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HPLC法拆分氟比洛芬对映体

    作者:邢志华;野津;王金宏;王青;张翠;刘畅

    建立氟比洛芬手性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拆分方法.方法:手性流动相添加剂HPLC法:利用C18柱,以羟丙基-β-环糊精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调节有机修饰剂甲醇的比例和添加不同量的三乙胺对氟比洛芬进行拆分;手性固定相HPLC法:利用Chiral - pak AD手性柱,以正己烷-乙腈为流动相基本成分,调整两者不同比例和添加不同量的三乙胺,对氟比洛芬进行拆分.结果: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使用C18柱对氟比洛芬对映异构体进行拆分,调节流动相中有机修饰剂甲醇浓度、手性流动相添加剂羟丙基环糊精浓度、峰型修饰剂三乙胺的浓度等都不能使氟比洛芬对映体达到基线分离,只能部分分离.手性固定相法:氟比洛芬对映体在Chiral - pak AD手性柱上能达到较好的分离.在正己烷-乙腈流动相系统中,正己烷体积含量为90%,三乙胺体积含量为0.05%的条件下,氟比洛芬对映体得到了较好的分离,分离度为10.0.结论:建立的手性固定相法能有效拆分氟比洛芬对映体而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不能拆分氟比洛芬对映体.

  • 手性流动相HPLC法拆分氟比洛芬对映体研究

    作者:邢志华

    目的:建立氟比洛芬手性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拆分方法.方法:利用C18柱,以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调节有机修饰剂比例和添加不同量的峰型修饰剂对氟比洛芬对映体进行拆分.结果:采用单6-L-脯氨酸-β-环糊精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利用C18柱可直接拆分S,R-氟比洛芬对映体.佳色谱分离条件为:流动相为1.4%的6 -L - proline -β - CD甲醇溶液(w/v):pH为4.0,体积分数1.0%的三乙胺水溶液(V/V) =25:75(V/V);柱温t=25℃;流速1.0ml/min;进样量10ul,检测波长254nm.S,R-氟比洛芬对映体获得了良好分离,分离度为1.65.结论:建立的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能有效拆分氟比洛芬对映体.

  • 氟比洛芬对映异构体手性拆分研究进展

    作者:邢志华

    手性药物氟比洛芬(flurbiprofen)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其化学结构见图1.目前市场上销售及临床应用的是其消旋体,其两种光学异构体具有截然不同的药理活性[1-4],其中S型能更有效地抑制环氧化酶,是消炎镇痛的主要成分,R型虽无抗炎作用,但近期研究证明,R型能抑制Aβ-42的表达,并且在体内不会转化为(S)-氟比洛芬,目前已进入治疗前列腺癌和阿尔兹海默病的Ⅲ期临床研究.此外,外消旋氟比洛芬的胃肠不良反应因R对映体的存在而增加.

  • 氟比洛芬用于婴幼儿腭裂修复术后镇痛效果和安全性的研究

    作者:焦亮;刘瑞昌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用于婴幼儿术后镇痛的效果,初步探讨其安全性.方法:腭裂修复术的婴幼儿患者60例,分为两组,氟比洛芬组(F组)术毕前30min静脉给药1mg/kg,对照组(C组)不给镇痛药物.记录拔管后10min、30min、60min患儿的EDIN疼痛评分及HR,术后1h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PAG).结果:与C组比较,F组患儿三个时点的EDIN评分、HR均明显降低.F组术后1h的PAG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氟比洛芬镇痛作用显著,对于血小板聚集功能无明显影响,是婴幼儿术后镇痛安全用药的新选择.

