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门静脉动脉化及部分肝切除术对肝硬化的影响

    作者:周强;彭御冰

    目的 研究行部分肝切除术后PVA对肝硬化的影响,证实PVA能促进部分肝切除术后肝细胞再生,改善肝硬化.方法 肝硬化模型犬随机分三组,A组肝脏42%切除+门静脉动脉化;B组肝脏42%切除;C组对照组.实验中按计划行多普勒超声检查,血化验研究肝功能变化,检测血管内皮细胞标记抗原CD34.结果 A组肝重显著高于B组(P<0.01);A组肝功能的改善亦加快;血流动力学改变在术后A组高于其余二组;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内皮细胞标记抗原CD34计数A组高于其余二组.结论 ①门静脉动脉化有助于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功能的改善;②门静脉动脉化增加肝细胞再生及改善肝硬化.

  • 肝脏双重动脉血供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作者:乔建梁;张俊晶;孟兴凯

    肝脏双重动脉血供在临床中已成功应用于处理门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辅助性肝移植等特殊情况,但其毕竟改变了正常的生理解剖关系,能否维持肝脏正常结构及功能、促进肝再生尚存在争议。本文综述肝脏双重动脉血供的应用现状及动物实验研究情况,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肝血流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陈永亮;黄志强;黄晓强;陈明易;段伟东

    目的:探讨用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肝血流对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0只,第l组:对照组;第2组:单纯梗阻性黄疸5 d组;第3组:梗阻性黄疸术后5 d,行胆总管再通,并游离门腔静脉、结扎肝总动脉:第4组:梗阻性黄疸术后5 d,行胆总管再通,并行门静脉动脉化.对大鼠的一般情况、肝脏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肝脏血流量和门静脉压及肝脏微血管的影响进行为期1mo的观察.结果:大鼠在胆总管结扎5 d后,胆红素(T-BIL、D-BIL)、转氨酶(ALT、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显著增高(141.7±10.6vs6.7±2.1.68.16±7.6vs3.25±1.7.132±22vs53±8.160±38vs73±16,285±60vs148±4l,均P<0.01).胆总管结扎5 d后的大鼠行胆管再通+门静脉动脉化手术后1 mo,肝脏血流量和门静脉压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血管铸型标本显示肝窦略变粗,较正常更为充盈,虽有一定的变形,但仍呈放射状分布在中央静脉的周围.结论:门静脉动脉化后1 mo对肝脏的血流动力学和肝脏的微血管不会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肝脏功能和结构可顺利恢复.

  • 门静脉动脉化对肝硬化犬肝切除后肝再生的作用

    作者:王鹏;李鹏;芮理;李厚祥;钱海鑫

    目的: 探讨门静脉动脉化( portal vein arterialization, PVA)对肝硬化犬肝切除后肝再生的作用, 为扩大PVA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肝硬化模型犬随机分为3组, A组(手术组): 行肝左外叶切除加门静脉动脉化手术;B组(对照组): 仅行肝左外叶切除手术;C组(假手术组);均于术后4 wk处死, 实验过程中检测肝脏再生率(SE)与动脉血酮体比(AKBR),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 肝脏再生率SE值A组显著高于B组,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86.6%±2.9% vs 73.7%±6.9%, P<0.01);术后A、B两组AKBR值均较C组降低(均P<0.01), 术后4 wk A组该值(1.32±0.14)已接近C组(1.33±0.1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CNA表达A组显著快于B组.结论: 门静脉动脉化对肝硬化犬部分肝切除后肝脏再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门静脉动脉化在肝脏外科的应用

    作者:宋志;窦科峰

    门静脉动脉化是一种为防止肝脏缺血导致的肝损害而将动脉血灌注入门静脉的方法.本文就其在肝移植、肝门部肿瘤和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做一综述.

