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生21号染色体部分重复致胎儿唐氏综合征的产前诊断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戚庆炜;周希亚;蒋宇林;郝娜;周京;刘俊涛;边旭明

    目的 报道罕见的新生21号染色体部分重复致胎儿唐氏综合征的产前诊断一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临床资料 患者29岁,G1P0,孕15周超声发现胎儿颈后皱褶厚0.6 cm,孕16周母血清学筛查提示胎儿罹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为1/110,孕18周行羊膜腔穿刺术.采用DSCR2:21q22探针的羊水间期细胞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分析发现在细胞核中出现3个杂交信号,但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6,XX,21p+. 结果 孕妇夫妇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进一步行羊水中期分裂相FISH分析发现在一条21号染色体的短臂上出现了一个杂交信号.提取羊水细胞DNA行基于微阵列的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分析发现胎儿的21号染色体出现部分重复和部分缺失,包括21q22.12-21q22.3区域11.74 Mb的重复、21q21.1区域1.33 Mb的重复、21q21.3区域1.31Mb的重复、21q21.1-21q21.2区域1.68Mb的缺失.孕妇及其家属选择终止妊娠.于孕26周行利凡诺引产,分娩一死女婴,尸检观察女婴外观符合唐氏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结论 FISH和aCGH技术是产前诊断新生染色体小片段改变的有效方法.

  • 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外受精中经精子传播的可能性

    作者:费前进;黄学锋;倪吴花;郑九嘉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在体外受精(IVF)中经精子进行传播的可能性. 方法 选择35例IVF中配偶无任何HBV感染标志的男性HBV携带者,收集IVF剩余的精子及废弃的早期胚胎,用PCR技术制备地高辛(Dig)标记的HBV-DNA探针,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精子和胚胎中的HBV-DNA进行检测. 结果 收集到精子标本35例,其中有10例检测到HBV-DNA阳性,收集到废弃的胚胎标本30例,其中有5例胚胎卵裂球检测到HBV-DNA阳性,精子和胚胎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28.6%和16.7%. 结论 PCR法制备的地高辛标记的HBV-DNA探针可有效检测精子和胚胎中的HBV; HBV可在IVF中经精子细胞进行传播.

  • 胚胎着床前遗传学诊断概况

    作者:李宏军;李志强

    本综述系统介绍了着床前遗传学诊断(PGD)的研究现状,包括常用方法,如多聚酶链反应、荧光原位杂交及其派生技术;适用范围,如选择极体细胞、早期胚胎细胞、囊胚期细胞;临床应用,如临床筛检遗传异常胚胎来指导试管婴儿工作、研究生殖细胞和早期胚胎的发育过程;以及相关的几个问题,如性别选择、移植胚胎数的选择和诊断的准确性.

  • 宫颈病变早期筛查方法的新进展

    作者:李亚波;杨红英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有效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方法可大大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早期实验室诊断,包括宫颈细胞涂片形态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测等.本文重点介绍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子宫颈上皮脱落细胞人端粒酶基因(TERC gene)的异常表达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进展.

  • 胚胎自我修复

    作者:徐艳文

    人类早期胚胎存在较高比例的染色体异常现象[1].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胚胎染色体异常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2005年先后有报道[2,3],染色体异常的早期胚胎可发生部分或全部胚胎细胞的自我修复,但自我修复率及其相关机制尚未明确.以下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在我国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庄志雄

    近年来,随着一些先进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引进与建立,我国毒理学研究整体水平得以大大的提高.现介绍几种我国已开展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新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毒理学领域中的应用,包括:差异显示技术、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穿梭质粒pZ189和pSp189转染技术、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细胞、荧光原位杂交和流式细胞技术.这些技术具有终点明确,敏感性高等特点,在检测各种不同类型的DNA损伤和基因突变,以及研究细胞毒性和致癌的分子机理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 hTERC基因表达与宫颈上皮内瘤变进展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荣晅;陈琳;刘晓英;李文生;王爱玲

    目的 研究hTERC基因在不同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TERC基因与宫颈上皮内瘤变自然进展的关系.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18例CIN I和CIN II级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随访结果 将其分为进展组(21例)、持续组(45例)及逆转组(41例),采用FISH技术检测各组hTERC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CIN I患者hTERC基因异常扩增阳性率为55.93﹪(33/59),CIN II患者为77.08﹪(37/4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病变进展组总hTERC基因阳性率为95.24﹪(20/21),持续组为73.33﹪(33/45),逆转组为36.59﹪(15/41),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hTERC基因的阳性表达可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进展的预测指标,指导临床合理治疗CIN I/II病变.