  • 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减轻七氟醚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作者:柳娟;吴奇伟;张忱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对减轻七氟醚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及其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90例行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ASA Ⅰ ~Ⅱ级,男:女为43:47,年龄20 ~65岁,体重50 ~85 kg,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分成三组,每组30例.A组:手术结束前20 min静注舒芬太尼0.1 μg/kg+氟比洛芬酯1 mg/kg;B组:手术结束前20min静注舒芬太尼0.2μg/kg;C组:手术结束前20 min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0)、拔管时(T1)、拔管后10 min(T2)、拔管后20 min(T3)各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拔管后即刻视觉模拟评分(VAS)、躁动评分、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有无恶心、呕吐、咽痛等不良反应.结果 与A组、B组相比,C组T1、T2、E时HR、MAP明显升高(P<0.05),VAS评分明显升高(3.9±0.5vs.22.2±0.6,P =0.035;3.9±0.5vs.22.3±0.7,p =0.041),躁动评分明显升高(2.2±0.9vs.21.3±0.9,P=0.033;2.2±0.9 vs.21.4±1.0,P=0.037).与A组、C组相比,B组拔管时间明显延长[(12.3±2.9) min vs.(10.4±3.0)min,P=0.041;(12.3±2.9)min vs.(29.9±2.6)min,P =0.038],苏醒时间亦明显延长[(15.3±3.4)min vs.(12.3±3.7) min,P=0.032;(15.3±3.4) min vs.(12.8±3.2) min,P=0.042].与B组、C组相比,A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与A组、B组相比,C组咽痛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B组嗜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安全有效地用于减轻七氟醚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明显减少恶心、呕吐、咽痛、嗜睡等不良反应.

  •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应用氟比洛芬酯致术后持续出血

    作者:曾波;姚鲲;李俊;王庭健;王树声

    目的 分析报道氟比洛芬酯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 术后应用的不良反应.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2010 年5 ~7月20 例PCNL 术后持续出血发生的原因,对照20 例正常PCNL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出血原因及氟比洛芬酯连续使用进行分析.结果 20 例PCNL 术后发生出血平均时间为(12.0 ±0.2)d,未使用非甾体类镇痛药的对照组术后血尿时间平均(5.0 ±0.7)d.出血患者行肾动脉造影未发现肾穿刺通道小动脉损伤(动脉瘤形成),未见动脉瘘形成及明显出血点.经予以及时停药及输血、止血等对症支持治疗,出血消失病情稳定后出院.随访2 个月未见再次出血,并血尿消失,肾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PCNL 术后应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易致术后持续出血,PC-NL 术后不应使用或持续使用氟比洛芬酯及其他非甾体类药物.

  • 氟比洛芬酯保护心肺转流术后急性肺损伤的机制研究

    作者:陈国英;徐聪琴;郑翠萍;童向民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对心肺转流术导致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0例择期行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分为实验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在体外循环心肺转流开始后,实验组单次加入氟比洛芬酯2mg/kg于体外循环机中,而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氧化钠注射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于麻醉诱导(T1)、转流前5 min(T2)、转流30min(T3)、主动脉开放后心脏复跳5 min(T4)、CPB结束后1 h(T5)、CPB结束后5 h(T6)检测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并同时记录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和呼吸指数(RI).结果 体外循环开始后,两组患者血IL-6、IL-10、TNF-α、sICAM-1及A-aDO2、RI均进行性升高,后逐渐下降,但仍均高于同组T1水平(P均<0.05).实验组IL-6、IL-10和sICAM-1水平在T3、T4、T5和T6时段与同时段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同时段对照组比较,TNF-α水平在T4时段明显增高(P<0.05);A-aDO2及RI在T4、T5和T6时段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能通过抑制IL-6、TNF-α和sICAM-1的产生,促进IL-10的释放,减轻心肺转流术后的急性肺损伤,从而保护并改善术后肺功能.

  • 氟比洛芬酯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的应用

    作者:赵亮;王义隽;金大地;苏训同;燕华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对膝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运动痛及功能恢复的镇痛的效果.方法 本组333例TKA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方式随机分为二组:A组PCA镇痛+氟比洛芬酯,B组 PCA镇痛.记录两组各时间点的VAS评分,镇静状态评分,活动度评分,安全评价指标.结果 二组之间VAS评分(t=2.900,P<0.05)、活动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7,P<0.05),镇静状态评分无统计学意义(t=1.337,P>0.05).恶心、呕吐、瘙痒、运动及感觉障碍,A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氟比洛芬酯用于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确切,镇痛满意度高,可安全用于膝关节置换患者手术镇痛,值得推广.

