携式人工心肺辅助装置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 应用肝素涂层中空纤维氧合技术与磁悬浮离心泵装置整合构建小型化、便携式心肺辅助装置.采用红细胞压积30%的牛血进行体外生物相容性检测,分别在0.5~5.0 L/min流量运转检测装置流入道及流出道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计算装置氧合效率.并在4.0 L/min运转24h,每4h采样检测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评价装置溶血性能并检测血小板激活率.转流结束后行中空氧合纤维取材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观察及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评价细胞黏附情况.结果 装置流出道氧饱和度在各流量点均保持98%以上,氧合效率与转速及流量呈正相关(P<0.01).在4.0 L/min装置运行24h,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均在20 mg/dl以下,血小板激活均小于8%.24 h后,氧合纤维表面血细胞沉积不明显.结论 应用肝素涂层中空纤维氧合器与磁悬浮离心血泵构建便携式整合动力氧合装置,体外生物相容性可靠.

  • 肺癌患者外周血及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1+、CD8+、γ-干扰素+T细胞的变化及相互作用

    作者:覃建颖;曾建业;叶宁;段敏超;陈铭伍;郑晓宇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21(IL-21)+、CD8+、γ-干扰素+T细胞(Tc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变化,探讨其在NSCLC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收集NSCLC患者外周血、癌组织及癌旁组织50例.同期收集健康对照组外周血30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IL-21的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标本中CD8+ IL-21R+和Tc1细胞比例;磁珠分选纯化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1(rhIL-21)与纯化的CD8+T细胞分别共培养24、48h,设对照组和共培养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其Tc1细胞比例.结果 NSCLC血清中IL-21浓度高于对照组[(23.13±3.92) ng/L比(3.46±1.19) ng/L,P<0.05],外周血CD8+ IL-21R+和Tc1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1.56±0.35)%比(3.11±1.00)%,(11.34±2.62)%比(33.94±8.38)%,P<0.05].NSCLC癌组织中IL-21浓度高于癌旁组织[(37.82±7.24) ng/L比(15.87 ±3.82) ng/L,P<0.05],CD8+ IL-21R+、Tc1细胞比例均高于癌旁组织[(1.62±0.25)%比(1.18±0.24)%,(5.70±1.10)%比(3.85±0.52)%,P<0.05].IL-21浓度和CD8+ IL-21R+、Tc1细胞比例在不同TNM分期外周血、癌组织中有差异,随临床分期的进展有下降的趋势.rhIL-21与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在培养24h和48h后,培养组中Tc1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18.89±3.48)%比(13.03±2.22)%,(24.62±3.78)%比(15.14±2.76)%,P <0.05].结论 在NSCLC外周血及肺癌组织中,IL-21浓度升高,并随临床分期的进展而下调;CD8+IL-21R+及Tc1细胞在患者外周血中下降,而在肺癌组织处聚集,并随临床分期的进展而下调;IL-21可能通过与CD8+ IL-21R结合,刺激和活化Tc1的产生,促进γ-干扰素(IFN-γ)生成,杀伤肿瘤细胞.

  • 姜黄素预处理对大鼠体外循环所致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作者:杨丽华;徐玉灿;李志松;弓胜凯;张卫

    目的 观察姜黄素(Cur)对大鼠体外循环(CPB)所致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方法 实验用SD大鼠5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CPB组、CPB+ Cur剂量分别为100、150、200 mg/kg组(Cur-100组、Cur-150组和Cur-200组).CPB结束后留取左肺,测定肺湿/干重比(W/D)和总肺水含量(TLW),光镜下测定肺泡损伤数定量评价指标(IQA),电镜下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1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原位末端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与Sham组比较,CPB组Caspase-12 mRNA水平(0.96±0.18)及蛋白表达水平(2.79±0.74)均升高(P<0.05),W/D(4.99±0.72)、TLW (3.99±0.72)、IQA(40.22±5.39)和AI (35.19±5.94)均增加(P<0.05),肺组织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损伤;与CPB组比较,Cur-100组、Cur-150组和Cur-200组Caspase-12 mRNA水平(0.87±0.18、0.69±0.13、0.56±0.12)及蛋白表达水平(2.88±0.79、1.96±0.58、1.34±0.49)均降低(P<0.05),W/D (4.13±0.89、3.43±0.97、2.65±0.85)、TLW (3.13±0.89、2.43±0.97、1.65±0.85)、IQA (31.47±3.48、20.52±2.69、14.99±3.56)和AI(31.49±2.91、24.78±3.41、14.47±2.69)均下降(P<0.05),肺组织超微结构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以Cur-200组上述指标改善为显著.结论 200 mg/kg的Cur对CPB引起的大鼠肺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Caspase-12表达,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 人类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9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曹克鑫;温丰标;吴恺;韩高扬;赵松;齐宇

    目的 探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人类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9 (MAGE-A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3例食管鳞癌和3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MAGE-A9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食管鳞癌癌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MAGE-A9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MAGE-A9在正常食管黏膜中微弱表达,而在食管鳞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癌组织中MAGE-A9蛋白相对表达量(3.620±2.009)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0.300±0.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GE-A9mRNA表达水平(0.722±0.352)显著高于正常食管组织(0.223±0.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GE-A9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且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相关.

