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紊乱患者血清APN和RBP-4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海龙;李向

    目的 探究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伴血脂紊乱患者脂联素(APN)、视黄醛结合蛋白-4(RBP-4)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部收治的68例2型糖尿病伴血脂紊乱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吡格列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体质量指数(BMI)、APN、RBP-4以及其他糖脂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G、TC和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HDL-C和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血脂紊乱,且能调节患者血清APN和RBP-4的水平,进一步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

  • 吡格列酮在糖耐量正常的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殷晓洁;周新阳;赵宝珍

    格列酮类药物在糖尿病患者中改善血糖、血压、血脂的作用已被证实,但在糖尿病以外的人群中是否有这样的作用却鲜见报道.深入了解该类药物的在糖尿病以外的人群中是否具有降压、降脂、降低血尿酸的作用,有可能找到一条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的新途径.

  •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旭萍;陈玉松;宋沛妍;汪金华;温爱敏

    为观察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被诊断T2DDM患者90例被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盐酸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和二者联合治疗.结果盐酸吡格列酮和联合治疗明显降低初发T2DM的FBG、HbAlc,使体重较治疗前增加.

  • 吡咯列酮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

    作者:王松

    目的 研究吡咯列酮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吡格列酮5 mg/kg组,吡格列酮10 mg/kg组和吡格列酮20 mg/kg组,每组6只,采用在体左肾动脉钳夹暂时阻断肾血流法制备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取大鼠左肾组织,检测细胞凋亡、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p53、Bax、Bcl-2和半胱氨酸天冬酶9、3(Caspase 9和Caspase3)的变化.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吡格列酮5、10和20 mg/kg可呈剂量依赖性减少8-OHdG和MDA含量,降低p53和Bax蛋白表达,抑制Caspase 9和Caspase3酶活性,增加SOD酶活性和Bc-l2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凋亡.结论 吡格列酮预处理可降低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后细胞的氧化损伤水平,下调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减少肾细胞凋亡数以起到肾保护作用.

  • 吡咯列酮对糖尿病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作者:王松

    目的 研究吡咯列酮对糖尿病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45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吡格列酮5 mg/kg组,吡格列酮10 mg/kg组和吡格列酮20 mg/kg组,每组9只,利用体内结扎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取大鼠心肌组织,检测细胞凋亡、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Bax、Bcl-2、Cytochrome c和Smac/DIABLO和半胱氨酸天冬酶9、3(Caspase 9、3)的变化.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吡格列酮5、10和20 mg/kg可呈剂量依赖性减少MDA含量、Bax蛋白表达、Caspase 9、3酶活性,增加SOD酶活性和Bc-l2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凋亡.结论 吡格列酮预处理可降低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细胞的氧化损伤水平,下调线粒体凋亡蛋白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数以起到心肌保护作用.

  • 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彭书平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分号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11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单号),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吡格列酮治疗(双号),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激素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痊愈24例,显效19例,有效9例,无效3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痊愈17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0.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黄体生成激素、卵泡刺激素、泌乳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黄体生成激素、卵泡刺激素、泌乳素水平分别为(19.52±2.46)U·L-1、(8.42±1.23)U·L-1、(11325.45±998.03)mIU·L-1,对照组患者黄体生成激素、卵泡刺激素、泌乳素水平分别为(29.41±3.01)U·L-1、(10.26±1.86)U·L-1、(14251.33±1033.03)mIUoL-1,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都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8.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原花青素对高脂饮食大鼠胸主动脉壁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及核转录因子-κB途径的影响

    作者:阴瑞兰;李晓寒;宋明;张悦红;王惠珍;张栋;覃秀桃

    目的 观察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GSPE)对高脂饮食大鼠胸主动脉壁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mRNA表达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高脂组、吡格列酮组、原花青素组.每组8只,其中吡格列酮组为阳性对照组.对照组饲基础饲料,其他3组饲高脂饲料.各组在饲喂饲料的同时,灌胃给相应的干预剂,吡格列酮和原花青素灌胃量分别是10mg/(kg·d)、100mg(kg·d),吡格列酮组和高脂组灌蒸馏水.在0周、3周、6周空腹尾静脉采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实验期末,取大鼠胸主动脉组织,保存于-70℃.运用RT-PCR检测PPARγ的mRNA表达水平,EMSA检测NF-κB活性.结果 (1)高脂组较对照组大鼠血清TC、TG水平含量明显升高(P<0.05).原花青素组和吡格列酮较高脂组血清TG、TC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原花青素组与吡格列酮组、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2)高脂组与对照组相比,PPARγ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胸主动脉壁NF-κB活性明显升高.(3)吡格列酮组与高脂组比较,胸主动脉壁PPARγ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4)原花青素组与高脂组比较,胸主动脉壁PPARγ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NF-κB活性显著降低.结论 原花青素具有预防血清TG、TC升高的作用;原花青素能通过预防高脂状态下大鼠胸主动脉壁PPARγ mRNA表达下调,抑制NF-κB的激活.