  • 氟比洛芬酯脂微球制剂在止痛领域的研究概况

    作者:于国华;刘淑真;任海朋

    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商品名凯纷)是依据药物传递系统概念研究开发的以脂质微球为药物载体,包封氟比洛芬酯的新型非类固醇制剂,是目前惟一可静脉注射的非类固醇制剂.氟比洛芬酯是氟比洛芬脂化制备的前体药物,具有亲脂性.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靶向性,使包裹的药物在病灶部位聚集增强药效;2)控制包裹药物的释放,使药效持续时间延长;3)易于跨膜转运,促进药物的吸收,进一步缩短起效时间;4)可静脉注射,避免了口服对消化道黏膜的损伤.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花生四烯酸级联瀑布中环氧合酶的活性,从而抑制引起疼痛和炎症反应的前列腺素的合成,起到止痛作用.静脉注射后能迅速水解为活性物质氟比洛芬,其镇痛疗效强于阿司匹林,甚至超过了镇痛新;药物半衰期为5~8 h,48 h内排泄85%,主要以羟化合物和结合物的形式经肾脏排泄.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除可单独应用外,还可与阿片类药物合用,在不加重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下,能增强镇痛效果且无中枢抑制作用.

  • 氟比洛芬复合舒芬太尼用于鼻内镜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学政;李天佐

    目的 观察非甾体类抗炎药氟比洛芬与舒芬太尼合用于鼻内镜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拟行鼻内镜术后自控静脉镇痛6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舒芬太尼50 μg,氟比洛芬300 mg,恩丹西酮8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对照组:舒芬太尼100 μg,恩丹西酮8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术毕使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ous analgesia,PCIA)负荷量5 ml,持续给药速度1 ml/小时,单次PCIA 0.5 ml,锁定时间15分钟.分别记录并比较术后各时间点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 analgesia,VAS)评分、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均满意,48小时内各时间点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4、8、20小时3个时间点镇静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其中头晕例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氟比洛芬复合舒芬太尼可有效用于鼻内镜术后静脉镇痛,明显减少舒芬太尼的剂量及不良反应,提高镇痛的安全性.

  • 氟联苯丙酸预防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机制探讨

    作者:李志杰;李辰

    在兔眼建立偏中心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观察了局部使用氟联苯丙酸对角膜移植术后植片新生血管内生、病理反应和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使用生理盐水的对照组相比,1%氟联苯丙酸生理盐水滴眼治疗组植片的存活时间显著延长,炎性细胞浸润减轻,新生血管反应显著下降.提示:氟联苯丙酸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新生血管和下调免疫反应来阻断排斥反应的发生,具有作为临床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辅助性药物的潜在性.

  • 氟比洛芬滴眼剂的处方设计和质量标准

    作者:刘善奎;高洪瑞;王境伟;张卫星

    目的研制氟比洛芬滴眼剂,扩大临床应用,满足眼科需要.方法滴眼剂处方中用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剂,Tween-80为增溶剂,PVA为增稠剂.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氟比洛芬的含量,测定波长为247Bn.结果该制剂工艺简单、质量可控制,含量测定回收率为100.29%,RSD为1.36%.结论该制剂既适合医院制剂室配制,也适合药厂大批量生产,值得推广应用.