  • 119 在实验性肝硬化鼠门静脉动脉化可改善肝微循环和组织氧合作用

    作者:

  • 门静脉动脉化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作者:张俊晶;孟兴凯

    自首次将门静脉动脉化(PVA)用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治疗以来,PVA的概念一直受到关注.在某种特殊形式下,PVA技术在肝胆外科中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然而,PVA毕竟改变了正常的人体生理解剖关系,对于它在肝胆外科中应用也存在较多争议.文中综述门静脉动脉化在肝动脉切除和(或)损伤、急性肝功能衰竭以及肝移植中的应用现状,并对以后的研究进行初步的展望.

  • 门静脉动脉化对肝硬化大鼠肝再生的影响

    作者:蔡潮农;苏永辉;方瑞君;李坚;李培平;关晓东;张百萌;杨禄坤

    目的探讨门静脉动脉化(PVA)对肝硬化大鼠肝再生的影响。方法取50只肝硬化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PVA组(40只)和对照组(10只)。PVA组行PVA+门-腔静脉分流术,对照组未行任何处理。检测每组大鼠术后或入组后1周(T1)、2周(T2)、4周(T3)、8周(T4)4个时间点的肝脏湿重与体重比、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肝细胞百分率、DNA合成期(S期)肝细胞百分率。组内各时间点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PVA组大鼠T1、T2、T3、T4时间点的肝脏湿重与体重比分别为(3.72±0.26)%、(3.81±0.27)%、(3.83±0.31)%、(3.78±0.31)%,对照组为(2.84±0.37)%,PVA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大(t=6.11,6.64,6.49,6.17;P<0.05)。PVA组T1、T2、T3、T4时间点的PCNA阳性肝细胞百分率分别为(76±6)%、(69±8)%、(20±5)%、(15±4)%,对照组为(11±2)%, PVA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大(t=34.48,22.87,5.69,2.93;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PVA组内各时间点的PCNA阳性肝细胞百分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6.20,P<0.05)。PVA组T1、T2、T3、T4时间点的S期肝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7.0±1.2)%、(20.5±1.4)%、(16.2±1.3)%、(13.5±1.3)%,对照组为(11.6±1.9)%,PVA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大(t=21.97,12.15,6.30,2.68;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PVA组内各时间点的S期肝细胞百分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8.00,P<0.05)。结论 PVA能有效促进肝硬化大鼠肝再生,该效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 肝硬化大鼠门静脉动脉化对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蔡潮农;苏永辉;李培平;李坚;张百萌;郭辉

    目的探讨肝硬化大鼠门静脉动脉化(PVA)对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取50只肝硬化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PVA 组(40只)和对照组(10只)。PVA 组行 PVA+门-腔静脉分流术,对照组未行任何处理。检测每组大鼠术后或入组后1周(T1)、2周(T2)、4周(T3)、8周(T4)4个时间点的门静脉内径、大血流速度、流量及门静脉压力的变化。组内各时间点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 LSD-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结果 PVA 组术后门静脉均呈动脉血流信号,T1、T2、T3、T4时间点门静脉内径为(2.23±0.19)、(2.34±0.26)、(2.43±0.27)、(2.47±0.22)mm,对照组为(1.91±0.19)mm,PVA 组 T1、T2、T3、T4时间点的门静脉内径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大(t=3.77,4.22,5.01,6.05;P<0.05),T4时间点的门静脉内径较 T1时明显增大(LSD-t=2.61,P<0.05)。PVA 组 T1、T2、T3、T4时间点门静脉大血流速度为(39.5±2.0)、(40.4±2.5)、(39.4±2.7)、(38.8±2.6)cm/s,对照组为(11.3±2.1)cm/s,PVA 组 T1、T2、T3、T4时间点的门静脉大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大(t=30.57,28.13,26.05,26.25;P<0.05)。PVA 组 T1、T2、T3、T4时间点门静脉流量为(53±10)、(60±14)、(67±15)、(64±10)ml/min,对照组为(11±4)ml/min,PVA 组T1、T2、T3、T4时间点的门静脉流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大(t=12.71,10.66,11.44,16.00;P<0.05), T3时间点的门静脉流量较 T1时明显增大(LSD-t=2.39,P<0.05)。PVA 组 T1、T2、T3、T4时间点门静脉压力为(18.3±1.6)、(18.5±1.4)、(18.3±1.5)、(18.2±1.4)cmH2O(1 cmH2O=0.098 kPa),对照组为(16.3±1.7)cmH2O,PVA 组 T1、T2、T3、T4时间点的门静脉压力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2.80,3.14,2.93,2.83;P<0.05)。结论 PVA 能够有效增加入肝血供,且不会使门静脉内径、血流速度、流量、压力持续增加,可维持在稳定的高位水平。