  • 不同剂量缬沙坦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单核细胞受体γ的变化

    作者:耿学斌;李莉;王宏岭;宋玉新;赵国玉;赵碧琼;田美荣;马燚;杨静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缬沙坦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γ(PPARγ)的变化及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效果.方法 行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200例,随机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各100例,分别给予其缬沙坦160 mg和40 mg口服;于行PCI术前、术后1d、术后1周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PPARγ和MCP-1水平.平均随访半年,复查时行冠脉造影.结果 (1)和术前比较,术后1d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血清PPARγ[(158.77±74.63)、(266.55±77.46) ng/L]、MCP-1[(818.24±60.33)、(820.68±64.87) μg/L]及MCP-1/PPARγ比值(3.44±0.94、3.02±0.48)均明显升高(P<0.05);和术后第1天比较,术后1周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血清PPARγ[(494.75±55.58)、(597.89±67.75) ng/L]均显著上升,MCP-1[(652.47±52.62)、(320.76±42.22)μg/L]及MCP-1/PPARγ比值(1.22±0.28、0.56±0.16)均显著下降(P<0.05);复查时,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血清PPARγ[(517.68±47.92)、(736.05±70.12) ng/L]均明显高于术前,MCP-1[(144.68±57.27)、(46.63±32.53) μg/L]及MCP-1/PPARγ(0.68±0.11、0.08±0.10)比值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2)术后1周及复查时高剂量组患者血清PPARγ明显高于低剂量组,MCP-1及MCP-1/PPARγ明显低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复查冠脉造影时高剂量组共有4例(4.5%)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低剂量组有18例(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缬沙坦应用于患ACS行PCI患者可以促进其血清PPARγ水平上升及MCP-1血清水平、MCP-1/PPARγ比值下降,对预防PCI术后支架再狭窄,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疗效显著.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中实施目标导向容量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韩宝义;郭海;叶建荣;王江;郑宏

    目的 探讨基于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和Violeo/微截流(FloTrac)技术在实施目标导向的容量治疗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方法 纳入81例行择期实施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搏变异度(SVV)结合TEE组41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患者围术期及ICU 24 h采用目标导向容量治疗,即在SVV、TEE等指标下进行个体化容量治疗;对照组根据传统容量治疗方法.比较围术期及术后3d统计液体补充的种类和量、出血量,乳酸含量,氧含量、住院时间、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手术结束时实验组患者血清乳酸含量[(0.28 ±0.03) 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2.21 ±0.12) mmol/L,P<0.05].实验组患者总输液量[(2 912±632) ml和(3 641±723) ml]、晶体使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543±331) ml和(2 334±323) ml],而胶体使用量则明显多于对照组[(1012±221) ml和(797±249) ml,P<0.05].实验组患者围术期住院时间分别为(17 ±4)和(27±7) d(P<0.05),ICU停留时间分别为(38±13)h和(54±22) h(P <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实施实施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期间,目标导向容量治疗可明显减少各类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术后心脏功能并缩短住院时间,其容量的治疗效应优于常规容量治疗方法.

  • 蛋白激酶CK2抑制剂对非小细胞肺癌生长迁移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向治疗的影响

    作者:李倩雯;周瑜;李珂;李俊玉;张盛;周方正;董佑红;伍钢;孟睿

    目的 观察蛋白激酶CK2抑制剂对人类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活力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埃克替尼(icotinib)的靶向增敏作用.方法 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激酶CK2各亚基在不同类型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状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K2功能亚基在不同类型肺癌标本中得表达;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梯度蛋白激酶CK2抑制剂醌茜素(Quinalizarin)对A549及H-460细胞活力的影响;同时用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其对这两种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MTT法检测醌茜素与埃克替尼联合应用对不同EGFR表达状态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 通过检测蛋白激酶CK2在不同类型肺癌细胞株及肺癌标本中的表达,发现该激酶广泛表达于各类型肺癌中.使用0、12.5、25.0、50.0 μmol/L终质量浓度的醌茜素抑制激酶活性后,MTT实验检测发现,随浓度增高A549及H460细胞活力均有明显抑制(P<0.01);迁移实验中,随浓度增高A549细胞穿过人工基底膜的细胞数分别为(1041.0±115.9)、(705.3±74.7)、(451.3±55.0)、(128.3±38.0)个,H460穿过人工基底膜的细胞数分别为(924.0±65.6)、(593.7±69.2)、(954.7±24.7)、(193.0±27.2)个,均明显减少(P<0.01).埃克替尼与醌茜素联合应用分别处理A549、H1650、H1975、PC9细胞,与单独使用埃克替尼比较,在50.0、100.0 μmol/L浓度时,各细胞株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1).结论 蛋白激酶CK2在各种类型肺癌中广泛表达,通过降低CK2的激酶活性可明显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活力及迁移能力,并可增强埃克替尼对不同EGFR表达状态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 CXC趋化因子受体-4和生存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谢颂平;毛志福;康敢军;江文洋;黄杰;梁健;付印