  • 氟比洛芬酯致急性肝损伤1例

    作者:西娜;赵冠人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6岁,因外伤致右臂肿痛、畸形,活动障碍8h入院.查体:T 37.1℃,P 107次/分,R 18次/分,BP 141/70 mmHg.心率107次/分,律齐,无杂音,除右臂外余未见异常.右臂肿胀,可见多处挤压伤及大量皮下血肿.X线提示:右前臂尺桡骨中段骨折.入院诊断:(1)右上肢挤压伤;(2)右臂丛神经损伤;(3)右尺桡骨骨折;(4)筋膜间室综合症.入院后依据患者临床表现,考虑皮肤软组织条件较差,手术感染风险较大,故采取保守治疗,石膏固定后积极予以脱水、止痛、抗感染等治疗方案,择期手术.

    关键词: 氟比洛芬 肝损伤
  • 氟比洛芬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作者:彭俊杰;蔺聪聪;李江;朱志红;杨星钢;潘卫三

    本文考察了氟比洛芬大鼠在体肠吸收的动力学特征.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法,利用HPLC法测定氟比洛芬的含量,研究氟比洛芬在小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情况,并考察药物浓度和灌流速度对氟比洛芬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肠段与结肠段的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质量浓度在4.0、10.0和16.0 mg·L-1时,Ka均无显著差异(P>0.05);质量浓度为4.0和10.0 mg· L-1时,其Papp有显著的差异(P<0.05);质量浓度为10.0和16.0 mg·L-1时,其Papp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灌流速度下Ka和Papp有显著相差异(P<0.05).以上结果说明氟比洛芬在全肠道吸收良好,无特定吸收部位;氟比洛芬在整个肠段的吸收以易化扩散为主,同时可能伴随有膜动转运机制;不同灌流速度对氟比洛芬的吸收速率常数和表观吸收系数均有显著性影响.

  • 舒芬太尼注射液联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在下肢多发骨折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赖红燕;吕俊英;黄小燕;王乐洁

    目的 观察不同方案在下肢多发骨折术后治疗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200例下肢多发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2组患者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滴注舒芬太尼5μg.对照组用舒芬太尼100ug+盐酸羟考酮10 mg +0.9% NaCl 200 mL进行镇痛;试验组用舒芬太尼100 μg+氟比洛芬酯100 mg+0.9% NaCl200 mL进行镇痛.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和面部表情量表评分法(FRs)对2组患者进行疼痛强度评分;观察2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观察48 h内2组患者在各时间段内的按压次数.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清醒时的疼痛强度分别为5.04±1.09和5.01±1.23 (P>0.05).对照组术后6,12 h的疼痛强度分别为2.24±0.59,2.35±0.71,试验组术后6,12 h的疼痛强度分别为3.23±0.45,3.54±0.64(P<0.05).试验组总按压次数为(7.34±0.84)次,对照组为(4.68±0.9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现皮肤瘙痒2例,恶心8例,呕吐8例,头晕4例,嗜睡1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00%(23/100例);对照组出现皮肤瘙痒6例,恶心7例,呕吐9例,头晕4例,嗜睡5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00%(31/100例,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舒芬太尼用于下肢多发骨折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较好.

  • 山茶油对氟比洛芬经皮促渗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爱萍;孙考祥;袁丹;阴俊畅

    目的:考察山茶油对氟比洛芬透过猪皮肤的促渗透作用.方法:采用猪皮肤为渗透屏障,以预处理皮肤法考察山茶油的促渗作用,并以零净流量法微渗析技术测定在其促渗作用下皮肤细胞外药物浓度.结果:山茶油可有效促进氟比洛芬的皮_肤透过率,增渗倍数(ER)为2.63,经皮微渗析技术测定在山茶油促渗作用下皮肤细胞外药物浓度达(434.5±34.8)mg·L-1,显著高于对照组(161.4±25.7)mg·L-1,P<0.05.结论:山茶油能够有效提高药物的经皮渗透.