  • 门静脉动脉化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永亮;黄志强;周宁新;黄晓强;董家鸿;段伟东;张煊;刘洋;余强

    目的 通过对2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进行肝脏血管重建加门静脉动脉化的应用,探讨此手术方法在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 对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均施行扩大的左半肝加尾状叶切除,1例同时进行门静脉的节段性切除,2例均附加肝动脉的节段性切除,其中1例肝动脉已无法修复,另1例动脉修复不满意,术后造影显示已阻塞.对2例患者均进行门静脉动脉化处理,同时为了防止继发的门静脉高压对肝动脉进行限流.通过2例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以及随访,提出对门静脉动脉化的使用及其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者术后恢复均较为顺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未发生早期肝脓肿和胆漏等并发症,随访可见动静脉吻合口通畅,肝脏再生良好.其中1例术后10个多月通过动脉限流目前尚未出现门静脉高压症.结论 在肝门部胆管癌行扩大的半肝切除术时,应用门静脉动脉化有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并有防止肝衰竭、肝脓肿和胆漏的作用,提高了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率.动脉限流可以防止术后门静脉高压的发生.

  • 入肝门静脉动脉化对大鼠肝脏损害的初步研究

    作者:蔡潮农;苏永辉;郭辉;李培平;李坚;张百萌;杨禄坤

    目的:初步研究入肝门静脉完全动脉化加门腔分流术对大鼠肝脏的损害程度。方法100只肝硬化造模大鼠随机分为A组(n=40),入肝门静脉完全动脉化(PVA)+门腔分流(PCS);B组(n=40),仅行门腔完全分流;C组(n=20),门静脉阻断30 min+右肾切除。分别将各组大鼠术前和术后1、2、4、8周的肝组织切片行肝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然后进行图像分析。各取8只正常大鼠,分别于PVA术前及术后4、8周行肝组织切片,马松染色后分析正常大鼠PVA手术前后肝脏纤维增生情况。结果(1)A组2只(5%)大鼠肝脏切片中常规HE染色可见汇管区明显扩张,小叶间静脉内径显著扩张,静脉壁增厚明显,壁内可见红染的纤维增生。(2)大鼠刚完成肝硬化造模时,肝细胞胞质的iNOS表达至峰值,3组平均IOD达600583±32828;3组大鼠术后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周内, A组仍明显高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术后8周时,3组iNOS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正常大鼠肝间质胶原纤维染色在术前及术后4、8周的总累积光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8周内,PVA不会导致正常大鼠肝间质纤维化增加,可使部分肝硬化大鼠汇管区及小叶间静脉壁纤维化;PVA对肝细胞的损害主要集中在术后4周内,待肝脏对新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相应的影响达到稳态后,PVA对肝脏的损害则不明显。

  • 入肝门静脉动脉化加门腔分流术对肝硬化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刘琦;李坚;关晓东;郭辉;蔡潮农;张百萌