    目的 探讨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和生存素(Survivi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4例肺癌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CXCR4和Survivin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64例肺癌组织中有41例CXCR4蛋白阳性表达和43例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1%和67.2%,正常肺组织呈阴性表达(P<0.01);CXCR4和Survivin蛋白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肺癌中CXCR4和Surviv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48 P<0.05).结论 CXCR4和Survivin蛋白在肺癌中高表达,两者在肺癌的发展中相互促进.

  • 抗凝血酶Ⅲ基因突变哈萨克族患者肝素耐药研究

    作者:吴建江;李鑫;王江;郑宏

    目的 观察实施心脏手术抗凝血酶Ⅲ(ATⅢ)基因突变的哈萨克族患者家系肝素耐药情况,探讨家系ATⅢ基因突变与肝素耐药的机制.方法 对实施心脏手术的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病史资料调查并采取血标本检测凝血相关指标及ATⅢ基因测序分析,并随机选择60例哈萨克族健康人群进行ATⅢ基因测序分析.结果 先证者及家系中有4例ATⅢ基因第7外显子49位点发生G/A杂合型突变,2例发生G/G纯合子突变.经分析发现突变可引起氨基酸出现Ala391Thr的突变;ATⅢ基因第7外显子116位点4例发生G/G纯合子突变,2例发生G/A杂合型突变,但该位点未引起氨基酸的突变,49位点发生G/A杂合型突变的家系成员ATⅢ活性均低于未发生突变者;60例哈萨克族健康对照组未发生上述2个位点的基因突变.结论 该家系ATⅢ基因第7外显子49位点和116位点基因突变为家族遗传性突变,其中49位点Ala391Thr的突变可能与肝素耐药有关.

  • 不完全射频消融后人缺氧诱导因子-1α调控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殖能力的研究

    作者:万军;车云;康宁宁;葛威;张仁泉

    目的 观察不完全射频消融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TⅡ)增殖能力和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小鼠ATⅡ细胞分为4组,进行体外培养,培养温度分别为37、50、60、70℃,模拟体内射频消融后消融灶周围不同区域肺组织的温度变化.采用噻唑蓝(MTT)法和划痕实验观察4组ATⅡ的增殖和迁移,应用基因转染技术将HIF-1α转入ATⅡ,检测HIF-1α表达对ATⅡ调控增殖作用和生物学功能的影响.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HIF-1 αmRNA在ATⅡ中的表达水平.采用HIF-1α特异性抑制剂YC-1作用于ATⅡ,抑制ATⅡ中的HIF-1α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测定转染后ATⅡ中行溴化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rd)、碱性磷酸酶(AKP)和活性标志物表面活性蛋白C(SPC)的表达变化,观察YC-1对ATⅡ增殖和生长的影响.结果 (1)经37、50、60、70℃分别加热10 min和30 min时,ATⅡ增殖能力的意志率分别为0、(18.79±2.56)%、(43.27±4.94)%、(58.72±6.19)%和0、(44.58±3.81)%、(65.49±7.03)%、(75.13±6.45)%.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组间不同作用时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划痕实验:经高温处理的ATⅡ迁移能力低于正常细胞(P<0.05).(3) Real-time PCR:随着处理ATⅡ的温度越高,ATⅡ中HIF-1α表达越强,而BrdUrd、AKP和SPC等反映ATⅡ增殖再生能力指标的激活被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通过转染实验将HIF-1α真核表达载体成功导入ATⅡ,HIF-1α转染的ATⅡ逐渐出现凋亡,48 h后ATⅡ数量明显减少.将A组分别与B、C组比较,组间细胞数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将HIF-1α特异性抑制剂YC-1作用于3组ATⅡ细胞,Real-time PCR法检测A组的BrdUrd、AKP和SPC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A组为2.87±0.47、2.46±0.51和2.92±0.55,B组为1.71 ±0.32、1.63 ±0.29和1.85±0.38,C组为1.62±0.30、1.56±0.25和1.80 ±0.31.显示YC-1抑制了HIF-1α的表达,ATⅡ的增殖能力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养温度的升高可以抑制ATⅡ的增殖能力,ATⅡ转染HIF-1α后增殖能力减弱,抑制HIF-1α表达后ATⅡ的增殖能力有所恢复.