  • 临床药师对1例重度癌痛患者的药学监护

    作者:张东蕾;魏青;童本定;吴楠;丁选胜

    目的:介绍临床药师对重度癌痛患者的药学监护实践。方法针对具体案例,参与个体化镇痛治疗方案的设计与调整,对药品不良反应及时监测并提出药学干预建议,保证临床合理用药。结果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可发挥专业特长,协助医师调整用药方案,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结论对重度癌痛患者的药学监护能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合理性,提高治疗效果。

  • CHIRALPAK AD柱在14种药物手性分离中的应用

    作者:陈仲益;姚彤炜;曾苏

    目的 建立氟比洛芬、班布特罗等14种手性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拆分方法.方法 利用chiralpak AD手性柱,以正已烷-乙醇为流动相基本成分,调整两者不同比例和添加不同量的三氟乙酸(TFA)或三乙胺(TEA),对氟比洛芬、酮洛芬、扁桃酸、氟伐他汀、邻氯扁桃酸、依托度酸、布洛芬、萘普生等8个酸性手性药物,和班布特罗、普罗帕酮、西替利嗪、非洛地平、尼群地平、尼莫地平等6个碱性手性药物进行了拆分研究.考察了流动相中正已烷和乙醇的比例、TFA或TEA添加量对手性分离的影响.结果 在一定色谱条件下,被检样品中大部分手性药物的两个对映体实现了较好分离.在正已烷-乙醇流动相系统中,正已烷含量为90%~99%,TFA含量为0.1%~0.3%的条件下,氟比洛芬、酮洛芬、扁桃酸、氟伐他汀、邻氯扁桃酸、依托度酸、布洛芬两对映体间的分离度(Rs)分别为11.0,12.5,4.70,5.30,1.90,1.50,1.60.但萘普生的两个对映体在上述各条件下始终未获得分离.在正已烷-乙醇-TEA(40:60:0.05)流动相体系中,逐渐提高正已烷比例和TEA含量,普罗帕酮、西替利嗪、班布特罗、尼群地平、非洛地平的两个对映体色谱峰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分别为8.20,3.0,1.90,1.90和1.60.但尼莫地平始终未获分离.结论 建立的手性HPLC能有效拆分氟比洛芬、班布特罗等12个手性药物对映体.

  • 对映体选择性HPLC-MS用于氟比洛芬贴剂药物动力学研究

    作者:叶金翠;韦阳;俞文英;孙莹莹;陈姗姗;沈正荣;陈国神;曾苏

    目的 建立氟比洛芬对映体选择性高效液相-质谱分析方法,用于其贴剂经兔皮肤吸收的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 手性色谱柱:大赛璐Chiralpak AD-RH(4.0 mm×150 mm,5μm);内标:酮洛芬;流动相:乙腈-2 mmol· L-1 pH5.3醋酸铵溶液(50∶50,V/V).血浆中的药物和内标以甲基叔丁基醚提取.结果 氟比洛芬对映体在2.0~1 000 ng·mL-11内,主药与内标峰面积比与血浆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定量下限浓度2.0 ng·mL-1.检测方法日内平均回收率98.5% ~ 103.8%,RSD<6.0%.在连续5d内测定高、中、低3个对映体浓度的血浆样品,日内精密度RSD< 5.8%,日间精密度RSD< 5.0%.结论 建立的对映体选择性高效液相-质谱分析方法灵敏、准确、精密,成功应用于兔血浆中氟比洛芬对映体的定量测定.

  • 987例手术患者围术期帕瑞昔布和氟比洛芬酯应用分析

    作者:张吉

    目的:了解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手术患者围术期帕瑞昔布、氟比洛芬酯应用情况,探讨不同手术中帕瑞昔布、氟比洛芬酯的给药时间、剂量及疗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我院2014-2015年普外科、脑外科、胸外科和骨科手术病历987份,对患者围术期镇痛药帕瑞昔布、氟比洛芬酯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帕瑞昔布在我院术前、术中和术后均有使用,其中术前和术后以单一用药为主,术中以联合用药为主.氟比洛芬酯则主要用于术后,且多为联合用药.结论:我院已重视非甾体抗炎药类镇痛药的联合应用,但进一步设计佳镇痛药组合、以取得大镇痛效果和小不良反应,仍需临床和药学部门长期观察和探索.

169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