  • 吡格列酮和盐酸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

    作者:蒋小珍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与盐酸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以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间收治的8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1例,给予对照组单纯的盐酸罗格列酮治疗,试验组给予吡格列酮联合盐酸罗格列酮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模式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空腹血糖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吡格列酮与盐酸罗格列酮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王薪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症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8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临床资料,依患者意愿随机分为自月经第1d始口服吡格列酮治疗的A组,自月经第5d始口服克罗米芬治疗的B组,和行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的C组.测定3组治疗前后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胰岛素(INS)水平及B超检测排卵情况.结果 C组治疗后FSH、LH、LH/FSH、T、E2和INS等指标均优于单一使用吡格列酮的A组或克罗米芬的B组(P<0.01或0.05).结论 西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首要目的在于纠正高雄激素水平,恢复相对正常的排卵性月经周期.克罗米芬联合吡格列酮用药可起到调节激素水平,提高排卵率作用.

  •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周梅清;沈云峰;张喜婷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吡格列酮,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炎性因子、血糖水平.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空腹血糖、胰岛素、饭后2h血糖、C反应蛋白(h-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明显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好,并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少机体炎性反应.

  • 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吡格列酮治疗PCOS伴2型糖尿病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静;刘文枝;雷龙涛

    目的:探讨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吡格列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生育功能及内分泌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PCOS不孕伴T2DM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对照组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糖脂代谢指标与性激素水平,随访统计月经周期变化、排卵情况及自然受孕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体重指数、腰臀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雌二醇、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LH/FSH、睾酮、游离雄激素指数、雄烯二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性激素结合球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卵泡大直径高于对照组,卵巢包膜厚度、卵巢体积及卵泡数目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月经周期正常率、正常排卵率及自然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吡格列酮治疗PCOS不孕伴T2DM疗效确切,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高雄激素血症及内分泌代谢紊乱,提高自然受孕率.

  • 氯米芬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临床观察

    作者:徐琴梅

    目的:观察氯米芬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年5月-2017年5月本院就诊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予以氯米芬治疗,观察组予以氯米芬和吡格列酮联合治疗,记录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及胰岛素水平,测定子宫内膜厚度,跟踪并统计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LH和T含量较治疗前均降低,E2和FSH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空腹胰岛素(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RM-IR)均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排卵成功率(87.8%)和妊娠成功率(45.9%)均高于对照组(73.0%、28.4%),流产发生率(8.8%)低于对照(33.3%)(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6.8%)与对照组(8.1%)相比较未见差异(P<0.05).结论:与单纯氯米芬治疗比较,吡格列酮联合氯米芬可显著调节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激素分泌水平,改善患者内分泌功能,缓解胰岛素抵抗状况,促进子宫内膜恢复,提高患者排卵成功率和妊娠成功率,降低流产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PCOS雌鼠后卵巢组织炎性因子以及超微结构改变的研究

    作者:邹琳;韦冰;庞小艳;陈铭林;莫雷同;揭海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雌鼠卵巢组织匀浆中促炎因子、抑炎因子以及卵巢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将50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其中40只建立PCOS雌鼠模型.A组为正常雌鼠,B组为PCOS雌鼠,C组为经吡格列酮灌胃干预的PCOS雌鼠,D组为经二甲双胍灌胃干预的PCOS雌鼠,E组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灌胃干预的PCOS雌鼠.各组雌鼠干预处理后32 h取卵巢组织,将一侧卵巢制备成组织匀浆液行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促炎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与抑炎因子白介素10(IL-10)、脂联素(ADP)含量变化.将另一侧卵巢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A、B、C、D、E组hs-CRP水平分别为(541.62±74.26)、(820.81±46.84)、(686.33±99.12)、(779.02±38.46)、(501.92±56.18) ng/ml,B、C、D组hs-CRP水平均高于A组及E组(P均<0.05);A、B、E组PCT水平分别为(42.57±2.42)、(93.31±7.17)、(47.21±11.10)pg/ml,B组PCT水平均高于A、E两组(P均<0.05).A、B、C、D、E组IL-10水平分别为(6.68±0.83)、(3.41±0.88)、(5.25±1.38)、(7.84±1.00)、(7.87±0.26)pg/ml,B、C组IL-10水平均低于A、D、E组(P均<0.01).ADP水平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E组卵巢颗粒细胞超微结构均为正常表现,B组颗粒细胞呈凋亡改变,C、D组颗粒细胞超微结构较B组有改善.结论:PCOS雌鼠卵巢组织匀浆中促炎因子与抑炎因子失衡,颗粒细胞呈凋亡变化.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联合干预可能改善这种慢性轻度炎症状态.

