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饮食习惯与胆石症

    作者:万鸿平

    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胆管)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胆结石可分为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形成结石的机理至今尚不十分清楚.研究发现胆固醇结石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包括脂质代谢障碍、胆囊因素、感染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肥胖因素及饮食因素等,尤其是不良饮食习惯常是致病诱因:

  • 肝胆管结石行肝段联合切除的手术策略

    作者:刘小河;吴碧川;赵春

    目的:研究、探讨行肝段联合切除术对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手术策略分析,以提高未来在肝胆结石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就治的53例行肝胆管结石行多肝段联合切除术病患的临床资料加以回顾分析.结果:53例研究资料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现残石2例(3.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其中:2例胆漏;1例创口感染,1例胆道出血.术后经0.5~2年的随访,51例病患参与回访,回访率为94.3%,其中48例恢复良好(90.6%);1例有胆道感染表现(1.9%);2例结石复发(3.8%).结论:肝胆管结石行肝段联合切除术是对肝内胆管结石极为良好的治疗方法,其残石率与复发率极低,并合症较少,可有效提升手术效果.

  •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征象分析对良恶性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

    作者:焦振华;孟致辉;田治海;秦琛琛;李媛媛

    目的 分析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征象分析对良恶性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24例临床怀疑有胆道梗阻疾病患者的MRCP影像及全部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及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后再行MRCP检查,结果 终由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分析所有患者的MRCP影像学特点.结果"软藤征""双管征""三管征"及"四管征"等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良性胆道梗阻患者(P<0.05);而"枯树征"在良性胆道梗阻患者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恶性胆道梗阻患者(P<0.05).结论 MRCP可准确反应胆道扩张的特征,其对良恶性胆道梗阻显示率高,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征象.

  • 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

    作者:林久健;王志坚

    目的总结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体会.方法对132例病人肝内胆管结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2例中肝叶切除46例(34.8%),优良率94.5%;胆肠吻合54例(40.9%),优良率87.8%;胆管探查T管引流32例(24.2%),优良率76.5%;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对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人手术方式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以提高疗效.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1 650例无胆管损伤的体会

    作者:左志刚;刘黎明;陈朋娥

    目的 探讨如何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方法 回顾1995-10/2004-12间1 6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7例因胆囊Calot三角严重黏连、胆囊萎缩而中转开腹.1650例无一例胆管损伤并发症.术后2~6d出院,平均4d.结论 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适当选择病例,仔细处理Calot三角,适时中转开腹是预防胆管损伤的重要措施.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抗体谱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作者:周福利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以淋巴细胞破坏小叶间胆管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多发于中老年妇女,患者血清中常常出现抗线粒体(AMA)-M2,该抗体是PBC的血清学标志[1],分析96例PBC患者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结果,构成检测PBC的自身抗体谱,以探讨自身抗体谱在PBC诊断和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 25年前的患者

    作者:秦锡虎

    一个上午,我照例门诊,临下班前,来了一位老者."秦医生,你好!还认识我吗?"我抬头一看,清瘦的面庞,苍老的容颜,似曾相识."唔……您是?"我的大脑如同X线机般地扫描起来."我是ZX呀!"ZX,哦!一个记忆深刻的名字,我怎么会忘呢!那是上世纪80年代中叶,我刚刚穿上白大褂.病区来了一个胆囊结石患者,这本是一个极普通的手术,谁知患者在做了胆囊切除术几天后,因为胆管坏死又开了第二刀.

  • 常规MRI结合磁共振胆胰管造影在壶腹周围胆管疾病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陈亮;庄玉慧;吕艳杰

    目的:探讨常规MRI结合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在壶腹周围胆管疾病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 ~2017年至本院接受诊疗的86例壶腹周围胆管疾病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其进行常规MRI结合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检查,并对检查结果与经内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86例患者的常规MRI结合MRCP检查与ERCP和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为89.2%(33/37),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为91.8%(45/49).结论:常规MRI结合MRCP用于壶腹周围胆管疾病的检查可清晰地显示出病变的部位、程度、范围,在不同疾病之间还能进行清楚的鉴别.