  • Telocyte细胞参与体外培养成体心脏干细胞巢的构建

    作者:张文波;刘云奇;唐白云;殷胜利;张希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的心脏干细胞巢的微观结构.方法 取8周龄SD大鼠心室肌切成1 mm3组织块,经胰酶和胶原酶消化后体外培养,待有心脏干细胞长出后取组织块行透射电镜检查,观察其超微结构.取第3代心脏干细胞行美兰染色及Janus green B染色观察.结果 心脏干细胞巢散在分布于崩解的心肌细胞间,由Telocytes细胞、细胞外基质和干细胞共同构成.体外培养的心脏干细胞间散在分布数量不等的Telocytes细胞.结论 Telocyte细胞参与体外培养的心脏干细胞巢的构建,体外培养的心肌组织块可作为观察研究心脏干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及其生长微环境的良好模型.

  • 胞嘧啶脱氨酶和尿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融合基因对食管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作者:潘雪;李向楠;王鹏;侯晓旭

    目的 观察多药耐药基因1(MDR1)启动子调控的胞嘧啶脱氨酶和尿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融合基因(CD:UPRT)在裸鼠体内对食管癌细胞EC9706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0.2 ml EC9706细胞悬液接种裸鼠,构建食管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及pAdTrack-MDR1-CD:UPRT质粒,模型随机分成3组经处理并观察30 d,测量肿瘤体积使用V=x×y2/2(x为长径,y为短径).肿瘤组织常规病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蛋白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食管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处理30 d后,B、C组肿瘤生长迅速,表面出现坏死,肿瘤体积分别为(3.21±0.23)、(3.15 ±0.22) cm3;A组肿瘤生长受到抑制,第30天体积为(0.98±0.15) 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肿瘤细胞排列稀疏,大片坏死红染,部分可见胞核固缩、核碎裂;B、C组肿瘤细胞排列紧密,血管丰富,细胞形态及细胞核呈多形性,核大深染,核分裂像多见.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A、B组肿瘤组织呈阳性反应,表明有CD蛋白的表达,C组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阴性.结论 MDR1启动子调控的CD:UPRT/5-氟胞嘧啶(5-FC)融合自杀基因系统对裸鼠食管癌皮下移植瘤有显著的杀伤作用.

  • 衣霉素诱导内质网应激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周涛;谢晓勇;冯旭;向道康

    目的 观察衣霉素诱导内质网应激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I/R组、单纯衣霉素处理组(TM组)和衣霉素处理+ I/R组(TM+ I/R组),I/R组和TM+ I/R组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并再灌注的方法建立I/R模型,TM组和TM +I/R组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衣霉素0.6mg/kg,记录正常时及再灌注30 min、1h和2h时的左心室内收缩压(LVSP)、左心室内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内压上升和下降大速率(±dp/dtmax),分别于开胸后、再灌注2h取颈动脉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cTnl)水平.再灌注2h后处死大鼠,检测心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Sham组、TM组造模后血流动力学与正常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两组LVSP、±dp/dtmax减小,LVEDP增加,I/R组变化较TM+I/R组明显(P< 0.05).再灌注2h时CK-MB和cTnI:Sham组分别为(13.62±2.33) U/L和(2.37±0.31) μg/L、TM组为(13.52±2.94)U/L和(2.32 ±0.83) μg/L,两组与开胸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为(39.22±2.59) U/L和(46.89±5.07) μg/L,TM+ I/R组为(27.17±2.95) U/L和(26.49±3.16) μg/L[与Sham组、TM组、I/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开胸后比较升高(P<0.05).GRP78蛋白和mRNA表达:Sham组分别为0.073±0.008和0.058±0.007,I/R组为0.279±0.033和0.247±0.029,TM组为0.168±0.024和0.128 ±0.021,TM+ I/R组为0.469±0.041和0.353±0.046,Sham组、TM组和I/R组均低于TM+I/R组(P<0.05).结论 衣霉素诱导轻度的内质网应激预处理可通过上调GRP78的表达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精准医疗时代下非小细胞肺癌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程世钊;张逊

    2015年1月,美国提出精准医疗计划(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意味着精准医疗时代的来临[1-2].精准医疗是指根据患者的特征进行定制医疗.根据患者对于特定疾病易感性不同,疾病生物学特征和预后不同,对于特定治疗反应不同,将患者分为不同亚群.

    关键词:
  • 外科医生与科研

    作者:王兴安;姜格宁

    “让外科医生专心开刀”,这是反科研呼声中响亮的一句.的确,大多数外科医生完全没有必要兼做科研,科研也不是衡量医术高低的指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外科医生可以完全与科研划清界限.外科医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在世界范围内已被普遍认可.

    关键词:
中华实验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