  • 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建飞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绍兴县中心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的88例糖尿病患者,入选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且单用二甲双胍治疗效果不佳.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在原有的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吡格列酮治疗;观察组在原有的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艾塞那肽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指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PBG和HbAlc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之前的指标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FBG、PBG和HbAlc指标比对照组低,有明显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2% (8/44)高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5.9%(7/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比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的临床效果好,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两种二联药物方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效果比较

    作者:徐晓妮;俞丽君

    目的:探讨在炔雌醇环丙孕酮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A组(50例)和B组(50例),分别在炔雌醇环丙孕酮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排卵率和妊娠率,治疗前后BMI及血脂指标水平等.结果:两组患者随访排卵率和妊娠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患者治疗前后BMI水平分别为(26.43±3.20)kg/m2,(23.94±2.38)kg/m2;B组患者治疗前后BMI水平分别为(26.26±3.16)kg/m2,(26.10±3.12)kg/m2;A组患者治疗后BMI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B组患者治疗后HDL-C水平显著高于A组、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其他血脂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二联药物方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在提高排卵率和促进妊娠方面效果接近;但吡格列酮应用能够更有效改善血脂指标,而二甲双胍加用则可避免体重增加,提高生活质量.

  • 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患者的疗效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吴艳萍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糖尿病患者200例,并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吡格列酮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以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60,P<0.01),血糖测量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8.62,P<0.01),二甲双胍的降糖作用优于吡格列酮;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P<0.05).结论:二甲双胍对患者血糖的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吡格列酮,且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其疗效明显优于吡格列酮,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吡格列酮和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徐春雷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和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56例.常规组单纯用胰岛素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之上联合吡格列酮.结果: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胰岛素用量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可获得满意疗效,有利于患者血糖控制,减少每天胰岛素用量,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 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冯翠娥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经饮食控制及单用胰岛素治疗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62例,加用吡格列酮治疗4周和12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观察胰岛素用量的变化、低血糖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后4周及12周后FPG、2hPG和HbA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每日胰岛素用量由(75±7)U减至(30±3)U(P<0.01),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下降,个别患者出现下肢轻度水肿不良反应。结论:饮食控制及单用胰岛素治疗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吡格列酮治疗,可使血糖得到持续改善,并能减少全天胰岛素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并且不良反应轻微。

  • 糖尿病患者的西医内科治疗方法分析

    作者:郭威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西医内科治疗临床方案分析。方法: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糖尿病患者110例,均采用西医内科治疗,其中对照组55例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55例患者采用吡格列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明显优势,观察组患者的复发人数明显偏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西医内科治疗糖尿病能够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其中吡格列酮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二甲双胍,因此可以在临床对其应用加以推广。

  • 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孟午生

    目的:分析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通过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吡格列酮进行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在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所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资料120例,将所选取的120例患者依照其入院顺序分为3组,平均每组40例,A组患者通过静脉注射前列地尔注射液进行治疗,B组患者通过口服吡格列酮进行治疗,C组患者通过静脉注射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吡格列酮进行治疗,3组患者全部治疗一个疗程,统计3组患者的尿蛋白和肾功能各项指标,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患者治疗之后的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24 h尿蛋白量、β2微球蛋白以及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分别为显著降低,和治疗之前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治疗之后下降程度更为显著,分别为∶(3.39±1.19) mmol/L、(44.59±10.79)μmol/L、(6.22±2.53)μmol/L、(106.11±47.05) mg、(2.06±0.33) mg/L、(52.62±8.36)μg/L,与上述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之后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之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治疗之后下降程度更为显著,分别为∶(3.15±1.01)、(1.37±0.48)、(2.06±1.03)、(1.63±0.41) mmol/L,与上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其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效果显著,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1195 条记录 1/60 页 « 12345678...596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