    目的 对肝硬化大鼠利用右肾动脉行人肝门静脉动脉化+门腔分流术,研究该术式对肝硬化大鼠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硬化火鼠成模后,分为A组(动脉化组)15只,利用右肾动脉行门静脉动脉化+门腔分流术,B组(对照组)10只,单纯行右肾切除及门静脉阻断10 min后关腹.术后即刻、术后1月和术后3月分别检测门静脉压力、内径和血流量.结果 术后即刻、术后1月和术后3月A组大鼠与B组相比,人肝门静脉压力和入肝血流明显升高,随时间推移人肝门静脉压力有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而人肝血流量则持续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人下腔静脉门静脉压力则明显下降并维持在较低压力水平(P<0.01).术后A组入肝门静脉内径较B组门静脉内径明显增宽(P<0.01),但求后1月至3月人肝门静脉在适应压力变化后,内径趋稳在一定水平.结论 门腔分流术对肝硬化大鼠可以有效降低门静脉循环压力,减少静脉曲张出血的危险性;进一步行人肝门静脉动脉化则可有效增加人肝血流量,人肝门静脉压力及血流量随时间推移可在较高水平取得新的平衡.

  • 门静脉动脉化加门腔分流对肝硬化大鼠肝储备功能的影响

    作者:蔡潮农;李坚;李培平;关晓东;周文英;陈红涛;谢玉研;张百萌

    目的 研究入肝门静脉动脉化加门腔分流术对肝硬化大鼠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A组(n=40),入肝门静脉完全动脉化+门腔分流;B组(n=40),仅行门腔完全分流;C组(n=20),门静脉阻断30min+右肾切除.分别检测术前和各组大鼠术后1周、2周、4周及8周动脉血酮比(AKBR)及吲哚氰氯15min潴留率(ICGR15).结果 术后A组大鼠的AKBR较术前及B、C两组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l),并于术后2周,可达到稳态;术后A组大鼠ICGR15较术前及B、C两组明显降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于术后2周可达到稳态.结论 入肝门静脉动脉化能明显促进肝硬化大鼠肝脏储备功能恢复,有助于预防门腔分流术后肝衰竭.

  • 扩大的左半肝切除加门静脉动脉化治疗晚期肝门部胆管癌一例

    作者:陈永亮;黄志强;周宁新;段伟东;黄晓强;张煊;余强;刘洋

    我们在对1例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患者行扩大的根治性切除术的同时,采用门静脉动脉化(arterioportal shunting,APS)的方法恢复肝脏动脉血的供应,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门静脉动脉化对实验性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微血管的影响

    作者:张鸿坤;李鸣;潘松龄;沈来根;封华

    我院1992~2000年共收治门静脉海绵样变性(PVCT)患者15例,手术14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10~48岁,平均24岁.主要症状为反复呕血、黑便,脾肿大、脾亢进,腹水等.其中6例患者在外院行过"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15例患者均经Duplex超声检查;8例行间接门静脉造影,5例门静脉主干狭窄或不显影,侧支循环开放;3例肝内门静脉分支变细扭曲呈蜂窝状.磁共振血管造影(MRA)5例,提示PVCT伴侧支大量开放.术中3例行直接门静脉造影.术前检查胃底食管下段静脉重度曲张10例,中度曲张4例.本组14例患者手术方式:肠腔"H”分流术6 例(1例行二次肠腔分流术),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2例,脾肾分流术(脾已切除)3例,远端脾肾分流术3例,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1例.14例患者无手术死亡,除1例患者术后再次剖腹止血,其余未见重要并发症.术前门静脉测压平均为32.3 cm H2O,术后为23.2 cm H2O.随访8~84个月,症状消失7例,好转5例,1例因人造血管血栓形成,再次行"肠腔搭桥术”;1例术后2年,再发黑便,保守治疗.1例"子宫全切术加盆腔

  • 入肝门静脉动脉化对肝部分切除大鼠肝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作者:李坚;贾英斌;关晓东;蔡潮农;周文英;张百萌