  • 按摩,让我的生活焕发新生

    作者:刘自文

    我今年70岁,2002年做过直肠癌手术,2004年胆管结石手术,虽经两次较大手术,但身体恢复得很好.今年5月份到北京,登长城、爬香山,也不觉得累.我的具体做法是:

  • 超声引导在经皮肝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

    作者:何炼图;汤庆;陈绮璐;廖海星;周大治;周兴华;王平;刘衍民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肝胆道镜(PTCS)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PTCS治疗的95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分析超声引导下选择穿刺部位、方向,建立PTCS入路途径、引流窦道的时间,结石取净率,手术并发症等。结果上述病例均经彩超引导穿刺建立PTCS入路途径并置入鞘管、形成瘘道,引流窦道建立时间15~50 min,平均35 min;结石取净率85.0%~88.9%;胆道出血并发症11.6%(11/95)。结论彩超引导结合超声造影能很好辩别胆管与血管,能便捷、准确、较为安全地建立PTCS微创治疗肝胆管结石入路途径、形成引流窦道。

  • 肝泡状棘球蚴病1例

    作者:谢明;刘铁牛;广西柳州

    患者男,1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巩膜黄染3个月,进行性加重伴右上腹隐痛,偶有烧灼感,尿黄似浓茶水色并出现陶土样大便.B超示:右肝占位性病变.CT检查示:右肝癌,肝门部梗阻,考虑肿瘤侵及胆管.查体:全身皮肤及巩膜明显黄染,腹软,右肋缘下及剑突下轻压痛,肝肋缘下3mm

  • 胆管错构瘤1例

    作者:纪元;许建芳;谭云山;周信达

    患者男性,35岁.间断上腹隐痛伴背痛8年,加重2月,伴纳差消瘦入院.胃镜示:胃黏膜轻度慢性炎.血清AFP和HBV、HCV均阴性.B超示:肝区光点密度模糊,分布不均,左外叶见9.5cm不均质回声区,无明显边界.彩色多谱勒示:其内见线状,分支状彩色血流.

  • 肝脏胆管淋巴上皮瘤样癌一例

    作者:毛卫波;龚伟;黄渊;徐少杰;朱忆凌;赵中伟

    患者男,44岁.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既往体健,于2009年12月2日在当地医院体检时B超发现左肝低回声占位性病变来本院就诊.体检:患者慢性病容,皮肤巩膜无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无肝区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

  • 黏液素在肝内胆管癌中的表达

    作者:赵时梅;朱雄增;纪元;侯君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黏液索蛋白(MUCI、MUC2、MUC5AC、MUC6)在肝内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并结合各种细胞角蛋白(CK7、CK19、CK20)的表达,寻求有效的免疫标记组合,与转移性结直肠癌相鉴别.方法 选取标本肝内胆管癌100例,肝转移性结直肠癌2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En Vision法,进行MUC1、MUC2、MUC5AC、MUC6、CK7、CK19和CK20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MUC1、MUC2、MUCSAC、MUC6在肝内胆管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1.0%、2.0%、22.0%、8.0%;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7.1%、47.6%、19.0%、23.8%.CK7、CK19和CK20在肝内胆管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3.0%、53.0%、15.0%;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中表达率分别为14.3%、90.5%、85.7%.其中MUC2、MUC6、CK7、CK20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黏液素和细胞角蛋白联合应用.在肝内胆管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MUC2-、MUC6-、CK7+、CK20-提示为肝内胆管癌,而MUC2+、MUC6+、CK7-、CK20+提示为转移性结直肠癌.