  • 男性不育患者精子染色体畸变的检测及其对ICSI影响的研究

    作者: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精子染色体畸变率及其对ICSI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外周血细胞染色体正常、行ICSI治疗的男性不育患者32例,其中少精症8例、严重少精症9例、阻塞性无精症经皮附睾穿刺吸精子11例、精液正常但常规IVF不受精患者4例以及5例对照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各类男性不育患者精子性染色体、13、18、21号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发生率和二倍体的发生率,统计分析这些染色体畸变的发生率与ICSI后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胚胎种植率以及流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少精症组精子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率明显升高(0.58%、0.25%,P<0.001),常见的形式为精子XY二体、XX二体以及YY二体;在严重少精症组,精子性染色体二体率(0.94%、0.25%)、13号染色体二体率(0.40%、0.09%)、21号染色体二体率(0.48%、0.10%)、二倍体率(0.43%、0.09%)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在阻塞性无精症组,性染色体二体率(1.43%、0.25%)、二倍体率(0.32%、0.09%)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在IVF不受精组,各项检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严重少精症组ICSI后的优质胚胎率、妊娠率以及胚胎种植率明显下降,流产率升高.结论:在行ICSI治疗前,用FISH方法进行精子染色体畸变的检测是有效的,也是必要的;对检测阳性的患者,在行ICSI后对早期胚胎进行遗传学检测可减少或避免遗传缺陷的发生.

  • FISH技术在诊断唐氏综合征及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万均辉;钟泽艳;田佩玲;韦相才;张清健;李铭臻

    目的:探讨优化现有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用于产前诊断唐氏综合征及其单细胞植人前遗传学诊断(PG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21号和X染色体特异性荧光素标记的双色混合探针对正常人体标本和25例唐氏综合征患儿外周血以及10例血清筛查阳性孕妇羊水进行FISH分析,同步进行羊水细胞培养,行常规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并以核型分析结果为金标准,建立一套稳定的FISH方法.在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方法基础上,用该方法分别对13例未受精卵、卵裂球进行唐氏综合征遗传学诊断.结果:正常羊水间期细胞和拟诊唐氏综合征羊水间期细胞经FISH分析,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结果一致,符合率100%.结论:建立的FISH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是快速进行产前唐氏综合征筛查及扩大PGD技术应用的简易可靠技术,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应用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鉴别异常核型研究

    作者:丁明;焦云萍;倪文惠;彭林;王亚萍;刘瑞清

    建立常规G显染色体标本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用于鉴定复杂、特殊的染色体异常.采用该技术确定染色体G显带核型为46,XX,-5,+der(5)的患者实际核型为46,XX,dir dup(5)(pter→p15::p15→p13::p15→qter),对G显带t(12;17)核型进行染色体定位,得出该核型为46,XY,t(12;17)(q21;q25).结果表明,新建立的G显带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能更有效地检测特殊、复杂的染色体异常,为研究染色体异常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

  • 冻融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的研究

    作者:李晓晔;白晓红

    目的:对冻融胚胎进行植入前遗传学筛查和分析.方法:将2007~2009年冻存的42枚正常胚胎解冻,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所有活检的卵裂球行18及X/Y染色体筛查,并分析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活检成功率为92.8%,固定成功率为82.62%,杂交成功率为92.78%.正常受精胚胎中染色体异常率为35.90%,包括非整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和嵌合体等异常.随胚胎提供者年龄增长,Gn用量增加,非整倍体发生的几率也增加(P<0.05).受精方式、超排方案和Gn使用天数与染色体异常的发生无关(均P>0.05).结论:FISH是对胚胎进行特定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胚胎解冻、高龄、Gn用量会影响非整倍体的发生.

  • 荧光原位杂交在产前诊断中的作用探讨

    作者:贺方华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用于唐氏综合征产前诊断的优势.方法:采集589名孕18~24周妇女的羊水标本,对未培养的羊水间期细胞应用染色体GLP13/21特殊位点的荧光标记探针和CSP 18/X/Y染色体着丝粒荧光标记探针进行FISH实验;同步进行羊水细胞培养,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并作为标准,对FISH技术进行评价.结果:FISH分析羊水间期细胞性染色体数目正常者586例(XX 296例、XY 290例),3例数目异常,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FISH和核型分析结果中发现6例21-三体,1例18-三体、1例13-三体、1例47,XXY、1例47,XXX、1例47,XYY;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7例染色体结构异常.结论:在产前诊断中同时开展FISH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可弥补相互间的缺陷,使产前诊断的效能达到大化.