    目的 在大鼠肝部分切除基础上建立入肝门静脉动脉化加门腔分流术的动物模型,研究大鼠术后早期肝脏细胞能量代谢的变化.方法 90只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3组:肝切除组+门静脉动脉化组、单纯肝切除组及单纯门静脉动脉化组,每组30只.观察术前及术后5 min吲哚靛青绿15 min储留率(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 rain,ICGR15)、术后5 min及2 h动脉血酮体比率(arterial blood ketone body ratio,AKBR)及肝组织能荷(energy charge,EC)的变化情况.结果 肝部分切除或单纯门静脉动脉化手术均导致术后大鼠ICGR15明显升高(P<0.01),单纯门静脉动脉化大鼠肝脏吲哚靛青绿15 min储留率显著低于肝部分切除大鼠(P<0.01).肝切除附加门静脉动脉化后,大鼠术后ICGR15明显低于单纯肝部分切除组(P<0.01).肝部分切除或单纯行门静脉动脉化手术均导致术后大鼠AKBR及EC明显降低(P<0.01),单纯门静脉动脉化组大鼠术后2 h开始出现回升,而肝部分切除大鼠仍持续下降.肝部分切除附加门静脉动脉化组AKBR及EC术后均明显高于单纯肝部分切除组(P<0.01).结论 肝部分切除或门静脉阻断的手术操作均明显降低肝脏细胞能量代谢水平,入肝门静脉动脉化能有效促进肝部分切除术后大鼠残肝细胞能量代谢水平的恢复.

  • 门静脉动脉化对实验性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再生的影响

    作者:陈永亮;黄志强;王燕生;王迎宾

    为探讨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肝血流后对肝脏再生的影响,作者建立了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肝脏血流加行半肝切除(43%)的梗阻性黄疸大鼠实验模型,分别在术后3天和10天取出肝脏烘干称重、光镜下计数进入有丝分裂期的肝细胞和分离肝细胞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以观察肝脏再生的情况.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3天和10天测定的肝脏干重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入有丝分裂期的肝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测得的进入G2和M期的肝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行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肝血流不影响肝脏的再生.

  • 梗阻性黄疸大鼠行门静脉动脉化后肝脏血流量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永亮;黄志强;黄洁;王燕生;赵建更

    1材料和方法1.1实验动物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20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5只,除第二组为梗阻性黄疸5 d后处死外,其它3组均在术后1月处死。①对照组仅行胆总管、门静脉、腔静脉和肝总动脉的游离。②单纯梗阻性黄疸5 d组。③梗阻性黄疸术后5 d胆总管再通,并游离门腔静脉、结扎肝总动脉1月组。④梗阻性黄疸术后5d,行胆总管再通+门静脉动脉化术后1月组。

  • 部分门静脉动脉化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门部胆管的影响

    作者:辛宪磊;陈永亮;陈明易;李崇辉;李鸾;冯健;郭少华;张安红

    目的:探讨部分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胆管血流后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门部胆管、肝功能及胆管上皮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梗阻性黄疸5 d行胆管再通组(B)、梗阻性黄疸5 d行胆管再通+肝动脉结扎组(C)、梗阻性黄疸5 d行胆管再通+部分门静脉动脉化组(D),每组10只。分别于术后1周应用HE染色观察胆管病理学改变,检测血清ALP、GGT变化,TUNEL染色观察胆管上皮细胞凋亡及坏死情况。结果 A组大鼠肝门部胆管病理学检查未见异常改变;B组大鼠肝门部胆管病理学检查见少量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少部分胆管上皮细胞脱失;C组大鼠肝门部胆管可见大量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胆管上皮细胞多量胞质空泡化改变,大量胆管上皮脱失,可见胆管壁坏死,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升高;D组大鼠肝门部胆管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散在数个胆管上皮细胞空泡化,少部分上皮脱失,凋亡指数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梗阻性黄疸情况下行肝动脉结扎会导致肝门部胆管严重的缺血缺氧改变,甚至胆管壁坏死,部分门静脉动脉化明显减轻肝总动脉结扎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门部胆管的损害。

  • 门静脉动脉化的基础与临床

    作者:赵耀;王海强

    门静脉动脉化是通过各种方式将动脉血引入门静脉,以提高门静脉血供和血氧分压或维持肝脏血供的方法.该文就其对肝脏在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功能及储备功能、再生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及对肝内血管和肝内外胆管的影响的基础研究,以及在肝移植供肝血管重建、肝门部肿瘤联合血管切除后血管重建、急性肝衰竭及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5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