  • 肝内胆管内乳头状肿瘤临床及病理学分析

    作者:常晓燕;李霁;任新瑜;周炜洵;陈杰

    目的:总结肝内胆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搜集并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诊断的25例发生在肝内胆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病理形态特征。结果25例患者,男12例,女13例,年龄26~73岁,平均60.6岁。腹部症状(15/25)为常见的主诉。多发生在肝左叶(18/25),其次是肝门部(6/25);肝右叶病变少见(1/25)。影像学检查显示肝内囊性或囊实性占位11例;肝内胆管内占位,伴胆管扩张8例;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可伴有胆道结石,影像检查未见肿物4例;肝内实性占位,伴有肝内外胆管扩张2例。大体观察与影像学结果相符合。显微镜下,胆管内乳头状肿瘤可分为4型,胃型12例、肠型8例、胰胆管型4例、嗜酸细胞型1例。上皮细胞异型性不等,5例伴有轻-中度异型增生;10例伴有重度异型增生;10例发生浸润,浸润癌1例为胶样癌,9例为胆管腺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3例MUC1阳性,均为胰胆管型;8例MUC2阳性,均为肠型;24例MUC5AC阳性,阴性的1例为胰胆管型;10例MUC6阳性,胃型、胰胆管型及嗜酸细胞型均可见。结论肝内胆管内乳头状肿瘤是肝脏少见的癌前病变,可发展为胆管腺癌。影像学表现多样,大部分都伴有胆管扩张;大体特点常见为多房或单房囊肿伴有囊内乳头;显微镜下分为四种类型,胃型、肠型、胰胆管型及嗜酸细胞型,免疫组织化学MUC系列染色有助于分型。

  • 胆囊切除后并发胆漏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作者:邱新天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手术并发胆漏的原因及其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漏的24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后,原因主要有人为因素及客观原因.各种原因的胆漏应采取不同方法及早处理.结论 预防损伤是关键,提高医生对胆漏的警惕性,术中解剖清楚是预防胆漏的关键.

  • 微创外科治疗胆石性胰腺炎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邱永梅;范红萍;田军

    胆石性胰腺炎是由胆管结石嵌顿于胆总管下段Vater氏壶腹,胆汁返流入胰管,造成胰管高压和胰酶激活所致.腹腔镜时代,胆石性胰腺炎的微创外科治疗是发展趋势,我院自1991年9月~2002年6月共收治胆石性胰腺炎15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超声造影检测正常人及正常移植肝肝门部胆管微循环的对比研究

    作者:任杰;廖梅;曾婕;吕艳;张婷;郑荣琴

    目的 获取正常肝门部胆管微循环超声造影表现资料.方法 选择正常人9例、正常移植肝6例行肝门部胆管壁超声造影检查,记录胆管壁、肝动脉和肝实质开始增强时间、胆管壁与肝实质开始增强时间之差、胆管壁增强消退至与肝实质回声相等及低于肝实质时间;记录注射造影剂后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胆管壁增强水平.结果 正常人和正常移植肝胆管壁增强时间及增强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胆管壁均早于肝实质增强.动脉期,正常人以高增强为主(8/9),正常移植肝全部为高增强(6/6).门脉期和延迟期,正常人多为等增强(8/9),正常移植肝以等或低增强为主(5/6).结论 正常人与正常移植肝肝门部胆管壁增强特点为增强时间早于肝实质;增强水平在动脉期以高增强为主,门脉期和延迟期以等或低增强为主,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 B超诊断动态胆囊胆管蛔虫1例

    作者:付占元;赵舍丽;齐丽英

    患者女,30岁.于2000年5月12日下午6时,突然发生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心窝部有钻顶样感、疼痛向右肩背部放射,反复呕吐三次,吐物为食物和胆汁.经对症治疗无效,于发病后15小时来本院诊治.

  • 学龄前儿童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1例

    作者:王雅莉;李萍;魏志萍

    患者男,5岁.因突发右上腹痛伴恶心、呕吐6小时急诊入院.既往无类似症状发作史,无饮食改变,无黄疸,无肠道寄生虫病史.体检:右上腹压痛、反跳痛、及莫非氏征均阳性.右肋缘下三指处触及一约2 cm×2 cm,质中、光滑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WBC:12.5cm×10/L,N:0.72,L:0.28.B超检查示:胆囊增大,约6.3 cm×3 cm,囊壁增厚约0.6 cm,囊内查见多个强回声团,大约1.2 cm,胆囊颈部的强回声团不随改变体位而移动.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诊断: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颈部嵌顿).急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肿大,内有4枚胆色素性结石,大的直径1.2 cm,小的0.7 cm,其中一枚嵌顿在胆囊颈部.胆囊管细约0.1 cm,胆管无异常.术后胆囊病理诊断急性胆囊炎症.

1371 条记录 1/69 页 « 12345678...686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