  • 荧光原位杂交与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染色体异常筛检中的比较

    作者:赵婧;张艳芳;梁少霞

    目的:比较荧光原位杂交与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染色体异常筛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9月来本院进行产前诊断孕妇444例为研究对象,同时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以染色体核型分析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筛检效果。结果荧光原位杂交平均报告时间[(3.1±0.3)d]明显低于染色体核型分析平均报告时间[(22.5±3.4)d];444例患者中,检出异常染色体28例(6.3%),荧光原位杂交检出26例(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9%、100.0%、100.0%、99.5%;28例染色体异常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13、18、21、X、Y非整倍体20例,荧光原位杂交检出18例,漏检或误检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荧光原位杂交检出18例,检测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100.0%、100.0%、99.5%。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具有直观、安全、快速、灵敏度高的特点,但受到探针与种类的限制,还无法替代染色体核型分析,必要时应联合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自然流产中绒毛染色体异常与男女双方叶酸含量的研究

    作者:李晓泽;药泽蓉;胡志鹏;魏岳峰;梁飞;魏魏

    目的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绒毛染色体,同时检测夫妇双方叶酸水平,寻找叶酸含量与染色体畸变二者的关系. 方法 选择100例早期自然流产妇女作为病例组,100例正常早期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对病例组胚胎或绒毛运用FISH技术进行染色体数目检测,并用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验证.检测病例组与对照组夫妇双方血清叶酸水平. 结果 病例组中,FISH诊断流产绒毛染色体数目异常40例,占40.0%,以三体型为常见,与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与对照组夫妇双方叶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FISH技术能够快速、准确、高效地检测自然流产或死胎染色体异常情况,血液叶酸水平低下为自然流产中绒毛染色体异常的危险因素.

  • 三种检验方式用于子宫颈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与意义

    作者:李成哲

    目的:探讨和研究液基细胞学检验(TCT)、阴道镜检验、荧光原位杂交检验(FISH)三种方式用于子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08年1月-2013年1月之间我院115例宫颈细胞标本,其中包括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54例,宫颈癌25例,正常对照36例,分别进行TCT、FISH的单独及联合检查,病变患者接受阴道镜检查。结果宫颈癌的单独检查结果显示,TCT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分别为52.0%、100.0%、84.8%;阴道镜分别为76.0%、94.4%、88.6%;FISH分别为92.0%、72.2%、78.5%;三者联合检测能够达到96.0%、100.0%、96.2%。结论 TCT的特异性及准确性均较好,但敏感性较差,而荧光原位杂交检验的敏感性较好,建议采用联合检验的方式进行子宫颈病变的诊断,能够有效提高准确率。

  • 基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检测试剂的注册管理模式探讨

    作者:韩昭昭

    文章旨在对基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体外诊断试剂的注册监管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通过介绍该类试剂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申报情况,分析我国与国际此类试剂的注册监管模式间差别,综合临床应用风险,对该类试剂的注册监管模式进行探讨.

  • 自然人群子宫颈脱落细胞中人端粒酶RNA组份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一冰;乌兰娜;刘志红;李鹃;王纯;周艳秋;吴瑞芳

    .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cl-6基因重排的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刘文杰

    研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生发中心组(GCB)和非生发中心组(non-GCB)的bcl-6基因重排、Bcl-6蛋白表达之间无直接相关性,在DLBCL的发病机制中作用各异.

  • 乳腺癌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和HER-2基因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要建超

    目的:分析乳腺癌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和HER-2基因检测的相关性及相应临床意义.方法:采用IHC法及FISH法分别检测100例乳腺癌患者的HER-2蛋白表达情况与基因扩增状态,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IHC检测HER-2蛋白表达阳性(+++)与FISH阳性符合率高度一致,HER-2蛋白表达阴性(-)与FISH阴性符合率一致,IHC检测可疑阳性(++)与FISH检测结果的差异性较大,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IHC与FISH检测结果的总符合率为78.9%,IHC和FISH法检测HER-2结果存在一致性呈显著正相关(r=0.675,P=0.00);乳癌患者HER-2基因扩增及HER-2蛋白表达与肿瘤分期、年龄、ER、PR无相关性(P>0.05),但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状态、组织学分级程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IHC与FISH检测结果存在较好的一致性,两种方法相互结合,利于精准评价HER-2检测结果及辅助临床制订分子靶向等有效治疗方案.IHC为HER-2基因检测的初筛法,对于IHC(+)~(+++)者,有必要进一步行FISH法检测HER-2基因扩增情况,以避免IHC结果的假阴性,更有效的指导赫赛汀药物应用.

  • FISH在免疫表型特殊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陈蕾蕾;孙雪梅;陈军浩;张乐

    为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免疫表型特殊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诊断中的应用,作者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APL患者骨髓中单个核细胞的免疫表型,并用FISH检测患者是否存在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发现,少数APL患者免疫表型为CD13+,CD33+,CD34-和HLA-DR+,而利用FISH技术检测后,发现存在PML/RARα融合基因,与典型的APL患者HLA-DR-、PML/RARα融合基因(+)的结果不同,提示临床上不能只将免疫表型作为诊断白血病的独立指标,而应该结合传统的FAB分型及新兴的分子诊断技术如FISH、PCR等来协助诊断.

1150 条记录 1/58 页 « 12345678...575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